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数学课堂评价论文

数学课堂评价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2 17:45:1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数学课堂评价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数学课堂评价论文

篇1

语文教学不仅要在课堂上提升学生的文字感悟能力,还要在实际的教师与学生的言语互动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课堂评价是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状况等进行评定,这不仅仅是一种单纯评价某一次表现的行为,而且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都有言外之意和言后之效。然而,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小学语文课堂的评价语言存在着评价语言模糊、单一等公式化评价的现象,需要教师不断加深对评价语言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提升课堂评价语言的艺术性,让学生在评价中也能感受语言的艺术魅力。

一、课堂评价语言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到,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他们也就会更加看重老师对自己的评定,因此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对学生做出的即时语言评价会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情感产生更大影响。

教师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情绪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式评价,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加迅速地接受并按照教师的指引或弥补自己的不足,朝着预定的方向努力,还有助于他们养成吸取别人意见、有效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目前课堂评价语言的不足

虽然大多数教师都能基本了解课堂评价语言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的素养不足,教育观念的错位等原因,使得目前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僵化刻板、公式化评价等现象比较突出,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评价语言简单含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与学生频繁地进行互动,因此评价的次数就比较多,但是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采用“好”、“不错”、“你真棒”、“来,大家掌声鼓励一下”等非常简单的语言,这虽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肯定,但是这样简单含糊的语言并不具有针对性。此外,严格来讲,频繁使用这样的评价语言是教师不负责任的表现,其评价效果也大多无用,既无法激发学生的热情,也没有指出学生需要改进的地方和努力的方向。

(二)评价语言单一贫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许多评价性的语言已经基本演变为教师的口头禅,单一的评价显示了教师课堂语言的贫乏和文化修养的不足。例如在许多教师随口将“对”、“很好”、“不像话”、“不对,坐下吧”之类带有评定性的语言传达给学生,使得评价非常的随意,而且单一贫乏的表达形式和空洞敷衍的评价语态使得课堂评价流于形式,脱离了学生的评定需求,既没有考虑到学生实际的学习状况和即时的情感状态,也没有对其学习方法进行引导或建议,导致课堂教学评价语主题对象的丧失和功能的匮乏,使其成为教学过程的象征性环节。

三、提升课堂评价语言的艺术性

(一)突破课堂评价中的言语惯性。提升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艺术性,使其充分发挥在激发学生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提高课堂效率方面的积极作用,最重要的就是突破目前评价中的言语惯性,摒弃随意、陈旧的评价语言。

首先,基本去除“好”、“很好”、“真棒”等笼统、空洞的没有任何具体内容的评价,转而对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评定,比如在学生朗读课文后,教师就可以从其声音是否洪亮,有无读错的字,感情是否真挚等方面展开评定,以鼓励为主,但要注意空泛的叫好类评价并不具有针对性,也不能使他们感受到被赞扬、肯定的喜悦。

其次,要注重学生整个的学习过程,不以最后的结果论英雄,很多时候由于课业任务多、课堂时间有限等原因,教师在会显得有些急躁,学生表现不尽如人意时,往往会以“这样不行,你先坐下吧”、“都说了几遍了,怎么还没有记住”之类的语言打断其发言,而没有对其表现的整个过程给予关注。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表现的整个过程都需要给予实际的评价,即便最后的结果无法满意,也不能使用过于急躁、消极的语言,转而以引导式的建议为主。

最后,要杜绝夸大其词的评价。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为了吸引学生注意或者是为了帮助其树立信心,往往会使用“声音真洪亮,将来一定能当播音员”、“说的真好,一定会是个好作家”等夸张用语进行肯定,如此夸大学生的表现,不但不能起到激发学习热情的目的,甚至有可能促使其形成不切实际的幻想。因此,教师在评价时还是应该具体的针对学生某一次的表现,实事求是地进行恰当的鼓励即可。

(二)加强情感性和鼓励性语言的运用。语文教学,实际上就是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沟通,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比如,读错字音是非常常见的,教师一定要注意柔和制止其他学生的取笑和不满,再对读错的学生进行引导,如“啊,看来这个字大家都掌握了呀,老师相信他肯定也是会读的,是不是刚才太着急读错了?不紧张,来,咱们在仔细看一下。”这样既照顾了学生的情绪,又对其进行了引导和鼓励。

语文课堂不仅是学校的场地,同时也是情感交流与互动的阵地,而教师的修养就直接体现在其课堂评价的语言之中,因此教师要尽量以艺术化的评价与关注与引导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力求评价具有有针对性、启发性、导向性,能够成为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参考文献:

篇2

在小学阶段,语文是最主要的学科之一,因此语文学科的教学水平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会有很大的影响。就目前的小学语文的教学来看,课堂教学仍然是最主要的教学途径,而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对于学生的语文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教学评价一直以来都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教学评价来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评价语言的运用,如果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不能够适当地使用语言,不仅不会促进教学活动的进步,还很有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阻碍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提升评价语言的艺术性,使教学评价活动发挥其强大的效果。下面本文就围绕教学评价语言艺术性的提高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评价性语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1.符合小学生的认知习惯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程度都不是很成熟,因此,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一些行动以及语言都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想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认知习惯等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变,评价性语言就是符合学生认知习惯的一种语言。合适的评价性语言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找到自信,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尤其是一些夸奖性的语言,对于学生的鼓励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多使用评价性语言应该是每个教师都应该注意的事情。

2.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一般来说还没定性,比较容易对一件事情产生新鲜感,同样的这种新鲜感降低的速度也会很快,因此,一成不变的语文课堂很容易使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失去兴趣。如果教师能够善于运用评价性语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一些表现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给学生一定的鼓励,对学生犯的错误要怀着理解的心态去看待,耐心地进行指导,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地消除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恐惧以及使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长时间地维持下去,这样一来就可以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有利于提高有语文教学水平。

二、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语言的艺术性

经过前面分析不难得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教师能否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地运用评价性语言也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现阶段有很多教师致力于在教学活动中提升评价性语言的艺术性,下面就围绕这一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正确认识评价性语言的作用

在前文中对评价性语言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对于教师来说,正确地认识到这些重要作用是提升评价性语言艺术性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教师应该将评价语言的正确运用当成是与教学模式改革同等重要的一项工作,要认识到提升评价性语言的重要性可以给学生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才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对评价性语言进行改进。

2.提高评价性语言的使用技巧

正确认识了评价性语言的重要性之后,掌握良好的运用技巧就是接下来的一步。在这一过程中,首先就是要对评价性语言进行正确的选择,这一点主要以当前阶段的教学内容为依据,以鼓励性的、积极性的语言为主,这样就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促进其更好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

3.构建合理的评价性语言词汇系统

就像每一个人的语言习惯不同,每一个教师习惯使用的评价性语言也会有很大的差别,一般情况下,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会有自己评价性语言词汇系统,但是由于教师面对的学生的个性以及领悟能力都不尽相同,如果教师想要提高评价性语言的艺术性,就应该根据对象的不同,建立一个自己的评价性语言词汇系统,并且不断对其进行完善,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教学评价的效果。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的影响都是十分显著的,因此,教师应该对课堂教学评价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教学评价来说,提高评价语言的艺术性是保证评价效果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师应该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促进教学评价工作的进步。

篇3

中职数学教学论文题目1、线性方程的叠加原理及其应用

2、作为函数的含参积分的分析性质研究

3、周期函数初等复合的周期性研究

4、“高等代数”知识在几何中的应用

5、矩阵初等变换的应用

6、“高等代数”中的思想方法

7、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8、任N个自然数的N级排列的逆序数

9、“高等代数”中多项式的值,根概念及性质的推广

10、线性变换“可对角化”的条件及“对角化”方法

11、数域概念的等价说法及其应用

12、中职数学教学与能力培养

13、数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途径

14、论数学中的基本定理与基本方法

15、论电脑、人脑与数学

16、论数学中的收敛与发散

17、论小概率事件的发生

18、论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教学的关系

19、论数学教学中公式的教学

20、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21、数学教与学的心理探究

22、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与学

23、论数学家与数学

24、对称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25、复数在中学数学中应用

26、复变函数论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7、复变函数论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竞赛中的应用

28、代数学基本定理的几种证明

29、复变函数的洛必达法则

30、复函数与实函数的级数理论综述

31、微积分学与哲学

32、实数完备性理论综述

33、微积分学中辅助函数的构造

34、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推广

35、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36、教师对学生互动性学习的影响

37、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38、数学解题中的逆向思维的应用

39、数学直觉思维的培养

40、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41、用心理学理论指导数学教学

42、开展数学活动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43、《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44、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45、数形结合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46、运用化归思想,探索解题途径

47、谈谈构造法解题

48、高等数学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49、解决问题的策略思想--等价与非等价转化

50、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解题

51、向量在几何证题中的运用

52、数学概念教学初探

53、数学教育中的问题解决及其教学途径

54、分类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55、“联想”在数学中的作用研究

56、利用习题变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7、中学数学学习中“学习困难生”研究

58、数学概念教学研究

59、反例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60、中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研究

61、数学教育评价研究

62、传统中学数学教学模式革新研究

63、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

64、数学开放题拟以及教学

65、数学课堂文化建设研究

66、中职数学教学设计及典型课例分析

67、数学课程标准的新增内容的尝试教学研究

68、数学课堂教学安全采集与研究

69、中职数学选修课教学的实话及效果分析

70、常微分方程与初等数学

71、由递推式求数列的通项及和向量代数在中学中的应用

72、浅谈划归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73、初等函数的极值

74、行列式的计算方法

75、数学竟赛中的不等式问题

76、直觉思维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77、常微分方程各种解的定义,关系及判定方法

78、高等数学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79、常微分方程的发展及应用

80、充分挖掘例题的数学价值和智力开发功能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题目参考1、小学数学教师几何知识掌握状况的调查研究

2、小学数学教师教材知识发展情况研究

3、中日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比较研究

4、浙江省Y县县域内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差异研究

5、小学数学教师教科书解读的影响因素及调控策略研究

6、中国、新加坡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比较研究

7、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8、基于教育游戏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9、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

10、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11、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2、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13、中美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内容比较研究

14、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其课程论分析

15、小学数学教师培训内容有效性的研究

16、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特征分析

17、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分析

18、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

19、我国小学数学新教材中例题编写特点研究

20、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

21、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提高学生思维素质

22、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3、优化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24、实施“开放性”教学促进学生主体参与

25、数学练习要有趣味性和开放性

26、开发生活资源,体现数学价值

27、对构建简洁数学课堂的几点认识和做法

28、刍议“怎样简便就怎样算”中的“二指技能”现象

29、立足现实起点,提高课堂效率

30、宁缺毋滥--也谈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31、如何让“生活味”的数学课堂多一点“数学味”

32、有效教学,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33、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34、为学生营造一片探究学习的天地

35、和谐课堂,让预设与生成共精彩

36、走近学生,恰当提问--谈数学课堂提问语的优化策略

37、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38、课堂有效提问的初步探究

39、浅谈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40、能说会道,为严谨课堂添彩

41、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42、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43、新课标下提高日常数学课堂效率的探索

44、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45、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46、数学与生活的和谐之美

47、运用结构观点分析教学小学应用题

48、构建自主探究课堂,促进学生有效发展

49、精心设计课堂结尾 巩固提高教学效果

50、浅谈数学课堂提问艺术

51、浅谈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52、浅谈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53、巧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54、新课改下小学复式教学有感

55、让“对话”在数学课堂中焕发生命的精彩

56、小学几何教学的几点做法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题目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3、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4、初中数学新教材知识结构研究

5、初中数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案例开发实施研究

6、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7、从两种初中数学教材的比较看初中数学课程改革

8、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问题研究

9、初中数学学习困难学生学业情绪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0、初中数学习题教学研究

11、初中数学教材分析方法的研究

12、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调查研究

13、初中数学学习障碍学生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解题过程及补救教学的个案研究

14、初中数学教师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研究

15、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科书的现状研究

16、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研究

17、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现状研究

18、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育的研究

19、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内容编排比较研究

20、渗透数学基本思想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21、初中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研究

22、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研究

2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24、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教学研究与案例分析

25、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科书的习题比较研究

26、中美初中数学教材难度的比较研究

27、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育的实践探索

28、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9、初中数学教师数学观现状的调查研究

30、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31、“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2、数学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教科书评价

33、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形结合思想研究

34、初中数学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35、初中数学教学生成性资源利用研究

36、基于问题学习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37、学案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38、数学文化视野下的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研究

39、中美初中数学教材中习题的对比研究

40、基于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专题的教学探索

41、初中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42、七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调研

43、老师,这个答案为什么错了?--由一堂没有准备的探究课引发的思考

44、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的构建

45、初中数学学生学法辅导之探究

46、合理运用数学情境教学

47、让学生在自信、兴趣和成功的体验中学习数学

48、创设有效问题情景,培养探究合作能力

49、重视数学教学中的生成展示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50、从一道中考题的剖析谈梯形中面积的求解方法

51、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机智

52、从《确定位置》的教学谈体验教学

53、谈主体性数学课堂交流活动实施策略

54、对数学例题教学的一些看法

55、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新方式

56、举反例的两点技巧

57、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58、新课程中数学情境创设的思考

篇4

评价应学生入学开始,关注全面,关注全程。而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主阵地,“强化主体发展,遵循教学规律,落实课标要求,体现数学学科的特色”是数学课堂数学即时评价的出发点。根据这一理念,我们重视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试图以课堂观察为主要评价方式,对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评价进行了一些尝试,下面是在教学中我的一些做法。

1提出评价要求,细化评价项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据此,结合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从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人手,主要评价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学生的参与程度(特别是在操作、小组活动、讨论等环节中学生的表现),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情感和自信心方面的表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交流情况(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和讨论问题),学生在思维水平上的表现(创造性、灵活性等)。学习数学的认真程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察,同时还可以从学习活动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这些评价要求可以在开学初提出,让评价贯穿整个学期,为了便于操作,可以奖励学生守纪星、发言星、倾听星、创造星,学生将所得星星贴在数学书的首页,达到一定数量将变为新的奖励。如:10颗五星可以换一个“优”,5个“优”换一个精美作业本,这样让学生有一定的追求目标。同时,还可以每节课进行小组竞赛,全班分为4个大组,(画成表格)最后,下课时小结得星情况,祝贺得星最多的小组,得星最多的小组奖励一个笑脸,给得星少的小组提出建议,每月评出最棒的小组,有效的组织了学生的各个活动。这种人陛化的评价方式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这样一学期下来,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数学的兴趣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2课堂上教师及时评价,促进学生获得可持续性发展

2.1适时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常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教师如果能及时捕捉这些片断,通过巧妙的评价处理课堂上的意外,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激励性口头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进行激励性口头评价。更重要的一点,评价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实施纵向评价。考察受教育者个体进步或退步及幅度,注意学生个体自身的发展状况,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反思,调整心态和评价行为,不断进步。激励性口头评价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做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评价的认同和接受,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在课堂这个小世界里,让不同的学生全力投入、尽情发挥,获得发展。

篇5

评价应学生入学开始,关注全面,关注全程。而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主阵地,“强化主体发展,遵循教学规律,落实课标要求,体现数学学科的特色”是数学课堂数学即时评价的出发点。根据这一理念,我们重视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试图以课堂观察为主要评价方式,对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评价进行了一些尝试,下面是在教学中我的一些做法。

1 提出评价要求,细化评价项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据此,结合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从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人手,主要评价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学生的参与程度(特别是在操作、小组活动、讨论等环节中学生的表现),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情感和自信心方面的表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交流情况(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和讨论问题),学生在思维水平上的表现(创造性、灵活性等)。学习数学的认真程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察,同时还可以从学习活动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这些评价要求可以在开学初提出,让评价贯穿整个学期,为了便于操作,可以奖励学生守纪星、发言星、倾听星、创造星,学生将所得星星贴在数学书的首页,达到一定数量将变为新的奖励。如:10颗五星可以换一个“优”,5个“优”换一个精美作业本,这样让学生有一定的追求目标。同时,还可以每节课进行小组竞赛,全班分为4个大组,(画成表格)最后,下课时小结得星情况,祝贺得星最多的小组,得星最多的小组奖励一个笑脸,给得星少的小组提出建议,每月评出最棒的小组,有效的组织了学生的各个活动。这种人陛化的评价方式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这样一学期下来,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数学的兴趣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2 课堂上教师及时评价,促进学生获得可持续性发展

2.1适时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常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教师如果能及时捕捉这些片断,通过巧妙的评价处理课堂上的意外,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激励性口头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进行激励性口头评价。更重要的一点,评价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实施纵向评价。考察受教育者个体进步或退步及幅度,注意学生个体自身的发展状况,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反思,调整心态和评价行为,不断进步。激励性口头评价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做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评价的认同和接受,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在课堂这个小世界里,让不同的学生全力投入、尽情发挥,获得发展。

篇6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能人才。深化教学改革是达成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而改革考核评价体系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本文在对高等数学考核改革的意义、考核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考核的内容、方式、成绩评定等进行了探讨。

一、高等数学课程考核评价改革的意义

(一)高等数学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等数学》是高职各专业必修的文化素质课、基础知识课与专业工具课。它一方面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必需的数学概念、理论方法和运算技能,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的思维方式。高等数学更是一门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它在培养和提高审美能力等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有积极意义。

(二)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育目标

作为公共基础课的高等数学教育,对如何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达成,明确了高等数学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确立了“三元目标”:数学知识方法能力目标、专业应用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数学知识方法能力目标: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运算,了解数学在专业中的应用,为学习专业后续课程与进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奠定一定的基础;领悟无穷与极限、微分与积分、数学建模等数学思想,鉴赏数学美,掌握求极限、导数、积分的基本方法,提高基本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专业应用能力目标:具备求最值、求解最优化问题的能力,具备求不规则的平面图形面积、几何体体积能力,具备审美能力,具备一定的数学建模能力,并运用于求解相关专业的实际工作。

素质目标:具有理性思维和科学素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反对迷信,有较强的求知欲,有较强的毅力,具有鉴赏能力,有团结协作精神,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人文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考核评价的功能

科学的考核评价是课程教学的导向,是顺利实施教学,达成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是对教学效果的反馈、衡量和判断,是调节教学进度、方法的依据。

科学的考核评价由重结果轻过程的考核,转变为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考核,由重知识轻能力的考核,转变为兼顾知识与能力的考核,使课程的考核评价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及时调节教学、激励校正学生学习。

二、高职数学课程考核评价的现状

考核评价方法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和效果,高职数学课程的考核评价存在诸多弊端,已不能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考核方式单一

长期以来,数学考核方式基本上是围绕教材,以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解答题等传统、应试的题型为主,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闭卷笔试完成。理论考试多,应用测试少;标准答案试题多,不定答案的分析试题少。很多学生采取题海战术应付考试,忽视了数学的思想方法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

考试主要是期末考试,多数没有组织期中考试,更没有知识、能力的其它形成过程的考核检测,从而忽视了过程性考核评价。

(二)考试内容不合理

数学考试内容大多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就高职教学特点来讲,数学的应用性内容欠缺,数学理论性要求偏高,过于强调数学逻辑的严密性、思维的严谨性,遇到实际问题,不知如何用数学,教学的结果仍是以知识传播作为人才培养的途径,考试仅仅是对学生知识点的考核,忽视专业应用能力、素质的考核评价。

(三)考试功能异化

目前数学考试与其他学科一样强调考试的评价功能,其表现主要体现在对分数的价值判断上,夸大分数的评价功能,强调分数的能级表现,只重分数的多少。这样就存在教师为考试而教,大多数学生为考试而学的现象。考试功能的片面化导致了教学的异化――师生教学仅为考试服务,考试就意味着课程的终结。这种考试不能有效地反映出学生的数学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只是反映了学生的应试能力,并使学生的应试能力片面膨胀,其他素质较为缺失。

(四)教学效果不理想

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学生考试压力大,畏难情绪大,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高,无兴趣,平时抄袭作业的较多,考试舞弊的较多。学生在消极和被动中应付学习和考试,必然导致考试成绩不合格者多,更主要的是教学效果不理想。

因此,围绕高职高等数学教育的目标,进行课程考核评价的改革,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三、高职高等数学课程评价改革的探索

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等数学课程教育充分体现以能力为本位,理论“适度、够用”的原则,制定了高等数学课程改革方案,我在此基础上,就考核评价进行了探索与尝试。

(一)考核评价方式

1.过程评价式

过程评价式主要考核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习惯等。

过程评价主要包括课堂评价和平时作业评价。课堂评价包括课堂考勤、课堂学习态度等操行;作业评价包括每次完成作业的质、量及书写情况,分A、B、C三个等级。

2.“学生出卷”式

“学生出试卷”式主要考查学生学习掌握数学基本知识的情况,用于阶段性(单元或期中)测试。

“学生出试卷”式即每个学生必须出一份基础知识部分的试卷,题目类型主要为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做好标准答案交于老师。老师从学生出的试题中抽取试题,组成一份试卷,试卷的全部内容都是班内学生出的原题,而且来自于同一个学生的试题不多于一个。

学生为了能出好卷,并提供正确答案,在出卷的过程中,不得不复习基本知识。这样,不仅能降低学生对试卷的“神秘”感,而且能激发学生对考试的兴趣与复习的积极性,并能减轻学生学习和考试的心理负担,又能提高教学效果。

3.“一页开卷”式

“一页开卷”式主要考查学生的数学方法和数学能力,用于期末测试。

所谓“一页开卷”是允许学生在考试时携带一张A4纸,在这张纸上写下自己认为最重要的知识点或典型例题解法。要求只能手写不能复印,考试结束时,这张纸连同考卷一起上交,并且这张纸上所记录的内容也将被阅卷老师作为打分的一项参考。

这种考试办法可减轻数学学习和考试的双重心理压力,不用再死记硬背那些数学公式(如积分、微分、导数公式等)。学生总结这张纸的过程,就是对知识的总结,等于把厚厚的书读薄了。同时也承认,单靠一张纸上的东西是无论如何也应付不了考试的,尤其对数学学科来说,思维素质是最重要的。

4.“小论文”式

“小论文”式主要考查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适合课程结束前安排布置,课程结束时完成。

“小论文”式即教师拟定贴近专业实际的问题,以阐述数学在专业上的应用为主,以小论文或调查报告的形式完成。由学生选题,自由组队(不少于3人/队),合作完成;或需要查阅相关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才能解决的实际应用性题目,供学生选做;学生也可以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这一模式可不同程度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能力,有利于社会调查、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成绩考核评定

学期课程成绩评定实行100分制。包括课堂评价10分,作业评价20分,基本知识20分,数学技能30分,专业应用能力20分。

其中课堂评价10分,主要评价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习惯等,根据课堂出勤等操行和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态度等评定成绩;作业评价20分,主要评价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与学习效果等,根据统计作业的ABC等级次数评定成绩;基本知识20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单元或期中“学生出试卷”式测试,以卷面分为依据;技能30分,主要考查基本运算技能、逻辑思维、数学思想方法等数学技能,通过期末“一页开卷”式测试,以卷面分为依据;专业应用能力20分,主要考查专业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小论文”式测试,以学生的小论文等作品为评分依据。

篇7

 

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明确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这一培养目标确立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教育理念,对中职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中职数学教学要服务于专业课,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数学作为中等职校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它的使命一定要服务于相应专业的专业课程和职业岗位,从而为中职学生未来的继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改变原来单一的、纯数学的教学理念,树立学科渗透、学科融合、学科综合的教学理念,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深入实践数学在专业学科中的应用性教学。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开展应用性学习能力的评价。

一、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

1.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单一 教师的知识结构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质量。专业背景对中职教师提出了挑战,笔者认为中职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应由四个部分组成:数学学科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教育专业知识和信息素质。现在,中职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多数教师不了解自己所教专业的背景知识,无法把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不能把握好“必需、够用”的度,不能真正做到数学为专业课服务,从而影响到应用性教学的开展。 2.教学摘要教学形式,以单一思维方式培养为目的,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维持,影响了学生合作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无法实现教学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4.陈旧的评价方法 现在,大部分中职数学的评价方法仍然沿用传统的闭卷笔试式的量化考核,考试内容大多停留在“了解、识记、理解”三个认识层面上。评价方法单一,缺少应用层次上的考核,不能体现专业特点,影响了学生应用性能力的发展。 二、中职数学课的教学改革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要考虑专业的需要教学改革,了解相关专业的教学内容,熟悉它们对数学知识的具体要求,主动调整教学内容,拾遗补缺专业教学中需要的数学知识,让原本零碎的夹杂在专业课中的数学知识,归顺到数学教学体系中,形成合理的知识链。构建专业模块数学,使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相结合,突出职教特色,体现以应用为本,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平台教学改革,是数学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中职数学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的组织形式等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文化知识水平,使学生在能够承担的学习压力下,尽可能地获取知识和职业能力,并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我们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文化基础水平及市场需求等诸多因素,决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形式。要改变中等职业教育数学教学的不良现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加强中职数学课教师的专业学习 加强中职数学课教师专业学习的必要性免费论文下载。中职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不适应专业背景下中职数学课的教学工作。因此,中职数学课教师的业务学习不应局限于纯数学知识,而应该加强对所任教专业学生所学知识的了解,并掌握该专业所需的数学知识。 2.合理补充和加强与专业课相关的应用性教学内容 专业学习是职业教育的特征,数学作为一门文化课,要发挥其工具性的功能,遵循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所以,要求中职数学课教师授课时合理补充相关专业的应用性教学内容。 首先,应使数学课程的内容与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使学生学会以专业的角度看数学。数学教师可以用专业课的实例来创设课堂问题情境。 其次,应从学生所学的专业中挖掘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结合点。要求数学课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补充导数知识,为专业课教学作好铺垫。 3.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专业背景下的课程实施过程应当是一种开放的教学过程,其教学不在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而是向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方法和学习路径,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去研究、思考、应用。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应用性教学活动,一方面,使学生增长了知识,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改变数学的教学现状。另一方面,使学生提高了能力,包括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等,有助于改进单一学习方式的弊端。 4.在学生中开展数学应用性学习能力的评价 在中职数学课程考核中实行应用性学习能力评价,不但能引导日常的数学教学自觉地向应用的方向发展,还能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应用性学习能力评价的方法:(1)课堂评价。包括对课堂发言、思维能力、课堂练习的评价。(2)课后评价。包括作业评价和创新评价,其中创新评价指学生的课余数学活动评价,包括实践活动、课题活动等多方面创新能力的评价。

篇8

一、课题研究理论和实践价值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适应学生的发展,素质教育旨在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主动学习,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学生为主体,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由此可见本课题的研究具有极高的价值。

二、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1.数学课堂教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2.学生全面发展整体提高。

研究内容:1.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2.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三、课题研究方法

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四、课题实施的具体过程及活动方法

第一阶段:立项申请阶段

本阶段主要是运用调查法、文献法和行动法,组织实验教师进行素质教育调查和学量的关于素质教育方面的理论,认真研读大量素质教育和课改方面的文章,通过学习和研讨,我们确定把“寓素质教育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作为我校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题,从而形成课题,书写立项申请书,在我校申请立项。

第二阶段:开展论证阶段

1.课题获准立项后,我们召开了开题论证会,会上宣读了开题报告,会后对研究方案进行了修正。

2.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和计划,确立人员分工和实验班级。

第三阶段:研究阶段

本阶段的工作任务是:根据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在实验班开展数学学科课堂教学素质教育改革试验工作,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分层进行教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计要符合素质教育理念,重点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并丰富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具体实施步骤和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边学习实验边反思总结,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各种实验记录及调查问卷,撰写论文、反思、教学案例、叙事、课堂教学实录等相关材料。主持人根据实验情况撰写调查报告和中期阶段性总结。

主要活动:2013年4月2日,设计问卷,调查聋校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现状及学生学习方式现状,然后分析和研讨调查结果,根据调查结果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数学学科实验方案。

2013年4月13日,组织课题组会议,指导实验教师在课堂开展素质教育的操作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素质教育,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结构,全面分层实施素质教育,倡导小组合作学习,科学分配小组,根据特殊学校班级学生人数少的特点,建议每个学习小组以3-4人为宜,每个小组的成员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办法来确定,小组内的人员应有一定的分工,要定期更换组员。合作探究问题设计要合理;教师要参与指导小组学习,注重实效性;要运用多维评价机制;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2013年6月6日,开始教学实验,实验教师在实验班采用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实验,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反思总结经验,科学改进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调查分析及时调整实验方案。

2013年9月,组织实验教师开展听课研讨活动,两名教师讲了“引路实验课”,听后进行了研讨。

2013年10月28日,召开课题组会议,汇报调查结果和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原因以及改进措施等,并介绍成功经验,使课题组成员互相借鉴成功经验。根据研究出现的问题,制定二期实验研究计划。

2013年11月10日,开展集体备课和观摩实验班的研究课并进行研讨,提出改进措施。

2013年12月6日,验收研究成果,实验教师上交论文、反思、教学设计等资料。

2013年12月10日,召开课题组座谈会,汇报实验进展,研讨课题研究成果,拟确定最终研究成果。

2013年12月12日,聘请特教专家到我校指导课题研究,专家听了一节实验课并进行了点评,专家对课题研究成果给予了积极的肯定性评价。

2014年1月2日,召开会议,学校领导全部参加,确定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根据研究结果研讨商定出聋校新型的数学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第五阶段:总结阶段

2014年2月,召开课题结题会议,整理研究成果,对研究过程中形成的资料进行整理,按照开题卷、过程卷、结题卷、成果卷装订,写出结题报告。

五、课题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促使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有效转变了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2.课题研究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发展

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和发展,数学成绩全面提高,学习方法全面优化,学习兴趣浓厚,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索数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交流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成功体验;师生关系和谐,民主;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成长,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3.成果的物化形式

课题组成员已有多篇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发表获省、市级奖励,还形成了优秀教案集、论文集等。

4.成果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1)研究出的“数学素质教育教学模式”适合所有聋校的数学课堂教学,为聋校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真实可靠的实践理论。

(2)我校的研究成果为其他的特教学校教学提供了实用的经验材料。

(3)此成果有利于教研员对聋校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解,调研和指导。本研究结果会给教研员的工作提供依据,更科学的了解聋校教学中问题。

综上所述,课题研究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

六、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1.个别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没有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只停留在表层,不能及时总结反思,教学效果不明显。

2.由于时间短,只在数学教学中重点试验优化教学设计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其他方面有些弱化。

篇9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设问,而且更要满腔热情地指导学生学会提问。布鲁巴克提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所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提出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既是一个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 初中数学课堂上学生提问能力的现状分析

由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地影响,长久以来,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都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讲,加之“尊师重道”地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学生的服从意识观念较强,导致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沉闷,学生课堂上表现较拘谨、不敢提问。课堂上,学生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完全没有时间去自主地思考,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导致学生没有时间提问。初中数学课程摘要的应变技能,思维方面具有机械性,往往无意或者不善提出新问题。

二 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的方法

(一)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现代思维学研究表明:人在高度自由、高度放松的氛围中,其思维便会进入一种更高级别的自组织自调节过程。“创造性学生往往因教师不能理解和支持他们的思想而隐藏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对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产生严重抑制作用。”自古以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方法,应找准自己的位置,采取民主态度,鼓励学生思考,支持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和积极探索,为学生成长、思维创造良好的气候和土壤,特别应重视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初中数学教师应努力营造轻松、幽默、愉悦的课堂,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到心理的安全与自由,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观察思考,学生群体才会有群情激动,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提问欲望和行为才能得到激活。

(二)构建提问的教学情境

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适时利用暗示性语言、语气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教师应构建良好的提问教学情境,这样不仅能激发数学问题的提出,而且也能为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提供相应的信息和依据。通过具体数学问题引起的悬念或探索活动激起学生的问题欲望,进而形成教学情境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主动利用暗示性语言、语气,结合有效问题串创设学生自主提问的情景。初中数学教师还应设置有梯度、可延展性的课堂提问,以便给学生连续.广泛的提问空间。每个问题都要留一定的窗口给学生,让学生在解题时,在教师的暗示性语言下能找到题目的漏洞,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进行自主提问.例如,在教学“变量与函数”内容时,教师可以针对这样一道题:“一个矩形的周长为60,其中一边长为10,求这个矩形的面积。”启发激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在认真思索和热烈讨论后提出:“边长还可以取其他的值吗?”“若其中一边长为15、20、25,矩形的面积是多少呢?”“什么时候面积最大?”“若设面积为S,其中一边长为X,S如何表示?”等等,只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提问时间,给所有想表达的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认真倾听学生的提问,尊重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和速度理解和解答问题。让学生从生活情境或数学问题情境中找到数学信息,并能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部分或全部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三)对学生的提问进行有效评价

初中学生出于受原有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的制约,某些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没有价值或根本不成立,作为教师,不应忽视,应及时采用鼓励性语言予以激励,激励学生提出存在和有价值的问题。对于那些提出的问题具有很高价值或创造力问题的学生。在教学中应及时进行正面的肯定性评价,并鼓励他以后提出更多,更好的问题方法,并要求全班同学向他学习,善于提出别人没有想到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就会乐于提问。在这积极评价的体验中,学生一直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他们为了追求一次又一次的成功,积极思考,全心投入,只要有机会有疑问,便会毫不拘束“抢着”提问。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提问的兴趣。特别是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能帮助老师拓展教学思想,实现教学互动,教学相长,使教师、学生均能得到发展。总之,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只要自己在某个方面付出了就能获得客观公正的评价。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提高学生提问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由生疑到质疑,然后解疑的良好心理素质。,让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是真正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2002

【2】袁成良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情境的设置策略新课程(教师版)2010年2期

【3】沈建红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中学数学研究2007年

篇10

高等教育要立德树人,不能仅仅依靠高校思想政治课,要从高校的各科课程入手,全方位、全过程进行课程思政,让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当代大学生的方方面面,使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有一个新的发展局面。近年来,三全育人的理念已经被社会所认知和重视,且各大高校将课程思政的理念提到了非常重要的高度,要求全体教师结合自己所教授的课程内容给大学生进行合适的思想政治教育,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武装大学生的头脑,避免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大学生偏离正确的思想轨道,从而有效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且各大高校及时构建了课程思政的模式,建设了课程思政的体系,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在课程思政上任重道远。大学数学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包含《高等数学》《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等课程,大学数学与各工科的专业课程之间联系密切而广泛。新生思想萌芽阶段是新生入校的第一学年,这时挖掘大学数学课程中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实时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感和奠定正确的价值观尤为重要。近年来,95后、00后学生进入大学,信息化、智能化、社交化是他们生活的常态,同时,由于网络化和信息化,他们的思想相对多元和复杂。要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就要从他们成长的背景和成长的规律入手,把握他们的思想特征,宜疏忌堵。以前的思政课缺乏双向互动,一味照本宣科,学生听起来索然无味,将课程思政与移动教学相结合,展示新思路、新方法,通过学习通、泛雅等移动教学平台的辅助功能,使课程思政具有时代感和同步感,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调动,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学生的身心得到很好的锻炼,思想得到很好的熏陶。现在以大学数学课为例,展示基于移动教学的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1准备阶段

1.1充分挖掘大学数学课程中的科学精神和务实态度等思政元素。在讲授大学数学每一章开头时,可展示世界上著名数学家的事迹,如牛顿、莱布尼茨、柯西等科学家甘于平淡,忍受孤独,不断探索数学定理、公式的科学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激发当代大学生奋力开拓,锐意进取的优良品质,不断追求创新卓越的良好精神,坚定唯物客观,启迪学生思想,陶冶他们的情操,升华他们的精神,从而大大提高学学数学的兴趣。讲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的协方差内容时,引入课程思政内容,做人做事,除了个人的努力外,还要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合作,团队的努力所创造的成就远远大于个人努力取得的成就,从而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微积分》的课程教授中,实时的提出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张衡、祖冲之、张遂等在数学、天文上的卓越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意识,坚定政治认同,文化自信。大学数学课程中还有许多的知识体现了哲学中的对立统一,量变到质变等思辨观点,促进学生更加深入的思考人生,思考未来,反省自己,树立理想,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从而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1.2丰富数学课程资源,移动平台推送信息。大学教师既可以精心制作微课视频讲解重难点知识,也可以利用中国大学MOOC,给学生优秀教学视频。在超星学习通或文华在线等移动平台上实时结合学生群体推送大学数学课程PPT,教案及相关前沿知识等资料,让学生随时随地了解大学数学的方方面面。

2教学实施(以微分中值定理为例)

2.1课前。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体现师德师魂,将课程思政贯穿授课的全过程。首先,教师要给学生树立榜样,要有高尚的道德和良好的情操。以自己的思想、内涵和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其次,教师要准备合适的课程思政内容,结合所讲授知识点,巧妙地进行思想教育,深入思考如何将思政元素巧妙适当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避免把大学数学课上成思政课,将大学数学知识与思政元素恰当的结合,且利用移动教学平台与学生进行良好互动,使整个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个性十足。最后,在班级群上实时预习要求。一是认真钻研书中的内容:微分学中值定理;二是在中国大学慕课上看视频,思考三大微分中值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有什么区别;三是预习后带着问题进课堂:如何应用微分中值定理解决问题,如证明等式或不等式。2.2课中。对于基本的定义、性质、定理,以教师讲授为主,对于计算、证明、解答等内容,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在讲授基本内容时,可以结合移动平台,如学习通进行在线选人,在线回答等环节,这样整个课堂变得丰富有趣,教师也体现了亲和力。多元多维的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讲授三大中值定理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三大微分中值定理是以三位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三位科学家耗费毕生心血创立了定理,其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行为值得后辈学习膜拜,为世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科学财富,另外,三大中值定理之一的罗尔定理,虽然命名为罗尔定理,但并不是科学家罗尔个人创立的,罗尔只是该定理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事实上,罗尔定理是由科学家德罗比什在罗尔的基础上根据微积分理论重新论证,总结和归纳,从而形成定理,并把它推广到一般的函数,最终也就形成了现在大家所学到的罗尔定理,这原本是属于德罗比什的成果,但德罗比什却非常谦虚大度地将此定理命名为罗尔定理,以纪念此定理的开拓者,尽管此定理是由自己创立的。这一典故告诉人们,谦让大度是非常优秀的品格,生活中遇到荣誉,利益时保持谦让的作风,会大大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2.3课后。通过在移动平台上课后作业,开展专题讨论,微信群,QQ群,超星学习通班级群等沟通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实时反馈问题。教师也可以布置书面作业,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学生在完成线上作业或线下作业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查阅相关资源,尽量自我解决,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反馈给老师,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线上或线下的讲解,不留死角。这样,自主与辅导相结合,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性,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当然,教师也可以在线上布置小论文,学生进行有目标、有步骤地展开自主探究,查找资料,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然后在线上提交,老师在线上打分,也可以轮流在下次课堂上汇报论文成果。课后在移动平台上论文修改稿和反思总结,让所有同学在线共享,这样,学生既有学习过程,也有学习成绩,在平台上体现得清楚明白,师生一目了然。这是组成过程性评价的重要部分,为后续的学习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3学习评价阶段

传统教学模式对应的学习评价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和主观性,缺少客观量化的依据,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结合移动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中,我们采用的是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移动平台上教师首先设置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比例,然后设置过程性评价的细分比例,让学生做到一目了然,心中有数,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有方向有目的。教师设置各项比例后,系统会自动生成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总评成绩,大大减轻了教师对于学生学习评价的工作量,有利于推动教学工作的良性循环。

4教学评价阶段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数学课程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应有一定的评价标准和体系,评价的标准应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数学知识与思政内容衔接起来不突兀,学生自然接受,不能为思政而思政,将数学课上成思政课;二是课程思政的内容要能传递主流价值观,使学生能感同身受,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树立远大理想,不能纯粹的讲故事;三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掌握、拓展和深化。我们为此进行了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所授课的四个数学大课堂,近300名学生。通过对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得出,基于移动教学平台的数学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在授课形式、学习动力的激发、知识的掌握、学习能力的提高、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等方面的满意度明显增强,教学效果较好。“互联网+”时代将移动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让智能手机融入课堂,这给课程教学带来了历史性的变革,现代教育具有时代特征,教和学变得多元多维。

移动教学使大学数学课程思得丰富有趣,也使学生对于学习变得兴趣盎然,有效避免了“填鸭式”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传统教学与移动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使教育变得丰富多元,高效有趣。基于移动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能将知识点模块化、评价反馈客观化、交流互动实时化、资源推送智能化、便捷化,将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全面变革,构建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大学教师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潮流,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共同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高翔,李春萌.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隐忧与应对策略[J].高教论坛,2018,(11):7-9.

[2]李国娟.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中国高等教育,2019,(5):13-15.

[3]安凤平,王宪莲,陈贵宾.移动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和应用———基于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实践[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7,(3):67-69.

[4]王若飞.浅谈借助移动教学实现高效课堂的策略[J].职业教育,2018,(5):48-50.

篇11

高中数学的立意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以及对数学内容的理解方面,从数学立意的基本视角来看,立意分为“能力立意、知识立意与人文立意”三大模块,也就是数学知识的教学在这三种基本立意的视角下,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水平.知识立意在于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而能力立意着眼点在于对学生的数学思辨能力以及逻辑能力,与前两者不同,人文立意要通过发扬新课改精神,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快乐,因此,本文基于立意分析的视角对高中数学教育课堂评价研究,通过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构建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基于立意分析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设计

通常情况下,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教师和学生都会采用逻辑推理或者演绎归纳等常用的数学解题思路进行教与学的实践,但是在这过程中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的效果缺少一种有效的评价机制,学生是否对知识已经深刻掌握,理解是否充分彻底,在这个评价过程中显然与数学立意有机联系在了一起,前者是基于学生能力立意,而后者是基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人文立意,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三个不同的立意维度,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设计教学,比如,在讲到高中学生难以理解的数列知识点时,可以通过如下例题:

通过上述两次例题的设置,教师可能会收到学生的不同反馈,随着问题的由浅入深,在反馈信息的评价中,教师就可以通过适当插入一种“人文性”的教学解题暗示,关注学生的解题经历和其中的思维动手、动脑乐趣,在知识的获取中上升到了“人文立意”,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基于立意分析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分析

上述基于立意分析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中,分别对学生经过了“知识立意、能力立意、人文立意”三个不同维度的层次分析与构建,从而通过教学情境的引入,基本知识的学习,具体数学方法的应用与学生的深化理解几个不同的学习境界,在此基础上需要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深入的教学效果评价.

首先是通过教学认知基础契合度的评价,发现在上述案例中,两次的教学设计均基于同一个知识点――数列,但是却收到不同的学习反馈,究其原因,学生的知识结构存在差异,也就是“知识立意”不同,因此,学生在对数列的归纳、变形以及逻辑推理、猜想、验算等实施过程中就会呈现出很大的差异,由于逻辑数列的归纳演绎比较抽象,所以在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上升转化过程中,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差较大,导致呈现出了不同的教学反馈评价,对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找寻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认知基础契合点,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能力的基础上接近学生,从“人文立意”出发,追求教学案例情境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既不偏离学生的学习认知区,也不回避学生“能力立意”的有效激发点.

其次,教师在问题的设置上要具有典型性,比如在上述案例分析中教师要让学生尝试从基本数列的思维逻辑进行证明、推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乐趣,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要体现出层次渐进性,通过归类、类比以及联想等方式将上述不同问题规范、分层、有效、科学解决,在上述案例中由浅入深,很好地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层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