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幼儿音乐欣赏教案

幼儿音乐欣赏教案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2-07 00:23:1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幼儿音乐欣赏教案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幼儿音乐欣赏教案

篇1

大班教案《丢手绢》1

活动目标:

1.增强快速奔跑的能力,提高追逐中的应变技能。

2.加强平衡和协调能力,激发对体育游戏的兴趣。

3.体验人多力量大,同伴间应该相互合作的情感。

4.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活动准备:

场地、幼儿分两组围成圆圈、手帕两块。

游戏规则:

丢手绢时不能往后看

活动玩法:

玩时,众人围圈向内坐,选一人拿手绢在圈外绕行,边走边与众人一起唱:"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边,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儿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行进中,悄悄将手绢丢于一人背后。如果此人发现应立即捡起手绢追逐丢手绢者。若追上,丢者需重丢;若追不上或丢者转一圈仍未被发现已将手绢丢下,则罚被丢者站在圈中唱一支歌或表演一个节目。然后,轮换再来。

活动反思:

以事物手绢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提问幼儿手绢可以用来做什么呢?接下来我播放音乐,让孩子们感受整首歌曲,孩子们很自然的就说出玩游戏,这样也很好了引入了主题《丢手绢》。在实际演唱中,还是发现有个别幼儿音准唱的不到位,经过指导幼儿都有改正。最后在幼儿熟悉歌曲的情况下,再让幼儿游戏。我先介绍规则再提问游戏时拿到手绢的小朋友要怎么去追丢手绢的人啊!小朋友异口同声的回答要快快捉住他。孩子熟悉规则后,我们的游戏就正式开始了,孩子们边唱边开心的游戏着。个个都是那么认真,快乐。音乐又是那么的容易掌握。

通过今天的活动也让我更加了解到,游戏即快乐,音乐教育即快乐教育。孩子的世界是游戏的世界,音乐游戏是孩子游戏世界中一个充满欢笑、荡漾歌声、抒展舞姿、自我表演的快乐王国。音乐游戏使孩子幼小的心灵萌发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情感

如果让我从新上这节课的话,我想我会比这节课,上的更有进步。

大班教案《丢手绢》2

活动目标

1、初步引导幼儿感知音乐性质的变化,并愿意用动作表达感受。

2、培养幼儿的听辨能力和表现力。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1、 欣赏进行曲,激发幼儿自由表现。

2、引导幼儿做出动作。

活动准备

准备一个音响、手绢

活动过程

一、 热身活动。

放音乐《找朋友》,让幼儿跟着音乐踏步走进活动室。

二、 引导幼儿感知音乐性质的变化。

1、 欣赏进行曲,激发幼儿自由表现

(1) 教师提问:现在让我们来听一段音乐,这段音乐听起你觉得怎么样? 幼儿答:找个好朋友

(2跟着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小结:刚才我们跟着音乐学着找朋友,特别高兴。引导幼儿准备

三、 引导幼儿感知乐曲性质

1、 请幼儿再次欣赏音乐《找朋友》

1、 教师:你听到兴奋的音乐就好像找到了你们的好朋友。

2、 教师:你们真棒,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和音乐玩个丢手绢游戏吧。

四、 用游戏表现音乐性质的不同。

游戏规则:

1、手拉手围个大圆圈。

2、选出一名小朋友站在大圆圈的外面。

3、播放《找朋友》音乐,要求小朋友们跟着音乐的节拍跑动来,音乐一停止就把手绢放在一位小朋友的身边,音乐一响起游戏又重新开始。这样循环到结束。

五、 结束活动:

你们表演的真棒。现在我们排好队到活动室外和更多小朋友们玩吧

教学反思:

《丢手绢》是引导幼儿体验与同伴一起做游戏的快乐。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要想在集体中玩得高兴,大家必须遵守规则。

教学亮点 :

音乐游戏《丢手绢》这首歌曲主要是先听这首歌曲的旋律,让幼儿感受其节奏,学习歌词内容,理解歌曲大意。也可通过欣赏手绢来引起幼儿兴趣。

幼儿喜欢音乐,喜欢美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天生就乐与表现美,而这节课我就运用了孩子这一点,让他们在音乐声中充分的欣赏美,感受美和表现美。激发他们表现美的渴望,并从中培养幼儿共同创作互相交往的能力。

教学启示:

这节课的歌曲旋律很好听,充分体验幼儿那种愉快的心情,所有的幼儿都融入到整节课中,充分体现了音乐带给孩子们那种愉悦。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表情和动作把整首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段音乐欣赏让幼儿有自我表现美的空间,从而进一步培养幼儿感受音乐美的能力。

问题与分析:

幼儿在家中可以把学过的游戏表演给爸爸妈妈看。游戏中一定要注意引导,每位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通过今天的活动也让我更加了解到,游戏即快乐,音乐教育即快乐教育。孩子的世界是游戏的世界,音乐游戏是孩子游戏世界中一个充满欢笑、荡漾歌声、抒展舞姿、自我表演的快乐王国。音乐游戏使孩子幼小的心灵萌发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情感。

大班教案《丢手绢》3

活动目标:

1、体验相互追逐的快乐。

2、学习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3、能遵守规则玩游戏。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体验合作创编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会唱《丢手绢》歌。

2、不同颜色的手绢几条。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站好队形,幼儿按照地上画的`圆围成圆圈坐好。

2、引出游戏

(1)小朋友还记得那首丢手绢的歌吗?

(2)老师幼儿齐唱《丢手绢》。

3、介绍游戏玩法

(1)请一个小朋友拿着手绢围着自己的圈跑。

(2)当唱到“轻轻的放在小朋友的后面”时,拿手绢的那一个小朋友就把手绢悄悄的丢在另一个小朋友的身后,然后继续围着圈跑。

(3)当唱到“快点快点捉住他”时,捡到手绢的小朋友就应该马上去追刚才那个丢手绢的小朋友,要围着圈追。

(4)被追的小朋友跑到一个空位子旁就马上坐下,这样,追的小朋友就算没追到,所以,就该他再来丢手绢。

(5)如果追到了,就该被追到的小朋友再来丢手绢。

4、提出游戏规则

(1)不疯闹

(2)跑时不离开圈

(3)只准捡到手绢的那个小朋友起来追,其他的小朋友坐在位子上给他们加油。

(4)小朋友要自己围着自己的圈跑。

5、幼儿开展游戏,老师指导

(1)看幼儿有无遵守规则进行游戏。

(2)帮助还未理解游戏玩法的幼儿一起完成游戏。

6、放松活动:

在《丢手绢》音乐伴奏声中幼儿一起做放松活动,以缓解紧张疲劳的身体。

活动反思:

我们班孩子在这次体育游戏中还算比较乖,所以游戏进行的也比较好,孩子们也很快乐,都吵着要玩,上完课后我也很满意,回味着刚才上的课,游戏的过程中,有一些孩子往往

只把手绢丢给自己的好友,这就给课堂带来了不和谐的因素,造成孩子们之间的不团结,以后要注意多强调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篇2

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说过一句名言:“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音乐教学确实和其他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在以前的音乐教学中我也有很多的困惑,通过我在幼儿音乐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实践,并在工作中大胆尝试和创新。

在内容多样的音乐活动中,在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的过程中,让幼儿去体验音乐,去感知音乐,才能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使他们有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本领,能唱、会跳、能欣赏、会创造,才能在音乐艺术活动中表现音乐接受美的熏陶,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

一、课堂游戏化,让他们在快乐中体验音乐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在新课程理念的带动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大纲更加明确,教育实践的大量经验告诉我们,只要目的明确、方法得当,生动活泼的游戏性音乐教育过程,就可以更好的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好的获得发展。因此,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及条件限制情况,选取了一些在内容、形式上具有游戏行的歌曲,在编写教案中,尽量让教学方法游戏化。如在《小闹钟》这首歌曲中,它是一首非常轻快、节奏感强的歌曲。根据歌曲的角色特点,我先让孩子们模仿各种钟的造型,这时,孩子们的兴趣已经被调动,特别是那几个较调皮的男孩子更是高兴,模仿的有声有色。因此对本歌曲兴趣非常好。接下来,我让他们表演,不用太多的指导,小朋友们就掌握了,很快就把歌曲学会了,直到下课后,有的小朋友还意味尤尽,嘴里还哼着歌儿呢。

在孩子们欢快的笑声中,在他们充满激情地歌声里,我感受到了什么是快乐,我想孩子们一定和我一样沉浸在歌曲给我们带来的愉悦之中。伴着快乐的歌声,他们一定会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创造美的氛围,让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得于延伸

《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包括美育,即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而音乐所擅长的就是通过情感的直接抒发和体验来达到审美活动的目的,因此又被公认为一种情感艺术。所以,我认为音乐是培养孩子审美能力最有效直接的途径之一。幼儿审美心理建构依赖于长期的艺术熏陶,艺术教育实践和审美环境的影响。激发幼儿产生审美的需要,形成特定的审美情感,推动创造美的意志行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目标。

经过不断的探索,我发现音乐欣赏在培养幼儿审美心理结构方面不失为一剂良方,其可行性和独特性得到了肯定。

(1)幼儿的审美感知的特点具有直觉性、整体性和同一性。幼儿对事物的认识特征在于对感性经验的全面依赖,以直觉行动为主。儿童的语言作品中往往伴有图画以增加形象感,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这些图画,引导幼儿结合文字,边看图画边想象,获得丰富的形象感受。例如,在带孩子们欣赏乐曲《七彩光和果娃娃》时,我给孩子们展示了各种水果图片。然后,让孩子念着水果拍节奏。最枯燥的节奏练习在孩子们快乐的学习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我们知道,幼儿的情感激发依赖于幼儿审美理解能力,而理解力的提高进一步激发幼儿愉悦审美情感。幼儿审美情感还有赖于欣赏活动的内容和欣赏活动的组织形式,富有生命力的,适合幼儿年龄阶段,和生活较为贴近的内容及有趣的活动形式都能给幼儿带来新奇和愉悦。例如,在组织《中国人》的音乐欣赏活动中,我采用了“听音画画”的形式,引导孩子们通过绘画的形式来理解歌词。再一次欣赏《中国人》以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在这些充满艺术氛围的情境中,幼儿逐步地具备审美理解力,形成特定的审美情感。

三、以情感染,让美德在音乐中渗透

德育目标即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音乐是最易于表达,激感的艺术,也是进行品德教育的有力手段,从点点滴滴做起,就会取得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篇3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4-0191-02

当下由于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独生子女教育便从幼儿园开始就受到家长们的重视,为了不让自家孩子输在人生起跑线上,音乐、舞蹈、绘画等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的艺术教育被家长们提到了一定的高度。尤其是近年来的幼儿音乐教育更是受到人们的重视,培养孩子的音乐才能成为家长们对幼儿教师的迫切要求,这为中等师范学校学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从事幼师培养的中等师范学校,更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改革落后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音乐教育一定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时代教育的发展,才能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新时代幼儿音乐教师。然而当前我国中等学校在培养幼师音乐教师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作为音乐教师要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专业技能基础上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极加强音乐教学科研能力,为提高学前专业音乐教育水平寻找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一、目前中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当前中师学前教育音乐专业存在的问题很多,首先培养人才理念的误区就是培养目标不明确,中师学前教育音乐教育是要培养合格的幼儿音乐教师,不是培养过于专业的声乐歌唱家或乐器演奏家。很多教师过于强调学生专门的技能学习,有的学校把专业分得过细,设置声乐课、钢琴课、小提琴、扬琴课等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专门学习一门技能,这样就会使得学生音乐综合素质偏低。音乐教学过于强调学科性,就会导致学生知识面过于狭窄和技能过于单一,不能胜任今后幼儿教育教学。其次,音乐教材不适合中师学前音乐专业学生使用,当前中师音乐教学教材还缺乏系统性,很多学校自己随意设置教学内容,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有的学校使用的教材过于陈旧,有的教材难度与跨度大,不适合学前音乐专业学生使用。第三,教学实施没有专业特点和针对性,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要侧重于对学生的识谱能力和各种乐器的伴奏能力培养,以及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中师缺乏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不能把自己所学专业与教学实际结合起来进行训练,从而缺乏艺术实践能力。第四,很多学校音乐教育重视技能培养,轻视音乐理论的教学,导致学生没能掌握基本乐理知识。学生对于音乐发展史、音乐基本乐理知识都是一知半解,不能理解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丰富情感。第五,音乐专业教学与实际工作相脱节。很多学生毕业之后不能从事幼儿音乐教育,而是成为语文、数学、英语等教师。这是因为培养出来的音乐专业学生供大于求,并且音乐教学能力低下,只能改行从事其他学科教学。第六,教师方面也存在着教学理念落后,无法跟上时代教育发展的问题。有的音乐教师在大学阶段没能打下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和乐器演奏技能,无法从容胜任中师学前音乐课程教学。当然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这里主要探究提高音乐教学水平应该采取的措施。

二、教学内容上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现如今的学生通过电视、网络和手机微信等各种媒体,能够快速掌握大量的知识和信息,眼界的开阔,求知欲的增强,使得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教学内容更丰富多样。由于学生的兴趣不同,艺术天赋也不同,这就出现了音乐专业大课堂教学不能满足于学生对自身特长的需求。首先,增设很多专业选修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水准。尤其是那些学习勤奋刻苦的学生,他们可以选择一门或几门音乐专业技能课程进行学习,那么这就需要学校开设一些民族器乐课程,如二胡、笛子、手风琴、古筝、琵琶、扬琴、唢呐、笙箫等选修课程。还可以根据学校所具备的教师资源条件,开设西洋乐器课程教学,如萨克斯、小提琴、长笛、吉它、电子琴、电吉他、贝司等。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学习了必修的钢琴、声乐、舞蹈等课程,还可以了解多种乐器的演奏方法与性能,以便更好地胜任今后的幼儿教学工作。其次,要重视儿童音乐作品的欣赏教学。诸如欣赏中国贺绿汀的《牧童短笛》、儿童动画片《山水情》、丁善德的《儿童组曲》、舒曼的《儿童情景》中的音乐;外国的门德尔松的《春之歌》等,这些旋律优美、清新欢快、形象生动的儿童作品能够激发儿童的音乐想象力、创造力,使得儿童身心健康、感受音乐的美。学前专业的音乐欣赏教学应该选择一些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形象生动的作品,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第三,增加打击乐器教学。打击乐对于儿童来说很简单,可以将不同节奏配合起来形成动听的旋律,让孩子感受到音乐节奏的美妙,培养孩子团结协作的精神。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幼师首先要学会打击乐器才能从事幼儿音乐教学。

三、教学方法上采取微格音乐教学法

可以将先进的微格音乐教学法运用于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教学之中。微格教学法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爱伦和伊芙首先开发建立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被称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录像反馈教学”等。所谓的微格教学法就是“一个有控制的实习系统,它使师范生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这种新型的教学法建立在科学方法论、教育教学理论、视听理论和技术基础之上,可以用来系统训练幼儿教师课堂教学技能,这种被简化、细分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更容易掌握。微格教学法被运用于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法”课程中,就能充分发挥师生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使得音乐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过使用这一教学方法需要遵循微格教学基本规律,那就是首先要制定微格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编写教案;其次要提供教学示范,进行角色转换,开展模拟教学,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与评价讨论;最后微格教学结束,根据全班学生学习情况布置作业,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还可以根据学生声乐基础层次的不同分别布置,同时安排好下一节课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使得学生有充分的预习准备时间,以积极配合下节课的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法”课程中进行微格教学训练,我们常采用讲授法、演示法、摹拟法、鉴赏法等教学方法。

四、教学模式上采用分层分类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模式上可以采用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体现现代教育人本化特点,可以促进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全程化实践体系的开展,能够很好地培养出职业素养高、音乐技能扎实、艺术才能突出的优秀幼儿教师,为幼儿音乐教育事业培养合格的人才。具体措施如下:一是构建科学完善的构架体系,中等学校学前教育学生所具备的音乐素质不一样,就需要进行分层分类,寻求最为有效的培养方法,很多学生不具备音乐专业素养,这就需要建构不同的培养架构体系。分层分类模式有利于不同条件的学生进行音乐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将音乐课程进行模块化设置以适应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规律。二是构建有效的机制培养模式。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的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分层分类人才培养长效机制,进一步整合音乐教育资源,明确教师与相关部分的工作职责,加大这种培养模式的科研力度,积极促进该机制的长效发展。三是加强音乐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音乐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的音乐教师,是培养学前教育音乐专业人才的主力军,学校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养,为他们做好生活上、工作上、学习上的服务工作,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之中。根据不同音乐教师的特长,学校要合理分配他们的音乐教学岗位,如音乐理论教学、音乐技能教学、音乐科研工作等岗位,这也体现了音乐教学的分层分类特点。

五、教学评价上的措施

中师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评价方式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往往只是在期末进行一次知识理论考试,从而忽视了音乐技能和运用能力测试。要想使得考核成绩客观、公平、公正,就必须以检验学生自身音乐专业水平和音乐教学能力为基准。考核可以在平时阶段性教学过程中进行,把一阶段学习获得的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总结性的测评,这样不仅有效地检验与考核出了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还可以检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有计划、有目的地改进教学提供经验和帮助。这样一来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还能够检阅教师的教学效果。在专业技能评价上要以教材曲目为主自选课外曲目为辅的原则,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学习能动性,激发学习音乐技能的兴趣。音乐测试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侧重于教学能力的检查与测评。学校组成考核小组对学生进行公平公正的考核,考核结束后对任课教师应进行评估。不仅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考核教师的教学效果,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最后还可以建立综合性的教学评价体系,这种教学评价体系可以有效地促进分层分类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与实施。如学生音乐成绩评价可以采取“笔试+小组协作学习+读书报告”三种形式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音乐学习的主动性,也符合了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特点。

六、结语

随着我国儿童出生率的降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愈加重视,幼儿音乐教育地位逐渐提高,这就使得中等师范学前专业音乐教育教学地位更加突出。为了更好地适应今后幼儿音乐教学,也是为了能够跟上时代的教育发展步伐,加大传统音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力度,从事幼师音乐教育的教师要积极加强科研能力,探究音乐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的方法,培养出大批合格的幼儿教师,为我国幼儿音乐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丽娜.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4(17).

[2]柳潇.新形势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大众文艺,2012(21).

[3]立足学生职业发展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J].李秀洁.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05).

[4]文春琴.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3(07).

篇4

音乐基础课是高师幼教专业课程设置中的一门必修主干课程,也是高师幼教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运用最多的体现综合应用能力的学科之一。

高师幼教学生入学时大多数同学都没有系统、全面地学习过音乐知识,有的只是跟着录音会哼唱几首流行歌曲而已,对音乐知识毫无一点基础。高师幼教生音乐基础课学制为二年。在短短的两年中,要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音乐素质及教学能力,要培养出合格的音乐启蒙教育者,是我们教师值得思考的。

一、分析课程结构,合理安排学时

音乐基础课是高师幼教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从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音乐欣赏的基础知识方面来科学、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用技能。乐理,全称为“音乐理论基础”,包括记谱法以及和声、调式调性等内容,通过对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来提高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对音高及乐谱的理解能力。视唱练耳,由视唱和听音组成,它可以训练学生的听觉感受力、节奏感、音色感及强弱、速度感等基本音乐素质。声乐,是指用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它包括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通过歌唱理论知识、技能技巧的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它是通过音乐让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活动,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课程结构如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视唱练耳和声乐占的比值较大。在教学中,突出专业的特点,以声乐为主干线,将视唱练耳、乐理、音乐欣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音乐基础知识是音乐学习路上的铺路石。在第一学年,每一单元的教学以乐理知识和视唱练耳为主,巩固训练,打好坚实的基础,声乐演唱则穿插其中。在第二学年,每一单元的教学以视唱练耳和声乐演唱的学习为主,音乐欣赏安排适当的学时。在音乐基础课程中,简谱视唱尤其重要,可以说要学唱歌就要先学会识谱,就像要跑步就得先学走路一样。简谱是用阿拉伯数字1、2、3、4、5、6、7来记录音符高低的记谱法。它在数学上读作一、二、三、四、无、六、七,在音乐上我们把它唱作do、re、mi、fa、sol、la、si,在视觉上更容易被人接受,在头脑中把“1、2、3…”唱作“do、re、mi…”反应也来得快一些。在简谱视唱中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由单纯音符到附点音符时值的练习,再过渡到其他节拍的练习,进而深入到复杂的音值组合的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节奏感、乐感等基本音乐素质。如:××××××× ××××××××× ×××

×.××××××……

二、突出专业特点,重视音乐素质的培养

高师幼教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是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者,而培养合格的音乐启蒙教育者重要的是音乐素质的培养,教学中应结合幼教专业的特点来进行教学。

第一,在乐理部分,适当降低难度,增加乐理知识的训练。记谱法(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值组合法、节奏节拍、常用记号、音程、和弦、调、调式调性是乐理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由于幼教专业的专业性质不同于音乐专业,在民族调式的学习中只要求民族五声调式的学习,民族六声调式和七声调式就把它列在教学范围之外了。在每一课,每一单元教学结束后都要给学生进行相关的作业训练,以巩固所学知识,从作业中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力求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视唱练耳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分为视唱和练耳两个环节。视唱中以简谱视唱为主,选择适当的视唱曲进行练习并运用键盘乐器进行伴奏,注重音准、节奏、节拍的训练,视唱曲难度系数为二升二降,要求学会首调唱名法。在视唱中,首调唱名法是一个难点,应在带升降号的简易调中多练习,“熟能生巧”,多唱多练才能应用自如;练耳也就是听觉训练,主要是大小二、三、六、七度,纯四、五度,增减四、五度音程及三和弦性质的听辨,旋律的模唱和节奏的模仿。练耳是训练听觉的灵敏度,对音乐基础较差的幼教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教学中可以放慢进度,从最基本的单音模唱开始到简单旋律的模唱,再深入到音程及和弦的性质的听辨,教会学生听的能力,学会用标准音a1上下“搭桥”来听辨。视唱练耳就像一对亲兄弟,关系密切,互相依赖,学好视唱练耳自然也就为声乐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声乐部分可选择一些时代气息较强的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教学歌曲。如《送别》《雪绒花》《同一首歌》《故乡的小路》《让世界充满爱》等,并针对专业性质,大量加入儿歌的演唱学习。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实际(如呼吸、打呵欠、吹灯)启发学生去认识、体会歌唱的发声位置、状态、气息,还可以在语言训练上加入一些绕口令来练习吐字,以培养学生歌唱的乐感和美感。由于声乐是声音的艺术,较为抽象,在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发挥想象、善于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音乐欣赏是聆听、感受与审美的整体实践过程,也是情感体验的过程。情感在音乐教育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审美目标之一。音乐可以是无形而有象的艺术,所以音乐欣赏具有想象的自由度。如音乐童话故事《龟兔赛跑》,通过对小兔与乌龟的艺术性描绘,以期唤醒相应意境的联想,抓住音乐特征,展现音乐形象。要欣赏音乐就要仔细聆听,感知其音响和结构形式的美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把它分为中国音乐欣赏和外国音乐欣赏,中(外)音乐欣赏又分为声乐作品欣赏和器乐作品欣赏。在音乐欣赏作品中选择著名的、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欣赏教学,如《春节序曲》《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梁祝》《命运交响曲》《彼得与狼》《龟兔赛跑》等,旨在让学生进行审美体验的同时,了解西洋乐器、我国民族乐器的名称及演奏形式,如:交响乐、交响童话、民乐独奏、合奏、重奏等;了解一些音乐生活中的知识(比如贝多芬、阿炳的故事等),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边听边想,边听边说,边听边学,拓宽视野,提高音乐文化素质。

三、深入教学法,提前进行实习试讲

从《教育学》角度看,教学法是指师生为实现共同的教育目标,完成一定教学任务而使用的相互作用的手段和一整套工作方式,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它以教学目标为前提,教学原则为指导,教学内容为依据,教学技术手段为载体,它承担着将预期的良好教学目标变成满意现实的教学结果的中介职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常有这种情况,有的教师教学效果不太好,并不是他没有水平,而是由于教学不得法。因此,要有成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正确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要依据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来考虑。如五线谱的学习,从艺术的角度来讲,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而五线谱则是用来记录这种语言的符号。五线谱对于多数人来说学起来太难了,五条线四个间在纸上看要慢慢地去数。而我们可以用比较形象的方法:伸出左手,张开五个手指,掌心对着自己,把五个手指当做五线谱的五条线,手指之间的空档作为四个间,这就是一个随身携带的五线谱,随时都可以拿出来学习,把它看习惯了再联系到书上去就很容易学会读谱了;再比如教唱儿歌《粉刷匠》《小脚》,在它的节拍练习中,为能生动地表现它的强弱关系,可以用拍(拍手)空(分手)的方法,就不用分拍子来表现,这样的方法对学生来说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动手能力。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谱例一:

谱例二:

再如歌曲《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抚柳……”可以先让学生听,边听边想象,根据歌词大意来画出心中想象的魅力图画,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启迪创造性思维;还可以用直观的形象思维,比如把力度记号f变成一只可爱的小鸟,把一边画曲线一边像蚕儿吐丝一样来练习气息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每个教师都应当恰当地选择和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表现自己的教学艺术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教学中,教师上课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每一种方法都在潜移默化中指导着教学实践。

实习是每位幼教专业的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深入指定的学校,面对教学对象进行现场上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为把实习工作做好,幼教生必须进行实习前的试讲训练,即学生间互相充当师生角色(一个学生充当教师,其余学生充当小朋友),并按幼教要求试着讲课。在试讲之前应认真学习领会《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潜心钻研教材,多了解相关学科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等),精心设计教案和教法。在试讲时不要拘于形式,要大胆地、真枪实弹地反复练习,多听取别人的意见,集思广益,力求达到炉火纯青的熟练程度。通过学生说课――自评――小组互评――指导教师复评――学校试讲小组终评的层层把关,打造优秀的音乐启蒙教育者,接受用人单位的挑选。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通过两年的音乐基础课程学习,已具备了音乐教育者的基本素质,艺术实践活动是检阅幼教生音乐学习成绩和展示其艺术才能的有效途径之一。

两年的音乐基础课程学习结束时,要指导学生参加幼儿园或学前班的实习,或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为合唱队排练,在合唱队中担任领唱或者指挥,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参加歌手赛等,让他们真正走进课堂、走进社会,锻炼他们的协助能力及业务能力,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来,同时也使学生学会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加强综合能力的体现,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谢莉莉.音乐/基础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周晴.民办高职高专院校钢琴教学之浅见[J].艺术教育,2009,(10):41.

篇5

中国戏曲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门我国特有的民族艺术,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许多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受全球一体化及西方音乐的影响,传统戏曲观众逐渐萎缩,面临严重生存危机。如何对我国传统戏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的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务院于2011年6月1日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其中第34条进一步指出:“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开展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明确规定了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责任和教育的必要性。

1 幼儿师范院校开展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传承的意义

1.1 中国传统戏曲是幼儿师范院校开展音乐教育的资源宝库

音乐类课程是幼儿师范院校的主干课程,长期以来,西方音乐类课程占据幼儿师范院校音乐类课程的主导地位,导致学生对本土音乐文化陌生。我国传统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类繁多、品种丰富,具有极高的艺术、科学及社会价值。昆曲、粤剧、京剧、皮影戏等中国传统戏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务院公布的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传统戏曲占186项(含扩展项目28项);豫剧、曲剧、越调、大弦戏、罗卷戏等48项河南本土传统戏剧被列入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许多传统戏剧适合在青少年儿童中开展。近年来,河南许多地方出现了“儿童豫剧热”,涌现出了孔莹、邓鸣贺、邓鸣璐等全国知名的豫剧童星。幼儿师范院校是培养未来幼儿园教师的摇篮,而目前却很少开设中国传统戏剧类课程,导致学生对中国传统戏剧陌生,毕业后无法承担对幼儿进行戏曲启蒙教育的重担。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幼儿师范院校尚未开发的资源宝库。

1.2 有利于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受全球一体化及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许多中国传统戏曲出现观众人数萎缩、在青少年中的影响越来越小、后继无人、面临失传的局面。河南省统计局一项调查显示:城市居民中戏曲音乐欣赏者仅有27.2%。尤其令人忧虑的是,喜欢戏曲音乐的老年人占大部分比例,中年人占少部分比例,而青少年几乎没有[1]。如何使青少年了解戏曲、热爱戏曲是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亟待解决的问题。幼儿师范院校作为未来幼儿园教师培养的摇篮,培养的学生将承担对幼儿进行启蒙音乐教育的重担,在幼儿师范院校开展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培养的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对幼儿进行戏曲启蒙教育,这对于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3 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当前受网络负面信息、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青少年中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普遍存在,传统道德缺失,家庭观念淡薄。在学生中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传统的教条式德育工作方式不利于学生接受。而中国传统戏曲在发展过程中,承载者对大众进行道德教育的功能,涌现大量诸如《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爱国主义的优秀作品。在幼儿师范院校开展中国传统戏曲教育,使学生在戏曲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学会明辨是非,规范约束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恋爱观。

1.4 有利于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

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创作的结晶,在幼儿师范院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传统戏曲的表演、演奏技巧,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另外,幼儿师范院校通过在学生中成立豫剧社团、越调社团等戏曲类校园文化社团,开展有关传统戏曲类表演和比赛,有助于提高校园文化的品味和校园文化的竞争力,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

2 幼儿师范院校进行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方式及途径

2.1 开发适合幼师培养目标的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

幼儿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够胜任幼儿园、幼儿培训机构从事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学生。这一特点决定了音乐教研室教师应根据幼儿音乐教育的特点对我国传统戏曲进行筛选。选择那些容易在幼儿中普及推广的内容进行教学。编撰相关幼儿戏曲教材、教案。在教学形式上可以采取开设豫剧、越调等戏曲类课程选修课,课后开设中国传统戏曲第二课堂、兴趣小组,逐步建立符合幼师培养目标的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体系。

2.2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师资队伍

从我国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幼儿师范院校音乐教师以声乐、钢琴、西方器乐等方向为主,而从事民族音乐的教师较少,而熟悉传统戏曲的幼儿师范院校音乐教师凤毛麟角。因此,要在幼儿师范院校开展戏曲类非物质文化教育,一方面应鼓励音乐教师到民间采风,向传统戏曲表演者学习。另一方面,可以聘请豫剧、曲剧、越调等传统戏曲演员到学校担任客座教授,兼职开设相关课程、讲座,向师生传授中国传统戏曲。同时可以利用大学平台,开展中国传统戏曲研究,提高民间艺人的艺术修养,完成从“艺人”到“大师”的转变,促进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2.3 通过学生社团建设,建设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园文化

幼儿师范院校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源地不同,组织学生假期对当地传统戏曲进行文化采风,让学生深入民间,零距离接触、学习中国传统戏曲。在学生中成立豫剧社团、越调社团等戏曲类学生文化社团,定期开展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及汇报演出。在学生中开展戏曲传承人制度,鼓励学生之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通过学生社团建设,建设校园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长效机制。

篇6

一、研究内容及现状分析

1.幼儿园节奏教学的现状。节奏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幼儿园的节奏教学主要以打击乐教学为主要形式。幼儿好动、好奇并有强烈的自我实现与需要,而以开放式活动为切入点和侧重点,以幼儿的兴趣为主,自主探索为辅,自由地表达、表现,能够培养其良好的记忆力和专注的学习态度;发展其创造力及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其审美的情趣和能力,与此同时发展幼儿的节奏感。但目前大部分幼儿园教师普遍觉得打击乐教学需要大量的教具、材料、图谱等,同时教师也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而有些幼儿园的设备不够完善,缺少打击乐,所以打击乐教学在幼儿园会因为被感觉难以进行而不常开展,幼儿的节奏教学也因此常被忽略。

2.大班节奏感发展状况。所谓节奏感,就是感受音的长、短、强、弱的能力。在2010年上学期开展课题研究后,我对本班幼儿进行了节奏感的摸查,分别进行听音乐节拍、朗诵诗歌及节奏模仿三个环节测查。测查结果发现我班幼儿朗诵诗歌的语言节奏准确,简单的节奏模仿掌握不错,但听音乐节拍及较为复杂的节奏型普遍准确率低,分析后发现这是因为幼儿容易掌握语言节奏,同时大班幼儿对节奏已有一定的经验基础,但对音乐中的节奏则不容易把握。

3.开放式教学的现状分析。开放式教学,源于科恩1969年创建的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型”和“开放课堂模型”。这些教学理论模型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内部心理表征过程,教师的角色是思想的“催化剂”与“助产士”。

教学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为学习者营造一种开放的学习空间,同时不拘泥于教材、教案,充分考虑学习者学习活动过程的多样性和多变性,通过学习者各种信息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过程,促进其健康、和谐地发展。而我所认为的“开放式”教学,就是一种低结构、高开放、重过程的活动,是兼有自主性、开放性、游戏性的活动,是基于幼儿的直接经验,以获取丰富的学习体验,满足探索的好奇与兴趣。

二、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组织开放式节奏活动

传统教学单一、封闭的教学组织形式,适合传授知识、填鸭式的教学要求,幼儿的学习几乎是被动的,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建立一种开放性、综合性的教学形式,幼儿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自己操作探究问题、合作学习、自由地表达经验、表现能力。在陆园长的指导下,我园多次开展了“教学形式和手段多样性”的教研,深入探讨,并在小课题开展中期,进行了课例观摩,观摩后由教研组园长和老师一同评析和研讨,在课题研究的后半期更凸显在综合运用集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充分利用环境、人力等资源作为教学手段的开放性组织形式研究。

1.初期: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开放。节奏,也就是不同长短、强弱的音的有规律地组合而成,对于孩子来说这个概念是抽象的,所以开放节奏教学内容,将其具体到生活中的声音,容易被孩子接受。在开题初期,在了解本班幼儿的水平后,我尝试在一日生活空余时间,让孩子寻找生活中的节奏,并模仿这些节奏,不仅激发了孩子对节奏乐浓厚的兴趣,还为学习节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前中期:组织形式的开放。《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由此可见,节奏乐活动并不单纯局限于音乐室里进行,更不局限于使用传统的打击乐器。

3.中期:人力资源的开放。《纲要》指出:幼儿同伴群体和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同时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鉴于此,我将人力资源充分开放了。

①形成新型、有效的开放式节奏乐教学模式。艺术本身是一种创造活动,创造就意味着要冲破固定模式,若陷在十分固定的模式中,艺术的趣味即艺术的生命也就没有了,而幼儿的创造力也会被抹杀。经过一学年的探索和研究,我冲破了传统灌输式的、机械模仿的节奏乐教学,以环境为切入口,由传统集体教学转向分组、个别教学,通过教学内容、组织形式等开放式节奏乐教学模式,让幼儿在与环境、同伴、成人的互动过程中获取丰富的学习体验,发展良好的节奏感。

②幼儿获得良好的节奏感以及一定的节奏乐演奏能力。与传统封闭式教学模式不同的是,开放式教学更注重让幼儿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注重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经过前期的测查、中期的观察评价,以及后期的测查,我发现我班幼儿的节奏感大大发展了,不仅掌握了基本的节奏型,掌握了基本乐器的演奏方式,个别能力强的孩子还能创编节奏,在区域活动的观察中,我甚至发现了个别幼儿能当上小小指挥家,组织一群小小演奏家进行演奏。这表明,在小课题开展后,我班幼儿的节奏感和演奏能力有了飞跃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