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物流供应链管理论文

物流供应链管理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2 17:46:0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物流供应链管理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物流供应链管理论文

篇1

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改变传统的物流体制,逐渐向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方向发展,“物流”和“供应链”如今已成为企业寻求长远发展、增强竞争力的主要源泉。沃尔玛(Wal-Mart)公司是全世界零售业年销售收入位居第一的巨头企业,素以精确掌握市场、快速传递商品和最好地满足客户需求著称,是著名的“全球500强排行”的冠军。目前沃尔玛在全球十个国家开设了超过5000家商场,员工总数160多万,分布在美国、墨西哥、波多黎各、加拿大、阿根廷、巴西、中国、韩国、德国和英国10个国家,年销售额达2800多亿美元。本文从现代物流和高科技战略的角度对沃尔玛公司的发展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希望能为其他的企业提供一些借鉴性意义。

2物流与供应链的概念

2.1物流的概念美国物流经营全国会议提出:物流是产品从生产线的终点到达消费者的有效移动以及从原材料的供应者到生产线起点的移动这样一种广泛范围的活动,是在制造业和商业中使用的语言,这一活动包括货物输送、保管、装卸搬运、包装、库存管理、工厂或仓库布局、订货处理、市场预测以及对顾客的服务、信息活动。2.2供应链的概念对供应链比较常用的定义是:由原材料加工为成品并送到用户手中这一过程中涉及的合作企业和部门所组成的网络。该网络的中心是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其服务对象是产品或最终用户。2.3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到四个主要领域:供应、生产计划、物流、需求。物流是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管理的目标主要集中在降低物流成本,而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在于供应链的整体效益最大化。

3沃尔玛的现代物流技术

3.1产销联盟和供应链的构筑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大型生产商宝洁公司和美国第一大零售商沃尔玛结成了战略联盟,开始探索一种新型的产销合作关系,在实践上向供应链管理方向发展,最终取得了令人惊叹的骄绩。宝洁公司与沃尔玛公司之间的产销联盟的一个重大积极作用是彻底打破了当时在美国流通领域占统治地位的以双环节为主的多环节流通体制,引进了单环节的直接交易形式,使产销双方能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借助以信息共享为特征的经营和物流管理系统,使产销都能对应市场的变化做出及时响应,其结果是有效遏制了滞销品的产生。从此以后,沃尔玛就一直采用了单环节的直接交易形式,为其全面控制流通成本,塑造新的竞争优势打下了基础。产销联盟具有明显的两重性,一是借助于产销之间的合作,通过建立自动订发货系统等现代信息手段和交易框架,建立起一对一的长期合作关系;二是通过共同营销的实施,以实现个别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3.2交叉作业技术沃尔玛不仅改变了竞争逻辑,对传统零售企业的经营战略进行了革命性的转变,即引进了单环节的直接交易形式,从而为压低价格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而且沃尔玛还打破了传统零售行业的存销方式,实行“过站式”物流管理,即统一订货,统一分配,统一运送。当时沃尔玛在它的配送中心应用了交叉作业技术,供货商将货物运到配送中心之后,配送中心根据每个分店的需求量,对商品进行就地筛选、重新打包。沃尔玛的价格标签和统一产品条形码早已经在供货商那里贴好,货物在配送中心的一侧作业完毕之后,被运送到另一侧,准备送到各个分店。配送中心配备有激光制导的传送带,足有几千米长,货物被成箱地送上传送带。在48小时以内,装箱的商品从一个卸货处运到另一个卸货处,而不在库房里消耗宝贵的时间,这种类似网络零售商“零库存”的做法,使沃尔玛每年都可以节省数百万美元的仓储费用。目前,沃尔玛85%以上的商品都是由公司的配送中心供应的,而其竞争对手仅能达到50%水平。与行业平均值相比,沃尔玛的销售成本降低了2%—3%。

4沃尔玛的高科技战略

沃尔玛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就是建立了产销联盟,进行了有效的物流供应链管理,并实施了严格有效的物流配送管理制度。这确保了公司在效率和规模成本方面的最大竞争优势,也保证了公司顺利地扩张。除此之外,先进的信息系统对沃尔玛公司的成长功不可没。沃尔玛公司是第一个发射和使用自有通信卫星的零售公司,它的信息系统是全美最大的民用系统。截至20世纪90年代初,沃尔玛公司在此已经投资了7亿美元,而它不过是一家纯利润只有2%—3%的折扣百货零售公司。

4.1沃尔玛公司的计算机网络化1977年,沃尔玛公司完成了计算机网络化配置,实现了客户信息—订货—发货—送货的整体化流程,也实现了公司总部与分店及配送中心之间的快速直接通信。其最主要的功能是及时采集商品销售、存货和订货信息,为公司对复杂配送系统的跟踪和控制提供支持。沃尔玛于1979年建立第一个数据处理和通信中心,在整个公司内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化和每天24小时连续通信。

4.2沃尔玛公司的商品条码技术运用沃尔玛公司还配合计算机网络系统充分地利用商品条码技术。1981年,沃尔玛公司开始在几家商店进行试点,在收款台安装读取商品条码的设备,利用商品条码和电子扫描器实现存货自动控制。到80年代末,沃尔玛公司的所有商店和配送中心都装上了电子条码扫描系统。采用商品条码技术可代替大量手工劳动,不仅缩短了客户结账时间,更便于利用计算机跟踪商品从进货、库存、配货、送货、上架到售出的全过程,及时掌握商品销售和运行信息,加快商品流转速度。利用这套系统,公司在对商品的整个处理过程中总计节约了60%左右的人工。商品条码加上便携式扫描仪还可用于控制店内存货水平,方便地记录了商品种类、数量、进价、销售价等信息,使公司能更快地规划库存需求,节约再订货过程所需的时间。

4.3沃尔玛公司的EDI技术运用80年代,沃尔玛公司开始利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EDI)与供应商建立自动订货系统。该系统又称无纸贸易系统,即通过计算机网络向供应商提供商业文件、发出采购指令、获取收据和装运清单等,同时也使供应商及时精确地掌握其产品销售情况。到1990年,沃尔玛公司已与它的5000余家供应商中的1800家实现了电子数据交换,成为EDI技术的全美国最大客户。通过电子数据交换自动提示和控制商品存货量,使公司总部能够全面掌握销售情况,合理安排进货结构,及时补充库存和不足,降低存货水平,大大减少了资金成本和库存费用。由于使用了电子数据交换,沃尔玛1992年的配送成本降至销售额的3%,而其竞争对手所占比例则高达5%—6%。沃尔玛公司还利用更先进的快速反应和联机系统代替采购指令,真正实现了自动订货。这些系统利用条码扫描和卫星通信与供应商每日交换商品销售、运输和订货信息,包括商品规格、款式、颜色等,从发出订单、生产到将货物送达商店,最快的时候甚至不超过10天。现在,沃尔玛公司的计算机跟踪着物流业务的每一环节,如供应商的存货数量、正在运往该公司的在途商品数量等。利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手段,沃尔玛公司的物流经理可精确地了解这些信息,从而知道如何使商店的销售与配送中心保持同步、使配送中心与供应商保持同步。4.4沃尔玛公司的RFID技术运用目前沃尔玛对其供应链管理系统融入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采用这一先进技术旨在监督和跟踪控制每一个产品,控制物流环节中的产品缺失与质量监督。这一技术的应用最初在供应商那里反响很不好,大部分供应商实质是反对采用这一技术的。因为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在商品包装上贴标签的措施,而是对于整个供应链上游的技术性整合,这方面的成本投入与工作方式的转变都是巨大并带有强制性质,所以,2005年1月大约100名供应商开始把贴有RFID标签的货箱和托盘运往得克萨斯州的几个物流中心,这标志着沃尔玛开创了供应链管理的一个新纪元。2006年1月还有200多名供应商要按要求应用RFID。尽管最初装运范围有限,但这将来会变为一笔大买卖。现在预测沃尔玛的RFID要求带来的结果还为时尚早,十年后事实也许会证明这是重要的一步,就像上世纪沃尔玛在俄亥俄州一家百货店开始的第一次条码扫描的意义一样。沃尔玛总是供应链管理的弄潮者:从条形码的推行,到EDI技术的运用,再到当今作为RFID的主力倡导者。沃尔玛的借鉴意义,不能仅学其表面采用的技术与管理模式,更应注重学习其管理的战略理念。沃尔玛的成功,在于采用了快速高效的现代化供应链管理,并将信息技术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始终。可以说,现代物流技术和高科技战略创造了沃尔玛作为世界最大的零售商“不灭的神话”。超级秘书网

5结束语

如今网络业最流行一句话:e化的传统企业等于成功。雨后春笋般不断兴起的IT产业固然是网络经济的先锋,但只有那些懂得如何搭上新经济快车的传统企业才是网络经济的主角。沃尔玛的成功运作,或许可以给我国的企业提供一些经验和启示。

参考文献:

[1]牛鱼龙.世界物流经典案例[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3.04.

篇2

1.沙盘设计。电子沙盘使用HTML5.0开发,配合MYSQL数据库和NASECAPE客户端实现。网格使用DIV-CSS实现。通过在不同的网格中摆入不同的元素,可以实现不同的沙盘功能。沙盘中的功能单元分为以下三种:

1.1节点:可以发生物流需求和接收货物,有固定的XY地址。

1.2道路:设置为海上道路、铁路、不同级别的公路、不同级别的河流、航空航路、铁路行包、航空行包、公路托运等不同的道路路线。

1.3工具:不同级别的汽车专车,汽车托运车辆,不同级别和功能的火车车皮,火车行包,不同级别的航空运输飞机,飞行托运,不同级别的航运集装箱,小型货船。

2.虚拟环境支持。

2.1学校在计算机中心实验室中,计划40台终端的学生实习机房,使用IBM2U8C服务器作为中央系统支持,其路由许可限制到计划的40台学生实习机房主机。

2.2规划2学时连续教学时间,在该机房内完成全部上机教学过程。

2.3经过学生申请,该环境可以在学生自配计算机设备上安装,为学生单机系统提供虚拟环境支持。

3.教学过程革新。前置学习中,学生首先了解到相关的建模方法,且独立完成某模型的纸上建模,对于模型的最终输出曲线进行观察和讨论。学生进入机房后:

3.1在虚拟空间布置相关的节点,对节点的业务量、库存量、库存成本、管理成本、进行设置。

3.2在相关节点之间布置通路,对通路的长度、路况进行设置。

3.3在相关节点上布置初始化的交通工具,对交通工具的载货重量,载货体积,运输速度,运行时间段,单位距离成本,单位重量成本等进行设置。

3.4在背景设置中设置公斤公里单价,以及不同的应急响应机制。

3.5运行沙盘,观察系统运行的稳定程度和实际利润波动情况。

3.6将电子沙盘运行结果与纸上模型结果比对,完成实习报告。

4.尝试教学法的结合。尝试教学法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通过给学生布置难度较大的任务,使学生发挥集体智慧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分工协作的方式,使每个学生均能参与到教学体验中。本文研究的尝试教学法的课堂应用如下:

4.1自愿结合的方法,每3人形成学习小组。

4.2小组选出1名组长,组长负责建立模型和解说模型。

4.31名组员负责对组长的模型进行赋值和验算。1名组员负责对验算结果进行校核。3人协作对模型的运行参数提出3种以上的方案和结果,并就结果作出报告。

4.4组长负责上台讲解本组设立的模型及其方案的优点。

4.5本班所有学生投票决定不通过的小组。因为小组如果不通过,每个学生都会面临着无法考试甚至丢失学分,所以,小组的每个成员都会积极参与到课程中。

二、讨论

1.当前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当前的纯纸上教学法讲解物流供应链模型的课程实践中,实习课时本身的不足使得学生对物流供应链模型的抽象性难以理解。车辆的运载能力和运载效率可能在不同的天气下变的不稳定,货物的库存天数也可能因为其他环节的影响延长或缩短。所以,实际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在于无法更加形象的向学生展示供应链模型的全部功能。供应链模型是一个基于单点递归算法的蚁群模型。部分学校使用C2.0上机的方法,让学生在命令行模式下完成技术经济辅助建模。此辅助建模过程虽然相对迅速,一般的模型验算可以从一课时内完成,但其形象性依然不足。本文采用的可视化模型,让学生可以直观的看到货物滞留和车辆拥堵的发生,使得学生对于物流模型的实际运行和误差的管理做到心中有数。

2.当前教学中的问题分析。当前教学中的问题主要有三点原因:

2.1教学课时不足。物流供应链课程目前的教学课程为32学时,每周3次课,每次课2学时,除考试外,共5周课程。5周课程内,要完成供应链理论学习,至少三个实例的分析,要求学生完成一个课程设计。在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中,物流供应链是专业课中较难通过的课程,其主要原因是课程与图论、博弈论、决策学等数学理论课程联系紧密,学生难以理解课程中的核心内容造成的。2.2学生基础较差。一般学生学习物流供应链基础课程之前,并没有充分的数学知识铺垫。学生学习了高等代数和解析几何等基础数学课程,但没有系统的学习图论、博弈论、决策学等数学专业课程。

2.3缺少专项实习机会。本文课程面临着学习时间短,教学难度大等实际问题,学生在本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难以得到专项时间安排前往物流公司观摩学习。同时,具备海陆空立体运力的物流公司并不多见,本文课程面向的较有前瞻力的课程内容也成为当前实习难的主要原因。

3.解决方法。本文课程的实际教学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开发供应链计算模型的软件,而是学生可以熟练使用模型工具为物流工程进行建模和优化分析。学生在本次课程改革后的纸上建模要求降低,只要学生可以在本文研究的电子沙盘系统中对物流节点、物流途径、交通工具的设置过程充分了解,熟练应用,就可以完成本文课业。本次教改后,对学生的考核要点变更为以下三点:(1)掌握供应链模型基本理论。(2)掌握供应链模型模型原理。(3)能熟练应用供应链模型软件建立供应链模型。本次考核要点变更后,本文课程的难度大幅度下降。大部分学生均可顺利完成本课程学业。

篇3

物流市场是一个买方市场,在21世纪的今天开展营销活动,要树立“客户至上,服务第一”的营销思想。基于此点,物流企业应当在开展营销活动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但事实上,我国很多物流企业并没有意识到到市场营销的重要性,认为加强采购、仓储、配送、运输等服务是经营活动重点。相应的企业设置完善的业务部门,而营销部门简易或没有。按照当前这种状态来进行经营活动,物流企业服务水平不高、经营流程不完善、业务落实不连贯,不利于物流企业良好发展。

1.2注重“市场垄断”,忽视“市场细分”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物流企业为了快速、长远的发展,往往尽可能的承接业务,将采购、仓储、配送、运输等服务扩大到各个领域中,希望能够提高市场占有分量,增加业务订单,甚至是垄断市场。但实际上,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企业根本不可能承接所有物流业务。因为企业经济实力有限、业务能力有限,过分的承接业务,将加剧企业负担,如若不能够按照合同完成业务,还会产生赔偿事宜。事实上,物流企业应当综合当前企业整体实力,进行市场细分,制定发展战略,有计划的开展业务活动,逐步扩大业务范围,促进企业稳定的、良好的发展。所以,当前正视企业注重“市场垄断”,忽视“市场细分”这一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1.3注重“增加业务订单”,忽视“建立战略伙伴”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在物流行业中所产生的竞争就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物流企业要想在竞争环境中良好的发展,单靠增加业务订单,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注重建立供应链战略联盟。如此在生产企业、商贸企业的支持下,物流企业所开展的业务活动才可以有效的、良好的落实下去。但很显然目前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更加注重增加业务订单,希望通过保证业务订单持续不断来促进企业良好发展。从短期收益来看,注重增加业务订单的确能够促进企业发展。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单纯的注重增加业务订单,并不能够促进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持续发展,只有建立供应链战略联盟才能够推动企业持续且良好的发展。

2物流企业营销管理优化途径

2.1以满足客户营销活动为目标

客户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所以在物流运输需求方面都是按照营销计划展开的,物流企业在为客户企业提供物流服务时一定要以客户物流战略需求为标准,在达到客户物流战略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的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如此物流企业才能够得到客户的青睐,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所以,以满足客户营销战略为目标是非常必要的。

2.2以落实营销组合为内容

物流企业作为服务性的企业,其为客户提供的主要是服务。基于此点,所开展的营销管理工作应当以产品和物流组合、价格、促销手段为主要管理内容,如此才能够保证企业所进行的业务活动满足客户需求,全方位、优质的服务客户。产品与物流组合是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关键。因为物流服务主要是借助物流设施、设备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为客户实现货物在时间、空间、流通加工上的效用。所以,物流企业应当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尽量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而产品与物流策略就是解决此问题的最佳答案,根据客户产品的规格、性质、包装、品种、生命周期,提供适合的物流服务。价格往往是吸引客户企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用价格策略来推动业务活动发展是非常有效的。为了保证所提供的价格策略,不仅能够吸引客户,还能够增加企业利润。那么,企业应该根据客户的需求及企业实际情况,合理降低物流成本,吸引客户;加强物流支出费用的控制,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推动价格策略有效落实。促销策略的有效落实,是促进物流企业业务活动有效开展的手段。因为促销策略是物流企业利用各种方式与客户实现有效沟通,向客户介绍本企业服务的有效措施,这可以吸引客户,促进企业业务活动有效开展。

2.3以优化营销活动为关键环节

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物流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优化营销活动是非常关键的,这可以使企业不断推出特色服务,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推动企业良好发展。优化营销活动,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其一,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核心,贯彻落实4Cs营销组合策略。也就是对客户群进行需求与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的、有效的营销策略,落实优质物流服务。其二,细分物流市场,建立相对稳定的客户群。建立稳定的客户群是推动物流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而要想实现这一目的,要求物流企业对物流市场进行分析,判断客户对物流服务的欲望及其所具有的“购买”能力;在此基础上对物流市场进行细化,开展多元化的物流业务。其三,了解客户的潜在需求,丰富物流服务的内涵。潜在需求是指人们模糊、朦胧的需求欲望和意识,它是产品或服务诞生的土壤,是物流企业创造市场的源泉。为了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在优化市场营销的过程中,注意了解客户的潜在需求,进而不断拓展物流服务。

3基于供应链的物流企业营销管理创新

3.1物流企业导入营销组合,融入供应链

3.1.1实施产品策略

在我国物流行业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情况下,要想促进我国物流企业良好发展,不应当单纯的模仿外国产品策略,应当根据中国国情、国内物流市场环境、物流企业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产品策略。当然,要想制定行之有效的产品策略,应当注意综合市场需求及企业资源优势,制定适合的产品策略;应当根据企业特色,设计个性化的物流服务项目;应当强化质量管理,保证物流服务项目优质开展。

3.1.2实施渠道策略

物流企业具有良好的物流渠道是保证物流服务安全、快捷、优质的关键。基于此点,在实施渠道策略的过程中,注意开展跟踪服务,及时掌握客户需求和需要,为客户量身制定适合的物流服务;注意开展深度服务,做到一对一的解答客户疑问或困惑,为客户提供适合的物流服务;注意加强客户资源管理,重视每一位客户,为客户提供优质物流服务的同时,尽量促成长远合作计划,增加客户资源。

3.2物流企业创新营销组合,服务供应链

3.2.1积极创新4Cs营销组合

物流市场中,建立供应链战略联盟是推动物流企业良好发展的关键。但要想建立供应链战略联盟,需要物流企业基于供应链来创新4Cs营销管理,如此才能够真正意义上推动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实现。基于供应链的4Cs营销组合创新是将物流服务落到客户需求、物流服务价格、物流服务的便利性、与客户沟通这四个方面上,促使物流企业可以在坚持“客户至上,服务为本”的营销理念下,同生产企业、商贸企业等企业形成供应链,确保在第一时间为客户提供优质、便捷、安全的物流服务。

篇4

供应链物流的有效管理是在要求公司员工之间彼此协调合作,共同努力的基础上完成的。在供应链物流管理过程中,企业之间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不同是制约企业和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精准高效的生产模式要求企业要舍弃不必要的程序,使生产系统的运作模式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而在物流系统中精准高效的思想就是要尽量减少浪费,消除不能获得增值的工作流程,从而提高物流供应链系统的工作效率,获得高效的物流运作模式。

一、一汽-大众供应链物流管理现状

1.一汽-大众简介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于1991年2月6日正式成立,总部设在吉林长春,2004年12月,二厂正式进行轿车的生产。目前,我国共有四个一汽-大众的工厂,其中长春有一厂和二厂,三厂和四厂分别在四川成都和广东佛山。截止到目前为止,公司员工已经达到近三万人,上游的供应商多达四百多家,下游的经销商也有六百多家,可以说规模非常巨大。近几年,一汽-大众公司打破了国内多项汽车史上的记录,汽车销量遥遥领先,以其先进的技术和声誉享誉国内外,成为我国著名的汽车品牌之一。

2.库存管理现状

制造业企业为了保证生产进度以及销售额,建立仓库存储是很必要的,这可以有效保证物资和生产原料的及时供应,协助企业有效的进行产品生产和组装。而库存的多少会对企业生产成本和利润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尤其是汽车产业,对库存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就是对资金的合理分配和管理控制。而合适库存的是要通过保证性物资存储的多少来衡量的,这也是降低成本的有效办法。要对上一季度或者生产周期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作为下一生产周期的的参考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调整,找到一个最适合的库存数量,这也是一汽-大众公司一直所践行的标准,影响着采购部门的工作。但是,事实上保障性物资的多少很难掌控,太多会积压资金,降低资金流通速度,太少又会无法保证生产数量,影响生产进度,对销售造成影响。因此采购部门的职责就是制定合适的库存计划,使它既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也不会阻碍过多资金的流通,使它始终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

3.物流配送现状

首先,为了满足汽车公司物流和生产的需要,一般上下游的供应链都会选择在吉林长春设置存储中心,因为这里地理位置相对较近,方便运输和节省物流费用,也对一汽-大众公司制定物流措施提供了便利,有利于上下游各个企业之间彼此协调合作共同发展。其次,公司为了减少整个汽车生产、装配、和销售过程中的物流费用,很早就开始了第三方物流服务,将很多业务外包给了其他物流公司。由于公司的管理部门建立了健全的物资库存网络信息中心,才使得JIT供货制度完美的实施和发展。最后,公司在生产过程中积极的使用和改进JIT配送机制,主要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库存,降低生产成本,避免产生资源浪费,保证资金最大限度的流通,尽可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

4.物流信息网络现状

一汽-大众公司内部建立完善的网络管理系统,及时更新内部数据资料是非常有用的,因为这种物流信息网络的设立可以使企业随时查看生产进度,了解生产计划的完成程度,库存数据以及未完成的工作量,也可以根据庞大的数据和销售反馈情况进行分析,预测消费者未来的消费需求,通过不同供应链系统的数据整合,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由于一汽-大众公司生产的汽车种类繁多,根据目标群众的不同,涉及到不同车型、不同配置以及不同价格的汽车。因此对汽车的零部件需求数量巨大且种类繁多,这时一个完善的信息管理控制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很好的避免生产受到成本增加、库存剩余过多以及效率减弱等因素的影响。一汽-大众公司自从引入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后,很快就将它设成为公司的核心系统,使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决策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样的,也使汽车订单处理效率更加高效快捷,很好的控制了零部件的生产和储存数量,使企业决策更正确,生产计划更科学,生产质量稳定提高,企业利润稳步增加,公司效益成果显著。这种系统也能帮助决策者随时了解市场动态,及时应对市场上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和需求,增加企业知名度,提高竞争软实力,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喜爱,最终成功占领市场。

二、一汽-大众供应链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1.库存部门零部件存在短缺或盈余现象

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由于个人喜好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需求,一汽-大众公司会有专门负责采购的的部门进行汽车零部件的采买,在采购之前会有相应的工作人员经过市场调查之后制定出详细的购买计划,再经过价格比对等选择合适的购买商。若由于其他一些不可控制或不可预测的因素的影响,使某种车型的需求突然增加,在这之前公司又没有较多的库存,就要进行突发性采购。若一些零部件长期在生产线旁不进行使用或投入生产,也会造成暂时性的库存积压。由于市场需求的不平稳,部分车型会出现不定期的剩余或短缺,从而迫使生产商改变原定的生产计划,造成零部件的剩余或短缺,使库存暂时无法维持平衡。这种现象产生有时是不可控制的,不能完全归咎于采购部门,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传递具有时滞性造成的,所以还要完善和加强市场信息调查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完善生产计划。另外,公司生产部门的监管不到位,也会造成这种现象的发生,因此还需要监管人员能够及时进行监督和信息确认,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2.物流配送管理不善

物流配送管理不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同一地区的供应商之间并没有实现集成化运输,一般都是采用单次配送,每次的配送的数量较小,频率较高,造成物流运输成本的增加,在存有大量库存的同时又使得配送费用一直居高不下,而且这些费用最终都会算在汽车的采购成本中。第二,由于系统录入信息不及时,导致有些零部件已经运送甚至投入使用了,还没有相关的信息显示。第三,也会经常出现供应商的物流车辆短时间内同时到达仓库门口进行装卸货物造成交通拥堵,人手不够,或者长时间没有配送车辆,人员闲置的情况,配送时间不平衡,无法准确对接。第四,对于补货问题,缺乏制定较好的补货计划,不能及时应对突发需求,配送车辆缺乏监督。

3.物流信息传递系统低效率

首先,一汽-大众公司的物流信息系统考虑不够周全,只考虑了影响公司内部的供应链物流情况的因素,却未能将一些影响公司物流配送或者竞争力的重要的外部因素放入考虑范围内。而这些因素恰恰又是比较重要的因素,会严重影响公司物流的发展。公司将采购、生产、配送、销售等基本工作太过于独立化,没有考虑彼此之间的有效衔接关系,没有形成完善的供应系统。其次,公司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使信息的收集发生阻碍,不够全面和完整。同时企业和各个供应商之间不能很好的相互协调和沟通,都只为了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或目标而不去积极的配合其他部门,影响工作效率。再次,物流系统不够完善,相关技术仍有待改进和提高。企业内部无法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不能对有效信息进行及时处理,无法使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从而影响企业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最后,目前我国大部分商品和汽车零部件信息的收集都是通过扫描条形码完成的,这需要工作人员手动进行零部件的扫描和信息录入,大大增加了工作量,也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劳动成本和物流成本的同时,失误率也大大增加了,若出现条形码破损或丢失造成数据无法扫描,就会使数据丢失,破坏了信息的完整性。

三、一汽-大众供应链物流管理问题的对策

1.优化库存管理方法

为了能够帮助一汽大众公司优化库存管理,本文认为一汽大众应该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方面,可以采用供应商管理库存。一汽-大众公司根据自己制定的生产计划,提供一个严密的库存计划,可以让供应商进行库存管理,让上级的供应商直接对接下一级的供应商,让他们根据生产计划自行决定供应的数量,通过这种分权的方式,不仅省去了工作量,提高了效率,省去不必要的麻烦,也能将职责留给供应商。另一方面,可以采用联合库存控制。由于库存管理是要在信息充分对称和各部门之间充分配合的情况下才能实现,所以,针对整体库存问题,公司可以实行彼此合作,共担风险,共承利润的联合库存政策。也就是要整个供应链条的上下游之间都密切合作,针对库存问题共同进行商讨和协商,充分发挥各个部分的优势,考虑每个环节的企业发展和利益,制定一个公平的,有效的库存策略。有效避免了之前由于缺乏整体性而出现考虑不周的缺陷。

2.建立集成化运输流程

目前,一汽-大众公司主要存在的物流方面的问题就是货物配送过于分散,系统信息不健全,装卸货时间不能有效对接,运输成本较高以及运输车辆缺乏监管等。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可以筛选出合适的运输公司,合适的公司就是要负责任,服务质量较高,事故率和失误率较低等优点,能够制定合理的配送路线,及时有效的将所需商品运到目的地,并将货物完好的卸下来,保证商品的完整性,不会出现丢失、破损的现象。这种集中配送的方式也能减低运送成本,也给企业减轻工作负担。其次,由于运输的高效性,还可以使企业减少库存计划,节约储存成本。

3.提升信息管理技术

一方面,要尽快完善和健全公司内部的信息管理系统。在技术方面,公司可以培养优秀的技术人才,投资建立研发机构,通过实习培训、留学深造等途径,增加员工技能,为公司服务。也可以通过高薪挖掘高技术性人才或者购买国内外一些先进的系统为公司服务。另一方面,在保证信息系统完善高效的运作环境下,有计划的增加信息收集覆盖面积,拓宽业务范围,例如二手车市场。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和消费者观念的转变,及时更改企业目标,推进企业向更加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四、结论

汽车制造业的物流需求正随着汽车及其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而迅速变大,我国汽车制造业也正在越来越深入地伴随着汽车物流业迅猛发展。健全的供应链物流系统是要在企业各部门之间彼此合作,互相帮助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本文通过对一汽-大众公司供应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并且根据其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和解决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对一汽-大众公司的发展能够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耿进.汽车零部件供应链物流模式及策略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4.

篇5

(二)销售物流销售物流是指生产企业或者流通企业出售产成品的物流过程。其中循环经济的思想主要体现在:1.使用ECR战略优化销售物流。合理选择包装材料、包装容器和包装方法,在实现包装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包装费用;积极利用物流信息技术,加快物流信息的传递,改进效率,同时要注重信息系统建设的投入产出分析。根据欧洲供应链管理委员会的调查显示:生产企业实施ECR战略,可以让制造成本减少2.3%,销售费用减少1.1%,仓储费用减少1.3%,盈利增加5.5%;销售商实施ECR战略之后可以让库存减少13.1%,仓储费用减少5.9%,毛利增加3.4%。2011年中国ECR大会指出通过ECR战略的实施可以普及精细化供应链管理,大大降低企业成本,提高订单满足率。2.使用QR战略优化销售物流。进行合理的订货流程设计,建立计算机管理的订货系统,使得订货信息能够迅速的转变为采购信息和产品的生产信息。尽可能缩短物流中转环节,如通过电商订货、直接配送顾客等方式减少物流中转环节,节约资源。

(三)逆向物流逆向物流是指组织对来源于客户手中的物资的管理,物资包括包装品、产品等。逆向物流中循环经济的思想主要体现在:1.物质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通过集约型的科学管理,使企业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源最有效、最充分地得到利用,使单位资源的产出达到最大最优。2.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通过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措施和全过程控制的环境管理,使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减少。3.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绿色化。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对环境、对消费者无污染和安全、优质的产品。

(四)物流六要素体现循环经济1.运输。通过设计合理的运输网络、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提高装载以及开展联合运输等方式实现运输效率的提高,在运输中循环使用周转箱、托盘等物流设备,体现了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循环和再使用的思想。2.存货管理。通过控制合理的存货水平、减少货损、避免变价损失和缺货损失等关键点来实现存货管理的合理化,体现循环经济中减量化的思想。3.装卸搬运。通过减少无效的装卸搬运、装卸搬运路线的合理化和文明化以及提高装卸搬运的活性来实现装卸搬运的合理化,实现装卸搬运中的循环经济。4.配送。通过合理调配车辆、合理安排配送路线来实现配送作业的高效率和高效力,实现配送中的循环经济。5.包装加工。包装加工作业既要有效地实现各项基本功能,也要符合经济合理性和可持续发展,如控制包装容量,使用可降解包装材料以及使用可回收包装,合理选择流通加工地点等方式,体现了循环经济中的减量化、再循环和再使用的思想。6.信息管理。信息在物流活动中起着神经系统的作用,只有及时的收集、传递和处理信息才能使物流货送畅通化、高效化。信息管理的高效传递是供应链物流管理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础。

二、循环经济背景下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循环经济、再利用的实际效果较差由于循环经济理念不够深入人心,同时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我国循环经济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效果不好。[3]以固体废物利用率为例,表1中列举出了2012年我国固体废物处理利用的情况。根据该图,可以看出从全国范围内来看,2012年,我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1.53%,危险废物利用率为57.85%,该数值较之前已经有明显提高,但距发达国家80%~90%的利用率还有不小的差距。

(二)各省市循环经济发展参差不齐循环经济在我国个省市的发展情况不一,固废利用率作为考查循环经济的重要指标之一,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循环经济的发展情况。根据表1数据,可以计算出各省市的固废利用率,如图1所示,北京、上海等城市利用率较高,河北、内蒙古、辽宁、江西及四川等城市的固废利用率较低,而虽然固废利用率低,其固废排产生量本身就远远低于其他城市,不列入数据考虑。从图示可以看出,固废利用率在不同省市表现参差不齐,这与不同省市的工业、商业布局和循环经济政策都有很大关系。

(三)供应链环节中利益分配存在的问题供应链中的企业都是独立的个体,企业间往往存在利益分配的矛盾。循环经济需要供应链各环节的通力支持才能实现效益和效率,所以企业间的相互信任与合作是推动供应链环境下循环经济有序运行的基础。然而,因为利益矛盾的存在,目前供应链上上下游企业间还没有达到真正的相互信任,因此对于由资源再利用产生的成本不能够顺利的被分摊。如商品在进入逆向物流之后,是由生产商回收再生产再利用,而由回收产生的各项成本是由生产商一力承担,还是由供应链上其他成员包括批发商和销售商共同承担,这是一个需要协商解决的问题,甚至需要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才能够解决。

三、循环经济背景下我国供应链物流管理发展对策

(一)普及循环经济理念,提倡供应链物流管理在当前政策背景下,应该让企业深刻认识到循环经济对于企业发展和人类可持续生产的重要性,对各项物资的回收和再利用是对资源环境的有力保护,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选之路,因此,应普及循环经济的理念。企业应设法构建一种绿色物流管理体系和流程。企业是绿色物流管理体系实施的主题,因此包括物流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使企业达到营运的绿色化目标,要在企业的管理理念中渗入绿色管理理念。[4]如物流企业应改造现有的仓储设施,制定科学存储规划及保管程序,节能减耗,抑制商品品质变化和有害废弃物的排放或泄露,采用适度、可循环包装,并开发新型包装材料,致力于循环利用。同时供应链物流管理思想对产品生产、资源利用的上下游企业都提出要求,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是生产企业发展的最终选择。

篇6

协约达成的(引自Macneil980),而且通常是相互依赖的结构性供应者关系所导致的结果,这种关系使各个组织为达到商业的发展而提出共同的目标、付出共同的努力(引自Fungl999)。

2、发展精干型组织结构以便在供应链中实现高效的商业运作过程(引自Elfrm1991)。

3、侧重于最终消费者,把供应链看作一个单独的实体(Houlihan1985)。最终用户所要求的质量特征的整体性在有竞争力的客户服务中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相应的,采购、运作和配送等功能具有了更广义的内容,在这里,各种有关结构性供应者关系、精干商业组织和有竞争力的客户服务等问题的信息性决策、运作性决策和战略性决策得以作出。

这种现在被称为供应链管理的综合整体与供应链中的综合物流是同义的(引自c/fCooperandPagh,1997)。表略

现在,在先进的企业中,综合物流管理的功能范围越来越广泛,我们在这里提出一个改进综合物流有效的方法。

表四:改进综合物流的方法纲要略

篇7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电子商务发展前景一片大好,并且企业供应链运作方面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此类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之间的密切关系。从实际角度出发,对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予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探寻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电子商务;供应链;概念;联系

中图分类号:F713.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5-0146-02

当前时代是信息化时代,电子商务已经融进了我们的生活,电子商务现在开始由时尚化日渐向生活化方位转移,社会上越来越多的行业都开始涉足电子商务。但是電子商务之所以成功且迅速得到广泛应用,后台供应链管理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一、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以电子交易方式在全世界方位内进行且完成的各类商务活动和交易活动以及金融活动。简而言之,电子商务便是借助计算机网络平台,集产品买卖和付款以及服务等于一体的经济活动。

对于企业而言,电子商务总体目标一共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创设销售网络结构体系;二是企业可以提供不同类型商务活动全面数据信息内容,处理企业生产以及销售环节中的信息收集困难等问题;三是减少企业进入市场的若干环节,助力企业拓宽本体市场,从根本上提升商品销售效率;四是降低企业销售成本,科学有效地降低商品交易成本;五是为交易双方提供便利,以网上谈判形式为彼此促成合作;六是为企业一方提供坚实的质量支撑;七是方便顾客网络检索所需商品种类与详情。

二、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主要是指由供应商和制造商以及仓库和配送中心等所组成的物流网,其类型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是基于客户需求的供应链,二是基于销售的供应链,三是基于产品的供应链。供应链管理则是指调整和完善供应链活动,供应链管理对象便是供应链组织以及期间产生的“流”,集成和协同是核心应用手段,最为主要的目标便是满足客户需求,之后在此基础上强化供应链整体竞争水平。供应链管理的实质便是深入供应链体系之中,囊括不同增值选项,将客户所需产品在正确时间点,根据正确的数量和优质的质量、合理的状态,最终送达指定目的地,最大限度上去降低经济成本。

1.供应链管理将所有节点视为统一整体,然后达成全过程战略性管理。老旧式管理手段,一般都是将企业职能部门作为基础,但是由于企业和企业间、职能部门与职能部门间的目标迥异,所以就会相继产生诸多矛盾和冲突,企业和企业间、职能部门与职能部门间此时便不能有效发挥功效、履行职能,所以难以达成整体目标。供应链管理,会将物流和信息流以及业务流等方面的管理贯穿于供应链始终,整个物流囊括在内,从原材料、零部件采购,直至产品运输以及储存等,这些都涵盖其中。其间,处在各个节点上的企业一定要实现信息共享和风险承担、利益共存,要站在战略层面去掌握供应链管理的价值和意义,之后方可达成整体高效管理。

2.供应链管理的集成化管理特点甚是突出。需知,供应链关键的核心便在于集成思想和集成方法,从供应商端开始,会经由制造商和分销商以及零售商、客户这些全要素和全过程,然后形成集成化管理样态,这是一种新型管理手段,会将不同企业统统集成在一个供应链里,然后提升供应链水平和质量,企业间的强强联合最为关键。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全局最优化发展局面。

3.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库存”愈加明显。传统库存思想理念表明了,库存是保障企业生产和企业销售的必要手段,是一种必要成本。所以说,供应链管理让企业和其他企业在不同市场环境下达成了库存转移,企业库存成本得到科学合理的降低。此时,要求供应链上的各企业成员间要通力合作,形成战略互助关系,要做出快速反应,从而更好更优地节约投入成本额度。

4.供应链管理遵循“客户至上”的原则,此为供应链管理的经营方位。无论是供应链节点中企业数量多少与否,也无论企业类型如何、参与程度深浅,之所以形成供应链,客户和消费者需求始终都是核心导向。正因为客户和消费者需求的存在,供应链才会应运而生。唯有让广大客户和消费者需求得到有力满足,供应链的发展空间才会变大,未来才能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的内在联系

当前,全球每天都会有数以亿计的交易活动产生,每笔交易均为供应链体系中紧密相连的业务活动,最为常见的就是虚拟市场和跨过客户需求分析、资源供给、科学安排、新产品研发、策略型资源获得、产品加工生产,诸如此类,均会被纳入到全球化供应链管理范畴中。由上可知,由此所产生的信息量之庞大、之繁杂,管理难度必然比一般流程下的供应链管理更高。

1.电子商务是供应链管理的集成驱动器。电子商务让供应链上的成员方可以紧密合作、积极交流,将供应链概念合理地进行延伸,供应商的供应商以及客户的客户都会从中受益。这是一种全球化的协作样态,所涉内容繁多,包含了需求预测内容和产品设计内容以及商品外购、服务客户等内容,为进行全球化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发展平台,使得供应链管理朝向变得愈加动态化和柔性化以及虚拟化,供应链管理持续竞争力倍增。

2.供应链管理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理论依据。企业建立电子商务模式,供应链管理概念的建立是第一位的,要以供应链管理理论作为核心依据,之后在此基础上使用新型技术模式进行崭新的管理方案制定,将供应链管理视为和电子商务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运行环境,并且要将供应链管理看作是与电子商务密不可分的发展平台,这样才能实现全球化的电子商务发展。

3.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之间的整合。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理念是放眼世界、放眼未来,立足于全球性的供应链体系,这给基于全球化发展方向的电子商务提供了一个优异的管理平台,让供应链管理不仅仅被限制在企业内部和区域里,形成慢慢延伸至全球化的一种供应链体系,最终形成一种跨企业合作模式和跨区域合作模式。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是企业提升竞争实力的法宝,需要在不断探索发现中去找寻渗透渠道、整合办法,最后渐入佳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全球化电子商务系统建立是大势所趋,以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技术为根基,面对全球化供应链的信息沟通、处理的低投入、高产出的新平台出现,信息交流矛盾和资源共享问题才能够被一一化解,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协作也会变得愈加融洽,存货效率会得以提升、资金流动也愈加流畅。不仅如此,业务处理速度和客户需求响应速度也会双向提升。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实力的“法宝”,实践阶段,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主要关系。

电子商务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基于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的企业物资管理分析论文

摘要:利用电子商务技术进行物资采购和管理,采购信息准确、全面,方便决策,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采购效率,增加效益。

关键词: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物资管理

电子商务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基于信息化市场的扩张,凭借其商业模式上的创新与延伸,逐渐成长并成熟,成为当下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营销模式。很多传统企业从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和更快的成长速度的立足点出发,将原有管理模式和销售业务与电子商务进行互补结合。

一、企业物资管理的特点

目前,信息化是物资采购管理业务的基石。传统物资采购方式不仅采购效率低,而且供应商也难以满足采购部门的要求。而电子商务模式的出现,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得企业得以推行信息化、自动化的管理模式,建立企业内部网络,从而实现统一管理资源共享。随着行业规模逐渐壮大,随之而来的是与日俱增的物资管理与监管成本。在业务流程中,除了要完成信息化和确保对物资信息进行保密处理之外,还需要实现电子商务价值最大化,简化采购流程,降低采购成本,从而真正提高采购电力物资的效率。

二、采购环节

2.1采购申请和审批流程

采购环节最初需要进行编制需求(采购)计划和提出采购申请。采购部门主要参照采购计划进行物资采购,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若编制的采购计划偏离实际需求造成物资短缺或过量,甚至无法跟上生产进度,就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为避免这些问题出现,可从三方面着手加强管控:第一,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等部门,应参照实际需求编制采购计划。第二,基于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和企业发展目标,结合现有库存量,通过物资管理平台合理布设采购计划,避免过量采购或物资短缺。第三,采购计划应纳入采购预算管理,经相关负责人审批后,作为企业刚性指令严格执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资采购和管理具有它的优势所在,但是真正实施起来也是困难重重,所以怎样运用电子商务进行物资管理工作是很重要的,盲目的使用不仅不能方便物资的管理工作,还有可能因为管理混乱引起物资供应和管理问题,造成工程因材料供应不及时而发生问题,酿成大错。所以,加强网络物资信息收集、网络询价议价、采购运输、到场配发等环节,是企业和物资采购人员应当加强的。若企业缺少一套相对完善的物资请购制度和审批流程,就无法合理控制采购量,可能会破坏企业的生产经营秩序。采购申请指的是企业生产经营部门基于物质需求和采购计划提出采购申请。主要管控措施为:首先,确立物资请购制度,依据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的类型,授予相应归属部门请购权,厘清各关系部门的权责范围,明确请购流程;其次,请购人员和部门必须根据成本预算和市场行情提出采购申请,依照规定办理请购手續;再次,负责审批请购单的管理部门必须按成本预算严格审查请购单,检查采购申请是否与采购计划和生产经营需求相符,采购内容是否健全,物资量是否超预算等,如采购申请超预算或与上述要求不符,可不予审批。

2.2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采购方的生存和发展与供应商的实力、行业信誉和产品质量息息相关。为了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且与其保持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企业要坚持完善供应商准入制度和相应的评估制度,在政策方面适当给予优秀供应商一定的优惠,确保供货源稳定可靠,促进企业经营生产活动可持续发展。

2.3控制采购价格

第一,完善采购定价机制,通过协议采购、招标采购、询比价采购、动态竞价采购等途径,对所采物资进行合理定价。第二,采购部门必须深入剖析大宗物资的成本构成,通过市场调研,时时关注其价格波动情况,并根据其市场价格波动规律分析其供求关系和市场行情,构建采购价格数据库。

2.4建立采购合同内部审查制度

一是审查采购合同的内容。检查合同内容是否严密、完整,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如当事人的姓名、住所;合同价款或报酬;双方约定的地点、期限、履行方式;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式等。二是审查采购合同产生的过程。合同产生过程的审查实际是对合同产生的必要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如审查采购方式是否符合企业实际;审查采购计划、物资定价和资金分配过程;审查供应商选用及开标过程。三是审查采购合同的履行情况。重点审查验收环节和结算环节的工作流程,也就是审查采购标的物的数量和质量是否与采购合同中的具体要求相符,是否根据规定预留了质量保证金等。

三、验收环节

健全采购验收制度,规范验收流程,是该环节的主要工作内容。首先,采购、验收两大部门必须相互分离。其次,规范验收流程。指派专人或指定验收部门对照请购单和合同条款逐一核查物资规格、品种、质量和数量,审核通过后编制计量报告、验收报告及验收证明,并办理接收手续。再次,及时上报存在问题的物资,深入调查问题根源并妥善处置。最后,健全退货管理制度,明确告知退货的条件和手续,规定货物出库、退货款回收等相关内容。

四、付款环节

篇8

2.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及思考

3.基于供应链管理(SCM)的物流管理

4.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5.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6.基于ERP的企业物流管理

7.日本物流管理及关键绩效指标

8.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探讨

9.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10.国外海产品物流管理模式分析及经验借鉴

11.基于Android终端的物联网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2.浅析基于市场营销的企业物流管理

13.项目型企业及其物流管理 

14.现代物流管理趋势与发展策略 

15.中小型企业物流管理问题的探讨 

16.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及其信息系统 

17.基于协同理论的物流管理——协同物流管理 

18.2009物流管理研究现状分析

19.医院物流管理的框架模型研究

20.冷链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优化 

21.对“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辨析

22.基于RFID技术的供应链及现代物流管理系统的方案设计

23.以培养目标统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基于物流金融技术人才培养视角

24.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比较 

25.提升烟草商业企业物流管理与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思考 

26.基于现代物流管理的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开发

27.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研究

28.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对策研究 

29.工程供应链中物流管理的关键问题与对策研究

30.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31.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

32.一种基于RFID的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

33.物联网与现代物流管理关系的探析

34.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35.我国物流管理人才需求预测分析

36.基于供应链的钢铁企业物流管理研究

37.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

38.分析现代物流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39.现代医院物流管理与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探讨

40.基于物联网的逆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构建 

41.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管理现状及对策

42.企业物流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探讨

43.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发与实施

44.探究物流管理信息化

45.以协同创新为核心的特色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研究——以航空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为例

46.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课程的思考

47.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 

48.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

49.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之我见

50.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的创新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51.中小型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探讨

52.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信息化探略

53.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物流管理流程创新研究

54.广西凭祥保税区物流管理体系规划

55.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现状及其改善措施分析

56.基于集成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军事物流管理系统设计

57.“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是“异名同质”吗? 

58.钢铁企业物流管理系统建设的思考 

59.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物流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60.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现状及发展方向

61.当前物流管理现状及发展策略

62.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物流管理创新研究

63.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64.物流管理系统中的复杂性特征研究 

65.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66.基于集成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研究

67.中外危险品物流管理比较研究 

68.特色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航空物流视角

69.论知识化管理与图书馆物流管理 

70.电子商务环境下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71.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研究

72.应急物流管理体系与信息系统构建研究 

73.现代物流管理理念的战略动向

74.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物联网物流管理系统

75.论电子商务中的物流管理创新 

76.基于UML建模技术的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77.基于“互联网+”的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探析

78.浅谈物流信息系统与现代物流管理

79.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的探讨与设计

80.中小企业物流管理优化策略研究

81.物联网技术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82.现代物流管理系统及其DEA绩效评价 

83.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84.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分析

85.国际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优化——北部湾经济区高职院校特色品牌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系列之一

86.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管理模式实证研究 

87.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走进现代物流管理领域

88.应用型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89.浅谈医院物流管理现状与展望

90.论现代物流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91.国外物流管理模式及我国企业的正确抉择

92.我国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93.基于敏捷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探讨

94.一种基于RFID的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

95.支持物料追踪的物流管理模型 

96.中小型企业物流管理问题探讨

97.供应链一体化时代的物流管理

篇9

1.内部物流管理体制没有理顺。虽然有些煤炭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煤业集团,建立了一整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但是,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相当多煤炭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一系列物流定制论文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物流活动还没有成为企业管理者关注的重点,企业缺乏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内在动力和手段。

2.物流管理缺乏科学性。由于新老体制的更替,很多煤炭企业供应计划与生产计划、销售计划脱节,可靠性降低;物资采购手段、方法落后,缺乏规范化;库存管理方面仍采用传统的储备资金管理办法,无法及时、准确地反映实际库存动态等。从煤炭企业内部信息传递和处理技术来看,相对于物流系统合理化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制约了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

3.物流系统整体效益不佳。绝大多数煤炭企业在品质要素方面有较好的基础,如在物资保管保养、回收复用方面已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效果,但在仓库布局、物资存放、装卸搬运环节等方面存在许多不合理、不配套的现象。同时,传统仓储管理的落后方式短时间内不易改变,为现代物流管理手段的引进设置了障碍,企业内部的采购、仓储和配送职能未能进行充分整合,无法实行一体化的内部供应链管理,最终导致煤炭企业内部物流系统整体效益不佳。

4.物流管理技术滞后。煤矿企业目前的物流管理手段还比较传统。物流设施的现代化程度不高,特别是信息化建设滞后、采购物流、销售物流信息还停留在手工记账阶段,难以达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整合管理要求。虽然极少数大型煤业集团通过ERP系统的上线,实现了集团内部计划上报、审批、采购、供应的计算机管理,并实现了内部信息、库存资源共享。但是,大多数煤炭企业物流缺乏相应的信息交换平台,信息技术管理水平和手段还比较落后。

5.物流成本核算缺乏财务标准,物流管理效益难以体现。“物流冰山说”指出在企业财务统计数据中,只能看到支付给企业外部运输的委托物流费用,而实际上这些委托物流费用在整个物流费用中犹如冰山一角,真正的大头是潜藏在海水中的冰山主体,即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

比如物流基础设施的折旧费、企业利用自己的车辆运输与配送、利用自己的库房保管货物、由自己的工人进行装卸等费用都计入了原材料、生产成本、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等科目。目前,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中,没有把物流成本明确地列出来,也没有正规的专门负责物流成本核算的会计人员和机构,计算方法不标准,因而物流管理效益难以体现。

6.物流人才缺乏。企业物流人才缺乏,愿意到煤炭企业来工作的物流人才更是少之又少。目前培养的物流人才不仅数量不够,而且结构单一,主要面向社会物流。

煤炭企业物流领域需要熟悉煤炭行业,又通晓企业管理、物流管理、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复合型人才。

二、煤炭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

1.强化供应链管理,提高物流管理的组织化程度。在物流活动优化重组中,煤炭企业应成立专门的物流管理机构,在信息系统的支撑下,将采购供应环节、生产环节、销售环节的物流职能集成,对企业内部供应链物流一体化,实施具体的规划设计、组织、控制和管理,从根本上改变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传统物流运作模式,缩短整体供应链中的物流沉淀,加速物流周转,减少不必要的存货风险。

2.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独立的物流经营公司。鉴于我国物流市场还很不成熟、很不规范的现状,煤炭企业特别是大型煤业集团可以采取介于自营和外包之间的办法。将企业现有物流服务资产和人员分离出去,成立独立核算的“物流中心”或“物流事业部”,或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独立的物流经营公司。新公司为企业自己的物流业务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在市场上揽业务,以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利用率。

3.加快物流信息系统网络化建设,实现物流信息化。物流的管理效率体现在对信息的采集、传递、处理加工过程中。煤炭企业要依托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平台,建立与现代物流发展相配套的物流信息系统与网上交易系统,并与遍布全国乃至全球的采购网和客户服务网对接,建立功能齐全、资源共享、服务便捷的物流服务网络,以客户定单信息流带动配送物流的实现。

借助于准确的信息传递,将传统的、粗放式的物流送货形式,上升为“门到门”、“库到库”甚至“线到线”的精细物流方式,实现物流信息化。

4.建立和完善物流成本指标考核体系,科学合理地降低物流成本。物流成本是进行物流管理、使物流合理化的基础。

在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时,压缩煤炭生产过程中成本的空间越来越小,而降低材料成本、采购成本以及运输、仓储、装卸、库房管理费用等物流成本的潜力巨大。因此,煤炭企业应建立相应的物流费用会计核算机构,选择正确的核算方法,了解煤炭企业物流成本结构,制定物流活动计划进行调控,正确计算反映物流成本,并评估物流部门对煤炭企业效益的贡献程度,注重物流成本效益,科学合理地降低物流成本。

篇10

2.公司的媒体信息管理行为与IPO定价效率

3.2001—2010年境外信息管理研究进展——基于相关文献的计量分析和内容分析

4.信息管理“专业课程链”的建设与实践

5.信息管理人才专业特长初探

6.公共危机信息管理EPMFS分析框架

7.普适医疗信息管理与服务的关键技术与挑战

8.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模式与策略

9.构建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管理体系探讨

10.基于知识图谱的个人信息管理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

11.大数据背景下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影响因素研究——以湖北高校为例

12.能力结构模型驱动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10余所高校的调研分析

13.大数据: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理的一次变革

14.信息管理技术视角下微博研究综述与趋势分析

15.论涉税信息管理能力与税制结构优化

16.基于信息生态链理论的信息管理流程重组

17.教育大数据背景下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设计理念与技术架构研究 

18.中国大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研究现状评述

19.面向整体政府的政府信息管理研究——以澳大利亚为例 

20.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构建

21.高通量下水稻育种网络信息管理系统

22.基于国营农场的作物生产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23.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

24.智慧的交融 有益的启示——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专题研讨

25.大数据视角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研究

26.企业信息管理人员信息行为和信息素养研究

27.从国际个人信息管理专题研讨会(ISPIM)看当前个人信息管理研究的热点

28.面向公共危机决策的信息管理机制研究

29.基于RFID与ZigBee的羊场养殖信息管理系统

30.政府危机信息管理联动系统模型构建

31.信息管理系统在医院绩效考核分配中的应用研究

32.基于BIM的建设领域文本信息管理研究

33.移动智能设备个人信息管理——以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为例

34.基于.NET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5.大数据时代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模式研究

36.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产业主体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37.基于远程通讯的农田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38.从边缘到中心:信息管理研究的学科范型嬗变

39.信息管理理论视角下差错信息资源的研究

40.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药卫生方向)专业学生择业预期与就业能力研究

41.信息管理学科整合的变革路径研究

42.混合架构智能温室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43.信息管理视域下的差错信息研究

44.iSchool运动背景下信息管理类专业的特色与分野探析

45.突发事件预警系统中的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

46.个人信息管理研究探析

47.再论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

48.公安派出所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49.整合视角下高校信息管理平台创新及其构建

50.国外个人信息管理现状及发展动态述评  

51.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研究进展

52.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的发展

53.通用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平台的设计与实践

54.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55.一种面向个人信息管理的Post-WIMP用户界面模型

56.考虑信息泄露的供应链信息管理策略

57.云计算环境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风险分析

58.基于元数据的城市规划信息管理新方法探索——走向规划信息的全面管理

59.信息生态学——企业信息管理的新范式

60.基于WebGIS的农业空间信息管理及辅助决策系统

61.世界典型城市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系统及其比较

62.基于“信息管税”战略的税收管理创新

63.对20年来我国互联网新闻信息管理制度的考察

64.云计算在工程造价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65.大数据时代地方高校实现协同创新信息管理平台构建及路径

66.政府危机信息管理及决策机制研究述评

67.论城市突发事件的应急信息管理

68.基于物联网与云计算的灌区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69.航空安全信息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70.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管理体系研究

71.国内外信息管理研究的流派与研究框架

72.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架构

73.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

74.智库建设背景下的美国中央情报局信息管理实践与启示

75.欧美的公共信息管理及对我们的启示

76.电子商务环境下信息管理模式研究

77.以活动为中心的个人信息管理

78.基于RFID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模型研究

79.危机管理研究进程中信息管理发展脉络及基本特征

80.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辨析

81.面向政府危机决策的公共危机信息管理模式研究

82.基于Web的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83.关于信息管理

84.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

85.信息管理一级学科的变革路径研究

86.基于BIM协作平台的工程监理信息管理研究

87.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及探讨

88.危机信息管理研究综述

89.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90.关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91.基于云计算的知识产权信息管理的发展

92.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93.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保护设备故障信息管理与分析系统

94.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整合及管理基础平台建设研究

95.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比较研究——从企业管理的角度

96.试论国家综合性危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

97.基于多学科融合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篇11

一、供应链营运资金基本理论概述

供应链可以直译为英文“supply chain”,许多学者对于供应链从不同角度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比如:供应链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再比如: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顾客的物流计划与控制等职能,同时它也是一种管理策略,主张把不同企业集成起来以增加供应链的效率,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它把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供应链上各个企业分担采购、制造和销售的职能,从而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现代企业的市场越来越趋向于国际化,想要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上获得胜利,企业就必须与其供应商和客户形成紧密的战略联盟关系。与此同时,对企业营运资金进行有效地管理,必须充分考虑营运资金在企业业务流程中的地位与关系。由于企业的营运资金目标不同,种类也不尽相同,所以本文选择以提高周转效率来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经营活动营运资金作为研究的对象[1]。

供应链营运资金管理的特点主要是: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加快资金的回收,同时也可以提升支付能力。这样,既有利于企业进行内部的管理,提升其内部营运资金的管理水平,也可以提高整个供应链中所有战略合作伙伴的绩效。

图1 供应链的网链结构模型

从图1供应链的结构模型可以看出,营运资金可以分为采购过程中占用的营运资金、内部生产占用的营运资金和销售过程中占用的营运资金。所以,结合本文对所选案例――苏宁电器供应链的营运资金管理分析,就是选取一定的财务评价指标,采用适当的评价方法,对苏宁电器2009~2012年度的营运资金绩效进行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并期望评价结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苏宁电器在该时期内的财务运行状况以及营运资金管理水平。

二、供应链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

(一)营运资金分类

营运资金作为一个整体,对其进行研究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从供应链的角度把营运资金与业务流程、环节管理相结合对营运资金进行分类,这样,既考虑到了全部的营运资金,又直观地反映了营运资金在各个环节的分布。

表1 营运资金具体项目分类表

如表1所示,根据业务流程,将营运资金分为采购环节营运资金、生产环节营运资金和营销环节营运资金。结合图1及表1绘制出如图2所示的资金在各个环节的分布图。

图2 营运资金在各个环节分布图

(二)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指标

根据苏宁电器2009~2012年度的财务报表数据计算相关指标,营运资金管理主要使用的计算指标如下:

1.采购过程中的营运资金指标

由于在现实经营活动过程中,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往往是不能同步的。所以,仅用企业的存货数量衡量采购过程中的营运资金是不科学的。因此,要真实的测算营运资金的周转期,就要在物流的基础上考虑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和预付账款对营运资金周转期的影响。

采购过程营运资金周转期= (1)

采购过程营运资金= (2)

2.生产过程中的营运资金指标

生产过程中的营运资金要考虑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如应付租金、出租包装物的租金等。因为其他应收款表示的是企业已经支付某单位的款项或是尚未收取的款项,所以其他应收款影响了生产过程中的营运资金管理。而其他应付款是指企业应付但尚未支付的款项,所以在计算营运资金时应扣除其他应付款的款项。

生产过程营运资金周转期= (3)

生产过程营运资金=

(4)

3.销售过程中的营运资金指标

销售过程是指企业依据消费者市场的需要,最终把产品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因此销售过程也是供应链的最后一环。在销售过程中需要厂商、商、经销商和顾客共同参与完成的。

销售过程营运资金周转期= (5)

销售过程营运资金=

(6)

三、苏宁电器供应链营运资金管理的案例分析

(一)苏宁电器营运资金管理初期发展

1.“1+3”的运营模式

成立于1990年的苏宁电器最早主要致力于空调的直销,但由于当时中国空调人均消费水平低,空调的供应量大于消费者的需求量。所以,苏宁电器逐渐将自己的战略重心转移到建设和完善零售的环节上,并建立了“1+3”的运营模式。其中“1”指连锁店, “3”指物流中心、售后服务中心和客服中心。“1+3”的运营模式就是建立一个连锁店面的同时必须建立一个物流中心、售后服务中心和客服中心。“1+3”运营模式既可以减少中间环节的成本,也可以稳定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帮助企业提供更适合消费者的产品。

2.传统营运资金周转期的分析

传统营运资金周转期的分析,就是按照要素来对供应链的营运资金进行分析。根据苏宁电器2009~2012年财务报表的数据,可以计算得出如表2所示的绩效指标。图3是对应表2的营运资金绩效分析图。

表2 2009-2012年度苏宁电器营运资金绩效指标 单位:天

从图3不难看出,苏宁电器的营运资金周转期在2009至2012年是逐年上涨的。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2009-2012年间,存货周转期和应收账款周转期都明显上涨。如果将2009年作为基期年,那么,2010年的存货周转期比2009年基期年上涨22.97%,2011年上涨34.34%,2012年上涨58.72%;2010年的应收账款比2009年基期年上涨78.48%,2011年上涨337.97%,2012年上涨615.19%.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2011至2012年的供应链营运资金周转期涨幅最明显。

结合现实情况进行分析,由于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惠民政策的实施,使苏宁电器代垫财政补贴款增加,客户增多,从而使应收客户款项增加,应收账款期末余额相应增加,最终导致应收账款周转期增加,所以苏宁电器的应收账款和存货周转期的延长是企业以后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

图3 2009-2012年度苏宁电器营运资金绩效指标分析图

(二)基于供应链的苏宁电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分析

1.采购环节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分析

(1)采购环节的绩效指标值

根据苏宁电器2009~2012年财务报表的数据,可以计算得出如表3所示的采购过程中的营运资金周转期的绩效指标值。图4是对应表3的绩效指标的分析图。

表3 2009~2012年度苏宁电器采购环节营运资金的绩效指标值

单位:元

(2)采购环节的绩效分析

由于采购环节的营运资金周转期天数必须是正数,但是根据公式计算出营运资金周转期是负数,所以,为了符合实际要求,本文将营运资金的数值取绝对值后进行计算。再结合图3计算得出:2009年~2010年采购环节的营运资金周转期上升了46.34天,2009~2012年采购环节的营运资金周转期下降了30.51天。虽然从2011年的51.65到2012年的57.11上升了5.46天,但是,总的态势较2009年的周转期还是呈下降趋势。如果把2009年的营运资金周转期看成基数,那么采购环节的营运资金周转期4年中相对于2009年来说下降的百分比分别是100%,112.26%,25.12%,38.35%。

图4 2009~2012年度苏宁电器采购环节绩效指标分析图

表4 2009~2012年度苏宁电器流动负债内部结构分析表(%)

另外,从表4中也可以看出苏宁电器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占流动负债总额的比例最大,分别为86%、91.7%、86.1%、81.8%;同时发现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的比例在这4年中没有过大的波动,且始终保持在高位。在苏宁电器2009~2012年流动负债总额中,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两项总和都在80%以上,是流动负债的主要构成部分,表明苏宁电器利用供应链的优势,既增强了议价能力,又增加了对供应商信用资金的使用力度,从而加快了苏宁电器营运资金的运转。

总之,苏宁电器采购环节的营运资金周转期在2009~2012年度表现较好,虽然在2010~2012年间周转期有所延长,但是,相比2009年是呈下降趋势的。在2009~2012年的4年间,苏宁电器占用供应商的资金主要是来自于应付票据的增加。

2.生产环节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分析

(1)生产环节的绩效指标值

根据苏宁电器2009~2012年财务报表的数据,可以计算得出如表5所示的生产过程中营运资金周转期的相绩效指标值。图5是对应表5的绩效指标的分析图。

表5 2009~2012年度苏宁电器生产环节营运资金周转期的绩效指标值 单位:元

图5 2009~2012年度苏宁电器生产环节绩效指标分析图

(2)生产环节绩效分析

从表5和图5可以看出:2009年~2012年生产环节营运资金周转期出现了波动,2012年生产环节营运资金周转期比2011年上涨6.45天,上涨比率为176.71%。2009年~2012年在产品存货金额均为零,其原因主要是苏宁电器是以家电零售为主的企业,不涉及产品生产,所以不存在在产品。

通过计算可知:苏宁电器生产环节营运资金周转期2009~2011年间下降了8.75%,保持在比较稳定的状态,但2012年上升明显,苏宁电器应更加关注生产环节的营运资金周转期变化。

3.销售环节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分析

(1)销售环节的绩效指标值

根据苏宁电器2009~2012年财务报表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如表6所示的销售环节营运资金周转期的绩效指标值。图6是对应表6的绩效指标的分析图。

表6 2009~2012年度苏宁电器销售环节营运资金周转期的绩效指标值 单位:元

(2)销售环节绩效分析

从表6和图6可以看出, 2009~2012年期间销售环节营运资金周转期逐年上升,上升的比率分别为66.38%、103.87%、70.54%。同时,发现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成品存货占销售环节的营运资金的比重最大,致使2009年、2010年的成品存货金额比整个销售环节营运资金的金额还分别高出46265.6万元、22443.6万元;2011年、2012年成品存货占整个销售环节营运资金的98.06%、94.99%。说明苏宁电器基于供应链的营运资金管理存在潜在弊端。二是应收账款占整个环节资金的比例逐年上升,反映出苏宁电器的坏账风险较高。

图6 2009~2012年度苏宁电器销售环节绩效指标分析图

四、苏宁电器供应链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苏宁电器供应链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存货周转期长,导致成本上升

通过图表分析可以看出苏宁电器营运资金管理的每个环节所包含的材料存货、在产品存货和成品存货在其各自的营运资金中所占的比重都是最大的。在采购环节中,如果把2009年的营运资金周转期看成基数,那么采购环节的营运资金周转期4年中相对于2009年来说总体呈下降趋势。特别是销售环节,结合图6不难看出,自2009年~2012年周转期逐年上升。可见,在苏宁电器供应链循环中,存货周转期越长,说明存货在企业滞留的时间越长,企业的成本就越大,这样就提高了销售该存货的亏损概率。

2.应收账款周转期上升,降低了企业偿债及盈利能力

根据上述图表的数据显示,对于应收账款周转期来说,从2009年~2012年上涨了615.19%,这一现象表明其应收账款的周转效率变慢,也说明了苏宁电器从2009年~2012年资金在企业外部滞留的数额越来越多,由此可见,应收账款形成的利润并没有以实际的货币作为基础。所以,应收账款周转期的上升会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及盈利能力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苏宁电器供应链营运资金管理的解决对策

1.优化存货管理结构,降低成本

无论是苏宁电器的门店还是供应商都会有自己的存货库存。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都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优化库存,降低成本;但是,以某一环节的优化代替整体供应链优化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苏宁电器应该调整各环节存货结构,提升配送环节的能力,以达到降低整体供应链成本的目的。

2.关注与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应收账款周转期的增加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所以,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企业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赊销方式,寻找赊销收益和风险的最佳组合,以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和成本。同时,依据成本效益原则,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控制应收账款规模。

参考文献:

[1]James A. Gentry,R. Vaidyanathan, HeWiaiLee. A Weigh ted Cash Conversion Cycle[J]. Financial Management (spring),1990.

[2]Tim Reason. Capital Ideas: The 2005 Working Capital Survey[R]. CFO M agazine,2005.

[3]George William Collins, Analysis of Working Capital, Accounting Review,1945, Vol.21 Issue 4.

[4]王竹泉,逢咏梅,孙建强. 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7,(02).

[5]宫丽静. 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供应链的视角[D].中国海洋大学.2008.

[6]邓连凯,王文文.供应链整体营运资金管理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06).

[7]吴克,熊燕华,王佳强,朱亚敏,张杰.供应链环境下苏宁电器VMI的实施研究[J].物流科技,2008(5).

[8]郭晓莎,吕素萍.苏宁电器营运资金管理案例分析[J].财务与会计,2011(5).

[9]王竹泉,马广林.分销环节控制:跨区分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J].会计研究,2005,(06).

[10] 王竹泉,孙莹.营运资金概念重构与分类研究――由IASB/FASB联合概念框架引发的思考[A].中国会计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营运资金管理论坛论文集[C],2010.

[11]戴鹏.营运资本一个尴尬的概念[J].对外经贸财会,2001,(9).

[12]李心合,叶玲.嵌入供应链的公司财务理论研究[J].当代财经,2013,(05).

[13]李聪聪.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综述[J].财会通讯,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