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维护与管理论文

维护与管理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2 17:46:2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维护与管理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维护与管理论文

篇1

2眼科技术操作分级管理

在门诊治疗室实施技术操作的分级管理,每一项眼科技术操作都有严格的准入标准,如眼科的高难护理技术包括角膜铁锈异物或爆炸伤后角膜多发异物取出、小儿泪道冲洗及探针、小儿结膜下注射等,规定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精湛技术的护理组长完成;角膜浅层非金属类异物取出、睑腺炎切开排脓、成人泪道探通等,要求由具有护师以上职称、有5年以上护理临床工作经验、在眼科门诊接受2年以上系统的眼科技术操作培训的高级责任护士完成,确保每一项技术操作均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护士负责,保证技术操作的质量,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3加强护患沟通

建立门诊患者的回访制度。通过对输入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角膜铁锈异物剔除术后、眼部脓肿切开排脓术后、泪道探通术后的患者进行电话回访,掌握患者病情恢复情况,了解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促进了护患沟通。

4结果

实施护理危机管理前后,护理不良事件、护理投诉、医源性眼部组织损伤(泪道冲洗损伤角膜、泪点或泪小管)、意外事件(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发生晕厥、意外损伤、跌倒等)的发生呈下降趋势。

5讨论

5.1危机管理的应用可提高护理抗风险能力

门诊是医院前沿窗口,人流集中、突发事件多,是医院危机事件高发科室。尤其是当前医患关系紧张,患者对医疗护理质量要求日益提高,为了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护理管理者应切实将危机管理融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通过运用危机管理的模式,不断对护理行为中现存和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查找安全隐患及现有制度和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积极采取相应管理对策,可有效地减少、化解护理危机事件,把其危害降到最低,保证患者安全,并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事件对医院的潜在危害,提高护理抗风险能力,保障医院护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篇2

(2)恶意代码传播渠道增多。智能化的手机越来越普及,各种二维码等代码通过手机疯狂传播严重的侵犯了客户信息。关于扫面二维码导致账户丢失以及卡上的钱不翼而飞的案例比比皆是,各通信网络用户应该提高警惕,维护自身的财产安全,相关的管理部门也应该积极地行动起来。

(3)现代通信网络的技术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现代网络通信的工作人员大多为技术人员,因此技术掌握的不到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作。而且,部分操作人员不遵守道德规范,运用自身掌握的权利来获取非法经济利益,随着客户信息不断增多,客户信息流转工作也在增加,这就为个别的SP伪造客户信息、篡改、非法获取客户信息提供了便利。

二、通信网络的运行管理与维护策略

(1)研发防御保护技术。在通信网络高度开放的情况下,由于人为的、自然的原因很容易出现故障,提高通信网络的生存性能,可以在通信网络有失效的问题后,动态挖掘可用资源,恢复失效部分。还可以通过建立防火墙来维护整个系统的安全,防止通信信息的泄露,通过标准的网络维护策略,对通信实施强制性访问控制,借此保护通信信息安全。手机等智能机用户需要将账户密码设置的更加高级,全天开启防火墙,禁用或者删掉无用的账号,及时的对可疑的程序进行查杀,拦截外来威胁。

(2)员工正式上岗要进行严格的培训。对于现代通信网络领域工作的员工要进行严格的准入制度,特别是技术性的操作员。首先要考验其道德水准,看其是否会为个人利益而出卖他人或集体的利益,对于道德程度不高的人,一律不予录用。其次,要检验其技术水平,尽可能的引进创新型的人才。

(3)发挥政府的管理作用。对于各行各业的发展,政府有着监督管理职能,政府相关的监管部门需要根据通信网络的最新发展情况,建立国内通信网络运行管理与维护的目标,探讨制定出通信网络运行管理与维护方面的相关政策,并制定出一定的规则标准,监督企业严格施行。

篇3

中图分类号 :TU248. 2 文献标识码 :C

前言

自动扶梯是用以在建筑物的不同层高间运载人员上下的一种连续输送机械。作为运送乘客的交通工具, 自动扶梯不仅成功地缩小了目标间的距离, 而且使超短途(如楼层、站台间等)的大流量人员运输成为可能,为人类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自动扶梯的应用不仅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更是成为衡量现代物质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保证自动扶梯正常运行,发挥其作用,需要保证其制造与安装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更需要电梯在运行期间的日常维修与保养,以减少故障和停梯时间,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可以说自动扶梯的维护保养是一项经常性的、十分重要的工作。

1.自动扶梯管理及维护的必要性

不同于垂直升降电梯,自动扶梯大部分安装在地铁、机场、大型购物中心等人流集中之处,这也使得媒体和公众对于其安全性的关注较垂直升降电梯更高。一旦发生事故,前者媒体曝光率远大于后者。虽然自动扶梯事故死亡率较电梯低,但由此对伤者产生的身体伤害以及心理阴影是巨大的,在社会上的不良影响也是非常严重的。以发达城市为例,自动扶梯事故频发,尤其是2010年和2011年在深圳、北京地铁内分别发生的两次自动扶梯逆转事故,一时间引发了社会各方面的热烈讨论,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至于事故发生原因,通过对这些年来自动扶梯事故统计数据可以得知,导致自动扶梯事故率高主要是因为乘客使用不当,常表现为乘客的自身疏忽和非故意的误操作。这类原因导致的意外大约占事故总数的92%。以广州地铁二号线“广州火车站”站换乘五号线的自动扶梯停运事件为例,并不是扶梯电力问题或其他设备及管理问题,仅仅是一名约7岁男孩按下紧急按钮而引发的。通过现场监控录像回放发现,该男童引发扶梯停运后,工作人员迅速安抚住乘客,有效避免了踩踏事故的发生。因此,加强自动扶梯的管理和维护十分重要。

2.自动扶梯维护新标准出台

2011年,继欧洲标委会CEN实施了EN115-1:2008《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电梯标准后,国家标准委针对新的欧洲标准立刻下达了对应的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修订计划,全国电梯标委会按照修订工作程序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自动扶梯新检规。新标准就相关技术领域的安全要求做出了一些新的增订与改动,如扶梯与建筑物的接口的要求, 同时还加强了梯级踏板与围裙边的安全防护等。

与此同时,国家质检总局也开展了自动扶梯新检规的编制工作,继续遵循了在满足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兼顾我国电梯相关工作现状 (企业责任落实急需强化、“人机”不匹配矛盾急需化解) 的原则。相比旧检规对于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的目的、性质、依据、适用范围、检验条件、检验周期、程序与要求、内容和方法,以及检验结论的合格判定条件的模棱两可,或是标准落后,新检规对其都作出了明确规定,以杜绝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同时,新检规规定了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日常维护保养和使用单位以及从事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职责要求,提高检验工作质量,促进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运行安全保障工作的有效落实。

3.加强自动扶梯维修保养与管理的措施

3.1建立完善的相关维修保养和管理制度

多个城市屡发的自动扶梯停运及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完善的自动扶梯维修保养和管理制度。自动扶梯之所以能够安全运行,必须依赖于健全完善可行的电梯维修与保养管理制度,这是杜绝自动扶梯事故的基础条件。其中,维修人员岗位责任制;维修、保养交接班制度;日常维修保养制度;维修人员安全操作规程等等都是建立相关制度所要考虑的方面。自动扶梯维修人员的义务在于必须严格履行岗位责任制,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可消极怠工,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值班人员要将自动扶梯运行情况、设备发生的故障及处理过程详细填写在交接班记录本上,一目了然的电梯运行情况有助于接班的维修人员迅速掌握,及时作出反应。对于自动扶梯维修人员的维修资质,要求维修人员必须持有质检部门核发的“特种作业操作证”上岗。

3.2加强自动扶梯维护保养监督管理工作

新《特种设备法》对电梯维保单位和维保人员进行了严格的要求,要求电梯维护保养必须由电梯制造单位或者依照《特种设备法》取得许可的安装、改造、修理单位进行;承担维护保养的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作业人员资格;维护保养过程应当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并落实现场防护措施,保证施工安全。质监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开展自动扶梯质量安全风险排查整治工作,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责令相关单位立即落实整改措施,整改不到位的,要依法予以强制停用,对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予以严厉查处,切实保障扶梯安全运行,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3.3提高自动扶梯维修人员素质

自动扶梯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其管理水平。端正的工作态度以及高度的责任心是自动扶梯维修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作为合格的维修人员,对于扶梯基本的机械构造及电气工作原理及其修理技能、安装工艺、相关性能以及维护方式、扶梯维护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都要足够了解并严格遵守。能迅速、准确地判断并排除故障,缩短停梯时间使扶梯迅速投入正常工作。

3.4使用单位要建立严格管理和防范制度

首先,使用单位要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明细责任分配。相关技术及管理人员要密切协同,各尽其职。另外,对于技术人员的把关,应严格遵守执证上岗制度,有条件的要定期举行培训考核,强化检修人员专业素质,严把技术人员质量关。值得一提的是,健全事故发生应急预案的意义也十分重大,建立完善预案能够有效定位围困人员并保障人员安全,达到时间最短,损失最少的要求。

3.5加强对新型安全自动扶梯的研制

加强对新型安全自动扶梯的研制,是未来自动扶梯行业的趋势,也有利于减少自动扶梯事故。如今强调安全性的自动扶梯以移动式裙板扶梯为代表。该自动扶梯的原理是将梯级踏板和围裙板组成为协调运行的单一模块, 梯级踏板和围裙板成为协调运行的单一模块。该自动扶梯的梯级与裙板之间无任何间隙, 从而避免发生该区域手指轧入的危险。而这一区域正是传统自动扶梯的主要危险所在。

结语

篇4

通信电源的基本任务是向通信设备提供不间断的、符合质量要求的电能。它作为通信网的“血脉”,是确保通信畅通的必要条件。要保证现代化通信网全程全网的畅通并做到高可靠、低电磁干扰,低功耗通信电源系统是基础。

一、加强通信电源管理的专业化

随着通信网装备水平的逐步提高,电源也同样处在大量引进新设备、淘汰旧设备的时期,同时为配合维护体制全专业、大配套的改革,用了许多新的维护手段,出台了许多新的维护管理办法。所以在通信网的各级管理层次及建设、维护方面都应该有独立的电源专业管理机构和人员。因为通信电源不仅是一个专业,而且是一个包括多种系统和学科的大专业,由其他专业的人员来兼管电源专业是不科学的,也是不专业的。因此,要管理和维护好现代化通信网,电源专业同其专业一样存在着维护人员素质、水平亟待提高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加强日常及定期管理,根据新设备、新技术的采用及新的网络体系结构重新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在新建工程时,要从工程设计、方案会审、工程实施到验收竣工各个阶段积极参与和把关。继续搞好技术练兵,加大培训力度。引进电源专业的高素质人才。

二、加强通信电源安全可靠运行的管理与维护

通信电源安全可靠运行是由多种因素和环节所决定的,它与设备质量、工程勘察与设计、运行方式选择、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管理等各环节相关。其中对于设备选择、方案设计、工程管理等环节尤其要加强重视和管理。一个先天不足的通信电源系统将造成通信安全的巨大风险和后期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重复投入。

2.1动力电源

动力电源设备是所有通信设备运行的动力之源,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到通信业务能否有效提供。在日常设备运行中,常存在高压电源单引入、逆变电源不稳定、UPS应用不当等问题,为此应做好以下工作:

机房的高压宜采用双回路供电,即两路不同的变电站输入,以确保供电不间断。对于给机房通信设备供电的交直流电源列头柜,也应采用双路供电,以保障业务设备用电安全。

逆变电源与整流电源应采用一体化设备,以保障安全供电,易于监控,同时可减少设备投资,降低维护工作量。目前,一些通信机房为部分设备提供220V交流电时,采用2KVA~6KVA的UPS(另带有220V蓄电池组)供电,单机工作不可靠,成本高。建议使用逆变且与整流功能一体化的电源设备,其结构为:在整流电源机架的空余子框中插入1KVA~1.5KVA逆变模块,1个子框一般插3~4个,逆变模块均流输出,实现N+1容量冗余,这样不会因某个模块出现故障而影响正常供电。逆变模块的运行监控由整流电源的监控模块统一实现,从而可节省机房空间。由于共用原有的-48V蓄电池组,省去了UPS必须另带其他型号电池组的费用(以16个单体65AH电池为一组,约需1.5万元)及其维护,并减少了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协议转换节点(约需0.4万元),6KVA的逆变器(4个1.5KVA模块)比同容量UPS少2万元,因此1个机房就可减少建设投资及运行维护成本约4万元,同时可大幅度减少维护工作量,设备运行也更安全可靠。同时建议在机房新建通信项目时,不应另购小的UPS/逆变器,而应使用机房原有的大UPS交流电源,以保障设备用电可靠,减少故障环节。

2.2蓄电池

蓄电池作为直流(直流系统)或交流(UPS系统)不间断供电的保证,在整个系统中最为关键。电池不但在交流系统或整流器出现问题时保证不间断供电,而且还要在市电正常转换时提供保证。如果电池丧失容量,即使对前端的交流高低压系统、整流系统等配置管理得再好,在一次正常的市电转换中,都可能造成失电而引致通信故障。因此,应把蓄电池的维护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目前阀控式密封蓄电池以其体积小、电压稳定、无污染、重量轻、放电性能高、维护量小等特点,而成为通信电源系统的首选电池。但在实际使用中,达不到理论预期寿命的比比皆是。

2.2.1影响阀控式蓄电池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

阀控式蓄电池全浮充正常使用寿命在10年以上,理论上可到20年,但在实际使用中,影响阀控式蓄电池使用寿命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环境温度。环境温度过高对蓄电池使用寿命的影响很大。温度升高时,蓄电池的极板腐蚀将加剧,同时将消耗更多的水,从而使电池寿命缩短。蓄电池在25℃的环境下可获得较长的寿命,长期运行温度若升高10℃,使用寿命约降低一半。

过度充电。长期过充电状态下,正极因析氧反应,水被消耗,H+增加,从而导致正极附近酸度增加,板栅腐蚀加速,使板栅变薄加速电池的腐蚀,使电池容量降低;同时因水损耗加剧,将使蓄电池有干涸的危险,从而影响蓄电池寿命。

过度放电。蓄电池过度放电主要发生在交流电源停电后,蓄电池长时间为负载供电。当蓄电池被过度放电到其电压过低甚至为零时,会导致电池内部有大量的硫酸铅被吸附到蓄电池的阴极表面,在电池的阴极造成“硫酸盐化”。硫酸铅是一种绝缘体,它的形成必将对蓄电池的充、放电性能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阴极上形成的硫酸盐越多,蓄电池的内阻越大,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就越差,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就越短。

2.2.2阀控式蓄电池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蓄电池应放置在通风、干燥、远离热源处和不易产生火花的地方,安全距离为0.5m以上。在环境温度为25℃~0℃内,每下降1℃,其放电容量约下降1%,所以电池宜在15℃~20℃环境中工作。

要使蓄电池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应使用性能良好的自动稳压限流充电设备。当负载在正常范围内变化时,充电设备应达到±2%的稳压精度,才能满足电池说明书中所规定的要求。浮充使用的蓄电池非工作期间不要停止浮充。

必须严格遵守蓄电池放电后,再充电时的恒流限压充电恒压充电浮充电的充电规律,条件允许的最好使用高频开关电源型充电装置,以便随时对蓄电池进行智能管理。

新安装或大修后的阀控式蓄电池组,应进行全核对性放电实验,以后每隔2~3年进行一次核对性放电实验,运行了6年的阀控式蓄电池,每年作一次核对性放电实验。若经过3次核对性放充电,蓄电池组容量均达不到额定容量的80%以上,可认为此组阀控式蓄电池寿命终止,应予以更换。

结语

虽然通信电源不是通信网的主流设备,但它却是整个通信网中最重要、最关键的设备。必须看到,通信电源是整个通信网的能量保证,它的作用是整体性和全局性的。在日常维护工作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明确工作重点,抓住工作重心,确保重点系统的安全运行,减少因电源引起的通信故障,降低故障的影响程度,从而确保通信网的安全畅通。

篇5

 

随着血液透析患者存活时间明显延长,血管通路问题日渐突出,成为影响患者透析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于内瘘容易堵塞、自体表浅静脉血管条件差,难以建立直接动静脉内瘘,不得不选择人造血管来建立透析生命线。现对我科5例应用了人造血管内瘘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5例,男1例,女4例,年龄48~70岁,平均年龄61.6岁,血透龄均>5年,使用人造血管平均 > 2年,每周透析时间为2~3次,每次4小时,血流量为200~280ml/min. 1.2 方法 1.2.1 人造血管内瘘手术方法 采用人造材料聚四氰乙烯血管于患者左或右前臂与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肱静脉U型端吻合术。 1.2.2 人造血管穿刺方法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穿刺时不使用止血带。?穿刺点的选择 :穿刺点应轮流替换,切记定点穿刺。沿着人造血管的平行轴每两个穿刺点距离0.5~1cm,动静脉间的距离应在4cm以上,距吻合口3cm内的位置不能穿刺。?穿刺方法:穿刺前仔细摸清血管走向,动脉穿刺的方向可以顺血流也可以逆血流,静脉穿刺方向始终顺血流方向,即向心方向,使重复循环降至最少。由于人造血管的修复较差护理论文,也可动脉穿刺人造血管,静脉穿刺周围血管,这样既减少了再循环又延长了人造血管寿命。采用16G*1英寸金属内瘘穿刺针,针尖斜面向上,呈40°~45°角刺入人造血管,进入血管后,有明显的落空感,见回血后放低针尖角度,将针头全部送入,安全固定。

1.2.3止血方法:让患者自己指压,此方法对人造血管创伤最小,并且止血效果最好。指压方法是在拔针的同时在皮肤穿刺点上0.2~0.3cm处进行指压,压迫的力量为既能保持穿刺点两端有搏动,又能控制出血。压力过轻会引起皮下出血或血管穿刺处假性动脉瘤的形成。应做到起针和压迫动作协调,以减少血管的损伤。压迫时间一般为10~15min.2、结果

5例患者,人造血管内瘘均通畅,血流量200~280ml/min,2例因血栓形成闭塞再通后血流量通畅,杂音响亮。使用有效率达100%。 3、 护理

3.1 血透析前的护理

3.1.1检查人造血管功能状态,如有无震颤,搏动及血管杂音等,若发现减弱或者消失,应立即通知医生,进一步确认人造血管是否闭塞。

3.1.2穿刺过程严格无菌技术,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螺旋式消毒直至5cm~8cm直径的范围,穿刺时戴无菌手套操作,以免用未消毒的手或器械等接触穿刺部位。

3.1.3 人造血管若穿刺失败,立即拔针,动脉去远心端,静脉取近心端,在人造血管上另行穿刺,适度按压穿刺点,观察血管有无出血,红肿热痛等现象,并及时处理。若局部形成血肿,24小时内用25%硫酸镁湿敷,24小时后热敷血管周围血肿部位,用喜疗妥软膏按摩。人造血管禁止冷敷和热敷。

3.2血液透析中的护理

密切观察穿刺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肿胀、疼痛等情况护理论文,及时处理。人造血管侧肢体禁止测血压、抽血、输液等治疗。严密监测血压,避免发生低血压,确保人造血管流量通畅。人造血管侧肢体制动。

3.3 血液透析后的护理

3.3.1治疗结束后小心的拔出针,在拔出针后的瞬间立即加压,以免穿刺针刮伤血管。轻压棉球针刺血管的位置,指压10~15分钟,压迫时间不能过长,压迫力度的大小应根据既能止血又不影响人造血管的波动和震颤为宜。

3.3.2健康宣教 嘱患者术肢体不能负重,不能用力,不穿紧身的衣服,避免外力碰撞。注意睡觉时勿将术肢枕于头下,避免压迫人造血管肢体血液循环不良导致闭塞。教会患者每日摸、听血管震颤和弹性。嘱患者术肢疼痛、瘙痒、肿胀等异常时,立即到医院就诊。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肢体清洁,透析当天穿刺点避免弄湿,以免感染。

4 、体会 人造血管

摘要。

参考文献

[1]梅长林、叶朝阳、赵学智.实用透析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篇6

当前,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供电企业的经营难度不断加大,利润空间也愈来愈小,在这种严峻的形势面前,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如何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迎接挑战,求得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确实需要深思熟虑。而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感悟到,抓住线损管理不放松,深挖内部潜力,向管理要效益,向线损要效益,这是供电企业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定位,这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

线损是供电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线损管理是否到位,线损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一个供电企业的管理水平。但是,究竟怎样才能管理好线损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企业管理论文企业管理论文,借用现代的经营管理理念,提出线损管理的"九招法",以求同行之间互相交流、学习探讨。

一、目标分解法

目标分解法是当前许多县级供电企业在实施线损管理过程中,正在运用并且已被实践证明了的一种极其有效的管理方法。其具体操作程序是企业在确定年度总的线损目标之后,再将总目标层层分解,具体落实到每个供电所和每条线路,供电所再将自己的子目标分解到每个配电台区和职工,这样便形成了个个肩上有担子,人人头上有指标的良好格局,从而激发每个供电所和每个企业员工都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工作。但在制定目标和分解目标时,企业的决策者要注意把握一个度,对指标的制定要实事求是、科学合理,既不能脱离现实凭空臆造,使目标可望而不可及,也不能无原则地降低目标而影响员工的进取精神。要在认真研究参考历年数据的基础上,对目标进行科学的测算,真正做到切实可行,才有可能实现企业和员工双赢的目的。

二、考核奖惩法

考核奖惩法首先要制定严格科学的考核标准,要设立专项的线损奖励基金,加大对线损的奖惩力度。县局每月要对每条线路的线损情况进行计算考核,看各供电所的线损指标是否完成,然后依据考核标准,对完成线损指标或超额完成指标者给予奖励,对未完成线损指标者给予经济处罚。对供电所来讲,也可以把线损考核延伸到每个农电工身上,看其所管辖的线路和台区高低压线损指标是否完成,并酌情进行奖罚。在考核过程中,作为企业的考核者要认真负责,公正无私,赏罚分明,决不能敷衍了事,含乎塞责,如果对考核不认真,也就失去了考核的意义。

对以权谋取个人私利,以及由于自身技术低下素质不高,在实际操作中造成计量事故,或为窃电者留下可乘之机,给企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者,要严格按照企业的规定进行责任追究杂志铺论文开题报告范例。该处分的进行严肃处分,该免职的予以免职,该经济赔偿的进行经济赔偿,只有严格的考核奖惩,才能保证各项制度顺利推行。

三、月度分析法

月度分析法就是县局每月要定期召开一次线损分析会,对逐条线路的线损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及时掌握全局的线损情况。在召开线损分析会时,各供电所长事先要拿出自己所管辖线路的月度线损分析报告,在会上一一发言企业管理论文企业管理论文,让大家品头论足,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对于线损高的要认真查找原因,对症下药,提出下一步解决的办法;对于线路运行良好,线损稳中有降的线路,要善于总结经验加以推广,以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之目的。分析会结束后,职能科室要写出月度线损分析综合报告进行存档,在下一次线损分析会上进行对照检查,看其措施是否落实,线损是否降了下来,是否收到了预期效果。

四、计量集权法

电力计量是线损管理的核心部位,计量表就好像在商品买卖交换过程中的秤,应该保证准确无误。对于供电企业来讲,如果计量表失去准确性,或者是窃电者蓄意在计量表上做手脚,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也就会导致线损的升高。所以,在计量上要采取统一集权的管理办法。首先,要把好计量表的校验关,计量表要由具有校验资质的部门校验,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从事电力计量表的校验业务。其次,对每个配电台区的计量箱钥匙要由专人管理,管理者对企业要绝对的忠诚,不得有丝毫的贪心和私欲。农村低压客户也应如此,要由对工作高度负责的农村电工来统一管理钥匙,任何私人不得干预。否则如果计量箱的钥匙分散管理,一旦遇到个别私欲膨胀者,他们就可能乘隙而入,采取不正当手段来窃取电能,造成电量流失、线损升高。所以,对于计量管理要慎之又慎,必须采取集权管理方为上策。

五、经济运行法

供电设备的经济运行是降低线损的又一有效手段。经济运行是指设备的最佳运行状态,即在这种运行状态下能够产生最佳的经济效益,也就是说要设法尽可能地减少有功、无功损失。供电设备的经济运行包括供电企业的这样几个主要环节。一是电力调度中心。调度要以调出效益、降低线损为基本原则,准确掌握负荷的变化情况,制定科学经济的电力运行方案。同时在电力设备需要维护检修时要统一合理安排,尽量避开用电高峰,尽量减少停电次数和停电时间,以此来减少损失、增加供电量。二是变电所的变电运行人员,要及时掌握变电设备和线路的负荷变化以及功率因数高低情况,合理投切电容器,尽量使设备处于经济运行状态。三是供电所的管理人员,要对每个配电台区经常进行巡查,特别是对那些野外抗旱变压器,一旦抗旱结束要立即停运企业管理论文企业管理论文,防止空载运行。四是要对那些"大马拉小车"的变压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不要因容量的不合理配置而加大电能的无效损耗。

六、消缺补漏法

供电企业不同于其它企业,其设备分散点多线长,一个县级供电企业大都管辖着数以千计的变压器和不同电压等级的线路,这些设备大都分布在野外,跨越田野村庄高山丛林,管理起来十分不便。但是,如果因此我们忽视了管理检查,有些线路和台区设备就有可能因出现缺陷而造成电量损失。所以,作为供电企业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按照设备规程的要求,经常组织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配电台区进行检查,对线路进行巡视,尤其是要加强夜间巡视,一旦发现哪些地方出现漏电现象,就要及时对设备进行消缺处理,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线路线损的加大。

七、摸底排查法

摸底排查法是我们在降低线损过程中一种最直接、最简单,也最易生效的办法杂志铺论文开题报告范例。作为基层供电所的管理者,必须对自己所管辖的台区和客户情况有一个最真实的了解掌握,对每个台区每个客户的用电负荷都要了如指掌、胸中有数。一旦线损升高,我们就可以通过每个客户的月度电量的增减幅度,对问题的出现有一个较为准确的判断,从而进一步深入细致地对客户进行摸底排查,通过摸底排查能够有效地控制个别欺骗瞒报截留电量现象,同时也能查出许多隐蔽较深的问题。沁阳曾有一条10千伏线路线损一连几个月居高不下,为了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专门组织人员对这条线路每个客户的计量进行了细致排查,在排查中不放过任何一点可疑之处,最后经过检查发现一个用电负荷比较大的客户计量装置的互感器实际倍数与铭牌不一致,在每月计算电量时少算二分之一的电量,问题找到以后,这条线路的线损很快降了下来。在我市还有这样一个事例,有一个村庄前几年低压线损非常高,有时高达50%之多,前年新的所长上任以后,组织二十余名农电工对该村庄一家一户进行突击排查,结果全村有四分之一的客户计量表未向供电所上报,而被该村的电工截留下来,问题澄清后,局里对这名电工进行了严肃处理,并追补了电量,该村的低压线损很快降到了合理程度。

八、常态监测法

篇7

    一、行政法理论基础成就条件

    行政法学界的许多学者对行政法理论基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行政法理论基础的涵义是什么或者说作为行政法理论基础的理论应当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是进行行政法理论基础研究所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笔者以为,行政法理论基础至少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能够揭示行政法终极意义和行政法赖以存在的基础

    行政法的理论基础作为一种理论,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范畴,归根结底是由其赖以存在的客观的社会基础即行政法赖以存在的利益所决定,并建立在这一客观基础之上。因此,作为行政法的理论基础必须是能够深刻地揭示这一客观的社会基础的理论,并建筑于其上。

    (二)能够全面阐释各种行政法现象

    所谓行政法现象乃是行政法本身所具有的各个方面的内容和特色,包括行政法的产生和、发展及行政法的目标和宗旨等方面的现象。行政法的理论基础作为行政法最基本的理论,作为整个行政法理论体系的基点,应该在横向上具有广度、纵向上具有深度,使行政法现象都能以其为逻辑起点,并由此得以全面地阐释。

    (三)能够具有对行政法学研究和行政法制建设的指导性

    行政法的理论基础也应该能作为行政法学的理论基础,必须能够指导行政法学的研究,尤其是行政法学体系的合理建构。还必须能够作为行政法制建设的指导,使行政法制建设沿着正确轨道前进。

    二、主流行政法理论基础概括

    (一)管理论

    该理论认为行政法就是管理行政机关和人员的法律,也是行政机关对社会进行管理的法律。该理论实际上从分配实证主义出发,以权力为本位,认为行政机关是权力主体,相对方是义务主体,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权力义务关系,权力义务不对等是行政法的基本特征,并且以命令和服从为基本模式。这种理论在早期大陆法系国家及前苏联和改革开放之前的我国曾较为流行。管理论在特定条件下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曾起过作用。

    (二)控权论

    该理论源于英、美国家传统的政府法治理论,在上世纪80年代被引入,并为一些学者所倡导,该理论强调行政机关享有权力进行管理是一个事实而非法律问题,行政法所能规范的是权力行使的后果,是由于享有权力、运用权力所带来的法律问题。行政法是对行政权力进行控制而非保障的法律。控权论揭示了近代行政法产生的重要动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平衡论

    该理论是罗豪才教授于上世纪90年代首先提出,该理论主张,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必须赋予行政机关必要的权力,并维护这些权力有效的形式,以达到行政的目的;同时必须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强调公民的参与和权力补救,以及对行政的监督,两个方面都不能偏废。行政机关与相对方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中权利义务在总体上应当是平衡的,平衡论作为行政法基础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准确把握法制环节平衡及制约。

    三、主流行政法理论基础的缺陷及根源

    (一)主流行政法理论基础的缺陷

    行政法理论基础的几种主流观点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和概括了行政法基本理论问题的若干重要方面,但存在缺陷:管理论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显得与整个社会的需要不相适应,政府对社会生活的过分干预,不禁可能使人民无所适从,对市场经济体制也产生了严重的制肘。管理论视行政法为管理工具,不重视保障行政相对方的权利,从根本上不符合民主与法治发展的趋势;控权论强调的是对行政权利运用的控制,不能起到从根本上改善行政权各种弊端的作用,另一方面控权论在行政权运用中进行制约,过分强调司法审查和行政程序的作用,不重视行政效率,忽视了现代国家中积极行政对行政法的现实要求,脱离了具体的行政法实践,对行政实践有一定负面影响;平衡论则一直没有完全解决行政法的适用范围问题,因而作为行政法的理论基础适用性是有限的。

    (二)主流行政法理论基础缺陷的根源

    从最根本上来说法学学科的理论基础必须是学科的观念前提,三大理论只解答了行政法某一方面的特征或现象,却没有从总体上全面回答行政法的各种特征和现象:控权论提出行政法的主要功能在于控制行政权力;管理论提出行政法的作用在于保障国家行政权的有效行使;平衡论提出行政法融控权与保权于一体,具有双重作用。但这些只属于解释作用的范畴,作为行政法的理论基础应该是整个行政法理论的基础,应该能够用以科学地解释行政法所具有的各种现象,全面反映行政法各个方面的征,而不能仅仅是用以解答行政法的作用、或范围、或宗旨等某一方面问题的理论。

    四、行政法理论基础之利益论选择

    (一)利益论相关的几个概念

篇8

一、行政法理论基础成就条件

行政法学界的许多学者对行政法理论基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行政法理论基础的涵义是什么或者说作为行政法理论基础的理论应当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是进行行政法理论基础研究所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笔者以为,行政法理论基础至少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能够揭示行政法终极意义和行政法赖以存在的基础

行政法的理论基础作为一种理论,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范畴,归根结底是由其赖以存在的客观的社会基础即行政法赖以存在的利益所决定,并建立在这一客观基础之上。因此,作为行政法的理论基础必须是能够深刻地揭示这一客观的社会基础的理论,并建筑于其上。

(二)能够全面阐释各种行政法现象

所谓行政法现象乃是行政法本身所具有的各个方面的内容和特色,包括行政法的产生和、发展及行政法的目标和宗旨等方面的现象。行政法的理论基础作为行政法最基本的理论,作为整个行政法理论体系的基点,应该在横向上具有广度、纵向上具有深度,使行政法现象都能以其为逻辑起点,并由此得以全面地阐释。

(三)能够具有对行政法学研究和行政法制建设的指导性

行政法的理论基础也应该能作为行政法学的理论基础,必须能够指导行政法学的研究,尤其是行政法学体系的合理建构。还必须能够作为行政法制建设的指导,使行政法制建设沿着正确轨道前进。

二、主流行政法理论基础概括

(一)管理论

该理论认为行政法就是管理行政机关和人员的法律,也是行政机关对社会进行管理的法律。该理论实际上从分配实证主义出发,以权力为本位,认为行政机关是权力主体,相对方是义务主体,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权力义务关系,权力义务不对等是行政法的基本特征,并且以命令和服从为基本模式。这种理论在早期大陆法系国家及前苏联和改革开放之前的我国曾较为流行。管理论在特定条件下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曾起过作用。

(二)控权论

该理论源于英、美国家传统的政府法治理论,在上世纪80年代被引入,并为一些学者所倡导,该理论强调行政机关享有权力进行管理是一个事实而非法律问题,行政法所能规范的是权力行使的后果,是由于享有权力、运用权力所带来的法律问题。行政法是对行政权力进行控制而非保障的法律。控权论揭示了近代行政法产生的重要动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平衡论

该理论是罗豪才教授于上世纪90年代首先提出,该理论主张,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必须赋予行政机关必要的权力,并维护这些权力有效的形式,以达到行政的目的;同时必须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强调公民的参与和权力补救,以及对行政的监督,两个方面都不能偏废。行政机关与相对方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中权利义务在总体上应当是平衡的,平衡论作为行政法基础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准确把握法制环节平衡及制约。

三、主流行政法理论基础的缺陷及根源

(一)主流行政法理论基础的缺陷

行政法理论基础的几种主流观点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和概括了行政法基本理论问题的若干重要方面,但存在缺陷:管理论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显得与整个社会的需要不相适应,政府对社会生活的过分干预,不禁可能使人民无所适从,对市场经济体制也产生了严重的制肘。管理论视行政法为管理工具,不重视保障行政相对方的权利,从根本上不符合民主与法治发展的趋势;控权论强调的是对行政权利运用的控制,不能起到从根本上改善行政权各种弊端的作用,另一方面控权论在行政权运用中进行制约,过分强调司法审查和行政程序的作用,不重视行政效率,忽视了现代国家中积极行政对行政法的现实要求,脱离了具体的行政法实践,对行政实践有一定负面影响;平衡论则一直没有完全解决行政法的适用范围问题,因而作为行政法的理论基础适用性是有限的。

(二)主流行政法理论基础缺陷的根源

从最根本上来说法学学科的理论基础必须是学科的观念前提,三大理论只解答了行政法某一方面的特征或现象,却没有从总体上全面回答行政法的各种特征和现象:控权论提出行政法的主要功能在于控制行政权力;管理论提出行政法的作用在于保障国家行政权的有效行使;平衡论提出行政法融控权与保权于一体,具有双重作用。但这些只属于解释作用的范畴,作为行政法的理论基础应该是整个行政法理论的基础,应该能够用以科学地解释行政法所具有的各种现象,全面反映行政法各个方面的征,而不能仅仅是用以解答行政法的作用、或范围、或宗旨等某一方面问题的理论。

四、行政法理论基础之利益论选择

(一)利益论相关的几个概念

篇9

 

一、科研院所财务信息化应用现状

1、传统财务理念与会计核算模式,影响财务信息化的深入应用。

我国科研院所财务信息化建设普遍起步较晚,许多院所在财务管理方面仍然存在手工记账模式遗留下来的不规范的业务流程和核算流程,财务人员对信息化的认识不深入,致使财务信息化应用过多停留在表面层次,很多重要的项目还是通过手工作业。这样不但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还不利于激发企业学习适应信息系统的积极性。

此外,科研院所自身的特殊项目难以通过财务信息化软件实现。目前,多数科研院所正处于科研事业会计核算模式向企业会计核算模式转型阶段,仍有较多的个性化业务和特殊的项目核算,通用的财务信息化软件很难满足这些业务的需求,从而导致了“想用不能用”、财务信息化作用不显著的尴尬局面。

2、实施与应用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影响财务信息化的运维与推进。

财务管理是一门比较专业的学科,科研院所信息化内部实施人员大都没有财务管理的经验,不知道如何参与到财务信息化管理的项目中去,在软件应用培训、业务问题的处理、系统的配置以及日常运维管理等方面,就有点力不从心。

财务会计人员信息化应用素质是财务信息化建设能够顺利推进的关键,没有懂技术、会操作、信息化观念新的财务会计人员队伍,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深入实施等都将成为空想。同时财务管理论文,科研院所财务信息系统尚处于利用计算机模仿手工操作阶段,在客观上也对财务会计人员信息化应用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院所财务会计人员还没有达到这一要求,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财务信息化的推进。

3、财务信息化的信息安全风险的大大提高,影响科研院所对财务信息化的深入使用。

信息安全性对于科研院所财务信息化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首先,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对于院所内部使用者来讲,如果使用权限划分不当、内部控制不严,容易造成信息滥用和信息流失。其次,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后,科研院所的科研生产经营活动几乎完全依赖于网络系统,如果对网络的管理和维护水平不高或疏于监控,导致系统瘫痪将严重影响院所的整体运作。再次,如果科研院所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依托Internet TCP/IP协议,就容易被拦截侦听、身份假冒、窃取和黑客攻击等,这是引起安全问题的技术难点。上述种种管理与技术问题大大提高了信息安全风险,影响科研院所对财务信息化的深入使用。

二、科研院所财务信息化建设对策

1、财务信息化要求管理观念彻底更新,采用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

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现着现代企业管理思想,是—个极其复杂的多系统组合,其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更在于它带来了管理观念的更新和变革,不能将追求信息化流于形式,这就要求科研院所在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基础性财务管理,注重信息化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同时,要克服延续下来的潜在的惯性思维,要充分的认识到信息化对于院所生存发展的重大意义,从而广开思路、更新观念,大力推广信息技术,提高财务信息化系统的效能。

财务管理模式上,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想就是协同集中管理。在这种财务管理模式下,科研院所需设置一个中心数据库,在院所内部,各个职能部门的子系统与中心数据库相联论文的格式。当采购系统、科研与生产系统和销售系统有物资流发生时,中心数据库通过内部网自动收集并传递给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动态核算,然后把处理过的会计信息传回中心数据库,决策系统和监控系统随时调用中心数据库的信息进行决策分析和预算控制。这样,整个科研院所的科研、生产以及经营活动全部纳入了信息化管理之中财务管理论文,各部门之间协作监督,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同时也能解决个性化核算项目的问题。

2、打造新型高素质财务管理与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提高财务信息化的应用与管理水平。

财务信息化是科研院所信息化的核心和基础,财务信息化的关键在人,院所是否具有一批复合型信息化管理与技术人才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信息化建设的成败。

对于财务管理人员,要加强引导,在院所内部促成一种学习、使用信息化的良好风气,加强团队之间的交流探讨,梳理业务流程,整合财务信息化管理知识,深化财务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化的认识水平。同时,要注重人才培养,建立财务信息化人才培养长效机制。通过短期培训与人员自学相结合等方式,辅以薪酬、奖励等考核激励模式,促进财务人员融入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提高财务信息化的应用水平。

对于技术管理人员,首先要熟悉财务管理的具体业务。财务管理是入门容易精通难。但是,对于财务信息化技术管理人员来说,需要掌握的就是入门知识而已。因为技术管理人员不需要利用财务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只需要了解一些业务的具体处理方式,如采购进货成本是如何结算的;先进先出、移动加权平均成本、月加权平均成本核算方法有什么区别,该怎么操作;凭证的填制规则以及凭证更改的流程等等。在这个基础上,了解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行机制,才能维护好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其次,在了解财务日常处理业务的基础上,技术管理人员应该知道,各项业务在财务管理系统中的处理流程。只有熟悉系统处理的基本流程之后,才能够当财务用户在处理具体业务遇到问题的时候,给与他们帮助,而不需要去请教外部的实施顾问,而且,这也是技术管理人员对系统进行维护与测试的前提条件。

3、建立完善财务信息化的安全保障体系,降低财务信息的安全风险。

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不是与其他管理系统相独立的子系统,而是融入单位内部网与其他业务及管理系统高度融合的产物,其安全实质上对整个信息系统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外部和内部侵害,要求我们必须构建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

一是建立科学严格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从系统设计、系统集成到系统认证、运行管理财务管理论文,从组织机构设置到人员管理,从系统操作到文档资料管理,从系统环境控制到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消除等各个方面都应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制度上保证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二是采用防火墙、VPN、入侵检测、网络防病毒、身份认证等网络安全技术,使在技术层面上对整个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各个层次采取周密的安全防范措施。

三、结束语

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中应用,能够解决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中许多原来无法逾越的困难,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如财务数据安全风险、道德风险等。因此,财务人员与技术管理人员应该一方面研究解决信息技术如何与传统财务管理相融合,另一方面,在完成结合过程之后,要不断研究,发现解决信息化后出现的新问题。我们应该在传统的系统理论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财务管理的创新工作,建立与时代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模式,在确保财务信息安全受控的前提下,满足科研院所自身科研生产管理与经营发展的需要,为院所的未来发展带来更大的价值。

作者:李希东

篇10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5-30595-01

Based on the JSP College Students Papers Management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HAN Li-kai, FENG Li, ZHANG Hong-xiang, DING Xiao-qian

(Department of Computer, Xi'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Xi'an 710065, China)

Abstract:SQL Server database as background the use of standard three-tier MVC (JSP-JavaBean - Servlet) include th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model logic, process and display logic into different components to achieve, and these components can be interactive and reuse, Efficient Implement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published papers management functions.

Key words:JSP; Paper management; Database

1 引言

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大学生的数量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学生论文数量的不断增多,而且毕业论文的管理也是高校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仍按照手工作业来进行论文库的管理工作,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容易出错,更不方便大家查阅。本文旨在开发出具有论文的、管理和查阅工作的信息管理系统。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设计的基本思路

系统以SQL Server作为后台数据库,采用基于数据库操作类的开发模式和标准MVC三层架构(JSP-JavaBean-Servlet)开发模式把应用逻辑,处理过程和显示逻辑分成不同的组件来实现,这些组件可以进行交互和重用,从而提高了效率。其中Servlet担当主要逻辑控制,通过接受JSP传来的请求,调用以及初始化JaveBean,再通过JSP传到客户端,对后台数据库的连接和通讯则由SqlBean来实现[1]。

2.2 系统的工作流程

系统使用的流程是先由管理员进行系统数据的初始化,然后由学生登录系统进行论文和管理工作,这些登记在库的论文将作为以后查询的主要对象。系统的用户信息和权限由系统管理员进行维护,有身份的用户登录系统进行论文、科技专著、学术报告的与管理工作,其他用户则可以进行论文的查阅。

2.3 系统的主要特点

(1)依托校园网的优势设计和开发,通过此平台,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实现网上和浏览论文。

(2)模块组件化。充分考虑到代码重用机制,比如查询、修改、删除等都被做成独立可以重用的模块,在使用时只要根据传递的参数不同直接调用即可。

3 系统的功能模块和数据库设计

3.1 系统的功能模块

系统的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管理员的管理功能,包括院系维护、人员维护和角色权限维护,这一部分是系统管理的基础,至关重要;另一方面是论文管理功能,包括论文和进行论文管理、科技专著和进行科技专著管理、学术报告和进行学术报告管理等。

各个模块要实现的功能如下:

(1)管理员登录:系统初始化好一个系统管理员用户,管理员能够通过该入口进入系统主界面进行管理操作。

(2)管理员管理学院:实现对添加新学院、修改、删除等功能。

(3)管理员管理系所:实现对添加新系所、修改、删除等功能。

图1 系统的功能结构

(4)管理员管理学生用户:实现添加新人、查看、修改、删除和查询人员信息等功能。

(5)管理员管理角色权限:实现新增、修改和删除角色等功能。系统初始化有“系统维护管理员”的角色,该角色为系统管理员所有,可以进行所有的操作。每一个角色对应的操作权限是操作模块的名称。

(6)学生登录:大学生用户按照管理员分配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其所拥有的权限为系统管理员为其分配的权限集合。

(7)学生进行论文管理:可以、管理论文。

(8)学生进行科技专著管理:可以、管理科技专著。

3.2 数据库的设计

本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尽量考虑到各个模块中相似之处,减少表格数量,提高表格的关联程度,以及减少数据库中数据的冗余。根据系统的流程和功能需求,数据库主要包含下面几个表:

(1)学院数据表:用于存放学院数据,数据项包括学院名称、负责人、电话、学院编号等。

(2)系所数据表:用于存放系所数据,数据项包括系所名称、所属学院、负责人、电话、系所编号等。

(3)学生数据表:用于存放学生数据,包括的字段有编号、学院、作者、刊物名称、论文名称、收录情况、影响力、影响因子、引用次数、第几作者、备注。

(4)科技专著数据表:用于存放科技专著数据,包括的字段有编号、学院、作者、字数(万字)、备注等。

4 数据访问控制的实现

4.1 数据访问控制

用基于连接池的数据库技术对数据库进行访问。连接池具有以下功能:装载和注册JDBC驱动程序;根据在属性文件中定义的属性创建连接池对象;实现连接池名字与其实例之间的映射;跟踪客户程序对连接池的引用,保证在最后一个客户程序结束后安全关闭所有连接池[2]。系统采用DB Connection Manager的Java类管理连接池对象,其中每一个连接池保持一组JDBC数据库连接对象,可以为任何Servlet所使用。

系统采用数据库连接池进行数据库的统一管理,同时在数据库操作上进行了封装,方便程序开发时与数据库的交互。数据库连接池在实现某一个功能时,首先要连接数据库,如果在每一次需要进行数据库操作前都要加载驱动、创建连接,那么在连接的入口参数处理上将是十分零散,不好管理和维护。一旦系统移植,数据库参数改变,将需要重新修改所有的连接代码,重新编译,这项工作十分复杂[3]。本系统采用DBConnectionManager类来创建连接池,则不需要重新修改所有的连接代码,重新编译,该类封装了数据库操作的基本函数,用于作为JavaBean的父类,便于统一管理。

4.2 Web访问控制

Web访问控制主要通过JSP程序编程来控制。当用户登录系统时,首先检查访问是否是受控页,如果访问受控制则判断用户是否有权限,如果有则发送受控页面,否则返回到登录页面提示用户登录。

5 结束语

基于JSP的高校学生论文管理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灵活性、可申缩性和易维护性,系统能够很容易融合到学院现代化办公系统中,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目前,该系统正在进一步完善中。

参考文献:

[1]刘剑. JSP网站开发与设计[J]. 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 20056(5):17-23.

篇11

随着我国城市间公路设施和城市内部道路设施建设的日益完善,公路货运量在整个货运行业比重将越来越大,以公路货运的机动灵活特性与其它运输方式的竞争更显优势。却在公路货运行业内,许多货运公司在组建自己的车队进入货运市场竞争中,与其他运输企业和货运展开货源的竞争,与货主间进行价格、服务质量、运输质量等成交条件的讨价还价显得无能为力。货运企业可主动地通过创造条件,创新调整,根据各企业经营的业务项目,在不同的岗位上,构建、选择公路货运运营管理模式,实现改变内部管理环境与市场接合,求得生存的空间和发展的道路。

一、公路货运企业运营管理存在主要问题

(一)投资不足,规模不大,资金紧张的现象普遍存在。据统计, 2009年中国经营公路货物运输企业超过512万家,拥有营运货车642万辆。其中:拥有10辆以上汽车企业不到2%与发达国家的情况相类似;普通载货汽车占比重95.16%,零担车、集装箱拖挂车、冷藏运输车及厢式汽车等专用汽车占比重偏小,仅为4.84%。大多中小型公路货运企业在开拓运输网络化、多式联运业务中需要规范的合同交易和定期结算,因欠缺足够的周转资金被迫止步。

(二)在企业内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专业岗位人员配备不齐造成整体性管理团队不健全。人才是企业的重要资源。要发展公路货运企业,既需要掌握专业技术的人才,也需要操作型人才,更需要管理型人才组成团队。目前大多公路货运企业这几方面的人才都很匮乏,特别需要这三种类型的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匮乏现象已到了影响生存问题。

(三)制度管理不到位造成流程运作不经济,操作风险过大。随着运输产品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在公路货运业务运作过程中,因企业制度管理不完善或失灵的内部流程控制、人为的错误、制度失灵以及外部事件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性过大,造成运输服务质量差,因操作失误,可能带来很大的甚至是极其严重的后果。

二、构建公路货运企业运营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及运行条件

货运企业运营管理存在主要问题是行业特点造成,但货运企业可主动地通过创造条件,构建公路货运运营管理模式,实现改变内部管理环境与市场接合,是每家货运企业求得生存的空间和发展的必由之道。构建公路货运企业运营管理模式的运行条件:

(一)推行“单车核算”的保障制度。“单车核算”是指以从事公路运输营运业务的单台车辆的收支和配比综合费用,求取营运利润的核算办法怎么写论文。单台车辆是公路货运责任单位最基本的构成单位。能适应货运市场多变的环境和符合货运企业采用不同的经营方式要求。为企业提供多种管理数据资料,是推行责权利管理的有力保障制度措施。

(二)形成内部交易价格与完成货运量任务的双行控制办法。内部交易价格是企业内部交易结算和责任结转所用价格。内部交易价格可作为部门之间合作,作业活动时空协调,经济责任承担的约束标准,更有力地推进责权利管理;同时,促使各责任单位以多种方式完成货运量任务,有效地降低运营成本,实现价量双行控制管理目标。

(三)执行“谁负责谁承担”的分配方式。调整负担运输产品成本是“业务”,转变为承担责任成本的是“部门或岗位”。为了实现责权利协调统一,调动各环节的责任人的积极性,在整条物流供应链里,做到责任明确,量化细化到不同业务流程和责任单位上与效率,效益,效果挂钩,充分体现“按时空责任分配”。

从管理模式应用角度上说,构建、运行每一种管理模式关键在设定运行必备条件和选用环境下才能顺利地开展执行,才具可行性。

三、在不同业务或岗位环境下,企业选择公路货运运营管理模式

(一)公路货运企业以运营成本中心管理模式

该模式以岗位发生的费用支出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建立成本中心,把发生收入全额上交,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方式。在创新调整资源思维下,由于公路货运企业供给固定成本高,设施和设备专用性强,不同运输产品之间有独特的成本要素不同,加之运输需求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衡,只能适应公路货运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社会生产、流通、消费方式的改变,当公路运输的小批量、多品种、高时效和高附加值货物的比重不断增长时, 企业必然选择零担公路货运业务来满足需要,为客户提供的运输产品,建立一套对小批量、多品种、高时效的运输产品适合的一站式完整的运输单证,流程,解决一次运输过程中要与多方承运者发生转换成本,同时,处理在一定范围内不确定性成本划分标准。除了重视流程管理外,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按完全成本法提供的会计资料越来越不能满足预测、决策、考核和分析的需要。因此,对货运企业的管理层要求会计提供更广泛、更有用的信息,以便加强对经济活动的事前规划和日常控制,运用变动成本计算法加强对运营成本事前预测、决策,及时地调整运价和运营标准成本,适应对零担业务和各种新开发的运输产品管理变动需要。更灵活,更实际应对竞争对手的变化。

(二)公路货运企业以运营利润中心管理模式

在公路货运行业,许多货运公司都在选择组建自己车队或建造营业网点的发展路向。当它们进入运输市场参与竞争,除了与其他运输企业开展的争取货源的竞争外,事实上面临着与货主间在争取对自己有利的条件成交的竞争,也同时面临与其它的运输方式的竞争、宣传的竞争、服务质量的竞争、运输质量的竞争和价格的竞争。其实价格是竞争核心,在运输服务方式相似的情况下,运价便宜者就有可能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运价是货主选择承运者的主要因素;服务质量的竞争和运输质量是竞争基础,在提高运输服务水平,保证运输质量水准时,也就是增加运营成本和管理成本,当价格与质量、服务实现有效地平衡,最终运营利润低于投资收益,影响投资者信心和扩张发展计划的实现。

在考虑价格与质量、服务有效地平衡为出发点,凡建造每个营业网点都作为物流利润中心,让其成为既负责物流收入,又负责物流支出,并负责管理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使用一定数量资产的物流责任单位,亦即对物流成本收入的发生都能加以控制的责任单位,该物流利润中心的领导者具有控制物流价格、物流业务和所有相关费用的权力,每个营业网点与货运企业的各操作部门之间提供货源、物流服务,其收入按内部转移价格结算,物流成本按其实际发生额转移,虽则其收支都是虚构的,但对于物流系统内部的某个部门来说,本来可能是一个成本中心,通过内部结算价格的确定,将其确定为一个内部人为利润中心,这对于责任中心的成本控制来说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提高每个部门的经营管理意识,也了解物流成本的节约对本部门业绩的重要性,从而促使改善本部门的物流管理水平,降低自身的物流成本。此外,对货物运输质量事故所发生的货物丢失、短少、变质、污染、损坏、误期、错运以及由于失职、借故刁难、敲诈勒索而造成的不良影响或经济损失归入各物流利润中心承担,通过制定货物运输质量考核的指标和标准对接,杜绝发生重大货运质量事故,严控货运质量事故频率,货损率,货差率;奖励达标的完成运量及时率,实现货物安全优质送达,承托双方都受益,各方经济利益得到维护。

当然,在利用利润中心管理来进行物流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应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对于几个责任中心共同承担的费用,依据一定的标准,按照谁受益谁负担,受益多就多负担,受益少就少负担的原则分配。一定要避免共同费用不合理分配挫伤各部门的积极性。

(2)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度要合理。这是合理评价各物流责任中心的工作业绩,促进各单位努力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保证。合理制度在内部转移价格,是加强物流系统内部资金、成本、利润管理的有效措施,使客观评价各利润中心的工作业绩的重要手段。物流内部结算价格是指运输、装卸、包装、仓储等人为利润中心之间相互提供物流的结算价格。一般可分为成本定价和利润定价两大类。成本底价是依据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来制订内部转移价格。一般可以按标准成本进行定价,因为实际成本定价下供方可能向需方转移不利成本差异,不利于分清责任。而按标准成本定价可以克服这个缺陷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但它不符合利润中心要考核效益、评定利润的要求怎么写论文。所谓利润定价法是指各利润中心之间结转物流业务是除成本之外,还要加之以一定比例的利润确定转移价格;另外,也可以参考市场价格来制订内部转移价格。

(3)除了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度和对费用计划标准控制外,公路货运企业还需要衡量在不同产品、不同区域、不同渠道和不同促销规模等方面的实际获利情况,主要环节是进行赢利能力分析。赢利能力分析就是借助于有关财务报表和数据的处理,把所获利润划分到各运输产品、货源地区、促销渠道、顾客群等方面以便比较每个因素对企业最终获利的贡献大小以及其获利能力的高低,一般主要是用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物流服务周转率等指标来衡量。

(三)公路货运企业以“运量—运力平衡”业务管理模式

市场是第一位的,客户也是第一位。“运量—运力平衡”业务管理模式的经营理念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提供灵活多样、盈利最大化的综合物流服务。对于一个多环节、多工种的联合作业系统的整车货物运输业务的组织作业来说,需要参与运输生产的要素包括劳动者运用运输车辆、装卸设备、承载器具、站场设置等,通过各种作业环节,将货物这一运输对象,从始发地运送到目的地的活动过程。而制造企业的产前产后物流多采用整车运输,公路货运企业对于整车运输业务的组织作业管理应充分发挥主动发现、创新、整合市场需求的设计能力,及时了解市场的终端和供应链的始端变化信息,通过整合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如生产企业、运输企业、配送企业、仓储和加工包装企业、货代以及消费者可用需求信息资源,能够为物流链上的企业提供最佳的管理咨询服务,实现物流链上最佳流程。

当今的物流活动是一个社会化的活动,涉及行业面广,涉及地域范围更广,所以它必须形成一个网络才可能更好的发挥其效能。“运量—运力平衡”业务管理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选网络组织结构,打破单纯企业或集团内部的“运量—运力平衡”做法。推选主要有两种网络结构,一种是大物流中心加小配送网点的模式,即:“两头小中间大”;另一种是连锁经营的模式,即:“链条式”。前者适合商家、用户比较集中的小地域,选取一合适地点建立综合物流中心,在各用户集中区建立若干小配送点或营业部,采取统一集货,逐层配送的方式,充分利用零担,整车,空运(或铁路)运输方式特点,优势构建零担联运快速干线。后者是在业务涉及的主要城市建立连锁公司,负责对该城市和周围地区的物流业务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地区间各连锁店实行合约,性协作,该模式适合城市间或全国性物流,连锁模式还可以兼容前一模式。第三方物流大大扩展了物流服务范围,对上游生产商可提品、管理服务和原材料供应,对下游经销商可全权为其配货送货业务,可同时完成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传递。

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提供量体裁衣般的、灵活的综合,以降低社会运营的总成本,最终让需求者成为最终收益者并得到满足为目标,实现相对“运量—运力平衡”结果,让供物流链上的所有企业实现一种共赢的局面。 四、结束语

由于公路货运企业存于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客户个性需求变动大,而企业自身资源贫乏之下,企业管理处于无政府主义状态。为此,笔者认为,通过创造条件构建稳健性企业运营管理模式;根据企业不同的业务,岗位,创新调整企业可利用的资源选取运行运营管理模式,扬长避短,创造合理运营管理环境为公路货运经营服务,适应货运市场变化的需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