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46:3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市场营销学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目前,市场营销学的实践教学主要通过在仿真实训室,进行情景模拟,但是这样的模式难以让学生产生职业认同感,难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应该面向各类公司、企业,能够灵活应对营销对象,开展市场营销策划与组织、运用推销技巧,具有一定的商务谈判能力,并且能够拥有法律知识和一定的现代企业管理能力。在实训室中,难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实践教学方法主要集中在实训、顶岗实习等方式,实践教学方法亟需创新
(二)实践教学缺乏考核与评估体系
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市场营销学等应用性强的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评价工作的重要环节和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之一。技工学校没有根据中职教育的特征,有效地确立各学科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继而构建一种较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
(三)注重技能培养而忽视职业素养提升
技工学校学生市场营销学实践过程中,强化的是知识体系构建与职业技能提升,而缺乏对于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教育,从而导致技工学校毕业的学生职业认知能力普遍偏差,对于所学专业的应用方向把握不准、没有契合实际的职业目标、缺乏完善的职业规划等。这种注重技能而缺乏系统性的职业认知教育,也会弱化实践教学效果。
二、技工学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一)贯彻“能力本位+学生主体+实践导向”的教学指导思想
技工教育要求各类技工学校贯彻“能力本位,学生主体,实践导向”的教学指导思想,各类技工学校学生应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市场营销学》应用性极强,但是传统的理论教学,难以满足人才培养要求,过多强调理论也弱化了教学效果,因此,适用社会需求的市场营销学的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二)技工学校学生培养目标和要求的体现
中等职业学校又分为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技工学校等五个类别。中等职业学校属于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同时也承担着为高等学校输送人才的任务。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是以培养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其毕业生的主要出路在就业。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方向、培养目标的调整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密不可分,更重要的是来自于经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巨大需求。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就是要加强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培养,也就意味着技工学校的市场营销学必然强调技能应用。
(三)结合技工学校学生的特征培养人才的要求
技工学校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摇篮,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生源层次不高,学制3年,学习期间,这些学生年龄不大,心理成熟度不高,文化素养不高,自我约束性不强,市场营销学过分纯理论教学,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样的学生特征,市场营销学必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改革。
三、技工学校市场营销学的实践教学改革路径
(一)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市场营销学教学模式创新
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市场营销学教学模式创新就是要求市场营销学的教学过程中,构建与创业型组织、创业过程中的系统知识培训,培养学生的知识系统,传授就业与创业过程中的营销知识,包括商务运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业营销知识、商务谈判能力等。成立创新创业工作室,孵化学生的一些小型创业项目,在这些项目中加强学生对于市场营销学知识的学习与实践运用,也就是说通过创业活动,服务于市场营销学的教学。
(二)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市场营销课程体系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日益重视营销工作,市场对于营销人才的需求旺盛。市场对于营销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社会营销人才培养难以匹配。因此,本文认为各个技工学校应该基于岗位能力培养,设置市场营销课程体系。通过师带徒制度、校企合作、校中企等模式提高学生对于岗位的适应能力,基于岗位培养学生的市场营销各方面技能,通过校企协同培养,根据企业需求,设置课程,以保险行业的市场营销人才为例,学生市场营销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非常重要,结合保险行业特征,培养学生保险行业的市场营销知识,包括客户沟通技巧、保险推销、保险高级客户维护与管理、保险电话营销等等。也就是说,基于保险行业岗位能力分析,要求学生掌握金融保险综合知识,精通金融保险基本业务技能,熟悉金融保险业务,初步具备保险和经纪业务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具备保险市场的开拓与客户开发管理能力、具有保险公司的基层管理能力等。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市场营销学教学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也就是基于工作过程来完成各项教学工作。市场营销学的实践教学环节基本可以确定为,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定反馈。也就是说坚持模块教学—任务驱动—目标管理的方式。将教学分成若干模块,模块中分解若任务并设置学习目标,学生自行进行目标管理干任务,学生在比如,市场营销中的产品开发,首先要求学生对于同类产品进行市场调查与分析,找出产品需求的影响因素,并叫学生分组讨论,进行营销策略选择并进行有效组合。加强与企业合作,学生参与实践环节,完成教学工作计划。
(四)创新市场营销的教学环境
创新市场营销学的教学环境,构建独具职业技术教育特色的营销实践教学环境,市场营销学创设的教学环境,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生主动创造机会,创设丰富的信息资源环境,强化教学环境对于学生职业认识和职业素养的认同,尽量减少情景模拟的虚拟环境,而是真实的营销办公环境,通过实体经营,从而提高学生的营销技能与营销水平,加强团队协作与合作能力,强化真实环境下的体验式学习,从而实现学习目标。
据调查,到目前为止全国没有一本专门为高职高专编写的《药品市场营销学》国家级规划教材,目前的教材理论性较强,实训内容较少,反映药品营销实践的案例少,难以满足就业岗位的要求,能力得不到培养;现有的教材从内容上讲是以“产品为中心”来设计的,没有转变到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市场理论上来。在教学过程中,突出表现在课内教学和课外创新实践脱节,课内教学和课外学习融合度差,等等。许多学校的老师一般都把教学重点放在营销理论的讲授上,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其结果是形成了“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营销能力得不到训练,在实际的药品营销工作中,缺乏沟通技巧,表现的不够主动,不知如何有效地开展业务,完不成销售任务,经济效益低下。药品市场营销是一种创造性的经济活动,这种教学模式只重视理论教学,强调理论体系的完整,忽视了技能的培养和实务操作过程的训练,无法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和市场的要求。
2.实践、实训条件差,缺乏校企合作
由于药品营销学实践性、职业性的特点,实训、实践环节必不可少。但是在当前的实训教学中,很多高校用于实践的硬件设施薄弱,没有专门实践训练的实训场地和设施,校内实训仍然停留在简单的角色扮演和方案论证上,很难全面、系统地掌握市场营销的主要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学生不能体验药品营销业务中的决策过程和业务流程,如在客户拜访、药品消费者行为分析、具体业务的处理等方面。社会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而学校的教学难以满足这点要求,因此就直接影响了学生在医药营销行业的就业。缺乏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由于没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企业不愿接纳实习生,担心实习生做不了业务,还影响工作。部分企业即使接纳实习生,也是安排到服务和勤杂岗位,营销能力得不到提高。
3.缺乏“双师型”教师
药品营销学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但学校的主讲教师大多数是从财经院校招聘过来的研究生,他们没有药品商品学的基本知识,缺乏药品市场营销实践工作的经历,只注重自身学历的提高,不重视营销能力的训练和提高,有营销师或高级营销师资格证的教师少。在讲授实践课程时显得很空洞也很吃力,有些老师甚至没有见过合同、支票、发票、提单等单证,从事过医药营销工作的教师更是凤毛麟角。这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条件会导致学生缺乏训练,训练不到位,独立工作能力差。
二、教学改革的建议
通过分析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近六年毕业生就业去向,我们探索出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提出“两会一能”,即会生意、能营销、会赚钱的培养目标,构建了突出职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做法是:
1.以项目教学为主线,促进教、学、做一体化
2012年12月25日,教育部颁布了历时7年研究制定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对18大类410个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进行了界定。因而,需要更新教材的体系架构、内容和形式,以满足市场营销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我们通过对医药企业的调查,以及药品营销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采用能力培养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结构脉络来实现教学内容与医药企业营销实际岗位的紧密结合,从而达到上岗零距离。还设计了新的教学体系———项目教学,项目教学也是精品共享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项目教学又称模块教学,是国家“十二五”教改的重要内容。具体做法是将课程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任务或模块让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提出要求,指出重点难点,审查学生的方案,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到主动,由灌输到探究,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药品市场营销学”课程由于自身的实践性和社会性的特点,许多内容相对独立,易于进行模块设计,学生容易感知和模拟,实训效果较理论讲授效果更好。例如,在拜访客户教学项目中,通过对医院药事部门、临床医生及患者进行拜访,学生能够懂得:拜访客户要做哪些访前准备工作(药品知识、使用方法、顾客消费行为分析、竞争对手分析、药品推广资料的印制、礼品的购买);在开场白中应如何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以吸引对方;如何懂得倾听并探询对方的需求;如何将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基本信息介绍清楚并突出产品优势,并能解答医生对产品的疑问;如何激发购买欲望;如何培养顾客的忠诚等。设计项目或任务时,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知识和技能螺旋式地融于项目或任务中。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
2.培养“双师型”教师,加强校企合作
建立一支既有市场营销理论和医药学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药品营销实践经历的师资团队至关重要。第一,鼓励和支持教师考取营销师资格证(取得证书有奖励),培养“双师型”教师,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80%的教师已达到双师型教师。第二,鼓励和支持专业教师在实习基地做兼职,直接参与医药营销业务,年轻教师在一个聘期内不得少于半年。教师走出课堂,参与实践,能打破纸上谈兵的尴尬局面,能够将营销理论与现实业务有效结合。由于教师具备做业务的亲身体会,在授课过程中,内容就会显得真实而不空洞,具有较强的说服力。第三,聘请医药企业的专家和医院药学管理部门人员来校讲课或进行学术交流。项目教学为校外医药企业的专家讲授提供了平台,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他们带来了最新的理念、鲜活的案例,例如,公共关系、销售人员的招聘、销售人员的激励、销售业绩评价等。可聘请企业的专家和来自一线的营销人员来讲授,既有他们成功经验的分享,又有失败案例的分析,通过这种请进来的方式,活跃了课堂氛围,丰富了学生知识,能力得到了培养。第四,突显校企合作,打造行业特色。高校教师和医药企业相关人员共同研究教材大纲、共同讨论教材案例、共同编写教材内容,这样就保证了教材理论与工作实际的契合度,真实反映了企业的营销状况。第五,实现“订单培养”,构建“冠名班”的教学体系,由学校办职业教育转变为学校、企业共同办职业教育,使得企业成为学生实习的基地,学校成为企业用人的蓄水池。
3.采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没有规定的教材,采用的就是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础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场景进行有关问题的分析,通过学生独立的思考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主要包括:精选典型案例、学生积极准备参与、教师正确组织引导。经典案例,能经受时间的考验;案例新颖,贴近行业企业实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近几年评选出的中国医药营销十大案例就是重要的素材。例如,笔者在讲授药品市场定位时就采用西安杨森制药———玛叮琳的市场定位案例。玛叮琳在比利时、英国等国作为止吐药,销售不理想;而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将玛叮琳作为治疗消化不良的药物,获得销售成功;在中国提出胃动力的概念,开拓胃病治疗新思路。让学生分析其定位的角度,提炼营销概念,准确定位。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各抒己见,开拓思维,说出自己所做的分析及对问题的看法。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培养和发展学生分析营销环境的能力、研究消费者行为的能力,从而为营销决策打下良好的基础。
4.倡导智能教育,提供人机对话的教学平台
所谓智能教育是指利用模拟平台软件,结合互联网络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系统强大的处理能力构造的一个学习环境,向着教育的3e时代迈进(教学数字化、学习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在教学中,我们不满足课堂简单的“角色扮演”,而是采用人机对话的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努力构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仿真情景。在教学软件上操作并展示,设计不同的方案,分析比较,综合各项指标进行评分,选择最优方案。去年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购置了一套营销电子沙盘系统(ERP),为学生提供了全程互动的课程教学平台,在实训室可以进行药品企业的业务模拟训练,学生分别扮演企业运营岗位的不同角色,根据教师设计的企业不同经营状态,在相同市场环境下模拟运营和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从而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创业和就业,同时达到岗位实训的目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这种情景模拟,为学生营造多种途径探讨学科知识的氛围,学生在情景模拟中获得了亲身体会的经验,这与传统教学的“纸上谈兵”相比,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符合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需要,使学生学得更自觉、更有趣
我国高校普遍开设了《市场营销学》课程,从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反应看,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教师本身缺乏实际营销管理经验,对如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力不从心;教学方法组织不当,无法实现教学目标等等。根本的原因在于市场营销教育本身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不长,还没有形成为各院校公认的教学规范和教学模式。对《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
一、教学模式的涵义及其基本要素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综合体。课堂教学在一定的时空中进行,教学过程的诸要素在时空上的组合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着教学效率和质量,关系到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构成教学系统的组成要素的合理组合。这种组合方式是教学模式的核心问题,因此一种教学模式,必有一套成型的教学操作程序、规则和方法,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具体运用。因此,教学模式是指依据一定的教学思想,对影响特定教学目标达成的若干变量(要素)的组合方式。不同的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及对师生活动不同安排,就构成不同的教学模式。
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结构应包含以下六个基本要素: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教学功能目标。教学结构及活动程序。师生交往系统。反馈方式。支持条件。以上六大要素各有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彼此联系,相互蕴含,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缺一不可,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
二、《市场营销学》教学模式的设计
1.教学指导思想。进行教学模式改革,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为:在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和多种媒体,对课程的教育系统及要素进行优化设计,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方面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实行交互式学习,使学生达到培养目标和质量规格的要求。
2.教学功能目标。总目标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认识在经济发展进程中,企业和其他组织加强市场营销管理的重要性,了解分析营销环境,研究市场购买行为,制定营销组合决策,组织和控制市场营销活动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和解决市场营销管理问题的能力。除了总目标之外,沿着市场营销的学科主线,每一章都有更具体的教学目标。
3.教学结构及活动程序。传统的市场营销教学结构有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没有突破,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被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二是老师讲课的方法仍然沿用“原理+例子”的模式,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也力争引进国外案例教学的方法,但在传统的重原理轻实践的教学方法影响下,一个“案例”实际上只起到一个“例子”的作用;三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缺乏“动手”的机会,实习时间不多,即使有,其目的也不过是验证老师讲授的“原理”,调动不了学习兴趣;四是最新的营销理念、策略和方法难以引入课堂。现行的教学管理制度,强调的是按既定的大纲讲课,按既定的大纲要求命题考试;五任课教师没有多少实践经验,而有经验的企业营销专家却因为各种原因难以聘任。
用这样的教学结构和活动程序很难培养出头脑灵活、富有创新意识的营销人才,必须进行改革。市场营销理论与方法大都来自于企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因此,市场营销课教学的改革,必须从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特点出发;同时,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创新性极强的科学。不断创新、不断更新营销理念、不断更新营销策略与方法是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保证。
基于上述考虑,设计市场营销课的教学结构和活动程序如下。
(1)课堂教学。①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教学并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互动效果。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事先制作好(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PPT课件,通过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课件来进行理论课的授课,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将课程相关内容放置于校园网,供学生学习参考。本课程要大量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校园网络,不断完善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给学生学习提供方便;指导学生在网络上搜索有关信息,以开阔视野,丰富学习内容;利用校园网对学生进行答疑和辅导。②进行案例教学。近年来,市场营销学课的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同学们十分欢迎这种授课方法,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案例教学存在相当多的问题,主要有:案例选取不规范,教师选择案例比较随意,且案例陈旧,大多是经验介绍型;教师往往注重理论研究,对市场营销的实践不甚了解,这就导致理论和实践的脱节;案例教学的方法简单陈旧,教师对案例教学的组织驾驭不够,有些老师将案例教学等同于举例说明,忽视调动同学积极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这使得案例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同学不感兴趣。
案例教学的改革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首先统一选择基础案例。但并不限制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内容增加相应案例,这既保证了案例选择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又不至于影响和限制教师的自由发挥。案例选取的主要原则有以下几点:选取经济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和现象。选取经济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和事件无疑会大大提高学习兴趣,刺激求知欲望。例如在讲授市场危机时,选择“阜阳劣质奶粉”和“肯德基苏丹红”等当时被各种媒体广泛报道和引发争论的案例,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或上网或在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踊跃发言,不仅对市场危机及其处理有了深刻的认识,而且对竞争激烈的液态奶行业和快餐行业也有一定了解;选取与大学生生活相关的或同学感兴趣的。笔者所在院校为邮电类大学,同学毕业后的去向大多是邮电通信企业,在讲授市场营销环境时选择了通信行业作为分析的重点,在为同学说明环境分析模式的同时,提高了学习兴趣,并为同学今后的择业提供了有用的信息;选取一些只提供背景材料的案例。大多案例教材是在叙述说明,这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选取外国企业的案例时要注意中外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的差异。在教学中使用经典案例对于教学帮助较大。但是要注意国外的案例不一定适用于我国的国情;适度选取一些反面案例。反面案例中隐含了一些带有一定普遍意义的问题,启发性较大。比如提出“三株口服液”和“郑州亚细亚”的实际案例,让同学分析失败的原因。
其次是课中案例教学的组织。案例选取后的工作是精心设计案例的问题和要求,应该环环相扣,在讨论中突出重点和难点。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对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的同学来说适应能力不强。教师对此应当有充分认识,通过典型示范引导等方式鼓励同学积极参与;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起引导作用,不要直接暴露自己的观点,以免影响学生的思维。创造自由讨论的氛围,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课的主角,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2)实践教学。①案例的课堂展示。教师设计两次案例的课堂分析。一次是教师给定背景材料回答问题,另一次,教师给出去年营销界发生的重大事件,同学自行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重点是长处和不足。这样也可以让学生对营销界的现状有一定认识。让同学自行组成小组进行。要求每一个小组都为自己的小组选定一个实名,这个实名代表小组的精神。每个小组有一个组长,由组长分配任务,组织成员讨论和发言。案例讨论通常要收集各种不同的资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这既利于分工协作,又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控制好进度和时间。应当在课前将案例和相关要求发给学生,要求同学在课前仔细阅读,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并得出结论,以便课堂发言。为防止同学对案例的过分展开和对案例分析的敷衍了事,应当规定每个小组发言的时间,一方面引导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小组讨论的精华展现出来,另一方面对那些敷衍了事的同学也有约束作用;重视同学发言完毕后的点评环节。教师应在每节案例讨论课中留出一定时间对案例和同学发言进行点评。同学的发言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也难免有分析不到或者分析不够正确的一面,如果不进行点评,而是就此了事,则对理论的掌握就有一定欠缺。通过点评环节,指出同学分析问题的差错面,并补充分析不够之处。这往往也是同学较为关心和期待的环节,否则他们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分析讨论的结果到底是否正确,是否全面。②市场营销的模拟实习。这个环节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课外实际企业的模拟实习,可以安排在假期进行。学校组织或同学自行联系企业的营销部门进行实习,由教师布置或同学自行确定主题,教师进行指导;二是利用营销实践模拟平台的软件,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际,以此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③积极组织和鼓励同学参加二课堂活动,组织市场营销策划大赛和创业计划大赛。大赛以市场营销知识为基础,以企业营销策划方案设计为中心,以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形式。竞赛的计划、组织和实施都由学生自主进行,教师的作用是动员、策划,指导学生收集、分析、整合资料以及营销策划方案的制作。同时为学生做针对比赛的讲座。由教师初评并给出入围作品的修改意见,学生修改后组织决赛答辩。组成由教师和企业营销专家组成的评委进行评议,最终产生冠军。学生可以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提高营销企划方案的设计能力,锻炼增强组织管理的能力。由于学习和兴趣相结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达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目的。教师指导学生也更有针对性,教学效果可望大大提高。
(3)成绩评定。案例分析成绩按小组记分,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案例分析报告成绩;二是课堂发言成绩,考察同学综合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再计评个人得分。增加这一评分程序是考虑到按小组记分可能产生“搭便车”行为,此项成绩由组内同学自行打分,由组长组织组内同学根据各自贡献大小进行分配,例如某小组成绩为15分,该小组共有10名同学,则小组总分为15×10=150分,组内同学根据各自贡献的大小来分配这150分,比如A同学贡献较大得18分(最高不超过20分),B同学贡献较小只得10分,组内同学得分加总为150分。这样能从一定程度上避免“搭便车”现象的产生,同时也有利于同学团队精神的培养。
(4)师生交往系统。结合市场营销课的特点,师生交往的方式、方法、地位、角色、关系、相互作用等的不同配合考虑采用温和型(如“探究──发现”模式、合作模式)。即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相当,教学民主,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意义建构,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5)反馈方式。反馈方式指教师如何看待学生,如何对学生的外显行为作出反应。教师对于学生的一些不符合常规和习惯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应当一味否定,这可能恰恰是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表现,应予以适当的引导和保护。
(6)支持条件。任何教学模式都必须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发挥效力。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的支持条件包括实训基地、多媒体(计算机及其网络等)教学设施、教学软件等。随着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对于物质条件的依赖程度愈来愈大,应当认真研究并保障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可以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教学模式,成功达到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案例教学。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大案例教学力度,对汽车市场营销活动的典型事件展开情景描述,通过学生对案例的思考、分析、研究和讨论,就某种营销现象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大型汽车企业案例,也可以是身边经常接触的一些营销现象,比如“从校园门口某某汽车销售或维修实体店的兴衰来看营销的实际应用”等,这样的案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也更加生动,同时具有可操作性。教师还可大胆尝试主题性案例教学,根据汽车销售市场热点、社会热点问题设计学习的主题,分析实践案例,总结经验,升华为汽车营销的知识。教师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案例的分析讨论,在学生分析讨论之后教师应该对案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梳理解读从而真正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景模拟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录像、幻灯片等对案例作情景描述,或选取、制作实际营销工作的情景片段介绍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施活动,小组内部各成员担任企业内部不同角色,其他小组进行评审。小组之间又在不同市场上进行对抗,经过几轮对抗之后,再来看看自身企业的竞争结果。从操作过程来看,情景模拟可以分为五个步骤,即情景设置、情景分析、角色表演、同学评议和教师总结评价。
3.项目教学法。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参加实际项目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结合教师的科研或教研进行研究。该教学方法主要帮助学生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二)课外实践训练
1.参与大型展会。大型汽车展会(如省内汽车博览会)为汽车市场营销课程的课外实践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组织学生参观、配合一些企业做参展准备工作等。通过本项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社会和汽车企业、近距离接触生产者市场,观察各种类型的展会的组织和宣传策划,同时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应用营销技巧知识的能力。
2.有效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汽车企业内部实践课程的讲授,讲授的地方为在企业内部,同时,让学生参与汽车企业的营销策划活动为企业献计献策,使学生的实践劳动可转化为现实成果为企业不断获得新的营销思路。这样培养的学生可以快速适应企业的要求,学生一毕业,工作已完全能够上手,节省了企业的前期培训成本。
二、市场营销学的教学现状
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能满足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当前大多数本科院校对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也都高度关注,但当前的突出问题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发生了严重脱节,难以形成合理的教学体系。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是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实践教学的开展有益于人才能更快的适应当前的工作岗位。目前很多应用型高校教学导致教与学脱节:一方面是由于教学改革资源不足,另一方面是在主观上的认识不足。落后的市场营销教学条件,要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就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其实现基础就是必须要有基本的实践条件。市场营销教学环节一直以来缺少必要的软件及硬件设施,实践教学改革流于形式。教师、学生对企业、市场实际了解较少,实训资源缺乏,学生的实战训练难以开展。
三、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的定位
教学活动是每一个学校的核心工作,也是体现民办本科院校水平的重要指标,但是受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如何有效展开教学及引导学生学习学已经成为高校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市场营销专业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民办本科院校要坚持与时俱进地进行教学改革。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学观念教师是教学改革中最重要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高校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紧跟时展的步伐,还需要在市场营销的课程中有熟练的实践操作的经验
,把问题讲得清楚,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我们要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加强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学校应鼓励并帮助教师深入到社会实践中,不断地发现企业营销中的存在的实际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
(二)加大投入力度改善教学条件学校应加大实践性教学资金的投入,特别是要加大在模拟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引入多种教学软件,模仿企业营销的各种实际情景,让学生在各种任务和变量组合下做出相应的分析、判断和决策;同时模拟企业营销的需要,创设实际的情景和条件,让学生进行有关新产品开发与推广营销战略。同时,各高校应坚持互利互惠原则,通过和校外工商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来建立实习基地。
(三)完善教学方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两个环节是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培养目标的体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日常的教学中如果能对这两方面进行合理安排,形成完整的教学模式,才能对学生产生最佳的效果。
课堂教学改革在任何时候都应是我们关注的焦点。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改革如何进行?笔者想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现状
课堂教学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模式,也是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三中心”的教学制度,依然顽固地统治着今日的大学。它使得理论教学脱离了生产实践。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学老师选择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教的课堂教学。它的特点是缺乏情趣,效率不高。本来,加强“双基”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致力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是无可厚非的。可是,我们的老师把目光仅仅只盯在知识和能力上。他们把学生当成“容器”,而不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给学生太大的压力,太窄的空间,太少的自由。因此,在这样的课堂里常常是缺乏情趣,缺乏生机,学生学得很累,而教学的效果却并不高。
二、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重要的应用学科。它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应用科学。其内容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的特点。
1.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目标中占有同样的比重
市场营销是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所以理论必须与社会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才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对此,采用以学生为主导的实践型教育模式是一种最为有效的途径。然而目前的情况是,实践型教学阶段往往和其它教学阶段在时间上相割裂,而且,由于教育经费的紧缺和实践场所的设置限制,使其难以保证应有的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在法学教学模式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使理论与实践能够更加紧密地相结合,并且增强对理论知识的具体认识,在教学活动中逐渐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案例讲解、案例分析、案例讨论的内容,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案例教学中,如何选择恰当的案例,如何准确地表述案例发生的背景是关键所在。如何引导学生对具体案例采取最合理的操作程序、对不同结果进行最充分的判断,才是案例教学期待的目标。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做到师生能够相互交流,充分地表达各自的观点,并对基于自己的观点产生的后果有足够的认识。要做到这一点,在目前的教学条件下实际上有很大的困难。
3.教学资源的缺乏是目前困扰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何合理配置教学资源,结合相关专业应用特点,保证教学质量,就成为市场营销学教学的关键所在。在高职院校中,师资力量的差距也较大,信息渠道各不相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各院校、各学科画地为牢,各自为政,造成了教学资源相对紧缺的局面,严重阻碍了教育的良性发展。加强学术交流,特别是加强校际同专业之间的学术交流,对促进学术发展,保证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作用。同时,跨专业的横向学术合作,教学机构和实际工作部门的纵向合作,都有积极的实际意义。尽管目前这样的交流合作也逐渐多了起来,但基于交流形式和合作基础的限制,还远远不能与现实需要相适应。
三、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
1.课堂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
课堂教学目标是围绕着人的培养目标来设计和实施的,“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也应致力于学生的发展,致力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学科素养又可分为四个方面的素养——基础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信息素养。
(1)基础素养,指本学科所规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2)人文素养,主要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3)科学素养,主要指过程和方法等方面。这是时代的新要求,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4)信息素养,狭义的理解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广义的理解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通过听、读、思、辨等过程搜集和处理课堂信息的能力。
2.综合运用多种课堂教学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综合运用以下几种课堂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提高。
(1)选用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中,学生主动型教学模式一直是教育实践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因为在这种模式下,每个学生都能根椐各自的需要和能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运用各种教学媒体,进行兴趣学习、实践学习、创造性学习和个别学习。甚至有的理论认为所谓“主体性学习模式”就仅指此模式。但是,绝对的学生主动型模式很难规模性开展,原因主要是应用这种模式的条件不能得到充分满足,如学生的学习素质参差不齐,难以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资金短缺、教学硬件不能配套、教学机构功能紊乱,以及目前以学历为标准、以集中教学为常规组织形式的应试教育体制等。因此,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是普遍采取的一种形式,其最大的优点是能顺应目前的教育体制以便经济有效地组织教学,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但这种教学模式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忽略了教学活动中的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作用,忽略了教学对象个体性的差异,容易产生僵硬呆板的学习气氛及教育出无创新实践能力的学生。师生互动型教学模式正好能够弥补前两种教学模式的缺点,并且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因此其积极的教学意义是值得推广的。
(2)选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是指计算机实时综合处理文字、图像、声音等各种媒体信息的系统技术,并超越了过去的多媒体组合技术。多媒体教学模式则是指通过多种媒体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分享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从前面对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其优点正好弥补了目前市场营销学教育中出现的各种冲突和不足。作为一种媒体技术,它所承载传输的信息形式是多种类的,覆盖了教学系统的各种要素,具有全面性和形象性;它提供了各个部门、各类人员、各项工作、各个环节和各种要素信息之间联系的信息通道,具有多向性和交互性。因此,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应用多媒体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充分、形象地模拟教学环境,组织学生采用多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以最经济、最直接的方式达成学习目标。如通过网络,将校园课堂和企业联接起来,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通过网络,学生可以收集相关市场营销学资料并参加讨论,实现互动开放式教学。
现在,多媒体教学模式已经向智能化、全球化、多样化等多方向发展。特别是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CAI)的开发和应用在迅速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市场营销学教学CAI在实际开发和应用中,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①大量的课件表现为讲授式课件,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直接照搬,尽管可能实现了教学资源配置,但是没有表现出多媒体教学应有的互动式、交互性和现实模拟性等优势特征;②课件的开发也往往是各自为政,缺乏合作,质量良莠不齐;③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开展,缺少相配套的基础硬件的保证,如校园网络建设滞后、计算机配置数量与教学需要不相适应等。
解决上述问题,可以从下面几点做起:首先,在有限的教学投入中,将多媒体教学的硬件建设作为重点投资对象,以保证教学模式顺应现代化的需要;其次,加强专业课件的开发应用合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集中优秀师资力量,组织专业软件技术工作者,在一定教育体制的监督下,制备多种模式的教学课件以供不同教学对象和教学环节的选择,如课堂教学类CIA、课外活动类CIA、个别授导类CIA、合作学习类CIA、情境模拟类CIA、远程教学类CIA等[3],特别是市场营销学教学课件(指多媒体教学素材和知识的单元,一种课件的半成品)的开发和应用,更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能动性和灵活性,是目前课件开发的重点内容。第三,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使教学过程做到教学课件的应用和网络的应用有机结合,以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第四,增加教学课件的信息量,真正体现多媒体技术效果。
(3)选用探究式课堂教学
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由此可知,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人探究式课堂。
探究式课堂教学怎么探究,实际是要回答教学过程怎么操作。这个问题的基本思路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具体操作程序和要求,可分为四步进行。
①激趣引题自学探究
激趣引题是指教师的课堂导人,自学探究是指教师提示后的学生活动,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要求教师一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人口。教师简短的导人是为学生自学探究作铺垫,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进人自学探究阶段。自学探究的目标是挖掘学生心力,发挥其自主性,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其终身受益。教师要为学生自学探究提供不少于7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接受情感熏陶。学生自学探究是由学、思、疑、问四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的,学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问,是传统教学长期养成的恶习;而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是现代教学提倡的优良学习方式。学生在自学探究中,能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就会给自学探究增添无限的乐趣和动力。因此,不必担心学生有没有自学探究能力,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重要的是教师相信不相信学生,给不给学生自学探究的权利。能相信学生,也能给权利,学生自学探究水平肯定会迅速提高。
②解疑导拨合作探究
学生自学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均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这一步开始付给学生3—5分钟时间,简要表述各自探究中的难点,要求学生不重复、不提与主题无关的问题。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过早解释,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即可。合作探究的形式有三种,教师可根据需要确定选用哪一种更好。这三种形式一是生生合作探究。即让同桌学生发挥各自的学探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然后四人小组再交流一下相互探讨的结果;二是小组合作探究。合作小组可以是四个、六个人。最多不超过百人,合作探究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三是大班集体探究。即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切不可搞成问答或对话形式,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教师只需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要避免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合作探究能促进学生思想情感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民主和谐气氛,养成良好个性品质。以往组织课堂讨论,主题不明确,时间不充分,气氛不和谐,图形式走过场多,讨论探究效果很不理想,这是探究式课堂教学一定要引以为鉴的。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干什么?回答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巡视指导工作,不断点拨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
③明理强化实践探究
这一步既是对探究成绩的巩固,又是对探究效果的检验,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方法。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掌握什么方法,理清什么概念,明白什么道理,几句画龙点睛的话,就给学生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交待。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学生实践探究是巩固和扩大知识,同时也是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实践探究的内容和形式,要根据学科要求和特点决定,个必强求统一。总之,实践探究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有利时机,方法形式一定要灵活多样,只要有利于学生扩大知识和发展能力,怎么有利就怎么做。
④激励评价引深探究
这一阶段既要总结前三步探究活动的基本收获,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这是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继往开来的一步,其作用在于进一步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第一乐趣。这一步激励评价可由教师进行,也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大家总结,教师补充。另外,教师要把局限于课堂的时间与空间扩大到课堂之外,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不给学生更多读书、动脑、动手、实践、探究的机会,怎么能培养出更多有思维有能力的创造型人才?
探究式课堂教学四步操作程序,只是提供基本程序,并非固定不变,各学科可根据教学要求自行设计教学步骤。不过,自学探究和讨论探究集中体现了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特征,各学科教学都应选用或采纳。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市场营销学》教学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要保留工作过程的结构完整性。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所认为这个基本结构包括六个阶段,即明确任务、制定计划、作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和评定反馈。市场营销的工作过程也涉及这六个步骤。以新产品开发为例,新产品诞生通常都是以目标战略的制订为起点。为了完成战略的制订则需要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即市场环境分析与调查。分析调查又为之后的具体策略(营销组合策略)的制订提供了依据。最后在组织实施前通过了解不同营销观念的利弊,明确自己的营销理念,为统一团队思想、执行计划及之后的检查反馈提供了保障。根据工作导向提供的思路,课程的内容按顺序可划分为五个模块,即“目标市场战略”、“市场环境分析与调查”、“营销组合策略”、“市场营销观念“”营销计划、组织与管理”。相对于目前绝大多数教科书从营销观念学起再学习环境分析、市场调查,然后学习战略和策略制订的安排,这样的顺序更符合完成工作过程的行动模式(如图1)。
3《市场营销学》模块化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构建
为了真正做到“教、学、做”相融合,针对工作过程分析得到的教学模块设计了相应的学习情景和工作任务,如表1所示。模块一“目标市场战略”让学生了解到完成一个任务的关键是制定清晰的目标,而通过学习细分、目标市场、定位等具体方法,能够帮助他们找到方向,确立合适的市场战略。这是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模块二“市场环境分析与调查”把理论知识(宏、微观环境分析和市场主体分析)与实践操作(SWOT分析和市场调查)相结合,更好地体现了模块教学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完成模块中所带的任务体会理论知识的意义并切实运用所学的方法了解分析现实市场环境,为战略的执行打下基础。模块三“营销组合策略”是市场营销的经典内容和核心组成。由于该模块涉及的内容较多,在任务设计时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先结合案例和情境教学让学生对知识有感性认识再根据其相应的市场战略制定具体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等。模块四“营销观念”旨在帮助学生开拓思维,了解其他市场运作者的营销理念,启发学生知己知彼。模块五“营销组织、计划与管理”是一个综合应用模块。这个模块帮助学生巩固之前所学的各项知识和技能,同时形成更好的全局观,学会统筹和规划。因此这个阶段的任务应体现应用的综合性并且尽量围绕学生熟悉的商品和市场环境进行,让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所学知识技能来完成任务,在检验其营销技能的同时深化其营销体验。学习之后,结合自身专业完成与专业有关的产品的营销任务。例如,通过“对IPOD市场的SPT分析”这一情景完成了目标市场战略中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的学习后,茶叶专业的学生需要完成的是对自己所熟悉的茶叶种类(红茶、绿茶、铁观音等)制订相应的目标市场战略(即STP战略);而金融专业的学生的工作任务可能是为某一金融产品(如某一理财产品)制订其SPT战略。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市场营销学》这门专业基础课中既学到通识的营销基础知识和基本工具又能将这些知识和工具应用于自己的专业领域,充分体现了专业基础课的特质。
4评价标准
在教、学和做的基础上,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编制指南》中认为职业能力是“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整体化地解决综合性专业问题的能力”。在《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中,这种对职业综合能力的要求被分解为三种具体的能力,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是指从事一项职业活动必须具备的技能和相应的知识。这部分技能和知识学生主要通过相应的教学模块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情境分析中的训练取得。这种能力可以通过传统的卷面考核模式来评定。方法能力是职业活动中所需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包括合理安排工作计划、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独立学习新技术的方法等等。这项能力的评价根据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来评价。由于情境学习和工作任务的完成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小组成员的分工情况和工作过程中的表现是评定成绩的主要依据,因此成绩一部分来自小组互评,一部分靠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观察。社会能力是从事职业活动所需的行为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职业道德和临场心理素质等。这项能力在情景分析和工作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体现为团队协作能力、责任心和诚实细心等。成绩主要来自小组成员的相互评价。通过运用综合评价体系,学生在课程中各方面的表现都能得到相应的反馈,摆脱了以考试成绩论成败的传统考核模式。实践表明,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在社会能力甚至方法能力上有出乎意料的优良表现,在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后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而部分平时成绩较好的学生也会通过这个过程发现自己在方法能力或社会能力上的不足,从而有意识地加以提高。综合评价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它真正促进了高职学生整体职业能力的提升。
5教学改革成效
《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改变了以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商业意识的形成,培养其运用市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实践和教学反馈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他们认为这样学来的市场营销知识对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有用,并有兴趣继续关注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同时,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随着课程的深入,学生从被动地按要求使用营销工具回答问题转变为有意识地运用营销知识解决问题。可以看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通过教学实践也发现课程模块化后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是没有与工作过程导向相匹配的教材,教学过程中不得不沿用现有的以理论知识体系为中心的材料;另一方面,实践条件和教师的实践经验有限,在任务设计上不可避免地存在与营销实践结合不够紧密的地方。
包装是一门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作为艺术和技术的结合,包装起着保护产品,方便储运,宣传商品,树立品牌的作用,包含了科学、艺术、材料、经济、心理、市场等众多要素。
现代包装艺术追求个性语言,其从属性与独创性在追求完美和协调的过程中寻求着独特的艺术欣赏魅力。要做到包装的美观、个性,好的设计构思尤为重要。设计可以提升产品的档次,提高商品的价值。富有人性化的产品容易使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能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和心理、生理的满足与快乐。
笔者以为,可从包装设计的内容元素入手对此加以分析:
(1)包装材料。从自然经济时期竹、藤、茎、叶等天然材料到瓦楞纸、金属软管、聚乙烯等新型材料,包装材料不断推陈出新,现今已进入复合材料新时代。种类繁多的包装材料让我们在选择上必须要注重产品的自身属性和市场内涵。
(2)包装造型与结构。包装造型种类多样市场营销学论文,有盒类、袋类、瓶类、罐类等。结构可分为:便携式、易开式、开窗式、组合式等。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包装外观所体现的审美情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适用、方便和美观始终是设计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3)包装视觉传达设计。包装的视觉传达设计是指针对产品特性,通过运用文字、图形、色彩、标志等元素,创造出特色鲜明的产品形象的过程。任何优秀的包装视觉传达设计无不是经历了缜密、成熟的设计构想后,才在审美意境和艺术风格上取得成功的。
包装之美贵在设计,设计之美贵在创新,而民族化创新是包装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设计大师韩美林说:“艺术要达到世界水平,就必须依靠民族传统加上现代意识”。诚然,民族传统的应用绝非只是对民族文化形式的直接搬套,现代意识的贯彻亦非国际主义风格的简单移植。我们应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吸收其“形、色、气韵”的内涵,同时,融汇包含了西方现代意识的新技术、新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属于自身的设计创新思路免费论文下载。这也在本质上符合了世界文化多元化的潮流。
十数年来,我国包装作品在国际上屡屡斩获“世界之星”、“亚洲之星”之类大奖,业界为人称道的新作也不断涌现,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吸收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加之成功演绎的典范。我们不妨从设计要素的材料、造型、结构、图形、字体、色彩等方面逐一加以分析。
(1)材料。国人自古就赋予了“包扎”以“礼”的内涵,选用陶瓷、叶草等作为包装材料。这不仅是防腐、消毒等的功能需要,更是传统文化的呈现,给人以浓郁的民族气息。传统酒类有其自身的本土属性,具有民族指代的丰富特质,因此,配以充满自然纹理和乡土气息的材料无疑是其包装的上上之选。如“ 酒鬼酒” 以捻结的麻绳和缝缀的麻袋为外包装,其质朴的陶罐盛酒器与压凸、烫色的水纹纸的组合,更给人以古朴浑厚、天人合一的审美感受。
(2)造型和结构。我国传统容器形式多样,它们大都造型饱满、敦厚、富有张力。这源于中国传统审美中追求圆满、完整、具有包容力的民族心理。在包装设计的创新过程中市场营销学论文,我们可广泛借鉴民族建筑、家具、生活用品中具有国际共同认知的设计要素,创造出别致的造型和科学的结构。在包装设计中不乏佳作。
如,国内设计师根据川西出土的殷商时期三星堆青铜器制作的酒包装容器。其主体以三星堆人头像造型为瓶身,古朴大方。外突的双眼,飞扬的两耳,清晰的口鼻构成了其特有的造型装饰效果。加之包装外盒结构上采用了匠心独运的开合式展示,这些都使得其整体效果辉煌夺目,不同凡响,充分体现了一种极具民族风格和民族气魄的美。
水井坊白酒包装设计是民族化创新的又一佳作。其内凸的六面表现出古井台的意境,寓意好水酿好酒,传达了佳酿的信息。同时,古井台台基则采用了传统的木门结构把纸质外盒和木质基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此创意体现了中国式的高贵与威严,彰显品质。
(3)图形。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一个蕴藏着种类繁多、各具特色的装饰图案的图形宝藏。它包含了国画、雕刻、剪纸、刺绣等工艺品以及大量在戏剧、服饰、脸谱、纺织印染等物品上寓意深刻、吉祥喜庆的图案。它们装饰手法丰富,追求圆满、完整、对称和稳重,极具装饰美感,深受人们的喜爱。对于它们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我们不能满足于照搬或删减,而是要赋予其现今的审美标准和技术手段。比如将图案的某些元素进行重构和转化,将某些图形的象征意义加以引申和拓展,做好二次设计工作。
茶叶作为一种极具民族性的商品,其自身属性使传统图形这类表现语言较之其它更能起到以一当十的效果。如“茶枕工坊”系列包装,采用简洁独特的云纹、印章、如意等传统文化符号,结合以点、线、面的设计手法,烘托出其淡雅、飘逸的茶文化底蕴。这种对传统图形“以物传情”的合理应用市场营销学论文,减少了设计的商业气息,提升了文化意境,增添了时代的亲和力。
月饼包装是另一类典型的民族设计,其风格植根于传统又不断推陈出新。秋韵丽影系列包装是极具古典意蕴的作品,其素材主体选自金陵十二钗的形象。通过对图形的重构和篆刻质感的层次演绎,包装的个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突显出民族化包装商品的文化品位与无穷魅力。
(4)字体。汉字是独特的象形艺术,是极具本土化特征的一种表现形式。汉字在包装中的运用是民族化精神形象与情感气质的彰显。书法与篆刻是汉字的外延展现,如与西方的“构成”手法糅合往往能收到很好的视觉传达效果。
普洱茶包装把汉字宋体笔画打散,大小不一,粗细不等地满版罗列,这种民族文化的创新演绎形式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标题采用虚实相映的手法呈现出书法字体的品牌名称,同时,篆刻印章的构成与书法字体相映生辉,起到了点缀、活跃画面的功能。汉字本身具备的形象美在这里已成为民族化创新的一种形式特征,准确、明晰的地体现了产品的内涵和地域文化特色。
贵府特醇酒系列包装则以青花瓷纹为底,衬托出产地的悠悠古韵免费论文下载。瓶标处施以蓝色字符,似古瓷拓片。而正中以印章艺术形式书写的贵府名称,其书体意态美的不规则性和渗透性与产品整体的严谨性巧妙而又奇特地结合在一起,显示出非凡的视觉力度,折射出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和现代设计意识。
(5)色彩。有道是,远看色彩近看花。消费者对产品包装的第一印象就是色彩。无论是朴素与浓艳还是大俗与大雅,在包装的民族创新中都拥有一席之地。民族色彩在感性化的基础上有着丰富文化寓意和信念。比如在我国的传统习惯中,红色象征吉祥、喜庆和富贵,它在民间习俗和礼仪交往中运用最多。又如皇家追求富贵和华丽,其色彩的运用多以金、银、黄、红为主色市场营销学论文,一些与宫廷题材相关的包装色彩上大多采用黄、金色调。
汉帝茅台酒包装为突出“帝王国酒”的尊贵品质,就运用了金光爵杯、玉玺盒盖,飞龙雕刻,双轴诏书等元素加以设计。其中,箔纸的亮金、印章的朱红、软绸的明黄对情调渲染构成了特有的节奏感和韵律美。色彩在此呈现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鲜明的文化特征。
采芝斋糖果包装系列的主色调是暖色。大面积明快的橙红色构成了商品特有的色彩基调,并利用补色和无彩色的隔离调和使品牌名称更加醒目,加之苏州传统文化中丝绸、工艺元素等的共同演绎,形成了其典雅美观,富有文化品味的食品包装设计。这里民族色彩以潜在的暗示和视觉的魅力吸引并打动了消费者。
任何艺术都是审美判断的结果,都是美的创造。对于包装设计来说,通过创新可使产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市场占有率。而创新融入民族元素之后必能更好的获取打动审美对象的艺术之美,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勃勃生机。我国包装设计的创新,应汲取时代设计理念的精华,融合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在兼具广阔国际视角和中国文化特色的同时,体现时代精神的特征。对于设计师来说,包装设计的民族化创新必将是永无止境的追求。
参考文献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全球经济的显著特征就是企业朝多元化、一体化发展,在发展的同时,改革与创新也不断的深入,其涉足的领域更广,竞争更为激烈。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中,繁荣与衰败、取胜与出局,更换交替,不断轮回,其间唯一不变的活跃因素便是营销。因为不管市场经济如何推动企业发展,企业自身的营销理念才是生存之本,它决定一切,主宰企业兴衰。注重营销,注重用户的需要,注重与其他企业的协调发展,注重企业整体形象与整体素质,已成为新世纪的企业求生存、谋发展。迎接新挑战的战略指导思想。
营销适用于一切企业,首先体现在大企业,综观层出不穷的行业大战,多为大企业充斥其间,它们资本雄厚,人才济济,市场经验丰富,有敢于争夺市场的先决条件。而中小企业往往势单力薄,资源匮乏,它们又如何面对激烈而又残酷的市场竞争呢?答案就在营销战略上利用有限的资源,挖掘最大的潜力,创造无尽的价值。新型市场营销模式经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及发展演变,已受到广泛的认可和重视。根据其特性和规律,制定市场操作规范,完善运营机制,重点围绕发挥企业自身优势,激发营销队伍的创造性来开展科学营销,牢固树立市场决定一切的经营观念。由此看来,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应该把如何创新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市场营销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按照新型市场营销模式,结合行业和企业背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服务营销。
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服务营销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中国已经加入WTO,外资企业纷纷抢滩中国,中外服务市场营销大战将出现白热化的态势。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服务可以区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服务产品,产品为顾客创造和提供的核心利益主要来自无形的服务。另一种是功能服务,产品的核心利益主要来自形成的成分,无形的服务只是满足顾客的非主要需求。贝瑞和普拉苏拉曼(1991)认为,在产品的核心利益来源中,有形的成分比无形的成分要多,那么这个产品就可以看作是一种“商品”(有形产品);如果无形的成分比有形的成分要多,那么这个产品就可以看作是一种“服务”。与服务的这种区分相一致,服务营销的研究形成了两大领域,即服务产品的营销和顾客服务营销。服务产品营销的本质是研究如何促进作为产品的服务的交换;顾客服务营销的本质则是研究如何利用服务作为一种营销工具促进有形产品的交换。但是,无论是服务产品营销,还是顾客服务营销,服务营销的核心理念都是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通过取得顾客的满意和忠诚来促进相互有利的交换,最终实现营销绩效的改进和企业的长期成长。
二、网络营销。
互联网络是一种利用通讯线路,将全球电脑纳入国际联网的信息传送系统必将是未来市场营销最重要的渠道。网络营销的特性包括;可24小时随时随地地提供全球性营销服务;电脑可储存大量的信息,代消费者查询,可传送的信息数量与精确度,远超过其他媒体;能因应市场需求,及时更新产品或调整价格;减少印刷与邮递成本;且无店面租金,节约水电与人工成本;可避免推销员强势推销的干扰;可经由信息提供与互动交谈,与消费者建立长期良好的关系。互联网络是一种功能最强大的营销工具,它同时兼具渠道、促销、电子交易、互动顾客服务以及市场信息分析与提供的多种功能。
它以声光互动沟通的特质,作为跨越时空的媒体,已深深吸引年青一代人的眼光。此外,它所具备的一对一营销能力,正是符合[分众营销]与[直效营销]的未来趋势。
网络营销可视为一种新兴的营销渠道,它并非一定要取代传统的渠道,而是经由信息科技发展,来创新与重组营销渠道。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营销必然会给传统营销造成冲击,因此商业界必须要注意这种趋势,并与软件产业作密切的联系与合作。以广告业为例,在最新媒体时代,销售是从开始到完成的一贯作业,就是说由吸引注意、引发兴趣、造成购买欲、进行采购,一气而成,而广告公司将参与营销的全程。商业企业也有必要改变传统的组织形态,提升新媒体部门的功能,引进兼具营销素养与电脑科技的人才,未来才能具备市场的竞争优势。
三、绿色营销。
所谓“绿色营销”,是指社会和企业在充分意识到消费者日益提高的环保意识和由此产生的对清洁型无公害产品需要的基础上,发现、创造并选择市场机会,通过一系列理性化的营销手段来满足消费者以及社会生态环境发展的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绿色营销的核心是按照环保与生态原则来选择和确定营销组合的策略,是建立在绿色技术、绿色市场和绿色经济基础上的、对人类的生态关注给予回应的一种经营方式。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对于绿色产品的需求非常广泛,而发展中国家由于资金和消费导向上和消费质量等原因,还无法真正实现对所有消费需求的绿化。以我国为例,目前只能对部分食品、家电产品、通讯产品等进行部分绿化;而发达国家已经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包括立法等,来推行和实现全部产品的绿色消费。从而培养了极为广泛的市场需求基础,为绿色营销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根基。以绿色食品为例,英国、德国绿色食品的需求完全不能自给,英国每年要进口该食品消费总量的80%,德国则高达98%。这表明,绿色产品的市场潜力非常巨大,市场需求非常广泛。
绿色营销只是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消费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新型营销理念,也就是说,绿色营销还不可能脱离原有的营销理论基础。因此,绿色营销模式的制定和方案的选择及相关资源的整合还无法也不能脱离原有的营销理论基础,可以说绿色营销是在人们追求健康、安全、环保的意识形态下所发展起来的新的营销方式和方法。现代企业只有树立起一种全新的可持续发展营销的经营理念,努力开展绿色营销,开发绿色产品,进行绿色生产,才能和可持续发展潮流相适应。同时,企业还可进一步“导向消费者”,促成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全面建立和实现,承担起促进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发展的责任和义务,使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
四、关系营销。
关系营销是指企业在赢利的基础上,建立、维持和促进与顾客和其他伙伴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参与各方的目标,从而形成一种兼顾各方利益的长期关系。关系营销把营销活动看成是一个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竞争者、政府机构及其他公众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正确处理企业与这些组织及个人的关系是企业营销的核心,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
关系营销突破了传统的4P组合策略,强调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使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如顾客、分销商、供应商、政府等建立长期的、彼此信任的、互利的、牢固的合作伙伴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关系营销体现了更多的人文关怀的色彩,而少了裸的金钱交易关系,它更注重和消费者的交流和沟通,强调通过顾客服务来满足、方便消费者,以提高顾客的满意与忠诚度,达到提高市场份额质量的目的。如何留住顾客,并与顾客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是关系营销的实质。要维持现有顾客,培养对企业高度忠诚的长期顾客,企业必须重视建立与客户的良好关系,并为顾客提供能带来价值增值的服务。在关系营销管理中,顾客服务是企业获得高市场份额质量的关键,也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五、整合营销。
整合营销是一种对各种营销工具和手段的系统化结合,根据环境进行即时性的动态修正,以使交换双方在交互中实现价值增值的营销理念与方法。
整合营销就是为了建立、维护和传播品牌,以及加强客户关系,而对品牌进行计划、实施和监督的一系列营销工作。整合就是把各个独立地营销综合成一个整体,以产生协同效应。这些独立的营销工作包括广告、直接营销、销售促进、人员推销、包装、事件、赞助和客户服务等。
整合营销理论主张重视消费者导向,其精髓是由消费者定位产品:(1)不要卖你所能制造的产品而是卖那些顾客想购买的产品,真正重视消费者;(2)暂不考虑定价策略,而去了解消费者要满足其需要与欲求所须付出的成本;(3)暂不考虑通路策略应当思考如何给消费者方便以购得商品;(4)暂不考虑怎样促销,而应当考虑怎样沟通。与传统营销4P相比,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核心是4C:即相应于“产品”,要求关注客户的需求和欲望,提供能满足客户需求和欲望的产品;相应于“价格”,要求关注客户为了满足自己需求和欲望所可能的支付成本;相应于“渠道”,要求考虑客户购买的便利性:
相应于“促销”,要求注重和客户的沟通。目前,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已在国内营销界引起了一股“研究热”和“应用热”,对提高应用企业的竞争力和核心能力,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巨大作用。运用整合营销的原则是为了控制消费者的心理转变过程,目标是使消费者对公司产品产生信任的心里感觉而购买公司的产品。这种营销有效地克服了制造商和经销商各行其是,各自为战的弊端。因此,认真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欲望并在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的全过程中加以满足,为客户量身定做全过程的服务,这是整合营销的关键一步。对最终服务客户的运营商而言,就需要牵头建立产业价值链。价值链核心是上游为下游服务,以客户需求为整个价值链的努力方向;要开放,所有有能力的都可加入;要合作,为整个市场的持续增长而努力;要共赢,让每一个参与者都能获得与其付出相对应的收益。因此,在每一种新业务推出和技术重大革新前,制造商应向运营商提出初步方案,运营商应主动全面调查潜在目标客户的需求,并建立相应业务模型,准备运营模式,向终端制造商提出要求。业务开发成功后,应组织客户试用,根据试用情况再加以改进。如果每种产品在推出之前都实现市场、终端、渠道特别是客户就绪,那这种产品的前景十分光明。
参考文献:
房地产市场营销是市场营销学在房地产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属于专业的市场营销范畴。它是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并在房地产业的实践中形成的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具有全程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业地快速发展,房地产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房地产市场现状向学生讲授房地产市场营销学课程,是摆在每一个从事房地产市场营销学教学人员面前的一个新课题,而案例教学法对学生学习和理解房地产企业营销方法和策略能起到积极作用。
一、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的起源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利用案例展开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讨和锻炼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案例,可促使学生突破原有的知识范围局限,从中学会综合运用更多的知识与更灵活的技巧来处理问题,弥补机械接受知识的弊病。这种方法不单单指向于“教”,而且也涵盖“学”在内,要求教师与学生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
案例教学早在1870年首先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和法学院兴起,今天已经被世界各地的商学院广泛接受,成为管理类课程教学的主流方法,其所用课时一般占总课时的1/3以上,有的甚至达到80%~90%。我国的案例教学始于上世纪90年代,虽然我国案例教学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资源上与西方国家大学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该方法被引入到中国以来,很快被我国专家学者普遍接受,并在教学过程中广泛采用。
二、房地产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意义
1.案例教学有利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房地产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脱离了实践,忽视对学生运用营销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那我们培养的学生有可能是纸上谈兵的专业人士,在工作中遇到具体的问题便感到茫然和无所适从。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在房地产市场营销学教学过程中经过不断地探讨,总结出案例教学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方法。
2.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析典型案例,学生被设计身处在特定的情境中,在不充分信息的条件下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独立做出判断和决策,不是去寻找正确的答案,而在于寻找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旨在锻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经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型、创造性思维方式和创新技能。
3.案例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填鸭式”教学。即教师满堂讲课--学生记笔记--复习考试--考试过后全部忘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完全是被动学习,为考试而学习,提不起兴趣来。案例教学是互动式的教学,使学生变被动听讲变为主动参与,学生以“当事人”身份去解决问题,做出自己独立的决策,从而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房地产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实施
(一)选取恰当案例
案例教学法的成功与否,案例的选择是关键。
首先,应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案例,它必须能体现营销理论和营销策略的本质。一般情况下,教师可在讲课之前介绍引导案例,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兴趣,然后进行课程理论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理论课程讲授完成之后,引导学生用营销理论解决案例中提出的问题。
其次,案例应具有典型性、实践性。要选择那些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因为对于典型案例,老师能提供较充分的材料,教师容易讲解,同时学生也易于理解,这种案例一般能较好满足教学的要求。
再次,尽量选择本土化案例。目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国外的案例,由于中国的环境和国外的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学生们在讨论国外的案例时经常会对国外具体情况不了解,难以理解案例的内容,总是觉得国外案例中的事情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差太远,实用性不够。因此教师应尽量搜集本土案例,以提高案例教学效果。
最后,注意案例的时间性。所选案例要基本反映当前的房地产市场环境和房地产企业状现状,如果案例时间久远不能反映当前实际情况,案例就失去了意义。比如笔者在最近给学生讲授房地产市场营销环境时,选取了济南一家正在进行房地产开发的企业,要求同学们就现在银行存贷利率连续加息、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加紧,将居民购买第二套房首付比例上调提高到40%、济南市在2007年9月份向社会推出中华世纪城经济适用房,对企业房地产开发的影响时,由于同学们刚刚通过报纸、电视等信息传播媒介对这些环境变化已有相当的了解,因此在课堂上学生讨论热烈。(二)分组讨论,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教师应将学生合理编组,引导每一组学生在理解案例的基础上采取头脑风暴法进行自由讨论,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在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异想天开想法,尽可能得出尽可能多的答案,不要重视是否得出正确答案,而应重视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最后,每个小组由代表把小组的讨论进行总结,然后代表小组汇报讨论的情况、得出的结论及想要解决的问题。
(三)教师进行合理的引导
案例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一是学生长期以来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要转变为主动学习思考,需要一个过程。为数不少的同学对书写分析报告及发言胆怯,语言表达能力差,教师要给予鼓励,并找平时大胆、活跃的同学先发言,以带动其他同学。在讨论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二是学生在讨论中容易走题、偏题或争论不休,此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贴近主题、引向深入。
(四)做好分析总结工作
一个案例经过学生分析讨论后,教师应综合同学在案例课上的观点及时做出相应的总结,还可要求每位学生写案例分析报告,做到从现象深入到本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教学目标的理性高度。
四、结语
案例教学是师生互动的教学,既要有教师精心编排案例和恰当引导,也要有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我相信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总结案例教学的经验,不断创新,就一定会使房地产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更加生动,更加贴近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高校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特征愈发凸显,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理论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与突破,“高校为产业,毕业生为产品”的市场化理念已得到广泛认同,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被纳人市场化的视野之中来审视,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已经跃升为高校大学生就业市场营销。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就业市场的变化、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高校大学生就业市场营销在内容、方式、方法上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高校大学生就业市场营销主要呈现出如下趋势。
一、营销方式网络化
高校大学生就业市场营销方式网络化的表现在于:
1.网络营销的基础平台已经形成。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报告,我国的网站数量正在逐年迅速增长,新的网站每天都在诞生,政府、企业及事业单位也纷纷创建自己的网站,众多的网站为高校大学生就业市场营销网络化提供了基础平台。在网络化、信息化的今天,高校若要在就业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网站建设以及网络营销必然成为拓展就业工作的新的着力点。
2.网络成为信息传递的主要手段。网络是各种信息的集散地,高校与用人单位均可利用网站、搜索引擎、供需信息平台、电子邮件、即时信息等渠道了解到所需信息。同时互联网络的交互性、双向性更有利于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特别是由于网络信息传递的成本较之信件、电话、传真等传统方式要低得多,而通信的速度则远远高于传统方式,因此必然为更多的高校及用人单位所采纳,成为信息传递的主要手段。
3.网络创建了零级营销渠道。由于供需双方地处不同地域,传统的就业洽谈方式往往需要用人单位的人员千里迢迢奔赴高校选聘所需要的优秀毕业生,洽谈的成功要以用人单位时间、精力、财力的高投人为代价,所以对于与高校地理距离较远的用人单位来说,采取传统的就业洽谈方式的高校很难对其产生吸引力;而对于高校来说,举办就业洽谈会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还需要拥有相当规模的洽谈场所,也需投人较高的成本。现代化的网络语音视频工具可以使互联网用户跨越空间距离,实现应聘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网络上的面对面的沟通。不仅使供需双方人员免于千里奔波之苦,而且能以最少的财力、时间、空间投人实现就业洽谈。网络营销的出现和发展,给传统的4Ps营销组合带来新的变化,它的关键作用是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快捷的、最短的营销渠道,同时增加了营销渠道的密度和广度,创建了一个无形市场,实现了产业和用户、产品和消费者的零距离沟通。
二、营销现场杜会化
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市场经历了“统包统分”、“择优推荐”、“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四个阶段,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在各个阶段所担负的使命不同。过去的各个阶段,特别是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和高校是学生就业的筹划者和领导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形成,毕业生成为就业的主宰,走向市场,卷人社会化竞争的洪流。市场经济初期构建的中央一地方一高校之间的指导系统、用人单位一高校一大学生之间的择业系统、用人单位一政府一高校之间的协作系统,三大系统在实际运作之中,社会化特征逐渐加强,特别是营销市场的组织形式的变化更加突出。由于最初供求信息的不对称,使高校承办的招聘市场如火如茶,而发展至今,高校终因“小学校”办“大市场”、“小马拉大车”而不堪重负,疲态尽显;与之相对应的,社会化、大型化、常规化的人才市场方兴未艾,趋于成熟。各地方人才服务与交流工作部门的人事、市场服务的职能作用越来越突出,通过整合后,社会化的人才市场渠道作用越来越大。
因此,可以断定,社会化、大型化、常规化的市场必将取代高校所设的毕业生类型单一、专业有限、规模有限的小型单一市场,大学毕业生也将投身于大市场之中,依靠社会上的人才市场服务,在更广阔的领域内与更多同类学生进行竞争。高校毕业生市场营销的工作重心将因此而做出相应的调整,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发挥重要作用的校园营销现场将逐渐被社会化的人才市场取代,甚至最终基本由社会市场来完成。
三、营销人员职能专一化
高校从事大学生就业市场营销工作的主体是负责就业的工作人员,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变革,促使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能重心不断地转移。计划经济时期,就业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是就业管理,其主要职能是管理;大学生就业市场形成初期,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是被动地在校内对用人单位代表的接待服务,并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其主要职能是服务;市场自由化时期,工作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开发市场与疏通就业渠道,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牵线搭桥,其主要职能是沟通;当今成熟市场时期,大学生就业市场已成为完全买方市场,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是信息服务和参与行业间竞争,指导学生参与市场竞争,其主要职能是指导;今后信息社会的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畅通,供求信息收发便捷,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应该是分析市场变化,研究市场需求,重点加强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就业指导和就业能力的培养,为高校制定综合发展战略出谋划策,其主要职能为研究与指导。
从营销学的角度来看,高校大学生就业市场营销工作主体的工作重心正在由过去的只单一地注重校内产品生产或单一地注重学校产品销售向研究市场需求注重产品加工兼顾营销各个环节方向转变,正在沿着管理一服务一指导一研究的工作职能轨迹发展,工作空间实现“由外向内”的重心回归。随着就业管理的简化,就业服务的丰富,就业指导的丰富,就业研究的提升,工作人员逐渐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大舞台上的主角淡出,在校内集中精力研究就业市场的变化,为学校制定营销策略,加强学生的指导,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保证学生在就业竞争中获胜。职能的转变决定了工作人员类型的转变,新时期高校应根据形势的发展,建立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的研究型、指导型就业指导工作队伍,逐步取代管理型、事务型、公关型为骨干的营销队伍。
四、营销产品自主化
无论是行业竞争,还是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产品的竞争。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的核心就是毕业生之间的竞争,大学毕业生的知识素质、能力素质才是决定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所在。高校大学生作为“产品”与其他物化的产品相比有着自身“人”的特性—能动性闭,所以,与其他产品在营销过程中的被动性截然不同,大学生产品在校期间不仅能主动接受高校的“生产加工”,更为重要的是该产品能够自我营销。在生产环节中,大学生产品的可塑性、能动性和自我选择性使其能够按照市场需求被加工成优质的、多样化的产品。在竞争中,大学生品能够自我推销,主动寻找用人单位,使就业市场更加广阔。同时大学生产品还具有较大的附加价值,高校运用得当,可以帮助自身打造市场品牌,拉动市场需求,拓宽就业通道,丰富营销手段。在产品的生产、定价、渠道、促销等营销组合的各个环节中,大学生产品的“自我营销”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别指出的是,这一特殊产品质量达标的积极性、市场的选择性和占领市场的主动性,既是高校就业市场营销的需要,又是大学毕业生自身发展、自我实现的客观要求。对高校毕业生群体而言,可以在就业市场竞争中建立同质优势,而就毕业生个体而言,能够在就业市场竞争中显示其异质优势。
因此,毕业生产品营销的自主性越来越大,自我营销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充分认识并利用大学生产品的这一特点,适时开展大学生的自我营销,已成为高校大学生就业市场营销富有特色的一种营销方式。
五、定制营销范围扩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