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大学生写论文

大学生写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2 17:46:5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大学生写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大学生写论文

篇1

现如今,每一喂大学生毕业以后找工作都比较难,大学生就业形势都比较严峻,就业压力普遍增大,成为大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我们先从这篇大学生毕业论文致谢开始吧?下面是学术参考网小编为朋友们搜集整理的大学生毕业论文致谢,欢迎阅读!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XXX老师的热情关怀和悉心指导。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陈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无论是在论文的选题、构思和资料的收集方面,还是在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方面,我都得到了陈老师悉心细致的教诲和无私的帮助,特别是他广博的学识、深厚的学术素养、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使我终生受益,在此表示真诚地感谢和深深的谢意。另外我还要感谢XX大学XX学院对我的培养与帮助,在这里我学到了知识,开阔了思维,感受了快乐。最后真诚的谢谢所有给予我关心与帮助!感谢所有关心、支持、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

最后,向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评审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地感谢!

篇2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4)02-0057-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4.01.016

1 . 培养工科大学生毕业论文摘要写作能力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际间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及我国高校的扩招,我国科技论文的数量也在大幅度地增多。科技论文摘要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它为文献汇编、计算机储存和检索提供条件,对读者检索和阅读科技文献起引导作用,成为科技情报的重要来源;同时它也直接反映我国科研和论文的质量水平,是通过国际检索机构进行学术交流的唯一途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

然而,我国学者在撰写学术论文时,不同程度地存在不会写论文的中英文摘要或者写出的论文摘要不符合规范的问题,而这其中,英文摘要的问题更多。陆建平(2009)在统计2008年100种受检“核心期刊/来源期刊”的英文摘要语言与编校主要差错后发现,各种差错共计705处,其中语法差错254处,结构差错145处,词语搭配差错51处,用词差错66处,表达与逻辑差错22处,英文与中文不符11处,拼写差错40处,大小写差错30处,标点符号差错28处,格式差错58处。

核心期刊的论文摘要都存在这么多问题,普通大学生的论文摘要如何就可想而知了。我院为二类工科教学型院校,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摘要的时候,上述问题更为严重。即便是我院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毕业论文的中英文摘要中也存在诸多的问题。甚至我院的一些教师和科研人员,撰写论文时,也不太清楚中英文摘要的写作要领和格式要求。这一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我院毕业生毕业论文的质量,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院的形象,到了必须高度重视的时候。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情况,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科研立项。就理论意义而言,本研究将充实和填补中英文摘要写作方面的理论研究。就实践意义而言,该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我院师生和其他院校的师生,快速有效地掌握中英文摘要的写作知识、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论文质量。

笔者利用中国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数据库,以“英文摘要”为检索项,只检索到两本电子图书,且都是关于医学论文的英文摘要写作,可见关于工科类论文英文摘要写作的书籍是个空白。利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篇名为检索项,以“英文摘要”为检索词,在2002~2011年期间,共查得文章732篇。继而在结果中,同样以篇名为检索项,增加“写作教学”为检索词,共查得文章5篇,其中与工科院校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相关联的只有3篇。如果将第二次检索增加的检索词“写作教学”改为“写作速成”,在2002~2011年期间,检索结果为0篇。由此可见,研究英文摘要的写作格式、方法和特点等的文献不少,但研究如何对于工科院校的学生进行英文摘要的写作教学的相对很少,而研究如何对于工科院校的学生进行英文摘要的速成写作教学的则为零。这就充分体现了本研究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2 . 培养工科大学生毕业论文摘要写作能力的方法与过程

2 . 1 探索研究的方法

如何发现毕业生在撰写毕业论文中英文摘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探寻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用以培养学生写作中英文摘要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论文的质量呢?由于我院以往的各科教学中没有这部分内容,因此如何编写一套简明的速成教材,利用有限的学时,快速地培养学生的中英文摘要写作能力,尤其是英文摘要的写作能力,就是本研究的关键所在。

我们采用实证调查法,通过样本分析和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和分析学生在中英文摘要写作过程中所存在和表现出的普遍问题,然后对样本和问卷调查所得出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研究,最后收集、研究和利用现有的中英文摘要的写作资料,包括购买的有关书籍和下载的有关资料,结合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了一套针对性强的、切实可行的论文摘要写作PPT速成教程。

2 . 2 探索研究的过程

首先,我们搜集了我院2007和2008两届学生的30篇论文的中英文摘要样本,并分工对这些中英文摘要分别进行了仔细的研究,找出了其中存在的各种错误,并进行了科学的分类和统计,统计结果如下:

中文摘要部分:总字数为10,477字,平均摘要长度为349字,累计错误频次159次,平均每篇摘要的错误或不妥之处5.3个。各类错误及占比详见表1。

篇3

 

凭借多年的审稿以及经验,作者对绪论的处理方法,或者说主要写法有提问式、观点式、解释概念等等,使得毕业论文呈现多姿多彩的风貌,但无论哪一种,绪论的写法,认为应符合以下要求:

首先,绪论必须点明主题。这样方便读者在短时间内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其次,能够增强读者的印象。引人入胜的文字可以抓胡作者的眼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最后,绪论使用的语言尽量简洁,但又不会太过苍白。整个篇幅不要太长,否则在绪论的结构上不易把控。

在这里,提供绪论范例一则,具体如下:

对于传统的高速公路工程建设而言,其风险管理始终处于初级、粗放以及经验型管理状态,此时,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程序不仅缺乏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而且风险管理方法极其滞后,难以满足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事业单位风险管理的需求;另外,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工程管理者尚未充分认识到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以至于未能够合理规划项目风险管理。同时,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工程管理者风险管理能力相对低下,使得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长期处于对风险的失控状态,该形势下,一旦出现风险问题,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事业单位将不能够及时予以处理和解决,从而造成巨大风险,给予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事业单位带来重大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工期拖延等诸多负面影响,因此需要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事业单位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加大风险管理执行力度,并将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G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9-0024-02

面对海量的数字资源,信息化社会要求人们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还要能够创造性地从丰富的信息资源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积极主动地将自己在实践工作中的经验积累撰写成文。论文写作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名大学医学生的专业水平和业务技能,甚至决定了他的事业发展高度。大学阶段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在大学阶段就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对他们的学习工作和将来的事业发展都是大有帮助的。

一、大学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论文写作能力是医学类大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大学医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完成实验报告、医学综述、毕业论文的撰写,参加工作后需要撰写大量的病历,以及完成科研论文,甚至包括与病人、同事的交流能力等都建立在良好的医学论文写作能力上。医学论文写作能力的欠缺,使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和就业之后,不能充分表达医学研究的成果,成为个人发展、事业成就的重要障碍。因此,医学论文的写作是医学院校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以适应工作需要的一门必修课。通过系统规范的学习,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写作心理、学习必要的写作技巧并形成良好的写作文风,将会使大学生终身受益。

二、大学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原因

虽然医学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今天,它并没有得到众多医学院校的高度重视,医学论文写作课程在有的医学院校几乎是个空白。部分大学医学生畏惧写作,教师布置的实习报告、开题报告和毕业设计,被当成一件相当困难而迫不得已的任务,常常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发现常常由于论文写作知识与能力的欠缺而限制个人在医学事业上的发展,此时往往又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深入学习这项技能。

造成论文写作能力培养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部分高校教学理念落后,忽视对大学生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二是医学院校采用被动的教学模式,以知识传授为主要教学方法,使大学生学习模式单一、思维方式僵化和创新精神淡薄,跟不上当今医学科学飞速发展的步伐。三是教材建设有待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等。这些综合因素,导致大学医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低,创新思维不足。

三、大学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方法

1. 提高思想认识,建立一个广泛的支持体系

在大学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工作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一方面,各医学院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以更严肃的态度来审视大学生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它不仅仅是考核大学生学业的一个指标,更应该是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和一项基本的职业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大学生明白论文写作能力的重要性,由此才能激发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愿望。在此基础之上,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完善相关服务配套设施。要从技术平台、资源建设、服务模式、人力配置等方面综合考量,统一规划,建立一个从学校到各部院系到个人,从形式到内容都相辅相成的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为大学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培养工作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2. 转变教学模式,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

在我国,绝大多数院校的主要教学方法是传统的讲授法,即便是实践性较强的医学科学教育也是如此。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创新性思维能力不足。而医学论文的写作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具有创新性。因此,如何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在大学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培养过程中需要审慎思量的问题。在这方面,欧美国家有许多值得学习的成功经验。比如,美国的医学院校在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个性发展,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我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以及标准化病人模拟教学、临床实学生互评等教学方法得到广泛应用。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大学生是主动参与者,具有更高的学习热情,自己对学习负责,这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交流能力、信息管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习惯。这些综合素质的培养,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医学论文写作能力。

3. 开设论文写作必修课程

篇5

教师需要在大学生改变旧的文学写作思维习惯模式遇到挫折、失败的时候,引导学生正视并承认改变写作思维习惯模式的艰难,支持学生通过强化新的应用文写作思维习惯模式产生的新能力带来的新形象的改变中不断自我推动,明确自我身份发展的方向,在新身份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中完成从旧的写作习惯模式向新的写作习惯模式的扩展。第二步、教师要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引导帮助大学生主动学习,养成应用文写作思维习惯模式。习惯就是一种在特定的时间、状态下,人们会做的选择,然后就会不加思索的去做,并且一再重复。它是大脑自动遵循的行为模式,也就是当人们看到暗示,就会做出惯常行为,目的是得到奖赏。在文学写作思维习惯模式控制下的大学生上课的习惯是:习惯暗示(应用文写作课晦涩难懂,很无聊)惯常行为(上课玩手机、发呆)奖赏(没有逃课,心理安慰)。

篇6

(二)从访谈中反映出的教师对批判性思维倾向的认识

根据问卷分析结果,我们选择图2中46,55,57,64号教师为访谈对象,通过对教师的进一步访谈,深入了解教师对批判性思维的认识。

受访谈的4位教师几乎都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精神、一种习惯、一种倾向,贯穿所有领域。比如,57号教师说:“它(批判性思维)是一个人一贯的长期的积累的一个素养的体现,不是说在这个问题上他有批判性思维,那个问题上他就没有批判性思维……对于不太懂的领域,批判性思维的表现是不会轻易地下一个结论。”

从教师们对“批判性思维是什么”的回答以及对问卷上的批判性思维倾向表现强弱原因的解释中,我们归纳出他们眼中的批判性思维的特征—独立的见解或思考、全面或多角度看待问题、求异、质疑、求真、依据。

1.独立的见解或思考

46号教师说批判性思维是“对课文上的知识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对名人名言只持建议的态度,而不是真理的态度”,借用其他教师提出的概念,前半句可概括为“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后半句有“不盲从权威”的意思。46号教师的回答仅此而已,没有更多的关于批判性思维是什么的内容。这与问卷结果也是一致的。由图2可知,46号在最底部,可见他对批判性思维的认识是非常有限的。但在46号教师有限的认识中,他仍能提到“独立的见解”和“不盲从权威”,或可推知多数人都会认同这两点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方面。

64号教师认为批判性思维需要广泛的阅读:“因为我觉得有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材料,它背后的观点都不一样,只有看多了之后,看到别人很多的一个怎么样说,你才会有自己的观点。如果你只看到某一类的材料,或者是某一本书的话,你就觉得这个就是对的,那肯定是不行的。”可见,64号教师认为批判性思考最后也要形成自己的观点。

57号教师认为批判性思维的目的是“独立的见解,求真的意识”。

55号教师在描述理想的批判性思考者的特征时说:“他对于获得的知识,是会有自己的一个独立的思考能力,会提出一些不同的意见,在提出不同意见的时候他会找到一些史料来支撑,那这样的就是批判性思维比较好的。他不仅仅满足于课本、教师给他的结论,会有自己的一个独立的思考。”

而事实上,“独立的见解或思考”并非批判性思维的核心特征,“批判性思维应该不同于提出新观点、新方法的创造性思维和辩证思维等,它所负责的工作,应该是在新观点提出之后,对其进行推敲检验”[9],对观点的检验才是批判性思维的核心特征。

2.全面或多角度看待问题

除了46号教师,其他三位教师都提到了批判性思维需要从多角度、多方面来看问题,即全面地看待问题。

在谈到批判性思维的目的时,55号教师说:“你分析一个问题的话,也不说你有没有正确答案,也没有说你怎么去解决,就是你会各个方面多想一点。尤其是像我们历史学科嘛,你要假设当时的一个情境,然后从各种可能的角度去找原因的话、找史料的话,我觉得这种批判性思维还是需要的。”

在解释“为什么认为广泛的课外阅读不是批判性思维倾向强的表现”时,57号教师说:“知识面广并不意味着有批判性思维精神,不同的观点未必马上产生……批判性思维是有不同看法,求异思维,多角度、多方面看待,不是唯一的结果。”

在解释“为什么认为反驳别人不是批判性思维倾向强的表现”时,55号教师说:“作为一个有批判性思维的人,你也应该同时看到他的观点当中的可取之处,还是要全面地很客观地去看待这个问题……‘批判’不是说他说的没有对的地方,而是要看到他对的地方,也要看到他存在的问题。批判性思维不是完全的反对、否定,不是这样,要看到不同意见的人,他在这个问题上有他合理的可取之处,同时也有他存在问题的地方。”

其中,57号教师和55号教师也提到了“求异”的概念,他们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求异的思维,即追求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但事实上,批判性思维的目的并非求异,而是求真,无论批判性思考的结果与大众一致还是不一致,它只是敢于有自己的遵循证据和理性的判断。

3.其他提到的批判性思维的特征

除了“独立的见解”和“全面看待问题”,三位教师在回答“批判性思维是什么”的问题时,还提到了一些其他的概念—质疑(不盲从权威)、求真、依据。

57号教师特别强调“质疑”,他说:“敢于质疑,质疑和怀疑,就是批判性思维一个最普通的表现。”在解释自己为什么认为“总是先找与自己对立观点的不足与漏洞”是批判性思维倾向强的一种表现时,57号教师表示,因为这是质疑了对方的观点,所以算他批判性思维强。在谈到批判性思维可能的教学方式时,57号教师表示‘质疑’只是专家们的空想:“其实这是矛盾的,矛盾什么呢?一方面我跟同学讲(质疑),但其实现实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求质疑,但其实我们在上课的时候是洗脑子,其实就是洗脑子,我认为他的很多观点都是我们灌输的……但是有些是你不得不为之的,因为我们有立场的问题,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必须站在这个立场上讲,我不可能违反国家意志,另一方面,从隐晦而讲,我就跟他们讲得很清楚,教科书就像汉朝的经,就是洗脑子的工具。’,

57号教师认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就是培养他们质疑的精神,但其实“质疑”只是进行批判性思考的一种方式或环节之一,而不是批判性思维本身。因此,由于对批判性思维的认识比较狭窄,教师们对批判性思维教学的可能性也持比较悲观的态度。

篇7

由于就业协议属于民事的合同,在产生纠纷的时候会拥有较少的解决方法,往往在双方不能够达成协商的情况下,就会在法院进行诉讼解决。然而,劳动合同在产生纠纷现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则是劳资双方的矛盾,想要较为完善的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其拥有着较多解决纠纷的方法,具体包含:诉讼、仲裁、调解、协商等方法。

(二)不同的签订主体

所谓就业协议又称为第三方协议,主要由用人单位、毕业生所在高校以及毕业生三方一同签订。然而,劳动合同只需要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进行合同的签订就可以。

(三)不同的内容

就业协议的形式是以民事合同为主,同时会受到我国就业管理中相关政策的影响,在内容上较为笼统和单一,具体就是毕业生根据实际情况介绍自身的状况,同时毕业生所在高校同意派遣、用人单位愿意接受毕业生,毕业生愿意在该用人单位中就业。然而,劳动合同会受到我国劳动保障的局限,拥有着丰富的内容,一方面拥有着完善的条款,另一方面所拥有的条款也能够表现出提倡性的一面,使得劳动权利义务较为具体、明确。

二、通过与劳动合同的对比分析就业协议的不足

(一)就业协议内容缺乏约束力

按照《劳动合同法》中的内容,劳动合同中的福利待遇、劳动报酬、劳动条件、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内容以及合同期限等要素都应归为必须具备的条款,双方有权利商议添加其他相关内容。《劳动合同法》拥有着较为丰富的内容,会在一定程度上明确各项条款,会将权力义务更加具体化。可是,当前还是会沿用就业协议,尽管充分的阐述了学校、用人单位、毕业生三方的具体义务,可是在条款内容上过于简单,对于违约金数额、服务期限、工资福利、工作条件以及工作时间等方面都不能实现完备状态。虽能够在就业协议中的备注栏中将其他的约定表明,同时将其作为就业协议当中的内容,可是在一般情况下,就业协议当中的备注栏中是空白的形式,就算具备着相关内容也是侧重于用人单位的利益。由于现阶段存在着就业压力大的局面,促使毕业生无暇顾及备注内容。

(二)就业协议存在主体错位

按照《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中的有关条款规定,通过双向的选择之后,大学院校、用人单位、毕业生需要签订就业协议书,以此来作为派遣和拟定就业计划的凭证。若没有通过学校的同意,毕业生私自对协议的签订是无效的。也就是高校一方面充当着当事人的角色,另一方面也拥有着较高的权力决定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可否顺利签订就业协议,明显的存在着主体的错位。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签订协议,若一定要高校同意才可以生效的话,则不能够体现出双向选择的平等原则,这一系列因素说明高校所充当的角色已经越位。当就业体制从计划转变为市场这一条件时,其就业协议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学校需要针对性的将毕业生的情况介绍给用人单位,要将推荐工作做好,此时用人单位录用该毕业生之后,学校需要开展审核流程,得到教育部的审批合格之后的派遣手续也是该学校来办理,这一规定不符合我国的就业指导思想[2]。

三、完善就业协议需有效衔接劳动合同

(一)就业协议内容需与劳动合同内容统一并衔接

《劳动合同法》中的内容较为完善,拥有着较大的保护力度。反之,就业协议中的内容十分笼统、简单,不能够确保大学毕业生的合法权益。所以,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在对就业协议进行签订的过程中,有必要清晰的约定劳动合同内容,要在就业协议的7个条款基础上,适当的将需求的内容填写到附件中或者备注框中。在法律还没有认可大学毕业生的劳动者身份时,同时在就业协议还不能够跟劳动合同相比拟的情况下,运用这样的方式能够保留书面证据,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产生纠纷的时候,就算就业协议这样的民事合同,也能够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其中,大学毕业生在签订就业协议的时候,需要注意几方面的内容:

1.争议的解决与违约责任需明确。一是明确争议的解决方式。在履行就业协议时若产生违约的现象,一般不能够根据协议中的条款来解决争议,往往会处于表面上的自愿态度来遮掩不平等内容,基本上当事人不会因其而告到法庭。所以,要将约定争议的解决方式简明扼要的体现在就业协议中。因为在解决就业协议的纠纷问题上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所以,需要创建较为完善的争议解决机制,才能够符合高校毕业就业协议的完备性。具体的方式完全能够在教育行政部门中针对性的创设仲裁机构,同时借鉴《劳动合同法》中的纠纷解决体系遵守仲裁前置这一原则,将争议程度降低,来将用人单位和大学毕业生的成本妥善解决。当双方进行仲裁之后,若存有不满的情绪,仍然能够在法律规定的相应期限内,拥有向法院提讼的权力,将争议转向司法的审判程序来将争议解决[3]。二是明确违约责任。在确定违约责任方面,需要考虑到该时期的就业环境与双方主体的特殊性,将对公平原则的遵守放在首位,要侧重保护处在弱势位置的毕业生。在产生违约责任时,最为普遍的解决方式,就是支付违约金这一承担方式,可是违约金的多少要根据不同的原则来确定,其一为惩罚性、其二为补偿性。其中一方在毁约时间上越晚,说明另一方面所受到的损失就会越大,所以就业协议中需要将毁约的合理期限标明。在所设置的合理期限内若毁约,其毁约金要按照补偿性的原则进行支付。在此期限之后毁约的情况下,其中的一方若仍旧提出违约赔偿,需按照惩罚性的原则进行支付。这样的方式与现阶段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相符,会存在着较大的单位违约几率,能够更为完善的保护大学毕业生的权益。并且,针对用人单位或者大学毕业生,需要在违约金数额方面规定不同并适当的上限。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地区中,需要周密的约定用人单位和大学毕业生的权责事项,才能够合理的降低争议发生率。

2.双方的权力义务需明确。在关乎到大学毕业生的根本利益问题方面,例如:保险、住房、医疗、工作内容以及薪水等方面,需要在条款中显著标明,由于这一系列要素都是大学毕业生刚刚踏出院校,是否决定签约的必要因素。并且,大学毕业生需要在签订就业协议时,将是否在近期有其他的就业去向、考研、出国等方面的事项明确告之。相关的事项都能够在协议上以固定的格式来拟定,用人单位和大学毕业生必须按照洽谈的实际结果以书面形式做以表达。清晰的展现预定内容,能够增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谨慎性,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毁约率[5]。

(二)高校以及高校中的教育行政部门角色需重新定位

教育行政部门主要的职责就是促进就业,需要体现出服务者的姿态,不应体现出领导者或者管理者的姿态。在我国的毕业生供求以及劳动人事制度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的只能更改需求才能够适应现状。在“三方协议”中,高校应舍弃其原有权力。由于以就业的角度进行分析,具体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自愿行为,其他的任何单位或者任何的个人都不得限制和干涉。在违约、履行、生效以及签订就业协议等事项中,只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意愿相关,不应该将高校的盖章和签字作为主导[6]。可是各大院校都是输出劳动者的教育机构,不可以让毕业生自谋出路。需要根据毕业生所学专业及时推荐就业方向,并提供就业的培训与指导。并且,高校还需要开展见证登记的流程,鉴别大学毕业生资料的合法性与真实性以及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资格,同时要对登记、备案设置相应的就业协议[7]。

篇8

2.1组织义务环保活动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积极鼓励同学们组织并参与环保活动,各系学生会或青年志愿者协会应加强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扩大宣传力度,组织同学参加具体的活动。例如:每年的3月12日组织同学到郊外进行植树活动;不定期走上街头,打扫街道清理角落里的杂物,为市政环卫工程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2.2拒绝白色污染

一次性用品不仅对资源造成浪费,而且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和大学生可以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在饭堂设置残羹回收车、碗筷回收点、碗筷消毒专柜,使用不锈钢餐具,尽可能的少用甚至不用一次性碗筷、塑料袋,减少对环境资源的浪费。汤匙和筷子也改用非一次性的,用消毒专柜进行消毒,在饭堂设立卫生监督岗,对饭堂的卫生进行监督,这样就可以拥有一个清洁卫生的就餐环境。当然,我们也要从自身做起,发现白色污染物应随手捡起,扔进垃圾箱,清洁身边的环境。

2.3回收废电池,防止环境污染

由于随意丢弃废旧电池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同学可自发组织形成校园内部环保行动小组,定期集中回收自己及身边同学用过的废旧电池,并通过网络、报纸等信息平系废旧电池回收站,对废旧电池实施最终的绿色销毁。

二、人与人和谐的要求——加强集体观念和人际交往能力

1.在大学生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上,集体主义精神受到忽视。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个人主义思想比较突出,比如强调个人奋斗、个人实现、个人价值,使个人奋斗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脱节;过分强调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忽视他人、集体和国家利益。

2.在人与人的关系上,部分大学生存在不和谐因素。大部分同学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娇生惯养,过分强调自我、竞争、排斥他人,甚至为个别利益你争我夺,忽视合作,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一些大学生甚至为了评上各种先进、奖学金或入党而展开不正当的竞争。

3.在个性全面发展方面存在不和谐因素。重视科学技术教育轻视人文素质教育、重视智育轻视德育的现象在一些高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从而导致学生身心未能全面发展,甚至出现畸形发展。各种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大学生在与他人相处、与集体相处中的不和谐问题,不能解决就无法满足构建和谐社会人与人和谐的要求。针对大学生自身,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大学生的集体、团队观念和人际交往能力。如①开设团队合作、沟通技巧等必修或选修的课程,多种形式地引导大学生和谐人际交往。②开展多种活动让大学生积极主动参加,融入团体之中,学会与人合作,分享与他人合作的快乐。③大学生平时应主动与人交往,扩大人际交往圈,不断增强社交能力。

三、人与社会和谐的要求——实现当代大学生构建充分就业

目前大学生思想存在的问题不切实际,脱离自身现实所处的环境;过分追求享乐,缺乏奉献精神,对就业岗位要求高,不愿吃苦;喜好大中城市,鄙视在农村或边远、贫困地区就业,使社会岗位需求得不到满足,造成与社会的不和谐。因此当代大学生应该与时俱进,树立科学的就业观,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到西部执教、到社会最需要的岗位去的思想。学好自身本领,提高自身技能。

四、人与经济和谐的要求——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投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1.要有投入到学习生活工作中的热情与活力。从学习中找寻乐趣,从而将知识轻松地学到手,要善于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并将所学到的东西巧妙地联系到实际情况中,做到学有所用,不断创新,进而对学习生活工作充满热情与活力。

2.要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学校可积极组织各种体育比赛,如春季运动会、各种篮球赛、足球赛、冬季越野赛等,强身学生体质,加强心理健康,开展多样心理讲座,提升综合素质。

篇9

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指导我论文写作的XX老师,在她的辛勤教育,耐心指导之下,不仅完成了我的论文任务而且教会了我许多过于社会,关于人生的真谛,让我的人生阅历更加丰富与饱满。

篇10

 

大学生心理和谐是和谐校园建构的重要保证。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如何培养出能适应社会的、人际的心理和谐的学生,不仅对和谐校园建设而且对整个和谐社会的建构意义重大。化解学生的心理困惑与危机,增强学生的自我调整能力,激发学生的积极的人生态度,防范校园隐形失控行为的发生,构建心理和谐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和谐校园建构的必要条件。      

一、大学生心理和谐的现状与影响因素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个性张扬,求知欲强,自我意识和自尊自信明显增强,顽强坚毅的心理品质和素质获得较大发展。但是,在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程度各异的心理问题。在学业与就业压力,家庭负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诸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的心理和谐面临考验。特别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随着高校录取人数的扩大,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大,学业和就业压力加大导致心理危机,不少学生旷课,迷恋网吧,考试不及格,不能毕业。另外,大学生生活困扰,恋爱挫折,对步入社会的恐惧等引发诸多心理不和谐问题。心理不和谐问题得不到重视并给以有效解决,将严重阻碍和谐校园的建构进程和实效。影响大学生心理和谐的因素包括:

(一)大学生自身因素

1.  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和把握未来。具体表现为对自身期望值过高与现实的冲突造成的心理失落乃至心理障碍;在个体发展过程的迷茫困惑;在专业与职业选择上的犹疑与困惑。2. 不能正确认识他人与社会,人际知觉、社会知觉差。表现为恋爱中的不适与盲从,特别是恋爱挫折导致的心理失衡现象和过激言行;在人际交往中的不适与恐惧等等。另外,高校还存在贫困生,违纪生等特殊群体,由于个体的成长经历与心理历程的影响,是心理危机的潜在高发人群。3. 心理适应能力较差,自我调节能力不高。依据生态学的理论,人的心理健康是心理生态系统各种关系的和谐。维护大学生心理生态系统的平衡,系统自身的恢复和调节是一个重要环节,在有限的范围内,该功能的大小正比于系统结构的复杂性。而现实的状况是大学生的生活圈子狭小,内容单调,独生子女的生活背景,过分的娇纵和宠爱,影响了系统的多样性发展。此外,受文化特性,个体因素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惑时倾向于内部心理调节,求助于外部的很少。较低的心理调节能力难以应对大的突发性的应激事件,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和谐的重要因素。

(二)社会,家庭,学校等环境因素

大学生除了在学校生活,也要和社会,家庭发生联系,社会、家庭、学校作为大学生的生存单元,对大学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现阶段,处于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大潮中的中国社会发育还不够完善,以欺骗和不正当竞争手段获取利润的现象依然存在,以诚信的付出为代价的社会价值观赢得了不少市场。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个人的心理极易失衡,应当加以及时有效的引导,避免反社会行为的发生。家庭也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家庭的结构与生活质量指数更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如单亲家庭,离异家庭中的大学生由于心理历程的关系,可能会有较之其他家庭更多的心理失衡,如焦燥,不安,抑郁,敏感,多疑等。此外,学校作为大学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中体现出来的公平、民主、平等、和谐等对大学生心理的平衡起直接的影响作用。

       (三)网络的影响

网络的普及与发展给高校的文化科技信息传播起了重要的提升作用,但是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首先,学生网瘾现象突出。不少学生迷恋上网,于是逃课现象增多。网上的虚拟空间实现了某些学生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拉大了与现实的距离,巨大的反差加剧了心理的失衡。其次,网站缺乏规范与管理。不少学生上网时沉溺于游戏,电影。网上不健康的内容,追求个人享乐的价值观随时侵袭着学生缺乏识别力、抵抗力的思想肌体。部分学生在网络与现实的困惑中迷失了自我,迷失了方向。再次,网络社会规范尚未完全形成,违反现实社会规范的网络越轨行为在大学生中表现突出。网络的特殊性拉低了大学生的道德底线,网络道德失范的存在和网络虚假信息的传播,引发了校园学习生活的不稳定,带来心理恐慌与迷惑等心理失衡问题。更有甚者,在网络道德教育滞后的条件下大学生网络犯罪行为时有发生,成为困扰大学生心理和谐的重要因素。

二、大学生的心理和谐的构建

1.   修身。社会、家庭、网络等环境要素,通过各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尚未完全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多元的思想引发了大学生强烈的心理冲突。当前,作为独生子女的大学生较普遍存在追求个性与享乐,个人主义倾向严重,责任感淡漠,心理适应与调节能力较差的问题。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他人和自己的身心健康,高校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法制教育,开办各种法制讲座,引导大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和用法。(1) 文化素养。学生要通过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扩充知识面,提升自己的人文与科技素养和理论素养,开阔心胸,丰富思想,提升人生境界。(2)培育学生的适应能力与调节能力。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外引导,运用情景模拟等适当途径,指导学生面临困境时积极调整心态,冷静处事,提高适应能力(下转第138页)(上接第134页)和自我调整能力。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参与社会实践,培育学生的适应能力与调节能力。

2.  加强制度建设,提供机制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和谐除自身的适当调节外,还有赖于制度体系的制约和调整。制度建设是心理和谐的重要保障。具体来说,1.健全学生各种管理制度,为大学生的心理和谐提供制度保障。通过健全管理制度,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为学生心理健康与和谐提供重要保障;2. 完善校园公共管理制度,为大学生的心理和谐提供重要保证。公共管理制度的完善包括:加强民主制度建设,保障学生依法行使权利,参与民主管理;完善公共管理制度和措施加强校园管理、环境整治、公用设施、学生社区等方面的建设,保障校园的安定稳定,建立和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3. 建立多方位的服务保障制度,包括完善贫困生资助机制,拓展资助形式;健全心理和谐教育机制,建设心理咨询中心,开设心理课程及心理测试等;落实毕业生就业指导机制,开设课程,加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开展创业活动与职业生涯规划等。

3.  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大学时期是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和谐的校园文化在陶冶人的情操,完善人的品格,塑造理想人格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大学生和谐心理的塑造与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一要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包括自我和谐,师生和谐。自我和谐包括身心和谐,角色和谐,通过各种报告会,社会实践,培训班等形式引导学生解决困难,正确处理角色关系,实现自我和谐;增强教师的教书育人的责任感,真正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二要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美化校园环境,为和谐心理提供祥和安定的外在环境。还要加强校园安全建设,达到物我和谐;三要加强大学精神文化建设,陶冶性情,培养情操。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强凝聚力与归属感,更利于和谐心理的建构。

4.  加强网络文明建设与监管工作,尽可能减少负面影响。网络只有规范有序才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减少或杜绝负面影响,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首先,高校应重视网络道德教育,通过网络知识讲座的形式,强化网络道德教育,把其作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建立健全校园网规章制度,规范网络行为。在高校拥有校园网的充分管理权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确保上网资料的科学性、思想性和政治性,保障信息安全,规范上网行为。再次,加大网络监管力度,形成一套网络监管机制。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加强网络监测,打击和治理各种网络非法行为。对营业性网吧,尤其要严格规范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维护文明的网络秩序。 【参考文献】

[1]樊富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2]张丹.关于高等学校和谐校园的几方面探讨[n].沈阳大学学报,2006,(2).         

篇11

一、大学英语学生评价的现状分析(一) 传统大学英语学生评价体系及其存在的问题传统的大学英语学生评价体系包括三个子系统: (1) 基础阶段结束时的四、六级英语考试; (2) 各学期期末的学业考试; (3) 社会对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需求和评价。11 四、六级考试从1987 年实施至今,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已成为我国最普遍、最权威的英语水平考核标准。四、六级考试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种评价手段, 适合于检查对课程共同目标的实现程度, 为被评价者提供了一个外在的参考标准。但由于它无法反映个性化教学结果, 对教学过程描述有限, 因此在评价中所起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同时, 它也给教学带来了负面效应, 主要表现在: (1) 过分强调考试结果, 使教学与考试本末倒置, 造成以考试为中心的教学, 教师和学生穷于应付考试技巧, 失去了对英语真正的兴趣; (2) 考试成为评价学校质量和教师教学的唯一标准, 忽视了教学的复杂性, 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 (3) 把考试结果作为毕业、就业的条件,歪曲了教学的目的, 使学生盲目追求证书而忽视了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 (4) 大量使用试题式人工语言, 缺少真实语境,理、协调和创建节约型校园的组织领导工作。目前大部分高校都设有节能委员会或节能管理中心等机构, 挂靠在后勤水电管理中心。行使节能统计、能耗分析、节能挖掘和监督、节能新技术与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应用等职能。但是, 存在权威性不够、涵盖面不广等问题, 仍需进一步强化职能, 充实力量, 明确职责, 使之能够有效地开展工作。其次, 要加强对创建节约型校园工作的指导, 在全校范围经常开展宣传发动、教育培训、业务指导、技术推广、经验交流等一系列的资源节约活动。再次, 要加强对节约工作的监督、评估和考核, 制订导向政策和激励机制。高校后勤要建立对节约工作的监督、评估体系, 定期进行考核, 将资源、能源费用控制量化数分摊计入各部门的成本考核, 费用的高低直接与各部门的利益挂钩。对消耗超过指标的, 给予惩罚; 对消耗低于既定指标的, 给予奖励。要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从政策导向上激励广大员工积极参与节约资源、能源的积极性, 鼓励广大员工为建设节约型校园做贡献。我们国家还不富裕, 穷国办教育更需要有艰苦创业、勤俭办一切事业的精神。创建节约型校园任重道远, 让我们每一位高校后勤员工积极行动起来, 努力提高后勤管理水平,积极参与各项资源节约活动, 与全体师生员工一道, 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从身边做起, 从点滴做起, 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 真正把创建节约型校园的工作落到实处。__导致高分低能的出现。①目前, 国内正在酝酿四、六级考试的改革, 针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也同时进行, 其中评价是这次改革的重要内容。四、六级考试改革的方向是在保持考试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的同时, 使考试最大限度地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正面的导向作用, 即通过四、六级考试的改革, 引导师生正确处理教学与考试的关系, 更合理地使用四、六级考试, 使考试更好地为教学服务。21 学业考试大学英语第一到第三学期的期末考试应该属于学业成就测试。它是一种检查学习进度的考试, 必须呼应过去的教学, 命题不能离开教学内容。《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此的规定是:“基础阶段各级教学结束时均应安排考试, 考试的命题应以所学课本内容为基本依据。基础阶段结束时, 按本大纲的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组织考试。考试形式可以是学校自行命题考试、试题库测试和全国统一考试等。”但是, 由于四、六级考试的重压, 使得很多学校在期末考试中盲目模仿四、六级题型, 多项选择题占据了试卷的绝大部分, 且测试内容和本学期所学内容毫无联系或联系很小, 降低了学生对课本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还有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 即期末考试题中有60% 以上都为课本上的原题, 教师还会在考前给学生划重点, 平时即使不上课的学生通过突击学习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高分, 这样也挫伤了一些学生的积极性。②要想解决上述问题, 除了要从根本上对四、六级考试进行改革外, 在外语教学中探讨灵活的、多元的评价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 教师应对学生在本学期的各方面表现如课堂活动参与情况、书面作业完成情况、课外活动情况等, 有一个具体、详细、公正的记录, 做到对学生平时成绩的打分有理有据, 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加课堂内外的英语活动。期末考试应与本学期所学内容紧密相连, 使学生更为积极地参加课堂活动; 题型应灵活多样, 采用听写、填空、简答、句型替换、翻译、写作等多种形式。31 社会的需求和评价虽然《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 大学英语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的信息”, “专业英语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是促进学生完成从学习到实际应用的有效途径。高校均应在三、四年级开设专业英语课, 确实保证大学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但是, 许多学校由于把专业英语定为选修课, 对学生在专业英语方面未制定任何考核指标, 因此教师和学生在专业英语方面的学习缺乏动力。再加上在教学规划、师资和教材方面所存在的种种问题, 使得学生根本体会不到英语作为工具对其专业发展的巨大好处。由于既无法使学生直接从他人处了解社会对其英语运用能力的迫切需求, 又无法让其切身体验英语对其专业发展的实际好处, 社会需求这个最终评价系统基本上丧失了其对大学英语的正确导向作用。③针对这种现象, 有必要使英语教学与评价结合起来, 在真实性的任务与情境中教育和评价学生, 使学生通过考察、讲座、活动等形式, 切实把英语学习与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 正确地评价自己。(二) 大学英语学生评价体系改革势在必行从社会用人需求来看,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外交流的进一步扩大, 国家、社会以及大学生本人对大学生英语能力的需求越来越高, 大学扩招和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等一系列因素又加剧了这一趋势。受此影响, 大学英语教学出现了较为普遍的应试教育现象: 四、六级考试成了学校和社会考核的终极标准; 各学期期末的学业考试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 只是一种四、六级考试的模拟; 学生缺乏适当的途径去了解社会对英语运用能力的实际需求。众多高校把学生的四、六级考试成绩与学位挂钩, 社会对外语证书也更加看重, 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是通过率如何, 而对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关心则退居其次。以分评教、以分评学、以分评人之风经久不衰。面对这种应试教育现象以及社会对外语人才高能力的需求,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曾经指出, 大学英语应由重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转变到提高学生综合性实用能力上来, 把听力和交流放在英语教学的重要位置, 并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表明, 现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 受到了直接挑战。长期以来, 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 许多教师只是想当然地把语言当作一门知识去教。这门知识主要包括语法知识、词汇知识和语音知识。一个人外语掌握得如何, 就看他是否掌握了这三个方面的知识。适应这种传统的知识观、语言观和教学观, 多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评价观认为, 英语学科的学生学业评价, 就是通过考试考察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随着语言学研究的深入, 人们对语言的认识也逐步深化, 建立了现代语言观。人们不仅认识到语境在语言使用中的重要性, 同时还认识到语言的使用是一个动态的交际过程, 因为真正的语言使用能力是在生活中体现出来的, 由此便产生了交际能力这一概念。随之, 外语教学也从注重知识的讲解转移到能力的培养上来。随着现代语言学的发展以及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 传统的静态的书面成绩已无法实事求是地体现学生能力的高低, 这种以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与当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相适应, 严重阻碍了教学的发展。因此, 如何建立动态的、质性的、真实的、情境化的、教育性的和发展性的学生评价体系, 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以评价促进教学的提高,就被提到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日程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