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过程管理论文

过程管理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3 15:19:4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过程管理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过程管理论文

篇1

一、项目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而且工程项目位置固定、体积大,不同项目地点不同,不象工业生产有固定的流水线、规范化生产工艺及检测技术、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条件,因此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多,容易产生质量问题。

如使用材料的微小差异、操作的微小变化、环境的微小波动,机械设备的正常磨损,都会产生质量变异,造成质量事故。工程项目建成后,如发现质量问题又不可能象一些工业产品那样拆卸、解体、更换配件,更不能实行"包换"或"退款",因此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就显得极其重要。

晋安一建公司之所以能连续十二年被省、市建委授于"质量优胜企业"称号,长期把工程施工质量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就是经常应用一系列培训、管理、检测、监督、整改手段和措施,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人员、施工工艺、机械工具、材料和环境五大因素进行控制。

二、培训、优选施工人员-奠定质量控制基础

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技术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控制施工质量,就要培训、优选施工人员,提高他们的素质。

*首先应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施工人员应当树立五大观念;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效益、企业效益(质量、成本、工期相结合)综合效益观念。

*其次是人的技术素质。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应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生产人员应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服务人员则应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以出色的工作质量,间接地保证工程质量。提高人的素质,靠质量教育、靠精神和物质激励的有机结合,靠培训和优选。

三、严格控制建材、建筑构配件和设备质量,打好工程建设物质基础

国家《建筑法》明确指出:“用于建筑工程的材料、构配件、设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因此,要把住“四关”,即采购关、检测关、运输保险关和使用关。当前,在物资供应处于买方市场的环境下,各种销售名目繁多,有“回扣销售”、“有奖销售”、“送货上门销售”等,对采保人员是极大的诱惑。因此,要把好采购关。

1、优选采保人员,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质量鉴定水平。挑选那些有一定专业知识,忠于事业、守信于项目经理的人任采保人员。

2、掌握信息,优选送货厂家。掌握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的信息,选择国家认证许可、有一定技术和资金保证的供货厂家,选购有产品合格证,有社会信誉的产品,这样既可控制材料质量,又可降低材料成本。针对建材市场产品质量混杂情况,还要对建材、构配件和设备实行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施工项目所有主材严格按设计要求,应有符合规范要求的质保书,对进场材料,除按规定进行必要的检测外,质保书项目不全的产品,应进行分析、检测、鉴定。不合要求的不得使用,并且追踪其出处。严格执行建材检测的见证取样送检制度,以确保检测报告的真实性。

四、推行科技进步,全面质量管理,提高质量控制水平

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息息相关。技术因素除了人员的技术素质外,还包括装备、信息、检验和检测技术等。国家建设部《技术政策》中指出:“要树立建筑产品观念,各个环节要重视建筑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功能的改进,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产品和施工工艺的更新换代”。这句话阐明了新技术、新工艺和质量的关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体现了施工生产活动的全过程。技术进步的作用,最终体现在产品质量上。为了工程质量,应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先进性、适用性。在施工的全过程,要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篇2

2航空企业的过程体系

航空工业企业整体的过程架构可以基于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APQC开发的航空航天防务企业业务流程框架,运用波音、空客公司及一级供应商为主开发的SSCAM能力模型或CMMI能力模型,并结合AS9100符合性来进行搭建。由于有可视化、架构化的需求,可以借助一定的商业BPMS(业务流程管理系统)软件。

3过程架构的建立

从具体过程的角度来看,实现过程管理需要经过“定义过程”、“管理过程”和“通过过程来管理”三个阶段。过程的建立不能是大致的语言描述,必须进行可视化绘制、描述,并采纳“内部顾客”思想。某一工作过程的“所有人”输出其过程结果给下一个过程所有人,下一个过程所有人即是前一位过程所有人在企业内部的“顾客”,而对“顾客”customer及其“需求”requirement的满足和保证方法在航空管理和研制体系中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是量化质量管理和当今系统工程思想的核心内容。定义过程并明确了顾客后,下一步即应为这一过程建立定量绩效衡量指标。按照波音公司的实践,采取质量、按时、成本效益、过程周期等四个维度(视情调整)来对过程绩效进行衡量,建立目标值,同时通过对指标结果的分析考虑对所衡量过程的优化完善。建立的“过程”必须伴以“衡量”,衡量指标必须全面,这也是过程管理能否真正起到作用的关键一步。以质量维度为例,往往容易局限在制造过程,而没有扩展到设计等范畴。而从质量管理要求来看,无论ISO9000、AS9100体系还是六西格玛法,都是明确建立在过程方法之上的。

4过程管理的效用

国内航空工业企业架构体系多以职能制为基础,突出了专业人员与专业知识聚集的优势,而单一职能制短板在于职能部门间的界面接口定义,容易存在职能划分重叠或空白的情况。而一家大型航空工业企业内部各项工作流程高度复杂,大量工作流程会衔接到不同职能环节,在项目中能通过跨职能项目团队解决一些部门壁垒的个例,但基础层面上需要通过实施过程管理能来解决各业务部门工作环节的有效衔接,并促进从整体层面制度性地去构建现代航空企业全部业务过程和每一具体工作流程的网络架构,避免盲点空白。从项目管理角度看,项目的开展建立在Team团队、Resource资源、Process流程三者基础之上,民机项目除WBS工作分解结构外还必须对应过程分解结构,过程管理对于项目工作的扎实推进同样不可或缺。此外,西方工业界认为一项工作只要能衡量,就有办法提高,过程与衡量也是欧美航空制造业目前广泛开展的各种业务提升方法的前提和基础,不论是针对整体的CMMI、SSCAM、AS9100模型,还是以精益-六西格玛为核心的细节性持续改善优化,抑或是针对项目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具体环节的能力提升方法都基于过程管理的理念,它们现在都已成为欧美航空企业正在大力实践并产生巨大质量、成本和时间效益的良方。因此,接受、认可并建立全企业范围的过程管理体系是开展好管理提升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作者:丁朱寅 单位: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篇3

在如今的工程领域,非常多的施工团体依靠关系来进行对某些工程的承包,如果施工团体比较优秀还好,万一施工队伍只为了价格竞争而粗制滥造,那么就会导致很严重的问题。在招投标过程中,投资方并不能只针对价格进行评估,还要兼顾工程的质量和财务等多方面问题进行综合评估,不能以偏概全。

1.2工程施工过程的监管问题。

施工企业在施工的时候出于成本和某种自私的心理往往会在工程中进行不同程度的偷工减料或者适当改变原定计划或者工艺。投资方如果对这样的现象没有监管而导致该现象泛滥成灾,会导致在合同中的很多条款被瞒天过海的问题。这样也会有很大的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额外投入。

1.3对计划变更的审查问题。

大部分的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都会对初始的计划或者设计方案因为各种原因进行各种各样的更改,这样的更改会给施工企业提供很多的机会进行索取或者一些投机取巧的行为。所以在计划进行更改的时候投资方应该对更改方案进行仔细的核查,从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成本上升。

1.4竣工之后的核算问题。

在工程竣工之后,相关的核算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核算环节也是非常容易在数据上面出现严重偏差的重要环节。所以相关的负责人应该重视在工程现场对材料和施工情况的核实和记录,否则非常容易增加不必要的成本统计。

2、投资控制的各个重要环节

2.1决策环节。

2.1.1市场调研。

针对工程可行性,要做好市场调研工作。这一点是关键。要想确保项目能够充分发挥出预期效果,就要组织相关专家针反复进行论证,不只是对相关技术进行研究,还要对市场前景进行研究。相关人员必须要确保论证的客观性,不能主观否认存在的矛盾与风险,从而对投资决策造成误导。

2.1.2投资预算。

要明确投资估算也就是对工程总的投资额度进行的预估和计算具有相当程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这一点上不同的行业需要结合自身行业的特点,完善具有实际意义和科学效益的投资估算指标,并制定出与之配套的管理和调整方法。

2.2设计环节。

2.2.1招标工作。

招标工作在进行的时候设计单位必须在技术可行性和投资效益方面进行负责。不仅要在可行性研究方面,还要在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以及设计质量、方案优选、工艺流程、设计取费等具体环节取得平衡,在不同的设计方案中进行综合性的比较和测量,激发设计者的灵感和热情,保证选择的设计方案周期短、效益高。

2.2.2限额设计。

进行限额设计也就是在做好纵向和横向的双向投资控制工作。纵向体现在初步设计的时候要依据投资估算成本,按照一定的范围进行分解,确保工程能落实到每一个负责点上。横向控制工作则是在设计阶段,要按照专业对投资进行分解,分块进行限额。分层控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控制方案,能够使多个环节互相之间形成制约,以确保工程投资额度的限制管理。

2.2.3完善机构。

完善独立的审查机构。从当前形势看,很多工程项目在方案设计以及初步设计方面,都是由企业自身的设计院进行设计,同时相关部门进行审查。但是这样的审查往往缺少专业人员,不能理想中的的效果。因此,要独立审查机构,结合工程具体性质以及特点,邀请相关专家在进行独立审查,减少片面性和局限性,从而实现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提升投资效益。

2.3建设环节。

2.3.1技术审查。

技术措施的审查非常重要。施工技术方案是对施工进行指导的一项纲领性文件,施工企业通过承包的需要进行编制。在施工工程中一些情况是非常可怕的,简单来说就是投资方和监理人员缺少正确的认识,认为施工技术措施仅仅是施工企业的事情,而忽视了施工方案质量对工程质量与工期的影响。从很多的现实情况反映,很多工程建设投资方因为缺少正确的认识,导致施工企业钻了空子。这些施工企业编制出两套不同的施工方案,一套由监理或者是投资方进行审批,而另外一套才应用与实际施工,这样在结算时会非常容易出现较大的问题。因此,对于进行招标的工程项目,投资方要重视对施工技术方案的审查。

2.3.2现场管理。

做好现场变更以及签证管理工作。投资方必须要对进行变更或者是签证的部分要严格做好审查工作,防止出现设计人员对于项目变更难度没有做好预估、对现场情况没有详细了解、对于变更工程量设计认识不足、忽视工程变更对于造价的影响等的情况发生。

2.3.3合同管理。

为了防止管理漏洞的出现以及其他一些合同问题的出现,每一个项目都要确保合同交底制度的建立,以保证工程中每一个人员都能确定合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而且工程中的各个部门之间要确保有良好的沟通,对于小合同也不能人为进行分开。

篇4

管理过程要求我们未雨绸缪,第一次就要把事情办好,是非常适合综合自动化改造的管理方法。

2综合自动化改造问题分析

(1)较广的涉及面

电力系统构成复杂,主要包括一次主设备和二次保护、控制、调节、信号等辅助设备组成,综合自动化改造工作涉及到变电所每个间隔的一次设备和相应的二次设备。

(2)较大的工作影响范围

如果综合自动化改造工作稍有差错,就不仅仅对电力系统的运行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其中,继电保护“三误”(误碰、误接线、误整定)操作呈现出多样、易发生的特点,是保护的头号敌人

(3)改造难度大

综合改造过程中要求停电时间短,技术难度高,复杂性强,细微事情多,稍有想不到的地方都可能对电网安全运行带来威胁。

3综合自动化改造施工中的危险因素

(1)对“三措方案”、作业指导书学习体会不够,造成工作上被动。

(2)未掌握图纸、技术规范、规程制度,未完全了解现场实际情况,对停电设备间隔不知道,造成延误工期甚至出现威胁电网安全事故。

(3)拆除旧电缆时拆错线造成保护误动。

(4)机械伤人、保护误碰等在拆、搬屏柜过程中出现时应该引起注意。

(5)交流短路、直流短路接地等往往在接线过程中误接线引起,这样也应该格外注意。

(6)误投压板、调试不慎引起设备损坏,相关保护误动等需要特别注意。

4综自改造施工中过程管理思考

由于综自改造的特点分析,从整体上考虑应该强化过程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否则,轻则延误工期,重则酿成事故。做好图纸资料,材料工器具等的准备工作在改造前就显得尤为必要和关键,另外,符合现场的施工“三措”方案也应该及时制定。而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工作有,做好每日工作日志,交代清楚工作内容,同时对于危险点及预控措施应该提前准备,确保使用安全措施票。完备的实施细则应该在重点阶段、重点环节体现出来,另外这些措施应该体现出针对性和区别性,使得各个环节相互辅佐,从整体上保证施工安全。

4.1从施工方案反映施工总体情况

综自改造施工方案应包括施工组织措施、安全措施、技术措施,同时还包括施工工程进度安排,改造前、后的屏柜布置,施工作业指导书等内容。施工“三措”方案要尽可能详细,对现场的人员组织、危险点、预控措施、全过程技术把关等内容要全面准确。施工前对每个参加施工人员及现场运行人员进行交底,使每个人都对整个施工过程所有内容能完全掌握。

4.2从施工日志体现全过程

综自改造施工是一项面广点散的工作,如果采取工作负责人全面负责的办法,工作负责人的压力非常大,工作班成员的积极性也低,责任意识也会淡薄,从而影响施工的安全与进度。为此我们在变电站改造施工中,充分利用施工日计划和施工日志的办法解决了这一难题,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施工日前一天晚上就将次日的施工计划编制好,将各项工作详细分解到人,并且交代了各工作点的危险点及预控措施,做到责任到人,当日工作前逐一交待,使得工作多而不乱;施工日志则记录每日的工作完成情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4.3继电保护安全措施票-小措施大作用

尽管从某一方面来说作为进入现场工作的一张通行证的工作票具有一定作用,但是在较为复杂情况下,这样做就远远不够了。在复杂的合自动化改造施工和220kV以上保护调试工作中,当进行拆除与运行设备相关的连线过程中,往往需要处理在二次回路中接临时安全措施线,这就意味着大量繁琐而必须的步骤不能缺少。为了更好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在保证安全至上的前提下,即对工作负责的同时又对自己安全负责,就提出了继电保护安全措施票措施,具体来说,继电保护安全措施票包括编号、签发人、工作负责人、工作内容、设备状态、安全措施。每一项安全措施都要列出执行时间和恢复时间,不需要恢复的项目要在恢复栏中写明原因。在改造中通过继电保护安全措施票实施从根本上杜绝了“三误”的发生,同时也可以真正做到层层把关,责任到人,并做到有据可查,提高了保护人员工作责任心和工作态度,大大保证了施工的安全。

4.4过程管理细则化-将关键工作精细化

篇5

二、企业运营过程中关于财务预算管理环节的应用探究

(一)财务预算的现状简析

现代化企业对财务管理的认识已经上升到新的层面,能够正确认识其对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想要实现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则必须做好作为组成财务管理结构体系中最基础的工作——预算管理。开展预算管理必须以企业本身的实际发展状况为出发点,将企业经济战略发展目标作为指导方向,有效对内部各大部门的生产与经营工作进行指导,企业在内部开展财务预算工作涉及利润预算、现金预算等。想要不断提高内部财务预算管理的质量与水平,必须找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财务方向,确定管理目标,查出问题和漏洞并及时解决。

(二)财务预算管理环节的弊端

企业在推进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建设仍停留在探索阶段,管理环节仍存在多种弊端,预算结果的准确性不高。预算耗时长,预算成效低等问题成为目前国内企业预算管理重要的难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大方面:

1.企业内部领导层未能准确认识财务预算对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得财务预算管理在整个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中处于弱势,没有把它视为中心环节处理好。

2.管理体系不成熟。

由于关于财务预算的管理体系缺乏成熟,未能建立起相适应的管控制度与评价标准,在执行时未能有专门的审核制度进行评审。

3.预算缺乏成效。

在财务预算的初步方案设计并执行后,负责实施的部门人员仅注重实施的行为,而忽视了预算资金的控制。究其原因主要一是他们手上没有相应的权力对资金进行处理和配置,二是在实施环节,一旦资金大于预算标准他们无权力实施控制,只可遵从上级部门的统一安排;三是预算管控的制度不够严密,执行人员缺乏强烈的预算观念,未能根据实际情况准确分配资金,对预算方案认识不够深入,使得难以充分将企业财务预算发挥至最大。

4.财务预算涉及的内容不广、不全。

部分企业制定相应的财务预算过程中,通常只注重日常营业的收支方面,较少涉及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以及现金流量的评估等方面。

5.预算实施成效低。

主要体现在有些企业实施财务预算时未能严格根据预算方案对内部的日常经济活动开展相应的管控措施,使得大于预算的现象时常发生,预算考核制度未能严格执行,奖罚制度未能得到严格执行。

三、企业运营中优化财务预算管理环节的对策

(一)构建完整的组织体系,推进预算管理体系的完善

企业应以自身实际为出发点,设置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并根据相关制度要求展开编制预算计划书、审核与管控计划执行的全部过程,为优化预算管理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通过推进预算管理体系的完善,确立财务管理在日常管理中的基础与主导地位,严格监督财务组织人员修订与完善管控制度的基本工作,积极执行监督职能与评价职能,然后根据财务的预算计划以及执行的效果进行及时的记录和评价,并编写综合报告,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预算项目的整体效益。

(二)凝聚全体人员的力量

财务预算的管理环节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而这些环节的工作都是由企业不同的部门和个人分担的。就所承担的工作而言,预算的实际执行者应当是最熟悉情况的。所以开展预算管理时应积极凝聚内部全体人员的综合力量,呼吁各部门积极参加和配合预算编制工作,并严格按照自身岗位的工作内容和相关制度标准给予高效执行。假如某项目涉及的资金数额较大,属于重大经济事务的应需在内部全体人员中开展讨论会,充分尊重每位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实行民主综合决策。财务预算管理环节中应构建合理层级式的管控模式,以全局视角为出发点,尊重各层级部门人员的意见,综合多方建议实行科学预算决策。此外,还应对各大部门的权责进行划分,实现权利与职责的联系与制衡,有效地对预算环节给予相应的管理,协调和密切内部员工和企业双方的关系,不断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与归属感。

(三)实现财务预算的全过程管理

实现财务预算的全面管理不仅需要企业内部全体人员的参与,还需要对预算的全过程进行高效管理。企业的经济发展无论是处于哪个阶段,都会涉及资金的使用。所以,不论是生产阶段还是管理阶段,都需要对使用的资金进行科学的预算,保障企业开展生产或是经营活动均能有足够的资金支持,避免受资金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生产停滞或经营不畅等问题,导致企业经济效益受损。

(四)按照规范科学的编制方法,有效设置预算指标

预算目标主要是企业对战略目标进行细分后所得,设置相应的预算目标应以企业年度内总体目标为核心指标以指导设置方向。开展预算编制活动应以分级式的自上而下方式,综合各部门人员的力量参与至讨论中,确定关键性的重要指标,切忌指标空泛无中心,首先需关注刚性的企业项目,而后综合次要项目,做到主次清晰;另外应注重对现金预算的管理与控制,协调应收与应付账款的预算平衡,综合外界因素对内部财务预算管理造成的影响,协调好动态预算和年度总预算间的关系。

(五)构建预算专门的控制体系,实行推行预算评价

根据不同季度预算规划与实施情况,通过对开展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比较评价,选择差异的分析方法,查找出存在差异的致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构建预警机制,针对超额预算情况进行及时的预警报告,针对超额的项目需上呈至总经理,交由相应的集体管理者进行审批。

(六)引入绩效管理,构建全面的考核与奖惩机制与绩效管理相结合

预算管理属于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的经济活动内容繁杂广泛,需要企业全体人员的力量才能高效执行预算指标,确保预算目标的顺利实现,这就依靠于严密的预算评价制度体系。设计绩效体系时应遵照制约性与联系性、合作促进的原则,将自身岗位的绩效指标同企业年度总体目标相互联系,以增强各大岗位人员执行预算要求的能动性,实现对高效化的预算管理。

篇6

1、信息传递不畅,阻碍招标工作开展

工程预算和工程设计之间信息传输不畅,导致招标工作无法进行。如今,企业的综合能力已不是招标工作考察的重点,预算员的理解能力和运气的考核成为工程预算的重要部分。然而,由于操作人员的理解差异,同样的图纸按同样的信息价计算并套用一样的定额,致使计算出的结果相差很大。使得招标工作不公平、不合理。且现行的招投标制度要求投标企业进行工程量计算,这就使企业形成重复劳动。

2、建筑工程定额相对滞后

由于我国的工程计价模式由于对定额的过分依赖,其价格不停上下波动,导致了建筑工程定额相对滞后,究其原因是劳动力和建筑材料供应的市场化引起的。在进行了调差处理的工程计价过程中,市场最新的价格消息未能及时反映,结果与实际差距较大,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受到了影响。

3、造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

就当前工程管理的水平来看,造价管理人员没有达到对项目工程进行准确动态估价的水平,其原因在于他们缺少与造价确定及控制的动态管理方面的知识。定额计价模式只是单纯的从会计的角度上规定了工程造价的构成,不能反映建设先后顺序、主从关系和空间的秩序、资金使用的时间,不能清晰地体现出工程造价的管理思路,容易混淆。

4、缺乏监督和过程控制,损害业主利益

由于工程造价管理部门缺乏对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监督检查,政府部门缺乏强有力的改革措施,工程建设投资的控制度很不严谨,建筑产品优质优价原则也未能很好的体现。即使建造普通的工程比建造高质量的工程投入要小,但是过程中的超预算现象广泛存在,虽然政府做出了收取优良工程补偿费的调整,若一方不同意,就不能收回投入的所有费用。由于不好掌握这种操作方法,工程质量不能有效保证,业主对工程造价管理不满意,和施工方、管理方的矛盾显而易见。

二、工程造价过程管理的原则

工程项目建设是一个数量大、周期长的生产及消费的过程,工程建设者若没有足够的经验和知识储备,不仅会受技术条件和科学条件的制约,也会受到客观过程发展及其表现程度的制约。因此,为了确保目标的实现,工程造价控制应随工程项目建设实践的不断加深而分阶段进行。即将设计概算作为施工图设计与进行技术的工程造价控制目标;将建安工程承包合同或施工图预算作为施工阶段控制建安工程造价的目标;将投资预算则作为设计方案选择与实施初步设计建设工程造价的控制目标。总体而言,造价控制目标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前后阶段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工程造价控制的目标系统。

1、确定工程造价限额。

工程造价限额的确定是根据建设项目周期、资源消耗量的生产及消费过程由大到小分阶段设置,有略到精逐渐推进,分阶段的深入。其主要依据之一是投资决策阶段的投资控制数,而且投资控制数一经批准作为工程造价的最高限额,设计概算就不能超出投资控制数。

2、对建设周期进行造价控制。

一项建设工程大致分三个阶段: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必须有重点突出。设计阶段和投资决策对造价有非常大的影响,二者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分别为35%-75%和75%-95%,而施工阶段,依靠技术措施来节约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仅有5%一10%。要将设计阶段和投资决策作为要点的建设总生命周期进行全程的造价控制。

3、实现经济与技术结合的手段。

经济与技术结合是控制工程造价最有效的手段,为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我们要从组织、经济、信息、合同、技术等方面采取措施,尽快的改良我国技术和经济分离的现状,将二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组织上,明确项目组织机构、管理职能、造价控制者分工,;经济上,经常比较造价计划值和实际值,严格审查各项费用的支出;信息方面要随时清楚的知道价格、利息等变化;合同方面要明确各方责任、合同价款以及奖罚条例;技术方面要重视设计方案的选择,严格的监督审核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技术设计,拓展开发技术领域,研究节约造价的可能性。

三、工程造价过程管理改革的建议

1、现行定额计价的管理模式进行改变

建筑市场的主体是建筑安装施工企业,必须有自己定价的权力,可在目前情况下国家只允许企业在投标策略和利润上有自己的自,这造成了企业间竞相压价,并会采用不合法手段弥补回其所受损失,不利于施工企业的发展,因此采用工程量清单报价法才能做到企业自主报价。工程量清单报价法是指各企业在发包人统一计算工程量并且反映在报价清单内的基础上,自行制定的每个分项的综合单价。这是一种将指令性计价方法变为指导性的计价,将政府的直接管理方式改为间接调控方式,使当今工程量计算规则与国际接轨,费用上按国际通行的做法。工程量清单报价体现了企业的竞争实力,有利于公平竞争,有利于促进、发展企业技术经济,推进建筑企业对市场发展的适应,方便工程结算,将工程的实际成本真实地反映出来,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机制充分的体现出来。

2、区别政府投资与非政府投资工程

在统一量的消耗标准和计算规则的前提下,对政府的投资工程实行指导性价格,而对非三政府的投资工程实行市场价格,市场价格信息定期,为市场的主体服务。这即是大力实行建设工程竞争定价同时,又按照世界众多国家实行的对政府投资工程造价的做法,对非政府投资工程和政府投资工程加以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计价定价。

3、建立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网络

篇7

2绩效管理过程监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电力企业绩效管理是建立在相应规范和流程基础上的,如对各项监测指标的设定与明确、对绩效管理中的问题的跟踪与反馈、对相应考核积分及绩效结果的评定等。从绩效管理实际操作来看,突出问题表现在:一是绩效指标设定上缺乏相应的责任机制,对于管理者与员工的共同参与不够,无法贴近单位实际,也难以获得理想的绩效考核预期;二是责任避难现象较为普遍,多数责任部门以反向操作策略来避免绩效管理中的责任;三是对于监控与反馈环节重视不够,绩效考核与传统的考评过于重视结果,而对于“事后诸葛亮”带来的管理漏洞和管理缺陷,难以从管理过程进行及时防范和挽救;四是在绩效管理中缺乏月度跟踪、季度回顾及评价,忽视绩效管理的阶段性监控的积极作用。而反观绩效管理过程控制体系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点:一是对绩效管理分析团队建设上的不缺乏专业的绩效管理信息的分析;二是对绩效管理过程跟踪不到位,特别是对于基层单位绩效指标的监控与反馈过于形式化,难以从组织协调上发挥分析管理团队优势;三是过程考核动力不足,过程监控工作不及时,对于问题反馈不重视,难以真正从过程监控机制中实现绩效管理目标。

3绩效管理中对过程监控机制的科学设计

对于卓越绩效管理理念是基于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对于过程的卓越从何而来?则需要从过程监控的科学设计中来加以实现。在设计过程监控机制时,需要从以下三点着手:一是基于电力企业“三集五大”体系要求来形成各专业、各岗位的制度建设,对制度体系的标准化是建立在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也是开展过程监控、完善监控方法和标准的基础;二是过程设计应该与企业“三集五大”体系相适应,从电力企业运营监控中心对各主业务的监测与考核,建立完善的绩效指标预警机制,并从过程监控中确保各类绩效指标的科学监测;三是注重对过程监控的实时反馈与跟踪,引入过程监控能够对各部门管理职能及工作内容进行跟踪和监测,并从各指标的异常管理及时改进和补救,以真正实现绩效管理体系对各部门、各基层单位的有效考核和监督。

4绩效管理中引入过程监控的实施

4.1对于操作性过程监控的有效实施

针对操作性过程监控,主要从各部门工作实际及工作重点出发,通过对各下属基层工作的分解,从监控内容上来选择合适的监控对象,如各部门的操作规范及标准等。在操作性过程监控实施中,对于电力企业各专业相关的管理要求及制度,如作业指导书等,需要从专业视角来进行细化,并分解成各项考核指标和考核任务。通常情况下,对电力企业运检工作、基建工作、营销工作、发策工作、调控工作、物资工作六大项进行过程监控。对于各部门中的日常工作与常见坏点进行结合,并从基层单位的抽检中来进行统计,对于合格率小于70%的要给予扩大抽检范围,对坏点问题要给予跟踪纠正和整改。

4.2对于结果性过程监控的实施

教学考核的常规化指标是对各部门及各专业绩效结果的评价,在进行结果性过程监控实施中,应该从指标体系的构架上,明确年度考核标准及要求,并从各部门及部门内绩效指标中落实各项工作任务。通常情况下,对于电力企业运营指标的监测应该采取分级方式来制定,对于一级指标从责任部门及落实重点上加以明确,对于二级指标要从基层工作任务的实施情况,对相应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监测,以促进各项指标的改进和完善。需要强调的是,对于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与企业运营监测指标体系来说,两者是彼此相关而又互为补充的,如对于绩效考核中某些运营指标的监测,发现异常也可以强化对其的监控,并纳入到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以发挥其积极作用。

4.3引入即时监控,强化月度考核

从绩效指标的展开,通过与运营监测中心建立数据联动,对于各项指标出现的异常反映都能够进行即时监测,如设定正常区间值与异动区间预警值,对于超过预警指标值时则进行异动分级管理,及时反馈给各相关部门进行整改落实,对于结果严重的异动还要体现在月度考核中。对于月度考核,通过对每月监控数据报表方式提交给绩效管理委员会,经绩效管理委员会审核后下发月度绩效考核表,汇总成年度绩效考核成绩,以便于对各部门及各基层单位的考核情况进行有效管理。

篇8

1导叶开启时间对过渡过程的影响

水电站过渡过程涉及到大波动、小波动和水力干扰过渡过程三个方面。而在小波动过渡过程中,调速器将自动跟踪,机组不受导叶开启时间长短的影响。因此本文仅讨论导叶开启时间对大波动和水力干扰过渡过程的影响。

1.1导叶开启时间对大波动过渡过程的影响

在无穷大电网条件下,增负荷,机组转速不变,调速器将不参与调节,所以增负荷时间的长短将只对机组两个调保参数(蜗壳末端动水压力、尾水管进口断面压力)、管道沿程的压力分布、调压室涌浪水位及阻抗孔口压差等产生相应的影响。文献[3]给出了粗略估算水锤压力的计算公式:,式中、分别为压力管道水流惯性加速时间常数和导叶动作时间,、为水轮机在初始和终了时的相对流量值。由上式不难看出,在机组增负荷过程中,导叶开启越快,引起的负水锤越大,蜗壳末端的最小动水压力将越小,尾水管进口的最大动水压力也将越来越大。另外,由于沿管线压力极值通常呈线性分布,所以机组上游侧沿线最小动水压力分布线的梯度和机组下游侧沿线最大动水压力线的梯度将随着导叶开启时间减短而越来越大。由文献[4]调压室基本方程式对时间微分(式中、分别表示引水管道及调压室断面积,表示管道中水流速度,为调压室水位,为水轮机引用流量,上游调压室取“+”号,尾水调压室取“-”号),可得。从该式可知,导叶开启速度的快慢(可用大小衡量)不仅影响隧洞水流惯性的变化,而且直接影响调压室涌浪水位高低。

1.2导叶开启时间对水力干扰过渡过程的影响

在两机一洞布置方式下,若一台机组并入有限电网正常运行,另一台机组增负荷,该动作机组增负荷时间的长短必然对正常运行机组的调节品质产生影响。将水轮发电机组的运动方程:

(1)

经适当变换,有:

(2)

(3)

所以有:

(4)

上式中,-机组转动惯性矩,-水轮机主动力矩和出力,-发电机阻抗力矩和出力,-机组转动角速度,-水轮机工作水头,-水轮机引用流量,-水轮机效率,-时间。

在动作机组导叶开启过程中,由于水锤作用,水轮机进口断面压力下降而出口断面压力上升,从而导致运行机组工作水头降低。在机组效率不变的条件下,为保证运行机组出力不变,其引用流量必须增大,也就是说,运行机组导叶开度将会随着动作机组导叶开启而加大。导叶开启时间越短,水锤作用越显著,工作水头降低幅度和引用流量增加的幅度也越大,因此导叶开度增加的幅度越大。在水力干扰过渡过程中,如果动作机组导叶开启太快,而此时运行机组的开度又接近某一限制开度时,调速器的开度限制机构将发挥作用,限制导叶开度不超过该限制开度,从而限制了流量的进一步增加。同时,发电机的阻力矩维持不变,于是式(4)不能保持平衡,右边小于零,运行机组的转速未达到额定值就开始下降,此后将以小于额定值的某一值为轴作摆动。该差值若超过有差调节的调差率,即0~8%[5],则难以满足电网对调节系统稳定性的要求。

2实例

本文选取了设有尾水调压室的常规水电站和设有上游调压室的抽水蓄能水电站作为计算实例,两者均为两机一洞布置方式。为探求增负荷时间对过渡过程的影响,拟定增负荷时间范围为10~100s,并以10s为间隔。

2.1常规水电站实例

该水电站额定水头95.0m,单机引用流量900.7m3/s,额定转速75r/min。图1~图4为大波动过渡过程中各控制参数随导叶开启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中数据点来源于10~100s的数值计算结果。

图1蜗壳末端动水压力控制值图2尾水管进口压力控制值

图3尾水调压室涌浪水位控制值图4调压室底板压差控制值

图1~图4图例说明:

从图中可以看出,蜗壳最大动水压力发生在导叶开启初始时刻,其大小等于恒定流压力;而蜗壳最小动水压力则随增负荷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图1),极值发生时间均在附近(图5);且存在某一临界增负荷时间,当时压力极值变化较为显著,时压力变化则较为平缓。结果表明:该临界导叶开启时间为30s。尽管在增负荷工况下,尾水管进口压力不是过渡过程的控制值,但从图2可知,其极值随的变化趋势仍然以30s为临界值,超过60s后尾水管压力大小几乎不变。与此类似,引水发电系统的沿线压力也以30s为临界值(图7)。尾水调压室最低涌浪水位以40s为临界值,并在后最低涌浪水位与调压室初始水位保持齐平(图3)。这是因为随着的延长,调压室涌浪的第二振幅水位反而高于初始水位(见图6)。最高涌浪水位则无明显的临界值,随着的延长而逐渐降低。调压室阻抗孔口的向上向下最大压差分别以30s、40s为临界值(图4)。总之,以上各控制参数的临界值均在30~40s之间,与IEC的推荐值是一致的。

在并入有限电网的水力干扰过渡过程中,运行机组有关参数变化过程见图8~图11。作为示例,图中仅选取了=10s、30s、50s、100s四种增负荷时间。

结果表明:在运行机组起始开度≥98%时,无论动作机组导叶开启时间多长,调速器参数如何整定,其转速均不能恢复到额定转速75r/min,而是收敛于一小于额定转速的数值(图8):=100%时,其相对差值为10.67%,大于规范规定的最大有差调差率8%;=98%时,相对差值为2.67%,在8%以内。此时若将电网自调节系数由0依次增加至0.5、0.8,则前述相对差值减小(图9)。而当起始开度减小到97%时,运行机组转速均能收敛到额定转速。上述结果表明水力干扰过渡过程中运行机组存在最大临界初始开度,即。

另外,随着开启时间的延长,运行机组出力变化幅度减小,振荡周期略有增加(图10)。与并入大网的水力干扰(图11)相比,并入小网运行机组的出力变化幅度较大而且衰减较慢。

图5蜗壳末端动水压力变化曲线簇图6调压室涌浪水位变化曲线簇

图7引水发电系统沿线压力曲线簇

图8运行机组转速变化曲线簇图9运行机组转速变化曲线簇

图10运行机组出力变化曲线簇(并小网)图11运行机组出力变化曲线簇(并大网)

2.2抽水蓄能水电站算例

该水电站额定水头195.0m,单机引用流量185.46m3/s,额定转速250r/min。大波动计算结果表明,蜗壳末端的压力极值变化规律与前述的常规水电站一致:蜗壳最大动水压力发生在导叶开启初始时刻,最小动水压力则随增负荷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极值的发生时间均在附近,略有不同的是临界时间提前到20s左右。随导叶开启时间的增加,尾水管进口压力的变化趋势是先显著后平缓,临界时间在40s左右。与常规水电站类似,引水发电系统的沿线压力也以30s为临界值。上游调压室最高涌浪为初始值,这是因为增负荷在调压室产生的第二振幅低于恒定水位,最低涌浪随增荷时间的增加呈现的规律是先减小后增加,临界时间在40s左右。总的来说,以上大波动控制参数的临界值也在30~40s之间,与IEC的推荐值是一致的。

对于同一抽水蓄能电站,正常运行机组分别采用不同的导叶初始开度,作为示例仅选取了97.4%、90%、88%三种初始开度值,在不同的增荷时间下(10s、30s、50s、100s)得到一系列转速和出力变化曲线。与前述常规水电站一样,只有当运行机组初始开度小于等于88%时,其转速才能恢复到额定转速250r/min;大于此开度值时,无论将导叶开启时间延长多久都不能使运行机组转速围绕额定转速波动:=97.4%时,与额定转速相对差值为2.28%;=90%时,为0.52%,均在8%以内。增大时,转速相对差值也有减小的趋势。运行机组转速及出力变化规律与常规水电站一致,在此不一一赘述。

3结语

结合理论推导和计算实例,探讨了导叶开启时间对水电站过渡过程的影响。对大波动而言,主要是蜗壳末端最小动水压力、上游管道最小压力沿线分布、下游管道最大压力沿线分布以及调压室阻抗孔口压差对导叶开启时间较为敏感,但可以找到某一临界时间,使调保参数及上述控制值在合理范围以内,同时也验证了IEC推荐的增负荷时间30~40s是合理的。对并入小网的水力干扰过渡过程而言,若运行机组初始导叶开度接近限制开度时,无论将增负荷时间延长多久都不能使运行机组转速围绕额定转速波动,此时与额定转速相对差值有可能超过有差调节最大调差率的允许值8%,会对电网产生一定的冲击。因此需要将运行机组最大初始开度限制在最大临界开度之内,该开度为运行机组转速收敛于额定转速的最大初始开度,以满足发电机和电网对调节系统的要求。

参考文献:

[1]DL/T563-95,《水轮机电液调节系统及装置技术规程》。

[2]IEC-61362,《水轮机控制系统规范导则》。

篇9

为实现远距离、大容量的电力输送,保障电力安全,而改造和扩建的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变电项目。电网建设项目的经济性、可靠性以及坚固性直接影响各电力公司的重要指标。

(二)电网建设项目的特点

电力行业是直接关系到民生的重要行业,属于公用事业的范围,具有垄断性的特征。其中,电网建设项目的主要特点包括:一是电网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具有复杂性。电网建设项目施工前,需要完成对项目前期的测量、计算、分析、预算等相关工作,通过对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确定最终的项目方案。从而在进行下一步的招标、施工、验收等一系列的具体工作。因此,电网建设项目前期筹备工作十分复杂,工作量巨大。二是电网建设项目的周期长。首先,国家十分重视电网建设,从立项到最终的决定,需要层层把关,从而增加了电网建设项目的周期。其次是由于电网建设项目工程量巨大,筹备期十分复杂,也导致了电网建设项目的长周期。三是电网建设项目的投资数量大,技术复杂。电网建设项目施工涉及的地域广阔,施工的周期长,大约在三年左右,同时电网建设对技术的要求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四是电网建设项目涉及的部门众多。电网建设项目的建设系统十分复杂,涉及的部门众多,施工地点基本都在野外,施工的现场分散,作业点多,这就需要与许多政府部门、单位沟通、协调,确保电网建设的顺利进行。五是电网建设项目与我国的经济建设关系紧密。主要是因为电力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电网建设项目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相辅相成,因此需要不断适应成长中的城市,成为城市进步重要的支柱。

二、当前电网建设项目中存在的问题

(一)电网建设项目缺乏周密的计划

计划是保证最终目标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它必须符合实际需求,满足效率性、经济性的要求。但是为了加快电网建设的速度,缩短工程周期,降低投资成本,施工单位往往没有做好深入调研,对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不充足,导致缺乏周密的施工计划。从而产生在施工过程中,不断修改计划的现象,使计划缺少了应有的作用。

(二)电网建设项目的组织协调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

组织协调是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决定性因素,对整个项目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在电网建设项目中,存在组织协调不完善的现象,具体表现:犹豫目标、利益不一致,增加了各单位之间沟通的困难;内部各部门之间有相互推诿责任、扯皮的问题,影响了工作效率。

(三)电网建设项目的程序不规范

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减少损失,部分施工单位直接进入施工环节,缺少了相关工作的审核环节,易出现相关批复文件未收到的现象,增加了项目建设的困难。

三、全过程管理在电网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影响

全过程管理在任何的项目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电网建设项目中要按照计划、组织、控制、执行、监督这五步骤,有序推进电网建设项目管理的顺利开展。一是要强化计划的作用。在电网建设项目管理中,要强化计划的作用,各项工作的开展要以计划为依据。在制定总计划的基础上,逐步分解计划,尽量将计划做详细。同时,要考虑周全,将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加以思考,形成有效的计划方案,为下一步工作打下基础。二是要完善组织协调的功能。计划完成后,电网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需要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要把涉及到各部门的具体工作做好分工,相关的职责、权利等问题要明确,形成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保证各项工作都能有据可依。三是要加大控制的力度。电网建设项目的关键是对过程的控制,其具体体现主要为提出和检验目标、目标分解、合同签订、招标等环节,因此,在这一系列的工作中,相关部门要加大控制的力度,确保各项工作不偏离原有的轨道,能够顺利的开展,保证最终目标的实现。四是要提高执行的效率和质量。良好的执行力是企业成功的根本。因此,在电网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要端正每个人、每个部门的工作态度,不断提升他们的执行力,使各项工作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能够有效率的开展。五是要不断提升监督水平。电网建设项目良好的保障最终落脚点在于监督。首先要发挥项目领导单位的监督管理权力,做好对项目全过程的监督;其次要充分利用工程监理的作用,按照相关要求,认真履行监理的义务;最后是要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交流,充分发挥他们的审计、法规、财务等方面的监督管理职能,杜绝违规现象的出现。

篇10

2.数据库设计

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一直以BC范式为规范,既避免数据冗余,又避免数据间的函数依赖。每个数据表都采用自动增长的整数作为主键,既可避免实体重复,又可方便建立索引提高检索速度。

3.系统实现

(1)DAL层和Model实现

LINQ是VisualStudio2008和.NETFramework3.5版本中一项突破性的创新,它通过将面向对象编程的准则应用于关系数据,简化了面向对象编程与关系数据之间的交互。LINQtoSQL层:LINQ可以快速创建基于数据库表结构的对象,并根据表之间的关系,创建对象之间的联系。它实现了对数据库表的操作和表与对象之间的映射。通过LINQToSQL类可以快速构建DAL层和Model层,构建完成后,能够以面向对象的方法来调用数据实体,以类SQL语法来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LINQToSQL类为构建DAL层和Model层提供了一种快速方法。

(2)BLL层实现

BLL层是基于DAL层和Model层的构建,构建原则是,为每一个数据表建一个类,专门处理和数据表的各种操作,包括数据增、删、改、查和系统逻辑功能,类的方法对应一种操作。系统新增功能时,只需在添加类或者方法,就可以在不影响现有功能的前提下实现新功能。

(3)View层实现

View层的实现采开发Web应用程序,通过各种WebServer端控件实现用户的输入和结果的输出。由于BLL层实现了系统的所有商业逻辑,View层的开发人员可以专注于系统界面的美化和用户体验的改善。

篇11

【内容提要】主体体验不足或缺乏主体体验会制约学习策略教学有效性的发挥,影响学习策略教学的进一步推展。主体体验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策略的构成、意义及应用的内省与体悟,它既是学习策略教学的特殊阶段,也是伴随、渗透在其他环节中的关键因素。主体体验在学习策略教学过程中具有内隐性、情境性、个性化等特点。强化主体体验的教学建议主要包括:主体差异与策略选择;积极体验与合理反馈;提倡合作学习。

【摘要题】心理学分支

【英文摘要】Lactofsubjectiveexperiencewillrestricttheeffectivenessofstudystrategiesandtheextensionoftheinstructionofsubjectiveexperience.Asaspecialstageofthestudy-strategiesinstructionandakeyfactoraccompanyingandinfiltratingtheotherstages,subjectiveexperience,whichhassuchcharactersasconcealing,circumstance,Individuallity,etc,makeslearnersrealizethecomposition,meaningandapplicationofstrategiesduringtheirlearningprocess.Onthebasisofaboveideas,someproposalsonhowtoimprovetheinstructionofsubjectiveexperienceareputforwordintheend.

【关键词】学习者/有效性/主体体验/教学过程/学习策略教学learner/effectiveness/subjectiveexperience/instructionalprocess/instrucionoflearningstrategies

【正文】

在学习已成为与主体生命具有共同外延的重要人生活动的今天,学习策略教学及其意义与价值正日渐为广大师生认同和接受,并在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凸显出独特的魅力与效能。但是,有效性问题一直在困扰和制约着学习策略教学及其进一步推展,考察现有的相关研究,结合自身的思考和教学实践,我们认为主体体验不足或缺乏主体经验是目前学习策略教学低效的症结所在。本文拟从学习策略的具体教学过程和学习者学习的角度,对主体体验做一粗浅的分析与探讨,以期对提高学习策略教学的效率有所裨益,并就教于同行与专家。

一、学习策略教学的过程分析

当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种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主体不断吸收、内化新信息,积极构建新的认知结构的能动过程。一般认为,广义知识学习须经历习得、巩固与转化、迁移与应用三个阶段[1]。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2](p3)。广义而言学习策略作为一种对内办事的特殊形态的知识,其学习过程又有自己不同于一般性知识学习的阶段。学习策略教学是一种在原有经验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推介、引导,学习者主动接受、内化、应用特定策略,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体验策略的有效性,享受学习所带来的愉悦,进而生成新策略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价值认同、策略尝试、主体体验、迁移与应用、新策略生成等阶段。

(一)价值认同阶段

学习者对教师或相关材料介绍的具体学习策略,在了解其意义、构成、要领及适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已有学习经验,对策略作出价值判断与有效性预期,进而形成对该策略的态度和认知。此时,学习策略尚处于陈述性的形式,还没有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相关观念建立本质的、非人为的联系,有待于进一步内化。

(二)策略尝试阶段

学习者对某一学习策略的价值判断和有效性预期会产生一种驱力,推动学习者将该策略与一定的问题情境相联系,通过尝试、演练,检测、验证自己的判断与预期,进而强化或改变学习者对该策略的态度。此阶段教师应深入浅出说明策略的实质,选择较多的恰当事例说明其应用的多种可能性,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策略运用的过程与有效性。为增强学生的主体体验,可先让学生自发地完成某个学习任务,待其产生困惑或无力解决时,再呈现新策略,更能使学生体验到策略的价值,从而有效地将外在指导转化为内在需要。此外,呈现适宜的和多样化的练习材料、营造匹配的问题情境也至为重要。练习材料应富于变化,问题情境要具有可供学习者体验的空间,以便为学习者将策略知识转化为“如果……那么……”形式的认知结构作好铺垫。

(三)主体体验阶段

这实质上是学习者对上述两阶段学习结果的悟解与反馈,是一种自我反思与情境体味相互交融的活动。目前,我们的学习策略教学不少时候就仅停留在上述第二阶段,将策略教学视为一般意义上的知识介绍,尤其没有兴趣与动机的激发、培养,学习者缺乏应有的学习心向,这种缺少策略的策略教学自然难以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让学习者了解自己所采用的策略,提供练习这些策略的机会,并深刻体验到自己运用策略的过程,他们才可能学会这些策略。

在这一阶段,教师应注意有意识引导学习者回答“这个策略有用吗”、“我喜欢这个策略吗”等一类问题,即通过自我评价来增强对策略价值的认识与情感体验。成功的学习策略教学不仅能提高主体的学习效率,更能让主体从中获得身心的愉悦,在此基础上,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将会进一步被激发出来,对策略与策略学习持积极、肯定的态度。

人们在完成认知任务时,往往会倾向于使用自己喜欢的策略[3](p70)。研究表明,对学习策略教学而言,若学习者使用自己设想的提示,那么其效果要远优于他人有意识地给他们提供的有关学习与记忆的帮助[4](p72)。同时,主体体验还有助于学习者在变化的情境中把握相关策略的精髓,为广泛的迁移与应用奠定认知基础。

必须指出的是,在现实的学习策略教学中,主体体验是一个被忽略的阶段,缺少主体体验,学习策略的教学既缺乏动机发动与催发,也难以进一步内化,极易停留在简单的尝试、演练甚至机械学习阶段,难以向迁移与应用和新策略生成等高级阶段推进,因而学习策略教学的有效性就不可能充分发挥出来。

(四)迁移与应用阶段

学习者将前期的学习成果外化到类似的学习情境中,为其智慧活动服务,这是会学习的开始。本阶段,学习策略教学的有效性开始显现,即学习者从认知结构中提取相关策略,有效地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这里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学习者先是应用策略解决相同或相似情境中的问题,慢慢地,向创造性地应用策略解决其他领域的问题过渡。

(五)新策略生成阶段

这是学习策略教学的最高阶段。学习策略教学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活动,创新能力的培养从会学习开始[4]。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中,学习者在学习、借鉴他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特别是通过策略的具体教学,明确意识到策略及其有效性,最终会结合自己的实践与体验,生成具有个性特色的高效学习策略,成为一个真正会学习的人。

学习策略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体验,除了作为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阶段发生作用,同时它也作为一个关键因素,伴随、渗透在其他阶段,影响、制约着学习策略教学有效性的发挥。在价值认同阶段,有学习者对特定策略效用的预期和适用情境的想象;在策略尝试阶段,有学习者对具体策略的情境性体悟,也有学习者从实际演练中所获得的认同与成就感;在迁移与应用阶段,策略的有效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会给学习者带来学习的快慰与身心的愉悦;在新策略的生成阶段,学习者因为积极的思维活动与实践,会从中获得学习活动本身的乐趣,感受到一个会学习的现代人所拥有的人生体味。总之,学习尤其是学习策略的学习是与主体体验相生相伴、充满了内省与体悟的智慧活动,这也正是人有别于动物、机器的本质所在。

综上所述,学习策略教学中的主体经验是指学习者通过尝试、应用而获得的关于具体策略的情感、价值、态度等方面的内心认同,它是沟通学习策略与问题情境的中介桥梁,是主体能动性的体现。再高效的学习策略,缺少了主体体验也能以内化到主体认知结构中成为具有个人价值意味的智慧能力。

二、主体体验在学习策略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特性

在学习活动中,主体对新信息的构成、意义及相关情境的领悟是决定学习效率与成败的关键。主体体验,作为学习策略教学过程中主体对特定策略及其适用情境的一种内省与悟解,它具有内隐性、情境性和个性化等特点。

(一)内隐性

学习策略教学就是通过特定的方式,使学习者把他人高效的学习策略内化为自己的学习技能,进而提高学习效率的活动过程。学习策略既包括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包括外显的程序、步骤[2](p3),对学习者而言,策略学习首先是内部的思维加工,诸如激活原有知识、经验,吸收相关信息,改组或重建认知结构等。在此基础上,学习者要把相关认知成果外化出来,在特定情境中进行尝试、演练,以保证智慧技能的形成。这里沟通内化与外化的桥梁便是主体体验,它涉及到主体对自身思维过程的审视,对尝试、演练的监控,对问题情境与策略适用性的体悟等一系列内部加工,以及由此形成的关于具体策略的情感、态度。正是由于主体体验具有内隐性,难以观察、检测,导致了人们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它在学习策略教学过程中的存在。但主体体验总是真实而客观地存在着,并对学习策略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认知策略所具有的对内组织的特性,意味着外部的教学条件对策略的获得与改进只能起到间接的影响”[5]。因此,在学习策略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对主体体验及其内隐性引起足够的重视,倡导体验性学习。

(二)情境性

学习策略教学,主体体验是联结和沟通特定策略与相关情境的中介,具有情境性。无论教还是学,策略总是需要在一定的时空中展开,通过主体的活动使之具体化。首先,教师的教具有情境性。学习策略本身是对高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等的抽象与概括。教学时,教师须在自己准确理解、体验的基础上,把策略所包含的思维活动、程序与价值内蕴展开、外显,使之形象化、情境化,便于学习者身临其境,生动地感知,帮助学习者吸收、内化。其次,学习者学习特定策略时的尝试、演练及内隐的思维具有情境性。将学习策略适用的条件具体化,有利于学习者通过亲身尝试、体验,了解和掌握所学策略。在问题情境中,清醒地认识到问题是什么,清楚地意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其根本特征是至关重要的[3](p354)。不仅如此,情境体验还会让学习者从问题情境所提供的信息中领悟到一些新的东西,有自己的发现。为了方便和促进学习者的体验,教学过程中,应呈现丰富的材料,营造具有潜在体验空间的问题情境。

(三)个性化

学习是一种极富个性色彩的活动。学习者总是以个人的方式构建对事物的理解,“认知策略是使用个人才智的方式”[3](p68)。学习策略教学作为一种情理交融的智慧活动,其中更是充满了个性化的主体体验。从教的方面看,不同老师的策略教学方式是不一样的,即使是教学同一策略,在不同老师那里也会表现出不同的个性风采。因为,老师自己对所教策略的体验以及由此形成的情感、态度,总是会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从学的方面看,由于学习者学习准备、态度倾向、迁移能力的差异,必然会对他们的学习体验发生作用,使其表现出不同的水平与特色。个性化的体验会对主体的策略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常说最好的学习策略是“我的策略”、“我能用的策略”。

三、对加强学习策略教学过程中主体体验的几点建议

在经典的教学理论中,我们将教学理解成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过分关注教学过程的间接性、简捷性和引导性,从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亲历性、过程性和自主性[6]。针对目前学习策略教学的现状,为了强化主体体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主体差异与策略选择

现实的策略教学,教师在策略选择与介绍时,对学习者的身心特点与差异考虑不够,教学缺乏针对性,所选策略难以为学习者接受并进行相关体验。梅耶(Mayer.R)根据儿童心理发展水平,曾将策略学习划分为早期、过渡期和后期三个阶段[7]。早期(相当于学前期)较难进行学习策略教学,主体的活动主要是游戏;过渡期(相当于小学阶段)可开始进行一些简单的策略教学;后期(相当于初、高中阶段)是学习策略教学的最佳时期,学习者已能从自身的学习活动中总结并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且能灵活应用。有人(刘电芝,2000)提出小学、初中阶段可通过学习策略教学,帮助学习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高中阶段则可侧重进行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的指导,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认为学习策略教学首先要具有针对性,为学习者提供资源支持。因此,教师在进行策略选择时,应充分考虑学习者在认知水平、移情能力等方面的差异,选择那些学习者急需的、有效的、易于接受且便于进行情境体验的策略进行教学。

(二)积极体验与合理反馈

策略学习是一种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和智慧能量的活动,主体体验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教学中应引导学习者进行积极体验,增强其抗挫折的能力,善于从曲折的探求中体味学习所带来的愉悦。同时也应看到,对学习策略教学而言,失败与成功都具有重要价值,主体体验应是多维度、多层次的。反馈对于主体体验的进一步推进与深化至为重要,为了让学习者从体验中获得关于学习策略的肯定情感与态度,增强其学习动机,准确理解与把握所学策略,教学中应适时提供合理反馈。尤其对具有内隐性的主体体验,教师要注意观察学习者的情绪情感反应以及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一要正面反馈,多启发,多鼓励;二要及时反馈,点在关键处;三要注意多通道反馈,既有认知反馈,又有情感反馈。

(三)提倡合作学习

这里所谓合作学习主要是指,在学习策略教学过程中,学习者之间在体验、发现方面的相互启发与借鉴。个人的认识与发现总是有限的,这对极富个性色彩与创造性的学习策略学习更是如此。学习活动中,学习者彼此间就各自的体验、发现进行交流,有利于他们对策略的准确把握与高效应用,也有利于他们全面、深入的体验。同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他人对策略的成功体验与应用,会为学习者提供真实的范例,有利于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改善和促进学习者对个体策略的体验与学习水平。对此,我们应积极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协作、交流的氛围和条件,提倡民主、友好的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修订本)[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03-104.

[2]刘电芝.学习策略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吴庆麟.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刘电芝,田良臣.学习策略: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领域[J].课程?教材?教法.2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