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资金成本论文

资金成本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3 15:19:4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资金成本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资金成本论文

篇1

一、资金成本实际上是一种预测成本

计算资金成本的目的在于,通过成本大小的比较来规划筹资方案,从而为将要实施的投资方案提供资金。因此,规划方案在前,实施方案在后。作为规划筹资方案的一种有效手段,计算不同筹资方式下的成本,有利于降低其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因此,资金成本计算是规划筹资方案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计算结果即为预测数。如借款成本预测不是基于现行银行借款的利率成本,而是基于筹资方案实施时的资金可得住、利率走向及利率期限结构等因素的预测。又如对债券筹资,它不以债券现时的贴面成本而定,而是视公司债务未来到期时,收益率与能否偿还本金的风险大小等主要因素的预测结果而定。再如对于股票筹资成本,它着眼于投资者希望付出多大的成本(股票发行价)以及对于股票未来收益的期望值是否得到满足等因素而定。

作为预测成本,应该有一定的预测基础:(1)它可借助于历史数据为参照来完成;(2)有些变量可以借助宏观经济分析来预测,如利率走势、利率的期限结构预期等;(3)有些变量是可借助于其它媒体来取得,如股票风险系数大小等;(4)有些变量相对稳定,如税率等。

二、资金成本与资金时间价值的关系

作为让渡资金的使用权而向企业索取成本,从出让人看属于投资收益,与资金时间价值有关。作为利润再分配的基本形态,资金成本是一种投资收益;而时间价值是指不考虑风险报酬和通货膨胀贴水后的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或报酬率。从量上看,资金成本作为投资收益要考虑投资报酬因素,而时间价值则无须考虑。当资金所有者出让资金,其投资风险与市场平均风险一致时,资金成本即为时间价值;而当所有者出让资金,其投资风险与市场平均风险有偏差时,则其资金成本应为平均收益率加上投资风险报酬率。

三、资金成本的分类

1.按具体项目和内容,可分为具体筹资项目的资金成本和综合资金成本。项目筹资成本可细划为借款成本、债券筹资成本、股票筹资成本、留存收益成本等。这些成本是指为具体的投资项目而支付的代价。因此,主要用于项目投资效率的分析与决策;而综合资金成本则是对上述各项具体成本,按比重加权来计算的成本,是针对企业在某一时点的综合成本而言的。因此,综合成本很难作为具体投资效益的决策依据,而只是企业总体效益的分析依据。

2.按计算过程及时点看,又可分为三种类型:

(1)筹资前的企业现有资金实际账面成本。其计算的意义在于:为将要发生或预测的成本与已发生的付现成本进行比较,以判断其效益好坏。(2)筹资时的项目预测成本和综合预测成本。由于它是在原有基础上,追增筹资而确定的成本,亦称“边际资金成本”。它主要用于为新增项目投资的效益优选提供依据。边际资金成本是成本计算的重点,有关资金成本的计算,大都是针对边际或增量成本确定而言的。(3)筹资后的账面成本。它是筹资后,就原有规模筹资和新增筹资部分综合计算而确定的成本。

四、资金成本计算的对象

一般认为,资金成本计算只涉及长期资金项目,而不考虑短期资金来源项目,其主要理由是短期资金将在一年内偿还。这种看法有失公允。长期资金肯定必须考虑其成本,而是否考虑短期资金成本,应具体看短期资金用途而定:如这些资金被用于非但定性资产占用,则不予考虑;如这些资金被用于恒定性的流动资产,则应予考虑。“恒定”与“非恒定”两者的差别在于:恒定性资产占用要由恒定性借款方式(如周转借款)来满足;而非恒定性资产占用主要由免费的应付账款、定额负债(又称视同自有资金)来满足。因此,不是所有的短期资金都不计成本,也不是所有短期资金项目都要计算成本。需要计算成本的短期资金应是流动资金减去免费短期资金的差额部分,也就是恒定性资产占用部分。资金成本计算对象的另一个问题是,当资金能带来剩余价值时就成为资本。一般来说,对权益资本成本有不同的观点。经济利润中的成本是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的总和;而会计利润中的成本只指显性成本。显性成本是明显的、外在的,须要实际支付的成本或费用。隐性成本则是隐含的、不涉及真实的市场交易的成本或费用,它不引起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由于权益资本成本是隐性成本,会计上将

隐性成本作为沉没成本,而经济上却认为隐性成本不是沉没成本而应该是利润扣除要素,从而造成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的差别。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财产的占有、使用、处分的实际权利已由企业法人执行;投资者即股东拥有的只是收受股利和分配清算资产的权利。因此,企业与股东是两个不同的利益主体,企业主体以企业及企业利益为中心。权益资本对企业主体而言与债务资本一样都是外部资本,都要计算资本成本并从利润中扣除。

五、资金成本的计算与应用

1.资金成本有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两种。资金总成本是指为筹措并占用一定数量资金而付出的全部代价,用绝对数来表示;资金的单位成本是指筹措和占用资金所负担的成本同筹集资金数额之比,其计算公式是:

2.分析企业资金来源的经济性。资金成本是选择资金来源、决策筹资方式的依据。

(l)银行贷款资金成本。通常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K为贷款资金成本,R为贷款名义利率,N为一年内支付利息次数,Y为所得税率。

(2)债券资金成本=债券到期收益率×(1一所得税率)

篇2

关键词:建筑施工;成本控制;措施

在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工程中标价格普遍较低,所以在施工中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成为施工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在项目管理中,项目施工现场所耗费的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现场其他直接费及项目为组织工程施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之和是建筑施工成本。

1施工成本控制依据

1.1工程承包合同

施工成本控制要以工程承包合同为依据,围绕降低工程成本这个目标,从预算收入和实际成本两方面,努力挖掘增收节支潜力,以求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2施工成本计划

施工成本计划是根据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制施工成本控制方案,既包括预定的具体成本控制目标,又包括实现控制目标的措施和规划,是施工成本控制的指导文件。

1.3进度报告

进度报告提供了每一时刻工程实际的完成量,工程施工成本实际支付情况等重要信息。施工成本控制工作正是通过了实际情况与施工成本计划相比较,找出了二者之间的差别,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从而采取措施改进以后的工作。

1.4工程变更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一旦出现变更,工程量、工期、成本都必将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施工成本控制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因此,施工成本管理人员就应当通过对变更要求中各类数据的计算、分析,随时掌握变更情况。

2施工成本控制措施

2.1建立成本管理组织机构,构建成本控制体系

确定企业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上的部门和责任人,成立项目经理部各职能部门,并制定各部门职责,明确项目部及各专业成本管理的责任人。要坚决克服责任不落实,成本只在口头上控制的现象。在成本控制过程中,项目经理及各专业管理人员都负有成本责任感,相应地应享有一定的权限,包括用人权、财权等。

2.2建立项目成本核算制

成本核算是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运用会计、统计等手段,对实施项目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耗费进行核算,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会计制度和相关的财经制度,遵纪守法,依法纳税。只有通过严肃认真、切实可行的项目成本核算,驱动各方面利益。

2.3编制目标成本,下达成本控制责任指标

根据企业的要求,结合已签订的合同、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材料市场价格等相关资料,制定一套符合市场实际的内部目标成本,用来作为成本责任指标考核的依据,下达到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应根据有关费用与相关责任人的关联程度把成本指标分解到有关部门和个人,实行全员控制。

2.4做好施工组织计划

施工组织计划是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必不可少的手段。主要内容是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所处的自然环境和施工环境确定完成施工任务。

2.5做好成本事前控制

成本预测就是结合企业施工技术条件和发展目标,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对一定时期或一个成本项目的成本水平、成本目标进行测算、分析和预测。成本预测是一个完整的决策过程。通过预测可以为企业降低成本指明方向和途径,为选择最优计划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

2.6加强成本的事中控制

成本的事中控制是加强成本管理,降低工程成本的关键环节,除了建立成本控制责任制外,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行控制。人工费的控制;材料费控制;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的控制;间接费用的控制;安全事故的预防及措施;安全事故的预防及措施;质量成本控制;加强合同管理;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2.7在竣工验收阶段,应抓好每个单项工程的完工清算和整个项目的竣工决算

当整个项目完工后,应按合同要求,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搞好竣工决算,核实项目发生的实际成本,分析目标责任成本的执行情况,在办理工程竣工决算时,必须认真清理实际计量及实际施工过程中的认证工作。工程计量人员要计算分部分项工程的直接成本并与预算成本对比,以发现是否存在中标定额外还需业主签认的费用,预算人员必须与财务人员进行认真全面的核对,相互补正,以免漏项,确保取得工程结算收入,财务人员应扎扎实实进行材料及固定资的清理,加强对各种应收账款的追讨力度,避免损失。

2.8规避客观因素引起项目成本的增加

篇3

二、人力资本提升的途径———制度变革下的“以人为本、教育先导”

如前所述,人本发展经济学强调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与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形式,但教育的“公平性”和“产业性”定位始终是挥之不去的理论鸿沟。多年来,围绕教育的“市场化”与“公平性”争论喋喋不休。而极端的争论往往会导致认知的模糊和政策的摇摆,最终仍然会影响教育本身的正常运转。在人本发展经济学的框架下,人力资本的积累往往拥有比传统教育更为广阔的实现形式。人力资本的形式不仅需要通过正规学校教育体系进行大规模、专业化的生产,更为重要的是,要经过在现实的社会实践中,通过“干中学”进行长期的、渐进的、潜移默化的社会化积累〔7〕。社会化积累的途径一般有以下三种:一是动员社会各类资本;二是广泛依靠公民社会之力量;三是利用非正规社会力量。具体而言,社会各类资本的进驻是教育作为产业投资获取回报的合理运作方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不应该否认教育的产业性和资本营利性;公民社会力量(如非政府组织)则以小规模、人性化、定向化的方式为大众提供差异化的公共产品;非正规社会投入则是处于正规学校教育之外的教育培训活动,往往被放置于终身教育的链条之中,作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关键环节。这三种社会化积累方式与具有政府背景的“公益性”教育活动相互配合,共同组成了灵活与开放、保障与自由并行的人力资本提升体系。可以看出,教育作为公共事业的特殊性质并不能抹去教育的产业化进程。由于教育本身存在阶段性特征,所以在探讨人力资本形成的途径尤其是脱离正规教育路径寻求更加多元的人力资本提升机会的进城务工群体时,更应从制度入手,盘活现有的教育资源,以“公益性”和“产业化”的双重定位去耦合理论分歧。制度变革强调教育的“公益性”与“产业化”的有机结合。以此为目标进行的制度设计就要在保证教育公平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育产业化的优势及其在新形势下的各种特色。由于缺乏市场化经验,人力资本提升的资金来源基本以政府公共支出与政策性扶持资助为主,方式单一,内容陈旧,时代性弱,效果也不明显。久而久之,这一具有充分公益性的政策就演变成了政府的“例行公事”,甚至是“敷衍了事”。人力资本提升市场缺乏活力,本是人力资本提升的受益群体———进城务工群体,却成为了变相的“受害者”。实际上,作为外来务工群体,其人力资本提升的层次和类型复杂,且随着多元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所以,仅靠政府之力是无法完成这一“浩大工程”的。引进社会资本并加以制度化建设就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举措。针对进城务工群体参加社会性再教育的身份与经历的特殊性,在设计制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群体成员现有的条件与资源以及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的学习体系的构建,包括学习内容的安排、学习进度的安排、学习场所的设置、学习结果的评估、学习资金的解决等。要充分体现教育的公益性质,部分社会再教育进程应由政府统一组织,在财政经费中统一划拨,由公办院校或培训机构承担具体的实施工作。此外,也要发挥教育作为“产业”一份子的经济效益,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社会再教育的扩大与丰富进程当中,满足进城务工群体对于人力资本提升的多元化需求,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学校自主办学—政府公共治理—社会多元合作”三位一体的社会再教育运行制度框架。

篇4

目前,在各种文章甚至教材中广泛见到资本成本与资金成本混用的现象,究竟二者是否为同一概念。笔者认为有必要进行探讨。如果这两个概念的界定和使用不清晰,必然会造成相关理论研究的混乱,并对其在资本市场实践中的应用带来不良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

资本成本是现代公司财务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一旦理解错误或是计算错误,都将导致项目的决策错误,影响企业的资源配置,造成企业资源浪费。然而现行资本成本概念的界定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混乱。从表面上看,企业在实际使用资本时是先将其转化为货币,然后进行投资或购买实物资产等。从这一意义上讲,外在形式上资本与资金可以统一表示为货币,因而资本成本与资金成本似乎也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但是从深层次看,资本成本与资金成本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二、内涵的不同

西方财务理论对资本成本内涵的描述:《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给出的:“资本成本是商业资产的投资者要求获得的预期收益率。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的经理把资本成本作为评价投资项目的贴现率或最低回报率”。“Therateofreturnafirmmustearnonitsprojectinvestmentinordertomaintainitsmarketvalueandattractneededfunds(为维持其市场价值和吸引所需要的资金而在项目投资时所必须达到的报酬率)”;或者“Thecostofcapitalistherateofreturnafirmmustearnoninvestmentinordertoleavesharepriceunchanged(资本成本是企业为了使其股票价格保持不变而必须获得的投资报酬率)”(LawrenceJ.Gitman,1991)。可见,资本成本是投资者所要求的预期报酬率,等于无风险利率加上投资项目的风险补偿。

MM定理对资本成本内涵的描述:“任何公司的市场价值与其资本结构无关,而是取决于将其预期收益水平按照与其风险程度相适应的折现率进行资本化”。这其中的“与其风险程度相适应的折现率”指的就是资本成本。

然而理论界和实践中,资本成本往往被理解为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成本,即为了取得和使用资金而发生的价值耗费,包括筹资费用和用资费用。笔者认为,这实际上是对资金成本这一概念的描述,而非资本成本,反映出理论界和实践中对二者的混淆;资金成本的概念仅是基于表面上的观察,是从资金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分析的是资金使用者的融资成本,并没有充分考虑资金投入者的回报要求。

对于资本成本含义的理解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资本成本的实质是机会成本。根据《简明帕氏新经济学辞典》的定义,“机会成本就是对大多数有价值的、被舍弃的选择或机会的评价或估价。它是这样一种价值,为了获得选择出来的对象所体现更高的价值所做的放弃或牺牲。”在企业实践中,投资者将资金投资于某一企业或项目,就不能再投入另一个企业或项目。由于投资于此项目而丧失了投资于另一个企业或项目可获得的潜在收益,这就是投资者投资的机会成本。因此,投资者所要求的报酬率不应低于其机会成本。而投资者的报酬率对企业来说,就是资本成本。可见,资本成本的实质是机会成本。例如,某公司有A、B两个项目,A项目的报酬率是11%,B项目的报酬率也是11%。该公司为如期进行项目投资,与银行达成了贷款500万元的协议,利率为8%。在这种情况下,若该公司选择了B项目,则对其进行投资收益评价时的适用资本成本应是被放弃的A项目的报酬率,即11%,这是选择B项目进行投资的机会成本。如果被选择的投资项目不能提供11%的报酬率,就必须放弃这一项目。在B项目投资收益的评价中,虽然贷款利率对企业利息费用有影响,但它对项目决策来说是非相关因素。第二个层次,企业资本成本的高低取决于投资者对企业要求报酬率的高低,而这又取决于企业投资项目风险水平的高低,即资本成本归根结底是由投资风险决定的,而不是由融资活动决定的。

三、风险考虑的不同及其在计算公式中的具体体现

从二者使用的不同期限看,资本一词在这里与资本市场中的资本一词是相通的,是指为公司的资产和运营所筹集的长期(大于等于1年)资金。从资金成本定义对资金筹资费和占用费的强调可以看出,我国理论界的资金成本其实相当于西方财务理论中企业发行的短期(小于等于1年)融资工具(即货币市场工具,如大额可转让存单、商业票据等)的成本,与资本成本具有不同的使用期限。

由于使用期限长,资本资产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即风险,并且其长期性又决定了资本资产的风险要大于货币资产的风险。货币资产由于期限短,其风险可以忽略,因此可以直接使用筹资费用和占用费用来对其定价。而资本资产的定价则必须考虑风险的大小。西方企业在融资决策中就主要使用风险定价的资本成本概念。相反地,我国理论界过去一直都忽视了资本定价中的风险因素,在我国理论界缺乏风险报酬意识的背景下,企业融资时侧重使用建立在筹集费和占用费基础上的资金成本概念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以普通股为例,在资本成本计算中,普通股的资本成本计算方法通常包括资本资产估价模型(CAPM)、债券收益率加权风险报酬率和折现现金流量模型等方法。而资金成本的计算通常仅简单表示为用资费用与实际筹资额之间的比率,没有体现风险因素。

四、二者混淆的不良后果

(一)不利于资本的合理使用

由于企业融资的资金成本没有考虑风险因素,仅是从融资者角度出发,因此资金成本必然小于已考虑风险的资本成本。若以资金成本来代替资本成本,即用资本使用者决定的资本成本作为折现率来计算属于资本提供者的企业价值,在实践中会高估项目的净现值,导致投资过度和资本浪费。我国曾经出现过的投资过热现象也与此不无关系。特(下转第16页)(上接第14页)别是在当前依然存在严重的冲突以及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会加大资本使用者处置所筹集资本的自由度,并且认为这一处置过程和投资者是无关的。

(二)不利于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

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融资成本的制约。对债务融资而言,债务资本成本与债权人所要求的收益率相关;对股权融资而言,股权融资成本与股东所期望的收益率相关。

在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下,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一般都要遵循“啄食顺序理论”,即公司偏好内源融资,在外源融资中偏好低风险的债权融资,发行股票则是最后的选择。这是因为公司的管理层受到股东的硬约束,经常面临分红派息的压力,股权融资成本并不低,而且由于债务的避税作用,债务成本往往低于股权融资成本。他们的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一般先使用内部股权融资(即留存收益);其次是债务融资;最后是外部股权融资。而在我国,绝大多数非上市公司都偏好于上市募股融资,而上市公司则配股积极、增发踊跃。由于股东对经理层的约束较弱,上市公司分红派息压力较小,外部股权融资成本成为公司管理层可以控制的成本,因此国内债务融资的顺序明显排在外部股权融资之后,股权融资成为上市公司最主要的长期资金来源,其比重占绝对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使用资金成本的概念来解释资本成本,即资本成本被定义为企业为了取得和使用资金而发生的价值耗费(包括筹资费用和用资费用),则容易使人忽略了那些成本形式不明显的资金使用成本如权益资本的成本,导致了管理者认为权益资本成本为零而忽略了使用权益资本的效率,并在筹资方式上放弃债务筹资,一味地通过发行新股或配股等方式筹集资金以满足企业的各种资金需求,从而使企业的资本结构难以优化。

(三)不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和资本市场的稳定

篇5

关键词:资本结构;最优资本结构;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法;比较资金成本法、公司价值比较法;自有资本收益率法

最优资本结构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至关重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我国企业的资本结构正逐步趋向合理和优化,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我国加入WTO以后,企业必须迅速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之中,积极争取在全球证券、金融市场融资。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获得国际投资者的信任,能否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和长远发展。因此,优化我国企业的资本结构刻不容缓。关于最优资本结构的确定方法,目前经济界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股份制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的确定方法,一般企业资本结构的确定方法尚未涉及。本文拟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出发,对最优资本结构的确定方法进行理论研究和实际探索。

一、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金来源的构成和比例关系。长期资本来源包括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因此资本结构通常是指企业长期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的结构和比例关系。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家对资本结构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先后出现过净收入理论,折衷理论和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其中影响最大的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主要有MM理论及权衡理论、激励理论、非对称信息理论等。

1.MM理论和权衡理论

早期的MM理论认为,由于所得税法允许债务利息费用在税前扣除,在某些严格的假设下,负债越多,企业的价值越大。这一理论并非完全符合现实情况,只能作为进一步研究的起点。此后提出的权衡理论认为,负债公司可以为企业带来税额庇护利益,但各种负债成本随负债比率增大而上升,当负债比率达到某一程度时,息税前盈余(EBIT)会下降,同时企业负担成本与财务桔据成本的概率会增加,从而降低企业的市场价值。因此,企业融资应当是在负债价值最大和债务上升带来的财务桔据成本与成本之间选择最佳点。

2.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研究的是资本结构与经理人员行为之间的关系,该理论认为债权融资比股权融资具有更强的激励作用。因为债务类似一项担保机制,由于存在无法偿还债务的财务危机风险甚至破产风险,经理人员必须做出科学的投资决策,努力工作以避免或降低风险。相反,如果不发行债券,企业就不会有破产风险,经理人员扩大利润的积极性就会丧失,市场对企业的评价也相应降低,企业资本成本也会上升。因此,应当激励企业举债,使经理人员努力工作以避免破产。

3.非对称信息理论

非对称信息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罗斯(Ross)首先引入到资本结构理论中。罗斯假定经理对企业的未来收益和投资风险有内部信息,而投资者缺乏这种信息,他们只知道对经理者的激励制度,只能通过经理者输出的信息间接评价企业的市场价值。资产负债率或债务比例就是将内部信息传递给市场的工具,负债比例上升表明经理者对企业的未来收益有较高的期望,对企业充满信心,同时负债也会促使经理努力工作,外部投资者会把较高的负债视为企业高质量的一个信号。

迈尔斯(Myess)和麦吉勒夫(Majluf)进一步考察发现,企业发行股票融资时会被市场误解,认为其前景不佳,因此新股发行总会使股价下跌。但是,多发债券又会使企业受财务危机的制约。因此,企业资本的融资顺序应是:先内部筹资,然后发行债券,最后才是发行股票。这一“先后顺序论”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1970—1985年的企业融资中得到了证实。

从以上有关权衡模型、激励理论、非对称信息理论的分析可以看出,当负债引起的成本费用未超过税收节余价值时,采用债券融资对企业是有利的,还能减少企业控制权的损失。

二、最优资本结构的确定方法

从上述分析可知,利用负债资金具有双重作用,适当利用负债,可以降低企业资金成本,但当企业负债比率太高时,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为此,企业必须权衡财务风险和资金成本的关系,确定最优的资本结构。所谓最优资本结构,最优资本结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使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并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并具有弹性的资本结构。

最优资本结构的确定方法对股份制企业而言,主要采用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法、比较资金成本法和公司价值比较法;对一般企业而言,可采用比较资金成本法和自有资本收益率法。

1.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法

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法,又称息税前利润—每股利润分析法(EBIT—EPS分析法),是通过分析资金结构与每股利润之间的关系,计算各种筹资方案的每股利润的无差别点,进而来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的方法。这种方法确定的最优资本结构亦即每股利润的资金结构。

其基本计算公式是:

2.比较资金成本法

比较资金成本法,是通过计算各方案加权平均的资金成本,并以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最低的方案来确定最优资本结构的方法。这种方法确定的最优资本结构亦即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最低的资金结构。其基本计算公式是:Kw=ΣWj*Kj

公式中:Kw为加权平均资金成本,Wj为第j种资金占总资金的比重,Kj为第j种资金的个别资金成本。

3.公司价值比较法

公司价值比较法,是通过计算和比较各种资金结构下公司的市场总价值进而确定最佳结构的方法。这种方法是以公司的市场总价值最高、综合资本成本最低的资金结构为最优资本结构。

4.自有资本收益率法

自有资本收益率法,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而进行举债经营,当企业息税前资金利润率高于借入资金利润率时,使用借入资金获得的利润除了补偿利息外还有剩余,而使得自有资本收益率最大时的资本结构为企业的最优资金结构。

三、最优资本结构确定方法评价

以上四种确定最优资本结构的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法只考虑了资本结构对每股利润的影响,并假定每股利润最大,股票价格也最高,但把资本结构对风险的影响置于视野之外,是不全面的。因为随着负债的增加,投资者的风险加大,股票价格和企业价值也会有下降的趋势。所以,单纯地用EBIT—EPS分析法有时也会作出错误的决策。但在资本市场不完善的时候,投资人主要根据每股利润的多少来作出投资决策,每股利润的增加也的确有利于股票价格的上升。

比较资金成本法通俗易懂,计算过程也不复杂,是确定资本结构的一种常用方法。但因所拟定的方案数量有限,故有把最优方案漏掉的可能。

篇6

企业的资金,可以从多种渠道,用多种方式来筹集。不同来源的资金,其使用时间的长短、附加条款的限制、财务风险的大小、资金成本的高低都不一样。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资金,这些资金怎么配合,怎样形成一个最优的结构来支持企业在实体经济中的扩张,实现价值的最大化,这些问题就涉及到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影响因素。

一、企业资金的类型

企业资金有三种类型。一种就是所谓的自有资金,或者在经营过程中不断积累下来的资金;第二种是负债;第三种是对外增加的股权资金。

二、企业中存在着三种结构即财务结构、资金结构与资本结构

财务结构是指企业全部资产的对应项目,反映筹资构成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等等。资金结构是财务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企业长久性筹资的各有关项目,主要有普通股权益、优先股股本、长期借款和长期债券等筹资项目,但不包括短期筹资项目,反映除去短期负债以外的全部项目构成及比例关系。资本结构是指在企业财务结构中,股权资本和债权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

三、筹资过程中影响资本结构的几个问题

(一)资金成本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资金成本是企业筹集和使用资金时必须支付的各种费用,包括用资费用和筹资费用。资金成本是企业筹资、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是影响企业筹资总额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选择资金来源的依据,是筹集方式的标准。资金成本是确定最优资金结构所必须考虑的因素。

资金的使用是存在成本的,不同资金的成本也是不同的。理论上,如果只考虑时间价值产生的成本时,不同方式的筹资成本由低到高的顺序为,债券<优先股<留存收益<普通股。如果考虑到资金既包括时间价值产生的成本也包括风险成本,存在税收,有金融风险,那么,融资的顺序首先是内部融资,其次是借债,再次是进行债转股,最次是扩充股权。风险成本体现在扩充股权的融资方式中,因为控制权的丧失会产生一系列矛盾问题。借债的融资方式,债务人会受到债权人非常强烈的约束,同时债务融资非常强烈、直接地受到货币政策、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非常容易波动,并且一旦波动会使企业陷入不利的境地。

(二)负债在资金结构中的财务杠杆作用

一定程度的负债有利于降低企业资金成本。企业利用债务集资所支付的利息率可略低于支付给股东的股息率。债务利息从税前支付,可减少缴纳税的数额,在企业息税前盈余较多,增长幅度较大,适当的利用债务资金,可增加每股盈余,从而使企业股票价格上涨,起到财务杠杆的作用。

负债资金会加大企业财务风险。企业为取得财务杠杆利益而增加债务,必然增加利息。

负债筹资既要考虑带来的利益也要考虑带来的各种成本,并对他们进行适当平衡来确定资金结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经营风险小的企业可以比较多地利用负债,而经营风险大的企业只能利用较少的负债;有形资产多的企业比无形资产多的企业能更多地利用负债;企业的边际所得税率越高利用负债的可能性越大,如果税率很低采用举债方式的减税利益就不十分明显。

(三)企业规模和行业因素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企业规模越大,筹集资金的方式越多,通过证券市场发行股票,吸收国家和法人单位投资,负债比率一般较低。一些中小企业主要靠借款,负债一般较高。

不同行业资金结构差别很大。处于不同竞争状态的行业对公司资本结构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充分竞争的行业更倾向于股权融资,倾向于分散风险,而相对垄断的行业更倾向于债务融资。由于控制权市场的存在,在公司资本结构设计中,一方面既要考虑公司经营的相对稳定性和延续性,另一方面又要有利于公司股权有效率地流动。股权结构的设计不能封闭,而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设计大多数呈现出相对封闭的特点。

(四)企业所有者和管理人员的态度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企业所有者和管理人员的态度对资金结构也有重要影响,因为企业资金结构的决策最终是由他们做出的。企业的股票如果被众多投资者持有,这个企业可能会采用发行股票的方式来筹集资金,因为企业所有者并不担心控制权的旁落。反之,有的企业被少数股东控制,股东们很重视控制权问题,企业为了保证少数股东的绝对控制权,一般尽量避免普通股筹资,多采用有限股或负债方式筹集资金。管理人员对待风险的态度,也是影响资金结构的重要因素。喜欢冒险的财务管理人员,可能会安排比较高的负债比例。

(五)贷款人和信用评级机构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每位公司的财务经理对如何运用财务杠杆都有自己的分析,但贷款人和信用评级机构的态度实际上往往成为决定财务结构的关键因素。财务管理人都会与贷款人和信用评级机构商讨其财务结构。大多数贷款人都不希望公司的负债比例太多,信用评级机构可能会降低企业的信用登记,这样会影响企业的筹资能力,提高企业的资金成本。

四、影响因素的监控

(一)企业销售的增长情况

预计企业未来销售的增长率,如果销售以8%~10%或更高的速度增长,使用具有固定财务费用的债券筹资,就会扩大普通股的每股盈余。除了销售增长率外,销售是否稳定对资金结构也有重要影响。如果企业的销售比较稳定,则可较多的负担固定的财务费用,如果销售和赢余有周期性,则负担固定的财务费用将冒较大的财务风险。

(二)企业的财务状况

获利能力越强、财务状况越好、变现能力越强的公司,就越有能力负担财务上的风险。因而,随着企业变现能力、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的增进,举债融资就越有吸引力。财务状况不好,无法顺利发行股票,只好以高利率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衡量企业财务状况的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利息周转倍数、固定费用周转倍数、投资报酬率等。

(三)利率水平的变动趋势

利率水平的变动趋势也会影响到企业的资金结构。如果公司财务管理人员认为利息率暂时较低,但不久的将来有可能上升的话,便会大量发行长期债券从而在若干年内把利率固定在较低水平上。

五、几种主要的筹资方法

(一)抵押贷款

指借款人以其所拥有的财产作抵押作为获得银行贷款的担保。在抵押期间,借款人可以继续使用其用于抵押的财产。当借款人不按合同约定按时还款时,贷款人有权依照有关法规将该财产折价或者拍卖、变卖后,用所得钱款优先得到偿还。具体有不动产抵押贷款、动产抵押贷款、无形资产抵押贷款等。不动产抵押贷款是以土地、房屋等不动产作抵押,向银行获取贷款;动产抵押贷款是以股票、国债、企业债券等获得银行承认的有价证券,以及金银珠宝首饰等动产作抵押,向银行获取贷款;无形资产抵押贷款,用于拥有专利技术、专利产品的创业者,以专利权、著作权等无形资产向银行作抵押或质押,获取银行贷款。

(二)担保贷款

是指借款方向银行提供符合法定条件的第三方保证人作为还款保证,借款方不能履约还款时,银行有权按约定要求保证人履行或承担清偿贷款连带责任的借款方式。其中较适合创业者的担保贷款形式有:自然人担保贷款,自然人担保可采取抵押、权利质押、抵押加保证三种方式;专业担保公司担保贷款,由政府或民间组织的专业担保公司可以为包括初创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例如,北京中关村担保公司等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托管担保贷款,企业可以通过将租来的厂房、土地,经社会资产评估,约请托管公司托管的办法获取银行贷款。

(三)股权融资

指融资方通过出让企业股权获取融资的一种方式,通过发售企业股票获取融资是股权融资中的一种。有的企业被少数股东控制,股东们很重视控制权问题,为了保证少数股东的绝对控制权,一般尽量避免普通股筹资。

(四)债权融资

指企业通过举债筹措资金,资金供给者作为债权人享有到期收回本息的融资方式。民间借贷是债权融资中的一种。企业内部集资:指企业为了自身经营资金的需要,在本单位内部职工中以债券、内部股等形式筹集资金的借贷行为,是一种直接、常用、迅速简便的融资方式。

(五)融资租赁

也称金融租赁或资本性租赁,是以融通资金为目的的租赁。由出租方融通资金,为承租方提供所需设备,具有融资和融物双重职能的租赁交易,它主要涉及出租方、承租方和供货方三方面,并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同所构成。

(六)项目开发贷款

企业拥有重大价值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初始投入资金数额比较大,企业自有资本难以承受,可以向银行申请项目开发贷款,银行可以提供一部分流动资金贷款。

(七)出口创汇贷款

出口性企业,可以要求银行根据出口合同或进口方提供的信用签证,为企业提供打包贷款。对有现汇账户的企业,银行还可以提供外汇抵押贷款。对有外汇收入来源的企业,可以凭结汇凭证取得人民币贷款。

(八)票据贴现贷款

是指票据持有人将商业票据转让给银行,取得扣除贴现利息后的资金。商业票据有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银行依据销售合同来贷款。票据贴现只需带上相应的票据到银行办理有关手续即可。

篇7

一、投资视野下企业赊销信用决策分析的涵义、指标与特点

(一)企业赊销信用决策分析的“投资”之涵义

因授信人的不同,信用可以分为以下三类:银行信用:由从事货币资金经营的银行发放的信用;投资信用:一般是由金融机构或私人基金向企业提供的相对较长期的信用,以帮助受益者开办企业、购置土地、建筑、设备等固定资产;商业信用:是指企业对企业或者消费者个人的赊销。通常,企业赊销信用多被归属到商业信用之中,对赊销信用的研究,从商业信用的角度研究者多,而从投资视野角度研究者少。

在当前对企业赊销信用决策的相关研究文献成果中,将赊销当成企业促销手段与关注赊销成本的论述较为常见:如李红梅(2003)在《健全赊销管理:企业应对信用风险的盾牌》文中认为:企业赊销一方面可扩大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有可能会造成现金周转风险和坏账风险,引发信用危机,要健全赊销管理。这是“手段论”的代表性观点;王莉莉(2003)在《企业赊销活动的财务管理》文中认为:企业赊销的成本由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坏账成本组成,应加强管理。这是“成本论”的代表性观点。然而,在企业赊销信用决策中,赊销还存在另外一种重要功能:投资功能,即赊销信用是企业投资理财的一种方式。在相关研究文献中,注意到赊销“投资功能”的文献是“成本论”中有关“机会成本”的论点:机会成本是指企业的资金被应收账款占用所丧失的潜在收益。也就是说,如果将这些资金用于投资,可以为企业取得投资收益。在实际工作中,也是用赊销与投资利率的乘积来计算机会成本,但仅止于此,没有进一步的探讨与深入,缺乏较系统全面的评价指标及分析。

笔者认为,赊销信用是企业将商品资金投资于客户,以取得收益的一种投资理财方式,“投资功能”是赊销信用决策的重要内容。从商业信用角度,研究者多出于促销以占领市场份额的动机,属于企业赊销信用管理的短期考虑,而从投资信用角度,研究者多是出于企业减少市场经济中各种风险的考虑,属于企业赊销信用管理的长期考虑。就像企业一般都会保有一定数量的债券、银行存款等各种形式的流动储备防备无法预知的风险一样,当企业以赊销形式进行投资时,赊销资金同样具有帮助企业规避市场风险的作用。这时,企业是作为一个金融中介对其客户进行授信,从而赚取高于市场利率的收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成熟,信用交易越来越成为市场经济的主要交易形式,市场经济正在从货币经济向信用经济转化,赊销已成为企业销售方式中的主要方式,其数额在销售收入中的比例越来越大,赊销资金的质量与安全,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从投资的视野下,摒弃“手段论”与“成本论”观点的不足之处,重新审视与研究赊销信用投资的作用与功能,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赊销信用决策分析指标体系与一阶段收回投资特点

1.企业赊销信用决策分析指标体系

在投资视野下,企业信用管理赊销决策分析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赊销资金净现值、赊销资金净现值率、赊销资金现值指数、赊销资金内含报酬率等指标(见图1)。具体分析如下。

(1)企业赊销信用决策分析指标体系中四个指标的具体涵义

赊销资金净现值是指在投资期间内,按一定的贴现率计算的各年现金净流量之和。所采取的贴现率可以是投资者的资金成本,也可是投资者所期望的最低投资报酬率。其计算公式为:

当我们将企业赊销给客户的资金视同为一项“投资”以后,就可以对企业的赊销资金进行“投资项目管理”,计算出其内含报酬率,并与企业资金成本指标相比较,判断企业赊销信用投资的质量,为研究企业的赊销信用决策是否妥当提供了一个“风向性”指标。

(2)企业赊销信用决策分析指标体系中四个指标之间的关系

从上面公式的推导与分析之中,就会发现,企业赊销信用决策分析指标体系中四个指标之间存在以下关系:当净现值大于零时,净现值率大于零时,现值指数大于1,内含报酬率大于企业期望的最低报酬率;当净现值率等于零时,净现值率等于零,现值指数等于1,内含报酬率等于企业期望的最低报酬率;当净现值小于零时,净现值率小于零时,现值指数小于1,内含报酬率小于企业期望的最低报酬率。

综上所述,根据企业赊销信用决策分析指标体系,企业可以准确把握企业赊销资金现状,找到问题的症结与原因,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关措施,保证赊销资金的安全与质量。

2.企业赊销信用决策之“一阶段收回投资”特点

通常,在进行项目投资分析时,将投资时期分为建设期与经营期,建设期形成固定资产,而经营期形成利润。利润是营业现金收入扣除营业成本、税金等多项支出后的现金净流量,它是企业的现金流入量先弥补经营期间的各项现金支出后的余额,这称为“第一阶段收回投资”。然后,以利润弥补固定资产投资支出,这称之为“第二阶段收回投资”,这样,在项目投资分析时,就存在两个收回投资的阶段,这称之为项目投资的“二阶段收回投资”。

然而,在企业赊销信用决策中,企业将赊销资金投资给客户,不存在固定资产投资支出,当客户偿还应收账款时,不存在以利润弥补固定资产投资支出的情况,所以存在“一阶段收回投资”特点。这个特点在计算赊销资金现金流量的过程中,是以一次或分次收回应收账款的现金流入量之和与赊销投资额相抵减表现出来的。

二、企业赊销信用决策分析指标体系应用

(一)企业赊销信用决策分析指标体系应用的基本假设

企业赊销信用投资决策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是一个复杂的工作,涉及现金流量等多项指标计算,为简化分析,应满足以下基本假设:

(1)时点指标:内含报酬率计算中所涉及的价值指标,均按年初或年末的时点处理;

(2)确定性:与计算相关的赊销量、产品价格、各项成本、所得税率等因素为已知常数;

(3)全投资:在计算时只考虑赊销资金总量的变化情况,不分赊销产品、赊销种类等具体赊销形式,均视作赊销资金。

(二)示例

本文采用夏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0057)2003年至2006年年报所公布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见表1)。贴现率按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3年至5年贷款利率5.58%为准,以2003年1年期应收账款为基数,分别计算和说明赊销信用决策各项评价指标。计算过程及结果如表1:

从上述赊销信用决策分析指标的计算不难看出,厦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净现值大于零,净现值率大于零,现值指数大于1,内含报酬率为50.88%。所以,可认为厦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赊销信用投资方案是恰当的。

三、结论

对赊销信用的研究,从商业信用的角度研究者多,而从投资视野角度研究者少。笔者认为,赊销信用是企业将商品资金投资于客户,以取得收益的一种投资理财方式,“投资功能”是赊销信用决策的重要内容。论文建立了赊销信用决策分析指标体系,并以实际数据为例,进行分析与说明,从而使赊销信用决策结果更加准确,为企业赊销信用管理提供了依据,便于企业准确把握企业赊销资金现状,改善企业赊销资金的质量,提高了相关决策分析的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及可操作性,在市场经济从货币经济转为信用经济的当代,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柳絮,韩玉启.企业信用销售策略[J].统计与决策,2005,(3).

[2]李红梅,缪传江.健全赊销管理:企业应对信用风险的盾牌.煤炭经济研究,2003.

篇8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影响;对策

1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作用

(1)提升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能力。

一般银行的重要资金来源于其所吸收的存款,而存款之期限大多为短期。但银行若将吸收之存款以不动产抵押贷款之方式贷放出去,则所得到的是一个长期的债权资产。银行以短期的负债融通长期资产,很容易造成流动性的不足。如果银行可以将债权证券化,并于一般债权的二级市场中出售,银行就不必担心流动性的问题。

(2)资金来源多样化。

证券化本身就是一个外部融通的过程。证券化机制的建立为发起人又提供了一种资金来源的渠道。而且银行的资金来源多样化,也能使银行找出较低成本的资金来源组合。

(3)达到资产负债表外化的目的。

由会计的角度来看,证券化的结果,会使表内的资产通过证券化而“表外化”。表外化的主要意义有三:其一为风险性资产比例下降,使得金融机构整体资产风险下降,则金融机构风险性资产准备可以下降;其二为资本准备下降后,原有资本可以产生更高的获利,因此可以提升权益报酬率的表现;其三为长期资产转换为高流动性的短期资产,可以有效地改善资产负债表的流动性。

(4)降低资金成本。

过去承做贷款的金融机构,必须依赖本身的信用向投资人吸收资金,所以贷款承做机构本身的信用评级,决定了其获取资金成本的高低。但经由证券化,以所承做的贷款债权为担保,经过适当的信用增强措施后发行证券,可以使该证券能够取得比发起人本身更高的信用评级,因此可获得较低成本的资金。

(5)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

一方面,资产证券化可以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商业银行存款的吸纳需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保证金,而资产证券化作为销售收入的实现,不存在缴存准备金的问题,从而节约了银行资金成本。另一方面,银行可在证券化过程中获取一定的收入。作为发起人,银行可收取借款人贷款账户的利息收入、附加收入、借款人延迟支付的罚金以及为客户(如按揭贷款申请人)保险的佣金等等;作为服务者,银行可获得服务费收入,可以利用收取本息与转交特设机构的时间差获得利息收入;一些信誉较好的银行还可以在其他机构进行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充当担保人从而取得中间业务收入。

(6)化解不良资产。

资产证券化将以不良资产作为抵押发行资产支持证券不良资产的所有权分散给众多投资者。由于资产支持证券背后有资产和信用增级工具作为后盾,信用级别一般都比较高,而且收益率较同一信用等级的证券高,这样,会吸引许多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

2资产证券化对银行体系的影响

(1)优化银行体系内部的资源配置。

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新兴商业银行所拥有的资产规模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相差很大,难以同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另一方面,新兴商业银行成立的时间较短,资金少,尚未在民众中建立起与国有银行相抗衡的信誉水平。但是新兴商业银行经营决策环节少,对市场需求的反应较灵活,新业务的开发速度快,资金使用效率高,比国有商业银行更富有活力。

(2)资产证券化将有利于推进我国资本市场的现代化和规范化进程。

资产证券化配合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为资本市场的供需双方提供收益稳定、投资风险小的新型投资产品和融资工具。一方面使金融资源得到新的、合理的配置,能满足不同偏好的投资者的不同需要,丰富投资人的选择,实现资产所有者转变资产形态的要求;另一方面,资产证券化增加了资金来源,提高了资金融通的效率,改善了资金质量,缓解了资本充足压力。

(3)资产证券化将加剧商业银行之间的业务竞争。

资产证券化的实施将使筹资、融资的渠道和手段进一步丰富,而市场直接融资的发展则将使非银行金融机构逐渐进入商业银行的业务领域,间接融资传统阵地将被不断侵蚀。不仅将会减少许多客户对大额银行贷款的需求,也将增加银行吸收存款的难度从而导致银行筹资成本的上升。面对来自资产和负债两方面的激烈竞争,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利润空间将缩小,因此各商业银行必须积极地扩展服务领域。

3商业银行应对资产证券化的策略

(1)以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为切入点,积极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

当前实现信贷资产证券化首先应以住房抵押贷款作为切入点,因为该贷款较其他贷款更符合证券化资产的基本特征,比如,贷款质量较高,现金流可预测性较高且相对较稳定,贷款有抵押保障,利息收入持续时间较长,债务人分布广泛,等等。而且,从世界范围来看,住房抵押贷款是一种最为广泛地被证券化的资产,这是因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有助于缓解商业银行一直存在的短借长贷的矛盾。从现实意义来看,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市场作为二级市场,其发展有助于促使房地产一级市场运转更为快速和流畅,有助于在一级市场上建立有效的市场筛选机制,培育一个公平、高效的房地产市场,进而促进我国住房金融资金的良性循环。

(2)利用优势,积极参与,在资产证券化市场上充当多种角色,提高商业银行收益。

篇9

任何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充分的资金支持,作为公司重要理财内容的融资决策,无疑在公司的经营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融资方式、融资结构及其比例大小等决定了公司的融资决策。制定合理有效的融资决策能够优化公司资本结构,使公司的财务管理更加有效。

一、融资决策及其对公司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

融资决策是一项以公司为资金融入者(即公司是资金融入主体)的融资活动。它具体是指公司从自身生产经营状况及资金运用情况出发,根据公司未来经营与发展策略的要求,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利用内部积累或向公司的投资者及债权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一种经济活动,其中包括融资方式、融资结构及比例等多个方面。

融资决策对公司财务管理的影响一般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司融资方式决定投资者对公司的控制程度和干预方式。

(二)融资方式的选择决定公司破产可能性的大小。

(三)公司融资方式决定投资者对公司破产清算的控制方式选择。

(四)融资结构对经营者存在激励和约束作用。

二、目前我国公司财务管理中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上市公司中国有股一股独大,行政干预严重

我国上市公司大都为国有企业,在其上市之初已作出特殊股权安排,变现为上市公司后,股权结构复杂、未流通股比重大,国有股一直处于控股地位,行政干预大。主要表现在:公司高层管理者依然从原有公司产生,中小股东监督约束软化,公司的重大决策仍掌握在控股股东手中,约束激励不大,上市公司很难形成与公司经营目标相适应的决策目标。加之大量国有股、法人股不能流通,使公司控制权难以形成。

(二)有的上市公司作为股权融资主体行为不规范

作为股权资金的需求者,一些上市公司只把股票市场当作筹集中长期资金的场所,而忽视股票市场的制度创造和股票投资者的正当权益,被认为是上市“圈钱”。他们或是弄虚作假,欺骗主管部门和投资者;或是批露不准确信息,误导市场预期;或是违背承诺,随意改变募集资金的投资方向;甚至不惜牺牲广大投资者的利益,用筹集到的巨资炒作自己的股票,造成中小投资者坠入云里雾里,使股票市场引导资源优化配置的价格信号大为削弱,股东约束机制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融资决策大都倾向于选择成本收益最优的融资方式,但是我国有的公司不顾长远利益,盲目选择股票融资方式,造成融资结构失衡

研究结果显示,进行外部股权融资的方法是我国公司融资的首选方式,几乎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国外公司融资的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在我国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特别看重股权融资,忽视债权投资,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股东对上市公司经理层的约束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使得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过低,上市公司经理层过分注重股权资本的控制权,而非专注于公司投资的回报,过多进行股权融资,融资结构不合理将会带来股权收益率降低的问题,从而不利于股东收益最大化的目标。

三、制定合理融资决策的建议

(一)无论公司的融资活动受何种动机驱使,公司财务人员必须认真分析和评价影响融资的各种因素,力求使自己所进行的融资活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达到最高的效率和最好的综合经济效益

由于公司融资可以采用的渠道和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融资渠道和方式其融资的难易程度、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也是不同的。既然要从外部融入资金,公司就必须考虑融资以后应当保持一个良好、合理的财务结构和资本结构,使财务风险处于安全水平,同时综合资金成本又有所降低。在这种总体融资战略下,设计多个融资方案,对这些方案进行财务上的优劣排序,以便在具体的融资实践中实施动态选优。

(二)合理安排公司融资数量和期限

对于短期经营产生的流动资金借贷需求,公司应当尽可能利用赊购等商业信用方式减少对外短期资金的借入量。而必须从外部借入的短期资金,公司要在谨慎的现金预算基础上做好到期偿债计划,然后以比较优惠的利率获得短期融资(如信用额度,周转信贷协议等方式),切不可贸然进行短期融资,以免到期无法偿债时又通过高成本高风险的长期融资来偿付短期债务。这样,必然会导致公司财务状况恶化和财务风险增大。

(三)谨慎利用债权融资

在我国特殊的股权结构和借贷市场的条件下,债务对减少成本起着一定的作用。通过负债的硬预算来约束经营者的行为,达到实现对经营者有效监控的目的。因为在公司负债的情况下,经营者必须按时向债权人交纳负债的利息和本金,否则,将受到惩罚。在这种潜在损失的威胁下,如果公司面临足够多的债务,公司的管理者会致力于改善公司经营,减少挥霍浪费,能起到一定的促进督促作用。不过应注意的是:债务的过度增加可能产生股东侵蚀债权人利益的问题,而且由于目前债务市场的种种限制使得债权人不能运用利率机制来有效控制资金借入者的借入数量,这样很容易导致其过度负债,遇上财务困难会使公司不堪重负,效益下滑。

(四)加强宏观建设,促进公司作出正确的融资决策,优化公司的财务管理

1.强化银行的监控机制

篇10

资金时间价值是指货币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也称为货币的时间价值。根据经济学理论的观点:货币只有当作资本投入生产和流通之后才会产生增值,也就是说,作为资本的货币,使用和流通本身就是目的,因为只有连续不断的运用才会产生价值的增值。因此:资金的时间价值的实质是资金经过一段时间周而复始的使用而带来的增值。

(二) 资金时间价值产生的原因

1、 资金时间价值是资源稀缺性的体现

在资金经济条件下,资金是商品的价值体现,现在的资金用于支配现在的商品,将来的资金用于支配将来的商品,现在的资金用于支配将来的商品,现在资金的价值自然高于未来资金的价值。

2、资金时间价值是信用资金制度下,流通中资金的固有特征

在目前的信用资金制度下,流通中的资金是由中央银行基础资金和商业银行体系派生存款共同构成,由于信用资金有增加的趋势,所以资金贬值、通货膨胀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现有资金也是在价值上高于未来资金。市场利息率是可贷资金状况和通货膨胀水平的反映,反映了资金价值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降低的程度。

3、 资金时间价值是人们认知心理的反映

对未来事物的认识较模糊,结果人们存在一种普遍的心理就是比较重视现在而忽视未来,现在的资金能够支配现在商品满足人们现实需要,而将来资金只能支配将来商品满足人们将来不确定需要,所以现在单位资金价值要高于未来单位资金的价值,为使人们放弃现在资金及其价值,必须付出一定代价,利息率便是这一代价。

二、资金时间价值在企业项目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企业的投资需要占用企业的一部分资金,这部分资金是否应被占用,可以被占用多长时间,均是决策者需要运用科学方法确定的问题。在进行项目投资决策时,一般有两大类决策方法,一类是非贴现法,在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情况下进行决策,它主要适应于中小型企业项目投资的前期决策。另一类是贴现法,考虑到资金时间价值的影响。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多采用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的贴现法,以贴现法为主,以非贴现法为辅。

(一)净现值法

净现值(NPV)是指在项目计算期内,按设定折现率或基准收益率计算的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的代数和。净现值法也是通过观察净现值的符号和比较可行方案净现值的大小来进行方案择优的方法。净现值(NPV)的计算公式是:

净现值法对项目的取舍原则是:净现值大于或等于零,则说明投资项目的收益率不低于预定的贴现率,方案可行;净现值若小于零,则说明投资项目的收益率低于预定的指标,方案不可行。净现值法充分考虑了时间价值和项目有效期的全部现金流量,其取舍标准也较好地体现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净现值法的主要缺点是不能在几个独立方案之间评价优劣,但这个缺点在中小企业看来就几乎不存在了。所以在中小企业的投资决策中,一般说来,净现值法的优点能充分发挥,而其缺点刚好难以显现。

(二)获利指数法

获利指数法是以获利指数作为评价方案的一种方法。所谓获利指数(PI)是指未来现金流入现值与现金流出现值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其主要优点是可从动态的角度反映项目投资的资金投入与总产出之间的关系;其缺点除了无法直接反映投资项目的实际收益率外,计算起来比净现值率指标复杂,计算口径也不一致。

(三)内部收益率法

内部收益率法又称内部报酬率法.内部收益率是指项目在使用寿命期中的净现值为零时的贴现率,一般用符号IRR表示。

如果计算的内部收益率IRR大于标准贴现率i;反之,IRR

内含报酬率法的最大优点就是它能较准确地计算出投资项目的实际报酬率,可以根据方案内在报酬率的高低来决定方案的取舍,从而使项目投资决策趋于精确化。其缺点是计算比较复杂。

三、资金时间价值在项目投资决策中的实例分析

长江公司有A、B、C三种项目投资方案,假设贴现率为10%,各种方案的净现金流量(如下表1所示)

(一) 采用净现值法计算

NPV(A)=(11800×0.9091+13 240×0.8264)-20000

=1 669(元)

NPV(B) =(1200×0.9091+6000×0.8264+6 000×0.7513)-9000

=1557(元)

NPV(C) =4600×2.487-12 000

=-560(元)

因为A方案的净现值是1669元,B方案的净现值是1557元。如果这两个方案之间是互斥的,当然A方案比较好。

(二)采用获利指数法计算

PI(A) =(11800×0.9091+13240×0.8264)÷20000

=1.08

PI(B) =(1200×0.9091+6000×0.8264+6000×0.7513)÷9000

=1.17

PI(C) =4600×2.487÷12000

=0.95

如果A、B方案是独立的,A方案的获利指数是1.08,小于B方案的获利指数1.17,所以选择B方案比较好。

(三)采用内内部收益率计算

计算出各方案的内部收益率以后,可以根据企业的资金成本或要求的最低投资报酬率对方案进行取舍,假设资金成本是10%,那么A、B两个方案都可以接收,而C方案应该舍弃。

篇11

中图分类号: F253 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依赖性逐渐加强,以在世界范围内寻找供应商为基础进行的全球采购逐渐延伸到世界的各个地方。供应链的前端延伸至低成本国家和地区,利于获得满意的原材料和产品。

全球采购在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同时,也增大了企业的风险。本论文探讨了全球采购风险的构成以及规避措施,为企业实施全球采购提供参考。

2全球采购风险的构成

全球范围的采购,需要面对变化迅速的全球市场环境,因此必然会存在较多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了解供应链的各种潜在风险并进行科学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2.1进度风险

(1)沟通障碍

全球采购主体通常来自世界各地,由于语言、文化、商业惯例等的不同,易导致沟通上的障碍和分歧,影响双方合作。

(2)可靠供应商缺乏

很多公司只了解本地和国内的供应商,对国外的供应商了解相对较少,对现有供应商缺乏有效的考核,并对现有供应商有很强的忠诚度,容易忽视能力更强的供应商。

(3)贸易壁垒

贸易壁垒和地区保护主义也增加了全球采购的不确定性。

(4)政治经济形势不稳定

全球采购必然会受到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影响。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多端,多变的国际环境会使全球采购面临巨大的风险。

2.2成本风险

(1)资金成本

全球范围的采购一般需要支付货币兑换、汇率变动、通信、差旅、信用证保证金、国际运输及货物保险,向进出口中介商支付佣金以及预付款导致资金占压,这些都导致资金成本的增加。

(2)劳动力成本

劳动力短缺加上出口行业需求的持续增长,使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低成本国家的工人技术水平也在相应提高,专业人才和熟练工人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3)库存成本

企业进行全球采购时,为了预防市场及运营环境的变化,会设有额外的存货,以防不时之需,从而带来较大的库存成本。

(4)其他成本

从低成本国家采购的企业还必须考虑应对环境、健康和安全等问题所投入的成本、高昂的索赔、退货和停产等潜在的质量问题。

2.3质量风险

全球采购的供应商距离较远,采购方无法实地考察和监督产品质量,或是由于信息的不一致,会导致供应商提供的产品不符合采购方的要求。

2.4其他方面的风险

(1)专业人才缺乏

很多采购供应人员缺乏采购和供应链方面的专业知识,尤其是在利用供应链思想系统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在跨国采购时显得尤为严重。

(2)缺乏谈判优势

发展中国大家企业大多规模较小,与跨国公司在谈判时,由于地位不平等,很多时候不得不接受低价采购。

(3)自主品牌缺乏

很多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进入全球采购系统后,过于依赖跨国公司的销售渠道,容易削弱对自主品牌的培育和保护。

3全球采购风险的规避措施

全球采购的风险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必须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来规避全球采购的风险。可以建立一个卓越采购绩效系统,从资源、流程和绩效三个方面规避风险。

3.1资源

(1)专业采购人员

采购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谈判技巧、沟通能力,更应掌握成本分析技术、了解全球供应市场信息、有较好的签订全球采购合同的能力,能用系统的思想从供应链整体上分析问题。

(2)组织结构

建立一个完善的组织结构,符合全球采购的业务发展需要,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合作,实现组织的高效运作。

(3)全面的信息

了解产品在全球及当地的供应情况,评估现有应商的能力和绩效,了解潜在的供应商的信息以及内部客户和不同部门对产品信息的要求。

3.2流程

(1)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采购方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双方之间的合作延伸到整个供应链,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

(2)完善合同管理

在采购合同上要详细列出采购产品的规格、交付、数量、价格等内容,同时还需考虑违约惩罚、支付货币、汇率变化、不可抗力和合同争端的解决等。

(3)发展电子采购

现代化、集约化的电子采购,逐渐成为全球采购的重要方式。通过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网上采购,改变原有的采购模式和采购范围,获得互联网时代的新竞争优势。

(4)降低库存风险

为了防止库存管理风险的发生,可以采用供应商管理库存、由战略供应商在本地设厂以及对采购数量进行战略分配等措施。

(5)供应商绩效评估

定期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估和绩效考核。包括供应商的财务状况、全球供应能力、供应链管理、质量、技术改进以及合作积极性等。

(6)法律法规

进行全球采购,需要了解国际采购的法律法规。全世界公认的有四大采购法则《联合国采购示范法》、《世贸组织政府采购协议》、《欧盟采购指令》和《世界银行采购指南》。

3.3绩效

(1)质量

为了有效防止质量风险,采购方可以通过签订采购合同明确质量要求、制定质量惩罚规则以及由专业质量检验机构在出货前进行质量检验等。

(2)成本

通过供应商早期介入,采购方与供应商可以共同开发规格,供应商提供专业技术支持。通过双方的合作,可以做到成本避免。

(3)交付

进行全球采购,特别是向低成本国家或地区采购原料或产品时,要关注交货及时性。运用各种追踪技术如条形码、RFID和卫星技术等,及时了解物流信息,保证交货及时性。

4总结

全球采购是一把双刃剑,在了解全球采购优势的同时,必须清楚认识到全球采购存在的风险,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可能会面临更多更严峻的风险,必须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将风险降至最低,从而在采购过程中降低成本,获得良好的采购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伟.企业在全球采购中的风险分析[J].经济管理,2008

[2]申雅君.全球采购:大型企业发展战略中重要的一环[J].物流技术,2005(9)

[3]冯美珠.全球采购中的供应链风险[J].电子商务世界,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