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黄浦江夜游

黄浦江夜游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4-04 09:52:2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黄浦江夜游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篇1

上海旅游心得1终于放假了,我的心已经飞到了上海。

七月六号,我和家家坐上开往上海的动车,一路风驰电掣,看着窗外一闪而过的景色,我心情澎湃。

黄昏时分,我们到达上海,到处人山人海,车水马龙,霓虹闪烁,一派繁华景象!可我对这些都无视,我心驰神往的是玛雅水上乐园……。

终于在一个大太阳上午,妈妈带我来到玛雅水上公园,哇水上公园好大啊!有好多怪模怪样的图腾,像游戏中的一样,有很多的游玩项目,先玩什么呢?妈妈带我来到加勒比海滩,据说是全球最大人工造浪池,水域面积近2万平米,可制造3.5米——世界上最高的人造海浪,置身于这浪潮起伏的广阔造浪池,可以让巨浪冲刷掉夏日的炎热,享受清凉!我迫不及待的换上泳衣,噗通一下就跳进水里,哎呀!我还不会游泳,天哪……,救……命……啊!咦!脚探着底了,幸亏水不深,看来玩水一定要注意安全啊!我还是穿上救生衣吧!一阵巨浪打来,劈头盖脸,人仰马翻,到处一遍惊叫声,好刺激啊!我眼睛鼻子耳朵里全进水了,有点受不了,还是玩玩其他项目吧!这时妈妈拿来了双人游泳圈,我们爬上去,来到懒人河,懒人河有人工的水浪,坐在上面飘着挺舒服的,水深只有1米深,即使不小心落水也没有关系,我们一口气飘了好几圈。穿过狭窄的山谷,迎面而来的又是另一番热闹景象,宏伟的玛雅水寨,滑道、喷泉、冲淋……真是水域中的“桃花源”啊!远处传来阵阵尖叫声,原来是大章鱼滑道——从17.6米的高塔上俯冲直下,加速冲入底部的水池,溅起巨大的水花,真是刺激,我可不敢玩,唉!心脏不够强大啊!

还有许多其他的游玩项目,如:羽蛇神环——多次滑行带来的失重感,太阳迷漩,超级大喇叭——扭转、螺旋、震动,深海巨蟒——超快速滑行,大章鱼滑道——风驰电掣的加速感,等等,因为我还小,不敢玩,等我大些时再来玩吧!

玩了一上午,意犹未尽,玛雅水上公园……我还会再来的。

上海旅游心得26月26日至28日,我和弟弟、阿姨、姨丈准备参加上海三日游。我已经开始倒计时了,因为前往上海搭乘的是飞机,而回厦门则是坐动车,这都是我从未体验过的。

终于可以出发了,我们早早的就来到机场。怀着激动而忐忑的心情,我上了飞机。真大,真豪华啊!当飞机在蓝天中翱翔的时候,我不禁感叹人类的伟大,感觉真是棒极了。

到了上海,我们找到团队后,导游带着我们来到了新华门,里面很壮观,还有许多美味的小吃,可导游说只有三十分钟的活动时间,看来我们真得抓紧时间尝遍这些美食。大家纷纷散开尽享美食,自古民以食为天,谁能抵挡得住这诱惑呢?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无比的幸福。

第二天,我们来到世博园,这是此行的重头戏,导游打趣地说:“到世博会馆里,看的就是人头。”一进去,里面的人可真多啊!于是,我们就先进去排队,没想到这一排竟达两小时之久,不过这一点也不能减退激情。我们参观的是哈萨克斯坦馆,为了不辜负那两小时等待,我一定要抓住机会好好参观。这里的一切都很新奇,特别是那个黄金屋,所有出售的纪念品都是黄金打造的,特别精致。忽然,我们被动人的旋律和美妙的歌声吸引了。虽然他们的穿着打扮与我们的大相径庭,歌曲的内容我们也听不懂,但我们都被他们的真诚打动了,这是一种心与心的交融。

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我们已经踏上了回家的旅途,坐上了动车。在车上我不仅结交了新的朋友,还领略了另一番风采。

上海旅游心得3中午,我们又驱车前往上海。上海是中国最开放的城市,有一种任何城市都无法比拟的气质,就是她的“大气”。从车窗往看,到处都是高楼大厦,真是数不胜数。上海有世界第四高楼、88层的金茂大厦,有亚洲第一高塔——东方明珠塔。据说上海全市的平均楼层有二十层以上呢。

下午,我们在南京路上溜达,刚开始时,我的热情很高,一家家商场都要逛一下,渐渐地,我的脚不听使唤了,看见哪儿能坐的地方,都想坐一下,南京路也太长了!那两边的街市真热闹,几乎集中了全中国各种品牌的服饰、工艺品等,难怪来上海的人都要去逛逛南京路。

入夜时分,我们登上了游船,夜游黄浦江,浦江两岸华灯齐放,美不胜收。尤其是外滩上那些中西合璧、风格各异的大厦,好象在黄浦江西岸划出了一道优美的天际线,在彩灯辉映下,更显得雍容华贵、璀璨夺目。最难忘的是黄浦江东岸的东方明珠塔,立体照明灯光将塔身照得绚丽多彩,成了火树银花灯海中最亮丽的明珠。

下了游船,我们又驱车游了很多地方,外白渡桥、南浦大桥、杨浦大桥等在灯光下格外醒目,人民广场四周的博物馆、歌剧院等建筑也是风格各异,令人难忘。

啊!流金溢彩的夜上海,真不愧为“东方明珠”!

上海旅游心得4早上,我们准备登东方明珠塔,我激动得手舞足蹈。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坐落于黄浦江畔浦东陆家嘴嘴尖上,与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隔江相望。塔高468米,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高塔,它的整体造型像一串糖葫芦,和左右两侧的南浦大桥、杨浦大桥一起,形成双龙戏珠之势,成为上海改革开放的象征。来上海,登东方明珠塔,是每个旅行者的最大愿望。

我们来到东方明珠塔下,哇,真高啊!我抬头望不到塔尖。东方明珠塔的外形很特别,由好多个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的球体组成,好象从蔚蓝的空中串联到绿色的草地上,而两个巨大球体宛如两颗大宝石,设计者太富于幻想了,我真佩服他们。

走进一层大厅,导游小姐热情地引导我们进入登塔电梯。只觉一会儿工夫,就将我们送达二百六十三米高的上球体观光层。原来这是每秒七米的高速电梯,如果坐我们平时坐的电梯要十几分钟呢!我们登上了上球体,往下一看,哇,好高啊!我们原来在地面上看到的很高的大楼,现在都比我们矮了,就连很大的羽毛球场,现在看也只有一点点了。我还看见了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只见黄浦江围绕着整个上海市,就好象上海的母亲,怪不得叫它母亲河呢!

接着,我和爸爸登上了350米高的太空仓,今天风和日丽,举目远望,整个上海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在这,我们不仅能看见无数的高楼,还能看见高楼的屋顶,上海的高楼的屋顶真有趣,有圆的,有方的,还有很多说不出的形状。

我们又乘高速电梯下了东方明珠塔,塔内的大厅是专门介绍上海近百年来发展史的史志性博物馆,反映近代上海城市发展的历史,展示了上海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深刻变化。真值得一看。

我依依不舍离开了东方明珠塔,在塔上尽览上海大都市美景的经历,令我永生难忘。

上海旅游心得5今年暑假,我和妈妈来到了素有“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一下车,我便立即感受到了大都会的繁华和喧嚣:一座座高楼直插云霄一辆辆汽车川流不息,一簇簇人群摩肩接踵……

东方明珠

如今的上海,标志性建筑之一当数东方明珠。东方明珠屹立再新开发的浦东新区上,享有“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美称的她犹如一串从天而降的明珠,散落在上海浦东这块日新月异的玉盘之上,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东方明珠塔高468米,与黄浦江西岸的“万国建筑”群隔岸相望。东方明珠的建筑造列新颖别致,有浓厚的东方化韵味。东方明珠的建筑形式是11个大小不一。高低错落排列的球体从蔚蓝的天空串联下落到绿茵草地上,寓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境。塔体有两颗晶莹夺目的巨大圆球和一个小巧玲珑的小圆球组成的。光彩夺目的上球体观光层直径45米,高263米,是鸟瞰全市景观的最佳处所。

乘上电梯,只需四十秒钟,便达到了263米高的球上。在这里,极目远眺,上海景色尽收眼底,原来的高楼大厦,现在都显得矮小了许多,蜿蜒的黄浦江上,巨轮如梭,连绵入海。分列两边的两座大桥,如两条巨龙,腾飞于黄浦江上,与中间的东方明珠一起,巧妙的组合成一幅二龙戏珠的巨幅画面。入夜,巨大的球体在五彩灯光的装饰下,光彩夺目,群星争辉,更显得晶莹剔透。与浦西外滩的灯光建筑相辉映,展现出现代化大都市的迷人之夜。

黄浦江

篇2

近些年,在改革开放浪潮中,上海浦东外滩发生了巨大变化。一座座高楼大厦拨地而起,耸入云霄。从高空看浦东就是个壮观画卷,一幅改革开放成果的生动展现。

那是震旦大厦、花旗集团大厦、金融中心,还有叫不上名的成排的巍峨楼群。以前我只是在电视中偶得一见,现在来到了这个精彩境界中……

篇3

车队队长是64岁的马里奥,他说,他是在意大利当地的报纸上看到广告,旅行社组织房车自驾游中国,于是就与老伴一起报了名。

“我们12对夫妻来自不同的城市,以前也不认识,参加这样一个旅游团,开始了5个月的长途旅游。”马里奥说,一路上,他们精打细算,每人全程将花费6万元人民币,历时5个月,行程近3万公里。

每到一个国家,就有当地合作的旅行社接待他们,帮他们办理入境、停车等手续。这些“夫妻档”轮流开车,一路“风餐露宿”,游览了新疆、甘肃、陕西、四川、湖北、江西、江苏、浙江后抵达上海。

12辆房车,既有奔驰、雷诺,也有依维柯。车体比国内普通的依维柯略大。不过,车内却别有洞天:有迷你的厕所兼淋浴房,有设计考究的厨房,冰箱、锅等;还有三人沙发和茶几以及折叠席梦思。就连车门也嵌入了化妆柜和垃圾桶。

上海外滩“Wonderful”

来中国之前,老人们在意大利就做足攻略,上网,买书,查资料,对中国旅游景点做了充分研究。

全陪导游介绍,在中国,只有北京、西安、上海等少数城市,他们才请当地导游,在其他城市,老人们全凭自己做好的功课,拿着地图自助旅游。老人们说,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感受中国”。

5月29日到上海后,第一天他们参观了上海博物馆、东方明珠,晚上夜游黄浦江。这一天给老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太会说英语的老人们用“Wonderful”,连声说好。第二天,老人们游览了上海城市规划馆和朱家角。第三天,老人们分头自由活动。

篇4

[中图分类号]F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27-0063-02

1 存在的问题

1.1 游客资源过于集中天字码头

开展珠江夜游的码头有大沙头码头、中大码头、天字码头、西堤码头、黄沙码头、芳村码头等。但是,各码头的游客人数却大相径庭,天字码头的业务量最大,其他码头门可罗雀。由于天字码头为历史知名码头,拥有“广州第一码头”之称,也是开展珠江夜游业务时间最长的码头,目前也是广州市客轮公司经营的过江及旅游专用码头,拥有信息时报号等明星游船等原因,造成游客资源过于集中在天字码头。

然而,天字码头由于建成时间较早,停车场等旅游基础设施其实并不完备,加上游客众多,每每珠江夜游的高峰时段,都会由于上下客等原因造成交通拥堵。天字码头游客往往都会挤在票务大厅等登船,由于其地面广场也较为狭窄,很难起到疏导游客作用。反之,大沙头码头等新建码头,候船环境舒适,广场宽大,游客反而稀稀散散。游客的过分集中,造成了旅游资源的浪费。

1.2 游船服务标准参差不齐

开展珠江夜游的服务标准之多,可以说是多少条船就多少种服务标准。自助餐品种繁多:工商银行号提供的是水果自助餐、还有丰盛的自助餐,特步号提供的是中西式自助餐,金璟号送花城美食特色自助餐或送岭南美食特色自助餐,嘉宝莉漆提供的是西式自助餐,自助餐的字面描述就有6种之多,让游客真是丈二和尚摸不到头。

除了高标准的各类自助餐服务,还有名目繁多的茶点服务,虽然收费差不多,但也真叫人一头雾水。例如,特布号一楼送的是小食饮料、二楼送的是点心饮料、三楼送的是水果饮料;金纺号也很复杂,有的是送水果、有的是送水果茶水、有的是水果咖啡、有的是水果咖啡小食、有的是水果咖啡茶水小食。还有的游船送茗茶、有的就叫送茶水、有的送快餐、有的又叫送自助餐,有的送咖啡、有的送茶水、有的送矿泉水。

另外,各种楼层、区域的服务也不同,同一条船一楼二楼三楼不同,同一楼层窗边和非窗边不同,露天和室内也不同。这样自由组合起来,珠江夜游的服务标准应该近一百种。

过于追求差异化服务,多种服务标准,给游客出了难题,第一次游览的游客,很难做出选择,反而令人感觉混乱。况且,如此多的服务标准,也很难监督。在标准化管理畅行于各个行业的今天,珠江夜游的无统一标准的服务,显然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未能给游客带来清晰的信息,高品质的标准化服务。

1.3 游船票价不统一

游船票价不统一、名目繁多。最便宜的38元,最贵的则高达298元。即便同样送水果和茶水、二楼、晚七点半时游船段出发,各码头价格也不统一:如工银号为138元,广州银行为68元;一楼和二楼价格不一样、发船时间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离窗远近不同价格不一样、餐点标准不同价格又不同。

除了大型的游船,还提供可容纳30人或70人的豪华小型游艇;不同时段、不同公司的包船价格也不一样,1760~3200元/小时不等。

众多的服务标准造成众多的价格,珠江夜游游客往往为首次登船游客,送茶、送水哪个服务标准好,38元、78元哪个性价比高?游客又怎么能辨别清楚呢。事实上,游客往往就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价格差不多,时间差不多就登船了,上了船才知道原来事与愿违。说服务的好,或不好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和依据,游客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1.4 售票点不规范

在天字码头和大沙头码头附近街道,到处都有悬挂“珠江夜游售票处”标识的各类店铺售票。其中有的是在士多店、有的是在房地产中介公司、有的是旅店大堂、也有单独一档。这些都号称是邮轮公司的正规售票点,其中鱼龙混杂,难辨真伪,只能形容一个“乱”字。

如若说码头周边船票点情况复杂,那网上售票的情形可为险恶。

现实中的在网络中,摇身一变直接就变成了船务公司。搜索“广州市客轮公司”,同时出现省略/search.asp,省略/site/4662.htm,两个网站,前者是李鬼,后面的才是李逵。

除了冒充游船公司官网,冠以“珠江游总票务公司”、“珠江夜游票务中心”的网站更是数不胜数。每个网站都有非常翔实的介绍和订票电话。

1.5 船票折扣混乱

游船公司对点的提成费用不统一。以原价打8.8折的居多(包括通过网站购票);个别银行的购票点打8.5折;有些店以卡片的形式明示:凡购票每人回扣5元;在码头售票处买票没有折扣。

1.6 部分码头拉客现象繁多

天字码头往往比其他码头会聚更多的人流,在每天珠江夜游行驶时间段,在天字码头附近出现很多揽客的人,不时向游客兜售便宜的船票,若游客有兴趣就把游客拉到非正规的售票点购票;还有拉客者自称是大沙头码头工作人员,他们在天字码头推介海豚号等邮轮,当游客购票后方知要在几千米外的大沙头码头登船,赶时间的游客对此投诉颇多。

珠江夜游部分码头拉客、宰客现象,严重扰乱了珠江夜游的市场,破坏和谐健康的周边环境。因为相当隐蔽,城管很难肃清。

篇5

每个学生都是生命的个体,他们同是自然的人,同是社会的人。他们和教师在“人性”上没有什么两样,他们也有情感的需要,有满足的需要,有好奇的需要,有展示自我的需要,教师必须尊重学生这种生命的需要。例如,班级里有一位学生爱看书,经常外出旅游,知识面很广,思维也很活跃,但课堂上的发言常常是信马由缰,跑题很远。请他说说月光下的西湖美在哪里,他却侃侃而谈自己夜游黄浦江的情景。我先是耐心地倾听,然后启发他认真读课文,读懂了之后,就能像作者一样把月光下的黄浦江写得很美。因为有了尊重,这孩子爱上写作,爱上了语文。

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告诉我们,在课堂中倾注期待,能唤醒、激活、发展学生的新潜能。倾注期待,就是要教师从心底里确信,所有的学生都不同程度的潜在着智慧,坚信每一个学生都会获得成功,让学生从老师的目光里、微笑中感受到支持和促进。因此,对于一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孩子,在倾听他们发言的时候,教师千万不能流露出一丝不耐烦,而应用眼神、用语言去启发、激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和期待,对自己充满信心。

二、体验生命,重视知情的多元化,倡导阅读的个性化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孕育了文本解读的多样性,而学生反应的独特性、多元性则体现了语文教学过程的生命体验、运动、成长本质。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人生阅历与心路历程,面对同一文本,自然会产生各自不同的阅读期待视野。而在阅读过程中,由于个体原有生活经验与阅读体验的参与和观照,同样会产生各自不同的理解感悟和情感体验。夏丐尊先生曾指出:“在语感锐敏的人心里,‘赤’不但只解作红色,‘夜’不但只解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但只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只解作春天的雨吧。见到‘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焕然的造化之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情感。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寞等说不尽的诗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也在此。”在我任教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时一堂识字课上,一位男孩子看着大屏幕说:“老师,小鸟在天空中游来游去。”小朋友听了都哄堂大笑,提出反对意思:“小鸟是飞,鱼才是游。”可是也有几位小朋友赞成这位男孩的意见,其中一位说:“老师,小鸟飞,翅膀应该是这样上下煽动的,可大屏幕上这只小鸟翅膀是这样前后划动的,所以感觉小鸟是在游”。经他这么一说,很多小朋友都找到小鸟在游的感觉,异口同声地说:“对,这只小鸟是在游。”看着大屏幕上“小鸟游”的动画效果,面对一大班得意洋洋于自己新发现的孩子,难道让我告诉他们规范的语言,应该说“小鸟飞,鱼儿游”去否定他们的发现,去打击他们说话的信心,去约束他们充满情感的思维吗?没有,我对孩子们说:“是啊,可爱的小鸟在空气里游来游去,多悠闲啊!”很多小朋友忍不住摆动双手学起小鸟游的样子。其实,我相信在期末考试的时候,我的学生写上“鸟儿游”的话,得到的会是其它评卷教师的一个大红叉叉。但我认为:这充满生命灵动的体验,这充满生命灵动的情感,这充满生命灵动的语言,应该得到教师的尊重、理解和肯定。

三、感悟生命,引领学生批文入境,享受审美愉悦

翻开语文课本,进入学生视野的是文字符号的排列。然而,有的学生却能从这些信息的载体中听到绿叶的呼吸,看到岩石的沉思,嗅出野花的芬芳,以致体悟到人世的沧桑变幻,时空的神秘玄妙,宇宙的苍茫浩渺……有的学生却只能看到点、横、撇、捺的排列和获得望文生义的表层感知。同样的文本,读起来为何有如此的反差?归根结底还是对生命的体味和感悟问题。因此,语文教学应该通过引导学生做课文的审美者,披文入境,去体味生命,感悟生命。

1.声情并茂,诵读吟咏,让学生感受美的情感世界。叶圣陶先生说:“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只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的符号,怎么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小学语文教材,不少都是精挑细选的佳作,题材不同,风格各异。而语言文字的“情味”,不是贴在作品表面的标签,而是蕴含在作品之中的。语言文字当中蕴涵的“意义和情味”,教师是不能够全部讲出来的。所以,教师要善于把握感情基调,掌握好语调和节奏,让学生通过诵读吟咏,把教材的语言符号幻化为头脑中触手可及的形象,从而自然而然地进入审美状态。《春》是朱自清的名篇之一,那清新隽永而又意蕴深厚的语言,那生机勃发,充满生命气息的意境,叫人把它捧在手里就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朗诵欲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以朗诵为主、辅之以分析点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反复吟咏,边读边思,边思边读,以激活头脑中储存的与目视口发的语言描述相关的内存图式。让作品中的人、物、景立体化,在学生的思维的屏幕上动起来,活起来。只有在这时,他们才真正地披文入境,真正地感受作品的语言美,画面美和感情美。

2.唤起联想,激活想象,让学生进入美的再创境界。爱因斯坦说:“没有想象力的灵魂,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爱因斯坦用他一生的实践证明了想象力对他的发明创造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作品是作者创作的艺术典型形象,已经以及蕴涵于其中的作家思想感情、审美情趣的载体。它的外在形式是文字。如果没有想象力,眼中的就只能是些符号或一堆没有内在联系的、杂乱无章的材料,这正如瞎子的“目无全象”,当然也就无法亲临其境,感同身受,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获得艺术赏析的美感体验。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让学生进入再造想象的天地,使他们透过语言文字的表象,体味文章意境,达到情感的共鸣。如《小珊迪》一文,小珊迪为诚实与守信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死了,小利比的命运又如何呢?课文没有交代,也无需交代。学生对此却十分关心。我想作者留下空白也许就希望读者去大胆畅想。再如《小摄影师》一文,高尔基第二次接待小男孩,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在教学中,对于这样的空白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组织学生继续续写故事。

对小学语文课堂而言,永远没有明确的答案,永恒的标准;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句号,只有逗号。新课程给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一堂真正的语文课,应该是一首诗、一幅画、一支歌,使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之内去尊重、体验、感悟生命,领悟真、善、美,使语文课堂凸现生命的灵动,焕发语文的色彩,展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篇6

中国进入近代以后,随着社会的演进和变迁,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旅游业,也被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中,为旅游服务的旅馆、饭店、游乐场所的出现,既是近代旅游业兴起和建立的标志,又为它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旅馆与饭店的兴盛

近代意义的旅馆和饭店,首先出现在开放较早的上海。1845年11月,英国在上海设立租界,不久美、法等国相继效仿。起初,租界严防华洋混居,后因躲避战乱,不少市民和外地移民,也纷纷涌入租界,打破了华洋分居的状态。人口的流动与增加,商业与贸易的繁荣,为之服务的店铺、旅馆与饭店等应运而生。

1847年,英租界内就建起了25家店铺、1家旅馆和俱乐部。1883年,外人投资兴建的一品香旅社,为上海有名的大型旅馆。在西式旅馆业的带动下,许多中国商人也在通都大邑兴建旅馆,以满足旅行者的需要。在北京前门一带,因外地来京官员、商人和应试举子的增多,专门提供住宿服务的大小旅馆如雨后春笋般地开设起来。如三义客店拥有楼房5间,平房52间,房间布置的朴素淡雅。院落以砖铺地,配有花坛、树木,令人赏心悦目。该店以人为本,注重信誉,提出“店家,店家,到店如到家”的宗旨。他们不但为旅客提供开水、茶叶和卫生等服务,而且利用地理优势,多方面了解商业的信息,使入店商贾及时掌握市场的行情。三义客店以周到的服务,干净卫生的环境,赢得了顾客的好感。

近代旅馆业的兴盛,是与商业贸易的发达相伴随的。为了竞争获利,广增客源,各地旅馆不断改善条件,在优质服务的同时,硬件设施也不断完备。1920年,中华书局总经理陆费逵由上海乘船到广州、香港。当他所坐的轮船一靠岸,“旅馆接客者以小艇及小汽船傍大舟”,服务意识不可谓不强。陆费逵入往旅馆,对港、粤两地的变化惊叹不已。在他所“觉有五事与从前不同者”,就有两项是旅馆业,“从前无沐浴之所,今则上等旅馆均有浴室,间亦有澡堂。从前旅馆不多,新式者尤少,今则鳞次栉比矣”。可以说,除电视、电话等现代通讯设施外,与今天的旅馆已无多大区别。

近代商业的发展,人口流动的加剧,为游客服务的饭店逐渐建立。1860年,英国商人礼查在上海建立“礼查饭店”。它位于上海外白渡桥北堍,与黄浦公园相对,处在人气旺盛之地。一时间,成为外国人的聚会中心,许多大型的宴会就在这个饭店内举行。

在北京,外商所办的饭店中,北京饭店首屈一指。1900年冬,法国的傍扎、白来地共同出资,在崇文门大街的苏州胡同,开设一家小饭店。不久,白来地退出,意大利的贝郎特加入。小店生意红火,1901年他们将小店搬迁到东单菜市场附近,正式称作“北京饭店”。1903年,北京饭店迁至长安街,有房屋48间。由于经营得方,北京饭店获利颇丰,成为外国官员、使节经常举行宴会的场所。此外,北京的六国饭店,位于中御河桥边,高楼大厦,极尽华丽。北京是政治中心,官员、士子流动多,人口密集,推动了饭店业的发展。京城南门外的饭馆,素以“四大兴”闻名,分别是福兴居、万兴居、同兴居、东兴居。城东有福全馆、同和楼;城西有同和居、万福楼;城北则有庆云楼、和兴号等。一些今天尚存的老字号饭店,也崛起于此时。如全聚德烤鸭店,创办于1864年。其建立者杨全仁,最初在北京前门外经营。后来,他集资开店,聘用得人,提出“质量取胜,顾客第一”的口号。所做的烤鸭,色、香、味溶于一体,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京城有名的老字号饭店。

天津的“洋饭店”也竞相设立。1905年5月16日,天津同宴楼饭店,打出招牌说,专做包办英法大菜、西式点心,各国驰名洋酒、汽水等诸品,罐头食物俱全。1910年,新亚饭店在天津建成,其广告介绍说:“津埠为畿辅名区,中外官商群焉戾止,风气既日见开通,市面亦倍臻盛。虽饭庄酒馆斗胜争奇,然求其中西粹美,雅俗咸宜者实寥寥无几焉。敝店有见于此,不惜巨资,就奥界满春楼旧址,大加修饰,特行扩张,广招名手,专做英法大菜,并备寓客房间,床帐陈设,雅洁无伦,既几净而窗明,更神怡而心旷。楼下设有新式球案,风晨月夕可随意流连。他如各国洋酒、罐头食物并于鲜果品、十锦点心等,无不应有尽有”。这种新式饭店,集吃、住、娱乐等功能于一体,适应了商旅往来、贸易繁盛的新形势,为内地饭店开风气之先者。

出门在外,食宿为先。中外旅馆、饭店的建立,不但表明城市商业的繁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外出旅游的需要。近代社会剧变,中外文化交流,离家出行者渐多,饮食服务业的兴盛,是时展的产物。

二、新型游乐场所的出现

近代开关以后,伴随着西学东渐的冲击,欧风美雨的洗礼,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在上海、天津、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一些公园、私家花园、歌舞厅、戏园、跑马场等,众多新型的娱乐场所纷纷建立起来。

1、近代公园的建立

上海黄浦公园(人们习惯称为“外滩公园”),位于黄浦江与苏州河汇合之处。1866年,由租界工部局组织,征集大批人力,先从洋泾滨挖掘河泥,填平低洼的滩涂,将沿江的滩边建成驳岸。在所圈范围内植树种草,整修道路,建设亭台茅舍,喷泉水池。1868年,公园基本完工,占地30多亩,初名“公家花园”。它面临黄浦江、淞江,风景秀丽。但所谓的“公家花园”,却只是对外国人开放,不许华人入内游观。此举引起国人的不满与义愤,1878年11月,商界名人陈咏南、吴虹玉、颜永京、唐廷枢等人,联名致函工部局,提出准许华人入园的要求。工部局不得于1886年5月,宣布公园有条件地对华人开放。同时,为缓和中国民众的愤怒情绪,工部局答应另建公园,专供华人游览。1890年12月,在“苏州河浜,南自白大桥起,另建华公园,为华人游息之所”。起初,该园名为“新公园”,第二年又改称“华人公园”。

1907年春,天津开始筹建公园,地址在“锦衣卫桥之北,地基开朗,嚣尘远绝。近方垒石为山,凿池引河。园之四周,围以杂树”。可见,这是一所起点较高的公园,为人们“游目骋怀”之胜地。1908年6月,北京农事试验场内的一座博览园,宣布对外开放,内设植物园、动物园、博物馆、蚕桑馆等。对游人则有茶园、咖啡馆、游船、四轮椅、二人轿、人力车,成为人们的娱乐之地。20世纪初年,其他各省也多有兴建。如直隶、奉天、江苏、吉林等,纷纷建成公园,供人们游览观赏。

2、私家花园的兴起

除公共公园外,还有许多官员、富商、绅士建成的私家花园。北京的皇亲国戚、达官贵人,所建私家花园之多,为其他地方所不及。如各王府住宅花园,闻名中外的颐和园、圆明园。明末清初的学者孙承泽之故居,人称“孙公园”,为一所著名的私家花园。孙公园位于琉璃厂西南,分前后两部分,中间修有一条小巷。前孙公园为主宅,后孙公园为别墅,极有气派。前孙公园呈方形,长宽各90多米。后孙公园稍窄长,院落宽阔,有假山亭榭,树木花草,清新自然。上海的徐园,又称为“双清别墅”,为私人徐棣山所建。初在沪北老闸唐家弄,每逢元宵前后,张灯供客夜游,那灯儿是雇巧工制的,玲珑剔透,无奇不有。且年年不同,岁岁各异,颇能引人入胜。并有曲会,画会,梅会,又制灯谜,由游客随意猜射,猜射中了,奖以画册文具。此后,由孙玉声等结成萍社,有陆澹安、谢不敏、徐行素、蒋山傭,为萍社“五虎将”。他们悬灯谜于文明雅集,再移至大世界游乐场,社友扩至数百人,进步书局刊成《春谜大观》五书。孙玉声所著的《海上繁华梦》说部中,也涉及徐园鸿雪轩的焰火花炮,张灯悬谜的盛况。

3、新式娱乐方式的引进

随着西学的传播,社会习尚的变化,西式歌舞逐渐为国人所接受,为之配套的歌舞厅、新戏园等,也纷纷涌现出来。1896年,法国舞蹈家维多利亚非里来华献艺,引起巨大轰动,时人记述:“所用衣服,美丽非常,加以舞态歌声,并皆佳妙,以故观者神摇目眩,几讶彩云万朵,降至瑶台”。1897年11月,上海道台蔡钧在上海洋务局布置舞厅。厅内地板,“以蜡磨光,可以为鉴,盖为跳舞而预备也”。厅内上方,悬灯三千盏,奇形异彩,光怪陆离,顾而乐之,不啻仙境。厅内四壁,绣彩缤纷,画屏如嶂,鲜花盆景,娇艳动人。华人尚红,而此更金碧辉煌。加以电光烛光,光彩越发绚烂。并且,搭建平台一座,请在上海的外国乐队演奏。如此中西兼备、富丽堂皇的歌舞厅,“以中国人员而设舞会娱宾,此为嚆矢”。

新式歌舞厅而外,许多公、私花园演成著名的戏园。驻华的外国人竞相建立戏园,1871年,他们所建的兰心戏院毁于火灾后,又集资重建,有楼座两层,“院内宏阔,层楼整饬,华丽奇巧”。“圆顶高悬灯一具,灯光下射各隅,院内如白昼,故谓为太阳灯也”。表演的戏台“以画扇屏幅立障台,能随戏样照而成景,各类变化可观”。这些戏园,可谓融中西文化一体,“中戏西台兼用,实向日所未见”。以致观者众多,“西商皆拟届期以闺阁偕往,想华人之带巾帼类以去者亦必甚多,果然则中外男女一时之大快乐场也”。上海等大城市的洋戏园中,还经常表演魔术,中国人称之为“西洋幻术”。还表演骑术、驯狮、驯虎、驯象等,这些表演与传统的戏法、马戏风格迥异,因而观者如织。

上海、天津等开埠通商后,西方人喜爱的赛马,也逐渐被移植而来。1851年,英人组成跑马场董事会,在上海修筑跑马场。每年春秋季节,都要举行赛马活动,连续进行三天。此项活动新奇而具有刺激性,引起许多居民观看。对上海赛马的盛况,时人记载说:“是日,西人赛马,士女观者如堵”;看夷人跑马,“士女云集,举国若狂”1872年的上海赛马,盛况空前。据《申报》报道:“西人咸往观焉,为之罢市数日。至于游人来往,士女如云,则大有溱洧间风景。或篮舆笱轿得得远来,或油壁小车辚辚乍过,或徒倚于楼上,或隐约于帘中,莫不注目凝神,观兹奇景。而蹀躞街头者,上自士夫,下及负贩,男女杂沓,踵肩摩,更不知其凡几矣。昔人所谓前有坠珥,后有遗簪,方此之际,殆又甚焉。诚海内之巨观,古今所仅有者也。惟华人观者过众,几于无处容身”。上海风气日开,对西人的游乐项目,人们喜受有加,观者如潮。

天津的赛马场上,也是人满为患,热闹非凡。每年春秋赛马之时,就会出现:“人声哗然,蹄声隆然,各国之旗飘飘然,各种之乐呜呜然,跑马棚边不啻如火如荼矣。倾城士女,联袂而往观者,或驾香车,或乘宝马,或暖轿停留,或小车独驾,衣香鬓影,尽态极妍,白夹青衫,左顾右盼,听奏从军之乐,畅观出猎之图,较多钱塘看潮,万人空巷,殆有过之而无不及焉”。北京每年的赛马,不女也参与其中,花样百出,颇为壮观。

西方娱乐休闲方式的传入,使城市居民乐趣横生,大饱眼福。在外来风尚洗礼下,传统娱乐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新型娱乐业促进了旅游的兴盛和发展。人们扶老携幼,观光游览,感受到本国内的异国文化。

【参考文献】

[1]陆费逵:港粤一瞥[J],中华教育界,1920(8).

[2]秦理斋:上海公园志[J],旅行杂志,1930(1).

篇7

虽然离豪宅很近,但外滩游艇会并未对富人展开重点攻势。所推出的游艇年卡也只有数千元。国内富豪并未发自内心地认同游艇这种舶来的休闲方式。一方面游艇长度超过80英尺以上的大船苦于找不到停泊的码头。另一方面,一年内难得一动的游艇也不在少数。事实上,国内俱乐部单纯靠提供游艇服务很难生存。而坐落于陆家嘴滨江大道的外滩游艇会则将高端餐饮作为公司的主营业务之一。在放置着路易十三洋酒、拥有270度江景的VIP包厢内,奢华气息无处不在。自然,若客人在会所内觥筹交错一番后仍有余兴,也可以搭乘停泊在楼下码头上的游艇,继续夜游黄浦江。

发达国家游艇业的发展历程

美国是世界上游艇业最发达的国家。美国游艇市场的销售额占世界游艇业销售额的半数以上。游艇业的销售收入包括新旧艇的销售,发动机、拖车、附件、安全设备、燃料等收入以及保险、维修保养、停靠、下水、储存、俱乐部费用。美国游艇业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前。1913年,美国人均GDP超过了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这个时期美国的游艇经济已经初见端倪。1913年美国拥有游艇达40万艘。六七十年代美国的游艇业已经形成了集制造、销售、维修等于一体的工业体系。1970年,美国年游艇销售收入已达34.4亿美元,拥有游艇881万艘,平均23人拥有一艘游艇。

第二阶段: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美国游艇市场空前繁荣。80年代中期美国有1300多个游艇俱乐部、4000多个游艇码头,游艇总数已超过1200万艘,约占当时世界游艇总量的2/3。1988年,美国游艇总销售收入达到了179亿美元,游艇数量超过1500万艘。

第三阶段: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世界游艇市场开始转向疲软。1992年,美国的游艇业销售收入降到了最低点,下滑到103亿美元。这段时期,游艇业的参与人数保持在8500万左右,大约占美国总人口的34%。

第四阶段:90年代至今。在经历了80年代短暂的低迷状态后,美国的游艇市场又进入了第二个蓬勃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美国游艇数量基本上维持在1700多万艘的水平,参与人数大约占总人口的1/3左右。

运动娱乐型游艇俱乐部

此类俱乐部的游艇多为中小型游艇,这类游艇以速度作为卖点,主要满足运动娱乐的需要,因此对年青人很有吸引力。台湾许多的游艇俱乐部就是这样,通过吸引会员加入组织度假、娱乐休闲服务活动开展业务,提供的活动包括水上训练活动、游艇驾照培训、结婚周年、Fashion Show、同学餐会等。

休闲型游艇俱乐部

篇8

世博会除了一轴四馆这些地标建筑,还有一样标志性的景观――浦西的那根巨大的烟囱,如今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温度计,远远的就能看到当天的气温。这家原来的发电厂被改造成了城市未来馆,而由它领衔的浦西园区布局了通信馆、航空馆、汽车馆、城市案例馆等,充分畅想了未来城市的方方面面。

走进城市未来馆,两侧的巨型屏幕滚动播放着“昨日之梦”、无穷无尽车流穿梭的《大都市》、穿越时空通道《魔比斯环》到达的拉菲卡星球、2095年纽约市上空出现金字塔飞行物体引发的《诸神混乱》……

不要停留,“梦想和实践”的大门已经在拐弯处打开。在被命名为“期盼”的分展区里,你可以清晰地看到,就像展区表现的那样,记录着古人对城市各方面奇思妙想的书本堆叠而成的“柱子”,不仅是房屋的支撑,更是当代人对于城市的期盼、思考与规划的来源和强有力支撑。四本“巨型”电子书正向游客们展示着:这里有风水,有阿尔度罗・索利亚的线性城市,有勒・柯布埃的光辉城市,有查尔斯・傅立叶的空想共产社区,有孕育了大“九”州的《周礼・考工记》,更有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

紧接着,穿过一条由安居、网络、基本需求、机会、自然、城市规划、完美、和谐、可持续发展9大主题铺就的“城市主题通道”。“网络”空间里,汽车在空中穿行,停车时折叠起来以减少占用的空间;不锈钢铸成的太湖石下提醒着观众,城市发展需要的不仅是钢筋水泥,还需要“自然”;蚁穴成了“城市规划”的代名词,你是否能够读懂蚂蚁智慧?房子和自然孰轻孰重,“可持续发展”的天平往哪一边倾斜才是未来?在从过去走向未来的通道里,你又想了些什么呢?

沿着精心设计的台阶往上,抬头便能看见一个悬挂在空中的“小岛”,不是宫崎骏笔下的天空之城,也不是阿凡达荧幕中的潘多拉,它只是由很多垃圾堆砌而成的“幻影城市”,之所以取名为“幻影城市”。是因为冰箱、电视、汽车零件、窗户、房门等现代城市特征物品在灯光的照射下,影子却勾勒成非常摩登的城市的天际线。一边是各种城市垃圾,一边是影子的摩登城市,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存在?建设与毁坏齐头并进的话题在这里显得有几分沉重,但却值得每个游客深思。

人、城市、自然和生活之间的和谐之道,告诉人们:在约旦,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发展和创新是永恒的。展馆的入口处模仿古城佩特拉的建筑风格。馆内展示了气势恢宏的历史遗迹――卡兹尼宝库。原址是一座有着浓郁希腊特色的壮丽建筑,据说“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故事就发生在那里。馆内还展示了约旦城市亚喀巴从港口城市转变为商务和休闲之城的过程,以及其他城市的生活方式和创新。

有一样东西还很稀奇,约旦艺人正在制作沙画。这个沙漠国家最具特色的五彩沙子摊在眼前,艺术家用漏斗灌装到玻璃瓶中,不经意之间,形成了骆驼、太阳、海滩、飞鸟的图案,然后封口,就能永久保存了,实在精妙。

澳大利亚的幽默

“来呀来呀,澳大利亚馆不用排队!”门口吆喝的老外把我们引进了锈红色的铁皮房子里。

步入大厅,就像进了一家澳洲餐厅,宽敞的空间,人们闲散地坐着,边上快餐供应,二层的澳洲乐队正在表演,头顶悬挂着奇怪的彩灯,充满着轻松的澳洲风情。顺着甬道,就可以开始旅行。

澳大利亚历史很短,不过两百多年。沿着全玻璃封闭坡道先走进第一个活动区“旅行”,从38个可以穿越岩石的“穴居精灵”间穿行而过,望着墙上的绘图“岩床”,以及在头顶“游来游去”的编织物“水中精灵”,眼前的场景仿佛是3D电影中的画面。

“女性赢得选举权”、“悉尼奥运会”等具有澳大利亚历史代表性的展品一一展现。偶然抬头,发现“悉尼大桥”正矗立在头顶,而孩子们在“天花板”上学习的情景不由令人莞尔一笑。这些细节设置令人联想到澳大利亚人的诙谐与热情。

前方人流忽然停了下来,然后越聚越多。也不知怎么了,我们都被堵住了,回又回不去,心中有些烦躁起来。“大家不要急,里面有很多位子!”老外又开始喊话了。我倒要看看这十几分钟的等待值不值得。

那是一个环形的剧场,顶部的灯管呈放射状分布,舞台中央巨大的沙滩游戏模型充满童趣,坐在管状的凳子上不太舒服。有三位澳大利亚的“儿童”述说着他们的梦想和对城市未来的期待,可以上下起伏的屏幕墙让不少观众大呼过瘾。整场演出约为一刻钟,每一段落的结束,舞台中央都会浮现不同的景象,十分震撼。观看影像的同时,剧院内的灯光秀也令人眩目,我似乎沉醉在这一刻的情境中。

整个故事主要体现了澳大利亚年轻城市的过去和未来以及与观众探讨怎样让城市的发展更美好这个主题,相信每个走出澳大利亚馆环形剧场的人,心里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小美人鱼的童话丹麦

想到丹麦,第一印象便是美人鱼。这个镇国之宝此次也破例来到了上海,静坐在浦江之畔,难怪爱浪漫的人们争相一睹其芳颜,也使得丹麦馆始终处于热门行列,想进去可得排长队。还要感谢夜游,让我们轻轻松松进入了。

底下是一片蓝水,海的女儿就静静坐在水边,所有游客都要驻足瞻仰,思绪万千。素洁的环形步道,丹麦馆如一枚巨大海螺,让我们旋转着。了解丹麦的历史文化科技,时不时还要低头寻找美人鱼,不知不觉就到了顶部的平台。向外可以俯瞰其他国家馆和卢浦大桥夜色,向内依然能找到美人鱼的那片蓝水,据说还可以骑自行车绕着圈下去,充分享受自然凉爽的江风,何等的惬意浪漫。

丹麦人均年收入四十万,却倡导骑自行车出行。想想我们这个发展中国家,曾经的自行车王国,如今还有几个人愿意骑车出去?

创意无限瑞典馆

出得丹麦馆,就被旁边童话城堡一般的儿童乐园吸引,两匹红木马让大人也忍不住过去骑。

想到瑞典就会想到宜家,这个风靡中国的家具品牌让我们大开了眼界,家居生活也能如此创意无限,极简的北欧风格从此深入人心。

头顶雪花形状的灯具配合女孩儿吹蒲公英的背景照片,视觉微妙地呼应;折叠的男子跳水屏风有移步换景的效果,目眩神迷的感觉:几根的电线拉着灯泡,弯曲的金属管靠背的椅子……在这里没有不可能。

下楼的方式还可以滑下去,通风管道做成了滑梯,从二楼直通底层,当我们晕头转向爬出来,前面好多人在荡秋千,双脚离地,上下翻腾,重温儿时的快乐,让梦想自由飞翔……

世博会一两天是看不完的,更别说一个晚上,夜游自有夜游的妙处,人少,天气凉爽,秩序良好,各馆五光十色的LED灯泡非常绚丽,广场上还有演出和喷泉灯光秀。

也许来不及看特别热门的国家馆,随意穿行,走马观花,也未尝不可,你会发现风景无处不在,世博如此精彩。

旅游资讯

上海世博会开幕于2010年5月1日,2010年10月31日闭幕,历时整整半年。除了5月1日到3日,10月1日到7日,10月的最后一周为指定日,其它时间都可以直接买票八场,夜票购买时间为16点到21点,入场时间为17点,闭园时间为24点,不过21点30分以后大部分馆都会关闭。夜票90元/人。

篇9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8)07-0013-05

一、基于休闲需求结构的分析:城市休闲产业的发展导向

休闲需求是指人们对在休闲时间里所参与的使自己身心得到放松、愉悦的休闲活动的需求,包括对在家庭里的休闲活动的需求,对在户外的休闲活动的需求和对离开自己居住地一定时间与距离的旅游休闲活动的需求。

按照产业经济学的原理,消费需求结构变动将引导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的变动,投资结构变动是改变已有产业结构的直接原因。因此,本文从以下3方面展开对休闲需求结构变化指引城市休闲产业发展方向关系的研究:第一是从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人们需求结构变化带动产业结构变化的视角展开;第二是运用有关统计数据对上述研究的结论进行验证;第三是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说明城市休闲产业发展的方向。

1,经济发展阶段与休闲需求结构及其特征

依据美国学者沃伦・J・基肯(Warren J・Keegan,2002)的分析,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可以分为前工业化、欠发达、工业化与后工业化四个阶段,判断一个国家已经处在哪一个阶段的主要标志是人均国民收入的水平。一个国家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与所处经济发展阶段的对应关系可以如表1所示。

依据美国学者詹姆斯・A・菲茨西蒙斯和莫娜・J・菲茨西蒙斯(James A・Fitzsimmons and Mona J・Fitzsimmons,2001)的分析,人类社会的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或三种社会类型:第一个阶段是前工业化社会。在前工业化社会里,人类生活的基本特征是维持生存。第二个阶段是工业化社会。在工业化社会里人们生活的基本特征是追求更多数量的物质产品。第三个阶段是后工业化社会。在后工业化社会里,人们生活的基本特征是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包括健康、教育和娱乐3大方面。各种社会类型的基本特征可以参阅表2。

从休闲需求结构变化带动休闲产业发展视角研究,我们可以将上述三位美国学者沃伦J・基肯和詹姆斯・A・菲茨西蒙斯及莫娜・J・菲茨西蒙斯的观点结合起来思考,得出下列基本结论:(1)当一个国家人均国民收入低于785美元时,它就处于前工业化社会,人们的主要需求就是维持生存;(2)当一个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在786美元到9655美元之间时(本文将中低收入的欠发达阶段与中高收入的工业化阶段归在一个阶段里考察),它就处于准备实现工业化或正在实现工业化社会,人们的主要需求就是追求更多的物质产品;(3)当一个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大于9656美元时,它就处于后工业化社会,人们的主要需求就是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休闲产业就得到了巨大发展,休闲需求主要表现为对健康产业、教育产业与娱乐产业的需求。这些休闲产业的特征就是能在休闲时光里,使人们的身心更健康、愉悦,能满足人类不断探索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的需要。当然,在上述每一个阶段里,由于存在拥有不同收入、文化与兴趣的社会阶层,因此,在社会上会出现不同的休闲生活方式。例如,维也纳人休闲时喜欢喝咖啡与欣赏音乐,德国人休闲时喜欢喝啤酒与旅游。

日本的发展历史为上述结论提供了例证。在日本,目前休闲产业已占国民收入的10%到15%。依据日本国民生活白皮书,日本国民对服饰、家用电器、饮食、住房以及休闲生活的关心度的动向看,1975年上述各个方面分别为3.1%、5.9%、20.7%、26.0%和6.5%,而1998年为1.3%、3.2%、19.3%、23.7%和35.1%。日本国民对休闲生活的关心程度随着经济增长而提高,这是与他们的劳动时间的缩短以及收入增加成比例的。

2,美国居民休闲需求结构的验证

据美国劳工统计局劳工部门的调查,美国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消费支出结构如表3所示。表3中的数据可以用来验证前面所提到的经济发展阶段与休闲需求结构关系的基本结论。

表3的统计数据告诉我们,随着美国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健康护理用品的绝对消费支出额在提高:从家庭收入1万到1.5万美元水平(以1.5万美元计)时的1320美元的消费额,上升到家庭收入3万到4万美元水平(以4万美元计)时的2240美元,再上升到家庭收入7万美元以上(以7万美元计)时的2590美元。同时,娱乐消费支出的比重与绝对额都在大幅度提高:从家庭收入1万到1.5万美元水平(以1.5万美元计)时的735美元的消费额,占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为4.9%上升到家庭收入3万到4万美元水平(以4万美元计)时的1920美元,占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为4.8%,再上升到家庭收入7万美元以上(以7万美元计)时的3780美元,占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为5.4%。

上述不同家庭收入水平,也可以被看作是处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家庭的不同收入水平。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代表休闲需求的健身护理产品与娱乐产品消费支出的绝对额或绝对额及相对比例不断增加,基本验证了经济发展阶段与休闲需求结构之间的关系。而教育随着家庭收入水平提高而普及化,则是公认的事实。

3,研究结论:城市休闲产业发展方向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认为,休闲需求主要是由健身护理产业、教育产业与娱乐产业构成的。因此,城市休闲产业应该重点发展健身护理产业、教育产业与娱乐产业。考虑到人们对娱乐需要既表现为对娱乐产业本身的需要,又表现为对其他相关产业增加娱乐体验价值的需要,因此,对其他相关产业增加娱乐价值的再开发,也是城市休闲产业的发展方向。例如,上海建国中路8号原来是旧厂房集聚区,现在发展成艺术、休闲展览创意区,被称为上海8号桥。再如,以英国为例,当地政府实施推动创意产业的政策后,这一经济领域在1997年至2001年期间,平均每年增长8%,远高于整体经济的增长率;同期,创意产业的总就业人数平均每年增长3%,高于整体的1%的增长。

二、基于休闲消费行为分析:城市休闲产品的发展导向

在认识了经济发展阶段与人们需求结构关系,特别是休闲需求结构以后,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认识:(1)由休闲消费行为的共同特点所决定的一般休闲活动及休闲产品谱系;(2)由不同地区的目标休闲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特点所决定的不同地区休闲消费者的休闲消费活动与产品的类型;(3)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认识城市休闲产品的开发导向。

1,休闲消费者共同的休闲活动需求及休闲产品谱系

依据美国学者查克・Y基(Chuck Y・Gee)的观点,我们可以将休闲消费者的共同的休闲活动需求与相应的休闲产品谱系概括为:(1)各种娱乐活动产品;(2)美食产品;(3)舒适与整洁的住宿设施;(4)出色的和个性化的服务;(5)具有吸引力的地点,这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具有不同的含义;(6)组织的活动;(7)在胜地度假期间逛街选购物品,正成为越来越普遍的行为,但要求物品的价格和价值的关系显示出具有良好的性价比;(8)拥有与自己类似的或较高社会、经济地位人物见面的机会;(9)文化吸引物与观光活动;(10)家庭的气氛;(11)有吸引力的自然环境;(12)宜人的气候。

休闲产业或产品的分类,与传统的产业分类所依据的标准不同,前者是基于休闲需求的视角,后者是基于产品供给特征的视角。基于休闲需求的视角,参照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所倡导的旅游卫星账户对旅游产业分类的原理,可以将休闲产品分为两大类:(1)特征休闲产品,是指受休闲需求影响大的休闲活动产品,如娱乐产品与健身产品,像在上海马戏城演出的时空之旅表演产品,在上海黄浦江上的夜游产品。(2)关联休闲产品,是指人们平时也需要,但是增加了休闲元素或气氛以后人们需求更大或愿意支付更高价格的休闲活动产品,如热带雨林咖啡厅、主题购物街、中央商务游憩区等,像上海的南京路步行购物街、新天地中央商务游憩区、8号桥创意产业区等。事实上,第二类关联休闲产业或产品的开发比第一类特征休闲产品开发的潜力更大。

2,不同地区休闲消费者的休闲活动需求与休闲产品类别

我们选择美国居民、到欧洲旅行的游客、到香港旅行的游客与上海的休闲消费者为研究的典型样本,说明不同地区休闲消费者的休闲活动与休闲产品需求类别。

(1)美国居民最流行的休闲活动与休闲产品需求

美国人口调查资料发现,美国居民最流行的休闲活动如表4所示。美国居民最流行的休闲活动主要是健身活动与成人再教育活动。

(2)对到欧洲旅行游客的休闲活动与休闲产品需求的调查

表5的调查统计数据反映了前往欧洲旅行游客的休闲活动与对休闲产品的需求情况。与美国居民最流行的休闲活动――健身与再教育活动不同,前往欧洲旅行游客最喜欢的前十项活动是:①在餐馆就餐,占游客总数的86.2%;②购物,占76.2%;③参观历史遗址,占67.5%;④参观小镇,占53.6%;⑤城市观光,占47%;⑥游览乡村,占47%;⑦参观艺术馆或博物馆,占40.1%;⑧参观文化遗产遗址,占38.3%;⑨参观夜总会或舞蹈表演,占21.4%;⑩参加有导游解说的游览,占21%。这些活动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是对异域独特的历史、生活、文化、建筑、艺术的欣赏;第二是能将上述元素融入餐饮美食中、融入旅游纪念品中将受到更大的欢迎。

(3)对到香港旅行的游客休闲活动与休闲产品需求的调查

香港旅游发展局对世界各地前往香港旅行的游客最喜欢的休闲活动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参阅表6。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①对前两位的选择,各国与各地区的游客都是一致的,即选择购物与到太平山顶登高远望,在免税的自由港购物和纵览异域美丽景色;②对第三位的选择,美洲、欧洲、北亚、南亚、日本、中国台湾的游客是相同的,即逛露天市场,他们喜欢观赏中国式的集市贸易市场;③中国内地游客第三位选择的是海洋公园,他们喜欢观赏海洋动物;④中国内地游客的第四位选择是香港会议展览中心,这说明他们喜欢参观现代化的设施;⑤南亚及东南亚游客第四位的选择是海洋公园,他们也比较喜欢观赏海洋动物;⑥美洲与澳、新及南太平洋游客的第四位选择是赤柱市场,欧洲、非洲及中东游客第五位的选择是赤柱市场,这说明他们对中国式的廉价购物市场比较感兴趣;⑦欧洲、非洲及中东游客第四位的选择是夜总会酒吧,美洲游客第五位的选择也是夜总会酒吧,说明他们在这方面的爱好相近;⑧北亚游客选择的第四位,南亚及东南亚游客、日本游客选择的第五位,是前九广铁路总站钟楼,说明他们对历史性建筑感兴趣;⑨中国内地游客与日本游客对浅水湾都作为第五位选择(日本游客有两个项目并列第五位),这说明他们喜欢有山有水的景色环境;⑩中国台湾游客第五位的选择是兰桂芳,这说明他们喜欢中外酒吧集聚的主题街区。

(4)对到上海旅行游客休闲活动与休闲产品需求的调查

在对到上海来的游客在上海“最喜欢的”休闲场所调查中,发现游客的休闲消费具有下列特点:①选择旅游风景点者最多,占游客总数的50%。②仅次于风景点的是“步行休闲街”,占34%。③以下分别是“观光+娱乐+饮食+购物的场所”,占29%;自由市场,占27%;综合性商店,占26%。这说明除观光外,游客在上海的旅游活动中的主要部分是购物。④选择各种类型文化娱乐设施的排在购物之后,选择影剧院、音乐厅、歌舞厅者,占21%;选择博物馆的,占20%;选择公园和园林专类公园者占19%;游乐园的占13%。⑤在文化娱乐中,对体育和杂技的兴趣度比其他类型小,选体育馆的,占8%;选杂技馆的,占7%。⑥游客对上海度假区的兴趣度也很低,选择度假区的占8%。

有代表性的旅游风景点仍是上海休闲旅游的主要支撑点,国内游客和海外游客对休闲娱乐场所共同的偏好是“旅游风景点”,选择这一项的人数最多。

海外游客对风景点、博物馆和自由市场的偏好大于国内旅游者,而国内旅游者对步行街、综合性的商店和公园与游乐园的偏好大于海外游客。

国内旅游者对专类公园的兴趣要高于入境旅游者,而入境旅游者对杂技馆和博物馆的偏爱要高于国内旅游者。这个结果与上海旅行社与导游反映的情况是一致的。

对于公园和游乐园之类的休闲娱乐场所,国内游客偏爱的程度是大于海外游客的。对于上海的度假区,中外游客的偏好程度都很低,这说明上海郊区旅游“度假区”的发展对游客还未产生较大吸引力,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不及上海周边地区。

总的来说,海外游客较偏爱能反映上海传统文化的休闲景点,而国内旅游者更倾向欣赏能体现上海现代化特点的旅游景点,表明相对于海外游客来说,上海是中国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在上海的特色表现就构成了对他们的吸引力。

3,研究结论:城市休闲产品发展的导向

篇10

“你不敢轻视了静坐于酒馆一角独饮的老翁或巷头鸡皮鹤首的老媪,他们说不定就是身怀绝技的奇才异人。清晨的菜市场上,你会见到手托着豆腐,三个两个地立在那里谈论着国内的新闻……”贾平凹在《西安这座城》中深情款款地陈述着公共空间的基本内涵。

或许,我们依稀想起:村头的大树下,井口旁,场院中:城镇的集市庙会,街头巷尾,茶楼酒肆……自然而然地聚会着的升斗小民,谈些家长里短、男男女女、流言蜚语,间或夹杂些许关于社区、甚至“天下大事”的话题。

或许,我们也能浮现:空旷的广场上,静穆的礼堂前,宽阔的街道上,往来的人们,相机前的笑脸,翩翩旋动的舞姿,矫健运动的身影。

或许,我们惬意于花园式的小区,流连于林荫夹道、乌语花香的公园,或漫步于细风吹拂的江边,浸染于朝露与晚霞中,做一些简单的健身活动。

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在由无数冰冷的建筑围合而成的空隙里,在人们对生活质量渐次上升的追求中,人的加入使公共空间呈现出鲜活迷人的风貌和无限的内涵。

作为世博史上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的伟大盛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公共空间设计究竟是怎样的呢?设计师是如何梳理繁杂的设计内容的呢?如何考虑公共空间的一临时性,使展馆之间、场地空间与展馆之间及配套设施之间有效地衔接起来呢?如何让漫步其中的游客以及展馆外排队的游客能欣赏到不同风格的美景,从而准确地诠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呢?

带着这一连串的问题,在世博开园两个月后的某个略显空闲的时间里,笔者“逮”住了上海世博浦东场地公共空间设计总设计师林选泉先生,终于聆听到了这些精彩背后的精彩故事。

“无为”的世博景观设计

上海世博官方陈述中,一直强调世博会是“特殊的重大城市事件”,对世博场地设计也称为“特殊的有别于一般的景观设计”。因此,对于总设计师林选泉来说,首先要明确世博场地设计的角色定位和主旨,并梳理和勾画出整个体系。

Q:世博园区我进去过很多次了,各个展馆如颗颗晶莹剔透的明珠,而公共空问却像一条条缎带将颗颗明珠有机地串联起来。由于世博是特殊的“城市事件”,在世博公共空间的设计伊始,你是如何理解这个项目的?

A:现在是信息时代,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已不再遥不可及。人们对世博的关注应该会从实体展品转变成对交流空间的重视,外部公共空间将为大量的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提供“全球狂欢”以及消费的场所。当外部公共空间的身份同时又为各式展馆提供“背景”与“环境”时,其物质实体、空间格局等将有别于一般的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它是以参展国家为主体,在项目主体多、设施种类多、边界不稳定的条件下进行的综合复杂的特殊项目。

Q:既然是特殊“城市事件”下的特殊公共空间设计,必然有别于其它城市公共空间。你是如何定位世博公共空间的?

A:世博公共空间要面临日均约60万的高峰人流,和室内展馆容量(日约12万人)有限的双重压力,无疑成为承担主要人流的“容器”。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世博也是一次“室外世博会”,当展览不再仅仅是“展品”同时也是文化与城市生活理念碰撞的时候,就不仅要重视室内的展示空间,更需要营造一个快乐交流、体验互动、文化多元的公共空间。

因此,世博公共空间设计要在合理有序的落实大量配套设施的基础上,满足为展馆提供室外展示、小型演出、游人的休闲活动、排队等候以及人流疏散等功能需求,同时进行合理高效的人流组织,将高密度人流在高温等恶劣气候,以及有限的室外空间条件下的被动等待,变成积极的参观游览,将“等候”、 “参观”和“互动”、 “游览”成为室外空间的主体行为。

Q:那么,世博公共空问与世博场馆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A:世博园里的许多展馆极富创意与张力。从空间结构而言,如果说世博园内的展馆建筑是“图”,那么外部公共空间就是“底”,是“背景”与“环境”的关系。世博公共空间就像一个大容器,把所有建筑与设施等容纳其中。传统的设计更多注重的是将容器的外皮做好,而我们要做的核心,是要保证这个容器里的东西正常有序运转。这样,面对的问题就比较复杂了。

Q:在这种“图”与“底”的关系中,你希望这个“底”达到什么样的境界?

A:前面说到,世博公共空间这个“大容器”的“有序运转”,首先要衔接各个国家馆和国际组织馆,设计便具有动态性了。除“一轴四馆”保留外,其余要拆除,使得世博公共空间具有了临时性。其次,设计的内容比较庞杂,除了展馆区内所有的广场系统、绿地系统、高架系统、夜景系统外,还要落实30多种配套设施。最后,还要面对高密度参观人流的压力,以及会展期遭遇的梅雨、台风、高温等灾害天气的影响等,所有这些条件叠加在一起,逼得设计师要有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诚然,人们的主要注意力会被那些创意奇特的展馆、展品所吸引,展馆无疑是主角。但是如果不能保证容纳这些展馆的“大容器”安全有序的运转,不能设计好与“图”相协调的“底”,无论个体展馆如何张扬与眩目,都不能取得世博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Q:世博公共空间设计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呢?

A:世博公共空间包括246个国家馆、国际组织馆区地块所有广场和楔形绿地。具体来说,包括广场系统,绿地系统,高架系统、夜景系统以及配套设施系统等。其中广场又分为五大洲主题广场和14个展会广场,绿地分为楔形绿地和广场绿地。

世博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都直接体现在场地中系统完善的配套设施,并满足游人在世博围栏区内安全而有序的活动。除设置合理规模的四大设施:餐饮、购物、功能与援助、厕所外,同时针对上海特殊的气候条件以及有史以来最大的人流,还有一些人性化细节:如遮阳、降温、直饮水、坐椅、以及对演艺空间、夜景照明、标识导向、预约机、银亭信息亭、信息、广播监控等30余项配套设施。

所以,世博公共空间设计是一项特殊复杂的综合设计研究工作,有别于一般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Q:如此复杂的设计内容,是以哪方面为设计主线,然后串起其他内容的呢?

A:从世博整体空间结构和前面所提的“图” “底”关系来看,世博场地设计主要是广场与绿地两个系统,贯穿它们的一根主线在老子“道德经”里找到了完美答案: “天下万物生与有,有生于无”、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这种从对立面中寻找“和谐共生”的朴素美学思想对设计产生了重要启发。落实到具体设计形态,广场空间布局采用“方正、秩序”格局,而绿地空间布局呈“曲线、自然”格局,两者在对比中形成和谐统一,“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用朴素的灰色“网格”基底容纳张扬而又形态各异的展馆,馆外公共空间设计不作太多花哨多余的设计,以满足功能为己任的思维方法。就这点而言,我称

之为:世博景观的“无为设计”。

从世博场地设计内容与定位上看,另一根主线是“从布景舞台到未来生活,营造多元体验的世博公共空间”。

无论怎样,设计必须始终贯穿“功能导向第一”,经济实用不摆“花架子”,强调环保和可持续利用,注重安全性和可靠性,在此基础上才兼顾景观的艺术效果,强调全园设施、风格的统一和环境相协调。构筑合理的广场体系

世博公共空间中,众多各具特色和功能的广场,构成一个庞大的体系,如一个个链条,有效地串起了各个展馆之间以及展馆和各个公共空间之间的联系,并有序地组织和疏通了交通和人流。因此,构筑合理的广场体系成为整个公共空间设计的重中之重。

Q:整个世博公共空间中,众多的广场是人流交通的一个很重要的纽带,如何安排这些广场的布局呢?

A:广场体系整体上以网格的形式吻合城市肌理,形成方正、秩序的空间结构和明确的方向感,适应世博会高密度人流,同时与曲线、自然的楔形绿地对比达到世博场地空间的和谐统一。

Q:这种“广场体系”空间是如何划分和界定呢?

A:按照功能要求,每个展会广场空间可以分为:交通性空间,过渡性空间,广场核心空间,遮荫休憩空间,演艺空间以及部分展馆的室外展示和等候空间。其空间界定主要采用铺装的纹理与色彩来实现。

Q:可以介绍下这些广场的设计构成和功能么?

A:“广场核心与演艺空间”包括主题广场与组级广场,内有演艺空间和观演空间是人流集聚的重要公共空间,广场边缘区域结合遮阳降温设置集中休憩区。

“交通性空间”包括高架步道和将参观者进出广场且与高架、道路、相邻地块进行连接的线通性空间,采用导向性较强的线性铺装纹理。

“过渡性空间”是联系各空间的主要界面与基底,采用6m*6m灰调网格状,形成秩序的空间,具有方向感便于引导人流;融合形态各异的展馆同时便于整合各种设施布点要求。

Q:在整个广场体系构成中,那些广场是重中之重呢?

A:在广场体系中,240多个国家馆、国际组织馆展区内广场主要包括了主题广场和展会广场,这两类广场是广场系统的核心与重点。

Q:在世博场地ABC片区,各个国家馆根据地理位置分布,每个洲都有自己的主题广场,这几大广场通过哪些设计语汇来体现各自特色的呢?

A:由于每个人对文化的理解不同,同时从抽象的文化理念到景观的空间载体的表达也具有一定难度。

世博场地十一个地块设计分别体现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的文化特色和环境氛围,我们尝试从各种视角寻找答案,通过对各大洲最直接的印象元素进行抽取,归纳各广场对应的最切合的设计语汇,选取了自然环境元素与空间文化意向元素来表达五大洲文化,最终提取“大洲的性格、自然环境、材料与植物、色彩”这5大元素进行空间载体表达。

Q:请简要介绍下这些特色吧。

A:亚洲广场用“水墨”元素形成黑白灰空间,用“竹阵、竹伞”构成内敛含蓄的东方空间体验。大洋洲广场让自由曲线形成“海洋岛屿”,描绘出一幅温婉宁静的土地画面。欧洲广场提取了拥有欧洲客厅之称的“圣马可广场”线条形成秩序严谨的空间感受。美洲广场上生长出热带雨林里的苍天大树,这抹浓绿与自由包容的文化共生。非洲广场以“撒哈拉之眼”和“沙漠绿洲”为元素,用黄色和斑纹与的非洲馆立面呼应,释放出热情奔放。

五大主题广场内的核心空间,设置了“体验单元”。体验形式为结合虚拟现实、多媒体技术和高科技互动技术,让观者从五感上全方位得到体验,实现展馆活动的室外互动。

五大洲广场及组级广场,设置表演舞台,同时在一些外国国家自建馆外开辟国家的户外展示空间。演艺内容以展示主题风情歌舞活动以及户外音乐会和演唱会为主,以及小型的文化演艺活动,缓解馆内人流压力,实现展示空间向交流空间的转变。

Q:除五大主题广场外,你前面提到展会广场也是广场体系核0之一,可否大致说说?

A:除5大洲主题广场外,20几个大小不等的展会广场遍布于246个国家馆、国际组织馆展区外,也是广场系统中的重点。展会广场是展馆之间和展区之间的室外广场空间,主要为各展馆区提供室外展示、小型演出、游人休闲,各展会广场合理安排餐厅、购物、援助等配套设施布局,梳理演艺、休闲、聚散空间关系,组织人流、货运交通线路并为观演、转播等预留面积。

Q:提到组织交通和人流,我想还应该有其他广场与之协调吧?

A:是的。组织交通和人流还包括高架广场和出入口广场。

高架广场主要包括世博园内各个地块东西向、南北向的临时性高架步道与世博轴,对高架进行水平和垂直的交通设计,进行服务设施布置,处理好与广场、道路、绿地、展馆的4大关系。

出入口广场构成世博园区的前景广场,主要包括浦东园区5大出人口广场。出人口广场设计高效组织世博周边人流进行购票、排队、等候、安检、疏散等,处理好各种交通关系。烘托绿色的世博氛围

世博园区内分布着数量众多的绿地,既有永久性的绿地又有临时性的绿地,如何构建合理的绿地体系,采用何种布局,才能达到既经济实用美观的效果,又能维系世博后续利用,成了设计师必须统筹兼顾的问题。

Q:世博园区内的各种绿地,既有景观美化效果,又有辅助园区降温效果,这些绿地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A:世博园区内除滨江公园绿地是永久绿地以外,场地中的绿地都是临时性绿地,其设计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外部公共空间承受着巨大参观人群的压力,绿地承载了人流通过、休憩的功能,满足场地各种功能要求是绿地设计中最先考虑的因素。另外,室外场地用地紧张,外部公共空间需布设30余项附属设施,有些设施还需布设在绿地中,遮阳侵占了绿地面积,使广场绿地面积较小、分布零散。总的来讲,广场绿地设计需解决场地限制因素等矛盾。

Q:这里面,既有大面积的连续绿地,又有各功能板块过渡区域的小块绿地,如何来分类呢?

A:世博园区绿地分为楔形绿地和广场绿地两大类。楔形绿地主要是面积较大、形式较为完整的四大块楔形绿地。广场绿地主要是各个地块展馆外的主题广场及展会中心广场中设计的绿地,这些绿地面积相对较小,风格各异,可以说是广场景观中的点睛之笔。

Q:这些绿地的整体布局有什么特点呢?

A:楔形绿地整体呈“曲线、自然”格局,对应广场空间“方正、秩序”格局,呼应滨江绿地的“滩”和“扇”。通过“水墨,自然”的概念,沿用自然优美的曲线,并在其中引入“植物通廊”的概念,形成了“曲”中有“直”、以小见大的空间,满足人们的驻足停留。

广场绿地面积较小,分布也较为零散,主要起烘托渲染环境氛围的作用。主题广场的绿地主要是结合五大洲主题文化的演绎,植物作为自然环境元素与空间文化意象元素的空间载体表达了五大洲文化。展会中心广场的绿地主要通过移动式绿化和绿化小品来营造街区热闹欢愉的气氛。

Q:这些绿地设计思路是什么呢?比如植物配置、绿地的形态等,

A:楔形绿地以阵列式种植高大乔木形成植物通廊,同时也起到了人

流疏散与降温遮阴的作用。另外,结合休闲设施适当布置小花境。植物品种以乡土树种为主体,增加色叶树种,常绿与落叶树相结合,地被花卉选择5~10月开花、花期长、易养护管理的品种,增加彩叶植物的运用。

广场绿地分固定绿化、移动绿化和绿化小品三类。固定绿化只在五大洲主题广场中设置。植物上选择能体现“大洲印象”的品种。广场内部的绿化大多采用可移动的盆栽、箱栽植物,重点满足功能要求,确保交通集散与观演等功能,结合坐椅形成集中的休憩场所。

打造沁凉的世博之旅

世博期间,世博园区将承载大量的参观人流,而展馆等建筑空间所能承担的人流容纳量非常有限,大部分人流将由场地公共空间来消化。期间还将遭遇梅雨、台风、高温等恶劣天气的影响。因而世博场地设计,必须考虑能提供合适的遮阳与降温设旋。

Q:面对世博期间巨大的参观人流,以及梅雨、高温、甚至台风等恶劣天气,在遮阳和降温方面是怎么考虑的?

A:世博公共空间将容纳巨大人流,遮阳避雨设施需求量大,场地空间复杂、配套设施多且边界条件不断变化,因此,需要统筹系统布局遮阳设施;在满足遮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实现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由于世博园内多为中小型广场,热辐射较其它类型空间大、空气温度偏高。因此,场地降温设计中,圈定降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体舒适度。即,基于人体舒适度模型,从温度,热辐射,湿度,风速四个因子着手,提高世博场地人群的体感舒适度:降低环境温度、减弱地表热辐射、减少空气湿度、适当增加风速。

Q:这些遮阳避雨设施分哪些类型呢?

A:遮阳避雨设施分高架遮阳、设施遮阳以及绿地遮阳三种形式,其中设施遮阳又可以分为:固定式遮阳设施、临时可拆卸遮阳设施,以及世博运营期间的临时可移动遮阳设施。另外,结合人流特征呈线性连续排列遮阳体系辅助对人流的引导。

Q:这些遮阳避雨设施是如何布局并有哪些特点呢?

A:遮阳设施布局综合考虑游客总体分布情况及交通流线特征,并结合各类型建筑设施日照阴影与场地辐射情况,形成结构分明、重点突出的遮阳分级系统。

基于对人流流线的分析,以东西向高架平台为主,南北向高架及楼梯出口以及园区公交形成的南北向人流为辅,呈鱼骨状:遮阳设施布局形式,考虑游客分布及行进方式,总体上形成线性网状的遮荫体系,其中高架平台形成东西向的主廊道,纵横向设置次廊道。并在广场核心区周边设置集中成片状的遮阳休憩区。出人口、楼梯口等场地交通节点避免布置遮阳设施造成人流拥堵。

空间分布上,部分南北向广场利用展馆间的阴影区来遮阳,其余太阳辐射较大的区域用遮阳设施与降温设施结合,针对极端高温与高峰人流时段,采用移动遮阳伞或临时搭设遮阳棚等措施。

同时,遮阳设施作为一种空闻载体对五大洲文化进行了诠释,增加了公共空间的特色和可识别性。五大洲主题广场中的主题遮阳伞设计,用“竹伞”呼应亚洲“内敛含蓄”的大洲性格以及“河流竹林”的自然环境特征,用“雨叶”呼应美洲“雨林湖泊”的自然环境特征,用“茅屋”呼应非洲文化。

Q:针对世博期间的高温天气,采用何种方式来对一些人流密集区域降温呢?

A:降温系统的布局直接关系到场地的降温效果,主要有绿地,广场和高架系统三部分降温系统来组成。

对于地块间垂直于黄浦江的南北向楔形绿地,采用上层乔木呈规则阵列式,下层草坪的做法,既有利通风降温,同时还便于人流疏导。实际中,绿地在场地降温中起不到主要作用,主要还是采用人工降温技术来实现。

现在世界上成熟的降温技术主要有两种 高压雾喷技术和低压两相流雾喷技术,根据水雾蒸发吸热的原理,使用水为原料,利用压力,使水通过设备内部的微孔撞击雾化,形成自然水雾,以达到降低局部空间的环境温度的效果。

根据温度、热辐射、湿度、风速四个方面综合考量,我们最终选择了低压两相流喷雾降温技术。试验表明,低压喷雾点周边6米内能降温5―6度,水雾粒径控制在40~80微米,可部分沉降到地表和人皮肤上,减少热辐射,同时在降温覆盖区内人工送风,增加游人的体感舒适度。

这些降温设备与遮阳伞结合使用,使基于人体舒适度的“降温”效果非常明显。

Q:具体布局方式有哪些呢?

A:具体布局方式有以下几种:

广场核心区旁,结合集中成片的“固定遮阳伞”和“移动树阵”构成广场“遮阳休憩空间”,采用低压喷雾设备进行降温。悬挂型终端结合附着物主要应用广场带遮阳棚的休憩空间,立柱型终端主要应用于带移动树阵的休憩空间和演艺空间中的观演区。

考虑在广场上人群行走方向的不确定性,降温设备的布置也无法确定,只能选择在人流较为密集的广场通过性空间结合移动式遮阳设施布置喷雾终端设备,使其成为喷雾降温覆盖的降温通道。

贯穿于世博场地主要东西向的高架步道除了交通功能外,也适于作为休息空间。结合高架下的步行通道顶棚,东西向每2米一个,南北向每1米一个高压喷雾点,并适当利用加风装置,在高架底下形成荫凉的通道。营造璀璨的世博夜景

白天的世博固然精彩,璀璨迷人的世博夜景更令人陶醉。如何架构庞大的照明结构体系营造出温馨宜人的世博夜景,达到既经济实用叉节能环保的效果,考验着设计师的美学智慧和专业问的协作能力

Q:世博的公共空间布设了众多的照明设施,它的总体架构有什么特点?

A:世博场地公共空间在夜景空间布局上以“点、线、面”结合的方式形成多层次、网络化的夜景格局。

点:五大洲主题广场舞台照明是夜色下整个场地中最为绚丽的焦点,各中心广场舞台周边也吸引着大量游客驻足参观。

线:高架平台照明为照明设计最主要的轴线,场地中纵向及横向的通过性空间照明是构成园区照明网络的脉络。

面:场地中大面积过渡性空间的安全性照明及景观绿地中的安全性、生态型照明,是场地夜景的总体基底。

Q:按照这种布局,会达到什么样的照明效果,这种架构又是以什么地方为核心的呢?

A:根据这种布局,世博夜景将呈现出多层次、网络化的夜景格局。同时,以“一轴四馆”为夜景照明核心,周边地块的照明积极衬托并与之交相呼应。建成后的夜景照明将呈现明显的显一隐关系, “隐”为夜景设计的主要特征,于“隐”处体现对动植物影响的避免,对散光眩光污染的积极控制。

Q:事实上也达到了设计效果对吧。那么,当初设计时的基本立意是什么呢?

A:对的,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我想,夜游的游客能体会到。

设计之初,我们就确定了从夜景照明角度来度诠释“生态世博”的理念,着力体现“和谐与现代的城市精神”,以人性化照明为宗旨,营造安全舒适的城市照明环境,充分体现世博会特色;以高效节能为原则,推广绿色照明技术的应用和示范,营造高效节能的世博园区夜景照明体系:以创新为目标,体现照明技术与光艺术具有开创性的设计思维,赋予新颖、美观、有序的夜景意向。

Q:我想,这中间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如夜景照明的照度、色温,各

具体空间的照明要求等。

A:是的。场地公共空间的照度依据不同的空间性质而数值不一,活动活跃程度越高的区域其照度越高,交通功能性强的区域照度也应适当提高。光色范围则结合不同空间类型,采用两个等级对色温进行控制,营造出不同的照明环境。当然,具体要根据各功能空间的要求来设置a如广场核心空间,是广场夜景视觉中心,照明要配合舞台观演做到明暗有致,与舞台灯呼应。部分带体验单元的核心区适当采用互动与智能照明技术,增加户外夜间游览趣味。广场休闲空间的光环境尽量柔和,为游客驻足休息带来舒适感,并以射灯对遮阳篷顶部或树箱花箱进行照明以突出其形态美。

Q:灯具的设计、选择和具体配置让你们颇为费神吧,中间少不了与照明设计师的协作对吧?

A:这么专业和繁杂的照明设计确实已经超出了景观设计师的专业范畴,通常景观设计师只是做到布局与灯具布点,之后就交给电气工程师。在世博夜景照明中,我们通过与电气工程师协同设计,不但深化到整体与个体的照度、亮度、色温,而且细致到光源的选择、功率的确定,甚至是配光曲线、灯具效率等参数的设定,并努力体现了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设置人性的公共设施

世博公共空间设计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工作,除了场地设计本身外,设计师还要细致地考虑参观人流的停留休息、饮水、就餐、如厕、信息获取等要素,从方便和人性的角度来合理安排必需的公共设施。

Q:世博期间,面对巨大的参观人流,肯定要考虑游人的休憩,因此座椅的设置是免不了的。这些座椅是如何来配置的,又有哪些形式呢?

A:座椅设计中,椅子的数量如何确定,空间如何布局,单体座椅怎么设计便于拆装组合,椅子如何和遮阴结合,什么样的椅子利用率最高,人行走多长时间才需要坐下休息,原来做景观设计没有人系统研究这些,我们做了仔细的研究。当时世博控规要求每平方米2座,我们通过人体体能数据分析得出的数据每平方米6.5座才能基本满足世博会高人流量,并且建议在运营期间根据实际情况在重点区域增加座椅数量为游客提供方便。

这些座椅主要分布于主题广场、组级广场、场馆周边、高架遮阳区、绿化区等共五大类区域,并结合各功能区设计不同的风格,如主题广场中的座椅抽取各大洲的文化元素,将坐凳功能与雕塑功能结合起来,呼应五大洲的文化,达到功能与美的统一。

世博场地的坐凳,主要选择再生木和竹板,分为固定式和可移动式两类。

Q:世博运行期间要面临相当长时间的持续高温天气,而世博局又明令禁止游客携带液态物品入固,那么如何解决游人的饮水问题呢?

A:游客的饮用水包括公共空间各处免费提供的直饮水以及需自行购买的饮料与乳制品等瓶装水。直饮水需求量的设计费了很大劲,我们查阅了很多国内外的资料,都没有一个很确定的数据,支撑日均每人喝水量和喝水频度以及每次喝水时间。我们结合相关厂家的数据并根据自己的实验确立了这些数据并建立了理论模型,计算整个园区室外直饮水龙头需求总数,达到两千余个,考虑到接水龙头的使用率较高,最终实施饮水、接水龙头总数共1508个。直饮水项目将节省近350万吨自来水和2亿多个水瓶,并减少1760t二氧化碳排放。

饮水点服务半径结合明确后的龙头数量及场地设计实际情况设计为100m。158处饮水点分布于园区各处,远离广场核心区,布置于集中休憩区、绿地空间,减少对参观人流快速通过带来的影响,同时利于游客寻找及使用。

各饮水点采用成品不锈钢的单机直饮水机,每组直饮水机有50cm、70cm、90cm三种不同高度,以满足残疾人、儿童等不同参观人员的用水方便。直饮水龙头的喷嘴倾斜安装并设防护装置,接水龙头可供游客用自带水杯或水瓶快速接水饮用。运营期间,考虑细节的人性化,每台饮水机前张贴《饮水机使用指南》。并在每台直饮水机上增加遮阳伞。

作为直饮水的补充,可口可乐与伊利公司在园区内各地块中的购物、餐饮等公建服务设施中设立了多处不同规格的直售点及自动售贩机,部分展馆也设立了数处售卖亭,为室外排队等候、观演与休息的游客提供饮水需求。

Q:如何保证直饮水的卫生呢?

A:直饮水的水源采用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饮水机通过“超滤膜”起到终端净化的作用,滤除自来水在管道输送过程中的“二次污染”,水质标准必须符合建设部颁布的《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2005。为确保卫生,期间设备维护人员每天定期对直饮水喷嘴进行消毒,此外,园区在管网末梢用水点或直饮水用水点处设立了13处直饮水在线监测点,进行24小时监控分析,检测项目包括:游离氯、总氯、浊度、电导率、pH和温度等。

Q:关于喝的问题是解决了,而且保证了卫生。游客这么长时间呆在园区,除了携带少量食物外,势必还要在园区就餐,就餐区域是怎么确定的?

A:这方面不属我们设计范畴,总体上来看,我感觉是“块和点”的网络状, “块”上看,园区有一个餐饮综合服务中心,是在浦东B06地块,是中华美食集中营,汇集中华菜系美食和33个省市区的风味特色小吃。 “点”上看,园区分布有11个便利店(出售包装食品、快餐、无糖食品等)、6个面包房、80个特许产品零售店。以及120个饮料冷饮售点等。此外各展馆内还有约80个中小餐厅。

Q:吃了喝了,就肯定会有排泄,这么多的人在里面,如何从方便的角度来考虑游客的如厕问题呢?

A:呵呵,当然,这里也是一个矛盾, “喝”的多了, “排”的也就相应多了,对厕所的要求要解决得非常“方便”。

园区厕所分为附属式、独立式固定厕所、建造式移动厕位,共有11万多个厕位,除去馆内、出人口外公共空间的广场,馆外公共空间的厕位约6000多个,其中有1000个为建造式移动厕位。其中浦东园区十一地块共计布置建造式移动厕位700多个。

这些都是根据男女如厕的时间不同等因素建立模型计算出来的,独立式固定厕所男女厕位比例定为1:2.5。建造式移动厕所用以应对高峰人流时的需求和调节男女厕位需求的平衡,布置在固定厕所旁边,以每排12个厕位为模块布置。

Q:这么多人在里面,一天的垃圾产生量也是非常惊人的,如何保证园区内的公共卫生,合理设置垃圾箱的位置至关重要,这方面是如何考虑的?

A:这方面自然要做非常细致的考虑。

世博园区内废物箱分为:固定分类废物箱、可移动大容量分类废物箱。另外在世博轴两侧永久展馆区设置了先进的气体输送垃圾系统,采用半地下室建筑,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共计有53个智能化垃圾投放口,每天能够收集生活垃圾60t。

根据预测的人流密度,将固定分类废物箱的间距布置为30m~50m,布置于易寻找但不影响交通的边角区域,如浦东11片区共计499组;根据实际运营情况设置可移动大容量分类废物箱,主要在用餐时间布置于餐饮、小卖部、休息区域,垃圾由新能源小型收集车收集运输。

Q:中国烟民的数量是世界最高的,游客入园时也是不允许携带打

火机之类的点火器具的,从人性的角度来讲,还是应该为烟民留一寸之地,这方面是怎么考虑的呢?

A:根据世博安保要求,游客进世博园区是禁止携带打火机、火柴等点火器具的,为了满足烟民的需要,在世博园内设置了众多的吸烟点,各吸烟点都配置点火装置。吸烟点布置在园区固定厕所或建造式移动厕所旁边。吸烟点主要由灭烟器、烟灰(烟蒂)缸、点火器三部分组成。根据地块大小每个地块设1~2组,每组2台,每台配有4~6只点火器。

有意思的是,运营期间,许多游客并没有在固定吸烟点吸烟,那吸烟人的“火源”从何而来?通过了解发现大众的传递“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光设计层面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的。

Q:这么多的人流,产生的这么多的垃圾,加上世博期间的高温天气,势必要防止苍蝇蚊虫对游客的侵袭,这方面是这么做的呢?

A:这种细节我们设计中也做了考虑。世博园内设置了200多套太阳能黑光灭蚊灯。诱虫灯管采用蚊虫喜欢的350―450nm光谱。壁挂式布置于休息遮阳蓬下,插入式布置于绿地中。这种灭虫灯采用太阳能能源,能智能检测光线强度,天暗自动开灯工作,每天工作时间不低于5小时,在没有阳光的情况下可连续工作不低于三天。

Q:这么大的世博园,如果没有指示标识的话,我想,游客进入后怕彷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摸不清方向,如何向游客清晰地提供这方面的信息呢?

A:世博会“标志标识系统”是以参观者为服务对象的系统工程,它分为地图导向标识、引导标识、名称标识、动态信息标识、告知禁止类标识五大类,各大类根据各点功能需求的不同又分为1 5小类型。其主体框架为,设定正门出入口为行人的活动起点(大节点),用导览图和引导标识向观众提供综合信息导览服务。同时在观众到达目的地场馆或目标设施的途中,在其动线的主要分叉点处设置中节点和小节点,力求与起点信息一体化呼应,引导观众顺利到达目的地。(注:标识系统由我们协同日本株式会社GK公司设计,我们主要负责标识系统布点及强电配套。)

Q:恩,作为游客比较关心与自身关系较密切的设施,还有些什么不为大家熟悉的配套设施?

A:还有很多。比如为调控客流,像中国馆、主题馆、演艺中心、部分热门展馆等实行预约参观方式。因此,我们在园区设置了22处预约点,安放了180台预约机,并详细布置“预约预排队区”。遗憾的是,世博运营期间,预约机并没有“正常”发挥它的的功效。

园区每个地块的公共空间都设置了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信息亭。能提供信息浏览查询、园区电子地图、手机应急充电、多媒体播放等综合信息服务功麓;同时结合购物设施,每个地块还设置了自动取款银亭:结合援助设施医疗室布置医疗救急车:在合适位置设计了电视和电台转播车。

还有,世博园区内布设了平均间距为500m的自动气象观测站网,可以最快每半小时一次世博园区的天气状况。另外园区还设有“无盲区覆盖”的视频监控和广播系统,及时获取并播报园区人流信息及天气信息等。

前瞻后世博开发利用

按照世博会的惯例,世博期间的大部分建筑都具有临时性,在世博结束后都将全部拆除。相应地,世博场地公共空间内各配套设施也具有临时性,设计时必须考虑世博后的处理和利用问题。

Q:世博结束后,随着大部分场馆的拆除,世博公共空间设计时,如何考虑后世博时期这些配套设施的处理和利用的?

A:设计伊始,我们就考虑到了世博会结束后的设施的拆卸和后续利用问题,尽可能使用造价低廉、可循环回收材料,减少地面固定设施,尽量采用可移动的形式,比如花箱、座椅、直饮水、垃圾桶、临时遮阳伞、灭蚊灯、地砖等,这些设施都进行过模数化、标准化设计,易于拆卸重组和可以回收利用。另外,采用采购,回购,租赁以及捐赠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后续利用问题。

Q:经历世博这么大的项目设计,一定感触颇多,相信对你今后的设计之路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A:景观设计师面对的是大地上各种复杂的综合体,不能仅仅是“好看”、“眩目”,而且需要你综合全面,甚至是“全能”,要用可持续的观点做好设计。世博项目,很多不属于景观设计师“份内”的事,我们做了。不但要落实世博建设期间的设计,还要考虑世博运营的情况,还要站在使用者、主办方、业主方等各个角度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