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21:0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建筑规范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分支电缆的结构与性能
1、产生与技术标准分支电缆是在普通塑力缆基础上发展而来。由于现代文明的发展,都市的高层建筑越来越普及,在高层建筑配电系统电气设计中,供电可*性、工程经济性和施工便利性越来越重要,采用普通电力电缆供电,三者的矛盾总难完全统一,只能根据不同工程而有所侧重。按传统方法,在楼层配电设计中,通常采用的办法有三种:
(1)放射式,由地下配电间分别对各个楼层引电缆直接供电,却需要大量的电缆、桥架和较大的电缆井,造价高,经济性最差。
(2)链接法,由配电间引出电缆至底层配电箱,再由底层逐层向上链接供电,此法经济性最佳,但由于层数越多,安全系数越低(安全系数是逐级相乘)。
(3)分区树干式,把一座高层建筑划分成n个单元区,每个单元采用电缆接从配电室供电,然后再分配至单元区内各个楼层。经济性都比较好,经常被采用。
(4)干线电缆分支法,从配电室引出一根(或数根)主干电缆,每个楼层在干线电缆上供头分支,此法经济性最好,但施工却是最麻烦的,更麻烦的是在主电缆上做楼层分支头时,受电缆的结构和现场施工条件以及人员素质的影响,接头质量参差不齐,但这种方法却促使人们想到把接头与电缆一同制造,由此诞生了新一代的建筑配电电缆——分支电缆。
分支电缆是把经过专门工艺处理的单芯电力电缆作为建筑主干电缆,根据各具体建筑的结构特点和尺寸量体裁衣,预先把分支接头与分支线、主干电缆一同设计制造。是把上面第(4)种方法中现场施工和管理的工作由专业制造厂完成,而且工艺一致性也带来了质量一致。
分支电缆较早出现于英国和日本,在技术标准方面,1980年,日本电线工业协会颁布了第一部行业性标准JCS376(1980),随着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在1992年对该标准进行了修订,放宽了对产品结构材料方面的要求,提高了成品技术指标,目前,国内正规的分支电缆生产厂的产品标准主要是以该标准为基础。
2、结构分支电缆在结构上,分为单芯型和多芯绞合型两种,每根单芯分支电缆又可分为三部分:
(1)主干电缆;(2)支线电缆;(3)分支连接体。
目前,因单芯型分支电缆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和施工,已获得大量应用。按照日本标准的规定,多芯型分支电缆实质上是多个单芯电缆的绞合体,而不是传统概念多芯电缆的结构,多芯型分支电缆的每项导体外面都有单独的绝缘和护套,每根线芯有独立的分支连接体。多芯型分支电缆具备一般多芯电缆的运行性能,国内只有为数极少的大型综合性电缆厂才具备生产能力,目前也已在推广应用中。
3、性能分支电缆是一种新型的电力配送电缆,其关键性能有两项:首先,一根具备良好品质的分支电缆,必须是性能优良的电力电缆,对于国内产品,其导体性能、绝缘性能、材料的机械物理性能均应符合GB12706-91标准——电缆的性能是分支电缆产品的基础指标。
第二,分支连接体的性能至关重要,这是分支电缆的关键性能。分支连接体把干线电缆与支线电缆的导体连为一体,并作绝缘防潮处理。从外观上看,无法知道内部接头质量,有两项重要的试验能够检测接头性能,即机械拉力试验和电热循环试验。对机械拉力试验而言,分支连接体(含干线与支线导体)的拉断力应保持在连接前的80%以上,对电热循环试验而言,在125次一定时间间隔的额定载荷与空载循环后,分支连接体的温度不得大于电缆表面温度的8℃。决定分支连接体的机械与电气性能的关键在于分支连接体的材料和工艺。对广大用户而言,应充分关心分支电缆的电缆质量、接头的材料选择和生产工艺工装。
我们讲,分支电缆更适合于现代建筑的配电系统,为什么?要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弄清楚相关电气设计规范中对配电线路的要求。
二、相关规范对建筑电气系统中配电线路的设计要求
1、建筑电气相关的设计规范目前与建筑电气低压配电系统设计有关的规范主要有:
(1)GB50052-19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2)GB50054-19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3)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4)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997年版本)
(5)GB50045-19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其中:《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和《低压配电设计规范》是两项基础规范,主要内容参照采用了IEC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中供电系统和低压配电部分与其规定基本一致,但由于这是一个建筑行业的专业标准,建筑相关的部分规定更具体,如供电系统的负荷简等级,除规定分级原则外,更规定了各类具体建筑名称的负荷级别。
由于上述规范在颁布实施时,分支电缆产品在国内还没有应用先例,因此在规范中并未提及分支电缆,但在众多条款中体现了设计指导方向,总的说来,有三种观点:
1、关于配电级数——越少越好;
2、关于配电方式,从高到低依次为放射式>树干式>分区树干式>链接式;
3、关于安装敷设方式,应与环境、建筑特征、机电应力等多种因素相适应。
(一)、关于配电级数:对配电级数而言,GB50052-95第3.07条规定:供电系统应简单可*,同一电压供电系统的变配电级数不宜多于两级,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中8.14条规定:“自变压器一次侧至用设备之间的低压配电级数不宜超过三级,但对非重要负荷供电时,可超过三级。”上述规范体现了一个要领,那就是配电级数越少越好,越少可*性越高,技术越先进。
(二)、关于配电方式,GB50052-95中第6.02、6.03、6.04、6.05条中提出:“在正常环境的车间或建筑物内,当大部分用电设备为中小容量,但无特殊要求时,宜采用树干式配电”,“当用电设备为大容量,或负荷性质重要,或在有特殊要求的车间、建筑物内,宜采用放射式配电”,“当部分用电设备离供电点较远,而彼此相距很近、容量很少的用电设备,可采用链式配电,但每一回路环链设备不超过5台,其总容量不宜超过10kW”:“在高层建筑物内,当向楼层各配电点供电时,宜采用分区树干式配电,但部分较大容量的集中负荷或重要负荷,应从低压配电室以放射式配电”。
(三)、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中对配电方式有更为详细的规定,如:“8.2.15居住小区的高层建筑,宜采用放射式配电”“8.2.2.4除多层民用住宅外的其他民用建筑,对于较大的集中负荷或较重要的负荷应从配电室以放射式配电;对于向多层配电间或配电箱配电,宜采用树干式和分区树干式的方式”“由层间配电间或层配电箱至各分配电箱的配电,宜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结合的方式”,“8.2.3.2对于容量较大的集中负荷或重要负荷,宜从配电室以放射式配电对各层配电间的配电宜采用下列方式之一:
(1)工作电源采用分区树干式,备用电源也采用分区树干式或首层至顶层垂直干线的方式。
(2)工作电源和多用电源都采用由首层到顶层垂直干线方式。
(3)工作电源采用分区树干式,多用电源取自应急照明等电源干线。
上述规定,是限于制定规范时,分支电缆尚未在国内推广应用,供电线路主要依赖普通电力电缆和母线。笔者认为,在应用分支电缆配电后,上述规定应该可以简化。放射式高于树干式,又高于链接式的观点。
(四)、关于电缆和母线安装敷设方式。
GB50054-94中5.5.1、JGJ/T16-92中9.12.1都规定“封闭母线宜用于干燥和无腐蚀性的屋内场所。”
GB50054-94中5.7.2、JGJ/T16-92中4.13.5规定“竖井垂直布线时应考虑下列因素:……。垂直干线与分支线的连接方法。”
GB50054-94中5.7.3竖井内垂直布线采用大容量单芯电缆大容量线线作干线时,应满足下列条件:
1、载流量要留有一定的裕度;2、安装及维修方便和经济。
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10.1.4规定:“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应穿管保护。当暗敷时应敷时应敷设在非燃烧体结构内,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cm,明敷时必须穿金属管,并采取防火措施。采用绝缘和护套为非延续燃性材料的电缆时,可不采取穿金属管保护,但应敷设在电缆井沟内。
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消防电源及其配电,9.1.4条也规定了相同内容。
上述规范说明:电缆配电比母线具有更好的环境适应性,安装敷设更便利。
在熟悉电气规范的相关规定后,让我们来分析分支电缆配电方法与规范的符合性与技术先进性.
三、分支电缆配电的技术先进性
1、分支电缆的配电方式分支电缆配电系统一般如图所示,在一个n层的大楼中,垂直竖井干线和各楼层供电由一根整预制的分支电缆完成,PG是总配电柜,PX是楼层配电箱,ZJX是转接箱,当PG与ZJX之间距离不远时,(满足载流量与起动运行压降要求)一般不予选用,这样可减少一个连接点,节约投资。
2、分支电缆配电的技术先进性从上述配电系统的分析中,可以知道分支电缆可以使楼层配电简化成二级配电,每个楼层都可以达到最简单的二级配电,符合规范中配电级数越少越好的原则,这是先进性之一。
分支电缆配电系统的实质是一种放射式配电系统,适用于各种重要场合甚至是特别重要场合的配电,这是先进性之二。
分支电缆是一种经过预制的电力电缆,其外形和结构特征仍然具备电缆特性,而且接头经过密封绝缘处理,在出厂时经受过水中耐压和绝缘电阻试验,因此对环境要求低,能适用于潮湿、盐雾酸碱等环境,而母线在规范中明确不能应用于这些环境,比母线适用范围广。而且,其安装方式简便,施工工期短,工费低,符合规范中设计应注重经济性的观点,这是其技术先进性之三。
0引言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中心工作之一,是保证建筑工程项目取得最大经济收益的关键[1][2]。为了保障履行合同的权力、责任、义务,规范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控制施工成本,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1建立合同管理机构与制度,做好施工合同交底
现在很多施工企业设立了专门的法律顾问室来管理合同的谈判、签署、修改、履约监控、存档和保管等一系列管理活动,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还没有建立这样的一个专门部门。由于施工过程的长期、复杂,投资大风险高,施工合同管理是非常专业化且要求相当高的一种工作,必须要有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来完成,而不应兼任,甚至是临时管理。目前,建筑企业中集团性大型施工企业较多,对于他们来说,应建立二级管理制度。集团性的大型施工企业常以集团管理为主,统一对外承接项目或交由属下的施工企业负责具体的施工。由于集团和其属下的施工企业都是独立的法人,故两者之间虽有投资管理关系,但在法律上又相互独立。施工企业在经营上有各自的灵活性和独立性。对于这种集团型施工企业的管理应当设置二级双重合同管理制度,即在集团和其子公司中分别设立各自的合同管理机构,工作相对独立,但又应当及时联络,形成统分灵活的管理模式。
合同管理制度是合同管理活动及其运行过程的行为规范,合同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合同管理的关键所在。施工企业只有拥有一套完善、合理的合同管理制度以供合同管理机构和人员在工作中参照执行,才能将合同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完善的施工企业合同管理制度应当包括:施工企业合同内部会签制度、审查批准制度、印章制度、检查和奖励制度、合同管理目标制度以及合同管理质量责任制度。
在建立合同管理机构与制度的基础上,应应对项目管理人员和各工程小组负责任进行合同交底,组织大家学习合同文件和合同总体分析结果,对合同的主要内容做出解释和说明,使大家熟悉合同中的主要内容、各种规定、管理程序,了解施工企业的合同责任和工程范围、各种行为的法律后果等。使大家都树立全局经济中,必须把“按图施工”转变到“按合同施工”,特别是在工程中使用非标准合同文本或本项目组不熟悉的合同文本时,合同交底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
在进行合同交底时,应首先将各种合同事件的责任分解落实到各工程小组或分包商。落实的合同和合同分析文件有:合同事件表(任务单,分包合同);施工图纸;设备安装图纸;详细的施工说明等。重点对如下几项进行技术、法律的解释和说明:工程的质量、技术要求和实施中的注意点;工期要求;消耗标准;相关事件之间的关系;各工程小组(分包商)责任界限的划分;完不成责任的影响和法律后果等。同时加强合同实施前和其他相关方面(业主、监理工程师、分包商)的沟通,召开协调会议,落实各种安排,强调合同实施过程中的经常性的检查、监督,最后,通过相应经济手段来保证合同责任的完成。
2规范处理合同中施工条件、地质条件改变和施工方案的改变
合同中提供的施工条件及地质资料,是施工单位编制投标文件、确定投标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确定投标报价的重要依据[3]。由于设计阶段的不同、设计深度不同、外部环境的变化等,工程实施阶段合同中提供的施工条件及地质资料变化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工程实施阶段,正确区别和处理施工条件、地质条件变化及其导致的施工方案改变,按照合同规定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方法去处理,是合同管理中不容忽视的一项工作,正确区分变化和改变的性质,是实施阶段成本控制的组成部分。
合同中规定应提供施工企业的施工条件,业主没有按合同规定提供,地质资料由于设计阶段和设计深度不同引起的变化或设计方案的重大变更,属于业主责任,由此引起施工企业施工方案改变和增加的费用,应由业主承担[4]。例如:业主没有按合同规定时间或规模提供施工用地、施工道路、施工供电等,地质资料中提供的土石类别、断层范围发生变化等。当然,由于施工企业的原因引起的施工条件的改变、施工方法不当增加的工程投资、完善合同中施工方案不足或改变合同中的施工方案和方法、施工企业原因延误的赶工方案等增加的费用,应由施工企业承担。例如:施工企业施工场地布置超出了合同中规定的征地范围、建筑工程招标工程量清单中总价承包的场内施工道路、施工供电方案的改变等。在正确区分这些变化和改变的同时,各方应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去履行,属于业主的原因引起的,就应按照变更或索赔给予施工企业补偿;属于施工企业原因引起的或应由施工企业承担的,就应由施工企业承担。不能把施工企业合同中规定的施工方案或工艺流程改变作为合同外项目。如果业主随意改变合同中提供的条件,或要求施工企业必须改变合同中的施工方案时,施工单位可按照合同规定的程序进行申诉或索赔。
3规范工程变更和索赔
工程变更和索赔是建筑工程实施阶段不可避免的,也是合同管理的核心工作。如何规范工程变更和索赔,不仅是维护合同各方的权益,同时也是保证工程按期、保质、保量建成的关键。所以,在工程实施阶段应规范工程变更和索赔。
3.1正确区分工程变更和索赔的性质工程变更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提出工程变更的单位可能是设计、业主、工程师、施工企业。所以应根据合同商务条款和技术条款的规定,正确区分是增加费用的变更还是不增加费用的变更。如:由于施工企业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工艺流程改变,合同中规定的由施工企业自行设计的总价承包项目的结构尺寸改变,合同单价中已包括的内容的改变,合同中隐含的工作内容的改变等属于不需要增加费用的变更。设计、业主、工程师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结合将来运行管理,对于永久工程数量、质量、其他特征、结构尺寸、工作内容的变更,属于增加费用的变更。施工企业提出的变更应按合同规定正确区分,属于增加费用的变更应按合同规定去处理。施工企业由于投标报价中永久工程项目的单价偏低或不当提出的变更,设计、业主、工程师单位不应采纳这种变更。
工程索赔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可能是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地质变化、业主的违约等给施工企业造成损失的施工企业索赔,也可能是施工企业的违约给业主造成损失的业主索赔。施工企业索赔包括工期索赔、费用索赔等。所以,处理工程索赔应正确区分索赔的性质,根据合同索赔条款,结合索赔事件具体情况,实事求是、公平合理地去处理。
3.2规范工程变更和索赔的程序合理管理的各项工作需要按程序进行管理。价款支付、各类文件的报批、项目经理的变更需要按程序进行,处理工程变更和索赔更要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去执行,不能有随意性。应规范工程变更的提出、变更的批准、变更的实施、变更价款的支付和索赔事件的发生、索赔提出、索赔报告的报送、索赔费用的批准及支付的程序[5]。总之,工程变更和索赔费用处理的原则和方法应按照合同规定进行。在正确区分工程变更和索赔性质的前提下,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公平、公正、科学、合理地处理。
4规范合同中各方关系
业主、工程师、施工企业在工程建设中是相互联系、相互约束的三方,如何公平、公正处理三方的关系,不仅关系到工程能否按期建成,工程质量能否保证,并将直接影响工程投资。所以,规范合同中各方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4.1规范各方的权力、责任、义务关系各方的权力、责任、义务关系,在合同的商务条款和技术条款中均有明确规定。在工程建设中规范处理各方的权力、责任、义务的前提是:业主、工程师、施工企业三者之间是平等的。只有在这一前提下,才能够正确处理三方的权力、责任、义务之间的关系。如果在工程建设中不能按照合同规定的各方权力、责任、义务去执行,合同将无法执行,必将造成权责不明,工程的工期、质量、投资无法控制。
4.2规范各方的工作程序关系按程序进行合同管理,是合同中规定的,也是工程建设需要的。按程序进行各方的工作,实质上就是各方在履行各自的权力、责任和义务。所以,在工程建设中规范各方的工作程序是保证合同履行的重要因素。按合同规定应该按程序报批各类文件,需报批的项目应报批后才能实施;工程建设中重大问题的处理和重大变更施工企业报送工程师审查后应由业主批准后才能实施;施工图纸和设计变更通知单应由工程师审查后加盖工程师审查印章,才能发送施工企业进行实施等。
4.3正确处理三方的利益关系在处理三方利益关系时,应遵循的原则是公平、公正、合理,应遵循的依据是合同。三方应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去履行各自的责任与义务,当一方当事人没有履行或没有完全履行,给对方造成损失时,当事人一方应当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经济损失,保证合同顺利执行。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好三方的利益关系。
5规范争端解决方式
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虽然对各方的权力、责任、义务、质量、计价、变更、索赔和风险等已作了明确规定,由于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理解的不同,在处理涉及各方经济利益的问题时可能会产生争端。争端解决方式是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如何规范争端解决方式,首先依据合同规定,正确理解合同条款的内容,查明争端产生的原因;其次由争端的双方确定争端解决方式,按照双方达成的解决方式进行处理。争端解决首选方式应为协商。因为协商既节省费用和时间,又有利于双方合作关系的发展,保证合同顺利执行。其次是调解,在调解不成的情况下才能采用仲裁和诉讼的方式。不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根据合同的规定或双方达成的协议去解决争端,维护各方的权益,保证合同的执行。
6结语
随着我国基本建设制度的改变和完善,市场经济的不断健全和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与管理要规范化。只有规范建筑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的方法和措施,严格履行合同中规定的权力、责任、义务,公平、公正、合理地处理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工程建设才能按期、保质、保量建成,造价才能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陈文莉.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施工合同管理的几点体会[J].陕西建筑.2006(12).
[2]宋子东.施工合同经济问题的原因浅析与防范[J].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07(4)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管理控制
0引言
在电气工程操作中,一个操作顺序的颠倒或漏掉一个其中的操作项目,都可能会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毁、大面积停电等严重的事故,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甚至是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在电气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规范的安全条例,并对电力系统的每一位工作人员特别是生产一线人员提出严格的遵章守纪的要求。因此电气安全问题成为关系到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头等大事,探讨电气安全问题意义重大。
1加强电气安全的重要意义
建筑施工中的电气操作是高危险、事故多发行业,因此,必须做好施工时的安全保障措施。有统计资料显示,电力施工中的各种事故,绝大多数不是由于施工者的技能水平低造成的,而是由于其没有安全意识所造成的,这表明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是保障电力生产安全的关键。因此可见,对电气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现在,无论是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还是建筑企业的内部管理,都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建筑电气安全工作的发展,`必须加以改善。各企业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员工中树立安全意识,着力制定并完善企业的事故防范机制及长效管理机制。以人为本,监管部门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监督,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杜绝一切安全隐患的存在,确保生产的安全性,全面加强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每年因为电击伤人甚至致人死亡和损毁电气设备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数额巨大,因此电气安全问题成为关系到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头等大事,加强电气安全管理。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正确使用,确保用电过程中人身及设备安全。
2电气施工常见的不安全忧患
2.1对于穿线工程中,导管细,导线繁多造成管内空间余量小,散热面不够。再加上施工人员技术素质低,不能按图施工。这样的危害是加快了导线绝缘层的老化速度,降低了工程的使用寿命。
2.2没有将腐蚀剂擦拭干净,开关处理没有切断相线,甚至将相线接到灯头螺口线柱上。插座安装将相线和零线位置互换,相线在上零线在下的规程接线问题等是在接线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问题。
2.3不少施工人员容易产生麻痹心理,在导管敷设施工中,对金属材质导管的管口不做处理,在管口处遗留很多毛刺,这些金属毛刺是很大的安全隐患:在穿线施工中这些毛刺容易将导线的绝缘层划开,后果不堪设想,一旦出现了问题,轻者造成短路停电而且难以维修,重者可能引起火灾。
2.4在避雷系统安装施工过程中。引下线的做法各不相同,有的用镀锌圆钢,有的利用构造柱的四根主筋沿墙体或柱内敷设。施工中如果漏焊也会留下很大的安全隐患,其造成的后果是:漏接或者漏焊一处圆钢,很可能就会使引下线失去应有的作用,避雷系统就不能发挥正常作用。
3加强电气安全生产的措施
3.1在员工中进行安全宣传,提高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建筑业安全卫生公约》、《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等安全法规,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在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的基础上,对易发生事故的单位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安全管理单位有关责任人和各安全监督管理机构执法人员要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工作,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素质。在企业中,认真学习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及时将新的安全技术落实到员工的工作中,增强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加强安全意识,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条例。根据建设系统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特点,有目的的对某些事故多发施工项目进行严格的监督,落实电气施工现场的安全防范措施,把施工安全责任制进行层层分解到基层,一层抓一层,层层落实。建立完备的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监督反馈制度,施工图审查制度,并且接受社会对建筑生产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的举报,通过一系列完备的安全生产措施,确保生产安全进行。对已办理安全监督的建设项目,根据《电业安全工作规程》,要采取定期(每季度、半年检、年检)以及不定期的安全生产检查,监督施工企业的施工安全管理保证体系,严格杜绝一切安全漏洞,监督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履行情况,落实安全生产的岗位职责,切实做好各法规的落实工作。
3.2加强电气安全用具的管理工作严格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有关规定,对电器设备进行严格的测试和检查,强化电气安全性能四个方面测试:①商业、工业住宅用电装置的安全和可靠性试验。②电器、装置、机械在确保正确的绝缘、接地和漏电方面的试验。③维修电动机、发电机、配线和变压器等设备的安全测试。④应用于电子/电气产品的最终产品测试来确保产品的接地和绝缘性能。具体为:耐电压测试、泄漏电流测试、接地导通电阻测试、绝缘电阻测试。每次试验完毕,使用单位应对试验单位出示的测试结果进行核实并保管,严禁移作它用,更不能用其它工具代替安全用具。对于高空作业的员工,要检查安全用具的安全性,严禁有不合格的安全用具出现在施工现场。使用高压验电器时,施工人员要检查绝缘手套的质量并站在验电器边缘的绝缘处。正确使用绝缘用具,无特殊防护装置,不得在下雨天或下雪天在室外使用。安全用具使用完毕,应保持用具的清洁,放回原处,避免安全用具的污损。安全用具的存放,要设有专用的橱柜或吊架,放置时要按编号存放不可混乱。保持存放地点的干燥、通风,保持清洁,防止安全用具脏污和损毁。
3.3强化电气技术措施及要点,在使用电压高于36V的手电钻时,要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并检查其是否有损坏;在施工中拆除的电线要及时进行处理,用绝缘带包扎带电的线头;高空作业前要检查安全带的牢固程度,检查扶梯有无防滑措施;登高作业时,不能随意往下扔东西,要使用工具袋进行传递。在地面的人员要戴好安全帽,并离开施工区2米以上;遇到雷雨或大风天气,要停止一切高空作业;低压架空带电作业时要配备专人监护,并佩戴好绝缘用具;在带电的低压开关柜上工作时,要采取避免短路和接地等措施。电器发生火灾要及时断电,在未断电前,应用四氯化碳、二氧化碳或干砂灭火,严禁用水或普通灭火器。安装的刀闸必须使用相应标准的保险丝,严禁使用其他金属丝替代,避免超负荷后不能自行切断电路,以至于毁坏电器,甚至造成人员伤亡;金属外壳的电器应使用三脚电源插头,有些电器会因故障出现漏电现象,如果用的是两脚电源插座,人体接触后就有可能被电击,后果将不堪设想;电器要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接地有专业人员按转和修理电器设备能否正常运行。电器严禁带电移动,把带金属外壳的电气设备移到新的地点后,要首先安好接地线,并对设备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确认设备无问题后,再开始正常的使用;如果在露天潮湿场所或在金属构架上操作时,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手持电动工具的负荷线必须采用耐气候型的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并不得有接头。检查手持型电动工具有无损坏,在使用前要进行空载的检测,检测没问题后才可以使用。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1城市应急避难所
一般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可按功能需求分为紧急避难场所、固定避难场所和中心避难场所三类,不同等级避难所根据不同需求而设置要求及配置各不相同(表1)。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理论研究方面,汪鑫认为应针对区位地质条件、人口密度分布、危旧房面积和不同性质用地面积四个方面构建需求量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以确定综合受灾系数,继而计算出受灾人口规模,并结合人均避难面积得出结论;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曾光则针对防灾空间配置:包括应急避难场所、救援通道空间、医疗消防站点、指示设施、物资储备空间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王江波从建筑、灾害双方面入手评估城市综合防灾等级,并建立了不同等级防灾规划的方法及步骤。
避难性质 占地面积 人均有效避难面积 服务半径 步行时间 疏通主通道有效宽度 必备设施
紧急避难场所 临时 ≥0.1h ≥1 0.5km ≤10min ≥4m .…
固定避难场所 中短期 1~20 h ≥2 2~3km ≤60min ≥7m 基本设施
中心避难场所 中长期 ≥20h
一般≥50 ≥2 同上 同上 ≥15m 综合设施
日本国土交通省都市防灾对策室的旧城防灾改造步骤包括首先逐步改变建筑性能、进而建立临时避难点和避难路,最终建立避难空间系统。与邻国日本相比,我国对于避难空间的设置多停留在书本研究上,很少由政府投入实际实施,相对于日本政府有着长远计划的逐步规划、逐步改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避难间(层)相关研究
建筑中的避难间(Shelter-in-place)通过结构等隔断室内外空气从而使人员尽少暴露在危险环境之中,设置时房间大小、周围环境及污染物传播速率都需要被考虑。
专家经过对唐山地震、汶川地震等的研究后,在抗规 7.3.8条对楼梯间提出了加强要求,将其作为避难逃生通道,业内学者同时提出了“地震避难单元”的新技术,即把房屋分为非地震避难单元和具有更高抗震性能的地震避难单元抗震性能,其设置目的不仅是便于人员灾害中的疏散,对放置精密仪器等少数特殊房间,也需要对其进行特殊处理。
高层建筑竖向管井、中庭等共享空间、玻璃幕墙缝隙等部位,易产生“烟囱”效应,造成烟、火蔓延迅速,易发生爆燃,故往往设置避难层(间)以便于疏散。避难间的位置要尽量便于消防车的停靠并尽量在一个方向上,同时也要考虑便于人员的集合、云梯车的操作及相邻楼层的救援,防烟楼梯间应通过避难层(间),使人员尽早进入避难层。高层防火规范6.1.13.1条规定避难层设计自建筑首层至第一层或两个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15层。高层防火规范6.1.13.3条规定,避难层的净面积应达到5人/的设置。但是具体首层避难层(间)距地面高度尚无具体建筑规范可循,需要根据层高及当地消防部门所配置的消防云梯高度来确定,并应综合考虑建筑用途、建筑疏散高度、火灾荷载、内部人员情况以及当地消防设备条件等不同情况。除了高层建筑对避难层有相对详细的规定,室外疏散楼梯的平台、屋顶平台也可以成为敞开式或半敞开式的避难空间。
美国消防协会(NFPA)制定的规范NFPA 101作为国际通行规范,随着多个版本的发展,已成为涵盖所有领域的庞大法规体系,对各国规范具有较大的借鉴影响。其中比如《生命安全规范》( Life Safety Code)等涉及生命安全的基础法规起着准则的作用。其中,对于本文的关注点――避难空间有着一定的要求,避难空间应易到达并可直通出口(疏散楼梯应符合人流使用宽度并大于122cm、电梯应为消防电梯)、每二百人提供一个轮椅空间、小于或等于93的避难区应通过试验证明可保证15min以上的安全环境、避难空间应具备良好的隔火性及密封性、通讯设备应满足使用、建筑的管道不应穿过避难区的隔断等。此外,美国ICC《国际建筑规范》(2006)(IBC)、英国BS9999(2008)、加拿大NBC《The National Building Code Of Canada》(2005)以及新西兰《建筑规范条文》也对避难空间部分有相关规定。
3整体式避难设备相关研究
3.1“生命三角”
“生命三角”是一种净面积6的整体式微型避难所,为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制成的能容纳6个成年人的紧急避难空间,据试验,灾时可抵挡30%坠落物带来的压力。这类避难空间可构建在结构最薄弱的地方,在起到加固结构作用的同时提供有效的生存空间。死角空间同样可以加以利用,储放一些应急物资,如药物、食品、通信设施等。
3.2 家用防飓风避难所
飓风频发的美国,发展了家用防风避难所(Shelter)――可以根据家庭需要选择则不同种类的安全室,有地上式的也有半埋或者全埋于地下式的,位置可选择在室外或者车库中。往往由厚重水泥浇灌而成或是厚钢板制成,质地坚固,在灾害来临时可以提供6~8人避难于此。
3.3 矿井应急救生舱
为了应对频繁的矿难,避难救生室应用同样广泛并有着更为苛刻的安装要求。应急救生舱一般为多个尺寸的整体车体式结构。由于矿井内通风不畅,救生舱的主要技术问题就是支持氧气供给,以及对CO、CO2等有害气体的处理,并需对周围温度、气压等环境进行时刻检测及调节。
3.4 海上人工岛紧急避难所
在远离陆地的石油开发人工岛上应设置紧急避难所以应对突发灾害。一般采用基础稳定、结构可靠的固定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并位于三层,高于人工岛地面以及挡浪墙。避难所中除配备照明、采暖、紧急发电设备及求助设备外,配有人均五天份的应急食物和水。岛上每个工作区域都有至少两条逃生路线到达紧急避难所,并保证在岛上任一位置可在20min内可到达。
参考文献
[1]刘少丽.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区位选择与空间布局――以南京市为例[D]. 江苏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12.
[2]汪鑫, 吕萧. 武汉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分布特征及需求分析 [J]. 中外建筑 , 2013, (03): 42-45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建筑结构的体系、体形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建筑的在重视实用性的时候,也越来越重视其精神功能。所以在目前的高层的建筑设计中,一些规则的设计往往比较难中标,超限的工程也越来越高。超限的高层建筑主要是指超出目前的相关技术标准以及规范所规定的高度,其体形与传统的相差较远的一些高层建筑工程。新修订的建筑规范对超限的高层建筑提出了比较明确的要求。本论文将以某项超限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为例进行剖析。
一、某超限高层建筑的工程概概况
该超限高层建筑位于某开发新区,是一幢办公大楼,具有现代建筑风格的特征。图人给出的是其的正立面图以及透视,图2给出的是各层的平面简图以及南立面图。
图1正东立面图及透视图
图2平面简及南立面图
根据图1和图2,我们可以知道这幢大楼的结构平面是一个带有切口的椭圆,其主体结构有地下室一层,地上的主楼有10层。主楼的平面呈现出半个小椭圆形,大约高为51米,从第8层起渐渐收进;楼顶部具有一装饰的小塔楼,这座小塔高约为60米。两侧有裙房四层,分布在南北两侧,大约高为20米,与主楼连成了一个整体。
如上图2所示,地下室层是一个坚固的大底盘;钢骨的混凝土天桥既可以加强主楼,也可以作为南北两侧裙房的连续接板;第五层的中厅其玻璃天栅的两侧设有水平支撑的钢桁架,南北两侧的裙房由空间钢管的杄架进行连接。裙房和主楼之间存在着一竖并向局部收陇,收陇的尺寸大于是相邻的下一层水平尺寸的四分之一。
整个超限高层建筑采用的是现浇钢筋土的框架作为剪力墙的结构。局部采用的是钢骨的混凝土以及钢结构,其基础,采用的是桩筏基础,其桩型采用的是预制的混凝土方桩,楼盖采用的是现浇梁板。该建筑物的安全等级是二级,预计可使用年限是50年,重要性为丙类,抗震的列度为七度。属于A级高层建筑。
二、该超限高层建筑的特点以及难点
该工程的立面和平面比较独特,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平面呈现出不规则的凹凸。正面入口处的凹进尺寸与相应的投影方向的总尺寸还要大30%,属于平面规则性的超限。
(2)该建筑的楼板出现了局部不连续的情况。图2所示的第二层到第四层,其洞口的宽度比该层的楼板宽度要大一半,这属于平面规则性的超限。
(3)侧向的刚度不规则:比如说南立面图,结构竖向收进的水平比相邻的下层还在大四分之一。当然也可以看成是裙房与地下室形成的一个大底盘,上部收进的是单塔建筑,这属于竖向的规则性超限。
(4)局部抽空的柱子:南侧的裙房第四层是大会议厅,抽取的柱子形成了局部的大空间。
(5)伸缩缝的间距超限:主楼长为95米,超过了规范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三、该超限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以及措施
1、结构设计
对于结构布置比较复杂、体形也比较复杂的高层建筑,应该至少选择两个不同的力学模型进行结构分析,并进和整体计算。本论文中采用的是SATWE 和ETABS 软件。SATWE是利用空间结构的模型,楼板主要是采用符合实际情况的全弹性板进行计算。ETABS主要是利用空间开,板主要是利用具有面外和面内刚度的壳元模型进行计算,剪力墙采用的是能做出准确反应翘曲和氛围的空间膜元以及边柱元的模型来进行计算。因为本建筑的体型并不规则,所以计入了在双向水平的地震的作用下,对该建筑所产生的扭转影响。故采用考虑扭转耦联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SATWE 振型数取21, 有效质量参与比大于90%,屋顶的小塔楼其鞭梢效应也进行了反映。ETABS 在进行模态组合时亦采用CQC 法, 它考虑了扭转与密集模态的耦合;而且它能够考虑其动力荷载的分布。
2、该超限高层建筑剪力墙的布置
在设计的过程中,较为关键的是剪力墙的长度、数量、布置的位置以及厚度。因为该建筑受到了平面布置的局限,只能利于电梯井、楼梯间、隔墙以及设备井作为剪力墙。经过多次的调整,最后像图3所示,形成了五个筒体,因为增强了结构抗握的刚度;并使该结构沿着两个主轴的方向的侧向比较相近;剪力墙的间距大绝迹35米,满足了规范的要求。图中没有标明楼板的百度,其为120,墙厚大约为300,局部墙以及底的厚度为350,筒体的内墙厚度为250;地下室的顶板厚度大约为180,可以作为嵌固端。
由于南北的裙房与主楼的连续比较弱,平面也不规则,为了发送裙房和主楼的连接部位的受力善,在南北两侧的裙房之间增加了墙体。
3、抗震的设计和构造的措施
针对以上所描述的工程特点,主要采用以下措施:
(1)提高了地下室到第四层结构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标为C35,并提高了该混凝土的配筋率,第五层及其以上采用了是C30.
(2)加强了大底盘:将地下室的顶板加厚到了180毫米,采用了双向双层配筋的方法,提高了配盘率;同时加厚地下室的外墙,沿着西侧的主楼外圈轴线增设了地下室的内墙,并加强了地下室的结构的楼层刚度,使其大于或等于相邻的上部的楼层刚度的两倍。如图4所示:
(3)加强洞口周连年构件以及结构的构件:将洞口周围的楼板加厚到了150毫米,采用双向双层的配筋方式,在凹口的地方增设了厚拉板,厚度为300毫米。如图2.3所示。采用的是钢骨混凝土,同时尽最大可能将钢骨延伸到主体的筒体上,然后加强锚固。这些部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将裙房和主楼连成一个整体,感情用事限制着其扭转。
(4)加强了立面收进层(第四层)楼盖厚度,将其提高为150,也提高了其配筋率,同时加强其收进部分的构件。为了增加该建筑的延性不适当地提高了配筋。
(5)由于南侧的裙房第4层的大厅罐子取了三根中柱,所以在此处采用了型钢混凝土梁来增加其跨度,加厚了该楼板,达到了150,同时采用钢筋混凝土来组合楼面。
(6)图2所示的第五层平面简图中,中厅的玻璃天棚选择了铰椄钢梁同时在其两侧增加了水平支撑,加强了第一层到第五层的竖向构件,保证了结构的整体配合工作。
(7)加强了南侧和北侧裙房之间的相互连接:在图2中,第五层的平面简图采用了空间钢管桁架将南侧与北侧的裙房进行了刚性连接,而且与中厅的天棚钢桁架相连接,从而减小了裙房的扭转和偏离的趋势。
(8)不设伸缩缝和沉降缝。提高了每层楼板的构造配筋,而且在收缩应力以及温度比较大的板区内没有配筋的表面布置了温度收缩钢筋。这样就可以避免以后的设备设计以及结构上的很多困难。
四、结束语
该超限高层建筑因为其独特的立面、平面的建筑设计而中标了,但是也因为其平立面的不规则性也给该设计增加了很多困难。为了保证该超限高层建筑的功能以及造型这两个方面的要求,对楼板的厚度、梁柱的截面、剪力墙的布置、局部的位置以及材料进行了多次调整。最终确定了本论文所描述的结构方案。通过本论文对超限高层建筑结构方案的实现,为合理地设计不规则的平立面的超限高层建筑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而且本设计已经通过了抗震的审查。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U76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建筑装修中,水电改造是工程的首要工序,而选择合适的导线则是水电改造的重中之重了。导线选择的正确与否,从小的方面来说关系到电气线路能否正常使用,设备能否正常运行;从大的方面来说关系到电气系统的安全以及建筑的安全。选择导线应该从选择导线的类型、型号规格、敷设方式等方面着手,从经济成本、使用要求、安装需要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不能只注意片面。
一、选择导线的类型
从导电材料的大类来说,导线包含了裸导线和绝缘导线,而电气装修中应使用绝缘导线。绝缘导线中又以电缆和电线为主,电缆材料主要用于公共建筑装修(公装),而电线则在家装和公装中都有用到。电缆电线的类型很多,应该根据电缆电线的使用场所和敷设要求来选择其品牌和类型。
1、选择电线品牌
国内外生产电缆电线的厂商有很多,品种也各有不同。选择电线电缆应选择属于国家强制认证的"CCC"产品,因为选择大品牌的产品利于质量保证。在购买电缆电线的时候应该走正常渠道,到厂家定点销售商处订货拿货。在拿到材料后还要注意电线上的产品名称、厂名、商标、规格型号等是否符合要求;例如,一个完整的标识应包括:"3C标志:CCC;产品名称:聚氯乙烯绝缘电线;生产厂名: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线缆厂;商标:新特;电压等级:450/750V;执行标准号及规格型号:227IEC01(BV)2.5"。
2、选择绝缘类型及线芯类型
电缆电线根据绝缘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塑料绝缘电线、橡胶绝缘电线;根据线芯不同可以分为铜芯电线、铝芯电线。考虑到经济成本及导电发热要求,在建筑室内配线中,无论是公装中,还是家装中,都最好采用塑料绝缘铜芯线。
二、选择导线的型号
导线的型号也会影响线路的使用安全,所以在确定导线的类型后,还应当进一步确定所需导线的型号。电缆电线的型号主要包括了颜色、绝缘规格及线芯根数。
1、选择电线的颜色
根据建筑规范的规定,供电为三相五线制,“A、B、C”三相电线分别为:“黄色、绿色、红色”,零线为“蓝色”,接地线为“黄/绿双色”。在双线供电中,也可以采用红色线为相线,蓝色或绿色线为零线。
2、选择电缆电线的绝缘规格
电缆电线的绝缘规格一般包括了绝缘电压规格、绝缘层厚度规格等。
1)绝缘电压规格
电缆绝缘耐压等级有高、中、低之分,在建筑装修中,电缆绝缘耐压等级为低等级即可,即0.6/1kv等级;电线绝缘耐压有单股线、多股线之分,一般选择多股线耐压等级为450/750v。
2)绝缘层厚度规格
根据国家电缆电线的生产标准,选择绝缘层厚度可参照下表。
电缆护套层厚度可按标称值的80%-0.2mm计算,也可以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TS=0.035D+1.0 (mm),(D为根据电缆的标称截面积、绝缘标称厚度和电缆芯数,利用公式计算得到的假设直径),并且单芯电缆的护套厚度不得小于1.4mm,多芯电缆外护套厚度不小于1.8mm。
3、选择电缆的芯数
电缆的芯数从1芯到60多芯,数量不等,有很多类型。电力电缆通常应根据供电要求来选择线芯数量。在公装中通常用到的应该视4芯线及五芯线。如果采用的是三相四线制供电,电缆采用4芯;如果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电缆采用5芯。
三、选择导线的规格
导线的规格主要表现为导线的大小即标称截面。导线的截面有1mm2、2.5mm2、4mm2,6mm21、10mm2、16mm2、25mm2、35mm2等类型,选择导线的截面大小,则主要根据允许载流量、机械强度等来确定。
1、根据允许载流量选择导线的标称截面
根据用电负荷进行计算及参考实践经验,配管布线的2.5mm2~10mm2的塑料铜芯线的载流量是截面积的5倍,16mm2~25mm2的铜芯线载流量是截面积的4倍。也就是说,2.5mm2铜芯线能承受12.5A的安全电流;4mm2铜芯线在穿线管中能承受20A的安全电流;10mm2铜芯线在穿线管中能承受50A的安全电流;16mm2铜芯线在穿线管中能承受84A的安全电流;25mm2铜芯线在穿线管中能承受100A的安全电流。例如,装修照明线选用BV或BVR 2.5 mm2的铜芯线,普通插座线选用BV或BVR2.5mm2的铜芯线,空调线选用BV或BVR4mm2的铜芯线,浴霸的电线选用BVR 2.5mm2的铜芯线。
根据机械强度选择导线的标称截面
导线在安装和运行过程中,要受到外力的影响,导线本身也有自重,不同的敷设方式和支持点的距离不同,导线受到不同程度的张力。选择导线截面时,必须考虑导线的机械强度。在建筑装修中,采用穿管敷设的电线其最小截面不应小于1.5mm2,一般选择2.5mm2。
四、选择导线的敷设方式
导线敷设方式的不同对线路的安全性、导线的使用寿命等都会带来影响,选择合适的敷设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导线的敷设方式通常有配管配线、线槽配线、槽板配线及桥架配线等。在家装中较多采用塑料配管配线;公装中部分采用线槽配线,较多也会采用配管配线,如果用到电缆,则采用桥架配线。在装修中,大多数线路采用隐蔽的暗配线方式,对于便于维修维护的线路则采用外露的明配线方式。
导线的选择是水电改造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建筑装修的质量,也关乎到使用者人身和财产安全。要本着安全、耐用,美观的原则,按照规范施工标准,正确选择导线,保证线路的可靠运行及设备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1]孟庆有低压导线截面选择及供电半径的确定 [期刊论文] 《林业科技情报》2009年 第3期
[2]杨万安 导线截面的选择与经济效益 [期刊论文] 《电世界》2005年 第5期
[3]王晖 根据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线截面的研究 [期刊论文]《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10期
秸秆建造技术早在一个多世纪之前发源于北美,近年来,在美国的西南大部分地区和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荷南,德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将秸秆作为重要的见者材料!秸秆属于可再生资源,还具备极佳的隔热性能,其价格低廉,易于使用,对于大尺度的结构,则可以采用木质框架填充秸秆的修建技术!在我国,秸秆建造技术还没有什么实际的应用,相应的秸秆建造技术的研究也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1.秸秆建筑的发展
秸秆建筑的最早出现在19实际的美国,当时的美国出现了秸秆压制技术,1884第一栋秸秆建筑出现在内布拉加斯州(Nebraska);其后还出现了很多的秸秆技术建造的建筑,这些早期的秸秆建筑在修建中都没有采用木质结构作为其承重材料,而是直接利用秸秆支撑屋顶。现存最早的秸秆采用这种直接承重方法的建筑修建于1904年到1914年期间,1940年翻修过,现在还可以居住。论文大全。
1980年之后,美国在80年代出现的相当数量的有关秸秆建筑兴建的出版物,无论是秸秆直接承重的,还是木结构中充填秸秆砖法!美国首部正式的秸秆建筑规范为1991年颁布的《新墨西哥州秸秆建筑指南》,针对秸秆建筑的一系列性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些数据都是在相当数量的实验基础上提出的。20实际90年代初期,在DIY建筑行为的主导下,同时由于美国农业的高度机械化下,使得美国大部分农场都有大量质量良好的秸秆,因此使得自己动手建造秸秆建筑成为了一种时尚。
首个秸秆建筑的国际会议在1993年召开,许多的欧洲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都主持建立了专门的工作间,用于秸秆建筑的研究。在这个时期欧洲还出现了专业的秸秆建筑承包商,欧洲第一个商业化的建造的秸秆承重建筑位于英格兰,始建于1989年。到1995年,欧洲的秸秆建筑数量大概为40座,到2001年,这个数量激增到400座。1998年,在澳大利亚修建的一座秸秆承重式建筑,作为最大的一座秸秆建筑之一,是一个250平方米的葡萄酒酿造厂,带有存储库和自动生产设备,墙高4.5米,由220块尺寸90cm,90cm,240cm的大型秸秆砖砌成,秸秆砖重为225千克,在前装载机的动力帮助下,用三天时间修建而成。
但是应该看到秸秆建造技术还是有待发展的,很多技术都还不成熟,很多人对秸秆建筑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都提出了质疑,但是我们还是要看到秸秆技术的前景。但是目前中国民众对秸秆技术建造的建筑没有多大的兴趣,这也是我国的国情所致,秸秆技术还是在地广人稀的国家有发展前景,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秸秆建筑的一些特点,把秸秆的一些特点应用于传统的混凝土建筑中,改善混凝土的一些性能!
2.秸秆建筑的优点
在德国和澳大利亚对秸秆的实验可以知道,秸秆的隔热效果很好,秸秆砖隔热墙结构可以用于所有单层或是两层的建筑中,无论是医院,幼儿园,办公室,车库。秸秆的隔热房可以达到节能建筑的标准,即年消耗量要求不大于15kwh/m2.在过去,对于保温性差的房屋,用秸秆砖进行密封隔热是非常经济有效并且节能的手段。论文大全。同时,秸秆建筑的寿命很长,于一般人担心的易腐烂恰恰相反,这已经被实践证实了,在美国的最早的秸秆建筑已100多年了,但是目前人可以居住,科学表明秸秆的含硅量较高,所以其腐烂速度极其缓慢,在欧洲,秸秆几个世纪以来都是被用来覆盖屋顶。秸秆建筑对可持续发展建筑有重要的意义,因为秸秆是一种可以每年再生的建筑材料,是一种常见的资源,可以自然回收,处置起来不会出现任何的环境问题,房屋发生毁坏后,可以轻易的从其他建筑材料中剥离出来以作他用!秸秆是一种由太阳能,土壤中的水和矿物共同作用组成,秸秆砖的制作和运输都比较的简单,可以说秸秆建筑队环境没有任何的负面影响。
但是,当人们意识到要居住或是工作的房屋的墙是由秸秆切成的时候,通常会有强烈的疑惑和不安。这些都是因为对新兴建材的不了解和对新型事物的一种恐慌!其实,秸秆建筑的强度和结构可靠度是值得信赖的,即使在年头长远的秸秆建筑中也没有发现有虫害和鼠害,同时也没有寄生虫的存在,因为通过一系列的加工,可以使得秸秆砖具有相当的硬度,在这种状态下,秸秆建筑的强度得到了保证,同时,秸秆砖的强度超过了鼠类的牙齿强度,鼠类对秸秆建筑不存在威胁。显然,秸秆也不是白蚁的食物,可能一些虫类会对秸秆造成破坏,但显然对木材更感兴趣,同时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处理,使得秸秆可以防虫,防霉菌的效果。论文大全。我们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特殊处理,使得秸秆建筑具备一定的防火强度,火灾可能是人们最为担心的问题之一,但是通过大量的研究表明,通过在秸秆砖内外表面涂抹石灰的秸秆砖,可以抗燃烧90分钟!
3.结语
秸秆建筑虽然现在没有大规模的走进我们的视野,但是秸秆建筑还是有其发展前景的,作为对环境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可再生资源,并且秸秆还具有隔热,难腐蚀等特点,在
1.多元性。进入21世纪以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后,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国际交流的增加,世界已联成一体。室内设计也不例外,各国带有民族性、地域性的优秀设计涌入中国,各种流派、各种不同风格的设计影响着中国的室内设计,每种设计不尽相同,但又相互协调,彰显出个性。而中国的设计师在相互交流中汲取营养,相互渗透,有利于在国内形成一个蓬勃发展的多元化格局。
2.复合性。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新材料的不断出现,新的设计理念的提出,传统设计观念不断受到挑战和突破。技术与艺术,传统与现代,外来文明与本土文化,不同地域的各种设计,形成了不同组合方式的复合性设计。它不是各种形式的任意的拼凑,也不是任何无次序的权宜变通,它是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的设计观念的融合,是多样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的设计语言的体现。
3.时效性。新设计替代旧设计,新材料替代旧材料,新理念替代旧理念,中国的室内设计也慢慢跟上时展的步伐,由八九十年代流行的盲目模仿欧式的设计到现在影响深刻的亚设计流派;由最初的“生存意识”进展到现在的“环保意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识”,中国的室内设计在其中寻找契机,寻找突破,紧跟着时展的需要。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的现代化设计与建筑设计已率先打开国门,无形中也将推动室内设计迈向更高的水平。
但是我国的室内设计要走向世界,较国际水平还相差一定的距离。同发达国家的装饰行业相比,我国室内设计行业还不规范,室内设计师的整体水平还不高,带有中华民族特性的室内设计,其个性还不鲜明,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化形态等等。
导致这些问题出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装饰行业不规范我国现阶段对固定资产的投入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每年的产值都在2000亿人民币左右。
在如此巨大的消费刺激下,装饰公司也多如牛毛。在装饰行业的众多公司中,其专业水平良莠不齐,优秀企业不多,行业管理不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够规范,全国各地发展不平衡,无序从业多于规范从业,设计人员“鱼目混珠”,这些直接导致行业的恶性竞争。而马路边拿锯拿斧的“装修游击队”也声称“我们是搞装修的,我们也可以设计”。
有的室内设计公司为了竞争常常推出免费设计等等。要知道,室内设计也是一种劳动,也具有价值,如果让这种价值为零,就等于在破坏市场竞争秩序。室内设计是一门涉及到建筑设计原理、施工构造和艺术审美各方面学问的行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业。不了解设计的专业知识、设计规律、设计美感,就不能设计出好的作品。因此,我们必须规范行业运作,加强行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业监管,并严格按照市场规律来操作,才能促进室内设计的发展。
(二)室内装饰与其他项目设计分散在欧美发达国家,一名优秀的建筑师,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室内设计师;一名优秀的室内设计师同时也是一名家具及饰物设计师;
而一名家具设计师很有可能是一名能工巧匠,其专业领域的联系性非常强。而中国相关专业领域的人才培养却是分离的,院校的专业设置是将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分门别类,这种人才培养机制造成了割裂几个联系非常强的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专业领域连贯性。建筑师完成土建结构设计后就将建筑毛胚甩给室内设计师,而室内设计师在室内设计家具时多半只能选购市场成品,这种关系结构不利于内外一体化的优秀室内建筑作品的问世。这就是我国室内设计现在为什么普遍还是“湿作业”的原因了。
欧美国家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实现了住宅产业一体化、集约化、工业化,实现了省时、省力、省消耗,高品质、高质量这样“三省二高”的标准,提高了建筑的综合质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缩短了从建设到入住的工期,降低了成本。他们的做法还避免了那种设计师拿到建筑毛胚房,首先要对空间进行功能布局,对其空间结构进行修改,而拆墙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凿洞造成材料浪费的现象。从协调性的问题来考虑,这种建筑各个环节相互剥离的设计模式也制约了设计师对全局的把握。在这种情况下要出一个优秀的室内设计作品,无疑也提高了建筑成本。
(三)室内设计创新精神缺乏任何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创作活动,都离不开思想这个内在的发动机。而其创作的思想并非源于创作者本人一时心血来潮或异想天开,而必定是受到他所在的时代的精神和以往历史思想沉淀的影响。室内设计理念的发展应是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不同的文化特色产生不同的艺术形式。说到底没有对人类文化的深刻理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解,是根本不可能奢谈创作的,室内设计当然也不例外。室内设计这一概念是由西方传入我国的,发展到今天已形成了多元性、复合性的特点。但是,当你真正站在这么多的风格、流派面前时,却发现其中没有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只能从一个建筑设计、装饰设计中,或多或少看到国外这类或那类风格特点的影子。
一般而言,现今室内设计的风格特点是建立在以往民族传统风格特点的基础上来进行创作。但是,我们大部分设计者却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的抄袭,对风格、流派的表面接受替代了自我创新,“拿来主义”成了设计的主旋律。室内设计固然可以借鉴国内外传统和当今已有设计成果,但不应是简单的“抄袭”或不顾环境和建筑类型的“套用”。我们应该扭转那种很多设计师仅看中设计的表层的形成,而忽略其深层次精神的局面,而是要民族元素的融入、大胆的探索和积极的创新。
(四)设计师队伍膨胀,素质普遍偏低市场的发展、教育的改革使得室内设计变得炙手可热。国内许多没有相应师资的大专院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校都开设了这门专业,甚24观察思考至在社会上的室内设计培训班、电脑培训班也都加入了“制造设计师”的行列,在短短十年里设计师队伍急剧膨胀。可以想象这样“制造出来的设计师”如何设计出好的作品。这样打着“设计师”旗号的人加入专业设计师的行列,使整个设计市场形成恶性竞争,产生了许多粗制滥造的室内设计作品。这些设计师基础知识缺乏,艺术语言表达不清,设计技术偏低,缺少设计的逻辑思考,浮浅媚俗的追逐时尚,依赖材料、仿造风格,而忽视实际情况;恶性竞争的后果还使许多优秀的设计师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而降低了创新的积极性。要知道真正的设计师除了是专业的能手,还应该是自己思想的忠实执行者,不被外在的意志所左右,将自己的文化品位、艺术素养,经过科学论证后付诸实施的人。
二、中国室内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人性化室内设计的理念即以人为本,这是室内设计永远的主题,未来室内设计的发展也将延续与深化这一主题。住宅的核心是人、环境和建筑,它的目标是全面提高人居环境品质,满足居住环境的健康性、自然性、环保性、亲和性和行动性,以保障人民健康,实现人文、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它的目的是一切从居住者出发,从人性出发,方便人的行为,满足人的需求。要从强化人与外界事物的联系,甚至从人的生活环境、人类社会、人的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历史及未来着眼来研究,抓住设计的真正意义,满足居住者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层次的需求,使居住者生活在舒适、卫生、安全和文明的居住环境中。
(二)生态、绿色及环保化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工业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同时也改变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森林、生物、水、空气以及耕地。这些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保障或消失,或减少,或恶化。地球已不是人类的乐园,自然环境问题已摆在人们的面前而迫使人类思考。随着人类对环境认识的深化,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中自然景观的重要,优美的风景、清新的空气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改善人的精神生活状态。不论是建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由整理提供
com/">整理提供筑内部,还是建筑外部的绿化和绿化空间;不论是私人住宅,还是公共环境,生态、绿色、环保成为主题。因此,人们在满足了对环境的基本需求后,回归自然成了我们现代人新的追求方向。
(三)科技智能化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居住条件的要求日益提高,科技智能将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科技智能化设计将成为未来住宅发展的方向。科技智能化提倡“四新”(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技术的应用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全面提升住宅的居住环境、住宅功能、工程质量、物业管理水平,使科技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进住宅的产业现代化。它要求达到安全防范、信息管理、信息网络化,从而实现住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地进行家庭遥控管理或与外界进行联系。
(四)装饰部件的产业化邻国日本用了二十年来推行其住宅部品,现在住宅的各个部分都有通用部品,而其设计师的工作更多的是对建筑装饰部品的选择,工作效率非常高。而我国,传统的施工工艺仍主导着我们的施工过程,依然是切、割、锯、钻刷等工艺。各装饰部件也都是各大装饰公司自行设计。这是一套落后的施工工艺,不利于室内设计的发展,而装饰部件的产业化,应该是室内设计的必然趋势。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住宅部件是保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证住宅功能与质量的基本条件之一,它对于室内设计标准的控制,装饰成本的降低,施工工艺的便捷,以及建筑装饰产业的现代化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西方发达国家都推行住宅部品,对无特殊要求的住宅,只要将装饰部品组合起来就可以了。因此,室内设计变得更简单,更便捷,普通大众都可以自行设计。
(五)高度的民族化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国家,它留给了我们丰富的历史遗产,中国幅员辽阔,有着56个优秀民族,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都有着本民族丰富多样的文化。因此,如何传承文明,如何将有中华民族特性的设计呈现于世界,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创作归宿。我国的室内装饰设计发展初期受西方文化影响很大,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室内装饰设计到处盛行欧陆建筑风格。但一味仿造的“拿来主义”盛行,丢失了我们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优秀的传统,丢失了我们文化的“根”。随着国家的富强,我们逐渐认识到,未来中国的室内设计所走的道路,一定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表现现代人的审美情趣的设计。因为只有地域的才是民族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进入21世纪,时代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审美情趣,而中国的室内设计也从早期的以材料的档次来评价装修水准的误区中走了出来,不断地走向完善,向国际靠拢。
当然,目前室内设计的各种规范还未健全,而室内设计从不规范到比较规范、再到相对规范,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我们相信,这个过程不会需要太多的时间了,室内设计行业一定会走向规范,最终必定会有一个好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 前言
屋面防水工程是房屋建筑的一项重要工程,工程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寿命、居住、生产和生活。我市(瑞安市)地处浙江南部,气温高、太阳辐射强烈,台风、暴雨频繁对建筑的侵袭危害日益加剧,特别是屋面防水问题,如渗漏、开裂,经常发生,犹如多发病,常见病一样。屋面漏水投诉有增无减。我市几乎所有房屋的屋面防水均采用防水卷材。屋面施工、房屋避雨确保不渗漏的功能主要由防水卷材承担。由于防水工程市场管理比较混乱,一些伪劣产品混进工程中,施工人员操作未按标准,导致渗漏,所以屋面防水质量普遍存在着不容忽视的质量隐患。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几乎90%屋面发生漏水现象。因此防水卷材质量问题已成一些有识之士关注的焦点,同时不得不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为此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屋面防水卷材质量管理乃是当务之急,现就防水卷材质量现状及采取的对策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几点建议。
2. 造成屋面防水卷材的主要原因
(1) 目前的防水卷材市场基本状况是鱼龙混珠、良莠不齐、真假难辨,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而且有进一步蔓延趋势,特别是主导产品假劣产品充斥市场,我市每年使用十万平方,根据不完全统计约占我市70%以上比例。如果任其泛滥,我们将没有可靠的防水卷材可供选择。
(2) 屋面防水卷材设计人员对防水材料性能认识不足,根据我市气温高、台风暴雨时有发生,屋面坡度大面设计选择耐热性能差的卷材。有的屋面防水卷材暴露出选择抗紫外线、耐穿刺、热老化或耐腐烂性能差的卷材。有的设计对防水材料注明不清,如注明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类型可分为SBS、APP、自粘沥青橡胶沥青防水卷材,改性沥青聚乙烯胎防水卷材、沥青复合胎柔性卷材,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等6多种,而高聚物防水卷材可分为十多种。另外各种防水材料胎基、型号、性能、厚度等不同,设计人员忽略产品性能等特点,对防水材料认识不足,误导设计应用。
(3) 现在的建筑承包体制是建筑总承包,屋面等防水工程分包,使用本来不高的防水工程费用层层剥皮,所剩无几,导致防水分包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不得不采用低价伪劣材料。另外施工分包单位的资格不具备等一系列因素。根据建筑规范规定,专项分包单位必须有相应的资质,而我市目前尚无防水资质施工队,他们在承接业务时相互压价,形成不合理的无序竞争结果,导致工程卷材施工粗制滥造,偷工减料为代价。
(4) 从业人员责任低下,也是引起屋面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防水项目承包者,本身没有经过正规培训,技术素质差,质量意识淡薄,更谈不上按图纸施工,这些施工队伍未按施工专项方案执行,不懂操作规范,不按技术标准施工,随意偷工减料,再加上设备差,技术不到位,势必使工程的质量低下。
(5) 建筑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对屋面防水工程不像主体一样重视,忽视屋面防水卷材的重要性,把防水工程项目完成了就什么都不管了,只要经过有关部门的通过就行,这样没有考虑房屋施工交付后屋面防水卷材的防水效果和耐久性。监理单位未对施工方案,承包企业资质,人员技术素质,材料三证等进行检查或者检查不到位,现场材料抽样复验未按规定进行,试想这样的屋面怎么能保证质量呢?
3. 对屋面防水卷材的质量管理对策和建议
3.1 市场急需规范
有关管理单位应加强对屋面防水工程管理力度,需要从生产、销售、设计、施工、标准等环节颁布有效政策和措施,加大对防水材料生产许可证管理力度,加强宣传力度和监督手段,客服无序竞争,规范防水卷材市场。从材料、设计、施工三个环节入手,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确保防水卷材的质量。另外,国家已颁布全国建筑防水卷材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有关管理单位应严格按照许可证外防水卷材行业市场准入的基本要求。对防水施工承包商建立准入制度,必经由防水专业队伍施工,严禁无防水资质或防水资质不够的队伍进行施工。特别是对防水卷材施工资质社会信誉,工程业绩进行调查,建立有关屋面防水质量把关制度,并且进一步针对性编制不可操作的管理细则,逐步使其管理规范化。
3.2 提升防水材料质量
现在存在一种不正常的倾向,档次或质量较差的产品(大部分国家禁止类或限制类淘汰防水卷材)用量大于档次或质量较高的产品。如SBS改性沥青卷材明确规定不得使用复合胎,但复合胎的市场用量大于聚脂胎和玻维胎,不少厂家以添加胶粉等价廉材料降低SBS用量,我市各种胶的市场使用量排序:
聚乙烯丙涤纶复合防水卷材氯化聚乙烯PVCEPDM。与质量和档次正好相反。
因此新型防水材料的推广中,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政策,保证优质和推荐产品产品。
3.3 切实开拓市场治理工作
规范建筑工程屋面防水卷材价格(信息价格每平方造价偏低,如SBS改性沥青卷材信息单价3mm厚 17元/㎡,实际按国标出厂价成本单价大于该价.而实际承包给防水施工单价仅10元/㎡甚至更低).要求特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指导性造价规定.严禁施工承包商在承接业务时相互压价,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货比三家择优录取把工程防水专项工程(从主体结构中划分出来),工程招标效果会好得多。
3.4 尽快实施防水工程质量保证期制度,技术交流制度,
建立防水保证期制度是许多发达国家普遍实行以保证防水工程质量制度,效果好。根据《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已将屋面防水保证期改为5年,我市施工合同局面保修全部的5年,建议建筑业全在签订屋面面保证期时提升6年及至10年不等,确保屋面防水,设计施工,适用材质耐久性,同时与国际接轨(国外保证期10年),加强对设计、施工、管理之间技术信息交流,有利于质量管理,同时建设成立“防水协会”。通过该组织进行学术交流,请有关专家,工程师对屋面漏水通病的防治知识进行学习。对全面提高我市局面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3.5 各部门紧密配合
现场监理人员应紧密的配合施工技术部门,施工结构质检员和监督部门做好下列工作:
① 原材料、半成品需有三证,并按规定进行复检合格,无三证或不合格材料应及时清退出场;
② 审查防水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专业施工队伍是否具备施工资格,检查操作人员上岗证,对不具备施工资质的队伍和不合理的防水工程及时停工整理和清理退场;
③ 工序检查:为防止上道工序存在后患被下道工序覆盖,应做好记录。
总之,要想使屋面防水工程做到零投诉,需要各单位对材料,施工队的选择,施工工艺的选择的
监督大力度,使生产出来的产品经的起各方面的考验。
Abstract: with the high spe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increasingly urban construction progress. Tall building is becoming the main body of the urban construction, tall building because layer, large size, construction of foundation must reach the enough strength to withstand the upper structure of the load, so tall building foundation for more deep foundation, include the general should be inserted the breeze of rock. Tall building to meet the civil air defence area, such as the number of parking space building function requirements, etc. Therefor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onstruction features of the tall building the tall building engineering quality problems, and further expounds the tall building project quality improving measures.
Keywords: tall building; Quality requirements; Strategies;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建设多高的建筑就可以称为“超高层建筑”?在我国的建筑规范中并无明确的规定。在我国的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2001年版)中,只规定了: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或高度在24m以上的公共建筑,称之为“高层民用建筑”。至于对“超高层建筑”则无明确的界定。对于高度超过100m或层数超过32层的民用建筑有特殊要求。依此理解,是否100m可以作为“超高层”与“高层”的一个界限呢?我认为是合适的。
超高层建筑的特点
超高层建筑由于其体型巨大,功能复杂,容纳人员众多,投资十分庞大。通常由于它特殊的地位,成为一个地区的地标式建筑。近年,对这类建筑物称之为科技的集中体现,综合国力的象征,城市的标志等等,都是恰当的。其本身确实是体现了多方面的物质成就。它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金茂大厦的每平方米造价大体上要20000元人民币,每天的正常运行费用约需上百万元人民币。所以,超高层建筑的建设和维护要耗费大量财富。就现代超高层建筑的巨大维护费用来说,已经失去了早期建造这一类建筑是为了节约用地的意义。按照英国DEGW在1999年公布的文件,将建筑物的寿命(生命周期)定为65年的话,其建设费用与维护费用之比约为1:3至1:4.若以上海金茂大厦每天的维护费为100万元人民币计算的话,65年寿命约需237亿元,差不多为建设费用的4.5倍左右,这是个很大的数字,是任何建设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超高层建筑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分析
质量是建筑的生命,也是建筑企业的生命,质量重于泰山。各级建设主体单位要牢固树立安全、质量第一的思想,把提高工程质量作为今后建设系统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建筑业以其巨大的推动力带动着相关行业的发展。然而建筑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血的教训、一桩桩、一件件性质恶劣、损失巨大的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屡屡出现。
2.1 违背建设程序。如不经可行性认证,不作调查分析就拍板定案;没有搞清楚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就仓促开工;无证设计、无施工详图,任意设计,不按图纸方程式;工程竣工不进行试车运转,不经验收就交付使用等盲干,致使不少超高层工程项目留有严重降患。
2.2 设计计算问题。设计考虑不全面,结构不合理,计算简图不正确,计算荷载取值过小,内力分析有误,沉降缝及伸缩缝设置不当悬挑结构未进行搞倾扭验算等,都是诱发质量问题的隐患。
2.3 工程地质勘察原因。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提供地质资料、数据有误;地质勘察时,钻孔间距太大,不能全面反映土地基地实际情况,如当基岩地面起伏变化较大时,土层厚薄相关亦甚大,地质勘察钻孔深度不够,没有查清地下软土层、滑坡、墓穴、孔洞等地层构造;地质勘察报告不详细、不准确等,均会导致采用错误的基础方案,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失稳,使上部结构及墙体开裂、破坏、倒塌。
2.4 未加固处理好地基。对软土、充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岩层出露、溶岩、土洞等不均匀地基未进行加固处理或处理不当,均是导致重大质量事故的原因。必须根据不同地基的工程特征,按照地基处理应与上部结构相结合,从地基处理、设计措施、结构措施、防水措施、施工措施等方面综合考虑治理。
2.5 自然条件影响。施工项目周期长、露天作业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温度、温度、日照、雷电、供水、大风、暴雨等都能造成重大的质量事故,施工中应特别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预防。
2.6 建筑结构使用问题。建筑物受力不当,亦易造成质量问题。如不经校核、验算,就在原有建筑物上任意加层;使用荷载超过原设计的容许荷载;任意开槽、打洞、削弱承重结构的截面等。
1.1 引言
商业地产的建筑设计与管理,包含商业地产及建筑设计两方面的范畴。商业地产的出现是房地产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地产开发与商业经营的有机结合。商业地产一般是指从事零售、餐饮、娱乐、休闲、健身等商业用途的房地产开发形式。商业地产的开发模式、用途功能不同于普通商品住宅、公寓、别墅等房地产形式。因此,商业地产的建筑设计与管理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学科。
1.2 商业地产的概念
商业地产实际上是“商业房地产”的简称,英文翻译为“Commercial Real Estate”或“Commercial Property”。 住宅地产是较为单一的房地产开发形式。商业地产则是复合型地产,是地产与商业有机结合的产物。
商业地产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商业地产是指各种非生产性、非居住性物业,包括办公楼、公寓、会议中心以及商业服务业经营场所等;
而狭义商业房地产指用于各种零售、餐饮、娱乐、健身服务、休闲等经营用途的房地产形式,从经营模式、功能和用途上区别于普通住宅、公寓、写字楼、别墅等房地产形式;商业房地产的形式多样,规模也有大有小。规模大的商业房地产如SHOPPING MALL项目,可以达到几十万平方米,规模小的商业房地产项目仅几百平方米,甚至更小;对于规模庞大的商业房地产,其经营多采用开发商整体开发,项目统一经营管理,以收取租金为投资回报形式 ①。其开发模式、融资模式、经营模式以及功能用途都有别于住宅、公寓、办公楼等房地产形式。
2.1 国内外商业地产开发差异
国内外商业地产项目开发差异主要表现在开发模式、开发流程、设计理念的三方面。国外商业地产项目的所有权、开发权、经营权三者是分离的,而国内往往是开发商集于一身。三权分离优势在于三方仅负责各自擅长的业务,即专业人作专业事,有利于商业项目开发的专业化。
国内开发流程:拿地—建设—策划定位—选择管理团队—招商—运营
国外开发流程:可行性论证—策划定位—确定开发模式—选择管理团队—主力店招商—规划设计—建设—运营
国内外商业地产开发流程相比,国外开发流程注重前期招商及策划的前置,国内开发流程注重的是建设先行,开发流程的差异与商业盈利模式有关,国内的商业地产开发大多采取销售型商业物业,往往是开发建设速度快,竣工后立即销售,销售后进行大面积,大规模的商业二次改造,产生了大量无谓的消耗和浪费。
2.2 商业地产的开发模式
2.2.1 商业地产存在的现实问题
商业地产项目包含地产开发和商业经营两方面的内容,需要进行科学的统一整合与合理定位。但是大多数开发商仅考虑自己作为地产开发商的角色,在商业地产的策划、设计和建设中,没能对项目的日后商业行为进行具体的市场定位和全面调研。在缺乏市场调查及定位的前提下,在建筑设计中盲目寻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常常以快速实现销售和租赁为目的,为了好卖好租而设计,不注重商业功能及需求的设计,降低包括产品选型在内的各项建设成本,甚至选择低端的设计交房标准,这一切往往造成开发内容与市场脱节,消费需求与设计产品不同。常常表现为:商业地产的市场定位不合理,仅仅贪图经济利益,不考虑当地消费需要;商户入住后发现存在诸多的设计先天不足,制约了商业地产的租赁与销售行为,带给了开发商和商业企业不小的麻烦,降低了商业合作效率;普遍情况是商业项目在建成后,为满足商业经营者的使用要求需要大规模的进行项目改造,无论是开发商,还是商业企业均造成了严重的浪费。
其次,目前我国的商业地产设计的专业单位很少,能够开展设计任务的一般都为民用建筑设计院,这些设计单位对商业物业的需求了解甚少,参考的均是民用建筑规范。同时,我国在商业地产项目的设计中没有符合目前商业发展的统一标准和规范,拥有的行业标准颁布至今已相差二十年余的时间,明显落后今日的发展要求。所以,目前商业地产项目设计实施后的利用率低、实用性差、商业价值低是普遍现状。以上情况,实际上对商业地产开发标准的制定又提出了迫切的需求。
2.2.2 订单式商业地产开发
我国的房地产开发市场伴随着国家的各类调控及规范性的政策,正在走向成熟。很多的开发企业重组,合并,甚至倒闭,房地产行业优质资源整合,淘汰缺乏实力的开发商,以专业化、品牌化的房地产开发为方向,是当下地产行业的大趋势,对于寻求眼前的商业利益,忽视了长远发展的开发企业而言,已难以生存。所以,在此背景下,商业地产的开发现在已日渐理性,知名的开发商也已形成了较为先进的开发模式。
商业地产与住宅等其他地产形式不同,设计既要符合建筑规范,而且也要符合各商业业态的商业需求,满足不同种类商业的开店标准。不同种类的商业业态对于商业面积、层高、柱网、荷载、照明、内外部交通动线等需求各不相同,对于商业客、货梯、扶梯的配备要求不一样,对于强、弱电、安防、消防、广播的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由专业的商业策划公司及专业的商业设计公司依据项目的开发定位,按照商业需求进行规划设计,才能切实的保证商业区域的实用性,以及商业价值的最大化。综上所述产生了订单式商业地产开发的新模式。
所谓的订单式商业地产开发模式,是指开发企业与大型商业企业先期签署租售合同,作为入驻主力店,请入驻商业企业参与商业地产项目的前期规划,依据该商业企业的需求进行项目设计及建设,项目竣工后按照合同约定将部分商业租售给该商业企业经营,充分利用这些知名商业企业的品牌实力和影响力,带动次主力店的租售,也带动其它商业店铺的租售行为[1]。美国的商业开发行为较为成熟,通常租售面积超过50%时才进入实施阶段。而在近几年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其前期确定的租售面达到70%时才开始工程建设。
订单式地产是将招商行为前置,与传统的先建设后招商模式相比,订单式商业地产具诸多优点,能够更好的满足市场的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具体表现在:
(1)开发商与大型商业企业形成战略联盟,商业企业能够全面的参与整个商业项目的规划设计过程中,有助于弥补开发商在不同商业业态开发中的专业缺失,经验欠佳的弱点,有利于开发企业进行商业竞争性分析,市场定位和商业业态组合,整合了开发企业与商业企业的各项资源。
(2)商业企业尤其是知名的商业巨头,它的稳定租金为商业地产项目整体运营提供了保障,为开发企业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房地产开发企业借助商业巨头强大的品牌效应,提升次主力店及其它商铺的租售价格,促进项目整体的招商进度。凭借商业巨头的品牌号召力往往也会带来更多的商机。知名商业企业提供的租金收入虽然不高,但是这些商业企业吸引并带来大量的顾客,推动其它商业区域的入驻,一般情况下,明显提高商业地产项目整体的租售价格,也为商业项目的长远繁荣奠定了基础。
(3)传统的商业模式常常在项目竣工后,为满足不同商业用户的要求进行商业区域的改造,由此造成资金、资源的严重浪费。订单式商业地产的开发模式中,相当大的商业面积是根据商业主力店的需求量身定制,如具体的招商情况明朗顺利,也可将次主力店及商铺共同运用订单式开发的模式,由此将最大程度的减少日后改造的商业区域。
3.1 设计任务书
设计任务书是项目工程设计及建设的指导大纲,是明确项目建设方案(包括设计需求、设计依据、设计范围、设计规模、设计思路等)的重要文件,也是完成设计成果的主要依据。
设计任务书控制并约束着项目设计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开发项目的决策正确与否, 与设计任务书编制、审批程序有着密切关系,只有全面、准确、严谨的编写设计任务书,充分表达开发企业的建设诉求,后续的项目设计建设过程才能顺利进行,建成后方能实现其预期的经济效益。所以,设计任务书对于项目开发设计及工程建设的成败,对于实现开发的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工程建设之前, 设计任务书肩负着指导设计方向,项目定位的作用,只有正确编制设计任务书,并严格履行其要求,才能使后续的设计任务顺利开展。
本文所指设计任务书的编制应充分考虑商业地产订单式开发模式的特点,将各业态商家开店需求融入本项目设计任务,并结合项目规划条件。通过整理开发企业各项目建设经验,整合设计单位积累资料,委托国内知名的商业策划顾问全面介入,共同编制项目设计任务书,并予以确认。设计任务书的建筑部分内容包括:设计范围、设计深度及要求、各业态的特殊设计要求及范围、设计原则等内容。涉及内容应以各业态的商业开发需求为主,内容全面,亦可作为企业级商业项目开发设计任务书,并形成同业态范本。
结论
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商业地产盲目开发、地产开发与商业运营严重脱节、现行设计规范滞后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说明。传统的商业地产开发模式是诸多问题根源,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开发企业应把与商业零售企业相互独立的关系,转变成二者开展有机合作,创新开发模式。形成商业地产订单式开发的新思路。
本文基于开发企业的工作视角以项目为分析平台,在分析商业地产开发现状问题,提出解决之道的同时,总结了商业建筑设计的基本思路。首先,提出了商业项目开发的方式及流程。其次,在分析研究商业项目的的基础上,总结企业商业项目开发经验,整理设计及顾问公司的研究成果,搜集市场各类商业业态的经营需求,归纳各业态商业建筑设计的条件及要求。并应完整编写所研究项目的设计任务书,以及各类建筑系统的设计要点,也为目前商业建筑设计规范的修订,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研究素材。
纵观全文,国内外商业地产的发展,国内外设计规范的搜索比较,国内商业地产现状分析,未来发展方向的总结,国内外商业设计需求的归纳,加强了与国外信息的接轨与采集,拓展了研究问题的深度与广度,以商业地产的建筑设计为线索,探索了一条适合目前商业地产开发的思路,为日后商业建筑设计的进一步深入、全面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分析基础。
展望
2013年国家再度推出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调控措施从通过行政手段调控房地产整体市场转为直接调控房价,也标志着中央政府加强房地产调控力度、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强大决心。调控政策将住宅“限购”措施推向了顶峰,房产税的出台,以及各种金融信贷政策的紧缩,已使得住宅市场投资空间明显紧缩,但是商业地产未在此次调控范畴之内,在突破膨胀压力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商业地产投资价值势必将再次提升。未来几年全国的商业地产市场将蓬勃发展,日渐繁荣,真正属于商业地产的开发时代已经来临。预计,2011年前后中国商业地产将真正驶入发展的快行通道,前景乐观而广阔。在一线城市商业地产继续开发的同时,我国的二三线城市也将迎来商业地产全面开发曙光。
作为商业地产开发内容的一个重要环节—建筑设计,也必将伴随商业地产的发展日渐成熟。不多时日,相信《商业建筑设计规范》及相应技术措施将完成修编,届时广大建筑设计及管理从业人士,将具有符合目前商业发展需要的设计及实施依据,避免了盲目投资和实施浪费,也必将商业建筑设计推向专业化的技术之路。虽任重而道远,但发展方向更为清晰,发展空间更为广阔。
注释:
①引自互动百科http://
参考文献
【1】冯领地,商业地产订单合作模式的研究,济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