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教师责任议论文

教师责任议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3 15:21:4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教师责任议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教师责任议论文

篇1

二、责任意识的培养的重要性

现代中学生的生活条件逐步提高,家庭中都是以独生子女的身份受尽宠爱,所以在与社会的交流和交往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丧失了基本的生活交往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针对现代中学生的特点进行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编,七年级下册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首先论述了生命的独特性,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人的基本生活品质:自尊、自立、自强,结合每个章节的概念分析、具体事例论证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让学生在与教材和教师的交流中逐渐实现自己准确的价值定位和人生定向,明白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和义务。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结合近几年社会上的初中学生发生的恶性事件,对于初中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教育,对于培养我国未来的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进行不懈的努力。将整个初中生的思想和责任意识牢固树立起来,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奠基作用。

三、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

1.结合教材的主要目标

对学生进行思想启蒙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设置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依靠逐步的累计最后实现总的价值。七年级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的培养方向是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承担对自己的责任,主要是通过个人能力的提高,让学生明白只有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才能更好的与生活和社会进行交流。八年级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法律的责任意识,就是要懂法、守法、维护自己应有的权利,同时应履行自己应尽的法律义务,培养学生在集体生活中不仅对自己负责,还要对他人负责,这是学生在法律意识层面的主要职责。九年级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国家责任的承担,在承担自我责任和法律责任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对于国家责任的承担,对于培养学生的远大志向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思想就是通过个人连接到社会,最后归于国家责任的培养,那么在教学中就要遵循这样的线索,利用合适的教材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下册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这节课时,把握课题的主要教学目标“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练意志,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状态。”通过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来和学生进行交流,对自立的行为和不自立的行为进行区分和比较,对于现代初中生的依赖心理进行分析和改正。比如说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在家里能够干什么,会不会洗衣服,会不会帮爸爸干活,会不会在犯错后主动承担错误,这些都是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到的策略。培养学生的自我生活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减少家长对于孩子生活上的帮助和溺爱,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并且和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合作,实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独立,真正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2.老师以身作则和学生进行合作交流

我们常说为人师表,老师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来展现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无形中就给学生树立了榜样示范作用,而且对于教材中的相关教学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来实现引导和教育的作用。在九年级第四课《保护环境》的教学中,可以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声音影像功能,通过视觉直观的信息体验来感受现代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并且让学生在讲一下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污染环境的现象或者自己是如何保护环境的,老师在学生们的发言之后,做出总结和提出建议,以自己生活中的细节来向学生展示可以从哪些方面保护环境,还可以让学生组织实地的考察和调查,通过真正的实践活动了解环保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

3.关注时政和生活

培养学生对于时政和生活的关注度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再完美的案例都是来自于社会,在深刻的理解都要应用于实践,所以学生只有关注自己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关注自己周围发生的真实事件,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对于自我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国家责任意识的重视和实践。例如近几天是中国两会召开的重要时期,老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两会的会议内容,将自己认为印象深刻的提案记录下来,并且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对于社会责任和国家责任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篇2

医药类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意义;内涵;途径

作者单位:210046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道德责任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所提出的道德责任要求和受教育者道德水平发展的心理规律,使其掌握一定的道德责任规范,并通过其内心体验,逐步形成一定的道德责任感,养成道德责任行为习惯的活动[1]。当前,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当代大学生普遍出现了责任意识淡化、人生价值错位、道德缺失和行为失范等道德责任方面的问题[2],医药类大学生也不同程度地出现这些情况。而医药类大学生将来大部分要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医疗卫生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医务人员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医学领域的风险性,更需要敬业奉献的精神和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因此探讨医药类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教育问题尤为重要。

1 加强医药类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的重要意义

1.1 加强医药类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是培养合格医疗人才的基本要求

医疗卫生工作是一种救死扶伤的高尚职业,社会上有众多职业,而这个职业更要求做人诚实、正直、忠厚、谨慎、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对患者富有同情心,“对工作认真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对生命极其尊重”应该永远是医疗卫生从业人员的职业信条,而其最基本的核心应是道德责任意识的培养。只有具备道德责任,才能时刻为患者着想,千方百计为患者解除病痛;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尊重患者的人格与权利,对待患者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患者;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接受患者红包、宴请,不向患者或家属借钱、借物;不泄露患者隐私与秘密;正确处理同行同事间的关系,相互学习,团结协作;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等等。因此,加强医药类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是培养合格医疗人才的基本要求。

1.2 加强医药类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是弘扬传统医德的基本要求

自古以来历代医家都强调医德的重要性,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药方》一书中提出“大医精诚”[3]、清代医家喻昌在《医门法律》中更是把医德具体贯穿、融化于医疗实践之中,摆脱医德游离于医疗实践之上的空洞说教[4]。医德要求医生有仁者之心,仁者爱人,故医家必须真诚仁爱为患者服务。医者以仁心施仁术,必会得到患者的敬爱和信赖,建立深厚的友谊,有些友情甚至终生不渝而传为佳话,也必然增加治疗效果。在当前商品经济浪潮中,医患之间缺乏感情沟通,一旦治疗效果不如患者理想,常因误解而引发医疗纠纷,这是医患双方都不愿发生的。有优良医德的医师,能正确处理医患关系,避免尴尬的处境。医药类大学生要具有尊师重道的品德,要尊敬导师,得到他们的爱护和教导,善于向同学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善于集思广益,同时也要尊重真理和客观法则,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立志做一个医德高尚受人敬重的医师。

1.3 加强医药类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是推动医疗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当前,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受经济利益驱使和不良风气的侵蚀,部分人出现、乱收费、收回扣、红包等不正之风,虽然只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严重影响了卫生行业的形象;部分医务人员只注重眼前和局部利益,缺乏严谨、踏实的作风,如问诊不详细,检查不耐心、诊断不准确、治疗不规范、护理不到位,责任心不强,以致引发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冲突愈演愈烈,医患关系紧张,尽管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患者对效果期望过高,而现代医学水平达不到,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对医患关系有负面影响,以及医患沟通不畅等原因[5],但同时这也与部分医务人员的素质不高有关系。另一方面,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患者不仅希望缓解病情,还希望得到心理、人文的关怀等,需要更加耐心、热情、周到的优质服务,因此对于医务人员的道德责任要求更高,医药类大学生更要具备基本的道德责任素质。

2 医药类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的内涵

医药类大学生道德责任观的内涵包括自我责任观、他人责任观和职业责任观。

2.1 对自己负责

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修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即培养对自我负责的一种态度。医药类大学生的自我责任观是培养对他人、职业、和社会负责的内在基础和前提条件[6]。医药类大学生首先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一个人首先应对自己负责,人只有具备自我责任意识,才能启动内在动力,发挥创造性,才能进一步上升为社会责任感。自我责任的基本内涵是:“自尊、自爱、自觉、自律、自主、自强。”要有对自己负责的勇气和独立承担责任的能力,必须认识到,一个人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应当对自己负责,学会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保护自己、发展自己。在合理的范围内,让自己好好地生存下去,并获得发展。我们要培养医药类大学生树立做人的责任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重视个人自身修养,重视锻炼身体与学习本领,提高他们对自己负责的责任意识,即使当自己碰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也应当不断地激励自己,勇往直前坚持到底,从而成为一名积极向上、业务扎实、尊重生命、品行端正的合格的医疗工作者。

2.2 对他人负责

医药类大学生的他人责任观应包括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平等待人、乐于助人、宽容度人、信任他人。人生在世,不仅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他人负责。孔子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在以人为本的社会中,应该尊重每一个人,个人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对他人的存在和发展充满同样的道德责任心,才能找到发展自己的机会。人与人之间的这种相互依赖性,决定了人与人之间必须相互承担责任,每个人的生存都依赖于他人对其负责,是他人对其负责的结果。因此,人生价值内容的本身,就包含着对他人承担一定责任。只有具备这样的他人责任观,才能对患者富有深厚的怜悯心和同情心,不能对患者的不幸和痛苦漠然置之,才会尽己所能地为解决他人病痛而不懈努力,提高业务能力,才能真正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人文上的关怀。

2.3 恪守职业道德

应尽早培养医药类大学生的职业责任观。职业既是生存的必须,又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更是社会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医药类大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大多是医疗卫生行业,医疗卫生行业对于职业道德的要求尤为突出。自古以来,我国医家一直强调“医德”的重要性,在现代医疗行业中,更需要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医疗行业的职业道德应做到救死扶伤,时刻为患者着想,千方百计为患者解除病痛;尊重患者的人格与权利,对待患者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患者;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以医谋私;为患者保守秘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患者隐私与秘密;互学互尊,团结协作,正确处理同行同事间的关系;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等等。医药类大学生在校期间,应提前给予职业道德的培养和训练,使他们真正认识到未来所从事职业的崇高与伟大。

3 加强医药类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的途径

在医学类院校中,应探讨医药类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的合理实现路径。

3.1 教育内容 科学设置

医学类院校中,合理开设弘扬优秀传统道德以及现代职业道德的教育课程,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是古代先哲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文明财富,也是中国文化对世界文明最突出的贡献之一,时至今日,它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价值。克己奉公、精忠爱国的爱国主义传统,博施仁爱、推己及人的仁爱传统教育,言行一致、重诺守信的诚信传统教育以及修己慎独、知行合一的修身传统教育等等[7]都对医药类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要加强古代医德的教育,治病救人、勤奋敬业、德才兼备、博施济众的古代医德观念,对于现代医德的培养仍有很深的教育意义。

3.2 校园文化 养成教育

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途径,活动体验是诱发责任情感的有效手段。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加强道德责任的体验和养成,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活动方式上,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和责任,活动前,确定活动目标,明确分工职责,要求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事后总结活动的经验和教训,并有意识地引导和激发学生对于集体和他人的责任感,这是培养责任感不可或缺的条件;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可以针对医药类大学生道德责任的基本要求,开展不同主题的活动,如关心自我成长、生态环保、敬老助残、关注弱势群体以及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关心他人、服务社会的道德责任感。

3.3 道德榜样 积极示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首先应发挥教育者自身的积极示范作用。医学类院校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和责任意识,才能对学生加以积极的影响和引导;其次要发挥道德楷模的引领作用。选择在岗位中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医德高尚的医疗卫生工作者作为教育素材,激发医药类大学生对他们的尊重和敬仰,将抽象的道德规范人格化、具体化,以鲜活、具体、真实的形象影响学生的心灵,使教育更富有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3.4 教育手段 灵活开放

当前,互联网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也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与道德意识。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开放、平等、互动的特性进行道德责任教育。通过专题网站、校园BBS、个人博客等多种渠道,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超越时空限制平等对话、自由沟通,切实贯彻教育平等性原则,摆脱说教式教育模式,使受教育者在轻松、自由、平等的对话中,领会道德责任的真谛,教育的效果会更加突出。

参 考 文 献

[1] 李尽晖.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研究.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131.

[2] 陈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14(4):4647.

[3] 李文鹏.医学伦理学.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3,7:21.

[4] 李文鹏.医学伦理学.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3,7:21.

篇3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70027

众所周知,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但在目前,有些学生的议论文写作在反映客观事物过程中套话空话连篇、语言生硬、论述偏激;更有甚者,论述语言尖酸刻薄、危言耸听、极尽骂人之能事。大家都知道,古往今来中国乃注重人文、倡举伦理、体恤民情、抚慰民生的文明古国。所谓“厚德载物”说到底就是“宽以待人”,“以德服人、以情待人”。然而,在社会科技一日千里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在最能反映现实的议论文中却感受不到应有的“人情味”。我认为,在当今的议论文中,特别是在初中生的议论文写作中更应该多一些“人情味”。

一、恰当地融入“人情因素”可以增强议论文的吸引力

一提“人情味”,有人就误解为“儿女情长”。其实不然,所谓的“人情味”无非是指人之常情,即人与人、人与事物中本来就有的足以动人心弦的情感素质。毫不讳言,在人类的各种特性中,再也没有什么比人的情感、人的喜怒哀乐更能引起人类的普遍同情和兴趣的了。丝毫不可否认,“人情味”是激发议论文生命的原动力,因而也是议论文最具魅力之所在。与其他写作体裁相比,议论文恰恰更需要这种原动力量。作为论说文,议论文有时所论及的是严肃的社会问题,它往往是调动抽象思维,运用抽象语言进行写作,而它的语言相对枯燥、缺乏生气。如果不在论述的表现章法上另辟蹊径、别具一格,恐怕就很难引人惠顾。所以,在初中生的议论文写作中倾注浓浓的“人情味”,会使你的议论文成为有血有肉的精彩华章。

譬如,一位学生在议论文习作中论述“公权私用、法外行政、非法作为”时,在表现手法上就很独到。小作者为了论述一个严肃的话题――平凉市崆峒区公安分局将法律程序踢开,弃法律规章于不顾,公权私用、法外行政、非法作为或乱作为,在文章一开始就人情化地设置了一幕喜梦惨断的悲剧:

平凉市崆峒区市民王忠义为了取得一块土地的使用权,个人出资拓宽修建了一条小路,并动员拆迁了十户居民。就在王忠义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权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办齐,并设计好图纸准备开工建设之时,与工地一墙之隔的崆峒区公安分局突然提出,他们要征用这块土地,还出动警力阻挡王忠义施工。作为一个弱小的个人,王忠义只有一条路可走――维权!

面对这个通过辛苦劳动换取合法利益的平凡市民所得到的结果,相信没有读者会无动于衷。小作者正是给予了这个憨厚、勤劳的劳动者以挚爱和同情,通过人情化的描述,激发读者的同情和义愤,引导读者追随自己的思维笔触,关注问题的结局。

二、“人情味”不会冲淡议论文的理论力量

长期以来,存在这样一种误解,情感成分的融入会冲淡议论文的理论力量,影响其深度和质量,其实并非如此。情感也是一种理性的积淀,它虽然表现为感性的形式,却蕴藏着无限的理性哲思。人的情感的宣泄和展露,并不等于浅薄。质朴的情感是人类真情的流露。议论文固然需要说理和辩驳,但说事论理是一门艺术。议论文决不能为说理而说理,它的说理是为了说服人。虽然,古圣先贤的学问渊博,理论神圣严谨,感化民众,但不如现实诲人不倦的谆谆教诲和促膝谈心更能打动人。因此,议论文无论怎样高谈阔论,没有鲜活的人情流动于字里行间,也难引起读者关注。与此相反,议论文立论准确、词语贴切、情溢笔端,则会引人入胜。所以,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倾注情感,有助于议论文达到纯理论无法攀升的审美与论理境界。

譬如,一位九年级学生写的议论文是这样开头的:“做了21年的代课教师,甘肃省庆阳市宁县良平乡惠家小学的教师惠志敏被辞退了。家徒四壁,无以为生已经42岁两鬓花白的他,只好走进陌生的城市打工。在工地搬石头,每天30元……”惠老师的窘境,让读者心头一酸,不仅是怜悯和同情,更多的是愧疚和不安。没有艰深、晦涩、沉闷的理论阐释,没有声嘶力竭的呐喊呼号,注满情感的深情文墨便呼唤起读者的关爱之心。施文于人,而不露丝毫教导于人的痕迹。这才是寓“情”于文、寓教于“情”的真谛。

三、“人情味”可以为议论文架起信任的桥梁

篇4

指的是要善于选择最熟悉、体会最深刻的角度写议论文。一则或一组材料,涉及的内容可能是多方面的,对于不同家庭、不同阅历、不同知识面的考生来说,熟悉的程度就会明显不同,而选择一个最熟悉的角度来展开议论,就能比较深刻地表现事物的本质,对材料议论的深度和广度都会达到最佳程度。

如一次考试作文为考生提供的材料是一幅漫画《拔牙》―牙医不小心拔掉了病人的好呀,留下了坏牙,要求学生写篇议论文。由于议论的主体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考生就要根据“熟悉”的原则,有所选择。对社会上一部分人工作马虎有感的考生,可以从职业道德的角度,写成思想评论;对现实生活中成绩与错误、优点与缺点对立关系感触较深的考生,可以写成哲理评论;还可以从改革的角度,写成时政评论等。这样选择不同的角度都是切合漫画内容,符合作文要求的。

二、抓“新”

所谓“新”,就是根据要求,选择人们很少选择的角度来作文,给人以出奇制胜、新颖别致的感觉。就学生平时作文来看,如果要求写议论文,则大部分学生都是选用一两个角度来写,写出的内容缺乏新意,大同小异,阅读时给人疲倦感,当然不会得高分。因为多数学生选择的角度,都是从材料的字面意义或本意出发的,就事论事,这样的作文是很难得高分。

如果能改换一两个角度,就会令人耳目一新,获得较高的分数也是不言而喻的。仍以上面的作文题为例,不少考生都是从职业道德的角度,批评给患者做手术不负责任、粗心大意、去好留劣的错误做法,但都是这样写,就难免千文一面了。而有的考生则独辟蹊径,从当今社会改革人事制度的角度行文,批评某些单位“革掉了优秀的民族文化”,“革掉了优秀人才”;保护了哪些畸形变态的“低俗文化”,庇护了“碌碌庸才”,触及的主题很深刻,令人深思警醒,给人以新奇的创意。这样的作文,比较容易得高分,应该肯定“出新”在其中起了不小的作用。

三、要“小”

从社会大角度来论证某一个道理,难度也较大,一般人不容易写好,因为它涉及面太广,一般人并不具备广博的知识,而作为一名中学生,就很难把握住度,至少写不深刻,要想使论证的问题深入浅出,同时又有话说,最好以“小”取胜,通过细小的角度,看出具有普遍的问题,即“小中见大”,选择的角度小,反映的主题大。还以上面的作文题为例,如果从职业道德的角度来批评给患者做手术的少数医务工作者,这虽是材料的本意,但职业道德是个范围很广的话题,泛泛而谈的话,很难写深刻,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出发,举教师批改作业的例子:教师将学生作对的作业判错,将做错的作业判对,从这一小角度出发结合漫画,可以谈教师应当如何工作,怎样具有责任心?

篇5

考试时,有些考生为了抢时间, 刚拿到试题,情绪急躁,没有审清题设条件,慌忙答题,这种心态称为偏急心态,正确做法是:拿到试题,先大致浏览一下,做到心中有数。每做一题,不要急于动手,先看清题设条件,挖掘隐性信息,使解题有顺序地进行。

二、犹豫心态

一接触到试题,好像有不少思路,但对每一种思路又感到模糊朦胧,不知如何是好,犹豫不定,迟迟不下笔,此谓犹豫心态。正确做法是:仔细分析题目,选取自己感到比较适合的思路进行解答。

三、烦躁心态

经过几次的尝试,仍不得其解,心情烦躁不安,再尝试,再失败,烦躁更甚。这种烦躁心态,堵塞了思路,失去了灵感,妨碍了能力及水平的发挥。正确做法是:静下心,不急躁,将这个题目打上记号暂时放下,继续做下面的题目。

四、固执心态

考试时,久攻不下的试题,既不愿放弃、又不愿意转换思考角度,苦思冥想、徒然浪费时间,此谓固执心态,正确做法是:遇到事情想得开,不要一条路走到黑,不要为了芝麻丢了大西瓜,要学会放弃。

五、懊丧心态

考试进行中,有的试题久攻不下,不得不放弃时,出现一种惋惜心理,形成懊丧心态,正确做法是:来点“阿Q精神”,认定自己没有做出来的题目别人也可能做不出。

六、冲动心态

在经过多次尝试后,忽然来了灵感,豁然开朗,心情异常兴奋,思维失控,产生冲动心态。正确的做法是:告诫自己必须冷静,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

向英雄教师学习是一种承诺

陈亦冰

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教育部作出决定:在全国教育系统开展向抗震救灾英雄教师学习的活动。这是弘扬英雄教师崇高精神的及时号召,更是对当前抗震救灾工作的有力推动。

学习英雄教师的事迹是一种心灵的感悟。这次特大的地震灾难,见证了人民教师的伟大师魂、体现了人民教师的崇高境界,平时,我们常说,老师要为人师表。但在日常的工作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领悟其中的深意,坚守师德的底线。其实,师德应该很高尚,就像那些英雄教师,在灾害袭来的那一刻,毫不犹豫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置之度外;在家破人亡的悲痛时刻,依然坚守岗位,始终把学生的安危、学校的存亡放在第一位。师德也应该很朴实,它融化在老师的每一堂课、每一份作业批改、每一次真情谈话里,就像谭千秋,“平日里,他最爱学生,看到操场上的一块小石子也要拾起来,就怕绊着孩子”。

学习英雄教师的品格是一项历史的责任。英雄的思想不能随时间而淡忘,英雄的品格要与时代一起前行。烈士的遗愿我们要继承,毁坏的家园需要重建,失学的孩子急需重返课堂,北京奥运会即将召开,教育改革正待深化,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各条战线企盼着优秀的人才,这么多的工作,这么多的重任,都需要我们擦干眼泪、挺起胸膛一起承担。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英雄教师的心愿,老百姓的期待,更是我们必须时刻牢记的历史责任。

学习英雄教师的精神是一份庄严的承诺。当我们聆听报告、含泪阅读、肃立默哀、举手宣誓的时候,就是在和英灵对话,就是在对英雄承诺。同时,我们也在向孩子承诺,向祖国承诺。英雄的鲜血不会白流,他们的生命一定会在我们身上延续,倒塌的校舍很快会重建,而且一定会比过去更加坚实;新建的教室里又会响起朗朗的书声,英烈未竟的教学改革一定会不断推进。

学习英雄教师有英雄的坦诚和激情,它不应只是一种瞬间的感动,也不是一种应景的表白,更不是一种淡漠的跟随,而要有不畏艰难的意志,有改革创新的毅力,有考问自我的勇气。抗震救灾的战斗已经锻造出无数的英雄教师,英雄教师的精神也一定会激励起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英雄的业绩。

中考议论文阅读考查趋势

总的来说,近年议论文阅读的考查,以对所选议论文内容的阅读理解为根本,尽可能减少对议论文知识的考查。即使有这样的题目,也会以灵活的形式出现。如考查对论点、论据的了解,不是直接考查,而是以补写论点或补充论据的形式考查,即变知识性考查为思维、能力的考查。

篇6

中学生记叙文写作,一般来说还是遵守“我手写我心”的原则,写生活中的体验,写所见所闻所感。农村高中学生,面对自然界中春夏秋冬的时序变化,周围是周而复始的春播夏长秋收冬藏的画面,加上学校、家庭、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可以选择的生活素材是贫乏的、单一的。例如苏教版选修教材《写作》的第一章,写作要求让学生写一个最尊敬的人。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农村高中学生写最尊敬的人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究其原因,这一代农村高中学生很多从小就是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手上长大的,学生的父母为了生活远走他乡打工维持家庭。学生心中最尊敬的人当然是爷爷奶奶等亲人。试想,农村学生远离父母、面对农村,哪有许多新鲜的生活素材?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农村学生作文的素材来源接近枯竭,语文教师要想办法引导学生走出乡村、体悟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才能写出新鲜的、活泼的记叙文。

语文教师要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原汁原味的生活,与学生一起感悟多彩的生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面对以上宜兴市农村学生写作记叙文的困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调查研究宜兴市“陶的文化”,研究紫砂壶的文化艺术;带领学生游玩善卷洞,让学生研究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宜兴市素有“教授之乡”的美誉,让学生每年走访一名宜兴籍教授,写人物报告文学。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才智,又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让农村学生的记叙文有东西可写,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

二、农村高中学生阅读量太少,记叙文写作受到考场作文评分标准的干扰

写作需要人生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间接经验获得的一个重要渠道是通过大量阅读,才能提高写作能力。一个学生的阅读史,也是一个学生的精神发育史。农村高中图书馆建设比较滞后,在数理化学科高压的氛围中,语文学科课时不多,大量的课外阅读已经是很奢侈的一件事情,最起码的阅读时间没有保障。还有,阅读与写作没有很好地衔接起来。阅读是基础,阅读能力转化为写作能力,还需要语文教师精心指导。针对农村高中学生阅读量少的现状,有必要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加大农村高中图书管建设力度,增加学生阅读课时,有条件的农村高中图书馆增添网络阅读。有阅读材料,有阅读课时,就需要语文教师的针对性指导。例如,定期举办阅读报告会,研究读写转化的途径,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增强学生写作能力。语文教师要架起一条阅读与写作的桥梁,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写作,在写作中渴望阅读,如此良性循环,对于提高学生写作记叙文大有益处。

三、新材料作文的评分标准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目前的记叙文写作

虽然评分标准有一条“文体不限”,但是实话实说,新材料作文还是从议论文角度切入比较方便。例如,学生先读懂材料的主旨,然后提炼一个中心论点,再采用并列式结构或者递进式结构议论,最后强化观点,自然收束全文。如果审题不错,那么作文的切入分肯定会得到。笔者在基层高中学校调研时发现,有很多高三语文老师平时让学生积累很多素材,作为备考的“论据”,而且每种观点都有不同的素材佐证,可以说议论文备考已经准备的非常充分。而记叙文的写作备考难度就很大,而且在高考的评价标准方面,文章“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的要求中,很明显,记叙文的要求难度比议论文要求难度大。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学校干脆放弃记叙文写作,专门训练学生用议论文写作对付高考的考场作文。

篇7

一、名言演讲,闪耀理性的光辉

名言演讲与一般的课前三分钟演讲有一定的区别:首先,演讲的学生在课前要将演讲的相关名言写在小白板上(可以是名人所述,也可以是感触最深的文句);其次,在演讲过程中一定要讲清自己喜欢的原因,或是感受最深的理由,演讲要求脱稿(也有个别学生无法脱稿);最后,是学生点评或教师点评。一般来说,演讲及讲评时间要有三到五分钟左右,用时过多则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但在一些具有重大价值的问题上,也可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把问题弄懂弄透。演讲后的评论,也可以是争论。语文教学不仅要立足于课内,更要延伸到课外。“学作文,先学做人”,这种对于一些人生理想、世界观、人生观等热点问题的争论,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同时又使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此项活动不仅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锻炼学生发表个人见解的胆魄,而且提高学生评价、分析的能力。科学地分析问题并做出准确判断、评价,是高中生必备的素质。但我校的学生基础较差,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知识面狭窄的问题,致使他们看问题常常偏激,每每以偏概全、顾此失彼。例如,学生常常喜欢引用“失败是成功之母”之类的名句,举了许许多多伟人、名人成功的例子,证明他们无不从失败中走向成功。那么,在点评时,我常常逆着固定的思维去引导学生,有没有成功没有经历失败的,有没有一直陷于失败的池塘中,而始终无法爬上成功的彼岸的,成功的标准是什么,等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走出思维定势,更加理性地去看待、思考一些问题。

演讲活动从准备到评价,整个过程加强了学生分析、评价能力的训练。通过热烈的讨论,加上教师适时点拨,学生的思辨能力、分析评价能力得以迅速提高,学生学会了通过一件很小的事去发掘一个很有用的道理,学会了辩证地去看待任何一个问题,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作文审题的能力。

二、小组辩论,碰撞思维的火花

辩论,是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训练的内容之一。辩论赛活动,一般安排在高二年级,一是与整体议论文写作教学相配套;二是学生在政治科目上刚好有涉及到一些政治经济学、哲学的内容。要在班级举办辩论赛,先要有充分的准备。在班级分组辩论之前,首先让学生观看几场国际大专辩论赛、经典中学生辩论赛的视频,初步了解辩论的有关常识,熟悉和掌握辩论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技能。其次,要合理地分组,不能让小组之间的差距过大。最后,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指导学生如何收集、整合材料,如何写辩论稿等(一般需要2-3周的时间)。然后给出一些辩题,让他们选择,也可以他们自己拟。主要步骤:一个班级分成四个小组或八个小组抽签PK(视班级情况而定,有的理科班学生基础较弱,一般分四个组),分为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我在辩论赛中设有观众自由发问环节。一方面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把辩论过程中听不明白的或有争议的问题及时提出来,让辩手再次论明;一方面是要让学生全员参与这次辩论赛,争取机会锻炼自己的胆量和综合能力。开展辩论活动,不仅让学生为适应社会生活做必要准备,而且借此可以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与准确的表达能力。我带的几届学生,普遍反映不错。学生经过辩论赛的锻炼之后,理性思维更加严密,并且思维反应比较活跃。例如,2013届学生复赛的辩题《善心是真善,还是善行是真善》,学生在立论、攻辩、自由辩论阶段,都能抓住辩题中的“真”去做文章。正方主要指出“真”是本源,反方主要抓住“真”是对他人、社会有实际功效的行为。学生在交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养成自己独立思考、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这样写到“如果学生抽象的概念、结论、判断是他们在研究和分析周围现实的过程中形成的,那么,他们就能养成一种宝贵的脑力劳动的品质——即不仅通过直接观察而且以间接方式去研究、认识与探索事实和现象的能力。”

篇8

开头的方法固然不少,但是,这是谁都知道要这么做但又不知道怎么才能做到的问题。静而思之,不管是以上哪种方法,都离不了两个字――联想。

联想,具体又是怎样去想呢?就是一拿到题目,在确立好论点与写作的方向后,就展开思维,想有关的、相似的人、言、事、理、物。首先你就联想自然的,如蓝天白云、小桥流水、清风明月、鲜花枯叶、大树小草、大海高山……总之,植物动物,天上地下,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都想想。接着想想书里的古今中外的名言名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曾背诵的课文以及政史地等科目都是很好的资料仓库。然后想想生命、生活,别人自己、个人集体、国家社会中的现象道理,几番延伸思维之后,思路被彻底打开,只要选取你认为最有吸引力、最能扣题的材料并用你最拿手的方式组织好即可(如上段中提到的比喻、对比、引用等)。

只有实践才是成功的阶梯,为了让同学们更具体可感,更易模仿操作,特举几例。

一、写以“风景”为话题的议论文

如果以“每个人都是一道风景”为论点的话,开头就可以拟成:如果你是小草,你便是一道风景,因为装点了春色;如果你是小花,你便是一道风景,因为你吐露了芬芳;如果你是月亮,你便是一道风景,因为你投洒了清辉。而你便是你,做真正的你,就是一道最美的风景。

如果以“我最喜欢的风景”为论题,开头就可以拟成:在这个世界上,有人喜欢高山之巅的风景,奇伟瑰怪,让人心旷神怡;有人喜欢大海之上的风景,波涛汹涌,让人激情无限;而我,喜欢沿途的风景,缤纷且不可预料。

二、以“执着”为话题的议论文

如果以“我眼中的执着”为论题,开头就可以拟成:种子努力地破土而出,是一种执着;鸟儿拼命地飞向峰顶,是一种执着;仙人掌顽强地在沙漠中生长着,是一种执着。我想,坚定最初的梦想,也是一种执着。

如果以“什么是执着”为论题,开头就可以拟成:执着是什么?执着是小草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执着是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执着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执着是水滴石穿,是绳锯木断,执着是一种勇气,逆风而行,执着是一种韧劲,不轻言放弃。

三、以“责任”为话题的议论文

篇9

高一第二学期开始训练学生写议论文。议论文对于学生来说就是零基础,所以每次作文讲评课都要讲授一定的理论知识,如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思路,分论点的提炼与表述,论据的选择与使用,立意的确立,辩证论证,如何开头、结尾等。但讲授理论知识时,务必要联系范例,讲透讲活。如在训练“作文如何体现现实意义”时,不能只强调写作时要关注人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还要让学生明白怎样关注,这些必须讲清讲透。然后,再让学生联系自身进行思考,这样就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路。

二、赏――赏析优秀片段,典范引路

教师要将每次作文训练时发现的优美的片段制成课件,让学生欣赏。或抓住整段,或抓住某个句子,或抓住某个词语,谈其表达效果或作用,在欣赏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白该怎样选词造句,该怎样安排段落的顺序。

如《珍惜拥有》,我们赏析了以下片段:珍惜所拥有的每一次被爱的机会吧!我们是特立独行、有个性、有主见的一代人,也是被娇宠、被保护、不懂得珍惜的一代人。我们曾经无视妈妈脸颊的汗水和桌子上热腾腾的饭菜,哭闹着要去吃肯德基;我们曾经将暖和的小棉袄弃之不顾在耐克店里踱步徘徊;我们曾经用冰冷的眼神瞥一眼爸爸端来的热牛奶,没有注意它渐渐冷却。我们无情地拒绝了父母炽热的爱,回头晾了一句:“你们不爱我!”这时,若我们能想一想冷冬里穿着薄衣的乞丐正蜷缩着身子搓摩双手取暖,想一想汪曾祺对故乡的鸭蛋的渴盼,想一想非洲的孩子们过着没有温饱的日子,就会明白自己拥有多少爱。珍惜拥有的每次被爱的机会吧!

通过赏析,学生明白了“珍惜拥有”的内容应该具体到发生在身边的琐屑细微的事情,这样作文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才能感动他人。同时,这种教学方式还达到了启发教育学生、感染熏陶学生的目的。

三、抄――抄写精美句段,精华积淀

学生写作文大都有提笔无词之感,主要原因是平时不注重积累,语言功底太差,造成遣词造句的能力没有形成。所以积累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抄写就是很好的积累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将逻辑性强、论证有力、语言优美的句段抄写下来,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夯实他们的语言功底,增加语言底蕴。这样,写作时就会一气呵成。

四、仿――仿写规范片段,提高能力

在赏析、抄写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仿写规范、优秀的片段,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笔者在讲论据的使用时,让学生明确议论文不是简单的观点加材料,而是在列举材料之后要用材料证明观点。基本思路是:分论点+事例+分析说理。形式是:正面例子―反面假设―正面肯定,反面例子―正面假设―反面肯定。

如展示《小议持之以恒》的片段: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药品666据说经历了666次试验才取得成功的,故发明者命名为“666”。倘若发明者缺乏恒心,哪怕是在进行到665次实验的时候便退下阵来,还会有666的诞生吗?正因为他坚持到最后,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所以必须持之以恒。

然后让学生以“宽容”为话题、以“将相和”为论据进行片段仿写。这样,学生自然会掌握方法,思路清晰,有章可寻。

五、改――修改瑕疵习作,升格作文

作文教学要重视学生习作的修改。修改方法从形式来说,有全文的修改、片段的修改和字句的修改;从内容来说,有思想认识的提高、审题立意的改动和主题思想的升格;从选用材料及表现形式来看,有选例叙例的升格、论证说理的升格、修辞的升格等。

如讲评“责任”话题作文时,围绕怎样使用论据,进行了如下环节:

1.亮出病例

承担责任就是要恪尽职守,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一名公交车司机行车途中突发心脏病,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他做了三件事:把车缓缓地停在马路边,并用生命的最后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地下了车;将发动机熄火,确保了车和乘客、行人的安全。他做完了这三件事,安详地趴在了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这名司机叫黄志全,所有的大连人都记住了他的名字。

2.分析问题

照搬《论点论据论证大全》中的材料,缺乏对事例的概括和对材料的分析论证。

篇10

近年来新课标下的高考作文都是新颖的材料作文,在作文的立意和选材时,都会针对不同角度和空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认知能力。高考作文不仅能考查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对作文素材的积累,而且能够从智慧、情操、人格、审美、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多方面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这对于考生本身来说具有较高的要求。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探究了关于高考作文的写作策略。

一、有计划性地为材料作文确立目标

要学会多角度地看待生活,体验人生情感,丰富生活经历,感悟社会、自然和人生。能够根据不同的要求和目的,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自己独特的看法,针对目标要有科学理性、认真负责的态度。明确表达自己观点,充实作文内容,融会贯通思想情感,围绕想表达的中心思想,合理安排作文内容和结构。在作文的表达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在对作文选材上不要脱离材料作文的立意和要求。追求有创造性和有个性的表达,根据自身所擅长的和创作兴趣进行写作。在学习和生活中多积累作文素材,多感悟,多实践,做到笔随心动。写作中独特新颖的部分就是自身情感最好的表达。

二、有针对性地为材料作文开展训练

1.思考积累

教师在作文指导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身边周围的事物、关注民生、关注个体和群体,这些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对于这些素材,学生要学会改变角度,整合运用,思考这些关注点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背景以及含义。善于写作的人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能够辨别生活中的是非,辩证地看待问题,并融入自身的情感,只有这种写作态度才能创造出丰富且有内涵的文章。

2.练习审题

多项组合类、评述论说类、寓言故事类、析思名言类的写作材料都要让学生有所涉及。教师在指导学生高考写作的时候,要训练学生审题的严谨性和认真性,引导学生揣摩材料作文含义,特别要重视要求学生在开始写作时不能脱离材料作文的立意,不能扩大或者缩小材料作文的内涵,在教师的日常指导工作中,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3.选择立意

对于考生来说,什么是最佳立意?最佳,指的就是考生在读完材料作文后,运用感悟最深的、掌握最多的、认识最深的素材积累而写出的文章。在这些前提下,新颖和独特才是要考虑的。

4.文体训练

文体训练多以议论文和散文为主,考生应该在练习过程中,弄清自己所擅长的文体进行练习,针对所选文体的语言要求、结构特点,选择自己的训练方向,让自己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自身的写作优势,创造出丰富有内涵的文章。同时,学生也应该根据考试对文体的严格要求,尝试其他文体的写作,这样可以从总体上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一般来说,议论文重点是如何挖掘更深的立意,如何丰富论证材料,如何避免“二段式”写作,这些都是议论文写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此外,记叙文写作相比较议论文来说更容易出彩,但是记叙文写作需要丰富的语言表达和对于故事事件的真情实感,在记叙文选材上,除非是故事情节具有感人性和独特性,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否则尽量别写。

5.联想想象

联想和想象是写作中需要重视的环节,新课标写作中应该是由两大理论组成的,一是理论,二是联想和想象。新课标中提出:“写作教学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在作文中,运用好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就能在高考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如,在2012年的材料作文中,一个油漆工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却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事。根据这个材料作文,如果是一个对社会漠不关心的学生,很难写出让教师满意的文章。这既需要学生具有独特的思维,也需要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样的高考作文正是期望培养学生的服务精神和社会责任心。

总之,学生要想提高高考作文写作水平,必须重视思维的培养,除了严谨审题、准确立意之外,还需要重视自身联想和想象能力的提高。在学习和生活中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脚踏实地,积累作文素材,多体验生活,做好每一次高考作文训练,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使学生创造出丰富且独特的文章。

篇11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又称思辨能力,是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的自由思考、自主行动、学会求知与学会生存有重要的意义。早在2001年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英语学科教学目标就包含培养学生“主动思维”和“创新精神”以及“展现个性,发展心智”等[1],这些目标与批判性思维密切相关。

写作是认知和思维的创建过程。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还应设计适当的活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不断剖析自己的观点与思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下面,笔者以正反观点对比议论文的写作教学为例,尝试读写结合的方法,按照过程写作的模式,促进学生在论证过程中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分析与判断、进行自我纠正与调整等等,探讨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一、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正反观点对比(for and against)议论文是英语写作的一种常见类型,有相对固定的结构,运用范围广泛。这类文章要求作者转换不同视角进行论证,这不仅对提高议论文的说服力至关重要,也是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体现。本次写作提供给学生阅读的同类型文章是“New Headway English Course (Intermediate)”中的“Childhood―the best time of your life”(详见浙江教学月刊社“资料下载”中的“原文选登”)。该文结构清晰,语言简洁,逻辑衔接紧密。第一段提出观点,第二、三段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作为儿童的利弊,第四段在归纳综合两方观点的基础上表明作者态度。

学生的写作任务是从三个话题(having a university degree, young adults living at home, having children while young)中任选其一进行利弊分析。这些话题与学生未来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引发青少年的思考。

(二)教学设计思路

笔者通过落实以下四个方面内容,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与思辨能力。

1.以同类型文章的批判性阅读作为语言输入

Krashen的输入假设认为,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发生的重要条件[2]。通过对文章进行批判性阅读,即引导学生辨析信息,分析作者论证的过程,判断论证过程的合理性,并对作者观点进行评估,达到对学生写作的积极促进[3]。

2.以问题促成思考与语言的真实使用

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过程中,教师提问是教师支架作用的重要工具[4]。教师可以参照布鲁姆框架(Bloom’s Taxonomy),针对高层次认知活动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同时,在师生互动中不断追问,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3.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内在动机

学生个人的发展是教学的核心。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在平等自由的环境中鼓励学生不盲从、不盲信,富有批判性精神。

4.以思辨为目标促成课堂生成

课堂应处在动态和不断的生成当中,以满足学生的需求[5]。写作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有条理性、逻辑性、连贯性地表达思想。因而,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灵活调整,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积极促成课堂的生成。

二、教学环节与评析

环节一:导入

1.引出话题

教师利用美国广播公司(ABC)Jimmy Kimmel脱口秀节目中的一段访谈将儿童天真无邪的面孔和天马行空的思维展现在学生眼前,并询问学生视频中儿童的行为与思维具有哪些特点。学生用innocent, imaginative, naughty, adorable, carefree, naive, silly, fool等词汇进行描述,一定程度地表现出学生持有的不同观点。

2.小组讨论

在激活学生对童年的记忆后,教师请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你认为童年是你一生中最好的时光吗?为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与价值判断表达自己的看法。小组讨论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观点交流平台以及充分的语言表达机会。

3.观点展示

教师请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并将学生发言当中正反两方的观点分别整理记录在黑板上。学生结合自己的童年经历,能够从自由、责任、可支配的时间、亲密关系、教育、财富等方面阐述看法。教师进而由这一话题的讨论引出同话题阅读材料的分析与处理。

环节二:阅读

1.略读

教师要求学生略读文章并找出主旨大意。学生快速浏览后找出了首段中的“... being a child has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后文将如何展开进行了预测,学生判断文章将至少包含儿童生活的利弊两大方面。学生阅读后文对预测加以验证,能够以“on the plus side”“however”“to sum up”等逻辑连接词为线索,快速梳理文章脉络并画出段落结构关系简图。

在略读环节中,学生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文本要点与段落的功能,这要求学生具有辨析重要与非重要信息的能力以及应用阅读策略有目的地阅读文章的意识。

2.寻读

学生阅读第二、三段文章,回答围绕段落中心句与支撑句的问题,明确正反观点对比时说理的层次:

What is the topic sentence for each paragraph? Where is it? How do you locate it?

What are the supporting details? How do you figure out?

学生借助第二段中总结性的表达“All in all”能够快速定位出段末的中心句;但第三段的中心句并没有直接给出,学生需要首先辨别第三段段首为过渡句,再结合文章的篇章结构概括出段落大意。两段中,学生容易借助“for one thing”“what’s more”“last of all”等短语表达并列关系的逻辑连接词找出支撑句。

在两段正反观点阐述的段落中,学生加深了对议论文结构的理解,明确中心句(论点)与支撑句(论据)的关系以及连接词对于文章逻辑性与连贯性的重要意义,为学生下一步深入理解文本含义、对文本所传递的观点进行评价等高阶思维活动做好铺垫,同时为学生在写作环节中关注文章结构的清晰性与合理性打下了基础。

3.研读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作者在第二、三段中从哪些方面分析了儿童的利弊,并对比文本所传达的观点与导入环节黑板上展示的讨论成果有何异同。学生提炼、归纳出文本中家庭责任、可支配的自由时间、儿童福利、校园生活、自主行为、经济状况等视角,并发现这些角度大多与导入环节的讨论成果一致,其中有课堂讨论中未涉及的儿童福利这一有意义的角度。紧接着教师向学生提问:作者如何阐明这些观点?学生找出了文本中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的运用。

在第二、三段的研读中,学生体会作者对话题的多角度思考与不同论证手法的使用,从而为写作活动进行准备。

而后,教师引导学生就作者的观点进行深入思考。学生在第四段中找到阐明作者个人观点的句子:“I think that children have no real choice, independence, or money.”教师追问学生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并陈述理由。学生的回答多为赞同,指出由于家长的限制儿童没有真正的自主选择、独立性与金钱,并且儿童本身也很少具备自立的能力。对于学生趋同的回答,教师请学生小组讨论如下问题,鼓励学生开拓思维,探寻其他可能性:Have you been encouraged to make a real choice during childhood? Is it possible to teach children to manage their allowance? To what degree do you think you are independent? How did you learn to be independent?在一系列开放性的问题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成长经历与价值观念去鉴别、质疑、评价作者的观点。

最后,为使学生理解反论对于提升议论文说理可信度的作用,教师先请学生判断作者在谈论话题时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再引导学生理解正是为了保证论述问题能够尽可能客观,作者在文中不仅论述与自己观点一致的论点,而且将对立的论点充分展开。

环节三:写作

1.选题与构思

学生从“having a university degree, young adults living at home, having children while young”当中选取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头脑风暴,尽可能多角度地列举所选话题的利弊,然后寻找论据,确立自己的观点。接着,学生找到与自己所选话题相同的同学,在三至五人的学生小组内进行想法的交流。教师巡视各个小组,提供指导和帮助。之后,学生整理思路,设计写作提纲。

多个话题的选择为学生创造了充足的思考空间与写作动机。同时,写作任务与学生的阅读成果相互呼应,学生能够借鉴阅读材料的论证、结构和语言,将语言输入转化为语言输出。尤其通过上一环节的批判性阅读,学生在构思与讨论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多角度地思考话题、分析论点与论据、确定立场、进行自我纠正与调整等。

2.撰写与自评

教师提供给学生包含论证、结构、语言表达与语言规范四个维度的评价标准(见表1),学生完成习作。教师巡视,关注学生的写作情况,了解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提供意见并发现具有代表性的作文。

明确评价标准能够使学生在撰写过程中关注所涉及的项目,进行及时的自我监控,并在完成一稿后逐一核查,明确作文的修改方向。评价标准不仅涉及学生在英文习作中常常关注的语言准确性,而且突出强调了议论文的内容与结构,引导学生将阅读环节的思考成果迁移运用到写作当中。

3.互评与修改

学生与同伴交换作文,参考评价标准进行互评。互评的形式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通过关注作者观点与论证的手法加深对议论文的理解。同伴之间自由、平等的评价氛围更加有益于学生质疑与反驳,从而相互促进思辨能力的发展,提升作文的思想性。教师关注学生的讨论,了解写作的开展情况,并给学生提供帮助与答疑。

4.展示与评价

教师通过投影展示有代表性的作文片段,请学生根据评价标准进行点评。教师对其中突显本课重点内容的部分进一步加以评价,并提供修改建议,再次引导学生充分关注论点与论据、多角度思考问题、观点的合理性、论证的逻辑性与连贯性等,为学生课后修改作文提供参考。

这一过程集中、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向学生展现如何修改文章使学生能够进行自我反思和调节,提高文章的连贯性、合理性和逻辑性。

写作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批判性思维是人才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因此,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英语写作与批判性思维的特点,灵活设计教学,让学生在写作中培养批判性思维。教师要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创造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展示他们的思维活动,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允许并鼓励学生质疑、反驳。同时,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批判精神,与学生一同思考,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2]GASS S M, MACKEY A.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New York: Routledge Taylor & Francis Group, 201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