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22:2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早期文学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作情感铺垫。
二、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三、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四、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五、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C
一、为学生着想
为学生着想,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身份与学生对调,把自己想象成课堂中的学生,从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这样才能设计出更好的教学目标,才能营造更好的教学氛围。比如,教师在讲授《少年闰土》一文时,学生可能对一些农村场景不熟悉,无法感受作者所营造的那种欢快的气氛,对作者向往有一天能到瓜田去的美好憧憬自然无法产生深刻认识。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把他们带到那种“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美好中去,可以想办法组织一次郊游,带着学生到农村去看,这样课文中所描述的美好场景就很容易进入学生的内心,学生自然也就理解了农村的纯朴、自然,以及文中“我”这样的城市少年为什么对农村生活如此向往,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完成这一目标和要求,对广大老师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放下身段,做好“学生”。只有先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觉得老师不错,觉得这门课有意思,才会进行关注,也才会付出精力和时间去学好它,这也就达成了教学目标。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合作的关系,彼此尊重、合作信赖。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快地进入自己的角色,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才能焕发独特的魅力。
二、肯定学生的想法
如果把学生比作驰骋千里的良驹,那教师就是善于发现和识别良马的伯乐。其实无论是谁,不管是在课堂上表现好的还是差的,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肯定,被赏识是每一个人所想要得到的。清代学者颜元曾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就是讲了赞扬对学生所产生的激励作用。教师不应吝啬自己的奖励,但是也不能无限地夸学生,奖励也应适度。在肯定学生想法的同时还应指出其不足,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从而在分析和考虑问题时更全面。在课堂上,无论是同学们的掌声,还是老师的一句赞扬,还是得到的一件小小的奖品,这些在学生心中的地位都是至高无上的,都是荣誉的象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走向胜利的动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扮演倾听者的角色,听每个学生的想法,让每个学生尽情说出自己对课堂问题的看法。语文教学不像数学、物理等答案是固定的,语文是灵活的,没有固定的答案,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就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去思索问题,得出自己的答案。
三、以优雅的态度吸引学生
教师给自己的定位是教育工作者,平时着装时应注意整洁,既要时尚端庄,与时代接轨,也要搭配得当,这样才能让人觉得可亲可敬。既要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也要注意自己的内在修养,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课堂上用无形的文化魅力,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带入美的人文的殿堂。对多种教学方式加以灵活运用,可以轻唱浅吟,也可以激情朗诵,可以组织课堂小组活动,也可以以自己为主导来开展教学。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是将学生引入其中,所以说小学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走入生活、体验文字的一次文化审美旅行。例如,在讲《黄山》一文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有关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当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运用多媒体技术讲课,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角度着想,把学生看作与自己平等的人,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时时给学生以肯定和奖励,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不打击学生,不挫伤学生学习探索的积极性,从而真正成为学生的代言人,真正使学生喜欢语文,乐于学好语文。
2工作经验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列联表分析,可以发现是否在林产品行业有工作经验、是否认识制浆造纸企业的员工、对制浆造纸企业的印象等因素显著影响职业选择。是否在林产品行业有工作经验(Q1.4)是显著影响是否愿意在制浆造纸企业就业(Q2.2)的一个重要因素,取显著性水平为5%进行列联表分析时,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显著性检验方法选取的是Pearson卡方检验、似然比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证明在林产品行业有工作经验的学生未来接受该行业工作的意愿明显高于没有经验的学生。通过同样的方法可以分析得出:是否认识制浆造纸企业的员工(Q2.1)也会显著影响大学生的意愿(Q2.2)。在调查中列出的认识的员工及得分依次是:家庭成员(Q2.1=4)、亲戚(Q2.1=3)、朋友(Q2.1=2)、一般认识的某个人(Q2.1=1)、不认识任何人(Q2.1=0)。认识排在前面位次员工的大学生比认识排在后面位次的员工或者根本不认识任何人的大学生更倾向于到制浆造纸企业工作,这里的显著性水平也是5%,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类似地分析可以得出,在制浆造纸企业的各种特性里边,对行业的印象、工作条件、技术、与制浆造纸企业地理位置相联系的生活方式、追求生活目标的机会、工作的稳定性、员工更新知识和技能的机会以及工作的广度等多种特性都显著影响大学生未来是否愿在制浆造纸企业就业(Q2.6),显著性水平同样是5%。并且,大学生对这些特性的评分越高,未来愿意到制浆造纸企业工作的意愿就越强。而通过列联表分析未发现其他因素对Q2.6有显著影响。
3是否认识企业员工等两因素与职业选择的关系
更进一步分析职业选择(Q2.2)与诸因素的关系时发现,Q2.2与Q1.4(是否有林产品行业工作经验)、Q2.1(是否认识企业员工)有显著的相关性。通过SPSS17.0的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模型log(p(/1-p))=-3.627+1.367Q1.4+0.654Q2.1。模型中Q1.4的显著性水平是0.070,Q2.1的显著性水平是0.012。从以上模型和数据可看出Q1.4和Q2.1对Q2.2的作用。可以通过公式(1)计算大学生有意愿到制浆造纸企业工作(Q2.2=1)的概率预测值。由此可得出,Q1.4和Q2.1的取值,有规律地影响了大学生是否选择到制浆造纸企业工作的意愿,特别是家庭成员在该行业工作,而学生自己又具有林产品行业工作经验的情况下,未来选择在制浆造纸企业就业的可能性达到了58.81%。
4缺乏了解的影响
1914年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的创办人之一沈祖荣先生最早到纽约州立图书馆学校学习、在此之后,洪有丰、胡庆生、李小缘、戴志骞、袁同礼等一大批中国近代图书馆界先驱人物几乎青一色的毕业于纽约州立图书馆学院。美国图书馆学教育的另一位重要人物威廉森(1877-1965),他是继杜威之后,致力推动美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图书馆学家。1918年,威廉森受卡耐基特聘开始开班培训图书馆员,他加入卡耐基基金会,专门从事图书馆学教育研究。威廉森先后于1919年,1921年和1923年写出了三个著名的美国图书馆学教育调查报告。他提出图书馆学校应当象其它专业学校一样设在综合性大学内而非图书馆内,并且应该授予毕业学生大学学士学位。1926年,哥伦比亚大学聘请威廉森担任教授,筹备成立第一所四年制的图书馆学系,并同时成立研究所。纽约州立图书馆学校从奥尔巴尼再次搬回纽约市,隶属于哥伦比亚大学,成为图书馆学学院,学院属于“graduatelibraryschool”当时是美国图书馆协会认证的15所图书馆学校中级别最高的学院。他在哥伦比亚大学设立的图书馆学系有四个特色:第一,图书馆系的学生除了本系的课程之外,还需要修一个外系当辅系,以具备不同的专业;第二,对于不同的知识领域,有广泛的入门课程介绍;第三,需要到图书馆内进行实习;第四,了解资讯在社会中的传递途径与展示方法。这些做法后来都成为图书馆学教育的基石。威廉森在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系当了18年的系主任[4],被后世尊称为美国图书馆学教育之父。威廉森对于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思想提出是美国图书馆学专业化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分水岭,通过调查,他明确的提出图书馆职业训练和专业训练的区分,促成了图书馆学教育专业组织图书馆教育委员会(BEL)的成立,开始对图书馆学教育进行评估和认定,并制定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标准。他的关于在综合大学系科下设置图书馆学系,图书馆学系毕业生应该获得学士学位的思想,成为影响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特别是金陵大学图书馆学教育发展的重要源头。
1.2美国图书馆协会支持下美国图书馆学教育
美国图书馆协会(ALA)是美国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组织,也是美国图书馆学教育的资格认定机构。1876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在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建立,ALA是一个自愿参加的非官方协会,它的经费主要是会员交纳的会费、出版刊物所得的稿酬和举办会议所得的会费组成。此外,还得到美国政府或基金会以及一些财团的资助。[5]美国图书馆协会不仅是美国图书馆事业的核心组织,更是致力于世界范围内图书馆事业的推广和促进。1926年,正值美国图书馆协会成立50周年之际,卡耐基财团宣布资助400万美元来发展图书馆教育,并将美国图书馆协会置于一个坚实的财政基础之上,在之后的20年中,图协的主要任务是成人教育、图书馆教育、提高图书馆专业水平、图书馆立法、和赋予知识的自由权。同年卡耐基基金会出资144万美元在芝加哥大学建立了图书馆学研究生院,于是图书馆学教育界第一次有了一所供图书馆员进行深造的有学位的专业学院。学院也设立了一个系进行学术研究活动。[6]ALA一直注重图书馆学专业教育。1903年成立的图书馆培训委员会标志着ALA开始着手领导专业教育:这个委员会主要负责随时调查所有图书馆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进程,并报告调查结果。另外,ALA还设立了图书馆学专业组,作为研究专业教育的专业部门。1915年美国图书馆学校协会(AALS)成立。为了提高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质量,有系统的组织各种图书馆学校,夏季培训班,学徒班等。1923年ALA临时图书馆培训委员会TLTB成立,其主要的工作是调查专业需要,找出专业教育的不足,并提供其他专业在标准化、结构化方面的经验。这个临时的图书馆培训委员会,最终更名为图书馆教育委员会(BEL),负责图书馆学教程的评估和认可。[7]并于1925年公布了图书馆学教育标准,开始进行逐校鉴定。1932年有25所图书馆学院通过了资格鉴定,图书馆学教育委员会的创立成为美国图书馆学专业化的制高点之一。[8]1.3美国图书馆学教育史实20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图书馆学教育状况,可以在美国图书馆协会的报告中作大致的了解。在1926、1927的年度报告中,了当时美国图书馆学校的宗旨和状况,以及开办的条件,和教学的具体要求。并公布了美国图书馆协会所认定的图书馆学校开设的针对学校图书馆专业课程最低标准和师范院校开设的学校图书馆专业教育课程最低标准。[9]将图书馆学教育具体创办的资格和条件,作了详细的要求,包括入学要求,学习时长,基础课程以及证书的类别等等。为了便于掌握概貌,笔者将具体要求简要分类,列于下表:ALA要求有资格的师范学校,学院和大学应该为在学校图书馆兼职工作的图书馆员开设专门的图书馆学课程。
2中美图书馆学教育比较分析
2.1图书馆学教育展开背景和规模的比较
美国正规图书馆学校毕业学生一年就有五百多名,加上非正式的图书馆学生馆员培训的人数,一共有4000多名。[11]金大图书馆学教育开创之时,全国正式的图书馆学校只有文华图专一所,刚成立的中国图书馆协会虽然也有图书馆教育组,但还未制定标准课程,而每年毕业的人数,大约在20人以内,每个图书馆学教育单位的毕业生几乎都是个位数,加上暑期学校的人数也不超过100名,教员人数屈指可数。在背景和规模上,美国远远走在前面。
2.2教育模式和方法的借鉴
美国的图书馆专业教育有开设专门的图书馆学校,或在师范院校开设图书馆学课程两种方式,也就是说,实施教育的两个组织。一个是图书馆专门学校,另一个是师范院校,还有就是暑期课程,这三种方法正是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展开的三种方式。金陵大学虽然不是师范院校,但是将图书馆学系设于教育系下,并且从事教学工作和图书馆工作的骨干,洪有丰,陈长伟也都是金陵大学的师范学生,创办人李小缘则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社会学硕士。可见在教育系下设置图书馆学系不无渊源。
2.3教学内容和要求的比较
从表3不难看出,在主干课程上,中美几乎是一致的,但在不同的课程中间,金陵大学的图书馆学系开设的课程在数量上多于美国;在内容上,美国的课程设置注重实践和社会调查以及教授方法等,金陵大学的图书馆学系则明显更偏重学术内容,最具特色的课程有:目录学,中国重要书籍研究、书史学和印刷术。并有图书馆学大纲。从课程来看,当时的中国图书馆学专业思想已经和美国有了较大距离,美国的专业教育,其职业化的色彩依然浓重,偏重实用性,注重图书馆的教育功能,对图书馆员的教员气质较为注重。而金大的图书馆学教育虽然在主干课程上继承了美国的设置,但是金大的学程要求更长,在体系构建上,有其专门特色,较为注重图书馆的馆藏内容研究。
3金陵大学图书馆学教育特色分析
从以上的比较分析中,金陵大学图书馆学教育的轮廓更加清晰,既是美国图书馆学教育的学习和借鉴,又因为当时中国图书馆事业状况,以及金大的学校背景,走出了一条自身的图书馆学教育道路。
3.1辅系设置强调教育属性
金大的图书馆学系在系科设置上,是在文学院教育系下设辅系,添加特有的专业课程,这是对美国图书馆学教育的有益借鉴,强调了图书馆专业的教育性质,系主任李小缘提出的“图书馆即教育”,图书馆教育可以“辅佐学教育之不及”[12],将图书馆学系作为教育系的下设辅系,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
3.2注重学术研究
与美国图书馆学课程的对比中不难发现,金大的图书馆学课程带有浓重的学术内涵,将图书馆学作为一门专深学术进行了系统的整理,自行编制了《图书馆学大纲》,这是当时美国的图书馆学校里没有设立的课程种类。在分类法方面,有刘国钧先生编著的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将美国的杜威和国会分类法与中国传统的四库分类法进行了综合与对比,最后糅合中西,编制新法。刘国钧在分类法中,实际上已经将图书馆学作为一种“学术之宗”[3],安排在总类之下。在目录学方面,系主任李小缘先生,一直将目录学作为图书馆学系的主干课程之一,他本人也在金大的中国文化研究所从事目录学的研究,“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问途,方得其门而入”,将目录学作为图书馆学系的必修课程,同时特设的“书史学”、“印刷术”等课程,突出的显示了金大的图书馆学教育的学术性研究方向,特别是对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国学的整理和研究,使得金大的图书馆学教育带有强烈的学术研究气息,在图书馆学的课程安排上中西并重,成为一种糅合了中西特色的创造性的图书馆学。
3.3开展学术服务实践
金大图书馆学系的另一大特色就是“破天荒”的开设了《索引与序列》的课程,研究索引与序列的原理及方法,整理编辑各类学术索引。意在为各类学者的学术研究服务,编制索引是美国图书馆先进方法的引入,李小缘除了开设索引课程外,还积极参加“索引运动”,向中国图书馆协会提出《通知书业于新出版图书统一标页数法及附加索引案》、《编纂古书索引案》、《编制中文杂志索引案》以及《中华图书馆协会应设法编制杂志总索引》等多项索引议案,长期支持我国索引事业,金陵大学图书馆学系索引课程的设立,是对学生学术基本功的锻炼,用西方的学术工具和研究方法,编制检索实物,服务于传统学术,使得教学过程就成为学术服务的实践过程,这不仅是金大图书馆学系学术性又一表现,更体现了一种学术服务的精神。
3.4注重学术人才的培养
金大的图书馆学教育属于金陵大学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培养了学贯中西的图书馆学家,史学与国学家,为我国传统文化学术的发扬作出了重要贡献。当时在就读于金大文学院,选修图书馆学课程的学生中,就有享誉海内外的图书馆学家:钱存训、卢震京、吴光清等。
一.儿童阅读材料的选择
1、涵盖简单的图画,主角鲜明,背景一目了然
由于6到9岁的儿童基本上还很好动,大量的字会让他们很轻易就走神,因此阅读书籍中简单的图画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图画的存在也让孩子们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文章内容,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再考虑到那时的儿童思想还没有成熟,所以主角应该是鲜明的,要让小朋友们一看见文章就明白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同时,就像孩子们世界本身就很简单一样,故事的背景也要简单易懂,一目了然。
2、情节简单,对话简洁,并且最好图书中有重复的语言和情节
根据此年龄段孩子的特点,现在他们的生活阅历还比较少,同时,要让他们常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此年龄段孩子们阅读的文章具有情节简单,对话简洁的特点。同时,由于注意力很难集中,因此,应该为他们选择有重复的语言和情节的书,可以加深他们对故事的影响,起到良好的记忆效果。
3、贴近生活,有一定的挑战性
次年龄段的小朋友的阅读书籍选择上,应该多找一些贴近生活的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在阅读中对生活有一个小的认识,一方面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所帮助。同时,此年龄段的孩子大多数对生活都是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因此,阅读这类的书籍,对他们本身来说也是一件有挑战的事情。
4、充满童趣、情感积极
在图书选择上,我们应该选择充满童趣,书籍所反映的图书室积极向上的。让孩子们在阅读中不仅体会到阅读是快乐的,同时,阅读书籍应该要是能对他们有一个正确引导的。
5、启蒙孩子,帮助他们获得一些简单的道理
次年龄段的孩子,阅读还有一大目的就是,可以在阅读中逐渐的明白一些道理,可以在以后对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起到一定的帮助,在阅读中一些些小的道理全部汇总在一起就可以构成大智慧。因此选择好的阅读材料是十分重要的。
好的阅读材料对人的影响将会是一身的,不在于你在多少岁遇到了这种书,有可能,正是你你在很小时阅读的一本书就将会影响你的一身,成为你的信仰,追求。因此,结合以上特点,我认为适合此年龄段孩子阅读的书籍有:
[一年级推荐]《文字的奥秘(3册)》《阿罗系列(7册)》《猜猜我有多爱你》《爷爷一定有办法》《恐龙的温馨故事绘本(2册)》《小企鹅心灵成长故事(5册)》《“我在这儿”成长阅读丛书系列(9册)》《小猪唏哩呼噜》[二年级推荐]《比得兔的世界(5册)》《恩德童话绘本(7册)》《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5册)》《波普先生的企鹅》《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没头脑和不高兴》《丁丁历险记(22册)》《巨眼丛书(10册)》[三年级推荐]《父与子全集》《晴天有时下猪绘本(6册)》《亲爱的汉修先生》《草原上的小木屋》《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浪漫鼠德佩罗》《我们去看海》
二.阅读方法的选择
1、与家长一起制作阅读小卡片
此年龄段的孩子做事情很难集中注意力,并且坚持,因此,这就需要家长的帮助了,应该在家长的引导下,一起来阅读。和家长一起制作阅读小卡片,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一方面这也是对阅读的总结,可以巩固他们所读的内容,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总结能力。而且在制作过程中,也增进了亲子间的感情。
2、养成摘录好词,好句,好段的习惯
此年龄段的孩子阅读时很盲目,很多人并不是很清楚自己在读什么,为什么要读,因此,应该让他们养成摘录的好习惯,将自己喜欢的,觉得含有道理的词语,句子,段落摘录出来。一方面这也是以后写作的好材料,一方面也使孩子们阅读目的明确。
中职专业课课堂教学具有专业实践与专业理论有机相统一的特点,在课堂教学备课时专业教师除了要对专业学科的理论知识非常清楚外,还应该对该专业所涉及的专业实训技能熟练掌握,以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为例来讲,专业老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但要注意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钣喷等实体结构,还要考滤学生的动手操作的步骤与方法以及实训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2)教学性和职业性相统一
中职专业课针对的行业和职业不同,其课堂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也会有很大的差距,专业教师在备课前、备课中就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现代企业生产制度、生产流程、学校的实际教学设施设备、专业计划等具体情况对专业教材做出相应的修改和编排,而在备课过程之中,专业教师需要有教学性和职业性相统一备课的基本规范,以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为例,专业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但要注意学生学习的规律、学习的环节、教师的教法,而且还要融入汽车制造厂、汽车维修厂、汽车检测站等实际情况,为学生进入企业工厂作好铺垫。
3)差异性和共同性相统一
当前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入学校门槛相对较低,这些刚进中职学校的学生的文化基础和素质修养差距较大,具有一定差异性。中职专业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当注意差异性和共同性的掌握,不但要对一个班学生的差异性深入考虑,而且还要考虑到一个班学生上课的同一性,以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为例,当前很多中职学校的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的学生普遍都是在初中阶段成绩中下、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或者存在偏科的状况,专业课老师在备课过程中浅谈中职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的有效备课吴王东(重庆市武隆县职业教育中心)不但要考滤他们的差异性,也要考滤到他们的共同性。
2中职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教师有效备课的措施
教师备课通常情况下是一种结构化的行为过程,专业教师应该遵守一定的规则和步骤才能提高备课的有效性。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当把学生的“学”当成备课过程中最基本的出发点,基于这一原则,专业教师应当注意三个方面的事项:一是中职学生到底“学什么”,即要给学生做好目标定位;二是学生应当“学到什么程度”,即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到什么程度,三是学生应该“怎么学”,即备课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技巧、步骤。中等职业学校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专业教师备课应当考滤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以职业岗位标准作为中职学生对专业的职业要求
职业岗位标准主要是基于岗位分类及岗位工作内容基础上,制定相对应标准对岗位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进行管理和控制。职位标准不仅是上岗人员从事职业岗位的依据,也是用工企业在员工使用上的基本依据。为企业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大批合格有用人才,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基本也是重要的任务。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对职业标准的要求主要表现在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两方面。理论知识方面除了机械基础、发动机结构、底盘结构、电气设备结构、电工电子基础外,还包括专用工具使用和一般工具的使用,文明生产安全操作规章制度等。实际操作方面除汽车二级维护作业、发动机总成检修、底盘总成检修、电气设备总成检修外,还包括汽车各零部件、汽车各总成的简单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技能。
2)在备课过程中要融入生产过程和企业岗位对本专业的要求
以汽车维修方式来分,汽车汽修企业的维修方法可以分为就车修理法和汽车总成零件更换修理法。就车修理的方法一般来说生产的规模比较小、生产的效率不是很高,采用此法修车的多为承修车型较为复杂的修理厂。汽车总成零件更换修理法生产批量大、效率较高,但需要一定的零件总成作周转用,用此办法维修车辆的多为维修车型和送修企业单位单一的大中型汽车技术服务公司。就作业方式而言,还可以分成综合维修法和专业分工维修法。综合维修作业方法对工人的技术上的要求是比较全面的,然而工人的熟练程度是比较难提高的,生产的效率通常较低。小型的汽车维修企业通常会运用综合维修法,较大型的现代汽车技术服务公司和某车型的4S店则一般会采用专业维修分工法。所以老师在专业备课的时候应当熟悉汽车维修的要求和汽车维修的工艺流程,将这些融入到备课过程当中,让学生在将来能更快适应维修企业实际的需求。
3)了解清楚学生的学习基础,明确教学对象情况
中职学生是专业教学的主体对象,专业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当明确教学的主体对象,备好学生的学习基础。在备课过程中尽可能地关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对教学的有效性应当加以关注。专业教师必须放弃以往的灌输教学方式,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我们的教学观念也应当随之改变,专业教师要树立为中职学生有效学习服务的思想,要将传统的重点备教材转换到重点备教学对象即中职学生上来,立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来备好课。
2010年10月~2011年7月期间,因为非意愿妊娠或者合并的高危因素早孕妇女来我院终止妊娠的200例,此对象全部符合以下条件:
①年龄19~41岁,都在月经规则期,身体健康,没有抽烟喝酒不良嗜好,没有使用宫内节育器,也没有对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不良反应记录;
②早孕时间都低于49天,经过检查确认是宫内妊娠,孕囊的大小都低于2.6厘米;
③导致终止妊娠的高危因素有:6个月以内有人工流产史或者多次人工流产史,子宫疤痕,;
④经检测,阴道里没有滴虫,也没有霉菌,出血和凝血时间都处于正常范围。为了研究的需要,把200例妇女全部随机分组,即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这两个小组妇女的年龄、产次、孕囊都没有明显的差异。
1.2用药方法
观察组服复方米非司酮上午9点时1片/d,2d(每片含米非司酮30mg+双炔失碳酯5mg,湖北葛店人福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对照组服米非司酮3片,上午9点给服用,每片含米非司酮25mg,两组均首次服药后48h到医院加服米索前列醇600μg(每片200μg湖北葛店人福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产品),在服用这些药物时候,前后都进行两个小时的禁食和禁水。
1.3观察随访
本组所有的患者都服米索前列醇,并且在我院连续观察六个小时以上,观察项目为血压、脉搏、腹痛以及各种不良反应。对于孕囊的成功排出的时间,阴道出血情况包括出血量多少和出血时间的长短都作了细致的记录。如果六个小时以后还没有把孕囊排出来的而且没有明显的出血迹象的,一周以后到医院检查孕囊情况,如果确认需要妊娠停止的并进行人工流产。对所有的终止妊娠的妇女,二周以后都要了解其阴道出血情况,都要经过B超检查,如果发现出血量过大且多于月经量的或者有宫腔残留的,要对其进行清宫处理,以及继续观察。
1.4效果评价标准
①完全流产:经过服用药物以后,一个星期以内孕囊自行排出或者没有看到孕囊排出的,但是B超检查后孕囊自行消失,阴道也不出血了,可确认自行转经;
②不全流产:经过药物的服用,孕囊已经排出,或者没有看到孕囊排出的,以后的检查当中发阴道出血过多时间过长的,经检查发现宫内有积血从而进行清宫手术,后经确认妊娠绒毛或妊娠蜕膜组织;
③失败:经过用药,一个星期后没有看到任何妊娠物排出,经检查孕囊仍旧存在于宫腔内的,子宫的形状没有发生改变或者发现子宫在继续发展长大的,血HCG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的,最后用人工流产术来进行终止妊娠。
1.5统计学方法
统计资料采用SPSS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
2结果
2.1对象特征
两组研究对象服药前的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完全流产率
观察组5例、对照组10例行清宫术,其中各有2例失败行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观察组的完全流产率(96.8%)高于对照组(9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把两个研究组的孕囊排出时间和出时间,以及后来的转经时间进行比较
观察组的孕囊自行排出时间为(2.61±1.58)h,对照组孕囊自行排出时间为(3.43±1.87)h,出血时间分别(9.3±3.7),(14.4±5.7),经过比较发现对照组显然高于观察组(P<0.05)。流产后转经时间无统计学差异。
2.4不良反应
复方米非司酮和米非司酮的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腹泻,可忍受无需处理,复方米非司酮稍轻于米非司酮,但两组副反应率无统计学差异。
3讨论
比较早在临床上应用来终止早孕的是米非司酮,它的历史比复方米非司酮早,但是技术不成熟,会有很多的不良反应,如出血时间长,出血的量比较多。据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出现这些不良反应的主要是米非司酮具有较强的抗雌激素特性,从而影响到子宫的修复;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这个药物会把子宫的敏感性降低,前列腺素对子宫的收缩作用明显减弱,最终会使蜕膜不容易被排出,留在宫腔时间较长,导致药流后出血时间延长。因此缩短流产后阴道出血的主要途径是促进妊娠产物和蜕膜的尽早排出,并促进子宫内膜的修复。
2方法
因疾病期及性质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2.1葡萄胎的排除
采取阴道分泌物和钳刮吸宫手术,病理报告完全性葡萄胎110例,17例部分葡萄胎,17例的残留少量滋养细胞病理报告病例,5例恶变。
2.2血清hCG的监测
葡萄胎排出后每周作HcG放免定量测定,3个月内每半个月1次,定量测定放电,如持续一个星期,直至正常,术后1年,然后半秒钟,为2年。
2.3滋养ceu肿瘤(1)化疗
氟尿嘧啶+KSM的联合治疗15例,用药5一Fu25—28mg/kg•d,l或SM6-8∥kg•d,8d为一疗程,间隔3周。
2.4手术
作为辅助治疗
3结果
在127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中,小于30岁90人,占70.8%,69%发生在20~30岁生育年龄段。40岁以上者有37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占同期同年龄段孕产妇的比例为14.58%。因此,40岁以上高龄孕妇各类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发病率应是最高的。全部患者完全缓解率为81.9%;其中I期和Ⅱ期患者单纯化疗完全缓解为100%;II期和Ⅲ期患者化疗联合手术治疗为89.1%。127例患者中有9例失访;其中有3例为治疗效果不佳自动出院;余病例在随访期间有2例复发,均为耐药病例,可能存在未发现的隐匿性转移灶。
4讨论
细胞遗传学研究发现,完全性葡萄胎通常是二倍体核型,其中很大部份为46XX,且染色体核基因均为父源性;而部分性葡萄胎核型大部份为三倍体,多由一个卵子与两个同时受精而成。已证明不论是完全性还是部份性葡萄胎。多余的父源基因物质是造成滋养细胞增生的主要原因。妊娠性滋养细胞肿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但对化疗药物十分敏感,特别是在增殖期的s期,在病理检查中滋养细胞肿瘤的病灶周围血运丰富,易于受到药物的杀伤,由于滋养细胞肿瘤的肿瘤细胞倍增时间短,DNA合成极为活跃,故抗代谢药物是化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份。对滋养细胞肿瘤治疗愈早治疗效果愈好,有报道其治愈率可达80%一90%。自证实化学药物对滋养细胞恶性肿瘤有特效以来,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报告率在不同的国家,约有5%至30%,中国14.5%,有高危因素,恶性转化率显着提高。预防性化疗适应症:(1)年龄>40岁的病人;(2)检查时,子宫显着高于停经前;(3)血HCG>10MIU/ml;(4)葡萄胎为小颗粒;(五)咳血史;(6)刮宫后超过2个月的血HCG的持续正常,(7)随访困难的。
4.1年龄与发病、恶变的关系
葡萄胎可发生于任何生育年龄,有学者分析认为:葡萄胎的发生率随生育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近年来在国内由于计划生育,在生育一次后,绝大数采取了避孕措施,今后发病年龄将更集中于20一30岁。但高龄患者,其妊娠绝对数少,但就葡萄胎与妊娠比例而言,则发生机会较多,且恶变率亦高。本组>40岁者占27.8%,<40岁者占13.8%。两者相比(JP<O.01)有统计学意义。
4.2葡萄胎子宫增大与恶变关系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作情感铺垫。
二、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三、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四、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五、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六、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教师也不需担心教学效果如何。
在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参考文献:
[1]王洛倩.创设良好的英语氛围,提高学习兴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2)
[2]颜移秧.职专思想政治课新课导入浅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1,(06)
[3]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09,(05)
[4]韩荣.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育革新, 2010,(01)
[5]胡娜.对如何改善高校英语大班教学课堂气氛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1,(11)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三、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四、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五、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作情感铺垫。
二、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三、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四、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五、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