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sts教育论文

sts教育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3 15:22:3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sts教育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sts教育论文

篇1

二、实践

几年来,在学校的统一组织和上级科研部门的指导下,我们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实施sts教育主要采取如下做法:

1.改进教材的知识结构,加强应用科学的教育,使学生能认识到科学的价值,使教学的目的具有直接的针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精神。应用知识的增加,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看到了科学知识在生产及生活各方面的应用,认识到学好化学知识是进行和发展社会生产,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形成了自觉渴求新知识的意识。

2.加强技术教育,提高学生从事社会生产的能力。讲述作物根外追肥技术和农作物增长素的使用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教育,使学生学会了一些劳动生产技术,提高了从事社会生产的能力。

3.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为了使学生所学知识能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看到自身在社会中的存在和价值,为社会能做出更大的贡献。

(l)加强知识和技术应用的实践。

篇2

二、高中化学STS教育教学现状及影响因素

1.STS教育教学的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一些高中化学STS教育教学现状进行了解,调查研究发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STS教育已经能够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是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地位却处于边缘化.目前,我国相关教育研究工作者对STS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不够深入,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比较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认为提高学生分数是升学的保证,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STS教育.经过调查与访谈分析发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习惯于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讲解和演示实验为主进行教学,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STS教育教学的开展,不利于充分发挥STS教育的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实践课和STS活动课太少,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感受和学习化学,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利于STS教育教学的开展.

2.STS教育教学的影响因素

篇3

2科学教学中开展STSE教育的必要性

2.1科学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情感教育的缺失始终是我国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一大弊端,这种缺失自上世纪80年代就普遍存在,尤其体现在科学教学中.当前,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情感教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教学目标设置方面,也将情感目标纳入其中,与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处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新的《科学课程标准》中对于科学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给予了足够的肯定和重视,并且鼓励教师可以走出课堂,为学生创造更多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机会,使学生与大自然有更多的亲近空间.通过ST-SE教育让学生能够把对科学技术的理解与整个人类、环境和文化系统的复杂性结合起来,并以此为根据对未来作出决策.这种文化战略是为了适应当今不断变化着的多元化世界而提出的科学教育战略,它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将人类在科学技术、社会方面的洞察力与科学教育的具体过程结合起来,并不断地规划和调整科学教育的具体策略和方法.

2.2提高教学改革效率的需要

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也是学生积累知识的主要阵地,在科学教学中开展STSE教育,是符合时展需求、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必然手段,STSE教育可以使科学知识获得足够的运用空间,并且将学生的价值培养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完全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的同时,增强与社会发展的联系.为了避免对情感教育的忽略,STSE教育也受到了科研领域、教育领域等众多有识之士的重视,为了避免出现知识教育与情感教育失衡的现象,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主动的学而非被动的接受,才能充分做到尊重学生的情感认知和心理状态,才有利于对外部信息的吸收和利用,从而将其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3科学教学中渗透STSE教育的途径与策略

3.1教材知识与课外知识的同步渗透

教材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载体,但是却不能局限于教材,因此教师要能充分挖掘教材中STSE教育的因素,并且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才能使科学教学更加充分体现STSE教育的精神,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环境有机结合.如学习浙教版科学《水的利用和保护》的内容时,要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生成,水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全球因水资源短缺所产生的严重问题,诸如沙漠化、淡水资源缺乏、工业和城市生活因缺水带来的问题等,使学生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然后向学生提出“生活中可采用哪些节水措施”等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感受科学知识就在身边,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注社会的情感.

3.2科学实验中强化STSE教育

实验是开展STSE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科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科学知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在开展课堂实验时,可以让学生分成不同小组,针对废气、废渣和废液提出不同的处理方法,这是拓展学生思维、渗透绿色科学理念的最佳时机;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对实验内容和装置进行改进,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实验对环境污染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例如在讲电学时,可尝试让学生探究家用电器的构造、电路原理等,使学生感受到学了有用,学了能用,学了会用,学了想用,这种对所学知识价值的领悟又必然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趣,从而巩固学生学习科学的意志.

3.3组织社会调查活动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活动的开展也应当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因此要适当为学生创造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可以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有效运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比如学习环保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社会调查活动,布置学生针对生态环境资源开展调查,并且自行组织调查的内容和要求.如到一些企业中了解环境污染的情况,对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情况进行观察,了解农民对环境保护的认知程度等等.当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调查活动后获得第一手资料,再经过自己的分析与总结,写出一个环保调查报告.在这个调查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搜集环保相关知识,因此学生自身在环保知识体系的构建方面得以完善,而且可以使学生从书本走入到现实中,感受真实的环境污染与危害,才能从内心真正认识到环保工作的重要性.

3.4利用第二课堂加强技术教育

第二课堂是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可以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也可以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布置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小制作或科学小实验,音乐贺卡、叶脉制作、直流电动机模型的装配等等;也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多媒体手段搜集关于STSE教育的相关信息,并且进行交流.在信息化环境下,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十分重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对科学新进展的关注程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篇4

1. ITtools平台对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1.1 提高资源共享利用率,节约教学成本,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按照教材的顺序性展开教学,拓展练习的时间和机会十分有限,教学教材也很难物尽其用,其做法不但违背了中学语文课堂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让手上的辅助教材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ITtools3.0是一款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B/S教学辅助平台。它关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整记录学和教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平台学得轻松愉快。学生和教师在平台中愉快地实现学和教。

教师可以通过将各种可能用到的教学资源,包括Flas、视频、课堂所需的作业素材打包后上传到ITtools平台上,学生可以提前下载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平台的使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平台提供给了学生更多的自助帮助,学生可以在短暂的课堂学习中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预习自学或结合资料听教师讲解。比如:在教学《窦娥冤》时,学生对元杂剧的体制和艺术特点比较陌生,笔者在上课前先通过ITtools平台上传了程砚秋根据《窦娥冤》而改编的《六月雪》让学生课前欣赏,这样在课堂教学时既节约了时间,又让学生对元杂剧的体制和艺术特点有了感性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学习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兴趣。

ITtools平台的有效运用,学生将会有更多的时间来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在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中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或者通过网络求助同班同学或者老师,节约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1.2实时把握课堂学情,实现多元化教学

每个班级学生的掌握程度不同,给教学进度带来很大的障碍,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进度。尤其是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更是如此。选修课中的《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每篇传记篇幅都长达20多页。而学生学习自觉性程度不一样,那些学习自觉性高的学生对传记内容早已了然于胸,教师若按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他们听了兴趣索然;而那些学习不自觉的学生却等着教师的课堂讲解。这种课型该怎么教学呢?

笔者以前是左右为难,现在好办了,ITtools平台的使用解决了这个问题。比如在教学《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时,笔者通过对学生的知识水平监控设置不同难度的教学试题,不同水平的同学通过尝试不同难度的试题一步步提高自我水平,通过ITtools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实时把我班级每位学生的知识水平进度,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落实到每一位学生的课堂进程当中,从而进一步的减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差距,实现生生共同学习,教师步步为营的局面,使学习程度不同的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共同进步。

1.3学习记录完整,有效复习课堂知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往往容易遗漏或者记错课堂知识,在复习过程当中很难进行学习情况的总体把握,导致教与学的过程当中缺少了连续性。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平台ITtools的展示模块,将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进行完整记录,并提供强大的查询和展示功能,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对自己以前所有的课堂学习记录进行回顾,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巩固以往的知识水平,同时也为今后的复习工作带来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教师也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3]。学生在默写课文时有些字词常常写错,比如《赤壁赋》中的“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学生时常将“狼籍”中的“籍”与“枕藉”中的“藉”混淆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赢得仓皇北顾”中的“仓皇”学生也时常写错。通过教学辅助平台ITtools的展示模块,笔者将每个学生默写并且批改过的作业全部进行展示,让学生明白自己哪些字词时常写错,从而加深印象,避免下次再出错。

2.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1全面辅导难以兼顾,教学针对性有限

学生的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课内有些学生产生疑问,往往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因为教师只有一个,在有限的的45分钟内,教师不可能对每一位遇到问题的学生进行独立辅导,甚至有时我们教师不能确定到底哪些学生是真正需要帮助的,在有限的师生相处时间里,教师很难分层次地对每一位同学进行个人辅导,更不可能对每个疑问都一一解答,一方面教师很难制定出合适的教学方案;另一方面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不一样,最终影响了班级整体的学习进度,甚至有些学生因跟不上教学进度丧失原来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高二年文理分科后,文科班女生多,感情细腻,学习认真,语文双基扎实,对《孔雀东南飞》、《诗经・氓》等体现人文性的课文理解到位,而对《作为生物的社会》、《宇宙的未来》等体现科普性的课文就不那么感兴趣了,而理科班男生居多,他们的情况正好相反。

2.2课堂互动匮乏,师生学情脱节

传统的课堂教学加上教师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在经过教师特殊化“包装”过,或者是在教师一定的“控制”下的师生互动,更是缺乏创设学习场景的条件。然而,最常见的形式不过就是教师一呼,学生百应。如:教师先说出上半句,让学生接下半句;或者教师习惯性的以“是不是?”“好不好?”等方式发问,学生惯性思维就脱口而出“是、对、好”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导致大部分学生未能进入学习状态,有的甚至木然地面对教师木讷的表情和语气[4],教学氛围显得格外的低迷,学生积极性减退,学生的思维多数依靠投机取巧来应对老师的问题,甚至于课堂上不愿与老师互动,不愿参加课堂活动,因而教师不能很充分的认识到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问题,也不能深刻的了解到班级学情的变化。

2.3授课模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低

时光荏苒,我国教育的发展也进入一个新阶段。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深远,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仍然以教师为中心,老师们依靠一张嘴,一支粉笔单行传输语文知识,中学语文教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既要学会正确的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又要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提高思想素质。语言是人的思维工具,信息载体,因此,语文文字是有着一种无比巨大的想象空间的独特艺术。学习需要人的思维情感参与,需要对语境的感悟和想象。例如,在教《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一些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时,不少教师往往只是匆匆地组织学生朗读一下课文,然后就用大量时间放映有关的风景画面;教学《游褒禅山记》、《蜀道难》等有关名山大川、花木鸟兽的课文,或是写作这方面的作文,教师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制作、放映相关的多媒体课件等等。却忽视情感的投入,用表面的热闹掩盖了真情的流露。这些课件固然能让人耳目一新,一时带给学生强烈的视听冲击,引起多种感官的兴奋刺激,但也只停留在表层上,无法引导学生把握文本深层的灵魂,淡化了语文人文性的特点。

3.如何最佳化的使用ITtools平台

3.1分层设计教学难度,灵活组织教学内容

每个班级学生学情和掌握的知识水平不同,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最难把握的就是如何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如何发现和帮助那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针对不同水平的学情,不同的教学方案,ITtools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平台为此提供了强大的互助系统[5],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设计不同的教学结构。

教师可以利用教学网站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将整个教学过程分成若干个任务组,与此同时,在设计任务时,可将任务分解由易到难,实施分层教学。学生在看任务时,清晰明了,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提前操作到后面的程度试题。例如,教学文言文课文时,通过高一年一整年对四本必修课文中文言文的认真学习,进入高二以后大部分学生对课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和虚词通过预习已经能够掌握了,但还是有一小部分学生仍然需要教师课堂的详细讲解,根据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运用ITtools平台分层设计教学难度,灵活组织教学内容。一边给部分学生详细讲解动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语法知识;而另外部分学生则可以认真研究教师布置的拓展延伸作业,这样让他们学得深入,学得透彻。

3.2提供师生、生生互评功能,增加课堂互动

师生相处的时间十分有限,老师很难做到对每个同学的作品都细细评价。因此,ITtools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平台提供了学生作品上传的功能,需要教师在课堂设计上选择“开启上传”学生的作品提交,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同时也可以生生互评、师生互评。作文教学若能有效使用ITtools辅助平台,把每个学生作文进行“开启上传”,通过互相评价打分,比较作品,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及时纠正自己的不足[6]。另外,学生互评的方式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教师也能更直接有效地掌握学生学情,分析教学成果[5]。

3.3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学习自主性

学生在复习过程当中,往往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缺少一种总体把握,容易遗忘曾经学过的知识,使得教学过程中缺少连续性。

ITtools特有的网页菜单功能组合选项,使网站拥有更强大的教学适应性,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环境和语境[5]。同时,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和教师上传的教学辅助的图片、Flas、视频等,最大化的有效利用了教学资源,也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在教学《琵琶行》时,学生对琵琶这种乐器了解甚少,对课文中描写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等精彩语段的描写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通过ITtools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平台让学生欣赏我国著名琵琶演奏家的视频,可以更好地理解白居易的出色的音乐描写。

ITtools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平台的展示模块,将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活动进行完整的记录,并提供了强大的查询和展示功能,学生通过ITtools可以对自己以前的课堂记录进行回顾,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巩固遗忘的知识。学生从高一年到高三年写了不少作文,老师也进行了精心的批改,但许多学生没有保存这些作文原稿,教师可以通过ITtools平台对所有的课堂记录和学生作文进行整理、排序,方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学生也可以看到自己作文进步的痕迹:从作文素材的精心选用、结构的巧妙构思、文段的精彩描写等进行展示,为今后的学生的复习和教师教学任务的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5]。

3.4减轻教学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ITtools不仅可以轻松地实现学生分组,还可以根据实时课堂记录有效地掌握和分析学情。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微视频”将课堂内容在ITtools 平台上面[7],并选择课堂共享功能,既提供了教学资源的交流,为备课带来方便,也使得教育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

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老师上传的教学资源提前预习。在课堂上配合老师的随堂小测试进行摸底调查,在采用ITtools平台上的导航栏实现分组教学。学生更可以清晰明了的查看到自己所在的小组,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完成相应的课堂任务,从而节约了课堂时间,实现了课堂的高效性。

总之,提高ITtools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平台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方式数不胜数,ITtools不失为探索道路上一个重大的助力板,我们应该根据课堂上和ITtools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案,做到将ITtools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平台发展的更好,为祖国教育事业发光发热而不懈努力。(作者单位:福建省福清融城中学)

参考文献

[1] 纪宏[,雷体南,方红.基于ITtools3.0的深度学习过程设计与实践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15,02:40-46.

[2] 李胜强. 基于ITtools网络教学平台的“微视频”教学模式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9:176.

[3] 陈斌. ITtools3全面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效率[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03:73-76.

[4] 陈晶晶.课堂教学中消极师生情感互动的分析与建议[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06:74-75.

篇5

I. Introduction  

The purpose of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i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four skills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with the base of necessary phonetics, large vocabulary and good grammar, But this is not the final purpose. The final purpose is to lot let students be able to use the language.  

篇6

随着我国教师教育政策和基础教育师资市场需求的变化,从20世纪末开始,国内各大师范院校逐渐开始对传统的师范类人才模式进行改革,加强学科专业基础,提升教师教育专业能力逐渐成为改革的主流方向。提升教师教育专业能力,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改革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和质量来实现的。从各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可以窥见目前我国师范类人才模式改革的基本走向及利弊所在,为相关院校下一步的改革提供借鉴。本文主要以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为例,从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模式、具体课程变化、’课程实施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初步说明目前国内主要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特点及问题。

一、教师教育课程设里模式

选择何种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模式,从根本上来说,反映了对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认同程度。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高师院校的教师教育课程通常都嵌入到专业课程中,作为专业课程的一小部分而存在,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混合,“师范性’,基本让位于“学术性”。这种嵌人式的课程设置模式,对教师教育课程没有总体规划和设计,以老三门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课程设置为代表。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呼声日益高涨,教师教育课程独立设置的模式逐渐清晰化。从目前国内主要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模式来看,已经基本上都往教师专业课程与学科专业课程分开设置的方向走,反映了教师教育专业化理念的加强。

北京师范大学位居国内师范院校的首位.办学定位为“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从1999年开始,北京师范大学就开始探索师范教师教育体制改革,提出了“将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师教育剥离,将教师教育的重心上移到研究生阶段,大力加强研究生层次的高素质职前与在职研究型教师的培养”的改革思路,实施了以4+2模式改革为重点的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北京师范大学目前的教师教育课程主要分为本科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和本硕相连的"4+2"模式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都是非常明确地将教师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分开设置,独立设计。其本科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由学生自由选择修读,与毕业证书不挂钩,只有选择教师职业的学生自愿修读""4+2"模式则更明确地体现了学科专业与教师专业课程独立设置的理念。

首都师范大学的办学定位是“建设成为国内一流水平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较早地探素了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共建的“教师发展学校”模式,在北京丰台区建立了“丰台区教学服务中心,,其教师教育课程也是自成体系,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设计,形成了以教育实践为中心的课程设计。

华中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师范院校,其办学定位是“建设成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师范专业打破了只培养教师的单一模式,除开设教师教育方向外,还开设其他培养方向。同时为加强教师教育的学术性,除有特殊要求的专业外,各专业必修课中不安排教师教育类课程;将教师教育类基础理论课和技能课结合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第二学士学位专业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在2004”年,推行了“4+2"六年一贯制。华东师范大学也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师范院校,其办学定位是“建设成为一所拥有若干一流学科、多学科高水平协调发展、教师教育领先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从2006年开始,正式独立设置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酝酿成立整合各类资源的教育学院,强化教师教育特色。同时积极探索"4+1+2"本硕相连,大学与中学共同培养的模式,将教师专业培养后推到研究生阶段。上海师范大学是上海市重点大学.是上海地方大学中一所以本科层次教育为主要任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文科见长并具有师范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其办学定位是“建成以培养高素质、宽口径、应用型人才为特色的,以教师教育为优势、若干学科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开放性的教学科研型综合大学”。其师范类人才培养目标主要面向上海市,目前,其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仍以本科为主,其教师教育课程也主要放置在专业课程内。

二、教师教育课程具体设里及特色

具体课程的设置,取决于不同的设计理念和培养目标。除了在改变老三门的课程设里,丰富课程类别与门面各校表现出一致的倾向之外,各校的具体课程设置表现出更多的特色。

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在必修课方面变化力度不大,仍然设置了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教育实习这几门比较普遍的课程;唯一的变化是增加了一些学科教学类系列与教师教育相关任选课程,这些课程由相关学院开设,可记成绩,不记学分,由学生自由修读,学校的管理力度不大。在硕士研究生阶段的课程设置,北京师范大学进行了精心设计:必修课程除政治理论、外语、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方向课20学分外,其他全部为教师教育课程。必修课程包括: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概论、课程与教学论、中外教育史、教学见习、教学实习;选修课程包括:学校德育与教师伦理、现代教育技术概论、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评价、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综合课程的理论与实践,STS课程及实践、数据统计与分析、个案研究、教学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等课程。必修课程在史论及研究方法类课程方面有所加强,选修课则结合教学过程各个环节进行了能力培训设计,突出应用性与前沿性。

首都师范大学的课程设置分教育理论基础、教育实践基础、教育科研基础三大部分,每一部分都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课程。在必修课程方面,与北师大类似,除教育学基础、教育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外.增加了教育科研方法课程,变化不是特别大。在选修课方面,首都师范大学根据自身教师发展学校的培养模式,着重结合贯穿四年的中小学教学实践活动,设计与基础教育相关的课程,并将课程理论应用到相应的实践活动中。其开设的选修课程主要有:基础教育改革专题、教学设计、教育测量与评价、班级管理、青少年心理发展、性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测评与诊断、教师心理、班级管理、教材分析、教育影视作品欣赏、社区教育、教师教学技能训练、中学教育科研实践、教育专题研讨、教育论文写作、行动研究实践、教育社会学专题、教育史专题、课程与教学论专题、教育文化学专题、教育经济学专题、教育政策与法律专题、教学管理专题、教育哲学专题等课程。课程丰富,而且根据学生教育实践活动的进程设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类基础理论课和技能课结合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第二学士学位专业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其基础必修课包括课件制作、心理学、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学科教学论、教学技能训练。

华东师范大学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包括教育与心理基础理论类课程、教育研究与拓展类课程、教育实践与技能类课程、学科教育类课程四大类30学分。必修课程包括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教师口语、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学科教育类课程共计22学分,选修课程包括教育思想与历史变革、教育理论及其应用、心理与特殊教育、学校课程研究、教学策略与方法、斑级与学校管理、教育研究方法、教师与学生发展九大模块,开设有中国教育传统与变革、西教育史、当代国际教育思潮研究、教育政策与法规、教育社会学、理解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研究、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心理发展、课程文化、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等35门课程,涵盖了基础教育研究的方方面面。

上海师范大学的教师教育课程设计较为简单,主要设置了必修课程,包括教育原理、教学与课程导论、德育与班主任、教育科研方法、心理学与教育、学习心理与教育、青少年心理与辅导、学科教学论、教育见习、教育研习、教育实习,在心理学及教育科研、德育与班主任方面、教育实践方面都有所加强,选修课程由各学院自由开设,学校未做统一设计。

从课程具体设置来看,各校在必修课程方面的设置都持较为谨慎的态度,普遍在教育科研、教育实践方面有所动作,更大的改革集中在选修课程方面,选修课程的体系化与多元化是各校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各校都根据自身的人才培养方向,强化某一方面:北京师范大学更偏向于教学研究;首都师范大学更偏向于教学实践;华中师范大学更偏向于教育技术与教育研究。

三、课程实施方式

有了丰富的课程设计,如果有效实施是能否达到设计目标的关键之处。由于各校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都增加了课程门数,如何在学科专业课程相对稳定甚至有所加强的情况下将这些课程有效实施,是各校面临的一个具体操作问题。以高层次的重点师资为主要培养目标的高师院校逐渐将教师教师课程放置到本科后阶段来实施,以4+X模式来解决四年内同时解决学科专业课程与教师专业课程基础的学时学分紧张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是这种模式的领军学校,从1999年就开始摸索,到2006年教育部正式批准北京师范大学可以招收教师教育硕士研究生,形成了比较成熟的“4+2’可操作模式。目前采用类似思路的高师院校越来越多,2004年,东北师大开始试行"4+2"模式;华中师大从1997年试点,2004年推开六年一贯制的“4+2"模式;2005年,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先后推出“4十2”模式;2006年,华东师范大学推出“4+1+2’模式,与上海市重点中学联合培养本硕相连的教师。在本科后以延长2-3年的时间集中地学习教师教育课程,这是国外通常采用的专业与师范分开培养模式,很好地解决了专业性与师范性冲突的问题。但长达6-7年的培养时间,目前只适用于精英式的教育师资培养,不太可能被用来大规模培养高层次中小学教师,其培养规模目前还不足以解决我国基础教育师资队伍优化的大批高素质师资需求。如何解决本科阶段的高素质师资培养问题,也是各高师院校面临的问题。

从操作角度观察,各校在本科阶段的教师教育课程实施上,都有特别的设计。北师大因为上移重心到硕士阶段,因而本科的教师教育课程主要以教师资格证课程为主,课程主要安排在晚上、周末、假期开设,选修课程开设时只计成绩,不计学分。华中师大的本科阶段的教师教育课程则主要以第二学位的方式修读。这两校的教师教育课程修读基本不与学科专业课程冲突。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