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小学生体育论文

小学生体育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3 15:22:3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小学生体育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小学生体育论文

篇1

二、加强教育提高认识

在这种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新型的教育模式下,高等院校应该从思想层面上对学生进行教育,努力的提升学生的思想观念。第一,高等院校应该在学生学习前就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以前对于体育教育观念的认识的错误,并且认识到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及影响性,要让学生了解,体育教育能够使身体机能的到有效的锻炼,并且得到提高,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与参与的热情和动力,并积极自觉地加入到体育教育当中。第二,高等院校应该主动地开展思想教育,对于学生的懈怠心理进行说服,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确定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积极地迎接挑战,提升自身克服困难的能力,从而战胜体育活动中的困难。

篇2

孩子们从思想上和内心深处认识到学好体育非常重要,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出孩子们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来,使孩子们认识到学好体育不单单是为了锻炼身体,更重要是热爱祖国,更好地建设和保卫祖国,它能够体现孩子们的精神面貌和意志品质。我们要让孩子们建立起学好体育光荣否则可耻的思想观念。在培养孩子们正确观念的同时,还要加大对体育锻炼的宣传,使孩子们及家长都能充分认识到积极锻炼的重要性,使家长成为孩子们体育锻炼的坚强后盾,使孩子们真正从思想的深处认识到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二、充分尊重孩子们,与他们成为“伙伴”,让他们真正喜欢你

如果要让孩子们对上体育课感兴趣,就要让孩子们先喜欢你和接受你。首先,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孩子,成为他们生活学习中的知心大伙伴,让孩子们信赖你,愿意把心中的小秘密给你说,这样我们才能走进孩子们的心里,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心声与想法。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与孩子们紧密相联,我们要以孩子们的发展为本,满足不同孩子们的需求。其次,通过我们特有的能力和体魄去吸引孩子们,让他们欣赏你和崇拜你,激发孩子们体育锻炼的欲望。如果我们拥有强健的体魄、舒展、优美的动作,我相信孩子们对上体育课会充满兴趣和期待。

三、改变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

受传统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我们体育课堂教学一般采用四部教学的模式:新课开始——活动准备——体育活动——活动结束。这一结构由于对体育课限制过死,从形式和活动上过分突出了体育活动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体育课教育和指导作用。我们在课堂活动中也被限制了手脚,刻意追求时间的分配,以达到课堂教学在结构上的完整,进而影响了体育活动的效率。小学体育素质教育注重孩子们的个性发展,而我们的任务不单单是要让孩子们的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把体育锻炼的方法传授给孩子们,并且要面向全体孩子,使他们掌握锻炼方法,通过科学的体育教育培养其良好的思想品质,养成科学的锻炼行为,开发孩子们认识事物的能力。以前的小学体育教学是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单一教学模式,它一味强调身体锻炼,而忽视了对孩子们的心理教育,不能以全体孩子为教学目标,这与新时期的教育教学目标是不相符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对某些青少年进行了一定的效应。但是,现在我们的教学对象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我们面对的是在新时期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小皇帝”,孩子们好奇心很强,兴趣广泛,思维敏捷,活泼可爱,喜欢上体育课,但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难度较大的活动,更不愿意在体育课中受到限制。再由于班级人数多,孩子们身体较肥胖,克服因难的意志不强,这也给我们的体育活动带来了不小困难。同时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创新性,使教学形式单一枯燥,孩子们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也受到很大限制住,严重影响了孩子们个性发展。因此,要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率,就必须改革陈旧单一的教学模式,在体育活动中充分利用体育学科自身的优势,变限制条件为有利条件,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创新。

四、让孩子们成为体育活动的主人

学习最终是孩子们知识内化的过程,孩子们才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在我们充分发挥指导作用下,有效体现孩子们的主体地位,尽量把平时锻炼作为孩子们终身发展的重要手段。上好体育课是孩子们的事情,在我们的引导和帮助下,使他们树立自信,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使其成为体育活动的主人,并享受体育活动带来得乐趣和快乐;真正体验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的真谛。

五、给予孩子们展示个性与才华的机会

学以致用,学就要有所用,得到其他同学的赞赏和认可。因此,我们要在体育课中或体育活动中,能够为孩子们创造更宽广的时空来展示他们的才华,展现自我。我们要尽量多组织些体育活动、游戏和比赛,并组建活动小组等。孩子们要从中充当组织者、参与者和表演者,要充分发表孩子们的见解,抒发他们的情感,尽量满足孩子们强烈的表现欲。同时,我们要增加孩子们竞争、比拼的机会。这样,孩子们怎么不会喜欢上体育课呢!

六、充分挖掘校本资源,让孩子们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篇3

在信息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里,学校教育与问题学生的话题一直不绝于耳。一些学校会采取分班的措施,将问题学生隔开,也有专门开办学校来“整治”问题学生的。事实上,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学校教育在对待问题学生的时候,总是会采取消极的放任态度,而这样也就缺乏了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沟通与尊重。

一、霸道且强硬的“工读学校”

老师喜欢优等生这是司空见惯的事,因为这些孩子好管理,不会惹麻烦。而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多数是指学习成绩差、心理有问题的学生。

当问题学生现象成为了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社会各界就开始从各个方面来讨论他们,各种影响因素被大家乐此不疲地挖掘着。于是专门“改造”问题学生的工读学校出现在了众人眼前。我们确实从中看到了不少成功案例。但是,这样的一些报道却将我们对工读学校的幻想默默粉碎,例如,2010年湖南长沙倍腾学校打死学生事件。又例如2013年11月,四川的10岁小学生因不守课堂纪律被罚写1000字检查时,却留下“老师我真的做不到”这样的遗言后,最终跳楼结束生命的悲剧。

面对这样的报道,我们不禁要问,教育究竟把问题学生至于何地?不是说,教育要以人为本的吗?不是说教育要关注人的存在问题吗?不是说教育作为一种人道主义的事业,其价值不仅在于维持个体直接的生命活动,也在于使个体生活的更有意义吗?不是说教育应该关注人的尊重的问题吗?为什么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这样的尊重却成为了被学生、家长甚至教育工作者们所忽略?为什么问题学生的梦想就那么不受重视?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好好听听问题学生们的心声呢?为什么人们就不能与问题学生良好沟通呢?

二、最温暖的策略:沟通与尊重

工读学校产生的原因就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对问题学生的误解,而缺乏基本的尊重和有效的沟通则是误解形成的根源。

(一)理解与信任是良好沟通的基础

日本一部收视率很高的电视剧《极道鲜师》,里面所讲述的问题学生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爱打架的、缺少父母关爱的、家庭困难的……一群十六七岁血气方刚的青少年,整天不务正业,被学校视为污点,并单独划分成一个班级,任其自由发展。

我想,这也会是现今大多数学校分划分重点班、普通班的原因之一。在台湾,这种问题学生集结的班级,也被称为――放牛班。

由于刻板印象,我们会直观地认为问题学生便是一无是处,他们只会到处惹事,只会为学校带来麻烦,他们所说的任何话都不值得被相信,他们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错的。而且,在一件公认的错误事情上,当事人是一个优生和一个问题学生,作为老师,通常情况下都会首先将问题学生列为嫌疑对象。

影片里的山口久美子老师坚持相信自己的学生,在所有的矛头都指向自己班上的学生,甚至连学生自己都放弃了自我辩护的权利而说出“算了吧,反正就算我说不是我做的,也没有人会相信我。你们老师都是一个样!”这样的言语时,山口久美子老师依然真心地相信这自己的学生。

当看着对问题学生恶言恶语的老师们,她说:“不要轻视别人,将人用‘垃圾’来形容,这样的语言暴力又是许可的吗?就是因为有你们这种老师,他们才连立足的地方都没有。”

当看着一位父亲拒绝相信自己那典型的问题学生的儿子时,她说:“为何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你这样也算为人父母吗?难怪孩子会变成这样。从不曾正视过他,也不愿倾听孩子的话,到最后只会渐行渐远。你只是因为他违背你,而对他有成见。你到底怎么看孩子的?成绩优秀,运动全能,对父母惟命是从就好吗?”

其实,问题学生很希望被人理解,很希望有人能够倾听自己,然而成人却用“异样”的眼光将他们拒之门外,才使他们逐渐变得不相信老师,不相信学校,不相信社会,甚至不敢相信自己。

(二)尊重是沟通的核心

在一部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中,被视为笨孩子、问题学生的孩子们曾经这样说,“全世界的大人都是一样的。凡是我们喜欢的,他们都不喜欢。所以有时候的日子过得很不快乐。”“大人经常以为,和我们讲话多了,就是沟通了。其实他们都是自己讲,自己爽,而我们通常是假装在听,然后一边进,另一边出。我们到底有没有听进去,他们不管。只要他们有讲就算了。”其中一个老师也这样对家长们说,“他们的门已经关了,你需要一把钥匙,少看他们的缺点,多看他们的优点,就是这把钥匙了。有了钥匙,就容易沟通了。”“世上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和老师。”“烂的,你把它切掉,它还是个好苹果。你把它丢掉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面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方面,我想,我们还是做得不够,至少,在现在看来,身为教育工作者的人们,还没有用一种平等的尊重态度来对待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家长也是一样。家长、老师以及优等生们,更愿意注重精英教育。试问,那个孩子不想成为优秀的人,那个孩子愿意被抛弃被怀疑?

因此,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识到,教育不仅应该是满足个体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工具,而且不关注对人的尊重的社会不是一个健全的社会;不关注对人的尊重的人生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生;不关注对人的尊重的教育更不是一种健全的教育。不健全的社会、人生和教育之间存在着一种“恶性循环”,从根本上威胁到个体的幸福和社会文明进步。同时学校教育也应意识到,遏制这种千百年来形成的“恶性循环”,在社会、个体与教育三者之间建立起一种积极的“良性循环”,最根本的就是就是站在理解与信任的基础上与孩子们平等沟通。

教育之道,留给教师的只有八个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校教育与问题学生的关系仍然需要进一步思考,但请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带着平等与尊重的态度,用善意的、信任的、鼓励的眼光来对待这些问题学生们吧,因为他们也希望能与这个世界好好相处。

参考文献:

[1] (美)玛格丽特・米德著,周晓红,周怡译.文化与承诺.[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27

[2] [美]玛格丽特・米德著;曾胡译.代沟.[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21

[3] 刘晓东.论成人也应向儿童学习――从玛格丽特・米德的代沟理论看成人与儿童的关系.[J].教育导刊.2005.10

篇4

一、师生交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在真正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上,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很高的。一些有经验的教师非常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并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并教会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他们会积极参与教学的每个环节,热烈响应教师的每个要求。而且他们对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充满了好奇和兴趣,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参与到教学设计之中来。建立在师生交流基础上的教学是高效的。

二、情境教学.激发探究兴趣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如果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人的积极性可以增加3~4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到听官的跟前。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用几个感官去接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计划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教学目的,面对课堂教学,也必须从教学需要出发,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氛围,引起学生共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要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小学生天动、好展示,如果能根据课文内容,编排一些适合学生表演的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海底世界》一课着重描写了海底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课前笔者耐心地制作了课件,搜集了相关的资料,把声音和图画巧妙地组织起来,通过声音与图像的融合,为学生创设了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融入其中。在课堂上,他们被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深深地吸引住了。看完后,笔者提问:“你觉得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要求发表自己的见解,此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其实,创设课堂情境的方法有许多,只要教师能下功夫在教学中主动、适宜地创设一些灵活有趣、得体有效的教学情境,语文课堂就会活起来,就能诱发学生情感共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因材施教,提高学生水平

受不同生活环境的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总是存在着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在客观上制约着教师的教学成效。因为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面对的是几十个知识基础和性格各异的学生,教师如果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是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必然导致有些学生跟不上教学,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进展。所以教师要变“一刀切”为“因材施教”,允许学生采用自己的方法方式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舞台,让每个学生都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的总体教学水平和质量。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四、多媒体教学,拓宽学生视野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满堂灌”,在课堂上教师依靠教材和黑板,主要在讲台上进行教学,虽然说这样也可以向学生传达尽可能多的知识,是学生投入其中,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与现代化的先进的教学媒体相比,差之甚远。如果教师能够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实际需要,把语言、文字、声音、图片和图像等综合运用起来,创设多种感官的课堂教学情境,通过鲜明的图像、逼真的声音,让学生沉浸在美妙的情境之中,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气氛和节奏,以提高课堂实效。例如,笔者在讲授《惊弓之鸟》一课时,学生对只拉弓不射箭就把大雁射下来感到迷惑不解。于是,笔者就通过多媒体把这一情境展示给学生,把有声的图像播放给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学生能够合情合理地进行判断与推测,受伤的大雁悲惨的叫声,听到拉弓后的振翅欲飞以及伤口裂开后摔落在地上。他们深切地感受了“惊弓之鸟”处境,这样通过多媒体教学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多读课外读物,拓宽知识面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等名诗名句都为我们说明了多读书的好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读物,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教师应教给学生正确阅读的方法,并努力为学生创造有利条件,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去阅读。例如,在教室里设一个图书架,方便学生阅读;也可以每周举行一次读书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多做读书笔记,积极交流读书感受。长此以往,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就会有很大的提高,语文的学习能力也一定会有显著提高。这种方法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及对知识的积累。

篇5

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不佳的问题一直是困扰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现实的教育教学问题,因此,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应该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要加强课前预习活动的实施

一个人在做一件事情时,如果做这件事情之前,能够对这件事情进行深入的了解,这对这件事情的顺利完成是非常重要的。相反,如果一个人做事情不重视提前做好完成这件事情的准备工作,做这件事情的效率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活动的开展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将预习活动做好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提升才能够有保证,这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一些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预习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掌握字的数量也比较少,阅读的能力也不算强,如果能够在语文课上课之前给学生安排适当的预习内容,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活动,能够对要学习的生字有个初步的了解,能够扫清课堂阅读活动的障碍,不仅如此,通过预习学生会带着问题听课,通过分析老师讲课的内容能够与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进行深入的对比,可以搞清许多课前没有弄清的问题,这对提升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小学语文课堂预习活动的开展,在上课之前,根据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启发性的预习问题,布置一些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价值的预习任务,以此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二、教学目标的实施要力求科学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比较单一,教学目标主要是知识学习的目标,这样的教学目标的确定难以满足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需要,与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目标不相适应,教学目标的确定缺乏科学性。新课程所倡导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是一种比较全面的教学目标,这种教学目标是一种多维的教学目标,这种教学目标既包括知识性的教学目标,也包括能力方面的教学目标,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这种多维的教学目标相对来说是比较科学的。这种教学目标虽然是比较科学的,但是在具体的目标落实中同样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其突出的表现就是教学目标过多、过细,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过于分散,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不利于教学的有效落实。因此,要改变这样的状况,教师在落实教学目标时要力求找到突破口,教学目标的落实要尽可能地以点带面,要在知识目标落实中渗透能力目标的培养,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渗透人文性的教学目标,这样教学目标的落实才能够更具科学性。

三、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对于教学时间的分配不够重视,教学时间的分配不够合理,这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要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是不容忽视的。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施中,在不同的教学环节所分配的教学时间要力求合理。教学可以包括几个环节,既有教师讲授的环节,又要有学生练习的环节,还要有课堂巩固与复习的教学环节,还要有学生彼此合作、交流、讨论的教学环节,除此之外还要有课堂教学评价的教学环节。在不同教学环节的教学中教师教学时间的分配要力求科学,在分配教学时间时,如果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学内容比较简单,教师的教学时间分配可以少一些,如果教学内容比较难教师的教学时间分配可以多一些,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况灵活地安排教学时间。例如,在讲《鸟的天堂》这一课时,教师的导入环节的用时不用太长,重点放到师生互动的课文分析环节,通过翔实的课文分析让学生充分消化本课内容,这一环节要尽可能的讲练结合,解决文章的重点,突破文章的难点,因此,这部分时间要占课堂用时的大半,其次,用时较长的应该是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巩固环节,评价时间尽可能的短一些。这样的时间分配对提升本课的教学效率是非常有益的。

四、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施中,教师是课堂教学实施的权威,是课堂教学实施的核心力量,教师将自己看成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教学的主体性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是采用那种机械讲述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只能够被动地听讲,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很少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因此,要改变这一教学现状,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例如,在讲《颐和园》这课时,教师不要像以往一样只是给大家进行更多的讲述,教师完全可以在上课前,给学生布置一些预习的问题,在课堂上,让学生作为小老师通过小组汇报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学生彼此的讨论、互动、质疑中,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同时,教学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篇6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066

小学生的素养包括的方面有很多: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文方法、语文习惯和语文应用等等,语文是其他文化课学习的基础,是一种与社会和个人沟通交流的工具,语文是小学教育中的主科之一,学生的重视程度一定要增强。语文的学习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态度,这是人格魅力最基本的体现,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够去抓住语文学习的本质,理解语文真正需要学习的内容。兴趣的培养讲究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只有找对了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代化的教学模式需要老师转变教学方法,死板灌输式的教学已经不再适合现代化的教育模式,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比直接传授给学生知识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所以,转变教学方式是很有必要的。语文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结合的科目,不仅生活中处处充满了语文,而且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使用语文,把学到的语文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而且能够恰当的使用,这样才能达到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

一、引导学生认识语文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等基本能力。语文教育应该为新时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体现,掌握好了语文知识就是对中华文化的最大的传承,也是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当今社会,没有语文知识可以说是寸步难行,先进技术的发明都是需要有研究报告的说明,例如当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论文就是因为语言晦涩难懂一直没有被人们理解,直到后来的科学家用简单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世人才惊讶于这一发现,然而这又过去了好几十年了。所以说,只有充分的认识学习语文才能够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

老师需要在第一节课就要向学生阐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其实每个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并不陌生,从牙牙学语开始就一直都在接触语文,而语文则是其他各科的基础,许多学生应该都能感受到,有些数学题其实会做,但是因为有些文字不认识,这就使得无法理解题目的意思,导致题目做不出来。这种现象在小学中很容易出现,所以,没有扎实的语文基础,其他的学科往往很难学好。因此要想做到全面发展,各科成绩都能够达到高的分数,需要做到的基本工作就是学好语文。

二、兴趣培养的方法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古语中就能看到兴趣的重要性,陶行知也认为,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兴趣是生长中能力的信号和象征,经常细心地观察学生的兴趣,这对于教育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兴趣的培养和保持有赖于成功,学生在学习成功后能够得到无比的快乐和自豪感,产生成就感就会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产生亲切感。当学生们取得好成绩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称赞或者奖励学生,这样学生就能够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进而也能够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分组教学就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方法,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一个小组中,既可以让优秀的学生带动基础差的学生,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工,这样就能全面调动每一个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语文的讨论和学习中去。例如:在学习《观潮》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都朗读一下这篇文章,朗读好的小组得到一个小红花,这是第一个步骤,接下来进行课文的学习,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到文章的重点,每个小组进行回答,然后老师可以补充重点是潮来时的壮丽景象。重点引导学生们认识文中的一些比喻句“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形成一道六米多高的白色城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通过小组的形式理解比喻句的用法和好处,这样学生就能够如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巨大威力,也才能够很好地理解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力。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会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透彻和深刻,同时学生们的交流也能带动课堂的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转变教学方式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何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来培养学习兴趣是值得老师思考的问题。例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出去春游,在游玩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以及语文在自然界中的重要表现,当看到柳树吐出嫩芽时,可以引导学生想到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种在自然界中真实的感受古诗魅力的方式是学生最容易记忆的方法,当学生真正的置身于大自然中时,才能真正的感受到诗人在春风吹拂、垂柳飘动、处处洋溢着春的气息时的感受。通过这样接触大自然学习的方法会使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

转变教学方式还包括老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和探究者,师生关系相处的融洽了,学生才敢于提出问题请教老师。当老师成为了学生的好朋友时,学生有什么问题才敢告诉老师,不仅仅是学习中的,还包括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老师和学生和谐相处这是一切教学方式的前提。

四、与生活密切结合

篇7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6-0162-02

新课改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知识水平、思想品德和实践能力,而开展语文阅读活动符合新课改的标准要求,能够引导学生加强自身的知识积累与运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内涵。本文将简析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分析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因素,并从优化阅读鉴赏教学方案,结合读写教学模式,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范围等三个方面来举例浅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一、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

全面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利于推进语文教育改革,有效扩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奠定学生的语文基础,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与储备,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促进语文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二、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因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主要因素包括教师的专业技能、语文教学课堂语言、教学模式和学生的阅读兴趣等。[2]从教师的专业技能来分析,在小学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具有绝对的引导作用,要使课堂富有生机与活力,应激发小学生们学习的激情,所以学校对于授课教师的培训就显得特别重要。学校应该不定期举行教师的技能比赛、阅读知识的演讲比赛、教师授课方式的研讨会等,从而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其次。在小学的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语言中,教师使用较为生动、多样、灵活的语言会极大地调动课堂的气氛,让学生能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东西,小学语文课堂的语言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采用多元化的语言,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使得学习的效果大大加强。因此作为教师要采用灵活、生动、幽默、创新的语言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适当的评价,从而避免因教学语言的不恰当给学生的学习以及身心造成伤害。对于小学生来说,一些走出教室的上课模式会被更容易的接受,在课外活动中,小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认识大自然,真正感受到大自然所蕴含的美,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于事物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

目前,在许多学校会不定期开展室外拓展活动以及与当代有名的作家对话的活动,这类活动的开展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提高,同时对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还可以进行差异化的阅读教学,即要求教师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阅读教学模式,按照学生学习基础及性格分为不同的层次,即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教师在对待优等生时,要遵循他们学习的习惯并进行有利的引导,教师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对于中等生而言,在一般班级里面会占到绝大多数,因此教师应该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到这些学生身上,进行不断培优使他们能够转变为优等生;对于后进生来说,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能力都比较差,教师对待这一部分学生时要有足够的耐心,不断激励他们参与到课堂的互动当中,鼓钏们积极回答问题,进而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同时也提高了他们阅读学习的兴趣,从而使成绩不断提高。

另外,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兴趣是唯一能让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学生的注意力越集中,持续时间越长,听课的效果就会越好。反之,如果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分散,即使教师不断重复讲课的内容,但是孩子还是听不懂或者记不住,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孩子对于语文阅读学习的信心,而且慢慢会对阅读产生抵触的情绪。因此,教师在小学的语文阅读课堂上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的学习态度不断转变,从而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

三、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初探

(一)优化阅读鉴赏教学方案

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阅读教学效果必须重视优化阅读鉴赏教学方案,而以朗读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3]因此,要加大对学生朗读技能的培训。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比较陌生的字词,就会影响学生阅读的效率,同时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是否有感情地阅读,也会影响学生对于文章感彩的把握和文章内容的理解,因此就要求教师在进行阅读朗读环节时,要注意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进行纠正。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的注意力要高度集中,确保不能看错行,同时要注意字词发音的准确性;第二,语句的停顿适当,以词组的形式进行阅读,不能单个字地朗读,而且要注意语意的连贯性;第三,杜绝口头语,由于有些学生受平时口头讲话方式的影响,在进行规范文章朗读的过程中,情不自禁地会使用一些词,如然后、就是、是吧等,因此教师在进行朗读训练的时候要注意对学生正式表达方式的训练;第四,要加强对学生的语言感情的训练,要纠正学生的不正确发音,如声母韵母的区别、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区别,从而让学生能够字正腔圆地进行朗读。而且,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兴趣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的气氛高涨,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实际的教学环节,这样学生学习的效果会大大加强,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养成。反之,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没有与学生互动,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就会不集中,以致影响其成绩,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或者产生厌学的不良情绪。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游戏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当学生遇到相对比较难懂的问题时,教师首先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并举类似的例子先让学生学习,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试着解决遇到的问题,在解题过程中出现误区时要及时纠正。不断地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反馈而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和更新授课内容。

其次,语文阅读是一门艺术,它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对于事物的判断认知能力,同时阅读是最能够考查一位学生的文学素养的形式,它要求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学到的知识对文章进行剖析,从而得出一定的道理,它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是比较强的,因此,教师就应该在平时多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注意阅读技巧和方法的训练。同时在课堂之外,多组织一些阅读方面的交流会,并成立阅读角,让学生能够将自己喜欢的书籍和文章与其他人分享。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一些小游戏的互动,通过学生之间的竞争鼓励学生,如“比一比,看哪个学生最聪明”“赛一赛,看哪个学生具有敏锐的阅读思辨能力”“比一比,看哪个学生最细心”,等等。通过这样的形式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互动当中,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性格变得更加开朗,更重要的是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例如在讲解《乌塔》的时候,为学生组织关于“中外教育”的辩论赛,让学生在阅读思辨活动中认知中西方教育的文化差异,汲取两种教育的优势,探讨弥补中国教育缺陷的措施。

另外,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合作阅读活动,为学生营造合作学习、共同监督的氛围,指导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加强知识积累,发展自身的阅读思辨能力和沟通能力。例如在解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阅读,探究文中所说的“碰壁”的真实含义,并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共同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朝花夕拾》《野草集》等,在阅读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发表阅读感想。

(二)结合读写教学模式

使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可以促使学生形成热爱朗读、勇于交际、乐于写作的习惯,辅助学生巩固语文基础,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与写作能力。教师理应结合这一模式,创艺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内涵。在进行创艺作文教学时,教师要采用灵活的方式进行读写教学,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经典美文,真实地感悟具体实物存在的美,让学生通过听觉、触觉以及视觉全方位地感悟身边的美,教师还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借助优美的图片、文字以及视频使得课堂的内容更加丰富,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创新自己的作文内容,从而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与创作能力。例如在让学生练习写关于“星空”的作文时,用课件为学生展示自然星空的美丽画面,让学生赏析巴金先生的散文《星空》,指导学生学会引用文中的经典名句“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和“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等,从而有效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知识,加强学生的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

此外,教师可以为学生扩展“创艺作文”的交流平台,让学生在讲台上诵读自己的优秀作文,引导其他学生对该篇作文进行聆听、阅读与赏析,指出本文的精彩之笔。另一方面,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审美精神,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讲解《开国大典》这篇课文时,教师理应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摘录经典语句,深刻理解文章内涵,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开国大典》这幅画面,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学修养。

(三)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范围

教师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范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爱好,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例如在讲解《猴王出世》和《武松打虎》这两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西游记》和《水浒传》两部文学作品,以此做好语文阅读的延伸工作,让学生认知经典文学,扩展阅读知识视野,提高文学素养。[4]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促进语文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教师理应不断优化阅读鉴赏教学方案,结合“读写教学”模式,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范围,加强学生的文学功底,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刘荣华.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课型及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2(10):1.

篇8

教育最重要的价值之一就是培育心理品质,促进精神成长。对于学生来说,从小学升入初中是个里程碑式的跨越。小学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正确把握这一差异,能够帮助他们顺利实现过渡,以积极的心理品质投入新的学段的学习,初一班主任要特别关注这一点。那么,怎样展开衔接教育呢?

一、变位教育

所谓变位教育,即角色教育,是基于学生转变为初中生的角色之后,实施的初中生角色认知、定位的教育,以帮助他们调整心理适应状态。初中学生的角色定位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分析判断能力,提高认知能力,逐步摆脱过分的依赖性,更加强调良好个性的发展,能够专注于学习,形成自己的良好爱好。衔接教育的工作首先是促成他们的角色转变。

王同学刚上初一时,听课从不认真、好动,老爱和前后桌的同学说话,弄得那一片“鸡犬不宁”;一和同学有点小摩擦,他便大哭不止;如果没有组长不断催促,他从不主动交作业。由于爸爸妈妈出门打工,他让爷爷接送他上下学,而且还必须带着吃的和喝的;和女同学在一起说话时,他也从不讲究,时常惹得女同学们告状。可见,这位同学的心理状态其实还是停留在小学阶段,而且在小学阶段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依然我行我素,给他自己以及其他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不利因素。笔者观察了一段时间后,采取了下列措施:

(一)情境教育法

设置一定的情境,提供学习的榜样,促使受教育者主动醒悟。笔者给王同学讲述了古代少年周处弃恶从善的故事,设置几个问题:“周处一开始为什么遭到村民的反感和排斥呢?”王硕说:“他做了对不起村民的事,冒犯了大家。”笔者就势点拨:“如果一个学生在班里做了很多大家不喜欢的事情,会怎样呢?”王硕说:“一定也和周处一样。”说罢,他低下了头。笔者觉察到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笔者接着问第二个问题:“周处最后为什么受人爱戴呢?”王硕马上说:“他改正了自己的错误。”笔者引导、告诉他,无论是谁,犯了错误,只要能够意识到错误,就值得赞扬,能够改正错误,更值得赞扬。笔者一步步引导他反观自己的错误,意识到怎样做才受到大家的欢迎,为他改正自己的错误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角色认知法

引导学生准确认知个体的角色地位,既不逃避要面对的问题,又不夸大面临的困难,便于调整个体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以适合自己的秉性特点和外界环境,为积极健康的生活提供良好的心理品质。试图一蹴而就地转变一个学生并不是科学的态度。王同学同样不可能一下子改变他的坏习惯。笔者就找机会访谈他,首先,笔者问他,他在家里是什么角色,然后追问他,在学校里是什么角色,他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是什么角色。王同学经笔者的点拨,逐渐明晰了自己的角色定位,认识到爸爸妈妈对家庭的责任,对子女吃饭穿衣的责任,对爷爷奶奶的赡养责任,认识到爷爷奶奶承担起本不应该由他们承担的责任,认识到他本人体贴家人、为家尽力所能及的责任、为将来打拼积极学习的责任。说到动情之处,王同学竟然流下眼泪。笔者觉得很欣慰,他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角色,就能够清醒地定位自己。

情境教育和角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可在日常管理中灵活运用。实现变位教育,改善学生的心理品质,就为转变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规范教育

教师要引导学生意识到规范在日常生活学习和集体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为他们的行为提供必要的约束,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王同学入班后的种种表现都没有遵守规范,笔者就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犯错点,灵活实施教育。有一次,一个女生向笔者告状,指责王同学说话不文明。笔者找到他,对照《初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他找出触犯了哪些规则,责令他如实写出事件的详细过程,分析造成的可能后果。他主动自省并且作出保证。这个过程中,笔者其实并没有特意要求他写检查,而是给他一个平台,以规范为杠杆,促使他意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可见,教师可利用刚性规则,甚至校风校纪、法律法规等,让学生真切感到违法规则的可怕后果,逼他们遵守。同时,激发他们潜在的向善的心理,注入人文精神,逐步地引导他们新生适应初中生活。

三、自我教育

所谓自我教育,就是引导学生调动内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潜能,激发他们主动、持续地矫正不良行为,去掉小学生的种种不利于初中生活的心理因素。自我教育不是说让学生自我感悟、自我纠正、自我激励,而是需要班主任积极介入。教育的最佳境界就是无为教育,即让学生自我教育,如自我认识、自我约束、自我实践、自我反思等。因此自我教育也是德育的最高境界,是一种唤醒教育,体现出浓厚的人文色彩。

王同学积习难改,一下子使他彻底转变过来是不现实的。例如,他总是要求爷爷给他带零食,这在学校里很少见。笔者一开始感到好笑,但细想,不能纵容他的这种行为。打听后,笔者才知道,他在家不好好地吃饭而且挑食。于是,笔者就提示他,周围的同学都不会在家不好好吃饭,在学校吃零食,初中生做小学生的事情,会遭人嘲笑的。王同学认识到这个问题后,愿意改正。但是,他已养成了吃零食的习惯,所以到点不吃就饿得慌。他询问笔者,笔者让他自己想想办法。当天,笔者看到他喝点水。笔者意识到他找到了自我约束的过渡办法。后来,他连水都不喝了,还不让他爷爷来接送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判若两人,已经完全适应初中生活了。自我教育在外力帮助之下产生了实际的教育效果。

德育论认为,教育同自我教育是统一的过程;自我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教育的结果,又是进一步教育的条件或内部动力。所以,只有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自我教育,那么,教育的效果才能最大化。

【参考文献】

篇9

1.研究对象与方法

随机抽取黄冈师范学院150名在校大学生,其中男生75名,女生75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本文研究的内容和目的,设立问卷调查表,对我院的大学生随机发放问卷表150份,回收150份,有效问卷142份,其中男生67份,女生75份,有效率为94.700。运用SPSS16.。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

从可以看出,支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主要是增强体质,这说明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目的非常明显,消费动机是健康、积极的,这与我国推行的全民健身计划是相适应的。但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仅有热情是不够的,在从事体育运动时必须掌握体育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同时影响我院大学生积极的体育消费动机的主要因素有娱乐休闲、审美、明星效应、从众与攀比等等。其中娱乐休闲占的比重最大,可见我院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是健康的,而且在审美的影响因素上女生明显高于男生。但是也不乏有一些不好因素的影响,像从众与攀比就占了15.6%,所以对我院大学生体育消费必须正确地引导。

2.2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水平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消费资料和体育劳务或服务消费资料的数量,可用价值单位来表示。

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100元至20。元之间,男女平均占75.400,可见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层次。其主要原因是大学生的生活费普遍来自家庭,消费能力受到影响,体育场馆数量偏少也限制了大学生的消费。但调查表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能力正逐步提高。

2.3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结构

2.3.1参与类体育消费

主要是指为了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健身训练、体育健康医疗、体育教育培训等所支付的各种费用。从表3看出此项消费女生要略高于男生,是由于女生比较乐于参加俱乐部的锻炼,以求达到健身、健美的效果。

2.3.2观赏类体育消费

主要指为了观赏运动竞赛、体育表演而购买门票的费用,统称观赏类体育消费。调查结果显示此项消费的比例不是很高,这主要还是跟学生的经济支付水平不高有关系。

2.3.3实物类体育消费

主要指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所消耗的实物产品,如运动服装、鞋袜、球拍、球等小型体育用品。表3显示,此项消费男女大学生占体育总消费的比例较大,男生占65.200,女大学生占58.700,男女生差异不大,说明男、女生都乐意花钱购买体育服装及体育用品进行体育锻炼与健康投资。

2.3.4精神类体育消费

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或获取体育赛事、体育明星、名牌球队等背景材料或信息所购买的体育书刊、报纸、杂志及音像制品等消费。表3显示,此项消费男女生总体较高,男略高于女,但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当代大学生偏重于运动实践的锻炼效果,在讲求实惠的同时,也注重对体育知识、体育信息的获取及知识面的拓宽。

2.4大学生体育消费方式

2.5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频度与体育消费的关系体育消费水平与积极参与体育的意识关系十分密切。表5的调查结果表明,每周参加3-4次以上体育锻炼的学生,体育消费的比例相对较高,其中男生占56.7,女生占50.2000说明体育锻炼已经必不可少,同时体育消费已成为体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6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

2.6.1经济条件不允许

大学生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家庭供给,消费承受力亦随着家庭的供给的变化而变化。作为大学生经济上首先满足基本的生活和学习的需求,然后才会去考虑和承受其他各方面的消费支出。由于各自地域经济对其体育消费能力的影响,大学生之间体育消费水平不均衡,因此经济支付能力的大小决定着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实现程度,从而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水平。从表6可以看出此项对我院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影响很大,这主要是跟大学生自身的经济来源有关。

2.6.2体育设施太少

体育设施对大学生提供的体育项目、服务价格、服务环境、服务质量等,是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现在学校学生人数大量增加,而学校场地数量有限,场馆数量不能满足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造成学生参加运动的人数下降。从表6可以看出此项对我院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影响也很高,这应该引起学校的重视。:

2.6.3学习任务重

由于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他们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准备考研上,这样用于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就减少了。对策与建议

(1)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进一步深化“花钱买健康”的消费观念。

篇10

目前,我们的中小学校对学生的在校纪律要求非常严格。我们这里的中学要求每学年七年级的新生都要接受为期一周正规的军训。学校非常重视对每个学生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和国防观念的教育,而且要求全体体育教师参加训练,要求向军人学习,将军人的作风带入体育课中。军训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队列队形练习,通过军训教育,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确实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军训结束后,学校还要求将这一训练成果在体育课上加以巩固,进行强化训练。这样一来,七年级一学期的体育课的内容就是队列操练,另外还教了一套新广播操。因为按照惯例,来年的五月中旬学校要组织大型会操比赛,当然包括队形队列,体育课就不得不练了,练得笔者所教七年级学生对他们原本期待的体育课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几乎要罢课了。我认为体育课并不排斥队形队列练习,但不能单一,一节课三五分钟足矣。同时我也认为体育课还是应有一定的严肃性、规范性,但不能要求统一的模式,更不能长时间重复单调乏味的练习。体育课应注重生动活泼、注重情趣。生动活泼是情感的宣泄,是学生的天性使然。学生一天的学习生活够紧张了,应让体育课成为学生渴望的“欢乐课”。

二“、孩子一点不像孩子了”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一次,荷兰首相来华访问,中方安排他的夫人参观幼儿园。当时天空飘着雨丝,贵宾车队抵达某幼儿园门口时,只见门口两边齐刷刷的两队小朋友一律笔直地站着,见首相夫人下车,便全部有节奏地挥舞着手中的花,异口同声地喊着“:欢迎欢迎,热烈欢迎!”贵宾参观室外活动课时,孩子们个个站得纹丝不动,双手放在背后,稚气的脸上表情非常严肃。回国后,首相夫人对中国大使说,孩子们失去了天真烂漫,一点儿也不像孩子了。这种情形,在一些中小学里同样存在。为什么我们没有那种强烈的不受呢?是她过于敏感,还是我们的头脑在传统的教育观念里浸泡得太久太深呢?

三、学生需要纪律约束,但不能过分

篇11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质健康被现在的老年人越来越重视,而被成、青、少年一代则在快速的生活节奏中忽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孩子都告别体力活的年代,繁多的作业以及补习班让我们不得不担忧孩子们因缺乏体力活动,而出现体质下降。

一、小学生体质下降的普遍原因

(一)过大的学习压力,繁重的课业负担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父母对孩子的学业更注重,对孩子的期望也提上日程,父母们纷纷把子女送到一些课外培训班、补习班等等加强学习辅导。课业繁重,学生根本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去锻炼身体。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残留在义务教育阶段文化课教师身上的分数录取制仍然没有改变,一年级的孩子是很有灵性的,而回头看六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已经被繁重文化作业所“压迫”,长期发展下去不仅影响孩子的体质健康,同时还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营养搭配的失衡

饮食营养的优化搭配在小学生长身体的关键期间有助于补充每天都需要的能量。而今的时代,许多农村生活水平城市化,富足的父辈充分地满足孩子们在饮食上的需求,各种碳酸饮料、洋快餐虽然丰富了学生饮食,却对孩子的体质健康无益。

(三)学校体育课教学实施的不到位

国家明文规定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但是实际的一小时锻炼又有多少学生充分利用到了呢?一方面部分体育教师为了避免学生锻炼出事故大大降低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许多体育器材在学校里只是一种摆设;另一方面学校领导的不重视,以致造成学校其他学科的教师对学生体育运动锻炼的忽视,尤其在一些农村学校里由于学校的师资力量有限,许多体育教师多是其他学科教师兼职的,由于体育专业知识和体育教学技能的有限,小学的体育课等于是学生的休闲课,毫无实际的运动,甚至连体育课都被其他课程所取代。体育运动可以锻炼一个人克服困难、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品质,可以培养人的团队合作精神。这些都是文化课无法替代的。

二、小学生身体体质改善的措施

(一)增强体质,促进身体的健康成长

在当今社会,小学生拥有健壮的身体,才会更好地去学习知识,改造世界。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小学生的体质的提高,从小培养积极向上,吃苦耐劳的思想,这为将来建设祖国创造良好的条件,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以健康的体质为基础,严格地把关,真正的从小学就开始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

(二)增强体质,切实促进心理综合发展

在文化课学习之余,有效地结合一些体育活动,能使人体左右脑的运用平衡,同时喜欢玩本身就是孩子的天性,现今的小学生学习压力大,心理比较脆弱,知道父母用心良苦,所以也不怎么会对父母说,长久发展下去容易导致孩子身心发育不良。体育运动,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对学习压力紧张的孩子们有良好的缓解作用。

(三)增强体质,提高社会适应力

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的综合型人才,而体质健康的人更容易适应新型的生活。只有拥有健康的体质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压力和责任,相反没有健康的身体,即使从事尖端的科技也是短暂的。从小只注重小学生的文化成绩,只是片面地发展学生。

三、提高学校体育,促进小学生体质的改善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把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原因归究于农村学校器材缺乏、场地有限等客观因素上,而往往忽视教师自身的原因。最明显的现象就是体质状况相近的两个班级的学生接受两位不同教学方法的体育教师的授课,一个学年下来学生的运功能力,运动兴趣会发生很大变化,这也充分说明学生具有向师性,学生的直接感觉对象是老师。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教师的言行举止时刻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体育课的教学必然会对教师的素养提出极高的要求。

(一)通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天生具有好动,爱新鲜事物,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提高学生的兴趣,需要多变的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开始教学时注意紧抓学生的课堂纪律,之后不必担心不好组织,而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注意适当的“松”,发挥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有效激发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能力。

首先,体育课堂教学疑问化。在体育教学中,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疑问”,让学生亲身体验,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拓学生的思路,在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的同时,又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比如在进行跳远的课程上,让学生们尝试,并对比思考如何能跳得远,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脚后跟着地,为什么起跳时要快速收腿,落地时为什么要屈膝缓冲落地,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钥匙,从而激发学生主动锻炼的积极性。

其次,教学方法手段多样化。提高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主要在于体育教师多变的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如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篮球的故事,并利用学校的场地,给学生们自主的空间,以教师为裁判,学生分成几组,其他班级成员为拉拉队,以五分钟为半场规划,对一般的犯规给予默认,提高小学生的激情,以进球的多少和大型的犯规次数给学生作出合理的评价,并给胜利的一方发小奖品。学生正当的欲望得到满足,就能集中思想去进行下一步的学习,积极地提高体育课的兴趣,快乐地参与体育兴趣活动中去,从而间接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这说明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兴趣,更多的在于体育教师的培养。

最后,加强体育活动课的选择性、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加大小学生喜欢的教学竞赛课程安排和娱乐体育活动,在体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有喜欢的体育项目,从而激发学生自足锻炼的热情。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多种选择性的活动,改变了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增强体质的身体教育观念;改变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学的局面,真正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同时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心,也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精神。

(二)优美语言艺术的应用

在体育教学中语言艺术好坏,直接影响小学生对于体育课堂的兴趣程度。我们应该用小朋友的语言特色,诙谐地给予他们幽默,让他们在被肯定中增加对体育的兴趣。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生动有趣,幽默动听,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欢快、喜悦的情绪,使学生精神振奋,课堂随之呈现活跃和谐的乐学氛围。如在传接球技术教学时,有些男生做得比较好,应该多表扬,同时请他为大家做示范,完成时不论好坏,都请同学们掌声鼓励。借以激发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认真上好每堂体育课,而且又成为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的好帮手。

四、建立合理,形式多样的评价制度

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意识和态度,加深体育锻炼对促进身心健康的认识,这离不开评价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评价既可以帮助也可以提高对体育的情意、态度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锻炼。

首先,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英国教育家洛夫指出:你不能在一个战栗的心理上写上平整的文字,正如同你不能在一张振动的纸上写上平整的文字一样。这说明教学氛围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感到安宁和自由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学生对体育才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其次,广泛提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这不仅使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过程中体验乐趣,学生在课堂中感受主人翁的角色;又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推进学生的认识和行动,努力去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

再者,适当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能促进学生对运动技能更好地掌握,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的合理开展,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改革的信息,有助于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获得智力技能和开拓学生的创造能力。

使教师明确地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个别对待,同时也能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自我。积极给予学生正确合理的评价,才能让学生提高对体育的兴趣,才能让让学生在激励满足中成长奋进。

五、结论与建议

在新课改的今天,要有效地促进小学生体质的改善,离不开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同时也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共同参与带动小学生。让小学生自主参与体育运动,就需要培养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要想提高学身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就必须找出学生讨厌上体育课的原因,并想办法去解决。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基本上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经过实践证明,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选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良好语言艺术的应用,建立合理、形式多样的评价制度,是促进体育课质量强化,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只有积极地提高了小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体质才能更好地改善,才能更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