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22:5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检验毕业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1.现状分析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于20世纪80年代相继开设医学检验5年制本科专业。随着形势的发展,国家教育部医学检验专业(101001)纳入新成立的一级学科医学技术类(1010)之下,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学制也改为四年。自2013年起,所有医学检验本科均调整为四年制[1]。因此,对于原来以培养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的院校来说,鉴于部分较早设立四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的院校并未要求毕业论文设计;如何使医学检验专业教学适应新形势,培养高素质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对于原来培养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的院校,是否保持五年制方案的毕业论文要求,是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毕业论文是本院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2,3],其目的是通过毕业论文这一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学科内某一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一次完整的综合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为毕业后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我校自2002年开办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以来,一直严格要求学生在实习阶段由实习单位高年资带教老师结合检验工作实际,进行毕业研究论文设计、实验工作、分析汇总、撰写毕业论文、返校论文答辩等环节。使学生从实际工作出发,培养实用科研能力。在五改四大背景下,我校仍然在培养方案中明确维持毕业论文要求。现我结合我校以往培养过程,分析探讨医学检验本科生毕业论文要求对培养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性。
2.毕业论文各环节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分析
2.1实习基地的选择
医学检验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是在各实习基地进行的。因此,实习基地的选择不仅要充分考虑到实习医院的临床规模,更要求实习医院有带教实力的充足的、高素质的论文指导教师。我校在开始实习之处,经过多方努力,在上海、江苏开辟了多家知名大学的附属医院作为实习基地。对于指导教师的选择,与实习单位积极沟通,实习医院检验科均安排责任心强、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有各级科研课题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论文导师,且实行导师一对一的指导方式,为保证论文质量奠定了基础。
2.2论文选题
选题是进行论初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选题得当决定了论文研究的意义和创新性。选题鼓励学生结合导师现有的科研课题,在对本专业的现状进行调研,提出课题的初步方向或题目,由导师分析结合学科发展方向后确定。有条件的实习医院在选题时应尽量结合一些前沿技术,如最近质谱技术在微生物鉴定中的应用。这样,从选题开始就使得论文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2.3论文开题
选题完成后,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阅读相关文献,对所选择的研究课题进行初步了解,并整理出课题设计的目标、内容、试验方案及预期结果,形成开题报告。该阶段锻炼学生查阅、理解、消化和提炼文献的能力,好的开题报告应在总结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创新性的实验或设计方案,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每个实习点均有多名实习同学,相应有多名带教老师,带教老师组成指导组,学生围绕课题设计进行PPT演讲。导师组对课题立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的顺利进行提供依据,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4课题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是学生真正进入课题中的阶段,该阶段是毕业论文的核心。在实验研究开始,指导教师应严格要求,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让学生独立实施,并做好详细的实验记录,导师定期与学生沟通,对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关注实验进度,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该阶段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可以同学间先讨论分析问题,网上查找资源,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对实验内容和结果进行及时分析处理,对实验方案进行可能的修正,学会对结果进行分布总结。该阶段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5论文撰写
我校毕业论文大纲要求由综述及科研论文组成,综述要求学生围绕科研论文,查阅大量文献,总结出课题目前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科研论文由标题、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四个方面内容构成。要求学生参考相应格式文献,立论正确,依据充分,数据资料准确,正确认真严密结合自己的实验结果,利用图表等手段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论证推理严密,统计推导。指导教师认真评阅、仔细修改,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完成论文写作。该过程能够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2.6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是训练学生进行科研汇报的良好途径。论文按临检血液、免疫、微生物、生化检验等专业分组。答辩评委会由本校附属医院医学检验专家及资深任课老师组成,根据分组情况,论文先由相应专业组专家函审,初审合格同意答辩,如问题较大提出初步整改意见,修改后参加答辩。答辩过程包括学生陈述、评委提问、学生回答、评委打分等环节,该过程充分锻炼学生归纳总结、口头表达及临场发挥的能力。
3.结语
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生培养、锻炼和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程度及实际应用能力的最好检验,是帮助学生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对创新意识与科研水平等方面的综合训练和升华,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可替代的教学环节[1-2]。下面就如何组织实施卫生理化检验方向的本科毕业论总结和探讨。
一、毕业论文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1.学生的就业、升学期与学位论文设计期时间冲突。
高校理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学期,毕业生考研、实习、就业与论文成文工作交织,高质量的学位论文要求学生选题、定题必须经过一段时间实习,对所研究的问题深思熟虑后,以提纲、报告的形式完成。因此,在教学管理中结合各自专业的特点,在教学总体安排上,将学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适当前移,进行早期渗透,将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密切结合。各主要专业课程向前三学年转移,减少第四学年的计划课程,第七学期课程适当减少或不排课,以利于学生提前进行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2.学生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主动性、积极性不高。
毕业论文不仅仅是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更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不少学生对毕业论文在思想上不够重视,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认为只要完成即可,不追求质量;不少学生没有按预定的毕业论文计划开展工作,以致相关材料、工作进展记录、时间上的安排都无法跟上计划。针对这种情况,应进一步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管理,在做好规范化建设的同时,实现毕业论文工作由“重规范”向“重质量”的转变。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想方设法减少因学生就业、实习、考研等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影响。
3.指导老师对毕业论文精力投放不足。
高校教师承担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随着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教师指导毕业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即使教师工作热情很高,时间、精力也难以充分保证。强化导师对学生论文的首要责任并控制指导学生人数,可促使指导教师认真、严格对待学生论文,保证论文质量。把学生的学位论文设计与指导老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这样既便于教师进行科研和指导教学,又可增加校内教师的科研力量,更有利于保证学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对于校外实习的毕业生,在确定毕业生论文校外指导教师的同时,配备一名校内指导老师,使得校内导师的理论指导与校外导师的实践技能指导相结合,避免学位论文设计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样,教师的知识体系得以更新,实习单位的效益得到提高,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学位论文质量自然随之提高。
4.经费的短缺使毕业论文的实施难度加大。
大部分学校对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完成无专项经费,也无专门实验室,致使理科类大部分做毕业设计(论文)实验的本科学生、研究生和指导老师共用一个实验室,有些论文的实验无法正常开展。学校应充分重视此类情况,投入足够的经费,添置必要的图书和实验设备,举办有关训练项目;适当增加指导教师的工作量核算,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以便让更多的本校教师指导毕业论文;鼓励毕业论文整理公开发表,并对予以经费支持。
二、卫生理化检验方向毕业论文的组织实施
1.结合卫生理化检验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毕业论文选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21世纪,卫生理化检验采用的各种分离、分析技术和方法不断完善和更新。许多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分析仪器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卫生理化检验中。目前,在保证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性的前提下,卫生理化检验正朝着微量、快速、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许多先进的仪器分析方法,如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毛细管电泳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电化学方法等已经在卫生理化检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我国的卫生理化标准检测方法中,仪器分析方法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样品的前处理方面,采取了很多新颖的分离技术,如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加压容器萃取、超临界萃取和微波消化等,较常规的前处理方法省时省事,分离效率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分析仪器自动化是卫生理化检验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分析仪器可以进行检验程序的设计、优化和控制、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使检验工作大大简化,并处理大量的例行检验样品。例如蛋白质自动分析等,可以在线进行样品的消化和测定;测定食品营养成分时,可以采用近红外自动测定仪,样品不需要进行预处理,直接进样,通过计算机系统,即可迅速给出食品中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水分等成分的含量。装载了自动进样装置的大型分析仪器,可以昼夜自动完成检验任务。
仪器联用技术在解决卫生理化检验中复杂体系的分离、分析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仪器联用技术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析仪器连接使用,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优点。近年来,气相色谱―质谱(GC-MS)、液相色谱―质谱(LC-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质谱(ICP-MS)等多种仪器联用技术,已经用于水质、食品、空气等样品中微量甚至痕量有机污染物和多种有害元素等的同时检测,如样品中的多氯联苯、二因、氯丙醇、多环芳烃、丙烯酰胺等的检测。
近年来发展的多学科交叉技术――全微分析系统,可以实现化学反应、分离检测的整体微型化、高通量和自动化。过去需在实验室中花费大量样品、试剂和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分析检验,在几平方厘米的芯片上,仅用微升或纳升级的样品和试剂,以很短的时间(数十或数分钟)即可完成大量检测工作。目前,DNA芯片技术已经用于转基因食品等样品的检测,以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毛细管电泳分离为核心的微流控芯片技术将在卫生理化检验中逐步得到应用,大大缩短分析时间和减少试剂用量,成为低消耗、低污染、低成本的绿色检验方法。
从卫生理化检验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样品的前处理、色谱分析法等仪器分析方法的改进、仪器联用技术、多学科交叉技术,是卫生理化检验方向毕业论文选题的重要领域。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验条件,选择合适的研究项目,既保证课题的分量与难度适中,又保证课题符合专业培养要求,使毕业论文的实施得以顺利进行。
2.卫生理化检验新方法建立的一般步骤。
在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了解待测物的理化性质、原有分析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提出新的分析方法或改进原方法。通常应该对影响分析方法精密度、灵敏度、准确度和方法检出限的主要因素及样品的前处理条件进行优化。选用优化的分析测试条件和样品前处理步骤,建立新的分析方法,并对所建立方法的性能指标进行评价。
(1)检测条件的优化。
在新的分析方法建立过程中,可以采用单因素条件试验或正交试验,确定各种影响因素的最佳条件。
不同的分析方法所需优化的条件不同,分光光度法需优化的条件有合适的显色反应、显色缓冲液种类和pH值、显色剂用量、显色温度和时间等;气相色谱法在进行测定条件优化时,首选应根据待测组分的性质,对色谱柱和检测器的种类进行选择,然后对柱温、气化室温度、载气种类和流速、可能用到的氢气和空气的流速等条件进行优化;液相色谱法在进行测定条件优化时,首选需要选择的也是色谱柱和检测器的种类,再对流动相的组成、酸度、流速和柱温等条件进行优化,同时必须考察在所选择的最佳色谱条件下,实际样品中待测组分与样品中干扰组分的分离情况。
(2)校准曲线的绘制。
校准曲线是用于描述待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测量仪器响应值之间定量关系的曲线。测定时,所配制的标准系列,待测物的浓度或含量应在方法的线性范围之内。
校准曲线包括标准曲线和工作曲线,二者的区别在于标准溶液的处理步骤不同。在绘制工作曲线时,标准溶液的分析步骤和样品分析步骤完全相同;在绘制标准曲线时,标准溶液的分析步骤中省略了样品的前处理步骤。
(3)样品前处理条件的优化。
样品的前处理是建立新分析方法的重要一环,是决定分析成败的关键之一。样品前处理的目的是使样品能适合分析方法的要求。通常样品的前处理包括样品的消化或提取、分离和净化等步骤。
对于金属元素或无机物的检测,可以采用干灰化或湿消化处理样品,并对其条件进行优化;对于有机物的检测,可以根据待测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并进行条件优化,如采用液―液萃取、超声波萃取、振摇萃取、索氏提取器提取等。样品的分离和净化,可以选择并进行条件优化的方法有溶剂提取法、挥发法和蒸馏法、液相色层分离法、固相萃取法等。
(4)干扰试验。
根据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干扰成分进行试验。通过干扰试验,可以确定干扰组分的允许浓度,通常在标准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干扰成分,以测定值变化±10%作为是否产生干扰的判定依据。如果存在干扰,则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消除。
(5)实际样品的测定。
采用所建立的新方法检测不同类型、不同基体的实际样品,说明方法的适用性。
(6)方法性能指标的评价。
对于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应给出线性范围、检测限、精密度、回收率、方法对照等方法学指标的评价。
三、结语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检验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重要方面和手段,也是在校大学生从学校学习阶段走向社会前的一次十分重要的综合训练和实践机会,要重视毕业论文的导师遴选、选题和开题工作,加强毕业论文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建立科学的毕业论文评价体系,保证毕业论文的高质量实施。对于卫生理化检验方向的毕业论文,尤其应重视毕业论文的选题工作,题目不宜过大,以免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实现预定目标,影响毕业论文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2012年4月,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文件中提出了要“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制定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办法”、“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验、实习实训、实践和毕业论文质量”①等要求。而毕业论文是地方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一项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客观地剖析当前地方院校毕业论文过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严抓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的有效措施,对地方院校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当前地方院校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剖析
毕业论文过程主要包括选题、开题、过程研究或设计、过程指导、撰写、答辩资格审查、答辩、成绩评定等环节。相比其他教学环节,毕业论文教学环节流程较多,教学时间安排较长,对师生的要求也较高。但当前地方院校在毕业论文过程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较大地制约着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提高及毕业论文质量。现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剖析如下:
1.部分师生对毕业论文重视不足
根据教与学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四年制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教学环节普遍安排在第七或第八学期开始,并于第八学期的中后期完成。而第八学期不但是学生毕业实习的时期,同时也是学生找工作就业的关键时期。因此,在第八学期学生肩负着毕业实习、就业、毕业论文三座大山,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因时间和精力有限而无法高度重视毕业论文。又因多年来高校的扩招,师资紧张,指导教师同时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人数也在不断攀升,有部分老师指导的学生人数已多达10个甚至更多,同时还要承担其他教学任务或工作,从而导致部分指导教师无法高度重视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即不能对每个学生毕业论文的每个环节进行细心认真的指导②。因此,部分师生由于时间、精力问题而对毕业论文各环节重视不足已是不争的事实。
2.毕业论文过程管理不够严格规范,质量难提升
毕业论文全过程的各个环节是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的。如学生在做毕业论文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松懈,都会影响到毕业论文的质量。但在现实中,往往就是因为毕业论文过程环节多,管理流程长,且有些环节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因素而造成对有些环节的管理不够严格而影响毕业论文的进程和质量。如有的学生对选题不够重视,研究到中途才发现该选题无法继续研究下去,而不得不更换其他选题再作研究,这样不但造成人力、物力、时间和资金的浪费,更严重的是有的学生因此而不够时间完成新选题内容的研究;又如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内容的审查不够严格,导致有些上进心不强的学生对毕业论文过程滋生随便应付心理,产生松懈怠慢现象,从而影响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以及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
3.毕业论文的过程质量监控难推进
由于毕业论文的过程环节较多,有些过程环节的质量标准不够完善,相关管理人员不够重视,监控人力不足以及长期以来“轻过程,重结果"监控习惯的影响,导致当前有些院校对毕业论文中的选题、开题、研究进展、过程指导、答辩资格审查、答辩等环节的监控存在不及时、难到位、不全面的现象,从而促成有些责任心不强的师生在做毕业论文过程中态度马虎、应付了事,最终影响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提高和毕业论文质量。
4.毕业论文经费不足
俗话说:“钱不是万能,没钱万万不能”。因此,学生做毕业论文还需要一笔专项足额经费支持才能顺利高质完成。但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当前的物价已飞速上涨,而有的院校却受学校扩招,教学经费紧张等因素影响③,当前仍以多年前制定的经费标准继续下拨学生的毕业论文经费,导致下拨的专项经费难以满足毕业论文过程的实际支出需要,影响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新时期严抓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的对策探讨
新时期,为了有效提高地方院校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各院校应充分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探索严抓毕业论文管理的对策。现结合我校近年来在毕业论文教学环节进行的管理改革与实践,进一步探讨严抓地方院校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的有效对策。
1.要求相关师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毕业论文的各个教学环节
思想是一切行动的指挥棒,正确思想是正确行动的前提。而毕业论文是一项具有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教学环节,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教学手段。其完成质量的好坏与校、院、系级主管领导、教学管理人员、指导教师、学生等人员的思想重视程度密切相关。因此,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提高毕业论文质量,首先必须要求校、院、系主管领导、教学管理人员、指导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毕业论文的各个教学环节。
2.切实认真做好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引导工作
毕业论文选题是毕业论文的开端,选题是否合适将会大大影响学生毕业论文的完成质量。因此,学生选题应充分考虑学生本人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能力、完成该选题研究所需的软硬件环境、经费等因素。现以我校为例,探讨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情况。多年来,我校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主要分为:教师已立项的纵向或横向科研课题、结合企业与社会生产实践的课题、自行设计课题三大类别。据统计,我校2013届学生选择教师已立项的纵向或横向科研课题的学生人数比例约占15%;选择结合企业与社会生产实践课题的学生人数比例约占40%;选择自行设计课题的学生人数比例约占45%。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校学生选择教师已立项的纵向或横向科研课题及选择结合企业与社会生产实践课题的学生人数比例之和仅占55%。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和应用价值,还必须进一步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更多地选择教师已立项的纵向或横向科研课题和结合企业与社会生产实践的课题④,尤其是结合企业与社会生产实践课题,通过学生的认真研究和教师的正确指导,其研究结果可以直接解决企业与社会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3.严明指导教师资格,切实加强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过程的指导作用
学生毕业论文完成质量的好坏与指导教师是否悉心细致的指导密切相关。正常情况下,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主要包括:指导学生如何做好选题中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等开题工作,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实施研究方案、正确处理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指导学生如何规范撰写毕业论文,认真审查学生撰写的毕业论文内容及做好学生答辩技巧指导等工作。因此,我校要求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均应由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且责任心较强的教师担任,或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且责任心较强的工程师担任。尤其是近三年来,学校还要求指导教师对所指导的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论文初期、中期、末期的过程指导记录工作。实践证明,通过严明指导教师资格和进一步加强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过程的指导规定,较大地提高了指导教师的责任心,加强了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毕业论文的规范性及其质量。
4.答辩前切实做好学生毕业论文答辩资格审查工作
我校学生毕业论文答辩资格审查主要包括毕业论文的撰写格式审查和内容审查两大方面。撰写格式审查主要由指导教师按该学科或专业的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要求进行审查,审查不合格的学生不能参加答辩。而毕业论文内容审查通常是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审查学生撰写的毕业论文内容是否有抄袭他人研究成果的行为,若发现有抄袭行为的,也不能参加答辩。但由于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对毕业论文内容审查通常是通过阅读目测审查,往往较难发现学生的抄袭行为及其抄袭程度,所以其审查的威慑力不大。为此,为了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内容的审查力度,在答辩前利用“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切实做好学生毕业论文内容相似性检测工作无疑是一项具有时代意义的毕业论文质量监控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一项有效措施。但因毕业论文内容相似性检测工作是一项开展难度较大的工作,真正操作实施在师生中会引起强烈反响,因此,为了保证相似性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在学生开始做毕业论文前,将毕业论文相似性检测的具体要求,尤其是相似性比例规定要明确告知各二级学院相关领导、指导教师和相关学生,让二级学院相关领导、指导教师和相关学生从一开始就高度重视毕业论文工作;二是由学校统一指定“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和明确规定检测费用的支付问题;三是学校要明确规定相似性检测结果不通过的毕业论文的具体处理方法。2013年,我校为了让指导教师和学生高度重视毕业论文工作,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及毕业论文质量,在2013年1月份就开始布署对2013届学生进行毕业论文随机抽测的要求,明确规定了相似性超过30%(不含30%)的检测结果为不通过,并对检测结果不通过的毕业论文作了明确的处理要求。根据要求,答辩前学校组织了13个二级学院按10%的抽测比例随机抽测学生毕业论文共413篇。经专业人员检测,初次检测相似性结果超过30%的仅有16 篇,占总抽测论文总数的3.9%。从毕业论文相似性抽测的过程和结果来看,已达到预期的目的:即通过抽测不但提高了指导教师和学生的责任感,增加了对抄袭行为的威慑力,减少了毕业论文抄袭现象,改善了教风、学风等,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毕业论文质量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今后的毕业论文内容审查中,建议进一步加大毕业论文相似性检测的比例或进行全面检测,以减少学生的侥幸心理,促进全体学生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和毕业论文质量。
5.切实组织好毕业论文的答辩工作
毕业论文答辩是完成毕业论文的关键环节,也是重要环节之一。因为答辩环节是锻炼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口头表述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平台。为保证答辩工作的公正性和突显答辩工作的严肃性,我校在组织学生答辩工作中主要要求如下:一是要求各二级学院、各系在答辩前按相关文件要求成立答辩委员会和答辩小组,且在答辩小组成员分组时,指导教师必须与所指导的学生分开;二是要求科学合理安排答辩时间,规范答辩程序,并于答辩前一周报教务处备案,教务处将安排教学督导到现场督查;三是要求在答辩现场详细做好每个学生的答辩记录,且要求每个学生至少要有4个问题的答辩记录等。
6.综合客观地评定毕业论文成绩
毕业论文成绩是衡量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指导教师的指导水平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在评定毕业论文成绩时,应从多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综合评定。因此,我校为了客观公正地评定毕业论文成绩,明确规定毕业论文成绩必须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和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评分。为了体现学科或专业特点,各部分评分占总成绩的比例以及相应的评分标准均由专业所在二级学院统一规定,如有的二级学院规定指导教师评分占50%、评阅教师评分占20%、答辩小组评分占30%;有的二级学院规定指导教师评分占40%、评阅教师评分占20%、答辩小组评分占40%等。同时要求严格控制优秀毕业论文的评选比例不能超过15%,严格规定不能人为地将内容未达优秀标准的毕业论文评为优秀,宁缺勿滥。如2013届我校评出的全部优秀毕业论文所占比例仅为8.9%。而对毕业论文被评为优秀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学校将及时地在全校公开发文表扬,以鼓励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发扬学生和教师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优良品质;至于毕业论文总评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只能按结业处理,并在毕业后一年内给予学生一次重做毕业论文的机会。
7.进一步完善毕业论文系列管理制度
为了使毕业论文各环节的操作及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地方院校必须紧紧围绕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过程指导、撰写规范、评分标准、答辩要求、成绩评定等环节进一步完善其相应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或方法等,以期进一步提高相关领导、指导教师和学生、管理人员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和管理的规范性。为此,我校近三年来进一步完善了毕业论文的过程指导规定,创新性地按学科大类或专业特点完善了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评分标准、答辩要求等管理制度。并于2013年制定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因该处理办法明确规定了哪些行为属于作假行为以及各种作假行为相应的处理办法,因此,该处理办法出台后,在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尤其是对那些责任心不强、有侥幸心理、马虎应对毕业论文的师生起到了重要的警醒作用。同时对提高指导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树立严谨求实的教风、学风等均起到重要的作用。
8.与时俱进地投入毕业论文经费
毕业论文经费是保证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研究的重要经济保障,尤其是需要通过实验研究或工程设计等过程才能完成的毕业论文更需要有足够的经费支持才能顺利完成。因此,学校应及时掌握市场经济情况,充分结合当地的物价水平,力克因扩招导致教学经费紧张的困境,多渠道筹集资金,与时俱进地调整毕业论文经费标准,保证所拨专项经费能够满足学生毕业论文需要,以此保证毕业论文的顺利开展。
总之,在新时期,地方院校要进一步严抓毕业论文过程管理,需要校、院、系主管领导、指导教师和学生、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督导等人员的协同努力和配合,需要学校进一步完善毕业论文各教学环节的管理制度,并要求相关师生在各环节中严格实施相关管理制度,才能切实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引文注释
①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OL].教高〔2012〕4号文件,2012-3-16.
baike.baidu.com/view/8415734.htm#1.②薛彩霞.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J]. 高教论坛,2011(11):56-58.
③赵春.化学化工类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270-272.
(一)学院教学管理——缺乏一套全程跟踪、可操作性强、符合生物科学类专业研究特点和需要的毕业论文管理监控体系
目前,高校内部教育教学管理上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毕业论文的质量保障体系还不完善,措施力度还不够。已有的管理制度缺乏具体的操作规程与管理措施,特别是在过程管理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3]。每年我校教务处会定期召开毕业论文工作会议,从宏观角度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规范,要求严格,目标明确。各学院在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布置会上要求严格,但缺乏认真检查,缺乏督促师生认真完成毕业论文工作的全程跟踪管理监控体系。而且各学院、各专业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完全按照学校整体安排统一执行,很难满足生物科学类专业研究的特点和需要,从而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二)指导教师责任意识淡薄——指导任务重,精力有限,偏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壮大和发展,毕业论文工作面临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
近三年来,我校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数与学生数比例维持在1:5左右,即平均每位教师指导五名左右学生。然而,目前,高校对教师教学业绩量考核逐年加大,大多数指导教师都承担着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而且学生做毕业论文时间相对集中,致使指导教师指导任务重,精力有限,责任意识淡薄,学生又不愿主动学习,导致同一个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论文写作进度基本相似,大体框架基本一致,缺乏创新性,与目前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相差甚远,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三)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对毕业论文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学术素养
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大背景下,学生普遍认为毕业论文与就业关系不大,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一开始就抱着应付的态度。我校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论文安排在第七学期第十周开始到第八学期。那时恰好是学生找工作、考研的关键时期,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不能合理安排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学生由于招聘会、考研、考公务员等经常请假。学生实际工作量小,调研不充分,实验数据缺乏完整性,文章的可信度低。甚至有少数学生采取抄袭、拼凑或网购论文等手段蒙混过关[4]。同时,由于平时缺少积累,学生学术素养普遍较差,集中反映在毕业论文写作语言基本功差、思维逻辑不严密、外文翻译和文献检索能力差、书写格式不规范等。
二生物科学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规范化管理的改革与探索
(一)构建院级毕业论文组织管理体系和全程跟踪的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监控体系
根据生物科学类专业研究的特点和需要,制定出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毕业论文工作实施细则,规范毕业论文工作进程。学院采用“院领导研究所所长督导老师指导教师辅导员/教学秘书/教务员”五级管理体系,构建以毕业论文领导小组、毕业论文督导小组、毕业论文管理小组、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毕业论文答辩小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毕业论文督导老师和学生毕业论文联络员为一体的管理模式,对毕业论文教学工作实施全过程的检查督导与监控管理。重点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围绕学生,各级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应有的管理功能。
(二)设计生物科学类毕业论文模板
为了规范管理,统一格式,在参照学校毕业论文模板的基础上,结合生物科学类专业毕业论文的实际情况,细化各项指标体系和格式要求,对一些细节问题,如字体字号、段落间距、图表公式编排、参考文献著录等格式方面的规范化要求在毕业论文模板上做好批注,给学生作统一说明,设计出符合学校要求的生物科学类本科毕业论文模板,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论文写作的规范性。就近几届毕业论文的浙江省抽查和校外专家评审结果显示自制毕业论文模板在毕业论文规范化要求方面效果明显。2008届我校生物科学专业在浙江省本科毕业论文抽查工作中获得同类专业第二名的好成绩,2009届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在浙江省本科毕业论文抽查工作中获得同类专业第三名的好成绩,2010届毕业论文中期检查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荣获全校第一的好成绩,2011~2014届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规划化管理模式得到了专家的好评。
(三)毕业论文督导老师联系制
为了加强规范学生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学院成立了毕业论文督导老师联系小组,由各研究所推荐人员组成,主要协助研究所所长管理好本研究所教师指导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毕业论文督导老师主要督促学生按计划进度完成毕业论文相应内容,把关毕业论文格式并给学生作毕业论文提供咨询和帮助,也给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特别是缺少毕业论文指导经验的青年教师提供建议和帮助。学院自2008届开始就已建立毕业论文督导老师联系制,给每位学生配备毕业论文督导老师,从而加大了毕业论文质量保障力度,确保全程跟踪的毕业论文管理监控体系的有效实施。
(四)通过毕业设计指导课程教研模式改革,提升学术素养和技术规范
生物科学类专业开设有毕业设计指导课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让学生扎实掌握技术规范,提升学术素养。在2013届生物科学专业毕业设计指导课堂中已进行初步尝试,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课程教研模式改革有一定成效,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语言基本功、思维逻辑、外文翻译和文献检索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书写格式也更加规范。本次教学改革以2013届生物科学专业为实验对象,以2013届生物技术专业为对照组,分别统计毕业论文格式规范化初审通过率,经x2检验显示两者之间的差异性。2013届生物科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格式规范化初审通过率明显高于2013届生物技术专业学生,x2检验显示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
(五)启动本科生毕业论文分批次答辩
为了缓解考研、就业与毕业论文工作的冲突,规范毕业论文进程安排,进一步提高毕业生毕业论文质量,学院对毕业论文答辩采用了分批次答辩方案。对于不考研的同学要求于第七学期结束前完成毕业论文答辩;对于考研的同学可申请第八学期中后期完成毕业论文答辩;我校生物科学类专业从2012届开始实施分批次答辩,从2012届至今已经开展三届分批次答辩,此种答辩形式深受学生欢迎和好评。
(六)制定考核办法和奖惩激励机制
我校已将毕业论文指导工作量纳入到教师教学业绩考核中,教学工作量可以代替部分科研工作量要求。学院层面拟定了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考核办法和奖惩激励机制,将毕业论文指导工作量纳入到学院绩效考核分配方案中。同时毕业论文指导工作量也作为教师评定其他教学奖励的一个重要前提和依据。学院还从学校拨付给学院的教学业务经费和创收经费中提取毕业论文专项经费,制定相应的支付标准,支持毕业论文工作,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的毕业论文指导积极性,切实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综上所述,毕业论文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从一系列促进毕业论文教学研究工作的有效措施共六个方面探讨了我校生物科学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规范化管理的实践过程。根据生物科学类专业的特点,我们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加强研究探索,使毕业论文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从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九生,管爱娟.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9(2):109-110.
[2]袁励红.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89-92.
[3]曹桂飞,吴宏.加强过程管理,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J].传承,2009(7):114-11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5-0131-03
一、引言
毕业设计作为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初步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阶段,又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全面检验。因此,如何改进和加强这一环节,切实提高培养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1999年以来的扩招,使招生人数增加,师资和教学资源相对不足,为了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部分学校明文规定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最多指导8个学生,讲师最多指导4个学生,并且要求一人一题,3年不得重复,这足以让很多老师为难。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毕业课题的现状不容乐观,毕业设计题目结合科研和工程实际的少,虚拟、模拟和陈旧性课题多,体现不出工科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工程能力”较强的特色,结果毕业设计成果没有多少参考(或应用)价值。
德国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其应用科学大学以实践为导向,学生的毕业设计主要以校企合作的方式为主,其中一些成熟的运作方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由政府提供经费并制定法规和优惠企业的政策,支持高校学生到企业去做毕业设计。学生可从企业的网站或报纸杂志和校内相关部门企业课题信息,找到适合的毕业设计课题。
国内也有这方面的先例,如,2005年北京联合大学与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校企联合,配备双导师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其题目均来自于北京吉普的生产一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受企业的管理理念及信息滞后等原因,使校企合作毕业设计而受惠的学生人数很少,如何构建课题信息平台,以使更多的学生受惠,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三、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目标
改变长年不变的既定题目与毕业设计的管理模式,教师将指导书、任务书发给学生,布置任务,老师定期指导,学生闭门造车,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接着就是毕业答辩,结果出来的毕业设计成果没有多少参考价值。以问题为导向的毕业设计,要求从生产中发现问题,运用所学去解决问题,更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学生从中可以学到很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这样促进与加强指导教师的责任心和毕业生学习的自觉性,密切了毕业设计与生产的联系。明显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真枪实弹”的毕业设计要求指导教师不仅具有指导假拟题目的能力,而且还要具有实实在在地作项目的实际业务能力。以达到教学相长、相互促进的作用。
(一)教师要有问题意识
教师的问题意识首先要求教师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善于进行自我反思,只有找到问题,才能促进教学不断地改进,也会促进教师们去思考,带着问题去思考、研究设计教案和投入到校企合作的研修中去,这样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论文。问题意识会强化教师的主动发展意识。针对毕业论文的设计,提出问题可以让指导老师带着思考和问题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指导,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出理性的判断和分析。此外,教师无论是指导毕业论文还是平时的授课,都要事先做好准备,积极查寻资料,正确认知自己的教学行为,带着思考去研究、指导,并且增加与学生的交流,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教师们在“研修―实践―研修”的循环体验中,产生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同时,在研讨中,教师之间的差距也显现出来,同时可以增加教师的危机意识,促进自己提升和改进。学校方面也要积极配合,提供相应的设备和技术支持,增加校企合作,让论文和实际结合起来,让老师们和企业专家进行交流,开阔指导教师的眼界,从而可以使危机意识越发强烈,而危机意识正是形成问题意识的催化剂。要实现超越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就必须发现并解决问题。
(二)教学或指导后要反思
个人反思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校本研究的前提,是教师与自身开展的对话,是校本研究中最基本和普通的活动形式,也是教师在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阶段的核心因素。在以问题为导向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中,教学反思要抓住其四点基本特点:(1)抓住妙点进行反思;(2)抓住疑点进行反思;(3)抓住失败点进行反思;(4)抓住常点进行反思。通过以往的实践证明,教师可以在以问题为导向的毕业设计教学反思改革中找回自己,重新拾取研究的权杖,通过处理自身出现的教学问题来走上专家的道路。强调毕业设计教学反思改革,可以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引导教师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以回顾、观察、诊断和自我监控等方式,来针对自身的教学概念、行为、艺术等进行思考和改正,将教与学密切结合起来,实现以问题为导向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反思的合理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但是单纯的教学反思不单单只依靠自律,还要求学校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有目的、有规律、有计划地促进反思。常用的方法是“事后回顾”,主要分为以下三种:原来打算做什么?实际上发生了什么?已发生的情况的原因和具体采取的措施。
四、实施方法与措施
需求是推动科学和一切创新的动力,它推动着科学技术与社会向前发展。问题导向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令人疑惑难解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驱使人们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思维活动。以优化毕业设计(或论文)课题来源、实施、管理与评价方法为内涵,深入企业走访、座谈、比较、经验总结等方法进行研究,完善应用型工科专业毕业设计(或论文)阶段的教学工作。
由印刷企业提出(或由学生到企业生产一线去发现)课题,学校组织人力收集、分类,并甄选出符合本科毕业设计要求的课题,并归于相应研究方向的教师名下,在校园网上课题及指导教师信息,根据师生“双向选择”的原则,确定课题后,在校内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双师)的指导下(由学校或企业提供场地、设备、经费等支持)按计划、按要求完成毕业课题,课题成果,(包括阶段性成果)及时反馈给相关企业应用于产生,经受生产实践的检验。从而确保毕业设计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发现、分析、解决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标。
(一)课题信息收集与
借助校园网,建立校企合作课题信息平台,为印刷工程专业教师与学生提供毕业设计的实战课题,解决教师出题难。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提供平台。①收集500个以上的课题信息,甄选出300个以上适合作本科毕业设计要求的课题。②建立课题信息库。③建立课题跟踪信息平台,及时向企业反馈学生的研究进展与取得的研究成果,为企业的生产活动提供实时的技术支持。④每年更新20%左右课题信息。
(二)成绩评定方式改革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由学校老师根据本科毕业设计的要求给出相应的成绩(为主),企业对毕业设计成果的应用效果做出评价并给出相应成绩(为辅)。从而彻底打破理论与实际脱节,缺少相应的工程环境,致使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力薄弱的现状,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五、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成效
1.拓展了毕业设计课题选择范围和来源。改变了毕业设计来源于教师科研、虚拟及模拟性课题,缺乏真实性与实用性的现状。
2.开拓了校企产学合作的新模式。传统的校企合作是以教师为主体,着力在科研与实习基地的合作,而课题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人才,服务企业产生需求为目的的合作。
3.创新了校企“互利”与“三赢”的新机制。企业获得了学校技术与理论的支持;学校得到了解企业需求、了解新设备与新技术的机会,也会相应地提高教师的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学生得到了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工程实践的机会。
4.创新了学生毕业设计(或论文)的评价体系,引入了企业对毕业设计成果应用效果的评价指标。
总之,我们要认真贯彻《第四次讲话精神:“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六、结语
通过本研究课题信息平台的建立,高校可以了解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还可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学生选企业的实际问题做毕业设计课题,可参与企业的技术革新、技术改造和工程建设服务,为企业分忧;企业也可从中选聘优秀人才作为自己的员工,提高企业的技术力量和市场竞争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通过参加工程实践,学生不仅可向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学习专业知识和生产技能,逐步树立起工程意识,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缩短其工作适应期,也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可能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郝继升.毕业设计的特点及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途径[J].教育与职业,2007.
[2]韩丽萍.毕业设计的变革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3.
[3]崔正昀,蓝欣,马晓蕾.毕业设计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
[4]杨飒,王超.中德技术应用性本科毕业设计问题比较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5]张宁生,张建华,等.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与评估体系的研究和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
[6]陈木其.毕业设计中的选题[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1995,(1).
[7]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
[8]史增喜.高校本科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
[9]李海标,等.新形势下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与实践[J].广西轻工业,2009.
[10]宋爱军.大学生毕业设计与就业互融性的探讨[J].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06.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阶段。是大学期间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直接反映了高校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高等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使得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呈现下滑趋势。加强对毕业设计的规范管理与科学监控,成为高等院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整体教学质量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院在近几年的教学管理实践中,从选题方式、师资保障、监控机制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在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一、以人为本的选题方式
选题质量是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是搞好毕业设计(论文)的第一步。
1.选题原则。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要求。选题应属于本专业的知识范围,尽可能覆盖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训练;选题应有一定的工作量,深度、难度要适中,并能够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设计性选题应尽可能结合生产实际,研究型选题应有实际的科研背景,软件类选题应有工程实用价值;鼓励指导教师以科研促进教学,将科研项目转化为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为学生创造“真刀实枪”锻炼的机会;选题应坚持“一人一题”,如数名学生同做一个课题,则每个学生应有不同的专题。所有选题须经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核、批准。
2.选题方式。对于宽口径的专业,如《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所涉及的学科领域十分宽广,学生就业的渠道也非常广泛。为此应在宽口径专业平台之上,为学生提供宽松的专业方向的选择权。学生在大三下学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就业打算,在学院提供的50余个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中自由选择。
学生选定题目后,即选定了指导教师,确定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方向。第七学期,即可按照导师的要求选修与课题相关的专业课程;同时有的放矢地进行文献检索、资料整理、外文翻译等毕业设计(论文)前期准备工作。许多导师安排学生进入实验室或研究室,参与导师的科研工作,或提前进入毕业设计(论文)。
通过这种双向选择的选题方式,使得学生很自然地把专业学习与就业,素质培养与技能的提高紧密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既有利于专业课学习质量的提高,也促进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投入,对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学生根据自己的择业倾向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为学生择业和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强有力的师资队伍
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是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关键。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队伍应该是知识结构合理、业务水平较高、实践能力较强、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师群体。
1.指导教师的资格。指导教师应是具有中级(含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系列或研究系列人员,并应采用以老带新的方法培养年轻教师。为保证质量,应严格控制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毕业设计一般不超过5~7人,毕业论文一般不超过3~5人。
2.指导教师业务能力培养。工科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不仅涉及的知识面宽,而且须紧密联系生产实际,所以要求指导教师不仅应具有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有较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而对于没有工程背景工作经历的青年教师来说,缺少的正是工程实践的经验。为此组织指导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加强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指导教师水平的重要措施。
3.指导教师职责培训。在毕业设计(论文)整个过程中,指导教师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指导教师能否严格按照学校的规范,尽心尽责地进行指导,是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的关键。学院注重加强教师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每一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始之前,教学院长、学院督导以及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经验较丰富的教师都要做毕业设计(论文)的专题讲座,针对毕业设计(论文)各个环节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如任务书、开题报告、论文的写作、规范性等各方面做细致、针对性的讲解。另外,还采取了由学院到系(所)的培训方式,即学院召开系(所)教学主任会,教学院长、学院督导对教学主任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培训,系(所)再召开全体教师会,教学主任对每一位教师进行培训。学院通过这种自上至下的集体备课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了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使指导教师明确职责、增强责任心。
三、严格的监控机制
毕业设计(论文)从选题、开题到答辩结束,历时数月。毕业设计(论文)中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完成得如何,均直接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导师、督导、系(所)、学院层层负责,齐抓共管,加强过程化管理,才能抓好毕业设计(论文)的每一个环节。
导师是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的第一责任人。导师应加强面对面指导,随时解答疑难问题,定期检查进度与质量,督导学生按期完成各阶段的毕业设计(论文)任务。对学习不努力、不认真、敷衍了事、回避指导、未完成各阶段毕业设计(论文)任务或无故缺勤、严重违反学习纪律的学生,指导教师有权不推荐其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的作用。聘请教学经验丰富、认真负责、敢于严格管理的老教师作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督导员,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全程跟踪式检查和督导,发现问题及时提出,与学院共同协商解决办法。我院近几年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良好效果,督导老师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学院始终坚持召开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动员会、定期进行检查和期末进行总结。检查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前期检查:学院要进行学生资格审查、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审查,系(所)检查指导教师到岗情况,课题进行所必需的条件是否具备,任务书是否下达到每个学生等。中期检查:是检查环节中的重点,采取系(所)全面检查与学院、学校抽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检查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进度、开题报告、周记、外文翻译、教
师指导情况及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解决。对于工作态度差、未完成进度要求、论文内容有重大问题的学生给予“黄牌”警告,责令指导教师与学生一起制定整改措施,并作为毕业答辩的重点考察对象。后期检查:学校、学院、系(所)根据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及任务书的要求,着重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和规范认真审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作为下一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整改重点。四、科学的评价体系
答辩是毕业设计(论文)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全面检查和评估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重要手段。严格、公开的答辩过程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保证了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的公正性,促进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
1.答辩组织。学院实行教师与学生“背靠背”的回避制答辩方式。答辩小组由4~5名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组成,答辩小组组长由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学院还特别设立优秀论文答辩小组,由学生申请,指导教师推荐,即可参加优秀论文答辩小组的答辩。优秀答辩组长由经验丰富的教授担任,答辩小组根据学生的论文水平和答辩情况给出真实、客观的答辩成绩。优秀答辩小组的学生成绩普遍较高,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会获得优秀成绩。
上述做法保证了答辩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答辩小组在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整个答辩过程严格、有序、公正、透明,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免受各种干扰,专心投入答辩工作,保证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环节的顺利进行。
2.科学客观评定成绩。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工作表现,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与工作量,设计的结构、内容与完成质量,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的整体水平与实际意义,以及答辩情况等进行全面综合评定。评定时必须坚持标准,严格要求,实事求是。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按百分制评定,分五个档次,优秀论文,一般控制在20%以下。毕业设计(论文)评分由指导教师评分、评阅人评分和答辩评分三部分组成,其相应比例为40%、20%和40%。这种成绩评定方法更真实、公正地反映了学生在整个毕业设计工作中的整体工作情况、论文水平和在答辩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
证券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及其重要的推动作用。证券市场特有的筹集资金、资产重组、公司价值发现及风险提示等功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健康、稳定运行的必要条件。由于证券市场运作机制复杂、资本虚拟性等原因,产生风险的可能性极大。实践表明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可以提高运行效率,防范和化解风险,使证券市场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
一、公共利益论简述
公共利益论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世界性经济金融危机之后提出的。这种理论认为,监管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要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而公众利益涉及千家万户、各行各业,维护公众利益只能由国家法律授权的机构来行使。市场难免存在缺陷,纯粹的自由市场必然会导致自然垄断与社会福利的损失,并且还存在外部效应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公平问题。在现实经济中通常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市场失灵:自然垄断。假设在社会理想的产出水平下,只有一个厂商从事生产,该产业的生产成本最小化,那么此时的市场就是自然垄断市场。处于该行业中的每个公司都会在利益驱动下争相兼并扩张,之后形成垄断市场而不是自由竞争的市场。垄断者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商品价格超过边际成本而获取超额利润,必然带来导致市场效率的丧失。"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指未被交易双方包括在内的额外成本或额外收益。在提供商品及服务时,如果社会利益或成本与私人利益或成本之间存在差异,那么自由竞争就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尽管私人之间可能通过协议来解决外部效应问题,但达成协议的交易费用往往过高,而市场监管却能有效地消除外部效应。信息不对称。在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信息分布往往不对称,一般而言生产者比消费者拥有更多的信息。生产者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而不是按优质优价的原则来出售商品。这样在相同的价格水平下,销售质量更好的生产者被迫退出市场以逃避损失,而质量较差的生产者则乘机占领市场,出现“劣货驱逐良货”的现象。信息不对称要求更多的信息披露,使消费者能够据此区分产品质量的高下,监管正是消除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方法。由于市场存在上述缺陷,公共利益论认为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对其实施监管能提高公共利益。
二、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前,证券市场监管主要由中国人民银行主管,体改委、国家工商局等其他政府机构及上海、深圳两地地方政府参与管理的形式。成立国务院证券委和中国证监会以后,证券监管由国务院证券委负责,中国证监会作为证券委的执行机构,承担起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任务。国务院撤销了证券委,同年确认中国证监会为证券监管的主管机关。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我国证券法律制度也逐步建立起来,如《公司法》、《国库券条例》、《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制度》、《证券市场禁入制度》等一系列证券法律法规均已颁布执行。作为根本大法的《证券法》的出台,进一步确立了中国证券市场法律规范的框架。以沪深交易所设立为标志,中国证券市场短短十几年走过了国外证券市场上百年的自然演进的发展过程,应当说政府的积极推进功不可没,然而毋庸讳言,年轻的中国证券市场在快速成长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监管制度缺乏长远规划。中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成绩斐然。然而,由于市场发展迅猛,政府监管部门疲于应付大量繁杂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不经意忽略了对市场发展急待解决的根本的监管制度建设。为了尽快解决一些短期凸#显的问题,往往采取急救办法,甚至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强行调控市场,虽然暂时缓和了事态,但是很可能为日后的市场发展和监管工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隐患。监管存在滞后性和弱效性。尽管我国证券监管机构近年来加大了对欺诈与操纵的打击力度,但行政监管往往是事后监管,监管存在显著的滞后性和弱效性。
滞后性。从违规行为的发生到监管机构做出处罚,往往历时弥久,监管行为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如“中科创业”、“亿安科技”操纵股价行为在发生数年以后才被发现,而“琼民源”事件的查处过程竟长达两年。另一方面,监管力量相对有限,调查费用不菲,一些市场欺诈行为未被处理,成为漏网之鱼,使违法者产生侥幸心理,铤而走险。(’弱效性。对违规行为处罚显得过轻。如民源海南公司动用银行贷款和透支操纵“琼民源”股价非法获利))万元,查处后除了没收非法所得以外,仅处以警告和罚款了事。实际上,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处罚却转嫁到公司股东身上,并无过错的中小股东往往受害最深。对应承担直接责任的违规公司的高管人员处罚过轻,弱化了监管效果。"证券监管决策缺乏科学性。目前我国的证券监管体制决定了中国证监会是证券市场的唯一监管机构,一方面提高了证券监管决策实施的权威性,但另一方面却可能有损决策的科学性。我国的证券监管机构作为政府代表,除了承担监管职责以外,还担负着培育和完善证券市场的职能,而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焦点问题———金融体系的创新与改革———是一项牵涉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这些背景决定了不同领域的金融法规政策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和制约性。比如,证监会的某项措施可能符合单一证券监管目标的最优化,但由于与其他金融管理机构处于分割状态,其监管决策未必能达到国家整体金融及经济发展的最佳效果,因此证券监管决策缺乏科学性在所难免。对投资者的保护机制不够完善。海外成熟的证券市场对投资者的保护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投资者教育机制。对投资者在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法律法规等方面加强教育,尤其是加强市场风险教育,有利于投资者熟悉市场、认识市场运作的客观规律,就像对适龄儿童进行系统的免疫接种一样,打预防针对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大有好处。投资者诉讼机制。投资者可以通过集团诉讼等方式,对作出虚假信息披露的公司提讼,并且比较容易获得相应的赔偿。投资者赔偿机制。国外的证券市场通常设有赔偿基金:一方面,可以提高投资者入市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构建防范系统风险的缓冲机制,由市场风险引起的损失可以得到有效的赔偿。目前,我国的投资者教育机制刚刚起步,投资者诉讼机制和赔偿机制还未真正建立并发挥作用。
三、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对策建议
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可以预见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证券监管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中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的高效率的证券监管是保障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以下从监管法律制度建设、上市公司监管、独立董事制度、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等四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对策和建议:对证券市场监管法律制度建设问题,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确立证券市场监管机构的法律地位,进一步明确证券监管机构法律地位的条款和细则;加强立法建设,增强证券监管法律制度体系的完备性和配套性,提高法律体系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增强证券监管法律法规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强化法制内容的实效性;-’建立健全证券监管法律法规的实施机制,杜绝有法不依的现象,加大执法力度;适应证券网络化和市场开放的发展趋势,尽快制订适宜的相关监管规章制度。!从规范和发展两方面抓好上市公司的监管工作。在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同时,努力为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以监管激励上市公司持续发展。加强证监会派出机构监管职能,建立健全派出机构监管绩效考评机制。重点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增强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制度建设,切实搞好上市公司监管工作。"独立董事制度。首先,确立独立董事应有的社会地位,提高独立董事参与上市公司最大决策的程度,培育并建立独立董事人才库;其次,明确区分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不同职责,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中的作用;最后,加强关于独立董事的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的监督,完善独立董事制度运行的外部环境。#建立一个主体多元化,结构多层次,相互协调又相互制衡的高效的证券市场监管体制,逐步改变目前仅由证监会单方面垄断监管规则制订的局面,缩小行政监管直接作用于市场的范围。让证券交易所和证券业协会等自律监管主体来填补行政监管收缩后留下的空白,强化自律监管对行政监管的制衡,多方面约束并尽可能减少政府机构执法中腐败现象的发生。除了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以外,值得一提的是,对监管者的监督在我国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因此要努力推动监管的法制化和市场化,建立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包括内部制衡机制和外部制衡机制,保障公众及媒体的监督权力,强化社会舆论监督。
参考文献:
曹凤岐等,证券投资学(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23-02
一、校企合作在工程监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中运用的源动力
(一)建筑市场飞速发展及其对工程监理人才高素质的要求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使专业知识强、经验丰富、技术能力高成为建筑业工程监理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当前建筑人才市场极其紧缺的是经学校培养后可以快速上岗的毕业生,即应用型人才,不需要经企业再进一步培训方能上岗的毕业生。工程监理工作重视实务能力及实践技术水平,所以,以校企合作促进工程监理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改革的工作事不宜迟。
(二)现有的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和毕业生之间不存在直接性联系
当前,多数高职学校忽视了毕业设计(论文)的有效完成与学生就业之间的内在联系的价值,仅仅将其设置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学生由此比较被动,继而处于学完学校课程,应付好考试以获取毕业证的目标状态里。所以,就出现了学校不断申述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作用,而学生则抱着得过且过的想法。再者因为时间上和实习工作发生冲突,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选题过于陈旧、抄袭现象时有发生及理论与实际价值不足等等。
二、工程监理专业开展毕业设计(论文)校企合作的应用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校联合建筑工程监理单位建立了实习基地, 并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作为校外指导教师。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要求设计分阶段、分步骤进行。
(一)毕业设计的前段
在这个阶段,要求学生每周对校外指导教师进行一次小组阶段情况汇报,对校内指导教师集中一定时间对阶段所出现的问题加以研究探讨,然后校内校外的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相互交流并及时处理。
(二)毕业设计的后段
在这个阶段,要求学生集中两周时间返校一次,进行毕业设计的修改工作及完善工作,加强知识理论的连贯性以及综合应用能力;最后一周,由教师对设计成果进行交叉批阅,并与校外指导教师一起完成对学生的公开答辩活动,最终的成绩以学生的阶段成绩、最后成果以及用人单位的意见进行综合评定。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成效
(一)题源多种多样,改善了以往多人一题的状况
在以往进行的毕业设计题目中,往往是教师给出一个大题目,更改设计条件得到小题目,划分给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学生通常按照相同结构布置,固定设计模板,机械地代入数据进行计算。这样容易导致学生采用统一的思维方式去思考或计算,也会因此出现同样的错误。校企合作后设计题目由企业负责,采用已经完成的工程项目或正在建工程项目为题,充分保证了学生设计题目来源的可行性和真实性,有效激发了学生独立解读建筑图纸和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热情。
(二)强化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学生通过对企业实例工程项目的监理,跟随工程进度深入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在实践中得到了工作内容和方法上的训练,实现了项目团队分工合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显著增强。在企业里,学生能接触大量的工程实际,高级监理工程师人员在项目监理方面好的做法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思路,这些经验和方法从生产实践中总结而来,切实可行,是书本上很难全面解释,更是学校导师无法给予学生的实践财富。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勇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使学生真正得到了监理工程师素质培养。
(三)整合优化校内外教师资源,保证教学质量,促进高校更好地服务于地方
建设发展校外企业教师和校内教师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的做法,既能弥补高校教师理论有余,实践不足的遗憾,又能避免企业仅凭经验而不考虑其原理的盲目做法,对学生起到了双向补充的作用。同时,通过学生的纽带作用,还可更好地发现和避免工程建设上的失误,增强双方专家的沟通,搭建学科研究平台,共同探讨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共同申报科研项目,形成产学研密切结合的科技攻关课题,进一步强化高校服务国民经济建设的功能。
四、深层挖掘校企合作的潜力的几点建议
(一)企业的利益不容忽视,进一步提高合作层次
现阶段的校企合作模式中,多是学校主动,企业相对被动。发生此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校方思考的角度比较主观,急于求成,忽视了企业的立场及利益。因此,在双方达成合作的过程中,积极探求与企业利益有关的联结点,深层挖掘毕业设计(论文)中校企合作的潜力,保证实现校企双赢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合作层次:首先,打破工程监理毕业设计(论文)中单个项目的合作模式,达成项目组的合作模式;其次,打破与单个企业的合作模式,达成企业群的合作模式;最后,打破单一化毕业设计(论文)的合作模式,达成学生就业、企业发展的双赢合作模式。
(二)积极创新校企管理制度,以促进合作顺利进行
校方要积极打破陈旧传统的管理方式,使校企合作管理模式向制度化及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根据各专业不同的特点,进一步创新管理制度,构建一系列工程监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中校企合作的管理体系,并进行逐步完善,从而使工程监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中校企合作得以有效顺利进行。
(三)政府部门应对校企合作模式予以足够重视
目前,针对高职学校学生的就业率、就业效应、就业量,政府部门应引起足够重视,重视程度应提升至社会稳定因素的高度,为学校和企业提供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以实现长久合作的目标。涉及到高职学生就业的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环节时,政府可利用自身优势,组织举办校企合作方面的经验讨论活动,且指派专门人员进行这种活动的宣传发动、予以专业性的指导,构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同时大力扶持,逐步健全奖励机制,对校企合作过程中成效显著的企业予以充分的肯定及奖励,并为企业提供一定优惠政策,推动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五、结语
通过校企合作开展工程监理毕业设计,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具有实际价值与作用的实战演练。校企合作是当前高职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一种新型模式,是为建筑工程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的手段,是提升工程监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实践技术能力重要的前提条件,效能优良的校企合作模式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减少就业上岗培训时间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张荣华,项东升.校企合作培养化工人才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7,(10):140―141.
防灾减损工作是保险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防灾减损工作,对保险企业提高自身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减少自然灾害对财产保险造成的损失,国内外不少保险公司都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财产保险防灾减损技术研究。
财产保险防灾减损技术研究目标为:①根据保险业当前和未来财产保险防灾减损的需要,建立管理系统模型,提高保险业在防灾减损方面的科学决策能力;②综合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集成方法,提高灾害预测与评估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③结合不同地域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和自然灾害的特点,构建财产保险自然灾害损失评估模型和自然灾害预测和预报模型;④与其他相关部门或机构合作,逐步建立重点城市灾害数据库。
研究内容为:①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基础灾害信息和空间信息分层表现在图层上,并可以交互查询和动态更新;②利用遥感卫星提供的多时相、全天候遥感图像来获取不同时期的洪涝灾害的专题数据。在遥感图像解译系统下,通过对遥感图像进行图像增强、滤波、特征提取和分类、网格数据到矢量数据的变换、投影变换、坐标变换、几何纠正、图形并贴、比例尺统一等一系列的遥感图像预处理过程,形成矢量数据库,它转换成地理信息系统数据输出或者直接进入GIS空间和属性数据库;③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统)测量系统可获取灾情发生区域的大地测量的动态数据,经标准化后进入GIS系统;④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对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解析,建立监测与评估模型;⑤把遥感影像(遥感时空数据库)、图形图像(地理空间数据和GPS获取的动态观测数据)以及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责任信息经过校正和标准化后叠加在一起,并利用这些复合信息进行灾情监测与财产损失评估;⑥利用以上获取的数据建立财产保险防灾减损决策支持模型。
二、技术方案
系统通过对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的分析,采用一些预测或实测的方法,结合3S(GIS、GPS、RS)技术,将预测或实测结果以灾害图层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保险公司的保险责任也以保险责任图层的形式体现出来,将两个图层相互叠加,采用损失评估模型,就可以对承灾体由于灾害产生的损失进行评估,最后得到财产损失评估结果,根据损失评估结果进行防灾减损决策支持。
系统中包括7个数据源或数据模块:GIS图层、灾害因子、灾害图层、保险责任数据、损失评估结果、保险理赔数据和决策支持。其中CIS图层是基础,灾害图层、保险责任数据和损失评估结果需要与GIS图层相结合,以图层的形式展现。
GIS图层上包括点状信息、线状信息和面状信息三种图层,如城市政府机构、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公检法机构等图层属于点状信息图层;城市道路、等高线、河流等图层属于线状信息图层;行政区划、绿地、湖泊等图层属于面状信息图层。将这些包含城市基本信息的图层按照地理坐标系进行配准,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叠加,就形成了基础地理信息图层,它反映的是事物的基本空间属性。
灾害因子包括致灾因子和环境因素。所谓致灾因子是指导致灾害发生的触发因素。洪涝灾害的致灾因子是致涝水量,以及与致涝水量有关的致灾因素如降水量、降水历时、河流水情要素等。这里定义模型涉及的致灾因子为降水量、灾害持续时间等。环境因素又称孕灾环境,指灾害作用的环境,包括地表特征(植被、建筑物分布)、地形指数(高度、宽度、坡度、坡向)和排水能力等。
灾害图层是致灾因子作用于环境因素上产生的结果,包括洪水淹没区域、洪水淹没水深、洪水淹没时间、灾害强度和模式。模式是对灾情的划分,包括典型模式(5年一遇的降雨、10年一遇的降雨等)、暴雨模式、台风模式、暴雨台风复合模式4种。
保险责任数据包括保单数据和标的损失系数,其中保单数据来自保险公司业务库中的承保数据,而标的损失系数则是通过对保险理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标的信息和标的损失系数构成了系统中的承灾因子(承灾因子就是当灾害发生时在致灾因子影响下发生明显变化而表现出灾害特征的人文或自然要素)。
保险理赔数据来自保险公司业务库中的历史理赔数据。
损失评估结果是灾害图层和保险责任数据相结合,通过一定数学方法运算得到的。对应灾害区域中各受损标的的损失情况,有两种展现形式:以保单为中心和以客户为中心。
决策支持是根据损失评估结果确定的,包括风险等级、防洪预案或施救方案、费率建议等。
通过对系统结构框架的细化,可以进一步将系统分解成为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两个部分,分别执行不同的功能,下面将对静态模型部分和动态模型部分进行阐述。
1.静态模型
静态模型反映财产保险防灾减损系统的静态结构,它是系统模型框架的基础,是实施预测和评估的前提。
财产保险防灾减损静态模型主要包括三种图层,对应一个数据库。三种图层是基础图层、责任图层和灾害图层,对应的是保险公司防灾减损中间数据库。在静态模型中,基础图层对应模型框架的第一层中的环境因素部分,它的主要来源是国家测绘机构提供的不同比例尺的基础地理图层,它为其他两个图层提供了基准信息。基础地理图层上包括点状信息、线状信息和面状信息三种图层,如城市政府机构、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公检法机构等图层属于点状信息图层;城市道路、等高线等图层属于线状信息图层;城市水系、行政区划等图层属于面状信息图层。将这些包含城市基本信息的图层按照地理坐标系进行配准,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叠加,就形成了基础地理信息图层。它反映的是事物的基本空间属性。
责任图层对应的是模型框架中的保险责任数据,它是保险责任信息与地理信息的关联图层,它反映保险责任和保险公司营业网点等与保险责任有关的地理信息分布情况。责任分布图层主要是点状信息图层,如财产保险标的位置,客户的分布情况等。图层上的信息点与防灾减损中间库中的业务数据相联接。
灾害图层对应的是模型框架的灾害图层,它是主要风险与地理信息的关联图层,主要反映水灾、风灾等灾害的地理分布情况。灾害图层主要是面状信息图层,如各个历史年度水灾分布情况等。这个图层主要根据预测的或实际的灾情信息进行计算,经过处理形成面状信息后,通过几何校正和处理与基础地理信息图层进行匹配和校准后,与基础地理图层进行叠加。
防灾减损中间数据库中存放了客户基本信息、业务基本信息、灾害基本信息等,中间库中的数据来源包括业务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可以得到的灾害实时或历史信息。
2.动态模型
动态模型反映财产保险防灾减损系统的动态过程,体现了原型系统功能实现的过程。
动态模型包括灾情预测、损失预评估、预案及应急方案三个部分。灾情预测模型采用了基于DEM的灾情预测模型,综合考虑引发灾情的各种因素,采用DEM模型进行初步预测,得到可能受灾的地区、淹没深度和持续时间,然后采用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修正,使得预测精度进一步提高。损失评估模型在预测灾情或者实际灾情的基础上,将对理赔数据统计分析得到的承灾体损失系数作为损失度计算的一个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最终形成灾害损失评估结果。
(1)灾情预测模型
灾情预测模型的基本方法就是根据GIS系统提供的地理图层,以及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灾情参数和其他灾情信息,预测灾害到来时的淹没区域、淹没水深和灾害强度等。灾情预测需要从外部项取得数据,这些外部项包括电子地图供应商、气象部门、水务部门和遥感数据提供部门等。在处理方法中,系统按照不同种类的灾害模式进行分类研究,这样的研究结果更有针对性,也更加准确。系统最后生成不同模式下的灾害图层,供保险公司防灾减损工作参考,同时为损失评估输入必要的参数。模型中采用了基于GIS和RS的预测方法,最终得出所需要的灾害图层。灾情预测过程如图1所示。
灾情预测的步骤是:
①从电子地图、气象数据、水务数据和遥感数据中获取基础数据,对数据进行提取,并做预处理。提取出模型方法可以处理的数据。
②依据等高线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建立DEM模型,按照各种模式,结合遥感得到的地形特征信息,承灾体下垫面情况和植被截留情况,进行灾情预测,得到可能被淹的区域、淹没深度和持续时间,得到下一步运算所需的指标。
③将上步得到的结果和雨量信息等及从外部项得到的各指标输入已经训练成功的网络,经运算得到预测的结果。
④对预测结果进行处理并反映到地理图层中,使客户可以了解灾情预测的结果,并可以为进一步的损失评估所用。
(2)损失评估模型
财产损失评估模型有效利用收集到的信息(利用GIS技术、RS技术和GPS技术,把遥感影像、图形图像以及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责任信息经过校正和标准化后叠加在一起的复合信息),建立模型并进行财产损失评估。
由于财产损失评估模型是针对保险企业建立的,所以其评估目的是根据投保标的的情况和实际发生的灾害情况对标的所发生的直接损失进行评估,生成“财产损失评估表”,即对于每一个投保标的,给出其可能损失度,并计算出可能损失额,并给出所有投保标的可能的总损失额,以指导查勘小组的查勘定损工作。图2显示的是财产损失评估的过程。
财产损失评估模型的步骤如下:
①从灾害图层中提取灾害数据,包括淹没水深、淹没时间、灾害强度和淹没区域。
②对历史理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标的损失系数表。
③把在灾害图层中提取的淹没区域与保险责任图层进行叠加,得到受损标的信息,包括险种、标的类型和标的价值。根据险种和标的类型查找标的损失系数表,得到标的的损失系数。
④淹没水深、淹没时间、灾害强度和标的损失系数共同组成财产损失评估模型的输入因子,通过评估模型方法运算得到各灾害区域中的标的的损失度。
(3)防洪涝预案和应急方案
保险系统防洪涝预案是为保障保险财产安全、避免或减少保险财产因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在现有水利工程设施条件下,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洪水灾害而预先制定的防御方案、对策和措施,是各级公司在防汛期间实施指挥抗洪抢险的依据。
防洪涝预案的组成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风险分析和主要对策。在灾害发生前,保险公司按照防洪涝预案的有关要求,做好防范工作。一旦发生灾情,则立即启动应急方案,确定责任人,确定受灾区域,调度施救队伍。
三、创新点及成果
《财产保险防灾减损技术研究》从保险公司的实际需求出发,建立了防灾减损原型系统。系统与保险公司业务系统紧密结合,以承保标的作为承灾体进行防灾减损研究;根据保险公司全国历史理赔数据,得到了保险标的的损失系数,为保险公司的防灾、风险评估等工作提供了帮助,为今后与地理位置相关标的的保险费率厘定提供了依据。系统充分利用3S(遥感、地理信息和全球定位)技术,与社会相关部门紧密协作,建立了灾情预测模型和损失评估模型,并给出了保险公司防灾减损预案,为保险公司的防灾减损工作提供了支持。
《财产保险防灾减损技术研究》的创新点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以承保标的作为承灾体进行研究
充分发挥保险公司业务数据方面的优势,利用以往的业务数据,结合外部数据(如城管、水务、气象等数据),得到了与灾害有关的全面、客观的资料。以承保标的作为承灾体进行研究,有效地解决了经济统计资料不完备的问题。
(1)以承保标的作为承灾体进行研究,实现了防灾减损研究与保险公司的核心业务系统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GIS和GPS技术,使保险公司的业务信息具备了地理属性,可以直观地反映在地理信息平台上。同时,系统将客户与保单进行挂钩,使得业务信息的管理更加清晰有效。
(2)提高服务水平是保险公司在越来越严峻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的有效途径,系统以此为出发点,充分体现了保险公司“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思想,保险公司利用系统的预测和评估结果,通过灾害风险图可以清晰地得到具有潜在水灾风险的标的、客户和保险人,使保险人能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
(3)保险公司积累了多年的保单数据和客户数据,这些都是进行防灾减损研究的宝贵财富。通过业务信息和GIS的结合,以专题图的形式,清晰地看到保险客户和保险责任的地理分布,从而为保险公司的业务拓展、机构设置、资源分配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
版权所有
(4)保险公司积累了多年的理赔数据,这是对灾害损失的最客观而又全面的记录,解决了损失评估中经济统计资料不完备的难题。系统提出了损失系数的概念,并根据保险公司全国2000年之后的理赔数据,按出险原因、险类、险种和标的类型的不同,对财产保险的标的理赔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损失系数的具体数值。损失系数体现了不同类型的标的在不同的出险原因下的损失程度,解决了损失评估中的关键问题,为保险财产损失评估的量化做了准备。
2.利用遥感技术和相应的数学方法对孕灾环境进行全面分析
GIS具有数据采集及空间分析能力,尤其是地形表现、土地利用和土壤数据的获取、坡面流路径的确定、水文参数的提取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RS具有获取大范围信息的能力,遥感影像能够直观和完整地反映地表空间分布的各种物体和现象。通过遥感影像,可以了解城市布局、土地覆盖状况、土壤类型等情况,它可以作为GIS的一种主要的数据源。
利用GIS和RS技术,可以方便地生成模型参数(如DEM数据、降雨等值线数据等)并可视化显示,这样解决了传统方法缺乏足够的空间分析功能、不能动态显示模拟结果的难题。综合降雨模型、排水模型和产汇流模型,以RS作为模型数据源之一,结合GIS的分析方法和手段,建立一个基于GIS和RS的城市内涝灾害分析模型,模拟内涝积水的淹没深度、淹没面积分布和淹没时间,并以可视化的形式显示模拟结果。
以大比例尺地形数据作为基础数据集,使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和等高线相结合,准确真实地反映研究区域的地形特征和地物空间分布状况,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基于RS和GIS的城市内涝灾情预测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财产保险防灾减损领域,为指导保险公司采取防灾减损措施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3.采用以防灾减损为中心的信息模型和集成方法
原型系统通过地理信息这个平台上对各单位的信息进行有效集成,反映了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系统建立了数据导入的方法,包括从气象部门得到的气象数据,从城管部门得到的地下管网数据和从水务部门得到的水务信息以及电子地图信息等等。系统利用了气象部门提供的雨量信息作为灾情预测的降雨量信息来源,利用城管部门得到的地下管网数据建立了排水模型,根据电子地图信息建立了DEM,利用遥感图像得到了建筑物分布、植被分布、承灾体下垫面情况等对灾情预测至关重要的因素。
4.建立了有针对性的防灾减损模型系统
通过建立防灾减损模型系统,为保险公司防灾减损工作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平台,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了过去防灾减损工作中盲目性和缺乏针对性的不足。
几家欢乐几家愁
之前,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在官方网站挂出通知,将使用“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检测,未参加检测的研究生,不能进行答辩。
丁然读研三,马上就要毕业了。4万多字的论文,年前就写好了,但丁然还是花了好几天时间修改。16日上午,她到研究生院二楼去交钱检测论文。收了钱后,老师在稿笺纸上写下名字,在她的名字前,已经有很多篇人名,而头天已经有77人检测过了。
丁然把装有毕业论文的优盘交给老师电脑上传文档,并在空格输入名字和论文题目。老师点了确定键。丁然站在打印机旁,焦急地等待检测结果。几分钟后,结果打印出来:“总字数:4××××字;总重合字数:0,前部重复字数:0,总文字复制比:0%……”丁然跳起来:“过了!过了!”等候的人群,向她投来羡慕的眼神。
李娟则神情沮丧,其论文总文字重合率超过了10%。面对记者,李娟有些不好意思,她认为这个软件的名字叫“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太武断。
系统检测出重合率的同时,也会指出重合的地方。李娟不愿记者看检测出来的段落,她只是表示,这个软件并不一定是准确的,因为此前有人检测出0%但不放心,再次检测时就检测出了问题。老师的解释是数据库是随时更新的。李娟检测后,对论了修改。据说,此前一学生在检测时,被查出了43%的重合率!这位学生红着脸自言自语:“是不是引用没有标注引起的哦?”
丁然说,读三年研究生,而且就等着毕业证和学位证签合同,她对论文还是有些心虚。“虚,不是因为写不出来,而是总觉得做出来的与预期相比高度不够。”丁然这样解释她的心虚,她说这三年都是在学,但都没有按照既定的计划学习,学得不够强大,单纯就论文的准备来说,准备是很不充分的,但她反感记者说“抄袭”这两个字。“你不可能全部写别人从未涉及过的,都是站在别人肩上眺望的!”她说,“这么多年,我们这个专业领域的专家都鲜有突破,何况我们呢?”“能够游走在别人的论文中有些自己的亮点,就已经很不错了。”
合不合格 关系到学位申请
“检测、检测!”“检测软件地址:......”“怕测不是好学生,”“迎战‘不端’软件……” 川大研究生李萌以及好友车珊珊等人的QQ签名,一夜之间都改了。
据了解,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于2009年12月12日下发“文新【2009】1号文件”,明确指出学位论文均需经过“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而在电子科大与理工大学,去年就已经实施推行了这个检测系统。理工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王绪本介绍,对于硕士研究生,学校并没有强制要求必须通过检测。但对于博士论文,是作了硬性要求的,必须通过软件数据库检测,检测免费。
电子科技大学方面没有接受记者采访,一些学生表示,一些学院比如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研究生们为了在正式检测前好修改,交50元可以自己提前检测论文。四川师范大学也规定,在学校统一进行常规检测之前,学生可自行申请检测,每篇检测费100元。
川大文新学院规定,检测结果分为合格、修改和不合格。如果检测发现论文与软件数据库论文重合超过50%以内,需要修改后重检,并给予相应处分。如果重合率超过50%或者二次检测重合率仍超过10%,为不合格,取消学位申请资格,记过,直至建议学校开除学籍。不过,也设置了补救程序:如果重合率认定有争议,可提起复议申请;在论文中对引文注明出处的,不计重合;复制本人已的,不计重合。在这方面,川师大的规定大致相似。
各方热议 以自觉端正学风为重
那天排队时,丁然与另一专业的博士生李军谈起检测的事。李军的结果是“总文字复制比0%”,他说自己很幸运,从一开始,就坚持要把论文写好,但是还是用了不少别人的东西,眼看4月交论文的时间就要到了,他心里没底,特地回学校来检测论文。李军说,有个哥们儿这段时间成天关在寝室和图书馆,埋头写论文。这哥们儿此前一直很有把握,但这次他回来后就几乎不出去,论文也基本上重新写,因为以前的论文“引用”得太多。李军对“引用”两个字加重了语气。一研究生则表示,在借助软件的作用的同时,还要以自觉端正学风为重。
“引用照着规定办,怎么会心虚?”
川大的魏霞也说,自己的论文自己有把握,为什么要去检测呢?“引用都是有明确规定的,照着规定办,怎么会心虚?”
中国科学院四川分院学者印开蒲听到学校推行这个软件,表示有些欣慰。老师不可能准确记忆那么多论文,有了这个数据库,就可以让过度引用和抄袭无处藏身。
“如果抄袭,是很容易被发现的”
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董志强介绍,这个软件是清华大学做的,已经做了好多年,现在比较成熟了,所以才开始正式使用。以前只能对比重复率,但现在可以区别引证。他认为学生不必太恐慌,毕竟这只是一个辅助手段,如果认为有问题,学生是可以申诉的,最后还是要由人来认定。“引进这个软件,主要是为了端正学风。软件数据库收录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所有公开发表的论文,它可以告诉学生,如果再抄袭,是很容易被发现的,这个对很多人来说是压力,但却可以有效促进学风。”董志强说,为了端正为学风气,学校每年将为这个软件支付大约10万。
有个“紧箍咒”利己利师利校
华东理工大学MBA的学习即将过去,首先要感谢华东理工大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感谢学院和MBA中心的老师、同学们的指导和帮助。经过这两年多来在华东理工大学MBA的学生生涯,让我收获颇多,无论是在知识的学习上,还是在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上。因此,在这里要感谢商学院的各位老师,在我两年半的学习中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情感,也提供了及时、周到、热情的服务,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衷心感谢我们20XX级国际班的同学们,与他们的探讨交流使我受益颇多,他们给了我很多的支持和帮助,让我学到不少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东西。
衷心感谢我的导师,本篇论文在他的的悉心指导下完成,从确定课题的研究方向,到选题到开题报告的修改,初稿二稿乃至最后的定稿,导师都是全心投入、一丝不苟。
尤其是在论文的结构布局、理论基础、案例选取等方面,都给予了我全面的指导。在此,特向导师表达深深的谢意。
最后的最后,感谢各位老师愿意抽出时间来评阅本篇论文,你们辛苦了。
论文致谢二:
大学毕业五年后再考取华政的在职大学生就读,再次体验到学生生涯的喜乐。在繁重的审判工作之余兼顾学习,特别是上课要坐单程四小时的长途客车往返于杭州和象山之间,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在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各门课程,给了我一个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最好的机会,非常感谢导师吴一鸣老师的悉心指导,也非常感谢两年多来为我传道、授业、解惑的所有授课老师和杭州班的所有同学,创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师生沟通交流的平台,使我获益良多,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
论文致谢三:
两年多的研究生生涯即将要结束,毕业论文就等写完这篇致谢就算搁笔了,这是多年求学之路的终点站,也是今后崭新生活的起始点。从论文写作的开始到现在,每一步的完成都离不开我的导师、同学、室友的帮助,特别是我的导师胡教授,更是倾注了很多自己的业余时间来指导我,在这里,谢谢胡教授。当然,也谢谢所有帮过我的人。
华理商学院提供的学习和交流平台,使我的专业知识和个人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在研究生学习的生涯中聆听诸多专家的学术报告,并进行交流,给予我很多的锻炼和成长机会。在此,对学院及所有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他们的无私教诲和帮助是我不断成长的源泉,也是完成本论文的基础。
另外,要感谢所有在学习和生活上帮助过我的同学和朋友,他们给了我永远无法忘记的研究生生活。要感谢我的家人,他们给我生活上的关怀和精神上的鼓励是我不断的学习动力,此刻也希望他们能够分享我的喜悦。
最后衷心感谢在百忙之中评阅本文和参加答辩的各位老师,感谢您们的悉心指导和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论文致谢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