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图书管理系统论文

图书管理系统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3 15:22:5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图书管理系统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图书管理系统论文

篇1

图书管理系统FLCS分为图书采访子系统、编目子系统、流通子系统、典藏子系统、期刊子系统、全文管理子系统、书目检索子系统、阅览管理子系统八部分,系统各部分既相互独立,又能进行各部分之间的数据调用。该系统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接口功能,可以实现系统数据与MARC(ISO2709)数据的相互转换,也可以将系统数据转换为相应的文本数据,以供字处理软件如WORD、条形码打印软件如EZ2等调用。该系统还具有联合编目功能,可将本地或外地其他系统数据转换为本系统数据,并能通过倒排文档对其进行多途径、高速检索。另外,系统可以由用户进行功能设置,根据各馆实际情况灵活设置系统参数。系统帮助则是对本系统的详细介绍及问题解答,帮助初学者迅速掌握并能够实际应用。

总之,FLCS不但是一个标准的完整的图书信息管理软件,它还是一个开放的具有数据转换与通讯功能的管理系统。

系统特点

√面向最终用户,全部操作可视化

√系统代码为32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软硬件性能并具有高度安全性。

√自动化程度高:出版者、出版地、书目号自动调出、可自动套录所购采访或编目数据、自动判断图书借出与还回、自动计算超期罚款、读者超期书自动提示等。

√系统参数设置灵活:可对图书借阅期限、超期罚款金额等参数自由设置。

√具有数据转换与通讯功能:系统数据与MARC(ISO2709)数据相互转换、系统数据转换为各种文本数据。

√具有联合编目功能。

√系统开放性好:可将光盘数据或互联网上数据复制到本系统建立全文数据库以供读者网上调用。

√完全实现INTERNET实时数据交互。

√系统全部采用4位记时,彻底解决2000年问题。

√允许自动即时存盘,避免数据掉电丢失。

√显示器分辨率自动识别,充分适应多种显示器。

√可存贮图书具体内容及附带图片、声音、动画等信息。

√系统能自动检测图书输入的复本与登录号错误,确保图书流通时正确无误。

√系统具有图书错误码修复功能,对由于停电、死机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系统数据错误均可自动恢复。

√FLCS有完整的历史功能,可记录图书借还、罚款、销证、现金等多种数据信息。

√通过特殊算法,实现高速包含式检索。

标准的软件

一、标准的32位WINDOWS应用软件

图书信息集成管理系统FLCS应用平台为:PC机操作系统:WINDOWS95及以上版本;网络操作系统为:WINDOWSNT、NOVELL。FLCS彻底抛弃了16位操作系统,在WIN95以下版本的PC机操作系统上不能运行。FLCS全部代码为32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软硬件性能并具有高度安全性。

图书信息集成管理系统FLCS完全采用图形界面,支持WINDOWS下的不同软件传递数据,不同软件同时运行等所有功能。

二、标准的网络软件

图书信息集成管理系统FLCS为标准的网络软件,通过FLCS我们可以实现几十台计算机同时编目、借还、检索等操作。通过特殊的算法,FLCS在网络上运行时,图书借还、模糊检索等速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从理论上讲,FLCS的记录限制为十亿条,系统测试用HP(166/32M/2.1G)服务器,联想(166/32M/2.1G)PC机工作站,管理200万册图书,在10M网络上运行时,检索、借还等操作时均实现秒级延时。FLCS系统适用的网络规模只受网络操作系统限制,也就是说,只要所购网络操作系统允许,您可以随意增加入网微机数量。

三、标准的图书馆管理系统

系统支持CNMARC/USMARC/LCMARC(ISO2709)数据,书目及连续出版物著录符合《国际标准书目著录(ISBD)》和《中国文献著录标准(GB3792)》,书目条码符合中国图书馆行业条码标准(Code39)。

FLCS60新增功能

√允许自动即时存盘,避免数据掉电丢失。在进行数据录入、图书借还等操作时,系统可将数据随时存盘,以防因机器异常错误而造成数据丢失。

√显示器分辨率自动识别,充分适应多种显示器。操作窗口中的项目随窗口的大小自动调节

√可存贮图书具体内容及附带图片、声音、动画等信息。

√集成科技论文管理系统。

√多条件组合数据处理。在打印、统计、数据转换等操作时,用户可根据自已的需要进行组合数据处理,只输出自己所需要的数据。

√彻底抛弃数据接口,完全实现INTERNET实时数据交互。系统通过C/S运算模式,将数据运算置于服务器端,实现了大批量数据的包含式检索。

√所有打印均具有预览功能,所有报表列超过长度均可自动折行。

√系统允许多个窗口同时操作,例如在不关闭借还窗口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图书预约、流通查询、罚款登记等流通系统下的所有操作。

√增加多种统计功能。系统增加如编目阶段统计、流通分类统计、流通明细流通、藏书分类统计等功能。

√增加多个数据字典

√增加欲超期查询,可检索出将要超期的读者并可打印输出。

√可方便的打印图书借阅证。

√可进行批量销证。

√可进行批量典藏及分册典藏。

√检索结果与检索条件分离,可保留多个检索结果。

√丰富借阅制度,可对不同类型读者、不同类型图书,设置不同的借阅权限。

√可将系统临时文件放于本地,加快了程序运行速度。

图书采访

图书采访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记录采访信息并向编目子系统提供数据。图书采访子系统主要由数据处理、查询、统计打印、图书验收、信函定书几部分组成。下面就几个功能做一点解释说明。

一、数据录入:通过ISBN号可以调入MARC数据、出版者数据并在输入ISBN号时进行。

图书馆可以外购采访数据或从互联网上下载图书采购数据,然后通过数据录入功能自动追加到采访系统中来。在进行数据录入时系统自动记录图书出版者信息,保证一次录入多次调用。在进行数据录入时系统自动,也就是说,如果您要采购的图书已订购或已收藏,系统会给您相应的提示。系统安全性校验。例如,如果没有输入正题名、复本为0或过大,系统会给出相应的提示。数据携带。报纸科别、出版日期、复本、书商名信息系统会自动携带。

二、批量自动:系统将采访录入库数据根据ISBN号、书名去采访主库、编目主库依次查找,如找到则系统提示为重书。如果为重书,则可以修改其订数据或将其删除。

三、打印订单:系统可打印标签格式的订单,此订单格式已得到新华书店等书商允许。

四、图书验收:FLCS提供图书验收功能,通过图书验收,FLCS自动分配图书登录号。我们也可以不使用图书验收,而图书编目时编目验收一次完成。

图书编目

图书编目时系统自动调用采访子系统数据及所购MARC数据,图书编目完成后,可将数据交送到编目主库及流通子系统进行图书典藏及流通。图书编目子系统大致有图书编目、自动、统计打印、数据转换、数据维护几部分组成。

一、图书编目:FLCS采用固定条目式录入方式,通过多种辅助功能加快了图书编目速度。

√图书编目时可以自动调入图书采访数据、图书验收数据、所购MARC数据、出版者数据等。

√在键入ISBN号时进行自动。

√可以输入图书内容。在此,可以输入图书文本内容,也可以将图书内容通过复制、粘贴的方式将图书内容复制到系统中。

√嵌入文件:在此,可以利用WINDOWS的嵌入功能嵌入图片、声音、动画等。

√出版地、出版者等数据自动记忆。

√开本、页数等自动加"cm"、"页"。

√丛书名等字段自动携带。

√种次号自动给出。

√正题名、分类号、复本、登录号错误提示。

二、编目:FLCS提供自动的批量功能,如果有重书系统则将新书与库存图书同时显示出来,用户可以对其直接进行修改。

三、检查登录号排序:图书登录号是图书馆每一册书的唯一标识,图书管理系统实际上是通过登录号进行图书借还的,如果在图书录入过程中登录号或复本输入错误,则会造成图书借还错误。FLCS提供了"检查登录号排序"功能,通过它,我们可以检查出重复的及不连续的图书,并可打印输出,以供我们改正。

四、打印统计:FLCS允许用户进行多条件打印和统计,各条件可任意组合。例如我们可以统计某段时间加工的某类中的某语种的图书编目情况。

五、数据转换:FLCS允许用户外购MARC数据、允许用户建立联合编目,FLCS还允许用户将系统数据生成MARC数据及各种文本数据以便和其他软件交换数据。

六、数据交送:FLCS允许批量调拨交送,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将要交送的数据指明其馆藏位置、是否流通、条码号与登录号是否一致等图书典藏信息,在进行图书交送时每一册图书都使用这一信息,对少量具有不同典藏信息的图书,我们再通过图书典藏子系统将其更正。这样就避免了对每一册都进行典藏调拨,从而简化了手续,加快了图书加工速度。

图书流通

图书流通是用来记录图书借还信息的,必需有书有证才能进行图书流通,流通子系统中的图书数据来自编目子系统。

一、图书借还:FLCS的借还操作简捷、高效,无论借还操作还是借还速度都在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

√图书借还自动识别,在借还过程中不用任何键盘切换操作。

√图书还回时自动计算图书超期罚款。

√图书借还时自动检测借书或还书读者是否有超期书,如有超期书则出现提示。

√可自动建立图书条码号与登录号的对应关系。

√自动检测读者数据:包括读者借数、挂失、资格、押金余额、书证限期等。

√自动检测图书数据。

√自动还约书记到。在图书被还回时,如果此书已被预约,系统则自动所约图书记到。

二、借阅统计:FLCS可按分类法统计出所有大类在某段时间的借阅种数、册数及罚款多额。FLCS可统计出某段时间内的详细借还情况。

三、图书预约:如果读者检索到的图书已被借完,他可以办理预约手续,以取得下次借阅的优先权。读者可以通过INTERNET网络查询到自己的约书是否已到,图书馆也可以定期打印预约到书单发给相关读者以通知其约书已到。

四、查询:

1.用户可通过六种不同的渠道查询图书流通或读者借阅情况。

2.FLCS有查询欲超期读者功能,通过对查询日期的设置,可以检索出已到期的读者和将到期的读者,以通知读者提前还书。

3.通过对图书借阅频率的查询,用户可以评出各类热门书和滞借图书。

4.FLCS有详细的借还记录,通过借还历史查询,用户可以方便的知道某段时间内某书曾被哪些读者借过。如果出现撕书等违规现象,FLCS的历史查询会很大的缩小所要调查的读者范围。

五、罚款:FLCS系统的罚款只是从读者押金中扣除而不涉及到现金。FLCS的罚款有详细的历史记录,读者可通过INTERNET对自动的罚款情况进行查询。

六、书证管理

1.在进行读者办证时,系统携带除姓名之外的所有数据,而加快的办证速度。在进行读者办证时,可以嵌入读者照片,以供打印读者借阅证及图书借还时使用。

2.FLCS可以方便的打印读者借阅证。

3.FLCS进行单个或批量销证,可方便的打印出某一单位的到期或将要到期的读者清单,并标其借阅信息及押金余额等。这对学校图书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一功能,用户可以只对班级进行销证工作,而不涉及到单个读者。

4.FLCS的账务管理工作实用而严谨,用户只有在办证、销证、交款与退款处涉及到现金,其他罚款都是从押金扣除而不涉及到现金流动。FLCS有详细的现金流通记录以供查询。

5.图书错误修正:图书在流通过程中会自动关联许多数据库,如果在关联过程中发生停电、死机等异常错误而使数据失去关联,则会造成图书借还不成功,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图书错误修正功能修复图书和读者数据,以使图书可以继续借还。

期刊管理

期刊管理由期刊订购、现刊管理、过刊管理三部分组成,过刊编目完成后,可以通过数据交送,将数据交送到流通子系统进行过刊借还。

一、期刊订购:期刊订购是用来记录期刊订购信息的。

1.期刊增订:在进行期刊增订时,系统自动检测所录入期刊是否已订购,并给出提示信息。

2.打印订购清单:用户可以对不同书商、语种、出版频率打印订购清单,并可以将期刊订购数据生成EXCEL文档,以用来数据交换。

二、现刊管理:现刊管理要调用期刊订购数据并为过刊管理积累数据。

1.现刊记到:现刊记到时,系统自动调入订购数据,自动计算应到期号,自动生成本期订价,自动对应语种及排架号,自动检测已到期与缺期。

2.打印装订通知单:系统自动检测已到齐期刊并打印输出,用户可根据此清单进行现刊下架。

三、过刊管理:过刊管理由过刊编目、打印著录卡片、财产账等几部分组成。

过刊编目:过刊编目时系统自动调用订购数据、现刊数据及现刊下架数据,系统自动计算现刊合订价,自动给出分类号等。

图书典藏

通过图书典藏,用户可以指明每册书的条码号、馆藏位置、是否允许流通等信息。FLCS允许用户进行批量交送典藏然后再对个别图书进行典藏登记的方式,从而简化了典藏手续,加快了典藏效率。

一、图书典藏:在图书典藏时,用户可以指定每册书的条码号也可以不指定,如果不指定,用户可以在图书借还时再建立图书登录号与条码号的对应关系。

实际上,FLCS允许用户不经过图书典藏而直接进行图书流通,这反应了FLCS的可简可详的设计思想

二、统计打印:通过统计打印功能,用户可以方便的知道在某段时间内向图书馆各部门交送了多少图书,并可打印出那些图书的详细列表。

三、图书剔旧:FLCS允许用户进行单册书剔旧,剔旧书作为历史保留并可随时打印输出。

论文管理

FLCS60论文全文管理系统,通过这一系统,用户可以从光盘上、互联网上等媒体上下载信息,建立自己的全文数据库。FLCS的论文管理系统允许用户通过WINDOWS的OLE功能存放WORD文档、图片、声音、影像等多媒体信息,它是一个有效的多媒体管理工具,同时又是一个得利的办公助手。

用户建立的全文数据可以通过FLCS的INTERNET检索系统通过网络。

FLCS的INTERNET检索系统

FLCS提供一个C/S结构的INTERNET检索系统,通过该系统,用户可以利用WWW浏览器,从所有上网的计算机上检索到图书馆的馆藏书目、读者基本信息、读者借书、预约到书、超期读者、罚款记录、最新图书、借阅频率最高的图书及借阅频最高的读者、期刊数据、科技论文数据等信息。

该系统的服务器端配置为NT4、IIS3、ASP3、VFPODBC6、TCP/IP协议。

一、书目检索:通过INTERNET检索功能,用户可以很方便的检索到自已所需要的图书,并能查到各分册的馆藏位置、及是否在馆等信息。由于系统采用C/S结构,检索运算在服务器端进行,网络上传输的只是检索式及检索结果,从而大大减轻了网络传输负担,加快了检索速度。

二、读者检索:通过读者检索功能,读者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检索到自已的基本信息、所借图书、罚款记录、预约到书等信息。

三、论文检索:FLCS允许用户建自己的全文数据库,并允许用户将自己的全文数据库通过INTERNET。通过论文检索功能,用户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下载图书馆论文数据,并可进行下载、打印等处理。

触摸屏检索系统

FLCS提供了一个"傻瓜式"读者检索系统,该系统通过对整部中图法的引用和书名、作者提词索引,使触摸屏检索成为可能,适合于各学校图书馆。读者检索时,完全脱离键盘,不懂计算机和图书馆学知识的人员,也能用触摸屏或鼠标很快检索到所需图书。系统采用前台书目检索,后台自动打印借书单的方式,方便了读者和图书管理人员。

用户关心的问题

1.计算机停电或死机会不会造成数据丢失

FLCS有即时存盘功能,被修改的数据会立即存盘,不会因计算机异常错误而丢失数据。

2.FLCS能否存贮多媒体信息

FLCS能存贮每册书的文本、图片、声音、动画等多媒体信息。通过FLCS的科技论文管理系统,用户还能建立自已的多媒体资料库。

3.FLCS能否打印读者借阅证

FLCS能根据读者办证日期、读者单位、读者姓名或证码打印读者借阅证。

4.FLCS能否批量销证

FLCS既能单个销证,又能批量销证。

5.FLCS系统是否易学易用

FLCS系统是标准的WINDOWS应用程序,界面友好,操作容易,只要有计算机常识就可维护使用。FLCS系统的数据流程与图书馆工作流程是相符的,只要懂图书馆业务,在一、两周时间内就可熟练使用。

6.FLCS系统是否实用、是否具有先进性

FLCS的研制人员有图书馆学专业、计算机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也有从事多年图书馆工作的老馆员,FLCS的研制人员决定了其实用性。FLCS系统采用CLIENT/SERVER结构,实现Internet/Intranet信息,FLCS能从互联网和光盘上下载信息,能存贮多媒体数据,所以FLCS系统当然是先进的系统。

7.FLCS能存放多少数据、能用于多大规模的网络

理论上讲,FLCS系统的记录限制为十亿条,系统测试用HP(166/32M/2.1G)服务器,联想(166/32M/2.1G)PC机工作站,管理200万册图书时,在检索、借还等操作时均实现秒级延时。FLCS系统适用的网络规模只受网络操作系统限制。

8.我们是否可以外购数据及与其他图书馆交换数据

FLCS系统可以自动调用所购采访数据、编目数据,FLCS可以生成标准MARC(ISO2709)数据以用于数据交换,FLCS也可以接收其他图书馆的MARC数据建立联合编目。FLCS还可以和其他软件如WORD、EXCEL等交换数据。

9.FLCS系统是否容易出问题、出了问题时怎么办

篇2

1.1用户、终端、网络的研究

为了研究用户模型,首先研究用户如何使用云平台下的图书档案管理系统,用户接入到图书档案管理系统,必须使用终端,通过网络接入。在这个过程中,终端呈现异构化、复杂化、多样化的特征,①终端目前可能使用电视网、电信网和计算机网中的任何一网,可以通过WLAN、WWAN、Internet、PLMN、HFC、传统CATV、Ethernet和OAN中任何一网,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也可能使用其他网络,其网络方面的特征呈现异构化、多样化;②终端类型和型号都很多,其功能、用途等明显不同,造成构造的不同和复杂化;终端和网络的异构化、复杂化、多样化,造成了其效果差异化很大,主要体现在:①显示效果方面;②音效效果方面;③网络方面;④计算复杂度方面;⑤可用空间方面。从显示效果的角度来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终端不同,其显示屏幕的大小不同,从这个角度来说,手机和电视的差距是最为显著的之一,笔记本、PC等终端设备屏幕往往适中,显示屏幕大小的不同一方面和用户持有终端是否便利有关,另一方面关系着用户浏览信息资源时屏幕的尺寸和效果。②终端不同,其显示所使用的分辨率不同,体现为显示时的效果明显不同,如显示时的清晰细腻程度、拍照取景和视频播放的效果等等,而且部分终端的分辨率是固定不变的,无法进行调节。③文件的格式不同,其显示效果可能不同,例如常见的视频格式有AVI、MPEG、DIVX、MOV、ASF、WMV、RM等,不同的格式记录相同的视频信息,其显示效果也可能完全不同。④显示效果的程度决定了用户视觉角度质量的高低,其对于文本、图片、图像、单一的视频是有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对多媒体信息资源的效果也是有一定影响的。⑤显示效果的程度所带来的影响,对于不同的用户是不同的,其高度影响高度依赖视觉的用户,但当用户不依赖于视觉的时候影响则不大。从音效效果方面来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终端硬件不同,其发声所用的效果不同,即使终端硬件相同其发声的效果也可能不同,例如一台笔记本电脑,如果其声卡是集成的则往往没有独立的声卡效果好,同样不同厂商所生产的声卡效果往往也有一定的差别,不同时间、不同技术所生产的声卡效果也往往不同,但音效效果在设备、设置、播放内容等完全相同的前提下是一致的。②不同的音频文件,其效果可能不同,首先数字音频技术指标采样率、压缩率、比特率、量化级,分别控制单位时间内波形采样的数据数量、音乐文件压缩前后大小的比值、记录每记录音频数据一秒钟所消耗的比特值的平均值、用多少位二进制的数据描述的声音波形;其次,不同的音频文件格式不同,其音效的效果也可能不同,常见的音频文件格式有WAV、MP3、WMA、OGG、APE等。③对于部分终端来说,音效效果是可以调节的,但依然存在音效无法调节的终端。④音频效果的程度所带来的影响,对于不同的用户是不同的,其高度影响高度依赖听觉的用户,但当用户不依赖于听觉的时候影响则不大。从网络的角度来看,①目前大部分的电视网依然是单向的,也就是说存在单向和双向的问题,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单向和双向的问题最终会被解决,但是目前一段来说其依然是问题的一部分。②网络不同登陆方式可能不同,例如如果用户借助电信网登陆和使用服务有两种模式,其一是通过以点播为基础的短信息服务,需要利用短信服务的平台来传输信息,由于其平台经常是第三方提供的,因而实时性往往较差;第二种方式则是通过GPRS网络,这种方案的缺点是覆盖率较差、传输速度低、费用高,但可以实现实时。从计算复杂度方面来看,终端之间的差异很大,以电视网的机顶盒和电视机来说,即使运行一个非常简单的动画也会非常困难,而相同的困扰在计算机上往往不存在,换句话说计算复杂度高的资源无法在部分终端上运行,但同时部分终端上如果使用计算复杂度低的文件则也会浪费资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同的终端适合使用的信息资源在内容、格式等方面是完全不同的。从可用空间的角度看,如果可用空间的大小无法支持对应的操作,则后续的操作无法进行,同时可用空间较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运算速度。对于可用空间的大小,不同的用户可能会有不同的定义,部分用户可能对终端的最小可用空间有自己的要求;还有一部分人对最小可用空间没有要求,但是最小可用空间不够用的时候会有自己期望的行为和操作。

1.2用户行为研究

用户的行为,①指用户使用云平台下图书档案管理系统的行为,其根据用户的身份、目的、习惯、兴趣等不同而不同,用户可能是进行检索、获得、修改、保存信息资源,也可能是对图书档案管理系统的管理,如计费等;既包括其行为的种类、参数,同时还应该包括其行为所导致的结果。②用户的行为受到其本身的制约,既要受到其身份影响,又受到其兴趣和目的影响,但最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可以通过用户的行为获得用户的信息,并做出调整,以便更精确地认识和了解用户。

1.3用户偏好研究

用户偏好,指用户在考虑服务或者商品的时候按照其自身意愿所做出的带有倾向性的符合理性的选择,是用户理性、认知和心理感受权衡后的综合结论,是用户个性化的体现。在云计算平台下的图书档案管理系统中,其可以作为个性化服务推荐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由终端、网络等带来的与视频、音频、可用空间等有关的偏好信息,此偏好信息用于确认用户偏好的信息资源的模态类信息,在此类偏好中用户往往偏爱一种或者几种终端,同时对于不同终端参数设置有不同的偏好;②用户偏好的信息资源内容方面的信息,包括学科、方向、难度等,这种偏好主要来源于用户原有的背景如职业、专业、知识层次等,并随着用户的发展而改变;③其他偏好,主要包括终端、所途经的网络、所在的位置等;④用户ID,用以唯一地标识和区别用户。

2用户模型研究

2.1用户基本信息模型

根据对用户、终端、网络的研究,建立用户基本信息模型,包括三类信息,分别是用户信息、终端信息和网络信息(详见图1)。其一是用户信息如用户ID、姓名、身份、年龄、知识层次、密码、密码提示问题、组别,其中①用户ID、密码是不可以省略的,其需要在用户登陆的时候确定用户的基础信息,同时用户ID对于整个系统来说是唯一的,也就是说所有用户的ID是没有重复的,是“独一无二”的;②身份、年龄、知识层次三项可以用于辅助确定用户的身份,以便在后续用户偏好模型未获得具体信息之前初步判断和获得用户的偏好信息,但鉴于部分用户的特殊性某些情况下是允许被省略的;③用户信息可以通过组别确定用户的权限的确认。其二是终端信息包括终端ID、终端参数等,其中①终端ID用于确定接入和登陆到图书档案系统的终端的身份,通过检索对应于终端的数据表可以获得包括其使用者、终端的类型、终端的基本参数及范围、终端的可能配置等的信息,可以初步确定终端的信息;②终端参数包括的是显示参数、音效参数、计算复杂度参数、可用空间参数,显示参数和音效参数分别是用户提供的其习惯使用的显示、音效参数的设置,而计算复杂度参数需要通过终端ID判断用户终端的具体计算复杂度获得,可用空间则需要在图书档案系统运行的时候通过其与终端之间的通讯获得;③终端信息中终端ID是不可以缺省的,但终端参数是可以缺省的,在缺省的状态下,系统依然可以通过终端ID获得终端的类型及基础的参数范围,再根据参数范围进行其他的判断,同时由于计算复杂度参数和可用空间参数不需要用户提供,因而也可以在缺省的情况下获得。其三则是网络信息如网络类型、常见位置等,其中①电视网的单双向问题可能会带来新的问题需要给予重点关注;②常见位置,是用户通常使用终端接入和使用图书档案管理系统服务的位置;③网络ID,用以唯一地标识和区别网络。关于用户基本信息模型,需要注意的有:①用户基本信息模型虽然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但是其是一个整体,可以通过数据库表示出来,其中的每一条记录都只说明的是在某一种情况下用户使用某种终端通过某种网络接入和使用图书档案管理系统的具体设置以及由此而来的各种参数,每个用户的具体信息可以不只一条而是若干条记录的组合。②用户基本信息模型的三个子模型,可以通过一个数据表体现,也可以分成用户信息表、终端信息表、网络信息表三个数据表的组合来实现。

2.2用户行为模型

用户行为模型,主要用于记录用户的行为、状态等信息,其由用户ID、用户行为、行为参数、状态参数三个部分组成,其中①用户的行为用于记录用户状态变化的原因,同时可以从中获得用户基本信息模型的部分信息,同时也可以完善用户偏好模型;②用户行为参数用于说明用户行为的细节,是用户行为有机的补充;③状态参数,用于表明经过用户的行为之后用户的变化。

2.3用户偏好模型

用户偏好模型是用户服务推荐的基础,其主要包括3个方向,其一是对所获取资源的模态倾向性,是与终端相关的,其中包括格式、显示性能、音效性能等,其大多数属性是范围;其二则是对信息资源内容的倾向性,主要包括用户的身份、年龄、知识层次、专业等;其三则是用户通常所在的位置区域,可以用于以就近原则对其提供服务。

3关键技术分析

3.1用户模型应用研究

从用户登陆并使用系统服务的角度看用户模型,用户通过终端接入计算机网、电信网和电视网三网中的一网,可以利用一体化标识网络技术连接到系统,通过终端ID确定终端的身份(终端信息模型),通过终端所在的位置、IP等可以获得对应的网络信息(网络信息模型),通过用户ID和密码登陆系统进而系统可以确定登陆的用户(用户信息模型),如果需要调用用户偏好模型可以根据用户ID在用户偏好模型中检索相应的记录则找到对应用户偏好的信息(用户偏好模型),用户使用过程中会有所操作记录下用户ID、相关操作及对应参数则可以将信息添加到用户行为模型,根据用户ID可以从用户行为模型获取相关的参数则可以获得对应信息据此可以修改和完善其他模型。对于用户模型的应用,本文认为:①对于信息资源的检索和使用,既涉及到用户对信息资源模态的偏好,又要涉及到用户对信息资源内容的偏好,同时还涉及到用户所使用的终端;在检索的时候首先要根据终端信息模型和网络信息模型判断终端和网络的特性,获得支持的模态的信息,获得显示、音效、网络、计算复杂度、可用空间等信息,再根据这些信息和模态结合结合用户的偏好以集合的形式进行交的运算进而缩小可以接受的信息资源的模态范围并将其作为用户即时信息资源模态的偏好,再通过用户偏好模型内容倾向类偏好可以获得用户对信息资源内容的偏好。②显示、音效、网络、计算复杂度、可用空间等的变化会带来很多不同的情况,需要形成对应的策略,该策略既要符合用户的意愿,又要符合运营商等商家的利益,同时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并受到相关部门的监管。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设置相应的阈值来划分对应的范围,根据阈值与当前值差别的组合来判断当前所处的情况,当差距过大或者达到阈值的时候可以按照对应的既定策略采取行动,如在许可的情况下重新生成对应的信息资源、只发送部分信息资源、压缩等。③用户基本信息模型中用户信息模型、终端信息模型和网络信息模型需要相互结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使用的时候相互辅助;同时用户基本信息模型、用户行为模型和用户偏好模型也是一个有机整体,其通过用户ID彼此关联。用户ID在整个模型中是唯一的,其作用是唯一地标识一个用户,以便与其他用户区别。

3.2用户模型的初始化与完善

本文认为用户模型的初始化信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得:①用户注册的信息②利用调查研究等方式从侧面获得的用户信息;③利用公众的大众化特征获得,其实质是首先获得用户基础信息模型,然后再从用户基础信息模型获取数据,以基础信息模型数据为基础结合概率归类和整理,去生成用户偏好模型和用户行为模型的初始数据。本文认为用户模型的信息完善与补充,是一个不断学习和修正的动态反馈过程,通过机器学习对参数的重新估计和修正提高了预测的精度,进而提高服务的质量,可以为个性化服务推荐打下基础。其实质是通过训练来逐渐完善用户行为模型,再根据用户行为模型逐步完善用户基础信息模型和用户偏好模型。具体的实现上,本文认为①用户行为模型可以作为执行单元,学习单元通过用户行为模型提供的信息根据用户基本信息模型和用户偏好模型建立并改进知识库,执行单元格局知识库中的知识执行任务,再将执行后的信息反馈到用户行为模型作为下一步学习的资源。②可以用命令序列作为最小单元描述用户行为,通过定义两个序列、两个状态之间的相似度来代表和判断行为模式之间、状态之间的相似程度;模型工作的时候,计算序列相似度来判断行为和状态的变化。

篇3

随着各种先进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的广泛应用,高校图书馆的各方面都发生了极大变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高速发展给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也必须由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变。

首先,图书馆的集成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人能够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获取相关的文献资源.同时使得图书馆的借阅、还书、预订以及续借等工作更加方便有效.减轻了图书馆人员很多的物理负担。

其次,在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上.传统的图书馆服务主要是以物质的文献资料为主,查阅、储存等既占空间.又存在质量保障问题。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数字化的文献资料逐渐引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购书的代价,同时也促进了文献资料的方便阅读和管理。因此.传统的文献与数字化文献的结合是当前图书馆服务的主要特点。

再次,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传统条件下的图书馆馆藏文献以印刷型为主.图书馆工作人员主要工作方式以手工操作为主,服务内容以纸质文献为主服务方式以人与人面对面为主。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馆藏以印刷型与电子文献相结合.管理与业务工作以计算机操作为主.服务方式以人与计算机(网络)及面对面相结合,同时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文献信息收集加工文献信息管理、文献信息传递、个性化针对性信息咨询与读者辅导,逐渐成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

因此,可见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当前高校图书馆管理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促进了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有效运行但同时也暴露出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许多问题.亟需管理人员认真对待。当前,如何加快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主动跨入数字化时代,是我们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

1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

因为计算机的大规模普及和Internet的畅通为数字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分类、编目、查询、资源共享、传递等固有的模式,则是数字图书馆产生与发展的坚实基础,没有传统的图书馆,就没有日后的数字图书馆。

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这种既有区别又具有内在发展联系使图书馆人认识到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图书馆务必要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充分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进行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这样,才能焕发蓬勃的生机与活力。高校数字化建设也应把握这一主体方向,进行全方位的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

2人力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关键

传统图书馆时代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基本模式是人与书的结合,或者说是以书为媒介与读者的结合,也就是人与人的结合。而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员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人与计算机的结合,也就是所谓的“人机结合”,工作人员得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通讯网络来获取或提供信息服务。因此,数字时代图书馆员既要有扎实的传统图书馆学知识,又要兼备计算机网络技术.而在我国,由于图书馆数字化起步较晚,计算机在全社会普及率不很高,目前,各类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图书馆尚囿于传统的馆藏、借阅工作模式。工作人员中的“两多”和“两少”现象较为普遍,即低学历者多,非图书馆专业毕业者多;图书馆学专业者少,懂信息技术者更少。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实施数字化建设,首先要解决人力资源这“短腿”问题,必须注重对现有人员的信息素质培养,突出图书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专业教育,使之紧跟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同时,要花大力气进一批能驾驭计算机开发、运行管理和维护的专业人才,并配备若干名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人才,为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信息化发展和网络化管理作好人力资源的准备。

3数字化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前提

数字化资源建设是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前提条件,不然,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犹如无米之炊、无本之木。数字化资源建设要立足于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馆藏资源数字化;二是社会资源馆藏化。

馆藏资源数字化,就是根据各高校的学科特点、科研方向和日后的发展规模,建立个性化的数据库,实现目录检索、主题检索和全文检索;同时,还可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对相关的教学参考书、学术期刊作数字化技术处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全方位搜索引擎,实现网上轻松阅读和下载。

社会资源馆藏化,指对社会上已数字化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和利用,大力拓展网上资源,通过对信息的搜索、跟踪和过滤,将有关资源分门别类地加以组织,供教师、学生使用。如根据学校教学的需要开通相关镜像站点,有用Web方式提供网上检索服务。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是一项关联度较高的工程,鉴于图书馆又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政府部门务必在政策上给予特别的扶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在这一方面,国内一些地方高校已有所动作,据某省图工委自动化专业委员会的调查,目前,该省29所高校图书馆已有23所通过了自动化工作的评估,自动化建设的总经费达1855万元,购置各种硬件设备共计1317台(件),自动化应用集成系统计23套。在软件应用方面,采访子系统应用的有22所高校;流通子系统应用的有21所高校;查询子系统应用的有19所高校;期刊子系统应用的有18所高校;文献开发系统应用的有12所高校。21所高校拥有校际局域网,联入Internet的有18所高校。其中,某大学图书馆建立了中国船舶文献等5个专题数据库,存储14万多条数据。此外,许多大学图书馆都建立起来颇具特色的数据库,既充分收集了相关信息资源,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又为学校教育、研究工作提供了优良的保障。

4组织模式创新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保证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崭新的图书馆形态。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要构筑一个能与之相匹配的新的组织模式。对此,我们通常可以从三个层面去理解:一是从数字图书馆构成要素去理解,即数字资源、网络化存取和分布管理;二是从技术层面去理解,主要包括用户接口、预处理系统、查询系统和对象库等基本构件;三是从社会组织系统方面去理解,作为社会整个的数字图书馆与行为个体的高校数字图书馆之间各自的组织结构及相互关系。

从宏观角度去探析数字化后的高校图书馆,它仅仅是日后社会广义数字图书馆众多节点的一个点,是狭义的数字图书馆。目前,学术界对狭义数字化的高校图书馆机构设置(组织模式)观点各异。笔者倾向于按主题来设置和划分高校图书馆的工作部门:

1)人文科学部门。负责人文科学方面数字信息的采集、整合、咨询、传播等工作。

2)自然科学部门(可根据各高校的科学设置状况,设置若干小组加以细分)。负责自然科学方面数字信息的采集、整合、咨询、传播等工作。

3)数字系统维护部门。负责软、硬件的维护,网络系统运行安全,数据保存备份等工作,兼管知识产权(版权)保护及诉讼工作。

4)管理部门。保障图书馆内部信息的通畅,负责管理指令的下达、执行和反馈,进行上下沟通业务联系及馆际间横向协作等工作,并对图书馆的总体发展方向、管理目标,作出科学、前瞻性的规划。

按主题进行部门设置、工作分工的数字图书馆组织模式,是对传统图书馆时代组织模式的创新,大大精简了传统的庞大工作部门,便于按学科,按工作性质加以划分,着重、着力于对信息的采集、整合、传播,突出信息咨询服务,有利于优化人员结构配置,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能。按主题进行图书馆组织创新,实质是充分发挥专家型馆员的学科“领头羊”作用,同时也迎合了数字图书馆各项业务之间相互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

同时,还要注重图书馆人员的素质提高。日后数字化高校图书馆的人员结构应加大高级专业人员的比重,按数字化的发展建设进程,逐步增加既具图书馆专业知识,又有信息学、计算机系统运行管理方面一技之长复合型人才的比例;要加大现有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力度,使之知识结构能适应数字化的发展要求。

5改善硬件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基础

目前,高校图书馆大多在筹划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尽管起点不尽相同,但都还属转型发展期。数字化发展,硬件先行。硬件建设要有前瞻性,要建立一套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灵活的结构化布线系统,这样,才能为日后数字化建设留足发展空间。考虑到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以数据处理和应用为主,最大限度地满足全校师生访问馆藏资源、网上资源的需求,因此在选择技术和产品时应选择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可即时扩展,且易于维护。总之,高校图书馆的硬件条件改善要突出能创造开放式的信息环境,重点要抓住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1)建设高性能、高可用性的图书馆网络及服务系统。目前,各地高校相继建设校园局域网,建议网络主干采用千兆以太网,同时配备1000M高速以太模块为主干的交换机和交换集成器,使图书馆局域网骨干带宽达到1000M的能力,能基本满足日后数字信息包括多媒体信息传输和交换的容量之需。

篇4

一、图书馆管理系统应用的必要性

过去,大多数学校图书馆都是封闭式管理,通过卡片登记借阅信息,只能实现有限的流通,有的甚至不能正常对学生开放,使得图书馆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即使是实现了正常流通的,也不能提供领导管理上需要的各种信息如本馆各种资料分布及借阅(流通)情况。

目前,我国学校图书馆办馆的要求及领先标志就是藏书全部开放,师生共享开架借阅。这种借阅方式是当前适合我国国情的发挥图书馆应有作用的最佳方式,也是素质教育的最好体现。它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的功效,最大限度地为读者服务,这也是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的最终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体制。为此,各地教育主管部门都逐步提出学校要采用图书馆管理系统,从而实现人工管理达不到的一些功能并发挥图书馆的最大效益。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了现代化的管理软件进行管理,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从而在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也对其他兄弟学校起到了示范和促进作用。自身发展的需要和上级部门的要求以及竞争的需要决定了学校采用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以计算机技术、存储技术、通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作为信息资源存储、传递的专业机构,图书馆如何在新的技术条件下,适应形势发展,发挥自身优势,开拓信息渠道,更好地为用户服务,是一个新课题。也必将对现有的图书馆产生全面而深远的影响。因此,正确认识信息时代对图书管理工作的要求,使图书馆工作变得更加便利和高效,使资源共享更容易实现,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十分重要。

在信息时代,各种冠以“数字图书馆”之类说法的图书馆现代化论断到处可见。那么什么是图书馆的现代化呢?判断一个图书馆的现代化程度,应该从图书馆最本质的特性判断。图书馆具有信息资源的收集保存、加工整理并使之有序化及传递信息资源的功能。这一点是书店和网站都无法做到的,也是图书馆最本质的特性,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基础。判断图书馆的现代化程度,也应该从这个最本质的特性来判断。

二、成熟的图书管理系统决定因素

任何一套图书馆管理系统至少必须具备这样一些功能:对图书进行编目也就是采集信息并上架、图书检索(查找)、图书流通(借还)。然而仅仅有这些功能是不能称为真正的现代化的管理型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笔者认为,一套系统是否成熟还决定于以下几个方面:

1、符合相关的标准

例如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规范、我国图书馆界通用的CNMARC格式标准、目前通用的《中图法四》等。

《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颁布将为教育部门对教育数据进行总体的规划和组织,建立起统一的数据平台提供有力的技术保证;它将带动教育管理信息存储、访问、更新、传递方式的变革,进一步减轻学校人力资源和财政管理的负担。

CNMARC是在UNI-MARC(国际通用MARC)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有479个字段,这些字段是针对能着录多种文献类型及多文种文献而制定的,数据格式结构复杂繁多,使用时,用其所有字段,只需结合着录的文献类型与文种等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机读目录格式字段形成数据。

中图法全称是《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是我国建国后编制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分类法。其编制始于1971年,先后出版了四版。自1999年第四版起更名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不变,英文译名为ChineseLibraryClassification,英文缩写为CLC。由于国家图书馆1975年以后的文献(善本除外)都采用中图分类法,馆藏目录检索系统也提供“中图分类号”检索字段,了解中图分类法有助于读者准确地查询到需要的文献资源

2、开发工具及所采用的数据存放格式要求先进

有些人认为只要看看功能和界面是否令人满意就行了,其他的与我们没有多少关系,实际上开发工具及方式和数据格式的存放方式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以及未来的可升级维护性。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系统在Windows下运行,最先进流行的开发工具是美国Borland公司的Delphi及Microsoft公司的VC++,后台数据库一般采用微软的SQLServer或Sybase大型数据库产品。

3、功能是否强大

目前,一般主流的系统包括系统管理、读者管理、编目、流通、统计、查询等功能。比较先进的能够在一个界面下实现图书、音像、期刊的管理,设置假期、设置暂离锁(提高安全性)、暂停某些读者的借阅权、导入导出读者、交换MARC数据、升级辅助编目库等。此外,由于学校校园网络的逐步建立,一个完善的系统还应提供无缝接入校园网的WEB功能,通过IE浏览器让读者使用借阅资料查询、更换密码、预约、资料检索等功能。有些系统还能提供读者自助服务,可以开放一些客户机让读者自行管理密码、查询自己的借阅史、预约资料、检索资料等。

4、要有足够的安全性

安全性一般涉及到操作权限控制和数据自动备份两方面。主流系统都实现了由管理员分配各操作员可使用的功能并设置其密码,各操作员均需先登录系统然后再操作各种允许使用的功能。一个完善的系统还应对各操作员的登录、退出及重要操作记录在操作日志中。同时还应提供完善的自动备份服务,以实现数据的全自动按计划备份,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您的数据安全。

5、要有足够大的辅助编目库

在对图书进行编目也就是信息采集时,如果我们通过扫描图书的ISBN号条码就能得到大多数书的书名、作者、出版社等各种标准信息,则我们的编目准确性和效率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这就要求有一个比较完善的准确的辅助编目库。这也是一个容易被学校忽视而软件开发商有意回避的问题。

6、要具有完善的规则

除了能够设置读者的借阅规则外,还应自动实现一些图书馆界通用的管理规则,例如有在借资料的读者是不能被删除的,有以下情况的读者是不能借阅的:某类书的借阅数已达到最大值、有超期资料、有未缴罚款、被暂停借阅等。

7、简单易用

一个好的系统应具有清楚的操作界面,最简化的操作过程。日常工作中操作员通过手持式条码阅读器应该可以完成绝大部分工作。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系统将精力花在华丽的界面上,而忽视了用户真正需要的是实用的完善的功能。

8、有先进的体系结构

当前主流系统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模式,所有信息均存放在数据库服务器上,各客户机通过网络与数据库服务器通讯,WEB服务通过ADO模型访问数据库服务器,数据与应用安全地隔离,可确保数据存放的安全性。当然在具体选择中还需考虑是否得到主管部门例如省电教馆等推荐及性价比等。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正迈向一个以数字化技术革命为中心的新时代。这一新时代最明显的特征便是全球范围内的网络革命。这场革命催生出的数字化信息网络,大大改善了我们所处的信息环境,信息的类型和形式变得更加复杂,人类信息传播的途径及获取信息的方法,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它不仅改变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方式,同时也对图书馆的情报用户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三、图书管理系统现代化程度的标准

1、信息资源收集的现代化

现代社会信息资源丰富,信息污染也很严重,给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收集带来了极大麻烦。传统图书馆时期,由于各种信息资源极大部分由正规渠道获得,经过图书期刊编辑人员的认真校对,信息质量相对可靠。而现代化信息的载体以及出版发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光盘、印刷品、网上信息、声像读物等良莠不齐。这就要求图书馆采编人员掌握多方面的信息源,运用现代化的各种手段,对各种信息做出尽可能正确的判断

2、信息加工整理的现代化

在传统图书馆时期,文献资源的分类加工整理比较简单,所揭示的文献信息深度有限,对文献的内在性质、内容的揭示基本没有。图书馆应用计算机进行分类编目,给文献内容的揭示带来了一定的改进,但无实际性的改革。计算机所具有的快速处理数据的能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信息加工的目的是为了使信息资源有序化,以便于更好地查找和使用文献信息,如果在文献信息加工整理上不能实现统一标准的规范,图书馆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就不存在

3、图书馆服务的现代化

服务是图书馆的生命。图书馆所做的一切工作,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好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服务的现代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图书馆工作人员服务的现代化,二是服务手段的现代化。

观念的现代化要求我们改变原来重管理轻服务的思想,把以读者为中心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收集各种文献信息资源。在现代化图书馆时期,判断一个图书馆的大小是以图书馆获取信息的能力,提供服务的能力来决定的由于现代化的图书馆是一个有机的网络,各种信息资源许多都是公开的、共享的.只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一切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观念,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可以比传统时期有一个质的飞跃。

判断服务手段的现代化也应该用“一切以读者为中心”这一图书馆的服务宗旨来判断。如果图书馆提供的文献资源必须使用电脑才能得到,这对读者来说就是服务不好,因为他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现代化服务手段真正的含义应该是图书馆根据读者不同需要,提供适合各种不同类型的服务方式。

总之,我们通过对图书管理系统的分析,对管理系统在其他情况下的应用,有了一个基础性的了解与掌握。同时,对热门图书的科学管理,进一步提高其利用率,不断满足读者日益旺盛的阅读需要,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顾俐.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中国科技信息》.2007.11.

[2]孙丽莉.图书管理系统论.《中国科技信息》.2007.1.

[3]马慧生、王树芬.对我校图书馆数字化的建议.《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0.3.

[4]张霞.数字图书管理系统及其相关技术探究.《安阳大学学报:综合版》.2003.3.

篇5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个人数字图书馆作为传统图书馆的新形式,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应运而生。那么,什么是个人数字图书馆呢?

总体来说就是在自己的计算机上,为实现读书治学的目的,使杂乱无章的信息资源变成有组织的信息集合,通过免费的或基本免费的软件,将网上的有关信息资源,通过该管理软件进行存取,在软件内完成编辑管理,根据个人需求,供其有效利用。个人数字图书馆的意义在于,通过这一软件系统,对于个人知识储备的数字化整合可以顺利完成,用户能够自己创建、维护、使用该软件系统。

这一新形式的个人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比较,突出的特点是:

(1)数字化。使纸质资料的文献形态改变,使其数字化。曾经的纸质图书存放时间较长后,其一、积少成多,体积增大,内容增多,越来越不利于文献资料的整理和保存,其二、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资料由于保管不善肯定会发生丢失损毁,旧资料查找时也是一个大工程,那么如何处理这些破旧书刊纸质资料?去粗存精选择性保管显然不是最理想的方法,那么使其数字化可以妥善保存,不遗失资料的同时更加能够便于查找。

(2)数据库化。当今,互联网上供人免费下载的数字资源日益增多,大家将自己感兴趣的文件和资料下载到本地电脑的文件夹中,供日后查阅或使用。但是文件夹不具有数据库结构,并不能有效的进行检索文件,当我们下载的文件日益增多的时候,无法有效的管理这些下载的文件,那么,就可以通过个人数字图书馆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在需要时通过搜索引擎,快速准确的查找到目标文件,无论文档文件还是图片文件或是视频文件,均可自动识别并打开后台运行,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3)检索功能增强化。因为个人数字图书馆的使用者们并不是专业的情报学工作人员,无法精确的对于所需检索的内容进行输入,所以,要快速准确的查找到文献资料,在检索功能的设置上要加强,即使是模糊的搜索关键词也一样能迅速的找到需要的文献资料。基本的检索功能中至少具有字段检索、单项检索、截词检索、全库扫描检索等,并且,各种类型的文件要在统一的检索界面,使用方便查找快捷,检索历史随时保存便于随时调用。

2 个人数字图书馆论文管理系统在高校应用的可行性研究与分析

在高校设立个人数字图书馆论文管理系统,不仅为学生读者带来很大方便,同时在系统设计初期的可行性研究与分析中得出其具有很多的优势,下面将通过3个方面详述分析。

(1)高校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配合校园内完善的网络环境。丰富的馆藏资源,电子文献资料较全,是高校图书馆馆藏的重要特点,面向高校大学生,购买了种类丰富的各类论文数据库供学生学习查阅,同时自建论文数据资料库,为学生查阅下载论文资料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另外,高校的现代化设施建设完善,如学生宿舍的高速网络、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校园全网无线覆盖等,这些设施为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现实保障。

(2)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曾成功开发个人数字图书馆平台――My liberty。用户可以自行通过该平台搜集电子资源,既可以来自公共网络的任何地方,也可以来自校园网络的内部门户,在这个平台上管理、编辑、下载,打造属于自己的个人图书馆。在国内,浙江大学也曾成功开发“我的图书馆”,系统功能如:新书通告、数字资源定制、搜索引擎、书签功能、个人信息保护等。虽然开发项目不是完全相同,但这些成功的案例都具有一定的可借鉴性。

(3)数量稳定的受众用户群。高校庞大的用户群体都具有高学识、高素质,比较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网络通讯知识、文献检索知识等,他们无论是论文创作还是课题研发,都需要强大的学术资料支持,这一软件系统可以为他们提供高水平、多层次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相信广大师生都能够广泛的参与其中,构成稳定的软件系统的受众群体。

3 个人数字图书馆论文管理系统的开发构想

根据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基本研究发现,个人数字图书馆的数字化、数据库化特点,以及高等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和环境,以及推广使用面向的目标群体,非常便于个人数字图书馆论文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