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分子生物论文

分子生物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3 15:23:0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分子生物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分子生物论文

篇1

关键词: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实例研究;资本融资环境;资本市场

自1993年6月29日我国第一家医药公司—哈医药在上海交易所上市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至2009年3月我国共有医药上市公司100家,医药板块作为朝阳产业广受投资者关注。医药上市公司已成为我国医药行业中具有一定规模和市场竞争能力的优势群体,成为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主力。其中属于生物医药领域的上市公司有18家,占医药行业的18%,代表了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利用资本市场的总体状况。笔者将对这18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进行资本市场利用现状的实证分析,以期对利用资本市场促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1生物医药产业上市公司总体发展概况

生物医药是一个投入相当大的产业,前期的研究开发与后期的产业化都需要雄厚的资金作为保障。生物医药业的发展需要资本市场为其注入资金、专业技术和人才等多种现代生产要素。生物医药公司上市是走向资本市场利用的有效途径,上市后的生物医药公司可成为龙头企业,拥有组织制度优势、市场组织优势以及资金、技术和人才等优势。

至2008年底,我国已有18家生物医药概念的股份公司上市发行股票,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筹集到大量生物医药业发展资金,同样也说明我国生物医药业目前对资本市场的利用主要是通过股票市场进行的。自1993年第一家生物医药类公司—四环生物上市以来,深、沪A股市场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迅速发展到2008年的18家,流通A股从最初的9亿元增长至44.08亿元,增长了3.9倍。可见,生物医药业类公司整体筹资能力在不断增强,生物医药业的投入不断加大,有力推动了我国生物医药业的发展。

2生物医药产业上市公司资本经营情况分析

生物医药类企业发行上市进入证券市场,打开了通往资本市场融资的道路,为生物医药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积极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资本运营,为生物医药业的产业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业绩稳定增长,为各公司上市后实施配股或发行债券创造良好条件。适时分析该类上市公司的资本运营情况,结合企业实际、经济发展内在要求以及资本运营的规律,发现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适时进行资产调整与重组,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对于该类上市公司持续利用资本市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2.1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分析

2002-2007年,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总体呈稳步增长趋势(见图1)。2002年平均每个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3.267亿元,占医药类上市公司平均值的31.87%;2007年平均每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已达到4.291亿元,占的医药类上市公司的26.78%,年平均增长0.205亿元,年增长率为5.89%。其中,长春高新、北海国发、交大昂立、钱江生化、星湖科技、诚志股份等6家公司的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在4亿元以上,收入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3.842亿元,年平均增长7.119亿元;其余12家上市公司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年平均增长仅2.102亿元。由此可以看出,在主营业务收入方面,仅1/3左右的上市公司以较大幅度增长,而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徘徊在2亿元左右。

2002-2007年,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每公司每年净利润为0.149亿元,占医药行业整体水平的23.97%,变化范围在0.01-0.31亿元之间,年际间有较大的变化幅度。北生药业、银广夏、深本实、四环生物、长春高新等5个公司的平均年净利润为负值,莱茵生物、达安基因、交大昂立、诚志股份、四环药业、上海莱士、天坛生物、双鹭药业、华兰生物、科华生物等10个公司的平均年净利润为0.519亿元,是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3.48倍。由此可见,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年际间存在明显波动,体现出一定的风险性特点,但超过一半以上的该类企业仍然可以获得较大的净利润。

结合图1来看,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在2002-2003年、2004-2007年分别是两个逐年增长的过程。但在18家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中,1/3左右的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一半以上的公司净利润都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些公司应该属于本行业的优势企业。但其主营业务收入虽逐年增长,净利润却依然存在年度间的大幅增减变化,说明其年际间存在明显的成本增减变化。

2.2净资产收益率分析

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企业自有资金投资收益水平和资本运营的综合效益,是企业获利能力的核心指标。该指标越高,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运营效益越好,对企业投资人和债权人权益的保证度越高。2002-2007年,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41%、9.02%、8.23%、2.41%、-3.74%和3.85%,年度间有明显差异。但诚志股份、达安基因、天坛生物、莱茵生物、华兰生物、双鹭药业、科华生物、上海莱士等8个公司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6.83%,公司之间的差异范围在5%-35%之间,年际变化幅度为12%-22%,属于具有稳定净资产收益的企业。而四环药业、北生药业、深本实、长春高新、四环生物、星湖科技等6个公司的年际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负值,属于自有资本获取收益能力和资本运营效益较差的公司。说明生物医药上市公司之间、年际之间其资本收益和资本运营效益存在差异,也是其经营风险的体现。

2.3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分析

每股收益反映企业普通股股东持有每一股份所能享受的企业利润和承担的企业亏损,是衡量上市公司获利能力时最常用和综合性较强的财务分析指标。每股收益越高,说明公司的获利能力越强。2002-2007年我国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每股收益为0.13元,年际间变化范围在

-0.06-0.23元之间,公司间变化幅度在

-0.76-1.01元之间;其中上海莱士、双鹭药业、华兰生物、科华生物、莱茵生物、达安基因、天坛生物、诚志股份、交大昂立等9个公司的每股收益高于生物医药业平均水平,达到平均每股收益为0.45元,公司间变化范围在0.13-1.01元之间,年际间变化范围在0.33-0.47之间。但深本实、北生药业、银广夏、四环药业、长春高新、四环生物等6个公司年平均每股收益为负值,星湖科技、北海国发和钱江生化等3个公司的年平均每股收益仅0.02-0.06元,远低于平均水平。

每股净资产是上市公司年末净资产(即股东权益)与年末普通股总数的比值。2002-2007年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6年平均每股净资产为2.16元,年际间在1.75-2.57元/股之间波动,公司之间的差异范围在-3.24-4.23元/股之间。除了深本实和ST银广夏的为负值外,其余公司的均为正值,其中双鹭药业、交大昂立、华兰生物等12个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高于生物医药行业整体平均值,年际间变化幅度在2.73-4.04元/股之间,公司间差异范围为2.31-4.23元/股之间。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在2002-2007年间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营,总体呈现出稳定发展的趋势,但是生物医药公司之间和年际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50%左右的公司平均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均比较高,显示出稳定的高水平发展优势,其资本经营状况良好。

2.4我国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市场潜力分析

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与其他行业类上市公司比较,其股票具有更大的市场增长潜力。因为投资者投资股市除了希望获得眼前的稳定收入外,更多的是期盼企业的高成长性和具有良好的未来发展前景。因此,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特征的生物医药类高新技术产业,必将是投资者投资追逐的热点领域。

(1)生物医药业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生物技术是当前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的一个热点,生物医药作为生物技术开发应用的前沿之一,在生物医药研发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高科技与资本对接,为生物医药类企业提供诱人的发展空间。作为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生物医药产业既有很高的投资收益和广阔前景,技术创新活动又充满风险性。但是风险往往与机遇并存,这也是风险投资的魅力所在。只不过在投入生物医药技术创新活动时,企业经营管理者注意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来进行风险控制即可尽可能地避免之。

(2)获利能力与上市公司本身直接相关。从每股收益来看,2002~2007年有67%的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具有获利能力,50%的公司具有良好的业绩,年平均每股收益达到0.45元,明显高于医药行业的年平均每股收益0.23元。其余1/3的上市公司年平均每股收益为负值,盈利能力较差。说明年平均每股收益在公司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资本运营好的公司可以获得明显高于医药行业平均水平的每股收益,对于投资选择来说这也是风险性的一种体现。

(3)资产负债率较低,净资产收益率较高。除深本实和银广夏两个公司外,其余16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2006年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1.62%,明显低于医药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60.83%。2002-2007年医药行业的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64%,而生物医药业为3.53%,其中近半数的上市公司更达到了16.83%。可见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在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中的突出地位。

综上所述,约30%-50%的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在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等指标方面明显高于该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属于本行业的优势企业,具有良好的资本运营和获利能力;除此之外,年际间的差异也是影响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利用潜力的因素之一。

2.5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优势分析

2003-2007年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9572.78万元,是非上市生物医药公司的7.04倍;上市公司的年平均利润为5624.29万元,是非上市公司的29.73倍。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都比远比非上市公司的高,充分说明生物医药类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优越性。

3结语

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积极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资本运营,为生物医药业的产业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业绩稳定增长,为各公司上市后实施配股或发行债券创造良好条件。

2002-2007年,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营,总体呈现出稳定发展的趋势,其中约30%-50%的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在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等指标方面明显高于该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属于本行业的优势企业,具有良好的资本运营和获利能力;除开公司本身因素外,年际间的差异也是影响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利用潜力的因素之一。

由于生物医药业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投资者投资追逐的热点领域。年平均每股收益在公司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资本运营好的公司可以获得明显高于医药行业平均水平的每股收益。大多数生物医药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较低,净资产收益率较高。因此,我国的生物医药企业具有良好的市场潜力。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都比远比非上市公司的高,充分说明生物医药类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200……全8[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2国家发改委.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篇2

分子生物学的目标是在分子水平上阐明细胞活动的规律,从而揭示生命的本质[1]。虽然它在生物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充当着重要角色,对生命科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分子生物学的教学却因为课程内容多,学科交叉广,理解难度高,信息量大,知识更新快而使教学效果差强人意,集中表现为教师授课难和学生学习难。这种现状不但困扰着老师和同学,也与大学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目标不相适应。如何克服分子生物学课堂教学的“瓶颈”?本人在从事十多年的分子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努力研究和探索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力求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一、教学内容的合理组织

分子生物学的教学除了选用好的教材,制定完善的教学大纲,如何组织教学内容是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2]。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的应该是完整、清晰的、有层次、条理的知识。我们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首先从提高自身学科素养着手。“一本教材书,数种参考书”,除分子生物学国内、国外各类版本外,与分子生物学相互交叉和渗透的其他学科,如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我们也都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强化,不断夯实专业知识、拓展专业领域,基本构建了分子生物学完整的知识体系,具备了对教材处理的前提。既避免了教学中各学科的重复,也进一步凝练了知识。此外,我们还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向全国优秀教师学习,在不断的探索中总结出了教学内容合理组织的一些思路。1.思维导学模式。在DNA复制教学环节,知识点多,并且较分散,很容易在教学中造成学习困难和知识混淆的现象,针对这章教学的特点,我们采用了思维导学模式,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2.重点、难点解读。本科教学形式多样化,也更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但并不是淡化了教师的教学,反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教师必须围绕每堂课的教学目的,合理组织和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比如在讲解染色体端粒末端修复机制中,教师首先要从教材的知识结构中梳理出重点。染色体端粒末端修复机制的知识点包括:(1)引物切除造成的遗传信息缺失;(2)端粒末端的特点;(3)体细胞和性细胞末端修复机制的不同;(4)DNA结构的变化;(5)端粒酶的修复机制。梳理知识点后,总结教学重点:一是引物切除后损伤修复在体细胞和性细胞中的不同;二是四链DNA结构;三是端粒酶的修复机制。其中端粒酶修复机制的讲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难点集中在端粒酶的性质和修复发生的过程。经过对教学内容中重点和难点的准确把握和合理组织,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无障碍。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

教学方法的推陈出新,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4]。为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能动性,我们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置了启发式、联想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5],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在分享知识的同时,更注重教会学生灵活掌握学习的方法。

1.启发式教学。启发的目的在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针对每一次的课堂教学,设计一些抛砖引玉的问题,供学生思考与讨论,这成为了分子生物学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进行到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学习环节,提出甲基化修饰的生物学意义,这个问题覆盖范围广,涉及到了DNA复制的调节、蛋白质和DNA甲基化修饰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以及Epigenetic(表观遗传学)方面的知识。通过提出问题—讨论分析—不断启发—再讨论分析—归纳总结—解决问题这一系列的互动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不断的讨论分析中通过展示不同的思维、发表各自的观点,不但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消化、理解来达到理论的升华、拓展[4]。

2.联想式教学。分子生物学是在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6],因此知识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避免重复,一方面要通过联想知识点适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整合能力。如在讲解化学修饰对基因的表达调控时,将细胞生物学中的信号转导有机结合,使学生了解基因表达调控对细胞信号转导的作用机制。

3.探究式教学。在分子生物学教学中,每一个理论知识的背后都是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如确定遗传物质是DNA的两大经典实验,我们以探究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从实验设计,到结果显示,再经过讨论分析并得出结论,以课题研究的角度,研究人员的身份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角色,将学科概念、理论产生的起因和过程展示给学生,启发学生努力探索,走近科学,让学生从中领悟知识形成的探究性和科学性,逐渐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研究型人才。4.多媒体多样化教学。分子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具有微观性、复杂性、抽象性和动态性。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而多媒体技术则具有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特点[7],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多年来我们不断补充和完善教学手段,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图像处理清晰直观,文字表述简洁明了、主题突出。课件中的图像来源于国内外的网络数据平台。如讲述DNA半保留复制机理时[8],首先将DNA可能存在的几种复制方式用图像展现,并利用Meselson和Stahl设计的DNA复制同位素示踪实验和密度梯度离心实验来进行结果验证,引导学生明确掌握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并结合文字,通过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将教学内容中的背景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静态、抽象的微观知识清晰讲解。多媒体课件动静结合、声像互动。对于生命过程中动态的知识点,比如DNA的复制、RNA的转录、蛋白质的翻译过程,可以将这些复杂的生命过程利用多媒体手段做成动画并配以文字和声像,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其学习效率。

三、知识领域的拓展

分子生物学的教学内容除包含基础理论知识外,还有大量理论应用的研究方法部分。我们在教学中不仅仅将知识局限在教材中,利用课堂教学不断引导学生去了解本学科相关领域内的研究热点、最新进展、发展趋势[8],以及生物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1.专题讲座与专题讨论。专题讲座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自己组织参考资料对教学内容的延伸与拓展。比如在讲授“SNP技术”时,先从遗传标记分析的发展着手,把一代、二代的标记分析做知识性的回顾,再将纳入教材的第三代标记分析“SNP”做详细的讲解,引导大家理解什么是单核苷酸多态性,核苷酸多态性研究的生物学意义以及在医学、农业、畜牧等多种领域的发展与应用。通过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也使教师不断地进行知识的更新,及时了解本学科当前发展的趋势、研究的热点以及争论的问题。专题讨论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就某一个专题自行查阅、组织文献资料,并在课堂上展开讨论[9]。比如在讲授基因重组的教学内容时,设计“转基因的利与弊”供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基因工程药物和转基因动植物对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让知识离开课本走进生活,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这不仅使学生更加深入、系统地理解所学知识,并且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10]。

2.生物信息技术与数据库。生物信息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比如在“PCR技术”的专题讲座中,不仅要对实验目的、原理、操作以及应用进行讲解,还要特别对引物设计的生物信息技术进行补充,介绍学生对一些常规的生物信息技术软件Primer6.0、DNAman、Olig6.0、DNAS-tar、Cluster等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度。在整个分子生物学的教学中,学生需要自行查阅和组织各种文献资料,因此,必须特别强调互联网资源运用的重要性。教师通过介绍中国知网、维普、清华同方、NCBI等几个常用资源库,使学生了解如何利用资源库进行查询,对互联网资源的熟练应用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以完善,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提高信息收集和辨别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教学改革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教师的专业修养与教学基本功。教师在教学中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一名导演,又是一名演员。作为导演,首先需要有最新的教学理念,整个教学过程中适时设问、适时讨论、适时启发。其次要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课堂节奏,调动学生课堂学习激情,使教学有的放矢。否则会在教学中出现“启而不发”和论证条理不清的现象;作为演员,还要有良好的课程驾驭能力,通过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广泛的认知领域、全面的知识结构,呈现给学生的是一个丰盛的知识大餐,而不是一锅夹生饭。因此作为教师,必须从理论水平、科研水平、思维水平这3个方面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此外,还要掌握适合自己的各项教学技能。

2.多媒体教学的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提高教学效果的辅助手段,是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只有运用合理才可能达到好的效果。因此尽量避免在多媒体教学课件上出现过多的文字,否则多媒体成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老师由照本宣科转变为扮演放映员和播音员的角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也就适得其反。多媒体和传统教学只有合理地结合,取长补短,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其真正的价值。总之,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学科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升学生后继学习的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师的教学,不在于给学生搬去可以致富的金子。而在于给学生点金的指头。”目前,我们关于分子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还处于不断探索和实践阶段,除了需要不断地提高教师自身的学科修养和科研素质外,也以“夯实基础、拓展知识、增强能力、提高素质”[8]作为教学的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努力在今后把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加有生有色,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作者:武晓英 乔宏萍 张猛 吴丽华 郝雪峰 单位:太原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朱玉贤,李毅,郑晓峰,等.现代分子生物学[M].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

[2]戚晓利,张丽敏,薜春梅.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生物学杂志,2003,20(6):51-52.

[3]朱虹.《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启发式教学和论证型教学的综合运用[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190-192.

[4]许崇波.《基因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大连大学学报,2005,26(6):41-43.

[5]文静,申玉华,赵冰.高等学校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初探[J].吉林农业,2013,305(8):92-93.

[6]王荣,刘勇,姜双林.高等师范院校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生物学杂志,2012,29(1):100-102.

[7]张金岭.浅谈多媒体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9,(30):189-190.

篇3

然而随着电子商务的日益盛行,网络诚信的问题也日显严峻,通过网上开店进行欺诈的情况愈演愈烈。许多网上购物者抱怨说不能按时收到所购商品,即使收到也是质量次等的、仿冒的、过期的甚至根本就不是自己原本想要购买的商品。却也无可奈何,因为迄今为止,我国尚无一部全国性的专门规范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加上网络的特殊性,使得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的财产权得不到任何保护。

前不久,浙江温州市鹿城工商部门接到一位武汉的记者邱某投诉称,不久前他上网时浏览到“温州华亿商贸有限公司”网站,内有各种型号的笔记本电脑、录像机、手机等,其销售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并写着公司地址为温州市新城大道中园大厦23层某座。于是,他按网站上提供的号码拨通一只手机。对方报出一个建行账号,要求他先汇一部分定金到该账号,并承诺将通过邮政渠道寄货,余款由邮政部门代收。9月2日,他汇出1500元钱,对方随即通过手机短信传递信息:货已发出,大约4天后寄达。此后,他一直没有收到货,对方连手机都不接了。

温州鹿城的工商所受理此案后,立即通过内部局域网站查询“温州华亿商贸有限公司”的登记情况,发现并未有这样一家公司办理过工商注册登记。于是找到市区新城大道中园大厦23层某座,这里却是一家土产畜产品公司的样品室,根本没有“温州华亿商贸有限公司”。经过调查发现,该网站系广州某计算机系统公司开通的个人网站。点击其认证标识,出现在页面上的内容竟然是所谓的该网站获准经营性网站备案登记信息。但经向北京市工商局红盾315网站查询后,证实该网站并未获准使用该电子标识。

篇4

商务生态系统理论概述

James F.Moore首次提出了商业生态系统概念,随后在1996年《竞争的衰亡》一书中对此做出进一步阐释。商业生态系统概念产生的灵感来自于自然界。商业生态系统模拟了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物种相互依存,适应环境的变化,并共同进化。商务生态系统是指以组织和个人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经济联合体,包括客户、供应商、主要的生产厂家、中间商、资金供应者、行业协会、政府及其他关联组织或群体,如图1所示。

按照商务生态系统理论,各企业应当适应环境的变化,确定共同的愿景,依照各企业个体的不同贡献,组成商务生态系统,并追求共同品牌。各企业个体相互依存并共同进化,作为一个系统整体,共同抵御来自系统外部的竞争,为顾客创造新的价值(Sanjiv Gossain et al.,1998)。

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理论

(一)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的核心企业

所谓核心型企业,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处于中枢位置,为系统其它成员提供共享资产,具备创造价值的能力并与系统其它成员分享价值的企业。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管理者关注的中心问题转移到整个商务生态系统的发展及企业在系统中的地位。基于商务生态系统视角,电商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质是企业所属的商务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以及企业在其所属的商务生态系统内的领导地位的争夺(徐博艺等,2002)。对于核心型企业来说,其企业战略制定主要应当聚焦于新商务生态系统的建立,重点问题包括基于本商务生态系统的技术标准、商务模式、知识共享模式等的建立。另外核心型企业需要注意的是,在商务生态系统发展的不同阶段,应根据阶段特征以及自身在系统中的地位,来培养企业自身核心能力。未来的竞争是商业生态系统和商业系统之间的竞争,更加强大的商业生态系统能够使对方的生态系统萎缩和瓦解从而使对手企业失去价值。

(二)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的“网商”群体

“网商”指运用电子商务工具,在互联网上进行商业活动的个人,包括企业家、商人和个人店主。其来源之一是网民,随着对网络价值的深入认识,他们开始利用互联网资源来创造财富;另一个来源就是传统商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意识到电子商务可能带来的机会,大批传统商人也迅速成为“网商”。

初期的“网商”之间是孤立的,面对日渐恶化的竞争环境,“网商”逐渐自发结成较为紧密联盟,一般包括供应商、客户、投资商、渠道商。联盟内部的“网商”之间是共生的关系:有共同的远景、相互信任、遵守规则、密切沟通协作、分享利益、共担风险。联盟的形成增强了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创新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联盟中的“网商”自然要比孤立的“网商”更有竞争能力。在互联网环境下,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大量有效的信息、公平的交易规则以及结成企业联盟而抗御竞争的机会,吸引了大批“网商”,依附于电子商务平台形成的“网商”联盟成为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叶秀敏、陈禹,2005)。

(三)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随着消费者要求的提高,依靠单一企业的力量已经无法更好满足,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此时显示了其卓越性:一方面,系统内部成员整合力量,能够更加快速灵活的组合资源,通过系统成员高度相关整合形成的系统价值来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另一方面,系统将消费者也融合进来形成一个共同进化的体系。成为系统成员的消费者在为系统创造价值同时,也得到了更多的自身需要的动态变化发展的价值。

(四)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的政府部门和其它准政府组织

政府通过制定各种法律法规规范电子商务交易,创造公平的竞争秩序和商业环境;颁布行政政策引导微观主体的投资导向或规避市场风险。另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回收期长,单纯依靠厂商的力量无法解决,在一定程度上还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在我国的迅速普及,电子商务的用户群体基础急速扩大,网络购物市场的增长呈现积极态势。

但同时,我国电子商务在各用户群体中所占的比例表现出较不均衡的状态。电子商务的主力为大学生和办公室职员两个群体,所占的比例大于其他群体。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所占比例则明显偏低。一方面,通过这种不平衡可以看出我国的电子商务整体发展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所以才会出现主要用户仍集中于知识水平较高的群体中。另一方面,也可以预知,未来几年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会逐步从城市群体向城市郊区及农村群体扩散。

从技术角度观察,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商务活动模式,是以信息的互联网络为载体的。因此,其发展首先受制于信息网络的基础设施水平,但我国的信息网络的基础设施水平地区间差距仍较大。同时,我国对应于网络经济的社会法律、诚信环境状况不甚完备,相比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这些都是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更直接、深层的因素。

(一)缺乏明确的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及相应支撑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已提出了多项发展电子商务的专项规划,但从整体上来说显得过于散乱,并没有从全局的角度明确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并加以有效部署。在电子商务相关法规方面,多年前即已开始起草框架,至今仍未能完善并在全国范围推广,现在仅有的行政法规也没能得到及时修订,其适用性值得商榷。同时,国家和各级政府缺乏针对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明确和有力的配套政策。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我国多数企业计算机和网络基础建设初具规模,但从整体上讲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处于落后状态。集中表现在我国的人多数企业只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忽视了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企业的管理尚未真正实现信息化。其根本原因在于企业所有者或高层管理人员的意识不足,有关专业人才缺乏,导致企业在导入电子商务系统的过程中忽略了对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及应用建设。

(三)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性问题

各类调查显示,对于电子商务安全的担忧是影响网络交易的最主要问题之一。交易双方关心的问题包括:如何保证网络交易的公正性和安全性,如何保证参与交易各方身份的真实性,以及在网络交易中传递信息的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从技术角度来看,关于安全的标准、协议和算法已经较为成熟,不存在技术上的瓶颈。我国电子商务安全性问题更多的是管理和观念上的,例如建立、规范统一的信息安全标准、密码算法并加以应用推广,对各层主管部门和企业管理者、消费者的网络安全知识普及与培训等。

(四)多层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问题

电子商务所需的人才并不仅仅只限于技术服务人才,作为一种新的商务活动模式,电子商务将逐步融入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角落,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会受到原有各层次人才知识水平和意识的制约。为保证我国电子商务的持续高速发展,对各层主管部门、企业一般管理人员、高层管理人员乃至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教育均不容忽视。

基于系统论的电子商务组成结构及应用模式

(一)电子商务的组成结构

系统是指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具有集合性、目的性、整体性、环境适应性等特点。作为一个系统,电子商务内部各要素的协调问题是产生整体绩效的首要问题。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支付、认证、安全等系统,对这些子系统之间的协调程度在于他们之间的集成优化程度。其次就是环境问题,一方面,环境为系统提供了生存发展的空间、资源、支撑等条件;另一方面,环境对系统的发展具有约束和扰动影响。一般来说,电子商务的环境包括技术环境和社会环境,前者为电子商务提供技术上的支撑,包括网络技术、安全技术、标准化技术等,后者包括法律、信用体系、社会信息化程度等。环境问题在电子商务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二)我国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模式

第一,大型企业的电子商务。国内大型企业的传统线下销售渠道一般都很成熟,电子商务应用主要是作为一种辅的手段出现。国内大型企业通常建立有自己的网站,通过这一平台企业和产品的相关信息,主要目的是为了企业品牌形象考虑,部分承担与外界交流的功能。第二,中介服务类。一些公司,如淘宝等,通过建立中介网站,在网络上为买家和卖家提供交流的平台,和提供商品、信用等信息,甚至参与其资金的流通,促成交易。一般这类中介平台还通过广告获取一定利润。第三,网上服务类。与传统的实物交易提供者不同,这类电子商务企业大多提供数字产品交易或者通过一个平台提供一些虚拟服务,比如网络游戏、付费电影等,属于电子商务新兴产业。第四,特色网站类。特色网站也属于电子商务新兴产业,依托电子手段,提供特殊服务来满足一部分消费者的特别需求。从实质上看,这种电子商务应用模式同网上服务类企业一样,也是通过提供一种服务来获利。

基于商务生态系统视角的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第一,重视核心企业的重要作用。核心型企业利用先进的技术和丰厚的资金建设和运维的公共平台是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成员们必不可少的依附主体。另外,核心型企业积极倡导和规范网上信用体系等环境建设,在吸引用户、防范交易风险的同时,也有利于整体电子商务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第二,发挥网商群体的内省力量。“网商”的形成完全是网民和传统商人的自发行为,核心的驱动力就是物质利益的追求和自身价值的实现,“网商”群体的内省力量会主动推进生存环境改善,进而推动电子商务生态系统良性发展。

第三,重视消费者的力量。共同进化强调的不单是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企业之间相互作用方式和相互作用结果的高度整合,还包括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相互作用方式和相互作用结果的高度整合。随着电子商务生态化的形态由“网商”联盟到网络社区、虚拟社会等的演变,消费者的力量将会日益突出。

第四,正确认识政府的作用。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在形成和演化过程中,仍有许多规律尚待探索。应密切关注政府部门和其它准政府组织行为对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否会对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存在反作用?如果是,又有可能存在哪些反作用?政府和其它准政府组织应该如何规避?

参考文献:

1.James F. Moore. The Death of Competition[J]. Fortune, April 1996,4

2.Sanjiv Gossain, Gajen Kandiah. Reinventing Value:The New Business Ecosystem [J].Strategy & Leadership,(Nov/Dec) ,1998

篇5

 

两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显示,仪征市森林覆盖率已由1987年的8.5%上升到2008年的18.26%。本文拟从各类林地、林木蓄积量、龄组、树种结构等4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在宏观上把握全市森林资源现状以及动态变化,为全市制定和调整林业建设的方针政策提供依据。

1 各类林地变化

2008年与1987年两期二类调查相比,林业用地面积增加了11302.70hm2,增长了344.38%;有林地面积增加了9109.20 hm2,增长了401.52%;疏林地面积减少了81.80 hm2,减少了100.00%;灌木林地面积增加了1322.68 hm2,增长了7721.42%;未成林造林地面积增加了1229.98 hm2,增长了892.58%;苗圃地面积增加了68.86 hm2,增长了85.65%;宜林地面积减少了346.22 hm2,减少了49.73%,详见表1。

表1各地类面积变化情况 单位:hm2

 

时间

有林地 疏林地 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 苗圃地 无林地

1987

2008

±

篇6

数学是一门有悠久历史的学科,其是在不同地方先后独立产生的,早在两千年前就有了专门著作(如中国的《九章算术》、古希腊的《几何原本》)。而代数作为数学的一个分支,伴随着数学的发展,经过漫长的过程才逐渐形成现代代数学科,并在现实生产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下面我们通过阐述代数的发展历史,使大家从宏观上认识代数学的整体结构,进而扩大我们的视野,形成数学思想观念和科学探索信念的精神,从而有助于我们了解数学的教育价值,使大家更加喜欢数学,不仅鼓励自己学习数学,还乐于鼓励别人学习数学。

一、代数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17世纪以前的代数

17世纪以前的代数,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代数。应该说17世纪以前的代数发展主要进程是:记数符号,算术运算(代表作为中国的《九章算术》)、几何上的经验公式,古希腊的演绎推理(代表作为希腊的《几何原本》)等,至17世纪初完成了初等代数的主体部分――代数方程。在这一阶段,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代数符号的是丢番图(希腊化了的巴比伦人)。

他在《算术》这部著作中,摆脱了古典时期几何代数法的束缚,出现了代数转向算术运算的趋势,成为字母运算方式的开端,开始出现了与方程有关的代数问题。在其墓志铭中就是一个妙趣横生的一元一次方程问题:“过路人!这里埋葬着丢番图,他的童年占一生的1/6,过了1/12以后他开始长胡子,再过1/7以后结了婚,婚后5年得子,可惜儿子只活到父亲年龄的一半,丧子4年以后老人也度完了风烛残年。”(答案为84岁。)

但将代数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的是阿拉伯人,第一部代数著作是阿拉伯人花拉子模的《代数学》(约公元780-850年),后经翻译成拉丁文正式取名为“Algebra”(14世纪时)。这部著作虽然不使用字母符号,而且用文字语言叙述,但其所阐述的问题具有一般性。全书逻辑严密,系统性强,易学易懂,不仅讲理论,还讲应用,提出了一元一次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解法,并把解方程求未知量叫做求根。现在解方程的两种基本变换“移项”和“合并用类项”就源于花拉子模的“还原”和“对消”两种方法。《代数学》后来被译成拉丁文,成为欧洲沿用了几个世纪的代数学标准教材。因此,有人称他为“代数学之父”,可见这部著作对现代初等数学的巨大影响。

17世纪以前的代数主要是言辞代数(相当于现在中、小学的应用题),直到公元1637年才由法国的笛卡尔提出缩写的代数符号方程:3X -5X+6=0。在这一阶段,中国数学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

(二)17世纪和18世纪的代数

这一阶段,欧洲的资本主义工业蓬勃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机械学、力学的发展,引起了宗教改革和政治变革,促进了思想的大解放和文化、艺术、科学的大发展,给数学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力。欧洲数学开始走出中世纪的黑夜,孕育出了数学的新时代,使数学得到快速发展。这一阶段的数学发展有三大特色。(这一时期后,中国数学的发展已被远远抛到西方之后。)

1.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领域,如解析几何(笛卡尔)、微积分(牛顿-莱布尼兹)、概率论、数论等,是科学发展的新阶段;

2.出现了代数化的趋势,代数比几何占有更加重要的位置,并进一步向符号代数转化;

3.创造了大量的新概念,使数学进一步抽象化。

作为这一阶段的代数学,确立了以解方程为中心的初等代数,并建立了一套有效的符号体系,从言辞代数转化为符号代数。如这一时期,法国数学家韦达比较全面地提出了根与方程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日本数学家关孝和提出了行列式等。特别到了18世纪,法国数学家范德蒙将行列式作为一个专门理论进行研究,并对解线性方程组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这一阶段的解多项式方程和解线性方程组为以后建立抽象代数和高等代数学奠定了基础。

“方程”一词首先出现在《九章算术》方程章。对于一元一次、二次方程的一般解法早已解决,对于三次、四次方程的求解方法也伴随着人们对数的认识(N、Z、Q、R、C)过程而逐渐得到。对方程的求解是指以该方程的系数有限次加、减、乘、除及开方运算用公式形式表达出其解。下面简要介绍三次方程的一般公式解表达式(一次、二次不言而喻)的推导。

不访设x +ax +bx+c=0

令x=y ,则原方程化为(仍以x为未知数)x +qx+p=0。

再令x=y ,

得y +py -( ) =0。

令Φ=y ,

得Φ -pΦ- q =0(此一元二次方程称为拉格朗日预解式)。

从而得到原三次方程的三个根分别是:

x = +

x =ε +ε(这里1+ε+ε =0,ε =1)

x =ε+ε

这一公式也称卡丹公式,是由卡丹(米兰有名的医生和学者,也是一个赌徒)在其数学专著《大术》中公开于众的。它其实是由自学成才的意大利数学家塔塔利亚首先给出了。1732年,欧拉全面研究了卡丹的工作后,强调三次方程有三个根。至此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探索工作才圆满完成。在卡丹的《大术》中还载有他的学生费拉面发现的四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也是通过变形,巧妙假设换元而解得)。

就此,对于四次以上的方程,是否也有类似的公式解?(求根只须代入公式即可)。1799年,杰出的数学家高斯(数学王子)作出了重要进步。在其博士论文中发表了代数基本定理及其证明(n次方程在c内有n个根),整体上解决了根的存在性问题。高斯是近代最杰出的数学家,对近代数学起了奠基作用,其历史上的影响可以与牛顿并列。当时高斯进入大学时,还没有立志专攻数学,但听了数学教授卡斯特纳的讲授之后,高斯决定研究数学,卡斯特的本人并没有多少数学业绩,但他培养高斯的成功,足以说明一名好的教师同样重要。(2000年11月15日参考消息•《数学天才去逝,辉煌硕果仍存》)

因此,这更使得人们极力想解决根的表达问题。

(三)19世纪的代数

这一时期的代数,一是由解线性方程级产生了矩阵理论。矩阵是由英国数学家西尔维斯特提出,英国数学凯雷确立其为一个独立的数学概念,建立了系统的矩阵理论,从而以矩阵理论为中心的线性代数理论产生。二是由方程求根产生了抽象代数可以说是代数发展极为辉煌的一页,是19世纪数学上最突出的成就之一。但其中涉及的两个人其命运却极为悲惨:一个是挪威数学家阿贝尔(公元1802-1829年),仅在世27年;一个是法国数学家伽罗瓦(公元1811-1832年),仅在世20年零7个月。

1801年高斯发表文章证明了分圆方程x -1=0(p是素数)可用根式解,但对一般的高次方程是否有根式解仍然没有解决。19世纪上半叶,阿贝尔在高斯的基础上,研究了五次及以上方程的求解问题,证明了高于四次的一般方程不能用根式求解。但他发现了一类能用根式求解的特殊方程,这类方程人们称之为阿贝尔方程。因此,阿贝尔试图寻求可用根式求解的一般特性,可惜阿贝尔在27岁那年就因贫困交迫而英年早逝(后人评价其产生的“丰富思想可以使数学家忙碌五百年”)。历史重任交给了伽罗瓦,伽罗瓦活得比阿尔更短,死得比阿贝尔更惨。然而其通霄达旦疾书自己的80页数学手稿却完成了历史的使命,开创了一门新的分支――群论,人们把由伽罗瓦提出而发展起来的一整套理论称为伽罗瓦理论。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群是一种数学结构,在许多数学对象和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定义如下:

设G是一个非空集合,其上的元素之间定义有运算?堠。如果G还满足:①存在单位元e,使得对任何x∈G,都有x?堠e=e?堠x=x,②对任何x∈G,都有逆元x 存在,使得x ?堠x=x?堠x =e则称G是一个群。

整数全体关于+(加法)运算构成群,单位元是零,每个元a都有逆元-a。

伽罗瓦的成果可以说连当时最伟大的数学家都难以理解(创立了新的代数结构)。但这个理论却可以解决五次及以上的一般代数方程根式不可解的一般特性(哪些可根式解,哪些不可根式解),以及用尺、规三等分任意角和作倍立方体不可能等结论。伽罗瓦的功绩可以说是为方程的根式求解理论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更是以一种崭新的数学结构来观察数学,为人类的思考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把数学的研究内容从数、式扩大到结构,使数学的研究进入了全新领域,使代数以方程为中心的古典代数转变为以研究各种代数结构及其性质为中心的近世代(抽象)代数理论。

(四)20世纪的代数

自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不断出现重大的发明和创造,原子能、计算机、空间技术、分子生物代数、高能物理及生命工程等,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一场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新技术革命改变了世界。与此相适应的数学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形成了许许多多的数学分支,特别是20世纪初希尔伯特公理化方式和形式主义几乎给20世纪的每一门数学学科打上了烙印。20世纪代数的许多新概念最后几乎是以公理化方式给出的。

对伽罗瓦开创的群论,1921年德国著名的女数学家E•诺特给出了环论,标志着抽象代数现代化的开端,因而被誉为“现代数学代数化的伟大先行者”,“抽象代数之母”。诺特是一位卓越的学者,外表很是敦厚,但思路敏捷。通过诺特的成就,说明妇女在数学的成就(天才)不应输于男人,但为什么女数学家很少,数学月刊上有这样结论:一、在中小学生中男女学生对数学的喜爱程度是一样的;二、教师和家长的态度是不鼓励女孩子学数学的;三、数学仍然是排挤妇女的筛子;四、在长期聘用的大学数学教授中,妇女只占1.6%(8:490)。外部环境造成妇女通往数学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但就数学天份而言应该说是“巾帼不让须眉”。美国的伯克霍夫创立了格论,所有这些如群、环、域、格等都是一个或若干个给定的非空集合,在赋予了若干个代数运算并加上若干个公理体系之后而成为某种代数系统,从而具备了某种代数结构。像这样的代数系统,全世界目前有200多种,它们不考虑具体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只要对象满足公理组或定义的要求就行(有些在物理空间结构能找出其应用的范围)。

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带来了应用计算机解决代数问题的可能。如:随着计算机性能迅速提高,许多过去被专业数学工作者认为望尘莫及之事,像数值解数千个甚至数万个未知数线性方程组,现在甚至可以请不太懂高深数学理论的人使用现成软件而计算出来,从而产生了主要探讨代数学中利用计算机可计算问题的全新学科――计算机代数学。可以说,20世纪的代数,特别是最近十几年,已经产生许多新的分支,包括了代数自身的分支以及与数学其它学科的交叉分支,无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手段都已不是过去世纪所能比拟的。

20世纪初期,人们对代数的研究主要是在各自代数系统中进行,以研究代数结构及某性质为中心任务。到了20世纪中叶,人们发现这些代数系统有许多“共性”,如集合论研究集合与映射,群论研究群和群同态等,就想用某种通用的方法加以统一,将所述的对象及对象之间的关系构成一个总体,这就是范畴的思想。这种方法,对解决带有共性的问题时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反过来又促进了代数学的向前发展。但范畴方法并不能解决代数系统中的所有问题,只能是一种研究方法而已。20世纪末,人类进了信息技术时代。这个时代由于广泛应用计算机,使高新工程技术,如纳米技术、基因工程不断涌现。计算机技术是高新技术工程的核心领域,而计算机软件理论基础则完全是数学,应该说数学是应用计算机的桥梁和媒介。同时,这些新技术都要建立在相应的数学基础上,因此数学是发展高新技术所需要的一门关键学科。由于数学把抽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和结构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此它的理论和方法必然伸入到其他学科理论的核心,成为表达各种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定量化规律性的关键工具,从而数学正从自然科学中分离出来,而成为与自然科学并列的一门科学或技术。相互交流、共同合作更加适合新时期的数学研究,对代数研究也同样包括。

二、从代数发展看数学的教育价值

1.代数发展特点

代数发展是从言辞代数逐渐发展成符号代数,使得数学表达简洁明了,这一进步极大促进数学向前发展。有人认为中国传统数学之所以未能发扬光大,在近现代不能跟上世界的发展潮流,过多使用文字叙述是其原因之一。如清代中国用天地人物表示未知数x、y、z、w,对方程的表示:

例: = ,求天之同数,与 = ,求x,相对较而言极为复杂,从而极大地妨碍了中国代数学发展。

继承和发展前人工作是代数发展的一条普遍规律,如解决高次方程的求解问题从而产生了深刻的现代数学方法,为20世纪代数研究带来了全新面貌。

公理化方法在促进抽象代数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形式化公理方法不仅推动了数学基础研究,还促进了现代算法论研究,从而为数学的应用特别是应用于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开辟了新的前景。

数学与大众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远,但数学与现代科学的联系却越来越紧密,这种反差现象,也同样反映在代数学科中。人们实际上都在使用着数学,但却轻视数学,特别因代数的“抽象”而敬而远之。

2.数学教育的价值及经验教训

代数教育是数学教育的一部分,从代数教育的目的看,除了培养学生代数研究能力及代数知识积累外,更应注意促进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从数学发展角度看,代数发展是一条非常清晰的脉络,从中可以揭示出主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使学生经过训练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并获得数学文化素养。

数学哺育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及现代文化素养具体表现在:①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成为其它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②通过培养人们的科学思维方法,引发人的直觉思维、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以及培养严格的逻辑推理和精确计算能力。③对培养人们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有重大意义,数学语言可以说是最简单明了又是最严格的语言。④大大有助于培养人认识和理解哲学,数学理论和方法充满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维,数学还像音乐、美术一样是自然界和谐美的高度体现。

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因此,我们要吸取上世纪50、60年代“新数”运动和70年代矫枉过正的“回到基础”教育的经验与教训,提出素质教育和大众数学,使现代数学教育内容趋向于按“广而浅”来安排,摈弃过去片面追求解题技巧和形式完整的弊病,使数学本质思想容易被大部分人接受,使各级各类人才均有良好的数学素质,对数学的需要程度有所区别,使我国具有高素质的数学理论修养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技术人员,从而在经济和科技的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迪.中外数学史教程.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

[2]张奠宙主编.数学史选讲.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梁镜清.小学数学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4]章士藻.中学数学教育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

[5]张奠宙等.数学教育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

[6]郑毓信.数学方法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7]庄兴无.面向新世纪的数学和数学教育,福建高教研究,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