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设计理念论文

设计理念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3 15:23:1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设计理念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设计理念论文

篇1

园林景观的美学功能和艺术性是园林规划设计的目的之一。当景观设计解决了园林景观的技术课题与使用功能,艺术便成为其永无止境的追求。当园林景观在其功能基本一致时,园林景观的艺术设计风格符合大众的审美心理,这种园林景观就能受到人们的欢迎,通过人们在心理上对这种设计形式的接受,以便实现设计师在经济、道德、大众审美等方面的影响,强化所设计园林景观的社会认同感。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中,强调基本理念在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性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1园林规划设计的艺术性

园林规划设计是从审美的角度出发,以实用功能为目的再创造。艺术形式层出不穷,纯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艺术家们吸取了电影、电视、戏剧、音乐、建筑、自然景观等的创作手法,创造了媒体艺术、行为艺术、光效应艺术、大地艺术等一系列新的艺术形式,而这些反过来又给其他艺术行业的从业者以很大的启发[1]。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从一开始就从现代艺术中吸取了丰富的形式语言。而对园林规划设计中影响最大而且稳定不变的主观因素是人类的感官对园林景观的感觉。因此,自然景观也好,文学绘画也罢,对于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以三维空间为主的园林景观视觉毕竟是其核心基础。从现代艺术早期的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派、构成主义,到后来的极简艺术,每一种艺术思潮和艺术形式都为设计师提供了可借鉴的艺术思想和形式语言。因此,园林规划设计既要考虑园林景观的使用功能,同时还要考虑园林景观的艺术性,我国园林规划设计艺术正是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综合。

2园林规划设计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扬弃

园林规划设计离不开生活,并与历史和文化相联系[2]。一个国家园林规划设计的发展都是以本国的民族文化底蕴作为背景的。对于园林景观的艺术创作,如果没有传统的、历史的、文化的、人文的东西,就不可能成功。中国园林是世界三大古典园林之一,对世界园林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我们还要接受现代园林的设计理念,结合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进行创造,以促进中国具有世界性、有中华民族艺术特色的园林规划设计学科的迅速形成。

3园林规划设计的前卫性与多变性

园林规划设计既然是艺术,就要有一定的时代性。在最近的半个世纪中,艺术设计从一开始就扮演着前卫的角色。园林规划设计发展至今,无论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城市的发展,园林规划设计都起着先锋的作用[3]。因此,作为园林规划设计师,必须把握住那些相对稳定而不变的园林规划设计元素,并能接受新的设计元素,包括新理念、新材料,紧跟时代的发展。事实上,要设计一个好的园林景观,不管其形式有多么新颖,如果没有传统的精华,没有未来的展现,就很难能成为打动人心的艺术珍品。

4园林规划设计的意境创造

园林规划设计的意境美是指通过园林景观的结构、图案和文字所反映的情意使消费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园林景观的意境产生于园林景观境域的综合艺术效果,给予游客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当然,不是所有园林景观都具备意境,更不是随时随地都具备意境,然而有意境更令人耐看寻味、引兴成趣和深刻怀念。所以意境是我国多年来园林规划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中国园林景观外形设计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4]。通过这种意境的创造,在空间物质化的表现与无限的联想之间,以空间、形体、文化、寓意所呈现出的信息载体,它涉及这样一种理念:即存在着一种超越个人理解力并能借助于一种中间媒介达到的群体共通的普遍的状态。挖空心思,想尽办法,来寻求、创造、组织、表现这些中间媒介,这是工业规划设计中最为基本而重要的工作。

5人性化设计理念

人性化设计理念就是以人为中心,设计师从关注园林景观转移到关注到园林景观的使用者上来,以设计出更人性化、使用更便利、使人愉悦的园林景观为重要目标的设计思想。使人愉悦是人性化设计的审美原则,使用过程中使用者感受到设计的精巧而产生愉悦感,同时,将这种愉悦感升华为一种审美意象,从而真正体现出设计为人、以人为本为中心的人性化设计思想。园林规划设计其主题是人本身,设计的使用者和设计者也是人本身,人是园林规划设计的中心和尺度。因此,把心理学、行为艺术等学科引入到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研究设计的目的与人的行为在不同人、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的互补关系,扩展园林规划设计的内涵。分析现代成功的园林规划设计实例,不管无心还是有意,所有的设计大都取自人们对于大自然的印象,取自历史上由于完全不同的社会原因创造出来的园林景观。6生态性设计

由于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生态环境逐渐恶劣,席卷全球的生态主义浪潮促使人们站在科学的视角上重新审视景观行业,景观设计师们也开始将自己的使命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持、发展可持续的处理技术等思想贯穿于景观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始终。人本身来自于大自然、属于大自然,只不过是由于生活和工作将其强行分开。人是需要回归自然来放飞心情、解除疲惫、张扬个性的,户外园林景观是居住环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只有可参与性的景观才能让环境与居住最大限度的融为一体。因此,充分考虑到园林景观环境对人心情的影响力,注重实用、生态、功能、观赏性紧密联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5]。正如斯坦利•怀特所阐述的那样,“如果我们的设计能含纳草地、森林和山,那我们能占据的景观将富含原土地之奥妙。景观特征应被加强而不是被削弱,而最终和谐应存在于一个复合体上,这些人为化的景观是最动人、最可爱的,只要景观的结构和灵魂能被保留,我们就会感到快乐和兴奋。”

因此,园林规划设计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项目条件,把所设计的园林景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与当地的民族信仰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并恰当地融入现代元素,同时注重成本,从而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优美动人的园林景观。

7参考文献

[1]张冰,王小平.浅谈园林艺术民族风格的形成[J].新疆职业技术教育,2006(3):78-80.

[2]周武忠.中西古典园林艺术风格比较[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90-94.

篇2

园林景观的美学功能和艺术性是园林规划设计的目的之一。当景观设计解决了园林景观的技术课题与使用功能,艺术便成为其永无止境的追求。当园林景观在其功能基本一致时,园林景观的艺术设计风格符合大众的审美心理,这种园林景观就能受到人们的欢迎,通过人们在心理上对这种设计形式的接受,以便实现设计师在经济、道德、大众审美等方面的影响,强化所设计园林景观的社会认同感。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中,强调基本理念在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性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1园林规划设计的艺术性

园林规划设计是从审美的角度出发,以实用功能为目的再创造。艺术形式层出不穷,纯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艺术家们吸取了电影、电视、戏剧、音乐、建筑、自然景观等的创作手法,创造了媒体艺术、行为艺术、光效应艺术、大地艺术等一系列新的艺术形式,而这些反过来又给其他艺术行业的从业者以很大的启发[1]。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从一开始就从现代艺术中吸取了丰富的形式语言。而对园林规划设计中影响最大而且稳定不变的主观因素是人类的感官对园林景观的感觉。因此,自然景观也好,文学绘画也罢,对于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以三维空间为主的园林景观视觉毕竟是其核心基础。从现代艺术早期的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派、构成主义,到后来的极简艺术,每一种艺术思潮和艺术形式都为设计师提供了可借鉴的艺术思想和形式语言。因此,园林规划设计既要考虑园林景观的使用功能,同时还要考虑园林景观的艺术性,我国园林规划设计艺术正是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综合。

2园林规划设计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扬弃

园林规划设计离不开生活,并与历史和文化相联系[2]。一个国家园林规划设计的发展都是以本国的民族文化底蕴作为背景的。对于园林景观的艺术创作,如果没有传统的、历史的、文化的、人文的东西,就不可能成功。中国园林是世界三大古典园林之一,对世界园林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我们还要接受现代园林的设计理念,结合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进行创造,以促进中国具有世界性、有中华民族艺术特色的园林规划设计学科的迅速形成。

3园林规划设计的前卫性与多变性

园林规划设计既然是艺术,就要有一定的时代性。在最近的半个世纪中,艺术设计从一开始就扮演着前卫的角色。园林规划设计发展至今,无论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城市的发展,园林规划设计都起着先锋的作用[3]。因此,作为园林规划设计师,必须把握住那些相对稳定而不变的园林规划设计元素,并能接受新的设计元素,包括新理念、新材料,紧跟时代的发展。事实上,要设计一个好的园林景观,不管其形式有多么新颖,如果没有传统的精华,没有未来的展现,就很难能成为打动人心的艺术珍品。

4园林规划设计的意境创造

园林规划设计的意境美是指通过园林景观的结构、图案和文字所反映的情意使消费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园林景观的意境产生于园林景观境域的综合艺术效果,给予游客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当然,不是所有园林景观都具备意境,更不是随时随地都具备意境,然而有意境更令人耐看寻味、引兴成趣和深刻怀念。所以意境是我国多年来园林规划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中国园林景观外形设计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4]。通过这种意境的创造,在空间物质化的表现与无限的联想之间,以空间、形体、文化、寓意所呈现出的信息载体,它涉及这样一种理念:即存在着一种超越个人理解力并能借助于一种中间媒介达到的群体共通的普遍的状态。挖空心思,想尽办法,来寻求、创造、组织、表现这些中间媒介,这是工业规划设计中最为基本而重要的工作。

5人性化设计理念

人性化设计理念就是以人为中心,设计师从关注园林景观转移到关注到园林景观的使用者上来,以设计出更人性化、使用更便利、使人愉悦的园林景观为重要目标的设计思想。使人愉悦是人性化设计的审美原则,使用过程中使用者感受到设计的精巧而产生愉悦感,同时,将这种愉悦感升华为一种审美意象,从而真正体现出设计为人、以人为本为中心的人性化设计思想。园林规划设计其主题是人本身,设计的使用者和设计者也是人本身,人是园林规划设计的中心和尺度。因此,把心理学、行为艺术等学科引入到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研究设计的目的与人的行为在不同人、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的互补关系,扩展园林规划设计的内涵。分析现代成功的园林规划设计实例,不管无心还是有意,所有的设计大都取自人们对于大自然的印象,取自历史上由于完全不同的社会原因创造出来的园林景观。6生态性设计

由于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生态环境逐渐恶劣,席卷全球的生态主义浪潮促使人们站在科学的视角上重新审视景观行业,景观设计师们也开始将自己的使命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持、发展可持续的处理技术等思想贯穿于景观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始终。人本身来自于大自然、属于大自然,只不过是由于生活和工作将其强行分开。人是需要回归自然来放飞心情、解除疲惫、张扬个性的,户外园林景观是居住环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只有可参与性的景观才能让环境与居住最大限度的融为一体。因此,充分考虑到园林景观环境对人心情的影响力,注重实用、生态、功能、观赏性紧密联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5]。正如斯坦利•怀特所阐述的那样,“如果我们的设计能含纳草地、森林和山,那我们能占据的景观将富含原土地之奥妙。景观特征应被加强而不是被削弱,而最终和谐应存在于一个复合体上,这些人为化的景观是最动人、最可爱的,只要景观的结构和灵魂能被保留,我们就会感到快乐和兴奋。”

因此,园林规划设计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项目条件,把所设计的园林景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与当地的民族信仰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并恰当地融入现代元素,同时注重成本,从而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优美动人的园林景观。

7参考文献

[1]张冰,王小平.浅谈园林艺术民族风格的形成[J].新疆职业技术教育,2006(3):78-80.

[2]周武忠.中西古典园林艺术风格比较[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90-94.

篇3

成本是设计的关键,绿色包装设计首先要考虑的也是成本问题,需要在设计过程中进行成本预算,最大限度降低包装成本,使包装成本达到最小化,同时也使其拥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因此,企业要想生产出物美价廉的绿色包装产品,就需要拥有较强的成本意识,能够在设计中合理地利用一切资源。这样即能够给人们的消费活动提供更大的便利,还能促进包装业的发展,同时也使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2绿色包装设计中的材料理念原则

对于绿色包装设计理念而言,材料绿色是其核心内容。材料绿色化是指包装材料污染低、耗能少、易加工,尤其注意食品包装材料,除了要做到干净卫生,还要无毒、无害、无辐射性,要采用可再生、易降解的材料,还要做到包装材料处理绿色化,可以在包装表面用文字或图像向人们传达包装材料处理绿色化的信息。

3绿色包装设计中的结构理念原则

在绿色包装设计理念中,一定要避免过度包装,结构简单化是关键。由于材料浪费现象普遍存在于包装印刷成品的切版工艺中,这就需要设计师对包装结构做出适当的调整,要尽量使包装的展开图呈方形,从而减少边角余料以及剩余材料的浪费现象。

二、包装设计中绿色设计理念的应用

1要选择绿色的包装材料

最理想的绿色包装材料是“无包装化”,例如,水果和蔬菜最好采用无包装化原则,即有助于保持蔬菜和水果的新鲜度和营养含量,又能做到零浪费和零污染。而在包装设计中的绿色包装材料常用以下五种。第一,纸质包装。纸是最常用到的绿色包装材料,它最符合绿色包装设计理念,由于纸的重量轻,能够实现成本最小化。纸是由天然植物纤维,所以无毒无味,还有透气性好的特点,而且容易腐烂不会污染环境,具有循环再造功能。第二,木质包装。木材常作为包装材料,但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普通的木材质包装存在了很大的局限性。但由于竹子的成材周期短,成材率高且易于成型,成为取代木材的最佳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包装设计之中。第三,玻璃包装。玻璃具有可循环利用、可再生的特点,可用于化妆品、饮料、洗衣粉等可循环的产品中。第四,可食用包装。可食用型的包装材料是食品最常用的绿色包装材料。同时随着绿色设计理论的推广,柔性版印刷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能够满足可食用的要求,无毒无味而且不存在金属元素。第五,可降解塑料包装。可降解塑料包装可以转化成水和二氧化碳,即满足包装的功能和特性,又符合绿色包装理念,使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绿色包装造型结构设计

绿色包装造型结构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在满足保护性、方便性和生产合理性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做到设计简单化。绿色包装造型结构设计简单化主要体现为:商品包装空间占用率最低和包装材料使用量最少,例如,药品包装的产品胶囊、点滴瓶,都可改为运用可降解塑料进行塑封包装,简单方便、耗材少,而且无污染。第二,绿色包装造型结构设计要在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的同时体现人文关怀。为了符合消费者的审美观,设计者需要在设计方面融入美感,以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另外包装设计要体现人文关怀,这样可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例如,某品牌的防漏调味壶,不仅使用环保材料而且对于壶嘴做了特殊处理,能够保持壶身清洁,避免浪费,其壶身外壁呈磨砂质感,既不滑手还能防止刮花,深受消费者青睐。包装设计的人文关怀还体现在能让人产生联想方面,例如,儿童保湿霜的包装多会设计成蘑菇或动物等形状,小朋友看到后就会爱不释手。

3绿色包装的装潢设计

包装装潢设计是指依据商品的特征,考虑到企业和消费者的需求,对包装的外观运用美学艺术,利用文字、色彩和图形使其外表变得更具审美价值,从而具有促销功能。绿色的包装装潢设计可以在描述产品用途的基础上维系企业的形象,从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因此设计者需要充分利用绿色的内涵以及绿色环保标志,还要考虑到消费者的审美观,使包装不仅能让消费者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还能让消费者感到舒服。绿色包装的装潢设计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图形设计绿色化。

图形作为一种视觉传达语言,首先,要具备信息传达准确性的特点,在设计方面要求设计者根据商品的成分、功能等特性,可以与地方或民族文化特色相结合,使图形能够含蓄准确地将商品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其次,图形设计还要鲜明有特点,突出主题,以简单生动的图形表达意义。图形设计绿色化的实现还需要考虑到布局设计和谐性,以及恰当的引用绿色环保标志方面。绿色环保标志包括中国环境标志、可以重复使用标志、可回收再生标志等,设计者需要考虑商品的实际情况引入绿色环保标志,不能为了促进商品的销售而滥用标志。

第二,色彩设计“绿色”化。

研究表明对于同一类型、同一价位的商品,女人和小孩会选择色彩鲜艳、包装精美的商品作为购买对象。色彩是商品包装传递给消费者的第一印象,是包装的灵魂,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调动消费者的想象力,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是产品形象的代表,也是企业宣传的手段。色彩设计不以吸引消费者为目的,设计者在设计时要多使用暖色系,给消费者轻松、舒适的感觉,要做到用较少的色彩,合理地运用色彩对比关系,使包装达到最好的视觉效果,既醒目又不花哨。例如,某可乐的包装,红色的背景给人一种喜庆的美感,白色的英文字母在红色背景衬托下显得大而醒目,包装色彩简单、大方让人感觉舒服。

第三,文字设计绿色化。

包装上的文字设计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文字是商标;另一部分文字是对商品的用途、用量、成分以及使用方法等特征的说明。文字设计主要是对文字的字体、形状、大小以及所要表达的含义等方面进行设计。设计方法包括装饰性设计、形象化设计和意象化设计。文字设计绿色化就是通过对文字的设计使消费者能直观地了解包装内的商品,文字要做到简单明了、大小适中,设计师在进行文字设计时,还要注意遵循与整体包装的设计和谐统一原则,给消费者的整体感觉是简单、准确。例如,某品牌饼干的包装,左上角是商标字体小而有特色,左边品牌的字体大而清晰,让人一目了然,右上角的文字是描述饼干的口味,方便消费者的选择,右边竖着的大字“送25%”不仅字大而且达到一定的促销效果,虽然图片平面不大而且字也不少,但通过设计师对字体以及位置的处理,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清晰明了,达到了很好的促销效果,并且字体颜色鲜明且整体效果和谐,富有视觉美,是很成功的绿色包装设计。再如,某品牌大米的外包装,不仅色彩给人感觉很舒服而且字体大小位置安排合理,突出主题,采用的是塑料包装,底色以白为主,下半部分是图片,图片色彩以冷色调为主,中间大字写出大米的名字,下面稍小一点儿的字是“长、粒、稻、香、米”,字与字之间都用竖线隔开,突出了米的特点,这款包装设计无论从颜色、字体,还是从图形、结构方面都是完美的绿色包装设计作品。

三、中国绿色包装设计的现状

1在绿色包装上的投资不足

中国对环保事业逐渐重视,但支持力度不够,在绿色包装上的投资较低,对于已经废弃的包装也没有有效的应对措施,使产业结构陷入失调状态,严重影响了包装工业的发展。

2绿色包装材料供应不足

由于中国纸袋工业还不够发达,塑料购物袋的使用仍然广泛,后期处理负担大。在中国有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绿色包装,例如,使用棕子叶、竹筒来包棕子,这些产品材料虽然天然、易于回收再生,但是其本身易于携带病菌,在对外贸易中受到了国外的抑制。生产可降解塑料的技术还处于研发阶段,虽然已经取得初步成果,但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大量投入市场。

3包装废品回收技术落后

中国包装废品回收技术普遍存在资源再利用率低、包装回收率差、浪费现象严重等缺点。据统计,中国玻璃瓶回收率为20%左右,纸包装回收率为20.4%,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回收率仅达到10%左右。

四、中国绿色包装设计的发展对策

1需要政府给予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

为了促进绿色包装产业的健康发展,国家应给予一定的支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规;在行业科研项目的研发工作上加大投资比例,或者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等方法给予资金方面的支持。

2对绿色产品的开发要持积极的态度

企业应该从绿色设计、绿色生产以及绿色包装这三个方面入手,积极开发绿色产品。首先,要积极投入绿色包装的生产,通过不断加强人才的培养工作,来加快技术的创新,尽可能快的研制新的绿色材料和工艺;其次,要着重于开发绿色材料的多样化,虽然暂时还不能利用其它材料来代替塑料,但可以通过实施减量化等手段减少塑料的使用,以保护人类的生态环境;最后,还要尽力挖掘传统包装材料中的“绿色材料”,例如,以豆渣为原料用于包装果蔬产品的可食用性包装等。

3加强个人的环保意识

国家应该加强对个人环保意识的培养,倡导个人在塑料制品的使用方面实施减量化,可以通过提高塑料制品价格等途径来达到减量化的目的,使个人能够自愿地选择绿色的包装产品,从而促进企业的绿色生产,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市场环境。另外还要加强人们对废弃物品的认识,学会对废弃物品进行分类,培养废弃物品回收再利用的自觉意识,主动将可回收的废弃物品扔进回收箱。

篇4

2家具设计概念

(一)家具的定义家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可以说家具是为人们提供劳动生产、正常生活、饮食起居不可缺少的器具。从狭义上讲,家具就是为人类提供坐、卧、躺的设备。家具设计是以家具设计开展的活动,目的是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满足自身的需求,在满足用户感官需求、心理需求以及功能需求的同时对其进行规划和设计,最后采用模型、图纸表现出来的过程。(二)家具设计方案在互动设计理念中家居设计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它将充分体现出产品的核心理念,其主要设计目标包括以下几方面:(1)实用性优秀的家居能够传达出设计者的语义,而家具本着则应当充分体现出其本身的价值。如床的价值便是为人提供睡觉的地方、椅子的价值便是为人们提供坐的需求等。家具设计的前提条件是要考虑其自身的适用性。(2)舒适性在家居设计中同样还要注重家具的舒适性,它将给用户带来最直观、真切的感受。舒适性除了是判定一个家具好坏的重要指标之外,同时也是家具设计的主要目标。(3)美观性家具独特的外观和形象更能够吸引用户眼球,同时家具的外观也是给人们的第一印象。现如今人们的审美观都在逐渐提升,因此美的家具才能使人心情愉悦,提升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环境。(4)耐用性家具是室内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便要求家具无论是摆放、风格和造型上都需要与室内环境保持和谐统一。因此这就要求设计出来的家具需要有耐用性,要承受长时间的使用。

3互动设计理念在家居设计中的运用

从总体上讲,互动设计理念在家居设计中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感官互动感官互动主要指的是用户与家具结构、造型以及材料上的互动。同时还要重视家具材质的丰富性,将不同的材料进行混搭从而表现出不一样的效果,充分与使用者的触觉、视觉进行互动。除此之外还应当注意家具结构相配合的可实现性,要求将不同的材料进行混搭后,能够显得自然、美观。除此之外可以采用独特的造型或视觉感官使用户在视觉上产生感官体验。(二)改变法家具和人是一种互动过程,在家具进行"二次设计"时人们同样可以感受到成就感。在家具的色彩设计、造型设计以及功能设计时,人们可以参与进来。充分利用DIY造型以及模块化造型对家具的形态作出改变。色彩的再设计能够通过功能和家具材料充分体现出来,不同的颜色搭配给人带来的感受都是完全不同的。而家居功能的设计则主要体现在功能的转变以及多种功能的组合上。(三)情感上的共鸣在对家居进行设计的同时还可以体现出家具情感方面的表达,可以将人们的情感、回忆等通过色彩、造型等方面体现在家具上。可以将感性化的因素融入到人与家具的互动中,从而让人们在使用家具时能够产生共鸣,从而实现人与家具情感上的互动。

篇5

二、绿色设计理念应用于室内设计的现实必然性

人具有精神与文化的双重属性,在社会活动中形成了对环境美的审美追求能力。当今社会是物质丰裕的时代,人们在满足基本物质追求基础上开始追求精神领域的生活,逐渐讲究生活的文化品味和居住环境的艺术气息。一方面,良好的居住环境给人带来了美的享受,唤起了对自然的审美向往;另一方面,在审视环境带来美的同时将自己的审美原则加以转移,以主观的审美特征塑造环境之美,使人与环境达到相互和谐。消费者将自己的想法很难以视觉的形式呈现给施工群体,所以便滋生了室内设计行业的大繁荣。全国成千上万的装饰公司遍地开花,为了争夺消费者,占领市场份额,设计公司纷纷采取不同的竞争手段。这些设计公司大部分都采用传统的设计理念进行室内设计。而传统的设计理念为了装修效果的富丽堂皇,在设计施工中出现过度装修或者使用大量的有危害的建筑材料,完全违背了系统论的设计理念,将设计产品最终的使用者人的因素排除在外,仅仅考虑设计中的某个部分,将部分单独出来就效果而效果。这样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度浪费,而且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最终导致整个环境的恶化,忽略了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生态环境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其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有力支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人类全面地肯定自我、完整地建构自身。”人是依托于自然界而存在的,自然界是为人类的生存和生产活动提供物质条件。同时,人又是社会人文环境的一部分,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人的行为都要考虑社会人文环境的方方面面。所以,装修环境导致的大量问题使消费者对于人居生态环境的关注逐渐升温,对于室内绿色设计理念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消费者开始意识到人生活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构建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三、绿色理念视角下的室内设计创新

(一)利用绿色可再生资源

未来的室内设计理念应是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绿色设计理念。在这理念的指导下,合理利用资源,采取资源最佳利用的原则,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设计、施工、材料等各个环节,避免过度设计和过度装修,充分考虑装修所用资源的环保性和再生能力。在能源利用方面,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等。这类能源的利用可以在保护居住环境的同时实现居住者的各种物质需求,并且节约了生活开支,实现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具体来说,在设计阶段,设计师要了解科技前沿,了解新材料的动向,在设计过程中极力推广环保新材料以取代传统室内设计的含有有害物质的装饰材料。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的将太阳光线引入到室内环境中,这样既可以最大限度的采用天光照明,还可以让居住者在室内感觉到与大自然的融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就是天光使用的杰作,在整个展馆的设计中都采用顶部侧面进光的方式以最大可能的获取自然光照明,并且通过金属遮阳片和怀旧木构架应用于玻璃屋顶之下,过滤进入的光线强度,光线层次变化,达到妙不可言的效果。总之,室内设计总的原则就是要尽可能地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尽可能让人们接近自然,实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协调。

篇6

在富勒的实践中,这一原则最具代表性地表现在他对空间结构及建材应用的创意中。他的短杆网架穹隆结构体系(geodesicdome)被称为人类迄今为止最轻、最高效、最为有力的空间围合手段,在造型、尺寸、材料选用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且造价低廉、营造方便。另外,F•埃斯克里格的自成型结构、T•达兰德对摩天楼张力结构的探索也都从不同侧面诠释了这一原则。

“少费多用”原则还体现在建筑空间组织、利用的高效化方面。这要求我们不仅要重视对每一平方米面积的有效利用,还要对三向度的空间做充分的发掘。当代图书馆设计中提出了“模块式”图书馆的创作思路,将图书馆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采用不同的层高、柱网,进行类比布局。这样可以减少“三统一”标准空间所造成的浪费,充分发挥空间效益。南京某高效空间住宅的设计中则对厨房、厕所的上区、卧区上下等潜在空间进行了有效的利用。将每户主、次二个开间设置为不同层高,对应于不同的功能使用要求,大大提高了住宅空间的使

用效益。

二、集约化原则

1.土地利用的集约化。城市、建筑发展与土地资源总体供求矛盾是当今环境危机的突出问题之一。在建设实践中应注意立体地开发用地空间,发掘城市地上及地下空间的利用效益;结合旧城改造,拆旧建新,提高城市容量;在建筑空间的构筑中,还应积极采用轻、薄的新型节能建筑材料,以少占建筑空间。

2.水资源利用的集约化。水是人类十分有限的资源,建筑设计中应注意结合废水净化、雨水收集,设置循环用水和分质用水系统,并积极采用各类节水设施、设备,有效地控制用水量。如在日本许多高层建筑中所采用的“中水道”技术,将生活污水处理后用于冲洗卫生洁具、盥洗、清扫等,有效地提高了水的集约化利用程度。

3.能源利用的集约化。在全球推进可持续性能源开发、利用的战略进程中,建筑节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设计中应结合相关技术的进步,提高能源的集约化利用程度;另外,要积极结合自然气候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资源,以减少空调、照明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美国近期以来的建筑实践表明,利用现有技术结合自然气候进行建筑设计可削减空调能耗60%、人工照明能耗50%以上。

三、适宜性原则

1.与经济条件相适宜。当前多种技术体系并存的现实首先是与地域经济差异相对应的。技术设置要做到切实可行、经济有效,就必须从地域经济的客观条件出发,与人们的实际消费需求相适宜。许多发展中国家成功的设计实践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启示。如土耳其博德鲁姆的迪莫(Demir)度假村、印度新德里世界银行办公楼都是首先立足于本地区现实状况,在经济许可的范围内运用传统技术或中间技术(intermediatetechnology)所构筑的建筑实例。这些与当今高新技术设置并行的适宜性技术的设计思路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2.与自然条件相适宜。建筑设计中与自然气候、地形、地貌、地质等因素相结合,常常会使方案的建构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使用中的能耗、物耗。如今,“设计结合自然”、“设计结合气候”已成为建筑设计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杨经文关于生物气候摩天楼的创意在很大的程度上得益于对自然气候因素的深入研究。托马斯?赫尔佐格的生态建筑实践也是建立在对自然环境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展开的。这些与自然环境条件相统一的设计思路,是技术设置达到高效节能、经济适宜目的的重要保障。

3.与社会人文因素相适宜。社会习俗、信仰、审美、价值观等因素对建筑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一个单纯从技术合理化角度出发,而忽视社会人文要素的建筑方案是很难得到使用者认可的,甚至与其经济实用性的基本前提都是相背离的。建筑历史上美国圣路易斯城普鲁特—伊戈住宅区的最终命运已为那些片面注重经济性、无视社会人文因素的创作思路敲响了警钟。由此,我们应意识到,与各类人文环境要素相适宜,是建筑实现其社会价值及经济性的必要前提。

四、循环利用原则

从人类发展的长远利益着眼,将建筑的循环再利用与添建、新建相结合,形成建筑发展的动态循环机制,这不仅有利于环境的维护,对于提高建筑的经济性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筑的循环利用原则包括再利用、再循环两方面内涵。再利用是指将各种建筑产品以初始形式多次加以使用。主要表现为对早期建筑的改造利用以及对结构构件、照明设施、管道设施、各类设备以及砖石构件的重复利用。再循环是指建筑产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经过一定加工处理使之变成可再次利用的资源。这表现在对旧建筑中可再生材料的重新加工、合成和利用。

顺应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使建筑发展走高效化、集约化的道路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它在总体上要求社会宏观经济的发展要步入高效化、集约化的轨道,为建筑的集约化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也要求建筑设计者必须从当今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出发,建立宏观的经济性理念,合理地确定各种条件下的建筑设计标准、评价体系,总结各项经济性措施、原则,为满足社会各类需求、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张坤.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3]解振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J].求实,2003(13).

篇7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量化”,指的是目标或任务具体明确,可以清晰度量。根据不同情况,表现为数量多少,具体的统计数字,范围衡量,时间长度等等。人们可以通过量化各种事物,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浪费,大大提升节约空间。比如,在办公桌上放置几个规格一致的收纳盒,通过整齐有序地收纳处理,办公桌上的空间被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同时,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量化处理,可以使人们更加方便地实施操作,提高事物的可控性——办公桌上的物品被收拾整齐,所有物品都被安置妥当,各有归处,工作效率也就随之提高。量化的意义,除节约和可控之外,还体现在用户体验以及产品品质上。量化体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用户对产品的最初感受,可以有效地帮助用户更加准确地了解产品。而基于形状、外包装等方面对产品做出量化的改变,使得产品在形状或者功能上更加富有层次。

2调料产品的量化过程——以食盐为例

盐作为调料以及人体必需的矿物元素,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盐在作为调料品被使用之前,首先要经历几个阶段(如图1所示)。海水经过日晒蒸发结晶而形成的粗盐颗粒,含有较多的泥沙和杂质,被成堆存放于盐仓之内。粗盐经溶解、沉淀、过滤、蒸发等步骤制得精盐,甚至为了补充更多的盐分,将碘元素加进去。从海水到粗盐再到精盐和加碘盐的这一过程,都是盐的原料阶段。流向市场的过程中,要首先对盐进行分装。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规格对盐进行成袋、成包或者成罐的分装处理,是盐的分装阶段。分装完成之后,进入厨房之前,盐要经历第三个阶段—销售阶段—被放于各大超市或者零售店待出售。以上的三个阶段,是调料产品在量化过程中的物理量化,而在厨房餐桌的使用过程中,用户还要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进行行为上的量化,如添加少许调味、烹饪等。物理量化和行为量化是食盐在生产、销售和使用这一整个消费链条上的不同阶段,物理量化阶段主要通过不同的质量和包装方式以及销售方式实现,而行为量化则要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和使用方式进行设计。

3设计方案

调查发现,市场上现有的食用盐的形式基本为颗粒状,细盐更是作为各个家庭厨房的必备品。在做菜过程中,人们通常使用勺子掂量的形式加盐,而对于究竟加了几克的盐没有概念。盐棒对现有传统的颗粒状的盐进行改良设计,设计成棒状易掰折的形式,并针对做菜时“适量”、“少许”的概念作了具体量的理念,体现了“度量”的概念(如图2、图3所示)。根据人一天的食盐量需少于6克,而作了定量化设计。每根盐棒总量为6克,通过刻度(凹点)平均分为三段,消费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以克为单位精确度量,而每天的摄入量也可做到心中有数。

4盐棒的量化设计理念

1对于少于1克的使用需求,在盐棒的塑料盒盖内侧设计了螺旋状的纹路,使用者可将盐棒在此处摩擦产生粉末来使用,便于调味。在外包装设计上,也对盐罐盖子做了隔层,以方便存放用剩的调料棒(如图4所示)。定量化的设计理念,清晰且明朗,从每人每天食盐量少于6克,到每次的使用量,以及舌尖上的微调,在做菜过程中将触觉、听觉、味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增加了乐趣。此外,对盐棒的造型,功能作了设计,注重用户体验,且对使用人群及特殊元素的作用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设计出既有外延创新和又有丰富内涵的盐棒。

篇8

由于所需木料极多,几乎耗尽了当时优质的楠木资源。至明嘉靖朝重建时,甚至已经难以找到合乎标准的巨粗楠木,不得不采用“中心一根,外辏八瓣共成一柱”的做法或者由杉木而代之。再说玉,这也是极为珍贵的自然资源,中国历来有玩玉的传统。皇家爱玉,自然得保障玉石的供应。据史料记载,乾隆二十五年之后,新疆回部每年向朝廷进贡和田玉多达4000斤。自乾隆二十五年到嘉庆十七年共53年间,新疆进贡的和田玉多达20万斤[2]113。和田玉是玉中极品,早在史前,它就成为原始部落、部族首领的喜爱之物,进入文明社会后,它也一直是贡品,这种传统一直到清帝逊位,民国成立,才结束了和田玉长达4000年的作为帝王玉的历史[2]117。由于统治者的极度消费,和田玉现在已经相当稀缺了。从以上例子看出,在生产力相对低下、物质财富并不富裕的农牧文明时代,权贵阶层缔造奢华的工艺设计理念与实践对自然资源的耗损也是不容小觑的。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后,工艺设计被捆绑到与提升社会生产力、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时代潮流中。工业设计对创造社会财富的巨大推动力日益显现,也被看重。工业文明时代的工艺设计理念的突出特点是:“创造财富,刺激消费”。这种设计理念的现实表现有二:一是功能至上、化繁为简,目的是便于机械化生产、利于大批量制造和利润最大化;二是产品形制单一,仅仅通过造型、色彩和材质的微调制造出海量的所谓“新款式”,以一种简单的重复来促进生产、满足需求。

当工艺设计被裹挟到了“创造财富、刺激消费”的时代洪流,以攫取利润为最高目标时,它对自然环境资源的破坏、耗损是巨大的。如果说农业文明时代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集中在对优质自然资源的耗费上,那么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对自然环境资源的破坏、耗损是全方位的,也更令人触目惊心。工业文明时代的三次重大科技革命在推动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资源带来极大的伤害。第一次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森林和煤炭成为最先遭受破坏的自然资源。伦敦“雾都”的称号即是来源于当时大量煤烟的排放;在德国,德累斯顿附近的穆格利兹河,因为玻璃制造厂所排放污水的污染而变成“红河”,哈茨地区的另一条河流则因为铅氧化物的污染毒死了所有鱼类,甚至饮用过河水的陆地动物也没能幸免[3];第二次科技革命以内燃机、电力和化学工业为代表。内燃机的发明使得人类的活动范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张,从以往的陆地、海洋,扩展到天空与深海,而化学工业更是颠覆了以往人造物“来于尘土,归于尘土”的状态,大量不可降解的材料被发明和广泛使用。随着海、陆、空交通工具的普及和大量发电站、化工厂的建成,以往仅限于特定区域的污染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问题。在这一阶段,人类因为工业化所导致的环境污染而遭到了大自然无情的报复,如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由于气候反常使得工厂排出的大量二氧化硫无法消散,造成大批家畜死亡,数千人中毒,60余人丧命。而发生在1943—1955年间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则更甚,三次不同程度的光化学烟雾污染造成近千名65岁以上老人因呼吸系统衰竭而死亡。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催生出核工业、计算机产业、宇航工业和生物技术产业。然而科技是把双刃剑,人类第一次具有了瞬间毁灭自身和地球上一切物种的能力。而此时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扩展到了太空和“隐形”的基因领域。人们无法忘记,1986年4月26日发生在乌克兰切尔诺贝利的核电站爆炸事故,这一灾难性事故发生之后的15年间,有9.3万人死于核污染,27万人致癌或遭受各种辐射疾病的折磨,原子炉熔毁而形成的辐射尘埃几乎席卷整个欧洲,期间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禁止人们食用部分农作物和农产品,间接受到辐射损害的人达数千万。时至今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周围30公里以内仍然是绝对,在这里,建筑物依然屹立,然而偌大的城市空无一人,一片死寂。

此后发生在2011年3月的日本福岛核事故,则再次向人类敲响了警钟。工业文明时代自然环境资源的破坏、耗损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问题,促使人类不得不重审人与自然的关系。进入后工业文明时代后,一种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全新观念登场,这就是生态观念。一种新的文明模式即“生态文明”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并付诸践履。所谓生态文明,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之上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作为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而发展的新的人类社会文明形态,以生态利益为最高利益、以保护生态平衡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表现形式,引导人类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4]。生态文明重塑着人们的生活理念:一是环保观念日渐深入人心,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观念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二是低碳生活,由于每个人的衣食住行都与“碳排放”息息相关,衣物的原料与工艺、食材的获取与烹饪、居室的温度与照明、出行的时间与距离,其背后都关系着能源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量,因此低碳生活势在必行,并在全球受到了日益宣传、倡导;三是发展可持续,为生态的恢复与再生提供了时间,为子孙后代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在生态文明时代,人们的产品工艺设计理念也随之悄然发生转变,产生了以“谋共生、可持续”的绿色设计理念。最早对产品设计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展开研究,并发表论著的是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VictorPapanek)。他在20世纪60年代所出版的《为真实世界而设计》,首次提出设计应该认真考虑地球上有限资源的使用问题,应该为保护地球的有限资源服务,必须考虑设计对于自然环境资源可承受能力的影响。这些观点极大地触动了人类关于产品、工艺设计的思考,推动了设计观念的发展,他的思想已经被广泛认同并转化成为“绿色设计”的理念进而指导着当今的设计。

随着世界范围内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可持续设计(SustainableDesign)正成为近年来设计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热点。可持续设计是一种构建及开发可持续解决方案的策略设计活动,强调产品的生命周期概念,通过资源消耗最小化、选择环境影响小的资源和过程、产品生命周期优化、延长材料使用寿命、便捷拆卸和面向生态效益的系统设计来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在可持续设计之后,又出现了低碳设计的概念,以减少人类碳排放,降低温室效应为目标。低碳设计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重新规划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在不降低生活水平的前提下,通过日常生活行为模式的再设计,降低碳消费量;二是通过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或者开发新的、可替代的能源,实现减排。通过上述梳理可以看到,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到后工业文明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观念的变化,人类的设计理念在不断地变迁。设计理念从“缔造奢华”“创造财富、刺激消费”过渡到“谋共生、可持续”,这既是时展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每一种设计理念所牵动的自然环境风险是不一样的。如果说农业文明时代“缔造奢华”的设计理念只是对优质自然资源的局限消耗上,那么工业文明时代“创造财富,刺激消费”的设计理念则发展为了对自然资源的全面入侵,它所引发的自然环境风险前所未有。进入后工业文明时代后,面对日趋紧迫的生态环境问题,人类开始重新省思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日趋成为人类的共识。在这种背景下,“谋共生,可持续”的设计理念成为时代的大势。这实质上是人类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复归。尽管在当下,围绕人们的衣食住行娱,产品工业设计领域的奢侈尊贵、物质至上、铺张浪费气息仍然存在,但历史发展的轨迹已经清晰表明,沉溺于物质而不兼顾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将是无法延续的。我们坚信,“谋共生、可持续”的设计理念将是全人类共同的理性选择。

作者:邓俊单位: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

篇9

2.装饰色彩使现代设计更具有象征意义色彩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但随着人类艺术的发展,被运用到装饰活动中,各种感情特征或者象征意义便被加诸到色彩之上。特定的色彩能够使人们产生特定的联想,设计师进行创作时,若只是做到色彩搭配上的和谐与形和色的吻合,却不理会人们对色彩形成的习惯印象,其作品就不会有象征意义,艺术形象也不会饱满。

二、现代设计理念下装饰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1.装饰色彩在现代设计中的主题性应用装饰色彩在现代设计中的主题性应用就是主题思想的应用,即为设计作品借助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对艺术形象的塑造而突出的中心思想,构成设计的主体和核心。装饰色彩的主题性,是指通过色彩突出被装饰物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装饰色彩千变万化,其包含的信息与蕴含的情感也非常多,用哪些色彩之间的搭配对主题进行表达,完全是由表现对象的特有性质来决定的。主题设计是现代设计的重要内容。现代设计有很多各种的主题,使用色彩表达的方法也千变万化,装饰色彩在现代设计中的主题性应用,是现代设计理念下装饰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2.装饰色彩在现代设计中的象征性应用装饰色彩在现代设计中的象征性应用也很广泛。视觉表现为艺术设计最关键的因素所在,而装饰色彩在视觉表现中占据最突出的地位。在现代设计的设计理念要求作品醒目充满个性,最大限度的吸引观众的眼球,通过运用色彩象征引起观众共鸣,可以很好的帮助设计师达到自己的目的。缺乏对装饰色彩的合理运用,设计很容易失去关注大部分的欣赏与认可,无法唤起观众的共鸣,这样的设计也许有完善的技术性和独特的个性,但这种完全脱离一定共性要求的个性即使再独特也是不成功的。既要有一定的共性典型性,又要有独特的个性化色彩,这样的设计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篇10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的先导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皮亚杰提出人类认知建构过程有四个核心概念:图式: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同化:学习者对外界刺激输入进行过滤或改变使之变为自身一部分的过程;顺应:学习者在受到外部刺激原有图式无法使之同化时,调整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平衡:学习者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他认为,人类认知受到三个过程的影响:同化,顺应,平衡。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所需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①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该理念的启示是,教学模式应该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核心,教师扮演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利用会话、情境、协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模式中,学生不再是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意义建构者;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的协作伙伴;教材不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辅助工具,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空中教室”的设计过程也深受该理念的启发,其结构设计以及模式运行都以学生为中心,不再以教师为主导。

(二)多元智能理念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在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将人的智能分为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1999年,他又补充了三种智能“:自然智能、灵性智能与存在智能。”这些不同的智能代表了不同的潜能,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该理论认为智能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而是由多种能力组成的综合体,而且每个人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智能倾向(人人有才),每类智能又并非均衡发展(人无全才)。该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有发展多种智能的需要,我们要注重教学的多样化,发现和发展他们的多元智能,同时,每个人又是有个性差异的,因此,我们还要注重因材施教。“空中教室”模式就是受到该理论的启发,试图突破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和考评标准,实现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资源以及考核标准的多元化,既培育学生的各项智能,又发现和发展了学生的优势智能。

(三)分层教学理念分层教学是以承认受教育者存在个体差异为出发点而提出的一种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个体之间明显存在一定的差异,表现在整体素质不齐,学习基础和认知水平不一。分层教学需要从两个层面进行分层,一个分层是对教学内容的分层,根据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进行层次上的划分,以适应学生学习的渐进过程,另一个分层是对学生的分层,根据他们的知识背景、领悟能力等进行分层,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受到该理念的启发,“空中教室”按照“分功能,分教室,分梯层”的理念进行设计,对教学内容和授课对象进行分层,把班级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让每个学生“吃适合自己的、吃得了、吃得好的东西”。

二“、空中教室”模式的设计思路

篇11

提到意境,提到绘画与设计理念,自然联想到了吴冠中先生的作品。先生的作品一直是当今绘画界与设计界研究和探讨的典范,对我们有着很多启迪和帮助。先生学贯中西,在他的长期实践和探索中无疑是将设计理念运用于绘画之口最成功的。他的作品以“意象”领先,看似随心所欲,又不失严格的章法。水墨之中、抽象与具象之间、写实与写意之间都在不断追求着抽象美和形式美,更是站在设计与绘画之间。

先生的代表作《长城》《春雪》等作品与其说是画出来的还真不如说是设计出来的。作品中的房子、村庄、小树、大山、荷塘、清泉,它们都以独具特色的意境表达然于纸上。从创作之初就以独特的观察方法来构思、安排,点、线、面、体的构成要素无不体现在每幅作品中。有的采用散点透视,有的又移花接木,大胆地对现实要素进行设计,使我们感受到设计构思的巧妙和设计思维与设计眼光的独特,以及设计处理方法的另类。作品中对山石的刻画,只寥寥数笔,轻盈的线条;森林中并排的小树,形式美感;线条的律动、块面的分割;点的聚散,充满着节奏和构成。大胆地运用现代设计语言,将视觉造型符号运用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

绘画语言与设计理念之间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在情感上更多地体现在视觉符号体系。视觉是人的第一感官载体,人们通过视觉符号的提炼和概括,传达对现实事物的理解,用视觉传达为目的,沟通视觉语言符号。可以说绘画艺术在一定程度上为平面设计提供了庞大的视觉符号体系,它们有的吸取绘画中深厚的文化内涵,有的体现着绘画形式与方法,以及特有的绘画语言和丰富的创作素材。在很多海报设计中有的直接吸取绘画形式中的视觉元素,比如水墨、图案、传统绘画纹样、象征图形以及吉祥图式等,这些只有在绘画中才能见到的视觉要素如今在设计作品中屡见不鲜。不仅提升了海报设计本身的韵味与档次,同时也注人了更深层次的传统文化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