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23:2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文化融合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首先,现代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都属于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二者都强调以人为本,关心人、理解人、凝聚人以及重视人的价值;其次,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无论是现代企业文化还是校园文化,其最终建设目的都是为了通过文化这一载体来凝聚人心和统一思想,从而令群体成员形成一个团结的整体,并为同一个目标而奋斗;再次,二者的具体内容都包括有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等,这一点来说也是共通的;最后,二者的形成过程也是相同的,都是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形成并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
2.差异性
现代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差异主要在于现代企业文化是一种责任文化,而校园文化则具有一定的被动性,二者的责任感是不同的,一般企业中的责任都是非常明确且不能回避的,如果完成不了工作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而在校园当中其责任的表现就不如在企业当中那么明显与强烈。校园文化是一种程序文化,它非常讲求形式,而现代企业文化则要跟随市场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它讲究的是速度与灵活性。
二、现代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融合措施
1.加强道德教育
高校若想切实有效地将现代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对学生进行培养,首先就要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道德素质是一个人的立身根本,无论是在学校中还是在企业中,人都要具备有基本的道德素质。道德观念也是现代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共同内容。因此,高校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让学生更加具有道德观念,这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表现。
2.加强创新教育
现代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的措施之一就是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教育。一个优秀的企业员工必须要具备很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而高校对学生的最终培养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加符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所以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勇于发现问题和积极创新。
3.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现代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的一大主要途径,通过校企合作,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应用能力,让学生真正将理论知识用于实际操作当中。因此,高校必须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让企业成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平台。高校应当定期组织校内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实习,让学生亲身投入到企业工作当中,从而真正实现现代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融合。
2.提升高职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面临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高职院校要在其中取胜,就必须将为地方服务作为其立足之本,充分利用一切优势资源为地方经济服务。校企文化的融合正是提高学校职业教育竞争力,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方面,可以通过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另一方面,由于文化的融合,使校企在价值取向方面达成一定共识,有利于学校全方位地实行“校企联教”,更好地为市场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提高竞争力。
3.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举措。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很大程度上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来确定的。学生不仅应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必须体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能够提前适应企业文化。校企文化的融合从根本上为两者合作育人奠定了基础,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实现了知识育人与道德育人的有机统一。这种融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质量意识的认同,在对企业化管理的感受中,体会企业精神,体验职业行为,提升职业情怀。
4.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优势的突破口。从学校迈向职场,学生面对学校的学习环境和进入企业后工作环境的较大差异,往往角色转变困难。此外,由于我国高职教育仍以学生的技能培养为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因循守旧,忽视了对学生现代企业文化素养的培养。通过文化的融合对接,学生从入学起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熟悉并认同企业文化,可以弥补进入企业后由于缺乏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把握而显现出的种种弊端,从而实现就业时校企文化的无缝对接,尽快完成由“校园人”向“职业人”“企业人”的身份转变,充分彰显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优势。5.提升校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先进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校园文化的内涵提升与外延发展,同时校企文化的融合,也是企业寻求自身发展与突破的途径。校企文化通过互动共通而取彼之长补己之短来增强校园文化活力,完善企业文化,藉此两者赢得共同发展。
二、高职校企文化对接融合的实践路径
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两者的相融共通,通过文化理念、制度选择、行动倾向使得两种文化相互渗透、深层次交流与沟通,并最终达成文化层面的相互交融和依恋,从而使校企合作具有持久性和生命力,使两者间文化的对接成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力举措和突破口,成为强化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
1.企业优秀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工作。任何一家企业所倡导的企业文化,无不反映这家企业在制度建设和发展战略上对人的价值理念的要求。高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对接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企业文化素养。高职毕业生大多服务于企业基层,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学生进入企业首要面临的问题,高职学生只有将优秀企业文化价值观转化为内在素质,强化为企业服务的价值认同,才能满足企业管理需要。可以说,企业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德育,突破高校价值观培养上的局限和不足,是以服务为宗旨的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价值诉求。
2.提升教师企业文化素养。教师作为校企文化融合的主导力量,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校企文化交融对接的过程中,应大力提升教师的企业文化素养。第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逐渐摸索出一条适当的合作道路,让高职院校的理论教育更为实用化。第二,高职院校应将企业文化列为高职院校教师培养培训的重要内容,并形成规范化管理。可以选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了解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增强教师在指导实习、实训中渗透企业文化的能力。第三,建立一个由企业行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组成的兼职教师人才资源库,为开发高职特色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探索经验。
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码:A
1相关概念辨析
体育文化一词最早直译为身体文化。我国学者把体育文化概括为“是在增加健康,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财富,包括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组织及规范体育活动的各种思想、制度、伦理道德、审美观念,还包括为达成目标的各种改革举措以及相应的成果”。体育文化本身是一种社会体育现象,从物质层面讲,体育文化主要包括体育生活方式、民族体育风俗、体育活动内容、体育审美等;从精神层主要包括,体育文化的价值、观念、意识、心理、道德等。
社区体育文化是社区的一部分,也是社区发展的一部分,其对于社区居民在体育锻炼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在社会中,社区体育的发展,既有其促进社区发展的目的,也包括其自身发展的过程。学校体育的主要发展环境是学校,其发展的基础也是建立在教育上的,通过体育教学和运动等,对学生等形成身体和心理的体育教育,其目的是使学生身心健康得到加强。
2社会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文化融合的意义
大力发展体育文化,利用体育文化以其特有的文化氛围,对广大参与群体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可以丰富体育活动的内容、激发参与者健身锻炼的兴趣、提高身体素质,而且可以提高社会整体素质、促进和谐校园。同时,还可以通过健身、健心,提高群体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想道德品质和体育观念,培养审美观,养成良好的身体锻炼习惯。
2.1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以“和谐”为理念的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的精神乐园,也是学校追求的终极价值。高校体育文化通过体育的手段和内容教育、引导和感化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行为意识和习惯,发展学生的身体机能、增强体质,更重要的是建立和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行为,提升学生体育文化修养,丰富学生体育文化知识的内涵,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同时,推进学校“阳光体育”的开展和普及。
2.2提高社区居民综合素质
社区体育文化属于较为新颖的概念,其主要范围是在社区,然而,由于社区居民参差不齐,在具体的社区体育文化建设上,就很难达到统一。将学校体育文化融合在社区体育文化中,可以将学校体育中的一些关键有效运用在社区体育中,对社区体育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从而促进社区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同时,将社区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文化融合起来,还可以进行资源共享,提高体育设施的实用性,从而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完善的体育锻炼场所及设施,促进社区居民更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
3学校体育文化与社区体育文化融合路径
3.1以社区为主体的融合方式
首先,确定管理内容。在对于学校体育场馆、场地进行经营管理时要注意,明确工作责任范围。学校根据自身所拥有的健身活动器材,场地,场馆划分公共活动区域。在公共活动区域内学校与俱乐部共同拥有管理权限,根据学校场地的经营性质确定主要管理权限。经营俱乐部根据学校给定的区域以及公共开放时间选择并安排相应的活动内容。
其次,确定经费来源。在明确管理内容之后要注意区分两种形式的经营方式。一种是针对于广大周边居民以及本校学生公益性免费开放的公共类体育文化活动,这种形式主要是俱乐部开发体育服务产业,响应国家政策法规所进行的服务,这一情况需要国家或地方给予补贴,或者按照国家购买俱乐部的体育服务的方式。另一种是俱乐部承接的盈利性的商业服务,服务除在公休日时间承担的各类银行、公司特定的年度运动会或者趣味性活动外,还可包括场馆的租用等方面,此类服务有较为成熟的市场机制进行调控,因此俱乐部可以自给自足完成经营。
另外,完善管理监督机制。针对现阶段提出的俱乐部经营模式,由于其包含了不同的职能部门,因此社会资本对于学校场地运营管理就需要学校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职能部门来对俱乐部的运营状态,场馆使用进行合理监督,并要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的实施。学校由于接受着教育职能部门的管理与监督,因此在场馆运营上也需要满足各地区教育体育局的要求,各地区教育体育局要对学校体育活动场地、场馆的运营提出指导性意见,并及时对学校与俱乐部产生的体育活动公共区域运营发生的问题进行调和。
3.2以学校为主体的融合方式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世界正注视着中国,中外文化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这一切使得跨文化交际成为我们时代的突出特征。人们在交际中的成功与否,除了取决于双方对中介语的应用能力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对异域文化的敏感度和容忍度,即了解对方思维习惯、认知模式、合作态度等的程度如何,当然也包括对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的了解。就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而言,其最终的交际能力的高低也取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曾提出过交际能力的四个要素,即语法性、可行性、得体性和现实性,后两个因素直接和文化有关。这已经不是仅靠语言知识就能解决的问题了,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必须包括文化知识的传授。
国内的庄智象先生和束定芳先生都提出了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原则,即适应性原则、阶段性原则、交际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适应性原则要求教师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导入的文化内容与英语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同时应突出语言的生动性、情景的真实性、材料的生活性,培养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了解自己的民族,对其他民族的文化也给予理解和尊重,从而促使其形成合理的跨文化心态。
通过实践笔者认为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跨文化教学的自觉性,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笔者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具体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以下建议,共同仁参考。
1. 挖掘词汇的文化内涵。束定芳、庄智象认为可以从五个方面挖掘次词语中重要的文化内容:(1)一个民族文化有的事物和概念。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一种语言中有的词汇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相对应的词,导致词汇空缺现象。如cowboy是美国社会所特有的,它与美国西部开发有关系,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和冒险传奇色彩。反之,汉语中的有些词汇在英语中也没有对应项,如三伏、三九等。(2)不同语言中指称意义或书面意义相同的词语在文化上可能有不同的内涵意义。受民族文化的影响,有些词汇在一种语言中有丰富的联想意义,在另外一种语言中可能只是一个语言符号。例如daffodil,象征着春天、欢乐,而它译成汉语是黄水仙,仅仅表示一种花卉,不具有daffodil的联想意义。(3)词语在文化内涵上的不等值。如dragon在西方文化中通常代表罪恶、邪恶,令人感到恐怖,而龙在封建时代是皇帝的象征,汉民族素以“龙的传人”自称。(4)不同文化对相同的现象所作的观念划分的差别在词语及语义上的显示。如:grandmother(祖母、奶奶、外祖母、姥姥)、湾(bay,gulf,creek)。(5)体现一定文化内容的习语。指的是美国文化的立国精神,即所谓的人人平等自由、机会均等。
2. 合理组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可以利用课前十分钟,让学生就跨文化交际的点滴体会,向全班作言简意赅的汇报。可用演讲、小品等形式,并借助图片、表格、实物等以取得更加生动的效果。教师还可以合理安排课堂讨论。一种是分析原因的课堂讨论。通常的做法是先叙述发生过的反映文化冲突的事件,然后提出几种不同的解释,由学生选出他们认为合理的解释,然后与正确的答案作比较并展开讨论。一种是体验型的课堂活动。这种练习中使用较多的角色扮演。教师指定学生一定的角色,由他们扮演,并体会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困难和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会解决各种问题,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3. 合理处理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的关系。语言学家弗里斯提出,交际化外语教学的各门课程都应该建立在本族语和外族语比较的基础上,只有强调异域文化才能对本民族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只有懂得本民族文化才能更好地掌握异域文化,也只有将本土文化和目的语文化进行深入的对比和探讨,才能帮助学生提高文化认知的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结合自己所用教材内容及学生兴趣特点进行适时适量的异域文化知识扩充,还应进行文化间的对比与分析,留给学生辩证思考的空间,不致于盲目全盘接受或否定。通过比较,让学生意识到“跨文化交际并不是一方完全遵守另一方的文化习俗,相反,不管是在群体间还是个体间,跨文化交际总是两种文化接触、冲突、协调的动态过程”。我们没有必要放弃自身文化去附和另一方文化习俗,而是在相互理解协调的情况下,达成谅解,尊重彼此的文化。
二、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开外活动
把英语的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拓宽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时间和空间,具体则是在课余时间,利用校园广播电视网,在课余及午间播放英语歌曲或观看英语视频,以此增加学生的视、听信息输入量,让学生沉浸在英语的文化氛围里,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异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倡走进校园说英语,用英语进行问候,进行英语会话。鼓励学生参加英语口语大赛、做英语游戏、进行英语讲演、开辟英语角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现在英语教学网站数量繁多、层次丰富,为各个层次的英语教学提供了生动、丰富的资源,学生可以自由、快捷、便利地从网上浏览和查阅关于语言和文化的资料,并通过网络与不同国家的人士直接接触,促进自己的语言学习和提高对异国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提高文化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要把语言看作是与文化、社会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注重学生英美文化的输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其对语言的影响。英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文化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立足课堂,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拓展交际视野,始终保持对英语的新鲜感,才能真正地学好英语,享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才能融入生活,达到有效地进行交际的目的。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9-00-01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表明,人类不仅需要物质生活,也需要文化生活,没有物质生活,人类就无法生存,而没有文化生活,人类就会一直处在蛮荒甚至野蛮的状态,所谓的物质文明也就不复存在了。尤其是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社会发展一日千里的今天,文化及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文明进程。因此,可以说,文化是与人的生存关系相联系的一种社会现象,它存在于物质生产的动态过程中。马克思说过:“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方面给群众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方面使得人们对于文化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从而在文化生活上有了更多形式和不同层次的多样选择。在这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中,新时期群众文化文化娱乐、传授知识、思想教育等多项功能随即凸现出来。群众文化“用艺术的方式培养艺术的大众”的使命也会在促进人的素质提高乃至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显现出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从本质上讲,群众文化就是人民大众的文化,群众文化的根本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就群众文化自身而言,它是用文化艺术的形式作为社会生活的镜子,帮助人们去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用美的内涵作为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精神食粮而使人们得到艺术的享受。因此,可以说,群众文化肩负着提高整个社会审美意识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职能。群众文化功能的发挥程度越高,大众的整体素质就提的越高,群众文化自身的价值也就越高。这是一个客观的、辩证的发展过程,离开了人民大众,群众文化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和意义。以此而论,群众文化建设必须在遵循其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促进彼此的融合与发展。
一、群众文化与人民大众的关系
鲁迅说过“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我们知道,人类首先用自己的劳动创造了实用价值,然后创造了美。而在创造美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的审美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且凭借着这种不断提高的审美能力又不断地创造出更行更美的事物。可以说群众文化来自于群众,也离不开群众。群众文化的任务就是从人民大众中汲取艺术的营养和素材,并加以提炼和升华,再投入到人民大众中去,使之在得到更高层次的艺术享受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这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推进、协调发展的过程。一方面,群众文化工作通过开展各种文化艺术活动来满足人民大众娱乐身心、寄托理想、增长知识、规范伦理及提高道德水平的需求,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提高人们的文化艺术素质,进而形成一种健康文雅、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另一方面,人民大众劳动创造也会不断地充实、完善群众文化的内涵,使之能够在更加符合新时代人民大众审美要求的前提下快速发展。
二、群众文化与民间艺术的关系
群众文化离不开大众,也同样离不开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是一种文化遗存,是劳动者智慧的结晶。它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地域性、多样性、独立性和不可再生性等几个方面。它几乎涵盖了群众文化的各个层面。它的表现形式有民间音乐、曲艺、舞蹈、绘画、剪纸、刺绣、雕塑及手工工艺的多个类型。民间艺术除了在艺术领域充当着母体艺术的角色,在地域文化发展中也有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群众文化过去和未来的发展中都将占有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这些带着历史印记的、土生土长的原生态艺术形式就是群众文化功能的添加剂,进而使群众文化具有了多彩的形象。重视和承传民间艺术不仅是社会审美多样化的实际需求,而且也反映出人民大众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具体表现。将民间艺术融汇到群众文化的建设之中亦是社会和谐与进步的必然要求。
三、群众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群众文化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具有“治心之具”的功能,它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同时对社会政治和经济产生影响。健康有益的群众文化生活会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伦理观念、行为举止等诸多方面发生精神教化的作用,这在新时期和谐社会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人民大众能够享受到丰富多彩、振奋精神的文化生活,也是社会高度文明、高度和谐的一个重要标志。而群众文化自发性、分散性和随机性的特点要求我们在群众文化与和谐社会的融合发展中,必须给与群众文化娱乐活动以强有力的引导,要根据时代和社会进步的要求,群众的文化审美需求,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依据当地的文化传统、审美习惯等,研究和探索群众文化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切实需要的文化艺术活动,逐步把群众文化活动推向更加文明、更加健康、更高更深的新阶段,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共同繁荣。
参考文献:
[1]朱萍,孙连红.城市群众文化的发展趋向[J]. 理论观察. 2007(06)
[2]许大文,杨秀礼.谫论群众文化品牌的建设[J]. 资治文摘(管理版). 2009(04)
[3]林小棉.关于发展茂名群众文化的几点思考[J]. 南方论刊. 2009(12)
[4]王晓云.群众文化 重在人人参与共享[J]. 才智. 2010(13)
[5]胡守勇.建国六十年群众文化研究综述[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05)
[6]江林娜.浅议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创新[J].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10(04)
[7]石慧.新时期群众文化的功能与建设分析[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1(05)
成都,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及旅游资源的古城,有着“蜀中江南”、“蜀中苏杭”的美称。
作为享誉国内外的古城,成都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首推始建于公元前250年左右,历时2000多年一直效益不衰的鬼斧神工之作——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位手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中游,地处都江堰市城西,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悠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然连续使用,仍发挥巨大效益。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如今,都江堰已成为成都乃至全国,全世界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更成为成都在世界的第一张名片。
举世闻名的三星堆遗址也是一个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三星堆是古蜀国的都城所在地,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城西约七公里的南兴镇和三星镇境内,面积约12平方公里,是目前面积最大的古蜀遗址。其年代上限距今5000年。下限约2800年,延续时间达2000年之久。三星堆遗址的发现是在1929年,自80年代以来,四川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对三星堆遗址进行了多次发掘,出土了大量古代蜀人遗迹遗物,初步揭示了古蜀文化的面貌。正式将该遗址定名为“三星堆文化”,确立了三星堆遗址时代的上限为新石器时代晚期。
另一震惊世人的重大考古发现一“金沙遗址”是2002年出土于成都市西郊苏坡乡金沙村。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多达千余件。从文物时代看,绝大部分约为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年代距今大约在3200年到2800年之间少部分为春秋时期。“金沙遗址”这一区域很可能是商末至西周时期成都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也就是说。证明了成都早在3000多年前就有人类文明的出现。举世瞩目的“金沙”——神秘的东方玛雅文明,堪称成都平原的文化奇迹。
都江堰,三星堆和金沙遗址,成都古蜀王国地位的象征,一个活化石一个丰碑图腾,是成都辉煌的文化史上的奇葩,在动漫文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更在原创动漫领域的题材挖掘及剧本创意刨作研究领域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伴随这些遗址出现的神话故事是古蜀文明杂糅积淀的结晶,为后人进行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背景和历史舞台。在博大精深的文明面前,何不兼容并蓄将古蜀文化以另一种新颖的形式——动漫发扬光大呢?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当代世界竞争日趋激烈的动漫市场,只有汲取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而创作出的动画题材和剧本,佐以现代先进计算机CO技术的支持配合,才能创作出富于生命力与市场竞争力的优秀动画片。成都。作为古蜀文明的发源地。作为中国西蜀文明的集大成者,应当首当其冲走在国内原创动画制作的前沿。当今二十一世纪。动漫文化的掘兴已成为世界文明发展的一个主流趋势,在世界动漫文明极度发达的市场氛围下,在国家及政府大力扶持动漫产业的政治背景下,动漫工作者们应当抓住机遇把握时机,因地制宜地走出自己的独特路线,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从新的视角挖掘题材和剧本创意,从而探索新的突破口,打破目前国内原创动漫市场剧本奇缺的尴尬局面。例如都江堰。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的文化历史背景,其故事的创作已有浑厚的历史文明积淀,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故事创新,将现代生活与古文明叙事线相交织融合,进行独特视角的挖掘,将会出现很多优秀的动漫原创作品。当今世界,动漫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有着巨大的产业前景和经济效益,在丰裕的故事创作背景下,制作以古蜀文明为题材的动画连续剧,系列片及影院版影片其意义是非凡的,不仅能起到宣传城市形象塑造新的城市名片的作用,也能为如今优秀题材奇缺的国内原创动漫领域带来一线曙光。
作为中国的国宝,本身就充满着卡通设计感的可爱动物,四川的形象宣传使者——大熊猫,如今正被世界动漫创作团队火热关注。从早期日本动漫鼻祖宫崎骏老师的动画电影《熊猫一家人》到如今风靡全球的美国著名动画公司梦工厂出品的《功夫熊猫》,都是以这个古老而神秘的物种为对象,带领观众进入动漫的魔幻世界的。中国四川,作为大熊猫的故乡和发源地,则更应该从熊猫身上挖掘出更多的文化内涵及创作空间,使大熊猫能够真正成为国内外动画领域的明星,用动漫的形式为它树立起新的文化定义。让熊猫真正成为我们自己的动漫明星。
成都的另一张响亮的城市名片,享誉亚洲乃至世界的三国文化圣地——武侯祠。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首批一级博物馆,每年吸引上百万游客参观游览。三国文化影响着亚洲几代人,从原著的追随者到如今三国题材动漫的爱好者和创作者,都痴迷于它塑造的经典人物及他们在那尘土飞扬勾心斗角的三国沙场所谱写的一曲曲动人的传奇战争故事。在动漫的舞台里,三国的故事曾被香港著名漫画家黄玉郎改编为漫画,后相继被拍成动画片及FLASH短片,用幽默诙谐的形式向世人展现一个完全不同的创意三国故事。
武侯祠堂内的川剧戏台。每年都上演着最富传奇色彩的川剧绝活——变脸。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川剧的“变脸”是一门独特的艺术。现在已被其它兄弟剧种所借鉴,并且已经流传国外。作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变脸艺术在动画研究领域同样有很广阔的挖掘空间。这种本身就被赋予了传奇色彩的绝活,出现在独具中国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川剧中,是极具生命力与张力的,这让笔者想起日本的鬼才动画大师押井守先生的《攻壳机动队》系列作品之《攻壳机动队2》里的一段极富东方神秘色彩的结合日本能剧与中国京剧特色于一体的表演,在壮观的人类文明极度发达的未来世界。四处充斥着即将崩塌的腐朽机械的末世感,中华街里嬉闹着戴戏曲脸谱面具的孩子和表情麻木的成年人,在街市的花车上,巨大的神官像吟唱着挥舞刀剑,在川井宪次先生汲取佛教音乐元素创作出的充满震撼力和空灵感的音乐的铺衬下,整个画面极具视觉与听觉冲击力,让人过目不忘,成为动画影片中的经典,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可见本土文化在动画创作中那张扬的生命力,它将作为一种鲜活的元素源源不断地在文化长河中流淌。不管出现于何种形式。
一、加强金融稳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维护金融稳定对于提升金融企业市场竞争力、改进和完善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金融健康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要想积极有效地推进金融稳定工作,充分发挥央行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首先要在整个银行业甚至全社会构建好金融稳定工作的思想基础。因此,积极推进金融稳定文化建设,从精神层面、文化层面和制度层面进一步深化金融稳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用先进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取向引领金融稳定工作,对于有效引导金融业增强稳健经营和风险控制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提升行业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构建和谐的金融发展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和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积极构建“七大文化”,奠定金融稳定思想基础
(一)树立正确的经营观,推进金融稳定合规文化建设
金融企业稳定是金融稳定的核心。加强风险管理、合规经营则是金融企业稳定的核心。因此,推行“严格谨慎、内控优先、主动合规”的合规文化,是建设金融稳定文化的基础。
1 切实提高合规经营意识。一是高管层要确定合规的经营基调,树立风险为本的合规管理理念,加强合规风险识别和管理,建立涵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在内的全面、有效的合规风险管理体系,积极掌握现代合规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加强对全员合规风险岗位培训,形成人人合规、全程合规的文化。二是每个员工要切实提高合规操作和风险防范意识,自觉遵守各项内控制度和操作标准,将每项内控规章制度内化为内心自觉的行为规范。
2 努力加强内控机制建设。一是要进一步梳理内控管理中的缺陷和薄弱环节,结合实际改进、优化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明确内控岗位和部门职责,健全内控程序,着力营造有章可循、有章必循、按章操作的管理环境。二是进一步完善稽核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稽核部门在合规风险管理中的持续性、有效性和权威性,加强对内控执行情况的定期检查和对重要部门、重要岗位的不定期检查力度,有效形成“自控、互控、监控”三道防线,通过全方位的排查和监督,消除管理和监控的死角。三是充分体现倡导合规和惩处违规的价值观念,进一步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对违规行为的责任认定与追究,鼓励员工积极举报违法、违规、违反职业操守和可疑行为,充分调动职工主动合规和与违规行为做斗争的积极性。
3 积极完善法人治理和决策机制。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科学界定股东大会、董(理)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责、权利划分,强化董事会风险政策的制订和持续监控职能,进一步明确“三会一层”的合规管理职责,形成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协调运作机制和科学决策机制。国有商业银行以及证券、保险等分支机构要进一步加强高管层的执行力,健全经营决策和制约监督机制,提高全面监督合规管理的有效性。
4 全面强化合规经营管理。一是加强资本合规管理。积极引入先进的经济资本理念,加大资本管理力度,确保资本金真实、规范,提足各项拨备,缴足存款准备金,大力发展低风险、低资本占用业务。二是加强信贷合规管理。健全以国家产业政策、法律法规、信贷制度、信贷政策为核心的信贷管理机制,加强贷款审批、“三查”制度以及授权、授信管理,严格执行贷款五级分类标准,加强不良资产处置、剥离的合规性。三是加强基础合规管理。进一步加强人员控制和管理,根据每个员工的道德品德、思想动态和业务能力分配岗位,认真坚持岗位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严格按照会计结算、存款及柜台业务、财务及费用管理等各项制度和操作规则执行,杜绝人为的操作风险。四是加强法律、法规的合规管理。各项业务经营活动要严格按照《商业银行法》、《保险法》、《证券法》、《合同法》、《票据法》、《担保法》、《反洗钱法》等法律法规执行,任何经营活动都不能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抵触。
(二)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推进金融稳定发展文化
促进社会经济与金融的协调发展,是维护金融稳定的根本目标。因此,推进“提高站位、立足长远、加强合作、协调发展”的发展文化对金融稳定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1 树立“大局意识”,促进金融业长期、稳健发展。一是积极贯彻国家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目标和宏观调控要求,逐个项目做好现金流量分析和动态管理,科学把握信贷投放力度和节奏,积极优化信贷结构。二是建立宏观经济研究分析队伍,加强宏观经济分析研究,密切关注、及时分析判断国际、国内社会经济形势变化,充分领会国家的宏观调控意图,紧密结合调控意图和经济形势变化,全面审查企业的经营战略,调险偏好,优化业务结构,追求资本约束下的规范、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的协调发展。
2 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实现经济与金融的协调发展。一是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变化及当地产业特点,构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金融发展战略,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调整信贷投入重点,加大对县域经济、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支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是找准宏观调控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方针,在观念上、理念上把握好政策方向,处理好宏观调控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以信贷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三是加强对区域经济的分析研究,密切关注经济金融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增强制订经营发展战略的适应性、针对性和规避风险能力。
3 确立“改革促发展”的经营思路,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一是要积极配合、推动金融体制改革,增强内部改革的联动性,确保新体制、新机制有效运行。工行、中行、建行分支机构要加强上下联动,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基层分支机构的考核管理,农行在改革启动和推进过程中,要积极配合上级行和有关部门做好不良资产尽职调查及处置等工作,打好股改基础;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控建设,促进转换机制,增强支农服务与功能,确保改革目标真正实现;邢台市商业银行要以批准筹建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壮大资金实力,提高抗风险能力,建设现代商业银行体系;农发行和邮政储蓄机构在积极拓展各项业务的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内部管理,强化内控监督,积极稳妥推进业务转型和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二是要加强对自身经营状况、不良资产变化、公司治理、内部
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等方面的监测,注意分析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密切关注职工情绪以及社会反应等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加强风险防范。
4 树立“协作发展”理念,构建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一是金融企业要树立“协作发展”的理念,正确把握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加强金融企业之间的沟通协作和信息共享,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协作、共同发展”的氛围。二是积极建立各种信息交流平台,充分利用经济形势分析会、座谈会、银企交流对接会等契机,加强与金融企业之间以及银企之间的交流互动和沟通协调,增强银银、银企信息共享。
(三)树立责任为本的价值理念,推进金融稳定责任文化
增强全体员工的责任意识是金融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维护金融稳定的核心。因此,要积极培育“爱岗敬业、强化责任、各尽其责”的金融稳定责任文化。
1 进一步强化社会责任意识。金融企业要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促进邢台市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大局,在业务开展、业绩考核和风险内部评估等方面逐步体现社会责任的原则要求,增强对国家负责、对本单位经营发展负责、对金融消费者负责、对员工负责的精神。业务经营既要有利于自身业务发展,又要产生社会效益,使企业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达到一定的均衡状态。
2 着力构筑“各尽其责”的管理环境。一是要把增强企业和全体员工的责任意识作为经营管理的重要任务,积极开展各种评先创优活动,大力提倡敬业精神,充分激发员工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营造“尽责为荣、失职为耻”的浓厚氛围。二是紧密结合业务流程和工作实际,完善工作责任制和各项岗位职责,明确岗位分工,细化责任,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三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约束和激励机制,建立问责问效制度,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提高业务操作的办事效率和工作效能。
3 切实推动廉政建设。金融企业要将廉政建设和责任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立健全廉政建设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加强内、外部监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从根本上防范道德风险。
4 积极履行反洗钱职责。一是增强责任意识,积极履行反洗钱义务,建立健全反洗钱机构和内部控制制度、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的保存制度等,积极参与、配合有关部门打击洗钱行动。二是在经营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可疑情况,认真执行大额和可疑资金交易的报告制度,及时向当地人民银行报告反馈。三是积极开展反洗钱培训和宣传,动员、整合全社会的有效力量,严厉打击洗钱行为。
(四)树立积极严谨的创新观念,推进金融稳定创新文化
创新是金融业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根本出路,是金融业进步的灵魂和不竭动力。因此,要大力倡导“积极鼓励、审慎推动、态度严谨、融合创新”的金融稳定创新文化。
1 营造宽松的创新氛围。金融企业要积极营造一种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加强创新激励机制和创新推进机制,充分激发每位员工创新的潜能和积极性。同时,要加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创新团队的建设,形成既有个性自由、又有团队协作,鼓励创新尝试、宽容创新挫折的组织氛围,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创新创意充分涌流的环境。
2 树立风险可控的创新理念。金融企业要正确处理好风险防范与金融创新的关系,既不能以防范风险为由抑制金融创新,也不能为创新而忽视风险防范;既要鼓励创新、勇于创新,又要以严谨的态度,加强风险管理。要坚持风险可控原则,在合规经营的前提下稳健开展产品创新活动。同时,要对创新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加强预测和监控,根据风险程度和涉及范围等因素建立分层次危机处理机制,防范突发性和系统性风险。
3 推动积极严谨的创新文化。打造创新文化,就是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造性地工作。创新工作要从实际出发,举全行之力,有重点、有目标地突破和超越。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把客户需求作为业务创新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体系。同时,创新要紧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对一些目前还不具备发展条件、投机性和虚拟性强的金融产品创新,应认真研究、严格控制和审慎发展。
(五)强化风险防范观念,推进金融稳定管理文化
加强金融稳定管理是维护金融稳定、引导金融企业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大力推进“密切配合、整体联动、快速反应、重在防范”的金融稳定管理文化。
1 加强监测,提高风险防范的针对性。金融企业要积极培养专业的经济分析人才,加强对经济金融运行、业务经营及风险状况的监测和动态分析,深入剖析经济发展变化、经济增长质量以及经济结构对金融及自身经营的影响,及时针对发现的问题、风险苗头隐患,研究部署防范措施,提高风险防范针对性。
2 密切配合,提高风险防范的能动性。金融企业要全力配合、支持人民银行履行金融稳定职能,积极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资料以及各种信息。要积极配合金融稳定领域相关问题的调查研究,对经营中发现的风险问题及相关事项,及时向当地人民银行及有关部门反馈,增强金融稳定管理部门对金融风险监测、评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 快速反应,提高风险防范的时效性。金融企业要站在维护金融稳定的高度,建立健全重大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报告制度。要将快速反应报告制度视为自觉维护金融稳定的责任意识和行为规范,对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风险状况、突发性金融风险和重大事件,要在第一时间分别向当地人民银行、监管部门以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迅速反馈报告。使决策部门在充分获得信息的基础上,在最快时间内做出风险处置决策,最大限度降低风险等级,减小风险覆盖面,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
4 整体联动,提高风险处置的可控性。金融企业要结合实际,在各级分支机构建立、完善应对不同类型、范围和程度的金融风险应急处置机制,明确对突发性事件处置的操作程序和步骤,增强金融风险处置、预警的敏感性。及时组织全系统对突发性事件和金融风险处置预案演练,在经营过程中发生挤兑风险或突发性重大金融风险时,能及时启动应急机制。
(六)强化人本管理理念,推进金融稳定教育文化
增强对金融系统全员的教育引导,强化整体合力,在整个金融业构建“以人为本、共创和谐”的金融稳定教育文化。
1 加强思想教育,夯实全员思想道德基础。一是抓好全员政治理论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纪律法制教育,增强爱岗敬业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巩固全员思想道德基础。二是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充分调动员工参与积极性,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社会职业道德观念,三是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帮助员工解决生活、工作中遇
到的思想问题,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谈心、帮促活动,引导员工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构筑金融稳定的思想基础。
2 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员工安全操作意识。一是积极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培训和实践活动,加强典型案例剖析,增强警示教育和效果,让广大员工充分引以为戒,切实提高安全操作意识,二是加强对风险岗位的安全培训和操作演练,使员工进一步明确自己岗位职责的严肃性,熟悉岗位操作的程序、步骤和具体要求,减少工作失误和人为操作风险。
3 加强风险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的风险意识。一是金融企业要加强对社会投资者的风险教育,积极开展针对投资者的各类风险投资讲座、培训等活动,提高社会公众的风险意识,促进社会投资的理性增长。二是积极加强非法集资的宣传教育,向社会公众广泛宣传非法集资的内容、性质、危害以及典型案例等,增强公众自觉抵制非法集资等违法活动的自觉性。
(七)强化信用观念,推进金融稳定生态文化
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不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金融稳定、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条件。因此,要大力推进“协调配合、宣扬诚信、推祟和谐”的金融稳定生态文化。
随着全国各地逐渐升温的旅游热,地域文化也逐渐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地域文化作为文化的热点,也自然而然地成了高等院校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题材,将地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也成了语文教学的一个新趋势。除此之外,现在许多语文教师对于地域文化不够重视,鲜少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提及地域文化,作为学生,本就对民俗地域文化知之甚少,如此一来更是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家乡的地域文化知识极为匮乏。现代的青年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淡漠与其对于西方文化的崇尚也正反映了语文教学中对地域文化渗透不够的这一现状,也是我们传统文化教学的一大缺失之处,因此,将语文教学与地域文化相融合也是现今教育现状对语文教育的一个十分迫切的要求。若是在课堂上都不能带领学生领略地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怎能期许学生深刻了解以及传承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呢?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关注地域文化,去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并逐渐认识到其内容的丰富性与其意义的重要性。下面笔者就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要分析一下如何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地域文化。
一、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地域文化
语文课本中的内容往往有限,很难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仅靠书本上的内容是远远无法满足其文化需求的,因此,作为教师便可在结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书本内容进行相应的拓展,以此来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同时也可开阔其文化视野。那么,教师在进行拓展性教学时,可融入一定的地域文化,补充相应的素材,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地域文化的魅力,有意识地将兴趣点向地域文化转移,慢慢加深对地域文化的研究,对语文教学也是极为有益的;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学生对于自身家乡以及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其次,在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并不是简单地罗列当地的风俗习惯,而是有引导性地带领学生去领略各地的风土人情,让学生逐渐产生对于地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相应的课堂设计,巧妙地融入地域文化的内容,不能刻板僵硬地插入地域文化,这样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破坏了原有的课堂教学,得不偿失。因此,这就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作为教师,在将相应的地域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之前,自身要有一定的文化积淀,要对各地的地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其次,教师在授课时最好可以采取比较直观的教学材料对地域文化进行介绍,比如说相应的视频、照片、音频等等,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加大课堂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这样直观的感受也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加强记忆程度,从而大大提升教学效果。如笔者在教学时就曾经展示了宜兴传统的、制作精美的瓷器照片,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于宜兴这一“中国陶都”的印象,并且为了更全面地介绍当地的历史文化,笔者还为学生播放了著名乐曲《梁祝》,进一步介绍了宜兴“梁祝故里”这一美誉,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到宜兴的地域文化。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家乡进行展示与介绍,通过让学生展示家乡这一授课方式,让学生主动去阅读与地域文化相关的书籍,了解更多的知识,同时也可使课堂更为活跃,更有利于语文教学的效果提升。
二、综合实践,走出课堂,走进地域文化
语文看似是一门非常“静”的学科,但实际上语文却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许多文化都需要学生通过实际接触才能真正有所领悟、有所感知。并且地域文化作为地域性极强的一种地域性文化,其本身就来源于生活,学生要想对该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就必须走出课堂,走入生活,通过亲身感悟,亲自实践,才能真正领悟到地域文化的魅力所在。
教师在授课时也不能仅仅将眼光局限于有限的书面内容,而应着眼于生活,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充分利用周围环境,通过实践性教学让学生走出课堂,在课堂外、生活中寻找不同于书面教学的学习机会。教师在开展地域文化的实践活动时,还应注重对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如在组织活动时,可以将一部分任务交给学生,由学生通过讨论、设计、组织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到家乡的风土人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等,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若是在学期内组织实践活动遇到课时有限,学生难以集中等问题时,教师还可以将这一实践活动安排在寒暑假等假期中,如此一来,既丰富了大家的假期生活,也充分地协调了各种问题。在实践活动之后,教师还可组织一个交流会议,让学生将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通过各种形式展示出来,如图片、论文、视频等,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有所总结,有所收获,充分了解地域文化,充实了文化底蕴,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增进交流,分享收获。
三、将地域文化融入生活,将生活融入写作
写作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一个集中体现,也是学生情感最直接的宣泄方式,因此,教师应注重在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有意识地将地域文化融入他们的写作之中。写作往往需要学生立足于生活,立足于现状,抒发真情实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地域文化融入其日常生活,将他们对于生活的感知融入写作之中。通过上文中提到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对于地域文化有了一定的接触和感受,接下来教师就要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并将实践后最深刻的感受融入自己的写作之中。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有感情地朗读自己的作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地域文化带给学生的震撼,从而进一步地去体会那种感受,加强对于中国博大精深的地域文化的热爱,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朗诵水平。
此外,教师还可将上文中提及的实践活动与写作相结合,可以让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将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出来,通过自己的作品与其他同学一起交流实践心得,分享自己对于亲身体验各地地域文化后的感受与想法,抒发自己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无论是家乡的地域文化,还是祖国其他地方的地域文化,都是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部分,是每一位中华学子都应了解和弘扬的,而语文教学也承载着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便显得如此至关重要。教师应恪尽职守,延续中国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逐渐渗透地域文化,不断加强学生对于地域文化的理解与感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乡、了解自己的祖国、了解自己这个民族。只有这样的语文教学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语文教学,只有这样的语文教师才能称得上是优秀的语文教师,也只有这样的语文课堂才能够弘扬神奇的地域文化,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培养更优秀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树立制度规范意识思想是行动的指南针,只有思想意识正确,行为结果才不会走偏,对于企业来说也如此,工作方向明确,企业内部工作才会有“抓手”,思想政治工作是宣传企业制度的最佳路径,通过宣传使员工明白执行公司制度的重要性,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
2、构架企业制度文化在企业内部营造企业制度文化氛围,从思想政治工作层面制定奖励政策,当员工在工作中遵守规章制度并取得一定成绩时就要及时给予物质或精神方面的奖励,反之要给予批评教育甚至经济处罚,要让企业文化深入员工之心,员工能够自觉转化为行动,付诸实施于企业管理和制度落实中。
(二)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构建企业行为文化
1、构建和谐的企业行为文化以人为本是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即尊重员工人格、维护员工利益、保障员工人身安全。针对员工在工作生活中的多方面需求,企业要随时予以关注,并从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尽量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构建和谐文明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2、构建民族的企业行为文化从公平正义角度出发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协调好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各种关系,将各种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企业制定决策时应坚持集思广益的原则,广泛听取基层员工的意见,群策群力,真正体现出公平民主的原则。
3、构架有爱的企业行为文化只要有爱一切都不是问题,员工之间的团结友爱是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先决条件。引导员工互敬互爱、融洽相处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使企业人际关系逐渐扁平化、简单化。另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做事情要学会换位思考、率先垂范,团结员工,关爱他人,用沟通式方法取代说教式方法。
(三)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构建企业思想文化
1、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在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创建一种轻松愉悦的企业文化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企业文化建设应坚持自觉自愿的原则,而不是强制性要求,让员工自主自愿地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同时采用寓教于文化的这种方法能够更好地创新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2、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载体通常情况下,在建设企业文化时要特别重视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像,包括心理方面和思想方面,同时将思想政治工作的精髓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最大限度地降低思想政治工作的空虚感。
3、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轻松愉悦的企业文化能够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使员工从内心深处热爱企业,关心企业,信任领导,表现在工作上就是勤勤恳恳、尽职尽责。作为一种管理文化,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金融企业文化的内涵
金融企业文化是金融企业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通过自身经营管理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共同创造和遵循的金融精神、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创新能力的总和,是金融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一种以凝聚人心实现自我价值、提升金融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
(二)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金融企业文化是表现为“以人为本”的现代金融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又是现代金融企业的管理模式,还是金融企业素质水平和竞争能力的综合体现,对金融企业发展具有导向作用。金融企业文化是提高金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保证。金融企业核心竞争力是能够充分体现金融行业的固有特征和本企业的价值观念,对本企业职工具有极高亲和力和凝聚力,内化于经营活动过程之中,为竞争对手难以学习和模仿,进而使本企业能够长期处于竞争优势地位的能力。
二、金融危机前提下金融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及执行力
一直以来多数金融企业较为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很多金融企业视思想道德建设为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金融系统思想政治工作是金融文化深层次的一种表现,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有的从金融产品创新角度出发,有的从诚信文化角度出发等,这些固然都非常重要,但是缺乏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而且贯彻执行很不到位,流于形式。重视金融企业经营,轻视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甚至于认为搞一些员工培训和文体活动就是金融企业文化。对塑造金融企业形象、强化职业道德建设等深层次的领域重视不够;也没有把金融企业文化建设与自身经营融为一体。
(二)价值观念定位不适应经济形势
有的地方金融机构价值观念定位比较准确,比如湖南省武冈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为:服务“三农”,注重效益,以人为本,诚实自信,争创一流。但是作为中国金融业的业务主体的商业银行尤其是四大国有控股为主的商业银行的价值观念明显不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比如业务服务对象的重心始终放在大中城市的大中企业上,反而忽略了经济改革以来不断发展壮大的民营及中小企业,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难,影响经济危机后的经济复苏进程。大量金融机构设在城市,在广大农村设置较少的金融机构网点,而且像抽水泵一样源源不断地从农村金融市场抽取资金流往城市,使农村客户面临着非常大的融资难题,使非正规民间金融大行其道。
(三)道德规范问题较多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但是很多金融企业的内部人员存在利益驱动和,一些内部人员违背职业道德,如国内曾经有一些银行擅自挪用资金进入股票二级市场,一些基金公司经理自建“老鼠仓”,一些员工不遵守业务操作规范等。此外,信息披露不充分,例如商业银行对外信息披露的数据多以财务信息为主,缺少对自身经营状况、经营质量、经营效率和经营风险程度等的披露,尤其是表外业务风险等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更是少之又少。
(四)金融创新环境不理想
我国金融企业金融创新的主动性不够,创新意识不足,战略意图不明显,缺乏金融创新的系统性设计。这一方面是由于缺乏金融工程方面的高端人才,另一方面没有认识到金融创新对金融企业的重要意义。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在各行各业均是如此。但是美国存在着与过度金融创新不相适应的金融监管,这就埋下了金融危机的隐患。中国的情况又是金融创新不够,创新的进程太慢,这就使得金融业务开展受到影响,大量资金云集到银行,给宏观经济调控带来巨大压力。
三、金融危机前提下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金融企业要全方位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面对金融危机对各国众多商业银行造成的冲击,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全方位构建金融企业文化,对金融企业发展和国家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必须改变过去单纯重视员工思想道德建设甚至把它当做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部这样的观点。要培育“以人为本”的企业精神,及时根据宏观经济形势进行金融企业价值的重新准确定位,不断凝练自己的文化特色。要进行形象塑造,企业形象由多种因素构成,要从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方面进行。要从物质、精神、制度三个层面全方位开展金融企业文化建设。
(二)重新定位作为金融服务型企业的价值观念
金融企业要始终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以诚信立行,以服务取胜,因此,金融企业在品牌建设中,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员工在价值观上与市场接轨,树立“诚信为本,服务至上”的营销理念,自觉为客户服务,树立起符合市场要求的质量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标准。目前融资支持的重心应该适当向民营以及中小企业转移,给效益好的民营及中小企业注入急需的资金,支持它们发展,解决更多人就业,以便使中国经济更快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
(三)端正金融企业道德规范
金融企业道德规范建设要围绕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规范、行风作风等内容进行,弘扬新的金融队伍风尚。重心是围绕“至诚服务”和“以人为本”进行。对客户开展“至诚服务”,要把为客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作为金融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作为金融员工行为管理的基本点,竭尽全力地为客户提品安全、业务高效、服务优质、办事便捷的金融服务。“以人为本”,是指金融企业在客户服务中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否则很难实现自身经营管理的目标,也很难维护和壮大客户队伍,当然也就更谈不上具有核心竞争力了。
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企业文化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正确的指导,在企业文化管理理念的指导下,逐步形成企业的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方式,同时发挥积极的作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企业的使命与文化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在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方面,例如,在人员招聘、选拔、奖惩等方面,企业文化产生重大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把人视作管理的主要对象和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尊重个人价值,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过程中,对全体员工进行积极的引导。同时强调,通过劳动员工不仅可以享有获得报酬的满足感,更重要的是享有参与管理、施展才干、得到尊重并获得荣誉的自我实现感。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需要正确的管理理念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引导,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企业文化发挥自身的支撑作用。对于企业来说,企业文化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着企业的诞生,在经过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渐提炼出来的,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指导。同时企业文化的本质和精髓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得以充分的体现,企业文化一方面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指导,另一方面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灵魂和精神支柱。通常情况下,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能够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进而便于组织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2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文化实现的手段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文化是客观存在的,一方面是积极向上的,符合人们心愿的,另一方面是消极落后、不尽如人意的,或者是积极、消极两个方面兼而有之。在执行过程中,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文化是否优秀进行检验,同时对管理理念的正确性进行核实,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方向做出相应的调整,进一步使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通过对企业的使命、精神、目标和价值观等进行提炼,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思想产生影响,在一定的管理思想指导下,人力资源对员工的行为通过制度进行规范。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经营管理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在企业中,员工的地位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为了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要求员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并通过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员工的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越来越多的企业普遍采用这种知识经济所倡导的“人本”管理模式,并将其作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关键。借助企业文化活动,员工积极参与管理。在工作过程中,工作的着眼点一方面需要掌握某种技能,另一方面实现自我的发展与完善,同时积极构建和谐关系。“人”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出发点和目标,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一步激发企业员工的才能,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中,帮助企业员工健康成长。由于企业员工之间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形成适应人力资源管理的不同模式。
3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相互融合,强化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