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23:3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教师多媒体教学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大气压强”这堂课是初中物理的难点和重点。一位仅有四年教龄的青年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在一节课内就轻松自如地完成了原来需要两课时的内容,学生对基木概念掌握的牢固程度以及运用的灵活性,都远远超过了用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效果。测试表明,教学质量比用传统方法授课提高了一倍以上。一般来说,教师讲授马德堡半球实验时,把两个马德堡半球合在一起,抽掉里面的空气后叫一个学生拉一下,拉不开,就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但是,究竟大气压强有多大?学生没有感受,印象不深。采用多媒体,可以在课堂里模拟300多年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分拉两个半球的马匹从2匹增加到4匹、8匹,直到16匹,再配以紧张而有节奏的马赛进行曲伴奏,直到“啪”的一声,把两个半球拉开,声像并茂,把学生带入了现场实验情景,所有学生都十分投入。采用多媒体对马德堡半球进行剖析讲解,强化了学生对大气从四面八方施压给半球的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往教师做测量大气压强量值的托里拆利演示实验时,由于无法改变教室里的大气压强,只能凭嘴讲:随着大气压强的变化,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也会发生相应变化。而运用多媒体后,就能模拟这一过程。运用大气压强原理制成的活塞式抽水机及离心式抽水机,不少教师因为这部分不作考试内容,往往就略去不讲,即使讲,也只能在挂图上讲解,学生往往一知半解,无法看到抽水机的动态工作过程。而多媒体却方便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以讲解活塞式抽水机工作原理为例,当活塞提起时,圆桶内形成一个低压区,下边大气压强将阀门冲开,使整个圆桶内形成低压区,外面的大气压就把水压入桶内。这一动态过程是在一瞬间完成的,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即可视学生理解程度,随时停顿或放慢速度,以便讲解清楚。这样,就化难为易,使所有的学生都能一目了然地掌握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24时记时法”是小学数学教学难点,然而,一个仅有两年教龄的青年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辅助教学,配以动画、录像、声音、文字、计算机随机出题,12时与24时计时法的互换算,时钟转动与线段计时同步延伸运动等等,将这堂课上得有声有色。一道综合应用题要求学生计算坐火车从上海出发,途经苏州、南京、泰安等地到达北京所花的时间,计算机屏幕上同时展示了火车运行的动态过程以及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苏州虎丘山、南京长江大桥、泰山南天门和北京天安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进入。
以上两堂课于1996年5月16日向江苏省全省展示后,引起强烈反响,《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以及香港和美国的报纸都及时地报导了这一科研成果。目前,已有上千个由教师和学生自己开发的多媒体课件广泛地运用于中小学和幼儿园。来自苏州市一中的实验报告表明,他们开发的40多个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后,普遍提高教学质量40%,节省时间50%,总计能提高效益一倍左右。民治路幼儿园采用多媒体讲授“准点和准点半”,只用了一课时就完成了原本需要两课时的内容。苏州市聋哑学校教会学生在计算机上画图以后,聋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得到充分显示,他们采用计算机设计的彩色图案精美绝伦,不仅超越了自我,也超越了正常的健康儿童。
学生参与多媒体创作既开发了自身的潜能,也为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苏州中学一位学生设计制作的智能化围棋比赛软件获江苏省OEH多媒体创作一等奖。另一位学生为了形象地表达功和能的转换与守恒关系,自学了大学《普通物理学》教材的相关部分,用力和距离相乘的“面积”形象地展示了功能转换和能量守恒定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这一内容。一位初中学生用不到半天时间制成了船闸工作示意图,通过二维动画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船过水闸的运作过程。教学相长,学生创作的多媒体课件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了用武之地。
二、苏州市多媒体教学的发展历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历史上生产工具的革新往往会引发一场生产力革命,蒸汽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引发了工业革命,计算机的发明引发了信息革命。可是,计算机在教育领域中引发的革命却姗姗来迟。其中有许多原因,最重要的是受计算机发展水平的制约。多媒体进入教学领域,国际上也是近三四年的事。美国克林顿总统1996年才宣布要在每所中小学推广多媒体教学,法国政府计划从1995年到1998年在高中重点发展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处于世界前沿的新加坡1997年计划在全国试验,1998年在全国推广。1995年,当江苏省教科所为苏州市展示了多媒体计算机的功能及介绍了国际上多媒体教学的发展背景后,我们立即意识到,一个新的机遇已经展现在眼前。在多媒体教学上,我们与发达国家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凭着广大教师的聪明才智和奉献精神,我们有希望走在这场革命的前列。苏州市教科所主动请缨,省教科所把多媒体教学的攻关任务作为课题下达我所。从1995年10月18日开始,苏州市的多媒体教学大体经历了科研攻关、扩大实验和普及推广三个阶段。
(一)科研攻关阶段。从1995年10月至1996年5月为科研攻关阶段。我所与市教研室通力合作,组建了“初中物理”和“小学数学”两个课题组。课题组经多次观摩研讨,了解熟悉多媒体计算机的功能,然后编写“创意流程书”。在编写“创意流程书”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有分歧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要将整堂课的内容全部用多媒体来教学,另一种意见认为多媒体不能包揽一切,应该解决重点难点。我们支持了第二种意见,并取得了共识。在省教科所的及时指导下,开发制作了一批中学物理和小学数学的课件。其间,进行了反复的试验和修改。为了检验高新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我们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大胆起用了青年教师,于江苏省首届OEH多媒体课件展示会上开出公开课,一举成功。
(二)扩大实验阶段。从1996年7月至1997年7月为扩大实验阶段。为了迅速推广多媒体教学的成果,在市教委的统一部署下,我所在一年时间内共组织了八次培训班。全市各学校派出一至二名骨干教师接受培训。入学水平是通过计算机市民初级考试的教师。培训内容有四项:多媒体教学的发展背景、创意流程书的设计原则与优秀多媒体课件介绍;动画制作;交互软件;独立创作简单课件。不少学员通过学习消除了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恐惧感和神秘感,他们说,在计算机上画图比制作幻灯片还容易。原来要十几个人合作几天才完成的行程问题课件,现在几分钟就可以制作出来了。一位小学教师深有感触地说,原来编了三个月才完成的课件,学了多媒体制作技术后,三天就完成了。一位教师进学习班时连怎么开关计算机都不懂,结业时已能制作漂亮的二维动画……谁先接受培训,谁就能先出成果。市聋哑学校在全国聋哑教育中成为第一所采用多媒体进行教育的学校。全市地理教研活动,由于采用多媒体教学而引起一场“小小的地震”。学员们回到学校后,在中小学各门学科中都开发出多媒体课件,并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对比实验,在实践中检验、完善和修订多媒体课件。全国各地同行们慕名而来,并要求参加培训和邀请到当地去讲学。在1997年上半年江苏省教委组织的首次优秀多媒体课件评奖中,共评出一、二、三等奖189个,其中,苏州获82个,占43.4%;评出一等奖28个中,苏州获14个,占50%。
(三)普及提高阶段。从1997年8月开始,进入普及提高阶段。昆山市长江路小学、苏州市民治路幼儿园、吴江市北厍中心小学、苏州市三中、苏州中学、苏州高级工业学校、吴江市实验小学、常熟市元和小学等等一大批学校的校长们认识到,多媒体是提高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相继对教师组织全员培训。为了适应这一形势,我所组织力量及时开发出质优价廉的为多媒体教学服务的双向传输网络。市场上一个拥有32台计算机的教室,安装一个传输多媒体的网络要8万元左右,而我们开发的才不足3万元。这一技术突破,及时满足了学校全员培训的需要。许多学校为了支持、鼓励和组织教师参与多媒体教学的开发和实验,还制订了相应的激励措施。教师们要想开发出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学习现代教学理论,掌握教育科研方法。因此,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成为提高教师素质的契机和抓手。
三、创作多媒体课件的原则
实践是推动理论发展的原动力。总结三年多来我市多媒体教学的经验,我们归纳出创作多媒体课件要坚持的七条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首先,课件设计不能出现科学性错误。不能把错误的概念和原理教授给学生,这一点似乎是人所共知的常识。然而,市面上出售的许多光盘恰恰在这一点上就没有过关。我们在开发多媒体课件中也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比如,我们在旋转的地球外制作了一层厚厚的大气,作为《大气压强》这一课件的开头。在试验时谁也没有发现,地球的旋转是从东往西的,开出公开课前方有教师指出,地球旋转方向不对,才及时纠正。多媒体课件作为固化的宜于普遍推广的科研成果,一旦出现科学性错误,则造成的损害远远不是一个教师的失误所可比拟的,因此,在这一点上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其次,要充分运用多种媒体,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用文字、图像、动画、声音同时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形成良性刺激。最后,要充分运用现代课堂教学论的已有成果,优化组织课堂教学,按照教学规律实施教学。
(二)辅原则。十年来我国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始终存在两种不同的设计思想。一种观念认为,选择优秀教师设计教案,由计算机专业人员制作出课件。这种一加一的开发模式固然从商业的角度来说,能很快地出产品,出经济效益,但是,再好的教师,再好的教学方法,不可能面对所有的学生都那么高效。况且,不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就匆匆忙忙地投向市场,是对教师和学生不负责任。难怪教师普遍反应,市场上购买的教学光盘好看不适用。以巨人集团(已破产)生产的光盘为例,完全成了教材的翻版,它把教师排挤到边上,用机器取代教师,对学生实施目中无人的教学。这种设计思想,既违背了教学规律,也忘记了国情。因此,我们始终坚持计算机只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不管计算机发展到什么水平,它始终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只能辅助教师的教,辅助学生的学。为此,我们设计多种课件,供教师和学生选择,使教师把课教活,学生学得主动。
(三)悦纳性原则。一般来讲,每个教师创作的课件都是蔽帚自珍,然而,如果不能做到使大部分教师和学生愉快地接纳的话,其应用价值就非常有限。多媒体课件要接受实践的检验,接受市场的检验。“大气压强”这个课件,二年多来,凡是教授到这项内容,学校都用多媒体上课,连实习教师都争着使用。
(四)交互性原则。交互性是多媒体的一大特性和优势。多媒体从本质上说,就是对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和交互式处理。人机之间缺少“友好”的交往,严格来说还称不上多媒体。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大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检索方便。无论你需要哪一个课件,哪一部分内容,只要一按鼠标,计算机就会把你需要的内容推送到你的面前。二是控制速度。实际过程发生在瞬间,然而,为了讲清原理,必须分解动作,多媒体能够完全受控地适宜于不同的教师与学生,可以放慢运动速度,也可以加快,可以分解动作,也可连续运作。三是分步提示。学生采用多媒体课件自学或解答某些难题时,计算机能分步提示学生,按照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进度,循序渐进,引导和指导学生学习。四是自动批阅试题。计算机能随机出题,对于学生的解答能立即批阅,给学生及时反馈,及时解决疑难问题,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为个别化教学和因材施教提供了条件。
(五)简约性原则。现代教育非常注重思维的敏捷性,注重学生感悟和直觉的培养。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必须重视这一原则。要把基本概念、重要原理、基本方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以最简约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所谓名师出高徒。名师的高明之处正在于此。现实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对于复杂问题束手无策,画蛇添足地引出结论以及低估学生的理解能力把似是而非的证明教给学生等问题。在用常规方法的教学中,其负面影响尚不算大。若是作为固化的科研成果,在大范围内进行推广,则实为不宜。比如,圆面积的计算,是小学六年级教学中的难点。教科书上一般将圆分割成16份,然后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为了使学生相信,还需把一边切去一个“三角形”补到另一边上,这样似乎拼成一个长方形,然后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有的教师甚至画蛇添足,要学生把16个扇形堆放成一个大三角形及梯形,以此来引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我们在这一课件的设计上,先将圆分成二个半圆分别涂上红色和蓝色,然后将每个半圆平均成四分之一个圆,并将其镶嵌在一起,让学生观察,这时候,这一图形并不显示什么特征,随着将圆分成8份、16份、32份和64份,按上法而成的图形越来越趋近于一个长方形,教师在这里把极限的思想直观地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去想象,如果把圆按照这一办法无限细分的话,将十分精确地变成一个长方形。这个课件在课堂教学中产生了十分明显的效果,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多媒体课件创作一等奖。
(六)艺术性原则。优秀的多媒体课件都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和谐统一。在可能的条件下,应尽量把课件制作得精美一点。一般来讲,采用二维动画用于教学已经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当然,采用三维动画立体感更强,教学效果会更好。由于制作三维动画技术要求和计算机要求都较高,所以,我们不过份地提倡和强调。
(七)效益性原则。效益性原则是多媒体课件创作中必须坚持的最重要的原则,是多媒体课件创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现代教育技术既可以强化素质教育,也可以强化应试教育,创作多媒体课件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为了提高素质教育的效益。搞错了方向,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课件做得再精美也是一个失败的课件。效益是质量和效率的乘积。课件的好坏最终要受课堂教学实践效果的检验。只有被课堂教学实践反复证明和广为证明,相对于传统教育手段来讲,能明显提高效益的课件才是值得保留、肯定和推广的课件。效益性原则也是自然淘汰法则。凡是违背这一原则的多媒体课件迟早要被淘汰。
四、多媒体教学将引发教育革命
教育革命是极大地变革传统教育模式以明显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过程。教育革命往往是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后,已经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评价等等形成了极大的冲击,世世代代被压抑的教育生产力奇迹般地被解放出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凡是亲身参加了这一实践的人都能深切感受到多媒体进课堂引起的革命性变化。多媒体教学不仅信息量大,而且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把平时教师说不清道不明,学生不易掌握和理解的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多媒体的交互性特征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测试表明,多媒体教学还明显地缩小了学生学习成效的差距。成功的多媒体课件实现了其他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教学效果,体现了“不可替代性”原则。多媒体教学的诞生使许多基于传统的粉笔和黑板这一“小生产”基础上产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面临冲击和考验、反思和革新。不少传统教学手段条件下产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理论,由于较多的依赖于教师自身的素养,造成了成果推广的局限性。而多媒体教学则强化了先进教学方法的可传播性,每一位合格的青年教师采用优秀的多媒体课件都能上出精彩的课来。这就为解放教育生产力揭示出可喜的前景。目前,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结合,广泛深入到教育领域,必将促使教育产生革命性变化。
2活用多媒体
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拓宽教学的广度和深度高中体育课程要求教师要充分注意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应该根据差异合理设置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为此,我们高中体育课有选修内容。有的选修羽毛球,有的选修篮球,有的选修健美操,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而太极拳是我校的传统体育项目,凡是我校的毕业生都应该掌握,还会经常进行全校性的展示表演。我们把一些学生必须掌握的体育教学视频放到学校的教学资源共享栏目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程度,回家登录学校的体育教学资源网,反复观看教学录像和动作讲解,逐步提高,保持对运动的兴趣以及养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
一、多媒体对数学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
运用多媒体对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能够展示事实、创设情境、呈现过程,及时处理大量数据和图象,展现传统教学无法展现的连续变化的过程,形成鲜明、逼真的动态效果,调动学生学生的兴趣,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1、能够增加课堂教学密度、加大课堂教学容量
只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感知规律,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就可以在课堂上减少教师的一些工作量,节约教学时间,在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前提下,教学内容可以比传统教学的密度大、容量多。
2、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而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数学教学内容的抽象性,使得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感性材料而产生理解困难,导致教学参与的弱化、教学活动的不平衡,形成教师课堂讲授的一言堂。
运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一方面,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注意学生的学生的学生反馈,引导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另一方面,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教学材料,为学生创设出特定的问题情境,辅助学生进行探索发现式的学习和对知识的内在认知,从而使学生情绪高涨、思路开阔,豁然醒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例如:《几何画板》软件是一个平面几何工具软件。该软件功能强大,可以动态地呈现几何关系。教师利用它既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编制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又可以让学生利用这一工具在计算机上探索,制作各种几何图形、进行各种变换,从而可以发现和研究图形的内在关系,为学生提供一个十分理想的“做数学”的环境,帮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几何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人。这些都是传统的数学教学无法做到的。
3、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
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的抽象性。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在具体对象与抽象之间架设一座桥梁,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
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以形象思维为突破口,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直观的图象或图示,使过去只有“特殊才能”的数学家才能观察和想象到的数学知识,通过图形语言形象化地展现出来,使学生易于感知、想象和联想,能够促使学生左、右脑的协调和不同思维形式的整合,这不仅能促使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能为向逻辑思维过渡奠定基础。
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描绘静态或动态的图形与图像,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而又具体,可以将抽象、难以用语言描述、难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的知识为学生形象、直观、简洁地接受,为学生呈现其它教学手段所不能提供的经验背景,有助于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发现规律,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掌握重点。
4、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形象思维是人的头脑运用形象(表象)进行的思维,而表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的。充分运用多媒体对数学事实的展现,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感觉和知觉发挥作用,能够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用具体形象的媒体向学生进行展示,能使其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在观察中感知,在感知中加深理解和认识,使学生的认识在抽象形象抽象的过程中达到对数学内容的深刻理解。
5、可以使数学走向生活,更加情绪化
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数学问题,可以创设逼真的数学问题情境,比用文本形式呈现的数学问题更具有直观性、可视性和活动性。以录象、影碟以及计算机软件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了丰富、虚拟、逼真的数学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解决真实而复杂的问题来学习数学,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进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的误区及建议
1、盲目追求媒体表现形式
生动形象的直观材料是为了掌握知识才运用的,如果这两者之间没有联系,纯粹为了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的话,那么这种直观材料则对教学毫无帮助,是无益的,甚至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教学产生干扰作用。在目前的多媒体数学教学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学生的数学知识往往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的,但并不排除有些数学知识能够让学生直接动手,亲自体验。因此不必动用计算机进行图形演示。比如:我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时,先和同学们一起做圆柱和圆锥的模型,再充分运用模型调动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直接认识到圆柱和圆锥侧面展开图的形状以及与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效果很好,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所以,多媒体数学教学中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材料的合适性,取决于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知识。
2、过分注重直观形象,忽视或轻视言语直观,忽视学生形象思维发展的层次性
有些数学教学过分注重看图说话式的直观教学,不注意学生意会形象思维的培养,阻碍了学生形象思维发展的高层次发展。其实,在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其符号语言鲜明的表达所建立的数学内部与外部联系的类比,虽然没有使用直观教具,也都是数学直观。
3、过分追求“短、平、快”,忽视展现思考过程
在多媒体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师利用计算机大容量存储、快速呈现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全由计算机呈现。结果是计算机不是帮助学生思考,而是代替学生思考,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
数学学习必须通过数学思维活动、学习数学思维活动的成果来发展数学思维。因此,数学教学中必须为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恰如其分的板书是沟通师生思维的桥梁,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展示图形教学时,全部图形也不宜一次出现。因为,这样做虽然节省了课堂画图的时间,但是学生看不到图形、图像的成图过程。不了解思考的过程,学生就不能独立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实践证明,凡是需要展示思考过程的内容,要在教学中体现“思考过程”的基本阶段。
4、过分追求教学材料的直观形象,忽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情况,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恰当的直观材料,帮助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顺利进行是必要的。但是,教师的教学处理如果过于直观,不恰当、过分地依赖多媒体的演示功能,则会降低学生思维水平,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
应该充分认识到,运用多媒体直观形象地进行数学教学,使思维活动积极化,形成感性形象,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要从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和谐发展的高度,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抽象和概括,把认识提高到理性阶段。如果过分依赖直观形象材料,则不利于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势必会延缓这个过渡,阻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教师应有效利用各种教学设备以及网络资源
从制作多媒体课件或者教案开始,没有各种多媒体教学的辅助设备,如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摄像机、声音转换器MP3等,就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效益。当然,除了基本的教学辅助设备,充分利用庞大的网络资源,也可以很好地进行多媒体教学。如:我在讲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一节内容时,我从教育网站上下载了许多视频:日本海啸地震、美国龙卷风、菲律宾台风、我国南方罕见的冰冻雨雪、甘肃舟曲泥石流等,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视频教学中不仅接受了知识,还受到了教育,思想上震撼,心灵上共鸣。这比传统的口头说教效果好的多。通过网络,我们可以找到所需的教案、讲义、笔记、多媒体课件、各种动画或者音影文件,提供下载即可使用,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
三、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更要重视备课
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后,发现有些教师认为有了多媒体课件,课堂上播放给学生就行了,因而忽视了备课。这种思想往往导致课堂教学不能顺利进行。有的教师制作课件时,不动脑筋,粗心大意,没有检查拼写,导致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许多错别字,笑话百出,影响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有的教师到课堂上突然找不到课件文件,或者计算机出现故障,致使整个教学不能进行;有的教师采用新的教学形式以后,没有对新的教学方案进行研究,导致学生不能适应新的教学速度,教学内容不能很好衔接,造成学生理解思路障碍等情况。这些情况的发生在客观上与新的教学方式的采用有关,然而这也提醒我们教师更要重视课堂前的备课。备课时要先利用各种教学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内容的输入,根据学生接收知识的先后顺序组织教学内容,应该设想和模拟课堂上教学进行的全过程,预料课堂上将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并在课前做好对策,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课堂上注意学生接收知识的程度,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实际效果,调整讲课的速度
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课堂上知识的容量和传递速度,将大量采用板书进行的知识展现所花的时间节省下来,并且在较短的时间内,采用视觉、听觉甚至让学生亲自动手来接受知识。学生在与以前相同的时间内,需要接受比以前多的多的知识量,学生能不能接受,就需要教师特别了解课堂学情,毕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而作为课堂主导的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控制课堂进程,在学生暂时不能接受新知识时,要放慢教学速度,甚至重复讲授,也可以采用提问、思考、回答等模式,巩固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
五、教师应加强网络学习的能力
只有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网络学习意识,才能跟得上日新月异的时展;只有广大教师加强自身的网络学习能力的培养,树立现代科技意识,充分借助网络技术的支持,采用声、文、图并茂的综合表现力来表达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胜任网络多媒体教学。
2.多媒体教学现状
2.1课件内容纷繁复杂多媒体教学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习的自主性可选择性增加。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设计好的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进度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处在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多媒体教学打破这一弊端,使得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大大增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选择内容。然而,这种教学方式也有弊端,太过繁杂的信息使得学生花费好多时间进行甄别,同时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较高,而导致在教学中缺乏必要的引导,会让学生不能选择有效地信息和知识。
2.2教师指导作用得不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是快捷高效,学生通过教师事先制作好的PPT课件可以迅速浏览本次课程的内容,节约了学习时间。学生在这种课上一般是疲于记笔记或是浏览信息,教师的主要指责成了播放PPT,这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得不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成了被动地看PPT。同时,这种教学模式还会导致教师缺乏有效地指导,或是教师在指导时容易被学生忽略,因此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2.3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缺少交流多媒体教学的一大特点是人机交流,通过一些软件和设备,可以实现对真实环境的模拟,尤其是在语言教学中,这种模拟起到了很大作用。然而,这种方式也导致另外一个问题的出现,即学生缺少交流。在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注重看多媒体展示的内容或是人机对话,而忽视了最根本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多媒体教学必须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让课堂成为适合学生交流的场所。
3.合作式教学在多媒体教学中的运用
通过我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践,感觉到目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之所以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还不很广泛,我分析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课件。对开发多媒体体育教学课件工作者的水平要求较高。编制者除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外,还需有较高的体育理论水平,即有运动生理学、某体育项目的竞赛规则、裁判法以及体育常识和对我国年龄段身体水平情况的了解等诸多方面的知识,还必须懂得体育教学。因此,一个完善实用的多媒体课件的开发需多方面的努力协作才能够完成。
2.传统体育观念的影响。某些教师的体育教学观念依然停留在一味的身体练习和单调的课堂理论课上,不重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或对多媒体技术知之甚少。当然,身体练习仍然是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然而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往往比教师的示范讲解更直观、更生动、更易被学生接受。因此多媒体技术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易学易懂,印象深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主动从事身体练习。
3.屏幕显示。目前,国内较先进的电教室基本上已经配备了大屏幕液晶显示器或投影仪和一套完整的电子教学系统。但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且大屏幕液晶显示器价格昂贵。如今大多数学校用于教学的计算机屏幕较小,这对于一个50人以上的教学班来说,教学效果势必会受到影响。
4.课件匮乏。由于研究人员对体育科目多媒体课件的开发重视不够,致使在众多多媒体教学课件日益丰富的今天,体育教学课件却极为匮乏。
二.多媒体技术引入体育教学初试
我毕业于河北师大体育系,在校期间开始接触多媒体电脑。当时我接触的体育方面的软件多是游戏性质的,但多媒体电脑游戏不同于普通的电子游戏,它具有较高的智能性,且画面生动、逼真。
我从事体育教学后,在一次篮球课上讲到传切、空切、联防等篮球战术配合时,由于大多数学生对篮球基本战术知之甚少,因此学生在配合教师进行战术示范时表现迟钝、紧张,结果花费了许多时间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于是我又组织学生看录像,由于没有专门的篮球赛进行讲解,结果学生往往被录像中的扣篮等精采场面所吸引,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到战术配合上,教学效果自然不容乐观。图解法教学不直观且繁琐,与现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不吻合,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通过总结几次对篮球战术配合教学的失败教训,我开始尝试运用多媒体游戏软件进行辅助教学。我采用由广东一家电脑公司制作的“篮球”多媒体游戏光盘,在竞赛规则允许的条件下随意设置比赛环境,可以毫不费力地将基本战术配合一一表现出来。伴随着有声有色的动画场面,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兴致。课外活动时许多学生主动模仿练习,并且在班组篮球赛中能够作出精彩的战术配合。
三.对多媒体体育教学课件的探索
为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我首先请教师大体育系的专家、教授提出课件设计,编写创意程序;然后聘请一名高级程序员专门从事编程工作,将编制出的软件结合教学实际进一步加工直至定型。经过逐步的实践,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1.运动生理。展示运动后的生理反应,如:血液循环、吸氧量、心率等。将抽象的生理反应制成课件,此时,立体动画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促进了学生对运动后出现的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汗发热等生理现象的科学认识与理解。
2.模拟裁判。将球类的比赛场面展现出来,让学生自己作裁判,利用键盘对画面中出现的犯规情况进行裁决,在规定的时间内电脑会对裁判员的水平进行打分。通过多媒体展示和教师的讲解,加深了学生对球类裁判法的了解。
有些教师用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时,为了增强“效果”,画面很绚,声音很炫,结果,“喧宾夺主”,大量的次要因素冲淡了实验教学这个主题。学生倒是有了兴趣,但兴趣不在于实验,而在于“声色”之间也,因此这样的模拟实验效果不好。
2.盲目使用,忽视学科特点
实验无论难易、繁简,都用动画或视频,盲目使用多媒体代替实验,这是这一误区最大的特点。并不是说不可以用动画,我们可以用Flash等软件模拟化学实验,但一般是针对实验过程较复杂、难懂的实验。但是,不论什么实验就要模拟,就会忽视实验的“过程”的重要意义,长期下来,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就会慢慢消退,化学实验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就大打折扣。例如:《氯气》的实验教学,很多教师认为氯气有剧毒,不适宜做实验,因此将所有的实验过程“复制”到多媒体课件中去,然后在课上细细地“讲”实验给学生听。试问,这样的实验结论能令人信服吗?这样的实验能培养学生的什么科学素养?这样的实验结果是别人做出来的,不是学生亲身得出的,不科学,同时也无法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科学的严谨的实验态度,显然是与当前实行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
3.按部就班,忽视教学实际
化学实验教学是个动态的过程,而多媒体课件事先已做好了,若是机械地按部就班地进行预设的实验,这样的实验还有实验的意义吗?还有实验的必要吗?其只能让学生机械地完成实验过程,毫无“惊艳”的接受实验结果,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展,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了。以上的种种情况不能影响多媒体在实验教学中具有的强大的辅助功能,但,只是辅助功能,我们要恰当的应用现有的设备,实现多媒体技术与化学实验的优化整合。
二、恰当应用多媒体技术
1.呈现危险实验
氮氧化物的实验教学,由于氮氧化物会引发光化学烟雾,损害人的呼吸系统,甚至危及生命,实验危险性大。然而,应用多媒体,展示氮氧化物形成污染的画面,它给人类造成的威胁,学生很震撼,从而高效地掌握了氮氧化物的性质,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优化了实验教学。
2展示繁难实验
有的实验历时比较长或操作比较复杂,如钢铁的锈蚀,耗时较长,短时间内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此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记录下钢铁锈蚀的过程,再通过镜头展示给学生,效果很好,事半功倍。
3.展现化工流程
现用的高中化学教材(苏教版)中有很多的化工流程,如高炉炼铁、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等。学生可能没有机会去参观各类工厂,了解化工生产过程,没有感性认识。但若是应用多媒体技术模拟生产过程,开拓学生视野,同时也大大提高学生对化工流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学生在观看时分析每一个原料的用途、每一个步骤的作用等,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另外,在高考中就不会惧怕这种题型了。
4.揭示微观现象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和应用能力日益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信皂、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推进信息技术在各门学科中的应用,旨在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课堂情境。“多媒体教学”即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技术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视、幻灯投影、电脑、录像、录音机等声光电先进教学设备)于教学过程之中。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画龙点睛突破难点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语言、文字、声音、图象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化枯燥为生动,化静为动。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绕,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的任务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使学生通过学习而趋于独立,最终摆脱教师的依赖,成为在学习上独立自主的人。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给予学生最充分的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时间和空间,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力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运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并茂,可以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在语文课教学时结合课文,恰当地采用电教媒体,启发学生由眼前的景象,联系生活想象可能发生的变化,从而加深对眼前事物的认识,丰富观察的感受。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技术,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上形成冲击力,学生的感官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从而拨动起兴趣的心弦,兴趣盎然地投入语文学习,在“视”中感受形象美,在“听”中感受音韵美,在“想”中感受意境美。既陶冶情操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及分析能力,从而促进了多方面素质的提高。
2.运用多媒体技术,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也就是对语言信息输入(听、读)和输出(读、写)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一块黑板,一枝粉笔,一本教科书。情景单一,老师授课的基本方式是讲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狭窄,视野必然受到影响。听读的机会少了,读写的能力也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多媒体技术能贮存大量的信息资料,能根据需要及时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快速呈现,快速反馈。学生听的看的多了,就必然有利于说和写能力的提高。
三、夯实学生认知基础,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能力
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倡导“从做中学”,陶行知先生倡导“教学做合一”,都是强调学生在自主的实际操作中和活动中获得终身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比较肤浅,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软件直观、具体地展示课文内容,把抽象的静态的语言文字描述转化为形象生动、直观的动画,图像可以帮助学生感知、理解文字内容,充分感受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情景,更可以“化简”课文中的难点,突出重点。但一些具体可感的文字是不需要配影像、图片的,该发挥学生想象力,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进行思考的,就应该让屏幕简洁而富于内涵,让人思考。切忌过多的花草、动态、背景音乐,以免学生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多彩多变的画面中,而忽略对教学内容的把握。
四、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
美国教育家德加?戴尔认为,当学习是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时,获得知识和技能就比较容易。语言文字作为描绘客观世界的符号,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由于多媒体可以提供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客观世界的表象,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化难为易。
五、巧用多媒体,突出教学的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同时将图形由静变动,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由慢变快或由快变慢。学生通过观察,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不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画面生动,图、声、文配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注意力更集中,因而提高课堂效率。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无疑给每一位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交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得有一桶水。”因此,老师自己收集资料充实自己和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就成了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收集资料,是学生收集资料的一个重要方法。以前让学生收集课文中的某个人物的资料,班上只有寥寥几人能找到一点资料,并且还是相同的,自从有了计算机多媒体之后,学生收集的资料非常丰富,各不相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了。所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无疑就增多了课堂信息的传递渠道,既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又提供了包括图文声在内的大量信息。而无论是学生得到信息,还是教师掌握反馈信息,都能在此基础上提高速度和容量。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使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是我们语文教学手段的一个最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
一堂课的时间只有四十五分钟,在有限的时间里,教学效率的高效显得非常重要。在传统模式下的数学教学,教师仅凭口头讲解向学生传授知识,耗时多且效率低,如果能够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传授知识的话,则可以快速有效地帮助教师传授相关的内容和知识,学生也能在有效的时间接触更多的知识,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容量,既节约时间,又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弊端
二、英语多媒体教学的优劣势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全新的感官体验。90后的大学生,自小接触网络,对计算机应用知识的掌握使其更容易接纳和理解新事物,也注重个性的追求和开放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通过文本、视频、图片等的运用,使英语教学从视觉、听觉上更直观、形象生动。加之语境素材的切合实际,有助于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较之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多媒体教学更具趣味性、实用性。其次是,多媒体教学比较灵活,不用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可在自我方便的时间和地点学习,空间的解放,完全打破以往传统教学模式。
2.“建构主义”的实现。现代教学理念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从传授知识转向学生主动学习。多媒体教学促进了“知识建构”。
3.教学的互动交流。传统教学只是注重对语言形式的传授,而多媒体教学实现了学生对计算机、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的互动双向交流。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不同专业的学生要求不一,但非英语专业类的大学英语教学重在实践中的沟通,也就是交际能力,而不单停留在理论知识的熟识。
4.教材资源多元化。多媒体教学信息容量大,教材资源多元化,这就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
5.教学的能动性。教师需课前有目的性地准备课件,有效地整合教材资源,根据学生的特点,主动有针对性地制作教课内容,发挥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在课堂上无疑节省了板书的时间,教师可将重心用于授课和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参与情境活动中,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教学的劣势
多媒体的优势毋庸置疑,可事物均具有两面性。
1.感官体验的错觉。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感官体验,加之学习的内容丰富、信息容量大,教学的节奏和速度快,以致于学生没有时间记笔记,而惯性地选择和吸收夺人眼球的视觉内容。
2.“喧宾夺主”的多媒体。多媒体的广泛运用,完全替代传统教学,就会形成多媒体代替教师的的主导地位。若教师一味地将知识内容全部纳入至课件中,就会出现教师按课件步骤来教学。
3.“哗众取宠”地教学。当前的高等院校均有教师评估机制,有助于评估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为了迎合学生的口味,在多媒体教学中大量运用取悦学生的内容,过于注重形式,而“本末倒置”。
2合理有效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和设备也是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
在生物化学实验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较为复杂的实验内容或是比较抽象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这就需要多媒体教学技术或设备来进行辅助。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微机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生物化学实验将多媒体教学应用其中的发展。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和设备可以实现抽象知识的形象化,通过多媒体技术和设备可以使得化学生物实验的原理与实验方案一种较为直观化的方式进行展示,并配合仪器操作、技能讲解与实际应用的动画或是视频等辅助说明的方法给与积极调动,使得整个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在眼、耳、脑等多种器官中的感受和体验,有利于学生对实验相关内容的整体把握以及在实际过程中的操作规范的顺利掌握。可见,这对于传统教学中学生对操作过程不熟悉的缺陷来说是一种有效的辅助和补充。为此,在实验开始之时,教师可以通过媒体技术和设备将那些复杂的或是抽象的实验内容以图片或是动画的形式呈现在学生们面前,使他们有了形象化和具体化的认识,到了实践性环节就会容易操作和理解;到了后期的实验结果分析阶段,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设备来进行分析讨论的环节,这使得每一个学生或是每一组的实验结果都可以以较为直观的形式进行呈现,便于学生们在课堂的谈论和交流,具有便捷性和实效性。需要注意的是,在生物化学实验的多媒体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提高自身对于基本的多媒体制作与演示技巧的能力,保证多媒体内容可以有效地进行突出和进行,使得问题的解决可以在较为轻松的氛围中的得以实现;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注意生物化学实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有效结合,对于知识更新和内容改善要不断给与关注,并以学生们的实际情况为前提,对每堂生物化学课进行合理的设计并辅以多种教学方法的保证,融入和落实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