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3 15:23:4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篇1

1、错别字多。我们的学生不敢放胆写,一动笔错别字犹如一个个小蝌蚪就冒了出来,真叫人哭笑不得。最基本的字写不正确,严重影响汉字作为表情达意符号的作用。偶收一女生写给男生的字条,小小文章表达出的感天动地的情感让人感动,但令人可惜的是有太多的错别字。如把疑问词“吗”写成“骂”,遵守诺言的“遵”写成“尊”等,真叫人心痛。如此一份初恋的情感竟叫错别字害的如泥牛入海,其他作业中的错别字可想而知。

2、书写极不规范。“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字要认认真真地写,但我们的学生对此极不重视,把堂堂正正的方块字写得东倒西歪,叫人无法辨认,虽然有许多语文试卷中有抄写性的考察,把给出的内容抄写在方格内,白送分的题目,可真正符合要求的学生微乎其微。常言道:文如其人,字如其风。我们的学生,字写的不规范也反映出平时行为的不规范。因此,我觉得要求学生规规范范的写字也是认认真真做人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3、作文味同嚼蜡,作文如冬天的老树有枝无叶,枝枯水干,表现不出鲜活的生命力。作为语文教师看学生作文,心中泛出的是苦苦的、酸酸的感觉,因为学生在那里如坐针毡,抓耳挠腮,望本子兴叹,感叹作文难啊!

二、教师引导不力。首先是面对教学质量的压力,教师心中想的,双眼盯的都是质量,但对质量真正如何提高,缺少真正的思考,盲目地、过糟的拔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于是,基础的字不认真考查了,书写的规范性也不做严格要求了,最基础的用词造句也不管了,什么社会实践,体验生活更不用谈了,代之而来的是各种参考资料,成套的试题做了又做,结果是想象的空中楼阁与现实的差距越来越大,教师灰心,学生死心。

其次是教师忽视了语文学习的细节,本身起不到示范作用,板书潦草,不规范,作业批阅大而化之。

三、课外活动匮乏。语文学习仅仅局限于两节语文课,扪心自问,有谁真正带领学生搞过语文读书活动,有谁真正带领学生面对广阔的农村田野抒心中的情怀。

面对以上的问题,笔者提出自己的想法,供同仁思考。一、夯实基础

语文学习如同小孩走路,来不得一点点的虚假架子,必须在无数次的跌倒、滚爬中反复的锤炼,以写好每一个字开始。规范汉字的书写,著名书法家孙晓云认为“书法应成为青少年的必修课,而不是仅仅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来选修,应该重视中小学的毛笔字课。”2008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已经“出炉”,在语文写作的“基础等级”中加了一个注释,即每错一个字扣一分。这一要求,体现出国家对我们“国字”的高度重视,对我们从事语文基础教育的教师来说提出了更明确的目标,严格要求教学生写好每一个字已不是口头上的事,必须落实在行动上。

篇2

之所以语文教学要与生活紧密联系,正因为语文的一面就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也是社会生活的扩展和提升、体验和还原的一个过程反映。所以,将对语文的学习融入生活,将生活的过程融入语文,由此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从而扩展学生的视野领域,拓宽他们生活的范围。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四季交替,万物周而复始的自然变化,开展各类快乐户外实践活动,引导初中学生探索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放下手中的课本,去感受冬日的雪地、去聆听春雨的细述、去追逐夏日的清爽、去感召秋天的悲凉……这样一种丰富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体验,不仅能够塑成学生对生活充满各种感悟,还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快乐活动之余,体悟到生命与自然的内涵,铸就未来梦想的雏形。

2.让课堂充满激情,打造快乐的课堂

新课改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的要求。追求艺术是一种境界的提升,要想改善传统语文课堂上沉闷的气氛,就要把课堂教学当作一门艺术,为语文课堂注入激情元素。其一,会听也懂说。教师先对课文进行诵读,让初中学生放松心情,平静地聆听。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通常能够给学生带来一种震撼心灵的情感渗入,令学生自然而然地展开对课文内容的联想与感悟,然后再组织讨论,各自畅谈内心感受。其二,会问也会读。教材蕴藏的内涵很多,能学到多少,取决于教师如何挖掘。在读中存疑,将薄文厚读,长文精读,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寻文章中的疑点,提出自己的困惑,再进行分组讨论交流,实现教材灵活化,碰撞思维火花。

3.让学生爱上阅读,进行快乐的读书

要想实现阅读教学的低投入、高产出,笔者认为首要应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一旦学生爱上阅读,也就等同于爱上了语文。现实中,教师的行为通常能够引导学生的行为。比如,经常与学生分享中外名典中的佳文美句,营造良好的读书气氛,久而久之初中学生也逐渐潜移默化,被阅读气氛感染。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学校馆藏书籍,或是在班级内组建图书社,发动教师和学生一起捐赠自己的图书,并定期进行轮换,组织开展读书沙龙活动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读书空间,使读书成为他们的内心需求,阅读成为了一种快乐。

二、实现快乐语文教学效益的相关建议

1.对快乐课堂快乐语文的设置方式要符合教学目的

在教学实践中,仍有部分教师对快乐课程的安排就是想方设法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欢乐,将教师的职责投射在了“只需要负责活跃课堂气氛”。还有部分教师为了逗笑学生而荒唐地落入俗套。如讲授课文《装在套子里的人》时,将自己装扮成套中人,用滑稽的外形逗乐学生,引致哄堂大笑。快乐的目的是达到了,但明显与快乐教学理念相悖。这种方式不是不可取,而是没有真正体会快乐课程,正如“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显而易见的刺激,那你永远无法培养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

篇3

(1)逆反心理型

这种类型的学生往往从小就受到家庭专断式的教育。学生从小得不到家长的呵护,稍有错误就受到家长的训斥打骂,久而久之,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你越说,他越烦;你越打,他越硬,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交流,不能沟通。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若没有足够的关心,就可能使他产生抵触心理,以致仇视父母,与老师作对,甚至在同学身上寻找报复。

(2)自由散漫型

一些特殊生由于家庭破裂或是单亲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因此养成了他们自由散漫的个性。这类学生缺乏纪律观念,迟到、早退的事时有发生,自己感兴趣的课就听听,不感兴趣的课就不听或干脆一走了之。因为得不到父母的重视,他们可能厌恶自己的家庭,因此到处游荡,行为散漫。

(3)孤僻冷漠型

这类学生由于受到离异父母的冷落,或从小受到外界过多的批评,因此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自卑感强,渐渐在心理上建立起情感的屏障。不善交流,喜欢独处,自我欣赏,久而久之,就形成一个自我中心,对集体和他人的事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班集体的任何活动都不想参与,集体荣誉也似乎与他不相干。

(4)意志薄弱型

在这类型的学生往往由于父母对孩子过分不放心,什么事都包办代替。由于受到的外控过多,孩子的身心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因此自制力差,做事也没有自觉的行动目标,遇到困难不是软弱退缩,就是随波逐流,而不是自己想办法去战胜困难。认识学生、研究学生是为了更好教育他们,使他们各有发展。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迅速发展,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独立的愿望,他们求知欲强,容易接受好的影响,但是一部分特殊生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或家庭环境的影响,可能向双差生的方向分化,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把握这类学生的特点,尤其对有严重心理缺陷或单亲家庭的学生,更要关心、爱护,鼓励他们多参与集体活动,让他们在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感受温暖,在接受爱的过程中学会爱别人,进而扭转自己的抵触情绪,改变对外部世界的冷漠态度。

二、采取的教学策略

(1)爱心是教育的关键

每接手一个新班级时,我始终坚持建立班级学习互助小组,把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后进生。其实建立小组的目的是“沟通”,为了使他们有个交流的机会和场合,不论是学习上还是思想。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后进生能够感受到集体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反之,班主任不关心他们,一心想着学习好、表现好的学生,那么,班主任的偏爱会强化一部分同学的自负心理,班主任的冷淡则强化后进生的自卑心理,使学生与老师之间产生隔膜。班主任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难度则加强了。班主任只要有颗仁爱之心,经常设身处地的为后进心考虑、解决问题,则他们也会时时为你着想。可怎样让后进生感受到班主任关心他们呢?安排座位,我坚持好中差的搭配,要求好生帮助差生;课堂提问,我激励后进生踊跃发言,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师教课中,更少时间思想开小差;班级活动,我不忘留给他们一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对父母离异的学生,经常与他们交谈,解开他们思想中的困惑,把家庭不正常带给孩子的心理障碍尽量化解。对屡教不改的,我则寓爱于严,严中有爱。以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是成功教育后进生的关键。

(2)诚心是教育的保证

和后进生谈心、谈话是班主任工作主要方式、方法,我也常常找后进生谈,但应注意的是与好生相比,后进生的自尊心更强,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心灵总有一堵厚厚的墙,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你的理解、谅解和信任,如果你逾越它,那么你就成功了。谈心过程中切忌用“你自己想想……,是不是,对不对”等话语,我的做法一般都是先拉家常,谈谈自己的过去,不论成功还是失败,甚至有时还抖抖“丑事”,缩小心灵间的距离,在这个过程应做到心平气和,以诚相见,以诚对待,以一个朋友身份与之交流,如果赢得他的一句“老师,我和你好相似”,说明他把你当成朋友了,把你当做可以倾述的对象,那么以后的工作就太容易了。其实后进生们大多都很“肝胆”,如果能把他们身上的“侠义”之气激发出来,时时刻刻为你着想,为他的朋友着想,那你离成功很近了。如果他们犯错不要当众批评,否则必定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增加转化工作的难度,这是指后进生犯错之后,班主任采取的教育态度。教师的诚心还应表现在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掘和肯定上。以诚心赢得他们的信任是成功教育后进生的保证。

(3)耐心是教育后进生的前提

如果你的心情不好或烦躁,切莫去做后进生的工作,因为你没有耐心听他的理由,听他的“述说”,更不可能给他机会。意志薄弱,自控力差,行为极易反复无常是后进生的特点,你做工作之前应抱有“充许犯错”的想法,千万别说“我都跟你说了多少次了,你怎么还……”,更不要动辄叫家长等等。做后进生的思想工作不要简单地认为通过一次谈心他们就能彻底改好。遇到后进生不良行为出现反复,班主任一定要有耐心客观分析不良行为反复出现的原因,要及时发现、及时抓住、及时诱导,做到防微杜渐。当然,这里所指的耐心教育并不是消极等待,而是要做有心人,为后进心的转化积极创造条件,古人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才也。"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在体育方面很好,或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千万不要吝惜“好话”,积极的评价能使学生的进取之火燃得更旺,使后进生重新找回自我,获取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

篇4

音乐节奏欢快或悲壮,更能直击心灵,带给欣赏者以强烈的心灵震撼,而这些往往是语言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将音乐与语文学科结合起来,可以用音乐特殊的视角来传递语言所不能传达的文字背后所包含的情感与意境,这使得语文教学更具生命的活力与魅力,更能激起学生对语文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主动积极而快乐地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来。我们可以利用与文章感情基调一致的音乐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特定的情感,从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二)运用画面效果

初中生正处于形象认知阶段,画面比起文字更有吸引力,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刺激学生的感官,而且还能引发学生的想象,从而使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为此我们要充分运用课本插图以及一些图片、影视剧资料等来增强教学的画面感,带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冲击,引发学生的想象,从而使学生展开主动的学习活动。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效果来向学生直观地展现相关的图片,用图片不一样的角度来让学生传达信息,这样更能引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如临其境,进而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想看看作者是如何来描述的。

二、引导学生在问题中主动参与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初中生有着旺盛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而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性,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展开认知活动,这正是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这对提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问题没有价值,或是频繁发问,都会失去提问激趣启思的功效。

(一)问题的探索价值

教师要在学生的实际学情与具体的教学内容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这样所设计出来的问题才能贴近学生的发展区,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才能引发学生的探究,并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来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同时还要重视学生间的差异性,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如针对差生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侧重于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而对于优秀生则要提出一些综合性题目,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创造性运用。

(二)提问的最佳时机

不分时机的提问,只会让学生成为解决问题的机器,而容易让学生心生厌倦,把提问当做一种负担。这样就谈不上学生的主体参与。只有在最恰当的时机提出问题,才能使问题推动学生认知,引发学生思考。为此教师在提问时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在学生注意力分散时以趣味性提问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在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时以探索性问题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在学生茫然不知所措时以启发性提问指引学生思考的方向,在学生知识点零散时以总结性提问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从而使学生带着问题展开富有针对性的探究活动。

篇5

每个学校都提出了自己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在打造语文高效课堂这一环节上孜孜不倦地探索前进。有的在教学方法上找突破口;有的在教学模式上找突破口;有的在学生习惯的培养上找突破口,尽管各自的方式方法不同,但目标却都是一致的,最终的目标是将课堂还给学生,将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在学生的角度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从理论方面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都知道陶行知这位教育家,他的这种教与学同步进行的教学理念,对于我们打造语文高效课堂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我认为语文高效课堂的建设,关键在于教师对教学这个概念的理解和实践,很多人只懂得教而不知道还有学,其实教学中,学生的学才是中心,所以我们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才是我们的教学目的。学生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明白了学习的最终目的,就会主动地去学习,去研究问题,如果学生不明白这个道理,那他们就是被动地学习。因此,在这点上必须明白清楚,否则教学就是单方面的行动。我们经常看到教学相长这四个字,很多人都熟视无睹,不去琢磨它的辩证意义。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学生进步了教师原地踏步不行,教师进步了而学生原地踏步更不行,如果大家明白了这个极其简单的道理,就在语文高效课堂的建设上不会走弯路,一定能有所作为的。

二、从教学方法上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一)从学校层面建立健全制度体系,保障语文高效课堂全面实施

任何一项教学工作的实施,都离不开学校的制度建设,一个科学合理积极健康向上的制度,可以调动广大教师的无限激情,使他们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也就是说在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方面,制度是保障、制度是指路灯、制度是催化剂。我想要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打造语文高效课堂,学校必须成立考核领导小组,制订一整套的方案,然后看方案的实施力度,教育教学取得的成效,学生素质的提高,教师积极性的调动等方面来考核,评价制度的优劣存在的不足,以此来修正制度,在这种循环往复的实践检验中,完善制度。制度完善了,那么对于每位教师的量化打分、评先、晋级等都就有章可循有理可据了,不在是桌面一套桌子底下一套,使得教师怨声载道。

(二)从教师层面开展各种教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集体备课是传统的教研活动形式之一,随着时代的脚本,这种集体备课的方式,应该“旧瓶装新酒”,有所建树。这一活动开展好了,可以迅速提升教师业务素质,为语文高效课堂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说确保了语文高效课堂,能够顺利的开展。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发现有的学校没有将这一活动很好地执行下去,往往是虎头蛇尾。要打造语文高效课堂,就必须把集体备课当作一项制度,长抓不懈。每周应确定一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来开展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时,教师可以畅所欲言,对教学内容的见解,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相互交流,在集体的智慧下,教师把握了教学的方向、考试命题的动向,这样心中明白了,教学就不是云里雾里自己都搞不清该往哪方面走的问题,做到了心中有数,教学也就有了针对性。除了集体备课外,还有很多的形式,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这样大家在教学中慢慢地选择适合自己教学模式并加以运用了。

(三)从学生层面掌握学习的技巧,提高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效果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真正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我们才能说教学的目的达到了,否则教师教得再好,都是纸上谈兵,没有用处的。在这里我和大家说说经常我们见到的也是我们经常用的几个学习技巧,算是老调重弹。不管采用哪种方法,一定是自己所熟悉的,能够灵活运用的方法,一知半解或者是完全不了解的方法切忌使用。就是说所采用的方法务必要和自己的教学风格相一致,这样才能发挥其效应。另外,方法很多适合自己的很少,需慢慢找,反复试验研究,最终定型为自己的方法,这样用起来得心应手,学生也容易学到知识。

三、语文高效课堂的意义和前景

现在的教学改革模式五花八门,可以说应有尽有。我们必须明白,语文高效课堂的研究,是一种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基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种教学研究,它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方面有很好的经验和途径,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方面有独特的效果。所以说,语文高效课堂的意义是深远的。我在教学中体会到,一堂高效的课很不容易构建,教师感觉很好的课,在学生哪儿恰恰不是最好的,老师讲得津津乐道,而学生却昏昏欲睡。所以,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我们克服了这种状况,就能真正掌握语文高效课堂的内涵和精髓。那么,我认为语文高效课堂的前景是非常光明的,非常乐观的。语文高效课堂可以培养优秀的教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教师的教改能力,巩固教师教学的基本技能,这些反过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效率上去了,学生的负担就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兴趣一旦提高了,教学的课堂气氛一定很活跃,这样学生的学风就正了,学习的积极性就加强了,教学效果肯定是好的。

篇6

2.论语文教学目标的规范表述

3.语文教学目标对语文教学效率的影响

4.论语文教学目标体系的建构

5.论文学教学内容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关系

6.语文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7.语文新教材的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初、高中;各种版本均可)

8.论语文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9.论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10.语文教学模式与语文教学个性关系

11.论语文教学中××模式(或方法)的运用

12.作文批改的多种方式及效果

13.论作文测评的效度与信度

14.论阅读题型的设计

15.语文素质的构成及培养思考

16.语文课堂评价的价值与策略

17.论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或科学意识)

18.中学语文加大文言文内容的价值探讨

19.论说话(或听话、阅读、写作等)能力的培养

20.论语文教学中减负与提质的关系

21.文学教学模式及方法研究

篇7

1授课时偏向高、深、难

教师讲课,讲一些理论性强、答案随意性较大的内容;只注重了部分学生成绩的提高,而忽略了多数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的发展。其原因在于,应试教育痕迹太重,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存在误区。采取的措施是教师应该讲授的重点是教材的基础知识,对学生的要求不是高、深、难,而是要引起学生对课本的高度重视,课本是知识的载体,而能力的培养,又是从基础抓起的。没有全面准确的基础知识,无法谈能力的培养。对于课本一要读懂,二要读精,三要读深。读懂,就是对课本中段与段、节浅议初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几个问题谭建军(重庆市石柱县民族中学校)与节、章与章、图与文之中一些内在联系要让学生读明白,要挖掘概念的外延与内涵,寻找事件的起因即根本原因与具体原因、外因与内因、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对一些注释内容也要领会。读精,就是要善于归纳总结。读深,就是要深读课本,这实际上是要挖掘课本里的一些隐性知识、实现知识迁移。兴趣是唤起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动力,学生只有在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下,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才能积极思维,没有兴趣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苦役。因此,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己,以自己的才华、热情及治学的严谨态度去吸引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以此促进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2上课就上课,只教书不育人

其原因在于,没有认识教书与育人的辩证关系。采取的措施是正确处理教书与育人的矛盾。教书育人是“教”与“学”的双向结合,双边活动的过程,是充满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教师既要认真传授科学知识,又要注重思想教育,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历史教材中就有大量思想教育的范例,历史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历史中的优秀人物事例,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思想品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科学的思想方法等方面的教育。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在教学间隙和学生多交流谈心,多交流思想观点,增进师生感情,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教师要爱护学生,也要严格要求学生。学生是教师教育的对象,爱护学生是实现教书育人目的的关键。教师对学生的爱护,最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应有的科学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严格要求学生,通过严格要求,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教师要言传更要身教,须知学生具有天然“向师性”的特点。作为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的形象,严格自律,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其标准就是坚持原则、作风正派;思维敏捷、品德高尚;治学严谨,谦虚好学;待人和气、文明礼貌;仪表端庄、朴素大方;严于律已,有错必纠。在中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需要克服,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完善,需要每一个教师沉心静气,既坐下来研究,又走上讲台实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提高教学水平,创造新的佳绩,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

作者:谭建军 单位:重庆市石柱县民族中学校

篇8

初中生正处在语言学习的重要阶段,教师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设计课堂语言教学内容,组织好语言变化,在课堂教学中讲解出来,让学生真实的体会到语言的魅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提高教师教学语言的整体性水平。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善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课堂经验,将语言的多样性充分发挥出来,不拘于一种语言形式。

1.2初中语文教师需努力提升自身语言修养

教师需不断提高自身文学素养,才能更好的组织语文教学内容,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语文教师除了熟知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知识内容外,还要修习其它学科内容,来充实自身的教学素质。另外,初中语文教师还需认识自身语言知识结构的不足之处,依照教学实践情况,提前做好备课工作。

1.3初中语文教师需努力提高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兴趣是学习的首要前提,教师要让学生对语文课程产生兴趣,关键在于讲授是否能设疑激趣,讲述扣人心弦。语文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语言的基本功,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强化学生学习动机,改善课堂教学氛围,使之活而不乱,严而不死。同时,教师还需博采众长,总结与教材内容相通的笑话、习俗、典故、诗词、谚语等,并将其引入课堂,以塑形象,进而吸引学生认真听讲。

1.4初中语文教师需提高自身教学语言的规范化程度

第一,语文教师要讲普通话,注意规范性用语。我国人口众多,不同种族间的区域性语言繁多,或多或少的妨碍了人们的文化交流,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推广普通话的使用,减少语言障碍的发生;第二,提高语言用词的规范性,禁止使用方言授课。

篇9

2.创设生活教学情境

语文文章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描述或者深化,所以与我们的生活有相似之处。教师想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语文内容,就需要创设相符的情境,让学生深入体会、深入学习。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更积极专注地学习。例如,教师在讲解《端午节》这篇文章时,可以让学生说说端午节大家都做什么。有的学生可能说:“吃粽子,赛龙舟。”有的学生会说:“插艾草。”当学生回答以后,教师再问问学生为什么要做这些事呢?大部分学生会说:“纪念屈原。”听完学生的回答后,教师再展开文章讲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再如,教师在讲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可以给予学生一定时间,让他们回忆自己年少的经历和心境,通过回忆勾起学生对童年的美好体会,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这篇文章。教师创设生活教学情境能使语文教学不再晦涩难懂,从而减轻学生听课和理解知识的难度和压力,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精彩。

3.创设言语教学情境

在初中语文这门课程中,虽然教学方式先进多样,但绝大部分语文教师主要采用口头讲授的方式。所以教师的言语与教学效果息息相关,教师对于言语的有效运用,能为语文教学增强效果和魅力。因此教师要想更好地把握语文课堂,就要反思和提升自己的言语掌控能力,有效创设言语教学情境。首先,可以提高言语的幽默性。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多说网络流行语,穿插小笑话,在调节教学氛围的同时,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推动学生语文学习。其次,教师可以将感情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言语更好地体会教学内容,加深理解和掌握。例如,教师在讲《黄河颂》这首诗时,可以通过饱含感情的朗诵,让学生感受句子间语气和感情的变化,既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诗歌的美,又可以加深学生对诗歌中感情的体会。教师创设言语教学情境,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语文成绩,促进自身综合素质提升。

篇10

1.揭示课题,引入情境

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如至亲。”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作品,时空跨度大,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很多内容不是中学生阅历中的。教学新课时,如何把学生带进教材特定的情境中,从而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时空距离,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的钻研教材,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亲身感受作品的情境,找准作品情感的闪光点,导读时或简介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或摄取作品最感人的情境加以描述,从而把学生引入情境。

2.绘声绘色,优化情境

“文章不是无情物。”情境教学就是要以“情”为纽带,以教师之“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语文教材里的课文大多是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的佳品,所谓“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无论写人叙事,还是议论抒情,都饱含着作者的情感。但是,教材不是影视文学,无论作者描述如何精彩,感情如何丰富,如果教师不去点拨、渲染,学生不去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也只是一些语言符号的整合。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联想,并运用讲述的方法,把教材的语言化为教师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述精彩的故事情节,使学生在涓涓的情感细流的沐浴中受到艺术感染,成为富有激情的、活生生的人,从而达到精神的恬淡与从容,思维的明晰与开阔。

3.设计角色,置身情境

教材中的小说、戏剧,有很多对话描写。为了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情境教学常常利用角色效应,设计角色让学生充分活动,或分角色朗读,或分角色表演。这样可以从教材语言出发,落实教材语言。即“语言情境语言”不断沟通结合,以切实训练学生语言丈字的基本功。同时,学生加深了情感体验,加深了对情境本质的认识。

4.设疑想象,感受情境

叶圣陶先生在谈到文艺作品的鉴赏时说:“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情感教学常常要指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二、交流探讨

具体到语文课堂中,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动起来,这也体现了本次课改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去解决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规律,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一环节,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动起来——动口、动手、动脑,倡导课标中提出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问题设置既要扣住教材的重点又要有探究性,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交流探究的过程尝试到学习的乐趣。这种交流可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小组之间、正反方之间的交流,要不拘形式,只要能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即可。但必须诚心诚意。师生间的交流,教师必须要“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这样不仅符合学生心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三、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其目的就是为改变过去那种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部各部分之间割裂的状态,要强调加强与其它学科的沟通,与生活的沟通,在语文课程中学习到其它方面的知识和方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改变过去那种陈旧的课堂结构,建立一个开放式的课堂。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想象,激活他们的思维,将他们的学习引向更为深广的空间,实现由课内到课外,由学习到实践的延伸,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1.语文学科在追求人文精神上应谊把握语文学科特点,找准人文教育的着眼点。着眼于人的精神和人的价值。教师如果在教学中,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那么就违背了人文教育的宗旨。语文人文教育要追求对学生的人生关怀、人性关怀。人文教育的实质是精神性的、智慧性的,达不到精神层次,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文教育。要建立相互尊重、信任、平等、宽容的师生关系,倡导民主、合作、教学相长的教风。语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在顾及自己具体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需要和感受。语文课堂应成为“快乐之家”,学习语文过程应成为“快乐之旅”。

2.人文精神的养育具有诸多特点,把握这些特点有助于教师进行人文教育时采取适宜的对策。人文教育充满想象和创造;人文意义具有抽象性、模糊性,人文语言具有混沌性、隐喻性。人文教育不能用概念解释,而要给出一个特定的“场”,通过展开联想或想象,悟出意蕴和道理。在教学中,要重在激发想象和体悟力,让学生去感受,不能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

篇11

二、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当前的困惑及对策

1.当前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困惑。

阅读教学法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育中已经得到了一定范围的应用,但是效果还不够明显,通过对初中语文的阅读教育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是当前阅读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存在以下两点不足:(1)问题设计单一化。有一部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总是采用同一种提问方式,学生对这些问题早已经司空见惯,很难提起兴趣继续阅读,这就促使阅读教学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2)问题设计没有体现实际应用意义。部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没有实际起到引导学生的目的,只是一味追求问题数量的多少,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没有真正思考他们所要猎取的内容,导致了阅读教学效果不佳,制约了阅读教学的发展。

2.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对策。

(1)问题的设计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适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科目学习。所以,根据这一特点,在问题的设计上,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还可以通过设置一些问题情境,使学生更快地融入到这些问题中,从而帮助他们对教学材料有更好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高科技的教学仪器来跟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比如现在初中教学中会经常使用到的投影仪、幻灯片等等。如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鲁迅先生“故乡”这一章节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关于鲁迅先生生平的简介,让学生对作者有一定的了解。然后逐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在讲解课文的时候,还可以播放一些关于故乡这篇文章的视频,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通过视频,可以使学生感受这个故事中有哪些情节是课文中未提及的,然后通过提问与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来完成阅读教学。(2)问题的设计与学生的适应能力相适应。每一个学生对新事物与新知识的接受与适应能力都是不同的,因此,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与适应能力。只有这样设计问题,才能使阅读教育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成功”一节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对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有所差异的学生进行分组,每一个小组都应该包括不同类型的学生。这样所分出的小组全面性更突出,组员之间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分完组后,教师可以让每一组都来讨论对成功的认识与理解,然后每个组派出一名代表对本组的理解进行归纳总结。(3)问题的设计与学生的探索能力相适应。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相当强的学科。如何才能使其能够得到更好的应用,就要在设计问题的时候突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如在上述问题“成功”一节中,小组讨论之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个自由辩论的时间,让持有不同观点的同学来进行自由辩论,看他们哪个组的论据更加具有说服力。通过自由辩论,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对未知生命的探索欲望。这样,阅读教学就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