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23:4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gis技术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移动gis中定位通信技术,是指以GPS技术为核心的定位系统,其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准确的导航与定位,确保移动GIS的精准定位。基于GPS的定位通信技术,首先要在移动GIS中设计GPS接收器,通过接收器接收定位信息,全面收集定位的数据信息,GPS能够准确地处理接收的信息,对照相关的参数要求进行设定,包括通信参数以及用户信息设定,优化收集的数据信息;然后是稳定的连接GPS的接收设备,便于存储接收的信息,保存重要的数据,重新定义GPS的通信结果,符合移动GIS的需求;最后是按照移动GIS的指令,规划GPS内的通信信息,按照系统的时间段接收通信信息,同时采取Ge-tData的方法,优化GPSData的变量,保障移动GIS内通信数据的真实性。
1.2GPRS通信技术
GPRS通信技术在移动GIS中,表现出了数据与移动通信的融合应用。在原有GSM的基础上,增加系统通信的节点,接入数据网络,组成系统的GPRS通信,为移动GIS通信提供高效率的数据服务,同时还能准确地掌握通信资费,用户利用GPRS,实现移动式的通信,随时随地都可接入数据网络,同时保障移动GIS通信的服务性。移动GIS中的GPRS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目前比较常用的是3G和4G制式,促使移动GIS通信能够适应现代通信的领域。GPRS通信技术中的数据传输速度非常快,其可以分组的形式实现数据连接,确保移动GIS数据在GSM覆盖的领域内传送,能够灵活地接入到互联网内。GPRS通信技术使移动GIS进入了无线传输的时代,依赖于分组交换技术,最大化地传输移动资源,而且基本不会延误移动GIS中数据传输的效率,具有全时在线的优势。
2移动GIS中的端口服务技术
移动GIS中的端口服务技术,主要体现在服务端口和移动终端两个部分,支持移动GIS的通信运行。服务端口的通信技术,用于处理客户端传入的数据,包括数据申请、即时消息等,同时利用服务端口实现数据通信的功能,如:动态数据服务、数据分发、即时消息等,根据服务端的通信协议,安排数据信息的有序进行,防止移动GIS服务端出现数据堵塞或漏发的问题,服务端通信有对应的分区,不同属性的数据在传输后会自动进入到对应的存放区,如:DataPreloadUser039、User100、User190……此存放区代表了数据预装目录,每个移动GIS用户均对应有固定的服务通信存放区,维护数据通信的路径。移动终端及移动GIS的客户端,客户端通信技术相对比较复杂,因为移动GIS客户的需求不同,所以通信属性存在多样化的差别,客户端通信采取多项并联的方式,其可在同一时间内实现申请、发送与接收等多个通信模式,满足了客户对移动GIS的通信需求。
3移动GIS应用中的通信发展
(1)移动GIS中的通信发展,应该解决通信硬件的制约问题,促使硬件能够满足移动GIS的需求,保障硬件能够承载移动GIS中的通信技术,全面落实先进技术的应用。由于移动GIS所处的数据环境十分复杂,所以硬件成为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设备,其可维护移动GIS通信的稳定性,优化移动GIS的通信环境。
(2)通信技术在移动GIS中提出了智能化的建设,按照不同标准的通信模式,研发具有智能特性的通信技术,满足移动GIS中的多制式需求,促使移动GIS通信的过程中,能够主动监督数据传输的路径,防止数据被盗取,还能杜绝数据恶意更改的行为,加强通信数据安全控制的力度。
(3)移动GIS通信技术受到无线网络的影响,限制了通信的范围,导致移动GIS依赖于无线网络的空间位置。移动GIS在未来通信的过程中,应该打破空间限制,不能仅限于无线网络覆盖的位置,尝试不同的通信方式,安排操作系统的实践应用,由此既可以优化移动GIS的通信条件,又可以保障移动GIS的灵活性,适应复杂的互联网环境,消除通信中的固定性以及环境差异,提高移动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
2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现有的基于GIS技术的矿产资源信息系统比较、分析来看,尽管能够适应某些用户的要求,但对专业性比较强的领域的用户来说仍存在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认为基于GIS技术的矿产资源信息化,主要存在以下技术问题:无法解决对矿产资源数据的信息分析与决策。
2.1基于GIS技术的矿产资源信息系统还不能有效解决对矿产资源数据的信息分析与决策。目前GIS技术主要是面向众多领域,体系也较为庞杂,主要解决的数据对象为地表二维矢量和栅格数据。矿产资源数据更多反映的是地下矿藏数据,尤其是对三维地质空间结构。因此,基于GIS技术的矿产资源信息系统,在某些程度上还不能有效的解决这类特殊领域的需求,进而制约了对数据分析以及决策支持方面的应用。
2.2信息化系统建设成本较高在矿产资源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对某些空间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GIS技术是较为合适的选择与技术手段。因此,对于某些用户而言,为了部分功能需要而不得不购买整套GIS平台软件,这无形中提高了系统建设的总体成本,制约了基于GIS技术的矿产资源信息系统的推广与应用。
2.3信息化系统对数据依赖性较高由于矿产资源信息系统,多是针对某一地区或领域的数据进行的设计和开发。当系统结构发生变化或者是应用主题发生改变时,由于没有统一的数据模型,即使查询分析的操作完全一致,也需要对信息化系统做较大的改动。
3矿产资源信息化中的关键技术
在矿产资源信息化的过程中,GIS技术是核心技术。此外,由于矿产资源数据量庞大,数据的格式也是多式多样,为此还需要使用基于Geodatabase的数据存储技术,来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同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信息化系统对数据依赖性较高这一技术障碍,本文建议科学使用数据字典技术,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与通用性。
3.1基于Geodatabase的数据存储技术Geodatabase是ArcInfo引入的新的数据结构,它是以要素来表示不连续的实体,将要素的属性存储在数据库中,并且给要素赋予自然行为,定义要素间的关系,对于要素间的特殊的行为使用代码定制。Geo-database中的地理数据是按照层次型的数据对象来组织的,其中包括要素数据集(FeatureDatasets),Fea-tureDatasets表示共享空间的参考要素类的集合、要素类(FeatureClasses),FeatureClasses表示存储相同几何类型和属性的要素的集合,以及对象类(ObjectClasses)ObjectClasses表示存储非空间数据的表格[6]。对象之间是有着一定的关系的,Geodatabase允许用户定义这种关系。在Geodatabase中,对象类型、拓扑关系、空间关系和其他的一般关系都由用户自己进行定义,以及由用户捕获对象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通过这些方面,Geodatabase让用户表现要素的特征更加方便,更加自然。Geodatabase将空间数据以及与其相关的属性数据存放在DBMS(即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方便了数据的一体化管理,以及实现了多源数据的无缝集成。同时,通过空间数据引擎(ArcSDE),生成ArcSDEGeo-database,实现了数据和客户端应用程序的无相关性,数据存放在服务器端的Access或SQLServer或Oracle等数据库中,从而实现数据共享和多用户操作。
3.2数据字典技术数据字典也称为数据目录或系统目录,是关于数据库系统中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是进行全面的数据收集和完备的数据分析所获得的主要成果,是整个数据库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管理有关数据库设计、实现、运行和扩充阶段的各种信息的工具,在数据库的生命周期内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7]。以矿产资源信息化系统的查询分析功能为例,数据字典也起到重要作用。传统的数据查询往往都是直接对数据库访问然后查询,查询程序直接操纵数据库中的数据,数据模型与不同的需求相关,不可能一成不变,当需求发生变化时,数据模型就会发生变化,程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使得程序和数据的相关性变的较高,这样,在对数据查询功能的开发中以及后期的维护升级中就产生了许多弊端:①开发过程中,由于没有统一的数据字典记录数据库信息,开发人员在开发之前必须抽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数据库中的表结构,索引信息等;相应的,一旦需求发生改变,数据库结构必然发生改变,已开发的程序将不可使用,必须加以改动,导致系统研发停滞。②在程序开发结束后的功能维护和软件升级中,由于程序和数据库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使得已开发功能无法正常使用,大量程序功能需要重新开发,所以这种开发方式存在着大量、重复的劳动,耗费了不少的人力资源。采用数据字典技术,大大的改变了数据查询程序对数据结构的依赖性,建立存储描述数据库的信息保存在数据字典中,让查询程序首先访问数据字典,然后根据字典的内容去操作相应的数据库。这样使得程序能够不再依赖于数据库,通过数据字典这个“接口”对数据库进行间接访问,这样数据检索的功能就能与地学数据库完全分离。同时,作为设计的工具。根据数据字典中存放着的与数据库相关的原始资料和各种信息,为数据库的设计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并且对于程序开发,它能够提供自适应性支持,使系统的灵活性增强、通用性和可移植性也得到提高,不仅对于查询分析模块的开发如此,对于整个矿产资源系统的开发都体现了灵活性、通用性和可移植性。此外,数据字典具有数据库恢复功能。数据库的描述信息保存在数据字典中的模型字典,当数据库文件被破坏时,模型字典的信息就能够用来重构数据库。
2专题地图管理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显示相关数据信息的基本地图,就是专题地图,其中包括了显示各种公路属性特点的专题地图以及公共交通图等。在公路地图中应用GIS技术,还能根据公路管理的需要,输出各种专题地图,有行政区划图和地形图等;同时,还能输出各种数据供决策者选择。其数据有路面状况指数、路面行驶质量指数、路面强度指数、路面技术等级分布、路面等级等。专题地图的管理可以将公路的各项基本情况以最直接的方式表达出来,方便了公路设计者和施工者的工作,加强了对公路的管理,保证了公路的安全性。
二GIS在公路统计管理中的应用
在实际公路管理中,如果仅仅依靠文字表示的数据,那么很难解决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为了适应现代公路管理统计的需要,GIS技术就得到了应用。
1数据查询公路管理中常用的查询方法就是GIS数据查询功能。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对数据的查询,来了解数据所在的具体空间位置。如果要选择一个大于9%的纵坡路段,使用GIS数据查询就能快速且准确的显示出这些路段在路网中的位置,这也是应用GIS技术的数据查询功能的优势。
2空间查询相较于上述提及的数据查询,空间查询又是另一种数据查询方式。进行空间查询的时候,先选定空间范围,然后再在这个范围内收集相关信息的数据。
三GIS在公路设计中的应用
选线设计的时候应用GIS技术,可以基本确定公路的走向。一般的方法是先在数字化的地形图上选取某一个作为控制点,再把各个控制点连接起来。同时,GIS技术也在横纵断面的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进行对公路的纵断面设计时,GIS技术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应用各种方法建立数字高程模型。由于数字高程模型已经存在,公路软件就能自动的根据事先完成的平面选线,生成地形纵剖面图。横断面的设计一般在纵断面的设计之后进行,根据完成的平面设计和纵断面设计,应用GIS技术,公路软件就可以自动生成横断面图。
四GIS在公路运输管理中的应用
在公路运输管理中应用GIS技术,能很好的解决当前公路运输管理中的不足。由于GIS技术具有地理、地形等数据查询以及分析统计的功能,在公路运输的管理当中,可以建立起交通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为管理部门或用户提供各种数据查询方式和分析方法,以及对空间数据的分析。根据地理信息数据库,利用数据查询的方式,可以快速找到有关区段、站点、车次等公路信息,而公路运输的主管部门也可以利用数据的分析方法进行客流情况的分析,从而制定行车计。
五GIS在公路规划中的应用
在传统的公路规划中,主要依靠已知的信息和工程师的经验,缺少对系统的科学检测和合理分析,使得设计方案不合理,在实际的操作中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影响了公路的实用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公路规划中应用GIS技术,首先对数据进行编码存储,便于后期的查询;再在数据库和相关知识库的基础上,利用GIS技术生成各种专用预测分析模型,对现有路网的使用情况和性能进行科学的评估,预测路网性能的变化走向,为公路中长期的规划提供合理的依据。
1.1管理对象
当前广播电视网络资源管理的对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机房数据。主要包含设备信息和基础信息两个方面,前者主要包含入网设备、机架等数据设备,而后者以机房编号等为主。
②空间资源数据。包含区域信息,机房信息等。
③线路设备。主要包括光缆和电缆等设备。
④连接设备。主要包括分线盒、光交接箱等。
⑤项目数据。主要包括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各种数据,主要是指项目名称等。
⑥其他信息,比如逻辑资源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定制开发。
1.2开发平台
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属于大型系统,因此改造之前要对开发平台进行选择,主要包括对开发语言、GIS平台以及数据库开发平台的选择。当前应用的GIS开发平台有多种,比如在项目的开发中,可以选择超图公司运用成熟的Suoermap平台。
1.3设计流程
GIS设计。SuperMap组件式GIS以标准的Ac-tiveX组件的方式,嵌入流行的可视化高级开发语言环境中进行开发,可以在多种开发工具中进行面向对象和可视化编程的设计,本文结合工程项目设计实际,充分结合了各种第三方ActiveX组件,对GIS功能进行无限扩展。功能设计。广播电视网络的资源管理系统涉及的范围较广,该步就应该结合实际,对这些功能进行组织并进行系统扩展,最好的措施是根据网络资源的结构特点,采取以工程为主线的数据更新机制对系统的功能进行分层组织,可以绘制出系统功能的分层图。数据结构设计。随着项目的实施,可以对数据结构进行细化和设计,比如可以把网络资源管理的对象信息分为项目信息、资源信息等。系统实现。做好以上各方面的设计后,便可以进行系统实现,这是整个项目的主要过程。该项目中很多的数据信息都包含地理信息成分,在这一步中就要结合局域网、工作站、服务器以及基础地图、文档等现有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以保障系统的实现。本文通过以上流程对嘉兴光电网络资源管理系统进行了整合,图1展示了该系统对管杆工程设备的管理,比如数量统计等。再如还可以对选择的区域进行统计,首先在地图工具栏-点击f(x)统计下拉菜单,选择区域统计,之后会出现小手指的图标。左键点击一下,出现确认对话框,确定后弹出选择窗口,将所需要统计的设备勾上。再次点击确定,就出现统计后的界面。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访问,空间数据库引擎(SDE),C/S模式,ODBC.
引言
近年来,网络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这就为信息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作为信息密集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上升到网络平台可谓适逢其时.但从目前的应用情况来看,除了国外极少的公司拥有网络版的GIS之外,在国内还处于试验研制的阶段.因此,尽快地研制出我国自主版权的网络GIS的原型和产品,并在技术手段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的任务.
1网络计算的几种模式及特点
(1)传统的集中式.这是一种主机-终端模式,所有的计算任务和数据管理任务都集中在主机上,终端只是主机输入/输出设备的延长.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容易管理,缺点是对主机的性能要求很高,也浪费了作为终端的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并且从性能价格比来看,在购置费用相当的情况下,一台主机的性能往往比不上几台计算机所组成网络的性能;因此这种模式已逐渐退出主流.字串5
(2)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简称C/S)模式.一般说来,在这种模式下,服务器只集中管理数据,而计算任务分散在客户机上,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通过网络协议来进行通讯.客户机向服务器发出数据请求,服务器将数据传送给客户机进行计算,计算完毕,计算结果可返回给服务器.这种模式的优点充分利用了客户机的性能,使计算能力大大提高;另外,由于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的通讯是通过网络协议进行的,是一种逻辑的联系,因此物理上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两端是易于扩充的.它是目前占主流的网络计算模式.
(3)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用户端只需一通用的浏览器,如Netscape或Explore,便代替了形形的各种应用软件.服务器则为Web服务器.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通过TCP/IP这一通讯协议进行连接.浏览器发出数据请求,由Web服务器向后台取出数据并计算,将计算结果返回给浏览器.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由于用户端所用软件只是一个简单的浏览器,用户基本上无需培训,用户端软件也无需维护;软件的升级与修改只在服务器端进行,对用户透明;服务器与浏览器可处于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其缺点为:Web动态技术不够成熟,各种标准有待统一,如各厂家的动态协议互不支持、浏览器之争等.总之,它是一种先进的但发展还未成熟的技术.字串4
基于以上的分析,应选择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作为GIS访问网络数据库的实现模式.
2C/S模式下的GIS访问网络数据库的结构设计
设计在总体上分为C/S两层(见图1),以充分利用C/S模式的跨平台、易扩充、数据独立等优点.在client端又分两层来进行设计——GIS功能层和数据请求层,GIS功能层是GIS的功能实现部分,数据请求层是GIS的数据实现部分.数据请求层作为一中间层,起到数据转换的作用,对上是具有GIS特点的数据文件,对下是标准的数据库记录.这种分层设计的形式一方面充分利用了现有的单机版本GIS研究成果;另一方面,GIS功能层和数据请求层的开发可同时进行,只要接口标准不变,本层的变动不会影响到另一层.
Fig.1ThegeneralframeworkofGISaccessingdatabasebasedonC/Smodel
值得一提的是ESRI公司的空间数据库引擎(spatialdatabaseengine,简称SDE)的设计方案(见图2).它是目前国际上领先的GIS数据处理的网络计算模型.其数据的访问形式为:由用户的应用程序(userapplication)通过SDE应用编程接口(SDEAPI)向SDE服务器提出空间数据请求,SDE服务器内存放有空间对象模型,并依据空间对象的特点在本地完成空间数据的搜索,并将搜索结果通过网络向用户的应用程序返回.字串2
对比图1和图2可以看出两者采用的都是C/S模式,并且都将GIS功能实现与数据请求进行分层处理;所不同的是面向数据库的数据请求实现的位置:图1
在客户机端实现,图2在服务器端实现.在服务器端实现的主要优点为:(1)对于空间对象模型及相关的计算模式的升级可以只在服务器端实现,而且对客户机端透明;(2)由于SDE服务器与数据库ORACLE7.2的结合非常紧密,因此数据的搜寻速度非常快.对于图1来说,把数据请求层放在客户机端,对数据库的依赖程度就不同于SDE服务器,后者对数据库的选型有极强的依赖性(目前SDE服务器只在ORACLE7.2实现),相反,它是一种非常开放的结构,它所支持的服务器不但可跨数据库系统平台,而且还可跨操作系统平台.可以说,图1和图2两种设计模式的优缺点是相互对应的.
3数据库访问方式的比较
基于程序的访问数据库的几种方法如下.
(1)专用的数据库访问工具.如PowerBuilder,Delphi等,它偏向于对数据库中数据的管理和显示,具有限的计算功能.既不适于用它来开发GIS应用系统,也难以将它们的数据操纵功能与现有的GIS应用系统紧密结合.
(2)嵌入数据库语言的常规语言.各数据库厂家为了让用户程序能直接访问自已的数据库,基本上都提供了专有的面向C语言的预编译头和静态库,如Sybase公司的OPENCLIENT和ORACLE的PRO*C.字串5
(3)开放数据库互连性应用编程接口(opendatabaseconnectivity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简称ODBCAPI)[2,3].它是微软(Microsoft)公司提出的数据库访问形式.它通过确保所有的应用系统遵循标准的调用层接口,提供对特定数据源命令进行解释的驱动程序来保持应用系统的互用性.这样的应用系统是开放的,只要有相应数据源的ODBC的驱动,它就无需改变代码而可访问相应的数据库.
在确定访问数据库的方式时,ODBCAPI的开放性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但这种方式在效率上不如第二种访问形式.应说明的是:ODBCSQL语法分为3层,即最小层、核心层和扩展层,尽管目前的大型数据库都能支持到扩展层,但为了保证应用系统的开放性,在具体编程实现时,尽量只使用最小层和核心层的语法.
4某电信局配线系统的实现
客户机为MAPGIS/ODBC/WINDOWS95,服务器为SQLSERVER/WINDOWSNT,要访问的相关表中记录约为13万条.要求从地理底图上选中某一DP,在数据库中寻找出从这一DP到配线架的可用通路,并在数据库中作相应配线修改.如图3所示.结果表明:(1)程序实现了MAPGIS访问网络数据库的功能;(2)客户机和服务器均为PC机(主频166MHz),每次操作反应时间为数秒,换机观察,发现服务器的性能是整个网络计算的瓶颈.
字串8
5结论
(1)C/S模式为目前网络平台GIS的首选,将GIS功能与数据库访问分层实现有利于保护现有的开发成果;(2)将数据请求层放在客户端和以ODBC作为数据库的访问方式保证了应用系统的开放性,其访问可跨越数据系统和操作系统平台;(3)实例表明,应用系统的反应速度更多取决于服务器的性能,而不是ODBC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前言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将计算机技术和空间地理分布数据相结合,通过系统建立、空间操作与模型分析,为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和工程设计、企业管理等方面的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目前GIS已广泛应用于土地、电力、交通、资源等领域[1]。
由于城市发展十分迅速,供水管网的变更速度不断加快,大量的管网资料急需处理水利论文,传统的人工统计、分析和纸介质的存储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城市供水管网的现代化需要,因此GIS已经成为了供水行业必不可少的重要管理工具[2]。
2.系统建设
2.1.开发平台选择
GIS开发平台的选择对系统日后的建设、维护和扩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我们在选择GIS开发平台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技术性能。GIS开发平台技术先进性决定了地理信息系统建立起来后能否满足现在和往后的功能需求。在搭建GIS框架时除了要考虑当前的使用需求外,还应适当考虑到日后对系统升级的需要。
(2)价格成本。任何软件系统的建设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GIS系统的开发建设也需要相当大的资金投入。在选择GIS平台时价格成本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购买GIS平台的费用、二次开发费用、系统维护费用和系统升级费用等。
(3)二次开发难易程度。二次开发主要是发生在GIS系统建设初期,但要使GIS系统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实用性,需根据实际情况对GIS功能不断完善。我们在选择GIS平台时,应选择开放式的、容易二次开发与维护的GIS平台论文格式范文。
(4)平台操作的难易性。平台操作的难易性主要影响到GIS系统的维护和操作,要尽量选择容易操作维护的GIS平台。
(5)开发商开发经验。为保证开发的速度与质量,应优先考虑选择开发实力较强、具有GIS开发经验的开发商。在选择好开发平台后,开发商可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功能开发。
(6)维护服务。主要包括GIS平台供应商和系统开发商对GIS运行后的维护服务。
(7)GIS的发展趋势。选择符合GIS发展趋势的开发平台,有利于日后的系统升级和二次开发,这是影响GIS系统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深圳水务集团于2004年基于ArcGIS平台建立了管网信息管理系统,在此之前,为了全面了解各平台的使用和开况,对国内外各大型GIS平台进行调研。主要调研的平台有:武汉中地公司的MapGIS、北京超图公司的SuperMap、美国ESRI公司的ArcGIS水利论文,这三个平台是目前国内外比较流行和应用广泛的适合于城市供排水GIS信息系统开发建设的平台。通过多次与各平台供应商、二次开发商技术交流,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对各平台进行测试,从技术性能、平台费用、响应速度、稳定性、易用性等方面综合考虑后,深圳水务集团最终选择了功能强大、性价比较高的ArcGIS平台。
2.2.系统开发过程
在选择好GIS开发平台后就要展开系统开发工作,主要包括:制定计划、选择系统开发商、需求调研分析、开发过程的控制、功能测试及。
(1)制定计划。在系统开发之前,应首先制定项目开发计划。主要包括:确定系统开发的总目标;设计功能、性能、可靠性以及接口等方面的要求;完成系统开发任务的可行性研究;估计可利用的的资源(硬件、软件和人力等)、成本、效益、开发进度;制定出完成开发任务的实施计划。
(2)选择系统开发商。系统开发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系统开发的成功与否,故在选择系统开发商中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开发商的规模、实力、口碑、开发经验、公司所在地等都需要考虑。
(3)需求调研分析。需求调研分析是在开始编写程序前的重要准备工作,开发人员只有在充分了解需求后才能编写出符合使用方功能要求的系统,才能保证系统开发的效率。开发人员要与使用方充分沟通,了解和讨论系统的具体功能需求、实现方式等,最终确定具体需求和实现方式。
(4)开发过程的控制。为保证能在计划时间内开发出优秀系统,在开发过程中,使用方需要对软件功能开发、开发进度等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论文格式范文。
(5)功能测试及。为保证系统上线后稳定运行,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和开发完成后,开发人员和使用方都需要对每一项功能进行仔细全面的测试。在确定系统功能符合实际运行要求后才能投入正式运行。
深圳水务集团在供水GIS系统建设前期对各开发商作了充分的调研,在系统需求调研分析上充分考虑了用户的需求水利论文,并吸收旧版供水GIS系统的功能特点,取长补短,为新系统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开发过程中,采取开发人员常驻使用方的方式,这种方式有利于开发人员与使用方及时沟通,能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也有利于有效控制、掌握系统开发的进度。
2.3.系统二次开发及后期修改调整
系统的二次开发和功能调整是在系统正式运行一段时间后,充分了解该系统的功能和存在的问题、不足,在充分了解各方面需求后,对系统的升级和功能优化。
为了让GIS系统能适应业务发展,就需要对系统进行升级,进行二次开发和各种修改调整。所以在系统开发初期就应保留对系统功能进行二次开发及修改调整的余地。
深圳水务集团在供水GIS正式投入运行过程中大大小小做了数十次修改及调整,并充分结合实际需求对系统进行了二次开发与功能维护,应用效果良好。
3.管理维护
3.1.硬件和网络管理
服务器是GIS系统的硬件核心,所有GIS数据都储存在服务器中,应保证服务器时刻处于安全、高效的状态。除了保证服务器外部环境的要求外水利论文,也应注意服务器的病毒防护等工作。GIS的数据交换离不开网络,要让GIS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行就要建立完善网络系统。
深圳水务集团的服务器管理采取集中管理模式,既能保证服务器的安全,也能让服务器在一个适合的环境中运行。
3.2.软件管理
软件管理主要是针对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改调整。每次版本更新时,需记录每个版本更新的信息,并对上一版本进行保存备份。
深圳水务集团设立了专门的人员对GIS系统进行管理,管理人员将各操作人员发现的问题集中反馈给开发人员,经开发人员修改和双方测试后的新版本系统通过内部网络,用户通过系统登录自动更新。管理人员对上一版本系统进行备份保存。
3.3.系统管理
(1)权限分层管理
为有效管理系统,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必须对系统使用者进行权限分配。如:浏览权限人员只能浏览系统,而不能对系统数据信息进行编辑修改,而编辑权限人员则可通过系统修改数据。
深圳水务集团在供水管网GIS系统中的权限分配主要有两种方式:
用户权限组设定,不同权限组中的操作人员有不同的权限,相同权限组中的操作人员有相同的操作权限。
自定义权限,可对相同权限组中的特殊人员进行特殊权限分配。
(2)系统操作培训
系统在开始运行初期应对系统操作人员进行全面水利论文,并有针对性的操作培训,在系统功能调整后也需要针对调整进行再次培训。
深圳水务集团在GIS系统运行初期对不同部门的操作人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分为基础操作培训、管网操作培训和水表操作培训。
(3)制定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数据及时、准确地录入GIS中,能真正在生产、运营、管理中发挥作用,就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GIS系统应用到各类业务上论文格式范文。
深圳水务集团在供水GIS系统建设完成后,从集团公司层面和分公司层面分别制定了GIS系统相关制度,并将相关业务与GIS紧密联系到一起。如:停水方案的制定必须通过GIS系统出方案、管网工程竣工验收必须先将管网资料录入到GIS系统中等。
(4)系统安全性设置
为了保证GIS系统数据的安全、有效,除了要在权限上作设定外,也应在系统程序上下工夫。深圳水务集团在供水GIS系统建立时,对系统安全性予以了充分的考虑。
每一个设施的属性信息中都有“创建人”、“创建时间”、“最后修改人”、“最后修改时间”等信息。这类信息能让系统管理员方便对数据进行管理、跟踪。
采用大量提示信息,如删除提示、信息不全提示等等。
在数据库中安装触发器,在数据库关键数据中嵌入数据触发器,记录数据变化的情况。
退出系统保存提示。
(5)数据维护
GIS系统常采用的数据维护形式有集中式管理和分散式管理。深圳水务集团采用的数据维护方式为分散结合部分集中的管理方式。对于一般管网数据的维护更新,由分公司各片区分别录入;部分重要数据由集团负责更新编辑,这种方式能有效地保证管网数据更及时的更新到GIS系统中水利论文,同时也能使GIS应用更广泛,使GIS系统应用面最大化。
4.结语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面对日益复杂的供水管网、业务及海量的数据,各地水司都已应用或开始着手建设GIS系统。为能充分发挥GIS系统的作用,除了在GIS系统建设过程中对平台选择、系统开发过程严格控制外,更应多注意GIS系统的维护、管理及应用工作,同时应建立一个完善的数据更新机制,及时将第一手原始资料录入到GIS系统中,为管网运行、维护提供实实在在的信息支撑,从而实现供水管网标准化、规范化的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1]田一梅,赵新华,黎荣.GIS技术在供水系统中的应用与发展[J].中国给水排水,2000,16(9):21-23
[2]王强,谈GIS 在城市供水管网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8,34(29):361-362
GIS技术作为一种空间信息处理与分析技术,是在信息空间中构建与现实地理空间相对应的虚拟地理信息空间并在管理与决策中应用的核心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GIS技术应用已从主要为政府部门提供管理和决策服务,逐步拓展到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服务。
本文主要探讨GIS在CRM(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为GIS技术应用于企业的管理与决策及电子商务的实施提供一个切入点。
1.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企业存在的目的在于为客户(消费者)提供服务,这种服务主要是有形和无形的产品的生产和售前、销售(含产品的运送)、售后服务,通过服务获得的利润促进企业的发展,使投资者得到回报。
企业作为服务提供者通过一定的沟通渠道与客户进行单向或双向沟通,建立对客户的服务(售前、销售、售后)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不可能成为服务的唯一提供者,它要面对竞争对手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需要采用技术手段和建立一定的管理机制,完善企业与客户的沟通渠道,了解用户需求,改善服务,提高客户对企业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以争取更多的客户和更大的市场占有率。这种需求导致了CRM的产生,同时也是企业“以产品为中心模式”向“以客户为中心模式”转移的必然结果。
CRM的实质是实现与销售、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和支持等领域的客户关系有关的商业流程自动化并对商业流程加以改善。CRM既是一套原则制度,也是一套软件和技术。它涉及客户与服务提供者沟通渠道的建立,商业流程、客户、客户服务、服务提供者等信息的管理与使用,更为重要的是CRM能够提取用户需求、服务质量和效果、市场情况的信息,为管理与决策服务,具有商业智能和分析能力。CRM构成了企业的信息门户与面向企业内部商业流程的自动化和优化的ERP相比,CRM专注于销售、营销、客户服务和支持等方面,在这些方面比ERP更进一步。ERP的运用可带来企业运作效率的提高,CRM通过管理与客户间的互动,努力减少销售环节,降低销售成本,发现新市场和渠道,提高客户价值、客户满意度、客户利润贡献度(profitability)、客户忠诚度,实现最终效果的提高。实际上,CRM的价值在于突出了销售管理、营销管理、客户服务与支持等方面的重要性,可以看成广义的ERP的一部分,二者应该能够形成无缝的闭环系统。
CRM系统的应用可以分为操作和分析决策两个层面。论文大全。
1.1操作层面
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沟通渠道获取客户的信息,并由系统的用户按照一定的工作流程,处理这些信息,并将信息的处理结果返回用户并向用户提交所需的服务。
操作层面应用要求建立单向或双向的沟通渠道,这种沟通渠道可以是传统的广告、邮件、传真、电话,也可以是现代化的基于Internet的沟通渠道,如电子邮件、BBS及应用服务系统。这些渠道所获得的信息都应该以电子数据的形式进入系统,在管理中使用。沟通渠道的建立核心是呼叫中心(Call Center)的建立。
在信息处理、反馈和服务的提供方面,工作流(Work flow)技术将应用于业务流程的管理和多用户协同工作的管理。
在信息处理和服务提供方面,系统要提供客户和对客户服务的有关信息的录入、修改、查询和检索功能。对于,需要提供有形产品运送服务的CRM系统,还要把物流管理纳入系统中。
1.2分析决策层面
主要对CRM系统中的客户和服务信息进行数据挖掘,提取企业管理与决策所需的信息。论文大全。在提取的信息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客户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影响客户空间分布的内在因素。
基于Internet和CTI的CRM系统实际是电子商务(E-Business)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 GIS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GIS作为一种空间信息输入、处理、存贮、管理、分析和输出的技术,其应用的核心在于空间现象、过程和规律的可视化分析。表面上GIS与CRM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但实际上,GIS技术是可以用于CRM系统中的。
首先,企业对客户提供的各种服务是发生在地球表面的,具有空间分布特性和空间尺度,尤其是需要通过运输的方式提供有形产品服务的企业,其产品的运输是一种典型的空间现象和过程,即所谓的物流。另外,企业作为服务提供者,其自身、分支机构及合作伙伴具有空间分布特性。
将GIS应用于CRM中,实现了CRM中服务提供者、客户和服务等信息的空间化(SpatialEnable),可以挖掘CRM系统的信息中所隐含的空间现象、过程和规律,为企业的管理与决策服务。另外,GIS的网络分析功能可以用于企业为客户服务的物流管理。GIS在CRM中的应用,实质上是商业地理分析的一个具体应用。
组件式GIS软件,使GIS应用可以直接嵌入到CRM系统中,实现GIS应用与CRM一体化无缝集成;采用关系数据库存贮和管理空间数据使GIS数据与CRM数据可以统一存贮和管理。这些因素,使GIS技术在CRM中的应用成为可能。论文大全。
Internet GIS技术的发展为GIS在CRM中的应用开拓更广阔的空间,用户可以把自身所在位址的空间信息通过Internet提交给服务企业,企业可以通过这一信息为用户提供服务,尤其是有形产品配送和物流管理,这将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目前,GIS在CRM乃至电子商务中应用的制约因素,主要是所需的空间数据的获取问题,中国科学院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中心开发的“中国之窗”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光盘及即将建立的GIS网站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另外,高空间分辨率小卫星遥感影像的面市也将有利于CRM所需空间数据的获取。
3. 应用实例
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为加强对自主开发的SuperMap系列软件的市场营销、销售及技术支持的管理,开发了一套客户关系管理软件,其中把GIS应用于客户空间分布的分析和市场决策。
0引言
旅游行业向来存在旅游信息数据量大,涉及方面广,信息筛选繁杂,管理决策困难等特点[1],而对处理与空间地理类有关信息有着强大能力的地理信息系统来说,它在旅游业的应用无疑是一个十分方便且实用的工具。GIS在旅游业的应用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管理查询、专题地图制作、旅游线路设计等。同时,GIS与其他高新技术的结合应用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1 GIS的功能及特点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支持下,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描述和应用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的计算机系统[1]。地理信息系统处理、管理的对象是多种地理空间实体数据及其关系,包括空间定位数据、遥感图像数据、属性数据等,用于分析和处理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分布的各种现象和过程,解决复杂的分析、决策和管理问题。
2 旅游地理信息系统(TGIS)的应用
TGIS是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础上专门为旅游者服务而作的二次开发的系统,专门为旅游者及旅游管理服务的管理系统[2],其主要功能如下:
2.1地理信息的管理、查询、检索
旅游资源信息具有较强的地理空间特性环境保护论文,旅游区的景点分布、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交通信息等都存在地理特性,而发展旅游地理信息系统(TGIS)则可以完全摆脱传统管理手段对旅游业发展的制约,对旅游信息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3]。
TGIS可将各方面的信息整合在电子地图上,完成各种信息的定点查询,以及实现人机交互为游客选择旅游线路,提供途中所涉及的各项服务。
2.2 客源市场分析以及竞争分析
旅游景区设计是以游客的类型、爱好、兴趣为依据的,缺少了对目标游客的研究会使景区规划陷入误区,脱离实际。应用GIS来对客源市场以及景区周围其环境研究分析,可为景区旅游营销策略提供服务,促进景区发展[4]。
对景区内的游客的信息进行统计,例如根据旅游者的分布范围,年龄段,出游时间,出游方式等做出景区的吸引力等分析结果,针对不同分析结果推出不同的旅游计划来满足其需求[5]。
2.3 旅游线路设计
旅游线路设计是游客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路线的好坏影响到游客游览经历的质量,也影响着景区的经营。TGIS中有强大的网络分析功能(Network Analysis),能够通过游客对其设定的条件为游客找到适合其出游的“最佳路径”[6]。
系统可根据用户选择的交通方式结合景区间的交通情况得到景点间的通达时间,再结合用户事先设定的每个景点的停留时间得到符合用户需求的线路安排[7]。
3 GIS 在生态旅游方面的应用
生态旅游是指是指人们为了了解和观赏自然风景、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地区的文化风貌以及娱乐休养、探险、科研等目的,而到具有较完整生态系统或未扰污染的自然区域的旅行[8]。GIS 在生态旅游方面有以下几点应用:
3.1 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及保护
生态旅游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是保持自然环境的原生状态不受人为影响,对环境的监控保护则需要多种技术和GIS技术的结合使用。例如,对遥感数据经对图像的分析、分类处理,得到生态旅游资源数据,再将分类好的图像导入GIS系统结合实地考察获取的其他相关数据作进一步分析。从得到的图中可以明显的观察到景区内植被种类、分布范围等详细情况的变化,以便及时反映到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9]。
3.2 环境容量监控及可持续发展
景区环境容量指的是景区内可容纳的最大的游客容量[10]。对于生态保护区开发为景区必须要考虑环境容量问题,如果只注重旅游效益而忽视环境承受力则会对风景区内环境带来破坏性的影响。因此,分析园区内的环境容量环境保护论文,采取相应措施对于园区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在GIS应用中,可以将景区内部的各种要素分图层进行缓冲分析,由原先建立的点、线、面图形得到缓冲后拓展而成的多边形,根据各图层叠加运算生成景区的生态敏感区,生态敏感区是生态园区内需要重点保护的地区。再将由面积法计算得到的环境容量值与GIS得到的结果结合,对园区的各地块的划分及布置做统筹安排。
4 GIS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4.1 专题地图的制作
专题地图指的是将专题现象或普通地图的某些要素在地理底图上完备的表示出来的地图[10]。将GIS应用于地图的制作可以大大提高制图的精度和效率,能有效避免传统地图制作的缺点。
在地图制作过程中,GIS可以使用矢量处理和栅格处理交替使用,使制图快速精确[5]。不同的专题信息建立不同的图层,分层存储,用户需要哪方面的信息便可以快速的将该图层在同一张地图中叠加观察,方便有效。
4.2 旅游规划模型库的建立
GIS虽然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但在规划中常有众多的规划问题需要将系统结合数学模型解决,对系统的二次开发则显得十分迫切。若将这些以模型的形式开发出来则可以给规划带来很大的方便。例如,旅游资源评价模型、旅游需求预测模型等,不同的情况只要向其输入相应数据便可得到适合该地区的结果[9]。
在建立模型库的基础上,建立专家知识库,将本专业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整理,与规划模型结合使用,使规划智能化,用以解决复杂的规划问题。
5 问题及展望
现阶段对GIS在旅游业上应用的研究趋向于泛化,在各个方面均有学者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案,但真正实现的较少,有些方向已经完全偏离了旅游服务业的主题,只是单纯的地理研究。我国GIS与旅游业结合研究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多数研究还停留在介绍专业知识层面,深入钻研环境保护论文,挖掘潜在价值的非常少,多数只起到只是普及的作用[9]。
GIS相关软件种类繁多,通过不同软件建立起来的数字资料门类多样,数据之间实现共享和相关十分困难。例如在旅游规划中,需要从全局着眼,不可避免需要从其他途径获取其他地区的资料,但获取的资料和本地区建立的数据库不相容,对规划工作的实施带来很大的困难[11]。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对于业内数据共享十分重要而迫切。统一数据标准后,可以大大减少因数据不统一引起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也为GIS用于旅游业的宏观规划和调控的实现提供可能[9]。
7 结语
GIS以其在数据采集、处理、分析方面体现的优势在旅游业中独领,无论是在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生态旅游还是旅游规划中均能起到不小的作用,在未来的研究中,还将深入探讨其与其他高新技术结合,更好的为旅游业,乃至其他行业服务。
参考文献:
[1]王亚民,赵捧未.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M].西安:先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2]朱炳贵.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J].国土资源遥感,2002,3(53):72-73.
中图分类号:TF82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我国的电力能源主要依赖于煤炭,即火力发电,随着我国煤炭资源的日益紧缺,加上一年一度的夏季用电高峰的到来,很多生产制造企业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用电紧张,作为用电大户的氧化铝厂,其电能需求量十分庞大,因此,在用电日益紧张的今天,如何为氧化铝厂提供充足可靠的电力能源是十分重要的,这就需要氧化铝厂需要构建一套全面完善的变电配电系统,而氧化铝厂的变电设备也以设备众多、安装复杂而出名。
本论文主要结合笔者所参加的某氧化铝厂的变电设备的安装为具体工程进行分析,从中对变电设备安装事宜和技术问题展开分析探讨,以期能够从中找到安全可靠的变电设备安装技术方法,并以此和广大同行分享。
2 氧化铝厂变电设备安装工程概述
800Kt/a氧化铝项目工程110/10.5kV总降压站,整个电力系统总体配置为:
全厂设一座110/10.5kV总降压站,整个110/10.5 kV总降压站由110kV GIS开关站、10kV总配电所、中央控制室三部分组成。110kV配电装置为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GIS)配置方案。变电站为二层建(构)筑物,110kV配电装置的进线为架空线,出线采用电缆线。10kV总配电所为三层建(构)筑物,紧靠主变压器10kV侧,与110kV变电站平行布置,一层为电抗器室、二层为电缆夹层、三层为10kV配电装置及站用电等装置。10kV配电装置采用双母线中置式开关柜。中央控制室为三层建(构)筑物,紧靠10kV总配电所布置,可作为全厂动力车间办公楼,一层为会议室及办公室、二层为电缆夹层、三层为配电室及主控室。
其中,需要重点安装施工的变电设备主要有动力变压器,110KV GIS高压配电装置,高压隔离开关,氧化锌避雷器,中性点隔离开关,中性点避雷器,各种控制、保护柜,各种高、低压开关柜,电容补偿柜,直流系统,五防模拟屏,电抗器,各种支架、配管及桥架,防雷接地,照明工程,暖通工程,消防工程,各种高、低压电缆、控制电缆等安装调试工程。
3 氧化铝厂变电设备的安装探讨
3.1 变电设备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1)技术准备
①配备齐全有关的施工规范以及标准图集等技术资料。
②组织所有施工人员认真学习图纸和技术资料,熟悉和掌握图纸要求、技术标准和规范及操作规程,使有关人员对本工程的质量和工期要求有高度的重视。
③参加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了解设计意图,掌握施工要点。
④组织施工人员学习施工方案,合理安排组织施工,掌握施工中的重要环节,编制作业指导书。
⑤各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合同文件,严格执行合同条款。
⑥编制施工预算和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提出主要和辅助材料、施工措施用料需用计划、劳动力计划和机械进场计划。
(2)工机具准备
①根据机械进场计划,组织机械设备进场,准备投入施工的机械、机具、工具运出前应进行检查、维修、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状态。
②施工机具的技术、安全、经济性能必须符合施工对象的需要。
③所有量具及实验仪表,在施工前必须按规定送有关部门校验合格。
3.2 变电设备的安装与施工探讨
(1) GIS的安装调试
本工程110kV GIS配电装置采用GIS SF6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主接线为单母线分段,配置成七个间隔:两回进线、两回主变馈线、两回电压互感器及一个母线分段间隔组成。
吊装用器具及吊点选择应符合产品技术要求。如吊装元件中心不平衡,应采用吊链来调节平衡后再起吊。制造厂已装配好的各电器元件,在现场组装时不应解体检查;如需现场解体时,应经制造厂同意,并在厂方人员指导下进行。按产品技术规定,在充气前对设备内部进行真空净化处理。抽真空时,应防止真空泵突然停止或因误操作而引起倒灌事故;在使用麦氏真空计测量真空度时,应严格按操作程序并检查水银量是否符合要求,防止水银进入GIS设备内。应专人负责,正确操作,并在管路一侧加装电磁逆止阀。GIS设备安装完毕后,一定要检查各部开口销开开,防止销子脱落造成指示位置同实际位置不符。
(2)高压电气的安装
安装前必须要找正,如果绝缘子较高,防止中心偏移翻倒,绝缘子顶部用绳子将牵引绳与绝缘子捆成一体。
支柱绝缘子底座槽钢与绝缘子连接统一找正(平),要求同一平面或垂直面上的支柱绝缘子,应位于同一平面上;其中心线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母线直线段的支柱绝缘子的安装中心线应在同一直线上。满足要求后,与预埋件焊接,同时焊上接地线,焊接时应做好防护工作避免损伤瓷件,防腐采用刷两遍樟丹漆,一遍灰调和漆。绝缘子串则挂到设定的位置上。
(3)配电盘、柜及二次接线的安装
①盘、柜及盘、柜内设备与各构件间连接应牢固。主控制盘、继电保护盘和自动装置盘等不宜与基础型钢焊死。
②盘、柜单独或成列安装时,其垂直度、水平偏差以及盘、柜面偏差和盘、柜间接缝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的规定。
③盘、柜、台、箱的接地应牢固良好。装有电器的可开启的门,应以裸铜软线与接地的金属构架可靠地连接。
④盘、柜内的配线电流回路应采用电压不低于500V的铜芯绝缘导线,其截面不应小于2.5mm2;其它回路截面不应小于1.5mm2;对电子元件回路、弱电回路采用锡焊连接时,在满足载流量和电压降及有足够机械强度的情况下,可采用不小于0.5mm2截面的绝缘导线。
结语
氧化铝厂是生产铝制品的重要场所,对于电能的需求量十分庞大,是真正的用电大户,因此氧化铝厂内电气设备,不论是设备的电压等级,还是设备的安装复杂程度,都可以与专业的变电所相提并论了,因此一般都需要专业的安装人员进行安装。本论文针对氧化铝厂内的生产需求,对相关的变电设备的安装进了分析探讨,并给出了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技术问题,对于提高氧化铝厂内变电设备的安装水平、加强对相关变电设备的管理有着较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因此,本论文所探讨的有关变电设备的安装问题,是值得推广应用的。当然,本论文仅仅是针对氧化铝厂的变电设备的安装所进行的探讨,更多的变电设备的安装技术问题还有赖于广大专业电气安装技术人员的共同探讨,才能够实现变电设备的安全安装施工。
参考文献
[1] 柳国良,张新育,胡兆明.变电站模块化建设研究综述[M].电网技术,2008,32(14):101-102.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用电负荷越来越大。城市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在市内建设更多的110kV、220kV变电站,另一方面市内的土地越来越稀缺,没有更多的土地用于变电站建设。广泛使用的GIS组合电器技术大大缩小了建设110kV、220kV变电站的占地面积,这一技术不仅缩小了占地面积,还使整套高压设备完全处于密闭状态,设备外部与地等电位,在节省空间和占地投资的同时还提高了供电可靠性,保证了人身安全。在GIS组合电器技术应用中,变压器或GIS出线常常不采用传统的套管引出,而选用高压电缆直接从变庄器或GIS内引出。高压电缆的设备终端类型有多种,选型是否恰当对CIS、变压器与电缆的安装、试验以及今后的运行维护极为重要。因此在电缆终端的选型中应从多方面加以考虑。
1.设备终端的类型
高压设备上的电缆进线仓,用于实现电缆进线的机械固定以及与变压器或GIS组合电器本体的电气过度连接。免费论文参考网。电缆终端的环氧树脂套管有效地防止了进线仓内的绝缘油或SF6气体渗人电缆本体。
为了解决电缆终端头在环氧树脂套管腔内的电气绝缘问题,传统的解决办法是向套管腔内充油或充SF6气体,这类高压电缆的设备终端被称为充油(或充气)型,也称湿式。在这类产品中充气方式较少采用,一般多为充油。该技术伴随着GIS技术的出现而发展起来,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充油的湿式设备终端须在现场完成其与电缆进线仓的电气和机械连接和安装,在现场的试验及安装工作中均需要高压设备厂方人员配合完成电缆进线仓的充、放气(油)等工作,工作程序比较麻烦。有的充油终端还附加一个呼吸器(具有类似变压器的油枕功能);有的还要利用抽真空方式来实现向环氧树脂套管内注油,十分不便。
另一类高压电缆终端通过优化的结构设计,实现了电缆终端头应力锥与环氧树脂套管内壁的无间隙接触和理想的电力线的均匀分布,在无须向环氧树脂套管内充油(气)的情况下良好地解决了套管腔内的电气绝缘问题,这类设备终端被称为干式终端。
干式高压电缆终端是近10余年发展起来的产品,由于实现了无油化和全封闭,因此电缆终端的不受限制,可根据现场的需要以不同方位灵活地实现电缆与CIS组合电器或变压器的连接。
根据干式高压电缆终端的装配特点又可将其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为常规型,即环氧树脂套管与电缆、应力锥不可分开安装和试验。在现场的安装步骤几乎和湿式终端一样,只是套管内不充油(气)。在现场的试验及安装工作中仍然需要高压设备厂方人员现场配合完成对电缆进线仓的充、放气(油)工作,整体安装的工作程序和交叉作业相当烦琐。
第二类为插人式,这类电缆终端的环氧树脂套管与电缆、应力锥可分开安装,但不能分开进行试验。压接在电缆缆芯的导电棒上装有弹簧锁定装置,当电缆缆头插人环氧树脂套管到位后,弹簧锁定装置自动弹出,将缆头锁定在环氧树脂套管内,从而保证其不会滑脱。这类电缆终端的电缆头一旦插人就无法再拔出。插人式电缆终端的安装步骤基本上与第一类相同,如用于GIS组合电器,环氧树脂套管可提前在工厂安装到GIS的电缆进线仓上,环氧树脂套管能够完全将电缆进线仓内的SF6气体与外部隔离,减少了厂家现场配合工作量。但当电缆在试验中发生问题需要进行处理时,仍然需要对电缆进线仓内的气体进行充放处理。另外插人式电缆终端如用在变压器时,其安装、试验与第一类常规型电缆终端的工作量相同。
第三类为插拔式电缆终端,其套管与电缆、应力锥可分开安装,也可分开试验;电缆缆头可插人,也可拔出。其结构最简单,安装最简便。插拔式电缆终端还分为可重复使用和不可重复使用两种。免费论文参考网。可将电缆端部插头的零部件拆下重装的电缆终端,称为可重复使用的插拔式电缆终端,否则为不可重复使用的插拔式电缆终端。
插拔式电缆终端的现场安装具有如下特点:①环氧树脂套管可提前安装到GIS或变压器上并进行连接,可与以S或变压器同时进行试验。免费论文参考网。②只需在现场完成好电缆缆头部分的装配。③可单独用试验套管对电缆进行试验,无须设备广家配合。④试验合格后将电缆插入环氧树脂套管,在安装好接地线后就完成了全部的安装工作。
利用插拔式电缆终端和GIS箱体可以方便地构成电缆的“T”型接头,实现电缆的“T”型接线。利用电缆的“T”型接线可以灵活地实现以下几个功能:①在老变电站改造中需要增加出线时,采用“T”型接线可以避免增加GIS间隔。②在电缆线路中间段利用“T”型接线可以方便地为新增用户供电。③当预知未来有出线但尚不具备条件时,可先不安装出线并利用“T”型接线方式预留出线位置并安装好专用的绝缘堵头,主千线可先投人运行。④当两条电缆从变电站中并行铺设超过500米以上时,选用单条电缆出线并在分支点用“T”接方式供电较为经济。此外,当“T”接的三条运行电缆中有一条出现故障时,可将故障电缆拔出,安装上专用绝缘堵头后另两电缆可继续运行。
2.高压电缆设备终端的性能对比及选型原则
各类高压电缆终端在电气性能上都经过严格的试验,能够满足国标和国际标准IEC60859的要求,在安装、试验、运行维护和故障处理等方面各类电缆终端具有不同的特点。电缆终端在选型中必须保证电缆终端具备与电缆同样的电气性能、工作温度与使用寿命。电缆终端在结构上要有保证获得良好的电场分布和防止绝缘收缩的措施。
现场安装性能应是电缆终端选型中应重点考虑的因素,应选择现场安装工作少,操作简单,受人为因素和环境影响小,电缆终端的安装可独立完成而无需变压器或GIS厂家的放油、放气配合,并且安装质量容易得到保证的终端。
3.结论
关键词:GIS技术;土地评价;进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作为一个人口、资源大国,土地资源的评价工作不断开展和细化,土地评价涉及土地的自然、经济、区位及开发管理等诸多因素,主要集中在土地质量的分等定级上,近年来随着土地评价工作的不断深入,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土地评价系统。其中。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技术作为一门新的技术手段,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入我国。GIS在我国土地评价中的应用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引入后迅速运用到了土地评价工作中,更是在土地评价的各个领域得到更为深入的发展,其中,陈华[1]、倪绍祥[2]、史同广[3]、邱炳文[4]等学者都对GIS技术在土地评价中的应用做过深入的分析,倡导GIS与遥感技术的结合,还对GIS评价方法进行了详尽的综述总结。本文就近年来农业用地、城镇建设用地以及工业用地三方面,GIS技术在其中的运用、发展趋势等做一个分析总结。
一、GIS技术在农业用地分等定级评价中运用广泛
近年来GIS技术在农用地评价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通过文献分析,研究主要侧重于运用GIS技术农用地的分等定级工作、农用地的适宜性评价两大方面,尤其侧重于农用地的分等定级的研究。
(一)、GIS技术在到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上的研究进展
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开始开展,70年代开始进入系统的工作阶段。农业用地分等定级的原因是需要掌握定级范围之内农业用地的质量情况,然后依次为依据进行评价,划分出土地的级别,最终为确定农业用地基准地价提供依据,增加农业用地管理的科学性。农用地定级工作又是一项具有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的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工作[5],因此,GIS技术在农业用地分等定级工作上运用十分广泛。
运用GIS在农用地评价中分等定级工作的开展,目前主要是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进行,有研究者将定性分析的结果运用于农用地定级成果的调整和确定工作中,以此来提高农用地定级成果的精度[6]。在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中,王中就GIS分等定级的科学性进行了研究,并且给出了科学了论证[7]。而在分等定级是实际工作中,GIS技术运用也越来越多,张敏运用GIS数据库在土地分等定级的基础上,探索土地估价,以及土壤的成分的运算,以此来做了新浦镇农用地的估价案例[8]。王淑梅等从GIS农用地定级数据处理上入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9]。当然,在GIS技术评估的过程中,也会产生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相关研究者也积极的做出了讨论分析,相关需要注意的问题[10]以及在传统农用地质量评价检验方法上引入新的数学模型相配合,力图得到更加准确的评估效果[11]。
(二)、GIS技术在农用地适宜性评价上的研究进展
土地的适宜性评价是决定土地的用途以及土地适宜程度的基础。近年来,针对农用地的土地适应性评价增多,多数研究开始尝试运用模型进行农地的适宜性评价,而GIS技术在其中发展很快,通过对农用地的适宜性评价,最终根据适宜程度来判断农用地的质量。
张成刚等利用GIS/RS技术,对冀北地区农用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以此分析各等级农用地的空间分布,最后提出农用地合理利用对策[12]。对于农用地的质量综合评价以及单一的耕地质量评价管理,结合GIS技术,也有人做了相关的研究。在农用地适宜性评价工作中,多数学者都在尝试把GIS技术作为一个评价的平台和具体的方法进行推广,从而为适宜性评价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套技术方法。郑磊介绍了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常用模型,以大连市金州区为例做了相关的分析;有学者提出农田立地的概念,基于GIS技术来评价农田质量,为划定基本农田提供客观依据。当然,结合GIS农用地评价方法研究,在实际的操作中,研究者针对出现的问题,也乐于引入更多的数学评价模型,进行技术的改进,以提高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准确性及效率。
二、GIS技术在城镇建设用地评价中的研究进展
我国是一个人口多、资源少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的迅速扩大。1978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为17.92%,2013年迅速上升到53.7%。这时,出现的问题是土地城镇化速度远远超过人口城镇化速度,人地矛盾集中。这就迫切需要对城镇土地利用进行评价研究,最大程度的节约和有效利用城镇建设用地。通过分析,近年来GIS技术在城镇建设用地评价研究进展中,主要集中在城镇建设用地的有效利用评价和适宜性评价两方面。
(一)、GIS技术在城镇建设用地有效利用评价中的研究进展
由于土地具有稀缺性的特点,城镇建设用地在土地评价中拥有很高的地位,结合GIS技术研究发展,对于城镇建设用地有效利用评价主要集中在建设用地的扩展研究、利用现状以及潜力研究几方面。
在建设用地扩展研究探索中,汤君友等以“时间过程”与“空间格局”为主线,将区域城镇建设用地扩展与自然交通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综合,揭示无锡市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时空分异规律。也有人对宝鸡市1988 ~2005年中心城区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类型进行定量识别,试图寻求一种优良的扩张模式。其中,还有人认为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展,除了考虑时间序列上的演变规律,相应的某一时期建设用地数量和结构的突然变化,也会对建设用地的使用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周伟等就对三峡地区建设用地的变化和效益进行了评价。
(二)、GIS技术在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中的研究进展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在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中,主要是考虑住宅用地、商业用等几类建设用地的情况,围绕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两方面进行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李亚奇等以GIS作为主要技术平台,以嘉兴市凤桥镇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做了建设用地适宜性的研究。刘贵利围绕3种主要建设用地类型,初步建立了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程序。其中,也有学者对丘陵荒滩、黄土沟壑以及低缓坡度地区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对自然条件不好的地区做土地适宜性的评价研究。
三、GIS技术在工业用地评价上的进展研究
要推进工业化发展的进程,需要消耗大量的土地资源作为代价,而城镇工业用地需求量在未来社会发展中也非常大。通过文献分析,对于工业用地而言,运用GIS技术重点集中在评价工业用地的节约利用以及适宜性、空间结构扩展方面。
(一)、GIS技术在工业用地节约度评价上的进展分析
在工业用地节约评价上,研究重点主要是从工业用地的利用潜力上进行开展,探索充分挖掘工业用地的潜力,以达到土地的节约利用的效果。如甄江红以包头市为例,根据评价标准划分出低度利用、适度利用、集约利用及过度利用等土地利用类型,提出工业用地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与措施。而蒋贵国在前者研究的基础上,增加运用极限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评价各工业功能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和潜力挖掘程度,最后提出工业用地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与措施。
(二)、GIS技术在工业用地适宜性和空间结构评价上的进展分析
由于工业用地自身发展与住宅用地、商业用地等的区别,在选址上更要考虑适宜性和空间结构组成。结合GIS技术评价工业用地适宜性研究上,重视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适宜性评价广泛开展;张树深以大连市为例,引入概率神经网络模型与GIS软件结合,进行了工业用地生态适宜性分析[26]。也有人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角度为城市的土地利用提出建议。
在GIS技术工业用地的空间结构扩展研究上,研究都是通过收集现阶段的资料,或者结合RS遥感图像,分析对比工业用地的结构变化,再发现相应的问题,最后找到整合工业用地的方法。吴兵等人揭示城市工业用地随时间、空间变化的规律,阐明城市工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也有人用GIS支持的空间定量分析方法对工业用地立地条件进行评价,探讨工业用地空间整合模式,再提出整合方案。
四、结论
目前,在土地评价的各个领域,结合GIS技术做评价分析的探讨越来越趋向于综合化、定量化和科学化,使土地评价工作的开展更加细致和精确,其中,结合GIS技术的土地适宜性评价非常广泛和完善,在各类用地评价中也各有侧重。当然,这其中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在农用地评价中,基本以耕地的分等定级研究为主体,在林牧等农用地上评价研究较少。在城镇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评估上,侧重于土地适宜性以及节约度的评估,而未来土地评价的发展,需要更新的评价方式以及提高评价的精确度、实用性。所以,未来GIS技术在土地评价工作中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与土地评价相关的GIS软件的二次开发、结合数学模型的配合运用等都是新的发展方向。(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华,孙丹峰.基于GIS技术的土地评价研究进展[J].国土资源遥感.2008,3(77):10-14
[2]倪绍祥.近10年来中国土地评价研究的进展[J].自然资源学报.2003,18(6):672-683
[3]史同广.中国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7,26(2):106-115
[4]邱炳文,池天河,王钦敏等.GIS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与展望[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5),20:20-44
[5]程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土地资源监测与调查工程”发展历程与前景展望[J].中国土地科学.2002(6):4.
[6]黄盛林.最新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与耕地资源保护实务全书[M].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2003:187.
[7]王中,基于GIS分等定级-以无为县为例.学位论文[D].2007.05
[8]张敏.基于GIS的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研究—以慈溪市新浦镇为例.学位论文[D].2004.03.
[9]王淑梅,张永福,范兆菊.GIS的农用地定级数据处理浅析[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4(1),13: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