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语文阅读教学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3 15:23:5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语文阅读教学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篇1

二、启迪学生的情感,架起通往文章的桥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阅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文字是一道桥梁,能够将读者和作者的心联系在一起。并且二者能够通过这座桥会面,彼此敞开心扉关于文章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语言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良好的语言能够激励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阅读过程中来,从而一点点地挖掘出文章中深入的情感和内涵。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学会运用语言来启迪学生的情感。让教师的语言成为“点水的蜻蜓”,能够使学生的心灵荡起涟漪,泛起微波。教师要充分运用文章中的情景,选取有趣生动的场景来引人入胜,让小学生在内心深处漾起阅读的情感,对新的文章产生期盼和关注的情感。例如,在学习文章《金色的草地》时,我首先运用语言为学生描述草地的迷人之处,然后运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漂亮、诱人的草地画面,会启迪学生内心对草地的热爱之情,从而急切地想要了解文章中作者描述的草地又是怎么样的情景,产生强大的阅读期待和愿望。然后,教师便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情感脉搏和情感纽带,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验文章中的情感和思绪,拨动学生的心弦,推动学生的情感达到沸腾的境地,能够与作者产生共鸣。最后教师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表达出来,痛快地抒发自己阅读的感受和情绪,让学生之间通过交流的方式相互启发、相互影响,得到丰富、明确的情感。

篇2

2.训练学生们的听说能力

授课期间,教师应不断创新,改变以往“你讲大家听”的教学模式,应带动学生自己来读和听。如教师在上到《的少年时代》这一课时,应该广泛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轮流朗诵各段给大家听,并让他们互相提问每段所讲述的内容和情感。这样会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还会使学生融入到这篇文章中来领略伟人的伟大。

3.提升教师自身水平

虽然现在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和提升,但是还是有很多老师只是浑水摸鱼,把提高学生的笔试成绩作为毕生目标。所以,我们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改变教师以前的工作方式和听说能力。主要从训练教师的普通话、言语表达能力和授课方式等方面进行着手。使老师们在对学生授课时表达清晰,风趣幽默,从而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另外,教师们应训练自己养成良好的教学风格,如在讲每一节课时应先给学生们留出一些时间阅读,使他们对文章有个大致了解,再让他们各抒己见,谈谈对文章的看法和态度。这样既会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也会使学生们能主动阅读和思考。

4.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篇3

阅读能锻炼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要分析课文中的词语、句子,概括文章含义,进行前后文的解释。有的文章还会留一些空白和想象的空间,需要学生理解作品后进行填充,学生填充内容的过程,就是对文章整体把握和理解的过程。

(二)课堂增加“佐料”,教学绽放光彩

阅读教学的本质是“读”,学生通过作品与作者进行心灵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从而领悟文章的真正要义,获得心灵的启迪。所以,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如开展阅读游戏、阅读竞赛等,学生在游戏中激起了参与的热情,也提高了阅读能力。

二、讲求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要提高高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文章内涵,获得情感体验。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适当地增加他们的阅读时间,多对学生进行指导,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例如,在《雅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立足文本,引导学生探究,然后把握方向,适时引导,最后提示方法,授之以渔。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性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实践,经历阅读探究过程,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究性阅读,在阅读活动中,解放学生的个性,张扬学生的活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他们生的阅读能力,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

(二)打牢学生的知识基础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题材内容、背景环境、情感主旨等相关知识;要教会学生掌握体裁结构、表达方式、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等相关知识。学生将这些基础知识融汇贯通,有助于他们真正学会阅读、分析、鉴赏文章,全面培养语文素养。所以说,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更多有效的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使阅读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钥匙。

三、重视课外阅读的“延伸”

张志公先生说:“贫乏,是语文的致命伤。”要克服这一致命伤,学生除了课堂学习外,还要大量阅读,广泛涉猎,包括政治、经济、科技、艺术等各个领域。阅读要广,但不一定篇篇都懂,句句都会,关键在于知识的积淀,积累越多,学生的语感会越来越纯熟,对写作会有很大帮助。

(一)帮助学生选择具有时代性、信息化的读物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量的剧增,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化快餐”式的优秀报刊很适合学生阅读,如《视野》《青年文摘》《微型小说选刊》《杂文报》等具有时代性、信息化的读物,既切合生活实际,又是大家所喜闻乐见的,能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激发他们阅读兴趣,是“与时俱进”的优秀课外资料。

篇4

2理论依据

2.1关于智力因素的研究

智力因素的相关研究对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具有指导意义。根据这些研究,智力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等。注意是智力的重要组成成分。注意可以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是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这种注意保持的时间较短且容易引起疲劳。无意注意是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不容易疲劳,但是容易引起分心。在日常生活中,儿童有意注意的时间更短,无意注意占儿童“注意”时间的绝大部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运用这两种注意,要使这两种注意交替发生作用,尤其要研究合理地运用无意注意,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利于今后的就业。

2.2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TheTheoryofMultipleIntelligences)也称为多元智力理论。它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Gardner)提出的。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具备了多种智力,包括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等。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以很大的启示。加德纳说过:“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因此,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学中也要做到联系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多种智能的协调发展。

3解决方法

在中职幼教专业的语文课堂中,运用儿童视野,教学方法考虑学生就业的主要对象即幼儿园儿童的特点,采用儿童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要在调查学生和幼教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语文教育教学理论和前人的研究,拟定具体的教学方法。具体的教学方法如下:

3.1教学的“情境化”

教学的“情境化”是指适当采用情景模拟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学到知识。同时,也可以增强课堂的生动性,提高课堂的效率。另外,3~6岁的儿童喜欢模仿。平时,让学生多进行情境模拟,可以增强学生的模仿的能力,为以后就业时教儿童模仿做准备。情境的类型是多样的,有实物情境、图像情境、生活情境、问题情境等。在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是播放视频,展示情境法和模拟角色,体会情境法。如在学习杜甫的诗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此情境进行表演,通过表演和点评,让学生体会作者及其家人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时的欣喜之情。诗歌本身就是能唱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用歌唱的形式表演诗歌,通过歌唱来体会诗中的情感。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会到诗歌的情感,而且提高了他们的歌唱水平。这样的教学对学生的就业也大有裨益,因为儿童也是很喜欢唱歌和表演的。

3.2教学的“形象化”

幼儿园的儿童喜欢形象思维。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学习中,教师要适当地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例如,在教学《春江花月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对诗歌进行合理的想象,将诗中的意境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平时教学时适当地将教学和绘画结合起来,能培养学生文本和绘画的转化能力,既提高了学生的想象水平,又提高了学生的绘画能力,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就业。

3.3教学的“游戏化”

教学的“游戏化”是指适当地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游戏,让学生领悟知识。学前儿童喜欢做游戏。游戏能够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游戏的种类很多,有角色游戏、表演游戏、智力游戏和语言游戏等。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合理地运用游戏这种形式进行教学,相信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时,可以开展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也可以进行语言游戏等。语言游戏又分为听音、发音游戏、词汇游戏、句子游戏、描述性游戏和文字游戏等。在教学时,可以适当地开展词汇游戏、描述性游戏,相信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利于他们今后的就业。

3.4模拟教学学习

中职幼教专业的学生主要从事的行业是幼教事业,它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教学技能。语文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模拟教学。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在模拟教学中掌握教学的方法,为以后的就业做准备。首先,教师要进行示范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交给学生一些教学方法。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的备课和上课。在上课时,教师要让学生大胆尝试;课后,要让学生对课堂进行反思,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课堂的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然后,再让学生进行教学,再反思,在教学和反思中不断提高。

3.5结合普通话教学

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和背诵能力本身就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专业的目标。可是,对中职幼教的学生来说,其总体的朗读和背诵能力是偏弱的。学生对朗读和背诵的兴趣也不大。3~6岁是儿童学习普通话的黄金时期。幼儿园老师担负着教导学生标准的普通话的使命。要教学生标准的普通话,老师自身的普通话必须达标。对幼教专业的学生来说,普通话等级测试是一场很重要的考试。他们必须在考试中考出二级乙等以上的成绩,否则对他们的毕业和前途都会有影响。可是,要达到二级乙等以上的水平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办到的。学普通话,功夫在课外。光靠每周三节普通话课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普通话本身就是语文课交流的工具。作为关心学生未来的语文老师,可以在教学中把语文教学和普通话教学结合起来。例如笔者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就要求学生在朗读和回答问题及背诵时,普通话必须标准,要做到吐字清晰、发音到位,尤其要注意上声的发音,要将我们平时的朗读、发言和背诵当成普通话考试时的“说话”来训练。笔者发现这样做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了,语文课的效率也提高了。当然,这对他们练习普通话也大有好处。经过努力,笔者所任教的班级在普通话考试中取得了我校历年来最好的成绩。在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可采取比较教学的方法。可以对所任教的同一专业、同一进度、程度相似的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即对一个班级(实验班)采用儿童视野下的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对另一个班级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教学,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以探讨幼教专业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篇5

二、寻找切入点,细读文本

1.着眼字词,从语义入手

在教授《孔乙己》时,文中描写孔乙己去酒店喝酒的情景,早先他是“排出九文大钱”,而后却是“破衣裳里摸出四文大钱”,两句描写付钱的动作,却因为两个动词“排”和“摸”意味深长了许多。一个“排”字立即让我们脑中那个读书人自命清高的形象鲜活了起来,一个“摸”字又让这个读书人尽显窘迫。让学生从这两个动词入手,感受孔乙己先后的变化,探究人物的悲剧命运,寻找悲剧的根源。字词虽是语言中最小的材料,却也能承载巨大的文化信息。关键字词处在文中最重要的位置,其本义、引申义、联想义都可能左右整个文章的感情基调。因此,我们在阅读时,如能引导学生寻找关键字词,将是文本细读的一个最直接的切入口。

2.联系语境,感受言外之意

语境,笼统地说就是运用语言符号表达思想时在特定的背景因素、时空条件下所形成的环境。语境是文本与读者之间进行对话的重要平台。文本整体营造的语境,一般来说就蕴含着全文的感情基调。学生在阅读时,如果对语境没有形成认识,那么就不利于学生进行文本细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发挥想象、感受语境。了解作者写作时的背景资料,包括作者的时代背景、生活背景、历史地域因素等等,能帮助学生更快地了解语境。

三、挖掘文本,分析文本

1.寻找空白,品读空白

叶圣陶先生指出:“文艺作品往往不是倾筐倒箧地说的,说出来的只是一部分罢了,还有一部分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没有说出来,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领会它。”这些没有说出来的“弦外之音”即文中未明确写出来的部分,也就是“空白”。在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寻找空白,想象空白,填充空白,逐渐形成能自己在细读中发现空白、品读空白的能力。其实只要我们细心留意就不难发现,大部分的文本中都藏着空白。需要我们关注以下几种典型情况:首先是文本的不连贯处或者文字的省略处,诗歌因其言简意赅尤为多见此类空白,这些空白令读者对诗歌所描绘的内容能更加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也是诗歌的魅力所在。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仅仅十二个字,就将那种悲凉的情景描写得淋漓尽致。又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上文提到“兰舟催发”,没有具体描述上了船之后的情景。一句“暮霭沉沉楚天阔”就能让读者体会到在水岸烟迷、天苍雾蒙的环境下诗人与恋人分别的悲切心情。其次是在难以言说处,千言万语难以说明,有时几个字,甚至只字不提也能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内心那些没有说出口的“千言万语”,需要学生用想象去填充,用心去感悟文本中微妙复杂的情感。

篇6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阅读材料大部分内容都比较浅显,经过诵读就可了解作品中事件所发生的时间、主人公的基本特征,以及主人公的各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等。为了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之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通过阅读感受到人生的壮阔、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快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切不可急于求成,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他们的经历和生活环境不同,导致了个性的差异,我们应该给学生选择的权利,让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

(一)以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生性格活泼,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我们可以组织一些与阅读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阅读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的语文素养在活动中得到提高。常用的活动形式有:演讲、讲故事、朗诵诗歌等。

(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的阅读榜样可以是名人,也可以是班上的同学。教师可以在每天上课开始前五分钟为学生介绍一位名人热爱读书的小故事,或是班上的某位同学在阅读中所取得的成就。这样做,可有效激励学生,使阅读逐渐成为学生的内心需求。

(三)向学生讲述阅读的意义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教师要多为学生讲述一些名人从书中汲取营养的故事,以便让他们明白阅读的意义。

(四)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小学生的好胜心都很强,也希望付出辛苦后很快能够有所回报。为此,教师可以定期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满足学生的好胜心。有了成就感,学生就会更加努力地通过阅读来提高自己,并以此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赞同。

三、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方法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教师就要适时地教给他们一些阅读方法,让他们由“爱读”到“会读”。我们常用的阅读方法有四种:一是选读法。这种方法基于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的需要,让学生有选择地阅读书报或篇章的有关部分,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二是精读法。精读法就是对一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地阅读。三是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而是快速浏览。四是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标注记号、作注释、写评语。

四、通过恰当评价激励学生多读书

篇7

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阅读的起步阶段,发展兴趣和培养习惯是一个充满艰辛的过程。一方面,我们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性阅读,允许内容宽泛,保持他们对阅读的新鲜感和神秘感;另一方面,也要适当降低阅读的要求,阅读目标过高,容易影响学生的个性阅读,久而久之,当阅读成为负担时,儿童便失去了阅读兴趣。只有在学生爱上阅读后,根据他们的需要,进行相应的阅读指导才是科学合理的。

二、围绕文本悟读,开展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的要求别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倡导在阅读的基础上提高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培养语感,最终让学生受到阅读的熏陶和教育。低年级语文教学更应重视培养学生对文本理解、感悟的能力,引领学生在文本中多走几个来回,根据自我的感知和直觉产生意义阅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可以后天培养和训练的,可以借助于造境导读,想象助读,评价促读等形式。

一位教师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蚂蚁和蝈蝈》时,借助范读、领读、自读的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然后,师生抓紧重点句子进行品读、演读。“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你能想象出蚂蚁搬食物的场面吗?”孩子们的思维敞开了,“蚂蚁拖着一根大骨头,艰难地匍匐前进。”“很多的蚂蚁,来回穿梭,谁也不偷懒。”还有的说:“我仿佛看到蚂蚁浑身湿透了的样子。”紧接着,老师再让学生读一读:“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孩子们自然重读了“满头大汗”,突出了“有的、有的”,还有的学生用很吃力的语气进行朗读。大家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了自己对蚂蚁辛苦劳动的理解和赞誉。阅读理解的过程是带有主观色彩的,是科学分析和直观反应的融合,有时甚至就是直觉印象或臆断。这一过程并不是教师带领学生逐步分析推理而得到的,而是师生悟读文本,与文本中的人物、情境产生情感交流和碰撞的结果。学生置身其中,与作品中的人物交流对话,产生心理共鸣,最终实现对文本内容的深刻把握。

三、课外阅读延伸,拓展视野

篇8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谈到学习的重要性,小学生会感觉到很模糊,无法进行有效的理解,但是小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都具有好奇心理,他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会表现出更多的热情。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开展有效的教学模式,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这样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生受到兴趣的趋势,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学语文教学内容《风筝》的时候,不用急于让学生开展阅读,而是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对学习主题产生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操场上开展放风筝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放风筝的游戏,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文章有了更多的兴趣,并且通过亲身放风筝的经历,学生也会更加愿意学习文章,此时,教师通过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对于文章内容进行阅读,能够使阅读的效果变得更加明显。

(二)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有的时候教师会为了赶教学进度,尽快完成教学任务,而使教学的设计变得非常紧密,同时减少了和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时候都是跟着教师进行阅读和记录,没有深入地进行知识的探究,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师应该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采取与朗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发展空间。教师应该尊重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文章大意的体会和思考,让学生能够以自己的视角进行文章的学习和理解,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是带着文中的感情在阅读,大大提高了阅读的效率。例如,在学校小学语文知识《观潮》的时候,教师应该让学生从中摘录一些气势磅礴的句段进行朗读和阅读的比赛,让学生能够以最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比赛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同时又能够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更好的体现。

(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想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就要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让学生能够自觉地开展阅读,才能够使阅读的效果达到最好。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针对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及时进行纠正,让学生能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能够专心致志地开展阅读学习。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进行思考,能够提出更多的问题,同时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分析和思考,找到问题的最终答案,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最后,教师应该改让学生能够扩大阅读的范围,不应该一直禁锢在教材中,应该广泛地涉猎更多的阅读材料,涉及到更多类型的文章,从而使学生的知识量得到扩充,让学生的视野进一步开放,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保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最终提高小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篇9

(二)建立开放的师生关系语文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笔者认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彻底摆脱“师道尊严”的心理,应建立一种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大胆质疑,敢于辩论,敢于向老师挑战,敢于标新立异的学习氛围。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教师应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开放、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解放学生的心理压抑,使学生身心愉悦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

(三)构建开放的阅读教学课堂语文课标要求:“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学习者自我认知建构的过程,知识不是被动地直接从外界输入到学习者的头脑中,它将知识的习得归结为学习者积极主动建构的结果,而且十分强调知识是学习者自我主观建构而成。在开放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求知欲,关注学生成功感和交往的需求。问题让他们提、疑点让他们辩,结论让他们得。教师在课堂中,应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应尽可能地减少统一的要求,还给学生学习的自。新课标倡导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选择的教学方式应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注重联系,构建开放的阅读教学形式

开放的实质是联系。从时间上说是向前后辐射,从空间上说就是向校内外,家庭、社会辐射,从内容上说就是从书本向各学科、自然界辐射。只有注重联系,才能实现阅读教学的开放。

(一)加强同社会、自然的联系,开放阅读教学的时空语文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家庭、社会、自然是知识的源泉。开放的课堂教学,不应只局限于教室、校园内,应加强同家庭、社会自然广阔的教育资源的联系。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斯涅克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小语阅读教材,许多内容都是抽象的,甚至都是远离学生生活的实际的。因此,笔者认为,必须开放阅读教学的时空,应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博物馆、报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课程资源。如《五彩地》一课可以引导学生上网查找有关五彩池的介绍和图片资料;《春天》一课,可以带学生走进大自然,寻找春天的足迹;《第一场雪》可以让学生堆雪人,打雪仗,观雪景;《放风筝》可以带学生去开展放风筝的实践活动;《荷花》可以让学生去荷花池边观赏荷花等等,活化了阅读内容,丰富了阅读形式。

篇10

二、自主阅读的原则

自主阅读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自主阅读要将个人感悟和合作探究相结合。在自主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阅读行为的主人,所以,不管是在课上还是在课外,老师都要留出一定的自读自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尝试感悟文章的思想,而不能满堂都向学生不断灌输知识,把学生看做接受知识的容器。

(2)自主阅读要和老师的指导相结合。虽然学生是阅读行为的主人,但是若没有老师的指导,则很容易出现学生像无头苍蝇一样漫无目的、没有方向地阅读的现象,所以,老师要指导学生如何主动进行自主阅读和思考,如何围绕课文重点、难点读懂文章的内涵。

(3)以增强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为核心。阅读能力就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旨在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4)将课堂内外相结合。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是课内阅读,而课外阅读主要是对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

(5)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阅读态度是否积极主动、阅读的内容是否多样,尊重学生独特的个人见解。

三、新课程标准下的自主阅读实践探索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才会主动阅读。要想高中生通过阅读获取知识,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在课堂上讲读有关作者的写作大背景、生平事迹、才华和发生在作者身上的有趣小故事,能吸引学生对作者的关注,使学生对作者产生好奇心。高中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较强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在思考问题上已经拥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但思维尚未固定,抽象思维占据优势,逐渐向理论型抽象思维靠近。老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学生的需求。另外,要鼓励学生多阅读课文以外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爱阅读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看到读物就激发阅读兴趣,不仅开阔视野,还大大提升欣赏作品的水平。

(二)构建学生自主阅读的课堂教学模式

阅读是学生吸取书本知识的过程,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应该构建学生自主阅读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确立学习目标,明确阅读导向。在讲解课文前,老师要让学生预习一遍,然后师生共同商讨并且确立本课学习目标。老师应先概括自主阅读的提纲,并发放给同学们,提示学生如何按照学习步骤自主阅读。

篇11

拓展式教学中的各项活动均是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因此,主体性是其根本性原则。在开展拓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应首先树立起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并注重自身引导作用的发挥,实现对学生自主参与意识的充分调动,使其能够自觉地参与其中,获得提升。

(二)开放性原则

鉴于拓展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拓展迁移的基本属性,拓展阅读教学必须构成良好的开放性环境,从而保证教学活动富有活力,充满激情。注重教学内容的开放,在课本教材阅读外,适当地补充其他阅读物,实现内容的向外开放;注重教学手段的开放,通过多途径,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注重教学设计的开放,确保教学过程及参与方式的多元化,实现师生间、生生间及学生与群体间的有效沟通。注重教学氛围的开放,教师应通过演说、表演、讨论等多种形式,实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有效激发,进而促进拓展阅读教学的高效开展[1]。

(三)全面性原则

阅读的拓展教学必须针对所有学生,确保所有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培养。对学生的兴趣特长进行有效保护,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对个别学生的不足,则应及时通过有效的教育措施进行补充,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已学知识和未学知识的相互比较与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水平的提升,实现其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确保知识的有效迁移和完善传承。

二、促进拓展阅读水平提升的措施

(一)控制拓展阅读数量,保证拓展阅读质量

当前我国小学语文的拓展教学中有着明显的拓展无度现象。许多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拓展延伸时不考虑学生实际,进行大量相关链接,使得学生由于自身课余时间的有限而多泛泛了解,对相关拓展内容的深层缺乏必要理解,难以实现拓宽学生阅读视野,促进阅读水平提升的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在阅读材料的延伸上应紧紧抓住阅读的根本目的,并充分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选择符合学生阅读能力的适量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同时确定合适的阅读材料后,教师还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改,使其更符合学生学习口味,从而有效降低阅读难度,促进学生阅读质量的提升。

(二)明确拓展阅读目的,避免功利思想

拓展性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学生课本教材阅读量的不足进行有效补充,实现其阅读视野的有效拓宽,促进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和学生语文综合修养的提升。因此,在进行拓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必须确立明确的教学目的:或为提高学生文学感悟;或为拓宽阅读视野;或为了解背景,促进课本学习;或为增强语言训练……只有进行精准的目的定位,才能更好地促进拓展阅读的高效开展。此外,鉴于我国应试升学教育制度,很多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有着强烈的功利色彩,拓展阅读单纯为升学而学,使原本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变得标准化、单一化,这对于学生的长久发展极为不利,因此教师应极力避免功利思想的作祟,以学生的长久、健康发展为前提,开展拓展阅读教学[2]。

(三)提高学生兴趣,助其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拓展性阅读对于小学生语文水准的提升意义非凡,但目前多数学生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师应在教学中针对这一现象进行相应的认识教学,让学生充分了解拓展阅读的重要性,使其自觉参与其中,将拓展阅读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我阅读,阅读内容则应尽量丰富多样,避免为考试而阅读的现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