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急救护理论文

急救护理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4 15:22:0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急救护理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急救护理论文

篇1

本院在2012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中选取40例患者,均符合《神经疾病》诊断标准。40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中,男37例,女3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7.2±7.3)岁,发病时间2~3h。

1.2排除标准

①有恶性肿瘤、全身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②6个月内受过重伤或有手术史的患者;③不接受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

1.3基本方法

密切注意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做好相应的患者神志、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节奏的记录,有效防止脑水肿和脑疝的形成,同时严密监测并记录患者癫痫发作的持续时间、间隔时间、部位和次数。为患者选择环境安静、光线较暗的病房,减少外界刺激,做好咬舌患者口腔护理,及时更换长时间不清醒患者的,保持大小便失禁患者衣物及床铺的清洁。装床栏,避免患者因坠床发生意外。

1.3.1发作护理

发作时及时让患者平卧并将头偏向一侧,在患者上下臼齿间放置开口器或压舌板,并给患者松衣领腰带,为避免骨折和脱臼,不可强行按压患者肢体,尤其是特殊部位。

1.3.2建立静脉通道

用比较柔软的管针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以方便及时给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用药,控制病情发作,在建立静脉通道过程中,选择前壁粗大的部位而非关节处,减少因穿通静脉壁和多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静脉用药时还需避免药物外渗等意外的出现。

1.3.3用药护理

治疗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关键在于及时控制患者抽搐症状。安定作为一种常用注射药物,可有效降低血压,抑制呼吸道分泌物的增加。控制稳定病情后的口服用药主要有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妥安纳、拉莫三嗪等,具体用药根据患者情况而定。用药期间,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其病情变化,定期检查,了解药物疗效,如有肝、肾功能损害,白细胞减少,嗜睡等不良反应,需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干预措施。

1.3.4呼吸道护理

及时清理患者口腔分泌物和痰液,若出现舌后坠阻塞呼吸道的情况,则需要用舌钳拉舌或者放置口咽通气导管,以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另外,还需对患者脑部及其他组织进行持续低流量的吸氧,严重情况下应插气管甚至切开气管,若仍出现换气不足的情况,则进行气囊人工呼吸。1.3.5脑保护急救护理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出现高热症状的情况比较多,脑组织代谢增加和颅内压升高等问题也会随之出现。脑保护急救护理是通过物理方式进行降温,在大血管部位放置冰块或进行擦浴和用冰帽降温等都是可行的办法。

1.4观察指标

①护理效果;②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1.5疗效评定标准

本次研究护理效果有4个程度,即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具体评定标准如下。痊愈:患者癫痫发作得到完全控制,无复发状况出现。显效:癫痫发作次数减少,发作次数在70%以下。有效:癫痫发作次数减少,在20%~70%之间。无效:癫痫发作次数没有明显的减少,甚至有升高的情况出现。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结果

采用急救护理后,40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中,痊愈27例(67.5%),显效8例(20.0%),有效3例(7.5%),无效2例(5.0%),即护理总有效率为95.0%,无效率仅占5.0%。

篇2

1争取时间,提高出车效率

院前急救最重要的是时间效率,当接到呼叫电话时必须认真做好记录:接电话的时间、详细地址、电话号码、患者主要表现及症状、意识是否清醒、出车时间、到达时间、抢救时间、回院时间等。必要时电话指导现场人员在救护车到达之前采取一些简单有效的救治措施,为抢救赢得时间,避免盲目、随意的处理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丧失抢救时机。立即通知司机、医生、护士、担架员,在2~3min内出车。

2现场评估

(1)护士到达现场后应配合医生迅速对患者判断有无威胁生命的征象,在急救现场应按照以下顺序及时检查与优先处理以下存在的危险因素:呼吸道梗阻,出血,休克,呼吸困难,反常呼吸,骨折。(2)在转运途中进一步检查,在转运途中可进行病史采集,通过询问护送人员,事故目击者了解受伤机制,以发现一些隐蔽部位的伤情,进一步处理,减轻患者伤情,进一步为患者赢得抢救时机。(3)转运途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出血情况,以及加压包扎部位的末梢循环情况等,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做出相应的处理。

3急救与护理

3.1保持呼吸道通畅,保障氧气顺利输入严重多发创伤患者大多合并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抢救过程中非常重要,检查呼吸频率、深度及规则性,若病人没有呼吸或呼吸缓慢时(<6次/min),护士应立即开放气道,对口、鼻腔内有分泌物、呕吐物及血凝块或其他异物者应迅速给予清除,平卧,解除束缚,并将头偏向一侧,防止胃内容物倒流至口腔引起窒息,对舌后坠患者应侧卧,并将舌体暂时拉出固定,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氧气吸入,准备气管插管用物、车载呼吸机以及除颤监护仪,监测血氧饱和度,护士应熟练掌握气管插管术,紧急情况下能够独立进行操作。要提防频繁的呕吐或胃内容物反流引起气道阻塞。

3.2妥善处理出血创口,防止创面二次损伤严重多发创伤患者大多有开放性伤口,应密切观察出血情况。迅速处理活动性出血,较浅血管破裂出血可直接钳夹结扎止血,创面广泛出血者可用无菌纱布覆盖或填塞后绷带加压包扎止血。对于四肢开放性骨折大动脉损伤、皮肤撕脱伤者,可用大拇指压迫出血伤口或肢体近端的主要血管,及时加厚敷料加压包扎伤口或上止血带加压止血,上止血带之前用纱布、毛巾等软垫保护受伤皮肤,止血部位上肢在上臂上三分之一处,下肢在大腿中上三分之一处,以防损伤神经,并标明包扎时间,每小时放松一次,并用简易夹板妥善固定骨折肢体。对单纯头皮出血可加压包扎止血,开放性颅脑损伤可用明胶海绵贴敷,外加无菌纱布覆盖临时包扎,若病情许可宜将头部抬高以减少出血量。对于腹腔脏器外露者,先无菌敷料覆盖,再用盆扣上,外用绷带固定。

3.3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确保液体顺利输入严重多发创伤患者病情复杂,出血量大,紧急情况下患者的血压值可由周边血管脉动来推测,以食指及中指轻触桡动脉,摸不到表明血压不超过60mmHg,颈动脉若10s内摸不到任何搏动,有出血性休克征象则立即给予胸外按压。护士必须马上选用12#~16#留置针头建立2~3条静脉通道快速输液,快速补充血容量,确保输液用药通畅,维持有效循环,有颅内血肿患者应给予20%甘露醇,地塞米松,速尿等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组织供血、供氧,对于躁动患者不宜给镇静剂,以免掩盖病情。准备除颤电复律用物,必要时进行心脏除颤电复律,监测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

3.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院前抢救工作抢救同时通过向现场人员询问,了解致伤原因,判断有无其他部位伤情,防止隐匿伤情继续发展,并应用车载监护仪,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皮肤颜色、感觉、末梢血管充盈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如患肢末端苍白、温度降低或不能自主活动,皮肤感觉减退或被动活动剧烈疼痛,应及时处理;如呼吸、循环异常应随时准备抢救;创面是否继续出血,出血量的多少等,并认真详细做好记录。同时准备好各种抢救设备。

3.5确实保障途中安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经过现场紧急处理后,在患者呼吸道通畅、休克得到基本纠正的情况下,立即转回医院抢救。对于多发性骨折的患者,为避免途中骨折断端移动临近血管、神经再次损伤,须用夹板或石膏托暂时固定,搬运时要小心,以免诱发更多出血。颅脑损伤伴昏迷患者易将异物吸入呼吸道导致窒息,在途中应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或血凝块,切忌头后仰,致分泌物或血凝块堆积咽部造成窒息。对脊椎损伤患者,首先复位固定按脊柱损伤的原则搬运处理,对颈椎损伤的患者严禁随意转动颈部,必要时可施行牵引,以免再次损伤脊髓,造成严重的呼吸肌麻痹,加重呼吸功能障碍。如无禁忌,应使伤员平卧,保暖。抬担架时尽量保持水平位。车速要平稳,不要急刹车或突然提速,途中保持输液通畅,及时补充血容量,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械。转运途中一旦出现心搏停止,立即停车就地复苏抢救,切忌不作抢救继续转运以致失去抢救时机。做好护理记录及初步检查记录,准备、通知院内领导和相关科室,畅通绿色通道,作好抢救工作,到达医院后与急诊室医护人员做好交接班工作,详细说明负伤时间、原因、意识、瞳孔、合并损伤、现场及途中呼吸情况等。

4抢救小组的沟通

篇3

2结果

经分析,本院在2004~2014年院前急救中常见隐患主要包括:

①出诊前:出诊前隐患主要包括呼救电话接听不清,未对患者具体地址详细询问,或对于假诊不能正确辨别,导致救护车延时到达或空跑;出诊速度较慢,部分司机、医护人员急诊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不符合急救出车相应时间要求;在出诊时抢救物资的准备不全,或出诊前未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导致患者所需抢救器械、药物漏带或少带,可导致抢救不及时,甚至可引发医患纠纷。

②现场抢救:部分医护人员缺少应有责任心,在患者抢救过程中轻言放弃,中途医疗护理中,医护人员不在患者身边,以致患者疾病发生改变时未能及时处理;急救医护人员对急救技术的掌握程度不足,如部分医护人员未能熟练掌握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急救技术,护理人员在抢救现场条件较差情况下,静脉穿刺的成功率较低等,均会对院前抢救质量造成影响;由于急救本身具有现场救治条件差、情况紧急等特点,易出现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检查不全面或不仔细,可能会出现病情遗漏,导致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病情加重或发生继发性损伤;在转运前未详细告知患者家属具体病情及转运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引发医疗纠纷。

③转运途中:转运中对患者固定不牢固时,易造成患者伤情加重或意外受伤,对院前急救效果造成影响;在转运途中,救护车内空间狭小且光线较暗,容易导致医护人员对患者观察不全面,或患者出现紧急情况时未能及时处理。

④文书书写:院前抢救时间记录不准确、文书书写不规范,未详细记录病情,患者病情改变记录不全等,可对患者入院后的进一步治疗造成不利影响。

3讨论

在我国医学科学逐渐进步背景下,急诊医学这一与内科、外科、儿科及妇科等临床学科并列的二级学科得到了迅速发展。院前急救作为急诊医学中患者生命保证链的最重要、最初环节,主要包含患者自现场到医院前的就地抢救、转运途中监护及运送至医院的整个过程,对患者的急诊抢救具有重要意义。若缺少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大多数危重患者将难以得到成功救治,其生命安全也就得不到有效保证。院前急救护理工作具有任务繁重、时间紧迫、随机性强、工作压力大等特点,在护理工作中存在一定隐患。作者通过对本院近十年来院前急救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发现院前急救中常见隐患为出诊前的急诊电话接听不清、出诊不及时、急救物品准备不全等,现场抢救中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救治措施不当、未告知家属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等,转运途中患者固定不牢、未仔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等,文书书写不规范、病情记录不全等。为最大限度消除护理隐患,进一步提高本院院前急救护理质量,作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展开防范:

①建立院前急救管理制度并不断完善:为尽可能降低院前急救护理中安全隐患发生的风险,医院应制定科学而明确的规章制度,对急救工作各流程予以明确,同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增强医护人员责任心。定期对制度落实情况展开检查与考核,建立合理的外部监督机制。

②合理分配人员:选择具有较强独立工作能力、热爱急诊工作、业务技术熟练、具有高度责任心、服务态度良好,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较强、有综合处理问题能力的护理人员参与到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

③对急救电话加强管理:保持急救电话畅通是院前急救的开始,医院应加大急救电话配备力度,定期对线路进行检查,以确保电话畅通。提高出诊护士的职业素质,督促其认真接听急救电话,使之在尽可能短的时间能搜集充分的急救信息,以确保接诊的高效性与准确性。

④加强出诊时间管理:对出诊时间进行严格规定,在院前急救各环节中落实出诊规章制度,并将具体工作向各班中每个人进行逐一落实。

⑤确保急救物品及用具准备充分且完好备用:每班对各种器械与药品进行仔细清点,确保仪器使用功能正常;在出诊时及时补充用完的物品及药品,定时清洁并严格消毒。在班班交接时展开定人管理,定期展开维修保养,建立急救物品质量报告制度,确保有质量问题的物品得到及时发现与及时处理。

⑥不断提高急救人员急救技术:定期组织急救人员开展相关业务技术知识的学习,督促其不断提高自身护理技能,对急救操作规程熟练掌握,不断提高其急救水平。同时科室内应加强急救护理人员气管插管、心电监护等固定操作培养,展开定期考核。

篇4

1.2手术方式38例产妇首先进入介入室,放射科医生对产妇实施局部麻醉,然后进行双侧明胶海绵栓塞,以防手术中出血;最后进入手术室,在腰麻下行剖宫产术。7例患者由于失血过多、止血困难,需要进行子宫切除手术。首先患者在蛛网膜下腔腰麻后取膀胱截石位,泌尿外科医生对产妇进行双侧输尿管插管;然后患者改为平卧位,行腹部直切口进入腹腔,外科医生解剖腹主动脉下段与内动脉;最后产科医生迅速剖开子宫,取出胎儿,然后立即阻断腹主动脉、内动脉,切除子宫。

1.3护理方法

1.3.1手术前护理记录患者病史:患者有剖宫产史,盆腔粘连严重,手术中分离膀胱困难系数增加,造成手术过程中大出血的状况。因此了解患者的病史有助于医生和护士的治疗和护理。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病史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并记录下来,以便主治医生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了解患者病史包括了患者以往剖宫产、流产、早产等情况,向患者家属说明病情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以及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性,让家属做好签字工作,做好心理准备。心理护理:患者的产前心理护理十分重要。患者在产前会有很大的心理负担,这不利于剖宫产术的成功进行。为此,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为患者讲述病情,多举一些相同病情且痊愈出院的例子;护理人员应该将患者安置在较为安静的病房,保持环境的安静有利于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护理人员要交代亲友尽量避免谈论增加孕妇烦恼、影响孕妇心情的话题,以保持孕产妇的情绪平和。患者的心理护理既需要护理人员的真诚关心,又需要家属的积极配合。手术物品准备。手术室的护理人员要密切配合医师的手术过程:护士提前调节手术室室温,检查抢救所需物品是否齐全、剖宫产手术包以及其他必要的器械是否工作正常。护理人员提前与血库联系用血情况,以便发生大出血意外时,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获得血源。产妇被推进手术室后予以输氧和静脉输液。最后要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胎儿的胎心率等。

1.3.2术中护理监测生命体征:行剖宫产过程中大出血的产妇,会伴随心率加快和血压下降的症状。护理人员在发现产妇出现这些危险的情况下,要第一时间向主治医师报告,给予产妇实施补液扩充血容量和输血等抗休克治疗。同时,护理人员把产妇的液体出入量详细记录下来。观察术中出血情况。在剖宫产中,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阴道出血情况,及时做好大出血的抢救工作。胎儿分娩后,对部分胎盘取出困难的患者,会发生产后大出血,为了促进子宫收缩,需要给患者注射缩宫素。麻醉配合:护士应协助麻醉师摆放孕妇的麻醉,配置物,与此同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当胎儿分娩时,立即协助麻醉师对孕妇进行全身麻醉插管。儿科医生的配合: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常常会出现胎儿缺氧、新生儿窒息以及早产儿的情况,对此,护理人员要提前联系儿科医生前来配合。对新生儿的呼吸道进行清理,以保证呼吸的顺畅;拍打新生儿的足底,刺激新生儿发出哭声,正确包扎母婴的脐带免受感染。

1.3.3术后护理继续监测生命体征:产妇在离开手术室回到病房后,并不意味着产妇已经脱离危险期。术后对产妇的护理工作不能忽视,尤其是要继续对产妇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子宫收缩、阴道出血量等。减少术后并发症:考虑到产妇的情绪变化会影响到子宫的收缩,在手术后,护理人员要向其家属说明目前的情况,尽力消除产妇的紧张心理,保持平和的心态,以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为了避免下肢静脉血栓,产妇要适当下床活动;产妇在排气后要进食易于消化、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等。

2结果

本院45例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均痊愈出院,母婴的死亡率为0。

篇5

选取本院急诊医学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开通创伤急救绿色通道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男60例,女32例,年龄14~72岁,平均38.2岁。致伤原因:交通伤57例,高空坠落伤32例,打架斗殴致伤3例。受伤部位以颅脑损伤为主者42例,以胸部损伤为主者13例,以腹部损伤为主者25例,以多发性骨折为主者12例。

1.2方法

为做好创伤急救绿色通道相关工作,保证严重创伤急救绿色通道的有效实施,患者得到快速高效的救治,科室护理组在护理管理及人员素质培养方面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做法,具体实施如下。

1.2.1制度建设及规范流程(1)加强制度建设。根据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岗位责任制度,优化抢救流程,加强医护技术训练,抓好质量检查等,为急救绿色通道的开展打好坚实的基础。(2)规范流程,急事急办。危急重症患者到达急诊医学科后由分诊护士直接送入抢救室处置,抢救室医护人员评估患者病情后,立即上报二线医生或创伤中心医生,由二线或创伤中心医生启动绿色通道。科室将相关表格包括病情记录单、检查单、手术通知单、手术同意书、入院证等右上方均盖上“创伤救治急救绿色通道”印章,其他救治科室接到盖有印章的相关表单后,急事急办,一律执行“先处理后交费”的优先政策。在运行过程中,出急诊医学科后病情记录单由每个环节的医生进行填写和移交,要求护士填写好病情观察表。原始医疗资料应妥善保管,专人负责,详细记录好患者出入急诊医学科及各项辅助检查室的时间节点,便于总结和分析,查找不足,及时整改。

1.2.2人员管理(1)定人定时。创伤急救工作随机性强、无规律,伤病员时多时少,病情轻重不一,难以预测。针对此特点,护士长合理安排抢救人员,提高工作主动性,面对批量伤员时做到忙而有序。具体做法是以人定事,谁值班,谁就负责到底,时刻不离岗位,全天24h安排护士机动班、120值班等。(2)增强急救意识,提高护理质量。急诊医学科具有工作繁忙、劳动强度大等特点,加之护士人力不足,经常处于超负荷状态,“严重创伤急救绿色通道”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确保救治的质量和成功率,科室积极开展“假如患者是我亲人”的活动及医德医风教育,增强护士的急救及服务意识,热心为患者提供服务,把握“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的原则。(3)加强在职训练。为了提高创伤急救护理的质量与水平,不贻误患者抢救时机,本科室严格按《严重创伤院内急救绿色通道管理手册》上的要求演练,并不定时进行抽查。采用操作训练、授课、教学查房、晨间提问、情景模拟演练等多种培训方式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使护士均能熟练掌握各种危重患者的抢救程序,并了解国内外急救医学的新进展。在抢救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迅速而有条不紊地参与抢救工作。

1.2.3物资管理(1)树立“五常法”管理意识。为了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科室利用业务学习时间请专业讲师开展专题知识讲座,向全科护理人员讲解“五常法”管理内容与标准,提高认识。五常法包括常组织:根据急救物品的使用率进行分层管理,重新摆放,做到物必有名,物必有家;常整顿:是现场所需物品放置方法的标准化,培养护士养成物归原位的好习惯;常清洁:保持抢救室内整洁,发现脏乱及时整理,发现损坏的仪器设备和物品及时维修,做到人人参与,人人监督,共同完成;常规范:制订抢救室相关管理规定和抢救制度与流程,对照标准自评互评;常自律:是五常法的最高境界,它要求护士能够自律,通过自律摒弃坏习惯,养成好习惯。(2)物资齐全,确保各种抢救仪器处于功能备用状态。抢救室的急救物资做到专人专管,各班认真检查并交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减少因物资不足、仪器设备未处于功能备用状态而耽误患者的抢救时机,保证抢救效果及提高抢救时效性。

1.2.4把握环节质量,提高抢救时效性(1)医护一体化。强调医护之间的配合,进行医护一体化教育。护士长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采用PDCA循环管理对抢救过程中医护配合的薄弱环节进行总结,制订改进计划和进行针对性培训,保证护士能够掌握与医生沟通合作的方法,形成规范性、程序化的医护配合流程。(2)沟通与协调。各个救治环节的有效沟通,各项制度的执行力度,也是严重创伤院内急救绿色通道很重要的环节,当遇到批量伤员或科室人员紧张时,应通知相关人员支援,电话通知相关科室会诊并参与协作抢救。

2结果

通过规范建设抢救相关制度与流程,进一步加强人员及物资管理,有效缩短了患者在急诊医学科停留及获得确切性治疗的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降低了伤残率。

2.1颅脑损伤患者在急诊医学科停留时间由原来平均20min下降到现在15min内,得到确切手术治疗时间缩短5min。

2.2胸、腹部损伤患者在急诊医学科停留时间缩短8min,得到确切性治疗时间缩短5min。

2.3多发性骨折患者整体救治时间缩短6min。

3讨论

急诊医学科是抢救急、危、重症创伤患者的重要窗口站,在院内救治的最前沿,护理质量的高低是直接关系到严重创伤疾病抢救成功的关键,护理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业务素质和作风建设才能适应严重创伤院内急救绿色通道工作的需要。“严重创伤院内急救绿色通道”是急诊医学科对急、危、重症创伤患者在接诊、检查、住院、手术等环节上实施一系列快捷有效的全程急救服务。其目的是让患者快速通过,缩短在院内各救治环节中的处置或停留时间,从而提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3.1护理队伍的建设在严重创伤院内急救的初期阶段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科室基本保证了参与创伤急救的护理人员工作年限在5年以上,其业务能力精、服务意识强、急救水平高、综合素质好。

3.2严格护理管理,实行时限服务,要求严重创伤患者在急诊医学科处置停留时间不超过15min,为患者提供快捷、优质的急救服务。

篇6

2009.11.1~2013.11.1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10例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年龄35~57岁,平均年龄(44.83±6.45)岁。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分别有55例患者,对两组的一般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

使用一般传统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使患者迅速远离毒物,通过患者的家属了解患者接触的毒药种类及剂量,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使用清水或1:5000高锰酸钾进行反复洗胃;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检测,对各项指标进行详细记录,在使用阿托品的过程中,要注意阿托品中毒现象;对患者呼吸道进行相应护理,防止呼吸衰竭的发生;定期嘱家属给患者翻身及拍背,促进痰液排除。治疗组:使用一般传统的护理措施,详细见对照组,并辅以护理干预,包括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由于对患者的洗胃、导泻等操作,导致患者的消化功能受到影响,因此,要及时给患者补充营养,防止负氮平衡的出现,给予患者高蛋白、高能量、高维生素的饮食;对患者的心理进行护理,增加与患者的交流,赢得患者的信任,劝导患者摒弃自杀的念头,对患者的心理障碍进行排解,在生活及精神上对患者进行帮助,嘱家属多安慰患者,关心患者,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并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争取早日康复。

1.3指标观察

在对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中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后,对治疗组及对照组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

1.4统计方法采用

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

2结果

通过对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不同的护理后,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满意度为96.36%,对照组的满意度为72.73%,对两者的护理后满意度进行统计学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是一种发病急,进展快的凶险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容易导致死亡,致死率非常高,在抢救的过程中,成功的关键在于进行及时的急救处理及良好地护理干预,在本研究中,使用护理干预的措施对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进行护理,结果显示患者的满意程度显著地提高。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关键是快速达到阿托品化,在此过程中,要对患者做好护理工作,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监测,对发现的异常及时进行处理,使用和蔼的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努力对患者进行劝解。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合理安排,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篇7

1.2急救方法

1.2.1清理呼吸道首先在胎头娩出、胎肩未娩出之前接生人员用手挤净鼻咽部粘液和羊水,然后再娩肩,接着用备好的纱布清理口腔内的分泌物和羊水。在断脐的同时,抢救人员在新生儿第一次呼吸之前,用吸痰管或电动吸痰器吸出口、鼻腔、咽部等呼吸道内的粘液和羊水。新生儿取仰卧位,头略向后仰,颈轻度后伸。抢救时,应注意保暖,因为所有新生儿都容易丢失热量而受抑制,处于窒息状态下的新生儿其调节功能不稳定,更容易成低温状态。低温会导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及酸中毒,妨碍有效的复苏[2]。娩出后应迅速擦干全身皮肤,减少蒸发散热,有条件的最好在远红外线辐射台上进行复苏,温度调至37-38℃,它能保持新生儿恒定的正常体温。

1.2.2刺激自主呼吸如果呼吸道通畅后仍无呼吸,应立即促进自主呼吸,可快速摩擦背部,如果仍无呼吸,应立即按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

1.2.3人工呼吸轻度窒息处理无效或开始即为重度窒息者,在患儿呼吸道通畅后即给口对口人工呼吸。取一块无菌纱布,覆盖在患儿口鼻部,抢救者将患儿颈部托起,头部后仰,另一手轻压腹部,防止气体进人胃部,将口对准患儿口鼻部轻轻向内吹气,用力要均匀,不可过大,当患儿腹部微微隆起时停止吹气,放在腹部的手轻压腹部,协助气体排出。如此一吹一压20-30次/分,每做4次人工呼吸,给胸外心脏按摩一次,至患儿建立自主呼吸为止。

1.2.4胸外心脏按摩如心率少于60次/分或心跳停止,应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摩。两手指按压胸骨下1/3,如新生儿小,也可用两个拇指重叠在一起,按压深度为1.5-2cm,频率为120次/分。经上述抢救,多数患儿能在短期内建立自主呼吸,然后给氧吸人。

1.2.5气管插管气管内插管的指征为:有羊水胎粪吸人需吸净者;重度窒息需要较长时间加压给氧人工呼吸者,或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经人工呼吸胸廓不扩张或者仍然紫绀;需要气管内给药;拟诊隔疝儿[3]。如有以上指证者,则采取气管插管。

1.2.6药物治疗如果吸氧后心率仍少于80次/分,给1:1000肾上腺素0.5-1m1脐静脉注射。窒息后无氧代谢易发生酸中毒,常用5%碳酸氢钠按3-5ml/kg脐静脉注射,用等量葡萄糖或生理盐水缓慢静脉注射。

2护理

2.1复苏方法按ABCDE复苏方案。A是保持呼吸道畅通,是抢救的根本。B是建立呼吸,是抢救的关键。C是维持循环,保证足够的心输出量。D是药物治疗。E是评价。

2.2分娩前抢救准备工作由宫内窘迫所致窒息者,应在胎儿娩出前就做好抢救准备工作。抢救准备包括人员、远红外线辐射保暖台、氧气、吸痰管、复苏器、喉镜、气管导管等仪器设备及复苏所需药物,注意药物剂量及其他提示亦应贴在急救台旁,以供快速参考。抢救要及时,动作要迅速、准确,避免损伤患儿,应熟悉急救药品的用法、浓度、剂量。

2.3保暖新生儿出生时室温比宫内温度低,体温明显下降,加之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够完善,新生儿寒冷时通过增加氧耗来提高代谢,增加产热。最好把新生儿放人温箱中,使患儿体温维持在36.5℃左右的中性温度,同时应做好皮肤及眼部护理,给患儿取侧卧位,有利于口腔粘液流出。

2.4观察病情注意患儿面色、哭声、呼吸、心率、呕吐物、大小便等情况,如果出现烦燥而颤抖的尖声哭叫并有难产或分娩损伤者,常提示颅内损伤;加之前囱饱满,瞳孔不等大,提示颅内出血。如出现哭声弱,状伴有面色发绀、呼吸急促、心音弱、四肢抽搐,应提示有心肺功能异常可能。如出现以上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积极配合医生一同抢救。护士应细心观察,根据患儿哭声原因给予处理,常能挽救新生儿生命。

2.5继续吸氧新生儿复苏后24h内,随时可能再次发生窒息,所以需专人护理,给氧至皮肤红润,呼吸平稳后30分钟。注意给氧时取侧卧位,防止口鼻粘液及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再度引起窒息或并发肺炎。

2.6预防颅内出血给抗生素预防感染,给维生素K1预防颅内出血。同时尽量避免搬动患儿,注意动作要轻柔,可在床上进行新生儿油浴或擦浴[4]。

2.7喂养窒息患儿应酌情延迟开奶时间,重症患儿适当考虑缩短静脉营养时间,尽早开始胃肠内喂养以补充营养。复苏的新生儿应延期哺奶,以免呕吐。严密观察患儿输液滴速及入量,同时对患儿母亲做好母乳喂养的宣传和指导工作。

2.8预防院内感染病室内定时做好通风换气和空气消毒,减少人员探视,加强对患儿口腔、皮肤等基础护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苟文丽,昊连方.分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M],2003;378-383.

[2]刘陶,王以新,王惠.新生儿复苏进展.中国医刊,2002,37(5):2931.

[3]金汉珍,黄德氓,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M],2003:400-405.

篇8

本组入选对象70例,选自本院收治的老年重症哮喘患者。均经CT、X线确诊。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均因剧烈运动、刺激气体与饮食、过敏源、上呼吸道感染、药物因素的等因素发生哮喘。临床表现为胸闷、大汗淋漓、呼吸困难、喘息,伴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等。其中男例,女例,年龄63~90岁,平均年龄(76.5±5.1)岁;所有患者均有支气管哮喘病史。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观察组给予急救护理,具体如下:在急诊到达现场后,评估患者情况及收集的资料,取半卧位或坐位,保持其呼吸道通畅。重症哮喘患者因痰液黏稠,痰液不易咳出,加上患者呼吸困难,更不易出痰。若痰无法排出,咳嗽又无力,可用负压吸引器辅助吸痰。防止舌后坠,堵塞呼吸道。并立即给予吸氧,纠正低氧血症。吸氧的同时应注意气道湿化,保持呼吸道湿润防止痉挛。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若患者出现呼吸>30次/min,提示有呼吸衰竭的早期迹象。观察患者的意识,患者若出现嗜睡、性格改变反常的情绪等则需观察是否为电解质紊乱,应立即查看准确的出入水量。当患者出现颈静脉怒张及下肢水肿,应考虑患者是否出现心力衰竭,并及时告知值班医师进行对症处理。应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并预留静脉留置针。给予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以解除支气管痉挛。糖皮质激素宜在饭后服用,服用应立即用清水漱口,防止口腔感染。β2-受体兴奋剂可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哮喘症状,但患者偶出现头痛、心悸、手指震颤等不良症状,应提前告知患者。茶碱类药物使用时,应注意个体差异,严格控制好滴注速度,并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抗生素类药物,应结合细菌培养及药敏进行,选择广谱、高效、低毒的药物,注意药物的配伍与禁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具体如下: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生活的环境,让患者有足够的睡眠,同时要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温度保持在25%,相对湿度为85%。饮食上应保证患者能每天饮水<2500ml,不可超过3000ml,注意酸碱平衡,饮食上要多食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适量的补充维生素,尽量不食过咸或过甜的食物,少食或不食辛辣、刺激、过冷的食物,适当吃些新鲜水果,禁食虾、花生、鸡蛋、牛奶、豆类等易导致哮喘加重的食物。老年患者因疾病重,加上自身的反应不舒服,经济方面不宽裕的老人,更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开导患者,通过鼓励、暗示、说服等方面劝患者积极面对生活,打消不良情绪。

1.3疗效标准

经护理后患者哮喘症状及肺鸣音疾病消失,PEF增加35%以上为临床控制;哮喘症状及肺鸣音显著减轻,PEF增量30%以上为显效;哮喘症状,肺鸣音缓解,PEF增加15%以上为好转为好转;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

2结果

2.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总有效率达9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29例,满意6例,不满意0例,满意度10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12例,满意16例,不满意7例,满意度8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9

2急救护理

2.1立即给予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吸氧(4L/min),多功能心电监护,以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动态变化,建立静脉通道,给予生理盐水1000ml静脉滴注,迅速补充晶体,快速补充血容量,其他长期医嘱以患者心脏承受力快速静脉滴注,限制滴速的药品除外,因女性患者其有高血压病史,平素血压为150~160/90~100mmHg,男性患者平素血压为130~150/80~90mmHg,应激性血压下降,密切观察血压变化,有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备好急救药品。

2.2严密观察病情:15min,女性患者心率降至90次/min,血压升到113/82/mmHg,意识仍不清,呼之眼睑微颤,出汗停止,男性患者心率105次/min,血压95/55mmHg,意识清楚,但出汗未停,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表情,皮肤及温度,注意做好基础护理。30min后女性患者呼之能应,但不语,生命体征平稳,男性患者出汗停止,自述症状减轻。40min后男性患者再次大汗淋漓,心率112次/min,其他无不适,生命体征平稳。60min后女性患者意识清楚对答如流,能清楚表达意愿,生命体征平稳,可自行饮水,无其他主征。男性患者因刚刚术后不久,自行安睡,出汗停止,无其他主征,生命体征恢复平素水平。24h患者如常。

2.3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患者为老年女性,用药后突然出现意识不清,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家属自然有很明显的质疑,医护人员要主动热情地向患者家属解释药物的反应及效果,排除患者及家属的不信任心理,积极配合治疗,青年男性在科室ICU,因刚刚做完手术,精神压力大,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减轻心理负担,予以正面信息。

3讨论

3.1药物剂量与年龄,脏器功能状态有关并存在个体差异:药物剂量为药物的常用量,但因年龄偏大,脏器功能减退,当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用药后,致使药物蓄积,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上老年人用药要严格执行老年人用药原则,掌握老年人的药动学,药效学及不良反应相关知识,根据病情准确用药,一般为成人的1/2~3/4,青年男性出现此类不良反应为典型的严重不良反应。

3.2用药后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后反应:盐酸哌替啶注射液所致严重不良反应,虽然少见但发作迅速,如不及时对症处理患者会因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准确,及时,有效,才能使患者转危为安。要养成用药后常规巡视病房的好习惯,出现药物相关反应才能第一时间发现,才能做到及时有效,快速处理,保护患者安全,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篇10

1争取时间,提高出车效率

院前急救最重要的是时间效率,当接到呼叫电话时必须认真做好记录:接电话的时间、详细地址、电话号码、患者主要表现及症状、意识是否清醒、出车时间、到达时间、抢救时间、回院时间等。必要时电话指导现场人员在救护车到达之前采取一些简单有效的救治措施,为抢救赢得时间,避免盲目、随意的处理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丧失抢救时机。立即通知司机、医生、护士、担架员,在2~3min内出车。

2现场评估

(1)护士到达现场后应配合医生迅速对患者判断有无威胁生命的征象,在急救现场应按照以下顺序及时检查与优先处理以下存在的危险因素:呼吸道梗阻,出血,休克,呼吸困难,反常呼吸,骨折。(2)在转运途中进一步检查,在转运途中可进行病史采集,通过询问护送人员,事故目击者了解受伤机制,以发现一些隐蔽部位的伤情,进一步处理,减轻患者伤情,进一步为患者赢得抢救时机。(3)转运途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出血情况,以及加压包扎部位的末梢循环情况等,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做出相应的处理。

3急救与护理

3.1保持呼吸道通畅,保障氧气顺利输入严重多发创伤患者大多合并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抢救过程中非常重要,检查呼吸频率、深度及规则性,若病人没有呼吸或呼吸缓慢时(<6次/min),护士应立即开放气道,对口、鼻腔内有分泌物、呕吐物及血凝块或其他异物者应迅速给予清除,平卧,解除束缚,并将头偏向一侧,防止胃内容物倒流至口腔引起窒息,对舌后坠患者应侧卧,并将舌体暂时拉出固定,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氧气吸入,准备气管插管用物、车载呼吸机以及除颤监护仪,监测血氧饱和度,护士应熟练掌握气管插管术,紧急情况下能够独立进行操作。要提防频繁的呕吐或胃内容物反流引起气道阻塞。

3.2妥善处理出血创口,防止创面二次损伤严重多发创伤患者大多有开放性伤口,应密切观察出血情况。迅速处理活动性出血,较浅血管破裂出血可直接钳夹结扎止血,创面广泛出血者可用无菌纱布覆盖或填塞后绷带加压包扎止血。对于四肢开放性骨折大动脉损伤、皮肤撕脱伤者,可用大拇指压迫出血伤口或肢体近端的主要血管,及时加厚敷料加压包扎伤口或上止血带加压止血,上止血带之前用纱布、毛巾等软垫保护受伤皮肤,止血部位上肢在上臂上三分之一处,下肢在大腿中上三分之一处,以防损伤神经,并标明包扎时间,每小时放松一次,并用简易夹板妥善固定骨折肢体。对单纯头皮出血可加压包扎止血,开放性颅脑损伤可用明胶海绵贴敷,外加无菌纱布覆盖临时包扎,若病情许可宜将头部抬高以减少出血量。对于腹腔脏器外露者,先无菌敷料覆盖,再用盆扣上,外用绷带固定。

3.3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确保液体顺利输入严重多发创伤患者病情复杂,出血量大,紧急情况下患者的血压值可由周边血管脉动来推测,以食指及中指轻触桡动脉,摸不到表明血压不超过60mmHg,颈动脉若10s内摸不到任何搏动,有出血性休克征象则立即给予胸外按压。护士必须马上选用12#~16#留置针头建立2~3条静脉通道快速输液,快速补充血容量,确保输液用药通畅,维持有效循环,有颅内血肿患者应给予20%甘露醇,地塞米松,速尿等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组织供血、供氧,对于躁动患者不宜给镇静剂,以免掩盖病情。准备除颤电复律用物,必要时进行心脏除颤电复律,监测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

3.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院前抢救工作抢救同时通过向现场人员询问,了解致伤原因,判断有无其他部位伤情,防止隐匿伤情继续发展,并应用车载监护仪,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皮肤颜色、感觉、末梢血管充盈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如患肢末端苍白、温度降低或不能自主活动,皮肤感觉减退或被动活动剧烈疼痛,应及时处理;如呼吸、循环异常应随时准备抢救;创面是否继续出血,出血量的多少等,并认真详细做好记录。同时准备好各种抢救设备。

3.5确实保障途中安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经过现场紧急处理后,在患者呼吸道通畅、休克得到基本纠正的情况下,立即转回医院抢救。对于多发性骨折的患者,为避免途中骨折断端移动临近血管、神经再次损伤,须用夹板或石膏托暂时固定,搬运时要小心,以免诱发更多出血。颅脑损伤伴昏迷患者易将异物吸入呼吸道导致窒息,在途中应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或血凝块,切忌头后仰,致分泌物或血凝块堆积咽部造成窒息。对脊椎损伤患者,首先复位固定按脊柱损伤的原则搬运处理,对颈椎损伤的患者严禁随意转动颈部,必要时可施行牵引,以免再次损伤脊髓,造成严重的呼吸肌麻痹,加重呼吸功能障碍。如无禁忌,应使伤员平卧,保暖。抬担架时尽量保持水平位。车速要平稳,不要急刹车或突然提速,途中保持输液通畅,及时补充血容量,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械。转运途中一旦出现心搏停止,立即停车就地复苏抢救,切忌不作抢救继续转运以致失去抢救时机。做好护理记录及初步检查记录,准备、通知院内领导和相关科室,畅通绿色通道,作好抢救工作,到达医院后与急诊室医护人员做好交接班工作,详细说明负伤时间、原因、意识、瞳孔、合并损伤、现场及途中呼吸情况等。

4抢救小组的沟通

现场急救另一重要原因是抢救小组间的默契配合与沟通,护士应及时向医生汇报患者的病情变化、生命体征,医生也要及时将体查情况

篇11

选择2011年7月~2012年7月于我院进行急救的骨科多发伤患者11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74例,女性36例;年龄1~79岁,平均年龄49.5±5.6岁;开放性损伤53例,闭合性损伤57例;选择2012年7月~2013年7月于我院进行急救的骨科多发伤患者11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77例,女性33例;年龄1~80岁,平均年龄49.8±5.4岁;开放性损伤51例,闭合性损伤5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损伤类型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急救护理,包括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快速进行输血或输液抢救治疗等。观察组患者进行规范化急救护理措施:?入院前的急救护理:在救护车接到出车指令时即应向警方人员大概了解患者的基本伤情,根据所了解的信息准备简单的救治材料,在救护车达到后及时对患者进行简单的止血,观察患者具体创伤部位,并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并在护送患者的途中将其病情及时报备给医院,令急救人员做好准备措施。院内急救:对患者详细的病情评估,根据其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对危急患者立即采取救治措施;对危重患者严密监测其生命体征,并优先进行救治;对紧急患者可安排其救治后转入普通急诊重症区进行诊治;对于一般急诊患者转入普通急诊轻症区进行救治。随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将其口腔内的分泌物、血块等清除干净,保持其呼吸道的通畅。令患者保持头部偏向一侧,对患者进行吸氧等急救措施,如有必要,可进行气管插管。迅速为患者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及时为患者补充其所需液体。对患者基本生命特征进行严密监测,积极进行术前准备,并对家属和存在异常情绪的患者进行稳定安抚,为急诊手术做好充分准备。?手术护理:在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和吸氧、静脉输液等基础治疗时护理人员应将手术物品、器械充分准备,对危重、危急患者应尽量在入院1h内进行手术抢救治疗,且护理人员需在术中积极配合医师的各种治疗操作,以提高患者生存可能。

1.3观察指标

记录进行规范化护理前后救护车的到达时间并进行组间比较与分析;记录两组患者自入院起至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抢救成功几率,并进行组间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数据均需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处理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方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两组数据间P<0.05时认为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接受救治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救护车到达时间和接受手术时间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2.73%(102/110),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80.91%(89/110)。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