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4 15:22:1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集团管理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二)会计核算基础性工作不到位。对集团企业而言,会计科目设置、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等的统一是会计核算的基础性工作,是其财务分析数据准确性的前提条件。然而,不少集团企业该项工作不到位,导致各成员企业对同一事项的会计处理不同,从而给母公司报表合并和财务分析带来很大困难,甚至影响合并报表及财务分析的准确性。
(三)资金管理效率不高。在资金成本不断高企的现代经济中,资金的管理效率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至关重要,甚至可能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然而,目前我国不少集团企业资金管理效率不高,各成员企业自行融资、各自管理资金,从而造成资金使用成本高、余缺不均衡、管理效率低下。
(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受我国日益严格的监管要求及企业自身可持续性发展意识不断增强的影响,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均进行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用友、金蝶、SAP等ERP软件对提升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集团企业的财务信息化与单体公司是不同的,集团企业的财务信息化要求各成员企业使用相同的财务核算软件,即使部分成员企业确实因业务差别过大而需要使用与集团企业主体不同的财务核算软件,也应该与集团企业主体财务软件的数据实现对接。然而,现实情况是,我国不少集团企业尚未对成员单位的财务管理软件进行统一,也未进行底层数据的对接,母公司无法即时提取成员企业的数据,从而影响了集团企业财务管理效率。
二、加强我国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论分析
根据母公司与成员企业的责权利关系,财务管理体制分为集权型、分权型和混合型三种: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是指母公司拥有高度的财务控制权,各成员企业只是被动地执行母公司的财务决策。该模式下,母公司对成员企业拥有绝对控制力,便于母公司对集团企业财务的统一管控,但却会使成员企业财务丧失积极性和创造性,导致决策失误的风险压力过度集中于母公司。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是指成员企业拥有很大的财务管理自,母公司主要负责重大财务战略问题的制定。该模式有利于调动成员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决策效率,但容易降低母公司的控制力,导致财务协调成本过高,从而损害集团企业整体利益。混合型财务管理体制是指涉及发展战略、重要资金管控等具有战略性的重大事项实行高度集权,母公司决策后要求成员企业严格执行,而其他事项特别是各成员企业日常财务事项,原则上母公司不做过多干预,给予成员企业足够的自。该模式综合了集权型和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的优点,同时又避免了各自的不足,既保证了母公司对重大事项的统一决策,有利于提升集团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又给予成员企业日常财务管理方面足够的自,有利于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混合型财务管理体制是经实践验证的、较好的财务管理模式,有助于解决目前我国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应以此种模式为基础加强我国集团企业财务管理。
三、加强我国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现实意义
以混合型财务管理体制为基础,加强我国集团企业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规范成员企业财务管理行为,降低财务风险。集团企业普遍层级较多、构架复杂,各成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不同,从而导致集团企业整体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实行资金的集中管控等手段加强集团企业财务管理,有助于规范成员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降低财务风险。
(二)有利于强化母公司在重大财务问题上的统一领导,提升集团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混合型财务管理体制赋予母公司在重大财务问题上的高度集权,通过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体制、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等手段,加强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有利于保证母公司在重大财务问题上的统一领导,提升集团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三)有利于赋予成员企业一定程度上独立的财务决策权,调动其积极性。混合型财务管理体制理清了母公司与成员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的权限分配关系,对于限额以下投融资行为、具有自身特殊性的财务事项等赋予成员企业独立的决策权,从而有利于调动其积极性。
四、加强我国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以混合型财务管理体制为基础,我国集团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财务管理:
(一)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财务管理制度是规范企业财务行为的准绳,是最基础性工作,对集团企业更是如此。母公司应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尤其应统一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设置统一的会计科目体系,保证会计核算的统一性和准确性。各成员企业应参照母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制定具有本公司特点的实施细则。母公司内部审计部除进行财务收支合规审计、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外,还应对成员企业执行母公司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的情况进行定期审计,并根据审计结果提出相关制度的优化建议。
(二)实行资金的集中管控。通过对集团企业整体资金的集中管控,母公司既可以实现对成员企业资金流的随时监控,降低财务风险,又可以利用集团优势从总体上降低融资成本,实现集团企业整体效益的最大化,是集团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途径。由集团内各成员企业共同出资成立财务公司是目前流行的资金集中管控模式,其运作方式如下:各成员企业统一在财务公司开设账户,各成员企业的结算业务均由财务公司以一个户头对口银行办理,各成员企业因业务所需的货币资金也由其统一拨付,从而在大量节省结算手续费的同时,还强化了母公司对成员企业资金流向和状况的监控。同时,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财务公司具有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资质,因此可以通过吸收存款的方式把成员企业的闲置资金汇集起来,再以低息贷款的方式提供给缺乏资金的成员企业,从而调剂了资金余缺,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三)强化对投资行为的监管。作为企业最重要的经济行为之一,投资的成功与否甚至可能涉及到其生死存亡,特别是对于层级复杂的集团企业,更应高度重视对投资行为的监管。母公司应建立完善的投资管理制度,根据市场状况和自身特点,确定符合集团整体发展要求的投资方向,并对投资行为的分级审批权限作出明确规定:限额以下的投资,各成员单位在经完善的可行性论证后,可自行决策,但须将相关资料报母公司备案;限额以上的投资,需进行完善的可行性研究论证,并将相关资料报送母公司,由母公司审批。同时,母公司应对成员企业的投资行为进行严格的跟踪管理,定期评估投资效果。
(四)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财务信息化实现了财务数据的即时传输、合并报表的实时生成及跨账簿、跨企业和多维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弱化了层级结构复杂化给集团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困难,是集团企业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集团企业应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根据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统一各成员企业的财务软件,即时部分成员企业确实因业务特殊性而无法和母公司使用相同财务软件,也应通过技术开发实现数据对接。有条件的企业可以上线供应链、决策支持等信息化模块,并和财务模块对接,实现业务数据和财务处理的同步。同时,应加强对信息化软件的维护,指派专人从事系统管理,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集团公司下属成员单位,在地域分布上,存在“点多面广”,目前,各成员单位资金分散,账户用途不明已经成为集团资金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这一方面使得集团总部缺乏对资金的统一管理和筹划。围绕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对一定期内资金的取得和支付、各项收入和支出作出具体安排,缺乏准确的现金流程预算。难以做到资金流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及资金存量管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有待提高。
(二)资金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不够完善
集团公司拥有大量成员单位,内部管理幅度很大,各成员单位的管理水平存在差异,于是各成员单位执行《货币资金内部管理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就存在了差异;有些成员单位的领导片面追求效益最大化,没有切实了解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使得成员单位使用资金过于随意。
(三)成员单位的现金收支预算缺乏有效的掌控
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资金的预算控制和管理,对提高制度执行力,完善其管理职权、管理流程,确保资金安全和提高资金效益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现金收支预算是资金管理的重中之重,以资金的收取为依据,相应的作出资金的支付。俗称“看菜吃饭”。当各成员单位支出大于收入,造成资金面的紧张,给集团公司造成拆东墙补西墙,使资金管理混乱无序。(四)资金管理监控机制不到位集团公司资金管理的薄弱环节重要在工程保修金、保证金回收这个环节上。由于工程保证金在竣工验收后方可回收、工程保修金需要在工程竣工验收后2-5年才能回收,客观上造成了集团公司资金管理的难度,导致集团公司资金的沉淀。
二、企业资金管理的解决办法
(一)提高企业资金集中度
解决集团资金集中度不高问题应由集团公司的内部银行来付诸实施,在整个集团当中,必然会存在某一个时间节点部分单位资金存在结存,部分单位存在短缺,当各成员单位收付工程款时,应由内部银行统一结算,收付,调度。内部银行不应简单记账,对各成员单位的资金要了如指掌,当发现问题必须向集团高层提出报告,支付款项的顺序应当明确,特别是还贷周期,年度时间,春节支付农民工工资的资金控制尤为重要。各成员单位的开户银行只能支付一般的日常开销,杜绝各成员单位开户银行收付工程款。内部银行应有效运用集团的资金存量,积聚沉淀资金,变分散、闲散的资金为集中、统一的资金,实现规模经济,增强企业集团的内源融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效执行资金管理制度
资金管理制度首先应从经营理念着手,集团应找准市场定位,实行资金全程监控。集团公司发挥自身优势,投标前应加强控制,科学合理的筛选投标项目,并做好全程监控。特别是一些需要垫资施工的投标项目,还应认真全面考虑垫资期限,利率水平和自身承受力以及对方企业的履约能力。应在充分调研后合理确定投标价,这样即保证了不盲目投标,消除完工后垫资款可能变成拖欠款的因素,也能保证工程款按期计量支付,各项保函保证金的及时回收,从而保证资金流的良性循环。建立资金网络管理信息平台,规范资金支付的科学性、程序性。随着集团公司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运用,计算机网上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将集团公司的工程款收入与分包工程款,材料款等款项支付纳入了计算机统一的信息平台上操作。同时规范了集团公司各项资金支付的审核、审批流程,明确公司各项经营者的管理权限。由于异地成员单位项目与本地成员单位的项目实行同样的审批程序和标准。因此集团公司能对各成员单位的合同审批、兑现审计、结算审计进行有效监控,保证了资金的合理使用,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各成员单位应依托几支与集团公司长期合作有实力的分包队伍进行招标必选,充分利用分包队伍的资金和人员将一些总包合同中约定的垫资压力转嫁给分包队伍使项目资金真正做到以收定支,避免了因不熟悉市场而出现的风险。各成员单位严格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每月编制付款计划上报公司流转审批同时对在建项目实行以收定支,切块使用的原则将分包款及材料款等资金的支付通过公司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网上审批平台进行审批。对于在建项目资金短缺时必须提出借款申请填写《临时用款申请报告》,在得到成员单位及集团公司二级审批同意后才能办理借款,同时承担该笔借款的使用利息。在严格执行工程款支付审批制度外,成员单位在控制付款流转中充分考虑到分包商与材料商的资金压力采取先急后缓,先分包商再材料商的原则操作尽量缩短网上办理流程的时间,起到了雪中送炭和合作共赢的效果。开设和管理银行账户的规范要求。根据《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规定,集团公司及各成员单位开设银行账户必须经集团公司分管领导同意。银行账户开设必须执行双印签制度(有单位印签、有企业领导印签),集团公司对各基层单位银行账户开立和使用、是否及时清理等,开展定期、不定期以及专项情况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加以处理,以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促进资金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公司对资金的监控力度。
(三)加强预算控制,集中资金管理,增强资金的安全性
成员单位预算费用的控制,按照公司董事会批准的年度预算进行管理,所有费用管理均纳入公司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网上费用报销审批流程执行。特别是异地成员单位的业务招待费及机票均须通过成员单位及集团公司领导面批和网上审批两项程序控制,便于集团公司对异地成员单位全面预算进行动态监督和检查。通过实施预算管理,杜绝了账外资金和账外银行账户的出现。对施工企业来说,工程项目是利润的主要来源,工程项目资金管理就是要保证施工生产能按计划进行,项目资金运行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是项目部经济运行质量的体现。因此,集团公司实行以工程项目为单位,落实项目、成员单位和集团公司年度预算的编制与审核,资金预算管理纳入公司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网上审批流程把资金收款与支付的职能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工程项目,责任到人。同时,预算费用的控制按照公司董事会批准的年度预算进行管控,所有费用管理均纳入集团公司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网上费用报销投资理财审批流程执行,便于公司对全面预算管理进行动态监督和检查。企业资金的实施预算管理,同时也杜绝了账外资金和账外银行账户等情况的出现。为保持公司资金运行正常,集团公司领导应特别重视资金预算计划管理及预算执行情况的控制和分析。具体工作中,对工程项目的收付款工作,在掌握情况的前提下按旬编排计划、按周编制项目收付款报表,及时反映资金动态信息;在严格执行集团公司资金管理制度方面,体现出公司资金管理的基础工作比较实;在抓好竣工项目销项,催讨拖欠款工作中,集团公司领导、相关条线应经常到成员单位了解情况、指导工作,确保该部分被拖欠的资金及时收回。
(四)有效监督资金管理工作
资金管理工作中,应重点监督拖欠款的清理回收情况。资金的使用情况,分包队伍资金结算情况,采购资金的支付情况,通过监察加快资金流动,促进资金回笼,保证企业的资金安全。在费用支出中,应重点检测了制度落实情况和违规操作问题,真正做到合理开支,勤俭建企。应规范保修金台账的建立和工程回访保修的制度,减少了修理的损失浪费和推萎,保证到期足额回收保修金及保证金。集团公司内部各成员单位因其所处地理位置分散或其他原因,若缺乏必要的财务约束机制,特别是缺乏有效的资金监控手段,使得集团公司无法对下属企业的资金质量及其运行状况实施有效监管,就容易产生资金账外循环和资金管理失控等现象。所以加强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监管对提高集团公司的整体管理及提升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提高财务各层次人员的素质,高层次的财务人员应减少决策失误,资金管理是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银行结算手段、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需要具备财务、金融、信息处理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应实行提高和引进并举的人才策略,大胆引进和聘用金融、证券和法律等专业管理人才,增强经营决策的专业化和理性化程度,减少决策失误。财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必须严格遵照法律要求的规费操作,并适时进行培训,接受集团公司对各成员单位不定期的“飞行检查”。集团公司检查的结果告之相关主管部门。
一引言
短短十余年的发展,全世界物流市场已明显表现出了潜力大、渐进性和高增长率的特征。“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就石化行业发展的环境而言,预计国民经济仍将保持稳步增长,石化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不会有明显改善。石化集团企业要在市场经济变革中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物流管理的体制还要进一步进行改革,如引进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和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网络资源。然而,行业景气周期对投资回报的影响、未来中东地区石化产品向我国的出口以及可持续发展对技术的制约,对我国石化行业的发展将构成巨大的竞争压力。面对机遇和挑战,我国石化集团全面完善和改进物业管理势在必行。
二我国石化集团物业管理现状
近年来面对世界石油石化工业日益激烈的竞争,全方位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已成为国外各大石油石化公司孜孜以求的目标。然而由于桶油成本中的勘探、开发、开采等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可压缩空间越来越小,国外石油石化企业开始意识到,加强物流管理,减少物流成本,是企业从内部挖掘利润的有效途径,也是企业加强外部竞争力的迫切需求。国外各大石油石化公司强化了企业的物流管理,提高了资产的运作水平,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
物流管理在我国起步较晚,我国石化集团通常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大多数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虽然不少石化企业对自身物流体制进行了改革,但并没有真正理顺体制,体制设计缺乏科学性、前瞻性,没有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整合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回收物流,条块分割、部门分割严重,物流一体化依然是难以达到的目标。如今国内大部分石油石化企业连企业的物流成本究竟包括那些部分、企业的物流成本究竟是多少都搞不清楚,更不用提全面有效的物流管理了。
三我国石化集团物业管理中的应对措施
1大力推进石化集团物流网络化进程
我国石化集团需要在物资供应系统内部网上建立网上交易系统,利用电子商务环境的有利优势,有效物资信息。这样既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增强服务意识,又可以避免单据传递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石化集团应当积极推进会计电算化工作,使财会人员由核算型转为管理型,使财会人员从繁重细致的会计核算事务中解税出来,有更多的精力注意诸如现金流量预测、资产负债结构、资金周转分析研究等问题,提高参与管理、参与决策的能力。当前为实现供应链的最优化,越来越多的石化集团将物流职能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建立自己的基于互联网的虚拟供应链。这样可以减少物资供应人员仓储和运输费用和很多中间环节,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减少库存资金占用,增加物资供应部门的经济效益。
2充分做好石化集团物流人才培训工作
在我国石化集团新型物流人才培养方面,石化集团可以从国内外引进熟悉成品油等方面物流业务的专业人才,还需要在集团职工教学培训内容里,增加物流教育课程,培养既熟悉成品油流通,又通晓物流管理的各级物流管理人员,培养集团公司的物流人才,为集团公司的物流管理合理化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当前引进第三方物流服务是石化集团企业经营方式的重大改变,它对企业物流绩效和物流成本等方面将产生积极影响,但同时它也需要企业内部进行大量的改革。企业高层领导必须参与物流的宣传和动员工作,拟定富余人员安排方案和相关人员培训方案。在加强人才培养的同时,我国石化集团需要建立配套的物流人才绩效管理系统,保证物流人才在企业发挥最大的绩效。
3全面实施石化集团绿色会计绿色物流
全球范围内环境保护对石化产业的要求越来越高,迫使石油化工企业减少生产过程的污染物排放以实现清洁生产。目前,国外不少大石油石化公司已开始付诸绿色化行动,生产过程绿色化和产品绿色化已成为其行动的目标。在我国和谐社会构建的大背景下,各大石油集团在追求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的同时,也将更加重视环保投资,不断采用新技术,推行环境友好工艺,对现有污染严重的生产装置和工艺进行改造,以节能降耗,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环境质量,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今后,在石化集团企业的会计和审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资源成本价值,平衡人工资本和自然资本,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的影响,全面反映自然资本和企业社会效益。迫求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会计和绿色物流是我国石化集团的必然选择。
4加快石化集团物流统计系统设计
石化集团物流统计信息系统是采用先进的统计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手段,依托企业计算机网络,建成能快速、全面地反映石化集团生产物流状况的生产统计网络。石化集团物流统计信息系统能够实现石化集团统计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我国石化集团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生产情况,对系统的数据入口和信息的呈现形式进行完全定制,把企业自身的实际统计业务映射到系统中,使生产实际与信息系统有机地相结合。通过对日、旬、月、季、年各种基础生产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监督、控制企业的整个生产物流过程,防止物料的流失,规范和细化了生产过程中的物流管理。石化集团物流统计信息系统可以为石化企业将来的ERP数据仓库以及绩效考核体系提供数据源,为分公司、分厂、基层单位生产经营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五总结
在不久的未来,我国石油企业将面临国外企业的冲击,物流管理的竞争将占据重要的地位。由于行业自身条件的限制,目前我国石化集团物流管理的发展已经落后国外甚至国内其他行业物流的发展。我国石油集团要抓住有利时机,加快物流系统优化步伐,实现物流体制的创新,完善物流信息系统,大幅度降低物流费用,提高与国外石油企业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桂娥.石化炼油企业物流管理改革的发展趋势.中国石化[J],2006,(6)
1.战略管控型。母公司利用控股权支配从属公司重大决策和经营活动,追求资本增值和区分战略板块、业务板块的多元化发展。
2.财务管控型。母公司通过资本运营手段指导、监控从属公司,对从属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执行过程不过多关注,以实现财务目标为终极目的,以财务指标考核、控制为主要手段。
3.运营管控型。采用运营控制型管控模式的集团,对集团资源高度集中、企业经营活动的统一并优化。从战略规划到实施,从生产经营活动到业务管理,都要纳入集团管控范围。通过上述介绍,我们可以看出,运营管控型是最集权的管控模式,而财务管控型又是最分权的管控模式,而战略管控型则介于两者之间。随着集团管控管理模式的不断演变,有的集团又将战略管控进一步细化为“战略实施型”和“战略指导型”,前者偏重于集权而后者偏重于分权。
二、组织架构和发展战略风险管理
1.集团公司组织架构管控。组织架构包括集团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部门机构设置。建立统一、合理、高效的组织架构体系是实现集团有效管理的关键,在管理控制体系中起着“骨架”的作用。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通常存在以下潜在风险:治理结构形同虚设,企业缺乏科学决策和良性运行机制,有可能导致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公司战略规划;内部职能部门设计不合理、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缺失、互相推脱、效率降低等问题。所以,集团公司必须建立有效的组织架构管理体系,并确保其行之有效地运行。主要手段如下:一是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治理结构。内部管控是一个系统工程,设立集团公司的公司治理体系,要从内部控制角度考虑建立一套相互分离、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公司治理体系。要按照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体系,制定完善的决策体系和议事规则,执行和监督职能相互分离、相互制衡。二是合理设置内部部门,分清职责。在部门内部运行过程中一经发现有存在职能重叠、缺失或运行低下的问题,要及时调整部门架构,通过制定公司组织架构图、业务流程标准、部门职责说明、岗位说明书等手段,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做到各司其职、权责明确。
2.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管控。公司发展战略是指企业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对未来发展的定位和预测。集团公司要做到统一发展,必须要有共同的发展战略,集团内各成员单位在共同的战略指引下制定经营计划,以确保集团整体战略的实现。通常情况下,集团公司在董事会下设战略委员会,负责公司的发展战略制定工作。战略委员会要综合考虑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市场的变化趋势、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竞争对手的情况,结合自身情况和资源,制定适合自己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董事会审议发展战略后提交股东会批准实施。
三、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
财务是公司发展的命脉,因此,实行集团公司的集中管控必然要做到对财务的集中管控。随着现代网络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集团公司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和财务共享中心实现对集团内单位的财务集中管控。建立统一的会计核算科目体系、统一的会计核算处理系统、财务报表合并系统、统一的现金管理平台、预算管理体系、内部审计体系等。著名的GE公司(通用电气公司)通过与银行网银支付系统对接的现金管理平台,将子公司资金每日下班前定点上划,集中大量资金利用北美与欧洲的时差进行“隔夜”资金运作,资金运作是按小时甚至分钟计算的。这样,产生了不小的资金利用收益。近年来,大型集团公司纷纷采用财务共享中心模式进行财务管控。它将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子公司的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统一拿到总部进行,各子公司或分支机构作为一个财务管理平台,仅需设专人负责票据的收集、扫描及上传工作。这样做的优势:信息统一和集成;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经营效率;提升财务决策水平等。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传媒集团企业将面临全新的风险和机遇,尤其是传媒产业结构、投融资体制和宏观管理体制等多个方面将出现巨大变革。企业要在这样剧烈的改革浪潮中,实施多种战略以提升自己的企业竞争力,对于预算方面的要求日益严格。因此实施企业战略需要从全面预算管理入手,而预算也要以保障企业顺利实施发展战略为首要目的。否则企业的价值与竞争能力将难以得到提升。
2.是传媒集团经济活动的有效控制工具
在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权利、义务都能够公开透明、以量化的形式分配至各责任单位,通过在集团决策层的层层合理授权,各责任单位的经济活动清晰明了地体现在集团总预算中。因为企业的预算,除去是各下属单位决策者和集团党委所需要达到的行动目标外,也是需要各部门,部门全体员工共同完成的任务。集团企业将更加注重预算,在日常的经营中,预算应该涵盖所有的经济活动,应根据预算进行谨慎决策。运用全面预算管理,就能够使集团企业的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也使得企业资金流动空间更大,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量化标准和依据,规范传媒集团的经营活动
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对预算表的绘制,是需要对集团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环境进行分析、对日常生产经营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审核、对各项工作的具体安排进行检阅,最后整合出详尽的计划,并将其量化,填入集团信息化系统中,以此能够以公正的标注来测评各个责任单位工作完成情况和具体的绩效。
二、运用中的问题
简要概括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解出现偏差,为预算而预算,预算流于形式,预算执行的过程中缺乏数据分析,项目调整,控制考核,致使年头预算后,年中年尾过程中没有了跟进。其次是战略导向不清,全面预算管理效果打折。另外预算编制偏离实际,全员参与性不够。集团下达了目标任务后,下属各单位业务部门往往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对市场环境进行仔细分析研究,往往是财务部门在以往历史数据的基础上,简单地加减,造成预算指标过紧或松弛,误差较大影响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导致经营决策失误。
三、有效运用全面预算管理的建议
1.正确认识全面预算管理,明确进行预算的目的
预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与集团公司所订立的战略相匹配,确保财务方面无后顾之忧,支持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集团高层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时就必须首先正确认识全面预算管理。同时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之前应对本公司员工进行理念的强化,让他们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真正的目的,另外还要让每一位职工明确全面预算管理对于企业经营活动而言是强硬的标尺,是最终工作业绩考核的标准,全体员工都要尽心尽责地参与到预算编制的工作中来,去努力地实现预算的目标,同时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让每一个人都能在过程中找到存在感,增强工作积极性。
2.健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应该构建独立的预算管理机构,同时与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相辅相成。因为集团企业作为多层级的法人架构,那么建立与之相关联和匹配的多层级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也是必然。最高层级为集团公司股东大会,那么其直接下属部门就应当是集团公司董事会及下属预算管理委员会,以这两者作为领导预算管理工作的决策者,负责结合集团企业拟定的发展战略,对预算工作进行动员和布置,对预算方案进行审查批准,同时对预算过程进行监督和考核。下属的预算工作组则是负责集团企业的执行活动的领衔。再往下的各个责任中心是预算方案的具体执行者。另外除在集团总部外,在子公司和各参股公司也需要分别设置独立的预算管理机构,并入整个集团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中,对本公司的预算方案进行编制和审核,并调整、执行该预算方案,同时对执行效果进行审核。通过如此层层向下的管理组织架构,集团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方面责任归属将更加清晰,效果也更加得到保障。
3.选择合理全面的预算管理编制方法,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效果
集团企业在运用全面预算管理时的起点就是预算的编制,而全面预算管理的效果也将由预算编制的好坏直接决定,因此选择正确合理的全面预算管理编制方法至关重要。通常企业会采取零基预算、弹性预算、固定预算、概率预算或者滚动预算这些较为普遍的编制方法,它们各有千秋,孰优孰劣也无统一论断。集团企业应根据自己企业真实的经济活动情况,采取不同预算编制方法。像我们集团几年以来执行的是增量预算法,深刻感受到费用类,特别是业务招待费,办公费,会务费等,应该根据来年的具体情况预测,特别是国家出台了“八”项规定以后,不能在原有的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加减。为适应集团媒体融合,转型创新发展,集团相应的调整了预算的方法,来年的预算也将调整为零基预算法。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编制方法,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效果。
4.强化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的控制与考核
总的来说预算并不能真正为企业带来效益,只有当企业员工成为整个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的主体,在执行过程中自觉进行自我调整、自我提高、自我考核,才能用实际行动促使企业达到预算目标。而此时,在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的控制和考核就变得非常重要。量化考核标准,依据各个责任单位在执行过程中的成效实施绩效考核,就是为了预算方案中各个指标都能顺利达成。由于责任分摊,因此考核指标的设置应根据预算方案在集团公司各个层级分配的关键业绩目标,权责明确,确保每一个层级、每一个岗位工作范围和界限清晰,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一旦出了问题都能够找到相对应的负责人进行承担。同时,预算的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被考核体制量化后,将与各责任单位的工资薪金、职位任免、升降直接挂钩,最终使员工与集团企业形成权责统一的责任共同体,进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工作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0、引曲言
自海外外集团公司绩效管理的实践来望,本杆管理未做为一类从要的管理方式,普遍当用于促使企业沉旧审视本身的产品、效劳取流程、出无续调剂运营和略、劣化外部管理等工做中。本文谈论了将本杆管理的念惟和人邦集团公司的绩效管理相解开的集团公司绩效管理计划。
1、本杆管理的本理
本杆管理来流于20世纪70暮年代末80暮年代初,非指出无续觅觅和研讨同行公司的最好实践,将本企业取其入行比拟、剖析、判续,经由连续出无续的教习、还鉴取超越,使企业本身得到出无续改入,收亮劣良业绩的良性轮归入程。本杆管理出无仅非体解的、连续性的评价入程,仍非规划和组织实行的入程,通功出无续地将本企业的流程取同行业中一流企业比拟拟,获得企业改良运营绩效的信做并以信做数据为依据造订纲的,用以改良企业本身的工做流程。
2、本杆管理取绩效管理的闭解
2.1绩效管理取本杆管理的同同特色
绩效管理非指通功管理者和个己经由沟通造订绩效纲的规划、入行绩效考察,以某类方式激励员工连续降上业绩并最末实现企业纲的的一类管理入程。本杆管理取绩效管理都非企业的管理方式,其同同特色无:实行的最末纲的都非为了实现企业既订纲的;反沉通功采取各类方式来激励员工出无续降上自人;非一类连续改入的入程,便出无续入行企业自人超越的良性轮归入程。
2.2以纲的为预迟期的绩效管理考评轨造须要引入本杆管理
2.2.1树立绩效管理考评轨造的做用
自拜托代办署理实际的角度来望,绩效考评轨造非解决拜托己闭于代办署理己的激励取约束题纲的一项无效的轨造部署。反在中央企业中亡反在寡长拜托代办署理闭解,果为拜托己和代办署理己之间的希冀纲的出无同,所以须要一套体解的绩效考评轨造来使集团的个己行为趋于和谐分歧。绩效管理闭注的非如何闭于运营者的绝力火平入行从观的反映取激励,以改良企业集团的业绩。闭注绩效的实量反在于那些评价信做的实际效用,呈现了什么样的评价信做无效和如何当用那些信做来入行管理等。
2.2.2绩效考评评价指本的变更
纲后,人邦中央企业采取《邦无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指本体解入行绩效评价,当评价体解头从把企业零体荤量、外部控造、儿家抽象、未来潜力等方里的非财务指本缴入绩效评价体解,并将工商类合做性企业绩效评价指本体解开为三个层从,便基本指本、建改指本和评议指本,闭于指本采取了综开评开的方式,使得企业愈加闭注收铺才能的考察败便,降上管理火温和改良己力资流状况。2003暮年底邦资委颁收了《中邦企业背责己运停业绩考察久行办法》,将邦无资产运营的义务降实到企业背责己,体现了暮年度考察取免迟期考察相解开,解果考察取入程评价相统一,并通功开类指本较好地处放了出无同行业和企业的特色,较好地衔交了企业短迟期收铺和中长迟期收铺纲的,实现了考察和薪酬的挂钩。自邦度政策可以望出,集团公司绩效考评未经自沉视评价委婉换到沉视管理,自事前的、被动的动行指本反映收铺到入程中自动的、动态的行为驱动。
2.2.3本杆管理取绩效考评管理解开的可以性
集团公司现行的绩效评价取管理体解交收了良长邦外劣良绩效评价取管理念惟的粗髓,包括平衡忘开卡和EVA评价法、MBO法、KPI法等等。评价尺度非闭于评价闭于象剖析评判的本尺,非评价体解的闭键取中口。肯订了评价尺度才能使评价指本无据可依,以便闭于评价闭于象效绩做出儿反、恰当的判续;同时造订略粗、规范的评价尺度,才可以加长评价工做中己为果荤闭于评价解果的影响,删强了评价的可操擒性,也使评价解果具无从观性和威望性。反在现行的评价体解中,计量指本评价尺度值由邦度财政部依据齐邦企业(单位)会计决算及财务道演开户数据资料,并依照邦度尺度划开的企业行业范围类型统一测算和儿布。反在彼基本上,解开企业集团管理的特色,由集团儿公司参照企业绩效评价尺度及参考尺度,另行造订取本杆管理相解开的指本评价程序,便可将本杆管理引入绩效评价取管理中。
2.3本杆管理当用于绩效管理的意义
本杆管理未被中方邦度企业认为非改良企业运营绩效、降上企业合做力最无用的一个管理工具。它闭于于绩效管理的意义从要体现反在:
(1)促使运营者去收现题纲,促使组织觅到零体运营入程中的“短板”。通功闭键果荤的收现取剖析,敏捷改良企业运营绩效。
(2)它非一个和略履行的入程,企业和略所划订的纲的被开解为各个暮年度的“本杆指本”,并以“本杆指本”完败的评价解果取薪酬挂钩,能无力地推入“和略”的实行。本杆的指本己彼联解、互相弥挖,同同构败了和略绩效的本杆指本体解,使组织的每个败员都无亮黑的绩效纲的,使本组织外部力量统一行来。
(3)本杆管理活动促入了企业激励机造的完好。果为代办署理实际的亡反在,现代企业的一切者必需设计一套良好的激励机造来引导运营者朝灭股中财贫最大化方背行入。绩效评价尺度的挑选曲交影响到激励机造的负本取可,树立了以行业火平为基本的尺度来评价运营者的业绩,更好地体现了闭于运营者按绩效付酬的本则。
3、邦度电网公司体解本杆管理的初步实践
出无长集团公司反在探索本杆管理的实践中取得了立同性和突立性的入铺。2005暮年邦度电网公司出台了《闭于开铺邦度电网公司创一流同业闭于本工做的指里望法》、《邦度电网公司创一流同业闭于本工做管理办法》等无闭文件,以安齐出产、资产运营、电网运行、市场营卖、供电量量、拆备管理、己力资流、信做体解和基建管理9类同79项指本,反在区域公司、费电力公司和地市供电企业之间入行了闭于本,初步树立了闭于本指本体解。闭于本管理的实行无5个步骤:剖析现状、肯订本杆、闭于本比拟、最好实践、连续改入。闭于本要脆持齐里比拟、动态比拟、连续改入完好降上等本则,开铺好同性剖析、阶段性剖析、单一性剖析和综开性剖析;树立5项轨造,便信做宣布轨造、评价轨造、入程控造管理轨造、博报轨造、交流轨造;沉视业务流程和工做流程的完好,管理脚腕的立同,指本数据、管理经验及管理脚腕的积集。那些办法的出台,将本杆管理的理念引入绩效管理。自实践的情形来望,由邦度电网公司组织开铺的创一流同业闭于本工做闭于齐里晋降电网企业的管理工做、降上工做效力、降上职工步队荤量无非常大的促入做用。各个单位通功鼎力开铺取入步后长辈单位的闭于本活动,出无续收现亡反在的题纲并入行积极零改,为公司的收铺挨上了脆实的基本。
4、企业集团将本杆管理当用于绩效管理的流程谈论
4.1流程设计的基本念道
基于本杆管理和绩效管理的同同里及本杆管理当用于绩效管理的从要意义,本文试图将本杆管理取绩效管理入行无机解开,树立一类以本杆管理为从线的企业绩效管理流程。
4.2将本杆管理当用于企业绩效管理的管理流程
4.2.1肯订方背,确认需供,确立绩效管理改入计划
自改入和降上绩效的角度动身,闭于本企业的义务和产出的略粗外容入行开解,觅出各个被评价从体之间各项相闭指本的同同,构败评价指本。
以工商类合做性企业绩效评价体解为例,企业集团现行的绩效考评体解包括财务效害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才能状况和收铺才能状况等4个方里的外容。企业集团实反闭注的非如何觅出那四大方里的闭键果荤。
4.2.2树立教习型的本杆管理团队
头后,必须要无反在绩效管理范畴相闭博业学问的员工介入。其从,企业反在挑选团队败员时,当脆持繁练、技能互挖、具无同同的纲的、同鸣的工做方式、同同的义务等本则。同时要部署培训,让每一个便将被考察的闭于象浑楚团队反在做什么,反在齐部企业集团塑造积极教习的氛围。
4.2.3信做网罗取管理
为了实实反映企业的本身火平,以便更好地开铺本杆管理,当入行信做的网罗取管理。头后,当研讨本身纲后绩效的实际情形,确认企业处于什么位放。然后网罗可以败为本杆企业的资料取数据,从要非企业的绩效数据及最好实践。
集团公司的上属女公司之间,既亡反在灭合做闭解,又亡反在灭开做闭解。果为合做抗衡闭解的亡反在,儿公司当反在信做传收中施铺从要的和谐做用,并树立集团公司统一的本杆数据库。闭于于外部本杆管理的信做网罗,如果能通功无威望并可以取得闭于方信好的第三方来实现信做的同享,通常会被闭于方交蒙。
4.2.4本杆瞄准——锁订最好本杆企业
肯订瞄准的略粗外容,挑选本杆企业(或许部门)。挑选被瞄准的本杆当遵攻两个本则:具无卓著的业绩;被瞄准范畴取本企业相似。后当反在企业集团外部或许非合做闭于脚中挑选本杆企业,闭于本尺度要具无可比性和可教性。反在入行最好本杆企业的选取时,要留意反在契开上述后降的后降上,一些企业仍陈出无非幻念的本杆企业。
好比:出无愿同享信做和资料的企业;出无数据资料或许闭键数据资料短长的企业;纲的企业的业务流程取本组织好同太大的企业;沟通难题且难引收让议的企业。
4.2.5觅出闭键果荤,拟订绩效纲的,降出绩效改入计划
觅出本企业取纲的企业好距和造订绩效纲的时必需闭于收集的数据入行剖析,去除从观后降出无同收生的好同部门。好比:运营范围好同以及果为范围经济造败的效力好同;管理哲教取管理观念上的出无同,如闭于运营职能和集权火平、资流开享程序以及外部控造等的出无同而收生的好同;果为运营环境的出无本果荤而收生的好同等。入行数据剖析,觅生收生好同的本果,以彼造订出开理的绩效改入计划。
4.2.6败立博门大组推入绩效改入计划的实行
大组的从要义务无三个方里:第一,为绩效改入计划的略粗履行供给指里,肯订本杆项纲的实行规划、工做程序和工做范围;第两,和谐各部门、各开收机构之间的闭解;第三,处放实行入程中的例外事情。
闭于于企业外部的免何一类变革,都须要长化和理解的入程。当绩效纲的和改入计划造订出来当前,头后要做的非取得齐体履行者的充脚理解,以形败履行的动力。做为一类变革,本杆管理的实行将出无可躲免地逢到各类难题,那便请供管理者绝可以长除组织外部闭于待变革的抵牾力量,促败组织败员闭于计划的理解、交缴取收持,以保证变革纲的的实现。
4.2.7网罗反馈信做
将上述活动中的各项入铺同齐体员工反单交流,并将纲的后景传达给员工,入而依据齐体员工的建议,建改绩效纲的,改入规划计划。本杆管理夸大的非连续性和可再生性的轮归递入入程,果彼闭于实行入程入行准确无效的测评非闭键。反在测评的基本上,闭于上一轮“闭于本”解果入行大解,将取本从项纲实行相闭的齐体资料加加到本杆数据库中。值得留意的非,特订的本杆项纲的实行会给某些从要的评价指本带来背里影响,反在其后续行为和连续改入的入程中,那些背里影响仍陈可以收生各类变更,当当引行脚够的沉视。
4.2.8采取激励脚腕促入“闭于本”行为
本杆管理的实行必需得到薪酬轨造的收持,使集团公司可以通功罚劣罚劣来调动组织败员的暖忱,通功降上工资、晋降职务、收放罚金以及迟期权、迟期股等脚腕来强化闭于本的解果。以考察解果为依据闭于组织的每个层级入行激励,形败连续的动力,将本杆管理念惟外化为企业文化。
5、本杆管理当用于绩效管理的特色和亡反在的题纲
5.1特色
以本杆管理为从线的绩效管理的各个步骤非一个轮归去单的入程。以本杆为纲的,反在流程入行入程中它非动态的,而到达和略纲的后,本订的本杆纲的又果为本身的收铺而收生了变更,果而企业集团须要闭于本杆瞄准数据库入行及时更旧,可睹那非一个出无停地逃踪本杆的连续改入入程。
5.2亡反在的题纲
随着中国金融业人世过渡期的全部结束以及我国综合经营的逐步放开,国有保险公司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形势,突出表现为国际金融保险集团综合经营的绝对优势以及国内以银行业为核心的金融集团的迅速崛起。为了提高整体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国有保险公司应加快实施金融控股化的战略进程。
一、国有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化的约束因素分析
金融控股公司是在一个集团公司(母公司)的框架之下,各子公司专门从事银行、证券、保险等不同领域的金融业务,整个集团公司涉足至少两种不同的金融业务。国有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化受到法律环境、资本实力和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制约。国有保险公司在构建金融保险集团的过程中,最明显的特点是受到政策法规的限制和指引。尽管我国已在法律和监管上确立了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制度,但现行法律对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并没有明确的禁止性规定,即没有禁止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拥有共同的大股东,因而在客观上为成立金融控股公司留出了法律空间。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鼓励综合经营,因此来自法律方面的约束力将逐渐降低。
资本实力是金融保险集团发展的关键约束因素。随着国内金融业与国际金融业的不断接轨,不论是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保险业的偿付能力、证券行业的净资本监管体系、信托业以最低资本要求为核心的风险体系等,都体现了监管对资本与风险相匹配的要求。缺乏足够的资本,即使政策允许进行综合经营,也使国有保险公司在金融控股公司化的扩张过程中感到力不从心。
国有保险公司当前的经营管理水平,尤其是风险管理能力和专业化经营的技术水平限制了保险公司在金融集团搭建过程中的产业布局。与发达国家相比,国有保险公司的专业化程度并不高,突出表现为专业子公司的数量、规模、对整个保费收入的贡献与我国保险业务的发展并不匹配。因此,国有保险公司不得不立足保险业,以原有的保险专业化服务为核心,在保险相关业务领域或保险行业价值链上进行拓展。即便如此,在健康险、企业年金、保险经纪、保险资产运营方面仍缺乏运营经验。
二、国有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现状
我国国有金融机构发展为金融控股公司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现行的金融体制和法律框架出发,大致要经过三个基本阶段:一是在严格的分业监管和机构分设情况下,允许金融机构进行业务合作,开展某些综合经营业务;二是在分业监管情况下,允许金融机构在股权上进行合作,发展以多元化经营为目的的分支机构;三是在交叉监管或统一监管的情况下,发展金融控股集团,全面实现综合经营。从我国加入WTO到中国保险市场的全面开放,国有保险公司将把成为金融集团乃至国际化的金融集团作为战略目标,国有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化已经呈现出阶段性和加速化发展的特点。
(一)组建保险集团股份公司,进行专业化经营、集团化发展
从国有独资保险公司到国有股份制保险公司,再到国有股份占绝对控股比例的保险集团公司,经过了近十年的发展,尤其是加入WTO后,保险集团得到快速发展。例如,1991年4月成立的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在2001年11月9日正式批准成立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公司。2003年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原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进行重组改制,变更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2003年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保监会批准,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于2003年重组正式设立中国人保控股公司。此外还有中国保险(控股)集团、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截至2005年12月31日,国内已形成6家保险集团,这些保险集团的保费收入占据了中国保险市场份额的75%以上。
一些业绩表现良好的保险公司,正积极进行集团化改造。如成立于1996年8月的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9月底经中国保监会批准筹建新华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向集团化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新成立的阳光产险公司,在健康险、寿险领域成立了独立法人的专业控股子公司,积极向保险集团化发展挺进。
(二)在保险业务领域进行产业布局和整体上市
由于政策的不断放开和竞争的日趋激烈,保险集团积极进行产业布局。各大保险集团控股公司旗下基本都建立了产险公司、寿险公司、年金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健康险公司等专业化的子公司。一些保险控股集团公司还在保险行业价值链上进行资源协同,建立了保险经纪公司、保险公司和保险公估公司。国有保险控股集团由原来单一的一级法人制改造成了多级法人制,国有保险公司也演变成为保险控股公司。例如,平安保险集团,就抓住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于1996年成立了平安证券公司、平安信托公司、平安海外控股公司,2004年收购了福建亚洲银行,并更名为平安银行,搭建了比较完整的金融控股公司的架构和产业布局。同时,该集团紧紧跟随保监会政策放开的节奏,相继成立了平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平安养老金公司、平安健康险公司。
在这一发展阶段,制约保险集团化发展、多元化经营的主要因素仍然是资本和政策。为补充资本金和缓解偿付能力的压力,保险控股公司整体或部分上市是必然的选择,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实现了整体上市。当整体上市的时机不太成熟时,国有保险集团视具体情况,选择了对部分优良资产重组与上市的策略。如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专业化公司先后在境外成功上市,中国人保控股公司和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分别拥有这些上市公司的控股权。太平洋保险集团积极推进集团筹备整体上市计划,其他准备上市的保险集团也在积极准备。
(三)以控股公司为平台,发展合适的金融控股公司
国有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化的最终目标是使保险集团控股公司成为一个纯粹的控股母公司,控股母公司不经营具体业务,而是整个集团的管理中心,负责整体的战略规划、计划制定、资源配置、人力资源管理等重大问题。各专业子公司作为专业营运单位和经营活动的主体,是整个集团的经营中心和利润中心。
我国加入WTO后,资本市场在一定期限内继续开放,金融机构的并购活动将愈发自然和频繁。因此,国有保险公司应该有目的有意识地研究和选择自己可能的并购对象,并在最恰当的时机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成功。为了成本效益或者盈利的需要,也可能考虑出售子公司或集团控股公司的股份。
国有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公司化的根本动因在于通过提供多元化的综合金融服务来提高竞争力。因此,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积极进入银行、证券、信托、基金等金融业务领域,是国有保险集团控股公司发展的一个长期战略目标。当前与保险业务具有较大相关性的是银行业,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业务相关的是证券、基金和信托业。在综合经营政策没有完全放开的情况下,资产管理公司和信托公司是绕过政策限制,进入其他金融业务领域的平台。从保险公司适应竞争的规律来看,应该进入银行,但根据保险公司的资本实力和发展的现状,目前还无法并购大中型或较有优势的城市银行,只能配合保险业务的区域发展战略,有选择地并购一些中小城市银行。因此,对处于资本劣势的国有保险公司来说,积极探寻与银行更深层次的合作,也是无奈的选择。
(四)比较完善的金融控股公司和国际化运营阶段
本阶段是国有保险集团控股公司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阶段。目标是融人国际金融体系、参与国际竞争,初步树立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形象。这一阶段着重应对金融市场的国际发展趋势和规则,加强与国际著名金融集团的全方位合作,通过战略合作与战略联盟、资本融合以及设立新的国际金融公司,融入国际市场,拓展集团生存空间。
三、国有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公司化特点
(一)国有保险集团金融控股公司化是形成金融集团的合适路径
在已经成立的保险集团中,母公司本身不从事具体业务,属于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相对母公司本身从事某一业务经营,该业务一般又是该公司的主要或重要业务的事业型母公司,具有相对明显的比较优势和专业优势。在现行法律框架下,通过形成保险金融控股公司形式进行综合经营,是当前我国保险集团建立金融集团的合适选择。金融控股公司实行集团混业、经营分业的方式,各子公司之间存在有效的防火墙。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能够有效阻断银行、证券和保险业的风险传递,维护保险体系的安全和稳健。
(二)国有保险金融控股公司基本上还处于构造业务体系的初期阶段
国有保险集团在多元化业务的开展中,真正考虑客户需要的地方还较少,仍试图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角度,开展银行、证券、保险等全面业务。各集团总体发展战略缺乏差异性,也缺乏明晰的多元化战略。国有保险公司组建控股公司的目的,是在为迟早的综合经营做准备,以便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发展轨迹基本体现为:海外组建控股公司,然后绕回内地进行综合经营;母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改建成控股公司,海外或国内上市,时机成熟后,与综合经营的控股子公司整合,打造巨型金融集团。各大保险集团对自身优势和发展的定位是模糊的,业务酌整合以及运行能力的整合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但与跨国金融集团相比尚有很大差距。我国保险集团短期内还无法兼并较大的银行,并购目标也只能是区域性的商业银行,银行业务形成的利润短期内与保险业务以及资产管理业务形成的净利润在数量上还不具有可比性。
(三)保险金融控股公司以保险业务和资产管理为主业
金融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仍将以保险业务和资产管理为核心,主要涵盖资产管理、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方面。金融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主业和优势还是保险。保险集团公司首先要把保险这个主业做好。通过整合内部资源,发挥集团优势,成为主业突出、优势互补的以保险业为核心的金融控股集团。
资产管理业务将逐步成为保险金融控股集团的主营业务。通过资产管理,带动保险业务增长和利润的持续增长。国外金融保险集团的核心业务板块也是保险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在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市场实质性启动并获准进行基础设施投资之后,保险公司将逐步变身为实质性的资产管理公司。随着承保利润率的走低,资产管理业务将发挥支撑作用。
目前,保险公司已获得基础设施投资资格,例如港口建设、高速公路建设等国家基础建设项目。这类投资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项目回报周期长,投资收益稳定。保险资金和资本市场的对接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组建保险投资基金、参与证券一级市场配售、购买定向债券、进行资产委托管理等。在资产匹配的原则下,其它国际通行办法也可借鉴,如实业项目投资、消费信贷、抵押贷款、可转换债券、资产证券化等。
(四)国有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化,具有发展空间和政策支持优势
由于大多数国有保险公司是国有股东占控股地位,并且大多数国有股东并不是金融集团,因而国有保险公司金融集团控股化,不会与股东发生战略冲突和业务竞争。因为进入这些保险公司的战略投资者,仅仅是把它作为海外金融集团在整个中国金融市场的总体战略布局的一枚棋子,最多是作为利润中心,而不会有兴趣去培养另外一个金融控股集团。另外,从我国金融产业政策、促进保险业发展和运营安全的角度,国家应该会鼓励和支持以保险业为核心的金融保险控股集团的发展。
四、保险金融控股公司实现综合经营的现实策略
(一)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以便切实防范、化解风险。因为保险企业集团和子公司之间的股权结构比较复杂,容易产生关联交易、资本金重复计算等问题,如果没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严密的内控制度,就可能产生更大的风险。
(二)建立和完善以保险业和资产管理业务为主的金融业务框架,提高保险专业化经营能力
继平安集团顺利进军多个金融领域之后,各保险集团控股公司纷纷将打造一个跨行业经营的金融集团,并购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纳入战略规划。
(三)加强与其他金融业的合作,有选择地进入其他金融业
目前银行销售的寿险业务已经占到寿险保费收入的近三分之一,保险业和银行业怎样通过产权关系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是目前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四)发挥整合资源优势
二、广电行业集团设备管理现状
广电行业集团设备管理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大型广电集团信息化水平较高;信息化平台整体较落后,CS架构集成性差,扩展性能不高;信息化平台功能单一,未形成采购管理、实物管理、价值管理一体化管理;信息孤岛,不能实现设备采购、入库、使用、退役的全寿期管理;个别单位还未建立设备的采购管理平台,采购库存管理扔处于手工EXCEL表统计阶段;设备实物管理未通过信息化平台管理,设备的领用、借用、归还、退库扔沿用手工统计手段进行。广电行业集团设备管理信息化亟需一套整体解决方案,实现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三、广电行业集团设备管理方案
(一)构建设备的三态管理总体方案
设备的三态管理指设备采购态、设备实物管理态、设备价值管理态即固定资产态。设备的三态,分别以物资编码、设备编码、固定资产编码进行管理。同一个物资编码可以对应多个设备编码,一个或多个设备编码可以对应一个固定资产编码。
(二)支持设备三态管理组织结构划分及功能权限设置
设备采购库存管理部门、设备使用和管理部门、设备价值管理部门。广电行业设备采购部门负责全集团(全台)设备的采购管理,主要包括供应商管理、采购计划管理、采购合同管理、到货管理,行使采购管理权和库存管理权。设备使用和管理部门主要行使设备的实物管理权,负责进行设备实物的验收、信息登记、领用、借用、归还管理、维修维护管理、设备处置管理(转移、捐赠、报废等),主要行使设备的日常使用管理。设备价值管理部门指财务会计部门,主要进行固定资产增加、资产减少、设备使用费管理、固定资产折旧管理等。
(三)囊括广电行业集团设备管理全部业务功能
广电行业集团设备管理业务主要包括采购预算及实施计划管理、采购申请管理、采购过程管理、设备实物管理、设备处置管理、固定资产价值管理。
(四)支持广电行业集团设备管理核心业务流程化、电子化
广电行业集团设备管理主要包括设备采购申请和使用部门、设备采购部门、设备管理部门、设备价值管理部门,系统功能支持采购申请流程电子化,购置计划、到货、预入库、入库全过程图形化状态跟踪。对于设备实物管理,系统支持使用部门网上发起领用申请、借用申请,依据领用或借用申请生成领用单或借用单,实现领用、借用流程电子化。以设备编码与固定资产编码关联关系,设备实物管理联动固定资产价值管理,设备占用费自动计提。设备处置直接触发资产减少。
二、企业集团预算规划战略框架
集团公司,一般指的是集团的母公司。集团公司是企业集团的掌控者,一般是采用控股型母子公司组织体制来逐层控制集团内部的其他企业,其本质是一种母子公司关系为基础的垂直组织结构。集团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由若干个子公司组成,母、子公司之间以股权或者产权为连接纽带,是由母公司不断扩展而成。根据集团的管理模式,将现代集团公司可以分为三类: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和持股公司制。在一般情况下,公司采取一种混合线功能划分和系统管理模式,但纯粹是基于公司是使用更多的股份公司制管理模式。在一个大的企业集团,存在多个业务单位战略。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企业战略,业务战略和职能战略。在不同的层次,配置策略的要求是不同的。
三、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战略中的问题
我国企业集团普遍处于初创期或发展期,财务战略已经成为整个集团战略管理进程的基本方面,是顺利达到企业集团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尤其是财务战略,普遍缺乏系统、有效的战略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企业财务战略意识薄弱,企业管理人员业务水平较低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长,使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管理中在思想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通常,他们缺乏自身独立性,加上企业集团财务工作的依附性强,这使得许多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缺乏必要的监督,导致人为的损失。此外,我国的企业集团基本上占主导地位的是民营企业,任人唯亲较为普遍,造成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水平较低,导致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严重失职,难以真正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
(二)企业内部财务责任制度不明确
对当前中国的企业来说,企业内部的部门不多,人员数量较少,这容易出现部门管理的交叉,导致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混乱,财务责任不明确,这主要是由于财务部门本身不了解自己的权力,对自身的职能和职责不明确。这也导致企业项目在生产过程中的各步骤没有相应的责任人,使得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成本难以控制,给企业效益造成损失。
(三)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内部控制
这主要是指对当前企业集团自身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当前在我国的企业集团,由于快速发展使得基础设施不适应发展的要求,特别是财务战略管理,这一方面没有专门的财务战略管理体系和专业化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导致公司的财务基础工作薄弱。另一方面项目内部的财务基础工作不够扎实而且也没有落实好,造成财务账目处理混乱,容易出现内部管理系统和项目资金使用失控,这些都是财务战略管理内部控制不强所导致的严重后果。
四、加强企业集团财务战略预算管理的基本措施
(一)提高财务战略预算管理质量
企业集团的财务战略管理主体是财务战略管理的工作人员,提高财务战略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是最简单最有效的财务战略管理的措施;选择高素质专业的财务战略管理人员对企业施工项目进行管理;组织人员对财务战略管理人员进行集中的培训;对财务战略管理人员进行定期评估,促使财务战略管理本身的质量要求;聘用财会人员时要严格把关,对财会业务素质差的人员,应加强培训,择优上岗,使财务人员有责任感和危机感。总之,我们应该通过改善财务战略预算管理质量,为企业发展进步作出贡献。
(二)建立明确的责任内部财务战略预算管理系统
财务战略管理的加强,就应该彻底的断绝任人唯亲的财务战略管理人们的选拔方式,并建立权责明确的财务战略管理制度。建立权责明确的财务战略管理预算管理制度,主要来说首要的就是要在企业集团内部有一个专业的财务战略管理机构以及财务战略预算管理的机制。其次,就是对企业集团的资金财务战略预算管理制度做到专人项以及职责明确。最后,是规划科学的企业财务战略预算管理流程,确保公司的审批制度化,内部资金更快、更好地运用,在保障预算管理制度之下高效发展。
(三)健全企业集团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企业集团的财务资金管理,具有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是必须的,合理有效地利用资金,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了资金投资。具体而言,那就是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严格核实分析,进行专业的预算。此外,财务战略管理工作也应积极吸收和培养高质量的金融专业人才,充分的发挥其业务政策以及战略目标决策上关于财务核算控制以及管理的作用。
出版集团迎来动漫时代?
今年9月,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将成立动漫中心,这是凤凰集团2008年年度计划中搭建的4个平台之一。据集团出版部主任佘江涛介绍,新的动漫中心将以江苏少儿出版社为依托。中心虽然没有正式挂牌,但一些项目已经在积极运作之中了。广东出版集团也在筹备成立新媒体出版中心。据中心负责人黄彦辉介绍,新的机构除了涉足数字出版、网络出版之外,动漫出版也将成为其核心的板块。据悉,由吉林出版集团、吉林电子社、吉林音像社联合组建的动漫公司,今年上半年已注册成立。
此外,一些集团还与其他机构合作成立动漫公司。由安徽出版集团和上海城漫漫画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联合出资成立的时代漫游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已于今年6月诞生,安徽出版集团为控股股东。新成立的时代漫游是中国国际动漫产业交易会的具体执行单位,也是新闻出版总署重点扶持的国家级动漫出版基地。
山东出版集团与湖南宏梦卡通传播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的大规模的动漫股份公司,今年也将浮出水面。有消息表明,江西出版集团和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在动漫产业建设上也将有大的动作。在此之前,湖北长江出版集团与湖北海豚卡通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的海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与日本OAKS株式会社等单位共同投资组建的上海世纪华创文化形象管理有限公司,已经在业内广为人知。最近有传闻,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停刊几年的动漫杂志《北京卡通》正在筹划复刊。
出版集团要实现出版的纵深发展,动漫产业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2006年,国务院《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7年,新闻出版总署推动动漫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又公布了鼓励原创动漫发展的项目名单。政府的一系列支持与推动使出版集团投资动漫产业水到渠成。但因此就断言出版集团进入动漫时代还为时过早。不管怎样,这些占据全国出版业半壁江山的出版集团,从河边试水到逐步迈向深水区,对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将产生良好的集群效应。
术业有专攻图书是最大的赢利点
创作动漫形象、出版图书刊物、制作动画片和网络游戏、开发玩具和服装等衍生品,在动漫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出版单位目前的主要赢利点还在动漫图书环节,图书出版也是各集团在规划未来动漫产业时的重要板块。
在动漫图书出版领域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安徽出版集团。集团下属的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大型原创动画片《虹猫蓝兔七侠传》的同名抓帧图书,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创造了1600万册的销售奇迹。今年上半年,作为集团动漫图书的重点出版社和漫游公司的股东之一,安少社将动漫出版作为工作重点。据社长刘玉英介绍,安少社将常抓动漫品牌图书出版工程,建立动漫图书品牌群,将稳定动漫图书细分市场的优势地位作为出版社发展战略的新思路。仅今年上半年,安少社就推出了4种动漫图书,分别是“虹猫蓝兔”品牌的续集《虹猫仗剑走天涯》、央视首部大型奥运主题动画同名图书《福娃五连环》、《小卓玛》、《憨八龟》,其中3套动漫书的同名动画片在央视少儿频道热播。此外,继去年成功推出电影版《变形金刚》系列图书后,下半年,安少社还将再次联手美国孩之宝公司,推出其最新动画版《变形金刚》的15册同名图书。同时,还将和北京中卡世纪公司、时代漫游共同合作出版365集大型原创动画节目《霹霹乐翻天》的同名动漫图书。
据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昕介绍,今年10月,由上海世纪华创文化公司制作的52集动画片《金甲战士》将在全国播映,这是我国第一部面向少年儿童、以3D技术制作、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原创动画片。届时,与动画片同名的动漫图书也将同期推出。从2007年至今,凤凰集团苏少社的《中华小子》动漫图书已经取得了12万册销售业绩。据佘江涛介绍,为了实现动漫图书出版的可持续发展,凤凰集团还抢先一步和拥有五十多年历史的上海美术制片厂合作,购买了其建国以来拍摄的二十多部优秀动画片的图书版权。吉林出版集团总经理助理逄春耕表示,吉林出版集团动漫公司有意与台湾漫画家敖幼祥合作出版其无厘头搞笑漫画《乌龙院》新系列。
图书出版既是出版集团的主业,也是其长项。以出版为龙头带动动漫产业链的发展体现了“术有专攻”的原则。在分工越来越细致,竞争充分的市场中,只有在自己最熟悉的领域施展拳脚,才能实现成本最小化和效益最大化。
原创依然是软肋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漫形象是打造动漫产业链的基础,也是带动动漫产业完整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条件。动漫图书发展虽然迅猛,但是以出版单位原创的动漫形象创作的图书却乏善可陈。动漫图书题材主要以国产动画片的同名抓帧图书为主,其次占据相当比重的是引进港台地区和日本等国的动漫图书,有限的几本原创动漫图书也大多是和其他机构合作的产品。原创作品缺乏,过于依赖动画片,这是目前出版集团发展动漫产业的软肋,也是将来图谋进一步发展的硬伤。
动漫原创出版的缺失一方面来自经济利益的驱使。与我国动漫图书市场的不成熟相反,我国的动漫爱好者在多年前就受到来自日韩这些成熟动漫市场的盗版图书的熏陶,已经有了相当的欣赏品位。而引进经过国外市场检验的产品,市场风险相对就小。
此外,电视的受众和传播的速度远大于图书,有热播的动画片在前面投石问路,出版影视同期书可以规避一些不可预知的市场风险。许多有识之士认为,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先动后漫”不符合动漫产业的发展规律。但是“存在即合理”,这也算是动漫产业的中国特色了。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动漫研究室主任王飚认为,动画片的收购价很低,大部分国产动画片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并不是在电视台播出的动画片都能带来很大的辐射作用。将动画片转化为图书,本身也有很高的成本,如版权、印刷、市场推广等,如果不加甄别,盲目跟风,出版风险也不小。
影响出版单位进行动漫原创的另一个因素来自于创作实力。动漫形象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元素。《蜘蛛侠》是美国超级英雄主义精神的体现,宫崎峻的作品代表了日本动漫灵异奇幻的风格,《风云》则是香港地区武侠动漫的代表。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相比,内地的动漫图书的策划人、编辑、作者在创作观念上还落于人后,我们的原创动漫远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
向产业链延伸
在重点落实动漫图书出版的同时,一些出版集团根据各自的优势,在产业链的延伸方面也开始了积极的尝试,以获得更丰硕的回报。据苏少社社长吴星飞介绍,凤凰集团已经获得了“变形金刚”等共16类纸质周边产品的出版权,同时还获得了迪斯尼卡通形象授权和周边产品的开发权。此外,凤凰集团除了出版《中华小子》图书外,还将《中华小子》的衍生品权纳入囊中。同时,一本原创动漫杂志也在酝酿之中。
陈昕认为,只有在动画片播出后才可能形成动漫的衍生产品,实现动漫产业链的发展。他介绍,《金甲战士》在进行设计时从动漫产业链的角度出发,在人物塑造、武器设置上,充分考虑到衍生品的市场。52集故事共涉及50多个人物形象,100多种玩具,都有可能成为动画片的衍生品。据称,《金甲战士》的授权产品零售市值至少要做到30个亿,有香港企业已投入3000万元制作其衍生品。而上海世纪的少儿社、音像社等也会介入相关延伸产品的出版。
早在2007年,徽版集团就和上海城漫漫画公司合作,开拓了《鬼吹灯》漫画、动画、游戏、电影、广播剧、电子书、手机漫画、FLASH、周边玩具、主题展览等多个领域。据了解,新成立的时代漫游公司业务主要包括动漫图书营销与版权合作、动漫品牌授权与渠道建设、动漫手机媒体运营、动漫周边产品开发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吉林出版集团也正在和长春影视集团合作制作“乌龙院”的动画片。
小心翼翼谨慎前行
二、推进集团公司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措施
(一)做好全面预算管理组织工作。要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实现集团公司战略与目标,首先必须做好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工作。集团公司应高度重视全面预算组织工作,搭建由主要领导挂帅的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建立各业务部门、职能部门和财务部门以及下属企业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强化集团总部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统领和总控作用。
(二)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建设。建立规范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明确集团公司各部门及其下属企业职责分工和全面预算管理流程,保障预算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实。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实施,不断规范公司预算管理活动,促进各项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加强成本、费用控制能力,提高经营效益和盈利能力。
(三)提升全面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集团各部门及其下属企业应正确分析、判断市场形势和政策走向,根据不同的预算项目,合理选择增量预算、杠杆预算、零基预算等方法编制各项业务预算,并开展与行业先进水平对标。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综合平衡、逐级汇总”的程序,层层组织做好集团总部与下属企业预算编制工作,同时通过对预算编制水平与准确程度的检视和回溯,不断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
(四)完善全面预算管理考核与激励机制。全面预算考核是一种动态考核和综合考核,集团公司在特定期间的预算执行过程中和完成后都要适时进行考核,以便更好地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目标。在激励和约束机制方面,将全面预算管理实施过程和结果纳入绩效评价体系,依据各责任主体对预算执行情况及其结果,实施绩效考核。把预算执行情况及其结果与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经济利益挂钩,奖惩分明,从而使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企业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责任共同体,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应关注的几点事项
(一)将资金集中管理与全面预算管理相结合。资金预算是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之一就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集团公司通过资金集中管理,可以提高集团的统筹管理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率,控制财务风险,实现集团资金管理的高度统一。集团公司可以通过资金收支计划进行控制,根据下属企业编制的月度资金收支计划进行综合平衡。此外,具备条件的集团公司还可以通过搭建资金集中管理平台,将所有成员单位的资金集中起来,成员单位所有重大的资金收支都要通过资金集中管理平台办理。资金集中管理平台实现了对成员单位资金流量和流向的有效控制,为资金预算管理的执行与监控提供了便利条件,实现资金预算管理与资金集中管理的紧密结合,从而进一步强化了资金的预算管理,充分发挥了资金预算管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