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面文化论文

面文化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4 15:22:1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面文化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面文化论文

篇1

二、对发展态势的探讨

在视觉表达方式变革的过程中,不论是影视还是平面设计,机会与挑战都是并存的。平面设计无疑是视觉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对所处时代环境的表达。由透视理论到电子技术,伴随平面设计的发展史的是各种高科技手段的诞生,带给人们感官上的各种感受。当代社会生活几乎与图像密不可分,周宪教授基于此提出了“读图时代”的概念,同时,图像也带出了“眼球经济”这一新概念。在这种状况下,“图文大战”爆发了,总的来说就是当代视觉文化与传统文化认知的对立。在平面设计中,各种先进技术在平面设计实际操作中的运用,导致平面设计越发吸引人们的眼球。图像传达也不再基于实际,在表现过程中,形式也逐渐重于内容,画面也是为丰富人们视觉认知经验而存在。当代的平面设计对传统视觉表达提出了挑战。尤其在“眼球经济”倡导下,视觉消费被提上日程,人们不再排斥视觉享受,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同样重视视觉追求。另外,当代视觉审美强调为人类提供娱乐性的、重感官的与短效的体验。如,在封面照片或者广告中加入明星因素进行宣传,产生视觉效应,从而对产品进行宣传,这种消费观对人们以往的经验和对事物的辨析力产生了影响。

篇2

(一)蒙文字体设计

蒙文字体设计旨在解决两方面的问题:1.蒙文字体较少,设计可选范围有限的问题;2.蒙文字体缺乏适合设计,不能有效地融入到各类形象传达组合中的问题。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就需要设计师不断丰富蒙文的标准字体。一般来说,蒙文在电脑系统中的标准字体只有十一种,而其他文字诸如英文、中文等均有上百种之多,这种情况就大大限制了平面设计的文字素材范围。设计师可借鉴不同文字的体例展开蒙文标准字体设计,将装饰体、手写体甚至书法体等形态引入到蒙文形制中。此外,设计师还可创新蒙文字体笔画的线条表现,以或粗或细、或平或曲的装饰性线条丰富字体本身的表现力。针对第二个问题,设计师要想对蒙文字体进行适合设计,不但需要对形象传达组合有深入了解,还需要对民族地域特色有所认识。比如,蒙古族通常认为蓝色代表吉庆,那么在进行视觉识别系统设计时,设计师就可以尽量选择适合蒙古族风俗习惯的文字形式。

(二)蒙文图形化设计

蒙文图形化设计一般有两种手法。1.蒙文字装饰图案化设计。设计师可将蒙文转化为具有装饰性效果的图案,如寿纹、云纹、万字纹等中国传统图案,或是将文字做适合转化形成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几何形状。这两种方式的蒙文既拥有文字本身的意义和内涵,又拥有丰富的形式,实现了图文结合,非常富有现代感。2.蒙文抽象或具象图形设计。这种设计手法需要设计师从文字的整体特征出发,从蒙文的形态特征出发联想与其相关的物象,然后通过各种加工手法的运用将文字抽象化或具象化为该物象。这种手法能够使蒙文这一表音文字实现表意效果,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二、蒙古族传统图形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人们通常将蒙古族传统图形狭义地理解为传统图案,其实不然,蒙古族传统图形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它除了包括蒙古族文化中的图案及纹样,还包括同蒙古族生产、生活相关的一切事物的图像,如传统器皿、蒙族刺绣、家具雕刻、生活用具等。下面笔者就从传统图案和传统图像两方面详细介绍蒙古族传统图形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一)传统图案的运用

传统蒙古族图案种类丰富,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1.抽象几何形状及象征性花纹,如万岁花纹、八宝花纹、兰萨花纹等;2.抽象或具象动植物、自然景物图案,如花卉、马、鱼、水、山等。在进行蒙古族传统图案的创新时,首先,设计师要对各个分类下图案的组织结构、造型手法、共性个性、内涵意趣等有所了解,这样方能实现素材的创新应用,否则则是肤浅的照搬照抄。其次,设计师还要对图案素材进行合理选择与取舍,实现设计的化繁为简。蒙古族图案为了追求饱满和华丽,线条环绕较为繁絮,可能会产生较重的视觉负担,同现代平面设计理念也较为不适应。设计师要根据设计对象的主题适当地删减累赘结构,力争以最精髓的点、线来实现画面主体的解构与重构。最后,无论是抽象图案还是具象图案,设计师都要通过现代创新手法的运用赋予图案新的内涵,使之能够与现代文化相渗透。

(二)传统图像的运用

传统图像是蒙古族日常生活的艺术升华,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是符合蒙古族典型特色的器物图像都可以纳入到这一分类。如家具器皿、房屋建筑、生活用具等等。我们平时常见的蒙古哈达、马头琴等就属于传统图像的原型素材。设计师在运用传统图像进行平面设计创作时,可从抽象和具象两个角度展开:具象表现较为简单,通常只需要将选取好的图像稍作改动进行概括再现即可;而抽象表现则较为复杂,需要设计师在保证图像涵义可识别性的基础上对素材采取符号化的加工,从主观角度赋予传统图像设计意图,实现从内到外的高度概括。如,鄂尔多斯集团的企业形象设计就选用了牧民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物象——绵羊,通过柔软的羊绒和羊角抽象概括了原素材,很好地传达了企业的经营范围和产品理念。

三、蒙古族传统色彩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作为现代平面设计最直观、最表象的元素,对作品视觉效果的展现起着重要作用。蒙古族传统色彩的优势首先表现在它具有质朴、鲜明、真挚的感官特点,能够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其次还表现在它能够传达一种隐藏在蒙古族文化内涵和观念形态下的象征意义,具有升华主题的功能。这些优势同现代平面设计的色彩要求不谋而合。针对蒙古族传统色彩的功能优势,设计师通常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展开色彩设计:

(一)直观表象应用方式

蒙古族传统色彩的直观表象应用可从对比与调和两方面考虑:蒙古族传统色彩由于多色相、高纯度的特性,视觉效果往往非常鲜明亮丽,这样就有利于设计师开展高纯度对比和强明暗对比。例如,内蒙古青年联合会的会徽设计就采用了蒙古族传统竞技项目“博克”中选手佩戴的装饰物“章噶”的色彩,“章噶”的飘带色彩丰富、饱满,具有很强的对比效果,设计师将这些色彩进行并置排列更加强了色彩之间的对比,既彰显了民族文化特色,同时又最大程度地凸显了色彩的视觉冲击力。在调和运用方面,设计师可采用单色作为调和底色,通过多种色彩的相互穿插和重复实现色彩调和。如草原红太阳公司的企业形象设计就采用了红色和黄色的色彩调和,设计师通过色彩之间透叠、叠印的方式将两种色彩连结起来,朴素之中透着统一与和谐。

篇3

比喻是把甲比作乙,甲和乙在本质上有着相同的特征,通过这种比喻能够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形象地表达出来。如曹辛之所设计的《九叶集》,其是一部当时九位进步诗人的诗歌合集,曹辛之别出心裁,用略带抽象的手法画出了一棵大树。这棵大树枝干粗壮,枝叶繁茂,而且恰好有九片叶子,而且每片叶子造型各不相同,曹辛之以此来比喻这九位诗人,告诉读者他们的诗歌创作是植根于生活这片热土的,所以才能够枝繁叶茂,而且每个人的诗歌都是独具特色的,各有各的风格。

象征是指用甲表现乙的形式。鲁迅的《坟》创作完成后,很多设计者的封面设计都难以让他满意,原因在于多数设计都过于直白,没有象征意味,不能和杂文本身相配合。最终封面还是选定了陶元庆的设计,此设计的画面使用两个土灰色的三角形作为坟墓,将几个细长的圆锥体作为坟地里的树木,并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了一个棺材的侧影。单看画面,我们难以看出其描绘的是一座坟墓,但是联系到书籍的名字,就能够体会到设计者的深意:其描绘出来的是一个象征的坟墓,即封建文化的坟墓,令人回味无穷。

2.中西合璧

时期,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转型时期,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现代艺术思潮和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发生了交融,使得书籍封面设计走进了一个兼容并蓄和多元发展的时期。面对这种形式,鲁迅、丰子恺、陶元庆、郑川谷等都纷纷开始了关注西方现代美术和中国传统设计的融合,并在中西方两种文化中找到了一种平衡,使作品呈现出了中西合璧的面貌,大大扩展了意境的审美表现。

如丰子恺为《护生画集》所设计的封面。其选用了莲花,并将和蜻蜓作为主要的表现素材,将莲花进行有规律的排列,并将画面底部中央的一朵莲花上的长方形空间作为题写书名处。而该长方形两旁的莲花则是左右对称的,这表现出一种整洁的美感。而且为了防止这种整洁过于规整,设计者又画上了几只蜻蜓穿插在连花丛中。之所以选用莲花,是因为其在日本留学时期,对日本艺术中莲花的含义有了深刻的了解,其正好和画集本身所表达出的意境相一致,体现出了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情操和圣洁唯美的感受。

篇4

说到“中国红”在标志中的运用,相信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设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引用了传统文化中的印章,底色则采用象征着和谐吉祥的“中国红”为标准色,这样的设计不仅传达着喜庆热烈的氛围,还深深的烙印在人们的心中。北京奥运会会徽的设计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它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完美结合,而且“中国红”的大胆融入,也使得其更具中国特色。除此之外,诸如中国银行和中国联通的标志设计在色彩上都采用了“中国红”,它们摒弃了象征严谨、效率的蓝色,选用吉祥兴盛的红色,想必也是一种创新和时尚。

(二)包装设计

随着经济型社会的发展各类眼花缭乱的商品不断涌现出来,怎样才能更好的脱颖而出呢?显而易见,包装设计是不可忽视的。色彩在包装中的运用是关键的,以它自身所具备的强大视觉冲击力吸引着更多人的眼球。“中国红”在包装中的运用非常多,例如很多白酒包装、月饼包装、年货包装等。设计师们会采用这种喜庆而浓重的色彩风格来装饰我们的节日,白酒包装更是利用“中国红”渲染了中国传统的酒文化,在提升酒的品位同时也迎合了商家所要传递的氛围和心情。

(三)招贴设计

招贴设计的目的是让受众能够直接明了的读懂广告信息,所以对能够给人留下第一印象的色彩选择是非常重要的。适当的色彩运用不但可以起到醒目主题的作用,还可以延伸画面的内涵,让人们在读图的同时可以尽情想象。著名设计大师靳埭强先生,他很好的将中国的传统元素融合在平面设计中,细心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在他的招贴作品中,对于“中国红”的运用,虽然只是作为点缀的视觉符号,但却带来了意料之外的视觉体验。它融入了自己的设计理念,传递着中国人的精神文明,“中国红”的点缀给人们带来了非同寻常的意义。

(四)产品设计

产品的设计风格彰显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以及科技水平。怎样在更贴切地表现我国文化底蕴的同时又能让产品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呢?产品的外观设计肯定是重要的,中国人讲究喜庆和吉祥,红红火火的色彩必定会带来一种心理上的愉悦和满足,所以在产品的外观设计上“中国红”的运用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家喻户晓的旺旺集团,他们的产品几乎都将“中国红”作为主色调,很好的迎合了人们的心理,同时也寓意着企业红红火火,蒸蒸日上。

二、“中国红”在平面设计中的反思

当我们在惊叹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时,在赞扬“中国红”所带来的正能量时,不要忘了什么叫恰到好处和因地制宜。或许“中国红”丰富多样的象征和寓意会让人们钟爱,但约翰•伊顿曾做过一个色彩实验,将一种色彩放入不同颜色环境中,所产生的视觉效果是不同的。比如“中国红”,将其放入蓝色中它是炽烈的,将其放入深红中它是平静的,将其放在橙色上它瞬间就黯淡无光了。这个实验让我们了解到“中国红”不同的视觉效果,在今后的设计中要结合设计环境和情感内涵,将“中国红”恰到好处的融入其中,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

篇5

文化建筑在我国建筑设计领域独树一帜,尤其是在文化属性表达上,更是将文化建筑的建筑特色与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社会环境进行融合,突出对人的审美性、物质性、艺术性、精神性的意蕴表达。从文化建筑平面艺术设计的时间与空间关系上,不能孤立地审视文化建筑格局,而是要从文化建筑平面设计思维、审美心理,以及对公众的审美传达等方面,来增添文化建筑的平面艺术审美体验。本文就文化建筑与平面艺术设计展开融合论述,并以首都博物馆为例,挖掘与呈现其审美表达方式。

1文化建筑与平面艺术设计

建筑领域中的文化建筑,泛指以文化教育等为功能基础的各类综合性建筑,如博物院、图书馆、展览馆、文化遗迹、学府等建筑形式。相对于其他建筑,文化建筑除了遵循建筑结构设计要求之外,更要挖掘建筑的文化功能,特别是在创造特色文化内涵上,需要利用平面艺术设计手法来打造独具文化韵味的建筑美学风格,如印度的泰姬陵、法国的凯旋门、英国的大本钟,以及中国的故宫等。这些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建筑设计风格,既展现了文化建筑自身的功能特点,又从精神文化上发挥了教育功用。平面艺术设计始于环境要素,而建筑设计源自其结构与功能,文化建筑与平面艺术设计的融合,旨在通过建筑学、艺术学理论,突出文化建筑的美观性与舒适性,以及文化教育功能。作为泛称,对于文化建筑平面艺术设计中的审美表达,也需要从建筑内部结构、建筑外部环境,以及建筑规划总体有序性上,展现文化建筑艺术设计审美创造,满足人对文化建筑的心理体验与审美鉴赏。

2文化建筑平面艺术设计的审美内涵

美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知觉心理波动的理解与感受。美学认为,美有两种,一种为主观倾向美,另一种为客观倾向美。对于文化建筑的审美表达,就是基于文化建筑的美感,从建筑的直观美学与客观美学价值中作用于人的审美心理。审美心理学家提出,审美是人类心理活动规律的一种体现,也是对美感的体验活动,多表现为人的知、情、意。建筑平面艺术美学主要是设计师通过平面构图等来营造建筑环境,运用美学要素来吸引受众,让受众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来感知建筑环境的美学意蕴。同样,对于文化建筑,设计师要把控当代受众的审美心理共性,改变文化建筑平面设计与空间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多样化艺术语言来表达审美共性心理,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鸣,呈现文化建筑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审美感受。2.1平面艺术设计中的审美创造。文化建筑平面艺术设计是一种审美创造活动,是基于对人与建筑、环境之间的合规性、合目性的统一,从而改造建筑结构与环境的关系,使其更好地满足人的审美规律需求。美学提出,“‘劳动’是活的,是塑造形象之火。对于‘劳动’本身,并非机械地劳动,而是基于创造性内涵‘活’的劳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规律性。”同样,恩格斯也提出,“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可见,愈是高级的、复杂的劳动,就愈需要进行周密、细致的艺术设计。所谓建筑平面艺术设计,就是要在追求美的过程中,以审美创造为目标来满足公众的审美心理。创造也是创新的过程,艺术设计的生命在于创新,平面艺术设计也在创新,如何从独具前瞻性、独创性的审美创造中推陈出新,就需要立足公众的审美诉求,进行创造。意大利前卫设计师李特萨斯在评价查理•依姆斯设计的椅子时提出,“并非只是设计椅子,而是设计一种坐的方式”。由此可见,对于文化建筑而言,平面艺术设计师需要结合受众对文化建筑的审美诉求,从而营造适宜的审美环境,达到审美创造的目标。2.2平面艺术设计中的审美欣赏。对于受众而言,其审美欣赏是什么?文化建筑平面艺术设计有哪些是值得欣赏的?简而言之,对于文化建筑平面艺术设计的审美欣赏,就是从受众的审美体验中获得心理上的美的感受。比如对建筑外观的审美愉悦,对建筑空间的审美享受,对建筑结构的和谐体验等。无论是何种审美欣赏,都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受众的审美认知。同样,文化建筑平面艺术设计中的一些技术缺陷、不足等问题,也将影响其审美欣赏体验。总的来说,无论是平面艺术设计形式上的审美愉悦,还是精神上的审美满足,都会与其内外形式的合理、悦目化设计有直接关系。

3首都博物馆在平面艺术设计中的审美表达

作为文化建筑,首都博物馆更具典型性。作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在平面艺术设计中更加注重审美表达的运用。3.1对公众审美需求的满足。文化建筑在建筑结构与格局上,不仅要满足功能服务,更要从体现审美价值上为受众营造独特的感官体验。也就是说,建筑与其文化属性的融合,旨在对受众精神与情感的双重交流,以凸显文化建筑的内涵价值。如何做到服务受众,需要从设计思想上表达真诚,从审美享受上突出人与建筑、环境的统一和谐。首都博物馆内部陈列的文物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在对其内容进行分类基础上,依照相应的时间、种类来进行有序陈列。一方面,从文物展示中突出文化意义;另一方面,从文物与博物馆平面艺术结构设置上形成内在契合。比如一些地域性文物、特色性文物设置专门的平面空间进行陈列,增强其艺术审美价值。3.2对设计思维的多维化表现。平面艺术设计同样需要讲究设计思维的创新与变化,文化建筑也不例外。文化建筑在融入审美艺术理念时,与其他建筑环境不同,需要从特殊性艺术符号设计与运用中挖掘和增强平面艺术的内涵,增进受众与文化建筑间的情感融合。当然,平面艺术设计也表现出矛盾性,有时在呈现不一样的艺术情感时可能与受众的认知相悖。当然,从文化建筑平面艺术设计思维表现来看,多维性变化就是从服务性视角寻找与文化建筑的自身特征相契合。首都博物馆主展厅宽大宏伟,各陈列品依据建筑格局有序排列。在平面设计上,室内文物与室内平面空间环境浑然一体,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也让文物文化与设计师的设计思维形成历史追溯感。比如沙盘、模型、浮雕、书籍等多种文物构成的展览群,融入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受众营造视、听多维感官体验。

总之,文化建筑平面艺术设计,不仅要从形式上借鉴不同的设计风格,还要从根本上构筑受众审美心理与整个建筑空间环境之间的契合点。毫无疑问,文化建筑与平面艺术设计,不仅是满足个体性审美诉求,还是将广大受众的审美共性作为基础性审美特征,从而表达建筑空间平面艺术设计的丰富内涵与审美体验。

篇6

一、设计方面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形式、符号在世代传承中不断演化、再生。而文化的精髓也源远流长,不断得到继承和升华。

(一)传统吉祥符号

中国传统吉祥符号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传承与发扬它,把其精神元素融人现代企业形象设计之中,必定会使企业形象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中国几千年传统吉祥图案及纹样经逐步挖掘、变化和改造成为中国企业形象标志,有方胜、云纹、如意纹、回纹、水纹、太极八卦、中国结等。这些纹样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中国联通的标志,就是由一种回环贯通的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盘长”(即中国结)演变而来的。取其“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之意。迂回往复的线条象征着现代通信网络,寓意信息社会中联通公司的通信事业井然有序,信达畅通。将这种吉祥寓意与现代信息时代的理念巧妙结合,使传统文化有了延续性,巧妙而不牵强,使我们的现代设计少了一些商业气,更多了一些文化气息和亲和力,在传达中达成了传统与现代的对话,设计作品与大众心理的对话。

(二)神韵的传承

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深层次的是在于神韵、内涵的传承。中国有5000年的文化,具有独特的审美哲学和审美情趣,这些文化随着具体事物通过视觉表现出来,如:国画、书法、易经、禅学、五行八卦等等。民间有剪纸、泥塑、木版年画等。在神韵传承中,设计师不直接引用符号而是将传统文化的表达形式、意蕴、审美方式等综合之后,再形成独特的设计方法,达到与传统“神似”的目的。香港著名设计师靳球强之所以走向成功,源于他有一流的设计意识和头脑,以及在对中国文化精髓如古钱币、水墨文化、书法、儒家文化、民间文化等的深刻理解,加之早年受到的现代设计的影响,使他的设计作品传达出厚重的文化底蕴。他的设计将传统和现代融会贯通,神形俱佳。

(三)中国传统审美

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方式中强调精神的追求和意境的表现。意境包含生活形象的客观反

映和艺术家情感理想的主观创造两个方面。艺术家通过有形物质世界的表现来追求大千世界

的神韵。“境由心造”,在绘画、雕塑、建筑等各个方面都能够体现出艺术家创作过程中所强调的意境美和心理上的和谐美。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意境的美表现在人的创作和审美体验当中。唐代的王昌龄在《诗格》中就提出:诗有三境,即物境、情境和意境。意境作为美学和心理学的范畴与思维关系密切。人们崇尚意境之美,李泽厚在《“意境”杂谈》中说:“意境”是“意”“情”“理”与“境”“形”“神”的统一,是客观景物与主观情趣的统一。形与神是创造意境的前提。形指可视的形象,意境的产生依赖于形象,对于形象之外的联想也要依据可视的形象来刺激。神指艺术精神的更高境界,艺术品的传神之写照能够更好地表现出意境之美。形与神的统一始终是艺术家追求的目标。中国绘画艺术尤其重视意境美的表现,这是由中国传统思维形式决定的。中国自古以来注重表现自然美,表现人与天地万物的和谐,“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二、传统文化在现代平面设计艺术中的应用

(一)构图方式

中国人向来追求中、全、和。所谓“中”,即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儒学表现的正是这种中正平和的大家气度,它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儒家思想为古代设计提供了设计的宗旨,阴阳五行思想为设计定下了具体的模式,如在建筑设计上强调等级体现,布局上富有层次感和对称性,在色彩上以黄色为至高无上等。这种注重系统规划的观念深入人心,在构图方式上多有体现。中线是一个表现,中线指以一条中心线自上而下贯穿整张画面的构图方式。在中国现代图形设计中,运用中线进行排版的作品大量可见,这与德国多运用上升的斜线进行排版的构图方式形成别有意味的对照。这种构图折射出“万事求中”观念对设计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对称也是一个表现,在西方古典美学中,“对称”被公认为美的一种因素。在中国民间美术的图案构成中以偶为美、两两相生的对称之美也是由来已久的,如年画、剪纸、风筝、脸谱等。

(二)表现方式

中规中矩的儒学与自由随意的道家导致了两种不同的中国古代工艺设计思想,两者对立补充,使得中国的设计思想有了完整的发展空间。正如等级森严、秩序井然的紫禁城与小桥流水、诗意盎然的江南园林能够和谐共生一样,道家清静无为的道德准则和封闭含蓄的文化特征形成了中国传统艺术总体上重意境、自然含蓄的特点,其朦朦胧胧、藏而不露、隐含寓意的艺术表现方式,为本土化图形设计注入了独特的精髓。

1.传统水墨方面

当代平面设计从中国传统绘画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如工笔画的线条、版画的色调等,然而水墨画的随意笔触和虚实关系更为现代设计所普遍借鉴,它的不规则性和渗透性与商业设计的严谨性巧妙而又奇特地结合在一起,显示出一种非凡的视觉力量。毛笔是有生命力的,水与墨是有灵性的,中国水墨画的表现形式和工具材料特质,如墨、绢、宣纸等决定了水墨画创作有一种不可逆性,笔蘸着墨与纸接触,一笔下去,不容修改,只有在充分放松的自由状态下才能真正进行创作。

2.传统文字方面

在现代图形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字进行图形创意的平面设计十分常见,可以说是最具本土化特征的一种表现形式。汉字的独特魅力在于它象形的字型和巧妙的结构,汉字中蕴涵着视觉表现的无限可能。如清代吉祥文字“黄金万两”利用字体结构的相似重复,把四个字连成一个图形,是现代字体标志的成功范例。

(三)色彩表现

中国传统色彩一方面受统治阶级制约,如皇宫寺院用黄、红色调,王府官宦用红、青、蓝等色,民舍只能用黑、灰、白等色;另一方面则不受限制地在民间蓬勃发展,呈现出五彩缤纷的面貌。在当代平面设计作品中依旧能感受到色彩表现上的朴素与浓艳、大俗与大雅的独特个性。朴素指的是现代设计中随处可见的黑白对比和素调子。简化色彩既可舒缓视觉疲劳,更能体现设计作品的典雅情调。浓艳主要指色彩搭配的对比关系。我国传统艺术用色的基本准则为五色,即黑、白、赤、青、黄。这五种色彩并置,效果十分强烈,在我国传统艺术中,无论是民间美术中的年画,还是宫廷的建筑构件等,都常用五色对比。这种养目的色彩在传统食品的包装设计中最为常见。

放眼世界,现在已是网络时代,地球也已变成一个村,我们的设计作品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手段广泛而迅速地传播,我们的文化交流也就显得非常的频繁和有效。只有立足当代,深挖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的设计之路才会越走越宽,才会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篇7

守时是“必须”的美德,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守时”虽然不是我们遴选人才的一个基本原则,但显然是一个优秀人才必备的素质。面试通知时间是上午9点,7位应聘者有5位提前5-10分钟到达,通过抽签排定了面试的顺序。另2位中有一位迟到了7分钟,另一位迟到了15分钟,自然排到了后面。可惜的是两位都只简单地以“堵车”二字轻描淡写的解释了迟到理由,甚至没有说句“对不起”。

应该说,7位应聘者的专业成绩以及在学校的政治表现都是不相上下的,我们要从7位中选出2位非常的为难,因此每个人在此类细节上的表现留给面试官的印象也就非常重要了。也许迟到不是唯一的原因,但从参加面试的副总眼中可以明显看到他对这两名应聘者的失望。

忌讳拿国企当跳板

一些学生选择将国企当作跳板,一旦时机成熟就另谋高就,这是我们最忌讳的。

一个外地籍的学生被问到为什么选择留在本城发展时,他的回答是:其实在哪里我倒无所谓,只要能有发展。然后我问到:那如果你进入我们公司以后,又发现还有更好的机会呢?他自信而坚定地回答:如果对我的发展有利,我会选择跳槽的。的确,人才的流动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但对企业的忠诚度依然是我们选拔人才的第一标准。

还有个学生被问到这样的问题:如果你和你的部门经理发生了极大的矛盾,甚至于到水火不容的地步,你会选择怎么做?该生回答说:如果矛盾实在是不能化解,我会选择辞职。而在我们看来,员工对企业应该是一种近似家的联系,如果仅因为这样的原因就放弃的话,那他的忠诚度也值得怀疑。

国企文化必须尊重

受多年国企文化的熏陶,国企人“以企业为家”的观念是十分强烈的。因此在我们的面试中都会问及应聘者一些背景情况,以作通盘了解。第三位应聘者是个女孩子,短发、套装,看上去非常干练,回答问题也简洁明快。可当办公室主任问到她的家庭情况时,她却拒绝回答。于是办公室主任说:我们公司的员工都将企业当作一个大家庭,我们不仅会关心你的工作情况,也会关心你的生活情况。谁知道这个女孩子拒绝的原因却是:这是我的个人隐私,我觉得没有必要向别人透露。也许这样的女孩子更适合到外企工作,但对于国企却是不适合的。我们更希望我们的员工能完全融入我们这个集体。

我们看重奉献精神

因为已经到了面试的最后一关,所以我们打算公开职位的薪酬。作为国企,我们采取的仍然是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的薪酬方式,事实上我们员工的收入在同行业中并不算低。但由于后两项的不确定性,因此我们在面试中只会告诉学生基本工资的级别划分。一位学生在听完我们所说的工资水平后,满脸的失望表情,然后又不停地追问:每个月的奖金大概有多少呢?过年过节的奖金多吗?加上奖金我的收入大概能达到一个什么水平呢?而这些都是我们在面试中不可,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能明确告诉的。过多这样的问题让几位面试官都非常的反感。初出校门的学生就将收入看得如此之重,我们也不期望他能对企业具备什么奉献的精神。

独立的办事原则很重要

篇8

经过二十多年的成长和发展,民营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民营企业和国营企业一样已经承载着国家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任。我国民营企业要不负如此重大的历史责任,就必须从管理上进行艰苦卓越的创新。唯有进行管理创新,民营企业才能得到更高的发展,才能再次铸造如同初始创业时期获得的辉煌。而在所面临的困境中,民营企业的管理创新首要的和最艰难的是面对其所处的内外文化的制约。

一、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民营企业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由小到大逐步发展而形成现在的规模和水平的。除了极少数规模庞大的知识型企业,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的共同特点是:实行家族化、高度集权化的管理。面对新形势,这种管理模式已经暴露出很大的缺陷,民营企业要进一步发展,管理上的创新是关键环节。

(一)管理创新是民营企业经营规模和资产规模扩大的需要

民营企业在规模上不断扩大必然要采取新的管理模式,否则就难以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很多民营企业的教训深刻地说明了这个道理。回顾三株企业兴衰的历程,庞大的营销网络使“三株”迅速崛起,但由于监管失控,企业的管理创新跟不上资产规模的扩张,使企业由兴转衰。从组织内部的运行和功能来看,由于资产规模的增大,企业的组织也变得比过去复杂得多,信息管理显得尤其重要。多数民营企业由于规模的扩大内外信息都比较混乱,甚至有些企业下属的违规行为直到造成很大的破坏才被发现。因此,管理创新的首要任务就是再造一个企业内部的组织,使得企业内部信息传递迅速及时,为决策领导层引导和控制企业向既定的目标发展搭建新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

(二)管理创新是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需要

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一部分优势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在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民营企业里,企业的战略管理尤其突出。但遗憾的是,民营企业大多没有战略管理的意识,对自己的市场定位、竞争对手、竞争环境等都缺乏清醒的认识。受过去创业阶段沉淀下来的观念影响,企业决策者仍然把企业的发展当做一个投机的行为来处理。而对于进入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民营企业,则必须通过打造企业自身的核心技术来赢得竞争的主动权。这类民营企业属于科技型企业或者更高层次的知识型企业,知识管理、技术研发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此,无论企业组织还是运行机制,都必须适应知识管理对组织虚拟化的需要,这对管理观念、管理技术和管理方式都是一个全新的变革。

(三)管理创新是利用人力资源的需要

在初创阶段依靠创业人的胆略、企业主的社会资本和敏锐果敢捕捉机遇的个人能力,民营企业在过去短缺的产品经济中得以迅速成长。但是,民营企业要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克服过去依靠企业主个人能力推动企业发展的陈旧观念,通过吸引人才,把人力资源培育成企业持续发展最强大的基本推动力。民营企业由于先天管理的不足,无论是在吸引人才还是人才培育和使用等方面,都很难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竞争的需要。民营企业应在管理上围绕人才的成长,并发挥其潜能进行改革创新,在进行组织设置、制度安排时,注意关注人才的多层次需要。这样必定能强化人才对企业的归属感,留住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四)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战略进程的需要

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战略过程,需要有一个正确的长期的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的战略规划应随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而转变,而这个转变过程就是围绕着企业适应市场竞争、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创新过程。

二、民营企业管理创新面临的文化困境

(一)落后的文化观念

1.传统文化中以家作为主要经济单位的观念,是民营企业采用家族化管理模式的文化基础。在我们传统文化中,“家”是经济的基本的单位。家的经济功能首先表现在对企业物质财富的占有。而且在家中强调“孝”,它是一种充满经济利益关系的人文精神。“孝”使家长具有绝对的权威,具有经济上的决策权,同时子孙必须服从家长的意志,维护整个家庭的经济利益。这是企业老板以家长的方式支配和控制企业的观念基础。

2.传统文化中主要依靠血缘亲近而建立组织内部相互信任的关系。资历辈分或是和老板的亲近程度对获得企业管理职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往往是先安排企业老板的某个亲属在一个管理职位,如其不能胜任,再找一个能力强实干的副手配之。但这样的能人要接受这个亲属的控制很难发挥应有的才能。这种血亲文化无疑是不利于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过分依靠和注重社会关系等人情观念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是值得反省的。“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这句俗话就透视着我们文化中的人情观念。一方面,结合亲缘信任的因素,人情关系是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任命的一个依据。另一方面,企业在创业过程中,都必须依靠一定的社会资本才可能发展到目前的规模和水平。这也是社会转型过程中制度建设落后所导致的一个现象,它和我国传统文化中人情观念结合,相互强化,一起发挥作用。非正当地依赖社会资本和人情关系不但容易滋生社会腐败行为,也严重制约民营企业的创新发展。

(二)道德危机

目前,就大多数民营企业采取的家族化管理模式来说,其最大特点是由企业的所有者及其亲属直接经营企业,直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控制。企业管理要跃上新的层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必经环节。其中首要的是实现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实行董事、监事和股东三会监督机制下的总经理负责制。这个制度的核心就是委托的关系。而要构建这个看似简单的关系,首先就要面对诚信缺失的道德危机。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旧体制破除,新体制又不可能一步到位确立,因此在经济交往和管理中,经济欺诈时常发生,诚信缺失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制约经济高效运行的障碍。现代企业制度是一个授权经营的制度。由于缺乏信用环境和信用平台,民营企业老板在目前的经济环境里,普遍对员工存在信任问题。由于这样的道德危机,民营企业主难以按管理的要求充分授权经营者,而经理对下属也就难以放手,必然加强对员工的自利的限制。委托的实质,即授权经营的意义就难以达到。所以民营企业在管理创新上都得而对这样的道德观念的障碍。

(三)落后的财富占有观念

企业老板落后的财富占有观念也是管理创新的一个拦路虎。从法律形式上讲,企业财产属于民营企业老板是没有异议的。但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这份财产也是整个社会财富的一部分,它承载着社会多方面的经济功能,关系到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就业等方面的问题。也就是说,企业的发展既是企业老板所占财富的增大,也是社会经济事业的成就。没有开阔的眼光、更高的财富观念,企业主很难放手他人——即使是比企业主明显优秀、诚实可靠的经理人去经营。

(四)忽视人才

忽视人才的陈旧观念也是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一个障碍。民营企业老板在创业的过程中,多数是靠自己的果敢魄力和敏锐的捕捉力占领先机,而使其能带领企业发展到目前的水平。因而自觉不自觉的在其思维里沉淀下了过高看待自己,过分相信自己的观念。相应地,就潜藏着忽视人才的思维定势。对人才的需要只是应急式的或者装饰性的,也没有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和创业阶段的作用有根本的不同。同时,由于大部分企业的成长都依赖社会资本的作用,民营企业注重依靠社会关系发展事业也是制约它对人力资源和企业管理创新的因素。

三、社会和谐发展对民营企业突破文化困境具有促进作用

文化观念是属于意识的范畴,虽然它对社会存在有着巨大的影响,但它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我们要解除文化观念对当前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制约,既要从发展先进的生产力着手,同时也要注意文化观念变化发展的独立性。

(一)生产力推动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经济发展观念的转变

一方面,社会进步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些拒绝变革管理模式的企业将在新的激烈竞争中落败,大浪淘沙,鞭策着求生存求发展的企业走上变革的路子。这说明,企业内部组织和运行机制的变革和它的外部社会因素是互动的关系。因此,净化整个经济环境,使得企业摆脱过去过分依靠社会资本和投机行为发展的状况,使得企业的发展完全依靠竞争的实力,这是推动企业管理变革的前提。而我国在建设完整的市场经济体制的道路上,还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另一方面,社会技术进步为管理观念的变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观念的转变以新的管理技术和手段为依据,反过来又促进管理的创新。授权和控制是一个对立统一的关系。民营企业老板对经理的授权以他对经理的控制为前提。现代企业制度中的控制方式主要是老板主导董事会的决策,企业宏观发展上的控制成为一个主要的领域。同时,决策方案的具体实施情况,也需要信息迅速及时地反馈到企业老板这个决策中枢,以钳制经理人员违背决策意向、恣意违规的行为,变事后监督为现时引导。现代社会提供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企业内部组织结构能够扁平化,也有利于加大经理的管理跨度,减少层级,彻底贯彻决策意向。

(二)以制度建设为先导,企业努力建设和提高自身的品格也是突破文化困境的路径

篇9

对于死神,我了解的不算多,不过个人觉得死神的画风偏向日本传统风格,而且久保带人也是有意的把握每个画面的均衡,对于留白都是“斤斤计较”的,从中是可以看到一些日本画的风格。所以看死神,虽然情节上不算特别有新意,但仅就画面而言,是很有力度与美感的。应该说久保的美术功底是很强的,整个画面的结构,就是传统画家所追求的风格。

然后谈谈NARUTO,岸本的成功,我个人认为,不是在于画面的风格,而是在于故事内容。所以就三大漫画的画面风格而言,NARUTO的风格其实是最弱的,它既没有尾田那样的饱满与夸张,也没有久保的画面艺术美,尾田的风格属于不温不火的那种,属于风格最不鲜明的那种。所以很多人最早不是因为漫画而喜欢火影,是因为动画才喜欢火影的。虽然从第一部到第二部,岸本的画风的确在不断进步,但要和OP、BLEACH相比,这种风格还是不够。

基本上火影的留白部分很少,但和OP不同的是,OP没有留白是因为画面里要传达的内容很多,但NARUTO却并不是以此为目的的。这种感官感受,也同样会影响到读者阅读漫画时的感觉:画面紧凑的漫画,会给人一种情节紧密、发展快速的感觉;而火影的这种不温不火,就会给人一种剧情是慢慢发展的,容易产生是拖剧情的感觉。其实真就剧情的发展速度来看,我承认OP的发展的确很快,这和他的画风很符合,不过NARUTO我也不觉得有多少拖剧情的成分,至少我觉得岸本的每个画面都在表达他的意思,不是说缺少那个画面就可以的。更关键的是NARUTO的漫画所探讨的问题,本就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如果这些问题能够说清楚,世界早就是一片安宁和平了。

另外,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美术,对于线条的要求都是很苛刻的。疏密虚实,拿捏的准确,就能给画面带来意想不到的美感,更能表达出文字所不能表达的内在含义。

仅从画面线条的角度来看,我觉得线条最精炼、最有艺术美感的还是BLEACH,这一点和它的画面留白一样,是很传统的美术风格。BLEACH的线条,富有变化,仅仅看着线条,就能感觉到一种运动感,很有生命力。总之无论是留白的取舍,还是线条的刻画,BLEACH的画面更多的是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而OP的线条,与其说OP的线条,不如说OP注重的是画面,OP的重点在于画面。线条本身没有BLEACH的那种美感,但又很符合整个画面的风格。也就是说如果久保用尾田的线条画他的BLEACH,效果肯定没有他现在自己的线条好;而如果尾田用久保的线条来话OP,那就是一种帅气的西服,却穿着旅游鞋的那种感觉。

篇10

汉字本身就是图形,每个字都是经过设计的,都可以独立成形,它本身就是一种符号,是特殊的平面图形设计。设计者在了解、分析汉字结构的基础上,将内心深厚的“情”放在里面。通过结构简化、疏密结合、改造形式等,在不影响结构美的情况下,将字形的结构进行变化,在梳理汉字造型结构视觉特点的同时赋予其新的意义,不仅可以深刻传达主题又可以增强标志的视觉冲击力。并非简单地对文字拷贝、挪用,这是标志生动具备感染力的重要所在。如中国邮政的标志,“中”字来自古形“中”整体造型以横与竖的平行线为主构成,代表秩序与四通八达,有快捷安全的意思,像一枚旗帜象征旗帜性的作用,又像一双手托着一份信交给收件人的形象,寓意中国邮政礼貌以服务为本。香港中信泰富的标志虽然是以企业的简称CITIC五个字母组成的,但外形也呼应着“中”字的形状,在亚洲文化里极受欢迎,像传统灯笼图案有热闹、吉祥的意思。汉字的联想功能特别强大,是情感化的形意相融,在把握汉字“意”的基础上,对汉字的“形”进行合理而巧妙的异化处理是标志设计中常用的手法。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便是运用汉字“京”字艺术变形再夸张的手法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去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会徽也沿用了这样的手法,以中国汉字“世”字的书法创意为形,寓意三人合臂相拥表达了世博会“欢聚、沟通、合作”的理念。在追求图形视觉表现的同时,要准确传达信息和文化内涵,确保从创意构思到图形组织的构成,都有较高的思想情感和理想的审美表现,利用平面设计形式美法则,使标志的整体和局部相统一、和谐,最终达到形与意的相融。

(二)招贴设计中汉字的异化

广告招贴有简洁、更新快、易制作的特点,是一种有效的广告形式。其形式多变生动活泼,为了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易于记忆往往图文并茂言简意赅。汉字的演进史为招贴设计提供了多样化的灵感,把汉字作为素材应用于招贴设计中可以使主题直观、明了、有力度,而巧妙运用汉字资源构思独到的招贴设计让人印象更为深刻。汉字是当今世界仅存的象形文字,每个字都像一幅深邃而有内涵的图画,即使不熟悉汉字的人也可以从字的形态上解读字意。《互动》是靳埭强先生为上海平面设计专业委员会设计的主题招贴,设计极其简洁,采用了“互”字作为设计元素对其字进行变异,意在表现当代人与人间的沟通关系。设计者采用水墨的表现手法,通过墨色浓淡变化,空间的虚实结合表现出清淡典雅的格调。“互”字本身就有互动的意思,设计者通过客观事物与人之间的结合形成一种默契,醒目突出了所要表现的内容。汉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虽然经历了从繁杂到规范化,但文字结构依然符合图案审美的构成原则。汉字以象形、图形为基础在韩家英的设计语言中更为直指人心,不细腻不粗糙,黑白两色创造的汉字解构再重建、元素替代等,建立了《天涯》的独特形象。韩家英的作品在平和中叙述了东方中庸之道给人的强大力量,汉字通过异化作为新鲜的血液注入到现代设计作品中,对中国博大精深文化的传达有着重要的影响。把汉字作为平面设计中的重要元素作为设计中的主体,既能表达汉字自身的魅力与特点同时又能明确阐述设计的主题。极为丰富、多姿多彩的汉字资源使得海报的设计画面感更完整、内容更丰富、拥有更多的表现形式。

篇11

1.2浸种:用缩节胺200mg/L浸种12小时,幼苗侧根数量增加30%以上,地上部分生长放慢,节间适中(3.4-4.5)cm,出叶速度并不降低,初始果枝平均下降一个节间。苗期一般不需要化控。如雨水多则可视情况轻控。

2蕾期调控

2.1中耕:可以有效提高地温,促进棉苗根系发育。中耕深度先浅后深,做到碎土良好,达到增温保墒的目的。

2.2叶面施肥:补充棉花苗期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硼、锌及少量的氮、磷肥。

2.3受灾棉苗、僵苗一促为主,采取中耕、喷施赤霉素、叶面肥,对发生干旱的面田要提前灌水施肥促苗早发。

2.4喷施缩节胺,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促进花芽分化,控制基部节间伸长,主茎日生长量控制在0.7-0.9cm之间为宜,根据品种、土壤肥力、长势长相、天气状况适当调整化控浓度和次数。

3花期调控

3.1此时期是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旺盛期,又是水肥供应充足期。在灌水前3-4天必需对棉田进行缩节胺化控,用量在3-5g/667㎡.施用缩节胺次数、时间、用量应结合气候水情、品种、土壤肥力、长势长相灵活掌握。再用药量上掌握前轻后重的原则。为防早衰进行二次追肥,施尿素8-10kg/667m2。

3.2打顶整枝:通过择除顶心,去掉顶端优势,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使养分有效的运输到生殖器官,防止早衰,保证秋桃成铃。

3.3打群尖:抑制叶枝和果枝生长,改善群体通风透光条件,保证蕾铃正常发育。

3.4去叶枝、推株并垄: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促进底部棉铃的发育。

4吐絮期调控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