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小学教师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教师语文教学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4 15:22:5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小学教师语文教学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小学教师语文教学论文

篇1

2.任课教师方面当前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的任课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多数教师能够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并能将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做到有机结合。但也有部分任课教师的教学经验不够丰富,对小学英语教育教学情况不甚了解,理论讲授与教育实际相距甚远,他们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仍需完善和提高。此外,在师范院校“重科研轻教学”的大环境下,很多教师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科研工作上,对于自身教师职业技能的提高关注较少。

3.实践训练方面专业特殊性决定开设科目过多,加之任课教师的数量有限,使得每位教师授课门数和课时数都很多,必然导致课堂上学生教学技能训练的力度不够。[2]具体体现在:一是教学技能训练的时间不够充足。单项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和综合训练多安排在开设小学英语教学法课程的同一个学期内进行,时间紧,任务重,势必导致训练不足。二是教师基本功训练的方式有限。例如“英语书法”训练,大多安排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每天学生按照字帖和指导材料练习,还要上交大量的技能训练作业,学生任务繁重,积极性大大降低。

4.受训学生方面当前,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的学生普遍都能认识到教学技能的重要性,但认识、态度和行动往往不一致,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学习训练的自觉性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机不高。另一方面,该专业学生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知识欠缺,对于基础教育和小学生缺乏足够多的了解,这些都将成为他们在教学技能训练方面的绊脚石。

二、改进教学技能培养的策略

1.优化培养模式,合理课程设置为了解决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学生教学技能较低的问题,高师院校要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方向,突出师范教育的特色,把对学生进行教学技能培训列为高师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必修课程,逐步形成教师认真指导和学生自觉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驱动机制,使学生在校期间注重专业知识与师范技能相结合,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注重教育科学理论素养的学习与提高,培养他们的小学英语教育实践能力和对基础教育改革的适应能力,为将来从事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师资培养,改进教学方法为改进教学效果、提高教育质量,高师院校应加强对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任课教师的培养,使其掌握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理念,并能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此外,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使该方向的任课教师能深入小学,进入小学英语课堂,了解小学和小学英语课堂实际运行情况,将教育理论与教学需要完美统一。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与讨论中,抓住一切机会获取有用的知识并发展自己的能力。

3.强化技能训练,方式灵活多样为培养该方向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高师院校可以从两个方面强化技能训练:一是加强听课、说课、评课训练。首先将理论知识系统传授给学生,使其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其次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实践操作训练,通过反复练习提高技能水平;最后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以加强管理。二是加强微格教学训练。使学生对微格教学理论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科学地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将集中训练与分散训练结合起来,让每个学生都有充足的训练时间,切实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4.改革实践环节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是高师院校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合理安排教育见习和实习的时间,让学生尽早走进真实的小学英语课堂,切身感受和体会当小学英语教师的感觉;二是要加强对教育见习和实习的指导和管理工作,加强检查监督工作,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见习和实习中来并有较大的收获和改进。

篇2

二、学校政策

有一组关于学校领导及学校的政策规定对体育工作的支持度的统计,分为非常支持、比较支持、一般支持和不太支持,各占的比例分别是6.10%、26.00%、38.30%、29.60%。现阶段,体育教师对学校颁布、实施的某些政策或者规定存在异议,满意度也不高。进行调查,发现的问题通常有:一,学校领导层对体育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没有为其制定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没能将其置于其它学科的同等地位。如学校对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教学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然而对体育教学却极为“吝啬”;二,课时安排不科学,部分体育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每星期课时量甚至高达20节,虽然如此,但在评定职称等事情上却没有得到一定的政策方面优惠。

三、结论

现阶段,中学体育教师对本职工作的满意度普遍不高,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发现以下问题较为明显:首先,体育教师这一职业没能获得学校及社会足够重视,所以,地位不高;其次,学校在制定政策或者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忽视了体育学科的特殊性,没能对其进行准确定位,尤其表现在没能把握好体育教师业绩评定这一点。

篇3

题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各项内容:四号宋体居中。

二、目录

目录: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章节条目:五号宋体。

行距:单倍行距。

三、论文题目:小一号黑体加粗居中。

四、中文摘要

1、摘要: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2、摘要内容字体:小四号宋体。

3、字数:300字左右。

4、行距:20磅

5、关键词:四号宋体,加粗。词3-5个,每个词间空一格。

五、英文摘要

1、ABSTRACT:小二号TimesNewRoman.

2、内容字体:小四号TimesNewRoman.

3、单倍行距。

4、Keywords:四号加粗。词3-5个,小四号TimesNewRoman.词间空一格。

六、绪论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5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七、正文

(一)正文用小四号宋体

(二)安保、管理类毕业论文各章节按照一、二、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字体格式

章:标题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节:标题小三号黑体,加粗,居中。

一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四号黑体,加粗,顶格。

二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顶格。

三级标题序号如:1.2.3.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四级标题序号如:(1)(2)(3)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五级标题序号如:①②③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医学、体育类毕业论文各章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层次格式为:1××××(小2号黑体,居中)××××××××××××××(内容用4号宋体)。1.1××××(3号黑体,居左)×××××××××××××(内容用4号宋体)。1.1.1××××(小3号黑体,居左)××××××××××××××××××××(内容用4号宋体)。①××××(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a.××××(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三)表格

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表格允许下页接续写,表题可省略,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

(四)插图

每幅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位下方居中处。图应在描图纸或在洁白纸上用墨线绘成,也可以用计算机绘图。

(五)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编排序号。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分别为:图2.1、表3.2、公式(3.5)等。

文中的阿拉伯数字一律用半角标示。

八、结束语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3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九、致谢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十、参考文献

(一)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8—10篇,五号宋体,行距:20磅。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

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引用部分起止页

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十一、附录(可略去)

篇4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觉得责任重大。在努力学习各种识字教学法之后,结合我们所运用的,由国家教育部九五重点课题“面向21世纪小学课程现代化民族化实验研究”编写的“新世纪语文教材”的特点,我认为要还识字教学于精彩必须集百家之长,融自身教材于一体,为我所用,以期能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开发学生识字潜能。

一、以多种形式的识字方法,唤起学生识字兴趣

1、电脑动画识字

教学课件的运用,把枯燥的识字变得形象、有趣了,加以声音的画面吸引了孩子。如学习“采”时,色彩鲜艳的画面:一棵树上有一些果子,一只手灵活的采摘着树上的果子。辅以字理与解说:“采”树上采果子。动感的画面,形象的解说,艳丽的色彩吸引着学生把画面与相关联的汉字“采”联系在一起。再如“走”字的学习,出现画面A:以一条宽广的大道为背景,一个疾跑的人闪现在屏幕。教学中组织学生观察,进行语言训练:(1)这是一个()的人。这个人()。(2)他跑得()。画面B:出现“走”的字理,加以解说:古人说“走”就是跑的意思。“儿童疾走追黄蝶”就是这个意思,后来才单指步行。小朋友你明白了吗?你又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个字? 教学中的课件,以接示字理让孩子们了解字的本源,加深对字的理解,既形象又生动。

2、故事联想识字

调动孩子的观察、分析、想象等各种能力,运用语言来描述,创造性的识字。现采撷教学中孩子的精彩描述,供大家赏析。

(1)学习“首”时,学生讲到:“首”字上面点、撇象头发,横向头顶,脸上最突出的是鼻子。古时鼻子的图画代表自己,所以“首”字下面是“自”。

(2)学习“壮”时,学生讲到:“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当上将军的士兵才是真正的壮士。”

(3)“非”字学生这样记忆:两个非常强壮的人,打到了六个坏人。

此外,诸如:“师徒两人徒手走在路上”学习徒;“我非常伤心”学习悲;“妹妹是个女孩,她是未来的希望”学习妹;“姥姥是妈妈的妈妈,她年老了。”学习姥......通过孩子们的语言描述,把识字与语言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丰富了孩子们的识字方法,促进了各种能力的提高。

3、字型联想韵文识字

当学过同一类字后,启发学生由一字想多字,把字串成串,辨字义记字形,并利用韵文帮助识字。如学习过“青、清、请、晴、情、蜻、睛”后,组织学生观察联想,编写韵文:“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池上蜻蜓眨眼睛,它们一同捉害虫。请出专家评一评,庄稼丰收好心情。”再如:学习了“各、处、落、洛”时编写韵文:“三人同日踏春去,赏观洛阳名牡丹。各个争奇斗艳处,花落东都满城香。”

此类识字,借鉴了“字族文识字”中的“字以族聚,族以文存”的原则,把本字和由之派生出的字归拢起来,看成一个“族”,把这一族字编进韵文,使生字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出现,既明字义,又辩清了字形。使学生在学过一族文字后,在头脑中形成了一种识字框架,形成识字能力。

此外绘画识字,演示识字,猜谜识字等都深受学生喜爱,他们通过画笔、动作等助其记忆。如:两个孩子背对背坐在地上,形象的揭示了“坐”的形、义。孩子们笔下画出了一条长长的道路,路上有一个行走的人,逼真的揭示了“道”形与义。

总之,识字教学的方法很多,当我们不在以长者自居,俯下身来,与孩子们共同学习探索时,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思维之广阔,潜能之无边。只有相信他们,为他们营造更多的锻炼空间,相信孩子们会更主动学习,更好的发展。

二、让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识字,以培养其自主识字的能力

识字贵在得法,有了方法贵在应用。新大纲指出“注重学生识字能力”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在识字教学中,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识字,会更好的提高其自学能力,促其发展。

识字教学中,帮助学生总结方法是为学生自主识字提供基石。随着基本识字方法的掌握,便可开始放手让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创造性的识字。教学中采用了三步法:(1)分析归类;(2)选择方法;(3)学习交流,总结提高。

篇5

(一)授课模式僵化,教育理念陈旧

在持续多年的实习教学指导工作中,感受最为强烈的是“90后”大学生和即将退休的“60后”老教师授课几乎无区别。虽然教改、课改不断在改,但是我们培养的学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却依然固化。虽然学生、课标不断在变,但是我们培养的学生的授课模式依然僵化。例如,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96%的授课学生依旧按照传统固定模式进行讲授。基本授课“格式”不外乎三类:之一是教师先领读一遍课文,然后让一个学生读第一段,另一个学生读第二段……最后全体同学一起通读课文;之二是按座位分读,按性别分读,按小组分读,最后全体同学一起通读课文;之三是把课文内容复制到多媒体课件上,一个或一列或一组或男女分读课文,最后全体同学一起通读课文。这三种教学形式看似有所不同,但教学理念、授课模式和教学方法无质性变化。只有不足4%的实习学生在“教语文”的同时,运用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小学生思考小蝌蚪为何有尾巴、小蝌蚪为何长的和妈妈不一样、小蝌蚪为何先长后腿不是前腿、小蝌蚪为何要找妈妈等问题,来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灌输式”教学盛行,课堂启发诱导不足

随着教改和课改的持续推进,教育理念在不断变革,原本“满堂灌”或者“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广受诟病,取而代之大为提倡的是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式。反对“满堂灌”式的讲授法,倡导“师生互动”,变教师主导为学生主体,还课堂于学生是当前教改的主旋律。诸如大力推广的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就是传统教学方式改革的典型代表。令人困惑的是,教育专业学生自己反对甚至反感的教学方式,实习教学中却频繁出现在其身上。调查结果显示,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90%的学生反对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方式;93%的学生赞同还课堂于学生,师生互动、讨论和探究;92%的学生认为其在实习教学中缺失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式;95%的学生认为其在实习教学中缺乏真正的师生互动;82%的学生认为其在实习教学中“满堂灌”或者“变相满堂灌”。

(三)教学过度依赖网络资源,学科专业素养亟待提高

当前我们处于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电脑和智能手机几乎成为人人必备之物,利用电脑、智能手机或者其他电子产品上网浏览信息、收集资料或者学习,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便利的网络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现成的、可供参考的或者直接可拿来用的资料。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利弊共存体。不可否认,便利的网络资源也让今天的大学生养成了过度网络依赖症。教学资源“拿来主义”盛行,甚至已严重到无网络不能授课的程度。笔者多年观察发现,学生实习教学授课用的教案或者教学课件多是从网上下载,有的甚至照单全收,不做任何改动。因此,导致很多教育专业学生在实习授课过程中高度依赖多媒体,一旦多媒体出现故障问题,便手足无措不知或者不会讲课,或者不得不中途中断授课。实习教学授课成为网络资源的“代言人”,缺失本人的思想观点和教学特色的教学普遍存在。当前小学教师学历层次较以往有大幅度提升,由原来20世纪90年代中等师范学历到高等师范专科学历,再到今天高等师范大学本科学历及以上,较短时间经历了一个快速提升的过程。虽然大学生学历提高了,但是学科专业素养仍然不容乐观。例如,高师院校小学教育语文专业实习学生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普罗米修斯》这篇课文,95%的实习学生不知道宙斯为何不让普罗米修斯把火给人类?宙斯为何不希望人类更好地生活?讲不清普罗米修斯盗火给人类做了好事,为何会受到宙斯的惩罚?97%的实习学生照本宣科讲解。95%的小学生听老师讲完该课后一头雾水,仍然不知为何普罗米修斯盗火给人类,做了好事会受到严酷的惩罚,有的甚至误认为做好事要慎重,因为有可能要付出沉重代价。这样的结果,从根本上背离了本篇课文的本意,甚至对小学生构成严重误导。

(四)课堂秩序失控,管理和沟通能力有待提高

没有良好有序的课堂秩序做前提,再好的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作为实习教学指导教师,通过多年观察发现,当前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小学生的课堂管理问题,管不住、管不好、管不了呈现普遍态势。有的实习学生甚至必须请班主任老师坐镇课堂,才能顺利完成正常的授课任务。调查结果证实上述观点,实习学生中92%的认为其在教学中碰到的最大问题是对小学生的管理;89%的认为对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感到束手无策;85%的学生认为在小学生管理方面,自己和非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相比无明显优势;35%的学生实习教学中请过小学班主任教师辅助维护课堂秩序。

二、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实习教学的问题成因与建议

(一)问题成因

通过对高校教师、实习学生、和小学实习指导教师三类人群的调查,发现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课程设计比例失当,部分课程缺失,教师教育理念僵化

当前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部分课程的开设和教学,与当前教改课改相脱节。课改和教改的理念、内容未能及时充实到高校的教学内容中,理论教学内容比重过大,重教育理论学习,轻实习教学实践问题依旧存在。班级和课堂管理类课程缺失,部分高校教师教学方式仍然保守僵化。75%的实习学生认为,高校教师教育理念需更新;78%的实习学生认为,小学实习指导教师教学理念和方式陈旧;80%的实习学生认为,班级和课堂管理类课程的缺失是导致其课堂教学秩序失控的主要原因。

2.实习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知识面窄,专业素养低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快速转型和发展的特殊阶段,社会功利心态和浮躁之风客观存在。“90后”大学生浸溺其中难以独善其身。80%的高校教师认为,当前在读大学生学习态度较以往大学生更加浮躁、功利和现实;83%的小学实习指导教师认为,其指导的学生知识面窄;86%的实习学生认为,专业知识薄弱、知识面过窄是导致实习学生教学照本宣科,难以做到旁征博引的重要原因;90%的实习学生认为自身专业知识素养有待提高。

3.基地学校实习制度不健全,指导教师缺乏专业培训和认定,指导随意性大

据笔者观察发现,当前大多数实习基地学校没有针对实习学生的实习制度。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择和安排随意性大,实习指导教师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和资格认定。多数实习指导教师对实习教学任务、内容及考核标准不明确,致使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实习学生时随意性增大,以致出现同一所小学同一批实习学生实习教学情形大相径庭之怪现状。96%的实习生认为,实习教学能否授课及授课时数主要取决于指导教师;90%的实习生认为,实习成绩的给定主要取决于实习指导教师与自己关系的和谐程度;85%的实习生认为,实习指导教师对其教学的指导主要依据自身教学经验,指导效果差异性大。

(二)建议

1.调整和修改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致力于课程

培养体系和培养方式的改进。增设小学班级和课堂管理类课程;增设课改和教改内容;加大实习教学课时和学分比重;增强教师对当前教育教学热点、焦点及改革发展动态的关注度;设法降低教师教学的惰性和惯性;加快高校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

2.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应

加大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考核力度,拓宽在读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对学生课堂学习和考试的管理,努力营造和创设优良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最大限度降低社会浮躁和功利心态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和干扰。

篇6

的确,小学教师所面对的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正处于人生中发展最快、变化最大时段的学生。在这一时段内,不但学生的生理发生巨大变化,其心理也随之变化。因此,对于不同群体学生特点的研究就成为小学教师做工作的前提。其次,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教师的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标准,教学本身及教学环境的复杂性要求教师进行深入的思考,怎样启发引导学生,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怎样组织教学,等等,都需要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在领会教学理论精髓的基础上作出决定与判断。为保证作出正确的判断,并尽量减少负面影响,教师有责任审慎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2.社会文明的进步,对小学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时代在发展、在变化,环境系统已从超稳定的一端移到了剧变的一端,在现实条件中取得成功的条件已完全不同,信息时代需要新的素质品格。曾经,小学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知识、信息来源的重要途径,甚至可以说是唯一途径,但是如今已是信息时代,有了网络媒体,学生完全可以从网络上学到许多知识,而且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如何把小学生从外面多彩的世界拉回到课堂上来,如何在小学生的心目中再塑光辉形象,这对小学教师将会是一个挑战。面对这一挑战,传统的经验或教育是招架不住的,当传统教育慌乱地企图还以经验方式应付信息社会的时候,很快就会发现陷入了拼时间和拼经历的境地,因此,小学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误区

1.科研至上。

综观目前我国一些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相当数量不是在默默无闻地为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作贡献,而是在大张旗鼓地为树立学校的社会形象,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做广告,在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开展的背景下,教育科研成为某些学校之间相互攀比的筹码,成为花瓶或摆设。在有些小学,教育科研甚至成为教师评优的敲门砖。随着国家对教师专业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成为教师晋升评优的附加条件,有些教师热衷于搞科研,就在于教育科研的光环效应,而是否对自身素质有所提高,对教育问题能否解决则不重要了。

2.重虚而不重实。

许多小学或小学教师在搞科研时忽视了科研与教学的结合,重理论不重实践,科研形态有了,却没有直指教学的痼疾。有了科研的行为,却没有真正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往往是轰轰烈烈地“科研”一番,但教师的行为依然如故,学生的状态仍同往常,其结果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为了课题而课题。这样,虽然学校也忙于申请种种课题,但课题研究的成果并不能为学校所用。虽然各小学也倡导教师投入研究阵营,但这样的研究并不能切实地改变教师的课堂行为,应该说,这是小学教育科研中最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3.跟着潮流走。

小学教师在从事教育科研时往往缺乏主题意识,缺乏对自我面临问题的捕捉能力和洞察力,一旦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或“潮流”,有些教师就闻风而动,作相应的各式各样的研究。例如:创新教育一出现,不少小学教师就以创新为题申报课题,好像课题名称没有创新就无法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一样,使得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没有针对性,也无法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

三、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对策

1.培养小学教师的科研意识,改变其陈旧的思想观念。

在小学开展教育科研对许多小学教师是一种新要求,因而必然会存在一些思想障碍,长期以来,只重视“教”,轻视“研”,只重视“考分”,轻视“素质”的提高,把学校看作是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场所,把教学的功能片面归结为教师传授书本知识。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支配下,教学工作形成了一套僵化的模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答。其结果使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只会死啃书本,习惯于重复他人思想,大大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有改变传统的陈旧的观念,才能找到教育科研的突破口,才能在教学指导思想上,从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教学质量的评比上,由单纯依赖分数、升学率向学生全面发展转变;在课堂教学结构上,从教师为中心向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方向转变。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广大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欲望,才能提高教师的科研兴趣,才能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水平。

2.让小学教师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教育科研的优势,使他们由被迫到自觉地进行教育科研。

通过教育科研,教师可以了解国际国内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接受现代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找出其自身存在的不足,及时加以改进;教师通过教育科研可以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创造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可以提高教师的素质,使教师在实践中锻炼,在改革中成长。

3.选择合适的方法。

教育科研需要以科研的方法为支撑,科研方法是完成科研课题所采用的程序、途径、手段或规则,在课题研究实践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运用恰当的方法,能使课题运行步骤清晰,成果有推广价值,这与常规教学中的经验总结不同,它是在科学方法指导下开展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而常规经验总结轮廓模糊,又易受主观因素的干扰,科学性较差,所以小学教师学习运用科研的基本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金春兰.教师,你是一个研究者.黑龙江教育,2001,(11).

[2]陈平.引导新教师走上教学研究这条幸福之路.人民教育,2001,(1).

篇7

1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概述

1.1 意义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为学生以后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奠定基础,更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必要方式,为学生继续学习语文课程提供可靠的保障。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科学高效的识字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治理发育,识字的过程是学生大脑对音形义进行综合加工的过程,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记忆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与此同时,学生识字的过程能够领略汉字的结构美和音韵美,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目标

小学识字教学的目的是衡量与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有助于指导小学识字教学的顺利开展,小学识字教学的目标贯穿于整个识字教学活动中。就小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人教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1600-1800个汉字的识字量,为小学阶段学生识字总量的60%左右。小学低年级学生应当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并且在任何语境条件下小学低年级学生都能够准确读出字音,理解字义,并且不依赖语境。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目标中所提到的独立识字能力就是指学生能够根据拼音读出字音,并依据上下文内容理解字义,自行通过工具书证实自己的理解,便于以后语境条件在再次见到汉字时能够准确把握其音形义。

2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

2.1 塑造优良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小学识字教学过程中,为充分调动小学生参与识字学习的积极性,应当积极塑造优良的课堂教学氛围,抓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识字教学应当以新奇的识字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其中,将原本枯燥的识字学习趣味化,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具有一定特殊性,为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全面提高小学识字教学质量,应当积极塑造优良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操。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甲骨文直至楷书的转变,经历了数千年,因此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塑造优良的识字氛围,帮助学生感知中国汉字的独特魅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小学语文识字学习中,为识字教学质量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优化教学方式,提高识字教学的趣味性

想要切实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质量,增强小学生的语文识字能力,应当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学习能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动静结合,优化语文识字教学方式,将识字教学赋予游戏之中,增强识字教学的丰富性和趣味性,进而调动小学生参与识字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为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可靠的基础。

2.2.1 运用插图进行识字教学

在学习汉字的初级阶段,文本配有大量的插图。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来帮助学生学习汉字。插图色彩鲜艳、生动有趣,加上教师的引导,自然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它的作用不仅如此。还可以利用它来搭建学生记忆汉字的桥梁,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把汉字放到有生命的环境中,使抽象的汉字形象化,促进学生记忆。接着让学生看清字形,拼对字音,再“回”到图上,这一过程能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汉字。

2.2.2 根据汉字构造进行识字教学

课本中的“山、石、田、土、羊”这一类字是由古代的象形字演变而成,这些字与实物都有许多相似处,所以让学生观察实物或实物图片后再识记,轻而易举。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抽象思维能力要强得多。所以,识字教学与具体的事物和形象相结合,利于学生识记。如用手遮目“看”(见课本图),用竹毛制成“笔”;如教学“山”时(见课本图),“山”字突出形状起伏。

2.2.3运用游戏猜谜进行识字教学

根据字形特点,编成谜语,在新字教学中,以猜谜的方法教学生字。方法是先出现几个新字编上号码,老师念谜语,学生以手势表示猜得的结果,比比谁猜得字又准又快。如,双木不成林――“相”,人在云上走――“会”,三个猪儿一个槽,一个猪儿吃,两个猪儿瞄――“心”。还比如:一字十一笔,无横又无直,学生问孔子,孔子说无味――淡。

2.2.4编歌编诀进行识字教学

儿歌琅琅上口,生动有趣,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平日教学中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如教学“碧”字,编成“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如教“法、丢”时,可以先复习“去”字,再以旧字带新字,编成一句儿歌:“‘去’字头上戴斜帽,丢、丢、丢;‘去’字旁边冒水泡,法、法、法”。如教学形近字时,编成“有水能泡茶,有饭能吃饱,有足快快跑,有手轻轻抱,有衣穿长袍,有火放鞭炮。”如此一编,学生易学易记,妙趣横生。

2.3 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

中国汉字具有生命力,每一个汉字都有着奇妙的结构,并且包含着一个源远流长的故事。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其形体变化特殊,但又有一定内在规律。因此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并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潜力,鼓励学生自己采取一定方式记住字形,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汉字本义以及引申义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学会识字的方法,并掌握内在规律,切实强化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进而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其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小学生对识字的兴趣和积极性,并关系着小学生价值观的建立。为全面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质量,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将教学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做好课堂导入,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个性特征,优化教学模式,准确把握影响小学识字教学质量的潜在因素,采取科学化的教学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8

摘要:数学在现代生活和现代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它作为一门反应人们思维与智慧的学科,而且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转眼间20多年的光阴已经悄然落幕,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感到很荣幸也很自豪。回顾20多年的教育历程,想说的话太多太多。当然也包含着本人的些许经验与教学方法和对教育事业及学生的诸多感情,接下来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较为抽象的学科,它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在现代生活和现代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它作为一门反应人们思维与智慧的学科,而且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并且,它在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用武之地,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用之繁”无一能离开数学。著名数学家陈省身也为青少年数学爱好者题词――“数学好玩”,勉励青少年学数学、爱数学,为中国成为世界数学大国、强国做出贡献。由此可见,数学的重要性与实用性。作为一名小学的数学老师,教给学生们一些基础的和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知识,引导他们去喜欢数学,被数学的魅力所吸引是我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小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比较单一的思维与单纯的内心,此时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把学数学当做是一种享受,体会数学带给他们的快乐,真正意义上欣赏这一门学科是我的一贯宗旨。

篇9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情境教学的出现,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生机,但同时也给小学语文教师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在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中,教师应清楚的认识到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含义及特点,遵循情境教学的原则,不把内容局限于教材,也不把学生的视野禁锢在教室里,积极的创设问题、生活等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下是笔者的几点肤浅看法:

一、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含义及特点

1、含义

所谓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将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2、特点

情境教学是以:“在哲学上坚持的实践论,在心理学上主张情知对称论,在教学过程中实行乐学论,在培养目标上追求全面发展论,在语文教学中灌注中国文化源流的文道统一论。”为理论依据,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不同,创设适宜的学生学习环境,并力图通过现实或模拟现实的材料来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以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优化的情境中进行,让学生参与到有效的教学活动中,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情境教学,以它独特的魅力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使学生在高昂和愉悦的情绪中,随问而思,随引而发,时而凝神谛听,时而驰思遐想,能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具备两个特点,其一是情真意切:在具体的情境教学中教师是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教师丰富语言、真实的情感,使教学内容以及课堂的学习气氛成为一个欢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空间。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正是抓住促进儿童的情感,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的。以简化的形体,暗示的手法获得与实体在结构上对应的形象,从而给学生以真切之感。其二是蕴含理念:很多的情境环节中都蕴含着生活、做人、做事等各方面的真理,是伴随着学生真实情感的,是真实、生动的。这不仅是感性的、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而且是对事物相互联系的作用和感受。

二、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真实性原则

真实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应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真实本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真实情感和态度,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教学中,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从学生的身边的事物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这样才能保证情境的真实性,才能发挥出情境教学的作用来。

2、趣味性原则

美国教育家布鲁诺所言: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小学生的很多行动都是由兴趣来驱使,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年龄、性格、爱好等各方面特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诱导学生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实现轻松、愉快。

3、思考性原则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习就是一个不断思考总结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在创设情境时,教师还应注意遵循好思考性这一原则,教师所创设的情境要有利于学生思考,使其从中获得启发,培养能力。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的有效途径

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语文既是我们的母语,也是我们进行一切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语文教学具备较强的生活性,教学中,教师应构建生活化的课堂,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再现课堂,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真确的认识生活、感悟生活。如,教学一年级的识字内容,对于“树林、田野、花丛、蝴蝶、蚂蚁、蟋蟀、蜻蜒等”的教学,鉴于许多学生对其中的“蚂蚁、蟋蟀”等没有直观的了解,教师在教学前就可以借助多媒体以动画的方式向学生进行情境展示:春天的田野可真热闹,远处是一片片的树林,田野里开满了各色鲜艳的花,花丛中蝴蝶飞舞,蜻蜓也点水般在花朵上跳舞,几只蚂蚁爬进了花蕊里,蟋蟀弹着钢琴……然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说出自己从动画中发现了什么。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心灵得到放飞,学生能有效的将识字内容与事物相呼应,能有效的加深学生的印象,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2、创设问题情境

读书贵在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小学情境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有效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打破学生头脑中的平静,要善于在无疑处设问,在有疑处发难,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用学生的好奇心去驱使学生学习、探究。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尤其强烈,往往决定着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要尽力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脑子积极主动地转动起来,促进学生观察力、思维力、表达力的发展,使学生成为一个会学习,会思考的好学生。

总结:以上只是笔者自己的几点看法,在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中,其开展策略还有很多很多,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的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探究新的、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吸收知识,培养能力。

篇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里有量的积累,“课标”中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背诵240篇诗文,九年课外阅读量达以400万字以上。学生是最可塑的诗人,教师要着力发现培养。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学气质,诗学素养。《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语感强调了个人经验,个人感悟,个人语言修养。语感从何而来,古诗词则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好教材。我们培养的学生不是无情物而是有情人,他应有健康的人格、丰富的情感世界和艺术想象力,而非麻木冷漠之人。他不一定像林黛玉那样望月垂泪、见花生情,但也是一个内涵厚重,情感丰富的人。因此在大语文观理念的指导下,古诗教学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气质,诗学素养,对语言文学的敏感力,洞察力,使学生徜徉在文学的海洋中,领悟语言文字之精妙。由于古诗短小精悍,有好些诗在孩提时代学生已会背诵,教师应充分利用孩子已有的积累,加以引导,激活兴趣。如鼓励学生主动背诵,开展“每日一诗”活动;偶有学生用上一、两句诗词,大加褒扬;采用讲诗词故事,诵诗接龙,出游诵诗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背诗的积极性,开展诵诗擂台赛,评选背诗小能手。

二、淡化诗意,品析诵读,尊重个性化理解

一首古诗,诗人在创作时,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不同的人,读它会有不同的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如果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是不对的,也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由于每个阅读者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这就表明,阅读反映学生个性心理的行为。教师不能以自己独白式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诗意的理解,只要学生借助注释大体理解即可,在诗意理解上要充分体现并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但是诗人寥寥数语要表达的情怀却在字里行间,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这种意境美最好的表现方式,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如何去展现,诵读是最好的方式。只有有感情地诵读,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如《泊船瓜洲》中的“一水”“只隔”“又绿”“何时还”等,都表达了一种浓烈的思乡情,学生通过品读理解,进一步体会到诗人思乡心切的心情,此时,再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与诗人产生共鸣,这诗与情,情与境的交融,则是古诗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才能使学生领略到古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学生吟诵诗文,抑扬顿挫,韵味无穷,不仅可以感受到汉语言的音律之美,诗文意境之美,形象之美,还可以积累语言,受到熏陶感染。

三、多元教学,渲染意境,入情入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让学生领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诗教学的难点,因此这就要靠语文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古诗教学丰蕴起来。好的语文课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好的古诗教学同样给人带来艺术的享受,令学生回味无穷、余音绕梁。例如,教学中师生依靠诗意情境作画,教师的深情范读,相配的古典名画,师生诵读时配以古乐激情,欣赏现代作曲家演绎的古诗词等等,都能让学生体会到诗文中的诗情画意,激起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敬仰之情。教师只有通过多种手段、媒体才能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陶冶情操。古诗词讲究格律,字斟句酌,值得推敲,通过品评、诵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品质。如有表现诗人才情的“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那种一气呵成,畅快淋漓的美感,这和杜甫立志“语不惊人死不休”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分不开的。也有体现诗人字字推敲、锲而不舍的千古佳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教师引导学生赏析、品味的过程,也同时是向诗人学习习作的过程,这些隐性学习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品评、鉴赏的能力,将使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受益匪浅。

篇11

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具有操作性,绝不是夸夸其谈的虚无理论。本文认为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要理解接受、贯彻实施好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就要掌握原则、端正观念、明晰角色、提高素质,达到领悟内化才能知行合一。

开放式教学不是一种新兴的学校教学模式,而是一种面向学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态度。传统的学校概念,是将学校当作一种在封闭状态下为学生授业解惑,而新的教学理念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共同走出一条自我发展的道路。纵观时下风行的教学方法,无论是研究性学习,还是合作学习,都积极倡导教师的教要融会、整合相关学科内容,关注、利用社会生活资源,拓展学生的学列时间与空间,使学生的学习的方式多样化。由此可见,开放式教学既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也不是对各种教学方法的简单的综合运用,而是博采众长以优化教学结构,达到内外和谐发展,实现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智能型人才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态度。

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就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全面整合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广泛吸收已有各种教学法的长处,创造性地应用于现代课堂教学过程中,并通过运用先进教学手段,改革评价体系,达到使学生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指导思想。它本着“教为学服务”的观点,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立体的目标体系,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从而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健全个性、创新精神和勇于实践的品质。

一、突破课堂教学时间的局限

不拘泥于课堂40分钟之内传统教学,不要让一切知识点的掌握和一切问题的解答全在狭小的教室和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完成,更不能让学生带着疑问及大量的书面作业走出教室,致使语文教学高耗低效。因而开放式教学要走课内外相结合的道路,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向两头延伸。首先做好课前铺垫,传统教学是上课了才向学生公布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教学起点从零开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开放式教学则在课前公布目标要求,学生可通过预习新课、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等途径,对新课的教学内容有充分的感知与准备。其次引导好课中调节,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是联系师生的纽带,它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是任何课前、课后形式都替代不了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要向学生开放,要改变师生授与受的时间,而时间比例不能够一成不变。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师讲课的时间可以稍稍多些,并且具有发散性思维练习内容上,可以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还有尽可能为其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全体学生参与。此外,课堂教学的时间也可以进行开放设计,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灵活安排课表等。最后注重课后拓展,语文学科有着广阔的想象空间,学生在学习课内知识后激发出来的疑点和兴奋点往往会延伸至课外。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不要让语文学习在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之后嘎然而止,而应拓展延伸。要引导学生到广阔的语言空间去汲取,以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二、融入社会、感受自然

社会是个大课堂,生活像个万花筒,社会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教学要与现实生活建立起更为紧密的联系。语文教育是思想和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它在塑造人的灵魂同时也在培养学生的人格魅力,所以,语文教学除了课堂、学校以外,还需要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传统教育的一大弊端是把学生限制在教室里,不让学生接触丰富多彩的世界,而开放式教学打破这种时空阻碍,有计划地把学生引向课外、引向生活、引向自然。语文是生活的工具,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及时关注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从日新月异的时代生活中汲取新鲜活泼的语文学习内容,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生活需要结合起来,与社会发展同步。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将课堂教学引向开放,要引导学生走出校园,扩展学习语文的范围,提高语文素养。因此要满足学生精神世界的需要,就要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挖掘教材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使其或独立思考,或大胆想象,或勇敢质疑,或互相争议。尤其要鼓励学生不顾生疑,大胆发问,敢于挑战权威,对新问题、新知识始终怀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对问题主动思考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