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4 15:22:5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农业水利工程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

篇1

前言:工程项目施工成本足指在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是施工过程中耗费的构成实体或有助于工程实体形成的各项费用支出。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施工措施费等直接成本.和工程施工所必须发生的但无法汁入工程对象的间接成本。因此,为使项目施工成本管理_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应该从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措施费及间接成本等方面人手。

1.搞好成本预测,确定成本控制目标

成本预测是成本控制的基础,为编制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提供依据。成本预测的内容丰要是使用科学的力''''法,结合中标价,根据项目的施工条件、机械设备、人员素质等对项目的成本目标进行预测。首先,测算所需用工,确定工程项目人工费费用。其次,测算所需材料及费用,对主材、辅材、其它材料的到场价等逐项分析,确定材料费用。第三,测算机械使用费。根据工地实际施工条件,确定将要投入的施工机械及测算出将要发生的机械使用费。第四.根据工程工期、施工条件等测算出工程措施费。第五.测算间接费用。间接费主要包括管理人员的丁资、办公费、工具用具使用费、财务费用等。通过对这些主要费用的预测,初步确定工、料、机等费用的控制标准,确定工期,完成管理费的目标控制。所以说.成本预测是成本控制的基础。

2.编制适用的企业定额

以企业定额进行成本控制,足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和投标市场竞争对施工企业的客观要求。在工程投标时,根据科学而切实可行的企业定额,可用确定投标的保本点。同时,还可以根据企业定额审核正在施工的项目的各项消耗是否合理。是否节约,借以控制不必要的消耗,提高项目的利润。在落实项目内部承包责任制过程中.企业定额也是确定承包基数的依据。总之,先进、可行、适用的企业定额是项目成本控制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同时,施工企业还必须根据外部市场信息的变化,及时对企业定额进行修订以保证定额的先进适用性。

3.建立工程项目承包责任制

3.1项目部的责任成本承包制

在工程项目合同签订后,以项目经理部为丰体.以合同价作为限制成本,根据施工图纸,结合企业定额,测算出工程直接费及列入工程项目开支的间接费,以此作为责任成本与公司签订承包协议。项目部承包实行风险抵押承包,超支自补,节约归项目部的原则。

3.2项目内部的承包责任制

在工程项目施工前,将工程进行切块,或按工序进行分解。以责任成本作为限制成本,根据企业定额,测算出切块后的分项T程单价或者工序单价,以此与各施工队或部门签订承包协议。

这样通过各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就可以将施工成本控制在一个“封闭”的范围内。迫使各核算主体自觉的采取适当的手段降低单位施工成本。

4.建立项目部成本控制系统,确保承包指标的完成

降低项目施T成本的方法有多种,概括起来可以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管理等几个方面采取控制措施。

4.1采取组织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组织措施是从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方面采取的措施。施工成本控制是全员的活动,如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落实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明确各级施工成本管理人员的任务和职能分工。施工成本管理不仅是专业成本管理人员的工作,各级项目管理人员都负有成本控制责任。

组织措施的另一方面是编制施工成本控制工作计划.确定合理详细的工作流程。要做好施工采购规范,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合理使用、动态管理,有效控制实际成本。

加强施工定额管理和施T任务单管理,控制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耗;加强施工调度.避免因施工计划不周和盲目调度造成窝工损失、机械利用率降低、物力积压等而使施工成本增加。成本控制工作只有建立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之上,具备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的规章制度,稳定的作用秩序,完整准确的信息传递.才能取得成效。

4.2采取技术措施控制工程成本在工程施工中要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投标时的主要技术方案作必要的技术经济论证,以寻求较为经济可靠的方案,从而降低工程成本。包括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节约能耗,确定最合适的施工机械、没备使用方案,提高机械化操作等。

43采取经济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4.3.1材料费的控制

材料费一般占全部工程费用的65%~75%.是降低成本最大的潜力所在。程施工过程中,要对材料的用量、材料价格加以控制。要掌握材料的规格型号,严格计算材料的使用计划。严格制定材料进场验收制度,实行量方、点数、过磅,保证材料质量合格,不亏方短缺,保证其数量。在施工过程中实行限额领料。施工完毕后,要做到“活干料净”。

4.3.2,人工费控制

人工费一般占全部工程费的10%左右,作为旌工企业.要制订}十{切实可行的劳动定额。要从用工数量上加以控制.有针对性的减少或缩短某工序的工日消耗。力争做到实际结账不突破定额单价的同时,提高工效,提高劳动生产率。还要加强T资的计划管理、提高出勤率和T时利用率,尤其要减少非生产用工和辅助用一工,保证人工费不突破。

43.3机械费控制

工程施工机械化程度高低与工程成本有着直接的关系。一般说机械化程度越高,机械使用费所占工程成本的比例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内部机械的使用实行统一调配,内部租赁有偿使用的办法。在内部引进市场机制,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率。实际操作过程中.机械小修理费南租赁项目承担.大修理费用包含在租赁费用中收回。这样既解决了项目工期不相同而承担大修理费用的偶然性,又保证了设备的完好率。这就要求项目部必须做到计划管理,精心安排,减少占用。

4.4间接成本控制

间接成本是指为组织管理工程所发生的全部支出.间接成本管理主要是对管理费用和间接费的控制,主要是做好办公费、差旅费、低值易耗品使用费、业务招待费等主要项目的控制。这些费用的开支要做到年度有计划,月份有考核,能分解到个人的要层层分解,不能分解的要有专人管理,并有具体的审批管理办法.使各项开支处于受控状态。

篇2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境,除了工业对环境的影响,农业的水利工程项目同样对环境产生影响,为了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子孙的长远利益,重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共识,怎样能准确的衡量这一影响,成为了当前人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农业水利工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水资源无节制的开发,忽视水资源的载力问题。一定意义上说环境也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在短期内是无法恢复的,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上千年才能恢复。水资源自身的生态平衡也需要一定的水量,例如渗入地下的水、蒸发的水、排沙除淤的水、排盐碱的水、湖泊洼地的水量等等,一定要保留维持其基本平衡的水量。国外的研究表明,河道内径流为多年平均值的30%,这是保持大多数水生生物有好的栖息条件所推荐的基本径流量。与大自然和谐发展,大自然才会给我们最多的回报,否则大自然的报复常常给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危害,水土流失、沙尘暴已不再是距离我们很远的事,每年春季北京及中国北方的沙尘暴天气已让我们认识到大自然的惩罚。

(2)对地质结构考察不细致,工程选址不当造成大面积库岸崩塌,诱发强烈地震,地下水位上升而引起盐碱化问题。

(3)在水库建设中缺少生态考虑,给一些濒临灭绝的水生生物带来致命打击。规划中还应设计一定的工程构造,以满足大坝流域内水生物的生活习性。

(4)给社会环境如工程带来的移民问题和耕地补偿问题,以及由于其安排不当而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都是我们要考虑的。

(5)工程施工对当地环境的影响。由于工程施工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粗放型的施工造成大量的环境污染。

二、农业水利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及具体实施内容

以上重点阐述了水利工程设计和施工不当而造成的一系列的生态和社会问题,农业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从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受到重视,国务院规定今后凡大型的水利工程都要进行环境评估,但是往往由于缺少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导致我们在环境保护这方面做得仍然不够。但是近年来由于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这一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也总结出了很多评价方法,形成一些比较成熟的理论。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评价方法可以归纳为3种:预断评价、回顾评价和现状评价。评价方法很好理解,这里就不做过多的陈述,重点说一下评价方法的具体实施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①环境状况的预先调查研究;②环境状况的具体分析;③环境影响的预测;④综合分析评价,在此我相应的展开论述。

2.1环境状况的预先调查

环境状况的预先调查是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项工作,它为此后的工作提供依据,所以预先调查的翔实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的由此的产生的一系列结论。简单说就是对工程范围内的自然和社会状况进行调查,为现状的分析和今后发展变化的预测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具体执行上又分为自然方面和社会方面,自然方面主要有地形、地质、水文、水质、泥沙、气候、生物等等,社会方面是人口、民族、土地、经济发展、文物、军事设施等等。

2.2环境状况的具体分析

在环境状况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工程的特征,列出与工程有关的环境因素并且加以分析、预测,根据每项因素对环境影响程度的不同有主次的进行分析,根据各自的权重综合平衡评价。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个:

(1)清单法:将可能影响的环境因素根据作用的大小以表格形式列成清单,这一方法又分简单清单法、分级加权清单法和提问式清单法3种,分级加权清单法是目前常用的方法。

(2)矩阵法:将影响环境的因素排在纵列上,将环境效应排在横行上,构成阵列。其中,各项效应对环境因素的正负影响均按不同等级示出其影响的程度。通常,还多采取加权的办法,以识别各项因素对整体环境影响的总和。

(3)网络法:属于一种流程图的结构,由箭头与方框做有序的组合,用以说明人类活动可能产生的逐渐影响。这一方法的特点是可以形象地反映人类活动——效应——环境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4)叠置法:其做法是先区分影响类型并加以分别制成环境质量等级分布图,然后再将各分布图叠置起来,进行识别,筛选。

2.3环境影响的预测

环境影响的预测即预测工程兴建后可能发生的变化和影响。预测的结果一般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对一些能用量度单位表示的环境因素,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或物理模型作定量的预测估算。如预测水库建成后对局部气候的影响和对水库水质、水温的变化影响等,已能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估算;预测水库对库区泥沙淤积和对下游河道冲刷的影响,多兼用数学和物理两种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对一些难以用量度单位表示的环境因素,则可通过类比分析或机理分析作定性的预测。如预测水库形成后对疾病流行的影响,多采取类比分析法,即选择与拟建水利工程具有相似自然、社会环境和水利工程特性的类比工程,进行对照并作出判断;对水生生物、陆生生物的影响,多采用生态机理分析法,即针对各类生物对环境要求和对环境变化的适用性,按工程兴建后的环境状况,预测分析其在数量上或种群、群落上的变化。

2.4综合分析评价

根据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将工程兴建对各个环境因素产生的影响或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工程对环境的综合影响,提出减免不利影响的措施和方案。由于水利工程对各个环境因子产生的影响错综复杂,环境效应之间又往往具有相关性,因此综合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三、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意义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历史悠久,勤劳的中国人自古就有行修农业水利工程的传统,都江堰、郑国渠被人们所熟知,尤其是都江堰历经二千多年仍然造福着四川人民,使自古蜀中就有天府之国之称。然而也有一些水利工程,尤其是时期的水利工程,由于人民偏执的相信人定胜天的思想,违背自然规律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建立的一些水利工程给当地的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给当地的人民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危害。新疆的农垦区越来越多的内流河干枯,沙漠化日益严重,北京的十三陵水库也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典型,给人们带来深刻的教训。所以怎样才能与环境和谐发展、怎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都成为我们这一代人要深刻考虑的问题,这是我们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

任何一项水利工程都会带来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只要我们考虑周密,科学计算,科学管理,按自然规律办事,一定可以把正面影响发挥到最大,把负面影响压缩到最小。以往我们总是先破坏后治理,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略环境效益,这是不可取的,在全球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我们越来越有责任保护好环境,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

四、总结

兴修大型水利工程,必然要打破当地原有的生态平衡,人类要生存要发展,自然需要打破那些恶性的生态平衡,使其变成良性。这个过程往往要带来一些问题,从经济学上说就是一些成本,但只要我们作出科学的评估、科学设计和施工完全可以把这个成本压缩到最小,趋利避害。加强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观念上要更新,认识上要提高,做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合理利用资源,造福人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参考文献

1郭宗楼.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0(16)

篇3

在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统揽全局、着眼长远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中央关注农村发展、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水利建设是当今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环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目前大型水利工程管理主要集中在城市,在农村还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与水利建设。中国大部分农村特别是西北部,干旱少雨,水资源贫乏,众多的人口与有限的资源加剧了环境的负荷,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因此,进一步做好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水利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大有用武之地,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与先导。建设新农村,水利要先行。

1.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现状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主要包括小型沟、渠、圩、坝、桥、涵、水库、机井、排灌站等。农村现有小型水利工程设施一部分是由乡、村(组)集体投资投劳建成的,一部分是贷款、国债资金或其他农业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兴建的。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出台,农民个人及联户兴办的小型水利工程数量也日趋增多。但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普遍现状值得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1 工程管理滞后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特别是近几年以来,农民的个体经济意识较强,集体观念淡薄,从而在水利工程管理上存在只知用水,不愿管水,在圩堤乱垦乱种、在行洪河道设置鱼网鱼簖现象屡禁不止,而且圩堤沿线近年又增添不少鱼塘,出现了新的“两水夹一岸”地段。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粗放,有的灌区支渠以下用水混乱,“跑、冒、渗、漏”较为严重,致使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毁损严重。同时由于各领域的生产进度很难一致也很难统一,彼此间为了各自的生产需要随意截流、堵坝、开沟、放水,把水线和明渠搞得支离破碎,干疮百孔,逐渐失去应有的功能,农民们没办法只好在原灌渠内挖井,开采地下水,也是对水资源的一种浪费,这样下去,不光是农业生产受到影响,生存环境也会受到破坏。另外,由于近年来的过度垦荒,水体植被越来越少,水土流失严重,渠道淤积输水不畅,而承包者既没有清淤的意愿也没有清淤的能力,这样下去就不单是一个蓄水、灌溉问题,还潜在引发洪灾危险的不确定性因素。

1.2 财政投入不足

由于农村地方政府财力紧,严重制约着农村重点水利工程配套和小型水利工程补助。新农村建设以来,虽然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在规划布局、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上给予很大倾斜。但我国很多农村地处欠发达地区,难有较多资金用于农村水利重点工程的建设配套,致使部分工程无法按期启动,开工建设的也很难按计划竣工验收,加大了继续向上争取工程项目的难度。同时所有财政支持的资金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所需补助资金差距较大,主要还是靠受益群众自行解决,政府只能“以奖代补”形式,普洒细雨。

1.3 农村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近年来,由于水利项目逐年增多,规模不断扩大。科技论文。但是很多水管单位内设机构不科学,非工程管理岗位多,人力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导致效率低下,人浮于事。基层水管单位真正急需的高、中、初级工程技术人员又严重短缺,有技术的留不住,无技术的又不愿意学、干。基层技术力量的薄弱,不利于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健康的发展。

2.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对策

2.1 进行科学管理

要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小型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向他们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采取专业管护、拍卖经营、个人承包等形式,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其次,要搞好中小型水利工程的配套工作,以充分发挥其最大效能。因为农村水利既有农田灌溉、水产养殖和生活供水等兴利功能,也有防洪、除涝、降渍、防治地方病等除害减灾功能。所以以水利为主的工程兼有经营性和公益性,而防洪除涝等工程完全是公益性,不具备经营条件。根据各种不同农村水利的特点,需要对不同功能的水利工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尊重农民意愿,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使水利工程在完善的工程管理条件之下,取得较好的工程效益。以水利为主的工程,既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有偿服务,核算成本,降低费用,促使工程良性运行,又要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宗旨。

2.2 加强资金投入

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需大量的工程投资,应由中央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财政投入责任,以此来增加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投入.对现有工程进行维修改造,同时增加新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适应当今水利发展要求.在努力增加地方财政投入的同时,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行政领导,积极组织群众参与水利工程建设中来,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为了杜绝挤占挪用农业专项资金的现象发生,项目实施单位要及时向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汇报项目情况,与财政部门积极协调衔接,争取地方配套资金。

篇4

 

 一、前言 

 生态农业建设是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生态农业建设,逐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实现生态农业建设快速稳健发展之路。而水利工程建设在生态农业建设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搞好生态农业建设的关键就在于必须利用好水资源、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实现保肥、保土、保水的作用。 

 二、水利工程建设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作用 

 1.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需要加强水利建设 

 生态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农业,合理配置交通、水利等多种资源,,能够全面协调发展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形成林木、果树、鱼类、畜禽、农作物和农产品加工良性循环发展的态势。水利工程建设作为生态农业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对于生态农业的作用极为重要。实现农田的有效排涝和有效灌溉,能够有效提高耕地产出率和水资源利用率。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生态农业建设的发展是以运转协调、功能齐全的水利工程建设为基础的。只有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农业建设协调发展,才可以有效促进生态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性还体现在水利工程建设能够有效改善农业的生态环境。如果没有健全的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那么必然就会造成旱涝现象常发,洪涝灾害会造成降低土地利用率、传染病流行、粮食绝收等问题,干旱缺水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土地盐碱化严重、草原退化、树木干枯等问题。因此,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的力度,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洪涝灾害和干旱缺水的问题, 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从根本上扭转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态现状。 

 3.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是生态农业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生活需求的重要保障 

 水利工程建设,还能够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奋斗目标,提高耕地的产出效率,不断提高粮食的产量。同时,生态农业建设是以产出绿色环保、安全高效的产品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所以,生态农业的标志就是通过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来体现,加强农产品加工、经济作物、粮食生产、水产、畜禽等一体化发展的绿色农业生产就极为重要。那么如果想要加强绿色农业生产,那么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就显得很有必要,它能够减轻农业用水污染, 切实改善土地退化现象, 有效避免土壤盐碱化及荒漠化, 改善植被条件,有效避免水土流失,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生活的安全。 

 三、如何有效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1.强化各水利站所参与工程建设管理的责任意识 

 凡是在各水利站所辖区内新建的水利工程,当地水利站所要无条件的协助施工队搞好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一旦发展工程质量问题,要在第一时间内向水利局质监站或水利局主要领导汇报情况,及时制止和处理,减少损失,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便于今后工程移交当地站管理后少出问题,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工程效益。同时,各水利站所要全面掌握辖区水利工程的基本情况,既要向当地党委、政府,又要向县局搞好服务,提出本辖区内的水利发展思路,供当地党委、政府的决策参考。 

 2.严格按照合同施工 

 继续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严格履行监管程序,从项目立项、可研、初设到施工,严格履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完善工程建设从立项到施工验收投入使用的各环节程序,确保工程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高水平发挥效益。同时,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务必要按照合同中的各项条款约定,“以法律为准绳、以合同为依据”,进一步规范施工程序,本着友好协商的原则,明确甲乙双方的义务、权利和责任,确保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顺利完成。 

 3.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坚持“兴水治旱,治水兴县”的方针,加大兴水治水力度,切实搞好抗旱水源工程、旱山村集雨节灌、水库灌区改造、渠系配套工程建设,增大工程蓄水,努力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认真实施找水打井工程建设,切实加强以水池、水窖、水塘、水井“四水”工程为重点的户办抗旱水源工程建设,着力解决旱山村“饮水难”和农村饮水安全。加大病险工程整治力度,全面修复水毁水利设施,确保农业生产用水。务必做到办农民之所需,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用民主来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参与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此外,必须充分认识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实行项目业主负责制,成立专项安全管理机构,认真对施工安全生产工作中每个环节存在的隐患和薄弱环节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忧患意识,坚决克服消极厌战情绪和轻视麻痹思想,努力探索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的特点和规律,不断规范水利工程施工组织和现场管理。从安全帽、网罩、接电、现场布置、防火防雷、特殊工种、特殊施工、高空作业、机械设备、警示标志等诸多方面进行严格检查和具体的规定,在检查中整改,在整改中提高,目的是不留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 林宏派.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及体会[j]. 科技资讯 , 2010,(15):125-128. 

[2] 廖冰, 何小洲, 白寓今. 项目经理选拔的一种模型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 , 2005,(02):133-136. 

[3] 方广友, 高建华, 高立山. 浅析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工程的环境措施问题[j]. 大众科技 , 2005,(05):105-108. 

篇5

论文摘要;水利工程建设在生态农业建设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搞好生态农业建设的关键就在于必须利用好水资源、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实现保肥、保土、保水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设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作用,其次,就如何有效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前言

生态农业建设是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生态农业建设,逐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实现生态农业建设快速稳健发展之路。而水利工程建设在生态农业建设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搞好生态农业建设的关键就在于必须利用好水资源、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实现保肥、保土、保水的作用。

二、水利工程建设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作用

1.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需要加强水利建设

生态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农业,合理配置交通、水利等多种资源,,能够全面协调发展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形成林木、果树、鱼类、畜禽、农作物和农产品加工良性循环发展的态势。水利工程建设作为生态农业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对于生态农业的作用极为重要。实现农田的有效排涝和有效灌溉,能够有效提高耕地产出率和水资源利用率。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生态农业建设的发展是以运转协调、功能齐全的水利工程建设为基础的。只有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农业建设协调发展,才可以有效促进生态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性还体现在水利工程建设能够有效改善农业的生态环境。如果没有健全的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那么必然就会造成旱涝现象常发,洪涝灾害会造成降低土地利用率、传染病流行、粮食绝收等问题,干旱缺水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土地盐碱化严重、草原退化、树木干枯等问题。因此,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的力度,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洪涝灾害和干旱缺水的问题, 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从根本上扭转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态现状。

3.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是生态农业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生活需求的重要保障

水利工程建设,还能够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奋斗目标,提高耕地的产出效率,不断提高粮食的产量。同时,生态农业建设是以产出绿色环保、安全高效的产品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所以,生态农业的标志就是通过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来体现,加强农产品加工、经济作物、粮食生产、水产、畜禽等一体化发展的绿色农业生产就极为重要。那么如果想要加强绿色农业生产,那么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就显得很有必要,它能够减轻农业用水污染, 切实改善土地退化现象, 有效避免土壤盐碱化及荒漠化, 改善植被条件,有效避免水土流失,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生活的安全。

三、如何有效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1.强化各水利站所参与工程建设管理的责任意识

凡是在各水利站所辖区内新建的水利工程,当地水利站所要无条件的协助施工队搞好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一旦发展工程质量问题,要在第一时间内向水利局质监站或水利局主要领导汇报情况,及时制止和处理,减少损失,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便于今后工程移交当地站管理后少出问题,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工程效益。同时,各水利站所要全面掌握辖区水利工程的基本情况,既要向当地党委、政府,又要向县局搞好服务,提出本辖区内的水利发展思路,供当地党委、政府的决策参考。

2.严格按照合同施工

继续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严格履行监管程序,从项目立项、可研、初设到施工,严格履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完善工程建设从立项到施工验收投入使用的各环节程序,确保工程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高水平发挥效益。同时,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务必要按照合同中的各项条款约定,“以法律为准绳、以合同为依据”,进一步规范施工程序,本着友好协商的原则,明确甲乙双方的义务、权利和责任,确保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顺利完成。

3.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坚持“兴水治旱,治水兴县”的方针,加大兴水治水力度,切实搞好抗旱水源工程、旱山村集雨节灌、水库灌区改造、渠系配套工程建设,增大工程蓄水,努力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认真实施找水打井工程建设,切实加强以水池、水窖、水塘、水井“四水”工程为重点的户办抗旱水源工程建设,着力解决旱山村“饮水难”和农村饮水安全。加大病险工程整治力度,全面修复水毁水利设施,确保农业生产用水。务必做到办农民之所需,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用民主来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参与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此外,必须充分认识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实行项目业主负责制,成立专项安全管理机构,认真对施工安全生产工作中每个环节存在的隐患和薄弱环节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忧患意识,坚决克服消极厌战情绪和轻视麻痹思想,努力探索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的特点和规律,不断规范水利工程施工组织和现场管理。从安全帽、网罩、接电、现场布置、防火防雷、特殊工种、特殊施工、高空作业、机械设备、警示标志等诸多方面进行严格检查和具体的规定,在检查中整改,在整改中提高,目的是不留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 林宏派.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及体会[J]. 科技资讯 , 2010,(15):125-128.

[2] 廖冰, 何小洲, 白寓今. 项目经理选拔的一种模型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 , 2005,(02):133-136.

[3] 方广友, 高建华, 高立山. 浅析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工程的环境措施问题[J]. 大众科技 , 2005,(05):105-108.

篇6

 

自建国以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修建各类水利工程项目,极大的改善了农业灌溉条件,规模之大,成效显著,贵德县在二十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叶,修建农业灌溉工程项目达200多项,使8.2万亩农田得到了有效灌溉,提高了增产增收的效益,惠及三河四沟乡镇川水、浅山60多个村,4万多人, 亩均单产普遍提高,过上了温饱生活,尤其是党的后,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拨乱反正,各项工作逐步走上了健康有序发展的路子,制定发展了一系列专业法律法规,水利工程作为基础产业项目建设摆上了重要位置,出台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为主的重要法律,依法治水开始实施,同时我县也迎来了水利建设最佳时机,相继建成包括城镇供水,东西河灌区配套设施、河北灌区大型水利工程、农村人畜饮水、大型提灌站、农业综合开发配套等项目,同时维修、更新改造了一批老化失修项目,水利在全县基础产业地位日趋显现和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

一、水利工程安全管理和水利管理经营初见成效

为切实管理好已建工程安全运行发挥效益,相继建立了东西河、河北灌区水利管理所及乡镇水利水保管理站,基本形成了建管并举的良性循环格局,地方也制定了水法规,使水利工程管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道路。

二、水利工程抵御洪水标准低,有待综合治理

我县山大沟深,季节性易发洪水沟道多,汛期洪水及泥石流经常冲毁水利工程设施,遭受重大损失,主要原因是水利工程抵御洪水设防标准低,一经冲毁,很难修复,耽误适时灌溉,迫使耕地撂荒弃耕,尽管每年上级拨付一定数量的水毁工程修复资金,但杯水车薪,只能修复个别重点水毁工程,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加之群众普遍持等、靠、要态度,根本不愿组织劳力修复。论文格式。自2008年起,县水务局按区域拨付一定数量的修复物资,将现场斟查,技术指导的任务落实到了灌区水管所实施,确也起到了全面铺开作用,及时修复了部分水毁工程,相比之下,国营万亩灌区水利管理单位近几年实行目标责任管理考核办法,设岗定责,创新管理机制,建立防洪抢险队伍,制定抢险预案,主要靠的是水管职工的责任和义务,促使提高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责任感,反应快,及时组织劳力抢险抢修,提高了防洪调度的预见性和主动性。

三、水利管理形势仍很严竣,存在很多问题

以上所述,近几年来在省、州、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水利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绩,但时,水利管理落后的面貌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

1、水利工程安全情况不容乐观

由于地方财政困难,根本拨不出维修加固方面的资金,很多工程险情段不断出现,水管职工只有依靠组织受益村社和各用水户,主管局给予少量水泥等物资,以劳动积累工形式组织维修处理,但遗留问题很多,积重难返,旧的还未处理,新的险情不断出现,水管职工疲于奔命,尤其以农村小型工程最为突出,建成一批交给村社,因缺乏管理制度和责任制,三、五年后就不能正常运行,自然损毁及人为破坏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的步伐。

2、管理基础设施陈旧,技术手段落后

根本从事水管工作二十多年的实践,认为工程管理的基础薄弱,设施陈旧,技术管理手段落后,跟不上当前农村发展设施农业的需求,安全运行缺乏可靠的保证,主要是:

(1)测报设施严重缺乏,对节水灌溉和防汛调度造成失误。

(2)水管工作的基本保证是依托水法律法规支撑,依法治水和处理水事纠纷就要靠专业法,但水管单位没有专兼职的水政监察员,近几年招商引资及其它社会活动频繁,人为破坏水利工程设施现象频繁出现,水管职工无法履行职责,工作显得非常被动。

四,水管单位实现良性循环的必由之路

水利要发挥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作用,为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用水,并保障防洪安全,水管单位责任重大,所以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首先要千方百计保障水管单位包括办公、生活条件、维修经费、建立行政执法队伍,建立水管职工长效机制,水管单位要转变观念,深挖潜力,深化内部改革,完善一系列创新目标管理责任制,充分调动职工爱岗敬业的积极性和职业道德责任感,单位要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和人力、技术、设备的优势,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实现工程良性循环,还要做好以下工作:

1、争取维修资金,就河北灌区而言,工程已安全运行21年,主干大渠险情险段逐年出现,每年确需数万元维修资金,逐年维修主要输水枢纽,过水桥涵,渠基沉陷问题,防洪工程及分洪设施,消除工程隐患,否则影响目前农村大面积调整种植经济作物,需水量逐年增加,轮水周期短的实际情况,一旦重要输水枢纽出事故,停水抢修将影响各种农作物适时灌溉,影响收成,并造成群众不理解发生矛盾纠纷,既然地方财政解决不了维修经费,省、州主管部门适当拨付一些,否则则造成建管环节失衡,影响水利支农的大方向。

2、充分利用渠系保护范围的水土资源,种植速生丰产林木,河北灌区经勘察和落实有近数百亩可适宜栽种林木的保护范围,12年后间伐,可改善外勤职工生活费和劳保,还可添置一些基本用品。

3、省、州、县主管部门加大培训水管职工队伍力度,争取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努力造就培养一支专业化,知识化、综合素质高,懂管理、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水管职工队伍是搞好水管工作,实现良性循环的关键条件之一。论文格式。另外培训一批专兼职水政监察队伍,充分运用专业法律法规,依法行政,让水利工程充分发挥效率,维护水管秩序和水环境。论文格式。

篇7

 

新建县位于鄱阳湖西南岸,赣、修、锦尾闾,全县耕地面积逾4.67万hm2,人口70万人,属滨湖、丘陵地区,易涝易旱。解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新建县水利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当地现有圩堤31座,其中万亩以上7座;小(二)型以上水库125座,其中中型5座,小(一)型25座;机电泵站836台,装机45 179 kw,其中100 kw以上266台,装机32 965 kw;排涝涵闸107座,山洪导托渠1座。基本形成蓄、引、提、排、挡相结合,防洪、灌溉、排涝和水土保持兼顾,大中小型并举、较为完整的水利工程体系,这些水利工程为新建县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防洪安全和水资源保障。 

1新建县水利工程管理现状 

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水利工程不仅是农业抗灾夺丰收的基础设施,更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产业。国家历来重视水利工程建设以及水利工程管理。 

1.1圩堤管理 

1986年对2座保护面积0.67万hm2以上圩堤成立了管理机构,即“新建县二十四联圩管理局”、“新建县赣西联圩管理局”,属全额拨款副科级事业单位,定编15名,隶属新建县水务局。2006年水管体制改革,增编6名,每年获得工程养护维修经费121万元。1998年成立了流湖总导托河道堤防管理站,属全额拨款股级事业单位,定编10名,隶属新建县水务局。2006年全县水管体制改革,每年获得工程养护维修经费25万元。 

1.2水库管理 

5座中型水库均在建库时成立了管理机构。在2006年水管体制改革时,定性为全额拨款股级事业单位,每座水库定编10名,每年获得工程养护维修经费20万元。 

1.3机电泵站管理 

中小型机电泵站、小(一)型以下水库、塘、坝、提、引水工程由乡镇水利水土保持服务管理站(以下简称水管站)管理,部分由村级管理[1-2]。 

2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工程水费计收困难 

农村税费改革后,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实施了种粮补贴。一些基层干部、群众在收缴水费上出现了一些争议,认为在免除农业税对进行种粮直补的状况下,不宜继续征收水费。由于没有认识到灌溉水费产生的农业生产成本,造成全县水利工程水费收取率相比税费改革前大幅下滑现象。 

2.2“一事一议”政策难以落实 

随着农村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建设小型水利工程劳力缺乏,建好后工程也缺乏管理人员。 

2.3体制不顺,管理混乱,重建轻管现象严重 

一是2003年乡镇水管站划归乡镇管理后,人员安排过多,却没有相应的人员经费,导致挪用工程款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水库巡堤查险人员待遇低,导致巡堤查险人员责任心不强。三是机电泵站运行人员均为聘用制,财政部门没有下拔人员经费。农业税取消以后,水管站很难下发工资。泵站运行人员待遇低,导致设备被盗、设施被毁现象严重。四是水管站人员素质不高,在编人员年龄偏大,技术力量出现断层,随着时间推移,该现象将显得尤为突出。 

3措施 

随着2011年中央1号文件的出台,说明中央已将水利工作上升到战略高度,水利正处于“黄金机遇期”,要用好、用足国家治水的方针政策,使新建县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3.1加大宣传力度 

以中央1号文件为契机,加大城乡防洪保安、水资源管理、保护及优化配置、水环境治理、水土保持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宣传工作力度。加强水利法规的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力,争取政府支持和相关部门参与配合,加强群众水利水务意识,形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同时,使群众了解水的商品属性及水土流失和水资源短缺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3.2加大学习培训力度 

采取积极措施解决水利职工特别是基层水利职工素质不高的问题。近年来,江西省水利厅提供资金,对基层水管单位职工进行为期2年的与学历教育相结合的业务培训。这是提高职工业务素质的良好机遇,要鼓励更多的职工参与。另外,可通过专家讲课、学历教育、业务培训、继续教育等,多渠道、多途径加大学习培训力度,提高水利职工自身素质。 

3.3理顺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 

乡镇水管站是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末梢。在防汛抗旱、服务“三农”、开展基础水利工作、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按照中央1号文件精神,建议出台相关政策,理顺乡镇水管单位的管理体制,健全和完善基层水利体系,明确职能,创新机制,采取合理配套措施,保障经费,加强基层水利队伍建设,提升水利行业形象,促进农村水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参照江苏、北京、湖北、四川等省及宜春等地做法,改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在有条件的地方设立区域水管站、流域水管站,全县55名水管站人员编制保持不变,划归县水务局统一管理,人员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二是按照要求,在已进行更新改造的机电泵站设置统一的管理机构。机电运行人员按水利部标准定岗定员,实行聘用制,人员经费从中央转移支付经费中解决或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对所聘人员聘用期的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等,按有关规定缴纳。对未进行更新改造的小型机电泵站仍由乡镇水管站管理,运行人员参照上述办法聘用。三是对重点小(一)型水库,有条件的划归县水务局管理,其他小(二)型以上水库仍由乡镇水管站管理,水库管理及巡查人员参照机电运行人员管理办法[3-4]。 

4参考文献 

[1] 唐荣桂,张友明.浅析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发展目标[j]. 水利发展研究,2010(5):14-16. 

篇8

一、新疆水利概况

新疆本区地表水资源量有794亿m3,含国外入境水量的河川径流总量为882亿m3,扣除羌塘高原等无人生态自身涵养区不可利用量38亿m3,新疆的地表水河川径流总量为844亿m3,这是新疆平原绿洲资源性可以利用总量的地表水量。现状全新疆总用水量460亿m3,其中农业灌溉用水420亿m3,农业用水效率为50%。地下水开采量40亿m3,其中南疆地区开采量不足6亿m3。目前北疆西北部河流的出境水量达228亿m3,占844亿m3地表河川径流总量的27%。新疆已建成水库498座,总库容83.78亿立方米,各级灌溉渠道34.12万公里,配套机电井4.6万眼,一批大中型水利项目相继建成。灌溉面积由解放初期的1700多万亩增加到现在的70万亩作为干旱地区,新疆始终高度重视节水建设。近年来,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等一批节水项目相继实施,先进适用节水新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天山南北喷滴灌面积已达80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1.8%;推行“供水到户”面积2850万亩,年节水7亿多立方米,已成为我国推广节水规模最大的地区;成立农民用水协会1336个,用水户人数达195013万人,协会辖区的灌溉面积达971.71万亩。因此,新疆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和利用量不充分是目前水资源问题所在。根据新疆50年水利工程建设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经验来看,要解决新疆的农业灌溉问题山区水库的建设和渠道防渗和节水灌溉建设工程尤为重要,没有这两者,就不能解决河流季节来水不均的矛盾,同样也不会降低地表水的利用度和需求量。

目前新疆水利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洪涝灾害仍是新疆水利急需处理的问题,水资源“春旱、夏洪、秋缺、冬枯”的特点,造成新疆洪旱灾害交替发生,防洪问题十分突出。(2)水资源供需矛盾仍然突出,新疆干旱缺水问题严重。天山北坡经济带水资源短缺,全疆每年春季缺水,乌鲁木齐市、哈密、库尔勒等城市也面临严重的生活用水问题。(3)水及生态环境恶化日益严重。据测算,新疆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28.1%。近三分之二的土地和1200多万人口遭受荒漠化危害,全疆约有三分之一的耕地和二分之一的宜农荒地受到盐碱侵害。?投入不足,发展机制尚不完善由于历史上欠账太多,投资不足的问题仍然很突出。(4)前期经费不足,配套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一些急需建设的水利工程项目前期工作滞后,无法立项,在建工程不能按期完工发挥效益。

二、新疆水利发展具体思路

(一)思想先行

按照唯物辩证主义的思想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因此要做好新疆水利事业,从思想上出发,大力推行节约用水,实行开发利用程度总量控制的原则,让新疆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农业生产者、普通居民认识到水资源与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对于水资源节约利用的宣传教育也能确保自然生态环境的需水,以便保护新疆脆弱的生态环境。但是对于新疆这个拥有多种民族的地区,对于如何进行宣传这个问题,要做到具有针对性。例如要找少数民族的办事人员,同时也要注意利用双语进行宣传。对于宣传的内容主要针对节水的意识养成和水利工程的重要性以及新型的节水设施进行宣传,进行这样更能推行节水意识和对于新兴水利设备的认识,更好的进行水资源的利用。

(二)技术先导

先进的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新疆的水利部门要提高对于先进水利设备的敏感度,及时普及先进的水利设备,培训相关水利人员。同时也可以开展类似于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研讨会等学术讨论会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服务于新疆水利建设。但是对于技术的推广普及要具有针对性。

例如在南疆地区,南疆大部分地区是典型的暖温带内陆干燥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四季分明,降水稀少。年平均降雨量64.6毫米,年均蒸发量2051.5毫米,以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为主要来源,大部分地区是地下地表水汇集区,存在“春旱、夏洪、秋缺、冬枯”的现象。对于这种情况,就需要推广各种节水灌溉设备,兴修节水防洪水利工程,根据当地特色制定出详细,具有高效、节能、节水、增产的水利方案,保证南疆各地区棉花、小麦、玉米、安西茴香以及瓜、杏、葡萄、酸梅等农产品的用水需求,保证农业发展。?

(三)金融支持

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但是修建水利工程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水利工程与其他工程相比,具有工程量大、投资多、工期长、工作条件复杂、受自然条件制约,施工难度大、失事后果严重的特点,因此需要资金的支政府可以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将提供意向性信用额度专项支持新疆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

新疆的各大金融机构应当认识到水在新疆是第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新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命脉。因此银行等金融机构将水利建设作为本金融机构的重要内容和信贷投放重点领域。但是,对于水利工作的支持应该根据新疆的本地区特色进行有针对性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不可否认,新疆的水利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水利基础设施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从总体上看,洪涝灾害、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恶化三大问题尚未得到完全解决,水利投资、科技和管理等发展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篇9

小型农村水利工程是指灌溉面积不足一万亩,排涝面积低于3万亩,库容量在10万立方米以下,渠道流量小于1m?/s的水利工程和农村水利工程。按功能区别,可将其划分为蓄水设施、引水设施、输水配水设施、交叉建筑物、提水设施、田间灌水设施、防洪设施、排涝降渍设施和生活供水设施九类,其规模虽小但在城乡为排涝、灌溉、发电、防洪、养殖、改善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研究迫在眉睫。

1 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特征

农村水利工程通常规模较小功用简单,但对于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意义重大,合理设计并有效管理工程运营重要性不容小觑。

1.1 主要用于农业灌溉 水利工程灌溉效益的发挥主要体现在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的功能上。农民既是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主体也是其管理和使用主体,各农户之间利益联系紧密,具有一定的公共工程性质。

1.2 兼具非排他性与一定竞争性 非排他性是指人人皆可消费该物品。竞争性是指一个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会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功效。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兼具非排他性与一定竞争性特点。一方面,它可能会因为设计不合理而被不具有使用该资源资格的人使用,另一方面,其具有的竞争性特点使得一个使用者的对该物品的消费会降低该物品的使用价值,故对工程的使用方面常出现注入拥挤、过度使用现象而给工程造成潜在的毁灭风险。合理设计工程并有效管理对工程功能发挥到最优状态意义重大。

2 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现状

我国是农业大国,而水利设施是农业发展的血脉,故我国也是水利大国,我国从先秦时期至现金修建的水利设施不计其数,由于其规模巨大和技术先进而扬名中外的工程也数见不鲜,但“重建轻管”是我国工程管理界存在的普遍思想,尤其对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力度远远不够。

2.1 工程管理常见问题

2.1.1 工程年久失修,效益衰减 根据实地调查数据显示,我国80%以上的小型水库病险率达百分之60%,且未修复,工程安全陷入恶性循环,严重威胁农业农村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1.2 农户参与管理意识不强 我国传统的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模式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直接管理,但实行家庭承包责任之后我国仍采用此管理体制,农户未将水利工程与自身利益紧密联系,缺乏参与管理的意识。有些跨区域性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受行政管理关系的约束,缺乏信息的民主公开与民主监督,也降低了农户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2.1.3 管理资金投入不足 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尤其是灌溉工程常具有公益性、投资回报周期长、收益低的特点,完全依靠社会投资方式融资管理很难解决小型水利工程量大、面广的资金缺口问题。工程管理缺乏资金支持,工程陷入恶性循环。

2.1.4 工程产权不明 有些小型农村水利工程是历史遗留的产物而产权不明,或者由于其兼具公益性与营利性的准公益性特点而权责主体不明确。尽管近年来国家水利部要求开展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但由于缺乏典型引导和实践经验,农户参与管理意识较低,故产权制度改革仍不彻底,管理效率

低下。

2.1.5 水费收缴难以到位 农户缴纳农业用水意识较低或者经济能力有限,水费收取很难到位,特别是农业水费的取消更增加了收取水费的难度。有些农村地区由于水资源分配不具、上下游供水矛盾较多,水费征收更加困难,严重影响水利工程的日常维护。

2.2 管理改革存在阻力

2.2.1 水费改革存在阻力 我国南方灌区一般实行分级管理,水费由乡财政征收,改革欲通过组建协会取消村级与乡镇中间环节以减轻农民负担。但政府对水费改革认识不够,改革无法继续推行。

2.2.2 产权改革存在阻力 根据我国投资政策规定,农村集体和农民投资兴建斗渠及以下的灌溉工程,政府酌情补助。事实上绝大多数地方的斗渠以下田间工程一直处于未建成、不停地续建改造的状况,村集体或者个人都无能力完成这一历史遗留任务。2003 年水利部出台的“改革意见”指出由国家补助资金所形成的资产明确划归用水户在自愿基础上形成的用水合作组织所有,但实践操作中存在农户用水协会登记难的问题,协会难以受法律保护。

3 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参与式管理模式

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参与式管理模式主要体现为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用水者协会,工程参与式管理模式以管理竞争机制和补偿机制为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减少农民用水冲突,农民节水意识增强,农民不仅享有获取报酬收益的优先权,也是工程的管理责任主体。

3.1 工程产权制度

3.1.1 承包经营管理模式 工程承包管理有两种方式:其一,根据工程造价和灌溉能力确定承包者;其二,通过公开竞价招标方式将水利设施的使用权!经营权和收益权全部承包给农户。农户承包者根据承包合同所确定的水利供水服务任务和维护标准对水利设施进行管理。或者利用土地承包将小型水利工程附带承包,或者将支渠以下和田间工程承包给村民小组或农户,或者将工程管理整体承包,有效保证工程效益。

3.1.2 租赁经营管理模式 租赁经营管理模式一般限于小型灌溉工程,是把具有一定经营性质的小型灌溉设施经营管理权租赁给个人,个人在此租赁期限内和经营权利范围内发挥其自主性使用和维护,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相对来说,此种经营管理模式风险较高。

3.1.3 拍卖管理模式 拍卖模式同竞价或有价出售将工程性质改变为民有民营,工程产权彻底改变。有些地区实行所有权拍卖,而有些只是将工程一定年限的使用权出售。实行拍卖的前提是严格区分小型水利工程的产权界定和资产存量,并且仅限于小型农村水利工程,一些资产数额较大或无法分割的渠道或堤防工程由于农户购买能力有限或社会安全要求度高无法实施拍卖。目前拍卖主要用于喷灌机具、机井、蓄水池等小型农村水利设施。

3.1.4 股份合作制管理模式 对于经营性较强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采取股份制和合作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企业式经营管理。它是我国农民继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又一个有力创举,是一种真正的产权改革模式,有利于克服承包责任者和租赁者之间的短期经济行为弊端,实现水利资产的保值增值,目前主要应用于机井、小型山塘和节水灌溉工程等小型农村水利工程。

3.2 用水者协会 用水者协会管理模式的目的在于在产权改革的基础上吸引更多水利设施用户参与工程管理,农民是工程管理的主体,有权制定相应工程管理规章制度和任命具体管理者。这是一种由农民自主组织和管理的群众组织,并赋予其法人性质。用水者协会管理模式的一般运作流程为:供水管理、工程检查维护、用水计量管理、水费征收、财务管理、自我评价、档案记录。以服务于农户利益为宗旨,制定供水计划和供水合同,然后根据核定的灌溉面积进行收费。该模式强调了农户集体参与和保证一定的独立性,为斗渠以下田间工程确定管理主体,在受益户较多的跨村、跨乡以及按流域、渠系建设和管理的地区应用更加适合。

4 结语

用户参与式管理模式是为了吸引农户积极参与水利工程管理,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政府对小型灌溉工程财政收支难以平衡的矛盾,通过试点工作证明,此模式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如何建立一种机制使得农民在经济上实现一定的独立并自主管理是我国目前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制工作的一个难点,有待同仁进一步深入探讨。

篇10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270-1

1 水利工程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水利工程主要是指通过充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地区均衡,防止洪涝灾害而修建的工程。由于自然因素和地理因素的影响,各个地区的气候不同,河流分布也不同,这就造成全国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匀,比如西北地区为严重缺水地区。为了满足全国各地人民的生产生活需要,我们大力修建水利工程,实行南水北调等工程,一方面可以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满足缺水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用水需要。

水利工程的主要特点主要有:①水利工程的修建要从全局考虑,具有很强的系统性;②修建水利工程,可能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自然景观或者对自然植被的破坏等;③工作环境很恶劣,条件复杂,要考虑到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还有受力承受强度等问题;④水利工程造福于人民群众,有很好的群众基础;⑤水利工程规模比较大,耗资巨大,技术要求高,工期较长。

2 目前水利工程的发展现状

我们讲水利工程的发展现状,主要是将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情况。总的来说,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持续发展。水利工程项目不断增加,灌溉面积不断扩大,解决了很多地区的饮水困难的问题,提高了水利工程项目的供水能力。水利工程事业的不断发展有利于保证国家和社会安定,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具体的可以从以下几点说明:

2.1 节水灌溉事业稳步发展

随着我国水利工程的大力兴建,为农村的节水灌溉事业提供的便利条件,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2.2 农村饮水困难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

修建水利工程,帮助了很多缺水地区的人民解决了饮水问题。改善了农业发展条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步伐,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2.3 防洪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水土保持工作也在稳步进行

通过修建大型的水电站,可以提高泄洪能力,控制水流,避免洪涝灾害的出现。大力种植保持水土的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扩大绿化面积,全方位治理水土流失问题;

2.4 农村的水利水电项目得到不断发展

农村很多地区都在进行良种实验、推广先进的技术、防止虫害对粮食作物的侵袭等基本建设,有利于加快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步伐;

2.5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法制建设等工作稳步推进

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追随网络时代的潮流,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和法制建设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3 水利工程未来的发展趋势

从水利工程的特点和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现状来看,水利工程的修建已经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可用淡水资源不断减少,能源短缺等情况的不断出现,改变这种现状,大力修建水利工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必须要面临的问题。在未来的几十年内,水利工程的发展趋势主要是:

3.1 在防止洪涝灾害的工作中,要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紧密结合,注重水利工程的后期管理

加强河岸的绿化面积建设,禁止滥砍滥伐,防止水土流失。充分发挥水电站的作用,提高泄洪能力和蓄水能力,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不同的决策。

3.2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朝着综合性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人们的水资源利用不仅包括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还有工业用水。我们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污水的处理,净化污水,节约水资源。在农业方面,采用滴灌技术,使水资源能够被植物充分吸收利用。

3.3 水利工程的作用不断的得到延伸

水利工程不仅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和工业需要,更加注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水利工程不仅可以减少洪涝灾害,还可以为人们的生活用电提供方便。如三峡大坝也是一种旅游资源,可供游人旅游参观,为附近人们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水利工程的建设,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

3.4 修建水利工程时要注意环境保护,减少生态破坏

在水利工程的修建过程中,注意转移一些动植物或者人文景观,减少因为修建水库而造成的生态平衡被破坏,文物被掩埋等问题,减少经济损失。

因此,修建水利工程是国家的经济命脉。随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通过修建水利工程来合理调节水资源的分配,实现区域平衡,从而为后代子孙造福,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发展,更好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 刘红.水利工程的发展趋势与需要[J].黑龙江水专学报,

1994,(02).

篇11

1、水利生态工程应用原则

1.1 生态环境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协同发展原则在水利开发中要处理好工程与人类、自然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保证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以求得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所以,水利工程施工生态工程系统必须按照生态环境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协同发展原则.从对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负责的高度来进行这种经济活动.从过去单纯的施工管理转变为施工、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的全面管理.从过去单纯考虑工程效益转变为寻求工程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最优组合。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应做到把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并结合工程建设.寻求生态环境的后发效益。如向下游提供可靠优质的生态用水、发展水利旅游业等。

1.2 共生互补原则

所谓共生,是指一种合作共存、互利互惠的现象。工程在处理施工或运行与生态环境问题上采用多种手段共存的方法,对它们进行规划与协调,建立工程与自然环境和谐平等的相互关系,以期达到效益的最优组合.这就是共生互补原则。工程建设的土地利用问题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工程基础开挖的大量弃碴,需要占地堆放,工程运行的生产与生活场所,又需占地建设,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若结合考虑,形成共生土地利用系统.不仅可节约土地资源,而且还可节约劳力和资金。在施工中要充分利用再生循环过程中产生的材料,运用循环再生的原则,处理施工垃圾,变废为宝,保护生态环境.创造经济效益。

1.3 时程需求与主体空间利用原则

主体空间利用原则是应用生态工程的生物种群分布原则。结合水利工程施工理论而提出的。我们知道生物种群分布主要有平面和垂直两种分布格局。根据生态工程对象和目的。合理地安排生物种群,将有助于实现工程的预定效益。主体空间利用原则主要是为了解决水利工程施工总体布置中施工区域的空间组织问题。同时统筹兼顾施工区域有关土地的合理利用、水流的有效控制、周围的最小干扰等生态环境问题.全面规划,科学安排。

2、生态水利工程的环境问题

2.1 水环境问题

蓄坝拦水势必会对下游的用水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工程施工也会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由于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发生改变,直接导致一些动物不能洄游过冬和繁殖,一些植物因不适应这种改变,逐渐退化等现象。所以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一定做好现场的管理工作,尽量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2.2 给施工区域的地理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对当地的土质等地理环境的影响是有利有弊的。一方面水利工程建设可以通过建坝蓄水、打通河道等方面保护农业用田免遭洪涝等自然灾害的损坏,通过雨水径流来实现土壤中水分的相互补充和调节,改善了土地的肥沃程度;另一方面在水利工程的运行中。上游夹杂着大量的泥沙等沉积物导致库区水位不断上升,导致周围地下水位的上升,再加上周边的气候发生变化,气温升高,加大了水汽的蒸发,由于库区周围土壤中的含水量明显增加,就很容易造成土地盐碱化现象。

2.3 施工过程中造成的噪音问题

实现水利建设过程中的安全、有序施工,是生态水利工程的一个重要目标。但水利工程一般都是建在峡谷、山区等地方,经常需要对一些地段进行爆破、挖填等作业,这势必会对施工人员以及周边地区的居民安全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且爆破和机器操作产生的噪音会对施工人员和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扰。

2.4 对当地空气的污染

水泥、石灰等,是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施工材料。但由于它易挥散、易传播,会对当地的环境造成粉尘污染,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如果呼吸到这些有害气体,会对人体内部器官造成一定伤害,使当地民众和施工人员的健康安全受到威胁。

3、生态水利工程的环境措施

生态水利工程是水利工程的一个旁系,是在满足社会经济和利益需求的基础之上,实现工程周边水域和生态环境健康持续发展的一门工程学。随着科学的发展以及人类意识的提高,我们可以清楚的意识到传统意义上的水利工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类的某些需求,但也对当地的气候、水域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一些负面影响,不仅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工农业生产,也对人类的长远利益带来损害。而生态水利工程是从长远出发,从全局着手,通过科学规划和指导、河流综合管理以及传统除污技术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上,满足社会经济和利益需求的同时,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

3.1 共生互补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应尽量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建立起水利工程和区域生态环境和谐平等相互协调关系,以实现工程效益的最大化。

3.2 循环再利用以及综合利用

在施工过程中,要实现对施工材料、物品的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争取将每一种原材料和物品都能最大限度的利用。以确保在施工时,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实现工程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3.3 主体空间利用

主体空间的利用是在水利工程建设的理论基础之上,结合当地的生物物种的分布规则而提出来的。主体空间利用的目标就是在合理利用施工区域土地、有效控制水流、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破坏的基础之上,实现对工程建设区域的总体规划和布置进行科学规划、整体安排。

3.4 加强和完善环境监控体系,切实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

已经竣工或者还在施工过程中的水利工程,应该按照国家规定的环境监测标准对工程进行监控管理,严把审核关,确保工区的环境监测工作能够正常运行,将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明确化,同时要配置专业的监测设备,并将监测出来的数据和信息整理成报表。通过加强和完善环境监控体系,切实做好当地的生态环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