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5 11:26:5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学科教育硕士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我院环境工程专业是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共建设点,在招收的攻读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大多数学生选读了《高等环境化学》这门课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毕业后能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而且具备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项目的能力。我们学院攻读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主要课题方向列于表1。从表1可见,他们的研究方向主要有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规划与管理和环境监测分析与技术三个方向,研究的内容主要以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脱氮除磷技术、生态区域规划。
2. 课程教学内容与硕士论文课题相结合
与建设理论、循环经济研究、环境污染物分析方法研究等。
从表1可见,大多数学生是从事水污染控制工程方向的,其次是进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另外还有一些学生是专攻境监测分析与技术方向的。根据上面的情况,如何讲解此门课程,为他们在结束课程学习后进入到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是确定课程的主要内容。为此,我们作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并结合研究生的课题研究方向,修改、制定了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讲课的主要内容。由于本课程的教学时数只有36学时,环境化学的内容又是那么多,因此必须进行合理安排。我们把讲解的内容分为六章,每章节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时间安排见表2。由表1可知,较大部分学生是从事水污染控制工程研究的,他们很需要有关水污染这一方面的环境化学基本知识。我们在这一门课程的教学中就是根据此情况来安排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时间的。由表2可见,第三章水环境化学的内容最多,共有10节,教学时数为18,占了总学时的一半。其内容包含了天然水的基本特征、主要离子的形成、溶解性气体,酸碱化学平衡、沉淀和溶解、配位平衡、吸附平衡等的基本原理,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氧化还原技术和生化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等。
在讲解天然水的基本特征时,我们主要介绍了天然水的存在形式,各种水的主要组成、特点和污染物情况。如湖水中含钙、镁、钠、钾、硅、氮、磷、锰、铁等元素,其中氮、磷等元素引起的富营养化问题是湖泊的主要污染问题。在2007年夏天,无锡太湖发生了严重的蓝藻事件,给无锡市部分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蓝藻出现的主要原因:一是气温比较合适,二是水中的氮磷浓度较高,三是太湖水域水流缓慢,这些都是蓝藻大面积繁殖的必要条件。根据此情况,我们讲解了水体中的异相物质——藻类的基本知识。藻类是湖泊、水库等缓慢流动水体中最常见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浮游类植物,有一个明显核。在没有阳光的条件下,藻类将消耗自身体内有机物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同时也消耗着水中的溶解氧。
对目前经常使用的生化法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有针对性地介绍了水体中的生物氧化还原反应。水体中的微生物在有氧气存在的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时,有机物质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表示如下:
CxHyOz+O2—^C02+H20+能量水体中,细菌、酵母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催化作用的结果使得许多无机化合物的生物氧化还原反应经常发生。细菌等微生物的呼吸过程是在微生物细胞内的各种氧化还原酶和一系列辅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的,有机污染物被细菌等微生物降解的中间产物生成了各种有机酸'这些有机酸在水体溶解氧不足的条件下,将利用较弱的NO;-、Fe3+、Mn4+、SO42-、CO2等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反硫化、甲烷发酵、酸性发酵等厌氧过程,其最终产物有CO2和氏0,以及NHhH2S、CH4、有机酸、醇等。在缺氧条件发生的生物反硫化作用可在淤泥、沼泽、排水池中进行。由此引起硫酸盐转化为HS气体的反应,从而产生Cu、Pb、Zn、Ag等金属的硫化物沉淀,以至减弱了这些金属在所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能力。
另外对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和无机物的的迁移转化机理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特别是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污染更为重要和复杂。到目前为至,世界上已有700多万种有机物,其中大多数都是有毒有害的,如排入到环境中会造成环境质量的恶化。而我们对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控制和处理还较簿弱,需要我们做很多工作。
水中有机污染物以及农药残留的分析、监测是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部分研究生在这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从环境科学的角度,土壤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随着环境科学的发展,人们愈来愈认识到土壤环境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土壤环境化学就是研究化学物质,包括各种污染物进入土壤后的化学行为及其影响。包括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降解和累积过程中的化学行为、反应机制、历程和归宿。此章重点放在几类有代表性的化学物质,即化学农药(代表土壤中外源有机化学物)、化肥、重金属和固体废弃物的土壤污染化学,并对土壤污染中复杂的化学过程作一介绍。首先,我们介绍了土壤的组成和性质;然后介绍了土壤负载容量或土壤环境容量;让学生对土壤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重金属是土壤无机污染物中比较突出的一类。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的重金属通常以可溶态或颗粒态存在。其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及生物可利用性均直接与重金属的存在形态相关。例如重金属对植物和其他土壤生物的毒性,不是与土壤溶液中重金属总浓度相关,主要取决于游离(水合)的金属离子。对镉,则主要取决于游离Cd2+浓度,对铜则取决于游离Cu2+及其氢氧化物。而大部分稳定配合物及其与胶体颗粒结合的形态则是低毒的。仅脂溶性金属配合物是例外,因为它们能够迅速透过生物膜,并对细胞产生很大的破坏作用。
我们学院有些教师在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的研究也开展了一些研究并取得了某些研究成果,并将此作为研究生的研究课题之一。根据此情况,我们给学生介绍重金属形态分析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最新研究情况。近年来,以北美Tesskr等人提出的五步系列萃取法和欧共体BCR的四步系列萃取法应用较多[3,4]。我们也将这二种方法存在的缺点摆了出来,主要是萃取操作的时间过于冗长,使实际应用不易实现。在此同时,我们向学生展示了国际上应用超声波或微波的能量加速萃取样品中组分和缩短操作时间的研究工作情况,并把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作为研究生研究的课题之一。
3.已取得的部分研究成果
通过学习,学生们很好地了解和掌握了有关高等环境化学的基本知识。学生使用已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在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规划与管理和环境监测分析与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在各类期刊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水污染控制方面的数最多,主要是利用膜生物反应器、生化法技术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如厌氧氨氧化细菌、双循环两相生物处理工艺、磁场对污泥沉降影响、水生植物修复技术等。在环境规划与管理方面取得的成果主要是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资源利用等。在环境监测分析与技术方面取得的成果主要在样品预处理现代技术的应用、重金属形态和有机污染物分析测定等方面。如在使用膜生物反应器生化技术处理废水时就运用在此门课程中学到的水体中的微生物在有氧气存在的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时,有机物质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对一体式射流曝气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废水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以及对膜生物反应器的优缺点及改进思路进行了探讨,成果分别发表在《环境科学与技术》和《江苏环境科技》期刊上。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利用方面,如对城镇化过程中水环境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和盛泽湖湿地生态恢复初探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分别在《江苏环境科技》和《环境科学与管理》期刊上发表了研究成果。在重金属形态分析研究方面,研究生应用课堂上学习到的关于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的基本原理和
2.新形势下英语硕士点建设的几点思考
3.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问题思索
4.英语专业硕士毕业论文的语言错误分析研究
5.医学硕士研究生互动式英语教学方法的探讨
6.英语硕士论文文献综述中转述动词的对比分析
7.我国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标题的词汇句法特征研究
8.中外英语硕士论文转述动词对比研究
9.商务英语硕士学位论文撰写情况分析
10.硕士研究生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
11.英语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能力现状调查与培养途径分析
12.主题-任务教学模式探究——以地方高校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为例
13.中国学生英语硕士论文引言部分转述语使用情况的语类分析
14.中国应用语言学专业英语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体裁特征
15.“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
16.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科技英语翻译能力分析
17.学术论文体裁教学不可或缺——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引言写作情况调查
18.英语报刊与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课外英语阅读
19.基于新媒体支撑的面向硕士研究生实用英语教学的探索
20.论英语硕士学位论文中的参考文献问题
21.中国学生英语专业硕士论文“前言”部分的语类结构模式分析
22.硕士研究生EAP习得模式探索——武汉科技大学某研究所硕士生学术英语习得个案研究
23.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
24.英语专业语言学类硕士论文英语标题的对比研究
25.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学习构成与自我认同关系的实证研究
26.批判性思维能力对英语写作水平影响的调查研究——以某大学2012级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为例
27.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调查分析
28.中外大学生英语硕士论文中四词词块的比较研究
29.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关系的实证研究
30.中国与北美硕士论文英语标题的对比研究——以农学为例
31.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查研究
32.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研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生为例
33.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34.学习者英语硕士论文中的转述动词
35.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现状调查及教学建议——对浙江工商大学的调查分析
36.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观念的对比研究
37.香港与内地高校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38.法律英语在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的定位与教学组织
39.英语硕士研究生第二外语的学习策略探究
40.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探讨
41.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通用学术英语需求分析
42.影响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因素的实证研究
43.英语硕士论文中模糊限制语的对比研究
44.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核心、目标与措施
45.医学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分析及其教学启示
46.人文社会科学类硕士学位论文英语标题句法特征的对比研究
47.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分析与启示——以赣南医学院为例
48.新课改下高校教育硕士(英语)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反思
49.英语硕士研究生教学之我见
50.英国TESOL专业硕士和我国英语教育硕士人才培养比较与思考
51.实施“流利领先法”,培养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能力——以报刊、学术杂志文章为课程材料
52.英语教育硕士教育实践中课堂观察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
53.波兰华沙大学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及启示
54.师范院校英语教育硕士培养问题与对策思考
55.少数民族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56.媒体英语素材在法律硕士专业英语教学应用中的探究
57.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程考试之我见
58.中国英语专业和英语本族语者硕士论文题名的信息结构对比分析
59.“模块+选修”:转型期专业硕士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60.水利英语方向翻译硕士培养的可行性研究
61.英语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自主性培养的课堂教学策略初探——以悉尼大学硕士TESOL专业课堂教学为参照
62.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语用能力调查分析
63.对比分析我国英语专业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的语言错误
64.国内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研究现状述评
65.在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66.论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
67.浅谈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程考试改革
68.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设置改革构想
69.英语硕士研究生科研阅读现状与能力培养途径探讨
70.从课程本质透视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以西藏民族大学为例
71.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72.说写并重 全面提高——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改革与实践
7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工程硕士英语教学的启示
74.硕士研究生使用英语学习策略特点的实证研究
75.理工类院校英语本科与翻译硕士(MTI)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76.论英语专业硕士论文致谢辞的语用失误
77.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与自我认同关系的实证研究
78.试论工程硕士英语课程交际能力培养的若干问题
79.河北省高校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
80.工程硕士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
81.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硕士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
82.车辆工程专业工程硕士英语教学存在问题及EPBEP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83.英语专业本科至硕士英语词汇学课程三级分级教学设计
84.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实践
85.广西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论文调查和分析
86.浅谈英语翻译硕士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87.英语专业语言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创新特征研究
88.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89.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写作中重述话语之语用功能习得研究
90.专业硕士学术研究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启示——以英语学科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为例
91.人际关系管理论与工程硕士英语教学模式
92.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与课程评析
93.英语硕士论文写作方法论要
94.西华大学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
95.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学习与自我认同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96.基于教育语言学对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思想与学术能力发展的思考
97.民族高校医学硕士对医学英语需求的调查分析
98.自助式讲课学习模式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学习中的运用
99.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设置的思考
100.基于ESP教学理念开展公共卫生硕士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101.医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
102.从中介语视角分析工程硕士英语会话的句法范式
103.研究生英语学习动机与EAP教学——以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为例
104.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改革与实践
105.从英语教学法的视角探讨硕士英语教学改革
106.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状况调查研究
107.浅议工程硕士英语教学改革
108.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109.涉海院校硕士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110.农林院校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教学的优化——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111.中国高校英语专业应用语言学硕士论文引言的体裁分析
112.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英语入学水平综述——兼谈英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113.关于提高理工科硕士研究生英语阅读教学的想法
114.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思考与构想
115.论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
116.基于网络和多媒体环境的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研究
117.工程硕士英语实践教学途径探索
118.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初探
119.构建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专业特色——关于西部地区英语教育硕士的培养
120.英语学科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调查分析——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
1996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决议决定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Ed.M),并于1997年开始招生试点工作,经过5批试点,招生单位由最初的16所院校,发展到2011年的57所学校。化学教育硕士学位也是最早设立的学科教学专业学位之一,攻读化学教育硕士学位的学员,除了需要系统地学习化学学科教育教学专业理论知识、政治理论、教育技术和外语基础知识以外,2~3年的学习期间的最重要任务就是学位论文的选题、论证、撰写、答辩。作者作为某高校化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多次参加了该校的化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开题论证及论文答辩,每次参与化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等相关活动,总有一些新的发现,并引发一些思考。现以某高校2008级化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及答辩情况为典型案例,发表一下作者的简单思考。
1 论文选题及答辩中的问题分析
某高校2008级化学教育硕士共有20位学员,另有上一届答辩未通过学员4位,24位学员分成A、B两组参加了论文集中答辩。每一答辩组设答辩主席1人、答辩委员4人,答辩专家主要由全国知名化学学科教学法教授、本校教师和中学化学教学及教研一线特级教师组成。24位学员的24篇论文涉及到中学化学教学与教研的各个领域,主要集中在课程实施、课程资源开发及化学教学法研究3个方面,24位学员的论文选题及答辩结果见表1。
无论是学员论文的答辩过程,还是学员的论文选题及撰写,都还是让我们从中发现了一些值得大家关注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与论文的答辩结果有直接的关联。现以“基本合格”和“不合格”2种等次的5篇论文选题、撰写及答辩情况为例,来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源。
《高一化学学困生的激励策略研究》是24篇学位论文中唯一的基本合格的论文,答辩主席宣布这篇论文基本合格,也就意味着这篇论文必须经过学员的补充、修改、完善,并再次通过专家答辩委员会审查,学员才能拿到学位证书。显然,从论文的选题可以看出,这篇论文需要在充分调研和检索文献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困成因进行分析梳理,根据有关理论提出有针对性地解决学困的具体办法。然而,这篇论文却缺少大量而真实的调查,大量地引用有关理论,更多地根据想象去设计方法与策略,直接导致了论文缺乏实际应用价值,给人的感觉是基于想象中的学困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案。
《诺贝尔科学精神在高中课程标准下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多媒体化学生态课堂构建研究》、《中学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研究》等是被答辩专家定为不合格等次的4篇学位论文,这就意味着这4篇学位论文必须在选题、开题、撰写、送审、答辩等环节上,一切从零开始,并在下一年的学位论文答辩会上经过重新答辩获得合格以上等次,否则学员将不可能取得教育硕士学位证书。通过分析不难发现,这4篇不合格论文基本上都是在选题环节出现了问题。《诺贝尔科学精神在高中课程标准下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从论题的语法结构上就存在重大缺陷,从研究内容来看,该论文是运用诺贝尔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基于此,论题的关键词就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却被挂上了诺贝尔科学精神和高中新课程的名头,同时,诺贝尔科学精神是什么?诺贝尔科学精神与学生创新能力之间有什么关系,本身就存在一些问题。从论题的结构上来看,《多媒体化学生态课堂构建研究》显然是由多媒体的应用和化学生态课堂2个命题组合而成的,在论文的文本中,不仅可以明显地看到2个命题相互粘贴的痕迹,而且还让我们感觉到,只要把“化学”替换为其他学科,并添加一些相关的学科元素,就可以成为各个学科都普适的论文。《中学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是一个十分热门的选题,很多人做过相关研究,在中国学术期刊总库中以“中学化学”、“创造性思维”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95篇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还不包括一些学位论文,所检索到文献大部分发表在20世纪90年代。由此可见选择这样一个论题来进行研究,没有独到的视角与研究思路,是很难写出原创性学位论文来的。《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研究》选择安徽省高考的一类主观题型作为学位论文的研究论题,显然是非常不合适的。高考的命题思路与特点研究,本身就是一个较为沉重及敏感的话题,更何况把一类题型作为研究对象,不仅研究的着眼点选择不当,而且撰写出的论文一点学术价值都没有。
同时,我们也看到3篇优秀论文之所以优秀的3个方面的共性:(1)选题新颖,3篇论文的选题都非常新,都是从独到的视角出发来研究相关领域的问题。(2)论文质量高,3篇论文的质量都非常高,折射出3位作者的科学精神、研究态度,以及科研水平。(3)答辩流畅,3位学员在答辩过程中表现出的流畅的语言、机智的应变能力、缜密的思维都得到了答辩专家的一致肯定。
综上可见,当前化学教育硕士在论文选题、撰写及答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显而已见的,如果不能有效而及时地解决相关问题,不仅可能会影响到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而且还可能会对以后的教育硕士的学风与研风建设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关于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撰写及答辩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必须要引起学位管理部门及教育硕士培养部门及攻读教育硕士的广大学员们的高度重视。
2 化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相关问题的思考
通过仔细研究24位学员论文选题、撰写及答辩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必然会引发我们很多的思考。一是如何选题,并进行充分的论证,从最为原始的阶段来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与学术价值;二是如何加强对学员撰写论文过程的监管与指导,避免步入只重结果而轻过程的导师指导模式;三是如何有准备地答辩,通过最为科学、直观的方式来呈现学员学位论文的全貌及研究成果。
2.1论文选题的取向问题
很多教育硕士的培养单位或机构为了管理上的方便,往往为普通化学硕士与化学教育硕士所提供的是同一份学位论文选题参考“菜单”,从而忽视了化学教育硕士身份特殊所决定的学位论文选题的取向性问题,也即化学教育硕士是基于学科理论、文献研究的学位论文选题,还是基于学科实践、行动研究的学位论文选题。作为不同于一般普通化学硕士的化学教育硕士,因入学门槛相对较低、来自于教学一线、集中学习时间短、科研条件有限等特点,决定了教育硕士的学位论文选题也应该有其特殊的一面,在选题时应尽可能取向于:(1)化学教学实践探索研究及教学改革行动研究;(2)化学教学及教育科学理论的应用模式及创新研究;(3)化学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解决模式及困惑、对策研究等。作为学员的推送单位最期待的选题是基于学科问题解决模式及基于学科实践探索模式的研究,都希望学员带着平时教学实践中所遭遇的困惑和所发现的问题入学,经过2~3年的系统理论学习,并以所在学校班级或学生为教学实践的实验样本,再带着通过以学位论文形式所呈现的问题解决模式、思路和方法等回到学校。当然,学员在选题时还要考虑到学员自身所占有的学科资源,以及所具有的环境优势、人文优势及科研条件等。
2.2论文撰写的规范问题
化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在撰写过程中暴露出的最大问题就是书写规范问题。目前,我们在答辩过程中所发现的学位论文不规范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1)论文格式不规范,如,有些学员不按培养单位关于论文撰写的具体要求去撰写,而是自行其事。(2)文字表述不规范,如,论文中使用的图、表及量与单位符号不规范,英文摘要与写作不规范,存在语法错误。当然,也存在极个别学员出现错别字、语句不通、标点符号错用的问题。(3)文献采用或引用不规范。如,引用参考文献格式不符合科技文献格式要求,根据参考文献找不到论文引用的文章,个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在章、节标题上等。
2.3论文的开题论证问题
开题论证是学位论文撰写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甚至比论文答辩过程还要重要。论文开题论证是否充分,直接决定着选题的科学性、学员的撰写思路及学位论文的质量。如果忽视了开题论证这一环节,无论在论文送审时发现了问题,还是在论文答辩时发现了问题,都是难以补救的。因此,当学员选定论题及导师以后,一定要参加有关单位组织的开题论证会议,汇报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预期的成果与突破,广泛听取导师及专家的意见与建议。作为培养单位,这个环节绝不能省,必须做实做到位,作为学员,这一关必须认真过,早发现问题,早补救!
2.4论文的送审答辩问题
所谓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主要培养面向基础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相对于内地高校,海南师范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开展较晚,如何让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培养跟上全国的步伐,如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如何创新、完善培养模式,这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发展现状
1.在职培养和全日制培养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的培养方式比较灵活,分为在职和全日制两种。在职人员以业余时间学习为主,在每年的10月份参加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全日制专业硕士在每年年初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海南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时间是两年,比学术硕士少一年,这样可以更早走上教育实践岗位学以致用。“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研究生在乡镇及以下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三年,并在职学习研究生课程,第四年到海南师范大学脱产集中学习一年,毕业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2.培养模式
学术型硕士的培养模式注重理论化,不重视实践,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专业硕士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海南师范大学在2009年获得了培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资格,不断扩大专业硕士的招生规模。海南研究生教育与内地比还有较大差距。
3.招生比例和招生专业
海南师范大学专业硕士的教育水平逐年提高,招生比例和招生专业都在逐年增加。海南师范大学从2010年开始从应届本科毕业生中招收农村教育硕士,每年招收50人,2010年和2011年共招收100名农村教育硕士,2012年改招特岗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录取了48人。到2012年止,文学院共招收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研究生计133人,加上学科教学数学、教育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大约200人。
二、海南师范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1.海南师范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起步比较晚,与内地有很大差距
全岛只有海南大学和海南师范大学招收研究生,海南师范大学2009年获得教育硕士培养资格,2011年开始招生,到今年(2012年)才完成两届招生,可见海南专硕培养的先天不足。
2.教育规模不大
海南师范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总体上还不是很大,形式也比较单一,涉及的职业领域与学位类型也不是很多,不能满足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对于研究生教育的完善和可持续发展也是不利的。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有教学管理、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数学、“硕师计划”、特岗教师在职攻读的方向设置,可见专业设置覆盖面还不够宽泛、全面。
3.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
由于海南的专硕刚起步不久,海南师范大学专业硕士培养模式还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的特色,课程的设置、教学方式等还是仿照、借鉴学术硕士培养模式。
三、海南师范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建议
1.培养目标的改革
在学位层次和地位上,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是在一个级别上的,不同的是培养目标,专业硕士应该突出自主性、研究性、实践性的培养。海南师范大学的“硕师计划”和特岗教师在职研究生就是很好的培养模式,结合了农村教师的实践和理论的培养,并且他们都是在职的。特岗教师在职研究生第四年到海南师范大学脱产学习,这样的培养目标具有很好的针对性。
2.培养方式的改革
培养方式的改革包括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方法、学位论文选题及研究、质量考核等各个环节。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的教学实践课组织工作有待加强,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育实践经费没有到位。值得指出的是,笔者作为教育硕士研究生参加了较多学术讲座,这些讲座对于专业的培养是不无裨益的。
3.课程设置的改革
专业硕士的课程应该按照本专业领域的培养目标来设置,加大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的比例和数量。结合海南省的特点和人才市场的需要,利用国内外最新技术,设置有操作性、实践性和有特色的课程。作为海南省培养教师最重要的师范学校,海南师范大学应该在教师培养的课程设置方面有所创新,可以结合海南丰富的旅游和民族文化资源。
参考文献:
[1]张晓明.论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意义.现代教育论丛,1998(2):1.
二、工学矛盾突出
从培养院校来讲,根据课程要求,尽可能希望教育硕士生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进行研修。从教育硕士生任职单位来看,他们希望尽可能缩短脱产研修的时间,以减少对学校工作的影响。有关调查表明:鼓励并支持自己的教师攻读教育硕士的学校不N5%,任职单位大多不同意教育硕士脱产研修一年或半年,同意教育硕士研修的学校不N50%,并且还有将近30%的学校在教育硕士研修期间不同意减少工作量,不同意报销学费,也不支持开展教研实践活动,这样的问题在县级学校尤为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任职学校从眼前的实际利益出发,认为教师外出研修影响教学工作的安排。还有很多学校担心教师学成后会跳槽走人。⋯从教育硕士自身来讲,一方面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欲望,他们认为只有脱产学习才能静下心来进行研修,而且脱产学习时间越长越好;另一方面,由于任职学校工作要求的压力,他们又不得不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在研修和工作这台“天平”上,向工作倾斜,但在其内心深处,则陷入“欲学不能,欲罢不忍”的两难境地。由此可见,我国的教育硕士缺乏宽松的研修环境。工学矛盾使他们承受研修和工作的双重压力。在研修的同时又要兼顾本职工作,经常往返于工作单位与高校之间饱受奔波之苦,身心疲惫。试想,一个人的精神如果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那么他的在职研修又怎么能取得成效呢?
三、目标偏差——培养院校认识模糊
目前全国已有57所高校承担着教育硕士的培养T作。自1997年开始试办以来,人们对其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但至今仍有一些认识问题不容忽视。一些培养院校认为教育硕士算不上正规硕士研究生,在很大程度上与在职攻读学位的人等同;与学科专业型研究生相比,教育硕士入学考试要求较低,学位论文学术品位不够高,对院、系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无足轻重,培养教育硕士没有多大经济效益,积极性不高。也有一些高校甚至将教育硕士作为一个创收项目来开展。由于认识上的模糊,在培养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偏差,导致了教育硕士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1.在培养目标上,简单模仿“补偿学历”教育,见“物”不见“人”。自1999年6月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已经由大面积提高学历教育转向旨在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非学历化教育上。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兼顾了两者,既注重本科学历的提高,更注重教师专业整体素质的提升。然而,在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却存在着见“物”不见“人”的问题。有关调查表明,多数培养院校在教学过程中不顾学员现实的教育困惑和教学问题,采用固定的教材、固定的课程和固定的教学方式。其实,这种教育教学模式是学历教育的翻版,丢掉了重要的“教育问题意识。’’。前来研修的教育硕士固然需要一般的教育新知识和新理念,但是这些理念与知识需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加以深化、转化与创造,否则只能是“水过地皮湿”,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2.课程结构失衡,学员选择余地太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以课程学习为主,课程结构一般为5r-j学位课程,51"1专业必修课程和2rl选修课程,最少学分要求是34分。总体来看,各培养院校课程结构失衡,学位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比重过大,选修课的比重太小,学员选择余地太少,因而非常不利于学员根据各岗位实际需要和自身条件强化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促进个性展示和提高整体素质。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7-4196-01
1概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功能也不断强大。1991年,加拿大SMART公司率先进行了电子白板研发,并把电子白板进行产品化,在欧美市场进行了推广、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是白板发展史上关键的一步,真正实现了白板与计算机、演示者与听众之间的双向互动。2001年,深圳巨龙科教公司进行对交互电子白板硬件与软件进行研发,并推出国内第一块交互式电子白板,2004年之前,国内市场电子白板需求量小,市场主要由SMART、Promethear、巨龙科教等名牌占据。2005年开始,各地加大教育设施投入,交互式电子白板采购被提上日程。2008年开始,伴随着投影机市场超短焦、短焦投影机的大规模出现,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中的投影光线遮挡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全球范围内的电子白板需求迅猛扩张,国内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迅速成熟,中小学在建设多媒体设备时都会考虑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教学。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电子感应白板(硬件部分)与白板操作系统(软件部分)的集成。它的主要由电子感应笔、电子感应白板、投影仪和计算机组成。电子感应笔除了在电子白板上书笔,还可以作为计算机鼠标的功用。电子感应白板是一块具有正常黑板尺寸、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工作的大感应屏幕,其作用相当于计算机显示器。教师直接用电子感应笔在白板上写字,相当于传统教学中师生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除了写字,还可以调用各种软件,再通过电磁感应反馈到计算机中并迅速通过投影仪投射到电子白板上,这时,电子感应白板就是一个计算机显示器。白板操作系统是存在于计算机中的一个软件平台,它除了支撑感应笔与白板、计算机、投影仪之间的信息交换,还自带一个强大的学科素材库和资源制作工具库,并且是一个兼容操作各种软件的智能操作平台,教师可以在白板上随意调用各种素材和其他应用程序进行教学。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个增强型黑板,拥有强大的交互界面,可以方便地展示数字化的教育信息资源。
2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优点
对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主要功能优点为以下几点:
第一、从黑板粉笔解放出来,避免粉尘危害师生健康。
第二、如果没有打开白板软件,电子感应笔也以当作鼠标在白板上操作,只需电脑开机,就可以使用电子感应笔随意在白板上打开电脑桌面操作,使用电脑应用程序。
第三、交互式电子白板整合数字化信息资源,灵活地编辑组织展示多媒体材料,既可自由板书,又可展示、编辑数字化的图片、视频,使课件和幻灯片讲稿变的生动。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图片隐藏、随意拖动、书写等功能,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使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操作更加简捷、直观和趣味,师生能够实时互动,便于课堂活动的展开。
第四、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即时存储功能,对于需要大量推断演绎得数学课、物理课,写画在白板上的文字、推断步骤都可以保存至硬盘或移动存储设备,作为教学资源再次使用。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软件,在ppt上进行批注,直接在图片或文字上随意做记号画图写字,做点评,并且可以保存所有操作的历史记录,可以带走下次课使用。
第五、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聚光灯、抓屏、屏幕遮盖等功能,使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操作更加简捷、直观和趣味,方便师生实时互动,有利于活跃课堂。交互式电子白板有屏幕录制功能,对于学生的板演,可以进行视频录制,实现真正的师生互动。电子白板软件具有放大器功能,可以幻灯片或者教学课件的某一局部进行放大,这一强大功能减轻了教师的备课麻烦,丰富了课堂内容。
第六、交互式电子白板软件自带基础学科工具,方便了教师备课,教师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安装软件使用工具条进行备课。智能绘图,量角器、圆规、画圆等多种智能工具,教师可用电子笔在电子白板中画出各种非常专业、准确的几何图形。软件自带各种化学器皿图形,还提供图形的移动、复制、旋转等常用命令,大大节省了教师制作课件的时间。
第七、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使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计算机的操作访问更加便捷,白板软件系统与计算机网络、其他应用程序共同作用,使得数字化资源的显示更灵活,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发展。
3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缺点
第一、有些老师对于白板软件使用不是很熟练,很多功能没有使用起来,必须加强对使用者的培训。第二、电子白板屏比较小,适合小班化教学。第三、教师导入教学资源时,必须是电子白板正常连接到电脑的状态下才能进行,这就有地域上的限制。第四、目前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灵敏度还不是很理想。一次两次使用失败,容易让人对电子白板使用产生不信任感,同时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教学。
参考文献:
[1]丁兴富,李敬东.从黑板到白板的历史进程[J].中国电化教育,2005.
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良好的思维习惯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养成勤于思考的学习品质。二是要读出问题。前者要求学生与文章的作者产生心灵感应,后者正是我们提倡的“善于质疑”。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在人文和自然两个大的方面和我们的日常生活都有诸多联系,只要学生结合生活“善于质疑”,一定会发现很多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的学法是受老师教法影响的,地理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而“地理教学方法受各类课题本身科学方法论所支配,这是地理教学方法受地理科学方法论影响的最为重要的方面,它紧紧地制约着各个地理课题的教学方法”。
二、加强教师对研究性学习初中地理的指导作用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作为探究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主体,但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初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更需要教师的指导和管理,特别是对教材中难度较大或教材以外的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教师更应加以指导。教师应把握好如下几点:(1)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指导学生选择容易的、简单的、单一的。(2)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专题内容的情境(背景资料)。(3)要指导学生设计研究的方法、步骤、目的等。(4)要适时指导学生收集获得的信息(数据、事例、现象等),并进行整理。(5)要及时在研究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评价,并指导学生在过程中自评和互评。(6)适时适地选择合适的方式使学生在组内、班内表达自己学习体会及结果,满足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望。(7)教师根据研究性学习需要家庭、社会联系有关场所,争取有关支持等,切实做好学生后勤保障工作,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8)指导学生对已结束的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书写总结报告或论文,并做出适当评价。
三、研究性学习初中地理步骤要循序渐进的原则分阶段进行
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虽然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但也不能违背教育的客观规律。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在实施时一定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遵循初中学生的学习规律。尤其是初一的学生的思维中,具体、感性的成分还占有优势,这就要求在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各个环节中都要做到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是使学生在思想上从接受上升到重视地理研究性学习;第二阶段主要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实例的分析,学会从不同角度判断问题的价值;第三阶段主要从使学生了解获取信息、资料的途径,到学会收集有用的资料,再到学会对信息资料的整理、再加工等。
四、研究性学习初中地理形式要活泼多样
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是在广阔的空间范围内进行,而且多半是在分散的状态下开展,这种特殊性要求使学生始终对研究性学习有一种兴趣和热情。因此,老师在设计课程实施方案上要力求形式的多样化,通过形式的变化让学生产生新鲜感,进而激发参与和尝试的欲望。例如,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在“选题”阶段可安排有查阅报刊、上网收集资料、问卷调查、就近访谈、口头演讲、征文比赛等多种活动。每两、三次活动后就换一种形式,每种形式对学生来说都是较为新鲜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和活跃。
总之,地理研究性学习无疑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等一系列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都能从多方面来支撑地理研究性学习。
参考文献:
据初步统计,按国际同口径计算,2006年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将超过3%。
(摘自2007年10月15日中国新闻网)
北京将在两三年内
取消超大规模小学
10月9日,北京市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正式启动。据悉,该项工程启动后,北京市将实施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实现全市小学办学条件基本均衡。对于广大市民意见比较集中的超大规模学校、超大规模班级,北京市教委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未来两到三年内采取措施,使这些学校恢复适宜规模。
(摘自2007年10月10日《中国青年报》)
上海首次引入
“幼儿情绪课程”
儿童的害怕、忌妒、孤独是否需要关注?怎样让幼儿在倾听和表达中获得情感的成长……日前,华东师范大学、香港教育学院与汇丰银行联合召开了“比比和朋友”项目上海新闻会,这是上海首次引入国际通用的幼儿情绪课程。
据了解,上海此次引入的幼儿情绪课程“比比和朋友”,是引导教师全面关注孩子内心世界的活动。该课程在上海31所幼儿园试点1年的评估数据显示,接受情绪课程的幼儿在自我控制能力、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倾听能力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在处理各种问题情境,以及尊重自己与他人方面也有明显进步。从今秋起,课程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新增50所幼儿园,预计至2009年年底,上海将有一万多名儿童从该项目中直接受益。
(摘自2007年9月27日《中国教育报》)
宁夏将实行城乡教师
统一工资制度
宁夏教育厅日前新制定的《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明确规定:宁夏要逐步实行城乡教师统一的工资制度,使城乡中小学教师同工同酬,待遇一致。
据了解,宁夏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与城市教师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有些地区由于财政问题,长期不能给教师调整工资收入。加上农村教师没有其他福利,与城市教师收入差距明显,农村教师生活水平较差。
宁夏教育厅厅长蔡国英说,为了保护农村教师的积极性,今后长期在农村任教的教师可以得到一定的生活交通等补贴。宁夏从今年起将逐步实行城乡教师相统一的工资制度,这是宁夏新出台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计划中重要的一条。
(摘自2007年9月17日新华网)
南京首试高中生公费留学
南京实验国际学校的学生孔维元9月27日拿到了远赴法国学习的签证,他将在法国名校斯特拉斯堡国际学校读完整个高中学业,并且享受学杂费全免的法国学生待遇。据悉,这是南京高中生首次被公派出国学习。
“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南京实验国际学校校长田宁说,3年前他们学校在江苏省与阿尔萨斯省结成友好省份的背景下,与法国阿尔萨斯省首府的斯特拉斯堡国际学校结成了友好学校,3年来两校交流频繁,去年下半年,法国方面提出,可以提供两个高中学生的留学名额,并享受法国学生的待遇。
“这种留学方式确实从来没有碰到过。”江苏省教育厅的一位工作人员直言。该人士表示,南京实验国际学校能够利用自己的交流资源,让优秀学生提前出国进入当地的一流名校学习,这种做法增加了国际学校学生在外求学的竞争力。
(摘自2007年9月28日《扬子晚报》)
兰州一中学首推“锅庄舞”
拟代替校园集体舞
9月28日中午,兰州师大附中操场上,由500多名学生排成的奥运五环队形整齐地集中在一起,踏着音乐的节拍,“奥运五环”时大时小,时快时慢,“180度旋转,360度旋转,一边顺”,学生们将每个动作表演得淋漓尽致,整套锅庄舞用时10分钟。据悉,这是该校近日根据教育部提倡的“阳光体育、校园集体舞”大课间操推出的试行表演。该校全体师生今后在大课间将进行锅庄舞表演,以代替校园交谊舞。
今年9月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校推广第一套中小学校园集体舞。师大附中决定试行推广锅庄舞,来代替校园交谊舞。同时,该校也是兰州市中学中首家推广大课间集体舞的学校。从运动角度考虑,锅庄舞里的部分动作,既能调节学生平衡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协调性,适合学生在课间进行锻炼,同时也是一套老少皆宜的健身操。
(摘自2007年9月29日《兰州晨报》)
广州公办学校拒收
残疾学生将受罚
《广州市残疾人权益保障条例(草案)》近日提交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根据《条例》,拒收残疾学生的公办学校或个人将被行政处分。
《条例》规定,广州市公办学校对接受义务教育阶段的未成年残疾人免收书杂费。公办普通中学和特殊教育学校对残疾学生减半收取学费和书杂费,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减免学费和书杂费,对贫困家庭的残疾学生免收学费和书杂费。
对拒绝招收或附加额外条件限制符合录取标准的残疾学生入学的,不依法减免残疾学生或贫困残疾人子女有关费用的,将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摘自2007年9月26日《广州日报》)
绍兴中小学开设“食育”课
从10月11日起,绍兴各级中小学正式开课讲解“怎么吃”,这与德智体美劳一起,成为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此举在全国教育界都属首创。
国务院学位委员食品学科评议员李里特说:“开设‘食育’课,教孩子怎么吃,实际上是教会他们如何进行营养平衡,从而增强体质,这是一个更广泛的科学范畴。”
这本厚达80页的教科书是由绍兴市药监局编撰的,分少儿版和青年版,针对不同年龄的青少年,从吃的历史说起,囊括了大部分日常食品的营养和食用搭配方式,还有光盘配合文字教材。
绍兴市的中小学生大都对这门课表现了浓厚的兴趣。“家长老说要吃得好,原来吃得好并不就是大鱼大肉,搭配合理、均衡营养才重要,等我学会了,回家也给爸爸妈妈配餐。”“上课的时候看到这么多好吃的,多赏心悦目啊,回家胃口都好很多。”
(摘自2007年10月12日《今日早报》)
河南考生将可免费攻读
农村师资教育硕士
河南省2008年为农村学校培养教育硕士师资政策出台。攻读该学位不仅免缴学费,还可按照在职教师脱产学习的规定,带薪及享受相关待遇,贫困生在校期间申请的国家助学贷款也将由国家代偿。
据介绍,该省今年报考农村师资教育硕士的考生获得入学资格后,需先到指定的扶贫县农村学校任教3年,取得教学实践经验,再到高校学习1年硕士研究生课程,之后回到原任教农村学校,边学习、边工作,并完成硕士论文答辩;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证书后,还要在原任教农村学校至少继续工作到2013年7月。
从今年开始,符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相应条件的农村师资教育硕士生,还可聘任为特设岗位教师。聘任期间的工资按教师特岗计划有关要求,由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共同承担;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考生,3年后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金及其全部偿还之前产生的利息由国家代为偿还。
(摘自2007年10月12日《大河报》)
美国高校以新形态
进入中国高教市场
“我们没有数量目标,我们没有招收学生的数量计划。”美国塔芙茨大学教务长和资深副校长詹伯儒在面对提出入学申请的高中生的提问时,一再这样强调。日前,他在北京与5位优秀的北京学生进行了交流。而几天前,他刚与15位上海高中生进行过类似谈话。这是美国大学在进入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出现的新形态。
这种与申请入学高中生面谈的方式,是美国高校在其本土招收高中毕业生的传统做法。塔芙茨大学把这种方式用来招收部分中国学生,是新的尝试。而拥有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国际关系学院、北美唯一独立营养学学院和著名牙医学院的塔芙茨大学,把与中国高校的高起点项目合作放在重要位置。它启动了两国学生为期两个月的固定结对互访的交流模式,目前,它还与复旦大学签约进行包括最新牙种植技术在内的高起点牙医教育科研合作、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儿童和老年人营养研究、与中国外交学院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合作交流,与浙江大学开展的学生交流计划也进入深化阶段。
(摘自2007年9月18日《光明日报》)
法国中学初二开设中文课
本学期,巴黎地区又有6所中学建议学生从初二开始学习汉语。另外,在巴黎伊西莱穆利诺的乔治・曼德尔新建中学,学生从初三开始也可以选修中文。
在位于阿涅尔的安德烈・马尔罗中学,现已有17名初二学生报名学习中文。该校校长尼古拉・勒纳尔说:“设立这门选修课可以使教学内容多样化。此外,中文是一种令人感兴趣的语言。”
中文不仅吸引亚裔学生,而且也是阻止好学生外流的武器,它还可以吸引其他区希望学习中文的新生,扩大学校生源。这对那些生源不足的中学来说可能是一件很有用的武器。马尔罗中学校长说:“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国的经济分量在不断增长。因此,重要的是要培养一些能跟这个国家打交道的年轻人。”
(摘自2007年9月17日新华网)
教育部将投入10亿元向中
西部农村小学配送体育器材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近日举行的例行会上表示,教育部和有关部门正在协商,准备推出一个大约有10亿元的第一批向中西部农村小学配送阳光体育器材的计划。第一批准备投入10亿元,推出一批适合农村中小学使用的体育器材,首先把这些器材推向中西部农村地区。
王旭明称,跟着记者采访团下到农村中学,看到农村的中小学生没有任何器械,在上海的学校看到学生们推着铁环,比如前面堆着三四块砖头,然后仿造打保龄球的形式,拿着铁的工具打这些石头。另外还有跳格子,在地上画不同的格子,学生在上面跳来跳去。
一、前言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设计,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综合能力。近年来,国内外对其做了大量研究,但一般集中在理论和原则层面,还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和认可的模型。与传统教学设计相比,信息化教学中,学生学习带有个人特性,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合作和交流,因此其教学设计增加了很多变数,呈现出非线性的特点,在实际操作层面增加了不少困难。
针对于此,本文结合合作学习和信息化教学的原则和特点,融合建构主义教育理念,尝试性的提出了基于合作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型。
二、基于合作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型构成
基于合作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型包含教学主题设计、学习者分析、学习任务设计、学习资源设计、学习小组设计、分配学习任务、合作解决问题、组内自我评价、教学评价及反思等步骤。如下图:
三、基于合作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型
(一)教学主题设计[1]
教学主题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中心,教学主题是指整合教学目标的、跨学科的学习内容或学习任务。教学活动围绕着主题进行,主题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设计教学主题时,教师要深入学生之间,了解学生的兴趣,通过师生间的讨论来设计教学主题。同时,教学主题往往涉及多个学科,单个教师往往难以承担主题授课任务,因此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十分必要,提倡各学科教师通过信息化通信手段分组合作,围绕同一主题进行教学设计。设计的教学主题,应该符合如下标准:
1、教学主题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2、问题难度适中,应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原则,学习者通过个人努力和小组合作能够解决问题。
3、 教学主题应该是真实的或者接近真实的,而不是“纯属虚构”的。
(二)学习者分析
在明确教学主题后,应详细了解和分析学习者已经掌握的知识。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学习者分析与传统教学设计存在根本区别。传统教学设计由于只涉及单一学科,因此老师能很好的掌握学习者的知识情况,而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教学主题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这些授课内容都是由不同教师来承担的,因此在进行授课对象分析时,需要由多学科教师组成教学小组合作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来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此基础上,通过师生合作,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风格、基础水平、兴趣爱好等做出确定和分析,并对学习者做出的自我分析进行肯定和修正。
(三)学习任务设计[2]
贴近实际情况的教学主题往往由多个具体的问题组成,同时每个学习者自身情况不同,对自己学习目标的设定也各不相同,因此开发设计好具体的问题尤为重要。这些问题的设计由教师和学习者共同协商确定,根据不同学习者的阶段性学习目标,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在对学习者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情况和学习者设置不同的任务。所设计的任务对学习者而言应该具有实际意义,同时要有伸缩性,既接近学习者现有能力,保证更多的学习者有成就感,同时还要安排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以满足高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最好把一些任务在课前预先布置给学生,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探究,提高教学时间的利用率。
(四)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包括设计学习小组、组内任务分工、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合作、组间交流共享等步骤。
设计学习小组有多种方式和途径,从学习认知水平上看Johnson提出异质同组以及Slaving所倡导的同质同组等[3]。但这些方案大多从研究者或教师的角度来提出,至于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发展却不得而知,因此有必要从学生的角度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分组方式。本文所采用分组方式基于小组内部的人际关系。通过向小组成员发放愿意与之合作的小组成员意向调查问卷,并在问卷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社交表格或社交联系图。每个学生的名字被分别写在表格的行和列,通过其选择意愿来打杈,由此可以看出其相互关系以及人际交往状况。
分组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将学习任务进行分解,根据小组成员的特长分配学习任务,确定小组学习的总体目标及小组成员的个人学习目标。做到小组成员能明确任务,明确目标。可由教师提出小组规范的原则性框架,然后由合作学习小组全体成员自己制定具体的规范内容,并采取“小组成长记录”[4]的形式记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使更多的小组成员对规范形成较高的认同感。
(五)学习资源设计
学习者要解决具体的问题或者完成某阶段的学习任务,需要大量的学习资源的支持。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学习资源设计是一个重点。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就某一学习主题做一资源列表,学生根据列表进行资料收集、分析、整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教师还应提供各种帮助材料,包括教师演示文稿、优秀学生范例、学习指南或向导。这些帮助材料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出现,由此和网络和图书构成丰富的信息资源[5]。
(六)学习评价反思系统设计
学习评价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采用动态化、多样性、多元性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评价对象既包括对学习者学习的评价,还应包括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评价的内容既有认知领域,还应有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评价方式不仅采用定性评价,还应采用定量评价[6]。
四、结语
信息化教学和合作学习理论基础相似,教学方式互补,取二者之长,构建基于合作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型具有现实意义。这一设计模型是一种普遍的参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境,对此模型教学拓展或者变通。
参考文献:
[1] 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吴光明.PBL合作学习模式的建构[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
[3] 王坦.合作学习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课外阅读是智力生活的指路明灯,是智力发展的必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现在网络阅读已成为阅读常态,抛开浮躁的快餐式阅读不谈,基于网络的研究性阅读,则是一种积极的阅读方式。
研究性阅读是在阅读过程中,读者根据阅读目标确定一个或几个主题,根据主题要求,收集整理材料、获取相关知识,然后进行归纳分析,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研究性阅读应具备以下特征:1.阅读内容与研究主题的一致性;2.要在在教师指导下,选用适当的研究方法进行阅读;3.具备一定的在收集、分析和处理阅读资源时采用的信息技术手段。
与传统的研究性阅读方式不同,在基于网络的研究性阅读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发挥着组织者、引导者、设计者的作用。同时也是研究性阅读的参与者,与学生共同完成阅读活动。
基于网络的研究性阅读实现的条件:一是基于网络的研究性阅读是通过网络平台,实现知识的自我更新和拓展,完成学习的目标与任务。二是阅读目标与研究主题的确定。教师要帮助学生确定一个恰当的主题,且这个主题要具有知识性、挑战性,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索的欲望;三是选择合适的阅读平台。这个阅读平台既能为学生提供阅读内容,减少学生查找信息资源的盲目性,又能为学生阅读研究成果提供机会;四是有交流、讨论、评价阅读研究成果的平台与阅读者考评机制。
基于网络的研究性阅读设计:基于网络的研究性阅读不同于一般的文本阅读,它具有阅读目标、阅读方法的多样性特点;阅读内容、研究成果不确定性特点;阅读分享、阅读评价广泛性特点。所以对基于网络的研究性阅读设计也就不同于一般的文本阅读设计。
阅读前,教师要向学生明确研究性阅读的意义,讲清阅读内容,确定研究主题,并能给予研究过程、研究方法和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学生研究性阅读中“导”的作用。
阅读中,学生作为研究性阅读的主体,在研究性阅读过程中,要积极获得家长和其他学科教师的支持,要为学生研究性阅读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坚持,并在研究过程中及时调整不适当的研究方法,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研究负担,及时总结阶段性研究成果。
阅读后,对阅读过程中获得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根据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形成研究报告,在交流平台交流、分享,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对阅读成果进行考评。
基于网络的研究性阅读,有利于学生阅读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引入到教学中,是很有成效的。
如在学习《史记・管仲列传》时,讲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然在《论语・宪问》又有论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孔子对管仲到底是怎么评价的?请学生通过网络阅读,搜集相关资料,谈谈孔子对管仲的认识。
从学生搜集反馈资料看,孔子共有三段论管仲的文字,分别出自《论语・宪问》和《论语・八佾》: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
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仲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论语・八佾》)
学生评析:孔子的两个学生子路和子贡都认为管仲辅佐公子纠,而公子纠被齐桓公杀死,作为臣子,应该为其尽忠才是“仁”,管仲却背叛了公子纠,所以说,管仲“不仁”。
《史记・管仲列传》中,司马迁也认为“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
然从《论语》中孔子对管仲的三段评述看,孔子“小”管仲有三个方面:一是器量小;二是不节俭;三是不知礼。但孔子并没有否定管仲“仁”,而是说“如其仁,如其仁”。其原因是孔子认为,“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管仲辅佐齐桓公,让老百姓得到了好处,所以是“仁”。
从此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的仁爱观与子路和子贡是不同的,孔子认为管仲器量小、不节俭、不知礼,但肯定他“仁”,这是忽略他的小节小信,而肯定他的大节大信。可以说孔子对管种的评价是全面而又中肯的,“人无完人”,管仲亦是。由此可以看出,孔子衡量一个人的标准是一为二的,他能辩证地看待人和事。
这是教学中的一个案例,通过网络交流、分享,同学们不但对管仲有了新的认识,对《论语》也有了进一步了解。
但从阅读指导过程看,问题还是有的。通过对学生阅读的分析,教师可以判断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的能力,阅读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对问题整理、分析、概括并运用到研究性阅读中去的方法等。这几方面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但是在阅读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利用网络阅读很容易,阅读积极性也很高,收获也比较大。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分析方式方法还可能比较单一,对问题的认知还是缺乏个性,原因在于学生之间往往重阅读,轻分享、轻评价,缺乏思维的碰撞。
也有一些学生在阅读之后,不善于总结或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更有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利用网络资源把别人的东西剪切下来,东拼拼凑,敷衍了事,对自己研究的主题不认真思考、分析、探究。这样的话,其研究性阅读学达不到学习的目标要求。
作为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阅读,也要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强调共同参与,不做旁观者。同进要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开拓思路,成为自我发现的学习者。
参考文献:
[1]赵勇.基于网络资源的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模式[J].现代教育管理,2012,(12).
[2]周明玉.浅析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改革[J].知识窗,2010,(11X).
在学习习惯测量方面,已有的学习习惯问卷大多以一线教师的经验编制,缺乏信效度的检验,现有的量表也主要集中在小学。本研究将在已有学习习惯问卷和量表的基础上编制高中生学习习惯量表,以期提供高中学习习惯的测评工具,了解高中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一、量表的编制与测试
在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对部分高中学生的访谈的基础上,将学习习惯的结构定为学习计划习惯、预习习惯、听课习惯、复习习惯、作业习惯、合作学习习惯、考试习惯、元学习习惯等八个方面。
1. 量表的编制。为使项目内容真正反映学习习惯各维度的内涵,本研究严格按照学习习惯的内涵来搜集项目。项目搜集的方式有三种:一是借鉴已有量表或问卷中的项目,二是对某些量表中的项目进行修改,三是在参阅其他量表的基础上自编题目。根据以上方式抽取了54个题目后,请1名心理学专家和2名心理学硕士研究生、2名高中优秀教师对各个项目的内容和语句表达的准确性进行审定,对其中表达不是十分准确的项目再次进行了修改,删减了6个不适合高中生的项目,最终形成了48个题目(见表1)。量表采用Likert 5点式记分法,分别给选项“从不”、“偶尔”、“说不清”、“经常”、“总是”赋值为1、2、3、4、5分,反向计分题目反之,得分越高说明学生的学习习惯越好。
由碎石图看出8个因子位于陡坡上,且特征值大于1,由表4显示,8个因子贡献率在3.48%~8.96%,它们解释了总变异的50.68%,题项因素负荷值在0.363~0.739之间,题项共同度在0.359~0.670之间,因素对题项的解释能力较好。命名一方面参照最初的理论构想,另一方面参照哪个题项的负荷值大,以此为核心命名。
原始题目48题,删除了低负荷1个题目。经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8个因子,因素1包含8个题目,主要涉及如何有效的复结知识,命名为复习习惯;因素2包含9个题目,主要涉及制定计划并严格执行计划的行为,命名为学习计划习惯;因素3包含6个题目,主要涉及如何完成作业的行为习惯,命名为作业习惯;因素4包含5个题目,涉及如何反思、学习、改进学习习惯的问题,命名为元学习习惯;因素5包含6个题目,主要涉及如何预习将要学习知识的问题,命名为预习习惯;因素6包含5个题目,主要涉及学习中同学间相互交流、互帮互助的问题,命名为合作学习习惯;因素7包含5个题目,主要涉及的是如何有效考试的问题,命名为考试习惯;因素8包含3个题目,主要涉及课堂上如何有效听课的问题,命名为听课习惯。
3. 高中生学习习惯量表信效度分析。
(1)量表的效度分析。量表的效度是指量表能准确的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特性或功能程度,就是量表的有效性,根据美国心理学会1974年出版的《心理与教育测量的标准》,效度可分为内容效度、校标效度和结构效度。本文测量的是结构效度,主要是通过学习习惯量表中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以及各维度与总体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来衡量。
由表5 所示,本次调查量表中的各个因素的相关系数都在0.20~0.60之间,呈现的相关水平都属于适中水平,各个因素与量表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在0.594~0.801之间,相关程度都比较高。得到的结论是本次量表的各个因素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时各因素之间与量表总体之间又有一定的相关性,能反映出整个量表的总体内容。总体来说,本次测量量表具有比较好的结构效度。
(2)量表的信度分析。信度(Reliability),即可靠性,指反映测量的一致性、稳定性的一个指标,一般多以内部一致性来加以表示该测验信度的高低。信度系数愈高即表示该测验的结果愈一致、稳定与可靠。本研究采用五点量表测量高中学生学习习惯,用科隆巴赫a系数、古德曼分半系数测量量表的信度。
测量整个量表的所有题目,得到的科隆巴赫a系数(Cronbach a)为0.826,古德曼分半系数为0.851,两个值均大于0.8,符合对信度的要求,说明学习习惯量表的总体内部一致性非常好,整个量表的信度相当高,可以作为测量高中生学习习惯的工具使用。
三、高中生学习习惯现状调查
以《高中生习惯量表》为测量工具,淄博市博山区两所高中学生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高中生623人,发放问卷623份,回收611份,有效问卷590份。其中,高一234人(39.7%),高二192人(32.5%),高三164人(27.8%);男生262人(44.7%),女生328人(51.3%)。对问卷统一编码,并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处理(结果见表6)。
调查发现,高中生的学习习惯总体情况较好,但各个习惯的水平存在差别。除复习习惯外,其它各种习惯都高于平均数。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合作学习习惯、考试习惯、元学习习惯、作业习惯、学习计划习惯、预习习惯、听课习惯。
高中生的学习习惯总体情况较好,这是值得欣慰的。一是高中生学习经验的增加,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学习的规划和组织能力相对初中和小学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二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学校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为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学案导学等新型的教与学模式引入学校,学法指导进入学校课程,这些做法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各个学习习惯水平存在差异,尤其以合作、考试习惯为最好,这与学校、老师和家长的重视有很大关系。新课改以来,山东各个学校大力推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新模式,这些客观因素增加了同学相互帮助的机会,促进了合作学习的发展。考试一直以来是老师、家长、学生本人最为关心的事情,作为高考大省,家庭对学校仍旧有过高的升学要求,学校仍旧需要更多的追求高升学率,学校老师都十分重视对考试方法和习惯的研究,要求较多,经验也较为成熟。
同时,“满堂灌”、“题海战术”、“作业轰炸”仍旧有一定的市场,学生过多的时间用在作业、考试上,用学生的话说“每天有做不完的作业”,很少有时间能静下心来认真的总结复习,复习习惯表现最差。
上述情况表明,高中生的学习习惯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复习习惯方面为最。同时也说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一方面依靠学生的自我努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学校加强管理,优化学习环境,改变教育理念,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
四、结论
1. 本研究在参阅文献和实践的基础上,从学习计划习惯、预习习惯、听课习惯、复习习惯、作业习惯、合作习惯、考试习惯、元学习习惯等八个方面编制适合于高中生学习习惯的量表,量表共47个题目,采用自评式5点式计分法,得分越高说明学生的学习习惯越好。经过验证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高中生学习习惯的测查工具。
2. 调查发现,高中生的学习习惯总体情况较好,但各个习惯的水平存在差别,除复习习惯外,其它各种习惯都高于平均数。
参考文献:
[1]羊国锋.关于职业学校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初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
[2]申仁洪.学习习惯:概念、构成与生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12-118.
[3]苏思慧,金盛华.学习习惯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J].学科教育,1999(9):27-31.
[4]曾庆庆.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几点思考[J].职教论坛,2002:16-44.
[5]尹振水.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J]北京教育,1996(5):34-35.
[6]吴雨明.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的切入手[J].职业技术教育,1997(11):46-47.
[7]焦丽荣.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成人教育,2000,(5):47.
[8]汪丽,姜鑫.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4):53.
[9]冯海英.对高中生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分析[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8-11.
[10]袁忠良.高中生思想政治课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