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5 11:27:0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幼儿园德育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二、将德育渗透于游戏活动中
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游戏。在游戏中,孩子们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得到真正的发挥,他们在玩耍的同时也获得了相应的知识。如,在体育游戏的竞赛活动中,让幼儿明白自己一个人是不能完成游戏的,需要大家的团结协作才能取得胜利,充分激发幼儿的团队意识;在自由活动时,有人不小心摔倒了,孩子们就会上前去扶起他等等。同时要引导幼儿从游戏中发现哪些是应该学习的,哪些是不应该学习的,去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真正把德育要求落实到每个幼儿。
三、将德育渗透于各学科领域教学中
德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赫尔巴特把教学看作是整个教育过程的核心。他认为一个人虽然能够从周围环境、从与人交往中获得自然知识、社会知识,但是这些知识不是系统的,必须通过教学来给予补充。因此在幼儿园语言、社会、艺术等领域的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是提高德育效率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语言领域中的故事是幼儿最喜欢的。《谁要我帮忙》的故事,使幼儿了解了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及时帮助别人,自己也会同时获得快乐;《花儿好看我不摘》的故事,说明了要爱护花草的道理等等。幼儿听故事时最易于调动他们的情感积极性。音乐课《蚂蚁搬豆》也是教育幼儿团结起来力量大的好题材。
四、利用节日对幼儿进行德育
节日具有不同的意义,我们可以根据节日的不同对幼儿进行育。如,在“母亲节”活动中,我们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同时请幼儿回家为妈妈捶捶背,捏捏腿,对妈妈说句“妈妈,您辛苦了,我爱你!”并且帮助妈妈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还在国庆节进行了爱祖国的活动,幼儿感受到了祖国的地大物博,多民族的融洽相处,激发了他们爱祖国的积极情感。通过在诸如此类的节日活动中渗透德育,在孩子们的心中掀起了爱的波澜,促进了幼儿积极情感的发展与升华。
五、家园配合,共建德育
国家未来的兴旺和发展必然要依靠未来主人——幼儿。在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指导幼儿观看爱国电影和图片,在无形中可以培养幼儿的爱国精神。
2.开展德育教育有助于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
要实现国家的繁荣和昌盛必然离不开一批有志向、道德高尚的综合型人才。虽然幼儿距离进入社会还有很长的时间,但是有效的德育教育无疑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奠定了基础。当他们进入社会不同的领域和工作岗位,承担起建设国家的责任时,不仅要求他们拥有扎实的专业技术,还应该具有高尚的品质。
二、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个别老师缺乏对幼儿德育教育的高度认识
我国作为拥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一直以来非常重视伦理道德,但因为思想品德的隐性化形态,导致目前幼儿园的德育教育经常被忽略和轻视,不能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相关资料显示,只有少数幼儿教师能够真正认识到开展德育教育的意义,从而加强对德育教育的理论研究。但还有大部分教师对幼儿德育教育的认识停留在表面,开展的德育教育流于形式,只是简单地对幼儿的思想品德进行教育。
2.幼儿在德育教育中丧失了主体性地位
幼儿德育教育指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者阶段要求,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开展思想、政治以及道德方面的教育工作,并通过幼儿积极的认识、体验以及实际行动,让幼儿具有一定的社会与阶段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因此,在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是一种社会、教师以及幼儿之间的互动,并不是单纯意义上对幼儿道德知识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而是从幼儿的内心出发,采取有效的心灵自主活动,是幼儿在发展中的能动性以及主体性的表现。
3.幼儿德育教育中缺乏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配合
在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仅仅依靠教师很难完成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家庭和社会对幼儿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幼儿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最长,家庭对幼儿的影响比学校更早,对幼儿的品德影响更大。但是从目前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的现状来看,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甚少,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德育工作的质量。
三、如何进一步加强幼儿园德育教育
针对上述幼儿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加强对幼儿的德育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充分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
在德育教育中,要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需要,及时开展教育。教师可以在幼儿表现出某种道德需求的时候,及时对幼儿开展德育教育。例如,当幼儿看到其他学生手里有精美的玩具的时候,自己想玩却遭到了拒绝,内心难免失落和伤心。这时,教师通过改变幼儿心理的策略,引导幼儿通过商量、交换或者请求的方式跟其他学生交流,这样幼儿既满足了自己的愿望,也明白了如何跟同学相处。
2.丰富幼儿园德育教育方式
在幼儿园德育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打破以说教为主的教育模式。首先,教师可以设计容易引发学生讨论的,含有正反面对比的教育情境,通过帮助幼儿对事物进行判断,提高幼儿的道德认知和判断力,促进幼儿道德品德的建立。其次,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表现道德情感,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行为方式。最后,针对幼儿制订专门的教育计划和教育方案,对幼儿的品德、行为进行专门的训练和强化,并加以巩固。
今年1月14日~15日,中华女子学院召开了学前儿童双语教育国际研讨会,国内外专家在会上介绍了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的研究成果,与会代表展开了热烈讨论。据此,本刊约请专家分别就学前儿童双语教育概念界定、学前儿童双语学习与心理发展、中国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现状、学前儿童双语教育活动设计和组织特点等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非常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以期为我国刚刚起步的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研究提供一个交流平台。本刊更希望能借此引发更多有益的争鸣,为切实改进我国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的实践提供更多理论指导。敬请关注。
【摘要】幼儿园双语教育是指运用两种语言组织幼儿活动的幼儿园教育模式,它与外语教育、第二语言教育有本质区别。幼儿习得外语具有一定的心理优势,这种优势在双语教育中可以得到有效利用。在满足了幼儿有学习外语的需要、幼儿园能配备合格的外语教师、课程设计和组织中能合理分配两种语言、有适合幼儿发展特点的教育目标等条件的基础上,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是可行的。
【关键词】幼儿园双语教育;外语习得;可能性;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03-0001-06
双语教育是一个古老而又现实的问题。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双语教育已经存在5000多年,〔1〕但直到上个世纪中叶才引起人们的注意。目前,双语教育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争议颇多的一个问题。双语教育作为一种宏观的国家语言政策,曾经在解决民族冲突,“加强各民族之间相互理解”,“促进各个种族群体和各个民族之间和平共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时至今日,双语教育已成为一种更加微观的课程编制策略,其目标是为日益全球化的社会培养掌握两种语言的人才。我国的幼儿园双语教育热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本文拟从幼儿园双语教育概念、幼儿学习英语的可能性、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的可行性等几个存在较大争议的问题入手,讨论我国方兴未艾的幼儿园双语教育热现象。
一、幼儿园双语教育概念界定
在西方的相关研究文献中,对“双语教育”概念的界定多种多样。例如,《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词典》将“双语教育”界定为“在学校里运用外语或第二语言教授知识性的学科”;在《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双语教育”指的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至少使用两种教学语言的教育系统,这两种语言未必要同时使用”;《双语现象与双语教育百科全书》的解释是,“双语教育是学校中使用两种语言传授科学、数学等学科内容的情景”;〔3〕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双语教育用来指“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育系统”。〔4〕
尽管这些定义对双语教育的表述各有侧重,但其基本内涵是一致的。双语教育是相对于单语教育而言的。从宏观层面上讲,双语教育是国家的一项教育政策,最终目的是促进两个民族、两种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交流和相互尊重,实现两个民族和两种文化和平相处、共同发展,学习两种语言只是国家教育政策的目的之一;从微观上看,双语教育是一种整体课程编制策略,而不是某一学科的教学策略,指的是在整体课程中存在两种教学语言,部分课程内容使用一种语言组织和实施,其他课程内容使用另一种语言组织和实施。双语教育课程通常包括用母语组织的活动和用外语组织的活动。仅仅使用一种语言组织活动,而“这种语言并不是儿童的母语”,或者“课程中设有其他语言的教学科目”等情景,均不属于双语教育,“使用同一语言的两种变体(如标准语与方言)的教育系统”通常也被排除在双语教育范畴之外。〔5〕那种认为双语教育就是在同一时间内先用一种语言组织活动然后用另一种语言翻译一遍的观点,其实是对双语教育的误读。
幼儿园双语教育可以理解为以两种语言组织幼儿活动的幼儿园教育系统。具体到教育实践层面,幼儿园双语教育强调将母语和外语作为幼儿活动的交往媒介语言,教师要在不同场合或不同时间使用这两种语言,而不仅仅是教授两种语言。幼儿园双语教育强调创设真实的语言交往环境,要求教师在用外语组织的各类活动中优先培养幼儿的外语倾听和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围绕一定的话题或任务组织各种类型的活动,而不仅仅是语言教学活动。在使用两种语言组织的游戏、生活、散步、观察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幼儿可以学习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化。
与幼儿园双语教育有关的另外两个概念是幼儿园外语教育和第二语言教育,它们也经常出现在一些讨论幼儿园双语教育的文章之中。外语教育或第二语言教育是指以外语或第二语言作为教育内容的学科教学活动,目的是帮助幼儿感受和学习不同于母语的另外一种语言,学习与说该语言的人进行有效交流。一些国家还对外语教育和第二语言教育作了明确的区分。例如,在英国、加拿大等国的语言学研究中,外语教育特指在教育机构进行的引导儿童学习一种国外的并且不用于国内日常交际的语言的学科教学,第二语言教育则指在教育机构进行的引导儿童学习一种非本民族通用的但在国内特定场合可以作为交际媒介普遍使用的语言。但也有一些国家,如美国,对外语教育和第二语言教育一般不作区分。在这些国家,外语或第二语言教育既指引导儿童学习一种外国语言,也指帮助儿童学习国内另外一个民族的语言。〔6〕由于外语教育和第二语言教育同属学科教学范畴,且教育目标和具体教学方法具有同一性,因此,这两个概念在本文中相互通用,泛指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儿童学习和掌握另外一个民族或国家的语言的学科教学体系。
严格地说,双语教育与外语教育分别属于不同的概念范畴,存在本质的区别。
首先,在双语教育、外语教育中,外语所处的地位不同。在双语教育中,外语和母语都是教师组织活动、与幼儿交往的语言工具,教师和幼儿关注的是有实用价值和真实内容的游戏、生活等活动本身,而不是外语;而在外语教育中,外语是教师组织幼儿学习的内容和对象,对活动过程中教师是否使用外语进行交往没有提出特别要求。
其次,双语教育与外语教育追求的目标不同。在双语教育课程体系中,用外语组织的活动与用母语组织的活动相互关联,在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同时帮助幼儿获得与他们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外语能力;而外语教育则主要追求提高幼儿外语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虽然也有可能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但如果处理不当则会加重幼儿的学习负担,产生消极影响。
再次,幼儿学习外语的方式不同。在双语教育系统中,幼儿主要是在用外语组织的活动中运用外语而无意识地习得外语,在活动中幼儿关注的不是教师使用的语言而是语言所指的内容,幼儿的外语能力是伴随有意义的活动习得的;而在外语教育中,外语是教育活动的唯一重要内容,幼儿需要通过有意识地练习习得外语(余珍有,2002)。
单就让幼儿学习外语而言,通过两种语言组织幼儿活动的双语教育比仅仅在课程中开设外语课或者组织外语学习兴趣班更加有效。这是因为双语教育符合幼儿语言习得的规律,如果运用恰当,双语教育不仅不会增加幼儿的学习负担,而且有可能在倾听、模仿、互动等活动环节中帮助幼儿自然习得外语。
二、幼儿学习英语的可能性
关于“幼儿园是否应该教幼儿学英语”的争论一直存在于幼儿园的实践探索和相关理论研究之中。讨论的焦点集中在幼儿学习英语的可能性和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的可行性两个方面。一些学者认为幼儿处在语言学习的最佳期或关键期,存在学习外语的优势,他们赞同幼儿学习英语。〔7-9〕另外一些学者明确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对语言学习关键期尚没有定论,而且国内幼儿学习英语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有人甚至明确提出,“在我国,让年幼儿童学外语既不科学亦不经济”。〔10,11〕也有人针对我国现有的幼儿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学习英语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幼儿的学习负担,还会造成英文字母与汉语拼音的混淆,不利于小学阶段汉语拼音的学习。〔12〕
在众多争论中,有关幼儿期是否存在外语学习优势的争论最为激烈,争论双方均以国际上有关语言学习关键期或敏感期的研究成果作为主要论据。赞同者的依据主要来源于语言学习关键期的假设。语言学习关键期的假设最初是由Lenneberg(1967)提出的,其基本内容包括: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可塑性和语言学习的潜能将逐渐丧失;青春期前是左脑语言功能定位的完成时期,是语言学习的最佳期,青春期前的儿童“能够从少量的语言接触中自动或不自觉地获得”外语能力;起始学习年龄越小,外语学习的效果越好。〔13〕有关神经系统可塑性的研究和听力损伤研究的临床资料为此提供了证据,一些实证研究也支持Lenneberg的观点。Asher等人(1969)以71个在美国生活了5年以上的7~19岁古巴移民为被试,进行语音测验研究。结果表明,和7岁以后移民美国的儿童相比,6岁以前移民美国的儿童在语音、语调方面更加接近当地儿童的发音。〔14〕Johnson和Newport(1991)分别对成年后和4~16岁间到美国生活的两组中国人进行比较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开始学外语的年龄越小,越能习得外语,受母语语法的影响越小;如果成年后才开始学外语,此时受母语语法影响较大,较难习得外语语法规则。〔15〕
反对者则较多引用了国外反对语言学习关键期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认为,成人可以和儿童一样学好外语,甚至学得更好。Snow等人(1978)对初到荷兰以外语为母语的人和已经在荷兰生活了18个月的人学习荷兰语的效果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跟踪研究,并对初学者的发音、词汇、语法等进行测验,还以当地本土荷兰人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发现,12~15岁儿童和成人被试在学习荷兰语最初几个月的进步最大;一年后,8~10岁和12~15岁儿童在各项测验中表现最好,而3~5岁儿童成绩最差,而且差异明显。〔16〕Krashen等人(1987)对年龄与学习外语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年龄越小学习外语效果越好的观点是错误的。他们的研究还进一步证实,当接触外语的时间和数量保持一致时,在学习初期,成人的外语能力发展比儿童快;大年龄儿童比小年龄儿童学习外语的速度快。但他们还认为,在自然情境中习得外语时,和成年后才开始学习外语相比,从儿童期就开始学习外语的被试最终获得的外语能力更强。〔17〕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假设是否成立,仅仅以语言学习关键期作为赞成或反对幼儿学习外语的理由是不充分的,这是因为关键期并不是影响幼儿学习外语的唯一因素,幼儿的母语水平、语言输入特征、教学方式等因素同样会对外语学习的最终成绩产生影响。〔18〕Snow(2000)认为,决定外语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不是年龄,而是“最佳配套条件”,其中包括正确的语言学习及使用观念、适合年龄特征的教学方法、丰富的语言输入及互动机会、正面的回馈及鼓励等。〔19〕在这些影响因素(或配套条件)中,语言输入及互动机会的质和量起着核心作用。从这个角度看,幼儿拥有学习外语的优势,特别是习得外语的天然优势,幼儿学习外语的“最佳配套条件”相对容易满足。例如,幼儿思维发展的直观性和对新经验的开放性使幼儿在学习外语时较少受到已有习惯和先前经验的影响;〔20〕幼儿在使用外语与人交往时自我控制可能更少,说话机会可能更多,他们还可能得到更多的反馈信息,也很少因出错而烦恼,教师或家长也会积极鼓励他们尽可能多地使用外语进行交往。〔21〕
当然,过了幼儿期甚至青春期,只要能满足“最佳配套条件”,成功掌握外语也是可能的。Bongaerts等人(1997)对部分青春期后开始学习并成功掌握英语的荷兰人的研究证实了这一观点。这些荷兰人学习英语的共同特点是,他们都有很强的学习动机,曾经或一直大量真实地接触和使用英语并能得到他人的积极回应等。如果像目前一些幼儿园进行的外语教育那样,幼儿每周接触外语的时间只有几节课,这种早期引入外语教育的方法“是不会产生更好效果的”。〔22〕只要不超过青春期,“最好晚一点开展外语教学”,因为在课堂教学情境下,“晚一点学习的学生很快就能赶上早学的学生”,〔23〕这一观点也被一些实证研究证实。
三、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的可行性
目前对幼儿园双语教育是否可行大致存在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幼儿具有一些学习外语的优势,有条件的幼儿园或家庭教幼儿学英语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但同时他们也认为,在目前国内缺乏合格教师和合适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大张旗鼓地在幼儿园教幼儿学英语是不合适的。另一种观点认为,目前我国幼儿园无法满足自然学习英语的条件,幼儿没有自然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和生活的需要,也没有可供幼儿吸收原汁原味英语的环境,因此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不具备可行性。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面对幼儿英语学习热,“不能简单地表示同意或不同意,更不容置身事外”,而是需要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研究,〔24〕应当像探讨“是否可以教幼儿学舞蹈”一样,研究“如何因势利导,回归幼儿教育及语言学习的本质,探讨适龄适性的教学模式和实施原则”,〔25〕研究“如何为中国文化环境中的幼儿英语学习定位,如何指导幼儿积极有效地学习英语,如何让幼儿的英语学习不影响并对母语学习产生促进作用”(周兢,2004)。
从目前已有的少量研究成果看,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需要满足一些基本要求。
第一,外语已经成为幼儿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的前提。当幼儿能够经常接触说外语的人,能够在图书、玩具、服装、电视节目以及生活场景中经常看到或听到外语时,幼儿便会产生学习外语的潜在动机和欲望,学习和了解外语就会成为幼儿生活、游戏和学习的一种自然要求。如果缺乏足够的环境支持,幼儿很难真正产生外语学习的兴趣,双语教育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二,幼儿园必须配备合格的外语教师,这是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的关键。外语教师必须是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外语教师需要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能够组织幼儿的日常生活、游戏和其他活动,能够合理满足幼儿的需要。这是对外语教师在幼教专业素质方面的要求。同时,外语教师的外语发音必须准确、熟练、流利,而且符合外语国家的文化特点。除了需要掌握比较牢固的外语知识外,幼儿园外语教师还要能比较自然、流利地使用外语组织幼儿的各类活动,使用的外语应当具有生活化、儿童化等特点,而不是生硬的课本式外语。教师还要能够熟练使用非言语手段,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外语。这是对外语教师在外语运用能力方面的要求。
在配备了基本条件之后,幼儿园要开展双语教育,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应该为幼儿创设一个双语环境。双语教育的核心是用两种语言分别为幼儿创设两种自然或模拟的语言环境,因此,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除了需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然的母语交往环境外,还需要在一定时间内为幼儿创设一个外语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教师自己要尽量使用外语,鼓励但不强求幼儿使用外语进行交往。
其次,幼儿园双语教育课程包括用母语组织的活动和用外语组织的活动,这两类活动应当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如何在整体课程中分配两种语言是设计和组织双语教育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幼儿园双语教育有三种典型的分配语言方式,即以教师、活动时间、课程领域或学科分配两种语言。在以教师作为参照物分配两种语言的双语教育系统中,一位教师在带班时间内一直使用母语,无论是在组织幼儿的日常生活,还是正式学习活动时,他使用的语言始终保持不变。另一位教师则在带班时间内始终使用外语。在以活动时间为参照分配两种语言的双语教育系统中,每周的某几天,所有教师在全日活动中均使用母语,另外几天则全部使用外语。在以课程领域或学科为参照分配两种语言的双语教育系统中,教师在某些领域的教学活动和部分日常生活环节中使用母语,在其他领域活动及生活环节中使用外语。〔26〕但在实际教育活动中,采用某一典型形式分配两种语言的双语教育系统很少,幼儿园通常是每个班有一位教师在一日活动的部分时间内全部使用外语组织活动,而在其他时间以及另外一位教师在所有时间内都使用母语。这样既能保证幼儿每天接触外语的时间达到一定的量,又能为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留有余地,因为并不是所有活动内容都适合用外语进行组织。
对幼儿而言,以外语歌曲、儿歌、故事等为材料组织的音乐游戏、表演游戏和体育游戏等比较适合用外语进行组织,因为这几类活动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而且相关的外语材料容易与游戏规则融为一体,既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经验,也可以实现幼儿外语学习的目的(余珍有,2000)。
再次,外语学习是幼儿园双语教育追求和伴随实现的一个目标,用外语组织的活动除了能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之外,还应该能实现外语学习的目标。这些目标主要不是表现为幼儿对语言形式(如单词、句型等)的掌握,而是表现为获得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对外语的敏感性和与外语文化有关的经验等。用外语组织的活动可以激发幼儿对外语、外语学习和外语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对外语发音、语言结构的敏感性(如对外语发音特点、语句构成特点、念诵节奏、歌曲韵律等产生敏感),帮助幼儿了解外国儿童生活、游戏等方面的经验,理解和学习与生活、学习有关的外语单词和歌曲等。这些目标虽然是教师有意追求的,但对幼儿来说却是在无意之中自然获得的。
如果幼儿有学习外语的需要,幼儿园配备了合格的外语教师,在课程设计和组织时考虑到合理分配两种语言,并能提出适合幼儿发展特点的双语教育目标,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是可行的。
双语教育以两种语言作为课程实施的手段,符合语言习得的规律,是幼儿学习外语的一种重要策略。但是幼儿园双语教育研究在我国刚刚起步,如何开展双语教育,双语教育对幼儿的发展可能产生何种长期影响等问题尚未得到实证研究的验证。因此,在合格的外语教师和足够自然的外语交往环境相对缺乏的情况下,贸然大面积开展双语教育显然不合适,有时还可能对幼儿的发展造成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必须谨慎行事。
参考文献:
〔1〕MACKEY W F. The importation of bilingual education models〔M〕//ALATIS J.(eds.) Georgetown University roundtable:International dimensions of education. Washington, D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1978.
〔2〕〔4〕〔5〕〔20〕〔22〕MACKEY M P, SINGUAN M. 双语教育概论〔M〕. 严正,等,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9:5,45,101,102.
〔3〕〔6〕王斌华. 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3-4,6.
〔7〕王敏勤. 婴幼儿同时学习两种语言的设想〔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2).
〔8〕〔24〕赵寄石. 谈谈幼儿园的“英语热”〔J〕.幼儿教育,1994,(4).
〔9〕陈琳. 小学开设英语课会加重学生负担吗〔N〕.光明日报, 2000-02-09.
〔10〕桂诗春.“外语要从小学起”质疑〔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
〔11〕刘晓东. 幼儿学外语过热是误区〔J〕. 教育研究,2000,(12).
〔12〕邹敏. 幼儿园英语教育热的冷思考〔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998,(4).
〔13〕LENNEBERG E. B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language〔M〕. New York: Wiley & Sons,1967:176.
〔14〕ASHER J J, GARCíA R.The optimal age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69,53.
〔15〕JOHNSON J S,NEWPORT E L. Critical period effects on universal properties of language: The status of subjacency in the acquisition of a second language〔J〕. Cognition,1991,39(3): 215-258.
〔16〕SNOW C F,HOEFNAGEL-HOHLE.The critical period for language acquisition:Evidence from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 Child Development, 1978, 49.
〔17〕KRASHEN S 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acquisition〔M〕. NewYork: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1987:43.
〔18〕BIRDSONG D.(ed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M〕.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1999.
〔19〕吴信凤, 张鉴如. 英语学习年龄的迷思:从语言学习关键期谈台湾学前幼儿的英语教育〔J〕.人本教育札记,2002,158:36-39.
〔21〕MCLAUGHLIND.(eds.)Second-language acquisition in childhood〔M〕.Hillsdale,NJ:Lawrence Erlbaum,1984:215-225.
在社会发展的今天,提高人口素质是我们国家所大力提倡的,幼儿教育是未来教育的基石,是终生教育的基础工程,但是幼儿时期的保育和教育。一方面,由于它在为幼儿终生发展奠定基础中具有特殊意义,因此,担负着特殊的责任和使命;另一方面由于它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围以及幼儿期发展的特点,而不易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因此,它不同于中小学,不能以“教育”为主,它也不同于家庭,不能以保育为主,它是介于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中间环节。因此,即要重视“教育”又要重视“保育”其实就是教育与保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一、要实施保育和教育想结合的原则
在幼儿园里,保育和教育工作,往往由于工作主管人员分属不同,容易互相脱节,传统的保育工作是幼儿体检、生活作息、膳食营养、锻炼与安全、环境卫生、疾病防治等。长期以来幼儿园保育的地位常常迟于教育,许多教师认为保育是保育员的事情,而保育员则往往比教师要低一个档次,《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保教结合的原则,但在实际工作中“重教轻保”只关注课程教学和教材教法,忽略了幼儿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保健,随着社会的发展,保育的观念从传统的“保护身体发育”扩展到“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从“安全保护与卫生”扩展到“实施教育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保健”。根据健康新概念的诠释,幼儿园工作在教育的同时,即要保证儿童的身体健康,又要保证其心理健康,这就要求保育与教育真正地结合在一起,大力贯彻保教结合的精神,有着特别的意义。保教结合证明幼儿园区别于其他类型的教育机构。当今、社会与人才发展的实际需求,不仅要搞好传统的保育工作,更要重视“保育”与“教育”的相互作用,将保育和教育真正有机结合起来。
保育和教育相结合,是幼儿健康成长不可缺少又不可分割的条件。目前,有许多幼儿园把作息时间排的满满的,使幼儿的心情受到压抑,个性发展及潜在的能力受到了阻碍,《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一日生活应动静交替,注重幼儿的实践活动,具体的讲,就是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应与幼儿自己选择的活动内容相结合,生活护理、生活习惯培养应与教学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保育和教育两个方面的作用,保育员和教师合二为一。
二、要更新教育观念和保育观念
千百年来,我们的传统教育历来倡导的是“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今天,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对幼儿进行的教育,应当是“快乐教育”。幼儿的学习还不是社会的义务,他们的学习主要应当在积极的活动中感知和体验周围环境,自然的而非强制性的学习,这种学习是教师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利用并创造一定的条件去激发幼儿学习与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兴趣与好感,促使他们主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与交往。
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还必须打破传统的“容器观”,不能把儿童当作接受知识的被动的容器,教师的任务也不是往这个容器灌输知识,儿童是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愿望,有自己的主观意志,是他们自身发展与学习的主体,要让我们的教育要求、教育内容和方法尽可能适应每一个儿童的发展特点,使学习过程对于儿童有一定的挑战性,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自主感和胜任感。
更新教育观念还必须改变以上课为主的学习模式,承认幼儿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上课不能成为幼儿在幼儿园的主要学习方式。同时,在上课时要注意使幼儿产生游戏性的体验,还要防止把游戏工作化的倾向。
上述了教育观念的更新,而保育观念的更新更加重要和迫切。在幼儿教育中教育和保育是密不可分的,两者是以整体效应作用于幼儿,因此教育观念与保育观念的更新应同步进行。
三、要优化社会环境
幼儿的成长整个环境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幼儿虽然单纯,但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在其身上也或多或少会折射出社会生活不同侧面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不脱离我们所处的时代与社会,就要求我们的社会环境更加优化,把美好的东西献给儿童,但是我们不能搞封闭教育,回避丑的东西对孩子的影响,使他们只看到周围社会美好的一面,社会一些不良影响的尘埃,常常渗进幼儿纯洁的心灵,模糊孩子的视线,这在其言谈和行为中常会反映出来,因此,要使幼儿有一个美好的童年,健康地成长,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作为幼教工作者,就要引导幼儿全方位地去观察社会上各种现象,思考幼儿教育的对策,例如,在我们这个商品社会,竞争无处不在,有时甚至是很残酷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在教育幼儿礼貌、谦让、互助、友爱的同时,注意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使他们懂得公平竞争,学会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让幼儿对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具有鉴别能力,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当然我们不要故意寻找那些不好的东西,但是当遇到和察觉到的时候,我们不要回避掩饰,而应面对现实,表明自己的态度,给幼儿以正确的道德导向。这有助于培养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也能锻炼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一、自然角是幼儿亲近大自然、走进科学的窗口
1.1亲近大自然的窗口自然角是在幼儿园的活动室内向阳的角落,安放一张桌子或设置一个分层木架,将一些适于在室内生长和照料的动植物,或收集来的非生物,有秩序地布置在上面。这里可放置的内容很多,如动物可以有:漂亮的金鱼、生命力强的乌龟、捉来的蝌蚪鸣叫的小鸟,甚至泥鳅、螺蛳、昆虫盒里的蚂蚁等。植物可以有:
各种各样的种子、水果、树叶,用废弃盒子种植的萝卜、青菜、葱、蒜等农作物。此外,各种卵石、贝壳等有趣物品,都可置于自然角。
它俨然是一个微型的自然界,虽然只有方寸之地,却不乏自然界中的生机和活力。
根据季节、地域的不同,为幼儿提供符合其年龄层次的丰富的生物,可让幼儿足不出户便感受到自然界生动、鲜活的美。
1.2走进科学的窗口陈鹤琴先生指出:“幼稚园需布置一个科学环境,尽可能地领导儿童栽培植物(花卉、菜蔬),布置园庭从事浇水、除草、收获种子等工作,并饲养动物等??”自然角正是这样一个科学环境,是幼儿学科学的一种重要而特殊的场所,能够方便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随机的和长期的观察活动。幼儿在自然角,既不像集体教学,要在统一计划和指导下活动,也不像科发室,要分班、分组地轮流进入活动。
他们随时有机会去观察、触摸和探索各物品,还可以对某个对象进行长期的观察。
师幼可在这里共同观察、测量和进行小实验:观察各种农作物的种子,比较并进行种子发芽的小实验;对小蝌蚪变青蛙以及蚕的生长过程进行长期的系统、细致观察;定期对种植的大蒜生长情况进行测量并记录?
许多偶发的科学活动会在自然角发生。
一次,几位小朋友发现长长的蒜苗“长歪了”,笔者听后请他们继续观察蒜苗以及其它植物的生长方向。有的幼儿便发现许多植物都是歪着长的,并且向着有阳光的方向生长,这时就可以告诉他们这是植物生长的向光性。接下来就“怎样让长歪的蒜苗变直”,在集体中展开讨论。有的幼儿提出将盆转动一下,让蒜苗另一半对着阳光。最终得出结论:为了让自然角的植物不变歪,需经常转动它们的盆。
二、在自然角中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自然角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大家都有较直观、真切的感受,而很少有人会关注幼儿的社会性在这里得到的发展。笔者在这方面进行研究,发现自然角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2.1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习惯爱劳动是教育对每个孩子提出的要求,现在的孩子能够有机会去体验劳动的,已越来越少。自然角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平台。通过照料自然角:给植物浇水、给小动物换水、清理死角等,加之填写劳动记录表,让参与其中的孩子能直观感受到自己的劳动过程和成果,体验劳动的光荣与乐趣。有家长反映: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在家更愿意帮助父母做家务了,也更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2.2有利于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在大自然中,许多事物会拨动幼儿的心弦,并频频触动他们的心灵深处。”幼儿正是在与自然角的朝夕相处中形成良好性格。
壮壮顽皮好动,平时做事大大咧咧、毛手毛脚。但在给小金鱼换水时却表现出无比温和、细腻的一面:轻轻端起鱼缸,轻轻倒水、放水为此我经常请他来帮忙照料自然角,时间久了,他粗心的毛病真的改了不少。
自然角中的小动物还可充当一种角色:倾听者。孩子更愿将心中的苦恼或心愿向它们倾诉,以寻找心灵的寄托。经约定,男孩子们很少有打架的现象了,他们想发火时会去找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小乌龟我告诉你,嘟嘟太让我生气了,好不容易搭的空间站被他搞坏了!”见老师在看他,孩子调皮地笑了,想必心中的怒火也消了不少吧?
2.3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及合作、分享意识《纲要》在社会领域中有这样的目标:
“有初步的责任感”、“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
在自然角,幼儿在小组轮流照料中逐步树立主人翁的意识和责任感。小组中分工明确:有的负责给植物浇水,有的负责给小动物换水,也有的负责清理其中的杂物??小组间共同解决照料中遇到的难题,并分享照料经验,也常有孩子将喜欢的动植物带到幼儿园来和大家分享??这些都体现了互助、合作和分享。
三、将自然角与其它教育资源结合幼儿园的教育是统一的、整体的教育
自然角作为一份教育资源,也可与其它资源结合起来。
3.1与游戏结合笔者所在班级女孩偏多,发现他们对自然角中各种各样的花卉很感兴趣,便在角色游戏中增设一名为“小丫花店”的游戏。场地就设置在自然角旁,将自然角也纳入到花店范围:一边是幼儿从家中带来的各种花卉,另一边是模仿这些花卉自己创作的“作品”。这些花卉既美化了花店环境,又为幼儿的制作提供感性经验。
此外,自然角还可与语言区、科学区等区域游戏融合起来。
3.2与主题教育活动结合每月一次的主题教育活动中,自然角也可以利用起来。如主题活动《秋天的童话》中,请幼儿带来各种秋天的水果,做成水果娃娃,置于自然角供观赏,还一起收集各种坚果如:核桃、开心果等,同样置于自然角,用于和水果进行比较。再如《海底总动员》主题中,将自然角摆满各种便于养殖的海鱼、海藻等,还有各式各样的海螺、贝壳。
四、自然角中的家园互动自然角也是家园互动的有利平台,幼儿园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包括自然角
如何利用好家长资源呢?在此以前笔者对于自然角中的家园互动仅限于请家长带来各种动植物。直到一天早上,雅雅的爷爷看到小值日生给水仙浇水时,说不能浇这么多水。
因为它已经到了生长后期,需要充分干燥,否则影响芽分化?方意识到:原来养花大有学问!仅靠老师的力量是不行的,何不请家长参与其中呢?于是便请雅雅的爷爷来担任自然角花卉区的管理“顾问”,他很乐意将多年的养花经验与我们共享。随后又有了动物区的管理“顾问”等。
一次亲子活动,我们专门以自然角为平台,开展“剥蒜、种蒜”活动。家长和孩子一起将蒜头剥开、种下、浇水,并写上名字、贴好标签。此后,家长对自然角的关注程度加深了:他们经常利用接送之时和孩子一起观察大蒜的成长。
这些互动使家长们感到自然角在教育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人在积极加入。这种直接参与的方式,拉近了家园间的距离,促进了家园共育。
总之,我们应赋予自然角更深层次的意义,充分利用好这份教育资源,让自然角发挥其具有的潜在价值!
(二)帮助家长树立家庭教育新理念。社会在不断发展,对孩子的教育也要与时俱进。改变不适合现代的幼儿发展的教育方法,树立家庭教育的新理念。
(三)拉近家园之间的距离。现在的家庭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长舍不得孩子受一点委屈,导致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家园关系非常紧张。幼儿园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的同时也拉近了幼儿园与家庭的距离,架起了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桥梁。
二、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存在的问题
(一)指导内容不全面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各方面的发展特点都不尽相同,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也应不同。但是当前,几乎没有幼儿园能够根据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家庭教育指导,在培养思维能力、交往能力、规则意识、动作发展、理解能力、阅读能力等方面均表现出具体的指导性。多数只是对幼儿在幼儿园出现的问题或者家长询问到的问题进行指导。
(二)指导时间安排不合理在家庭教育指导中指导时间上的安排做不到与每个家长的时间都不冲突。幼儿园对家庭教育的个别指导时间通常是幼儿家长接送孩子或开家长会的时候,时间短暂,不能针对幼儿在家庭中的实际问题对家长进行系统、全面的指导;如果专门拿出时间让老师到家庭中去进行指导又会使得教师的工作量倍增,这对于幼儿园来说的确难度非常大。
(三)缺乏更加专业的指导者通过了解发现,家长对指导者的首选是幼儿教育专家,其次是幼儿的老师,再次是“能运用家庭教育指导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对来访者家庭的亲子沟通、家庭教育提供专业指导帮助”的专业家庭指导师,最后是有经验的幼儿家长。许多教师由于各方面原因缺乏理论学习,针对孩子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面对家长的咨询不能指导自如,常常显得“无话可说”或“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
(四)家庭教育迫切需要指导目前,家庭教育迫切需要教师能够在家庭教育中给予指导,使家庭教育更有利于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比如,家长不能很好的与幼儿进行交流、沟通,不能和孩子成为朋友;不懂得如何与反叛期的孩子进行沟通等等,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
三、改善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对策
(一)指导内容全面化在幼儿教育中每个阶段都无法忽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每个阶段所需要的引导是不同的。但是这个过程幼儿园无法单独完成,需要每个家庭的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家长无法对幼儿进行全面、系统、专业的干预,所以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是不可或缺的。幼儿园有必要对每个孩子的教育的不同阶段做出合理的规划,尤其在为孩子一生成长奠定基础的幼儿阶段,要增强改善幼儿体质、培养良好习惯、锻炼生活能力、养成美好品格等方面给予正面的指导。
二、体验愉快阅读经验,让幼儿“爱读”
有了愉快的阅读经验,幼儿就能保持住阅读的激情。而这愉快的阅读经验该如何积累?我认为,活动是幼儿成长的平台,我们要以丰富的阅读活动为载体,不断积累幼儿的阅读经验,提升幼儿的阅读水平。如每周开展一次阅读日活动、读书比赛活动、故事创编活动、故事表演活动等,让幼儿的阅读经验不断得到拓展,并逐步养成会看书、能看懂书的良好阅读习惯和能力。同时,班级还可以制定阅读计划,阅读和个人自主阅读,在个人阅读时间内,以区域活动为主,教师间接引导,让幼儿自主探索故事情节,展开丰富的联想和猜想,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让幼儿爱上阅读。
三、营造互动式阅读氛围,让幼儿“乐读”
(一)游戏式阅读
在幼儿的阅读活动中,教师可设计一些游戏参与的环节,运用拼图、说相反的、改错法、猜谜法等方式来有效提高幼儿阅读的积极性。如在《棒棒天使》的活动中,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模仿两位天使的形象,孩子边说边表演的热情加深了对绘本的理解,实现了绘本阅读与游戏的有效融合,孩子们也在游戏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二)情境表演式阅读
角色扮演是幼儿很喜欢的活动,教师在指导幼儿阅读时,引导幼儿模仿故事中的角色,提高幼儿参与阅读的兴趣和幼儿学习语言、学会表达的能力,促进幼儿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如:开展《猜猜我有多爱你》的阅读时,教师为幼儿准备了兔子胸卡,吸引幼儿迁移作品“如果你是小兔子和大兔子,你的爱到底有远、多高呢?”这样的阅读进而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提升了幼儿的阅读素养。
(三)绘画图表式阅读
绘画和图表的方式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的意义。如:在《收集东收集西》绘本教学中,为了让幼儿清楚地了解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我采用了图表的方式,对应展示秋天与落叶、月亮与星星、天空与云朵、小溪与雨滴,从而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绘本的内容,并为深度阅读中的创编活动积累一定的经验。
(四)家长的参与。
家长是不容忽视的教育资源。幼儿园应积极营造亲子阅读平台,让家长多维度了解阅读对幼儿的重要性,进而家园协作共同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例如:我园在家园联系栏和校网站上开设《亲子阅读》平台,幼儿园把孩子每天的阅读活动和要求进行文字记录,让家长第一时间了解,同时鼓励孩子和家长踊跃报名,把自己最喜欢的绘本故事讲给大家听。同时,我班还开展了“亲子图书制作”活动,鼓励、吸引家长也一起参与进来,让家长发挥自己特长和聪明才干,以不同方式,与孩子一起讨论、设计、制作。有的家长以废旧图书上的图画为原材料、有的以各种生动有趣的照片合成为原材料、有的以树叶、草根为原材料,制作出一幅幅精美的可读性很强的图书。在这样的亲子活动中,无论是材料的收集、制作的热情、设计的意图还是作品的效果,无不透露着家长对孩子浓浓的爱意,并为着同一个目标: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而孜孜不倦的努力。
四、正确规范引导,让幼儿“会读”
正确规范的阅读引导对幼儿终身阅读尤为重要,它将伴随着幼儿的一生。家长及教师作为幼儿的启蒙者、引路人,务必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及教师要把握好绘本的意境及内容,投入情感地讲述,在温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让幼儿从绘本中学到知识,懂得道理,并体验快乐。讲述后,让幼儿自主发问,并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去回味、理解。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幼儿的阅读经验会越来越丰富,阅读素养也会不断的提升,“会读”的目的也终将达成。
汉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她更是联合国六种正式工作语言之一。几千年来,汉语竖播千秋,横传万里,忠实地记录了人类进步的脚印、文明的历程,她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根、中华文化的载体、中华历史的见证。因此,我们将语言文字工作渗透在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之中,聚焦幼儿发展、提高教师素养、打造教育品牌,有效地推进了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进程。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1 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日常工作之中,规范学校管理
1.1 加强宣传教育,注重规范应用。为了扎扎实实做好语言文字工作,我们组织教师学习,开展宣传教育,通过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等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使大家认识到做好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提高了自觉性、增强了责任心。充分发挥教研组主阵地作用。在教研组活动中,进行语言文字专项知识问卷、法规竞赛,增强教师语言文字规范意识,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氛围。由工会组织开展“师德演讲”活动、“教师硬笔书法展示”和“说课”活动,为每一位教师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把提升教师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与提高教师师德素养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教师语言文字规范意识的形成,提高教师语言文字的应用水平。
1.2 建立管理网络,健全规章制度。为了确保幼儿园语言文字工作有质、有量、有序地开展,我们组建了由园长、语言文字工作专职人员、年级组长参与的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每学期制定工作计划研究、布置语言文字工作。在日常管理中,制定了与语言文字工作相配套的奖惩制度。由推普员定期对园内的用字进行检查,起到引领监督作用。将语言文字工作列入各组责任范围,开展法规学习、贯彻制度措施、注意反馈调整,改进薄弱环节,建立和疏通网络,责任到人,确保各层面语言文字工作落到实处。将语言文字工作作为师资培训的重要内容,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将普通话作为校园用语、规范汉字作为校园用字,将语言文字工作作为考核教师工作和能力的一项内容。
1.3 重视家庭教育,注重语言指导。规范语言文字,全民学说普通话,对提高全民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我们除了对幼儿进行培养和教育,还向家长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规范幼儿园的校园用语,引发家长对正确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关注与思考。在培养孩子语言能力的过程中,通过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社区活动,利用家园之窗、家园小报、家长讲座、家长会、与家长个别交谈等有效载体,向家长宣传自身用语规范的重要性,传授家庭语言环境创设的方法,帮助家长了解和掌握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语言发展特征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 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师资培养之中,提高教师素养
2.1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语言素养。师资培训是帮助教师提高专业化水平的一个必要途径。多年来,我园始终将语言文字规范应用能力作为师资培训的课程内容和考核依据,强化教师对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视,以增强紧迫感。我园利用他培、自培及互培的方式,从方针政策学习、规范汉字使用、教师普通话运用、幼儿语言发展研究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分层、分批、分期培训。通过大家的努力,我园教师的普通话达标率达到100%。
2.2 开展教学科研,提高教学水准。多年来,教师针对教育教学特点,重视在实践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开展了相关课题的研究。我们通过组织观摩同行的教学示范活动,就“教师语言如何精准简洁?如何引发幼儿开放思维?如何激励孩子学习热情?”等专题进行研究,每个教研组都能结合本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状况,确立相关的教学课题并形成阶段研究成果。
3 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教育目标之中,促进幼儿发展
3.1 针对幼儿特点,进行分层培养。我们根据幼儿好模仿、对听说敏感等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对幼儿进行语言早期开发和培养。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语言特点,提出了孩子语言发展分阶段培养目标。
二、过程前后纵向比较的原则
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进步和发展。这个过程中每个幼儿的成长速度肯定略有差异比较。这就要求家长和教师对于幼儿的一些行为不能一概而论,要求不要太高,不要急于求成,要注重过程中能力的提升并且对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做出的积极努力给予关注和肯定。当幼儿暂时没有取得成功时,给予鼓励,使幼儿认识到通过更多的努力便会取得成功。
三、过程纵向比较的原则
幼儿的发展或进步是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遭遇挫折或失败是必然的,每个幼儿的成长速度也有差异。所以,教师和家长不能着急,不能一概而论,对幼儿的要求不能过高,要多加关注幼儿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做出的积极努力,不要注重活动的结果。特别是当幼儿暂时没有取得成功时,对他们所作出的努力,要及时给予鼓励,使幼儿感到自己可以通过再努力取得成功,从而树立起自信心。与此相应,成人在评价幼儿时,要立足于幼儿自身以及实践的前后、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作出的努力与进步,让幼儿自己跟自己比,只要幼儿是一直进步的就要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在不断的积极进取中得到行为和精神上的双重提高,树立起自尊心和进取心,充满信心地面对自己,努力追求进步比较。
四、运用赏识教育的原则
有一句名言曾说:“我们要有决心,尤其要有自信力。”一个人有了自信之后,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做事情精力充沛、生机勃勃,自信心强的人,会让自己的生活充满阳光,各个方面都朝气蓬勃。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对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优秀的品质都很有帮助,所以,幼儿园的教育要因材施教,每个幼儿在正确的教育中得到教育,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坚信自己有获得成功的信心,敢于表达自己的意愿,勇于实现自己的愿望。那么,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活动中,要用恰当的教育方法,让幼儿不但能认识到自己的优点,还能发现自己的缺点,取长补短,在不断的探索和提高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从而增强自信心和求知欲,战胜自我,取得成功。
五、给幼儿成功机会的原则
每个个体受到遗传、生活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个体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美国心理学家马尔兹认为,绝大多数的自我信念都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成功与失败、屈辱与荣耀,特别是童年时的经验而不自觉地形成的。如果幼儿的学习能力够强的话,那么常常会获得成功的体验,相反,如果学习能力较差,就容易自卑和怯懦,自信心就很难形成。因此,家长和教师要注意为不同的幼儿寻找和创造相应的成功的机会和舞台。比如,在幼儿园,可以开展不同类型的活动,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体验到动手动脑的乐趣,发现每个幼儿的长处和优点,让他们能够享受成功的乐趣。但同时,教师也要在过程中给幼儿提高的机会,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获得能力上的提升。
六、家园合作的原则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4-
一、语言环境问题
学习双语的幼儿主要通过模仿语音、语调来习得第二语言,习得是幼儿学习英语的最佳途径。所以,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第二语言环境刺激,这样才能为其输出第二语言提供了可能,因此,幼儿在学习第二语言期间,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就显得异常重要。
当前,我国大陆单汉语区的幼儿在学习英语这门第二语言时,大多数幼儿园并不具备自然的双语环境,没有外教或外教资源较少,这就需要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模拟环境,以给幼儿提供地道的、标准的模拟对象。
首先,教师为幼儿所提供的双语教育环境应是幼儿十分感兴趣的, 能够激发起幼儿学习欲望的环境材料。并运用幼儿喜欢的语言表达形式。教师也应该注重介绍言语信息背后的文化因素,并尽力扩展儿童接触英语的范围,使幼儿习得英语不仅局限于英语教学中,应扩展到其它教学活动或生活中。
其次,培养幼儿双语能力,主要是培养其听说能力,应以听说为主,认读为辅。教师可为其创设良好的视听环境,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电视机、VCD、录音机、电脑、幻灯片和投影仪等,让幼儿在直观感受的同时,能听到匹配的英语输入。教师还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如在幼儿日常生活用品上都可以贴上英文标签,并在适当的时间,用英语介绍各件东西的名称。
最后,在幼儿双语教育的语言环境的创设中还应该注意家园配合,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充分挖掘家庭中的教育资源,适时适量的对幼儿进行双语教育。家长在幼儿的双语教育中也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幼儿除了在园其它时间一律与家长度过,家长也有责任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双语环境。
二、教材问题
在幼儿园双语教育领域有许多教材,但有些教材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幼儿英语教材的编写状况和使用状况也很复杂。从编写方式看,有的直接引进国外原版的幼儿教材;有的虽然做到了本土化改造,但效果不佳;有的为国内外研究者联合研发;还有教师自己根据本园实际情况和幼儿的身心特点自发编写的教材。面对种类繁多的幼儿双语教材,选择起来也异常困难,有的教材需要老师参加系统的培训,培训期满合格后才能上岗;有的教材按字母顺序编排;有的按单词的难易程度编排,所有这些都导致了幼儿园及家长选择教材的盲目性,为了保证幼儿更好的学习第二语言,选择优秀的幼儿园双语教材至关重要。
因此,在选择幼儿园双语教材时应该注意:首先,结合本园的实际情况,考虑本园的师资、硬件设施、经费条件和安排教师的培训工作等方面来选择适宜的教材。其次,所选教材应该是成套、成体系的、配音像的多媒体教材,这样才能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充分调动幼儿的视觉和听觉,让幼儿在情境中更直观,更真实地感受第二语言,以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总之,幼儿园双语教育的自身特点就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以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幼儿双语教育内容体系必须是经过科学研究的,是在幼儿已有认知经验水平的基础上被幼儿所能接受和理解的,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与小学双语教材相互衔接、能综合运用声音、画面、VCD、DVD、幻灯片等多媒体的成体系的教材。
三、师资问题
幼儿园提高双语教育的关键就是师资,良好的师资是开展双语教育的基础。不要认为幼儿园中的英语就是短小的单词和简单的句子,只要懂点英语的人就能教,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幼儿学习第二语言时,主要依靠模仿,这就需要幼儿双语教师为幼儿提供正确的英语发音和地道的英语表达。
幼儿园的现状是合格的双语教师比较贫乏,并且双语教师的质量普遍不高,目前幼儿园双语教师主要来源于三个渠道:幼师的大中专毕业生,英语专业的教师,聘请的少数外籍教师。从幼师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其英语水平不是很高,英语熟练程度不够,基础不扎实,口语表达能力只有少数人能过关,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果。英语专业毕业的幼儿双语教师有相当雄厚的英语功底,但他们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了解不深,不精通幼儿教学法。空有一肚子学问,在教幼儿时,不懂得如何激发起幼儿学英语的兴趣,不能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因此教学效果欠佳。而外籍幼教专业的教师毕竟是少数。
针对现状,解决幼儿园双语教育师资问题已迫在眉睫,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解决:首先,提高幼儿师范类学生的英语水平,在现有英语课的基础上,增加课时,多提供口语练习的机会提高表达能力,使其能胜任幼儿双语教育工作。其次,对幼儿双语教师进行在职培训,为幼师毕业的双语教师提供英语口语培训,修正其语音、语调、规范其英语表达,而为英语专业毕业的幼儿双语教师提供幼儿教学法的培训。并为这些教师提供互相观摩的机会,利用优缺点互补的方法使这两类教师从对方身上吸取长处,改正自身的不足,已逐步成为合格的幼儿双语教师。
参考文献
[1]卢丹怀.双语教育面临新挑战.全球教育展望.2001(10).
[2]吕良环.双语教学探析.全球教育展望.2001(4).
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提问的应用较为广泛,但存在许多问题,如(1)提问限于教学内容的本身,价值导向较狭窄;(2)问题的表述、连接、条理不清;(3)给幼儿思考的时间短,急于追求正确的答案;(4)对幼儿的回答估计不足,缺乏有效的回应。
针对教师提问存在的诸多问题,下面结合实践探讨教师应如何设计有效的提问。
一、分析素材内容,学会寻找和发现问题
教师应先认真研读素材,从不同的角度找素材和幼儿经验之间的结合点,再从中寻找、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可以这样做。
1.抓题眼,问文题。如故事《门铃响了》,教师可抓文题“门铃”来问:门铃响的声音是怎样的?幼儿可能会回答门铃的声音是“叮咚”、“叮咚咚”,教师接着问,这两个声音有什么不同。教师还可以进一步追问:门铃响了,有谁会来呢?幼儿会好奇地猜想是“爸爸妈妈回来了”、“家里来客人了”又或是“送水或是送快递的来了”。教师这样提问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然而,有的教师在讲故事之前喜欢用老三问,如(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2)“今天我们会讲一个什么故事呢?”(3)“猜一猜故事里会有谁呢?”
这些都是无效的提问,因为没有小朋友不喜欢听故事。还有,教师一点线索都没有提供,让幼儿无从猜想。另外,教师在提问时要尽量少用叹词“呀、啊、呢”,因为这会使问题显得不简洁。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不能为了问而问,问题应简洁、明了。
2.抓重点,问难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应抓住教学活动中的重点,针对幼儿理解有困难的地方设计问题。
比如故事《好饿的毛毛虫》,当毛毛虫因为吃了很多杂乱的食物肚子疼时,可提问幼儿:毛毛虫肚子疼了,怎么办?又如故事《姜饼人》,当姜饼人在河边遇到狐狸,狐狸说要驮它过河时,可提问幼儿:姜饼人会怎样决定?姜饼人和狐狸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
可充分挖掘素材中对幼儿发展有价值的问题,以此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开启幼儿发散思维之门,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合理设计问题的层次,使问题有条理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由浅入深地进行提问。根据提问模式理论,提问可依据学习目标分为六个层次水平,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恰当应用。
1.知识水平的提问。这类问题是确定幼儿是否记住了先前所学的内容,比如故事的名字、故事中有什么人物等。这类问题是最低层次的,在教学上不能滥用。
2.理解水平的提问。这类问题是帮助幼儿组织所学的知识,必须弄清它的含义,比如,看图后讲述:图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类问题能反应幼儿的理解水平。
3.应用水平的提问。这类问题能鼓励幼儿应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如毛毛虫星期一吃一个苹果,星期二吃两个梨,那么毛毛虫星期三会吃几个李子呢?这类问题能反应幼儿对知识的应用情况。
4.分析水平的提问。这类问题能帮助幼儿分析事物间的关系,进而推理出结果,比如:《犟龟》故事中,当乌龟陶陶发现自己走错了方向,他还会坚持长途跋涉去参加狮王的婚礼吗?这类问题需要分析才能回答。
5.综合水平的提问。这类问题是帮助幼儿将所学的知识以另一种新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知识。如故事《姜饼人》中,提问幼儿:如果狐狸没有吃掉姜饼人,会怎么样?这类提问是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6.评价水平的提问。这类问题是帮助幼儿根据一定的标准判断素材的价值,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故事《城里最漂亮的巨人》,活动最后可提问幼儿对巨人的评价,这是最高层次的提问。
教师应根据教学环节的进展情况,提出适宜的问题,使提问环环相扣,连接自然,由此及彼,承上启下。
三、提问后适当思考,机智有效地回应幼儿
教师提问后,要给幼儿适当的思考时间,同时教师也应思考如何有效地回应幼儿。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回应方式。
1.有时需要回应,调整问题引发幼儿思考。如小班语言活动:《奇妙的圆》,可提问:什么东西是圆圆的?幼儿的回答往往局限于太阳、月亮等,这时可采取引导提问:马路上有没有圆圆的东西,汽车上有没有呢?
2.有时需要鼓励,引起幼儿对教育现象的关注,让孩子继续探究。如中班语言活动:《甜甜的棍子》,我先抓题眼——“甜甜的”问幼儿。
老师问:“什么东西是甜甜?”
幼儿答:“苹果是甜甜的。”
教师回应:“嗯,你说的对,有些水果是甜甜的。”(同时,教师奖励该幼儿一块糖。)
别的幼儿答:“梨也是甜甜的。”
教师回应:“你说的也是水果。”(这次,教师不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