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历史学博士论文

历史学博士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5 11:27:1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历史学博士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历史学博士论文

篇1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062-01

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杰出的小说家、诗人、科学家亦是卓越的文学批评家。他的文学批评着力于发现纯粹的艺术世界,似乎文学作品的语言、结构、文体等创作要素比具体的思想更为重要,文学在他眼中都是是童话,最优秀的小说家是魔法师而魔法师的主要特点就是“欺骗”或者说虚构,有的学者据此认为他的文学批评是一种纯艺术批评或者是一种形式批评,事实上纳博科夫的文学批评并不止于此,他的文学批评是他观看宇宙人生的眼睛也是通向生命活动的诗意存在的表现形式。

纳博科夫认为日常生活中的“现实”对人们披上了欺骗的面具,不仅伟大的作家是大骗子,而且大自然也是大骗子。作家在艺术创作中应当将整个世界视作潜在的小说来观察。大自然本身就是善于伪装的大骗子,讲故事的高手更是将“真实”改头换面的好手,因此作家们虚构出来的独创性艺术世界跟读者的世界相一致是不可能的。日常生活中的真理以普遍性特征为基础,放之四海而皆准,而杰出的艺术作品以作家的独有天才取胜,就作品本身而言,不同作家的天才之作各有各的个性所在,就读者对同一部杰作的审美感受而言,可以人言言殊,况且艺术虚构想象的运用越是逼真、新鲜、细腻也就离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性认知越远,可见批评家在艺术的世界中不可能找到令人信服的现实生活。

在纳博科夫看来,文学作品中的现实是想象中的的现实,艺术家的独创性足以通过艺术作品开创出一个“新天地”,而艺术家所创作出来的崭新世界只是一个带有艺术家自身印记的幻影。艺术作品的梦幻品质决定了它不可以跟人类真实的生活比较,因为想象世界具有非理性的特征。文本中的现实跟我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中的“一般现实”不同,它是想象的创造力在文本中的注入,所以在纳博科夫看来那些被称为“现实主义”作家的人,比如:巴尔扎克、萨默赛特·毛姆、D·H·劳伦斯等作家都是些“平庸的表演者”。

“大作家总归是大魔法师。从这点出发,我们才能努力领悟他的天才之作的神妙魅力,研究他诗文、小说的风格、意象、体裁,也就能深入接触到作品最有兴味的部分了。”这些对文学的总体性描述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因而最能代表他对文学的稳固看法。毫无疑问上述文学批评的诸元素中意象和体裁都停留在文本的内部世界,而“风格”指的是什么呢?

纳博科夫所认为的文学作品的形式具有两个组成部分:一面是结构,结构包括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线索、作者笔下人物的选择、不同主题线索交织演变产生的效果和印象;另一面是风格,风格指的是作者使用的各种文学技巧,比如一旦读者觉得作者的风格是吸引我们阅读兴趣的原因,可以试着分析作者使用了哪些比喻手法,当有人试着感受作者如何将明喻、暗喻这些修辞手法运用到写作中使文学的画面蒙上一层生动的色彩时,聪明的读者就找到了文学的风格。纳博科夫对文学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持有的是“一元论”,他反对将内容和形式的生硬割裂,“形式(结构+风格)=题材:为什么写+怎样写=写了什么。”“风格的功效是通向文学的关键,是叩开狄更斯、果戈理、福楼拜、托尔斯泰和一切大师的作品之门的万能钥匙。”文学批评的重要任务就是在了解一部作品的结构的基础上打开其艺术风格的大门。

由此可见,纳博科夫的文学批评遵循着自己内心的法则。第一,文学批评不关注文学跟社会现实的联系,文学批评不需要成为社会生活的附庸,真实生活在作家的想象中已经找不到和“现实”一一对应的轨迹,文学批评将读者的目光带离具体的生活而回到艺术本身。韦勒克说:“除非有人认定文学基本上是对生活的如实‘模仿’,特别是对社会生活的如实‘模仿’。但是,文学并不能代替社会学或政治学。文学有他自己的存在理由和目的。”纳博科夫的文学批评恰恰是想要去寻找文学自己的存在理由和目的。第二,文学批评需要排除盲目的在文学文本中查找伟大思想的路径,文学既非言志亦非明道,艺术的美学效果中加入空乏的观念毫无意义,批评之剑对道德说教、信仰问题、心理学起源或者其他诸多古今思想史上的争论做出裁决都有可能导致“庸俗”。第三,文学批评的重要命题是找到文学文本的精华也即结构和风格,批评的重中之重是观察文学风格的韵味,风格虽然不能代表文学的全部,但我们通过风格与结构之间复杂而缠绵的关系网络便感受到了文学的美,批评的眼睛看清了风格的精妙也就把握到了艺术的骨髓。

篇2

(一)要敢于打破现有局面,渗透新的管理思想和理念

在我国,基层广播电视大学大多都有较长的办校历史,这些基层电大在教学管理模式上已经形成了一种既定思维,也已经拥有了一支相对稳定的管理队伍,管理人员在管理手段和管理思想上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化的模式,他们依靠固有的模式按部就班的进行电大的教学管理工作。但是新时期,基层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必须要与时俱进,如果固守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会阻碍广播电视大学的长远发展。具体来说,基层广播电视大学在日常的办学过程中要注重对管理人员进行新型管理思想的渗透和强化,对学校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反复分析,对新型的管理模式进行针对性的学习。要让电大的教学管理人员对当前电大的教育环境和面临的新的教育形势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激发他们主动转变管理理念和理念的自觉意识。鼓励管理人员树立新理念,转变自己的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找准自己在新形势下的位置。鼓励和引导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进行创新和尝试,让他们逐步接受新理念、新思想的改造。

(二)要关注服务对象,树立高度服务意识

基层广播电视大学是为社会和学生服务的,但是很多电大教学管理工作中都缺乏服务意识,不能够把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放在首要位置。新时期,基层电大必须要关注服务对象,树立高度的服务意识。要认真做好社会调研,搞清学生的需求,建立能够服务学生和社会的教学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匹配的教学服务。

二、基层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管理水平提升的具体策略

(一)实现教学管理理念的创新化,引入ISO900体系管理理念

ISO900体系是在总结前人管理思想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较为成熟的管理理念,它凝聚了成功的管理实践和经验,将这种管理理念应用到基层广播电视大学的管理中是十分有益的,有助于提高基层电大的教学质量,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在基层电大的管理中引入该体系,着重要体现两个理念的树立和创新:1.树立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持理念。依据ISO900标准的阐释,顾客是服务的焦点,对基层电大来说,学生就是其顾客。基层电大在教学管理中必须要关注学生,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管理理念。学校要本着服务学生学习的原则来组织教学。在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是学生自主学习不是让学生自己茫无目的的瞎学,相反,电大作为服务载体,应该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完善的支持服务,确保学生能够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这就要求电大要积极了解学生自主学习需要的材料、指导方法等,由电大教学管理人员进行积极的研究,督促电大教师为学生提供需要的自学服务,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2.树立全员参与管理的理念。ISO900标准提出了全员参与管理的理念,而事实上,电大的教学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电大作为一个整体要想实现管理的高水平化,必须要有一个系统的管理理念,而全员参与管理强调的是发挥集体的智慧,实现协同管理。基层电大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要树立这个全员理念,要明确教学管理不是一个部门的事,也不是几个管理人员的事,而应该是全体教师和管理人员共同的任务和事业。只有全员共同努力,积极参与,才能推进教学管理改革的实施,才能促进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确保教学管理制度的规范化、科学化,引入规范化流程管理

教学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是一项需要标准制度来作支撑的工作。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必须要制定规范化的制度,这样才能实现科学化的管理。例如,要建立教学管理限时完成工作制度,对教学管理中各项工作的完成时间进行合理控制,确保教学管理进度;建立教学管理工作差错处理制度,对教学管理工作中出现问题的环节要责任到人,根据制度规定进行相应处理,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准确率;建立教学管理审批制度,对教学管理工作中具体事宜的操作进行审批,确保每项教学管理工作都是按步骤执行的;建立教学管理质量监测制度,对教学管理的效果进行监督,确保教学管理措施的落实;建立学籍管理制度,为对学生进行学籍管理提供有效依据,确保学籍管理的规范化;建立考务制度,为教师和学生的考核提供依据,确保教学管理工作有据可依。同时,要引入规范化的管理流程,明确学生报考工作流程、明确考场工作流程、明确成绩登录工作流程、明确课程注册流程、明确毕业审核流程、明确学籍建立流程等。将流程管理引入到教学管理工作中,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提高基层电大的管理水平。

(三)教学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提高管理效率

新时期,电大教学管理手段应该更先进,更具时代特色,基层广播电视大学要依托现有的局域网,建立多媒体教室,教学管理人员要具备进行远程管理和维护的技能,要对课堂教学、广播教学和专业课程录制等进行全程监管。要具备建立在线教学管理系统的能力,给学生提供在线学习支持,给教师提供在线资源下载服务等。要建立针对教师和学生的考核系统,建立在线考试系统,充分挖掘网络资源,实现现代化的教学管理,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四)教学管理内容的细节化,确保管理无死角

基层广播电视大学在管理工作中不能够顾此失彼,而应该树立全面统筹的管理理念,确保各个教学管理细节都被重视。要加强教师管理,对教师的教学资格要进行认真严格的审查,加强对教师业绩考核的管理,加强对教师评价的管理,确保教师队伍的素质。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这个管理是从学生入学一直持续到学生毕业的,是一种全程管理,对学生入学考试、在校教育情况、教学计划制定和实施情况、学生所学课程设置情况、面授辅导情况、教师网上教学情况、学生网上学习情况、学生日常考核情况、学生实践教学情况等,都要进行有效管理;要加强学生管理,包括学生注册管理,学生档案管理、学生学籍管理、学生评价管理、学生成绩管理、学生毕业证办理管理、学生退学管理、学生考核管理等;要加强对教学资源的管理,包括对教学资源建设和使用情况的管理,对教学资源更新情况的管理等。

篇3

2.锥形瓶:锥形瓶可以用作气体反应的反应装置,在蒸馏实验中,锥形瓶是作为液体接收器的.

3.量筒:主要用于量取液体的体积;在一些用到排水集气法的实验中可以通过量取液体的体积测量固体或气体的体积.

4.集气瓶:与毛玻璃片配合,可用于收集、存放气体;也可以作气体与物质反应的容器.

5.滴瓶:滴瓶是用于存放少量液体的,使用起来十分方便,能够控制液体的使用量及液体流入的速度.

6.玻璃棒:玻璃棒的应用十分广泛,在测pH的实验中,玻璃棒用于蘸取溶液,引燃红磷,在蒸发操作中用于搅拌,蒸发完毕后用于转移固体,在配制溶液时用于搅拌,在过滤操作中用于引流.

7.广口瓶: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还可以用于气体发生器.

8.细口瓶:用于盛放液体,在盛放碱性溶液时用橡胶塞,盛放强氧化性的溶液要用玻璃塞.

9.导管:长导管有冷凝回流的作用,这可以达到分离产品的目的.

10.漏斗:用于过滤或向小口径容器内注入液体.

二、玻璃仪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应在室温下进行,读数时,要注意视线应与液体面底部相切,仰视与俯视都会造成数值偏差.量筒不能加热,也不能用于热溶液的盛装,操作时要沿壁加入或倒出溶液.使用烧瓶加热时,要将烧瓶放置于石棉网上,让其受热均匀,平底烧瓶不能长时间加热,当烧瓶用于溶解物质时,用玻璃棒搅拌,玻璃棒不能触及杯壁或杯底.试管可以直接用来加热,用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1/3处,加热前外壁应无水滴,加热时试管口不应对着任何人,加热后不能骤冷,以防止试管破裂.集气瓶不能用于加热,在瓶内进行燃烧实验时,需要在瓶底放少量水或细沙.滴瓶在盛放碱性溶液时要用软木塞或橡胶塞,滴瓶不能倒放,否则会引起胶头滴管的腐蚀,胶头滴管加溶液时,不能伸入容器的,更不能接触容器壁,不能平放于桌上,用完之后就立即用水冲洗.广口瓶不能用于加热,当放入具有酸性、氧化性的试剂、有机溶剂时,要用玻璃塞,放入碱性试剂时要用橡胶塞,用棕色瓶装见光易变质的物质.

三、玻璃仪器的清洗

仪器的洗涤方法一般有冲洗法、刷洗法、药物洗涤法.玻璃仪器的清洗很重要,如果清洗不当或延后清洗,都可能会造成仪器的洗涤变得困难甚至损坏.洗涤一般可依照以下步骤:倒去废物—冷却—用水冲洗—刷洗—用水冲洗.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仪器都是用水冲洗的,一些用于特殊反应的仪器,也要用特殊的洗涤液清洗,在洗涤剂的选择上也要注意,常用的洗涤剂有肥皂液、去污粉、洗液、有机溶剂等等.用毛刷刷洗仪器时不能太用力,以防将仪器捣破,用洗液洗涤仪器时,玻璃仪器中的水要尽量倒干净,洗完之后将洗液倒回原瓶,并将瓶盖盖好,如果洗液流出瓶外,不能用手去擦,只能用水冲洗或抹布擦.化学实验中清洗后的仪器应达到内外壁应都能被水均匀地湿润,且不挂水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晾干后不留水痕的效果.

篇4

对中俄关系史的深入研究,让卢贾宁对当代中俄关系的观察更有历史厚度和深度,对未来的判断也更显战略眼光。他不仅在俄罗斯国内媒体上非常活跃,也是很多中国媒体的常客。他不断为中俄关系及中国发展把脉问诊、建言献策,是当代俄罗斯为数不多的能自由穿梭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中国问题专家。

卢贾宁非常赞赏中国当前发展成就,在此基础上,他对当前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给予了很高评价,并对中俄关系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2010年11月18日卢贾宁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就明确指出,“俄罗斯和中国关系,尤其是两国政治关系,现在处在最高发展水平”。他非常看重中俄关系的战略意义,认为俄中巩固和加强战略伙伴关系,使双方能够“更具信心、更得心应手地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威胁和挑战”。他还认为,从地缘政治和地区政策方面看,俄中合作对捍卫各自国家的利益非常重要。

对于中俄两国未来经济贸易合作的方向,卢贾宁尤其看重中俄间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他认为,由于欧洲需求日益下降,亚洲需求增长,俄罗斯开始推行亚洲大能源政策,而中国则成为俄罗斯能源进入亚洲的“窗口”。2011年1月1日,中俄原油管道正式投入运营。卢贾宁对此评论说,随着中俄原油管道这条能源“桥梁”的开通,中国将成为俄罗斯向亚洲出口能源的通道。他说:“中俄石油管道的开通不仅仅将促进两国的石油合作,也将推动两国其他能源领域的合作,包括核能合作、新能源设备生产合作,也包括在中国和俄罗斯境内建设炼油厂、研发新的能源工艺等。”

除了建议加强经贸合作,卢贾宁也非常看重中俄间的人文交流。对于中俄双方近年来互办“语言年”,他认为,这是两国人文合作的组成部分,不只是政府行为,更是民间外交取得的成绩。他说,“汉语年”有助于中国在俄树立更为正面的国家形象,如今在俄罗斯,中文已成为除英文外最炙手可热的外语,很多人都开始对汉语感兴趣。

篇5

作为誉满天下的历史学家,麦克尼尔对于自己的学术思想轨迹有着感性认识。有人以为,麦克尼尔的世界史著作代表着启蒙时代以来西方理性与进步思想的历史自省和不断超越,洋溢着特有的乐观精神,但麦克尼尔内心更认同自己扮演的是希罗多德的门徒,这是一位开启西方史学编撰新纪元的世界旅行家和博闻记录者。

麦克尼尔1917年出生于加拿大温哥华,后随担任神学院教授的父亲迁居美国。作为虔诚的加尔文派教徒,父亲敦促他培养对真理和信仰的永恒追求。在上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时期,麦克尼尔进入芝加哥大学学习。此时的芝大正在年轻校长罗伯特・赫钦斯的带领下,开展人文经典通识课程运动,麦克尼尔一边服膺赫钦斯营造学生与教员论辩的浓厚思想氛围,另一边广泛汲取各类学科思想,芝大的哲学、古典学、文化人类学和欧洲中世纪史等,都给他灌输了思想活力。青年麦克尼尔推崇思想的原创性和对事物的想象推断能力,对那种堆砌史料而毫无观点洞见的研究很不以为然。这种思想偏好后来也波及到他对各位授业教师的评价,就这点而言,麦克尼尔称得上学术思想史上时常出现的“离经叛道者”。

“二战”期间,麦克尼尔终止在康奈尔的博士学业应征入伍。战争期间,他被推荐担任美国驻埃及使馆的武官助理,随后在欧战结束前夕调至希腊担任观察员,并领命为五角大楼撰写战后巴尔干地区政治分析报告。这段时期是麦克尼尔个人将历史文化知识与现实政治需求完美结合的黄金时期,他撰写的一系列关于战后希腊政治的书籍获得好评,同时他对国际事务敏锐分析的优秀素养亦得到汤因比垂青,邀请其参与由英国皇家国际研究所主编的《国际事务概览》撰写,该书系被奉为20世纪最为经典的国际关系史著作。值得称道的是,他所负责的“二战”期间美、苏、英大国关系史的分册是唯一一部由非英国籍学者撰写,但学术评价位居最佳之列的专著。假设麦克尼尔日后没有重返高校任教,他亦注定会成为冷战期间研究国际事务的风云学者。

战后麦克尼尔返回康奈尔完成博士论文。得益于赫钦斯的赏识和推荐,麦克尼尔重返芝加哥大学执掌教鞭,开启他服务芝大40年的学者历程。游历过世界各地,具有丰富观察经验的退役上尉麦克尼尔,其眼界已经超越众多同行而更具全球视野。麦克尼尔不满足于单纯讲解西方文明的历史,他需要一个更大的舞台,最好的选择就是写一部前人所未曾开拓、未曾突破的大部头著作。

《西方的兴起》正是这种个人发展与时代背景相融合的产物,麦克尼尔花了整整八年时间构思结构、处理史料、增删枝节,最后成文书稿近千页,出版即轰动。该书契合了战后美国式的文明发展观:承认非西方文明与文化的贡献和重要地位的同时,强调西方世界崛起背后的技术、科技、交通因素的排他性优势;把西方历史的发展阶段与其他非西方文明交错书写,各自碰撞,终而汇聚。

《西方的兴起》出版后,麦克尼尔没有停下对世界史领域的探索,他开始更关注在宏大叙事与微小主题之间的平衡。他日后出版的《瘟疫与人》探讨的即是疾病、病菌对于人类社会的正反影响力;《追寻权力》则围绕不同社会中的军事制度和组织对于国家和文明的作用。退休之后的麦克尼尔依旧笔耕不辍,关注着世界史发展的最新动态。他和儿子约翰・麦克尼尔合著的《人类之网:鸟瞰世界历史》代表着从全球史观和生态环境史观审视全球数千年间文明碰撞交错的视角。

篇6

京东 (JD.com) 是当前我国最大的自营式B2C电商企业, 为京东集团CEO刘强东于1998年6月18日在中关村成立, 并于2014年5月22日在纳斯达克挂牌, 成为仅次于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的中国第四大互联网上市公司。其中, 2013年5月6日正式成立京东商城, 在线经营商品涉及计算机、3C数码、家电、汽车配件、服装与鞋类、奢侈品、家居与家庭用品、化妆护理用品、食品与营养品、书籍、母婴用品、体育商品、百货、机票、网上超市等3150万种SKU的商品, 满足用户在线购物的日常生活购物需求, 同时京东在全国大部分地区覆盖自身的物流配送网络, 完善的售后服务、物流配送及市场推广, 组建六大物流平台提供更加快捷的配送服务, 并且支持货到付款等服务, 真正能帮用户实现购物的“多、快、好、省”。  

京东商城作为国内较大的B2C电商企业之一, 其B2C电商模式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在该企业的营销推广与日常运营中, 对整合营销传播进行了灵活而高效的运用, 尤其通过广告投放、商品促销、市场活动、公共关系四大方面对企业的营销资源进行不断整合优化, 这对于企业的业绩推动、口碑宣传、企业文化打造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因此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总结其可借鉴之处, 以为我国各同类企业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 京东商城整合营销主要传播方式分析  

广告投放。京东主要采用的是以网络传播为主, 整合视频、户外、电视、网页广告等营销传播方式, 不断扩大知名度、增加网站流量, 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达到吸引客户购买的目的。一方面京东侧重在公共汽车、站牌进行户外广告投放, 采用大众的传播方式不断扩大宣传, 如喊出标志性口号如“好物低价, 上京东”、“多、快、好、省”等等;另一方面, 京东的广告主要投放在网络上, “双十一”促销活动打出四支TVC广告片, 分别从“多、快、好、赞”4个维度中针对大型促销节中售假货、发货慢、退货难、付款难等问题, 做出针对性的回应, 指出要提高消费者在双11活动中的优质购物体验。2017年京东年货节通过拍摄《把年味儿带回家》纪录片推广京东商城“把年味带回家”主题的大促销, 让消费者获得全新的购物体验。此外, 随着京东商城获得1.5亿美元融资后, 京东也在加强电视等媒体的广告投入, 如在电视剧中植入广告, 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推荐阅读:生态资源管理运营范文分析的管理学博士论文  

篇7

第二年,我告别河北师范大学回到母校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工作。2002年9月,继我的博士学位论文《西周王朝经营四土研究》之后,我的第二本个人专著《中国早期国家结构研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之前,我曾积极联系学界名师如邹逸麟、詹子庆等先生作序,但都因种种原因未果。当时时间紧迫,正值酷暑季节,早已联系好的金门弟子谢维扬先生由于电脑故障,一拖再拖,而一直不会使用电脑且正承担西北大学重要合作项目的常先生不仅顺利答应,而且利用假期一下子写出了九千多字。很快,常先生打来电话,谦虚地说:“时间仓促,水平有限,写得不好,觉得不妥,可以不用。”凝聚我数年心血的小书,得到了常先生的充分鼓励和肯定,感激之情,一时难于言表。常先生盛赞拙书“是一项很有文化意味而且切近实用的工作”“在他的书中有意避开了一些理论上浑身是口都难以讲清的纠结,他只想用事实来证明他的认识体系,这种对20世纪引入西方社会科学理论带来的消极后果保持警惕的态度比起那些对此充满盲目性的人来说不知高明了多少”。我从常先生的序中学到了很多在课本上永远学不到的东西。只记得当年唐嘉弘先生讲述师从史学大师徐中舒先生四十年的切身感受:“耳濡目染,涵泳熏习,开拓眼界,潜心求索,奠定了科学治学方法的基础,进一步培育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及朴实待人接物的人生观”,此时我一下子从常先生那里找到了真实的感觉。

篇8

携新书翩翩而来

史景迁的最新作品《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锁定了明代散文家张岱的一生。张岱出生于父祖家人均以考取功名、经世济民为首要之务的书香门第,却始终未曾中举。在他长达80余年的一生里,体验了改朝换代的局势下,知识分子内心的冲突、茫然以及思索。藉由这样一位中国文人的私历史,史景迁企图勾勒出大时代的全貌,也探讨儒家的传统,如何因受到政治递嬗影响而变化。

张岱不曾在明朝任官,以文学作品扬名,耗费后半生努力修纂明史。史景迁选择铺陈追索这样一位与他自己生命向度、心性都有些类似的中国文人,不仅饶富趣味,也颇具自况的意思。张岱文采非凡,观点卓而不群,写史不入流俗,史景迁恰恰同属此等人物,这使得书迷在读《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时,十分过瘾。最有趣的是,史景迁写作时,仍保持他一贯的谦逊低调与活泼顽皮,并不点破或明说,也让人有更多“张岱耶?史景迁耶?”的想象空间。

金安平新出炉的书则是《孔子:喧嚣时代的孤独哲人》。台湾最古老也最兴盛的孔庙位于台南,在台南安平出生、成长至12岁的金安平,是如何看待这位千古以来被奉有至高无上地位的伟人思想家呢?而庞大的、环绕着孔子所构筑起的儒家体系,在一位拥有台湾经验的华人女性历史学者眼里,又是怎样的一种哲学?

夫妻擂台头一遭

史景迁笑着透露,两人在写作研究时,经常是对方的第一个听众与读者,但公开在许多人面前提出对彼此的质疑,却是破天荒头一遭。他对金安平理解的孔子感到好奇,想知道在她的观察里,孔子是怎样取得所谓的“天道”的?此外,史景迁也对孔子长达13年离乡背井、充满危险艰辛的困苦旅程感到不可思议:“投入这样的旅行与磨难是必要的吗?对孔子的思想有什么影响?”而在治学方面,史景迁也注意到金安平新书的文献,多提及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学者的数据:“为何特别看重这些考证考据,而不想引用以直接诠释经典为基础的宋明理学?”

对正史之外的文本,向来怀抱极高兴趣的史景迁,也直接问金安平,除了《论语》等“官方”经典,孔子生存年代所遗留下来的竹简,记录了当时人们的思想生活,是否可以帮助她更加理解孔子其人与思想呢?主张写史不可尽褒无评,臧否笔下历史人物不遗余力的史景迁,更是对孔子的崇高地位提出挑战性的麻辣问题:“从早宋至以来,孔子的言行化为科举考试的内容,以至于文人的仕进、功名利禄与儒家思想画上等号。你觉得科举造成的独尊儒术,对于孔子的儒家哲学,究竟是帮助成就,还是贬低呢?”

拥有密西根大学数学学士学位的金安平透露,历史与数学的共通点就是“思考”,她因此非常享受与史景迁辩证、脑力激荡的过程。小时候从父亲口中听到许多孔孟老庄故事的金安平,长大后对先秦诸子的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谓孔子的“天道”,她认为是一种为学与做人密不可分之道,就像是孔子的教学与生活从未分割一样,“先秦甚至更早的哲学家,都深谙这个道理。”至于孔子周游列国的旅程,金安平认为对他的儒家思想体系影响至大,而且至关重要。“当世界处于混乱崩溃之际,孔子毫无选择必须离开他的家邦,他必须带着他的跟随者,也就是他的学生们,包括子路、子贡、颜回,沿路学习、相处,并且从中参悟天道。”金安平指出:“智慧与苦难相伴而生,虽然是看起来很老套的思考逻辑,却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这在别的文化里也适用。许多西方的圣贤或者哲人,同样会只身前往深山或荒野独处,以求思考透彻,体悟出人生之道。”

金安平说,宋明理学,多属朱熹等各家批注孔子言行,清乾嘉学者不厌其详、多元精细的考据,提供了不同的孔儒思维,不再只是“指南式”地理解孔子与儒家思想,而是帮助建构另一套,或者允许人们看见与宋明学者诠释截然迥异的孔子儒家哲学,“开放对孔子与儒家哲学的想象空间。”

对孟子、荀子也有深刻钻研的金安平甚至语出惊人地表示,她发现在公元前三世纪以前,儒家思想的分别其实并不明显,许多政治或道德上的议题,先秦诸子百家都是殊途同归:“到汉朝才出现分歧相左的学派。”金安平主张,融会贯通百家争鸣的主张,取其精华,是现代历史学者的艰巨责任也是挑战。关于中国千百年来崇孔儒成科举八股之术,金安平认为:“是两面刃的做法。缺点是让孔子儒家思想流于求官禄的形式与功利,优点是,至少养成了中国文人表面上都必须以孔儒经世济民为本的治学观与处世态度。情操虽有高低之别,但存乎每个读书人的心里,书生自己可以取决要往上或者往下。”

处乱世,天道是他面对的最大重担与危机,“那么张岱呢?”金安平问史景迁,像他笔下的张岱这样一个文人,所面临最大的危机是什么?最艰难的抉择又是什么呢?

史景迁笑着回答:“其实,张岱所面临的,并不比孔子简单。”他指出,明朝灭亡时,张岱48岁。40岁以前,出身仕宦家庭的张岱衣食无忧,游山玩水,收藏古玩,谙园林布置、懂音乐、擅弹琴、制曲、品茗、赏戏,但在逐渐步入老年之际,张岱却得去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让张岱活得多姿多彩的辉煌明朝,被各种竞逐的残暴、野心、绝望、贪婪力量所撕裂而土崩瓦解,蒙羞以终,其藏书逸毁,亲朋好友也四散,张岱的心里发出疑问:“文人对国家的忠贞是什么?效忠自己的国家民族,是不容抹灭的天性吗?”史景迁指出,张岱身旁的好友与亲人纷纷选择自杀,成了张岱在心头挥之不去的痛,以及永恒的拉锯命题:“应该在异族的统治下继续活下去?还是干脆了结性命殉国?”最后,张岱选择不入清为官,但在野编纂明史《石匮书》,以自由的笔,与明代遗儒的知识分子姿态,描述书写他所眷恋深爱的故朝家国,夺回并保住对于历史的诠释权。

史景迁过去专研康熙、雍正年间的清朝盛世历史,但这位史学家坦承,张岱提供了汉族与“异族”交替、朝代更迭的历史新着力点,让史景迁对明儒发生兴趣:“也帮助我去思索四百年前的生活与美学。”

“张岱嗜读历史,也着迷于写史,但他对历史始终抱持好奇怀疑的态度。”史景迁认为,张岱开始书写那些让他传颂后世的小品文学,是因为读史之余,他发现也意识到自己想解决历史中的问题,这应该也是张岱日后投身历史编纂与书写的重要动力。

关于张岱笔下的历史,史景迁说,原本是以350万字洋洋洒洒记述盛明,后来不禁写到明朝衰亡,张岱披头散发,不做满清人打扮,拖携着厚重的手稿躲到山林之中,足见其护史之志切。

史景迁坦言,史家仿佛天文学家,历史书写也犹如月相盈缺:“纵使月有圆缺,仍不妨人们对历史全貌的了解。”史景迁说,张岱非常清楚自己修史的动机,并且意识到知识就是一种诠释的权力,知识如何呈现永远是最大的难题。“但皎洁的明月终究会回来,史家不必刻意弥补史缺,就像历史小说不是被承认的正史,但每个朝代,这样的文学作品都能某种程度的填补历史的空白。”史景迁说,身为一位史家,甚至必须主动创造历史的空缺:“意识形态永远都会让历史有空缺与待填补的空间。”

篇9

国外学者认为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有政治风险、金融风险等,特别是目前经济形势不稳定,越来越多的国际学者研究海外投资风险。目前国际上关于很多关于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较多,国外的建筑企业风险管理机构重点关注建筑企业风险管理出去之后的盈利,即通过建筑企业运营、资本运动等盈利方式控制风险。

加拿大著名学者Peter(2016)在《Housing Markets and Risk Adjustments in Monetary Union》一文中通过对美国建筑企业产业海外投资风险的周期研究,探讨了不动产投资对策。伯特兰(2017)分析了形成风险的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认为国际资本流动、各国资本市场自由化、金融管制的放松、扭曲的财政政策和服务业鼓励政策是全球建筑企业风险波动的主要因素。由于建筑企业风险管理不能直接带来利润,同时容易被同行效仿,国外建筑企业风险管理就不断探寻新的方式,比如使用中期控制方法和理论进入资本市场拓宽资金渠道。在战略管理高度发达的欧美等地方,建筑企业战略管理也是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在美国现在有80%左右的建筑企业战略管理进行资产证券化。

篇10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外来的博士却未必。近两年来,在教授委员会和李明德教授的倡导下,法学所博士后流动站进一步从严管理,严进严出,收到好的效果。今年,进站人员的数量更加严格控制,还有几位博士后没能通过出站答辩或推迟出站。按说,博士后管理,只管“后”,不管“前”,但是,既然我们开了这个门,既然各位进了这个门,不论博士后本人,还是所属的导师组和导师,我想,还是应该根据法学研究所“正直精邃”的所训,按照我们秉持的信念和标准,全方位地严格要求。

什么是博士后?博士后当然先是博士。那么,什么是博士?在法律意义上,博士就是获得博士学位证书的人。在文化意义上,博士就不大好讲了。在中国文化传统里,士是一个了不起的概念。古之“士”在字源上与“王”同形或形近,在涵义上原本是男子的大号,后来则指学习道艺、“德能居位”、有一德一艺者,也就是那些用知识技艺为国家做事的人们,特别是那些,按照先生的说法,自道统与政统相分裂后,以师道学统而立身的人们。士君子人格乃是中国文化璀璨中的璀璨。《荀子》“强国”篇说,“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在今人眼里,包括荀子在内的古之士大夫,则是那些在操守上讲究修齐治平,秉持仁、义、礼、智、信,在政治上相信“君轻民贵”,而且能够做到“苟利国家生死与”的人们。那么,今天的“士人”应当是怎样的呢?

我想,既然称“士”,首先就应当学习和承续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然后再结合时代的要求,把传统发扬光大,并让我们的创造沉淀为新的传统。具体到法律领域,士还应该有特殊的要求。记得上一次研究生毕业典礼上,梁慧星先生在致辞时强调,从事法律职业的人应当树立“自由、平等、博爱”的信念,树立正义的信念。在这里,我觉得还要特别注意树立法治的信念。我从1978年开始学习法律,真正形成比较正确的法律观念,树立比较健全的法治信念,不过是最近几年的事。社会为什么需要规则,国家为什么需要法律,法律规则背后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如何用法律来保护人,如何通过法治来构建良好的社会秩序,来促进社会的稳定、团结与和谐,当代中国为什么必须走向法治,回答好这些问题,无论是研究法理学、法史学、宪法学的,还是研究各部门法学的,都要认真琢磨人,琢磨事,琢磨社会现象,琢磨中国的实际。把这些道理琢磨透了,再反过来贯穿到自己的专门研究中去,的确需要一个过程。

博士是博学之士,按古代的讲法,已经算得上“国子”、“国士”、“大士”。得到了博士学位,就应当懂得以品德和才艺立身,而不是以官位和财富立身,更不能做鄙薄之士,为贩夫计,逞匹夫勇。博士后当然要比博士强。博士后是一个高级研究职位。获得这个职位,就是要继续在学问上下功夫。做好博士后,关键是注意一个“后”字。这里谈几点建议,供各位参考。

第一,在选题上,博士后要注意和博士阶段的连续性。博士后研究是博士论文的“后研究”,所以,在选题的时候,最好不要完全另起炉灶,而要以博士期间的研究为背景,就某一个问题或方面,加以提升和深化。学贵在精专,这样容易出学问,出成果。我在哈佛大学做博士后的时候,所在的项目里有一个成员50多岁了,据说此生已经断断续续在几个学校做过好几回“postdoctoral fellow”,而且,每次的题目都变化不大,但导师仍然认为有继续做的价值。现在,我们有些人选择了很好的题目,也做了很好的研究,但一旦毕业了或者发表了就“拉倒”了,这是很大的浪费。

篇11

2007年1月3日,刘永明的博士后论文《唐五代宋初敦煌道教的世俗化研究》顺利通过了由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评议委员会的评议,他也成为我国首位出站的敦煌学博士后。

热爱历史,结缘敦煌学

刘永明出身于甘肃省秦安县魏店乡的一个农民家庭,这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刘姓却是当地难得的书香门第,所以,家族中有一种久远的文化传承。刘永明从小在爷爷的历史故事熏陶下长大,高考时,他毫不犹豫地填报了兰州大学历史系,从此得以学习和研究中国的历史与文化,并与敦煌学结缘。

刘永明大学毕业时,敦煌学被重新重视起来还时间不久。地处大西北,兰州大学在敦煌学研究方面可谓近水楼台,所以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敦煌学研究机构,形成了正规的敦煌学研究氛围,也汇集了一些卓有成绩的敦煌学研究学者。留校从事图书资料工作的刘永明终日与古籍相伴,打下了比较坚实的文献功底,并在与师长的沟通影响下,对敦煌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94年,刘永明在齐陈骏先生和楼劲先生的指导下,开始攻读历史系历史文献学(敦煌学)硕士学位。“是硕士研究生阶段使我进入了研究之门。”时至今日,刘永明仍旧感激这段岁月,感激自己的导师。

2003年,从南京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的刘永明难舍乡土之情,回到母校工作,恰逢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敦煌学)博士后流动站成立,刘永明正式归队,成为第一位获准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

人一辈子,总要选择一项毕生的事业。因为热爱,刘永明选择了敦煌学,而现在又成为率先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从而促使自己在学业上的长足发展,刘永明深深地感到:“结缘敦煌学是我的幸运。”

甘坐冷板凳,愿啃硬骨头

敦煌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自古就是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古代希腊和波斯(现阿拉伯地区)文化的交汇地。“敦煌”一词,通常解释为“大而盛”,唐人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志》中进一步解释道:“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

上个世纪初,敦煌藏经洞的发现轰动了世界,藏经洞中发现的敦煌遗书包容了儒、佛、道、摩尼、祆教等多种宗教文献,也保留了多种文字,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文化宝藏,其文化价值不言而喻。但是,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绝大部分被列强劫夺而去,散落世界各地。现在资料虽然大多公布,但由于散乱、残缺、损坏、真伪混杂,以及年代久远等原因,资料的整理辨析十分不易。敦煌学研究之艰辛,可想而知。

在敦煌文献中,道教文献的数量仅次于佛教文献,所以敦煌道教的研究是敦煌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博士后阶段,刘永明以敦煌道教这一学术研究的薄弱环节为主攻方向,一方面考察唐五代宋初敦煌道教的曲折发展,一方面深入探讨道教向民间宗教、社会生活、民俗文化以及佛教等方面的渗透,将道教的世俗化问题落到实处。在研究中,刘永明在学界关于敦煌道教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出了一批敦煌道教文献以及与道教密切相关的文献,为敦煌道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内容;同时将道教放到了更为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研究。

敦煌道教文献由于出自佛教藏经洞等局限性,反映本地区道教历史的资料缺乏而且矛盾重重。但刘永明心甘情愿地去啃这块硬骨头,因为他认定,作研究就应该去选择有难度又有意义的课题。

正是这样,刘永明从敦煌的故纸堆中一点一点寻找道教存在的蛛丝马迹,再根据自己的考察、分析,判断出最终的结论。有一件事情刘永明记忆犹新,神泉观是敦煌史料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处道观名,但是文献记载的神泉观详细位置居然有三处:分别位于沙洲敦煌县城的不同方向,而且描述都十分详细。“神泉观到底在哪里?”对此,学界未作深究。但刘永明一定要找出一个答案来。通过一段时间埋头研究《道藏》,刘永明终于从行文格式中观察出道观地理位置描述有误差的原因:根据教义规定,道士描述自己身份的时候,姓名前的地名为该道士的籍贯,而道观名被夹在籍贯与姓名中间,意为强调,与道观实际地址无关。由此他不但解决了敦煌道观地址方面的一些问题,而且进一步认识到了道教的发展变化和道教教义方面的一些矛盾,对道教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实际上,每一次选择,刘永明都会给自己一个挑战,以挑战促动新的进步。他认为,人原本是有惰性的,应该想办法克服它。

2000年,刘永明到南京大学读历史学博士学位,出人意料的是,他没有继续自己原来的研究方向,而是选择了道教医学这一全新的研究领域。道教医学需要将“道教”和“中医学”跨学科交汇到一起,研究难度很大。刘永明这样解释他的选择,“如果我继续敦煌道教研究,成绩得来更加容易,却失去了当初选择到南京大学读博士的初衷。我的意图就是要在新的环境中需求新的收获。所以,我强迫自己在博士期间进行全新的研究,我没有太多的功利心,只希望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2003年,刘永明最终以《道教炼养学的医学理论创造――脑学说和身神系统》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事后,刘永明回想起来认为,如果没有当时的机会和勇气,这篇论文就不可能产生。

《道教炼养学的医学理论创造――脑学说与身神系统》的出笼,不仅让刘永明顺利获得博士学位,而且拓展了他日后的研究方向。道教医学的研究还让刘永明体会到:“中国人应该懂些中医知识。”医学书看多了,刘永明已粗通医理。现在他能从大夫开出来的方子里判断出治疗思路,家人有个头疼脑热,他也能自己开出方子,他笑称父亲吃他的方子最灵了。

刘永明现在是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副教授,他常教导学生,做学问必须不怕艰深,学术研究课题应该选择难度大的做;只有深入其中,才能发现被忽视的内容,做出新意来,“只要下功夫做事,时间长了一定会有收获。”

“学问需板凳甘坐十年冷,敦煌学研究面对如此繁复的历史资料,更要格外吃苦。”刘永明说敦煌学研究其实比人们想象中的还要枯燥、艰苦。记不清多少个夜晚孤灯相伴;记不得多少个假日于敦煌遗书、敦煌道藏对面而坐;记不清多少次苦心拼凑残片,使研究得以继续;在敦煌的实地考察,也远非旅游观光那般悠闲自得,“但是,作为敦煌学研究者,就是穷尽

毕生精力,也要还敦煌文化以真实面貌,这是敦煌研究者的责任和义务。”十几年的研究生涯,刘永明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在敦煌道教这个较为冷僻的领域里艰难跋涉,又乐在其中。他说,做学问最痛苦是在钻进去的阶段,过了那个阶段会眼前一亮。好比陶渊明《桃花源记》里所说:“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为敦煌的明天而坚守

“敦煌学者,今日国际学术之新潮流也。”学者陈寅恪20世纪三四十年代对敦煌学的评价,时至今日也不为过。“敦煌所藏的资料多是唐五代以前的书卷,内容丰富,而且作者多为普通人。阅读这些书卷,就像直接倾听古人的声音。这是经过文人雅士加工过的传世文献中所没有的。这也是敦煌文献的独特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