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描写教育教学论文

描写教育教学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7 16:48:5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描写教育教学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描写教育教学论文

篇1

王旭平老师作为一名特级教师,喜欢钻研各类理论书籍,在教育教学理论上有很深的造诣。他结合自己20多年的教学经验,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关于初三语文教学的理论,尤其是关于作文教学的部分,运用它往往时间短见效快。

而很多时候,我们作为教学一线的老师,因为每天要处理大量的琐碎的事情,刚开始工作时是疲于应付;后来熟练了,变成视而不见,麻木不仁;再后来,变得自以为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总以为,自己掌握了教育教学的规律,自己对教材、学生都了熟于胸了。其实,这个时候,就是我们一线教师最危险的时候,我们往往在这时候迷失了自己,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在进名师工作室之前,我已经有了10多年教龄,觉得自己很懂教育教学了。进了名师工作室,我才发现,自己是井底之蛙,对很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道的只是皮毛而已,更不要说熟练运用了。

他经常教导我们:别以为理论知识是枯燥的、空洞的,一旦融会贯通,它将形成巨大的效应。在他的影响下,我开始系统地学习一些理论,从名人的上课案例到名家的教学思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些理论,在我面前似乎打开了一扇窗,我感到课堂越来越有吸引力,教学越来越有趣。现在,我积极研究教育教学理论,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更新教学观念,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并陆续发表了一些文章,如,《也谈语文教师早读课角色的变化》《四点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刊登在《科教导报》2009年第32、42期上);2010、2011年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了《“意象法”解开散文阅读的一把钥匙》和《朗读,享受语文的快乐之源》;2012年又在省级刊物发表了《记叙文写作三部曲》《表演法在诗歌教学中的运用》 《三步打造成功记叙文》 《在“敏锐、公正、调适、合作”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再学叶圣陶》等七篇论文分获国家和省级奖,《古文让我欢喜让我忧》等多篇文章获镇江、丹阳市级奖。最近我正在尝试研究系统的教学方法,渐渐形成“意象法”的阅读教学思路。

从这几年的理论学习中,我深深明白一个道理,研究理论绝不是浪费时间,而是更好地利用时间,更好地指导教学。正所谓高屋才能建瓴,高瞻才能远瞩。

二、 融会贯通,精雕细刻

以前上课,很多时候,是埋头于解决一个一个的小知识、小问题。至于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要这样提问等,想得比较少。在王旭平老师的指点下,我有了较大的长进。

首先,我对整个教材体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于每一册书中所出现的知识点,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所以每次开学第一课,我不再是匆匆教学,而是利用好这节课为学生梳理好知识点,建立好知识树,然后引导学生围绕知识树设计自己的学习计划,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调整,做到胸中有丘壑。

其次,我开始有意识运用一些教育教学的理论,让课堂变得生动鲜活起来。比如,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提倡教语文要有一些创意。我便适时抛开教参,在生活中找素材。教学《繁星》这课时,不再简单进行赏读,而是挖掘到巴金先生谋篇布局的妙处,动员学生找到按时间地点转移描写同一事物的不同感受,充分用好了教材,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水融。

以前只注意到每节课解决几个具体的问题,现在,我开始有意识地研究这些问题的来龙去脉,以及提问的方式方法,甚至将教材顺序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调整。每一节课备课的时候,都要反复自己提问自己,反复雕琢,直到自己满意才算备好课。在教学高尔基《童年的朋友》一课时,我抓住了外貌描写作为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归纳出外貌描写的四个重点:有重点、有特点、有条理、有修辞。实战训练时发现写作效果不是很好,于是接下来又利用《一面》中关于鲁迅先生的三个外貌描写进行强化,然后又利用《我的老师》中对蔡芸芝老师的一句话外貌进行补充,到此,学生运用外貌描写就自如了。

当我有意识地融会贯通,精雕细刻研究教材,并且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时,不得不佩服王老师当初战略眼光的高远。

三、 全盘规划,提升能力

王老师是特级教师,也是学校的领导。每天除了上毕业班的课,还有很多公务要处理。可是,他总能收放自如、游刃有余。

2011年下半年,因为工作的需要,我成为学校的一名中层干部,担任九年级组长一职。刚开始,我怎么也不能转换角色,因为我已经习惯在自己的班级里打拼。王校长看出了我的焦虑,及时找我谈话。他说:“以前你是优秀的班主任,要带好一个班级;现在你更是一名优秀的管理者,要带好一个团队。用你管理班级的方式去试着管理一个教师队伍。记住一点,同中找异,你要找出管理老师与管理学生的差异。”

这一席话如醍醐灌顶,惊醒梦中人。我将焦虑转换成了思考,将抱怨转换成了学习。渐渐地,我发现,管理学生和管理老师在某些方面是相通的。我们要爱护学生,我们同样也要爱护自己的同事、下属。每一个人都是活生生的、有生命、有思想的。如果我们不能真心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老师,我们就不是一个称职的管理者。如果我们不能以身作则,不去体察民意,不去做实际的工作,那一切都是空谈。空谈误国,空谈误校,空谈误生。

从此开始,我适应了新的岗位,在管理方面又打开了一个新天地。

篇2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高等院校的英语教育之一就是大学英语教学。但是,现在大量的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仍然建立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之上。行为主义心理学者热衷于让学生重复短语,不断做一些只需要更换句子中的某个单词,把学生的英语学习看成是鹦鹉或大猩猩的说话训练。导致学生对英语的掌握比较死板、狭隘,尤其是再做一些写作和翻译任务时露出极大的缺陷和不足。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概述

20世纪30年代,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Lev S. Vygotsky, 1896-1934)在论述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时,提出了重要的概念——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Development),它定义认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是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时,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水平,或者是借助于他人的启发、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这两个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因此教育教学论文,他主张教学应当先了解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水平;教学应当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从而带动儿童的发展。最佳的教学效果产生于最近发展区,教学活动应当是不断的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变成现有的实际水平。

三、“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民族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 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其最近发展区

在21世纪随着全球一体化和我国加入 WTO,作为国际交流所必需的英语知识及其应用能力,已成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大学生自身的重视,而且外语水平在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个体发展中作用的愈加突出。对名族地区的大学生而言,仅通汉语和民族语言还不够,还需学习一至两门外语,而英语成为他们的首选。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自1985年建校以来,一直面向省内民族地区招生,学生主要来源于甘南藏族自治州的7县1市、临夏回族自治州的7县1市、天祝藏族自治县以及肃南、肃北等少数民族地区。来自这些地区的大多数学生从初一起开始学习英语,而有的藏族地区的中小学实施双语教育,即同时使用汉语和藏语授课。课程体系中不包括英语,因而高考时免试英语。而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适用的对象为在中、小学学过6至10年的英语,已经掌握基本的语音、语法知识和相当的词汇等英语基础知识,并在听、说、读、写、译方面受过初步训练的学生期刊网。显而易见,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对英语的学习,不能完全归属于实施现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对象。因此,大学英语的教学也遇到了实际性的问题,我们只有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其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才能充分利用大学两年时间的学习和训练,使其英语听、说、读、写、译的知识与能力可以达到中级水平教育教学论文,为其将来进一步的发展打下基础。

(二)课堂教学重视互动式教学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是当代教育提出的重要理念。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互动是不可缺少的。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注重学习的互动,道理很简单,最近发展区的形成需要至少两个人的积极参与。

1、教师的角色转变

长期以来,民族地区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一直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不厌其烦的地讲解课文中的英语知识、语法结构或是应试技巧等,而学生则坐在那里被动地接受这些知识。这对于身处知识时代、信息时代,易于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来说,早就失去了吸引力。实践证明,这种英语教学阻碍了学生的语言创造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更严重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受到打击。新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充分体现出时代性和实际性,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英语水平。因此交际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成为现在用的最多的英语教学方法。教师的角色也从以前的活动主导者和掌控者转变为活动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者,教师在学习中起中介作用,帮助学生跨越教学活动中的障碍,扩张学生的知识能力。语言学习是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完成的。

(1)学习活动的指导者

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是居支配地位的,各项学习活动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师要发挥主导地位,得先制定明确、全面的教学目标,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具体教学中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始终围绕确定的目标来学习,通过具体内容的教学来完成教学目标。①确定重点喝难点,解答疑难问题。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并给学生以准确的解答。②设计教学步骤,调控教学节奏。教学目标的完成,必须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设计好课堂教学步骤,调控好教学节奏教育教学论文,是优化综合性学习重要的一环。教学结构要符合学生实际,学生才能主动参与。③确定教学方法。英语教学法多种多样,“教无定法”,教师发挥主动性,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来确定最佳的教学方法。 (2)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课堂教学,就要靠教师营造一种民主和谐、 生动活泼、愉快宽松的教学氛围。英语语言教学是一门艺术,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应该注重教学材料本身的情、趣、义、理,充分运用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教师应该努力做到:①把真爱带进课堂。教师站在讲台上,应该把爱的目光平等的投给每一位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洒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一位学生;让自己的真爱充满整个教学课堂。②把情境教学引进课堂。语言教师的感情应是最丰富的,一走进教室就应是激情洋溢,做到全心身的投入期刊网。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既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体验到其中美好的思想感情,精神得到陶冶,又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③把激励带进课堂。要想方设法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启发他们的创造思维。④把真实的生活引进课堂。把教材中描写的生活、表现的思想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思想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教材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思想靠得很近,从而更感兴趣,更积极地参与教学。⑤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

2、在课堂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法

(1)任务型教学法的概念

与交际教学法一脉相承的任务性教学法是将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任务中教育教学论文,通过任务的决定使教学双方都明确自己要解决的目标,使学生在使用英语完成任务时,通过一系列的结对练习和小组活动,实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并在互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最终提高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2)任务型教学法的主要模式

①强式:将每一个任务看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单位来对待(如Task one Task twoTask three……)。

弱式:知识点学习——用语言完成任务——用语言归纳完成任务的情况——用语言归纳、总结知识。

(3)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

任务性教学模式是语言教学的有效途径,从根本上使传统的教学法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和传统的教学法相比较,任务性教学法有着很多的优点。(见下表)

 

项目

传统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

课堂活动形式

以教师为主体的大班讲解

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学习

教学方法

满堂灌、填压式

互动式、启发式

教学目标

重知识传授,轻语言运用能力培养

强调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学习方法

被动的、机械化的

积极的、有目的的

学生角色

受控制者

参与者

教师角色

课堂控制者、知识传授者、知识垄断者

活动参与者、知识引导者、学习帮助者、资源开发者

检测方式

以最终考试成绩为主

平时成绩和最终考试成绩按比例计算

篇3

课题往往被称为文章的“题眼”,是文章精要内容的概括与浓缩。好的课题不仅能显现文章的主要内容,还能折射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此时,我们可以把课题当作德育渗透的切入点,从而进行德育渗透。如在教《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时,先引导学生理解“高贵”“灵魂”的意思,然后让学生根据经验说说哪些行为是高贵,最后带着自己的理解去解读。从而引发学生逐渐形成了对高贵灵魂的认识,那就是有思想,有丰富的精神财富和纯正的追求。 

二、在导入中渗透德育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精心设计生动、巧妙的导语,通过导语感染和教育学生。如:在《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的教学中,不妨先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们感受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巍峨、雄伟、庄严,并提问:“那作者到底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呢?”这样的导语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们了解到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是1840年以来,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 

三、在探究新知中渗透德育 

语文课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的德育不是强加的,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必须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渗透,因此,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德育。 

(1)在朗读中渗透德育 

语文课程强调“以读为本”。学生只有通过朗读,才能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文章中人物思想的感染与熏陶,从而受到德育教育。如:在《沁园春·雪》一文中,有这样一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在教到这里时,应引导学生多读,从而才能让学生深深了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豪迈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在分析人物形象中渗透德育 

为了让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在学生面前栩栩如生地站起来,并铭刻于心,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借助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使学生既初步懂得描写人物方法,又受到人物崇高思想、优秀品质的感染熏陶。初中语文教材中收集的古今中外的优秀人物,尤其是我国古代、近现代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名人都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让我们的学生从中感受到这些形象的道德感召力。 

(3)在重点词、句的讲解中渗透德育 

语文教学只有扎扎实实地抓住字、词、句的理解,才能清楚地阐明课文所体现的内在思想,才能在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受到具体生动的思想教育。我在讲《背影》一课时,紧紧抓住父亲为“我”买橘子翻栅栏的动作,让学生们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在这节课结束前,我让学生们谈了感受,并布置以实际行动感恩父母的作业,这节课,学生受到的道德教育我们不言而喻。 

(4)在习作中诱导德育 

新课程教学建议对写作提出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这不仅是教作文,也是教做人,可见学生习作要融进学生生活,与学生的行为习惯联系起来,使学生通过写作感知做人道理,学会做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叶圣陶先生的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作文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更全面地观察社会、更深刻地认识社会,赞美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现实中的假恶丑,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所以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把握有利时机,有意识地站在育人的高度教书,这对于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在作文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与思想实际,有机渗透道德教育。例如:写“我的妈妈”,要求大家写出自己的妈妈是怎样照顾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的,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那么,我们应该对父母做些什么?从中让学生接受孝敬父母的教育。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宠爱使得他们习惯于什么事都只从自身的角度来考虑,很少顾及他人的感受,养成自私的毛病。通过作文,惭惭让他们懂得如何去面对生活,使他们健康地成长起来。 

五、在语文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 

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语文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将课堂内外德育做到有机结合,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注意有层次性和针对性。语文课外活动的类型多种多样,例如举办文艺作品欣赏会、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等,这些活动形式生动活泼,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很受学生欢迎。初中生的可塑性强,课外活动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以培养优良品质、积极进取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如革命诗歌朗诵会、名人成功故事会等。通过这些活动渗透道德品德教育,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 

六、在作业批改中渗透德育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篇4

一、高考作文题受到批评所引起的反思

每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一出,总会招致骂声一片,尤其是作文,似乎全社会人人都可以参与批评。批评多并不代表试卷的质量不好,相反,能引起争论与思考,本身就是高考的社会效应,这也恰恰说明了语文试卷在人们心中的分量。2011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拒绝平庸”出来以后,引来无数的批评。笔者整理了以下几种情况:

1.批评作文主题先行

江苏卷的命题者可谓煞费苦心,生怕学生审题偏差,误了人生十分重要的一场考试,因此给了学生明确的指向性,希望扶着他们走路,让他们走得更稳一些,然而这却成了诟病最多的地方。

其中不乏幽默的调侃,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把《拒绝平庸》评为“最平庸的题目”,有着“最便宜的思维和最不费吹灰之力既安全又保险的诸多特性”。

也有中肯的分析与期望。北大教授温儒敏就指出:有些省区市的作文题“指向性”太明显,例如:《拒绝平庸》《总有一种期待》《时间在流逝》等,考生可能早有准备,容易套题,也容易落入“文艺腔”一路。我赞成高考作文尽量往理性思维和开放性方面靠一靠。

2.批评文体倾向性过强

从近几年的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阅卷情况来看,写记叙文的得分普遍高于写议论文的。阅卷组组长南京师范大学何永康教授也经常呼吁学生写体现高中生真实生活、感受和思想的记叙文。

但诚如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的一位语文老师所说:“拒绝平庸”这个题目文体倾向性过强,常规记叙文很难操作。“平庸”指“寻常而不突出,平凡”,一个人是否“平庸”,非一时一事所能显示,而要“拒绝平庸”也非一朝一夕可见效,故而以叙一人一事为主且以描写见长的记叙文很难承载这样的过程。这就逼着考生一窝蜂扑向议论性文章,而议论性文章因为立意的限定也很难见出考生认识的深度。

3.批评引导学生说假话

不得不承认,“拒绝平庸”的思想确实能够代表很大一部分考生的心声,他们渴望不平凡的生活,因此三年来苦苦奋斗,为的就是金榜题名,出人头地。然而主题已定,必然限制另一部分学生的思想,为了谋求一个安全的分数,势必有大量的学生在“拒绝平庸”的大帽子下,不敢显露自己的真面目,只能说些违心的套话,大话,夹起尾巴做人,最终,我们的考生不过就是“平庸”的考生。

吉林卫视“天天五味评”栏目主持人梁宏达一针见血地指出:“拒绝平庸”就等于让学生里边一部分相对来讲承认自己很弱小,承认我自己不愿意去经历大风大浪,我愿意老老实实过一辈子的学生,写出“拒绝平庸”这种假话,这就是标准化答案!这样的捆绑,捆绑不出优秀学生,相反只能捆绑住他们的自由和想象力,这样的做法,不符合人的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

二、高中语文教学如何“拒绝平庸”

社会对于语文高考作文题的关注与批评,恰恰让我们语文教师有种深深的使命感。我们要学会批评,作为一线语文教师,面对高考考题,我们也确实有资格批评甚至谩骂,但是这之后呢?我们不能只图口舌之快,面对问题是否更应该冷静下来,思考一下语文教师应该做和可以做的事情呢?

首先,仔细审视这些批评,实际上指出了很多目前语文教学的弊端。一是一种从上而下的力求保险而毫无创新的教学意识;二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问题;三是知识教育的僵化导致学生思想僵化的问题。这里固然包含着体制的问题,但作为整体中重要环节的语文教师的作用确实是不可忽视的。平庸的语文教师必然培养出学生平庸的语文水平!

其次,这些批评意见以及2011年江苏省语文高考作文题为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起到另一个作用,那就是让我们思考如何做一个不平庸的语文教师,努力教出不平庸的学生?这才是看过批评之后我们应该做的事。

1.如何做不平庸的语文教师

(1)用广泛的阅读开阔视野

“语文老师把精力都放在做题目上了,书也不读了,教出来的学生能好到哪里去?”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题海战术不仅把学生卷进了习题的漩涡,更把语文老师也拖进了那个黑洞。学生科目繁多,而教师是教育教学以外的杂事众多,将师生推到了阅读的荒原。而一个不爱阅读的语文老师如何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很老土的一句话,却是真理。读书的过程,就是用前人的头脑充实自己头脑的过程,便是提升智慧甚至再造生命的过程。一本好书,是作者的心灵体悟,那力透纸背的情感,那飞扬的文字,任你驰骋想象,极尽冥思,于是我们才能得到新知,颐养性灵,茅塞顿开。

语文教师的智慧,不仅仅来自于生活的体验,也不仅仅来自于科班学习的知识,更来自于阅读带来的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

要做一个不平庸的语文教师,就一定要为自己腾出阅读的时间,去开阔自己的视野。

(2)要用深刻的反思提升自我

以研促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途径。但铺天盖地的教育教学论文,究竟造就了多少个高水平的教师呢?

突然想到另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盛产博士,却出不了大师?根据媒体披露,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我们成了最盛产博士的国度。可是,随着季羡林、任继愈两位大师的辞世,下一个大师又在哪里?

其实两个问题的根本是一样的,功利化的思想主导了博士教育,也主导了教师发展方向。为评职称、为晋级……无非是追名逐利。

一个平凡岗位上的教师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但要我们有深邃的目光,平静的心态,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反思。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可以反思,一次作业的批改也可以反思。不做大而空的高谈阔论,只从小处入手研究,也许我们也可以走出平庸的行列,在教师的岗位上散发出哪怕yulu.cc的光与热。

2.用有效的作文教学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作文题的好坏固然能影响学生作文水平的发挥,但是再平庸的作文题也可以写出不平庸的文章来!

有很多语文教师主张作文“无为而治”,认为与其乱作为,不如不作为。这话确实不错,所以作文教学一定要有效地作为。

(1)加强文体规范训练

因为过去几年很多创新形式的文体在高考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使得许多学生想要投机取巧,寄希望于别出心裁的文体,如书信体、寓言体等,殊不知创新的前提是要懂得规范。所以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文体规范训练显得格外重要。

高中阶段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两种文体是记叙文和议论文。

但作为高中生,如果只会写一人一事的简单记叙文显然是不行的,在训练中,笔者特别强调要学生学会写复杂记叙文。

所谓复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再局限于只叙述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发展结局,而通常是由相互联系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事件组成;第二,使用的表现手法更为复杂,即要求运用各种描段,使人物或者事件生动活泼起来;第三,在表达方式上的复杂了,要求做到记叙、抒情和议论综合运用,即所谓夹叙夹议兼抒情。

用形象的说法,复杂记叙文更像是“主题照片墙”。围绕主题,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片断,采用适当的顺序,加以不同的点评与说明,重新构成画面丰富、主题鲜明的内容。这里最重要的是片断的结构。首先,要有贯穿始终的线索,这样材料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次,是片断的顺序,可以是层递式也可以是并列式,以层递式为佳,辅之以情景交融式和点面结合式。

议论文的训练中,很多教师过分强调一个中心论点三个分论点的形式,却忽视了议论文本身是针对现实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是存在现实意义,而不是摆一个议论文的架子的。事实上,议论文的思想性要远远高于形式的价值,即便用最常见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也能写出让人拍案叫绝的好文章来的。当然一些技巧也是要注意训练的,比如论证的方法,大多数学生熟练运用的是例证法,一例一议的文章十分多见,如果能够变化使用喻证法、引证法、正反对比论证法等,文章就更具阅读性,也自然能够让自己的文章脱颖而出。

(2)注重“三读”

所谓“三读”,是读书、读生活和读内心。无论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好文章的关键还在于思想内容,而来源就在生活中,书本里和自己的内心。读书,丰富自己的人生,开阔自己的视野;读生活,用一颗懂爱的心去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读内心,让学生敢于真实地表达自我。

参考文献: 

[1]盛玲.复杂记叙文的结构调控[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8(9). 

篇5

【关键词】

小学作文入门 读写结合 观察生活

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中作文入门教学一直都是比较棘手的,学生害怕作文,有时候甚至非常讨厌作文,把它视作是一项苦差事。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作文入门教学的时候能够很好地把握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进入正确的写作程序之中,加强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这样才使他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获得更大的进步。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进行所有事情的首要原则,小学生对于任何新鲜事物都有着很强烈的好奇心,这是由于探究知识的欲望导致的,所以我们首先就需要将好奇心引导成为学生兴趣的起点,打好写作的基础。小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对于作文有很多的困惑,不知道作文如何进行,不知道自己究竟怎样去进行学习,是难还是易。这些问题都是困扰在其脑海之中的,教师需要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在作文入门讲解的时候好好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给学生上写作入门课程的时候,首先我并没有按照要求让学生进行写作,而是最先开始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作文。应用一些通俗易懂的,熟悉的事物等让学生理解作文的含义。可以这样说“同学们都想知道怎样写作文,其实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就是将自己心中知道的事情告诉给别人。老师是如何的?爸爸妈妈是怎样关爱你,怎样与你生活的?只要将你知道的告诉给别人就可以了。”学生在听到了这段话之后兴趣就会高涨起来,原本严肃的作文教学竟然是如此的简单,纷纷开始议论。接着,教师就将一些基本的方法传授给学生,怎么样描述奶奶做饭的情景、爷爷看报的情态、与同桌之间发生的小故事等等,都是十分有趣的。还有别的遇见的事情都是可以进行写作的,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身边,这个时候学生对于作文的写作就有了基本的认识,概念在脑海中形成了。

二、读与写的结合教学

小学生进行写作没有什么经验,需要加强对于别人文章的学习。首先有了兴趣,其次就是要注意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好习惯,加强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这关系到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问题。

课堂教学在学生获得知识方面起到很大的引导作用,除了教会小学生识字、写字和进行文章内容的学习之外,还需要加强学生对于学到的词句知识的利用,将其应用到作文写作中去是很重要的。开始作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能够语言通顺连贯即可,利用一些学习到的词句。在教学的时候加强对于阅读的文章中好的表达方式的利用,这是阅读对于写作的最根本的价值。

另外,在课外需要加强学生阅读相关活动的开展,对于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延伸和拓展。课外活动中,主要是加强课外实践和课外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可以建立班级的图书角,提供学生一些有用的书籍和材料,教育学生多读一些优秀作品。在阅读的时候要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勤动脑和动笔,做到课堂内和课堂之外有机的结合。

在实践活动的开展之中,主要要注意团队的活动,比如组织一些登山、游览参观古迹活动、讲故事比赛等,活动之后可以要求学生对于活动内容的记述,加强其对于人物和活动的记录,做到有重点有条理。这样学生也能够对于作文有进一步的提升。

三、学会观察生活

小学生的作文写作不能够只停留在写上,而应该学会观察生活,做到有条理和有顺序。例如,在写静态事物的时候就要从它的形状、颜色、大小和用途等方面有序地开展下去。观察的时候要注意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上下、左右、前后进行,然后有条理地记录下来。在写动态事物的时候就要注意其变化的规律,例如写动物的时候就要将其体型和生活习性进行记录,写出其活动的情况,采取一定的观察方法。在对于一个动态事物的描写的时候可以采用游动的观察方法,例如写黄牛的活动的时候,学生需要根据黄牛的活动情况再进行描述,就像是自己看到了黄牛一样,将其写得栩栩如生。叙事描写的时候,学生应该按照时间顺序或者是地点的转移来进行事物的描述,将主要办事人的行动描写清楚。具体的可以是语言、神态、外貌、行动、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此外,还要注意加强观察与联想之间的结合,丰富文章的内容。事物之间一般是具有很多的联系,彼此依存。我们需要由表及里,找出其规律,全面地了解事物的内涵。在教学的时候进行方法的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还可以帮助其更好地体验生活和感悟生活。

四、作文批语具有鼓励性

小学生处于语文作文学习的初期,维持写作的动力是其对事物的新鲜感,这个时候对于其写作兴趣的维持和激发写作的情绪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所以教师在进行作文评价的时候需要用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有效地维持。作文学习本身就是一项具有训练性的内容,学生写作的时候往往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写出的东西没有得到教师的肯定而是受到了批评,其兴趣就大大减少了。因此,教师在进行点评的时候需要将其优点展现出来,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写作的成就感,继续写作的学习。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作文入门,对于学生今后的写作有很大的影响。在进行写作教育的时候教师需要抓住关键方法,将学生引领到写作教育的正确的道路上,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读写结合的有效方式,最终会有很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篇6

1.字词镶嵌式 

朱光潜: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在描述句中,嵌入表达作者用意的字词,作谓语、定语、状语、插入语等,进行定性定位定向评论,表明作者意图,渲染气氛,点染意境。如网络上对80后90后大学生的说法: 

(1)回不去的乡村,留不下的城市。 

(2)漂在北上广,8090后倔强成长! 

解说: 

第一句用“回不去”修饰“乡村”,用“留不下”修饰“城市”,在第一层矛盾“城市”与“乡村”的基础上,构成新的矛盾“回不去”又“留不下”,凸显了当今大学生的困窘与无奈。 

第二句一个“漂”字,生动地表现了大学生的无着落,无方向;一个“倔强”又展示了积极、进取、向上的精神面貌,给人无限的希望! 

2.半句嫁接式 

前半句话是描述,后半句话马上转化为心灵和情感的反应,马上转化为主观想象和内心独白,表达思想感情。 

(1)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2)林中有两条路,你永远只能走一条路,怀念着另一条路。 

解析: 

第一句是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的感觉,前半句是描述,后半句主观想象“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写从树缝里透过来的路灯光暗淡中又明暗不均的特点,表达作者心中那淡淡的忧愁与淡淡的喜悦。 

第二句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林中路》中留下的一声叹息,先交代“林中有两条路”,马上转化为心灵反应,作者借此表达选择的无奈、执着的坚守和追寻的希望。 

3.句段提炼式 

在记叙、描写相对独立完整的句子段落后面,用一二句话,或另起段落,提炼普遍性、广泛性或自我化的警世意义,即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总结、评论等,表达写作意图,揭示主题。如: 

(1)陆蠡《囚绿记》第8段: 

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叫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解说: 

前面两句主要是叙述描写囚绿的原因、目的;后面三句主要是用议论抒情来表达情感。 

(2)郁达夫《故都的秋》第13段: 

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解说: 

这是另起的说理性的段落。作者先表明观点南国之秋“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然后用具体事物对比说明南北秋色不同,秋味不同,生动形象,饶有趣味。 

二、综合运用 

文以载道的“载”是“述”,“道”是“评”。文章可先述,也可先评,但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都是有述有评,都要议论抒情。 

1.写人记事 

①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②一头花白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③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④而左腿,却从膝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棍支撑。⑤这条腿何时、为什么截去,我们不知道。⑥只记得有一次,他讲课讲到女娲氏造人传说的时候,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了,挥丢了腿和胳膊。”⑦教室里自然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飘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苏叔阳《我的老师》第三段) 

解析: 

(1)字词镶嵌式 

第①句在肖像描写中嵌入“慈祥”作定语,修饰“眼睛”,突出老师的和蔼安详,激发读者的想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半句嫁接式 

第②句前半句描写头发充当句子的主语,后半句转化为主观想象作谓语,以有形接无形,虚实相生,让抽象的“忠厚”具体可感。 

(3)句段提炼式 

第③到⑦句是句段式写法。第③到⑥句描写老师的腿,有肖像描写,有语言描写。老师讲课时即兴发挥,借女娲造人的传说为自己解嘲,寥寥几笔就使老师直面人生的气度和乐观、幽默、风趣的个性特征跃然纸上。第⑦句马上转化为学生的心灵和情感反应,表达学生对刘老师的尊敬。 

2.写景状物 

①那年我去宏村,正是深秋季节,顺着黄山的皱褶一路前行,层林尽染,草黄枫红,间杂粉墙黛瓦,古徽州果然气派非凡。②到了村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泓碧水,一条小道笔直穿过湖心,上面有座弯月般的石砌小桥名叫画桥。③据说,当年李安在此拍摄《卧虎藏龙》,男主人公李慕白就是从这座小桥上牵着他的白马走过的。(韩开春《荷叶》第一段) 

解析: 

(1)镶嵌式,第①句话中的“皱褶”和“层林尽染,草黄枫红”,寓评论于描述,点明地理特点和季节时间,渲染了古徽州的深秋气氛,与古徽州的粉墙黛瓦的典雅古朴浑然一体。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2)嫁接式,第①句话在叙述季节时间,描写宏村特点后,马上嫁接“果然气派非凡”,表达作者自己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惊叹。 

篇7

例如教读新课标高一语文必修二《离骚》篇,我引导学生体悟由进步的政治理想、深厚的爱国主义激情、庄严的历史使命感,以及悲壮的献身精神构成的诗人无比崇高的美的人格来感受“伏清白以死”“九死而不悔”的刚毅不屈的精神。我让学生结合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写纪念屈原的文章。此类文章已有前人写过,我要求学生以《我与屈原的对话》为题,以《离骚》所表达的情感为基调,畅游古今,自然抒发自己的情感。写作时忌人为拔高,不简单地堆砌原文的词藻或扩写文中的内容,而应将自己对这种精神的理解化为血脉,注入到自己的文字中,抒情言志要遵从现实情感。苏轼词两首《定风波》中有“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句,写出了苏轼当年拥青云之志等待机遇施展之时,遇到了一连串的挫折打击,竟致一生颠沛困顿。乌台诗案,党锢之祸,政治上的腥风血雨都已经承受,又何惧眼前这一阵急雨呢?教学此词时,乌鲁木齐地区的高考模考卷出的作文题是《卧看千山急雨来》。看到此题,我让高一的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学生学到了东坡由笑对自然风雨到昂首面对人生风雨的超然,写出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应以坦然而超脱的心境去对待,要在人生风雨中磨练自己,修炼人格。表达了人生有顺境,有成败,有荣辱,有祸福,但不要沉浸在个体渺小的苦痛中而不能自拔,应该具有坚信风雨过后就能见到彩虹的豁达与坦然心态的情感。

二、发挥想象,激发写作之情

古代诗歌创作中,诗人不仅要运用词语本身的各种意义来抒情状物,还要艺术地驱使词语以构成意象和意境,在读者头脑中唤起种种想象和联想。《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写景记事,更是抒情伤怀。教学中我让学生发挥想象,扩展画面:在春光明媚“杨柳依依”的大好时刻,征人舍父母别妻离子,心中会有很多想法,有亲人朋友难舍难分不忍别离的伤感情怀,有少不更事、一腔热血的少年报国激情……九死一生终于回归故里,可是迎接他的是“雨雪霏霏”,时间久远白发的父母还会在村头眺望吗?年轻的妻子带着娇小的孩儿还在溪水中浆洗衣物吗?……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表现出了戍卒深切体验到的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的摧残和对人生价值的否定。感受到战争动荡折磨的人们的心境,感悟和平稳定带给我们的发展机遇。《归园田居》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加以想像描写就会构成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

三、学用修辞,丰富写作之采

篇8

1、做好开学初的各项准备工作,依据初一新生模底测试成绩及中考成绩,及时、均衡地为初一447位学生、高一365位学生分别进行编班,认真做好新生的学籍建档工作,做好新生入学学籍管理及学法指导等培训工作。按规定为复、转、寄、休学生办理有关手续。

2、大力做好防流劝返,巩固学额工作。针对划片招生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由于厌学而导致流生人数将有所增加的潜在现象,本学期学校制订了《福清第三中学巩固学额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巩固学额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我校学额巩固率管理目标为:学年学额巩固率初一年级为98.5%;初二年级为97%;初三年级为95.5%。并制定了全校上下齐抓共管遏止流生的具体措施:开学初及时上报流生具体情况,组织有关人员依照有关法规条例采取有效措施配合镇村、家长动员流生及时返校;期中时,通过、电访、家访与家长联系,做好沟通工作;平时注重在思想上给“差生”以亲切关怀,学习上对差生耐心辅导;学期末,通过在学生评语写法上的改革,注意挖掘每位学生的“闪光点”,给学生频频注入自信心。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考勤管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努力完成学额巩固的管理目标。

二、教学中心管理工作

1、狠抓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面向全体、全面育人的要求抓好课堂教学四大环节的管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本学期继续加强教研组、集备组建设,充分发挥每个月周三晚一次教研组会三次备课组会的教研集备作用,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本学期每个教研组均安排了三次以上的公开课、观摩课,并认真组织全组教师参加听课、评课活动。教学部门领导经常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教学情况、及时反馈,促进课堂教学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2、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电化教学的管理工作。本学期以迎接省“二级达标”校复检和“实验教学普及市”验收为契机,更新建设实验、语音、电教、计算机等教学设施设备,建设IT网络和多媒体课件制作室,在多媒体教室增加了写字台,新购了赛扬466电脑60多台,并与“福州教育信息网络”联网,投影仪已有20台进入教室并有铁柜保护,各班级装上了投影用的窗帘;新安装了一间语音室等等,努力创造良好条件,不断提高设备利用率和教育信息化程度。确保理化生演示开出率达100%、分组实验开出率≥80%;实验管理认真做好实验开出率的表、卡登记工作。继续在初二、高一、高二年段开设计算机选修课程,鼓励全体老师学习使用现代化手段开展教学工作,以提高授课的容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期末在省市有关领导、专家到校进行的电化教学检查评估中获得好评。

[NextPage] 3、加强体育和卫生工作。本学期体育组、医务室不断加强自身管理和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两个条例”。体育组全体教师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狠抓课外活动。成功组织举办了校38届田径运动会,选拨组队参加福清市田径运动会和市中学生篮球赛,并取得篮球赛完中组第二名的好成绩。抓好课间操的管理工作,实行由年段长负责的课间操占名制度,课间操活动面貌有很大的改变;同时成立了篮球、排球、田径校运动队并积极认真开展活动,以推动学校群众体育运动的进一步开展。同时体育组承担的高中体育实验教材的试验工作继续进行并受到了有关单位领导、老师的称道。1月5日厦门市体育教师近40人到我校观摩体育实验课,对我校体育实验工作予以赞赏。医务室工作人员认真做好常见病预防工作,做好学校各个班级的卫生评比任务,依据常规对全体学生进行体检和“防近”教育,积极做好学生身体的保健工作。

三、教科研工作和第二课堂活动

办学质量、育人效益要持续、优质、高效发展就要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先导作用,努力营造一种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坚定不移地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之路。一学期来,我校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主要工作有:

1、加强骨干教师和新教师的培养工作。对今年分配的十五位新教师,学校均指派骨干教师与其结对指导帮助,精心做好新教师的“传、帮、带”工作,同时组织他们参加市进修校组织的新教师试用期培训,努力使新教师早日胜任教学工作。热情鼓励教师参加在职进修培训、自学、函授等继续教育工作。

2、选派何青、郑秀琴、陈霞等3位教师参加福清市第三届青年教师说课比赛。何青老师获一等奖,其他二位教师也获得校好名次。

3、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进行校际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本学期分别组织部分教师到福州十一中、福清一中等校学习观摩课、选修课;接待了厦门市30多位体育教师、福清西山文武校20多位教师到校听课、评课。接受了福清进修校的领导、教研员到校听课、评课等检查活动。

4、传达指派近百人次的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术研讨及学科会议,认真组织有关教师做好学科会议精神的传达落实工作。

5、积极鼓励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经验总结。共有20多位教师的论文总结在各级各类的刊物上交流发表或收入汇编。

本学期我校第二课堂、“三小”活动和各类竞赛开展得有声有色并取得喜人成绩。

2、政治组组织张捷、余涵、张小明三位同学代表我校参加“国寿杯”福清市中学生法律知识电视竞赛获二等奖。

3、数学组组织学生参加福州市第八届数学竞赛,何宇浩同学获二等奖;参加第22届福州市高中数学竞赛,李述杰、王凯分获一等奖,曹贤祥、林晓伟、方良松分获二等奖。

4、语文组组织学生参加第二届“海峡·冰心杯”——“科学的故事”全国青少年写作大赛。其中叶修玉同学获一等奖、余秋兰、林晓安、林晶等三位同学获二等奖、王伟、施文婷、施文香等三位同学获三等奖,学校荣获写作大赛组织奖。此外,还在11月份举行了全校性的作文竞赛,为“第五届省中学生作文竞赛”选拔优秀选手。

5、化学组组织李述杰、李少川、林国栋等三位同学参加福州市2000年高中化学竞赛,其中李述杰获二等奖,其他二位同学获三等奖。

6、由福清科协、市教委和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联合举办的福清市第十六届青少科技作品展评活动中,我校薛晶晶同学的《潜水狗》、张晓钦同学的《风力发电机》在小发明、小创作部分中分获三等奖;王海兰同学的《垃圾理想归宿——回收再利用》与薛丽洪同学《龙田镇耕地开发与利用随想》在小论文评比中分获三等奖。

篇9

一张书单背后的文化视野

要想描绘一个人头脑中的文化图景,办法之一是看他的藏书。

赵鹏飞说:“我个人爱好是阅读、体育运动,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就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他还说,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得到智慧启发,滋养浩然之气。

中国传统经典自不必说,从他繁多的引文中至少可见《论语》《孟子》《老子》《诗经》《礼记》等。西方文化他也很有研究。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教师带头读书学习,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言传身教。爱读书、有学养的教师,往往都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让学生效仿,有很多学生就是在老师的影响下爱上读书的。”赵鹏飞说道。

在赵鹏飞的办公桌上,一沓沓厚厚的笔记本引人注目。翻开笔记本,密密麻麻地写着所有读书的心得。边读书边写读书笔记的习惯赵鹏飞已经坚持了几十年。赵鹏飞说:“一个教师读书的厚度决定了他站在讲台上的高度。只有见多,才能识广。教师不读书的结果,便是知识越教越少,知识越教越旧,教学水平越教越低,等到学生不喜欢,便扬头叹气,‘老了,跟不上趟了。’要做一名好教师,上一堂好课,不仅要在课上下功夫,更重要的是一生都在下功夫。只有平时多读书,多积累,上起课来才会胸有成竹。”

实践证明,好的学习者是好的教导者,好的教导者,往往也是好的学习者。赵鹏飞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教以来,他从来没有放松过自己的业务学习,源于持续不断的学习,使他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教研能力走到了众多教师的前列。

赵鹏飞深知读书对一个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工作之余不忘读书,经常阅读教育教学专著,名家名师案例,写读书笔记数万字,领略他们的风采,取长补短,不断提高个人素养。同时还笔耕不辍,经常写随笔,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他先后在国家、省、市级教育教学刊物上十余篇,《学校管理的新理念》发表于《甘肃教育》2004年第7期,《教育品质概念的提出及阐述》发表于《天水师院学报》2010年第30卷,《语文教学要增强背诵的自信》发表于《甘肃教育督导》2012年第6期,《语文教学不存在“死记硬背”》发表于《语文建设》2013年第11期。《构建学校教育的教育品质》发表于《中国教师》2016年7月份。除此之外,他还独立完成省级自选课题2项,课题《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积累问题的实践与研究》《天水市枣园巷小学校本培训规划构建与实践研究》均通过了省级鉴定,参与完成省级鉴定课题3项。

痴心于教学,让课堂绽放精彩

“赵老师知识渊博,上课理论联系实际,妙趣横生,我们很喜欢听他的课。”不少学生这样说道。

在多年的教学中,赵鹏飞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风格,多次在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组织的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奖。

“赵老师上课不喜欢照本宣科,总喜欢结合身边的事例及同学们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教学,做到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指导生活。在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以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经验,在学校教学设备不齐全的客观条件下,多方搜集教学资料和材料,并在平时阅读大量的教学杂志及理论书籍,积累了一些先进的教育思想,搜集整理了一部分实用的教学信息并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谈及赵鹏飞的教学特色时,天水市解放路第一小学教师张华说道。

三尺讲台,一根粉笔,助他挥洒生命的诗意,演奏诗意而唯美的交响。对于醉心语文教学的赵鹏飞而言,课堂是他诗意的舞台,是他激情的生命场。课堂是他的至爱,也留下他坚实而闪光的足迹。

赵鹏飞崇尚“一个好老师不仅要有饱满的教育教学热忱,而且还必须博学、多识、善教”,他始终认为:把备课当设计,梦呓中呼唤的都是精雕细刻;把讲课当创作,企望堂上的每个细节都是灵感之源;把教育当对话,相信理解与尊重能树起做人的全部尊严。

近几年来,他勤于学习,坚持向同行学、向专家学、向书本学。自费订阅教育期刊20多种,做了近10万字的读书笔记。教学上,他潜心钻研,严谨治学,形成了自己“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的教学风格,他善于用无穷的知识魅力吸引学生,用先进的教学艺术感染学生。尤其是善于把一些重要的知识编成口诀,让学生“听得轻松,学得愉快,记得牢固”。

早在2004年,赵鹏飞率先提出了“同课异构”公开课教研模式,已被多校推广应用。他先后提出的“教育品质”、“语文教学不存在绝对的死记硬背”,语文的教学原则:“先求读熟,不急求懂”,数理自然科学类课程的教学原则:“先理解,再学习”,语文课堂“四环节”教学模式,“学习语文其本质是学习语言应用能力”等教育思想,不光影响了他的学生,而且正在影响着他身边的教师。这些教育思想内涵丰富,具有前瞻性。这从他撰写的多篇论文,在天水师院、陇南初等教育研究学会等地所做的多场报告中可见一斑。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赵鹏飞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教学研究成果突出,多次荣获省、市级奖励,2006年获第六届甘肃省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2012年论文《教育品质的提出及阐述》在甘肃省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得二等奖,2000年获甘肃省小学语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体现合作学习”观摩课二等奖,所授小学语文《黄河象》被评为市级一等奖,2001年获区级优秀教案三等奖1项。

关注青年教师成长,积极承担培训任务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赵鹏飞本身就是一个有着浓浓书卷气的校长,凭着他的人格魅力、学识水平和管理能力,以文化治校,让老师和学生每走一步,都浸润着圣贤留下的余香,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充盈着浓浓书香味,进而丰富师生人文素养,促进心灵健康成长,人格日趋完善。

近年来,赵鹏飞在认真完成自己教育教学任务,主动履行岗位职责的同时,还积极承担了省市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种教师培训、家长培训任务,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5年5月应邀在陇南市初等教育研究会2015年学术年会上做了题为“学习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首选策略”的主题报告。2012年至2014年连续三年在“国培计划”甘肃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天水师范学院小学语文班完成了“道不远人,对话真语文教学”的专题报告。2011年至2014年连续四年在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甘肃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天水师范学院小学数学班完成了“中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专题报告。2014年在天水市儿童美德教育家长培训活动中,先后在秦州区、麦积区、甘谷县、武山县完成了“儿童品德行为与家庭教育”的培训讲座。2014年10月,在天水市儿童美德教育推进工作中,完成“儿童品德培养的重要作用”的培训讲座4次。

在校本培训中,赵鹏飞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受学校委托,先后举办了多场专题讲座。他提出的语文课堂 “四环节”教学模式,突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落实了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训练,避免了教师对文本解读的泛滥。他所倡导的语文教学的“五项活动”,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凸显了对学生读和写的训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文教学风格。随着培训的开展,让广大教师明确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找到了深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构建高效课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学校的语文教学成绩逐年上升。

赵鹏飞认为,一个良好的师资团队是办好学校的关键,教师成长不仅仅意味着自身的职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决定着学生的成才质量和学校的发展水平。

作为应对未来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策略,一个以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为特征的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学习作为社会和个人发展的手段,将延续个体一生,成为持续的终身活动。

教师的成长是精神成长,是教育教学观念的生长与转变。要转变观念,首当其冲,就要抓好教师的学习。

实践证明,教师持续学习的过程,是不断提升专业精神,增强专业修养,拓展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完善自我,体现人生价值,实现幸福人生的过程。既然在学校管理中首先要管好教师的学习,一谈到学习,就会牵扯到学什么、如何学的问题。

在谈及学什么的问题时,赵鹏飞说道:“一是学习本体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是指可以直接传授给学生的学科知识,以及与学科知识有密切关联的其他文化知识。这是教师从教的基础。二是学习条件性知识。条件性知识是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生成教育智慧的知识,是教师设计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教学的策略性、程序性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等方面的知识 。三是学习课改知识。四是坚持思想政治学习。自古至今,教育就是一项与社会道德密切相关的工作,教师经常被当作社会道德的化身,社会在给予教师应有尊重的同时,对教师职业的纯洁性、高尚性有高于社会其他职业的期望 。这不仅是社会要求,也是职业自身的要求。”

作为一名校长,平时要管理的事项很多,但赵鹏飞认为学校最有价值的管理是教师队伍的管理,其本质就是对教师“学习”的管理,即通过有效的管理策略,促进教师的工作学习化,学习生活化。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促使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与提升,进而促进教育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最终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成了必然。

大胆创新,优化语文教学结构

赵鹏飞认为,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学生应在多方面合格发展的基础上有生命出彩的地方,具体来说,学生应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发展特长、培养兴趣,从而享受学习过程所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长期以来,赵鹏飞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他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一边反思,大胆创新,创造性地提出了语文教学的“两个目标”、“三件大事”,确立了语文课堂“四环节”教学模式,积极开展了语文教学的“五项活动”。

“两个目标”,即能读懂别人的文章,自己会写文章。这两个目标的提出,有效回避了现实语文教学中教师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的方向性错误,让教师走出了对文本解读泛滥的误区。在作文教学中,他把学生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的障碍锁定在语言障碍上,明确提出了学习语文就是学习语言的本质内涵,有效落实了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训练。

“三件大事”,即:少讲精讲,多读多背,坚持写日记。为什么要少讲精讲,赵鹏飞认为:“老师讲得再多也是教师个人对文本的理解与价值判断,这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思想层次、情感层次是有一定距离,学生对思想情感的理解,有待于回归到生活情景中去完成,所以语文教学要有所期待。语文学习不同于数理自然科学类课程的学习,数理自然科学类课程是知识性课程,其知识结构是逻辑结构、链条式结构。学习中,任何一个知识点的缺失,都会导致知识链条的断裂,造成继续学习的困难。所以,数理自然科学类课程的学习原则是‘先理解,再学习’。语文教学多关乎思想、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读文章是理解别人的思想情感,写文章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而思想情感就不是知识体系,它有层次之分。往往年龄越小,认知水平越低,阅历越浅,学生的思想情感层次就越低,对文章理解起来就越困难,所以,语文学科的学习原则是‘先求读熟,不急求懂’。”

赵鹏飞认为,学习语文,首先是学习语言,语言的学习包括语言的积累和语言应用能力的训练,语言的积累有三条途径:一是在生活中积累语言(语言习得),二是在阅读中积累语言,三是在背诵中积累语言。

多读是让学生海量阅读、整本书阅读,在阅读中涵养精神,培养语感。语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另一个目标。语感是学生对语言的感知、理解能力。但凡能力,都是在实践中形成的,绝不是老师教会的。学生海量阅读的过程就是语言实践的过程,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学生的语感就自然形成了。

坚持写日记,是锻炼学生的用语能力,形成用语技巧,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赵鹏飞说道:“日记教学的策略是鼓励学生每天坚持写日记,保持这种形式是最重要的。至于写得好坏,写什么都是次要的。要避免拔高要求,制造畏难情绪,否则学生就不敢写了,最终也就不会写了。”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为了构建高效课堂,突出对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训练,赵鹏飞自行设计了语文课堂教学“四环节”教学模式,即:读文――走入文本――走出文本――背诵。

读文有课前读、课中读、课后读。读法有齐读、朗读、默读、速读。旨在读正确、读流利、读通畅,让学生自读自悟,熟读成诵,这是学生理解文章的前提。

走入文本,是指理解课文。学生在大量自读自悟的过程中,对文章一定会有自己的理解,多数能够明白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只是学生在表述主要内容、中心思想时语言不够准确罢了。在现实教学中,往往是教师串讲串问,大讲特讲取代了学生自读自悟的过程。当然,必要的讲解要有,但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

走出文本,是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是怎样写的,看作者叙述、描写、表达思想情感时,运用了怎样的语言文字、怎样的表达方式,要让学生学习作者的用语技巧,体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和形象性,形成自己的表达能力。这一环节旨在把“读”和“写”结合起来,要把教会学生怎样写作为重点,训练学生使用语言文字这一工具的能力。现实语文课堂教学中却往往缺失了这一环节。

背诵,学过的文章要背会,把文章烂熟于胸,只有文章背会了,文章所负载的思想情感,在日后的生活体验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思想情感层次的提高,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生就会恍然大悟,达到真正的理解。如果文章没有背会,将一无所获。因此,赵鹏飞提出:背诵不光是语言积累的过程,更是思想积累、情感积累、智慧积累、民族精神积累的过程。

“五项活动”,是赵鹏飞就语文教学提出的策略性方法,内容包括:阅读进课堂、记读书笔记、一周一故事、坚持写日记、写规范字。

随着他在语文教学中“五项活动”的开展,有效地落实了对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形成了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的良性发展。

篇10

一学期教学工作结束,现就本学期中我所担任的八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贯彻义务教育理念,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精神,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让学生认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学生学习情况。 (一)以阅读教学为主,共完成六个单元共三十篇课文的阅读教学。每个单元一个主题,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 (1)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人生;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

(2)加强了朗读,注意课文中的联想与想像,了解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学习抒情性语言。

(3)在理解课文内容、熟悉科学文艺作品特点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起环保意识。

(4)学生了解了民生和民间文化。不仅感觉到自身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无穷乐趣,还体会到了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产生的艺术效果。

(5)在优美的古文中漫步,在大致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古人写景、叙事、议论的艺术,体会语言运用的妙处;积累了常见的文言词语,增强了语感。 (6)在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品味了古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并结合亲身体验加深了理解。 (二)完成了六次综合性学习,继续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的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献给母亲的歌:

(1)通过活动,让学生多侧面地认识了母亲,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2)让学生学会了用适当的方式向母亲表达感情,学会理性地思考母爱以及“爱”的内涵;

(3)培养学生用多种表达方式(口语交流或书面写作等)来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能力。

2.寻觅春天的踪迹

(1)通过寻觅、观察春天的踪迹,让学生深入认识了大自然的物候特征,了解一点生命在春天里成长变化的过程及特点,培养热爱春天的情感;

(2)在观赏春天、赞美春天的活动过程中,加深对春天的体验和感悟,培养初步的自然观赏和艺术欣赏的能力;

(3)培养学生在观察中勤于记录的习惯,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感情,培养能将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语言表达能力。

3.科海泛舟:

(1)通过活动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崇真求是的科学态度;

(2)引导并帮助了学生深入、全面认识科学,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中具有人文关怀意识;

(3)培养了学生正确地把科技信息传达给他人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浅显的科学小品、科普短文的文字表达能力。 4.古诗苑漫步:

篇11

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贯彻义务教育理念,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精神,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让学生认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学生学习情况。

(一)以阅读教学为主,共完成六个单元共三十篇课文的阅读教学。每个单元一个主题,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

(1)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人生;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

(2)加强了朗读,注意课文中的联想与想像,了解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学习抒情性语言。

(3)在理解课文内容、熟悉科学文艺作品特点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起环保意识。

(4)学生了解了民生和民间文化。不仅感觉到自身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无穷乐趣,还体会到了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产生的艺术效果。

(5)在优美的古文中漫步,在大致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古人写景、叙事、议论的艺术,体会语言运用的妙处;积累了常见的文言词语,增强了语感。

(6)在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品味了古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并结合亲身体验加深了理解。

(二) 完成了六次综合性学习,继续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的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献给母亲的歌

(1)通过活动,让学生多侧面地认识了母亲,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2) 让学生学会了用适当的方式向母亲表达感情,学会理性地思考母爱以及“爱”的内涵;

(3)培养学生用多种表达方式(口语交流或书面写作等)来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能力。

2. 寻觅春天的踪迹

(1) 通过寻觅、观察春天的踪迹,让学生深入认识了大自然的物候特征,了解一点生命在春天里成长变化的过程及特点,培养热爱春天的情感;

(2)在观赏春天、赞美春天的活动过程中,加深对春天的体验和感悟,培养初步的自然观赏和艺术欣赏的能力;

(3)培养学生在观察中勤于记录的习惯,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感情,培养能将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语言表达能力。

3.科海泛舟

(1)通过活动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崇真求是的科学态度;

(2)引导并帮助了学生深入、全面认识科学,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中具有人文关怀意识;

(3)培养了学生正确地把科技信息传达给他人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浅显的科学小品、科普短文的文字表达能力。

4.古诗苑漫步

(1)通过此次活动,引导了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感受古代诗词作品的丰富多彩,感受文学形象,发展思维能力,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和一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

(2)通过分门别类辑古诗、别出心裁品古诗、声情并茂诵古诗等活动,让学生学习欣赏、吟诵、演唱古诗词以及围绕一个主题查找有关资料的基本方法,积累名言警句,发展语言能力,培养学生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3)通过此次活动,激发学生用多种艺术形式解读古诗词的热情,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通过漫步古诗苑的活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指导学生完成了八篇习作,完成情况良好。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了提升。

三、主要教学经验与体会。

1、建设教学方式,建构课堂活力

教学课堂始终应当重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激活对前人所积累之经验的生活体验,激发求知欲望。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驱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本人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各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小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间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2、引进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以实施课程改革的高标准为出发点,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讨,研究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以及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 ——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运作方法等,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作为探究的心得,本人也撰写了教学论文(札记)。

3、优化教学手段,强化学习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

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为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平台。教学中,我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4、扎实多样训练,务实语文技能

新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 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由是,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板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硬笔书法每日一页,字词听写“循环放映”;扩大积累——课外阅读每日一段,读书笔记(摘记)天天都写;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统指导,反复锤炼;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借“题” 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和中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鼓励放飞思想,大胆发挥……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初中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

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硬笔书法每日一页,字词听写“循环放映”;扩大积累――课外阅读每日一段,读书笔记(摘记)天天都写;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统指导,反复锤炼;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借“题”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和中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鼓励学生放飞思想,大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