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语言论文

语言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7 16:48:5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语言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语言论文

篇1

[1]裘宗燕.C++程序设计语言(特别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7.

[2]StandleyB.lippman.C++Primer中文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6.3.

[3]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6.

[4]钱能.C++程序设计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5.

[5]沈美明.IBMP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9.

[6]钱晓捷.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参考文献】

[1]翟乃强,隋树林,汇编语言与C语言及VisualC++混合编程[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03,24(B09):136~138.

[2]钱晓捷,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二版)[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6.

[3]钱春英,浅谈C语言与汇编语言混合编程的一些技术[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1):50~52,55.

[4]郭晓梅,汇编语言与C语言的混合编程及应用[J].南京农专学报,2002,18(4):49~52,62.

[5]普拉塔.CPrimerPlus(第五版)中文版[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6]斯马尔迪诺.教学技术与媒体[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7]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C语言程序设计[M].2010年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参考文献:

[1]周以真.计算思维[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07,(3):77-79.

[2]董荣胜.计算思维与计算机导论[J].计算机科学,2009,(36):50-52.

篇2

作者:余启军 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案例回顾

以下是一个真实的大学生职场故事,情节迭宕起伏,具有一定的戏剧性,耐人寻味,也能让人真切感受到职场语言能够改变大学生职场人生的强大力量。一天,中央某部委两位女领导来到武汉一所著名高校某学院,招录一名男性应届毕业生。当说明来意后,该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表示男生都已签约用人单位,并力推自己的女学生,希望领导考虑录用,然而两位领导坚持不考虑。眼看选录就要结束,一位身材高挑,面容姣好的女生出现在众人眼前,双方的谈话有了下文。书记竭力推荐:“真巧,两位领导,这位女同学就是我说的优秀女生,她是学生会主席,校时装队队长。”碍于情面,两位领导不得不继续应付对话。“你叫什么名字?”“汪慧(化名)。”“找到工作单位了吗?”“还没呢!”“为什么没找到工作?”“唉,说来真气愤,社会上都重男轻女。更可恶的是,很多单位老板自己就是女人,还瞧不起女人”“好的,我们回去研究一下,如果接收你,电话通知你!”可以想见,不可能有电话通知了。出于对这位女生的同情,我利用考官如厕的短暂间隙,与这位女生进行了简短的交流。“汪慧,你是不是不想去北京,去部里工作?”“没有呀,做梦都想!”“可是你刚才的话给我的印象就是无所谓,不想去。”“没有呀,是不是我的话有问题?”“好像是有点问题!社会上不太接受女生是一个事实,但你说女领导不接受女生就是‘更可恶’,那么,今天来的两个领导也是女人,如果不接收你,是否和你说的女老板一样可恶?同样一句话,如果换一个角度或方式,或许会收到既令人同情,又取悦领导的‘两全’效果!”女孩霎时领悟过来,问道:“那应该怎么说呢?”“你可以说,现在社会上重男轻女,对女大学生不公平,但是这种偏见没有依据,社会上不乏成功女性,在座的两位领导不都是女性吗?不是也很优秀吗?”听了我一席话,该生立即意识到自己“不小心”犯下“致命错”,这个错就源于自己语言失当。为了帮她挽回败局,我建议她待领导返回时,找个话题表达出这两个意思:一是告诉她们其实女人不比男人差,两位阿姨就是“铁证”;二是自己因为没工作,什么都没有,唤起她们的“母爱”,赢得她们的同情,同时提醒她再为自己寻找更多表现的机会,赢得她们的好感。在我的授意下,于是有了下面一段对白。“两位领导,请您二位一定要给我一个机会,我真的很无助,大学的我一直很努力,全方位锻炼自己能力,老师都评价我品学兼优,还是‘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一直以为自己会得到社会的承认,可是就因为我是女生,如今连一份工作都没着落,我真的想不通,为什么说女生就不如男生呢?社会上不是有很多的成功女性吗?比方你们两位不就是女性吗?不是比许多男性更加优秀吗?”“呵呵,这丫头会说话!”两位领导一下子被说乐了,看到领导开心,女孩开始自信起来。“非但如此,女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真心酸。读了十多年的书,工作没有,饭碗就没有,就因为没有找到工作,连谈了三年的男朋友,也于三月前分手了,我现在真的是‘一无所有’了!”一席话,一下子赚得了两位“妈妈领导”的怜悯心,她们关切地问:“真的?那好吧,我们会考虑你的情况,回去等我们的消息吧!”事情到此终于有了一些转机,女孩也更有信心了,女孩便热情地邀请两位领导到校园里参观,并表示希望最后当一次向导陪领导参观校园。一天下来,女孩已与两位领导成了能够交心的“朋友”。晚上,女孩必须回校了,此时女孩最盼望的是领导能够明白表态接收她,告别的手在空中迟迟没有放下,在期待中一步三回头。“这女孩其实很不错,要是男孩多好!”我首先打破沉默。“是呀,又漂亮,还乖巧。”处长应道。“那要不”听到两人都说不错,司长终于开腔了。一听司长有改主意的意思,我便随口大声叫了女孩的名字,已消失在夜幕中的女孩应声作答,并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扑向两位领导,气喘吁吁地问道:“两位阿姨是不是答应要我了?”此时,已容不得两位领导再拒绝了。“好吧,汪慧,你真的愿意去部里工作?你真的没有男朋友?如果这样,那么我现在正式通知你,你被录用了!”司长的决定让女孩欣喜若狂。后来听说女孩一进部里就赶上了国家部委精简,被送到美国进修两年,再后来做了处长,如今已经是一名位高权重的司级干部了。

职场语言表述技巧

(一)在故事中,女孩在求职本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又带出了与男友分居两地的尾巴,势必进一步置自己与不利之地。所以后面说“连谈了三年的男朋友,也于三月前分手了”一句善意的谎言解除了面试官的后顾之忧,也赢得了她们的信赖。求职者必须了解对方的真实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的优势条件向对方表达和展示,并且还要把握事实与语言之间的关系,从不同对象的特点出发,说出不同的话,创造出一种和谐、融洽的谈话气氛,以求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故事中的女孩如果确定想拥有这份工作,就不能只顾宣泄自己的情绪,不顾对方的感受,甚至提醒对方注意自己的不利,显然没有对症说话,造成了尴尬局面,加速被录用机会的丧失。(二)善解人意,恰如其分,言到功成与人交流沟通要多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说话在善解人意的同时还要做到恰如其分。求人时,能不能把人求动,能不能把事办成,不是看你有多大决心,也不是看你有多大的热情,说话的技巧和手段是最关键的。[2]最会说话的人往往最善于说对方感兴趣的话,最会办事的人通常会做让对方感激和感动的事。席勒说“把别人的感情当成自己的”[3],即站在对方立场,理解别人的情感、处境及心理,待人处事多考虑他人的想法。要实现某种目的,就要了解所求之人的需要、性格和爱好,方能做到投其所好,言到功成。谁不喜欢听他人的赞美之词?人的天性如此。赞美与欣赏是人际关系中的点缀与,所以要学会用语言满足对方的自尊心,用适当的奉承话求人。故事中“两位领导”被“影射”地批评为“更可恶”时,一时尴尬,如鲠在喉。当听到女孩的恭维话时,立马笑逐颜开,明知你讲的是恭维话,却还是没法抹去心中的那份喜悦。赞美是件好事,却不是一件易事。同样是嘴上功夫,出来的效果却有天壤之别。赞美别人时如不审时度势,不掌握一定的赞美技巧,即使你是真诚的,也会好为坏事。赞美的语言要在关键时刻、不同的场合,对于不同的人恰到好处地一一送出,不着痕迹。使用恭维话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实事求是。当你对别人说奉承话时不能无中生有,要说一些真实的事,对方才会感到高兴。倘若进行肉麻的奉承,拍马屁,听者会把你当成小人而更加轻视。二是说奉承话时应适可而止,做到“美酒饮到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赞美在这里不过是使听者改变态度的手段,倘若一味地恭维,而不及时转入正题,便会失去意义。(三)察言观色,随机应变察言观色。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说话前明白对方的心理,注意对方的一举一动,看他人说话时的表情,掌握说话的火候,适时改变自己说话的内容、语气,这才是真正的与人相处之道。否则,纵然口吐莲花,也会徒劳无功。把握好每一句话说出口的时机,掌握了这个规律也就得心应口了。招聘者用委婉的语言来表达对应聘者感兴趣的程度,已成为一种惯例,主要原因是为了不让求职者难堪,同样也是在考察一个人能否听懂语言的弦外音,能否做到察言观色。在人才市场上,求职者常会听到“材料先放这里,有消息再通知你”的回答,招聘者这些话的弦外音就是对你兴趣不大,往往不会收到录用通知。[4]如果招聘者只是礼貌地公式化地发问,这表明你还是到别处去碰碰运气吧。如果对方对你的专长问得很细,热情地和你握手告别时,你就准备与他做同事吧。察言观色是一切人情往来中操纵自如的基本技术。不会察言观色,等于不知风向便去转动舵柄,弄不好还会翻船。在激烈的竞争中,怎样才能突出自己,把对方的目光吸引到自己身边,也需要与众不同的鲜明语言。不同的职场竞聘,不能只是拘泥于一般的原则,还要学会随机应变,灵活变通,出奇制胜[5],这样才能很好地化解尴尬。将错就错,借题发挥就不失为一个应对此种情况的好办法。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因说错话而陷入尴尬困境,如何进行补救甚至转危为机就显得尤其重要。一个聪明的求职者总会对这些良机做出及时敏感的反应,善于利用时机或者创造机会,引导事情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打破僵局,变不利为有利。巧妙地将错话续接下去,最终达到纠错的目的,其高明之处在于,能够不动声色地改变说话的情境,使听者转移原有思路,不自觉地顺着你的思维而思维,随着你的话语而调动情感。故事中,女孩意识到说错话时,借机换一个说话角度,反话正说,赢得了好感。不仅如此,女孩借题发挥,采取战术,从毕业没找到工作,谈到没有饭碗,进而朋友分手,导致一无所有,既纠正了失言,又争取到了同情。(四)赢得好感,博取同情与人沟通交流时,态度要诚恳,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语言就要有亲和力,让彼此产生亲近的欲望,消除隔阂,为成功交流打好基础。有时候还需要富于感情,以情动人,以真诚获得别人的认同和欣赏。大学生要在未来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抢占先机,脱颖而出,就必须全面塑造个人综合素质。首当其冲的是要学会艺术地表达语言,练就自己“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能力”——语言能力。出色的语言能力是由一个人的多种内在素质决定的,需要冷静的头脑、敏捷的思维、超人的智慧、渊博的知识及深厚的文化修养。要想练就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一是博览群书。腹有诗书气自华,厚积才能薄发。要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二是博采众长。要善于学习和聆听他人,取长补短,通过多种途径,努力学习和掌握相应的语言表述技能和技巧,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风格。三是博奕实践。语言表述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积累的过程。只有通过诸如演讲、辩论、文娱等活动的长期锻炼,反复练习,才会有临场的娓娓道来,妙语连珠,出奇制胜。中国的语言内涵博大精深,表述有技巧,却无定式。文中只是剖析故事本身所呈现出的语言技巧,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只有熟谙和掌握语言表述的一些基本技巧和规律,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在职场中游刃有余,舌转乾坤,成就别样职场人生。

篇3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工具。英语则是进行国际交往的工具。随着信息时代的蓬勃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世界似乎也变得越来越小,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越来越多,与许多周边国家的国际贸易交往越来越广泛。对于即将在中国举办的2008年奥运会来讲,培养大批的,有娴熟的外语语言能力,有高超的外交水平的优秀人才是势在必行的。一个人的语言文字能力、交际能力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英语教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把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作为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把这一思想贯穿在教学过程之中。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中学英语教育的重点。

一、听、说结合,提高语言能力

学习语言总是音感先行的,以听、说入手是外语教学的特点。课堂上我用英语组织教学,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让学生听得明白,听得有趣,津津乐道。在听的基础上,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经过自己的理解,以说的方式表达出来。我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训练,如复述课文,值日生报告,背诵小诗文,学生之间的相互问答等方面来训练学生听、说能力。复述课文是培养学生组织语言和连贯表达的有效训练,一开始对有的学生来说难度很大。我就反复播放课文,让学生反复听,直到听懂课文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为止,或用问答方式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语言复述全文,直到不加提示,学生也能独立复述的程度。我还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喜好出发,选择各种各样的英语听力材料进行练习,也可以将好的材料与同学们分享。互相帮助,一同提高。这样长期地坚持听、说训练,学生会说得越来越流畅,读得越来越准确,语言能力也提高了。

二、语言习得与语言能力的培养

语言习得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基础。克拉申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能力(包括使用外语的能力),主要不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而是习得的。”学习英语指的是学习语音、词汇、语法、句型等语言及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如果采用传统的“我讲,你听;我教,你学”的教学方法,对掌握及应用英语是无益的。不但教学效果不佳,而且会给学生造成学习英语有负担。习得是在自然的交际环境中使用语言的潜意识过程。习得者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掌握语言的同时,语言能力已有所提高。我在课堂上用英语教学的同时,通过大量使用手势或动作及实物展示,进行启发式教育,让学生充分理解英语句子、对话、课文,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逐渐掌握语言,从而无意识地习得语言。如在一次课堂教学中,我加入了一个对“杨利伟”——这一学生崇拜的中国英雄的采访练习,一下子让学生投入到各自的角色之中,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要与“英雄”交流,当他们用并不熟练的英语进行采访或是向英雄表达敬仰之情的时候,我看到的是一群热情、自信的孩子。小小的一次练习使学生们消除焦虑情绪,帮助他们建立了自信心,并能主动、大胆的发言,使学生总是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之中。学生主动接触英语,从而达到语言习得。当学生大胆开口讲英语,熟练地用英语与他人沟通时,语言能力也在无意识中提高。

三、创设语言情境,提供语言实践机会

语言能力的提高,取决于实践机会的多少,如何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又取决于教师在课堂和课后为学生创造的语言情境。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设置良好的情境,使学生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积极进入自己所扮演的各种角色中,在演示过程中,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运用新颖的课堂教学设计,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1.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利用自己设计的值日生报告、讲英文小故事、对话表演及课文中的片段表演的方式,来锻炼学生的胆量。随着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越来越熟练,请每一位学生谈谈自己的理想,在树立了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的同时,通过相互的交流,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也大大提高语言的熟练程度。

2.学生学习英语,不只是为了在教室里用,更重要的是能在社会实践中正确地运用。然而如何将教室这个小小的空间,变幻成各种各样的场所,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就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在一节关于Shopping的课中,我就将教室里的讲桌假设为柜台,学生们的文具为商品,由学生来做售货员和顾客,来操练CanIhelpyou?Whanwhuldyoulike?Howmuchisit?Isthatall?等购物用语,不仅让学生过了表演瘾,在教师与学生互动过程中,也让英语真正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我经常用教室里的桌椅、黑板及准备的小道具来设计看病、借东西、问路等情境教学。学生学习起来,感觉趣味性强,难度低,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积极性。

3.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多媒体技术使创设情境更真实化。我用Powerpoint设计的动物园,栩栩如生的动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不断飞入的句子,为学生提供了语言提示,帮助学生进行语言交流,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活动。多媒体技术为语言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提高了学习效果。

4.使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听说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多媒体能促进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提高学生对感知对象的理解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看录像、听录音进行对话问答,通过听觉、视觉直接接受所学内容,进入英语的思维过程,加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加大课堂容量和练习密度,达到最佳效果。如在进行七年级上册(新目标)第七单元Howmucharethesepants?教学时,我利用幻灯片把服装、鞋帽、水果等一些商品投到大屏幕上,让学生直接地看到这些东西,并利用本单元所学词汇、句型进行购物对话,轮换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如:

A:CanIhelpyou?/WhatcanIdoforyou?

B:Yes,please,Iwantasweater/skirt/……

A:Whatcolordoyouwant?

B:Blue/Black/White/……

A:Hereyouare.

B:Howmuchisit?

A:Tendollars.

B:I''''lltakeit.Thankyou.

A:You''''rewelcome.

直观教学,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外语的教学效果。

篇4

一、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中遵守的原则

质准则要求努力使提供的信息是真实的,不要说自知虚假的话,不要缺乏足够证据的话。商贸英语一般情况下用于不同国度间的外贸公司相互往来及业务联系,其最终目的是达成商品买卖或者服务交易。所以无论是书面信函还是用于商务谈判中的会话,大的方面可能涉及国家的对外政策、公司的信誉和公司间的关系,小的方面通常涉及商品数量、质量、价格、交易条件等内容。因此,内容应该是真实可靠的。商务英语中的模糊语言的使用正是遵循了该准则。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市场调查研究显示,在美国市场对高质量的丝绸服装有稳定的需求。

suggest在这句上下文中,表达“显示、暗示”的意义,它恰如其分地说明了对市场调查研究的结论只不过是隐含其中的主观分析。根据质准则,提供的信息必须是真实的,不要说自知虚假的话,不要缺乏足够证据的话。这里的市场调查便是证据,同时suggest这一意义模糊的动词的使用使读者感受到分析自然合理,从而增强了该叙述的客观性和可信度。用语用学来解释则是:这句话遵守了合作原则中的质准则。

商务英语由于其特殊的作用及其利害关系,所以必然会遵守关联准则。贸易往来非同儿戏,任何与话题毫无关系的会话是不可能出现的。

A:I’mafraidthattheproposalyouputforwardjustnowisn’tuptoomuch.

B:Yourpresentationmakesmefeelalittletoo-youknowwhatImean.

双方在谈判中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是使用了模糊语言isn’tuptoomuch,youknowwhatImean,使语言表达委婉含蓄。对于A方提出的问题,B方的回答从关联准则来看是不完整的,youknowwhatImean这句补充似乎违反了关联准则,转换了话题,但纵观整个对话,当A方有意使用模糊语言,把输出的信息模糊化,而B方从A方的表面意义推出了A方话语中的弦外之音,做出富有弹性的回答,避免把话说绝了,实际上更好地遵守了关联准则,保全了双方的面子。

二、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中可能会违反的原则

众所周知,合作原则中质准则和量准则通常是矛盾的,所以在商务英语中,人们往往会违反量准则使话语变得含蓄,特别是对一些敏感性的话题。例如:

A:Couldyouloweryourpriceabitsothatwecanconcludethetransaction?你方能否把价格稍稍降低一点,以便我们能达成交易。

B:Ourpriceisreasonablecomparedwiththatintheinternationalmarket.我方的价格和国际市场的价格相比还是合理的。

以上是双方关于价格问题的对话,是双方利益、矛盾冲突的焦点,但一方用了abit这个比较模糊的词把其要求说得含蓄婉转,而另一方同样使用模糊词reasonable,既表达了其不愿降价的态度又显得十分礼貌,既未明确表示接受,也未明确表示拒绝,话语机动灵活,进退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使自己随市场行情的发展变化而保留回旋余地。

再来讨论一下方式准则。根据方式准则,在对外经贸交流中,我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图,不要因为语言模糊,歧义造成对方迷惑不解或理解偏差。因此,讲话必须做到语言准确、简明、条理,表达程式化。然而,我们发现有时由于利益的原因,双方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也会违反方式准则以实现自我保护。例如:

Weareconfidentthatthegoodswillreachyouinperfectconditionandprovesatisfactorytoyourcustomers.我们相信,该货将以完好状态到达你方,并证实使你方客户满意。就语法而言,这两句中的thatclause具有语法上的模糊性,有些语法家认为是宾语从句,也有些语法家认为是修饰前面的形容词some和confident应看作状语从句。这种语法上模糊性的使用使得话语变得有些晦涩,容易产生歧义,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方式准则。但正因为如此不仅增强了商务英语的机动灵活性,而且是一种运用文字游戏来自我保护的策略。正如Channelle所说,合理使用模糊语言能减少对所说话语承担的责任程度,这一功能在不同的商务场合都有体现。

以下这个例子正是利用违反“方式”准则很好地运用了“会话含意”,不仅保全了双方的面子而且颇显幽默。

A:What’syourpositioninyourcompany?

B:Associateassistantandgeneralmanager.

这句简短的对话发生在一次外贸谈判会上。副总经理兼助手B随同董事长参加与某跨国公司董事长A的会晤,在谈判期间,助手B为本公司利益据理力争,A极为生气,质问B没资格在会上喧宾夺主。B的回答使用了歧义句,在A不知真实身份时,故意混淆他的身分,到底是副助手兼总经理,还是副助手兼副总经理,从而提高自己的身份,增加他说话的份量。此句看似违反了“方式准则”中的避免歧义,但其“会话含意”却是对A的有利回击,回答非常幽默,从表面上看没有任何冒犯或不礼貌的言语,不仅抬高了自己的身份保留了面子,也保全了对方的面子,同时避免了冲突,使得谈判得以顺利进行。超级秘书网

三、结论

模糊的表达方式是一种语言手段,一种语用策略。国际商务英语中不仅存在着精确和模糊两种语言,更因在不同语境中的需求而充分显示模糊语言的多种语用功能,这在国际商务英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将模糊语言的使用体现在合作原则中的各个准则上,通过会话含意说明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中的运用具有提高商务英语的客观标准性,增强商务英语的机动灵活性,使表达含蓄婉转,礼貌幽默等作用,使人们在商务英语交际中能够更好地运用语言手段和策略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

篇5

二、东北油画的创作和发展

黑土地大气的满蒙文化赋予了东北油画创作源源不绝的精神源泉。东北地区的主要经济形式以农业生产为主,相对于南方的快速发展,这里自有一种固守的踏实感。朴实的农民、辽阔的黑土,丰厚的物产,给油画创作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天然题材。这里冬季时间长,实际耕作的时间较短,因而农民的业余生活十分丰富:看大戏,扭秧歌,杀猪宰羊,种种丰富的活动跃然纸上,极具画面感。再加上东北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在这里,满族、蒙古族、朝鲜族、锡伯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各民族艳丽的服饰,独特的习俗也赋予了油画创作丰富的语言。因此,当我们在欣赏东北油画的时候会发觉,其地域特征明显,色彩饱满,题材朴实,表现手法大胆,敢于创新。东北油画的艺术家们本土意识浓厚,观念敏锐,思想活跃。艺术语言上多强调力度,量感,大气和饱满度。尽管没有纷繁复杂的色彩,但却更能突出所要表现的主题,正所谓简约不简单。早期的东北油画代表人物包括韦尔申,王岩,刘仁杰等,这些在当时画坛崭露头角的艺术家们,其画作却在各类比赛中屡屡获奖,引起了人们对东北油画的关注。这个时期的东北油画多以农村题材为主,用写实的手法,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现状。

随着90年代多元化艺术思潮的兴起,东北油画有了一定的创新和改变。这一时期农村生活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新农村题材更为突出。这个时期的东北油画变得更理性现实,一些东北乡土油画家们开始深入对民族艺术和文化的思考,更注重自身的艺术发展面貌和艺术形态语言,开始摸索体现本土油画语言的形式。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郑艺,宫立龙,陈树中,周卫等。他们的作品都以东北的新农村建设为题材,通过不同的切入点抓住了当时中国的“大事件”,让东北乡土油画呈现出多样并举的精神风貌,用更现实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反映了东北地区的地域风貌和人文传统,促进了东北油画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一批年轻的80后,90后画家的成长,东北油画的创作呈现出了更加多元化的发展。传统的题材和现代思潮的碰撞给东北油画开辟了更为有趣的发展方向,同时也需要画家们对于艺术本土精神有更深的理解。新一代的画家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利用当下的电子工具作为自己的绘画创作媒介,打破传统绘画的构图理念和表现形式,更多的追求自己的个性,追求时代感。他们喜欢将新的艺术符号加入自己的画面,以调侃,幽默,诙谐的漫画式绘画来表现“现实”。甚至将人物和动物有机的嫁接、重构,把一些看似不太合理但又合情的元素融合到画面中来,有着很强的装饰味道和“海报”感。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给人一种极强的象征寓意,具有一定的时代感和戏剧性。然而,这样的创作方式给传统的艺术题材带来了很大挑战。东北油画的传统特征和表现形式中的精华是需要我们去坚持和传承的。一味地去追求时代感,完全脱离了本土特征,将是一种巨大的损失。如何在保持与时俱进的同时与传统很好的融合,或许是很多艺术家们日后要思考的。

三、渤海画派的兴起

渤海画派是近年来随着东北绘画的繁荣发展衍生出来的又一分支,其主要艺术群体集中在辽宁省锦州市,以及葫芦岛,盘锦,营口、丹东、大连等五市,分布于山海关以北环绕渤海湾的所有地域。渤海画派艺术研究所坐落在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近年来,在国家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的大环境下,渤海画派的发展也呈现出多元性的特征。在创作题材和内容上,不再单纯针对乡土题材,而是秉承东北艺术的优良传统,一方面挖掘具有东北特色的新题材,一方面将东北油画的表现形式运用到更广阔的创作中去。渤海画派的艺术家们开始更多地注重精神层面的表现,为东北油画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许多青年画家近些年来积极的活跃在油画创作舞台上,如王雷,赵越,李春峰等。从他们的作品中,能够看到新时代大背景下的更多题材,然而细细品味之后却不难发现,这些作品无一例外的展现着东北传统油画的精髓。以渤海大学美术系主任王雷教授的作品为例,早年在鲁迅美术学院的学习经历使得他对东北油画创作有着极为深入的研究。他的画风延续了东北乡土油画的特征,多以大气的色彩表现东北大地的美丽风貌和鲜明性格。他在色彩的使用上十分大胆泼辣,在创作细节上又十分细腻考究,善于找到独特的切入点来突出作品的主题。值得一提的是,渤海画派的青年艺术家们一直在找寻东北油画创作手法的新形式。

他们大胆地在题材选择上进行突破创新,不再局限于黑土地、老农民这样乡土气息很强的题材,而是不断开阔眼界,将东北油画的创作手法应用在更广阔的题材上。从长远的发展角度,这对东北油画的绘画语言和绘画技巧是一种新的传承。而这种新的传承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绘画语言和技巧永远是服务于绘画创作的,不能将其限定在某一种单一的创作题材中。任何一种创作手法,都只有通过不断地创新,才能有长足的发展,永葆艺术生命之活力。王雷教授大胆地将东北风的绘画技巧应用在了题材的创作中,苍茫神秘的青藏高原和东北大地有一种相通的气派,但在文化、历史、信仰方面有着不同的韵味。这样一个极具魅力的地方一直吸引着不同画派的艺术家。但一个作品的灵魂,不仅仅在于颜色、布局、技巧这些外在的手段,而是在于艺术家内心的沉思和作品的语言。王雷在色彩的运用上延续了东北油画的创作精髓,用相对单一、暗色系的色彩勾勒出恢弘的气势,赋予作品一种庄严、厚重的底蕴。在局部大胆地用对比色和撞色,给作品增添一种灵动的感觉,让人感受到一种灵魂的冲击。王雷教授选择题材来做东北油画创作的一种突破绝非偶然,是一个虔诚的地方,一片能带给人信仰的土地。仔细想来,每一个艺术创作者的创作之路何尝不是一种朝圣,“通过绘画,虔诚地表达自己的宗教情感并由此上升至对人的存在景象的认识。”(周景雷,2008)每一个渤海画派的青年画家也带着同样的情怀,他们继承东北传统绘画的同时,又不断地创新和实践,沿着民族化的乡土油画精神实质,推动自我的艺术走向现代,面向未来。东北油画创作的浓浓“乡土”气息已经深深地融进了他们的艺术血液里,在他们的作品上刻上烙印。而他们孜孜不倦追求的,是赋予这样的血液新鲜的气息,让艺术脉搏跳动的更为有力,艺术生命生生不息。

篇6

2紫砂“六方鼓腹壶”的方圆文化

砂“六方鼓腹壶”的造型以方圆为特点,蕴意做人要像古币铜钱那样“内方外圆”,既讲原则性,又讲灵活性。真正“方圆”的人是大智慧与大容忍的结合体,无论是超进还是退止,都能泰然自若,不为世人的眼光和评论所左右。掌握方圆之道,赢得良好人脉,营造一个和谐的交往和生存环境,从而享受惬意快乐的人生,这是紫砂“六方鼓腹壶”的文化魅力所在。

篇7

此外,地方戏曲作为由一定区域内的民众共同创造、共同欣赏的区域性剧种,它体现了一个地区民众的总体审美趣味,是该区域内所有民众共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不能高高在上地站在“保护文化艺术多样性”的立场,空泛地给戏曲传统的地域性特点下定义,也不能不切实际地考虑到不同地域的民众对本地戏曲的审美和民俗需求。对一定区域内的演员和观众来说,地方戏曲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他们休闲娱乐、情感交流及宗教祭祀的必需品。以陕西省宝鸡地区民间秦腔演出活动为例①,庙会请戏不仅带有原始的“娱神”意味,更是村民们联络乡情、丰富农闲生活的需要;同时,在演出中还能够通过吉庆剧目,来表达一种质朴而单纯的、对幸福生活的期望。葬礼请戏,往往是因为逝去的老人多为秦腔戏迷,子女们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表达自己的孝心;同时,这也是为了犒劳为举办葬礼而辛苦忙碌的乡亲邻里。至于各种企业开业、周年庆典请戏,一是企业希望借上了妆、带有“神气”的戏曲人物避邪求福,再则也给附近的居民(也即企业的潜在消费者)提供一场免费看戏的机会,企业方面可以借此机会表达“对父老乡亲的感谢”,是一种巧妙的广告策略。又如,笔者曾对兰州市区内主要茶园进行过调查,发现当地的茶园演出和业余自乐班活动,对于相当一部分中老年市民来说,听着熟悉的秦腔唱段喝茶、谈生意、拉家常,正如年轻人进KTV消遣一样,是他们日常娱乐、交际生活的一部分。而自乐班中各个年龄阶段的业余秦腔表演爱好者聚在一起,吹吹打打、弹弹唱唱,更是他们文化娱乐消遣、甚至是精神寄托的主要形式。

同样地,全国各地的戏曲演出均各有其符合地域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传统”,这些“传统”也只有针对这个区域内的民众才有实际的价值和意义,把东北二人转搬到苏州水巷茶楼上去,把昆曲小调放在陕西尘土飞扬的庙会戏台上,其结果如何是可想而知的。各地方剧种就像不同品种的花卉植物,只有在适合自己的地域文化土壤中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如果硬生生地把他们,“移植”到另外的土壤里,除了日益干枯僵死,别无出路。

与戏曲的剧种多样性相表里的,是它的民间性,“民间”这个词除了通常意义上含有的,与“官方”、“正统”、“贵族”等带有社会阶级性的词汇相对立的意思之外,更有“地域性”的含义。因为“民间”归根到底是民众的民间,不同地域的民众物质生活、精神世界的多样性,决定了“民间性”具体所指的多样化和地域性差异。以往研究者从社会学研究的角度出发,已经指出戏曲在表达民众的思想情感、[2]审美娱乐需求、[3]民俗生活需要[4-6]等方面呈现出的“民间”特性,但对民间性的思考还不能就此打住,因为所有这些需求还具有地域限制性。如果只强调笼统意义上的“民间”而忽略了“民间”内部的多样性和民众群体的复杂性,就很容易造成对真正“民间性”和具体民众群体需求的漠视。社会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曾指出,如果将广大知识阶层、贵族阶层或者说城市统治阶层的“传统”视为“大传统”,而将底层民众的“传统”视为“小传统”,那么,这两种“传统”并不是完全割裂的,而存在着这一种长期的相互影响的关系。“大传统”会对“小传统”形成“下渗”作用,而“小传统”既有积极向“大传统”靠拢的愿望,也会对“大传统”产生重要的影响。[7]29也就是说,“传统”有着自为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倾向,传统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们热爱并且需要它们;传统的变迁“起源于传统内部,并且是由接受它的人所加以改变的”,这种变迁“并不是由‘外界环境’强迫他们作出的,而是他们自身与传统之关系自然成长的结果”[8]229。如果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出发,为了保持某种演出形式的“民间性”而否定这种演出形式自身的发展要求,无疑是对遗产传承的自然链条的一种粗暴的人为破坏。戏曲的民间性,是具体、集中地体现在一群活生生的民众之中的,地方戏曲就是为了满足不同地域民众各种层次的需求而形成多种剧种形态的,我们必须尊重这种建立在地域差异基础上的剧种差异性。

以往学者对民间戏曲的研究,多是从文化分析、艺术欣赏、历史研究的层面展开的,但对于地方民众而言,戏曲的意义也许并不在此。比如,对于陕西民众来说,“请戏”、“唱戏”,首先是一种祖辈流传下来的仪式传统,是婚丧嫁娶、庙会祭祀以及各类庆典上必不可少的活动项目。其次,“看戏”则是一种能够带给人以愉悦感的娱乐活动和一种与亲朋好友联络感情的交流机会。此外,广大农民观众们,还相信传统秦腔剧目大部分都是讲述真实的历史故事。笔者田野调查时,剧团演员常常叮嘱我,要记住每出戏讲述的故事发生的年代,因为他们认为“这在历史上都是真事,人家是有记载的”。从《闯宫抱斗》、《太和城》到《八义图》,再到《出汤邑》、《金沙滩》、《二进宫》,几乎每次演出历史戏,演员们都会向我强调这一点。

传统秦腔戏剧目确实是以历史剧居多,而且很大一部分剧目都是基于历史演义而发挥出来的,其中包含了一些历史真实的成分。虽然这些民间传说和曲艺作品中的历史,对很多历史研究者来说都是“戏说”、“歪说”,但在广大民间观众中却具有很大的权威性。传统的秦腔历史戏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赢得了演员和观众的“尊重”。特别是那些讲述民族英雄和忠臣烈士英勇事迹的历史戏,无论演员还是观众都会对其中的主人公抱有崇敬之情,而对奸臣逆贼则嗤之以鼻。典型的表现是,一出秦腔传统历史戏中,戏分最多的肯定是忠臣义士而不会是奸贼,团里台柱级别的须生演员很少饰演坏人,而演员也往往不愿以自己饰演反面角色的戏作为自己的拿手戏①。从观众的角度来说,他们一般不会为“坏人”的表演而鼓掌叫好,更不会为饰演反面角色的演员“搭红”、放鞭。②[9]72如秦腔传统剧目《八义图》(即《赵氏孤儿》———笔者注)演出时,饰演为救孤儿而慷慨赴死的卜凤、公孙杵臼、程婴等正义人物的演员都会被“搭红”、放鞭,而屠岸贾的饰演者,即使被有些观众称赞“演得好”,也不会得到这样的待遇。也就是说,戏曲的“教化功能”其实不仅仅是上层统治阶级从意识形态角度出发对戏曲提出的“非分要求”,也不仅仅是文人创作者从主观态度出发的“一厢情愿”,同时还是广大观众心中已然形成的一种观赏需求。戏曲在民间传播,确实起到了知识传播和道德培养的积极作用。戏曲剧目的“历史讲述”和“道德教化”特点,对地方民众思维方式、价值判断的培养和塑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这也是戏曲地域性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

总而言之,戏曲“传统”的地域性特征,不仅体现在不同剧种形态各异的表演方式和艺术风格上,更体现在各剧种与他们所属地区民众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密切关联之中。我们不应该只站在“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保持戏曲艺术多样性”的艺术家和理论家的立场上,对如何保护、如何发展指指点点,而应该认识到,这种“多样性”的形成和发展首先取决于民众多样化的审美娱乐需求。应该首先弄清楚观众需要什么,并尊重他们的需要,给他们传承或者改变自己的“传统”的自由。

所谓“口头性”,是借鉴了英文单词Oral/Orality的译法,包括口头创作和口头传承两层含义,在OralandIntangibleHeritage(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和OralPoetry(口头诗歌)这两个相关的重要概念中,“口头”(Oral)均同时包含这两层含义。有学者指出,应将其译为“口传”更为合适,[10]36诚然,“口传”固然强调了传承方式的非文字性和动态性特点,却忽略了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即兴发挥和口头创造性。因此,笔者以为,反倒是“口头”这个似乎比较含混的词语更有概括力。虽然借用了英文词汇,但并不是说中文语境中就没有这一概念;恰恰相反,我国文化传统中,强调“口头”材料价值的历史要更为久远:如汉语中“文献”一词中的“献”字,朱熹曰:“文,典籍也;献,贤也。”即,“文”原是指书面的文字记载,“献”则指博闻的贤人的口头传闻。[11]12可见,文化传统的“口头性”特点,是人类文明的共有特征。

曾有学者将戏曲归结为“语言的艺术”,并从“文学性”的角度对戏曲的“现代化”提出要求。自然,大部分戏曲剧目都有大量可以以文字的形式进行创作和记录的唱词、念白,从这个角度出发,认为“元杂剧”、“宋元南戏”、“明清传奇”和“地方戏”都是一种“戏曲文体的概念”[12]4,似乎也未尝不可。接着,如果从文学角度出发对戏曲的唱词和念白进行分析,认为其具有“诗的韵律、节奏”,从而将元杂剧、宋元南戏都纳入“抒情诗”[13]8的范畴,这个逻辑也大体不谬。这也是很多学者斥责清末以来以京剧为代表的地方戏,“使戏剧文学性和思想内容大大‘贫困化’”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14]5但笔者以为,即使考虑到戏曲拥有大量韵律化和节奏化的唱词和念白,故而承认“戏曲文学”的存在、承认“戏曲”的抒情诗本质、承认戏曲是在表达某种思想和情感,也必须认识到,这是一种“口头文学(Oralpoetry)”,它遵循着“口头诗学(OralPoetics)”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口头诗学”理论源自西方文学理论界对荷马史诗的形成及其传播形态的讨论,20世纪30年代,帕里和洛德在对南斯拉夫地区口头史诗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被后世命名为“帕里•洛德”理论的观点。自此以后,有关口头诗学理论的方法,“已经影响了散布于五大洲的、超过了150种彼此独立的传统的研究”[15]5,这一理论在大量人类学调查材料的基础上,强调被传统的研究方法所忽略了的史诗文学的口头创作和口头传播特性。“口头诗学”理论,对我们认识中国曲艺和中国戏曲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戏曲的成熟和完善得益于唱讲文学提供的足够多的、情节足够丰富的故事本事,当前许多盛行的剧目,无论是元杂剧、宋元南戏还是明清传奇、地方戏曲剧本,都和唱讲文学有很大的关联,甚至有学者提出,许多地方剧种完全就是在地方说唱艺术的基础上形成的。当然,有关唱讲文学对戏曲艺术所产生影响究竟有多大的问题,相关的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但可以肯定的是,戏曲从唱讲艺术中吸收了很多珍贵的养料,其中就包括“口头性”特征。由于唱讲文学本身就是一种口头创作、口头传承的艺术样式,“一般来说,说唱的文本就是这样从无数艺人的口中产生的‘口头创作’的阶段成果”[16]48—49。对民间说唱艺人来说,“与文字相比,戏剧或说唱的词句首先是作为‘声音’存在的”,而且艺人还常常“得到师父口头传授书词”[17]84。即使对于现成的演出本,“艺人们也一般不将其书词全部背诵下来,而仅仅是记住其故事情节和成为‘赞’、‘套’、‘赋’的某种韵文就登场了”[18]87。那些认为戏曲源自唱讲艺术、戏剧剧本来自说唱文本的观点,至今有一个问题无法解释,那就是,为什么从说唱文本到戏曲“剧本”之间的“链条仍有一些缺环”?有学者将完善这些“缺环”的希望寄予“文献发现”[18],其实,这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戏曲艺人的口头创造。既然唱讲文学本身,允许艺人对底本进行口头的即兴创作,当它转为另一种形式不同却拥有更加突出的“表演”本质的艺术所用时,这种被实践证明极富创造力和实用性的创作方式,自然会被继承下来。从“口头诗学”的角度来思考,也更容易理解中国戏曲幕表制、条纲戏的演出形式何以成为可能。

总而言之,如果考虑到戏曲唱词、念白的“文学形式”,从文学角度理解戏曲的“传统”,这也未尝不可,但必须认识到戏曲剧本不仅仅“为上演而设,非奏之场上不为功”[19]1,而且是可以直接在场上以口头方式创作、并且以师徒之间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下去的。

戏剧是由“文本”和“表演”共同组成的一种“综合艺术”,两者缺一不可,互相依存。上文已经分析指出戏曲“文本”的口头性质,那么接下来,则需再来探讨“表演”的口头性质。事实上,用口头诗学的理论分析戏曲表演的口头性仍有一定的局限,因为舞台表演已经远远超越了口头讲述、口头表演的唱讲艺术范畴,而具有肢体表演艺术的特征。笔者此处只是借鉴口头诗学的理论思维,反对将戏曲艺术文本化、将演出凝固化,认为戏曲的舞台表演具有类似于口头表演的临场创造性和口头传承性特征。笔者在对宝鸡新声剧团及宝鸡秦腔民间演出形态的调查中发现,同样的一个剧目,从来不会以同样的方式进行演出。正如有老艺人明确指出的那样,有些戏“根本没有啥本子”,“不同班子有不同班子的演法”。唱词和念白部分尚且如此,具体的身段表演就更加具有灵活可变性了。新声剧团丑角演员杨宝国的表演就很能体现这一点,作为该团唯一当行的丑角演员,他饰演的刘媒婆、杨三小、花仁义、赵飞等角色,时常令观众捧腹大笑,而同样的这几个角色每一场他都有不同的演法、不同的台词和动作,每一场都会增加自己临时发挥的“活口”。当笔者问他这些活口是如何编排出来时,他笑着回答:“这都是胡说八道呢,没有啥道理。见啥人说啥话么!”但又随即严肃地说道,“虽然不存在编排那一说,可也不能真的胡说,要心里有底,说得干净利落、适可而止。”①

其实,理解戏曲的口头性特点,也只能是作为理解戏曲唱词、念白等语言性表演部分的一个新切口。凝结着更多戏曲“传统”的表演的口头性,则需要从另外的角度切入,那就是师徒之间“口传身授”的技艺传承方式。由于戏曲演出纯粹依靠演员高度技艺化、繁难化[20]的肉声演唱和肢体表演,因此,从根本上来说,戏曲是完全诉诸场上的一种表演艺术。它的许多身段程式不仅无法用文字来记录、表达,甚至也是“口传”都说不清楚的。和其他所有类型的文化传统一样,在世代延传过程中的“那些弦外之音(over-tones),不言而喻的知识(tacitknowledge)成分,以及洞见之类不宜应用原理和规则的东西,是不能以明确的语言进行传授的,而要通过内心联想,通过对动作执行者的典型行为的移情来获得”[8]23。具体至戏曲艺术中,就需要老演员的亲身示范,也就是“心授”,演员们习惯称之为“带着走一遍”。演员“跟着铜器点子”、“跟着师父走一遍”之后,很多困惑便可以得到解决。

篇8

为了解决可视性材料缺乏的难题,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创作者们进行了大量的探索,通过各种手段去弥补创作中的不足,其中最常见的有当事人讲述、专家采访、真实再现等。当事人讲述是由当事人口述记忆中的历史事件,或呈现其日记、文字材料、图片等辅材料,专家采访是由历史学者、专家讲述历史事件,引导观众从专业学术角度认识历史,这两种方法可以弥补史料不足,但仍没有提供与历史事件直接相关的可视性材料。真实再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采用搭景搬演的方式,通过写实或写意的历史场景搭造以及演员表演再现历史情景。三种表现手法运用中如果把握不好尺度,便会违背真实性原则,因为三者都不是直接拍摄的现场影像,或多或少都带有一些主观的成分。真实性是不可违背的原则,否则就不能称其为纪录片,不过由于题材限制使得以上三种手法在不同程度上都带有一定争议,尤其以真实再现最为集中,但只要坚持历史真实性原则的底线,不为了单纯追求影像质量而进行虚构和造假,都能得到广泛的认可。

近年来,动画艺术语言由于在重现历史场景、人物、细节等方面无与伦比的便捷优势及其强大的画面表现力,越来越受到创作者的青睐。不过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争议,因为动画是一门带有主观性和虚构性特征的艺术,能够“虚拟”再现构想中的任何场景,艺术语言和技术手段的虚构性与纪录片“真实性”的基本原则形成一对矛盾,动画艺术语言便是这样带着巨大的争议在历史题材纪录片中得以广泛运用。

动画艺术语言在历史题材纪录片创作中的运用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脑动画的门槛不断降低,各种制作软件的普及和专业人才的增多使动画艺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成为电影、电视、广告、栏目包装等领域不可或缺的创作元素。近年来,动画艺术语言在纪录片创作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历史题材纪录片中,动画成为再现历史场景、弥补史料不足的有力武器。动画在历史题材纪录片中的运用现状及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艺术化再现历史情景,增加生动性。比如纪录片《我的抗战》贯彻了创作者“口述历史”的理念,通过对当事人的采访记录历史,为了提高整部作品的生动性与艺术价值,创作者采用了木刻版画风格的动画形式作为辅助手段,通过动画场景与当事人叙述的声画组合营造出强烈的感染力,同时由于木刻版画是抗战时期流行的一种美术形式,使用这种动画风格更在艺术精神层面与抗战的历史内涵相融合,使得整部作品的艺术价值大为提高。

其次,大幅降低了创作成本。仍然以《我的抗战》为例,片中涉及到大量的战争场景,按照传统的创作思路可以使用影视资料,不过现有的影视剧和相关纪实资料存在重复使用的现象,并且不同的影视素材剪辑不能保证整部作品视觉风格的统一,所以这条思路没有被创作者采纳。如果使用真实再现,场景、道具、爆破以及影视设备的使用势必造成成本大幅增加,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动画艺术语言的运用轻松地解决了以上问题,节省了大量成本,使创作者有更多精力放在历史事实的挖掘采访和提高作品的艺术水平上。

再次,提高了画面表现力,更适合史诗场景的再现。在《圆明园》中,创作者面临着空前的难题,因为圆明园已经毁于战火,仅有遗迹存留。由于年代久远,当事人都已经离世,只留下些许文字与图片记录,以如此匮乏的可视性材料去创作一部时长90分钟纪录片的难度可想而知。此时真实再现理应成为创作者的首选,但是如果要达到视觉“复原”圆明园的创作目标,场景的搭建将会是一项浩瀚的工程,绝不是一个纪录片剧组所能完成的;若采用模型搭建的方式则难以展现园林恢弘的史诗场面和建筑精美的细节,画面表现上会留有遗憾。最后创作者选择了三维动画,通过建模、材质技术可以完美地表现任何建筑细节,利用高性能计算机可以完成大规模建筑群和风景的渲染,再加上精心设置的漫游动画,使观众随着虚拟摄像机的运动在圆明园的数字化史诗幻境中移步换景。

又次,扩展了题材与表现范围。动画艺术语言使历史题材纪录片摆脱了长久以来可视性材料缺乏对创作的束缚,创作者可以放开手脚去选择他们过去所无法驾驭的对象。近年来,一大批历史题材纪录片借助动画艺术语言为观众呈现了过去未曾表现过的题材,如《大唐西游记》巧妙地用动画形式呈现了调查玄奘师徒取经真实性的整个过程;表现中华五千年文明及“天人合一”理念的《故宫》通过动画再现了紫禁城建造过程和浩大典礼仪式等历史场景;获得金球奖最佳影片奖的动画纪录片《和巴什尔跳华尔兹》甚至利用动画艺术语言完成了对回忆、梦境和心理的纪录。最后,使历史纪录片更富有时代气息。影像技术的进步和创作手法的多元化使影视剧的创作极富时代气息,如《阿凡达》、《盗梦空间》等影视作品都获得了极高的社会关注和回报。“一直以来,中国纪录片重视内在属性,而对形式的审美性缺乏必要的关注”[2],我们应当在保证历史真实的基础上,不断丰富纪录片的视听语言与创作手法,动画艺术语言无疑给创作者提供了又一种可能。

总之,动画艺术语言为历史题材纪录片带来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成为历史题材纪录片创作者的一把利器,使他们的创作不再受到缺乏可视性材料这一问题的束缚,大大开拓了历史题材纪录片的表现范围。

动画艺术语言与真实再现手法之比较

动画艺术语言的运用为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创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动画艺术语言主观、虚拟性的特征与纪录片的真实性要求之间的矛盾是绕不过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动画艺术语言与真实再现的比较,分析二者与纪录片真实性原则的关系。当下也有人将纪录片中的动画场景归为“真实再现”,这是一种广义的划分方法,认为二者都运用艺术化手段将过去式的历史场景予以视听重现,这种重现是真实历史场景的“模仿”而非复原,从这个角度看二者是相同的。但这混淆了动画与真实再现艺术创作的本质区别,真实再现以影视造型语言为基础、以“搬演”为形式,经过每个场景逐个镜头的拍摄剪辑完成,对美工、服装、道具、灯光的要求与影视剧基本相同;而动画艺术语言以美术造型语言为基础,由动态的线条与色彩构成,具有很强的主观虚拟性、表意抽象性,不需要场景与演员,尤其是在数字动画艺术语言的支撑下,仅需要几台电脑就可以进行创作。

真实再现弥补了历史题材纪录片表现手法不足的缺点,增强了可视性与生动性,“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纪录片的一次自我救赎,把自己从解说词加图片的刻板中解放了出来,拓宽了纪录片的表现领域和叙述空间”[3]。但是从接受角度讲,真实再现常常引导观众进入“故事”情境,产生所见即真实历史场景的错觉,而且拍摄过程中的场景、道具、服装、表演越真实,给观众造成的错觉就越大,比完全采用虚拟风格的动画艺术语言更容易将观众带离对历史真实的探求。比如《圆明园》中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相聚的一段真实再现,画面唯美、镜头精到,使观众在“故事片”观看与“纪录片”欣赏之间产生了游离,虽然画面中的演员、服装、建筑等等都是处于“再现”情景中的历史表义符号,但是由于与生活中的现实场景具有绝对的视觉关联性,所以很容易让观众得出片中的假定情景就是历史场景的最终结论。

在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创作中,真实再现与动画艺术语言都能够做到“非虚构”,但前者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历史纪录片中“历史真实”与“影视艺术化处理”的界限;而动画艺术语言“得益于这样一种独特的辩证法: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关于真实人物,同时我们也知道自己正在看的是一种动画方式的重构,它与现实并没有那种我们所熟知的索引性关联”[4],这样就避免了由假定场景中的具象视觉符号造成的审美混乱。动画语言明确地告诉观众,虚拟的动画场景可以做到所表现的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各个要素都符合历史真实的客观要求,但并不要求画面中建筑、街道、衣服的细节完全等同于所讲述的历史时间、地点中的真实情景。这样,动画艺术语言通过假定场景中的假定性视觉符号反而能够让观众跳出对假定场景的“执着”,将审美重心放在对历史事件的把握上,去体验和思索创作者所要表现与传达的历史真实。

动画艺术语言与纪录片“真实性”原则

篇9

在新课标的推行及进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而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作为教学的最重要手段无疑是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表达内容的形式。对老师来讲,语言是从事课堂教学的起码条件,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是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教学是一门艺术,老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语言使得课堂教学显得轻松愉快又引人入胜,这样才能增强教育教学效果,提高教育质量。

课堂教学的语言可以分为以下五种:

一、口头语言

口头语言是人类之间交流、传递信息的最主要的工具。口头语言也是老师在课堂中最常用的授课方式。口头语言相对其它语言来说最大的特点的是它的时间和空间的灵活性强,通过口头语言的,老师可以将知识和情感完整和准确地传递给学生,同时还可以利用语言引导和开发学生思维并培养学生的能力;缺点是时间的延续性差。所以,老师要充分掌握口头语言的特点,趋利避害,老师的口头语言应注意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做到准确、精练、生动、清晰,力求层次清楚,逻辑严密,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能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抽象的概念具体任务化,枯燥的问题有趣化。这在于

⑴准确精练的语言能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性。初中学生思维活跃,但注意的持久性差,抽象思维发展不够。口头语言和文字不同,时间延续性差,因此老师在讲课时最忌语言拖沓、冗长、繁琐复杂,否则学生就很难完整地记忆和理解。老师口头语言应该简短精练、富有层次,不拖泥带水、重复啰嗦。同时,口头语言的灵活性强,所以有些老师不免有些随便,但学生很难将整节课的老师所以有话都听完记住,如果学生刚好听到和记住“随便”的话而漏过正确的内容,会给学生的理解造成很大的影响,老师的口头语言应该强调严密准确和逻辑性。例如,对于同类项的概念如老师说字母与次数相同的项是同类项,学生就会造成“a2b与ab2是同类项”的现象。对于学生回答中的语言不严密的地方,老师也应该及时的予以纠正和指出,默移潜化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

⑵风趣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和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对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首先要使学生对你说的话产生兴趣,而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是最容易激起学生兴趣的工具之一。学生每天要上七八节课,对不断“重复”的40分钟总觉得枯燥无味,而且连续的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也使学生的的大脑很难始终保持兴奋状态,这时老师就可以利用口头语言灵活性强的特点,在恰当的时机和内容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打破课堂的沉闷、活跃气氛,起到调节学生情绪的作用,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收获。如在上“口头语言有理数的分类”时,我给学生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请把下面的小朋友(数1,2,3,,0,-1,-2,1/2,22/7,-1/3,-5/8,4.5,-1.5)分别带回各自的家(正整数,负整数,零,正分数,负分数)”;接着,又提出问题"它们的家都在路边,现在由于公路改造,只能留两间房子,请你把长得像的小朋友安排在同一间房子里";最后,当“零”自己孤零零地站在屋外时,我有提出:怎么办,它站在外面会被大灰狼吃掉的”此时,学生们马上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后,学生纷纷表示这是他们读书以来最爱的一节课.由此可见,枯燥的书面语言,如果能用简明幽默的语言描述出来,还可收到强化记忆和理解的功效。

⑶亲切和蔼的语言能增进师生感情。教学是双边活动,师生在课堂中不单是简单的知识授受关系,也是一个情感的传递过程。尤其在新课改中,这一点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新课改的课程要求教师走下千百年以来”师道尊严”的神坛,与一个合作者,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做一做,练一练,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那么,要想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不少的学生就是因为喜欢某位教师然后才喜欢上该门学科的。课堂上老师亲切、和蔼的语言能增进师生感情,沟通师生心灵,使学生热爱你和你所教的学科,产生良好的效果。亲切和蔼的语言还可以给学生足够的信心参与到教学中来,很难想象一位从来不苟言笑、语言生硬的老师能让学生大胆的进行质疑和回答。

二、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是指通过人的面部表情和手脚等活动来表现个人情感的身体动作。教学如果能正确运用体态语言可以为老师控制和调节课堂气氛节奏,增强教学效果,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与科学间的情感交流。

⑴表情语言心理学家发现,当人们面对面进行交谈时,所获得的信息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对方交谈时的表情获得的。所以老师在课堂中应恰当利用表情来帮助教学,会起到出神入化的作用。如课堂上有学生开小差,一个严肃的眼神使他迅速改正;学生回答对问题,一个赞许的目光或一个会心的微笑都会使他得到莫大的鼓励。学生在认真听课时,一般都会盯住老师的脸,如果一位教师总是一种表情,就会使学生的注意中心由于缺乏变化而容易分神。老师的在讲课中随着知识讲述而起伏变化的表情,还可以还是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的人性本质,避免知识的机械性。如讲述一位科学家的成就时,一个崇仰、神往的表情胜过任何的语言陈述。

⑵手势语言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凡是做老师这一行的人,说话时特别喜欢打手势,其实这是一个职业习惯。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都喜欢使用手势语言,因为手势动作和表情一样,都是老师个人情感的外在表现,能使满堂生辉,增强教学效果。手势有时还可起到口头语言无法取代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实验语言

实验在验证数学知识的权威性、有效性方面是其它的语言无法比拟的。很多数学知识如果只是单纯从课本和老师的口中说出来,学生经常不容易理解,也不容易信服,通过实验语言却可以无声胜有声。

⑴实验语言是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工具。按照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我们将不单要求学生机械的记住课本上的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形成比较全面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思维,使用实验语言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手段。初中生的一个心理特点是特别喜欢亲自动手做一做、试一试,实验就是吸引学生的一个好方法,如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等知识,若能运用好实验语言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发现和创造知识的艰辛和快乐,使学生由感知兴趣提高到探究兴趣和创新兴趣。通过实验语言,我们可以让学生走完知识发现、形成、拓展(质疑、假设、验证、结论、运用)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形成正确完整的科学方法。而且数学的实验和科学典故、生活实际联系十分密切,通过实验语言我们可以让学生感觉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就是我们平常生活经验的提炼,避免科学的给人哪种冷冰冰的感觉,使学生感受到知识本身的人文性、以人为本特点,从而产生科学情感和科学思想。

⑵实验语言是对学生各种感官的充分训练。要真正观察好一个实验,就要求学生充分集中精力,发挥动手、动脑等各方面的能力,在观察中分清主次,把握住观察的重点,训练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对注意中心调整和运用能力。

⑶实验语言是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和运用、创造知识能力的最好训练。新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质,让学生在学习中训练他们的实践能力又是以前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如果我们运用好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和设计实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可以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的最好方式;再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从实验中得出结论和寻找规律,更可使学生完成了从实践中提炼理论的更高层次。同时这种让学生自己在动手中所形成的知识要比课本和老师讲述要真实和牢固得多。

四、板书语言

板书不是讲授内容课本知识的重复,而是对教学内容的提炼和概括,是画龙点睛的启示。板书语言受空间限制较大,但时间延续性、对重点内容突出性强,老师的板书应做到计划性、启发性、规范性。

⑴板书的计划性要求老师事先要吃透教材,将学生最容易忘记、混淆的内容找出来,然后有针对性进行板书设计,让学生更清晰地把握知识的重点和理解的要点。板书的先后顺序还能使学生看到知识形成、发生、发展的过程,从中看到思路和方法。而通过板书的位置设计还可以让学生看到知识点间的联系和不同,把握到知识的脉络框架。

⑵板书的启发性板书的空间限制性强,老师不可能也不应该将所有的内容都进行板书,所以对板书一定要强调其的启发性,利用几个简短句子甚至一个大的问号或文字所加几个点,将学生的心中的疑问和好奇心吊起来、引出来,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的探究,帮助学生去探究发现知识,促使学生形成积极思维的习惯。

⑶板书的规范性板书的时间的延续性强,不象口头语言过了就过了,它会留在黑板上,所以板书语言的规范性、严密性的要求都更高。统一风格的规范性板书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把握知识的重点和记忆的规律,形成良好记忆和思维习惯。一个规范、完整的板书设计本身就是一种美,还体现出老师个人对艺术和美的理解和表现,坚持下来可以薰陶、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使学生自觉地鉴别美、追求美和创造美。

五、媒体语言

篇10

而在教练员对运动员的训练中,命令性语言就体现了较强的说服力。命令性语言是教练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根据当时的情况所下达的硬性要求,这种口令带有命令性威慑性的语气,且情绪激昂、声音洪亮、态度果断,教练员在发出指令时是通过自身情绪的高涨来引起运动员对训练和比赛的重视,指令的发出态度要强硬、严肃,使运动员有令即行,有禁则止。

简明精炼清晰活泼

简明性语言是指教练员在训练、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采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教练员要尽量用较少的文字将一个进攻或者防守的意图传递给运动员,有时候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字就要让运动员快速地领会教练员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如在运动员投篮时说“以上臂带动前臂,将力传递到食指和中指间发力……,”这在短短几秒钟显然不合适,教练员可以利用“放松点”几个字简单地加以提示,运动员就能下意识地注意到应该跟平时练习时一样做动作;形象性语言是指教练员在训练比赛过程中将抽象的事物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描述出来,将抽象变为具体,使运动员更易于接受。教练员语言形象幽默,可使训练轻松、有趣,更好地完成训练任务,提高教练员的亲和力。

教练员在训练教学过程中,对运动员进行意图传递时,一定要清晰明确地点明技战术的要点、难点,最好能够做到画龙点睛地传递信息;另一方面要做到活泼幽默。采用活泼幽默的语言方式,不仅可以让运动员更加容易地接受所授内容,同时也能够非常好地调节因比赛造成的紧张气氛,缓解运动员的压力,从而使运动员超常发挥技战术水平。篮球训练一般都比较枯燥乏味,而风趣幽默有艺术性的语言可以为之增添色彩。教练员一定的幽默感是调节情绪状态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法,它可以激起运动员的学习热情,改善情绪状态。苏联著名教育家斯威特洛夫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感”。由此可见,教练员幽默性语言对运动员的训练生活一定会有很大的影响。

规范培育深入浅出

规范性语言是指教练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采用准确、科学、严谨的言语,来阐述动作要领、技术要求等较为专业的知识。规范性语言的使用可以使运动员更快更好地领悟教练员所要表达的意图,使训练和比赛更加专业科学。一名优秀的篮球教练员不仅要具有规范的技术动作,而且还要能够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所要阐述的东西,使运动员更加准确地领悟动作要领;教育性语言是指教练员在训练和比赛及日常生活中采用艺术性的语言,在教会运动员技术动作的同时也教会运动员如何做人,培养运动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和道德观,从而促使运动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及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一名优秀运动员,不仅要具备过硬的技术,还应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这就要求教练员在平时的训练生活中采用教育性的语言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因此,采用教育性语言不仅仅是注重知识的传授、思想品德的教育,更加注重的是篮球队伍的建设。

语言风格是指人们在平时的生活习惯中运用语言表达手段所形成的一种具有许多特点的综合表现。在篮球训练和比赛中,教练员应该把专业术语,自然语言以及自身的气质、兴趣、性格等特征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自己所特有的语言风格。对训练教学中不易理解的技战术,教练员就要尽可能将其形象化和简单化,运用比较直观的图像或实物对抽象的技战术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让运动员花费更少的时间接受更深刻的、抽象的技战术理论知识。

篮球教练无声语言的作用

无声语言又称体态语言,是在篮球训练和比赛中教练员通过一些肢体语言、表情等无声形式,来表达感情和传递信息的艺术形式。教练员的体态语言可以直观地让运动员了解所学的知识和教练员所要表达的思想,使得运动员能够快速准确地了解教练员的意图。与有声语言相比,无声语言更加具有感染力。例如在比赛时教练员通过一些手势来安排战术,指挥场上的球员,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隐蔽性更强,而且速度快、信息容量大、不受语种和方言的限制。同时教练员的面部表情也能感染和影响运动员的情绪,一个微笑,一次掌声,一个眼神等都有丰富的感情在里面,能够使运动员的自信心受到鼓励。因此表情语、动作语、手势语等体态语言是无声语言中重要的表现形式。

1手势语

手势是篮球教练员无声语言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它不仅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思想感情,在临场指挥中篮球教练员会经常使用它。不同的手势能代表一个教练和球队的独特沟通方式,不同的战术巧妙的利用手势可以顺利实施,从而让教练员更好地指挥现场比赛,有效积极地传递战术战略。每个教练员个性独特的手势,都需要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与运动员长期磨合而产生,这样才更有利于彼此之间的默契和交流。

2动作语

动作语言是在篮球训练中教练员经常采用的一种肢体语言。体态语言比起口头语言更加富有感染力,更加简洁明了。采用动作语言可以直观地表现出所学知识的结构、过程、节奏准确度等较为抽象的因素,使之形象化,具体化。动作语言的合理运用在篮球比赛时不但可以鼓舞队伍的士气,还可以威慑对手。我们在看篮球比赛时经常可以看到教练员在暂停,或者节间休息的时候拿着战术板一边讲解,一边做动作。当队员发挥好时,教练员与其握手、拥抱表示祝贺;当队员发挥不好时,有的教练会轻拍队员的肩膀表示安慰。教练员之所以采用这样的动作是为了让运动员更加清楚地了解教练员的意图和战术思想,以便他们在赛场上更好地执行教练员提供给他们的信息。所以动作语言能更好地配合有声语言,使教练员的讲解更加具体形象,有效节约时间,增进与队员之间的亲切感。

3表情

表情是人们内心世界的一种外在表现。教练员通过喜、怒、哀、乐表达自己真实的感情和思想,传递重要信息。在平时的训练和生活过程中,教练员时而欢笑,时而皱眉,不同的面部表情表达了不同的情感,使运动员内心也会产生一定的变化。人若面无表情,则会大大降低个人魅力,使人感觉不够平易近人。

篮球教练员提高语言艺术的途径

1多下苦功不断历练

提高教练员语言艺术,首先要从自身下苦功夫。篮球教练员不但要注重本身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了解其他相关专业的内容,提高自身的修养。如多看文学作品,提高个人文化方面的修养;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的相关知识,了解心理、教育的规律,尽量使自己在语言的表达上更加运用自如,游刃有余。篮球教练员平时还要多思考,用心感受生活,多与别人交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幽默睿智、自信乐观的智者,让自己成为语言的主宰者。要多学习一些演说名家的优点和长处,同时养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并配以得体的态势语,不断历练自己驾驭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理论学习广泛参与

篮球教练员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多观察,多思考,在有声语言上不断推敲揣摩,提高自身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同时,篮球教练员应掌握多种语言运用技巧,遵循语言规律,善于总结,积极创造。篮球教练员的体态语言要准确、规范,每一个手势、眼神、动作要有其明确的目的,体现教练员自身的威望,运用体态语言还应注意与运动员的交流反馈,及时调整,形成和完善自身所特有的体态语言。有机会就多多的参与到实践当中,充分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尽可能将自己所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一套训练教学理论。

3参加培训逐步提高

篇11

作者:张鸿喜 张静瑜 张志勇 何浩 单位:中国人民91336部队 清华大学实时系统实验室

模型层用于为仿真应用提供元模型与模型支持,元模型和模型是仿真应用开发的核心部分,其开发对象具有明显的领域特征。元模型由建模元素、表示法和模型解析模板三部分组成。建模元素采用MetaEdit+的数据模型GOPPRR[6],表示法为建模元素提供图形化的表现形式,模型解析模板是支持代码自动生成的模板文件。模型部分主要针对雷达电子战的应用需求设计建立,分为平台类、设备类、环境类和评估类仿真模型,可以随着仿真应用的逐步深入而不断扩充。应用层用于为仿真应用提供各种专用的应用软件。这些应用软件可为雷达电子战仿真提供想定生成、仿真管理、运行监视、过程回放、结果分析和外部连接适配等服务,虚拟装备界面软件用于模拟实际装备和CGF兵力的显控界面。六级建模机制元对象设施(meta-objectfacility,简称MOF)是MDA的一种语言定义机制,它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方式来描述不同类型的建模结构[10,11]。基于MOF的基本方法,针对雷达电子战仿真语言对模型建立及使用的具体要求,本文提出一种支持模型开发全过程的六级建模机制,它提供了一种可扩展的支持各种元数据的元建模体系结构,从而允许按需添加新类型的元数据,如表1所示。元建模行为发生在M5、M4和M3层;传统的建模行为发生在M3层,即对现实对象的建模;模型实例化与使用行为发生在M2、M1和M0层。从M5到M0层是逐渐实例化的过程,上一层是下一层的元数据层,依托元建模工具、建模工具及模型驱动平台,上一层的修改可自动映射到下一层,极大的方便了模型维护,提高了模型开发效率。基于六级建模机制的雷达电子战仿真语言支持多层次的元建模,支持多层次的模型分解细化,如雷达装备内部可细化为不同的功能模块对象,各功能模块对象又可继续细化为不同的子模块对象,从而可以满足不同粒度要求的仿真应用。其中,想定是一类特殊的元模型,使得应用开发人员可直接利用自己习惯的军事概念来描述仿真模型,这样建模过程也完成了部分想定编辑工作(如、装备搭载、参数设置等),其它想定编辑工作(如基于电子地图的航路规划等)由专用的作战想定生成软件来完成。模型功能体系六级建模机制从模型开发过程的角度规定了完整的元建模层次框架,但是它没有解决模型的功能划分问题。

从军事概念的角度,通过对雷达电子战仿真的结构组成和实体属性、交互、关系及动态变化特性等的分析,设计了结构模型与行为模型相结合的模型功能体系结构,结构模型属于静态模型,其中:属性模型用于描述各仿真实体本身的固有特性,如有源干扰设备的名称、干扰功率等;信息模型用于描述各仿真实体的信息交互关系,类似于HLA中的FOM[12],如雷达设备需要接收目标回波信号、电子干扰信号等信息;关系模型用于描述各仿真实体之间的依赖关系,如平台与装备的搭载关系、平台编队航行时的关联关系等。行为模型属于动态模型,其中:状态模型用于描述各仿真实体在其生命周期内为相应事件而经历的状态序列,以及对事件的响应,包含状态、跃迁、事件和活动等要素,如无源干扰箔条弹在接收到发射指令后,触发其发射事件处理函数,从而改变自身的运动状态;交互模型用于描述各仿真实体在特定上下文中为完成特定目的而触发在实体间交换信息的动作序列,包含消息、行为和连接等要素,如舰载指控系统为达成舰艇规避的目的,通过内部消息触发发送舰艇规避命令给舰载导航系统,从而控制舰艇改变航向航速;计算模型用于完成数值解算任务,如:雷达方程的解算、导弹运动微分方程组的解算、电磁波大气传输衰减的解算等。六级建模机制中从M4到M0层的元模型及模型设计中均涉及到上述几类模型,其构建的主要任务发生在M4层。在元建模阶段,结构模型的构建体现在对GOPPRR的设计建立,其中,Graph(图)、Object(对象)、Port(端口)、Role(角色)和Relationship(关系)都可以拥有属性;信息模型和关系模型则针对Object的具体需求建立。模型解析器可为各类结构模型自动生成报表文件。行为模型的构建通过模型解析器编辑模型解析模板来实现,模型解析模板以Graph为单位进行设计,针对状态模型、交互模型和计算模型分别建立不同类型的解析模板。计算模型虽然可在元建模过程中实现为解析模板,但由于其主要是完成数值解算功能,通常利用Excel、Matlab等专用的工具软件来实现计算模型的功能,并通过模型组合工具实现与其他功能模型的组合集成。

从人们对建模语言的习惯性理解的角度,建模语言则包括抽象语法、具体语法和语义三个组成要素。抽象语法抽象语法规定了建模语言的抽象结构,包括构造块和通用规则。具体语法具体语法即建模元素的表示法,是一种图形化的语法,包含一定的规则和语义,表示法和抽象语法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3]。雷达电子战建模语言中,建模元素的表示法表现为一系列直观形象的标记符号,如图3中的各种图形符号。依托表示法定义工具可为各种Objects、Roles和Relationships创建表示法,可以在图形上绑定元素的属性或者模型解析器的输出,并以文本方式显示,可以在Objects和Relationships的图形上设置特定角色的可连接域。“DatabasePort”是“雷达目标探测与捕获模块”对象的属性文本显示,并为该模块对象的表示法设置了专供“Database_Termini”角色连接的端口符号和端口连接域,以此实现了端口的可视化。语义语义就是对元模型的解释和逻辑表示。在雷达电子战建模语言中,语义就是元模型所对应的雷达电子战仿真领域概念的含义,以及这些含义之间的关系。语义体现在通过模型解析器编辑的模型属性、信息、关系报表文件,运行环境配置文件,以及模型解析模板等方面。采用模型解析器专用语言MERL(MetaEdit+ReportingLanguage)进行语义编辑,可对编辑的代码进行实时调试。目前,已针对各类Graph类型的建模元素建立了C++、Java、Python类型的模型解析模板,从而可支持上述几类代码的自动生成,也可根据模型的运行和使用要求,扩充开发其它类型代码的模板文件。以雷达模型解析模版为例,其主要实现了“雷达目标探测与捕获模块”和“雷达目标航迹生成模块”的信息接收处理、状态维护、交互信息发送,及雷达目标探测与捕获和目标航迹计算等功能。建模时,根据该解析模板生成的雷达模型与模型配置文件相结合,可实现对某作战想定中具体一部雷达的模拟。模型驱动平台模型驱动平台的体系结构如图4所示。技术基础层技术基础层用于为平台服务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持。为了实现高效、快速信息交换和分布式计算处理,采用了信息总线和计算总线相结合的技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