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社会控制论文

社会控制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7 16:49:0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社会控制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社会控制论文

篇1

(2)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体系,从组织构架上保证业务经办的安全畅通,在部门、岗位之间形成即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体系。

(3)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要强化经办机构组织文化建设,有计划地开展遵纪守法、职业素质等品德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二)社会保险经办业务运行风险是未按照政策或未按照业务规程办理业务带来的风险,就要在业务操作流程上做到规范化、制度化。

(1)社会保险经办业务要严格实行授权制度,只有取得授权的工作人员方可办理社会保险业务,未经授权不得办理,同时要实行授权备案制度。

(2)要建立业务复核制度,对于缴费基数核定、人员参保信息录入、修改以及待遇计算等社会保险业务,如果只有经办,没有复核,很容易造成工作失误、错办甚至故意违规的现象,譬如,授权一个业务经办环节(岗位)办理参保登记审核、信息录入和变更信息维护、待遇审核、待遇计算等业务,虽然对单位和个人提供了方便,但由于缺乏对岗位权利的制约,极易产生弊端;另外,对于外部人员采取欺骗手段冒领社会保险待遇的情况,如果实行单岗,在经办人员未能及时发现问题的情况下,就会将外部风险转化为内部风险。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风险,需要建立业务复核制度。

(三)对于财务管理风险,要加强会计核算,严格财务管理,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1)对于未按规定将基金缴入财政专户、各险种未实行分户管理,相互拆借资金的现象,要建立明确的会计操作规程,分险种设账,单独核算,避免相互挤占、挪用基金的现象发生。

(2)建立分工明确的岗位责任制,财务会计部门应设立会计负责人、记账、复核、出纳和财务网管等岗位,明确各岗位的职责范围,财务收支审批实行分级授权,未经授权不得越岗代办,出纳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录工作,财务印鉴、票据、空白凭证实行专人管理并有登记,会计人员轮岗或调离时,必须严格履行交接手续。

(3)完善账务核对制度,对不同账务应定期核对,做到账证、账账、账表、账实相符。

(4)为及时发现经办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问题,要建立内部审计监督体制,经常性地开展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对于信息系统存在的风险,通过制度控制手段,在数据传递过程中,减少人为干预,实现信息的事前、事中控制。社会保险费征收数据、待遇支付数据交换,尽量通过与社会保险费代征(代收)、机构专线连接,采取数据不落地处理;基金财务数据尽量由业务系统产生,通过开发内控监督系统和软件,实现监督方式信息化,有效增强事后控制的效率。

二、“内控”制度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目前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单位负责人要高度重视,亲自抓制度建设,随时了解内控制度的执行和各环节履行职责情况。

(2)各级社保经办机构要经常性组织参保企业开展业务培训,让广大社保业务经办人员都树立起安全意识,提高工作责任感和防控风险能力,通过法制宣传,起到警示作用。

(3)建立健全“内部控制”队伍建设,采取授课以及座谈等形式进行专业培训,经常开展讨论和交流,提高内控监督人员的业务能力。

(4)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逐级、逐层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各级社保经办机构的作用,实现内控监督体系科学化、程序化、制度化。

篇2

依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一是人口数量多。全国总人口数达12.95亿人,占世界总人口的1/5以上。二是人口素质有待提高。人口普查粗文盲率(15岁及以上文盲占总人口的比重)仍有6.72%,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4 571万人[1],所以,对于我国来说,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人口控制社会化应当成为今后人口控制的主要方式。要想使人口控制社会化很好的实施,需要生育控制的协助。

1人口控制社会化是当前人口控制的必然选择

人口控制社会化是指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人把社会生育规范内化为自己的生育观,并自觉承担社会生育义务和责任的人口控制方式,是一种自律为主的柔性控制方式[2] 。

1.1从人口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出发,我们应当选择人口控制社会化

人口可持续发展理论就是要求人口增长速度和素质能够朝良性的、稳定的、积极的方向发展,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也就是说如何使个人认识到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统一,怎样才能使人们把人口控制的需求变成自觉自愿的选择呢? 那就是通过社会化过程,使社会生育伦理规范和生育责任内化为人们的内心信念和生育意愿。

1.2 生育模式多样化的现实与生育文化主流导向需求之间的矛盾,需要我们选择人口控制社会化

在自我中心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丁克家庭、同性恋家庭、无子女家庭也相继出现。社会开放使生育状况变得难以琢磨。另一方面,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使婚育关系变得复杂而微妙[3]。这些变化都使生育模式呈现多样化和难以控制的局面。社会变化与生育模式多样化之间的中介因素,是人们对生育的自主选择。人们对生育的自主选择是否应当绝对自由呢? 当然不能。从社会发展的需求看,社会应当对人们的生育施加影响,应当适度限制生育选择的自由。因此,社会主流文化只能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引导人们的生育意愿,引导人们的“自主”选择。引导的最佳方式不是“堵”和“禁”,而是通过教育潜移默化,即社会化。

2人口控制社会化的主要途径

社会化是个人由自然人成长发展成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个人同他人交往,接受社会影响,学习掌握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格、社会心理、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过程。把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的信念、习惯和人格,是人们社会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社会化涉及社会和个人两个方面。从社会的角度看,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人进行教化的过程。从个人的角度看,社会化是个人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4]。社会要想使人口得到适当的控制,实施教化的主要途径有哪些呢?

2.1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起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成长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对于人口控制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观念。比如:一对有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养儿防老”和“女子终究是人家的人,嫁出去的女子泼出去的水”等思想的父母,不难想象出他的孩子思想也会受到影响。学校教育除教授他们所需要的技能外,还教授对待事物的态度和如何应用自己知识辩证地看待事物。对于人口控制来说,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至关重要。

2.2规范媒体的宣传

大众传媒通过筛选信息、舆论导向等方式,对当今青少年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要推行人口控制社会化,就必须规范大众传媒,使他们的宣传为主流文化服务,对人类社会负责。

通过对社会大众进行人口控制的社会化实施以后个体把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的生育观,即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而在现实生活中,就需要生育控制协助完成。

3生育控制的伦理问题

生育控制是对人的生育权利的限制,包括对正常人生育权利的限制和对异常特定人的生育权利的限制,前者往往是一个国家为控制人口数量而制定的一种普遍的政策和法令,如计划生育政策,后者往往是着眼于提高人口质量,对一些严重影响后代生命质量的特定的育龄夫妇实行生育限制。生育控制方法主要包括避孕、人工流产、绝育等。其中涉及的许多伦理问题历来是生命伦理学关注的焦点。

3.1避孕是生育控制在人口控制过程中的主要手段之一

尽管避孕在今天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成为许多国家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的有效手段,但在伦理学中,避孕还存在或需要解决以下的认识问题:

3.1.1 越来越先进的避孕技术推广使用后是否会引起性关系的混乱这种可能性在一定范围内是存在的,避孕使同生育过程可以完全分离开来,人们可以享受纯粹的性快乐,而不必顾虑意外受孕及其带来的后果,这就减轻了对后担心的心理压力, 从而改变了人们的性观念,使婚前性关系和非婚前性关系会有所增加。那么,我们怎样解决这种伦理问题呢?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教育,以道德和法律来约束和控制人们的。

3.1.2会使人们放弃生育的义务避孕在一定意义上的确是把婚姻与生育分离开来了,这种分离会不会使人们放弃生育的义务, 最终导致社会的利益与人种的延续受影响。

3.2人工流产

它是避孕失败的一种补救措施。人工流产伦理争论的矛盾焦点主要集中在胎儿是不是人,有没有出生权利的问题上。其他问题的解决,例如妇女对于其自身的权利和社会对更自由的人工流产法的利益,首先依赖于胎儿是不是人,是否是一个能够要求拥有权利的实体[5]。

人工流产在我国另一个伦理问题就是性别选择,造成我国男女比例失衡以及所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3.3绝育

在当今我国人口控制主要应用于:一是避孕,或出于夫妇个人的考虑,或由于社会控制人口数量的需要,绝育可达到不再生育的目的;二是优生,如果夫妇一方或双方有严重遗传病,绝育可保证遗传病不再传递到下一代,也可改善人类基因库质量。绝育伦理争论的矛盾焦点主要集中在严重遗传性疾病患者尤其是智力严重低下者的非自愿性绝育上。在伦理上,我们可以从有利、尊重、公正和互助等原则组成的伦理框架来分析和评价对严重遗传性疾病和智力严重低下者的绝育[6]。

21世纪,人类最大的威胁不是战争和疾病,而是“人炸”,加之在现实生活中,先天性、遗传性疾病也威胁着不少家庭和人群,如何解决呢?需要进行人口控制的社会化和生育控制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来实现。

[参考文献]

[1]张维庆.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读本[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4.5.

[2]马芒.人口控制社会化的决策选择[J].南方人口,2004,1:16.

[3]肖君华.现代生育伦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优秀博硕士论文,2004,4:2.

[4]冯泽永,史玉.生育伦理与人口控制社会化[J].医学与哲学,2006,27(7):38.

篇3

一、社会控制理论的基本内容

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秩序的存在,而这种秩序的建立和维持则是社会控制的结果,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控制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学校中老师对学生的教导、工作中领导对职员的监督等等,都是社会控制的具体表现。因此社会控制就是要把彼此完全不同的单个人的社会行动整合成有序的社会秩序,使人们的社会行动既千差万别,又符合社会要求而不发生偏离、越轨,但是任何社会都不可能完全实现这一目标,总有一部分人或者极少数人突破社会控制走上犯罪的道路。

很多犯罪行为理论都假定,如果听任人们自行其事,他们都会自然而然地遵守法律,并且认为是生物的,或者心理的,或者社会的特定力量驱使人们实施了犯罪。而控制理论持有与之相反的观点。他们假定,如果听任人们自行其事,他们都会自然而然地实施犯罪。犯罪学研究的关键问题是:大多数人为什么不实施犯罪?控制理论通过探讨抑制人们实施犯罪的“控制”力量来回答这个问题。在特定的环境中,这些控制力量会崩溃,结果导致了犯罪和其他“失控”行为。因此,人们之所以实施犯罪,被认为是因为抑制他们实施犯罪的力量薄弱,而不是因为驱使他们实施犯罪的力量强大。

著名的美国犯罪社会学家特拉维斯赫希认为任何人都是潜在的犯罪人,个人与社会的联系可以阻止个人进行违准则的越轨和犯罪行为,当这种联系薄弱的时候,个人就会无约束地随意进行犯罪行为。赫希的理论基础是依恋,即因为有了青少年对家庭、学校等的依恋,青少年在做出一定行为时才会考虑父母、学校等的感受,从而放弃自己的不良行为,才会增强遵守社会共同价值规范的意识。

二、青少年犯罪成因的理论解释

从赫希的“社会纽带”来讨论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可以得出一个很准确的解释,因为社会控制理论是用很多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在进行试验调查研究后得出的结论。青少年只有依恋于家庭、学校以及朋友,才能在人与人的交往和老师家庭的教导下参与更多的有意义的活动,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正确的信仰,最后才懂得奉献,追求自己的梦想以及获得更高的价值追求。

从家庭方面来说,家庭是青少年生活时间最长的团体,家庭对青少年是否能健康成长起到最直接的影响,也是最长久的影响,青少年对家庭的依赖表现在行为时考虑父母的感受,很多时候会遵从父母的意志,因此好的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家庭存在暴利行为,这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暴利行为的影响,成为有暴利倾向的人,脾气暴躁、易怒、遇事不理智,家庭暴力会对青少年在肉体上和精神上带来折磨、伤害,从而使其性格变得扭曲,更容易实施犯罪。从家庭结构异常上看,不完整的家庭结构使得父母教育角色不完整,从某些方面不能发挥出正常的教育功能,父母照顾不到或者将其丢下不管的情况下,青少年的心理会产生偏差,这样环境成长的青少年存在潜在走向犯罪的危及。

从学校角度分析,学校是青少年进行教育的中心,也是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因此除家庭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大外学校也占据无可替代的地位,学校通过提高青少年对学校的依恋度,多提供青少年参加活动的机会,减少其接触不良行为来控制青少年做违法犯罪活动。但是现在学校教育指导思想的偏差,只注重升学率,而忽视了素质、体制等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学校分快慢班等,使得分入慢班的学生受到歧视或者使其自己放弃对自己的要求,破罐子破摔等现象不断出现,使得这些学生产生对学校的抵制,这样学校本来的教育功能不可能发挥作用。现在注重分数的教育直接导致学校忽视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学生没有远大的目标、理想,没有正确的观念,没有纪律性,法制观念淡薄,使学生很难抵制社会中不良因素的诱惑,很容易在不良外因的引诱下走上邪路。从社会角度看,社会中存在各种腐败现象,某些行业和部门党风不正,社会环境“垃圾”增多,这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这些行为直接导致青少年对社会产生很大的负面看法,使他们鄙视社会、反叛社会。并且社会对青少年的保护、教育、预防犯罪等工作欠缺完善,使得保护、预防政策不能很好的贯彻落实,缺乏具体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各种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时常发生。社会文化监管不严,使得暴利文化无所不在,报纸、广播、电视等很多地方充满暴力内容和镜头,青少年在思想不成熟的情况下分辨能力较低,模仿能力较强,并且大众传播媒介是很容易渗入青少年中,青少年无力抵抗媒介的说服力,暴力文化也正迎合了青少年的需求,因此暴力等不良文化影响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三、社会控制理论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分析

因此要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就要将社会控制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加强青少年对家庭、学校、社会的依恋程度,减少家庭暴利、单亲家庭等家庭问题的存在,使青少年在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只有加强青少年对家庭的依恋,他们在做出行为前会先考虑父母的感受,并且只有存在了子女对父母、家庭的依恋,他们才会结束父母对自己的教导,从而使家庭、父母在使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或者说符合社会主流的世界观、人生观上起到应有的作用。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因此学校教育的成败决定着青少年犯罪预防的成败,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并改进学校的教育方法,提高学校的教育理念,增强学校对青少年的影响力和控制力,青少年在校期间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还要学习做人的道理、做人的原则和标准,只有通过全面的学习,他们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对不良意识的抵抗能力。并且学校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吸引青少年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只有参与一个群体活动,他才会对群体产生感情,对这个群体产生归属感,这样也有助于减少青少年的犯罪行为的发生。社会预防也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环节,社会应该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净化社会中不良的习性和风气,增强青少年抵制外来诱惑的能力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

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这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共同关注,充分发挥积极的作用,使青少年形成对家庭、学校的依恋,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树立正确的理想,使他们在一个健康、幸福的环境中成长,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个控制环节发挥作用,达到理想的预防青少年犯罪效果。

【参考文献】

[1]吴鹏森,《犯罪社会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2]方鹏翻,《理论犯罪学》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郭玉川,《社会控制理论视野下的青少年犯罪问题》[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版。

篇4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6-0247-01

从建筑设计诞生的时刻起,徒手绘制图纸便成为了所有空间设计相关专业重要的(甚或曾经是唯一的)表现手段,它以表达设计意图为根本目的,通过传统绘图媒介,如纸、水彩、水粉等工具,绘制逼真的效果图,以期趋近于真实的表现设计师的设计构想,具体包括了空间场景中的色调,相关构成元素的材料与质地,科学的空间透视关系,以及符合真实世界的尺度比例关系等等,最终,满足空间功能使用者对完整空间设计的视觉观看。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与影视动画技术成为了当今时代空间设计表达的新兴工具与媒介,如本世纪初,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设备的不断更新,计算机空间设计表现进入了井喷式的阶段,硬件日新月异的升级,3dmax,Photoshop vray,SU,liumion等制图软件的逐次换代,致使更加真实、快速与易于修改的计算机制图在空间表现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有取代手绘制图的趋势。面对着如此现状,手绘在专业体系中应处于何种位置成为了亟需考虑与解决的问题。现阶段的手绘课程较多的停留在传统审美范畴,仍以如画性表达为其根本目的,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景观“表达出一幅美的场景”都是难以改变的宗旨,虽有快速表现或是新兴材料与技法的引入,表达如画性方向从没有改变,正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兴起的环境美学所对如画性提出的质疑,二维画面的如画性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对三维空间本质属性的整体理解与认识,过度的色、形、质的表达掩盖了对空间与功能获得真实与更为贴切的感受与体验,从而使空间设计过程陷入恶性循环。

此外,手绘是设计师进行灵感表达与设计思考时的方案推敲工具,体现了设计师个人的思想轨迹与设计能力,手绘亦是设计师与甲方、同行、助手和制图人员之间沟通的工具,这些功能都反映了手绘与人的精神领域活动的紧密关系,可以说,手绘乃是思想与灵感的外化与物化。针对这一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是急功近利的想法成为了主导手绘学习的重要障碍,在以研究生考试或“简化型”设计(泛指不以使用功能的特殊性、个性研究为目的的设计类型,此种设计多为一案多用式或借鉴式)表现为功利性目的的驱使下,为了立竿见影的得到效果,一种快餐式的“手绘模式”已经在广大空间设计类学生中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并形成了经济化的商业运作链条,从绘制形式、用笔工具、线条造型、透视技法、构图位置等全方位的以订制和模式化的手段灌输给了近6、7届的学生,此种大面积、广泛的教育模式的扩张,虽能在较短时间内显现出效果,但从长远来看仍然孕育着恶性循环的结果,放眼看去,成千上万的学生绘制着同样的树形、人物、配景,同样的笔触,同样的着色体系,同样的空间形态与构成元素……不仅抹杀了个体的创造性力,长时间的积累之后,势必使学生无意识的接收了错误的、非艺术的学习、思维模式,这对于中国设计行业整体的创新和转化能力将是一场灭顶之灾。对快餐式手绘教育另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是此种负面力量已经渗透进了空间设计教育体系,某些教师甚或是已经成为了此种模式的牺牲品,在其从业历程中,所有工作以能够快速见效为重心,日常生活中不注重个人审美能力与艺术修养水平及绘画表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快餐式的世界观决定了其生活、工作过程、目的的方方面面,因此,势必在讲授手绘表现课程中选择了“快速见效”的表现方式,无形中本应该成为高质量、精英化的教育的重地,反倒成为了推动快餐文化的另一股重要力量。

篇5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7-030-01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口流动的加速,空巢老人已成为一个不争的社会事实,子女远在他乡,与老人聚少离多,老人们独守空房,他们无人照料,常年处于孤单、寂寞与无奈中。一方面是老人的急切需求,另一方面是子女的心有余而力不足,面对如此困境,如何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要,如何高效对老年人进行精神照顾,是我们每个人都急求的答案。文章即从社会支持理论视角出发,通过对空巢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进行剖析,借助理论视角找出满足空巢老人情感需求的可行途径。

二、空巢老人的精神赡养

国内学者对空巢家庭及空巢老人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在社会学研究里,空巢老人主流的释义为“年龄在60岁以上,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女子长大成人后离开老人自立门户,剩下老人独自居住的纯老人家庭。”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所得数据,我国老年空巢家庭正迅速增长,如以至少有一位65岁及以上老年人生活的家庭户为分母基数,那么我国老年空巢家庭已占比达31.77%,这意味着在我国至少31.77%有老年人生活的家庭属空巢家庭。而如若以60岁及以上老年人生活的家庭户为分母基数,空巢老人家庭比重将更加令人担忧,且这一比例还在迅速增长着。

对老年人的赡养可以分为物质赡养与精神赡养,物质赡养是指子女、其他家庭成员或者社会成员在经济上给予老年人帮助和支持,以保障他们正常生活的赡养形式。而精神赡养有着不同于物质赡养的内容和特征,通行的观点认为精神赡养就是关注老年人心理和情感上的需求,并且尽量使他们的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文章中,精神赡养是指子女或者其他家庭成员及社会成员主动去关心和了解老年人,并通过各种方式积极主动的去满足老年人的各项精神需求,从而使老年人获得心理与精神的最佳状态。

三、从社会支持理论视角看老人精神赡养问题

(一)家庭支持的强化

家庭养老是我国最传统也仍是目前最广泛的养老方式。因此老人精神赡养最主要的支持来源还是家庭,这就需要配偶、子女等家庭成员去为此献力。

首先,老年夫妻之间要互相关心。配偶在生活照料和情感慰藉上的作用是其他家庭成员和社会成员无法替补的。因此,老年夫妻之间应彼此相互关心,不但要从生活上给对方细致入微的照顾,更要在精神上互相安慰,互相体贴,互相倾诉,互相理解。其次,子女应时常给以关心、理解与尊重。子女是父母最大的感情寄托,作为子女不能仅仅将对老人的关心转化为物质上的供养,而是需要从心理上给予真正的关怀和理解。无论工作多繁忙,子女都应常常去探望父母,而且探望的频率不能过低,应当注重和老人心灵上的交流,帮助老年人排忧解困。另外子女应尊重、理解和支持老人所做出的合理决定。子女应尊重老年人独立的人格和尊严,老年人有自主做出决定的权利,有参与进家庭内部重大决策的权利,子女应给予尊重和认可。作为儿女需要知道,真正地关怀是一种顺从,顺从老年人合理的需求,做他们背后的支持者与鼓励者。

(二)健全社区组织,完善养老基础设施建设,丰富社区文化活动

首先,社区应建立健全各社区组织。社区首先应当设立好专门的老年人服务组织,其中包括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的组织、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和人文关怀的组织、组织社区老人文化娱乐活动的组织以及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组织等等。其次,除了建立健各项服务组织之外,社区还必须完善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各种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应该包括:健身场所、娱乐场所、医疗卫生药品和各项器械等等。再次,应当培训或聘用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来提供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精神赡养是一项看似简单实则对提供服务者素质要求很高的工作。它要求工作者既要具备相当高的专业素养,同时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心。因此,可以聘用一定比例的专业社会工作者,让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带领和指导其他社区工作人员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服务。最后,社区应着力于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吸引老年人参与其中,培养老年人的兴趣爱好,提供给他们学习与自我发展的需要,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三)精神赡养离不开社会的关注以及其他社会成员的支持

孝敬父母,尊老爱老,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社会应营造出尊老的氛围,弘扬爱老敬老的社会风尚,从而促进家庭发挥好它的基本职能,呼吁社会大众参与进老年人的精神赡养。具体做法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利用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宣传此种文化,也可以利用社区这个纽带,借助居委会等基层群众组织,在社区进行宣传,从而在全社会形成爱老敬老的社会风尚。

其次,国家应给予政策与资金上的支持。老年人精神赡养是全社会的问题,国家和政府责无旁贷。国家可以从政策上鼓励,也可以在资金上支持。比如,可以参照日本和新加坡等国,从居住环境和条件方面入手,政府通过对两代就近居住的家庭提供一定的购房优惠或者医疗卫生、交通等方面的补贴,从而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和老年人就近居住,这样就为老年人照顾提供了便利条件。有了一系列的服务政策与福利制度,家庭、社区、社会才有奉献力量的平台。从资金上,政府应该加大对老龄事业的投入,只有增加对老年人服务事业的资金支持,我国各项老年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

完善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不仅是单个人或单个家庭内部的问题,它是整个社会的问题。老年人精神赡养须从三个方面着手,微观层面,家庭内部的精神赡养;宏观层面,社会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中观层面,连结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的社区精神赡养。只有三个层面互相补充、互相配合,才能真正解决好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篇6

(一)论证方法

人文社科类学术论文写作的论证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以说理的方式,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对研究问题进行层层梳理,提出明确的论点,并逐一予以阐释、 论证的研究方式。运用论证方法撰写的人文社科类学术论文属于论证型论文。论证型论文通常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部分组成。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因果法、反证法、引申法等。

(二)评述方法

人文社科类学术论文写作的评述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对其研究领域的某一成果或具体观点进行褒贬不一的综合性评述的研究方法。根据评述对象的不同,评述通常分为文献评述和会议评述两种不同类别。运用评述研究方法所撰写的。论文通常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并钚- -味对已有观点或成果进行正面论证或反面驳斥,而是综合各方面观点以客观的态度对其进行评述。评述型论文通常包括前言、主题和总结三个部分,与运用论证方法撰写的论证型论文相比有明显区别。在评述型论文的撰写中应特别注意对评述对象资料的搜集要尽完整,使用的文献资源也应忠于事实,最大程度保证评述的客观性。

(三)调研方法

调研方法是人文社科类学术论文特别是社会科学类论文研究方法中较为重要的研究方法。运用调研方法撰写的论文就是通常所说的"调研报告".根据调研报告撰写的论文就是"调研型论文".调研方法是基于真实的社会实践调研,对搜集的信息进行综合整理后,再开展客观分析的一种综合性学术研究方法。调研方法最常用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管理学等社会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也是人文社科类学术论文开展实证研究的基础性方法。调研型论文通常包括调查和研究两个阶段,通过调查去研究某些社会现象,得出有关数据,归纳相关规律,为解决某些存在的问题提供依据或参考。

(四)考证方法

人文社科类学术论文写作的考证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对学科领域或社会实践中的某- -问题 ,以直接或间接的材料为基础进行深入研究、辨明是非的研究方法。通常意义上的"考证"多指对古籍、古证的考察或修订。现在的考证含义已有所延伸,不再仅局限于对古籍的考察,而是指对事实的考核和例证。

考证方法常用于历史学、语言学、文学等学科。考证型论文-般包括引论、本论和结论三部分。与其他研究方式不同的是,考证型论文的研究方式需提出新的考证观点,否则只是延续前人的考证结论,考证的意义就大大削弱了。

二、适用社科论文的研究方法介绍

1、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 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 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 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 问卷调查法 ,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 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 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 研究提纲或观察表, 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 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系统性和可重复性。 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 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 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 发现其中的问题。 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 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 借助各种方法技术, 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 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3、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 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 从而全面地、 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 其作用有: 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 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 有助于观察和访问。 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 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 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 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 在自然条件下, 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 根据观察、 记录、 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 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4、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 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 理清关系, 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 的方面的分析。 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 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 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 从而能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 揭示内在规律。

5、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 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 2000 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 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 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6、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 加以调查分析, 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

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

(1) 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

(2) 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

(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7、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 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 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 数量研究法 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8、模拟法 (模型方法 )

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 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 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 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 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

9、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 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或产品。

10、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 以实现新的目标。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法, 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 帮助人们提高和掌握运用规律的能力。

11、 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 使之系统化、 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

12、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 它将已有的现象、 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 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 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 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 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 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

13、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 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 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 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 ,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 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 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 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 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

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 模糊数学 分析方法。

14、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篇7

期刊根据级别不同,类别不同,价格会有不同。比如普通的省级,国家级期刊,一般2000多字符的文章价格在800元-1000元左右,篇幅长一点的价格高些,而同样是省级期刊的医学期刊,价格则可能一千多元甚至更多。而核心期刊则价格更贵,从几千元到上万元,期刊由于级别的不同,发表的版面费也不同,核心级期刊的版面费比较高,通常在千元以上,国家级和省级期刊的投稿版面费参差不齐。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现在很多期刊杂志都有合作的机构,这样就导致了相差很多,有的机构打着正规期刊的名义行骗,这个您就要注意了,太低太高的价格都要小心。

那么期刊论文要注意什么?

1、尽量提前 2-3 个月投稿。 一般的学术刊物,从接收稿件到样刊出来,需要 2-3 个月。 如果是核心刊物,则需要半年,或许更长时间。虽然最近几年,有很多刊物变成了月刊、半月刊,甚至旬刊,但还是提前准备为好。

篇8

作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特色专业负责人,他提出了“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中心”向“以信息资源管理为中心”的学科战略转移观点,其总的指导思想是从“技术导向”向“管理导向”转变。更为重要的是,他特别强调系统科学思想和系统工程方法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他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已在国内信息管理学术界产生了积极的反响。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管理学教程》已经出了第3版,连续印刷12次。其带领的学术创新团队抓住“企业信息化工程”这一契机,发表了有关企业信息化工程的研究文章20余篇,几年前与合作者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去年,他又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国内第一本全面介绍企业信息化继ERP,CRM之后的第3股浪潮的《协同管理系统》,反映了其在此领域的研究走在国内前列。

作为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科方向带头人,他积极开展六西格玛管理与ISO,BPR、ERP、CRM等的关系与集成研究,这是其近年来开辟的创新研究领域,在《数理统计与管理》等杂志上发表了系列研究成果,目的是努力使企业数据化管理与企业管理信息化融合,使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作为统计学学科带头人,他把统计学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两个学科专业进行交叉,开展了统计学学科下的统计信息系统学科方向建设,由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了全面反映中国国情下统计信息化工作的《统计信息系统》,积极推进统计学学科研究从统计理论和方法向统计技术和手段迈进。

篇9

 

我们应该从何入手探讨工程项目管理的问题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有两点,第一、立足现实意义,正确认识当前内外环境的现实状况,着眼于让工程项目管理挥实效;第二、我们必须要开拓思路,立足战略和未来的角度深入思考如何做好我们的工程项目管理建设工作。沿着这个思路我们仅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进行探讨:

1.工程项目的基本管理理论和方法

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主要有三个部分:目标的系统管理、过程控制管理和信息技术管理。而这三个组成部分的原理又分别来自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与其说是三个原理倒不如说是三种方法。

1.1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是目标的系统管理原理的直接来源和理论基石

它作为一种理论是“为了更好的达到系统目标,而对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流动和控制机构等进行分析与设计的技术”;作为一种方法则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则、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

1.2工程控制技术和方法是控制论的主要分支,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线性和非线性理论系统;概率和统计方法的应用;最优控制理论;自适应、自学习以及自组织系统理论;大系统理论;模糊性理论等。目前,这些技术和方法已广泛应用于项目管理中的过程控制及其他领域,作为人们认识客体的工具和从整体把握客体的方法。

1.3现代信息技术控制论创始人维纳说

任何组织所以能够保持自身的内在稳定性,是由于它具有取得、使用、保持和传递信息的方法。所以,项目管理都有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重要手段,把系统的运动看作抽象的信息变换过程,利用模拟模型和人工智能,研究项目管理的复杂性、系统性和整合性,为项目管理提供思想的材料和工具。

2.要把项目管理实施中的持续改进作为至关重要的一环

要想保持企业的持续竞争力,就必须要认识到持续改进的必要性。持续改进可以使企业保持它的竞争优势,不断应对新的挑战。一般来说,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基准比较后所得到的信息再因地制宜改进。不过,现在也有一些成熟的方式可以借鉴。目前引起业界关注的持续改进的领域共有以下几方面,下面来一一介绍。

2.1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化

规范化的目的是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做到统一方向,促进发展。规范化以后,可以形成合力,实施科学管理,强化管理绩效。我们开展工程项目管理,必须严格按法规、规程、规范和标准办事。

2.2在思想上要有创新观念

创新观念就是敢于创造、敢于改革、敢于做别人没有做到的事。只有具备创新观念,才能把我们的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2.3坚持使用科学的工程项目管理方法

最主要的方法应该是“目标管理方法”,即“MBO”方法。它的精髓是“以目标指导行动”,即工程项目管理以实现目标为宗旨而开展科学化、程序化、制度化、责任明确化的活动。目标管理方法要求进行“目标控制”,即控制投资(成本)、进度和质量三大目标。控制投资(成本)目标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核算方法。控制进度目标的最有效方法是“工程网络计划”方法。控制质量目标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全面质量管理(TQC)方法”。投资(成本)、质量、进度三大目标的关系是矛盾的,也是统一的,每个工程项目的三大目标之间都有最佳结合点,不可能三者都优,更不能偏废某个目标而片面强调另一个目标,应做到综合优化,以满意为原则。

2.4工程项目管理手段必须实现信息化

这是因为,现代化的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大的系统,各系统之间具有强关联性,管理业务又十分复杂,有大量的数据计算,有各种复杂关系的处理,需要使用和存储大量信息,没有先进的信息处理手段是难以实现科学、高效管理的。工程项目管理使用TQC方法、网络计划方法和核算方法,要运用计算机就要进行两项建设:一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建设(以软件建设为重);二是人的文化素质建设。两者缺一不可。

2.5工程项目管理科学化,必须与建筑市场运行的正常化相结合

建筑市场运行的正常化为工程项目管理提供外部环境,其所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还是做到法制完善、管理得力和主体健全。

2.6工程项目管理团队的建设

工程项目的整体性!复杂性要求项目团队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项目管理总会面临新的挑战,往往不是某个人单独可以承担的,需要整个项目团队齐心合力,共同攻克难关。实践证明,目标管理是塑造成功团队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共同制定目标”、强调“自我控制”、下放权力、注重成果第一的方针等方法使用,调动整个团队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成就一个真正的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项目管理团队。

2.7风险管理

工程项目的立项、分析和实施的全过程都存在不能预先确定的内部和外部的干扰因素,这种干扰因素称为项目风险。风险是随机的,若不加以控制,风险的影响将会扩大,甚至引起整个工程的中断或报废。风险管理的原则是对风险作出正确的估计并采用适当措施予以规避或转移(如通过保险、合理磋商合同条款等)。它是分析和处理由不确定性产生的各种问题的一整套方法,包括风险的辩识、风险的估计及风险的控制。论文参考,发展重要性。

2.8项目综合管理

项目综合管理实际上就是对项目各目标、各环节、各要素、各过程进行全面协调,以保证项目整体效果最优,这也是系统思想在项目实施中的表现。项目综合管理采用计划、统筹、协调的方法。论文参考,发展重要性。论文参考,发展重要性。项目综合管理是针对项目系统进行,而不是某一个别目标和过程。论文参考,发展重要性。综合管理是现代项目管理的主要特点。论文参考,发展重要性。

3.必须开阔视野,深入思索文化建设在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德鲁克认为,管理不只是一门学问,而应是一种文化,它也有自己的价值观、方法论、语言和工具。这就是所谓管理文化,它比所谓先进的管理技术、严密的规章制度和各种高利润的指标更加重要。先进的管理技术、严密的规章制度,在任何国家应用都具有同质性,但却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在不同的国家或企业应用会有不同的效果。它就是管理文化的冲突和碰撞。项目管理也是如此。因此,我们在应用项目管理时,也应把它作为一种文化来看待,以便研究项目管理的价值观、方法、语言和工具,解决应用过程中的不同管理文化的冲突和碰撞,使项目管理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

技术体系表现为文化的器用层面。从广义上讲,项目管理所应用的一切技术都有可以视为文化的器用层面,即外在的文化产品。从狭义讲在上述技术系统中只有那些与文化价值观念有较为直接联系的技术才可视为文化的工具,它们就是技术经济寻优和协调替代寻找。价值体系表现为文化的观念层面。从发生学角度看,任何一种管理的生成和应用,都离不开价值观念的指导或符合某种价值观念的要求。项目管理也不能例外。那么,项目管理生成和应用的价值导向是什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或者说现代科学思维、技术理性精神和人本主义倾向、团队精神或合作精神的统一。

篇10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2008年“推进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研讨会”上指出,现代内部审计是部门、单位企事业组织的“免疫系统”,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内部管理的各个方面,必须以“强管理、防风险、促发展”为己任财务论文,积极探索以“事前审计为基础、事中审计为重点、事后审计为保障”的审计方式,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推动内部控制建设、强化风险管理的重要职责。这给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定下了基调。高校审计部门作为现代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高校依法行政、依法监督的重要职责。目前,各高校审计部门所从事的业务工作大都是“事后审计”、“秋后算账”,没有体现出审计监督所应有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格式。高校内审工作需要切实转变传统的审计观念,改变以往“要我审”的模式,将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树立“防范胜于纠正”的理念,提升高校内审工作的前瞻性,提出多角度全方位的建设性意见,为决策层提供更有力的支持财务论文,为学校发展提供更优质的监督和服务。

一、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的内涵体系

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是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更加注重预防”要求在审计工作的具体运用,是把事后审计变为事前、事中审计,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理解高校内部审计“关口前移”内涵,本文认为可以结合科学有效的方法加以剖析。

(一)从系统论角度丰富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内涵。

一个系统是由各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个体集合形成的整体。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是一项具有复杂性、前瞻性的系统工程。其一、从系统所处的环境出发,一个动态的系统必定与它所处的系统环境有着结构性的联系。刘家义审计长2008年3月提出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观点之后,全面审计系统积极响应,许多审计创新理念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这种审计转型大趋势环境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是践行审计“免疫系统”理念,推动审计工作转型必要途径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其二、从系统的整体性出发,审计人员必须从审计项目的各个侧面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进行系统化动态化研究分析财务论文,包括:审计的战略目标、影响审计项目的内外部关系、被审计部门内控制度的相互作用等。

(二)从控制论角度强化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监督。

控制论是信息交换过程中原因与结果不断相互作用以完成共同目标的过程控制,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必须包括三个要素:导向器、检测器以及矫正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相当于导向器和检测器,侧重于事前、事中控制,发挥着审计“免疫系统”的预防功能和揭示功能。在高校内部审计过程中,当控制主体(审计人员)将获取的控制信息(审计证据)传达给被控制对象(被审计项目或被审计部门)时,其实也就是起到了一个行为修正的作用,即相当于控制系统中的矫正器,同时也发挥着审计“免疫系统”的抵御功能。

(三)从信息论角度畅通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渠道。

为了全面清晰认识高校教育系统经济收支、专项资金管理、教育资产安全完整等情况,必须加大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在改进审计手段和提升审计效能的基础上,畅通高校内部审计“关口前移”所必需的信息渠道财务论文,充分运用0A审计办公系统和AO审计现场实施系统对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联动审查,建立一套可操作性强的信息传输、信息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处理、信息储存的动态高校内审路径。

二、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关口前移”的主要制约因素

审计“关口前移”是审计方式创新的结果和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延伸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从工作实践上看,高校内部审计“关口前移”取得了卓著的工作成效和良好的社会评价。但是,近年来,很多高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速度明显加快,新建项目、维修改造项目明显增多,物资设备采购规模不断扩大等等,现有的审计理念、审计独立性、审计方法、审计手段以及审计范围已经无法完全适应高校快速发展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计“关口前移”的认识不足

高校内审人员树立“关口前移”审计意识淡薄,仅仅着眼于问题的解决办法财务论文,没有立足于促进机制建设,通过与其他部门协作共同管理学校。并且高校内审工作侧重于行政监督,“事后纠弊”或“事后问责”,没有真正担负起为高校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的职责。目前,高校内部控制机制的不完善和高校治理权力过分集中,客观上阻碍了高校内审工作“关口前移”的运用。在实际工作中,主要表现是:审计立项主观性较强,审计风险管理及质量控制不力,业务工作流程存在一定随意性,缺乏各个环节规范的文本等等。

(二)内部审计范围比较狭窄

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起步较晚,发展较慢财务论文,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大都停留在财务收支审计、基建(修缮)工程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方面,内部控制审计、管理审计、专项资金审计、效益审计基本上没有开展,影响了我国高校内部审计职能的有效发展。

(三)内部审计工作手段落后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经济活动记录已面向电子化、数字化和无纸化的方向发展,会计技术为了跟随市场经济的知识化、信息化的步伐,很多企事业单位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然而,在会计电算化信息开发时代,我国的审计电算化却相对滞后,许多审计人员还停留在纸质账本审计阶段,对计算机审计技术掌握不够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技术手段相对落后尤为突出。

(四)内部审计人员质量不足

随着高校信息化快速发展,信息资源快速建设和不断引进财务论文,许多高校已经实现了校园网络一体化和,那么这就需要相配套的先进科学管理技术方法和高素质信息化管理人才。但从目前看,有很多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不能从传统的审计手段中解放出来,信息技术知识缺乏、跟不上高校信息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三、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做法

高校实行内部审计“关口前移”,就是要实现四个转变:在指导思想和工作定位上,实现由注重结果到注重过程、由注重监督到注重监督与服务并重的转变;在审计内容上,实现由单纯财务领域的差错防弊到注重改善经营管理的转变;在审计方式上,由单纯基建(修缮)工程结算审计到全过程跟踪审计、由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到任前或任中审计的转变;在审计手段上,实现由手工操作向计算机审计、网络实时审计的转变。

(一)加快审计理念转变速度

在审计中,既注意对结果的审计,更注重对过程的审计财务论文,实现由注重治标向重在治本的转变、由查错纠弊向风险型审计转变;以加强控制、防范风险为目标,重点关注内部控制能力及其有效性的审计和评价,查找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在促进高校内部管理中的建设性作用。

(二)拓宽内部审计覆盖领域

除了开展基建(修缮)工程审计、财务收支和预决算审计,以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外,每年可以按照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内部控制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和效益审计。同时,要按照“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原则,将高校经济活动全部纳入审计范围,特别要注意从未审计或长期未审计的单位,做到不留死角。

(三)实施审计方式创新工作

由事后审计为主向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并重转变财务论文,建立以“事前审计为基础、事中审计为重点、事后审计为保障”的审计方式,实现对审计项目的动态管理和监督,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审计监督在防范和控制风险中的积极作用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比如,基建(修缮)工程领域推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实现工程项目全程审计与建设工程同步,对工程建设的立项、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竣工结算等全过程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服务和监督;针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建立起“以任前、任中审计为主,兼顾离任审计”的审计模式,坚持有离必有审,先审后离,先审后任财务论文,把审计评价作为任免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加强审计手段创新能力

在审计手段上,广泛运用现代审计技术,多形式、全方位地发挥监督和服务作用。第一,实现由传统手工操作向信息化、科学化的审计手段转变,构建起集联网审计、实时审计、在线审计为一体的现代化审计平台,实现对重点项目资金实时的、动态的监控,全面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第二,探索建立“两书、两报告”制度(“两书”即《管理建议书》和《审计建议书》,“两报告”即《审计专项调查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年度或半年度)》),充分发挥其在促进管理、服务领导决策方面的作用。第三,充分发挥审计专项调查作用财务论文,针对热点、重点问题积极开展审计调查,如开展教育收费专项审计调查、“小金库”清理、工程领域专项治理等工作,摸清家底,化解矛盾。

篇11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2008年“推进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研讨会”上指出,现代内部审计是部门、单位企事业组织的“免疫系统”,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内部管理的各个方面,必须以“强管理、防风险、促发展”为己任财务论文,积极探索以“事前审计为基础、事中审计为重点、事后审计为保障”的审计方式,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推动内部控制建设、强化风险管理的重要职责。这给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定下了基调。高校审计部门作为现代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高校依法行政、依法监督的重要职责。目前,各高校审计部门所从事的业务工作大都是“事后审计”、“秋后算账”,没有体现出审计监督所应有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格式。高校内审工作需要切实转变传统的审计观念,改变以往“要我审”的模式,将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树立“防范胜于纠正”的理念,提升高校内审工作的前瞻性,提出多角度全方位的建设性意见,为决策层提供更有力的支持财务论文,为学校发展提供更优质的监督和服务。

一、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的内涵体系

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是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更加注重预防”要求在审计工作的具体运用,是把事后审计变为事前、事中审计,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理解高校内部审计“关口前移”内涵,本文认为可以结合科学有效的方法加以剖析。

(一)从系统论角度丰富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内涵。

一个系统是由各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个体集合形成的整体。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是一项具有复杂性、前瞻性的系统工程。其一、从系统所处的环境出发,一个动态的系统必定与它所处的系统环境有着结构性的联系。刘家义审计长2008年3月提出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观点之后,全面审计系统积极响应,许多审计创新理念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这种审计转型大趋势环境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是践行审计“免疫系统”理念,推动审计工作转型必要途径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其二、从系统的整体性出发,审计人员必须从审计项目的各个侧面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进行系统化动态化研究分析财务论文,包括:审计的战略目标、影响审计项目的内外部关系、被审计部门内控制度的相互作用等。

(二)从控制论角度强化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监督。

控制论是信息交换过程中原因与结果不断相互作用以完成共同目标的过程控制,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必须包括三个要素:导向器、检测器以及矫正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相当于导向器和检测器,侧重于事前、事中控制,发挥着审计“免疫系统”的预防功能和揭示功能。在高校内部审计过程中,当控制主体(审计人员)将获取的控制信息(审计证据)传达给被控制对象(被审计项目或被审计部门)时,其实也就是起到了一个行为修正的作用,即相当于控制系统中的矫正器,同时也发挥着审计“免疫系统”的抵御功能。

(三)从信息论角度畅通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渠道。

为了全面清晰认识高校教育系统经济收支、专项资金管理、教育资产安全完整等情况,必须加大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在改进审计手段和提升审计效能的基础上,畅通高校内部审计“关口前移”所必需的信息渠道财务论文,充分运用0A审计办公系统和AO审计现场实施系统对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联动审查,建立一套可操作性强的信息传输、信息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处理、信息储存的动态高校内审路径。

二、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关口前移”的主要制约因素

审计“关口前移”是审计方式创新的结果和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延伸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从工作实践上看,高校内部审计“关口前移”取得了卓著的工作成效和良好的社会评价。但是,近年来,很多高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速度明显加快,新建项目、维修改造项目明显增多,物资设备采购规模不断扩大等等,现有的审计理念、审计独立性、审计方法、审计手段以及审计范围已经无法完全适应高校快速发展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计“关口前移”的认识不足

高校内审人员树立“关口前移”审计意识淡薄,仅仅着眼于问题的解决办法财务论文,没有立足于促进机制建设,通过与其他部门协作共同管理学校。并且高校内审工作侧重于行政监督,“事后纠弊”或“事后问责”,没有真正担负起为高校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的职责。目前,高校内部控制机制的不完善和高校治理权力过分集中,客观上阻碍了高校内审工作“关口前移”的运用。在实际工作中,主要表现是:审计立项主观性较强,审计风险管理及质量控制不力,业务工作流程存在一定随意性,缺乏各个环节规范的文本等等。

(二)内部审计范围比较狭窄

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起步较晚,发展较慢财务论文,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大都停留在财务收支审计、基建(修缮)工程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方面,内部控制审计、管理审计、专项资金审计、效益审计基本上没有开展,影响了我国高校内部审计职能的有效发展。

(三)内部审计工作手段落后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经济活动记录已面向电子化、数字化和无纸化的方向发展,会计技术为了跟随市场经济的知识化、信息化的步伐,很多企事业单位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然而,在会计电算化信息开发时代,我国的审计电算化却相对滞后,许多审计人员还停留在纸质账本审计阶段,对计算机审计技术掌握不够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技术手段相对落后尤为突出。

(四)内部审计人员质量不足

随着高校信息化快速发展,信息资源快速建设和不断引进财务论文,许多高校已经实现了校园网络一体化和,那么这就需要相配套的先进科学管理技术方法和高素质信息化管理人才。但从目前看,有很多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不能从传统的审计手段中解放出来,信息技术知识缺乏、跟不上高校信息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三、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做法

高校实行内部审计“关口前移”,就是要实现四个转变:在指导思想和工作定位上,实现由注重结果到注重过程、由注重监督到注重监督与服务并重的转变;在审计内容上,实现由单纯财务领域的差错防弊到注重改善经营管理的转变;在审计方式上,由单纯基建(修缮)工程结算审计到全过程跟踪审计、由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到任前或任中审计的转变;在审计手段上,实现由手工操作向计算机审计、网络实时审计的转变。

(一)加快审计理念转变速度

在审计中,既注意对结果的审计,更注重对过程的审计财务论文,实现由注重治标向重在治本的转变、由查错纠弊向风险型审计转变;以加强控制、防范风险为目标,重点关注内部控制能力及其有效性的审计和评价,查找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在促进高校内部管理中的建设性作用。

(二)拓宽内部审计覆盖领域

除了开展基建(修缮)工程审计、财务收支和预决算审计,以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外,每年可以按照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内部控制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和效益审计。同时,要按照“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原则,将高校经济活动全部纳入审计范围,特别要注意从未审计或长期未审计的单位,做到不留死角。

(三)实施审计方式创新工作

由事后审计为主向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并重转变财务论文,建立以“事前审计为基础、事中审计为重点、事后审计为保障”的审计方式,实现对审计项目的动态管理和监督,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审计监督在防范和控制风险中的积极作用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比如,基建(修缮)工程领域推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实现工程项目全程审计与建设工程同步,对工程建设的立项、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竣工结算等全过程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服务和监督;针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建立起“以任前、任中审计为主,兼顾离任审计”的审计模式,坚持有离必有审,先审后离,先审后任财务论文,把审计评价作为任免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加强审计手段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