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7 16:49:0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制作教学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当前,中职学生大多写作能力偏低,并且缺乏学习信心和创作毅力。每逢作文,愁容满面,抓耳挠腮,没啥写,不会写。语文教师想方设法培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及创造性思维,对学生进行了系统化、规范化的写作训练,但还是收效不大。因此,很多中职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大大降低了要求,只满足于专业和职业要求的应用文写作,将作文教学禁锢于职业教学的樊笼里,使作文教学偏离了正常的轨道,折断了学生想象的翅膀。
其实,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还是积累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的,他们已基本过了识字关,具备了遣词造句的能力。语文老师应该坚定信心,开启学生的创作之门,让学生学得更多,学得更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
如何开启学生创作之门和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也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兴趣在习作中的重要性非常巨大。
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
(一)让学生细心观察,激发写作思维
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细心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激发其积极的思维,进而产生表达的愿望。如先让学生观察实物和图画或参观游览,然后按一定顺序写出来。学生对这写作会很有兴趣,而且写得很轻松愉快,写出来的作文既有具体内容,又有真情实感。
(二)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
首先,我们采取鼓励的原则,总体上对文章的优点给予充分肯定,也对文章一些小的优点,某一方面、某一段落的长处也都给予表扬和鼓励。尤其是对后进生文章中的闪光点,甚至一个句子或用准的一个词也要给予鼓励,以此培养学生写好文章的自信心。其次,为学生下评语时,以商量的语气对文中不尽完美的地方提出建议或要求,指导学生以更高的标准,从更广的角度去审视、修改。最后,写批语时,还对文章中所表现的内容与学生本人的真实表现进行联系。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一般来说,学生都喜欢表现自己,都有好胜的心理,多开展些竞赛活动,能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创作的热情。心理学家的研究也表明:由于竞赛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长,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好得多。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提高写作能力。如开展作文竞赛活动,通过竞赛,让学生品尝胜利的喜悦,或寻找差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不但可以调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兴趣,还可以大面积地提高习作的质量。
二、寻找源头活水,注重材料积累
在作文素质训练的诸环节中,“材料积累”这一环节十分重要。叶圣陶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这充分说明了生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叶圣陶还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这话言简意赅,表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既要指导学生热爱生活,又要指导学生搞好阅读。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并累积写作素材,解决“腹中无墨”的问题。
如何积累材料呢
(一)开发材料源头,寻找写作的活水
写作材料的来源,无外乎两种渠道:一是社会生活,一是书本传说。前者靠感受,后者凭阅读。因此,我们可以将“写作之源”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直接的,即通过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从而认识生活、感悟生活,获取直接的生活材料。由此而写来的文章,往往能达到情真意切,枝丰叶茂。另一方面,是间接地获取材料。这主要来自于书本,当然也包括道听途说的轶闻逸事等。
对于学生来说,间接获取材料这一源头最为广泛,因此要特别重视这一渠道,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是要把文章读懂乃至读熟,明白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中心的,切忌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而且读后应能记住文章的内容,知道其大概的意思。其次,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时,不仅要善于把那些生动、优美的词语和精彩感人的片段摘录下来,还要勤于写读书心得等。
(二)规范积累形式,养成良好的习惯
围绕材料积累的两种途径,我们可以确定两种相应的积累材料的基本形式:一是生活感悟笔录式,即对生活中的人、事、物等有所认识并通过书面形式来反映,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二是阅读启示笔录式,即学生通过阅读相应的作品有所触动,受到一定启发,并摘抄美言妙句,记下点评之心语。这一形式可具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纯文笔精华摘抄,一类是美文感悟积淀。学生通过这两种形式,可以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并从中受到文学美育的熏陶,从而得到多方面的收获。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养成了积累材料的习惯,积累的材料越来越多,写作时自然就不会有“无米下锅”的现象出现了。
(三)创设积累条件,力求有“源”可“溯”
每个学生的藏书毕竟是有限的,如何使之有足够的阅读量呢?我们的做法是:第一,建立班级流动图书馆。即把全班师生的个人藏书统计起来,汇编一个目录表,全班师生每人一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相互借阅。第二,每人每期订一份报刊(家庭困难者可几人合订一份),充分让这些报刊在班上流通生效。第三,充分开放学校图书室、阅览室,满足广大学生的阅读需求。第四,搞好校刊发放与报纸宣传展览工作,不断为学生提供新鲜丰富的精神食粮。通过这一系列做法,让学生有“源”可“溯”,实现资源共享,发挥整体优势,为学生创设积累材料的广阔天地。
三、从模仿走向创新
“模仿写作”指的是,在阅读了某些有代表性、有特色的作品之后,在读懂作品的基础上,模仿文章的思路、写作技巧来写相同题材、相似结构的文章。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难度,又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张志公先生说“模仿是学习写作的必经之路”。因此,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仿写,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何指导学生仿写,并在仿写过程中不断创新?
(一)指导学生阅读课内外大量的好文章,尤其是优秀的范文
人们都说:“熟记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是密切的。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内外资料,让学生在扩大阅读量的同时,熟悉、理解那些好文章的优美词句和独特的结构。
(二)鼓励学生多做仿写练习
吕淑湘先生说过:“一个人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如果在学习写作时多进行仿写,就降低了写作难度,就可以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就会很愿意进行练笔,并更好地修改作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因完全感受了写作的整个过程而积累经验。教师应指导学生经过语言句式的模仿,文章结构的模仿,文章写作方法的模仿和文章选材的模仿,让学生从中悟出写作的方法,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三)在模仿中不断创新。
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把创新写作看成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教会学生仿写的同时,要及时点燃学生习作上创新的火花,与学生一起把创新作文教学搞活、搞好,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而言之,职业学校作文教学要根据学生特点,加强信心,勇于探索新途径、新方法,正确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悟生活,尽最大可能激发学生阅读积累的兴趣;要鼓励学生敢于表达真情实感,敢于写出个性化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作文是生活的写照,是语言的熔炉,是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想写、爱写、善写。
(作者单位:增城市成人教育培训中心)
参考文献:
二、趣味作业,兴趣作业
《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说“:学生是天底下最富有学习天赋的人。”这句话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去参与体验和探究知识。有趣味的政治作业,不但能使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也能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体现了“学生才是作业的主人”的意识。趣味性是最有效的内在推动力,让学生做自己喜欢做的作业,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和幸福感。例如,讲到“企业和劳动者”时,我布置的作业是写一份“创业书”,并附带“招聘信息”,招聘信息要求越多,讲完第二节劳动者让学生写“求职信”时,学生就越能体会到找工作之不易,就业之困难。另外,还可以布置活动作业,例如,开展“企业招聘会”既能使学生巩固新知识,又能提高课堂效率。
三、个人作业与小组作业
个人作业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小组作业则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
1.在学习“商品———货币———商品”的过程时,我将学生进行分成4组,分别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现代社会”,组长负责组织,每组同学写下自己所处时代的一件商品(组内不能重复)进行“组内交换”和“全班交换”,教师用“物物交换”的不便引出“一般等价物”的概念,最后学生在作业本上总结反思活动效果,这样的活动作业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2.在“综合探究———如何使用金钱”中,我让学生将课堂讨论成果以小组为单位做成展示作业,在组长的领导下学生各司其职,排版、绘画、设计,丰富多彩的作业表现形式让学生的兴趣越来越浓厚,积极性不断提高。
四、主动作业和被动作业
笔者认为,作业的目的不在于完成,而在于使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到提升。《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明确指出“被动产生挫败感,主动产生效率”,让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在作业中表达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尊重学生内心个体差异的发展规律,才能产生效率和动力。我要求学生做政治作业时,中间画一条竖线,左边是“被动作业”,右边是“主动作业”。“被动作业”即笔记作业,要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学生在课堂上运用“眼耳口鼻嘴手心”做笔记作业,效率很高。“主动作业”要求学生分享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可以谈兴趣、体验、感受、成长、生命,每个人畅所欲言,作业多少不加规定。两周下来,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因为作业里有他们表达自己的一个平台,加上教师的适时鼓励,激发了学生内在的驱动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完成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和谐统一。这样的自主式作业实现了“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
二、教学模式改革
(一)案例教学法。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蕴含科学本质的案例进行教学。一个案例是一个世纪问题的描述,包括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通俗地讲,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问题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个特殊情况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特点为:第一,以案例为教学工具,通过对具体事实的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在分析、辩论和反思中获取知识。第二,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关键,教师的职责是提供意见、咨询与归纳问题讨论的结果。第三,注重学习过程,而非追求标准答案,学习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
(二)行为导向教学法。行为导向教学法几个主要特征:采用非学科式、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活动模式;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获取信息、制定工作计划、做出决定、实施工作计划、控制工作质量、评定工作成绩等环节的“完整的行为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的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即从传统的主角、教学的组织领导者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学习辅导者和主持人;采用目标学习法,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评估;以职业活动(行为领域)为导向的培训模式。
(三)分层合作教学法。“分层”这个概念来自于“分层教学”模式。在早期,分层教学被理解为是分层递进教学的简称,即简单按照教学大纲要求,从好、中、差各类学生实际出发,按不同层次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随着教学模式的发展,学者提出新的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即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每个层次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合作协调,促进每个学生在最合适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下,求得最佳的发展,借以实现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分层合作教学强调了以下几点:(1)学生个体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2)分层次合作学习;(3)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注重群体的进步和发展;(4)集体性评价。
〔文章编号〕1004—0463(2010)12(A)—0058—01
如何摆脱苦于写作难于写作的阴影,这是部分学生迫切想解决而又苦于找不到有效途径的一个困惑问题。那么能否借助一点技巧跳出这个圈子,让学生写出优秀的文章,进而取得较理想的分数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指向要明
在动笔之前,首先要想一想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要表现哪种思想,哪种主题,抒发哪种情感,阐明何种道理等等。明白了这个立足点,文章就抓住了“纲”,写作时自然就能沿着这条轨道前进,不会偏离方向。一些思绪混乱的作文,往往是学生在没有理清思路,在没有明白意图的情况下就动笔,结果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这样的文章势必使读者摸不着头脑,不知所云。所以学生写作时应在正确审题立意的前提下再下笔,动笔之前,静下心来花几分钟时间把意图弄清楚,想明白,要一下子让教师知道你要说什么,也就是让读者了解你的论点或论题。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博得大家的好评。
二、角度要小
文章之大忌是大而空。切入的范围太大,就不容易写实、写具体、写深、写透,而只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式的泛泛而论,这样的文章势必是空洞肤浅的。因此,在面对有些过于空泛的题目而言应选择一个小角度,从一些小事中入手,这样才能把复杂的事写得生动,以小见大,写出自己的特色。所以,在平时练笔的时候教师应指导学生就要从小入手,力求具体深入,把事件叙述完整,把物体说明白,把道理讲透彻,把感情表达清楚。作文选材角度小,笔墨才不会分散,内容才会显得明确、集中、充实。
三、内容要真
有的同学总认为生活是平平淡淡的,没有新鲜奇特的事可写,因此喜欢弄一些花巧的东西,编一些耸人听闻的事,制造一些不可思议的离奇情节,这种“刻意”安排,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是学生没有养成主动观察世界的习惯和意识,再加之现如今应试教育阻碍了学生写作的自主性、创造性,使得学生不敢将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可是,学生们要知道你所经历的一段往事,曾经有过的一些感动,曾经产生的一段情思,都是你亲身体验的,那才是一种最本真,蕴含着最深的感情的,如果把它原原本本地表述出来,肯定会令人荡气回肠,顿生钟爱之情。生活是真实的,真实是美的,你所经历的东西,倾情地把它表达出来,也许能给人一种生命的启迪,一种情感的共鸣,一种生活的回忆。
四、语句要通顺
作文的语言,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写得生动、形象,高分作文也不是每篇都很有文采,但是通顺这种最基本的要求要做到。语句是否通顺,它直接反映出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通顺就是要像平时说话一样自然,把它讲清楚、说明白,让人家听得懂、看得明。在一句话中,表达的意思要明确、完整,要符合语法规律。上下句之间,要紧密连贯。不用怀疑,这个要求不难做到,只要在写作时细心慎重一点,写好后认真默念一遍,检查一下是否有磕磕碰碰的现象即可。语言做到规范得体,即使没有花哨的语言,也不会影响整个作文的质量,还能给人一种朴素自然的本色之美呢。
近几年全国卷高考作文强调材料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从2015年评选来自平凡岗位的最具风采的人物、父亲开车打手机违反交通规则到2016年对考试分数变化的表扬与惩罚,其对象事件均是学生在平常生活中容易接触到的。作文题材的日常生活化已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这一命题方向可以使得学生不至于因审题走入误区而全盘皆输,也不至于因不熟悉话题而无话可说。但怎样做可以使学生的作文能够在众多文章中因论述深刻而拔得头筹?多角度的分析尤为重要。
一、物质层面,追溯源头
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就是物质,但生活的全部并非仅限于此。以物质为唯一目的的社会将陷于拜金主义的漩涡。社会热点事件背后都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如果从社会的物质层面探讨,追溯源头,无疑可以提升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2016年全国高考作文的漫画呈现的是两个学生因为考试分数的变化,前后受到的不同奖励和惩罚。表面来看材料描述的是学生生活中的考试事件,但其背后却有深刻的社会原因,我们可以从这一点论证开来。
例:以分数的高低、进步与否来对学生进行表扬和惩罚表面上反映的是家长和老师们的“唯分数论”标准,然而这种以数字为唯一评价指标的方式又何尝不是我们当下社会的风向标?社会的进步并不简单就是物质的积累,冰冷的数字背后应该有更多的温情和人文关怀。当物质功利取代一切的时候,人们的生活也就失去了真正的美好和诗意。《道德经》有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不以分数论奖惩,从根本上就是要求社会不以数字论成败。追求外在需要,但并不崇拜物质享乐至上。唯此,方能“劬劳功烈,然而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二、精神视角,挖掘本质
精神指的是一个集体和社会的思想意识,从最早的图腾崇拜到宗教,精神在巩固集体意识形态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倡导社会主义价值观就是重视社会个体精神的充实度。而精神信仰的缺失表现为以外在的东西来满足或遮掩精神上的空白,其最终将引起社会的精神危机。探讨事件背后的原因,无疑可以从精神缺失的角度来做进一步的思考,以从对现象的体悟上升到对本质的把握。
如题:一部高档手机,70%的功能都是没用的;一款高档轿车,70%的速度都是多余的;一栋豪华别墅,70%的房间都是空闲的。环视一下自己,你那高配置的生活里,有多少资源待在角落里被闲置着,浪费着?低配一点儿,越来越成为年轻人的生活态度,不勉强,不逞强,有力掌控自己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幸福人生。
阐述人生低配,从其意义来看,可以阐述为:崇尚极简主义,环保健康。有利于节省,让资源得到更大的优化配置。还可以从反面论述高配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如果我们透过现象,去思考“低配人生”的精神内涵,那总体的论述立意将上升到更高的层面。
例:追求物质财富本身并没有错,然而一味趋从高规格的物质享受本质上反映的是一种失去自我的生活态度。其实人们需要的不是高配置的手机或者轿车,而是高配置的自尊与精神。在低配的时代,我们尽可以行走如风,而不至于让物质尘埃落满衣襟。欧阳修曾言,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翁老于其间。如此简单清陋,却又如此高雅清逸。米兰・昆德拉说:“我们面临的不是无知,而是麻木无感觉。”少一些物质的束缚,濯足于清泉,远行于四方,在低配的时代里,升华我们的精神境界。
三、历史维度,拓展宽度
历史是对过往发生事件的记叙,它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源头。历史反映的是一个社会思考问题和生存的方式,其指涉文化所反映的广度和深度无疑是深刻的,如果从历史的角度对一些事件进行思考,更有助于我们认识到问题的核心和本质。
如题:有人说,这是一个消解文字的时代,是一个读图的时代。在这个“快餐文化”日益盛行的今天,现代人已经无暇顾及经典,如果不把经典改头换面,是不会有人看的,于是乎“三国”被水煮,“西游”被大话,经典阅读已渐行渐远。那么置身于纷繁复杂、奢华浮躁、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我们还需要读书吗?
论述“阅读经典”,我们可以结合当下社会现实,人们因浮躁急功的心态而丧失了精神追求,来论述阅读经典的重要性。经典是时代、民族文化的智慧结晶,阅读经典就是汲取民族精神的养料以滋润我们的生活。单纯论述阅读经典对提升人们精神境界虽可取,但无疑显得空泛。我们可以从历史的维度来做进一步的拓展,使立论更具体有力。
例:阅读经典从根本上反映的是我们对历史和文化的尊崇,它是我们民族记忆上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环。丢弃了经典,也就是丢弃了历史和文明,最后只剩下裸的利益和功利主义的野蛮。当我们的城市纷纷背叛自己的过去时,当我们的心灵无所寄托而异常空虚时,我们便成为被物质所套牢的缺乏反省和批判力的现代个体。不读经典也就没有了对历史和文明的敬畏之心,最终使得我们变成了一个没有记忆的民族。钱穆说:“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让我们在经典的瓣瓣书香中寻找历史记忆,重塑文化传统。
四、文化范畴,提升内涵
“文化”一词在现代话语中具有非常广泛的使用范围。英国文化的奠基人之一雷蒙德・威廉斯指出文化除了指艺术及艺术活动外,它还是一种特质生活方式的符号。文化艺术包括文学、音乐、绘画、电影、雕塑、戏剧等,而做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符号,文化表征着意识形态、权力、阶级、民族身份、性别等方面的内容。适当了解一些大众文化的知识,无疑可以使我们对事件有新颖而独到的见解。
如题:中心是令人向往的地方,处于中心地带往往有诸多便利、机会和认同。当然也有人在中心地带迷失,最终边缘化。边缘是让人平静的地方,它的质朴和别样让生活其中的人受益良多,甚至还吸引中心的人们探寻它的魅力。只要不沉沦,边缘也可以是中心。
本题让人首先想到的是从地域意义上的边缘和中心展开论述,我们还可以从文化权力的角度对之进一步阐发,以使文意更加深刻。
例:霓虹闪烁的城市中央让人沉醉,也让人沉迷,歧路难行。退守喧哗尽逝的乡野,流水淙淙,有三两黄鹂天空和鸣,独坐一山之隅,认识到生命在繁华落尽后的真诚之美。沈从文曾在文坛一直不被认同,但坚守初心不随波逐流的他以写出健康质朴而不悖乎人性的意蕴而终究走到文坛的中心。生前默默无闻的乐师巴赫,逝后闻名于世。梵高远离都市,离群索居,却在绘画领域首屈一指。被边缘化并不代表人生从此黯淡无光,相反它依旧可以在另一层面上处于中心主流。
五、社会框架,紧联生活
生活是一切思想和智慧的源泉,然而现代网络媒体使得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世界、掌控生活。然而原生态的生活才是我们幸福的源头,因为它可以让我们更真实的感触到人生的温暖和质朴。论述文章,不妨回过头看一看我们身边真实的风景,让论述更加具有时效性和现实性。
二、教会学生作文方法
作文教学的过程,对学生能力提升最高的部分是修改作文的过程,正所谓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只有学会修改作文,学生才真正具备了独立写作的能力。互动交流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互相修改作文,在修改过程中,学生通过相互交流思想,相互学习,使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作文的方法。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具体的讨论如何使用不同的句式、修辞,以及如何布局谋篇,如何安排材料和语言。学生们可以取长补短,真正领会作文写作需要注意的要点。
三、互动交流教学中的两个重点
1.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地位
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方法的教授者的角色在起着作用。在互动交流模式下,教师在评改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激发学生的自行修改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修改作文不仅仅是是使作文变得更加完善,还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明确自身的优劣势,在认清自我的过程中还树立了写作信心。教师在帮助学生修改作文的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兴趣,激发学生修改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修改目标,强化学生修改能力。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应该适当做出示范,对于一个具体的作文题目,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示范性的参考。教师应该简单直接的切入重点,要给学生留有空间,带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导向性,教师的示范不一定全面,但是要突出重点,这样才能让学生不偏离正确轨道的前提下有发挥的余地,做到有的放矢。要从写左手实际出发,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完成引导,做好教师的课堂主导工作。学生写好作文后,应该进行互动式的评改,鼓励学生互相评改作文,目的就是让学生成为主体。但学生互相评改之后,教师应该进行再次的评定,这是教师指导学生的最佳时机。学生在互相评改以及自行评改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有的不知如何下手甚至应付了事,这样就会出现作文越改越糟糕的情况,所以教师的再次评定是非常重要的。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互动交流式的作文教学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所以教师在设计学习流程时要充分发挥修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够在交流中学习,加深印象。首先应该让学生自行分组,让学生根据爱好以及对作文写作的偏好自主寻找队友,并且组员之间要注意一定的能力互补性。其次,让学生在组内对作文的布局、语言等要素进行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让其自行决定作文的书写。再次,让学生进行自评自改,要求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修改。最后,进行小组总结,让每个小组都对自己前面进行工作的表现优劣进行充分的总结。上述步骤完成后,由老师进行引导性的点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有针对性的评改,对表现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对表现不好的小组进行鼓励。
上文内容说明了美育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接下来就归纳一些对高校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方式和技巧。首先,学校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活动,多推出一些思想教育课程和内容,采取多种授课方式,积极塑造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不得不承认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散发着艺术光彩的学科,它可以在时间的漫步中逐步修复学生心中的阴暗点,悄悄将善良、勇敢、正直堆砌到学生心中。这种逐步推进的方式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排斥,就像润物细无声的小雨般滋润着学生心中的正义树苗。
其次,要善于利用图书馆中的一切有利因素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同高校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和活动场所可能会有所差异,但图书馆是各校的必备场所之一。图书馆中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安静舒适的自习环境都会对学生的审美心理有所影响,知识教化在这种环境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高校图书馆中的文献资料一般都是经过学校精挑细选、严格把关而汇集到一起的精华所在,其中所蕴含的智慧和哲理令人受益匪浅,这种自主优化自身思维、品格的行为,所取得的成效更为突出。在图书馆中,不管是理科、文科还是艺术、体育书籍,细细品读后都会从中汲取到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其中所蕴含的与美有关的因素都会汇集到自主学习者的思维中,广阔大千世界的自然美、历史长河的社会美都会让人感觉心情舒畅、思绪开放。
二、以“意”为主体目标贯穿本课程
这点主要为了强调学生所做的玩教具必须要有创意,创意是我们不竭的动力,学生面对每一次不同材质的实践,要把创意放在首位。例如,哲学中说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的活的灵魂”,同样创意也是我们玩教具制作的活的灵魂。还有我们文学中提到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我们有几十个学生,就要做出几十个不同形式、不同创意的作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身临其境的优秀作品。其中学生的玩教具—泥艺作品《农家小院》就是很有意境的优秀作品。此作品的意境美表现在,当这件玩教具作品呈现在我们眼前时,使我们忘却了节奏快、压力大的城市生活,向往着安静惬意的农家小院,我们的思绪在此沉淀,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和愉悦。在玩教具制作的教学中,我一直推崇学生要注意作品的意境美,“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中国古典诗、画、文、赋、书法、音乐、建筑、戏剧,都十分重视意境。意境是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作品通过客观物象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合后,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现在多指艺术作品通过艺术形象或情境所呈现出的境界和情调。它是若有若无的朦胧美、有限无限的超越美和不设不施的自然美,意境中既有来自艺术家主观的“情”,又有来自客观现实升华的“境”,这种“情”和“境”不是分离的,而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境中有情,情中有境,是主体情感与客观作品的有机统一,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由此可见,以“意”为主体目标贯穿本课程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使玩教具作品在形式美的基础上,又富有内在美,使作品具有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艺术美。
三、以“情”为主导思想贯穿本课程
在本门课程教学中,我一直把“情”字作为教育学生的主导思想贯穿本课程,“情”字在这里主要表现为学生真情实意的一个学习态度,在教学中我认为,拥有一个认真的学习态度,是学好本门课程最基本的要素,要想做好玩教具,首先要用心,真情实意地与不同材质进行交流。例如,在玩教具泥艺的制作中,我发现学生手上都戴着塑料袋,个个都是小心翼翼地,生怕泥巴沾到自己的手上和衣服上,连班里的男生都是如此举动,这种学习态度显然是不想弄脏他们的手和衣服,就抱着得过且过的心理应付着做,没有真心的付出就不会有回报,结果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看到这一幕,我将泥艺项目暂停下来,告诉学生:“想做出好的泥艺玩教具作品,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真情实意地与泥巴进行交流,试想一下。如果未来你们做了爸爸妈妈,会戴着手套给宝宝擦屁股吗?或者再来试想一下,我们的妈妈会戴着手套给我们做面条吃吗?”学生们顿时都吐了吐舌头,不好意思地笑了,他们迅速地摘掉了手上的塑料袋,紧接着学生的手、脑、心与泥巴相融在一起,他们已经不在乎泥巴会弄脏手和衣服了,全身心地与泥巴交融在一起,脸上、头发上、衣服上到处都沾满了泥巴,同时产生了一些情景交融的优秀泥艺玩教具作品,例如,作品《童年》,学生根据创作主题,相应地给泥艺涂上了颜色,使之作品主题更突出,同时突出了审美的趣味性,更加富有童趣和视觉冲击力。我坚信,只要学生在做各种材质玩教具的过程中,有真情实意,就会有更多情景交融的作品出现。
四、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项目实践教学法
从我们对用人单位进行的多次调研来看,绝大多数企业对人才的第一要求并非知识和技能,而是职业道德方面的水准,职业道德素质已经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第一质量。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否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和发挥应有的作用,既要看其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看其对待工作的态度、责任心及是否减实守信。因此职业道德教育应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探索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方法尤为重要。那么新时期如何在教学中能更好的融入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在校期间基本具备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从而缩短学生到员工之间的差距,能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一、人才培养目标中,突出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教育重要特征是鲜明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它侧重培养工艺型、操作型、应用型的中、高级技能人才。与此相适应职业学校德育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抓好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并把素质考核纳入学生的成绩考核之内,考核方式可以分为教师评定,学生巨评,以及结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任务完成的情况,实训操作是否符合行业规范等,教育学生断进取、勇于创新;火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学校德育应紧紧抓住职业性这一鲜明特色,以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专业意识、技术道德意识为丰要任务。
二、课堂教学中,融入职业道德教育
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先从课堂理论教学人手,逐步向养成教育和实践教学过渡,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及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学会自我职业生涯设计,根据市场需求择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十会实践,使学生能学用结合,知行统一一,并将职业道德知识内化为信念,将职业道德信念外化为行动。在实践中,可采用:一一年级以公共职业道德的基础理论教学为主,同时辅之与专业相关的行业职业道德的启蒙教育,重点讲述职业道德规范及职业生规划与设计的相关内容;在学生中开展“职业生设计大赛”,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认识自我,确立职业目标。二年级以行业职业道德内容为基本出发点,讲授内容以个案教学为主,可开设职业指导与求职面试技巧方面的选修课,举办以所学专业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的座谈会、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三年级是以下企业亲身体验和结合实习实训为主的职业道德实践教学,可以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进行座谈,开设以“就业与创业”为主题的讲座,增强学生的职业情感,指导学生顺利就业。
三、注重在日常管理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素质包括很多方面,团队合作,交流沟通,抗挫折能力的培养都在职业道德教育的范畴之内。这些良好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单靠说教就能达到的,学校要营造一个文明、卫生、优美、高雅的学习生活环境,通过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努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通过组织学生勤工俭学,开展“文明小区建设”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吃苦耐劳的品德;通过“文明班级”、“星级宿舍”的评比培养学生讲文明、讲卫生的习惯和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职业生涯设计大赛”、专业技能比赛等,提供给学生施展才华的平台,从而提升学生职业道德水平。其次,在公共场所设置职业道德教育的格言、警句牌等,在校园网上开辟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网站或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中开辟职业道德教育专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用“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把择业观、职业理想等根植在广大学生的心中。
四、校企合作,共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行业要求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学生只有在职业实践中感受、体会和锻炼,才能形成优良的职业道德。加强实习、实训,既是职业学校专业实习训练的需要,也是职业道德养成过程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在实训教学中更多的引入企业的管理元素,按照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做到实习车间和工厂合,学生和员工合,教师与师傅合一,从根本上让学生在校就接触到企业的文化氛围。实践证明,坚持职业道德教育的“职业性”、坚持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做统一”,摒弃“坐而论道”,让学生在职业实践中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认同,增强道德选择能力,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必然选择。
五、提升教师自身职业道德素质,形成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
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也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而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一是加强教师的岗位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心理素质;二是建立专业课教师定期下企业挂职锻炼制度,以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体验性和实效性;三是从企业中聘请相关专家或从生产一线挑选品质高尚、有经验的师傅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充实职业道德教育的师资队伍力量;四是树。立有良好师德的教师为全校教职工学习的楷模,同时挑选部分优秀教师有组织地开展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的科研工作,以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并逐步成为德育学科的带头人。此外,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保障机制,完善师德的考核、奖惩机制和建屯有效的监督机制,建立“优秀教师”报告会制度,使“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成为每个教职工的自觉行动。
实践证明,将电教媒体(幻灯、投影、电影、录像计算机等)应用到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不仅大大提高了培训信息传递的效率、质量,而且也是提高技能培训效果的重要手段。
一、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习技能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为了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兴趣,增加其求知的欲望,可利用电教媒体,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如在烹饪专业技能培训时,培训开始,先放一段烹制菜肴的录相片,使学生在有声有色的录相中,了解我国烹饪技术的历史悠久,不仅菜肴品种繁多,而且色(颜色)、味(气味)、香(滋味)、形(形状)俱佳,富有民族特色,驰名天下,从而使学生知道烹饪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祖国宝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进而增加他们想学烹饪技术的积极性。再如美术专业讲装磺设计时,可制作出幻灯(或投影)片,在屏幕上打出一幅幅新颖别致的设计作品,以给学生创设出学习情境,增加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进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电教媒体,模拟变化过程
在职业技能教学中,有些知识的学习,结果的得出需要较长时间才可以验证。如果只凭教师口述,很难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若我们利用电教媒体,模拟这些过程,就可以使学生由形象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变抽象为直观。如农学专业教学食用菌的栽培及树木种植管理等课程,学习这些内容要看到全过程得等上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观察到一个或几个步骤,如果要利用科教电影片或制成幻灯投影片讲解,就可在较短的时间内看到全过程,使学生很快地理解和掌握。
三、运用电教媒体,扩大观察视野
职业教育各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教学培训中,做好演示操作是十分重要的。但有些演示在课堂上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在前面操作,学生在座位上观察,看到的只是一个侧面,很不全面。加之有些仪器或模型不大,可见度小,观察时不易达到理想效果。座位离讲台远的学生根本看不清的现象时常发生,电教媒体的运用为解决这样的问题提供了方便。
例如农学专业在讲授昆虫基本知识时,由于昆虫标本小,有些标本又不易搞到,在讲台上展示标本,讲解不易使全班学生看清,若制成幻灯片打在屏幕上讲解,其教学效果就特别理想。再如讲授水产养殖,教学鱼的种类鉴别、鱼的生活习性等内容时,可将装有鱼的器皿放在投影仪上打出,展示给学生清晰放大的活的标本。从而弥补了实验的不足,增强了实验演示效果。
四、运用电教媒体,展示电器构造
在家电维修专业教学和培训中,常常需要对各种电器进行拆装,一来认识它的结构,二来分析它的原理,为正确维修打下基础。但有的电器拆装比较麻烦,各个部分分辩率可见度小,造成有些部件难以被观察,也很难使学生掌握。如在讲授电动机、农用内燃机等机器内部结构时,可将电动机、农用内燃机等机器的内部结构制成复合投影片,投影讲解,以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
五、运用电教媒体突破教学难点
从近年来的企业调研情况来看,用人单位普遍反映高职学生在团队合作、开拓创新、责任意识、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素质偏低,难以适应现代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究其原因是高职院校的育人标准与企业的用人标准不接轨,高职院校没有按照企业要求的用人标准去培养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要培养出适应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就应当深入不同类别的企业进行广泛调研,总结、提炼企业优秀员工的职业素质标准。在此基础上,校企双方参照企业优秀员工的职业素质标准,共同构建学生的职业素质标准,并把这一标准作为高职院校的育人标准纳入思政课课程体系,确保高职院校按照企业要求的用人标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标准是衡量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尺度。根据育人标准的评价方法的不同,参照知名企业优秀员工的职业素质标准,可以将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标准划分为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精神两大类。职业道德规范是指所有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是企业用来评判一个员工的职业行为是否符合职业道德要求的基本标准,其基本要求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其本质是为企业和顾客服务。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可以把学生的职业精神凝练为忠于职守、团队合作、组织协调、开拓创新、勇于竞争、吃苦耐劳、勤俭节约,遵纪守法、恪守质量、维护安全等十个方面。职业精神是人格和人性的真善美品质在职业生涯中的体现,从业者一旦把它内化为职业操守,就能自觉地外化为良好的职业行为。
二、校企深度合作,共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高职院校要把在校学生培养成为具备良好职业素质的企业员工,仅靠自己的教育资源是很难实现的,而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案。因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单靠“坐而论道”是无法获得的,它必须在企业一线复杂多变的职业环境中经过反复磨练才能真正完成由学生到员工的转变。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不仅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场所。高职院校为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参照职业技能培养的标准和要求,在校内建设了“进校如进场、上课如上岗”的生产化实训基地,根据教学计划和实训项目开展单项技能实训或者综合技能实训(每学期1-4周);在校外知名企业建设了顶岗实习基地,根据教学计划和实习协议开展顶岗实习(不少于半年)。高职院校完全可以依托不同专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把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与专业课的实习实训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与职业技能培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开展不同层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最终把专业课的实习实训基地打造成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基地,把在校学生打造成企业员工。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不仅要重视硬件建设,更要重视软件建设。校内实践教学要引入职业精神和企业文化,校企双方应当结合专业课的实训项目共同设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并参照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实训,通过模拟训练与初步体验,把学生的职业素质内化为高尚的职业操守。校外实践教学要把实习学生视为企业正式员工,校企双方应当结合工作岗位的职权与职责共同设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并严格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开展顶岗实习,通过工作实践和顶岗体验,把学生的职业素质外化为良好的职业行为。
三、校企深度合作,共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团队
实践教学要求思政课教师不仅具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更要具有解决思想政治问题的实践经验。兼具上述双重素质,无论是对思政课教师,还是对企业管理人员,都是一个新的挑战。校企双方可以发挥各自优势、相互取长补短,共建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团队。思政课教师大都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但是由于缺少企业工作经历,也就不可能积累起解决思想政治问题的实践经验。如何才能补上这一短板?《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明确指出:高校要积极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团干部参加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学习考察等活动。安排思政课教师到企业相关部门挂职锻炼,不仅是思政课教师促进自身发展、提高教学水平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推进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思政课教师应当把到企业挂职锻炼视为一个学习与提高的过程,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通过挂职锻炼,思政课教师可以学习新知,优化知识结构,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解决思想政治问题的工作能力,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企业管理人员大都具有企业一线的工作经历,在管理工作中又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高职院校可以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担任思政课兼职教师。思政课兼职教师根据教学计划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或定期为学生作专题报告,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担任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其现身说法与现场指导更具吸引力和信服力,既能够有效推动思政课教育教学贴近学生、贴近专业、贴近实际,切实提高思政课的育人效果,又能够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关系,优化教学团队素质结构,完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团队。
四、校企深度合作,共建企业文化研究中心
1.学术研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瞄准学科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围绕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的发展理念、发展战略、经营管理、品牌建设、员工队伍建设的影响与作用,企业文化建设对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办学思路、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与作用等课题,深入开展创新性研究,构建企业文化理论体系,形成一批对企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具有理论指导和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
2.人才培养。运用企业文化研究成果,找准企业用人、学校育人、学生成人的最佳契合点,把企业的用人标准、学校的育人标准、学生的成人标准有机统一起来,弄清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学校怎样才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学生怎样才能成长为企业需要的人,重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素质教育,真正培养出企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