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电视技术论文

电视技术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8 15:06:2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电视技术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电视技术论文

篇1

目前,液晶的背光源几乎都是CCFL(冷阴极荧光灯),CCFL背光源技术的原理是在CCFL玻璃灯管内壁涂上荧光粉,然后往灯管内封入惰性混合气体以及微量的汞蒸气,并在两个电极之间加上高压高频电场。在高频高压电场的作用下,玻璃灯管内的气态汞被激发产生释能发光效应放射出紫外线,灯管内壁的荧光粉则在紫外线的撞击下发出可见光。CCFL灯管具有结构简单、表面温度低、加工容易等优点。但在功耗方面,采用CCFL作为背光源的42英寸液晶电视至少要消耗200W以上的电能。近十几年来,随着LED技术的高速发展,其光效率一直快速提高。与荧光灯管相比,LED为低压直流驱动,驱动电路效率更高,典型值为85%-95%。同时LED发光方向性好,而不是像荧光灯管向各个方向发光,这就减少了荧光灯管配套反射片及反射过程中在灯管本体上面的消耗。目前,LED的光效率可以达到传统CCFL灯管的1.5倍以上。

整合电源

传统液晶电视电源主要由AC-DC转换、DC-DC转换及逆变器等模块组成。AC-DC转换模块和DC-DC转换模块位于同一块电路板内,而逆变器为一块独立的电路板。由于传统逆变器的输入电压要求是24V,所以PFC的输出电压200V/400V电压须经过降压转换,产生多路的输出电压,其中一路24V电压提供给逆变器,即再经过DC-AC模块转换为超过1000V甚至达2000V的高压,去驱动液晶面板的CCFL背光灯。随着国内外逆变器技术的发展,高压液晶显示集成电源(LIPS)已逐渐取代传统的电源。与逆变器位于独立电路板的传统电源不同,这种LIPS解决方案将AC-DC转换、DC-DC转换及高压逆变器结合在同一块电路板上,在经过对市电进行整流、PFC和滤波并获得200V/400V直流电压后,会直接采用200V/400V电压作为逆变器的输入,通过DC-AC升压转换为液晶面板所需的超过1000V甚至达2000V的高压。这样就消除24V电压的转换环节,大大提升了整个系统的能源效率。

液晶面板

篇2

2.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

数字电视技术在我国的传媒业普遍采用,其中最关键的技术就是数字电视机顶盒。它主要的作用就是将数字电视技术与有线电视网络中心进行连接,其实即是一种可以起到转换作用的设备。数字电视信号通过电视机顶盒将模拟信号转变成数字电视信号,将各种图像以及声音通过压缩的方式置换成数字流,机顶盒还可以把这些数字流进行解码处理再还原成之前的模拟信号,随后再利用其它的音响设施以及显示器提供图像和声音给使用客户,这样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广播电视节目。通过数字机顶盒可以将之前模拟有线电视信号技术置换成现代的数字有线电视信号技术。数字机顶盒是数字电视技术所产生的一种产物,机顶盒具有以下几种功能:第一,机顶盒可以向电视用户提供图像和声音,供客户使用。第二,数字电视技术是基于机顶盒服务的。第三,机顶盒可以提供一些广播数据信号,在进行传输信号的时候是利用电缆进行传输的,部分信号是通过同轴混合网传输的。此外,机顶盒可以在交互式多媒体中应用,用户可以选择很多种网络服务功能,比如说,软件更新,升级,接收邮件,上网,各种电台的点播等,数字电视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功能越来越多。数字电视技术不管在网络公司中还是广播电视台中都有着很深远的影响。我国目前在许多地域都采用了数字化电视技术和双向网络有线电视技术的改造工程,主要从三个方面可以体现出来:第一,客户端;第二,双向网络;第三,前一部分系统。用户通过数字电视技术可以看到多个地方的卫视台,以及中央卫视,所收到的信号十分的清晰化,接收信号时也更加地稳定、安全。数字信号电视技术还可以使一些个性化服务的用户满足自己的需求,自己喜欢的游戏、想看的电影、电视都可以进行点播,享受多种交互式点对点的娱乐和信息等服务

3.数字电视信号的有线电视网络传输

和之前的模拟信号传输所不同的是,数字电视技术在传输中所利用的是HFC方式,利用的是AM-VSB频分复用方式,利用了不一样的频率将各个节目进行区分,主要可以使之前的数字信号符合现在的HFC网络的标准要求,将传输信道进行编码处理,其中包括了码的流动量;R-S编码;卷积交织;字节到字符的映射;差分编码;基带成型滤波和QAM调制,相容与数字信号的传输过程中,各个信号之间的可以进行乱码的调解,利用分解把流码进行分开,可以有效预防各种信号之间的干扰。从高频载波形式上,MPEG-2与HFC在高频段进行网络传输时的模拟信号是相同的,采用混合传输,电缆传输、以及被光链路传输。数字电视技术方面SDL可以在调整的状态下进行传输,PDU,IP/IPX,ATM信元等都可以适用于复杂多变的歼敌数据传送过程,SDL不依靠SONET/SDH结构,在DWDM层的上面位置,兼容性能非常好。它使数据信号传送过程中更加的安全、可靠。SDL干扰频器所接收到的信号遭到损坏的可能性大大减少。它在数字电视信息中的传输过程中以其高质量的传输效果,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4.数字电视的环节组成

4.1信源编码

它的主要功能作用是把图像以及声音转变成数字化,达到模拟信号转变数字信号的目的。

4.2复用

分复图像、视频以及各种数据合为一体的,以包为单位的数字信号源,再进行分割和区分,最后就组合而成了一套节目流或者多套节目流。

4.3信道编码与调制

信道适配其实就是信道编码。实现信道编码主要是依据各种数据流处理编码,为此达到减少错误。还可以将一些基带数据流存放于高频波段中,由此转变成频带信号。

4.4传输信道其中有HFC、卫星、数字干线、无线等。

4.5SDL技术

SDL在数字电视技术中的传输过程中不仅兼容性能比较好,而且在调整传送过程中,还可以有效克服复杂的数据,尤其是对PDU,IP/IPX。ATM信元等多数类型的效果非常明显。如果从本质上看待SDL技术,它是不受限于SONET/SDH结构的,通过自身就可以连接达到实现于DWDM层中,兼容性能非常好,可以保证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更加地安全、可靠,与此同时还可以使数字电视中的数字流转化以及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得以提升,主要是由于SDL干扰频器可以从很大程度中减少各种损坏。在进行数字信号的传输过程中SDL矩形高速流可以进行传输数据信息的叙述,SDL贞中的L1可以同步于传输中的各种性能,大大减少出错率。在进行传输过程中,一旦发生突发性事件可以有效被制止。

篇3

1数字电视概念

1.1数字电视定义

数字电视是电视数字化和网络化后的产物。数字电视是一个系统,是指从电视节目采集、制作、编辑、播出、传输、用户端接收、显示等全过程的数字化,换句话说就是系统所有过程信号全是由O、1组成的数字流。

数字电视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视,而是能提供包括图像、数据、语音等全方位的服务,是3C融合的一个典范,是计算机、传输平台、消费电子三个环节的聚焦点。

1.2数字电视与模拟电视的对比

数字电视采用的技术与原模拟电视有着很大的不同。其技术比较见下表。

1.3数字电视的优势

1)现有模拟电视频道带宽为8MHz,只能传送一套普通的模拟电视节目。采用数字电视后一个频道内就传送1—8套数字电视节目(随着编码技术的改进,传送数量还会进一步提高),电视频道利用率大大提高。

数字电视与模拟电视的技术比较

模拟电视

数字电视

描述

采用模拟信号传输电视图像、伴音、

附加功能等信号

采用数字信号传输电视图像、伴音、附加功能等信号

信源编解码

因为信号数据量不大。所以不存在信息编码压缩问题

电视信号数字化后,其信号的数据传输率很高。须具有良好的数据编码压缩技术

复用

无夏用器,视频、音频信号分别传输

将编码后的视频、音频、辅助数据信号分别打包后复合成单路串行的比特流,使数字电视具备了可扩展性、分级性、交互性、与网络的互通性

信道编解码调制解调

图像信号按行、场排列,并具有行、

场同步信号、前后均衡脉冲等,并对

视频信号有补偿处理。调制方式一般采用调频或调幅

有压缩及复用,传送时的信号不再有模拟电视场、行标志及概念。通过

纠错、均衡来提高信号抗干扰能力,调铡采用QAM、COFDM等新方法。

且随着调制方法技术的改进。传输效率会进一步提高

特点

信号数据量少,技术成熟.价格便宜

信号不易在传输中失真,清晰度高,占用频带窄。数字电视信号可方便地在数字网络中传输,与计算机具有良好接口。

2)清晰度高、音频效果好、抗干扰能力强。在同样覆盖范围内,数字电视的发射功率要比模拟电视小一个数量级。

3)可以实现移动接收、便携接收及各种数据增值业务,实现视频点播等各种互动电视业务,实现加密/解密和加扰/解扰功能,保证通信的隐秘性及收费业务。

4)系统采用了开放的中间件技术,能实现各种交互式应用,可与计算机网络及互联网等的互通互连。

5)易于实现信号存储,而且存储时间与信号的特性无关,易于开展多种增值业务。

6)由于保留了现有模拟电视视频格式,用户端仅需加装数字电视机顶盒即可接收数字电视节目,利于系统的平稳过渡,减少消费者的经济负担。

1.4数字电视的应用范围

1)基本业务:只要节目源许可,用户可以收看数百套数字电视节目,以及几十套调频广播节目和数字音频广播(DAB)节目。

2)扩展业务:可提供如图文电视、电视会议、数据信息广播、加密电视、视频点播等。

3)增值业务:可通过双向传输系统进行交互式的多功能应用,如互联网接入、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电子邮件、计算机联网、数据通讯、家庭保安监控等多媒体信息服务。

1.5数字电视的弱点

数字电视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同样存在着一些弱点。例如在取样的过程、量化误差、压缩编码所带来的信号损伤,在节目制作及传输过程中贯通延迟。有些损伤可以修复,并不影响图像的最终质量,而有些损伤只能通过一些补偿措施削弱它的影响,但这并不能影响电视领域向数字化的转变。与电视信号数字化后所带来的好处相比,这些影响往往会被忽略。

2数字电视分类

2.1按信号传输方式可分为:地面无线传输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卫星传输数字电视(卫星数字电视);有线传输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

2.2按图像清晰度可分为三大类

1)数字高清晰度电视(HDTV):需至少720线逐行或1080线隔行扫描、屏幕宽高比应为16:9、采用杜比数字音响,能将高清晰格式转化为其他格式并能接收并显示较低格式的信号,图像质量可达到或接近35mm宽银幕电影的水平。

2)数字标准清晰度电视(SDTV):必须达到480线逐行扫描,能将720逐行、1080隔行等格式变为480逐行输出,采用杜比数字音响。对应现有电视的分辨率,其图像质量为演播室水平。

3)数字普通清晰度电视(LDTV):显示扫描格式低于标准清晰度电视,即低于480线逐行扫描的标准。对应现有VCD的分辨率。

2.3按照产品类型可分为

数字电视显示器、数字电视机顶盒和一体化数字电视接收机;

2.4按显示屏幕幅型比分类

数字电视可分为4:3和16:9幅型比两种类型。

3数字电视技术

数字电视的实现,以下几项技术是关键:

3.1数字电视的信源(视频、音频)编解码技术在1920x1080显示格式下,数字化后信号的数码率在传输中高达995Mbit/s,这比现行模拟电视的传输信息量大得多,因此必须去除图像信号中的多余信息,将数码率压缩到能在一个8MHz模拟电视信道中传送。视频编码技术主要功能是完成图像的压缩,使数字电视的信号传输量由995Mbit/s减少为20Mbit/s~30Mbit/s。国际组织已经制定了对图像进行压缩编码的标准有JPEG(静态图像压缩编码标准)、MPEG-2(运动图像压缩编码标准)等。音频编解码主要功能是完成声音信息的压缩。对伴音进行压缩编码标准有MPEG伴音压缩编码标准、AC-3等。

3.2数字电视的复用系统

数字电视的复用系统从发送端信息的流向来看,它将视频、音频、辅助数据等编码器送来的数据比特流,经处理复合成单路串行的比特流,送给信遭编码及调制。接受端与此过程相反。在HDTV复用传输标准方面,美国、欧洲、日本都采用了MPEG-2标准。

3.3数字电视的信道编解码及调制解调

为了提高传输的频带利用率,通过调制把传输信号放在载波或脉冲串上,为发射做好准备。数字电视采用多进制调制方法,例如:残留边带调制(VSB);正交振幅调制(QAM);四相相移键控调制(QPSK);差动四相相移键控调制(DQPSK);编码正交频分复用调制(COFDM)等。

为了提高数字电视传输的可靠性,通过纠错编码、网格编码、均衡等技术,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方法如:里德一索罗门码、卷积码、交织、格状编码调制等。美国、欧洲、日本数字电视的制式、标准不统一,主要是指在该方面的不同。

4数字电视标准

数字电视标准是指数字电视采用的视音频采样、压缩格式、传输方式和服务信息格式等的规定。目前投入使用的有三种:

美国的ATSC(先进电视系统委员会);欧洲的DVB(数字视频广播);日本的ISDB(综合服务数字广播)。

每一种标准对于信源的处理、画面格式及传输方式等方面均有一些差别。每一种数字电视标准又可分为卫星传输、电缆传输和地面传输方式。

4.1美国ATSC标准

ATSC标准由四个层级组成,最高为图像层,确定图像的形式,包括象素阵列、幅型比和帧频。接着是图像压缩层。再下来是系统复用层,特定的数据被纳入不同的压缩包中。最后是传输层,确定数据传输的调制和信道编码方案。下面两层共同承担普通数据的传输。上面两层确定在普通数据传输基础上运行的特定配置,如HDTV或SDTV;还确定ATSC标准支持的具体图像格式。

另外,ATSC还开发并通过了可为采用50Hz帧频的国家使用的另行标准。

ATSC成员30个,其中有美国国内成员20个、来自阿根廷、法国、韩国等7个国家的成员10个,中国的广播科学研究院也参加了ATSC组织。

ATSC标准定义的画面格式

支持室内接收、移动接收等需求,包括4个系统。

1)DVB传输系统:涉及卫星、有线电视、地面、SMATV、MMDS等所有传输媒体。

DVB-S数字卫星广播系统标准。卫星传输具有覆盖面广、节目容量大等特点。

DVB-C数字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标准。系统前端可从卫星和地面发射获得信号。

pWB-T数字地面电视广播系统标准。本地区覆盖最好。传输质量高,但接收费用也高。

DVB-SMATV是数字卫星共用天线电视(SMATV)广播系统标准。

DVB-MS高于10GHz的数字广播MMDS分配系统标准。

DVB-MC低于10GHz的数字广播MMDS分配系统标准。

2)DVB基带附加信息系统:可传送接收IRD调谐、节目指南及图文、字幕、图标等信息。

DVB标准定义的画面格式

DVB-SI数字广播业务信息系统标准。

DVB-TXT数字图文广播系统标准,用于固定格式图文电视的传送。

DVB-SUB为数字广播字幕系统标准,用于字幕及图标的传送。

3)DVB交互业务服务:对应标准有:DVB—NIP、DVB-R.CC和DVB-R.CT。

4)DVB条件接收及接口标准:条件接收是付费电视广播的基本部分。DVB数字广播系统与其他电信网络(如SDH、ATM等)连接,可实现DVB向电信网络的过渡。标准包括:DVB-C11DVB-PDH,DVB-SDH,DVB—ATM、DVB-PI和DVB-IRDI。

DVB成员已经达到265个(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欧洲并遍及世界各地,我国的广播科学研究院和TCL电子集团也在其中。

4.3日本ISDB标准

日本数字电视首先考虑的是卫星信道,采用QPSK调制。并在1999年了数字电视的标准--ISDB。ISDB是日本的DIBEG(数字广播专家组)制订的数字广播系统标准,它利用一种已经标准化的复用方案在一个普通的传输信道上发送各种不同种类的信号,同时已经复用的信号也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传输信道发送出去。ISDB具有柔软性、扩展性、共通性等特点,可以灵活地集成和发送多节目的电视和其它数据业务。

频编码

4.4三种数字电视标准的对比

无论哪一种制式,它们的视频压缩技术都采用了MPEG-2标准,但是由于美国和欧洲等在模拟电视的制式的差别,为了兼容性,它们的视频采样格式也存在差别,主要体现在行和列的分辨率及场频等。

在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中,卫星传输一般采用QPSK调制技术,电缆传输一般采用QAM调制技术,但地面传输采用的技术则在不同的制式中存在很大差别,如美国的ATSC采用的是VSB调制技术,而欧洲的DVB和日本的ISDB则使用oFDM调制技术。

服务信息是指在数字电视中开展增值服务所用的数据,美国ATSC制式中的PSIP部分和欧洲DVB制式中的SI部分分别规定了各自数字电视中的服务信息格式。

ATScATV优点:频谱效率高、功率峰均比低,明显地减少了脉冲干扰。可将与原模拟NTSC信号的同频和邻频干扰减至最小。缺点是不能抵抗多径干扰,不支持移动接收。

DVB-T优点:在基于大量小功率、工作在同一频道的众多发射机,每一个均覆盖一个较小的区域的这样一种单频网络来说,DVB是一三种标准数字地面广播系统的比较

种最佳选择。同时提供了良好的移动接收性能。缺点是:其载/噪比低于8-VBS,并且限制了信号的有效传输距离,对来自于电机的脉冲干扰较敏感,较高的峰/均值比,并且需要较高功率的发射机,保护间隔降低了频谱效率并明显减少带宽的比特/赫兹率。

ISDB-T和DVB-T非常类似,根据分层和窄带接收同时实现固定、移动和便携接收,是日本制式的特点;与DVB-T相比,ISDB-T增加了部分接收和分层传输功能。

5中国的数字电视

早在1996年,我国便开始了数字电视的研究工作,数字电视被列人原国家科委“八五”重大科技产业工程项目,并成立了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的总体组。1999年10月,高清晰度方案被成功用于国庆50周年大典的数字电视现场直播。后国家将数字电视发展计划纳入“十五”高新技术的12个重大专项之列,数字电视研究工作全面启动。

5.1中国数字电视标准

1)信源编码技术标准:

中国的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标准工作组制定了面向数字电视和高清激光视盘播放机的AVS标准。该标准与MPEG-2标准完全兼容,也可以兼容MPEG-4AVC/H.264国际标准基本层,其压缩水平可达MPEG-2标准的2-3倍。

2)信道传输技术标准

中国的卫星数字电视标准采用欧洲DVB—S标准。

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的标准还在报批过程中,大中型城市有线电视台多采用欧洲的DVB-T标准在试播。

中国的地面数字电视标准方案目前还在制定过程之中。

3)条件接收系统标准(CA)、用户管理系统(SMC)已制定完成。

5.2数字电视现状及发展:

1)中国数字电视规划:

国家广电总局制定了《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

2003年数字电视标准出台(未按期实现)。

2005年进行数字电视的商业播出,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超过3000万户,直辖市、东部地区地(市)级以上城市、中部地区省会市和部分地(市)级城市、西部地区部分省会市的有线电视完成向数字化过渡。

2008年用数字电视转播奥运会,东部地区县以上城市、中部地区地(市)级城市和大分县级城市、西部地区部分地(市)级以上城市和少数县级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

2010年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中部地区县级城市、西部地区大部分县以上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

2015年停播模拟信号,西部地区县级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

2)数字电视现实的困难:

篇4

二、电脑动画技术制作出了深入人心的产品卡通形象和品牌企业形象

在很多广告中活泼生动的卡通产品形象总给我们留下印象颇为深刻。从很早的脑白金广告就以两位老人的形象,虽然衣服变了,越来越潮流,但是两位老人的想象已经深入人心,突出了抗衰老保健品的特性。活泼流行的夸张舞蹈动作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印象,这是运用3D动画角色的一个成功范例。同时著名七喜饮料中七喜动画卡通形象在我们记忆力非常的熟悉,活泼个性的清新形象惹人喜爱。还有幼儿药品广告葵花牌小儿感冒颗粒以及相关产品,以葵花以基础形象进行制作的卡通小人也让我们更深刻的记住这个品牌的名字、标志及形象。近几年,企业团体利用卡通角色做广告宣传的趋势大增,或是做企业标识,或是做品牌、产品代言人,并频频出现在各类的广告媒体中间,这也是顺应了国际的一个普遍发展趋势。2010年法国动画短片《商标的世界》获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在这部短片中我看到一个由商标和著名公司卡通形象所构成的世界,画面中到处浮现这我们熟悉的卡通形象,这才让我们叹为观止动画卡通形象对我们产品企业的重要作用。

三、电脑动画技术丰富了镜头语言

在传统的广告片中常常受到摄影机、灯光、轨道条件的限制,拍摄的镜头不能完全符合导演及制作的要求,镜头语言也略显呆板传统,或者说要实现其完美的镜头组接需要很大物质技术方面的支持,耗时耗力。但有了电脑影视技术的加入,运用3D软件中虚拟摄像机,对其摄像机可以自由随意的添加删除,并对其设置运动路径,摄像范围可以完成360°任意角度,同时对其运动速度进行调节编辑,达到我们理想的效果。除了完成不同类型角度的镜头,还可以运用我们的后期合成软件对镜头进行采集、编辑、组接、加以运动特效。就可以产生非常炫酷的镜头语言。央视近段播出的广告新康泰克—双子篇,其中画面运用3D制作的红蓝两种球,配合两位演员的动作,生动形象的表现出了不同症状所带给人们的病痛。拟人的两个胶囊药丸夸张、变形类似于变形金刚消灭敌人的动作,加上镜头组接非常干脆利索,犹如看动作大片中的流畅感觉。对于制作好的镜头还可以进行添加或删除里面的镜头重新编辑出丰富镜头形式。这样的电脑操作提供了非常大方便,丰富了现在的广告视听语言。

四、各种特效光效插件的运用

在很多电视节目的开篇和栏目整体包装上我们能看到很多绚丽的光效,华丽灿烂电脑中我们可以安装各种特效插件及光效插件,在广告制作时都需要对其商标字幕进行有效地处理,制作出丰富多彩、新颖独特出字方式,使画面更加华丽或富有创意,视觉效果更加深刻强烈。运用传统的合成制作软件可能方法较为笨拙,需要花费时间也较长,但在软件中添加相应特效制作插件,制作起来更易操作、更易修改,节省制作时间。可以说现在的电脑动画资源非常的丰富,通过相关的学习和熟悉就能很快的应用到我们的作品当中。

五、动画电脑技术丰富了广告的形式,使其多元化发展

不同的形式的动画应用在广告中,有不同的艺术效果,动画的多元化也丰富了广告的艺术形式,使其多元化发展。如中国水墨在广告中的应用,其中最近新播出的CCTV中央电视台《相信品牌的力量》水墨篇,运用中国传统水墨结合电脑技术制作出新形式的优秀的广告作品。还有受大众喜爱的趣多多饼干系列广告之——don’tyouwantme,本片采用定格动画的形式演绎出有趣诙谐小动画,搞笑幽默的饼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中国很早就有一部以动画的形式进行的广告,是万氏兄弟创作的《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开创了中国动画制作的先河,但由于早期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随后动画的发展并没有大量的应用到广告中,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广告行业事业大发展直至今天,广告的数量极具增加,近几年随着动画电脑技术的加入使其艺术形式姹紫嫣红。这也是动画形式的多样性所造成的,从传统的2D手绘到现在流行于世的3D的电脑动画,运用实物摆拍的定格动画到结合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皮影、剪纸、水墨动画,无不丰富着动画广告的创作形式,使广告的画面形式和制作手法向多元化发展。

篇5

2.思想政治工作要在“落实”上求突破

思想政治工作看起来虚,但做起来要脚踏实地。近两年来,省委、省直工委开展了一系列凝心聚力、弘扬正能量的活动,如“党员活动日”、“中国梦•赶考行”等。技术中心积极响应,到市少年儿童教育保护中心开展“金秋送温暖”党员志愿活动,向服刑人员子女捐赠图书千余册,衣服、鞋袜近百套,和孩子们谈心、包饺子、演节目,用实际行动送去温暖与关爱;到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开展党员志愿服务。

篇6

通过进行最高码率、最低码率以及优先级等参数的设置与调整,能够优化信号传输系统。在保证统计复用组内带宽充分的情况之下,通过调整最高码率,让其与输入码流一致,能够使得节目码流全都通过统计复用器,从而保证了图像的质量。调整最低码率,能够有效地过滤掉噪声大、质量差的码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而提升了信号的整体质量。另外,对TS流设置优先级,在统计复用器的处理过程中,通过运行统计复用算法,实现对TS流的优先级控制。根据节目的收视率和输入信号的质量进行精心调整,可以使得有线数字节目运营商受益。

2.统计复用技术的应用研究

2.1统计复用技术在互动电视系统中的应用

视频点播是互动电视的重要功能。用户通过STB发射点播信号,通过CMTS回传通道,将点播信息发送到VOD服务器,互动电视系统中的VOD服务器在接收到点播请求之后,将点播的节目数据流SPTS输送到各地市的交换机中,通过交换机将信号输送到分机房的IPQAM设备上,经过调制后,将信号进行发射,最后由机顶盒中的接收天线进行接收,完成视频点播服务。随着各地加大互动业务的推广力度,用户的点播数也产生了大幅度的增长。然而,在点播高峰期,视频通道的负荷可达80%,视频通道与用户需求之间产生了较大的矛盾,为满足用户的点播需求,必须扩大视频通道,而视频通道的扩容成本高,建设周期长。另外,有些地区的分机房的IPQAM设备不足,也无法满足用户的点播需求。在这样情况下,通过引入统计复用技术,能够在不影响画面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视频服务器要输出的TS流进行管理,实现单频点TS流增加50%的效果。这就相当于扩大了50%的视频通道容量。另外,在一些点播热点区域,利用统计复用技术,电视台通过修改前端的相关参数,就能够将服务器要发出的信号进行压缩,节省通道的占用,在点播量出现下降的时候,通过恢复相关设置就能实现功能的恢复。利用统计复用技术实现了互动电视系统的“软控制”。

2.2统计复用技术在地面数字电视中的应用

MPEG—2作为较为成熟的一种音频视频编码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有线数字电视、卫星数字电视、制作数字电视节目和视频光盘等领域。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由于地面传输环境的复杂,容易发生多径反射现象,容易发生信号的衰减,而且传播过程中干扰信号多,因此信号传输通道的负荷量就比较低。在一些县级电视单位,无法直接复用卫星信号的TS流,加之,频率资源有限。因此,往往会在一个频点中压缩8~10个以上的电视节目,影响了节目的画面质量,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利用统计复用器能够实现对MPEG—2传输流的再复用,完成多节目的传送,实现数字电视节目的传输。仅1U高度的统计复用器就能够对192个HD数字MPEG—2业务的码流进行重组、复用以及码率转换等。而这些MPEG—2业务可以是音频、视频,也可以是SPTS、MPTS。而且利用统计复用技术能够直接复用卫星TS流,减少了中间环节,智能地对输出的节目码流进行分配,保证了数字电视节目的图像质量。另外,在一些县级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中,实测码率仅为1.6Mbps,采用统计复用技术后,提高了图像分辨率,在42英寸的液晶电视机上画面质量仍然为人们所接受。

篇7

电视技术自诞生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制作技术上,从摄影机到磁带摄像机,从复合信号到分量信号;传输技术上,从开路地面传输到有线电缆传输再到卫星传输,然而,直到本世纪九十年代,信号的传输和处理都是仿真性质的。模拟电视存在许多难以克服的缺陷,主要表现在:

•回波反射在地面广播中,由于周围的建筑物和山脉等会对电视信号产生多径反射,从而导致接收机出现画面重影现象,影响收看效果。

•保存困难模拟电视节目存储在磁带媒体上,由于磁带对存储环境的温度、湿度要求较严格,因此,长期存放和使用磨损都会对磁带造成物理损伤,如掉磁粉、磁带变形等,严重影响重放的图像质量。

•顺序存储介质限制磁带是顺序存储介质,这种顺时序性质,决定模拟信号的编辑过程只能是线性低效的。

•噪声积累由于模拟电视信号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干扰和引入各种噪声,经多次传输或复制后,噪声积累,使图像质量不断下降。

•对传输信道有严格要求模拟电视信号传输过程中,由于传输信道的特性并非总是十分理想,因此会导致电视信号的线性失真和非线性失真。线性失真是由于传输系统的振幅频率特性和相位频率特性不理想所致,它将使电视信号的高频部分产生衰减,降低图像的清晰度和产生细节模糊。同时,还会导致色度信号的增益、延时与亮度信号不一致,严重时会完全改变颜色;非线性失真对电视信号的亮度信号和同步信号都有影响,尤其是影响彩色的饱和度和色调。同时,还存在微分相位失真、微分增益失真。

•其它缺陷模拟电视的其它缺陷包括:亮度互扰,行间闪烁,爬行,大面积闪烁等。

模拟电视的这些缺陷是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只有使用数字技术才能彻底改观。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已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所谓数字电视,是将传统的模拟电视信号经过抽样、量化和编码转换成用二进制数代表的数字式信号,然后进行各种功能的处理、传输、存储和记录。数字电视从节目制作到信息的接收和显示,其工作过程及原理与模拟电视大相径庭。所不同的是它采用数字化处理、传输、接收和显示信息。

在电视技术中采用数字技术不仅能改进图像质量,更重要的是能与现有的数字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能为人们提供全新的、更灵活、更方便的服务。这一点在迅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非常重要。数字化电视信号具有如下主要优点:

•多次中继或复制后不会产生噪声积累,适用于远距离多次中继传输或反复编辑和复制。

•清晰度高,使用部首传输、转播音响,在接收端有望达到演播室水平;

•音频效果好,可支持五声道加超重低音声道的5+1环绕声家庭影院;

•可采用纠错编码技术,提高抗干扰能力,同等传输条件下的抗干扰能力优于模拟电视;

•可充分使用压缩编码技术压缩其资料率,降低数码率或存储空间。占用频道较窄,地面广播时,原PAL频道可播放高清晰度电视或四套标准格式数字电视,有线电视网中的一个PAL频道可播送8~10套标准数字电视;

•保留了现有模拟电视画面格式,普通电视机前加装数字电视机顶盒即可接收数字电视节目;

•易于实现加密和保密通讯;

•可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降低功耗,减小体积,可靠性高,调试维护易,大规模生产时可大幅降低成本;

•电视信号可以通过现有的公共电信数字传输网络传送,电视广播网络的数字化为提供其它资料业务创造了条件,继而为广播网络连接其它网络,以及视频业务融入统一的信息基础设施NII开辟了道路。

正是由于这些优势,使数字电视取代模拟电视成为必然。数字电视淘汰模拟电视,如同数字大哥大将最终淘汰模拟大哥大一样。电视终将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电视将成为新一代电视的代名词,很快,我们将把“数字电视”只称为“电视”。一场电视革命的序幕就此拉开。

本文将电视技术分为制作和传送两大类,分别讨论数字化技术带来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并对相应技术发展可能对电视传播活动及社会造成的影响作出预测。

壹、数字技术在电视节目制作技术中的发展及其对传播活动的影响

自从1956年美国安培公司开发成功世界上第一台四磁头两英寸磁带录象机以来,在40多年短暂的历史中,视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信号处理方式从复合到分量;设备装置从大到小,从摄录分开到摄录一体,现在又正经历着一场新的革命,这场革命是由数字化技术驱动的。80年代开始出现的多媒体技术,使得人们通过计算机可以不受不同媒体差异的限制,综合处理图像、声音、资料、文字等多种信息,从90年代开始与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相融合,极大地丰富了视频节目制作手段,传统的制作方式不断被全新的、充满创造活力的制作方式所代替。视频节目制作技术采用计算机和专用视频设备使视频图像的创作和编辑得以大大简化,降低了制作成本,扩大了需要进行视频图像处理与创作的用户范围,并将对视频行业的现有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非线性编辑系统将取代线性编辑改变节目制作及播出方式

二、虚拟演播室技术极大地提高节目的信息量和娱乐性

典型的虚拟演播室系统是由摄像设备、摄像机位置参数分析及控制、图形计算机、背景素材库和图像合成等设备组成,如下图所示。具体的工作过程是:演员由一台前景摄像机(真实摄像机)拍摄,而如图所示的背景图像记录及生成系统(图形计算机和背景素材库)称为虚拟摄像机。真实的和虚拟的两台摄像机,在虚拟演播室

技术中始终是锁定的。真实摄像机的位置参数,包括摄像机在演播室中的物理位置,摄像机的倾斜、转动甚至翻转的资料,以及摄像机镜头的焦距和聚焦设置,所有这些参数都将在计算机中进行分析,相应于前景图像的背景图像的控制随即完成。然后,前景图像(包括演员和真实场景)以及计算机生产的背景图像在色健控制器中无缝地合成。输出的图像可以直接播出或记录在存储媒体上。真实摄像机数字化图像合成直接播出

(前景)视频延时(色健控制)或记录

摄像机位置图形计算机

分析与控制(背景)

素材库

(背景)

虚拟摄像机

在虚拟演播室中,需要对虚拟场景中所有物体进行建模,即设计物体的外形和尺寸等。这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很相似。在这些步骤完成后,才能利用来自摄像机传感器的资料或图像分析后得到的数据建立虚拟摄像机,用虚拟摄像机来实时生成场景。在实施播出或播出预先记录的节目时,色健控制器中的跟踪以及图像合成都必须实时完成。这样,场景的生成必须达到每秒50场的速度,需要像SGIOnxy一类的高级图像工作站才能完成。目前成本相当可观。但随着PC性能的提高,这种情况有望得到改善。从近年来的NAB展览会上可以看到虚拟演播室技术正在走向成熟,许多厂家展示了虚拟演播室从制作、快速反应到最终播出效果上的优势。同时稳定性和可靠性也有明显改善。产品已形成系列化,构成低、中、高三个档次,分别适用于不同的使用范围。

虚拟演播室技术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其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节目的需求。随着近年来电视频道数显著的加速增加,频道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电视节目制作人员必须考虑如何在更短的时间内用更少的资金制作更好的、更多的电视节目。同时电视观众对电视节目的欣赏口味不断提高,一个总的趋势是要求新闻节目更“实”更“新”,娱乐节目更“虚”更“玄”。需求是发展的动力,在这种资金投入少、节目产出又多、又好的要求下,虚拟演播室技术的诞生和发展可谓是顺应了历史潮流,因而,这种技术一旦诞生就得到了视频界的认可,迅猛发展起来。

虚拟演播室技术的产生,反过来又极大地促进了电视节目的发展。运用虚拟演播室技术,演播室的场景、道具将越来越多地用计算机图形的形式产生。由于场景的设计不再是只能用实物搭成而是用软件构成,艺术表达上的自由度就大大增加。它将平面的抠像技术扩展到了三维空间。制作人员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可以将以前的想象变为现实。比如,可以在计算机上模仿设置灯光并根据需要改变;可以很容易地修改计算机里生成的图像中的结构、颜色和文本;可通过按下一个按钮来重建场景;可以将小演播室扩展成很大的演播室等等。虚拟演播室的优点在新闻、定期采访、娱乐、体育、音乐和少儿等节目制作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虚拟演播室技术的使用和普及,对广播界来说,可以节省节目制作的成本和时间,提高演播室效率;对电视节目制作人员来说,可以摆脱时间、空间及道具制作等方面的限制,在广泛的想象空间中进行自由创作;对广大电视观众来说则大大提高了信息量和娱乐性。

今天的虚拟演播室技术还在完善之中,目前在虚拟演播室里使用更复杂的场景和道具的制作时还难以满足实时播出的要求,同时,目前还没有一个摄像机跟踪装置能够简便地适合多功能演播室,许可足够多的创作自由度。此外,尽管色健控制技术在近年有了改善,但仍然需要努力改进以从前景中去掉不希望有的那些偏色;虚拟演播室的价格性能比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但是,瑕不掩瑜,虚拟演播室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电视制作技术必将在未来的影视制作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出更多为老百姓津津乐道的精彩节目。

貳、数字技术在电视传送技术中的发展及其对传播活动的影响

将数字技术应用于电视传送技术中的构想可追溯到本世纪40年代末,1948年就已有人提出了将电视信号数字化的问题,但直到1982年才有德国ITT集团研制成了PAL制电视接收机的一套电视信号数字处理芯片。1988年10月,CCITT制定了H.261数字视频压缩标准,开创了数字电视技术的新时代。1991年和199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又分别制定了JPEG、MPEG-1和MPEG-2数字视频压缩标准。

美国开播卫星直播数字电视后没有制定相应的标准。欧洲则于1993年9月从联合尤里卡EU-95计画(模拟分量MAC过渡到HDTV)转向数字视频广播(DVB)项目。参加DVB集团的包括了从电视制作到传送各个环节的25个国家的200家公司与组织。DVB的卫星广播(DVB-S)、有线电视(DVB-C)与地面广播(DVB-T)的技术标准都已制定完毕,并均以MPEG-2为基础,相应业务也在许多国家开通。短短几年时间,已从标准化进入商品化,实用化和产品化阶段,并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一、数字卫星直播电视如火如荼

二、有线电视向有线通信电视转化

视频业务音频业务资料业务话音业务

模数调多音单双可个电

拟字频路乐向向视人话

节节广数点分分电通通

目目播字播配配话信信

音式式

多加单双图本网本入网入路解向向文地内地Internet内公模扰分分广信通信通用

拟节配配播息信息信电

节目式式发查信

目布询网

非实电视游其逆全

实时话频戏他程程

时点点点点家图图

点播播播播庭文文

播业

从上图可见,未来的有线通信电视网络除了传统的视频业务外,还可实现音频业务、资料业务和话音业务三大类功能,各种业务均可实现双向服务,能够极大地满足人的信息需求。有线通信电视网不仅是有线电视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电视技术发展的自然规律,而且也是电视媒体因应新的网络媒体挑战的必由之路。

目前,有线电视网的综合利用是有线通信电视阶段技术发展的热点。从国外发展规律来看,综合利用首先是从准视频点播开始的,然后再发展电话和数据传输。有线电视网综合利用在世界上有些项目已有成功的应用,如电缆电话、电缆游戏等。特别在电缆电话方面,美欧的不少电话公司已经完成了电缆电话实验。一些有名的通信专业设备公司已经开始生产有线电视中的通信设备,如AT&T、摩托罗拉、贝尔等。从目前的造价来看,电缆电话的造价已接近普通电话的双绞线传输方式,随着电缆电话的普及,普通电话在价格上和功能上肯定将无法与电缆电话相比。另外,不少综合利用的软件开始推向市场,如微软、IDS等公司。不少有线电视网络设备厂家在综合利用的实验中也扮演了积极的角色,如同通用顺材、科学亚特兰大等。有不少计算机厂家和通信专业厂家,如SGI、HP、AT&

amp;T、贝尔、摩托罗拉、阿尔卡特等也跻身于这一行业。所有这些大公司努力的目标都是要将有线电视网作为进入“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后接入网,有线通信电视前途一片光明。

三、地面无线数字电视有了突破性进展

首先,电视的传播方式趋向多元化发展。现有的传播模式由于其不可替代的第一时间传播优势及权威优势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存在下去,与此同时,新的,与现有模式互补的模式将会出现。如果我们把现有电视传播模式看作是瀑布式的传播模式,那么,新的传播模式可以描绘成会员式的模式。在这种新的模式中,人们梦寐以求的电视信息传播由单向传播变为双向传播成为真正的可能。

传播学者的研究表明,人际传播与大众媒介传播各有长短,都不是最完美的传播方式。人际传播过程中,由于人体全部的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都可能要接受刺激,传播双方在这种全身活动上建立起的面对面的传播关系比大众传播可以更完整、更有效地传递信息,信息迅速交换的机会多,来往传递容易,获得反馈的机会多。人际传播的弱点是复制能力和信息保存能力差,传播覆盖面有限,无法满足工业社会的信息需求。大众传播拥有更好的复制、保存能力,传播迅速、有效,因而更能适应大众社会的普遍需要。但受到传统传播技术手段限制,在传播的反馈、传播速度控制、满足特别需要的能力等方面不尽人意。信息高速公路上的电视传播结合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优点。它既可以继续大众传播大范围传播的优势,满足社会的普遍需要,又可以兼顾人际传播的特点,满足个人的特别信息要求。

新的传播模式中,电视的顺时序传播限制将不复存在。数字化的随机存取特性,使人们再也不必陷入被动的等、换、弃的收看方式,而是拥有更多的选择,通过流览器设置菜单,受众能够随时方便地调看需要的信息,也可以点播自己喜爱的节目。电视的时间版面消失了,人们可以像流览报纸一样,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流览电视。不仅如此,电视还将具有“超媒体”功能,使传受方式更接近于人的思维方式。所谓“超媒体”,是“超文本”(hypertext)的延伸,超文本这个词指的是互联程度很高的文字叙述,或具有内在联系的信息。在印刷报刊中,信息量受书籍本身的物理性质所限定,而人的思维却是非线性、跳跃性的。在阅读过程中,我们总会联想到一连串的疑问,由于版面的限制,总有太多疑问无从获得答案。这种现象在受时间限制的电视接收过程中表现更为突出。“网络电视”的情况却完全不同,网络空间是无限的,要表达一连串想法,可以通过一组多维指针(pointer)来进一步解释、引申或辩明。阅读者可以选择激活某一消息的解释、引申部分,也可以完全不予理睬。整个文字结构仿佛是一个复杂的分子模型。句子可以扩张,字词可以当场给出定义,各种观点都可以被打开,从多种不同的层面予以详尽分析。此外,电视还能提供一种双向开放信息流通方式,者与使用者之间可以实时直接交流信息,当然,这种双向交流的最终实施程度,还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比如,面对众多的信息接受者的反馈信息,者是否有精力和时间一一处理等等。但毕竟,技术上的可能性,使得双方的互相反馈有了极大程度的提高。

其次,电视信息传播的范围和时效将得到进一步大幅度的提高。信息高速公路将使电视信息传播不受时间、地点、频道、国界、气候等影响,只要网“撒”到哪里,网上的信息就通向哪里,并且可时时更新内容。这将有利于提高世界信息的传播速度,促进远隔重洋的各民族科技文化的及时交流。媒体在参与本地竞争的同时,不得不面向全球去拓宽生存空间,国际传播成为未来传播业的发展方向。

第三,电视与其它传统新闻传媒的界限日益模糊。尼葛洛庞帝在他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指出:“多媒体领域真正的前进方向,是随心所欲地从一种媒介转换到另一种媒介”。多媒体综合了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的功能,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要素结合起来,给信息使用者以全方位的、多维的信息,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接受的形式。光纤信道和网络技术协议能将电视网、电话网和计算机网三网合一,使三大传统媒介开始走向高度的综合,网络和服务分开运作是未来的趋势。最后,也许媒介的区别会演变为专业数据库的专业区别,接受媒介的形式却由用户根据需要来选择。随着受者可选择资源的急速增加,传者的控制地位日益失落。但是,可选择资源的鱼目混珠状况,也将使日益忙碌的人们陷入无所适从的境地,因而,主频道将仍然是人们信息的主选来源,而主体媒体的权威确立,不再由政府行为来左右,更多地将取决于自身良好的过往纪录。媒体必须有更强的责任感,必须更加谨慎地核对信息来源的准确性以赢得受众的信赖。

数字化使传送质量大幅度提高,信息的品质得到优化;数字化使电视频道显著增加,将进一步促使电视节目从广播向窄播发展;数字化使传播方式从单向传送向双向甚至多向传送转化,促使了传播互动和多项业务的实现。数字化技术及其发展必须引起电视传播从业人员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

篇8

2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常见的故障

2.1室内布线故障有线数字电视在使用之前,需要对室内进行布线,而这个过程也是有线数字电视经常发生故障的环节,布线经常不合理以及分配器的不合理等,都会对有线数字电视造成极大的影响,信号接收不正常也会导致电视使用的不正常。

2.2数字电视图像形成故障数字电视图像形成故障是常有发生的事,造成这类故障的因素有很多,例如,电视自身问题、电平信号问题等,本节仅从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如果分支分配器、放大器等受到损坏的话,那么在载噪比不高的情况下,电平信号也会较低,从而造成有线数字电视出现无图像的现象[3]。

2.3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系统故障现阶段,有线数字电视主要是有线数字系统发挥出相应的作用来实现的,但是,在实际有线数字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发现系统经常发生接触不良的问题,例如,接头生锈等都会引发有线数字系统故障,在接触不良故障的影响下,电平频段偏低造成信号传输中断,或少量信号传输存在断断续续的现象,使得无法正常使用电视来观看节目。

3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维护措施

3.1合理进行室内布线在对室内进行布线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对室内进行合理的布线,尤其是在布线接头处,必须保证布线有着很好的连接性,同时,室内的布线更不能受到其他线路的影响。另外,要对分配器进行合理布置,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室内布线故障,对有线数字电视网络进行有效的维护,进一步保障有线数字电视运行的正常。

3.2合理选择设备有线数字电视图形故障的主要原因是信号不能正常传输,或是断断续续无法持续稳定传输,在实际中发现,造成这方面的故障主要是分支分配器、放大器受到损坏的缘故。对此,在有线数字维护的过程中,不仅要保证分支分配器、放大器的完好性,更好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合理的选择设备,要尽量选择阻抗相互匹配的分支分配器,以及选择频带宽、线性好的放大器,这样才能保障分支分配器和放大器质量的同时,充分将其设备的功能发挥出来,提高有线电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才能有效解决数字电视图像形成的故障。

3.3加强对系统的检查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系统故障屡见不鲜,对人们的正常使用电视造成极大的影响,而引起这方面的原因主要是一些电缆接头处的不良而引发的,因此,有线数字电视维护人员应积极做好系统的检查工作,并且,要将注意力集中在有线数字系统中电缆接头的位置上,确保电缆接线头的良好性,这样才能保障有线数字电视网络信号传输的可靠性,才能确保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通过加强对有线数字网络系统的检查工作,才能切实的提高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篇9

2现代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展望

首先,促进现代广播电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目前,通过现代广播电视技术,有效推进广播电视事业繁荣发展。因噪扰不断积累,信号失真逐渐累积,进而导致质量低劣问题出现。按照现阶段技术水平,还很难解决这些问题,即使近些年从未停止改良、完善,因制式制约,未能实现质的飞跃。而卫星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微电子技术的有效运用,使广播电视技术有了希望,即将开创广播电视技术革新时代。其次,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对于广播电视而言,接收、传输模拟信号时,极易噪声干扰、噪杂,使原信号混淆,严重影响信号质量。通过数字化技术,全面提升实用水平,在信号传输环节,对噪扰与失真问题,实施整形恢复,进而获取原始信号。通过数字化技术,提高信号处理、加工便捷性,增强抗干扰能力,有利于电路的集成。因此,提高数字化水平,对广播电视技术具有重大作用。第三,卫星技术进一步发展。在国际上,先进国家早就开始使用卫星技术,使国民信息需求得到有效满足。然而,我国启用卫星电视技术较晚,一直到1990年才普及推广,大量卫星电视生产企业、经验企业增多。然而受到生产与技术约束,国外广播电视产品冲击,外国企业基本占据了我国卫星接收市场。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我国卫星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然而过度依赖国外技术。近些年来,卫星信道调解芯片逐渐实现国产化,然而国外企业垄断了解码芯片市场,我国电视产品进口依赖度较高,自主产品研发力度不高。一直到2012年,国产直播解码芯片研发成功,使用户基础条件得到有效扩大,对于直播卫星服务,正在大力推进户户通工程,开拓了我国广播电视新领域。因此,我国要想发展广播电视技术,必须不断加强卫星技术研发,提高卫星芯片产品质量,进一步发展卫星技术。

篇10

二、实施“三创”工程,在务求实效上下功夫

一是安全创优工程。技术中心作为广播电视的后端保障,主要职能就是不断提高广播电视安全优质播出保障能力,更好地为播出前端和受众服务。因此,我们按照《数字化引领、结构化升级———河北省广播电视安全优质播出技术保障体系规划》安排,对陈旧设备、安全隐患进行有步骤、有计划地升级改造,有效提高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系数;加强技术创新,大力创新巡检、奖惩、事故报告等一系列制度建设,大力创新安全播出管理机制,变过去只注重传输和发射的结果管理为全过程管理,不断提高安全优质播出管理水平;建成集技术监测、节目监管和安全指挥调度于一体的监管系统,实现了对广播影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统一、科学、有效监管,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篇11

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无线传播领域正在引发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就在这一两年间,无线数字媒体的类型骤然丰富,除传统媒体之外,手机电视、车载移动电视,楼宇分类电视,多媒体信息亭、地铁多媒体信息系统等新兴媒体纷纷涌现,移动接收是个热点,尤其是广播电视的移动接收,成为发展方向之一。现阶段,广播的移动接收算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但是电视的移动接收问题要比广播的移动接收困难得多,所以至今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但我觉得,已经快接近目标。

一、数字电视地面广播(DTTB)

在现代通信中,通信传输手段主要是光纤、卫星、数字微波等,加上地面无线电视广播电视发射构成信息主体。目前在我国数字电视按信号传输方式可以分为地面无线传输数字电视、卫星传输数字电视、有线传输数字电视三类。而移动电视是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的重要应用。数字电视地面广播在应用需求上要求实现移动和便携接收的功能,使整个技术系统的要求最高。它具备无线数字系统所共有的优点,较之卫星接收,有实现容易、价格低廉的特点;较之有线接收不易受城市施工建设、自然灾害战争等因素造成的断网影响;数字电视地面广播通过电视台制高点天线发射无线电波,覆盖电视用户,用户通过接收天线和电视机收看电视节目,主要的受众也是针对本地区的。完善的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系统所具备的蜂窝单频网功能,不仅提高了频谱的利用率,而且可应用与宽带无线接入市场;而移动和便携的独特优势使该系统能满足现代信息社会"信息到人"的要求,也就是无论何人何时在何地均能任意获取他想得到的信息。

二、移动接收所遇到的主要问题

移动接收采用的方式是无线数字信号发射、地面接收。因此,移动接收所遇到的问题之一就是衰落,这是所有无线通信系统都会遇到的问题。对于固定接收可以采用分集接收等方法予以克服,但对于移动接收而言分集接收的方法显然不实用,因此衰落问题尤为突出。电波在沿地表传播中会受到各种阻碍物的反射、散射和吸收,实际到达收信天线处的电波除了来自发射天线的直接波外,还存在来自各种物体(包括地面)的反射波和散射波。反射波和散射波在收信天线处形成干涉场,此外,在移动通信中,还存在因移动台(天线)的快速移动而划过颠簸的波节和波幅的驻播现象及由于多普勒效应而造成的相移,凡此种种原因,就使得实际移动台接收到的场强在振幅和相位上均随时随地在急骤变化,使信号很不稳定,这就是无线电波的衰落现象。衰落的严重程度通常随频率或路径长度的增加而增大。目前还无法对衰落进行精确的预测,但区分绕射衰落和多径衰落两种不同类型的衰落是十分重要的。前者为慢衰落,短期信号中值电平在长期中的起伏;后者为快衰落,即瞬时信号电平在短期中的起伏。这两种衰落的表现和影响是不同的。另外,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不同的是,移动接收的关键点是移动。因此,移动接收还存在一个其他无线通信不会遇到的问题,这就是多普勒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注意到远处迎面驶来发出警报声的警车在离你越近时,汽笛声的音调越高。从警车到达你所在位置开始,音调开始降低,而当警车离开你后,听到的音调会越来越低,这种现象就称为多普勒效应。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是这样解释这种现象的:朝你驶来的警车发出的声波对你而言稍微压缩从而相对集中,这时你听到的声音波长短于该声源静止时的波,而短波音调是高的。相反,离你而去的声源的声波稍微扩散,这时你听到的波长比该声源静止时的波长长,长波音调是低的,这样的效应对电磁波同样适用。比如一个趋近我们的天线发出的信号,它的频率高于该天线相对于我们静止时的频率,波长相对变短;相反,一个离我们远去的天线发出的信号,其频率则会低于该天线在相对我们静止时相对于我们的频率,波长相对变长。同时波长的位移量与天线的运动速度存在正比关系,即速度越快,则波长移动越大。以上现象就是多普勒效应(Doppler)。系统方面,移动接收还要考虑覆盖网的建设,接收机(特别是便携机)的耗电,接收天线的安装等问题。从基本原理考虑,模拟广播电视信号是不宜实现移动接收的。为了解决移动接收中遇到的问题,广播电视信号必须首先实现数字化。利用数字技术无线接收,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只要在信号有效覆盖范围内,所有移动交通工具,只要配有接收设备,都可以接收数字移动电视信号。

三、移动接收中的关键技术--OFDM

OFDM是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的缩写,是在严重电磁干扰的通信环境下保证数据稳定完整传输的技术措施。OFDM的基本原理是:高速信息数据流通过串/并变换,分配到速率相对较低的若干子信道中传输,每个子信道中的符号周期相对增加,这样可减少因无线信道多径时延扩展所产生的时间弥散性对系统造成的码间干扰。另外,由于引入保护间隔,在保护间隔大于最大多径时延扩展的情况下,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多径带来的符号间干扰。如果用循环前缀作为保护间隔,还可避免多径带来的信道间干扰。OFDM的特点是各子载波相互正交,扩频调制后的频谱可相互重叠,不但减少了子载波间的相互干扰,还大大提高了频谱利用率。主要技术特点如下:1)可有效对抗信号波形间的干扰,适用于多径环境和衰落信道中的高速数据传输;2)通过各子载波的联合编码,具有很强的抗衰落能力;3)各子信道的正交调制和解调可通过离散傅利叶反变换和离散傅利叶变换实现;OFDM能够有效地对抗衰落和多普勒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受到干扰的信号能够可靠地接收。OFDM码率低,又加入了时间保护间隔,具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其多径时延小于保护间隔,所以系统不受码间干扰的困扰。在有关移动接收的几种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都采用OFDM作为其核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