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监控员工作经验总结

监控员工作经验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2-20 08:09:2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监控员工作经验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监控员工作经验总结

篇1

如今,供电系统改革速度加快,自动化与智能化特点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来自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压力也在迫使电网监控进行改变。电网监控将来会面临着更多复的数据和大容量信号盆,需要对电网运行实施更加全面而有效的监控管理。提升电网监控效率是供电系统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

1 电网监控技术中的阻碍

在电网监控技术中,有各种各样的阻碍,导致电网监视效率过低,电网运行安全性低,无法及时的为电网调度与管理提供有效数据,从而降低电网调度与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下文,笔者将重点分析阻碍电网监视的各种因素。

1.1 电网监督系统中人为因素的干扰

人员是电网监督系统中的管理系统和执行系统,是该系统中的最高级别,因此,人员的操作行为和管理行为对电网监控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在整个电网监控系统中,人员主要担任设备检查、故障处理、人事管理、设备操作等工作,可以说,人员的每一项行动都牵连着电网监控的效率。设备检查不全面、不仔细;故障处理不及时或不准确;人事管理不到位,招聘工作存在放水行为等,都会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对电网监控效率造成损失。在现实的监控工作中,最为突出的人为因素主要是岗位人员缺失、人员业务素质较低以及人员操作失误或不准确。

1.2 电网监督系统中制度因素的干扰

《监控值班工作日历》、《调控机构设备集中监视管理规定(试行)》、《调控机构设备监控信息处置管理规定》、《调控机构集中监控缺陷管理规定》、《调控机构设备监控业务评价管理规定(试行)》、《调控机构调控运行交接班管理规定(试行)》、《调控机构设备监控运行分析管理规定(试行)》、《变电站典型信息表(试行)》等都是国家多年以来根据实际工作经验以及工作要求所订立的制度,这些制度虽然在不断的完善和更新,但是面对电网调度与管理的快速变化,制度的订立和更新难免显得有些跟不上步子。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在众多的管理制度中,没有实质性的奖罚机制,尤其是惩罚制度;某些制度文本缺乏严谨性,或与实际的工作不符合;另外,在这些制度当中,没有明确的、专门针对和约束监控工作的制度,导致了人员长期懈怠工作、不按规章制度办事、对待工作缺乏严肃认真的思想。

1.3 IES系列系统因素的影响

目前,我国多数的电网调度所使用的系统都是iES系列的系统,该系统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系统,这一系统自研发以来,已经经历了多次更新和升级,但是,有一部分供电企业使用的iES600系统未开发高级应用功能,造成其运行效率并不高,很多时候,无法应对电网调度中的大量的数据处理工作,时常出现迟钝、死机问题,检测信号也不够稳定,出现极端天气或遭受外力干扰后,无法达到需要的监控效率。监控系统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电网监控效率,导致监控失败。

2 如何提升电网监控效率

针对上述中电网监控存在的影响因素,笔者结合实际经验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提升电网监控效率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2.1 加强监控

针对上文中存在的认为因素,笔者认为,首先要做的就是增加管理人员,加强人员监督巡查。根据不同的工作符荷载和人员类型,可以将全体人员划分为不同的监控小组,每个小组必须是一个完整的技术小组,而后轮班进行监督。与此同时,要提升人员的素质。从招聘入手,提升招聘门槛,,对已有员工进行培训,加强人员和设备、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和配合性。实施技术和业务考核,并给与资格认证,对于不合格的员工,需要遣回专业学校重新培训合格后再上岗,同时对岗位人员进行调整,根据员工个人意愿及技术水平,调整至适合的岗位。

2.2 明确关键技术

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主要是制定一部专门针对电网监控工作的制度。企业应当根据电网监控现状和性质,制定一个电网监控工作标准和规范,凸出重点步骤的操作要求与标准,明确关键技术的实施流程和标准,严格按照制度去要求员工,对于不按制度办事的员工,必须严肃处理。

2.3 遥信信号与遥测信号实现信息优化

电网监控系统所收集的遥信信号容量非常大,这些遥信信号一般是按照所属设备的顺序进行排列,如今,电网设备越来越倾向于复杂化方向发展,如果按照这样的信号顺序进行排列,数据查找就会变成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为了加快信息查找速度,提升电网监控效率,就必须对所有的信号数据重新进行整合,按照更为细致、更为精确的标准,将信号数据有序的排列起来。例如按照所属同一类型的设备、所属设备的标号、所属设备的材质和性质以及信号监控时间将信号数据进行归类排列,这样只需要在某一时间段内输入设备目录就可以快速的查找的客户需要的数据资料。另外,按照遥测信号的重要性进行分类,按照数据的重要程度将其细化为不同的数据目录,根据所需要数据的属性进入该目录进行查找,也可以大幅度提升电网监控效率。

2.4 定期进行系统升级

针对很多单位存在系统落后的情况,笔者建议应当定期进行系统升级,以满足现代化电网运行的需求。另外,针对一部分电力企业存在的设备陈旧、数量不足等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尽快进行设备购买和维护,维持设备的正常运作。同时,需要建立状态评估体系,对电网监督系统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估,为设备、系统的维护与更新提升实证支持。

2.5 开发系统高级应用功能,对信号进行智能分析

应该着力开发IES系统的高级应用,做好电网调度中大量的数据处理工作,提升其运行效率,解决检测信号也不够稳定、迟钝、死机等问题,信号智能梳理、分析和决策,提升电网监控的整体效率。

3 结语

现代的电力供应越来越复杂,电网作为电力供应的重要环节和重要载体,应当对其实施严密的监控,想方设法提升其监控效率,完善电网监控系统,并逐步加快其更新速度。

参考文献

[1]膝骏马.变电站监控系统的安全问题[J].电力安全技术,2014(1):268.

[2]张瑞成,吕晓燕.XWJK-3100电网监控系统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9):133.

[3]施莉莉,羊氓.无人值守电网监控自动化改造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34).

作者简介

篇2

2推广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的措施

调控一体化的推行是一个综合系统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整个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前提性质的过渡阶段,关键的实施阶段,“大运行”的实施成熟阶段。过渡阶段是指在原有的管理结构的基础上建立新的运行管理机构,实施阶段是调整过渡阶段的管理组织结构、岗位设计、人员配置。实施成熟期指的是全面实施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建成实施“大运行”体系。笔者根据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以及相关经验总结出以下几条措施:

(1)整体推广,思维创新,构建管理框架。整体推广指的是在建立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之前就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遵守相应的原则,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业务流程,缩短管理链条,发挥专业优势,保证电网安全。思维创新是指在推行一体化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准确的改变,眼界要高远,不能局限于某种一定的模式思维中不知变更。在整体推广和思维创新的基础上,初步建立管理组织结构,划分相关职责,进行调控一体化的岗位设置,明确岗位职责,构建系统的技术支持平台。为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2)稳定推广,完善制度,做到未雨绸缪。调控一体化的推广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挠,在阻力面前,应该在保证电网安全的基础上实现有效平稳的过渡。要对推广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作出有效的评估,做到“心中有数”,未雨绸缪。对运行管理组织机构进行深化调整,各个部门之间能够相互协调工作,在建立的基础上完善改革相应的业务流程、标准体系和技术手段。另外,相关人员应该完善制度,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建立起管理组织。每个步骤都要按照制度规范有条不紊的进行,如文件整理、数据采集读取、系统维护、设备调试等工作都要按照规定落实到位,按规矩办事,不能越俎代庖,任意而为。

(3)深度整合,集约精益,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可以将变电监控的任务纳入到调度中来,实现对变电设备监控,使得调度的工作范围扩大。由此看来,不仅要调整调度工作范围,而且要调整调度工作职责,明确安全责任、设备操作责任、信息监控责任。归根到底,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还是需要人的操控,但是由于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综合了更多方面的技能,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就提高了。所以强化人员的能力也就十分必要。相关部门可以组织专业工程师进行培训,一方面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另一方面编写工作人员必须遵守的标准规范手册、调度工作人员行为规范、控制工作人员规范等。

篇3

一、目前我国房地产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房地产行业的管理环境变化也越来越大了,可变因素逐渐开始增多,使得项目工程的管理的预见性和可见性都相对较差,对各类工程项目的技术要求也就变得越来越高了。房地产行业基本上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产品的形成主要是依靠劳动力的投入为主,人员流动性频繁,而且房地产行业一般都只雇用项目的管理人员以及少部分的技术工人,而大多数的员工都没有固定的工作地点和工作单位,这就造成了培训上的困难,作业的水平也参差不起。并且,一个房地产的工程项目还涉及了业主方、材料供应商、分包方等各种方面,而且分包的专业分工又较为细细致,项目的工程管理难度也较大,管理上面也相对粗放,还需要多方面进行配合,才能够较好地完成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

对于开发商而言,工程的竣工和验收也就意味着可以进行“交楼”,工程的验收也是越快办完越好的。然而,开发商经常都是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来对相关项进行验收、规划验收、隐蔽工程验收、消防验收等分环节的管理都不是很到位,到了竣工时再验收工程的资料是否齐全、结算依据是否充足,可能会造成备案的滞后或拖延交付等不良后果。

二、加强房地产工程管理的意义

工程的项目管理就是在建设开发部门在实际的工程项目建设中进行有效的全面管理。整个项目的建设都是在房地产的开发总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它集中了对各项工程操作的基本施工过程,其中也包括对项目工程的总管理。对于工程在整个建设中所进行的各项作业以及工作都要要进行及时控制、指挥协调、检查、和计划等,并且还要和市场以及社会等的各个方面进行联络工作。房地产工程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了工程的竣工验收、配合协调、质量监督以及与相关的施工单位进行招标和整体工程建设的总体设计等工作。工程项目建设的内容又是非常广泛的,其事务又较多,也相对十分的负责,其自身也具备较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必须是具有高效能、系统化的管理才能够使整个工程的建设得以保质保量的完成。而工程的项目管理也是整个房地产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

房地产的工程管理的意义还主要体现在:一是成本管理的积极意义,因为房屋的成本是直接决定业主购买能力的。成本过高,房屋的售价也是高的。这样,大部分的房屋就会由于售价太高而囤积起来,出现卖不出去的现象,开发商的成本也收不回来,就导致了两败俱伤的惨痛局面;二是进度管理的意义,房地产的工程进度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成本造价。进度太慢,施工的时间就会延长,工程的综合成本就会成倍增加,导致最后的结果就是房屋的售价再次提高,还是会影响到业主对房屋购买;三是质量管理的意义,质量应该是整个工程竣工的最后结果。质量不好,业主就不会购买,房屋的销售情况也就好不到哪里去。从以上三点就能够看出来,要确保业主对房屋的购买欲望,就必须要认真体会房地产工程管理的重大意义。

三、加强房地产工程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开发企业要掌握工程管理的控制权

作为房地产行业的开发商,它所拥有的核心资源及能力都主要是针对房地产所需求的预测和营销来决定的。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了对自己所销售的建筑产品本身的监管控制。开发商必须要对整个工程的建设有着全局的掌控,房地产的开发企业的工程总监应该全面性掌握工程的实时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明确建设目标,督促各参建单位保质保量地完成各自任务。首先,就要加强在设计初期阶段的造价控制,而且要定好大的原则方针,兼顾公平。在招、投标和施工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对施工单位的事实情况把握好度,控制好工程的重点, 在严格按照合同执行的基础上进行变通, 对工程建设实行动态的管理, 并建立起宏观的监控思维。最后,还要强化管理公司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工程的管理体系。

(二)在策划阶段做深做细全局控制计划

工程在策划阶段的高级管理人员应该参与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将工程、资金相互配合好,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公司对工程全局的掌握。高级的工程管理人员应在策划的初级阶段就进行深度介入,将工程的建设与工程营销计划和资金计划配合好。这样才可以达到公司层面上的优化,还有利于公司层面对工程全局的掌握与统筹。而且还要对工程的全局计划进行肢解,将全局的控制计划形成各单位都可操作的指导性文件。

(三)形成组织记忆,发挥经验的作用

做一项工程项目,可能会出现很多错误,但也会有许多成功的经验,把几个人所做过得某个项目的经验总结并提升,为组织所共享,就变成了组织记忆。在工程建设的前期很多相关工作都是开发商根据法律政策来执行,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工程的进度控制都是施工单位经验掌握程度的提升。想要做好一项目的工程,丰富的施工经验是不可缺少的,任何一个项目工程都是避免不了会出现错误的,如果一些人做过某个项目,并且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施工单位就可以利用这一点,将他们的工作经验结合在一起来提高工程的总体建设水平,然后将他们的经验共享传递给其他的管理人员,这样就可以形成本公司自己的建设体系了。

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房地产行业的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中国的房地场也开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正如大家所知的那样,房地产工程项目是一个施工周期长,技术含量很高的综合工程,在房地产项目的每一个阶段,都必须要对其进行严格的工程管理。房地产工程的管理是房地产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保证项目安全的必要措施,还是按质按期完成的有效保障, 只有对房地产开发工程的全程进行了有效的监管,才能够保证工程完成的质量,也能够更加有利于房地产行业和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篇4

锅炉是供热系统的心脏,锅炉设备是否平稳运行、安全运行,不但关系到单位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还关系到整个供热系统的供热质量。我单位成立于1996年,担负着油田基地700万m2、用户7万余户的供热任务。单位燃煤锅炉27台,为了确保燃煤锅炉的运行安全,供热管理处不断地通过技术改进、管理创新,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为入手,不断地推进燃煤锅炉的安全运行管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魔鬼就藏在细节里,对细节忽视,也是造成一次次事故的罪魁祸首,所以,安全管理应从精细管理入手,虽然在燃煤锅炉安全管理工作上取得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管理薄弱环节,需要加强改进和提高。

一、存在问题:

1.锅炉房管理不完善,规章制度不健全,部分制度已过期没有及时根据工艺而进行更新,在操作中甚至有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的情况发生。

2.员工安全意识尚待进一步提高。在工作中,绝大多数人不是不知道规章制度,而是有意无意地“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

3.日常的安全管理活动有待进一步加强。周一活动虽然按时开展了,但工作目标不明确,工作内容不精细,存在走过场的现象。

4.员工的安全技能需要增强。员工在工作中面对风险时,不知道该怎么做,对日常工作的环境识别不够。对单位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了解十分有限,不懂得如何逃生自救,不懂得压力容器会爆炸、不懂得旋转的部件不可以碰。

5.设备检修保养不到位。停运时该解体保养的没有解体保养,该加油的没有加油,冬季设备带病运行。

二、控制措施:

1.完善规章制度,建设制度文化。结合《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燃煤锅炉设备的新工艺和安全生产实际,要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各部门、各单位、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强化内部约束机制,层层传递工作压力,对重点项目、重点环节、重点岗位实行分管领导、岗位负责人、岗位责任人三级联包责任制,做到全员承诺守责。使干部明白自己肩负的安全责任,使基层管理人员明白蛮干不如不干,使一线员工明白“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道理,使安全成为习惯,让习惯保障安全。

2.加强安全意愿教育,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为什么单位虽然安全制度没少订,安全教育没少做,安全管理没少抓。但还是在工作中制度落实不下去,执行力不强呢?究其原因,员工觉得这些都是外界强加给自己的,只是被动地接受安全防范的知识和意识,正所谓是“要我安全”。所以要让员工形成强烈的安全意愿,员工才能理解管理层的良苦用心,才会清楚为什么要那样做。一个个安全制度,才能当成是有效的保护;一次次安全教育,才能当成是善意的提醒。安全教育才能入脑入心,安全意识才能深处扎根,就会主动学习安全知识,才能从“要我安全”变成“我要安全”,才会明白管理者的良苦用心,才会清楚为什么要那样做。

3.有效开展“211”安全工作法,强化日常的安全管理活动。“211”安全工作法,2即两活动 :周一车间HSE活动、生产班组HSE活动。 一书 :HSE作业计划书。一卡 :岗位危害识别卡。“211 ”安全工作法是传统安全管理与现代系统安全管理的有机融合,是中原油田传承和创新HSE管理的具体体现。周一HSE活动就是每周一上午车间检查、下午整改、晚上讲评。检查时车间组织全体人员分组、分系统按检查表进行;下午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逐一整改;晚上讲评,讲评时要进行案例教育培训、安全工作好坏通报、工作经验总结、安全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工作。生产班组HSE活动就是班前布置工作任务时安全讲话、危害因素识别、制定防范措施全面细致,班中检查严细认真,班后总结全面具体,有效保证了“周一”安全(HSE)活动和生产班组HSE活动的开展效果。岗位(或工艺)、施工作业过程中,严格按照《危害识别卡》和《基层队HSE作业计划书》的要求认真落实。通过“211安全工作法”的实施,进一步规范了日常的安全管理活动,全面提升了基层安全管理水平。

4.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安全技能。要本着“练精兵、强素质、保安全”的培训理念,在员工技能培训过程中,结合自身岗位特点,以职工“想什么、缺什么、干什么、补什么”为出发点,构建具有燃煤锅炉特色的培训文化。要把提高各岗位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作为培训方向,坚持常规培训与岗位培训、基础培训和技术练兵有机结合,练好基本功,让员工主动学习安全技能,掌握操作的设备或作业活动中的危害因素及控制方法,提高识别和处理危害的能力,在技能上做到不伤害自己。让教育培训的各类规章制度“硬着地”,真正做到“踏石有印,抓铁有痕”,成为提升员工素质的制度保障。

5.严格执行隐患排查制度。首先按工艺流程、专业系统详细编制安全检查明细表。其次对重点时段、重点项目、重点区域、重要岗位坚持每天一巡查、每周一检查、每月一排查。同时将“三不”检查、季度专项检查,领导承包要害部位检查、单位自查、HSE观察活动与安全隐患排查相结合,充分发挥群众力量,全面开展隐患排查确认、治理和监控管理工作。

6.加强安全标识管理。从人的行为、安全防护、设备、设施、材料的安全状况及摆放、安全标识等方面入手,强化现场标准化活动。在基层单位办公场点设置安全警示标语,在关键岗位和生产班组设置宣传栏和警示牌,制作有关防火、防爆、防雷击等安全知识宣传展板,配发《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逃生知识宣教挂图》进行张贴,推进安全理念、安全文化进机关、进基层、进班组和进岗位,让“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使标识管理有章可循,使现场管理做到“管理状态清晰、标识规范、整洁美观”,进而提升现场管理水平。

三、 结束语

燃煤锅炉是高温高压的特种设备,锅炉运行时安全危害性大,各级管理者和司炉人员对锅炉的安全危害性应有足够的认识。加强对锅炉使用维护的精细管理,建立合理的锅炉安全管理机制和机构,重视燃煤锅炉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利用,并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从而达到预防燃煤锅炉事故,确保锅炉安全经济运行的目的。

篇5

教师个人教育知识,是指教师所拥有的、为其所真正信奉的(有些是通过内隐学习获得的隐性知识,是无意识的)、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应用的知识。教师个人教育知识是教师个体所拥有的全部教育知识的一部分。教师通过阅读或听讲座所获得的一些知识,虽然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但教师如果从内心并不认可它或相信它,它就不属于个人教育知识。

 

教师的个人教育知识是教师教育行为的决定因素之一,而教师的行为又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教师的个人教育知识是其中的核心因素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支撑教师专业的知识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1] “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点是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2]

 

教师的个人教育知识是以前人们比较忽略实际上却对教育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研究者渐渐认识到,教师的个人教育知识是教师内心真正信奉的、在日常工作中“实际使用的理论”,它支配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动中。教师的个人教育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它虽然不如理论性知识显而易见,但在教师接受外界信息(包括理论性知识)时起过滤作用。它不仅对教师所遭遇的理论性知识进行筛选,并在教师解释和运用此类知识时起重要的引导作用(陈向明,2003)。教师个人教育知识既是接受外界信息的过滤器,又是决定教师行为的核心因素(鞠玉翠,2003)。教师的个人教育知识具有强大的价值导向和行为规范功能(陈向明,2003),它是真正指导与监控教师专业思考及行为的行动准则。教师的个人教育知识是其显性知识的“向导”和“主人”,个人教育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点。有研究表明,教师具有的诸如教育理论这类公共知识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几乎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关系,即并不是这类知识越多,教师的专业发展就好。[3]只有当公共知识引起了个人在经验和情感上的共鸣,融入到每个人的实践性知识之中,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4]只有当教师获取的教育理论知识经由教师个人理解、体验、丰富、充实而成为极富个性色彩、带有诀窍意味的知识时,教育理论知识才会转化为教师自身的知识并在实践情境中进一步转化为行动智慧。[5]

 

可以认为,丰富、更新和优化教师的个人教育知识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一条重要举措。而知识管理恰恰是能够承担这一任务的重要载体。因为知识管理的直接目标在于知识创新和创新知识个体化,它恰恰契合了教师知识更新的需求。

 

知识管理的目标是组织知识的更新,在组织知识更新的过程中,组织中的个人知识也必然会得到更新。

 

知识管理牵涉到知识的分类问题,因为不同种类的知识有不同的管理方法。在知识管理中,大多采用的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分类方法。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概念最早由迈克尔·波兰尼(M.Polany,1958)提出。波兰尼指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所说的知识,即以书面文字或图表、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这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事时所拥有的知识,则是另一种知识。前一种知识可以称为显性知识,后一种知识可以称为隐性知识。”[6]

 

显性知识相对来讲易于管理,其目标主要是编码化、数据库化;隐性知识则较难管理,其目标在于显性化。传统的信息管理主要是对显性知识进行组织和处理,未将隐性知识纳入到管理的范畴。知识管理则把隐性知识纳入其中,并使隐性知识的管理成为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这基于以下两个原因。

 

首先,组织知识中,可以表达出来的显性知识只占10%,企业员工大脑中的隐性知识大约占企业知识总量的90%。也就是说,企业中大多数的知识存在于个人的头脑中,而不是组织的文件中。隐性知识的管理,既是知识管理的难点,也是知识管理的重点。

 

其次,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完善、更能创造价值,对隐性知识的挖掘和利用能力,就成为个人和组织成功的关键。一个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的身上,隐藏着大量的隐性知识,如何挖掘出其潜藏的隐形知识而不致于因这个人才的调离、退休而使这些宝贵的经验流失,就是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

 

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是知识共享和创新,而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则是实现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的开始和源泉。因此知识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通过一定方式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然后为组织所共享的过程。

 

按照日本著名知识管理专家野中郁次郎(Nonoka,1995)和竹内光隆(Takeuchii,1995)提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互转换的SECI模型,个人隐性知识是组织知识创新的源泉,通过努力,个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并将之传授给他人。外化是知识创新的关键。这是将主观知识变成为客观知识的过程,也是将个人知识转换为组织知识的过程。组织知识创新的目的在于创新知识个体化。因为只有个体采用了组织所创新的知识,组织的竞争力才能有所提高,其可持续发展能力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毛亚庆认为:“学校作为一个知识型组织,它的知识创新也遵循着这样的过程,通过个体知识创新、个体知识的组织共享、组织知识积累、组织知识的个体化的过程,使得学校的知识积累不断扩大,这个知识扩大和积累的过程也就是学校自身实力不断增强、更新和提升的过程。”[7]因此,组织知识创新的流程可图示如下:

 

因此,知识管理是教师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组织的知识管理,可以实现教师个人教育知识的更新,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那么教师如何利用知识管理的理念来实现个人教育知识的更新呢?

 

整合,即把显性知识融合到已有认知结构中。“所谓认知结构,就是指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形式,它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8]按照奥苏贝尔的理论,无论是通过下位学习、上位学习还是组合学习,都要把新学到的知识融入到已有认知结构中,使新学到的知识变成认知结构的一部分,做到融会贯通,避免“知识孤岛”的出现,这样将来运用时,才可能做到随时提取出来。

 

应用,即及时把所学到的显性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显性知识多是从外边学习来的知识,这些知识如果不经过个体应用、体验、相信的过程,很快就会被淡忘甚至彻底遗忘。因此,应用、体验从而相信新知识的过程不可或缺,只有经历了“用——信”的过程,新学到的显性知识才能纳入到教师个人教育知识体系中。而且,应用显性知识的过程也是把显性知识组合到已有认知结构中的重要手段。

 

知识管理的末端环节也是关键环节之一是创新知识个体化,否则知识管理的任务就没有完成。而且“会说不等于会做”,有些教师表面上看掌握了新知识,但如果没有行为的及时跟进,尤其是程序性知识,这些知识很快就会从脑海中消失。“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只有在实践中应用了创新知识,才有可能真正掌握这些知识。教师要有意识地、自觉地、及时地运用组织所创新的知识以及自己体悟到的新知识,在实践中、在体验中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经验程度、相信程度,使这些知识变成“经验的”知识。只有这样,新的知识才能纳入到教师的个人教育知识系统,这不仅是扩大教师教育知识的“库存”的有效途径,而且也是幼儿园提高教育质量所必需的环节。

 

提起知识更新,提起学习,许多幼儿教师更多想到的是显性知识的学习,比如,看书、听讲座等。知识管理理论认为,隐性知识是知识创新的关键。不少教师还没有意识到隐性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也不习惯抓住隐性知识学习的途径来充实、提高自己。对显性知识的学习当然是教师个人教育知识更新的重要途径,但是对隐性知识的学习一定不可忽视。

 

(1)重视学习自己的经验——及时记录、交流、反思教育经验,在经常写反思笔记的基础上,养成撰写经验总结和论文的习惯,促使教育经验向教育知识转换。

 

许多教师很重视学习外在的显性知识,却对自己经过实践得来的教育经验视而不见。殊不知,自身的经验属于实践性知识,不管教师自己是否意识到,它才是教师最喜欢用的知识,是教师教育行为的“主人”。而且只有有意识地不断积累这样的知识,教师才有可能从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蜕变。许多优秀教师和特级教师的成长都证明了这一点。

 

那么,教师如何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要使教师从自身实践中获得的教育经验能够更好地为其以后的教育实践服务,教育经验需要经过记录(外显化、明晰化、凝固化)、表达和交流(明晰化、组合化)、反思(理性化、组合化)等几个关键环节,才能上升为教育知识,也只有上升为教育知识的教育经验才能更好地为个体的教育实践服务。这是因为,按照信息加工理论,信息加工过程分为注意、编码、储存和提取几个阶段,如果信息没有经过编码这个必要阶段,那么以后需要时就不可能做到随时提取出来。编码过程的目的,是为了把信息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不能提取或提取失败的原因是失去了有助于回忆的编码线索,或者在贮存时没有适当编码。”[9]非但如此,按照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的观点,教师的新经验应该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生有效关联,若不能与原来存在于头脑中的旧知识达成连结,变成认知结构中的一部分,在随后提取时,因连结少,能达成活化的路径也少,这就会使得教师所得到的知识经验仅保存在长时记忆中,不能返回到工作区而成为可应用的部分。

 

记录、交流经验的过程,可以使用文本化策略、交流化策略(岳亚平,2007)。另外,反思和理性化策略也是常常可以使用的一个策略。教师应养成记录、表达和交流、反思教育经验的习惯,非但如此,还应养成在经常写反思笔记的基础上,撰写经验总结和论文的习惯,促使教育经验向教育知识转换。经验总结是由一系列反思结果构成的,而论文则是由一系列经验总结架构出来的。只有这样,教师的实践智慧才会越来越丰富,才能逐渐变成“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从“教书匠”蜕变为“专家型教师”。

 

在教师的日常职业生活中,反思笔记的撰写不可或缺。反思笔记的撰写促进了个人化、缄默化的教育实践性知识的生成与外显,有助于不断提升个人教育实践性知识的系统性和合理性。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与提升不是直线式前进的,而是螺旋式向上发展的,这需要教师对自我的教学经验进行不断地、反复地再总结、再反思,这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幼儿教师写作反思笔记,以文本的形式将其教学感悟和经验予以记录和保存下来,便于教师以后再反思、再研究,使教师能够进一步整理自己的实践性知识,形成自我特有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策略体系。反思笔记还便于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保存与传递。文本性的反思笔记可以在教师之间互相交流、传阅,有助于教师经验共享,进而拓展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空间与领域。[10]经常写反思笔记、经验总结、论文,应该成为教师的一个职业习惯。

 

(2)重视学习别人的隐性知识——通过观摩、研讨,捕捉、学习别人的教育经验。

 

篇6

众所周知,现在人们对电力行业工程的施工质量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于,施工方本身来讲,提高施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施工时效和工程质量、提高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降低劳动强度等。下面结合这几个方面分别开展讨论。

二、如何做好输变电工程施工

我国的电力行业到现在为止已经经过了几十年的的发展壮大,我们要不断在实践中推动技术的进步,增强研发的水品和工艺,使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融会贯通,不断进步。

1、混凝土基础施工技术

近年来,我国混凝土施工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之前的混凝土施工都是人为操作,主要工序是:人工搅拌、人工淋水养护等;那时的模板一般使用木制模板。现在,混凝土施工有了机械搅拌、或者使用商品混凝土直接采用泵送;与之对应,现在的模板则是钢模板。这种进步不仅提高了混凝土施工的质量、节省了人力、同时又更加规范了操作流程和操作工艺。

(1)现在人工养护是混凝土养护的主要方法,在施工时尤其要注意混凝土养护的温度、湿度、时间等因素。

(2)混凝土基础施工中实现了由定型钢模板代替木模板,既有利于提高混凝上质量,节省了模板施上费用,便于运输,又可根据不型式的杆塔基础随意组合。

2、架线施工的技术理论

非张力架线计算和张力架线计算两部分是架线施工的技术的核心问题,结合这两个核心问题,这里重点阐述如下:

(1)装配式架线是一项架线新工艺,它的技术关键是精确丈量和计算架空线线长。装配式架线新工艺,对架空线线长计算提出了更精确的要求,经反复研究、计算、比较,对各种线长公式的精确度有了明确认识,为新工艺的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2)地面划印架线是架线工艺中的一项革新,该项工艺的技术关键是不同挂点的架线线长计算。如浙江送变电公司在某跨江的220kV线路架线施工中成功地使用表明,地面划印架线对减少高空作业有很大意义。

3、杆塔组立的技术理论

杆塔组立的理论包括两大部分:整立施工设计和分解组立施工设计。在解析方法与验算相结合的基础上对整立杆塔的施工计算提出了通用图表法,为现场施工人员提供了一种更简捷的方法。有些同志还研究了单吊点、双吊点、三吊点等的数学棋型并编制了电算程序。

三、控制施工质量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要保证施工质量,除了上面所谈到的在施工技术上不断进步,加强要求之外,还要在工程质量控制严格把关,只有不断进步的质量监控的方法与手段,才能保证工程质量检测逐渐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保证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可操控的状态。具体来说就是在工程施工和竣工后要做到:

1、材料试验

一般材料实行合格证检查制度,对于对钢材、水泥等基础和关键材料材料,在检查时除了必要的合格证检查,必须特别加以注意的是,一定要实行抽样检查,同时留存样本,为后期工程竣工验收做好准备,留好依据。

2、做好隐蔽工程的验收

在工程验收和检测阶段,只要是隐蔽项目都必须严加注意,这是验收的重点也是难点,必须进行全数监控,如地基验槽、桩基、地下砖墙、防水层、地下混凝土、平顶吊筋、管线、电缆等。隐蔽工程验收应根据国家和公司的相关规定进行。

3、班组自检

班组自检是保证质量的根本,只有每个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认真自检,认真把关,质量才算有了扎实基础,因此要牢牢抓住,不应忽视。

4、抽检

抽检,顾名思义就是不全部检查,只是随机抽取一部分作为样例检查,一部分的质量代替整体的质量。这种方法有自己的利弊。首先,它是随机的,不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简单灵活,容易发现问题,也容易解决问题。其次,它用整体代替部分,是一种不十分严格的检查方式,虽然一般情况下,部分是整体的代表,但是,病例材料的分配是随机的,可能检查不到。

5、设置质量管理点

质量管理点可用于多种环节,如推广新技术、质量难点、薄弱环节等等,在质量控制的关键部位、薄弱环节上设置质量管理点,采取事前控制,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设置质量管理点是质量监控的一个有力手段

6、安全施工距离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工作人员工作中与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如下表所示,在施工中一定要遵循安全距离范围:

四、本人经验总结

结合本人多年的工作经验,在这里提出对输变电工程施工技术的一些经验和结论:

1、理论联系实际,除了专门从事科研的人员要不断研发,提升工程技术水平之外,一线工作者也是科研的生力军,他们拥有多年的实践经验,对于技术的进步有自己的看法,提出的理论更加切合实际。

2、线路施工不仅仅是施工单位的任务,要想取得高质量的工程,除了施工方的技术保证外,还需要与科研单位和高校相互学习,高素质科研的道路。

3、技术和管理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为了使电力系统的发展和远大前景,所以工作人员必须做好没一个细节工作,把握好技术和管理的质量。

4、线路施工工艺的变革,需要电力系统各单位协作攻关,特别是设计单位的大力配合。例如,推广使用原状土基础必须从设计角度首先推广;又如跨越不能停电的电力线架线,设计单位应从路径方案、杆塔型式、跨越档档距、跨越点位里等方面为不停电架线尽可能提供便利条件。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输变电工程施工对每一项步骤的要求都极其严格,在施工中只有保证每项工程都不小嘘,从混凝土施工到架线施工,再到杆塔组立的技术等都需要施工方认真负责的态度。只要用高超的技术和踏实的心态才能做好输变电施工技术,也才能保证人民的用电安全和生产生活的高效快捷。相信我国的输变电工程会有更高的突破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潘永强.探究输变电工程施工管理监控管理方法[J].科技创业家.2012(19)

[2] 李朝峰.110kV输变电工程项目现场管理[J].科技资讯.2012(01)

篇7

关键词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存在问题 措施

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指的是在企业战略目标的引导下,对企业将要从事的各种经济活动及其财务结果进行全面的预测和规划,通过对经营活动过程的控制,不断对照总结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目标,从而帮助企业决策者对经营活动进行合理调整,有效的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主要包括预算的执行、分析、调控等诸多方面,它是对企业管理的经验总结。近年来,很多企业加强了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视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企业内部的沟通与合作,还起到了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的作用,因此它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和内容

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其实就是将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中的各项生产经验活动的目标以及资源配置的定量用货币的形式展示出来。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协调企业更好的完成经营活动,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对企业的财务和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和控制,它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一是经营预算,经营预算和企业的日常业务息息相关。主要包括对销售生产、材料采购、生产成本、制造费用、销售与管理费用等的预算工作。通过对企业进行经营预算,可以分别得出实物量与价值量的指标,并直接反映出企业的收入和费用的构成情况。

二是财务预算,企业财务预算指的是对企业的经营成果以及其他一切财务相关的预算。主要包括有现金预算、预计损益表及资产负债表的预算。通过财务预算可以反映出企业经营和资本支出预算的结果。

三是专门决策预算,它又称之为资本支出预算,主要涉及到企业不经常发生的长期的业务投资,比如企业要购置固定资产,扩建或改建工程投资,决策预算就是在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基础上编制预算,它是投资项目规模、时间、项目收益等情况的反映。

二、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全面预算管理没有长期战略目标

加强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企业实现长期战略目标,推动企业发展。而实际上很多企业都忽视了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内部编制的预算指标衔接性差,导致了企业内各部门的预算责任人从本部门利益出发,只看到短期的目标。这种现象就让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对企业实现长期战略目标毫无帮助。

(二)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实行全面预算管理需要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等独立机构,预算管理机构直接对企业董事会负责,其权限越高,独立性越强,执行的效果就越好。但是在我国很多企业中,企业管理层不能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的积极作用,通常认为预算管理是财务的事情,独立机构设置与否都没有关系,因此预算的编制工作通常是交给财务来做。这样一来预算管理就很难起到预期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全面预算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执行效果产生了影响。

(三)企业对全面预算的编制不具有合理性

企业预算编制应该采取“上下结合”的方式,层层汇总而形成企业整体预算。如果单单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在部分企业的预算编制工作中,上级管理层只能按照以往的数据进行一定比例的增减来下达任务指标,而没有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归纳,这样一来预算指标就带有主观性的色彩,编制出的预算也缺乏准确性;而自下而上的方式是企业内部部门参照本部门业务进行的单独预算,再将各部门的预算汇总后形成整体预算,这样就会产生企业各部门为了争取预算资金而虚报预算的情况,导致了预算编制不合理,管理层也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样全面预算管理就会流于形式,极大的阻碍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和企业发展。

三、加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措施

(一)培养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意识

要培养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意识,必须加强企业管理层以及企业员工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第一,企业管理人员必须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和支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努力抓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提高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把它当成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生产率的重要手段;第二,企业可以利用各种教育宣传方法提高企业员工对全面预算的认识,让全面预算管理成为实现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基础,以调动各方积极性提高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效果。只有提高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企业上下才能自觉做好预算管理,实现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

(二)建立科学的全面预算编制方法

科学的预算管理,必须从企业的战略目标出发,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根据成本效率原则选择预算管理模式。在对预算进行编制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预算水平进行编制。针对企业情况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编制方法,对于处于成长初期的企业应该采取弹性预算,而产品价格和市场情况较为确定的稳定的企业采取固定预算。对于成本、利润的预算使用弹性预算的方法,对于期间费的预算采取零基预算法,此外,还应该加强全面预算的信息化建设以提高预算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

(三)建立有效的全面预算保障制度

企业在建立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之后,就必须要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确保预算管理的权威性。避免由于个人原因随便更改,也不能一味追求预算系统的权威性而忽略企业其他因素的变动。企业全面预算要根据市场的不断变化和企业内部的政策改变等进行适时的调整,保证全面预算的实施效果。企业在制定全面预算的评定体系时要做到奖惩得力、条理清晰,通过进行月度考核和年度考核来约束企业员工积极遵守预算制度,完善相应的激励措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四、构建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企业要想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必须构建科学的控制体系,主要包括保证全面预算顺利实施的组织体系;为其提供政策依据的制度体系;保证全面预算工作按程序开展的运转体系。下面笔者就如何构建这三种控制体系作出详细论述。

(一)组织体系的构建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是实现预算管理目标的基础,也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机制顺利运行的基础环境,只有完善了组织体系,才能够有序的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一是要建立预算委员会。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主要工作内容有制定预算管理的政策及实施方案、对预算编制方案进行审议、执行与监控预算管理、对预算进行考核和调整等。二是要成立预算办公室,预算办公室应该由财务部牵头,由预算管理委员会统一指导工作,主要负责预算管理的日常工作,比如确定预算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协调和平衡预算编制方案、对预算管理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和分析评定等日常事务。三是要严格履行预算管理部门的职责,预算管理部门要按照职责对企业预算项目分工,把企业所有的预算管理项目细化到各个职能处室再进行管理。根据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分别对预算项目的编制执行、控制分析、考核评定开展管理工作。

(二)制度体系的构建

通过进行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加强和规范基础管理工作。但是企业要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必须依靠制度的保障,因此必须构建预算管理制度。企业可以通过制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办法,对预算的运行流程、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进行明确严格的规定;同时还应该制定具体业务管理办法,让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各项具体业务有章可循,比如制定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可控性费用预算管理办法。企业预算管理制度的制定,可以让整个预算管理体系职责分明、奖惩有力、执行坚决,对规范企业各项生产经营行为,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制度的保障奠定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基础。

(三)运转体系的构建

企业预算管理较企业管理手段相比具有全员参与性和战略性的特点,为了保证企业预算管理制度能够顺利实施,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运转体系。

1.确定战略目标

企业的战略目标对全面预算管理具有指导作用,企业在确立预算目标时应该充分结合企业战略目标。注重合理编制现金预算,现金预算在企业全面预算中非常重要,它能够保证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运行,让企业实现收益的最大化。因此在进行预算编制时要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基础提出相应的长短期规划。

2.预算的执行

预算执行的效率和准确性越高,全面预算管理的质量就越高。而要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效率,就必须提高预算执行的质量。要让预算能够对企业形成硬性约束的作用,就必须强制执行预算。要把预算细化到各个部门进行实施,将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转向控制上来,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只有严格把握预算的执行过程,企业的每项业务才能够和相应的预算项目紧密联系,才能够实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

3.预算的调整和监控

预算指标的确定能够带动企业员工有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努力,但是仅仅靠指标还不够,还需要对预算进行相应的控制,对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对预算指标的执行效果和执行状态进行监控和调整。企业可以通过运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或其他一系列手段进行科学有效的监督,形成一套全面系统的控制网络。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将所有预算相关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均列入监管范畴,通过全面多层次的监控体系保证预算目标能够实现,避免预算工作中可能造成的失误。此外当预算执行中出现新问题时,应该在规范的调整程序与调整权利平衡的前提下及时作出调整,让企业以合理的成本实现最大的效益。

4.预算的考评

通过对预算的考核评定能够避免预算流于形式。企业建立预算的考评机制,一是要建立奖惩机制,奖惩机制能够对员工产生激励作用,让员工有奋斗的动力,奖惩机制的建立应该力求公平合理;二是要建立分级控制体系,企业要对重要的部门或项目预算加强细化,除了完善一级预算外,还应该建立二级预算,准确的对预算管理部门进行划分,以达到优化企业资源配置的目的;三是要完善预算反馈机制,反馈机制是给预算监控提供依据,企业应该及时评定和分析实际数和预算数的差异,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作出反馈,根据反馈信息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执行预算奖惩机制,保障预算的控制力得到落实。

五、结语

在我国,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很多企业也是在近几年才认识到它对企业的重要性。作为一种全员参与制定和实施的管理模式,全面预算管理不仅在多方面的综合管理上对企业内部优化资源配置起着重要的作用,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运行效率,推动企业的发展壮大。因此企业在生产经验过程中要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以达到用最小的投入创造最大的财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篇8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the author of the work experience in recent years, the main discusses the urban road bridge construction quality problem and its prevention measures.

Keywords: road and bridge projects; Quality problem analysis; Preven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K928.7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施工质量的概述

随着我国桥梁建设工程项目的增多,建设速度越来越快,桥梁工程因此而埋下了质量隐患。特别是一些施工难度高而且结构复杂的桥梁,质量问题尤其严重。在现代高速道路桥梁建设中,桥梁设计与建造技术已成为关键技术之一。道路桥梁主要是由路基、路面、桥梁、隧道工程和交通工程设施等几大部分组成。影响桥梁施工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材料、过程管理、技术管理、设备操作等,在进行桥梁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过程中,要着重针对影响桥梁施工质量的各项因素进行控制与管理,以此保障桥梁施工质量。另外还要针对桥梁建筑施工各个部分的控制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以此提高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二、施工的质量问题

城市道路与桥梁作为交通运输事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提升,市政道路与桥梁正朝着高等级与高标准的方向发展。施工质量是在工程过程中重要一环,任何环节的疏漏都有可能造成质量隐患。

1.桥梁裂缝

混凝土桥梁由于开裂而影响工程质量甚至倒塌,是城市桥梁施共行中应该注意的棚题之一。特别是在城市桥梁中广泛应用的预应力连续刚构梁,其腹板经常出现约45℃的不同程度的斜裂缝。混凝土构件裂缝问题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混凝土的材料性质、构造特点及施工过程,外力等各方面的问题。

导致桥梁裂缝的原因主要有:a.混凝土振捣不密实。由于腹板内预应力管道密集,在浇往腹板混凝七时容易造成局部地方特别是位于预应力管道下方的混凝土振捣不到位,出现漏振、欠振等现象,致使腹板混凝十不够密实,有蜂窝麻面甚至孔洞出现,削弱了腹板混凝土的整体强度;b.施工过程有效预应力难以达到。预应力管道在施工放线过程中不够准确,导致预应力管道不够圆润、局部微段出现弯折的现象,造成预应力筋的实际位置与设计位置存在偏差,从而引起该处径向力的突变。并且,不平顺的连续预座力管道也易造成预应力束的断丝滑丝现象。预应力的不足降低了腹板的抗剪能力,容易产生腹板裂缝。

2.局部蜂窝、麻面和气泡现象的出现

造成这种现象的结果主要是使混凝土结构大大降低了结构的严密性,其疏松的结构强度几乎降低到最低点,在使用过程中其承受能力极大地减少,并且容易遭受腐蚀而造成重大的损伤,严重地降低了工程的承载力和耐用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点:a.在施工时,不按照标准要求进行配比,施工工艺差,在操作上不按程序操作,随机性调整时有发生;b.在浇筑混凝土后,进行振捣不规范,不均衡,使得振捣不足部位的结构疏松、不密实。在撤膜后容易出现蜂窝、麻面等现象:在振捣过多部位,骨料易下沉,混凝土浆泌干表面;c.对混凝土模加工的精度不够,或周转次数多,导致局部变形漏洞,接缝不够密封而漏浆,从而使骨料间隙无浆,干硬后形成稀疏状蜂窝现象。

3.雨水井、检查井与路面的接缝处出现塌陷

由于市政道路工程中辅助设施多,所以,大多数雨水井都设在行车道上,还有不少排水干管及检查井也设在行车道上,因此,当其井背宽度较小时,回填夯实就十分困难,压实度检查也难以进行。施工中经常发生的疏忽或监控不严,必然使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导致常见的雨水井及检查井与路面接缝处出现塌落缺陷,造成行车中出现跳车现象。

三、道路与桥梁施工质量预防措施

1.提高各方人员素质

施工应以人为本。要提升工程质量,就必须要提高人员素质。具体应做到:提高人的质量意识,形成人人重视质量的良好氛围,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状态;健全岗位责任制,改善劳动条件,公平合理地激励劳动热情;加强专业培训与考核,进行必要的人员资格、技术水平认证。要做到既要保结果,更要抓过程,要将质量为重的精神落实到每一个人,贯彻到每一道工序,保证要创优质工程,建市民满意的精品工程,为人民造福。

2.加强工程设计质量控制

影响工程建设的最主要阶段就是设计阶段,因此,在道路桥梁工程项目施工设计质量控制中,应该积极推广设计招聘,增加企业的信誉分,对一些高水平的工程,应该提高设计费,实现限额设计,从而保证设计的质量,建立工程的奖励和索赔制度,邀请知名的专业参与方案的设计,对设计的方案进行评审,对提出的设计文件提出优化的方案,对施工图的审查单位也应选择资质和设计能力较高的企业,这样才能全面提高设计的质量。

3.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1)完善奖罚制度,提高员工积极性

工程质量项目经理要完善相应的奖惩制度,通过建立工程质量监理奖惩制度。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违规操作、隐瞒质量、弄虚作假、擅离职守等人员行为所造成的事故进行相应的处罚;对工作积极认真,事前预防重大事故发生的人员或班组要给与表彰奖励,从而提高员工认真工作的责任心。

(2)做好机械保养与维护

机械的维护工作要通过相关的专业机修人员在计算机的辅助管理下给与维护,机械操作人员要做到配合、监督工作,在日常操作中要对机械认真观察,做到“一日三查”,对设备进行基本保养,谨慎操作。

结束语

城市道路与桥梁作为一个城市形象和市容市貌的重要方面,它们的形象与便利与市民的日常生活关联度很高,同时,也是一个城市的一张名片,展示着一个城市的管理情况与发展水平。不可否认,城市道路与桥梁工程是一项多功能工程,不仅要具有路面平整、线条流畅等特点,更有要足够的承载能力,不仅经济还要美观,体现出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篇9

1 信息通讯线路概述

信息通讯线路是保证通讯信息传递的通路。目前,主要应用于实际的有光缆干线,卫星和微波等无线线路。

按铺设方式进行分类,信息通讯线路有架空、地埋、管道和海底线路几种。而其中需要用到的设备更是多种多样,包括了电杆、电线、光缆以及其他设备。只要其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整个信息通讯线路的故障和中断。

下文将以信息光缆线路为例,来对相关的线路破坏和故障进行原因分析,并针对故障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 引发信息通讯线路故障的原因

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总结,信息通讯线路发生故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人为破坏

由于部分不法分子贪图一时利益或者部分群众缺乏法律常识,对信息通讯线路进行人为破坏,再加上相关部门对信息通讯线路的维护不够重视,导致人为破坏现象越发严重,而相应的引起的信息通讯障碍和线路维护难度也再不断增加。

2.2 自然灾害引发信息通讯线路阻断

部分不可抗力造成的信息通讯线路破坏无法避免,例如地震、滑坡、暴雪等自然灾害。另外,还有由于人为原因的疏忽,造成线路安全隐患和破坏,例如,信息通讯线路下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化学垃圾等,也极易造成信息通讯线路的破坏。

2.3 施工因素

施工技术和安全保障是信息通讯线路施工的重点,部分施工单位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和安全保障造成施工性的信息通讯线路破坏,例如,信息光缆的弯折、施工顺序的错乱等等,都极易造成施工问题引起的信息通讯线路破坏。

2.4 特殊因素引发信息通讯线路阻断

在信息通讯线路故障破坏中有一些是由于特殊原因导致的,这些线路破坏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维护。例如,白蚁等物种对信息光缆线路的腐蚀破坏,由于信息光缆线路的铺设挤压或路过白蚁巢穴,阻碍了白蚁的正常出行,因此白蚁会腐蚀光缆线路来打通道路,从而造成了线路故障破坏。但是,这种情况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易常见。

因此,有时可能会出现一些较为少见的线路破坏情况。然而,这些情况较为少见,可以进行总结和针对化处理。总而言之,信息通讯线路故障出现的概率不大,但是范围较广,而且故障原因较复杂。因此,必须对信息通讯线路故障进行有效维护,这也是当前信息通讯行业的工作重点。

3 信息通讯线路的维护与管理

根据上述的信息通讯线路维护现存问题,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问题故障的排出,从而保证新路安全和信息通畅。信息通讯线路的维护和施工需要防患于未然,重在针对性技术维护,而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对信息通讯线路的日常维修和护理。信息通讯线路问题重在防患于未然,只有加强日常的维护工作,才能避免关键时期信息通讯线路出现问题,而日常的维护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加强信息通讯线路巡查工作,建立定期的巡查制度,安排专业人员在信息通讯线路旁设立巡查点;第二,要利用群众、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力量进行线路监察工作,需要加强对维线工作重要性的宣传,从而提高群众的自觉性和责任心;第三,还可以利用先进监控设备进行日常的检查巡视工作,例如远程监控等设备,从而加强施工单位与线路安装地区的联系;第四,要建立相应的制度,例如日常巡查制度、监管制度等等,通过制度化的完善来督促信息通讯线路的安装和维修人员的工作。

(2)据上可知,人为破坏因素是导致信息通讯线路破坏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采取针对人为破坏的措施即加强宣传,只有通过宣传让大众知道信息通讯线路的重要性以及破坏后的严重后果,才能有效制止人为破坏。另外,还需要在进行宣传时加强相关法律宣传,一旦发现不法分子,根据法律进行严惩。

(3)任何行业的施工都有相应的规程制度,信息通讯的线路维修及施工也不例外,例如,信息通讯线路的埋藏度以及架空线高度国家都有一定的限度;地线的连接、易燃易爆物品的杜绝等等,这些规程制度都是信息通讯线路安装施工和维修的安全保证。

(4)在任何一个企业单位当中,完善的管理机制都是不可或缺的,继信息通讯线路维护工作更不例外,只有在完善的管理制度下才能做好相应的维系方案,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还有,利用奖惩制度对表现优秀的人员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以此激发其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而工作不认真的,要加大处罚力度,以确保其知错就改、下不为例。这样一来,员工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和强化,使电力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得到更高的保障。此外,还需要加强对维修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

(5)引进和采取先进的技术设备。专业和先进的激活素设备使信息通讯线路维修与施工质量和效率的保障。专业性越强、技术越先进、工具设备越齐全,施工和维护的效率及成功率就越高。此外,有部分情况需要针对性处理与具体分析,需要专门的设备进行施工和维护工作。

4 结语

如何推进信息通讯的进程和提高其质量以及解决其现存问题,这是一个需要较长时间的探索和所有信息通讯行业管理人员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信息通讯线路维修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系统,其包含较多方面,如信息通讯维修人员的专业素质、管理制度、现存管理模式、信息网络技术运用及相应的运用环境等等,这个过程和系统的运行和完善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和协调,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充分认识到现存的信息通讯行业以及线路维修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才能针对性进行研究和突破,从而促进信息通讯行业的健康发展,让我国信息通讯更加畅通、快捷以及高效率,加快我国信息时代化的到来,为我国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晓洲.光缆的检测与保护[J].电信技术,2007.

篇10

运用项目管理的思维来提高档案中介的服务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档案中介服务公司,若因为管理能力不合格,使得与档案中介合作的干系人否定其管理的做法,那么档案中介公司的名声会被损害,如果被委托单位很久都无法完成,那么业内水平会被怀疑,若是用完成一个项目的态度来对待档案服务,那么将会不断地提升档案中介服务水平。

一、档案中介服务项目管理的要求

如今广东省出台了《广东省档案中介机构备案登记管理办法》,依照相关法则任职档案中介服务的工作人员要必须具备下面的条件:档案中介开展的有关的业务一定要符合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内所含有的内容;能有拥有相关档案鉴定、咨询、评估、整理、寄存以及数字化能力与资格;拥有不少于两位有着丰富档案工作经验的相关工作人员,其中至少要有一位获得了档案中级的职称。虽然在《广东省档案中介机构备案登记管理办法》里,清楚的规定有关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具备怎样的能力,不过档案管理人员仍要时时刻刻努力提升自己,完善专业素养,掌握如今最优秀的档案管理情况,努力实现不与时代脱节。

二、档案中介服务项目管理过程以及意义

1.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指的是在项目的过程中运用到工具、技能、知识、以及技术作用,用来实现项目的所需的条件。

2.通过项目管理提高档案中介公司管理水平。

2.1在项目开启阶段,提高档案中介公司的工作效率。某档案中介服务项目,能不能合作,要通过商业来证明,重点是对成本的效益以及业务的需求的讨论,讨论该项目是否具有合理性,预估该项目档案的中介是不是有实力完成,所具备的业务水准以及公司的业务水准有没有达到要求,是不是和公司的发展的目标相同,所预估的报价能不能让公司获得收益等等,都影响着档案公司的水准,因此必须思考周全,是提高档案中介服务水准最根本要求。项目签订了合同之后,接下来就是认识项目干系人。了解干系人即要寻找与项目行动、战略或成果相关的组织、群体或者是个人。这就必须立刻寻找到有关的干系人,迅速设立工作关系。由于早期阶段的工作尤为紧要,若是到了往后的阶段,没合有关的干系人意,或者是有关干系人拒绝走档案里的部分程序,这会让委托方不断反复地改正甚至重做,使得成本提高,同时让委托的一方感到不合心意。项目管理的概念里,最为主要的是干系人是否符合心意,项目的圆满完成,不但减少了很多成本,加大了工作的效率。若干系人感到不合心意,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

2.2在项目规划阶段,提高完善干系人管理水平。计划不单单是管理进程里的内容,最主要是将管理进程综合成一个相应的规划,用作制订规划过程组。在新开启的档案项目中,第一思考和明确它的管理的范畴,在这个范畴内的有哪些,不在这个范畴内的又有哪些?明确了范畴,就可以估算出它会用到几个工作人员,需要什么的时间可以做好该项目,它的成本又是几多,所要求的技术水平等等目标。明确项目范畴后,就可以明确该项目需要花费的时间,按照委托单位进程方案,明确该档案中介项目方案,然后设定项目计划进程标准。制定进度计划的原因是什么?这是由于档案中介服务公司大多数不会单单接手某个项目,大多数都是几个项目档案管理一起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档案管理人员容易因为资源而产生矛盾,无法做到项目所要求的“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的指标。计划了档案中介所要求服务的质量管理目标,制定了质量需求,应该能完成怎样的程度,怎样的专业工作人员才是档案中介所具备的。完成沟通方案,应该和怎样的工作人员交流,创建工作联系关系。完成风险管理方案,分辨风险,进行风险判断,完成风险相应举措,防止当意外事件发生时不能解决的情况,在购买有关商品先要做好购买方案。完善干系人管理工作,其中含有委托方以及委托方的直系上司。将制定完成的子计划,整理合成一份综合的项目管理方案,规划过程组算是正式完工。

2.3在项目执行阶段,提高对中介公司员工的管理水平。完成方案以后,必须仔细根据方案来实施,这是档案中介服务中最主要的内容。执行过程组,不单单依照方案实施,还包含众多主要的工作,例如实行质量的保障,这需要在项目当中实行质量审计,实行阶段解析,明白实行阶段是不是遵守方案的要求。比如档案管理阶段有没有根据中介公司的需要实行分部、单位以及分项归档,有关的质量文件考核要求和权限有没有和规定的相同。执行过程组里的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部分,含有创立项目团队、完善项目团队以及管理项目团队,它是档案中介服务管理之中非常主要的内容,档案管理简单说来就是管理人,所以人力资源管理实际上是档案中介服务工作的最最重要的一点,依照人力资源方案创立项目团队,依照预计招聘、分配等对团队实行完善,记下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段,保证项目能够按时完工。团队的创立不过是作为工作的前提,广泛意义的团队还含有所委托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当他们将工作完满完成,才可以说档案中介服务公司的工作圆满完成了。

2.4在项目监控阶段,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档案中介服务在监督的阶段里,若是发生进程、质量、范畴、成本、购买、风险等超出了临界值,则必须依据制定的风险管理实施风险措施,例如委托单位的档案资料进程一直延后,则必须马上让业主单位对所托的单位计量实行监控,档案资料进程若是一直延后,计量就不允许批准。若是档案的质量非常糟糕,改善之后的结果依旧非常糟糕,则必须马上告知质量监督单位,质量监督单位这时会根据降低信用评价的手段来实施处理,使得所托的单位负责人开始注重档案工作。

2.5在项目收尾阶段,总结项目经验。目最终不单单是转移档案资料,最主要的内容还是审核项目结果、收集过程、收集经验总结以及存档项目信息,让档案中介服务公司能够在接下来的时间很好的利用。项目过程中得到的总结,是档案中介服务公司的最重要的经验,让它在接下来的项目里,更好的做出风险判断,做好风险措施,提升项目的圆满完成的几率。

三、通过项目管理提高档案中介公司自身价值

通过项目管理,可提升档案中介公司规范化管理程度。档案中介公司在其工作过程中的每一项管理活动都将记录在文件、档案之中,利用对各项目所形成文件的考核、检查,可提升档案中介公司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将项目管理的思维运用到档案中介服务之中,经过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总结、收获管理经验,并且不断改进,从而提升了档案中介公司的自身价值。

四、结语

依据以上描述,项目管理的思维应该贯彻到档案中介服务的方方面面,它不仅让项目工作在范围内得到最好的效果,还能在管理过程和完结之后得到宝贵的财富,从而得到不断改善以及最好实践经验,得到最后的圆满成功。

参考文献:

[1]贺吉元.关于档案中介机构的几点思考.[J].湖南档案,2000(03):18.

篇11

配网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故障问题,缩短故障定位与抢修时间,首先需要明确影响配网故障定位与抢修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来排除不良因素的干扰,采取科学的抢修技术。以此提高配网抢修工作效率,缩短故障定位与抢修时间,创造预期的工作效果,最终达到良好的抢修工作效果,提高客户用电服务质量。

1 配网故障抢修的影响因素

1.1 故障点定位困难

由于导致配网故障的因素较多,配网故障类型也较为复杂,所以,故障点定位通常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例如:中压故障会扩大断电的规模和范围,然而,故障报告用户可能距离维修中心距离较远,这无疑将影响故障定位时间,据统计:中压故障的定位时间要达到9.49min,如果遇到结构复杂的线路会加剧故障定位难度,进一步耗费时间。由此可见,配网故障定位需要特定技术的支持,例如:共组探测仪、配网故障定位仪等,从而支持故障的高效定位与查找。

1.2 故障隔离质量低下

配网故障类型较多,其中部分故障来自于用电客户,此类故障无需隔离处理,然而,中压故障由于影响范围较大,为了减少客户停电数量,应该实施隔离处理。根据实际的隔离工作经验总结出:中压故障所需的隔离时间要达到几十分钟,如果配网构造不合理,线路分段混乱的状态会进一步加剧故障隔离难度,延长隔离时间。

1.3 抢修不及时

配网故障的定位与抢修不仅需要技术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人为工作效率的提高,然而,从目前来看,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依然有待提升,部分运维中心、供电所的工作人员由于缺少责任心及组织性和纪律性不足等原因,在接到故障信息后,未能在第一时间做出高效反应,也无法规范有序地奔赴故障现场,在没有特殊的高端的故障检修技术的支持下,配网故障得不到及时、高效地抢修与处理。

一方面是运维人员工作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是物资调配的缓慢与滞后,配网故障发生后,对于特殊的故障,要想高效抢修必须有特定的物资、设备等的支持,然而,实际的工作中,由于缺乏事先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物资无法在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导致故障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特别是部分偏远地区,由于地域偏远,各类设施配置不健全,更延长了故障抢修时间,导致故障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造成用电客户无法及时用电,供电服务质量受到影响。

2 缩短配网故障定位及抢修时间的技术手段

配网故障发生后,需要在第一时间内抢修,这样才能缩短停电时间,这其中抢修技术十分重要,必须掌握现代化高端的故障定位与抢修技术,并加强管理和运营,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全面提升配网故障抢修工作质量。

2.1 故障定位系统

(1)故障指示设备。配网系统中设置故障指示设备,一旦系统某部位出现故障,指示设备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并将故障信号传递至其他设备,发出警报信息。

(2)监控站。监控站主要负责配网信息监测,能够有效反映信息的具体地理方位,并将其呈现于GIS系统,同时,也能纠正错误信息,深入分析故障信息,从而得出故障类型与具体方位。

(3)中心站。中心站负责收录来自于通讯系统的各类信息,再积极转换、传输信息,使故障信息得到有效处理,这其中主要依赖于通讯技术,实现信息的传输,为故障维护人员提供指导。

2.2 GIS系统

GIS系统作为一种现代化数字智能技术,已经被有效运用于配网故障定位中,依赖GIS系统能够对故障进行精准定位,同时,该技术具备高强度的数据信息处理功能,可以将地理状况信息以高清晰图像呈现出来,从而为故障排查与分析创造便利条件。

第一,配网故障识别设备将故障信息在通讯技术的支持下传输至GIS系统,GIS对信息加以分析,运维工作者将故障信息传输至数据系统,在GIS高强的数据处理能力的辅助下,故障的具体方位以图像的形式展现出来。

第二,结合GIS系统呈现的地理定位信息以及图像,故障维修人员发出紧急通知,在第一时间奔赴故障现场,积极抢修,GIS技术具有运行高效、技术精准等特征,能够为故障排查工作带来全新的技术支持。

2.3 通讯技术

在多种现代化技术的支持下,配网故障得以高效率定位,这其中少不了现代化通讯技术的支持,在通讯技术高效的信息传输功能支持下,故障信息得以高效传输,缩短故障定位与抢修时间。

对于配网系统故障定位来说,通常可以采用以下通讯技术:

第一,载波通讯技术。其优势体现在:超越距离的限制,实际的信息传输中更加稳定、安全,传输效果更好。被广泛、深入地应用于电力系统,然而,其维修难度大,对维修技术要求较高。不适合用在地域较为偏远、线路分布分散的农村配网系统。

第二,光纤通讯技术。此技术一般用于局域配网系统故障信息传输中,其优势体现在:能够控制对配网线路的不良破坏,支持信息数据的高效传输,且相对稳定、安全。

第三,GPRS技术。作为一种高端通讯技术,具有信息数据传输优势,提高信息传输的数量、速度与稳定性,防止数据的遗失和泄露,维护数据传输安全,适合用在偏远山区配网线路故障检测。

同时,在GPRS技术的支持下,配网系统出现故障时,不仅能够高效定位故障,也能有效抑制其影响范围,从而为故障抢修赢得更多的时间,有效控制配网故障损失。

2.4 过流跳闸技术

过流跳闸设备是配网故障定位的有效设备之一,将跳闸设备配置于配网系统,配网线路出现非正常电流,或电流值偏高时,跳闸设备将自动断开,防止过电流对线路的危害,维护配网系统的安全。

实际工作中,需要参照跳闸设备实际配置的方位对应定位系统故障,将其同继电器同步运行,能够科学定位故障,如果跳闸设备后方线路发生故障,对应的继电器将发出动作,再综合分析出故障的实际位置。如果过流跳闸设备发出跳闸动作,故障指示设备则将相关的故障信号进行传输,使其达到通讯终端,再进一步将故障信号传输至故障监测中心,从而为故障排查与检修赢得时间。

2.5 配网故障负荷监测系统

依托于已有的配网故障定位系统,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自动化负荷监测系统,发挥故障指示设备最基本的故障指示功能,能够实现线路的带电流监测,依靠短距离光纤通讯技术,同遥测通讯终端相互配合,实现了对系统故障的自动化定位,也能达到对开关设备的自动化遥测。

该监测系统实际运行中,具有成本低、运行高效、效果好等特征,更重要的是无需对一次设备实施升级、改造,能够达到对绝大多数配网系统故障的自动化监测。

实际工作中可以将故障指示设备安装于待测线路,发挥故障指示设备的指示功能与测量功能,再同GPRS技术配合,达到对故障的高效定位与排查的目的。

3 结束语

配网故障定位与抢修技术依然需要不断地改进与更新,要加大配网运行维护力度,采用科学的运维技术,提高故障定位工作效率,采用先进的抢修技术,依靠现代科技,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配网故障抢修工作效率,带来预期的工作效果,维护供电企业的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