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8 15:06:5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体育产业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前言
随着中国经济稳步、高速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进程的加快,人们的健康观念、生活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提高生活质量与生命质量已成了人们不懈的追求目标。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当代体育正在以其独特的魅力、无限的活力、多元的价值加速融入生活经济的大潮,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及提高人们生命质量与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并直接间接地扩大了体育产业市场,促进并推进了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在此背景下,我们必须重新认识体育的经济价值和体育的商业价值,本文以体育产业经营的发展背景为起点,对体育产业经营研究动态进行综述,为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健康、快速、持续地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
二、体育产业经营的发展背景
经营,可以说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是因为自从有了交换就同时有了经营;说它年轻,是因为它在本世纪初才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并只在美国这样一个小范围内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虽然随后迅速在全世界流行起来,形成了多行业、多种类、多系统、多领域结合的、大规模的、真正的多元化现代经营。在逐渐成熟和日趋扩大的经营发展进程中,美国经济学们提出了“体育产业经营”理论体系。
体育产业经营的发展,应该是伴随着体育的生活化、大众化、社会化、商业化等等的兴起,在体育消费不断扩大和日益增长的过程中逐步明朗化的。纵观世界体育产业经营发展进程,横比世界体育产业经营发展状况,可以将以美国为首的英、德、意等高度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先进国家,划分为“体育产业经营高度发达的第一集团”;以日本为首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先进国家,包括韩国、新加坡等少数发展中的先进国家,划分为“体育产业经营发达的第二集团”;以中国为首的所有发展中国家(个别先进国家除外),划分为“体育产业经营发展中的第三集团”。
在这“三大集”中,第一、二集团国家的体育产业的发展背景非常相似。经济发展速度的减慢或停滞不前,带来了提供健康体育、休闲活动等公共事业组织机构维持正常运行的“经费危机”。而解决“经费危机”的最终办法,都选择了将商业经营机制导人原来单纯作为发展事业、社会福利的公共事业组织机构运行之中。从而建立了“不仅适用于盈利为目的商务活动,也适用于社会公共发展事业活动”的体育产业经营新观念。认识到了经营除谋求盈利以外存在着的社会功能,走出了职业体育等于体育产业的误区,打破了体育事业的经营,拓宽了体育产业的经营范畴,在进一步扩大体育社会功能的基础上迅速提高了产业化的参与程度,从而巩固了体育产业的社会经济地位。第一集团体育产业经营的成功,不但为第二集团体育产业经营的发展树立了榜样,也为第三集团体育产业经营的兴起提供了借鉴,并促进着体育产业经营走向了全球化的发展道路。
我国在导入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开始了体育系统内部“经营创收活动”为主的体育产业化尝试。随着社会物质基础地提高和人们观念的转变,再加上闲暇时间地增多和高龄化社会的开始,体育发展成为了人们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家体委“中山会议”把体育产业化列入议事日程。市场经济体制内容正式写进了《宪法》,全国体委主任会议出台了《关于培育体育市场、加快体育产业化进程的意见》。足球开始实行“职业体育俱乐部制度”,并在全国正式发行体育彩票,同时开始启动实现单项体育协会实体化的具体步骤——组建了国家各体育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国务院颁发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正式启动了“社会福利事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课题。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更名为国家体育总“局,由原来的国务院组成部门变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国家教育部正式实施学校教育收费制度,使“适应教育发展,加快学校体育改革进程”成了重要研究课题。因此,借鉴第一、二集团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现阶段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的远大目标,将体育产业发展作为2l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纳入未来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布局之中,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第二次世界体育产业发展高峰的到来,加快了我国与国际体育产业发展的接轨速度,又推动着这个发展趋势可能更快地成为现实。
三、体育产业经营的研究动态
体育产业经营研究,可以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部份:基础研究,主要是关于体育产业经营的原理、结构、产生、背景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体育产业经营的启蒙研究也包括在内);应用研究,主要是关于如何提供体育机会、制定实施计划、解决体育产业经营中实际问题等方面的具体实践研究。
1.基础研究
体育产业经营的基础研究中有许多有价值的成果,其中霍华德(Howard,D.R.)和克朗普顿(J.L.Crompton)两位先生是做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代表。他们公布的研究成果不仅介绍了闲暇体育作为产业经营的观点,而且还重点论述了商业经营与闲暇体育事业发展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建立闲暇体育产业经营理论体系的研究命题,并且对这个命题的研究,在他们的同期或后期公布的研究成果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因此他们的研究得到了世界各国同行们的高度评价和赞誉。此后,以“对在公共体育M·闲暇体育·体育服务中导入商业经营机制重要性”,和“对在行政为主导的公园闲暇活动中导入商业经营机制以及作为闲暇产业经营包含的实际业务”等课题的研究为起点,在高等院校开始了“对高等院校中闲暇体育的计划制定和高等院校中休闲体育计划的经营”等方面的课题研究。随着再次掀起的世界性健康体育浪潮,虽然,“关于保持良好健康状况的研究”,和“关于保持良好健康状态的相关研究”,在体育产业经营研究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但是对于人们是否真正掌握了保持良好健康状况的健康体育方法,是否真正养成了保持良好健康状况的健康体育习惯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如何使其更接近产业市场经营运作的研究,仍然是体育产业经营研究中反复强调的重要内容。在这项研究中,杰尔逊先生发表的“关于对闲暇体育服务计划以及计划制定的研究”成果,可以认为是指导这一时期闲暇体育实践的优秀成果之一。另外,关于将体育产业经营的理论结构、学科特点、重要性等方面作为中心的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体育产业经营的特征分析》、《体育产业中的经营作用以及体育产业经营的作用》、《经营研究成果在闲暇活动研究中的作用》、《体育产业经营与体育社会学的关系》、《怎样在体育产业经营中体现体育社会学研究成果的实例》、《体育产业经营与体育事业的关系》、《体育管理中的体育产业经营学》、《体育产业经营理论体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福克斯艾尔、马斯林、山下秋二、扬奈克斯等,我国随着体育产业化发展目标地明确建立,广大科研人员和体育工作者立足于对体育产业的基本概念等基础研究,重点突出并加强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对策、方法等应用研究。张发强先生公布的研究成果,将我国目前的体育产业类型划分为“体育的主体产业和为体育提供服务的相关产业、为体育部门开展旨在弥补和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其它各类经营活动”三大类。谢琼桓先生公布的研究成果以详实的数字为依据,在高度总结、分析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李明先生公布的研究成果以系统论述《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时期、体育产业类型和体育产业经营体系》为基础,在理论上初步构画出了“中国体育产业(经营)理论体系”的框架。他公布的主要研究成果有个人专著《体育产业学入门》和《中外体育产业比较与思考》。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体育产业问题的研究日益升温,一批学术论文和专著相继出版,如鲍明晓的《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体育市场:新的投资热点》和《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全面反映了中国体育产业发展与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
2.应用研究
体育产业经营的应用研究,是广大体育产业学家共同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体育产业经营的主要作用,可以理解为“灵活运用体育产业经营的基本理论和原理,解决体育产业中的具体经营问题”。因此,关于体育服务产业实际操作中,如何更好地利用、发挥经营作用的具体方法研究,在应用研究中的比重一直居高不下,占有绝对主导地位。其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顾客”(作为顾客的体育参与者)和“体育产业市场、体育服务产业经营、体育产业经营实施计划”这两大方面。前者主要是将顾客作为体育服务产业的具体消费者,对其行为特征的微观研究;后者则主要是关于体育产业的经营市场、体育服务产业经营、体育产业经营实施计划的功能、评价等相关问题的微观、中观、宏观的综合研究。
体育产业的应用研究,一直是我国体育产业研究的重中之重。因而至今发表的体育产业研究文章大部份集中在应用研究方面。但是,由于基础理论的研究不足,特别是对体育产业认识和理解上的缺乏,再加上经济、产业、经营等必须具备的相关基础知识基础不牢,“精品和名品”长期处于孕育之中,实际中的许多应用研究成了“工作总结”或“国、内外工作情况介绍”或“涉及到应用的研究”。直到卢元镇公布了《体育消费行为与心理及其发展预测》和《中国的老年健康与老年体育》的研究成果,才打破了这一持续很久的僵局。另外,田雨普和杨印川先生公布的《20世纪末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成果,蔡军先生公布的《对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的研究》成果,王天民先生公布的《我国西北地区民众对发行体育彩票态度的研究》成果,周毅先生公布的《中国职业足球的产业化研究与对策》研究成果等等,都可认为是代表作。因此,我国的体育产业应用理论研究,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四、小结
综上所述,体育产业经营是经过“十月怀胎”、“足月分娩”的新兴学科,也是一门灵活运用经营方法,充分发挥体育功能,提高体育功能效率,为所有需要体育的人们提供适时体育机会的实践科学。随着体育产业的全球化发展,虽然体育产业经营的各种相关研究越来越多,但仍然主要集中在解决体育产业经营实践中出现问题的具体对策或具体方法的应用研究。从以上的论述中还可以看出,体育产业经营存在着各式各样的不同研究对象,准确地说:体育产业经营是一门新兴的、以社会学、心理学为起点,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市场学等等各种关联学科组成的“集团科学”,所以“跨学科交叉、多学科结合”应该是体育产业经营研究的一个基本特征。因此,如何结合经济学、经营学、市场学、人类学等相关学科,以社会学和心理学为基点,将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丰硕成果灵活地运用于体育产业经营研究,并在具体的体育产业经营实践中体现出来,将成为我国体育产业经营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顾渊彦等:体育社会学[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其实,体育活动也有市场,通过培育和开发,完全可以使体育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从近几年来国内火爆的球市和越来越多的商业体育比赛中可略见一斑。体育的产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是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国际体育商业化冲击的必然结果论文。
何为体育产业化
体育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而使体育产品(劳务)进入生产、交换、消费和服务的产业门类。从大体育观的角度看,体育产业涵盖所有与体育相关的经济活动,如体育物质产品(体育服装、体育器材、体育建筑、体育食品饮料等)和体育信息产品(体育广告宣传、电视广播、报刊、体育信息的传送等),以及体育劳务(体育竞赛、健身娱乐、场地出租、体育旅游等)。1985年国务院批转了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的统计报告》,体育被正式列入第三产业,从而使其产业性质得到了确认。我们从体育产业的内容可以看出体育产业是一个覆盖面非常广、产业关联度很高的产业,涉及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如建筑业、制造业、交通通讯、食品卫生、信息服务、服装和旅游等。体育产业的潜在需求非常大,而且该产业是纯粹“经营人体”的行业,是“生命产业”。可以预计,它将是21世纪最为重要的产业部门之一。所谓体育产业化,就是改革体育体制,使体育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充满活力的新机制,使体育由事业型、公益型向经营型转变,使其能够向社会提供体育产品和劳务。其实质是体育思想观念的革命和制度的创新,是要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开发体育的经济功能,把体育与经济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经济行为,刺激体育产品(劳务)的需求,拓展体育市场,加快体育的产业化进程,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国外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
体育产业的发展有赖于一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体育早就成为一个产业部门,尤其自7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体育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体育的经济功能被不断开发,体育产业呈现出快速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体育产业在许多国家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部门,有些甚至成为支柱产业。体育产业在这些国家的发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规模大,产值高。在美国,体育产业80年代的总产值就超过600亿美元,比石油化工(533亿)、汽车(531亿)还多,占其GNP的1.3%,居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第22位,90年代中期的体育产值超过3000亿美元,增长率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意大利以“足球工业”为主体的体育产业,其产值在80年代末达到24万亿里拉(182.5亿美元,人均320美元),跻身于国内十大经济部门,现在约为500亿美元。英国80年代末的体育产值为68.5亿英镑,政府从体育产业中得到的税收有24亿英镑,相当于政府用于体育投资的5倍。其他发达国家如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体育产业都有相当庞大的规模。90年代以来,由于体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一些发达国家已提出“国民体育总产值”的概念。
2.从业人员多,影响大。体育产业是个庞大的经济部门。如美国有近百万各种职业运动员,从事与体育产业有关的人员达数百万人,而业余时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员达1.8亿,美国的“三大球”棒球、橄榄球和篮球运动,每年吸引了数以亿计的爱好者观看参与。我国香港的赛马会每年吸引了数百万市民参与,其下注额为1000多亿港元,平均每人2.3万港元,为政府带来大量收入。发达国家的体育赛事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牵动了亿万人心,为整个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生活注入了巨大的活力。
3.涉及面广,产业关联度高。现代体育是一项意义深远、影响重大的社会活动,它吸引了众多行业部门的参与。世界许多著名的跨国公司如可口可乐公司、飞利浦公司都和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大型的综合运动会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交通通讯、电视广告、场馆建设等许多环节。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和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为日本和韩国带来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成为其经济起飞的标志。
4.国际化趋势。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现代体育产业正越来越多地走向国际化经营,形成了许多像阿迪达斯和耐克等著名的跨国公司。我国足球甲A联赛的冠名权被万宝路集团买下,足协杯比赛由飞利浦公司赞助,这对于我国球市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可见,体育产业在发达国家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重要经济部门,是国民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及对策
体育部门是一个以特殊的生产方式为其特征的经济部门。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体育和经济的关系,表现为体育和财政之间的关系,体育是纯消费部门。国家财政对体育投入的多少,既影响了体育事业发展和增长的速度与结构,又间接地决定了体育增长对经济增长影响力的大小。而财政对体育投入的比例与结构,除了意识形态、观念和国家的体育政策外,经济总量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体育产业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上的,并与社会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相互协调,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发展规模与水平依赖于一个国家的体制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客观而论,体育作为一个经济部门,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体系中,尚未成为一个独立完善的产业。体育产业的发展壮大有赖于体育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培育市场就应该从影响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来做文章,只有这样,才能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育资源,提高体育事业为社会服务的整体效能。现阶段我国的人均收入水平有很大提高,群众的闲暇时间增多,对于体育产品(劳务)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不失时机地把一些群众基础好、易于形成市场需求的体育产品推向市场,是体育产业化的必由之路。体育不应该只是消耗国家资源的部门,集刻苦、拼搏、艺术健身与振奋民族精神于一体的体育产业,应该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我国体育的产业化进程,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整个体育行业部门还仅仅处于场地出租和有偿指导等浅层次的经营阶段。体育作为一个经济部门,其规模、结构和层次都没有达到一个完善成熟的产业部门的水平,体育的经济功能还远远没有开发出来。可喜的是,中央和许多地方政府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并在逐步改善这种局面。如上海市1995年体育产业的创收达1亿元人民币,上海市的许多体育部门,通过产业化经营,已完全具备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1997年,以举办八运会为契机,上海市对全市的体育事业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力争到下世纪初使其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行业。我国其他一些省市也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加快体育的产业化进程。但总的说来,目前我国的体育产业水平与国情不相协调。针对目前的状况,笔者认为可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国家今后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应对体育部门有所倾斜,给予税收和其他方面的支持,以鼓励体育生产经营部门的发展。
2.在投资体制方面,应变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为体育部门自身创收、社会集资并举,同时注意引进外资,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制。
3.推行运动项目的行业协会制和俱乐部制,建立社会化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形成全方位的社会共办体育的格局。
4.要培育和完善体育市场,逐步建立体育商品劳务和信息市场,形成全方位市场体系。
5.要加强体育经济理论的研究,培养一批既懂体育、又懂经营管理的人才,满足体育产业经营不断发展的需要。
一、我国当前体育消费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个国家的体育消费现状,包括该国体育消费的结构和水平两个方面。体育消费结构就是构成体育消费的各种资料的数量及其比例关系,其中各项体育消费支出的货币总量就是体育消费水平。它反映了某一时期内社会所拥有的体育消费品数量和质量对人们“体育消费”的满足程度,也间接或直接地反映了社会经济发达程度和水平。据有关统计资料分析表明,1987年,我国城镇居民用于文化娱乐社会消遣方面的费用支出只占全部居民消费支出的0.3%,而用于体育消费方面的支出,平均不到整个社会消遣和娱乐消费的10%;在经济发达国家,人们日常生活中用于体育消费方面的开支通常占整个社会消遣娱乐消费的30%~40%。如美国,体育消费占消费总额的20%左右。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体育消费的现状是:
(一)体育消费结构单一
据调查资料表明,我国城市居民对体育的投入主要去向是以运动服装、鞋、袜等体育实物消费资料为主,占体育消费支出的81%,而且这其中不包含运动器材等体育实物资料,这部分占9.5%。也就是说,我国居民的体育劳务消费与体育信息消费合起来也不过占总体体育消费的10%。而据美国新闻界一次全国性的调查统计表明,1988年美国人的体育消费总额为470亿美元,其中仅花在观看各种运动比赛门票上的费用就为64亿美元,约占14%,花费在保龄球、高尔夫球等会员费用也达到62亿美元。
(二)体育消费水平较低
有关资料表明,1992年我国城市居民虽有67.8%的家庭在体育上有经费投入,但水平较低。年均投入在20~50元之间的占体育投入家庭的67.4%,在60~80元之间的占21.4%,在100元以上的占11.2%。即使以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珠江三角为例,居民用于体育方面的支出也不过月人均36.57元,只占生活费总支出的5.4%。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及广大农村其投入更少。(三)我国人民的体育价值观念还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
受几千年儒家文化的熏染,我国民众历来就存有“重文轻武”的传统心理。在绝大多数人眼里,体育就是玩乐,没有把体育竞赛与商务活动、精神作用等联系起来。
(四)我国的体育活动社会化程度还很低
这主要体现在我国体育人口相对偏低、人们在闲暇时间里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相对较少、可用的体育活动场地极其有限等方面。
影响体育消费结构及水平的因素虽然很多,但主要原因是受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还受社会文化背景、传统消费习惯和心态、体育价值观念以及体育社会化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当今世界,体育消费水平较高的国家都是经济发达的国家,而且,这些国家的体育社会化程度及全民体育意识也较强。
体育产业是指生产体育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提供体育服务的各行业的总和。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具有与其他产业相同的共性,即注重市场效益、讲求经济效益,同时又具有不同于其他产业部门的特性。
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是我国一件大事,是世界瞩目的重大商机,奥运不仅是体育盛会,也是经济大舞台。当前,北京正以“新北京、新奥运”为目标,本着“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全力筹办奥运会,并紧紧抓住最后时期,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全面实施奥运经济战略,推动北京和全国的体育产业快速发展。
一、体育产业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1.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
我国现阶段体育产业存在规模小、结构和体制不完善、体育企业市场化程度较低等问题。缺少国际竞争力的体育企业或企业集团;体育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体育本体产业所占比重小于相关产业尤其是体育用品产业;市场体系不健全,体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整体上仍然是行政集权,高度封闭的部门管理模式,体育产业的行业管理体制没有形成。奥运经济给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市场运作技巧,有助于提高中国体育产业的整体商业化运作水平和市场规范化程度,加快体育产业化进程。
2.国外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
世界体育产业最发达的国家是美国,上世纪80年代,美国体育产业的总产值大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在各大行业总产值的排名中居第22位;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体育产业的总产值已经超过了3000亿美元。在体育产业发达的北美、西欧和日本,体育产业的年产值已经进入了国内十大支柱产业之列。早在2000年,全球体育产业的总产值就高达4000亿美元,并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增长着。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英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总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1.5%。
二、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展体育产业的政策不稳定
体育产业属于第三产业,体育消费属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化身体素质的最终消费。但是,如何引导、扩大体育消费,运用什么政策手段鼓励社会兴办体育产业,尚无明确政策可循。西方各国在体育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都在政策方面给以优先、加以扶持。另一方面,如何建立有效的投融资配套体制,拓宽体育产业投融资渠道,也是一个十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体育产业结构存在缺陷,产业质量应大幅提高
体育产业结构的缺陷主要表现在本体产业发展还不够大,没有形成支柱性优势。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体育的支柱性本体产业应该定位于竞赛表演、健身娱乐业和无形资产开发经营。三大支柱性本体产业的定位主要是三大产业的巨大潜力所决定的。但是现在还有缺位的本体产业市场,如体育劳务市场和体育技术市场,虽然目前也存在一些交换交易。但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劳务市场和体育技术市场并未形成,少有的一些市场行为,如运动员转会也不够规范。
3.体育产业发展区域不平衡
首先是地域间的不平衡。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各地区的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有很大差距,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省发展迅猛并达到一定的质量,西部地区发展则比较滞后,个别地区的绝对差距甚至在扩大。比如从我国发行体育彩票情况来看就极其不平衡:1998年度全国共发行25亿大额度,广东一个省就销售了49090万元,占全国总额度的近20%。
三、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提出的对策
1.制定完善扶持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体育有了群众的广泛参与,才能加快体育产业的社会化、产业化。要通过财政税收政策,促进群众体育与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建议通过制定差别税率和减免税政策,鼓励社会投资体育休闲项目的经营活动。
2.加快体育产业主要经营领域的开发
体育产业是一个社会性产业,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它有以下三个主要经营领域:其一体育竞赛,一些观赏性强、为观众所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通过有组织的联赛为观众奉献高水平的比赛,是体育产业的一个重要经营领域。其二提供有偿的娱乐健身与体育技能培训服务。这是基于广大消费者花钱买健康、学技能的需要而经营的领域。其三从事体育推广或经纪人业务。
3.构建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促进不同地区体育产业协调发展
首先,大型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体育产业应当向规模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北京、上海等大型中心城市及沿海城市,应当建立国家级体育产业发展基地,使体育产业迅速发展。其次,内陆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当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依托当地的体育资源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体育产业,使体育产业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4.鼓励我国体育企业品牌化、规模化发展,提高我国体育产业的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产业总体上处于行业集中度低、经营方式落后、整体竞争力低的状况。改变这一状态,必须努力培育一批具备一定规模的大型体育企业,全面提高我国体育产业的整体规模和竞争力,形成以若干大型体育产业集团为核心、以中、小企业为基础、经营项目相对完整的体育产业体系,提高我国体育产业整体运作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四、结束语
总之,体育产业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商机的新兴产业,中国体育产业应借助奥运经济加快发展,使我国的体育产业市场朝着多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1)促进交通、邮电、通讯以及整个市政建设的发展。体育事业的发展与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包括电视转播以及整个市政建设之间的关系是一组相关互补的姐妹行业或部门它们之间的作用之所以相关互补,就是一方的发展必然要求另一方面的存在和发展。因为发展体育运动,组织各种国内外大型体育比赛,不仅需要设规模巨大的各种体育场馆设施,而且需要各种各样的生活服务设施与之相适应。如道路、机场、宾馆、饭店、邮电通讯、电视转播、旅游景点等设施配套。这就必然促进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的发展。
(2)促进旅游、饮食、服务、商业等行业的发展体育运动的发展,对旅游业、伙食业、服务业和商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第三产业中第二组相关互补的行业关系。因为,如果这些行业不发展,体育运动比赛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所以体育发展对这部分第三产业起着促进作用的同时,这一部分第三产业也对体育发展起着同样促进辅助作用。如1990年是亚运会,同时也是北京市旅游等服务行业、商业的振兴年,两者是相关互补的。
(3)体育经济的发展可以增加体育部门以及与体育有关的部门就业人数。体育产业的市场化运作需要各种各样的劳动者,这为拓宽社会就业的渠道提供了机遇。由于体育产业属于服务型行业,因此相对于其他部门来说,体育部门可以吸纳更多的劳动者。由于体育运动的发展,增加了对运动服装、运动器材等与体育有关的工业部门产品的社会需求,产品和服务的社会需求增加自然就带动了就业人数的增加。
综上所述,体育经济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的的开展,大力发展体育经济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的市场经济起步较晚,虽然基本的市场体系已经建立,但是对于体育经济和体育产业而言,还存在不少问题,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市场体系不够健全。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比较完备的体育产业体系,现有体育产业主要是从计划经济下的体育事业改革转轨而来。一方面,需要由政府投资的公共体育设施显得相对不足,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在竞技体育之上,对国民体育事业投入不够;另一方面,体育产业的资金来源单一,体育产业的资本市场没有形成。
(2)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核心产业滞后,中介产业缺位。由于我国经济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尚不到位,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投入与产出及其回报的体系机制。巨大投入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进而影响社会资本向职业体育流动。核心产业是整个体育产业的基础,也是带动整个体育产业升级的原动力。产业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地域间不平衡和项目间不平衡。由于受经济、文化、自然环境和思想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社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城乡差距和东西差距。由于各运动项目在普及程度、经济水平、观赏性以及广告价值上存在差异,各项目进入市场的程度以及产业开发的效益也有很大的不同。如足球、篮球、网球等项目已经形成市场;排球、乒乓球等正在形成市场;而游泳、体操等较为冷僻的项目尚未形成市场。
(3)没有强有力的产业发展政策的支持。体育产业属于服务业,从市场消费的角度上看属于发展性和享受性消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急需国家制定扶持体育产业发展和培育体育市场的相关政策。例如:从体育产业化角度该如何规范运动员的商业行为。从体育有形资产到无形资产的开发,既要合理合法地保护国有和集体的权益,又要合法合理保护个人权益,其中涉及的“产权”等问题还有待于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
(4)体育经营人才缺乏。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严重缺少高素质综合性专业人才,尤其是懂经营、懂管理、懂法律、懂体育的复合型体育经济人才,体育产业专业人才的总量、质量、专业与分布构成状况都不容乐观,并已成为制约我国体育产业长足发展的瓶颈。从专业结构来看,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生产、销售领域,体育管理和经营人才严重缺乏,没有形成一个体系。
(5)体育市场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程度不够。
由于我国法制从总体上而言还不够健全,在体育市场的管理和规范上也存在着很多漏洞,这严重制约着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壮大。我国体育市场管理规范化程度不高主要表现在我国体育产业目前还没有一个覆盖全国的行业管理标准。不仅在总体上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规范,各个地区和部门在政策法规的制定上也存在矛盾甚至相冲突的地方,这些都制约着统一和有序的全国体育产业市场的形成。
面对市场化的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随着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的增强,体育产业面临着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结合以上分析的问题,现提出解决方案:深化体育发展机制改革以及体育产业市场化程度。我国体育在计划经济时代是完全依赖国家预算。尽管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到来,体育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体育也处于改革的大潮中。各级体育部门应充分发挥体育的多元功能,加快体育的产业化进程,加强体育部门与企业的合作,与企业联手办体育,逐步实现政府和体育企业分开,真正按市场规律发展体育经济。将有条件的体育事业单位推向市场,使之从以全额拨款向差额拨款过渡,差额预算向自收自支过渡,从自收自支向企业化过渡。只有进入市场以后才能形成产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只有进入市场,参与竞争,才能形成并促进体育产业的进步。考虑到国外筹集体育经费的经验,我们认为,今后我国体育经费的来源,应以国家拨款为主,社会集资为辅,把国家办和社会办结合起来,开辟多种资金来源渠道,使之有主有从,互为补充。2利用计划和市场两个手段使我国体育产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家对体育产业的投入必须逐步增加,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体育消费的需求,但完全靠国家的投入是不可能实现人人享有一定的体育资源的。只有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创造出最大效用。所以,我们对体育资源的配置应该从两个角度上来看,对国家而言:国家应重点支持经济体育,而对相关产业和体育办的产业,应该开放。为弥补体育产业发展资金不足,使用市场筹集资金。同时,鼓励民间私营企业投资体育产业,为其在经营上提供政策和税收上的支持。大力培养和扶持大型体育龙头企业,以此带动体育产业的发展。总之,体育要通过产业化途径,通过走向市场,经营创收,以增强自身的发展活力,提高自身“造血”功能,建立健全自身的补偿机制。
3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产品和品牌
所谓市场定位是指企业为了使自己成产或销售的产品获得稳定的销路,要从各个方面为产品培养一定的特色,树立一定的市场形象,以求在顾客心中形成一定的特殊偏爱,其实质使为了取得目标市场的竞争优势,确定产品在顾客心目中的适当位置并且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便吸引更多的顾客。面对越来越激烈的体育产业市场竞争,我国体育市场定位的应该努力实现中国特色化。因为,体育的规则是世界的,体育的魅力是永恒的,在我国体育产品与国际化接轨的前提下,越具有中国特色的品质越易经济化,越能抢占市场空白处,,进而占领和巩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树立产品形象,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4着力推进体育市场体系建设
市场体系是任何一个产业发展的基石,体育经济也必须依赖健全的市场体系发育、成长。所以,体育经济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为起点、为目标,研究市场、顺应市场、开拓市场。要狠抓市场体系建设,以引导和刺激体育消费为核心,大力发展体育用品市场、劳务市场、人才市场、观众市场、信息市场、技术市场、文化市场,资本市场等,要逐步形成一个结构完整、功能互补的体育市场网络,为体育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5创建我国体育产业的文化理念与品牌意识
体育产业中体育理念的导入是体育文化、品位的塑造和升华,这也为建立企业文化、树立品牌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名牌是最大的无形资产。企业创建品牌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谋求增加无形资产的过程;因此,体育产业的核心竞争之一是建立于文化战略基础上的品牌创新。
6顺应加入WTO和奥运会等发展契机,积极推进体育产业的国际化
随着国际体育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品牌竞争空前激烈,加入WTO以后,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这是我国体育产业在面临巨大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机会。我国体育产业要利用举办2008年奥运会等国际赛事为机遇,积极推进体育产业的国际化,在利用先进的国际体育经济管理经验的同时引领自身的体育品牌走向世界。
7培养和引进符合型的体育产业管理人才
1989年5月第15届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通过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中指出:可持续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也就是要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协调中促使经济持续发展。该理论的内涵不断得以发展,目前它已不再仅仅是一种经济与环境发展的理论,而是已逐渐成为任何组织系统运行发展的指导思想。河南省地处中原,属于经济不发达省份,体育产业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了解河南体育市场的现状,掌握本省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对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分析,找出制约该省体育产业发展的瓶颈,提出发展体育产业促进河南经济增长的建议,为河南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系统的理论指导。
一、河南省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1.体育健身娱乐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河南省体育健身娱乐资源的产业化发展非常迅速,社会各界兴办体育健身、康复、娱乐业的多元化格局正在形成。保龄球、台球、网球、游泳、垂钓、武术、拳击、跆拳道、健美操、健美、体育舞蹈等健身娱乐性资源的产业化进程得到快速的发展,这些体育健身娱乐设施的建设,也逐渐满足了大众层次的健身娱乐需求,解决了政府对体育活动硬件设施的巨额投资与追求全民健身的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
2.体育竞赛与体育中介业
体育竞赛是直接影响体育发展的规模。近几年,河南省体育竞赛有了一定发展,提高了现有体育场馆的使用率,积极引进和举办国内外高水平体育竞赛表演,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承办,鼓励企业赞助体育活动。借鉴了国际惯例,逐步建立和完善竞赛中介机构和竞赛经纪人制度,规范经营行为。组建了省体育竞赛管理中心,负责全省体育竞赛的归口管理。
3.体育用品业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共有体育用品经营单位1000多家,不包括商场里的体育用品专柜,安排就业人员约12000人,年商品销售额达21463万元,年创利润约6148万元。为河南省经济带来了一定效益。但到目前本省还没有知名的体育用品品牌,产业化科技含量低。在中国奥委会市场开发计划合作会上,国内有33家企业获得了与中国2008年奥运会组委会“联姻”合作的机会,里面却没有一家河南企业。如何有效地利用体育无形资产,开发体育产品,开发出具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已成为河南省体育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4.体育彩票业
河南省发行体育彩票始于1989年,当时组建了河南省体育基金会,主要工作是进行体育彩票的理论研究。1995年河南省体育彩票管理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至此,河南省体育彩票的市场研究、队伍建设、正常销售工作走上了科学规范发展的道路。现在全省18个城市的100多个县已发展体育彩票销售网点2700多个,销售人员5500名,彩民队伍100万人以上。体育彩票在河南省已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销售系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已成为河南省体育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
5.体育旅游业
体育旅游是以体育资源和一定的体育设施为条件,以旅游商品的形式,为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提供融健身、娱乐、休闲、交际等各种服务于一体的经营性项目群。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文化资源丰厚,是我国古代文明的摇篮和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拥有4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16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A级景区41处;又是少林拳和太极拳的发源地,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和“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年会”已成为河南体育旅游的“龙头”产品。
6.体育保险业
体育产业化在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赛事的频繁、规模的扩张、体育基础设施的增多,以及运动员在运动中对抗程度的加剧和观众参与度的提高等因素,增加了其风险。这时,体育保险的介入不仅是一种责任,在为体育保驾护航的同时,也使自己获得了更为广阔的业务发展领域。目前,体育保险业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河南体育管理部门已为省内职业运动员进行了每年100元每人的人身投保。
7.体育传媒业
由于大众传媒的普及,促进了体育这种传播调味品的大众化,体育不但推进了大众传媒的普及乃至国际化,一定意义上还推动了民族文化的世界化。当代体育以传媒为载体得以在全世界范围更迅速更广泛传播,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传媒已成为一个有利于其他社会存在的物质体系,使体育产业的运营获得新的动力依托,并催生了体育传媒产业,而体育运动和比赛由于大众传媒的介入,迅速成为全球关注和投入的文化消费。河南由于经济基础薄弱,人口素质较低,承接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较少,体育传媒业发展相对滞后。
二、影响河南省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1.体育产业意识淡薄
体育产业发展需要适宜的社会环境来支持。在本省,人们的体育产业意识还很淡薄,往往把体育视为公益性事业,看不到体育所具有的产业性。这种认识已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阻碍着体育产业的发展。
2.产业结构不合理,主导产业不明确
河南省体育产业结构的现状经过近20年的探索,有了较大的改观,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步伐明显加快,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产增长点。但由于历史、体制、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该省体育结构仍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产业间与产业组织结构不协调、本体产业与相关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体育消费结构的不合理、产业区域布局不合理等。
3.体育产业发展不平衡
河南省地处内陆,经济基础薄弱,农业人口比例较大。在体育产业的开发和发展上极不平衡。在城市,体育消费两极分化也较明显,而在一些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农村,对体育消费基本处于不接受的状态。
4.政府过度干预
河南省体育事业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体育市场的经营活动必然要遵循市场规律去运作。目前政府行为在推动体育产业良性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政府体育主管部门的职能高度集中,办事过多,单项运动协会、群众体育社团的作用被淡化,社会办体育的热情受抑制。
5.市场资源垄断
体育行政部门对体育市场资源的垄断、对无形资产市场和体育彩票市场的垄断、权威电视台对大型赛事转播权的垄断,这给处于市场转型期我省并不成熟的市场机制雪上加霜。在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这种操作违背了体育产业市场化、产业化运作的规律。
6.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匮乏
就目前来讲,该省还没有专门培养体育产业专门性人才的机构,导致体育产业专门性人才的缺乏,阻碍了本省体育产业向科学管理和高科技发展的进程。
7.无形资产的流失
体育产业无形资产包括注册商标特许经营权、吉祥物、广告、明星肖像权、纪念品、赞助和捐赠、电视转播权,这一市场在我省的开发水平低,空白地带大量存在。与其他省份存在的差距是:经营开发渠道单一和短期行为现象严重,导致我省体育无形资产的流失。
8.体育旅游方面急需完善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目前我省缺乏能适应市场需求、高素质的体育旅游业的从业人员,缺少有经验的体育旅行社及高层次的策划,尚未形成广阔的体育旅游大环境。三、对河南省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完善该省体育产业法规体系
目前,河南省体育法规不完善,制约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呼吁有关部门,在建立和完善一整套及相关配套性体育行政法规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和完善体育产业法规体系,加快体育产业发展,实现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完善河南省体育产业的经营手段
体育管理部门应当吸收和借鉴国外体育产业的运作方式,完善本省的体育市场竞争环境,加大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扭转把体育事业作为纯消费或完全福利性活动的思想观念。加速体育与新闻传播媒体紧密结合,推动体育产业与传媒的共同发展。
3.扩展体育产业新领域
首先,要着力把健身娱乐市场和竞赛表演市场、体育旅游市场等作为体育产业的重点来培育。其次,加大各类体育赛事的营销力度,激活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对带动体育技术培训市场、体育无形资产市场、体育用品市场和体育中介市场的发育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再次,要不断加强基础工作的研究,通过制订行业规范、服务标准,切实保障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培育规范体育市场,发展体育产业提供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产业化筹资机制创造有利条件。
4.调动社会力量,多元化发展体育产业
发展体育产业仅仅依靠体育部门一家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在发挥体育部门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发挥社会各界的人才、资金、技术、项目等优势,多元化发展体育产业。要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作用,让民营经济在投资发展体育产业中唱主角。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共谋发展,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以参股、收购、租赁等形式,参与体育产业经营开发,参与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参与社区体育服务、体育中介服务,形成不同所有制共同发展体育产业的格局。
5.加强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
体育场馆设施既是开展体育活动的场所,又是有形、固定、基本的体育产业,也是体育社会化和产业化的物质基础。要加强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和开发利用,既要加强政府的投资力度,支持企业、个人和外商兴建体育设施,使公共体育场馆、学校体育设施逐渐向社会开放,又要加强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
6.培养体育产业的经营管理专业人才
技术、知识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长期以来,该省体育管理人才严重缺乏,致使体育市场的运行和管理较为混乱。建议结合河南省体育产业的现状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培养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中介人才。相信随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该省的体育产业会朝着健康、迅速的方向发展,满足体育产业经营不断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管勇生:河南省体育产业的现状评估与开发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9~31
[2]朱旭红:我国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因素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9~12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伴随着举世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即将在北京开幕的临近,我国的体育亦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在此体育发展的黄金盛期,中国体育产业将何去何从,将如何走出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相背离的怪圈,无疑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籍世界最发达的体育产业——美国体育产业的研究出发,探析及结合或解惑当前中国体育产业的困境,以期对未来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战略布局提供些许理论参考。
一、美国体育产业长盛不衰的探究
1.美国体育产业的界定
美国是世界头号体育强国,也是世界头号体育产业大国,无论是体育产业的经营管理,还是体育产业的运行机制,都堪称一流,位列美国十大支柱产业之内。因此,体育产业已经是美国经济生活中一个当之无愧的“新贵”,本文首先从其体育产业的界定出发,目的是理清错综复杂的体育产业链,找出它的主体盈利产业。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产业统计标准和与其他产业交叉融和的模糊性,美国体育产业的整体很难界定,根据美国有关经济部门的统计,体育产业的范畴包括体育的商务活动和体育相关的经营活动。所以,从这层含义上看,体育产业是一个由许多特点各异的子系统构成的集合体。从分类上界定,美国体育产业包括:职业体育产业、健身产业、休闲体育产业、体育用品产业、特许纪念品销售、体育经纪人(公司)等。
2.四大主体体育产业各领
职业体育产业、体育健身产业、休闲体育产业,以及体育用品产业是美国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美国四大主体体育产业,成为美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发动机。职业体育是美国体育产业的亮点,也是美国体育产业中历史最悠久且至今仍富有巨大话力的一个领域,传统上分为四大职业体育联盟,管理实行联盟制,即由参加联盟的各职业队的老板组成委员会,负责整个联盟的经营、管理与决策,具体经营工作由联盟选举联盟总裁负责,联盟总裁也称为首席执行官,他对联盟的经营事宜拥有决策权、惩处权及裁定权。体育健身产业是美国体育产业“创新效应”映射的焦距,近年来,随着新材料使运动器材出现“创造性的革命”,以健身俱乐部为主流的美国健身体育产业日益火爆,其特征体现在,现代化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运动器械发生了质的变化,以羽毛球为例,一只钛合金球拍,重量不到80克,仅为一只羽毛球重量的17倍,但可将球速击至每小时240公里(试验数据)良好的运动器械性能一方面提高了运动质量,另一方面大大减少了运动损伤产生的概率,由此引发了美国健身锻炼的热潮。休闲体育产业是美国体育长盛不衰的法宝,这是由于休闲体育侧重刺激、追求极限和好玩等因素,从而吸引了美国男女老少的眼球,自然而然的成为美国体育的“摇钱树”。体育用品是美国体育产业的“权重股”,它是美国体育产业中的一个大户,占据目前美国体育总营业额的近三分之一,体育用品包括体育器材、运动鞋和运动服三个大类别。
3.体育经纪人良好的“催化剂”作用
查阅美国体育的产业经济史,体育经纪人可谓是功不可没。体育经纪人是以获取佣金为目的与体育相关人员及组织签订委托合同,充当委托人与第三人间有关职业运动、体育竟赛的订阅媒介或为委托人提供通过体育获益机会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体育经纪人的划分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从客户性质上分为运动员经纪人、体育比赛经纪人、体育组织经纪人等。(2)从经纪活动的内容上包括运动员经纪、体育赛事经纪、体育保险经纪、体育旅游经纪等。(3)从业务范畴上体育经纪人涉及体育比赛和表演的组织、策划和推广。美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发达体育市场,而且也是体育经纪人发展最发达地方,这主要归功于对体育经纪人的管理制度,一个是非政府机构的管理包括NCAA的管理和运动员协会的管理。另一个是政府机构的管理有联邦政府的管理和州政府的管理。这两个系统的管理有效的保证了美国体育经纪人行业各利益方协调运作。
4.政府体育政策保障机制的完善
众所周知,美国是市场经济最发达、市场自由化程度较高的典型代表,美国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得益于这种良好的市场经济外部环境。但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美国的市场经济逐渐发生了演化,演化成为一种混和经济,即市场竞争和政府管理共同作用的经济体。此种模式下,没有哪一个产业的经济能游离政府作用之外,政府总是根据需要对不同的行业进行宏观调控,也就是说,假如政府能在市场和宏观调控的博弈中游刃有余,必将推动行业经济的发展。调研美国的体育产业,不难发现美国政府积极推行的各种宏观体育产业政策可谓是恰到好处,比如,给予职业体育“反垄断豁免”、利用税收政策鼓励建设体育场馆、给予职业体育版权保护政策,以及给予业余体育经济资助政策等等。二、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特点
1.体育产业的比重偏低,主体产业不突出
与高速发展的经济相比,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凸现出严重滞后的困境。据调查,2007年,我国体育产业每年的总产值约为3000亿人民币,占GDP的比重仅为0.7%左右,而美国体育产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00亿美元,占GDP的比重为7%以上。这充分说明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未能呈正相关关系,脱离了经济发展的轨道。此外,尽管我国的体育产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却缺乏支柱产业,没有形成支柱性优势,制约因素是多方面的,当前乃至今后的较长一段时期内,考虑到我国举国体制的现实,对体育产业利与弊的权衡,本文认为应将体育产业的支柱性产业定位于竞赛表演业、健身娱乐业、体育用品业和体育经纪业,但目前四大产业无论是规模、市场运作,还是经营管理、市场竞争力都有待提高。
2.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
根据2000年~2003年对北京、浙江以及云南等七个省市的调查,目前我国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用品制造业和体育用品销售业构成了我国体育产业的骨干产业,3个产业门类的增加值之和占各省(市)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例均超过80%以上,其中体育制造业占的比重最高,按照西方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体育健身娱乐业是体育产业的主体,其所占体育产业的合理值为60%左右,而我国体育健身娱乐业的增加值占体育产业的总体偏低,这与我国体育人口较少,体育消费理念滞后有关,因此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反过来又导致行业各利益方的重新资源配置,使得产业结构布局愈加不合理。
3.体育经营实体化程度较低
现代体育发展的最突出特点之一,是体育与经济高度关联、相伴而行,在经营上实行实体化经营,在管理上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像美国的NBA,英国的英超联赛近几年都采取全球化的经营战略和营销战略,其成功的运行机制值得我国体育产业界借鉴,尤其是我国的竞赛表演业,然调研并剖析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可以发现虽然长期以来我国的体育学术界和体育产经工作者们进行了孜孜不倦的努力,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仍然徘徊在低水平、无序化的粗放式经营模式上,体育经营实体化程度较低。比如乒超联赛,我们拥有一流的技术,处于高速发展的经济外部环境,可是在国内,乒超联赛却是一个市场化水平较低的市场,这些现实应引起诸多反思,并付诸相应的对策,当务之急是大力调整抑或是改变现有的体育经营模式,构建真正实体化的经营运行机制。
4.缺乏长期稳定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正是由于这种转型经济,使得我国的制度建设还不成熟,有的制度刚刚建立,有的还没有建立。政府在调控体育产业市场方面,也存在较多问题,比如出台的各种体育产业法规,大多是综合性的管理办法,对管理的每个环节和各运动项目的规定不细致,缺乏可操作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这表明,目前我国政府对体育产业的管理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长期稳定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三、结束语
探究美国体育产业长盛不衰的秘诀,一是四大体育主体产业各领,二是体育经纪人市场发达,三是政府体育政策保障机制的完善。相比较而言,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面临诸多困境。主要有:体育产业的比重偏低,主体产业不突出;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体育经营实体化程度较低;缺乏长期稳定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参考文献:
[1]李诚志:美国体育产业怎么赚钱[J].中国体育
[2]火爆的美国体育产业[J].电子商务.2002(6)
所谓体育产业化,就是改革体育体制,使体育成为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充满活力的新机制,使体育由事业型、公益型向经营型转变,能够向社会提供体育产品和劳务。我国体育产业目前还处于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有必要建立一个具有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市场化机制,体育产业只有走社会化、市场化道路,才能实现产业化。
后奥运时代我国体育产业化的必要性
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中国体育事业推向历史的高度。体育的发展和教育的扩张必然导致与社会关系的重新调整和内部结构的重组及地位变化。中国体育格局将逐渐调整到产业化和体教结合的发展轨道上来,但是从整体来看,由于经济的发展以及长期计划的影响,体育市场各构成部分发展不均衡导致发展滞后,大批体育设施、人才、技术等资源处于闲置状态。这导致体育市场的供需失衡,造成资源的浪费。
(一)北京奥运会对体育用品市场的影响
更多的国外体育用品企业及其产品进入我国市场,国内中高档体育用品市场的争夺日趋激烈。更多的国内体育用品企业实现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换。2008年奥运会给国内的体育用品企业提供难得的提升企业形象、扩大品牌和产品知名度机遇,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体育、参与体育,人们的运动健身意识的空前高涨,出现体育投资热和体育消费热的历史高峰。
(二)北京奥运会对健身娱乐市场的影响
一方面,奥运会刺激和活跃了大众健身娱乐消费需求,直接带动了健身娱乐市场经营主体增加投资,并会吸引一部分外行业的投资人进入该领域。另一方面,一些相关行业增加对健身娱乐市场的投资,如旅游业、酒店业、房地产业等,在自己的主营范围内配套投资建设一些体育健身娱乐设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健身娱乐市场的投资需求。从整体上看,有效需求不足仍然是当前制约我国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北京奥运会对竞赛表演市场的影响
北京奥运会对我国竞赛表演市场的影响是供给与需求的双重拉动。一来围绕奥运会举办的各项赛事是高水平、高质量的,这些有效供给对于刺激大众的体育消费有促进作用。二来奥运会的筹备和举办过程也是宣传普及体育运动的过程,它会提高大众对体育价值的认知,转变大众的体育消费观念,从而使他们能够积极地参与进来。
后奥运时代高校体育产业化思路
(一)提高体育市场中政府的运行效率
在政府机构中引入竞争机制,市场的力量来改进政府的工作效率。比如,可以将大型体育场馆以及社区体育设施等公共物品及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委托给私人企业,充分利用社会资本。明确界定和划分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各部门机构的职能范围不应互相交叉,防止推诿责任现象的产生。深化体育行政部门的机构改革,按照统一、精简、效率的原则优化体育行政组织机构,减少行政层级,提高行政效率。
(二)建立高等教育全民健身市场化生产服务体系
充分利用高等教育体育素质教育优化组合资源,发挥全民健身体育知识、技术、科技、教育、管理、场馆设备等先进体育生产资源优势,建立健全高等教育全民健身服务中心,争取做到面向大学生,面向社区,积极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服务,形成全民健身产业化的健身娱乐体育市场、群众性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体育中介市场、体育旅游休闲市场、体育用品等市场,营造浓厚的高校内部和市场化体育健身氛围,使高等教育真正成为社区、社会和学生全民健身体育素质教育活动中心。
(三)加强宏观调控并完善法律保障体系
就目前我国整体体育市场运作情况看,存在着体育市场不成熟、管理不规范、高素质经营人才匮乏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高校体育资源的社会化、市场化有效配置,必须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大进行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投入的资源配置力度,调整政府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分割管理体育的不合理体制,实现真正的体教完美结合。
总之,促进体育产业化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后奥运时代的体育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这就要求我们运用科学的思路促进其产业化进程,优化体育资源的配置。
参考文献:
从剖析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着手,依据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对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现阶段障碍因素的分析研究,力图基于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探究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从理论上为相关部门在高校体育产业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一、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高校体育产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然而,当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存在不少缺陷:
第一,受传统观念束缚,缺乏市场意识。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受传统思想观念的约束,不够开放,只注重体育课教学和课余体育训练,认为高校体育搞产业化开发是不务正业。另一方面,整个国家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制约了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由于整个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高校体育市场的发展和开放程度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目前,高校体育设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教学,忽视市场资源配置的要求,在教学之余,体育设施资源过分闲置,不能充分利用,增加了维修、管理经费的投入。第二,管理体制僵化,运行机制不活。高校体育的组织形式仅限于本校的师生员工,缺乏与社会交流合作,其功能远没得到充分发挥。高校体育产业发展路子窄、办法少,经费筹划主要是“等、要、靠”,缺乏开拓进取精神。管理体制大多采取的是单一的管理模式,主要是搞好体育教学,没有把体育产业的发展放到应有的地位去考虑。第三,资金不足,缺乏快速发展的后劲。我国高校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大多靠政府拨款建设、维修,资金十分有限,加之近年来高校连续扩招,高校体育资源尤为紧张,经费不足已经成为高校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问题。第四,营销人才匮乏,经营理念落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体育产业的开发者,势必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经营理念落后、经营决策不当等诸多的问题。
二、制约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
1.体育化市场结构不完善,处于无序发展状态由于相应的管理法规制度尚不健全,缺乏必要的产业政策支持,高校体育市场的经营主体投资行为较为盲目,高校体育市场难以得到有效的规范。从笔者调研情况分析,我国高校体育产业政策的配套建设非常滞后,未能依据经济规律和高校体育特点全面、系统地制定体育产业发展的总体方针和各门类、各层次相应的产业的关系,以及其他各主管部门的协同关系,形成一个统一的、完整的系统结构,缺乏对体育产业进行有力、有效、有序的调控和监管,这已成为制约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障碍因素。
2.消费主体存在着两极分化的现象一方面是少部分高校体育场所所由于消费环境优良,服务设施齐备,管理措施完善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经营效益较佳;另一方面,则是大多数以低消费人群为主体的高校体育经营产业,由于经营项目单一,市场竞争能力差,消费水平定位调整空间不大。
3.缺乏必要的政策措施大部分的高校体育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虽已有一定的规模,但远未成熟,仍需各方面政策扶持才能够从萌芽走向壮大。
4.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所存在的区域不平衡性,必然导致社会发展的区域性的不平衡,在经济发展不同层次的区域的高校,产生了对体育市场的认识,体育消费的观念,以及体育消费结构等方面的巨大差异。
5.过多的干预行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体育市场的经营活动必然要遵循市场规律去运作。这就要求有关的行政管理部门必须转变观念,切实做到管办分离,真正做好管理服务、积极引导,为体育市场的发展创造条件。
三、高校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科学的发展观,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新文明时期的旗帜与灵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非常宽泛,涉及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生态,以及经济等诸多领域,其主旨是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社会的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障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所谓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充分利用和不损害资源持续性基础上,在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框架中,尊重个人意愿,以增强人民体质,增进身心健康,延长人的寿命和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与集体的运动能力,争取优异成绩,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目的,为发展体育事业,开发体育市场,扩大体育消费,拉动经济发展,从而推进体育和社会发展、演化过程。可持续发展全球性战略的实施,是一个由许多因素组成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而以全面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为主要标志和以促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体育活动则是其主要支柱和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产业是关联面极广的上游产业,是产值高、影响大的朝阳产业,是劳动密集型、可提供多种就业机会的第三产业,它还是进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化产业。所以,高校体育产业在经济领域可以借鉴具有共性的理念。而高校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应该是围绕经济持续这个核心,沿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逻辑轨迹,寻找一种低度消耗资源的生产体系和适度消费的生活体系的发展模式,促进高校体育产业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四、对解决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可持续性发展问题的一些建议
1.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明确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目的。高校体育要适应市场体制,首先要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和价值观,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识,从教育开始树立开放的产业观念,高校体育作为产业也有其相应的经济效益。因为高校体育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还需要体育教师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培养出体育素养高的大学生,才能使高校体育的竞技体育成绩、群体活动程度、体育科研成果得以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目前国家尚不可能拿出更多资金投入高校体育的情况下,高校体育教师更应树立“高校体育是一种产业”的思想,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与潜力,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拓宽和深化高校体育发展的新思路。
其次,高校体育有其明确的目的与任务,即培养有健康体魄的合格人才。它的培养过程完全不同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生产,高校体育作为产业虽具有经济功能,但同时还具有政治、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功能。高校体育和高等教育都不能完全推向市场。但是这并不否认市场手段对高校体育的调节作用,恰恰相反,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手段,其对教育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它将成为高校体育和社会联系的桥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高等教育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统包的被动办学模式已经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高等学校面向社会开放自主办学。因此,高校体育走产业化道路,必须进行高校体育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使其功能与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并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2.发挥资源优势,走特色发展之路。高校在发展体育产业时,要立足于高校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走特色发展之路。笔者认为,高校发展体育产业,一要把发展高校体育产业与实现体育事业的繁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结合起来。二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好发展高校体育产业与繁荣文化、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之间的关系,大力推进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用市场机制激活高校体育生产力,通过高校产业化之路为社会提供更加丰富的体育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三要把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与相关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这是经济体育日趋一体化的必然要求。四要做到高校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结合:一方面要求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要借鉴其他成熟产业的成功发展经验,少走弯路。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其他产业给予高校体育产业必要的关注和支持,参与发展高校体育产业,并在发展中不断注入新的体育内涵。
3.积极开拓高校体育消费市场。高校体育消费人口的认知水平较高,随着全民健身的不断普及与深入,“花钱买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广大高校师生们更能理解体育产业这一“生命产业”的内涵。为此,应进一步引导、增强高校广大师生们的体育消费意识,利用高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和场馆设施充足这些有利条件,创办各种类型的辅导站、咨询站、培训班、和健康娱乐项目,满足师生不同层次、文化的需要。以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和推行全民健身运动为契机,开拓高校体育消费市场,高校体育产业将具有无限的发展空间与潜力。
4.重视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体育场馆是有形的体育市场,是体育经营的市场主体,也是体育系统的一笔固定资产。应当充分利用这块阵地,使这部分固定资产释放出效益,发挥作用。体育场馆管理要依托社会,面向市场,开展多种经营,实行场地、器材、培训、组织等方面的有偿服务,形成稳定并且不断扩大的健身消费群体,使体育场馆成为集教学、训练、竞赛、休闲、培训为一体的企业,不仅可以缓解群众活动场所不足的矛盾,同时也能增加收入,既增强了社会效益,也增加经济效益。在条件成熟时,组建专业化股份制的体育物业管理公司和经营公司,到社会上筹集资金。因此,高校体育产业的潜力首先来自于其较完备的设施。从笔者调研的情况来看:全国近千所高校有室内体育馆的占60%以上,而广东、上海、江苏等地则达到90%以上,部分高校甚至一校多馆,田径场拥有率达95%以上,游泳馆、羽毛球馆、网球场地的普及率都达50%以上。然而,大部分高校体育场馆和设施除了保障正常教学与训练、课外体育活动外,平时举办大型竞技比赛的频率非常低,因此,在高校体育场馆尝试市场化管理,打破封闭在学校的院墙内与社会缺乏横向联系这种局面,面向社会进行有偿服务,提高体育场馆的经济效益,按“少投入,多产出”的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寻求自身发展。
5.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因为当前高校体育市场尚未发达完善,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不能全部依靠市场,迫切需要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扶持。政府门具有良好的社会公信力和行政协调能力,应当在高校体育产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政府通过发挥宏观管理职能、制定科学规划,引导产业发展;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强化政府财政支持和体育公益金的投入;打造高效、低廉的公共服务平台等措施,主动地去培养高校体育市场,扩大高校体育市场的规模和容量。同时,加强高校体育产业的各项有关法规的制定;形成国家、社会、高校体育产业的长效机制;抓好我国高校体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高校体育市场管理法制体系,建立更为严格、规范的市场监督机制,保证高校体育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6.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始终离不开人的全面发展。通过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改革,强化高校体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注重高校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专门人才的开发和培养。同时顺应教育国际化的趋势,鼓励中国高校体育产业人才走出本土,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为高校体育产业人才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多有利的条件。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生活和经济水平的不断向前发展,人民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升级变化,体育产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和改革开放的发展相适应,高校体育产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高,高校体育产业是教育产业化和体育产业化过程相互交融的必然结果。但从总体看,社会体育产业发展较快并逐步形成了规模,而高校的体育产业相对落后并停滞不前。综上所述,在高校体育产业全面发展过程中,必须寻求一种恰当的治理方式,来处理、解决高校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高校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将围绕经济持续这个核心,寻找一种低度消耗资源的生产体系和适度消费的生活体系的发展模式,实现对体育产业的全面有序地管理。本课题所研究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共识为:经济持续是整个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高校体育产业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沿着“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开拓市场——重视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发展轨迹进行,必将有助于高校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体育产业,是指以体育产业市场为导向,将高校体育服务产品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的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体育产业市场系统,实现一体化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的过程。它是相对独立于高校体育的一个子系统,是高校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同时具有社会性和经济性两大重要特征。其社会性主要是由于高校体育产业与教育分不开关系,而其经济性是一个发展的趋势,现阶段表现为市场化、赢利性等方面。只有把这两个特征都发挥出色,高校体育产业才能焕发生机。
1.2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现状
1.2.1观念落后
高校作为教书育人之地,相应的,多数的高校体育也都致力于教学、科研,及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而没有将相关的体育资源用作盈利之用。因此,高校体育更多的体现了其社会性,而不是经济性特征。中国的高校体育产业很少走产业化道路,其重要意义没有得到充分肯定,且优化市场资源配置的要求也没有得到满足,高校体育产业的开发与市场拓展几乎等于空谈,进而导致造成了体育设施的大量闲置,高校体育产业市场狭隘单一等弊端。
1.2.2管理体制滞后
高校体育产业管理部门缺乏完整完善的体育产业政策指导,没有建立相应的系统性市场化管理体制,造成了管理上的混乱,使其经常陷入无管理或多管理的尴尬局面。我国高校内部体育经济规模没有完善成型,缺乏系统的体育组织和协会统一的管理体系。
1.2.3经营模式单一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经营模式大多局限于体育场馆设施的有偿开放,体育用品的销售及健身培训等几个方面,很少有学校能承办体育赛事,或者涉足体育用品开放与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事实在这样的经营模式非常封闭。没有同社会化的资源相结合,不但项目没有达到产业化的要求,而且消费人群也只是锁定在高校师生。其实,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消费呈现上升趋势,因此出现了社会上的体育设施资源不足,这正好可以与高校体育资源相调配,发挥市场的作用。
1.2.4资金不足
我国高校体育经费主要来源是上级的财政拨款,而高校领导也很少把体育作为产业来发展,没有充分发挥其经济性。所以,各高校发展体育产业在客观上资金受阻,主观上发展愿望又不强烈。因此,容易陷入恶性循环、发展僵局。
1.2.5人才匮乏
我国的体育专业设置多以满足运动训练与体育教育为主,但这已经不能够适应新经济的发展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需要的是复合型的体育人才,会经营,善管理,懂得品牌营销等相关技能。
2北京奥运对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启示
2.1转变发展思路,改善管理模式
奥运会为中国的体育产业打开了国际之门,使其走上了商业化的运作模式。而同样的,高校体育产业也应该以相同的思路发展。纵观欧美等体育产业发达之国家,其高校体育产业无一不在其体育产业中占有重要比重。因此,高校体育产业化是大势所趋。
高校领导应以产业化的思路发展体育产业,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寻找出体育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大力扶持、大力发展;完善系统的管理模式,一方面在高校对于体育产业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实行管理责任制,并逐步形成体系;另一方面可以采取社会组织协会对产业内部运营进行管理,这类似美国大学生体育联合会(NCAA),或是地区、学校体育联盟,也是可行的。
2.2整合社会资源,拓展经营领域
北京奥运的精彩与完美,社会资源的整合起到了重要作用。而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也不容忽视这一点。高校拥有场馆设施、专业教练,除了课程需要外多数时间是闲置的。我们可以将建设成全民的健身中心。灵活运营,将这些资源纳入商业运作,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行,最大效果的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与此同时,还应该积极拓展经营范围,采取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加大对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奥运会后,国外体育运动方式和体育文化的介入也同样使得高校体育更加多元化。
2.3加大人才的培养,引进创新型的运营人才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最缺的是体育产业管理人才、体育经营人才。中国的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需要人才作为基石,因而,北京奥运是一个契机。作为高校体育产业的运作,也同样需要这样一批即有体育专业知识,又有管理营销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将高校体育产业带出低谷。因此,各大高校在专业设置上也应注重市场化需求,加大相应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努力引进创新型的运营人才,将本校的体育产业逐渐的发展起来,做大做强。
2.4国家、高校制定合理的体育产业发展政策
政策起着导向作用,国家、高校制定的体育产业发展政策应该符合开放性的特点。围绕体育产业化思路、规范管理模式、丰富经营项目、人才培养和引进都应该加以有明确的政策指引。
3结论
北京奥运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国际化思路,将高校体育产业发展引入了开放的发展道路。因此,各大高校应该积极转变思路,使得体育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加快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将奥运精神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胡剑波,汪珞琪.浅析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向[J].湖北体育科技,2007,(7).
[2]鲍明晓.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1).
[3]朱汉义.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策略探悉[J].体育学校学报,2008,(4):46-48.
[4]黄艳.对普通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探讨[J].商业现代化.2007.
目前世界体育产业的产值,其绝大多数份额来自职业体育发达的北美、西欧和亚洲的日本。体育产业“老大”美国,早在10年前体育产业的年产值已达631亿美元,超过了石油和航空工业。英国体育产业的年产值为70亿英镑,其就业人口38万,超过了农业和煤炭业。日本体育产业的年收入达4.2万亿日元,在其国内十大产业中排名第六。
体育从娱乐业的边缘成长为一种潜力无穷的主体性产业,下述三件事起了助推作用:
80年代,NBA主席戴维·斯特恩给所有球队制定了一项薪金封顶制度,实现了富队与穷队的平衡,使NBA比赛日趋精彩,NBA经济也得以复苏。NBA的一整套促进比赛精彩纷呈的规则和挖掘每一个角落来赚钱的技巧,已被各类项目的联赛所吸收,使职业体育日趋完善。
1972年的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和1980年的苏联莫斯科奥运会,都是血本无归,从而宣告政府出资主办奥运会模式的死亡。到1984年奥运会时,居然只有美国洛杉矶一家申办。商人出身的美国人尤伯罗斯没有要政府一分钱,靠集资的七亿美元,几乎是单枪匹马地筹办了洛杉矶奥运会,结果净赚2.15亿美元,开创了民间办奥运会的成功模式。此后,奥运会和其它大型体育比赛就成了你抢我夺的肥肉,韩国和西班牙更分别靠汉城和巴塞罗那奥运会,获得了经济振兴的契机。
电视转播全面介入体育比赛,成为大型运动会和职业联赛的最大买主,已彻底改变了体育的面貌。墨西哥世界杯足球赛期间,为照顾欧洲电视观众,球员们不得不在中午最炎热的时候踢球。汉城奥运会时,为了让美国观众在黄金时段舒服地看比赛,各项目决赛都提前到运动员最不兴奋的早晨举行。而为了与电视转播合拍,排球比赛第五局开始实行直接得分制。体育在委曲求全的同时,也获得了空前的开放度和影响力。体育更从电视网中得到滚滚财源。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出售电视转播权收入为5.6亿美元,占总预算开支的1/3。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大广播电视公司,为获得奥运会和世界杯足球赛的转播权而争得剑拔弩张,结果是投标价码扶摇直上,下几届奥运会的电视转播权已卖到30多亿美元。与世界体育产业这一超级巨人比起来,中国体育产业仅仅处于胚胎期。目前中国体育部门收入的自给率仅占体育事业支出的47%,除了发行体育彩票和足球联赛初具产业规模,其它都是零打碎敲“讨”来的。
过去五年,中国共发行22亿元体育彩票,筹集资金6.6亿元。但以前这些资金干什么用了没见报道。只知道去年国家体委宣布说从1996年发行体育彩票的收益中拨出3000万元,在31个省、市、自治区建设了500个城市社区体育活动场所。这对于居民的急切需求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据估计,世界足球市场的年交易额达2000亿美元,而中国前年12支甲A足球俱乐部的年收入只有一亿元人民币,也就是1200多万美元,不及拳王霍利菲尔德打一场比赛的收入。国外的各类职业和大众体育俱乐部都是自负盈亏的企业,而中国足球实行职业化已经五个年头,国家每年还要投入五六百万元,许多俱乐部与当地体委没有脱离关系,其人动和经营危机甚至要市长、省长出面干预。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中国排协在各种准备都不到位的情况下匆忙推出男女排球主客场联赛,结果在’97至’98赛季投入1000万元,不仅没有赚钱,也没能吸引观众、激活球迷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