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幼儿老师论文

幼儿老师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8 15:07:1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幼儿老师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幼儿老师论文

篇1

目前,对学前儿童戏剧教育的研究主要有两方面倾向,一个是艺术戏剧教育,一个是应用戏剧教育。艺术戏剧教育是指包括剧本创作、导演、表演、舞美、音乐、演出活动、宣传等一系列内容的复杂的教育活动,旨在通过艺术戏剧滋养儿童稚嫩的心灵,通过给儿童内心造成的审美愉悦实现对其精神的洗礼与提升;应用戏剧教育是指通过建立戏剧情境,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启发幼儿潜力、开发幼儿思维及创造力的教育活动。本文主要针对3-6岁学龄前儿童,研究其应用戏剧教育活动的技巧。[1]

那么应用戏剧教育活动具体一点到底是指什么呢?举个例子如国内幼儿园比较普遍使用的故事表演、儿歌改演、节日演出等都属于应用戏剧教育的范畴。应用戏剧教育对3-6岁儿童智识、思维及创造力的影响是巨大的。应用戏剧教育也是幼儿老师使自己的课堂教育模式更加新颖有趣的有效手段,是掌控幼儿内心世界的艺术法宝。戏剧教育活动在幼儿园的灵活应用,会使幼儿教师的教学方式、氛围更加优雅,也会润物细无声地在幼儿的心里建起艺术世界的圣塔。笔者通过走访、观摩、查阅资料、理论研究,总结出几种针对3-6岁学龄前儿童比较适用的戏剧教育活动技巧以及应用策略,希望对幼儿教师有所启发。[2]

一、说故事

幼儿教师要先入为主地积极建立故事情境。比如,有一位小朋友不爱写拼音,老师发现了,主动地说:“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蜘蛛吗?”小朋友们肯定争着抢着回答:“我见过”或者“我没见过。”老师继续说:“在老师家书房的窗户上呀,来了一只大蜘蛛。她是红色的,非常漂亮。她在窗户上结了一只大大的网,每天都在上面织出好多漂亮的拼音来。第一天织了个A,第二天织了个E,第三天织了个H。老师很奇怪,蜘蛛也这么爱学习吗?昨天晚上老师做了个梦,梦见了红蜘蛛姑娘,她对老师说,她最喜欢和拼音写得好的小朋友交朋友。小朋友们,你们谁想和红蜘蛛姑娘交朋友啊?”接着下面的小朋友会依依的举手,趁此机会说服不爱写拼音的小朋友好好地写好拼音。并且等不爱写拼音的小朋友把拼音写好了,老师可以真的拿个红蜘蛛的道具来,将小朋友们一齐引入故事情境,鼓励和鞭策小朋友写好拼音。

这种说故事的戏剧教育技巧是目前幼儿教师较常用的,是幼儿教师实施教育的最基本的机智。[3]

二、教师扮装

老师在进入课堂之前,先将自己“预装扮”一下,让小朋友一看就基本知道是什么角色。老师再把其它道具、装饰都摆在小朋友面前,一件一件地向小朋友们展示,然后由小朋友们把这一件一件的道具或装饰给老师装扮上。老师装扮完后,直接与小朋友们互动,运用“说故事”的教育技巧与小朋友们开展一个小故事,达到教育目的。

三、漫画墙

在教室里空一面墙,由老师在最前面画一幅图,上面有环境、人物以及人物的对话,针对3、4岁的儿童可以设计得简单一些,5、6岁的儿童设计得稍微复杂一些,每天由一位小朋友在墙上继续剧情的发展,这样,任由小朋友天马行空地去想象,这样一个长长的故事就会一直在小朋友的心中继续。这不仅会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还会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四、“你动我说”

老师进行简单的装扮,在小朋友们面前呈现不是老师的另一个角色。老师借助道具做一些事情,让小朋友们展开想象叙述老师所表演的这个“小故事”。然后,老师再“演”一遍,让小朋友做现场解说。这个技巧是“看图说话”的延伸,适合大班的小朋友做。老师扮演的角色也可以由小朋友来扮演,再由其他的小朋友做解说。

五、分组表演

老师提出一个主题,如“放学后的我”,然后提问一个小朋友,问他昨天你放学后都做了什么,是否愿意给大家表演出来。那么他表演时需要的搭档角色,如他的“爸爸”“妈妈”“奶奶”等,老师再从其他小朋友当中给他选出来,他们一起给大家表演出来。这个技巧非常锻炼小朋友的想象、模仿和表演能力。

六、即兴表演

即兴表演是最能探发小朋友思维力、想象力、表演力的戏剧教育技巧。这个技巧的运用对小朋友来说可以难,也可以易。说它难,是有时候小朋友的表演从故事情节上来说不完整,不连续,天马行空地想到哪演到哪,有时不太符合逻辑,当然对于3-6岁的小朋友来说有点求全责备;说它易,当然就是小朋友不受逻辑思维的约束,表演起来比较自由。这个技巧的应用,需要老师运用“说故事”的方式引导小朋友把握故事大致的方向。

以上是笔者在走访、旁听了牡丹江几所幼儿园后,又查阅了一些研究资料,归纳出来的比较适合3-6岁幼儿使用的戏剧教育技巧,比较基本但是行之有效,幼儿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由这些技巧再引发出其他的技巧。本文参考的苗芳的硕士论文《教育戏剧在幼儿阶段的运用》中,针对5-11岁的儿童的戏剧教育技巧,她提到了集体绘画、故事接龙、界定空间、坐针毡、仪式、人体雕塑、口头声明、静像剧面、思路追踪等技巧,这对本文研究的3-6岁的儿童的戏剧教育技巧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苗芳. 教育戏剧在幼儿阶段的运用. 云南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3.

[2]陈晴. 浅论中国当代儿童戏剧发展及策略――以1990-2011年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为例.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篇2

有一天早餐后,一个爱流鼻涕的小男孩煊可能肠胃不舒服,将刚吃下去早餐吐了出来,他的嘴角,衣服都留有,如此秽物,真的不堪目睹。不要说收拾,看见的人都会恶心倒胃口。而老师见状马上过来,毫不理会那些脏物,认真地清理起来并轻声细语地安慰:“没关系的,以后要注意,不要乱吃零食,知道了吗?”打扫呕吐物和清洗拉在裤子里的大便是常见的事,更不用说给他们擦鼻涕擦眼泪擦屁股,哄他们吃饭、睡觉,这些都需要有十足的耐心和爱心。所以好多刚来幼儿园上班的老师,都会出现没有胃口的现象。

孩子有难处可以找父母、找老师;家长有问题可以找园长、找老师;可老师找谁?面对家长、园长和孩子,幼儿老师载负着何其重的责任啊!

温柔、漂亮的杨老师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对每个小朋友都充满了爱。一次,一个向来捣蛋的小男孩滔滔不仅欺负了小朋友,还拒不认错,闹情绪。为此,杨老师批评了他。可第二天,滔滔就没有来上学,他爸爸倒是打来电话向园长控诉了一番。天地良心,作为旁观者的我,可以为杨老师作证,杨老师并未像滔滔爸所说的那样。真是冤啊!最后杨老师上门道歉,向家长说了好多好话,陪了好多的歉意,才化解。又如,下午老师下班了,但碰见家长没有按时来接小孩。那么,老师得继续照顾小朋友,直至家长来接。有时老师照顾吃饭、睡觉后,家长很晚才来接。……

当老师不易,当幼儿老师更不易。幼儿教师是特殊的一群。他们的收入没有小学教师高,社会声望也没有中学、大学老师高,他们通常被称为“孩子王”,是带着孩子玩的“高级保姆”。是的,他们没有科学家渊博的知识,也没有企业家灵活的头脑,更没有白衣天使的回天之术。然而,孩子是从幼儿教师怀里迈出启蒙人生的第一步。要使摇篮里的生命长大成材,离不开幼儿老师!一个人当他有所建树,名扬天下时,也许是老年、青年或是少年?但支撑他伟大成就的宝塔里底座里,绝对也离不开幼儿时期的良好教育。

对天真无邪的孩子来说,世界是神奇的,他们的小脑袋里总是装着“为什么”,在孩子的眼中,老师是无所不知的天才,脑子里充满了智慧,孩子们都想从老师那得到满意的答案。可见,幼儿教师的实际工作量、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所要掌握的教育技能都是小学、中学、大学教师所无法比拟的。

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幸福时刻。每当看到孩子们有了点滴的进步时,一种丰收的喜悦就在他们心底绽放,一股幸福的暖流就在他们的心底回荡。日出日落,风风雨雨,他们就在孩子们的微笑中,在孩子们的歌声中,感受到世界的博大,生活的美好。

幼儿老师就在这平凡、琐碎枯燥的工作中,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

师德师风优秀演讲稿二尊敬的各位领导、同行姐妹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悟幼师的幸福》。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已为人师将近十四年了。至今仍然时常想起少儿时期最喜欢的那首歌谣《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提起教师,人们总是冠以“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自我幸福的把握者,是学生幸福的引路人!”如此高贵的赞誉,常常令少年时期的我对“教师”这一职业,产生一种深深的向往。可醉后方知酒味浓,为师方知为师难,真正进入这个行业,才知道其中的辛酸苦辣。当身边永远有不懂事的孩子,当手头永远是做不完的事情,当应付各种检查加班加点,真的觉得当老师是那么的枯燥乏味、平淡无奇,我彷徨过、困惑过、冷淡过、甚至想放弃过……

有一句谚语说:如果想要几个小时的幸福,就去喝酒;如果想要几年的幸福,就去结婚;如果想要一辈子的幸福,就去做老师。可是现实的反差怎么如此巨大?教师的幸福在哪里呢?我不只一次问自己。

正当我心存困惑时,有一件事改变了我的态度。那天我感冒了,嗓子很疼,头也疼。看着孩子们乱哄哄,吵吵闹闹的,我心里真的好烦,就大吼一声:“别吵了,都给我安静点儿”,孩子们被我的吼声给惊住了,呆呆的坐着,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接下来,我隐隐约约听到几个孩子在议论着什么。到了明天,也是我最感动的一天,孩子们有的为我带来了感冒药,有的为我带来了金嗓子,我一时心潮澎湃,眼眶涨起热潮。虽然是孩子一个小小的举动,在此时此刻却包含了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我已无法用言语形容那份感动是什么,只知道当时心里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

那一刻,我感受到的是只有教师才能拥有的幸福。我终于明白:幸福的关键全在于个人的舒畅心境。身为幼儿教师的我,幸福就在于和孩子们相处的每一个细节。

最后我只想说,各位同行、姐妹们,让我们真心投入到这一份幸福的事业,让我们用心去体验做一个幼儿教师的幸福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师德师风优秀演讲稿三两年多前,我从事了幼教事业。不经意间,两年多的时光在平凡和平静中悄然逝去,没有留下什么骄人的成绩,没有作出什么惊人的壮举,但直到今天,我依然还坚守在这里。我不敢说十分热爱这份工作,我更不敢说为之付出了多少,但是无论是在上班的时候和下班的时候,脑子里都是这份工作,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也是这样。

说到教师的师德,人们马上会想到这样一些词儿: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但我觉得要具备这些条件我还差得远呢。

每天都带着一份好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带着微笑迎接孩子。看到家长放心的把孩子交给我,孩子在我的带领下玩的很开心,我觉得这就是我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幼儿园的工作繁琐、经常有很多的检查,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不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心情来干实实在在的事情。

自己知识的增长,小朋友的欢笑,正是我对这个工作的热爱,我才会认真的学习,忘我的工作,无私的奉献。

苏家启小朋友是我所带的中班学生中最调皮的一个。在一次集体课外活动中,我一直在不停地叮嘱他:不要乱跑。但他仍然跳上跳下,我拉住他,努力使他安静下来,一不注意,朝东涌路方向跑去,我紧紧追着,他突然跌倒在地,我急忙把他抱在怀里,发现他膝盖流血了,我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赶紧抱起他跑到教室。为他做了检查和包扎,幸亏伤的不严重,苏家启痊愈了,家长非常通情达理,没有怪我们这件事,但是我更感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也认识到只要我们尽心尽力地爱护和照顾每一个孩子,就会赢得孩子的爱戴,家长的理解。

比起我们幼儿园的其他教师我要做的还很多,像夏淑芳老师家的潍坊,住在宿舍里,一周回去一次,我们可想而知她的辛苦,谁不想天天回家睡个舒服觉,看看电视,和家人说说笑笑,可夏老师就是把我们幼儿园当成了家,放在了第一位。赵婷婷老师我们都知道,孩子和她婆婆都在宿舍住着,为了工作何止是自己全身心投入,简直全家齐上阵,都是为了我们这个家。像这样的老师我们身边太多了。

篇3

场景二:中班科学活动《小青蛙跳荷叶——静电现象》中,教师提出操作任务:不用手碰小青蛙(皱纹纸剪的小青蛙),只用塑料吸管帮忙,看哪位小朋友有办法让小青蛙从“池塘”(桌上)跳到“荷叶”上。操作过程中,孩子们都在积极想办法,有的用嘴吹、有的用两根吸管夹、有的用吸管拨、有的直接用手拍桌子以风带动、有的用舌头粘等等,方法不一而足,操作也非常投入,可就是没涉及今天的探索主题“摩擦生电”。

随着幼儿园老师对科学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入,“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究”已成为共识,“自主探究是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方法”也已为广大幼儿教师所接纳。但由于一些教师对“探究”的狭隘理解,以为“探究”就是让幼儿“动手操作”,只要让幼儿动手操作了,就是“探究”。活动中不再或不敢进行讲解演示,致使在许多活动中,出现以上不尽如人意的场景。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探究”就不能进行讲解演示吗?怎样引导幼儿进行“探究”,才能发挥其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呢?

一、对“探究”与“科学探究”的正确认识

查阅辞海中对“探究”的解释是“深入探讨,反复研究”。此处我们讨论的“探究”是指科学活动中的探究。对我国基础教育而言,科学探究是个外来的概念,其中最直接的影响是美国20世纪末的科学教育改革运动。1995年12月,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对探究的强调。“探究”这个词在《标准》中使用时,有两种不同的方式。其一,它表示学生需要发展的设计和实施科学实验研究的能力以及应获得的对于科学探究本质的理解;其二,它表示一种能使学生通过调查研究掌握科学概念的教与学的策略。由此,我们知道,探究在科学活动中是一个过程,是一种方法。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科学探究”是如此定义的: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科学探究也指的是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这段阐述明确了几层意思:

科学家研究自然界的途径是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也是科学教育中的一种活动。学生要通过这种活动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所用的方法。

也就是说,科学教育中,学生既要通过科学探究获取知识(但科学探究不是获取知识的惟一方法),又要通过科学探究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和科学家使用的方法。

因此,我们知道,科学活动中并不是幼儿动手操作就是在进行有效探究,也不是幼儿不动手操作就没有探究。动手操作和科学探究是两回事情。幼儿自己操作了并不等于是幼儿在进行探究,探究不仅仅需要自己动手操作,更需要自己动脑去思考。探究的本质不是看孩子动没动手操作,而是看他们在整个科学学习过程中是否是一种积极、主动、有效的学习,这个过程是否有利于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和领悟科学方法。探究并不排斥讲解演示。

二、幼儿科学活动中存在的对“探究”的误区

由于一些幼儿教师狭隘地理解了“探究”,以为“探究”就是要让幼儿动手做,因此,在幼儿科学活动中常见以下误区:

1.把“自主探究”的实质等同于“教师旁观”。在幼儿进行探究时,教师因害怕自己干涉幼儿,因而,对幼儿的探索、操作完全“不参与”,致使幼儿的操作低效、盲目。

2.把“以探究为核心”的实质理解为“事事由幼儿探究(讨论)”。围绕核心科学概念,需教师进行讲解演示的也不讲解,一味让幼儿漫无边际的发表意见,以致幼儿越讨论越糊涂。

3.把“以探究为核心”与“知识结论”对立起来。科学活动只见幼儿动手操作,未见围绕操作进行经验梳理概括,幼儿不能通过操作形成对问题的清晰认识。

4.把“自主探究”理解为“幼儿提什么就研究什么”。完全未考虑学科知识的体系性与幼儿此年龄段这项内容他们是否能理解,是否是这个年龄段孩子最需要学习的。

重视操作过程,忽略思维过程。就如场景一,教师只满足于让幼儿动手做起来,呈现出一种幼儿积极参与的热闹景象。但为什么让幼儿做,通过做要帮助幼儿解决什么问题却定位不清,致使操作反而混淆了幼儿的思维。

重视幼儿的自主发展,忽视教师自身的提高。就如场景二,幼儿探索出了许多有效帮助“青蛙”从“池塘”跳上“荷叶”的好方法,但这种探索与此次活动主题无关,这主要是教师自身的问题,教师此环节采用的教育策略不当。

重视合作学习的形式,忽视学习的效果。为了突出合作学习的形式,在操作环节不管是否适宜合作,也不管幼儿是否能有效合作,或条件是否满足合作操作所需,都采用分组合作操作的形式,结果是操作中矛盾不断或能干的幼儿一人代劳,其他幼儿只有旁观的份。

三、厘清“探究”内涵,走出“探究”误区

1“探究”有操作,但不排斥讲解演示。

前面对“探究”内涵的探讨,使我们了解到幼儿探究式科学教育的核心是引导幼儿经历科学发现的过程,从而给幼儿 一种“难以忘记的学习”(memorable learning),而不是“需要记忆的学习”(memorized learning)。这两者之间一个很大的差别就是有没有让幼儿自己亲历获得知识的过程,他们获得的是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但我们坚持让幼儿自主探究、自己建构知识的方法,并不意味着对教师作用的轻视。幼儿学习的自主性需要教师的激发、培养和保护,幼儿的“学”离不开教师的“教”。在引入新内容、新方法或进行一些有难度的操作时,通过教师的语言和直观教具的演示,讲清楚基本问题,引导幼儿分析、概括,可以帮助幼儿克服困难、引导思路。如场景二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用塑料吸管通过摩擦吸起“青蛙”,将幼儿注意力很快吸引到对静电现象的关注与探究中来。

2.“探究”要动手,但需动脑思考配合。

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在《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给出“探究”的定义是一种多层面的活动,它包括:进行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来了解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知识;制订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方面的证据,评价已经知道的知识;用多种手段来搜集、分析和解释数据;提出解答、阐述和预测;交流结果。探究需要对假设进行证明,需要运用批判和逻辑思维,并考虑其他可供选择的解释。因此,探究不是简单的动手操作,它需要缜密的思维贯穿始终,需要围绕一个核心概念进行有目的、有质量的操作。如场景一,小班幼儿根本没办法区分滚动、滑动、移动、翻动等差异及它们各自的特点、优势,因此,这样的内容并不适宜小班幼儿,因为他们的思维水平还达不到对此核心概念的理解。

3.“探究”要讨论,但需归纳总结概括。

讨论是幼儿科学学习与思维的一种重要学习手段,它能够起到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共同探究的作用。探究过程中“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来了解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知识”“用多种手段来搜集、分析和解释数据”“提出解答、阐述和预测”“交流结果”等环节都要讨论。但讨论不仅仅是激活思维与各自观点的充分陈述,其最终目的是通过讨论促进分析、归纳,有利于幼儿对科学概念的形成及思维的发展。因此,讨论后引导幼儿梳理信息,进行归纳总结与概括,帮助孩子形成对问题的清晰认识是非常必要的。

4.“探究”要问题,但问题需有价值与意义。

随着幼儿老师对探究式科学教育了解的深入,大家一般都知道需围绕问题引导幼儿进行探究,但问题怎么来?选择什么样的问题进行探究更有价值?却是许多幼儿老师处理不好的难题。问题的选择首先应该是适合幼儿发现的知识经验,这些知识经验必须能反映出某一领域的关键概念,具有方法论意义,同时,又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经验水平,能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问题最好从幼儿关注和感兴趣的事件基础上引发,老师再判断在这个年龄段是否适宜探究,是否涉及关键、基础的科学概念。为了了解幼儿的关注点和兴趣,教师要营造能够激发幼儿提问的氛围,让幼儿感到自己可以提问、能够提问。教师要尊重、鼓励和赞赏幼儿的提问,要帮助幼儿清理思路,组织问题,清晰地进行表达。

5.“探究”重兴趣,但需考虑学习价值。

兴趣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前提条件,幼儿老师不仅要在活动中保护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而且要通过适宜的方式激发幼儿的探究动机和积极性。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幼儿感兴趣的问题都要探究,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对幼儿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价值判断,选取那些幼儿普遍关注和感兴趣的,指向本领域关键经验的问题,通过设计,使问题具有由浅入深的内在逻辑联系。教师引导幼儿探究这些问题,就可以使幼儿获得有益的经验和有价值的发展。

6.“探究”重合作,但不是分组操作就是合作。

合作学习的真正价值在于幼儿围绕一个共同关注的问题,在经历探究的全过程中相互启发、交流与协作,以更好完成探究任务,解决问题,形成对科学问题的清晰认识与理解。因此,并不是一定要在动手操作环节将幼儿分组才是在合作学习。只要幼儿在共同探讨同一个主题,共同经历探究的全过程,在每个环节学习中幼儿之间有交流,有分享,有彼此观摩与支持,他们就是在进行合作学习。无需刻意在动手操作环节让幼儿分组共用一组材料,完成一项任务,似乎那样才在进行合作学习。不当的分组与材料的不足,反而会影响幼儿的操作探索,不利每个幼儿在自己感兴趣及原有水平上,按自己的学习进度与思维方式进行有价值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美】国家研究理事会科学、数学及技术教育中心《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科学探究附属读物编委会,罗星凯等译.科学探究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教与学的指南【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8 前言

[2] 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著,戢守志等译.国家科学教育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P30

篇4

依恋,是指婴儿与照料者(主要是母亲)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用以描述母婴之间的一种亲密感情联结依恋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分离时的紧张和寻找;重逢时的愉悦和轻松;并对陌生人形成一种排斥倾向。依恋的目的在于为孩子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帮助孩子建立爱心、信任以及安全感,帮助孩子健康的发育成长。公认的依恋形成的标志是儿童的分离焦虑和与之同时出现的怯生现象。判断依恋是否建立的最可靠的办法就是考察儿童与特定看护者分离而改由他人看护时的表现。然而,分离焦虑与怯生都是依恋选择性的表现,早期儿童在对特定个体倾注其依恋情感的同时,一般都会表现出对另一些生人的疏远与排斥,这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因此,二者共同成为依恋形成的标志。本文中亲子依恋主要是指婴幼儿对其父、母亲或主要抚养者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结。

2.依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2.1依恋与人际关系。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幼儿与母亲或其他监护人之间建立的依恋关系将成为与其他个体建立关系的内部工作模式,即依恋关系将影响幼儿与其他成人、同伴的社会关系。个体在不同的人际关系中的内部工作模式的性质和内容是一样的,随着儿童的年龄的增长,内部工作模式的内容变得越来越精细。内部工作模式的结构从婴儿到儿童到成人是不断进化的,在这些时期,内部工作模式得到充分的发展,并且组成网络层次结构。

2.2依恋与人格发展。研究发现早期属于安全型依恋的幼儿4岁时被学前班教师评定为自尊心强、交际能力强、受欢迎、富有同情心、更自信,更合作,更友好,更热情,更有好奇心等,而不安全依恋儿童则是孤独的、与他人无联系的、不团结的、易发脾气的等,安全依恋型的孩子在学校也往往成为同伴首领,引人注目的社会活动参与者,表现出突出的交际能力。

2.3依恋与情绪。儿童的焦虑水平会受到他们与抚养者之间的依恋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安全依恋模式形成情感、社会认知等方面的不安全策略。积极的母子依恋关系可以独立预测青少年心理适应的增强和烦恼的降低。安全依恋对于消极家庭事件的负面影响具有缓和作用,能缓解儿童的焦虑体验,早期不安全依恋的儿童在面对压力生活事件时表现出更多的焦虑症状,研究进一步发现,早期母婴依恋的质量对于儿童6岁时的分离焦虑具有显著预测作用,不安全型依恋的儿童更容易发生分离焦虑。

3.教育建议与措施

3.1幼儿入园前期准备。(1)家长在幼儿入园前的心理和物质准备。第一,幼儿入园前,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幼儿在入园适应期可能会出现的不适应表现,从心理上接受并有所准备。第二,家长要带幼儿到幼儿园走一走、看一看、玩一玩,让幼儿熟悉那里的环境。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给孩子报一个亲子班。这个熟悉过程非常重要,作为家长,无论多忙,都要抽出时间去幼儿园陪孩子玩一玩。第三,要求幼儿在入园前一个月或两个月里,按时起床,按时进餐,按时休息,使幼儿生活有规律,有节制,与幼儿园的生活习惯一致。特别是中午要午睡,有很多孩子在家没有午休的习惯,所以很多孩子入园后,最大的适应障碍就是不能够安静午休。第四,在家里,要让孩子了解和关心家庭成员,培养孩子与家人交往的能力。另外家长要有意识地带孩子到亲戚朋友邻居家作客,培养与其他成人和幼儿交往的能力。(2)学校在幼儿入园前的准备。第一,幼儿园为幼儿的入园适应做出环境调整,可以改善幼儿入园适应的情况。如,幼儿园户外大型玩具从颜色及外形上的选择,应更多样化;教室内环境布置尽量营造一种介于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文化氛围。帮助幼儿缓解不适应压力。第二,小班幼儿教师在上岗之前,应接受专业化的培训;在人员安排上,尽量选择有多次带小班经验的老师与稳定的任教老师作为小班幼儿老师。因为,小班幼儿在入园后很快也很容易与带班老师建立一种较稳定的师幼依恋关系。如果经常更换带班老师,会给幼儿带来心理上的不安全感。

3.2幼儿在入园适应期的教育。(1)家长在幼儿入园适应期的教育工作。第一,最初入园的前几天是幼儿入园的关键时期,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让家里人在园多陪孩子一会儿,帮孩子慢慢适应陌生环境。对于个别适应障碍的幼儿,要做到"晚送早接"、"坚持送园"的原则。第二,要及时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一日表现。记住其中幼儿好的行为习惯等,并将老师的表扬传达给孩子。回家后要积极强化幼儿在园的活动。如,问一些在园的开心事情,对于幼儿的负面情绪与表达给予忽视或积极的解答。(2)学校在幼儿入园适应期的教育工作。第一,在开学的第一周,一定要开一个家长会,具体介绍幼儿在入园适应期的不同适应障碍,尽量解答家长的疑惑,让家长了解这种不适应表现的出现是正常的,以防家长的各种紧张、焦虑情绪影响到幼儿的入园适应。第二,耐心安抚幼儿在适应期出现的各种"拒园"情绪与行为,采用"弹性"教学组织方式,允许一部分幼儿的"不参与活动"、"不午睡"现象。及时表扬幼儿的点滴进步。尤其是在离园时,在家长与幼儿面前,表扬幼儿的各种进步。参考文献:

[1]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郑淑杰.儿童社会性发展[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

篇5

能坚持把幼儿的发展放在首位,树立“幼儿是活动的主体”的观念;能留心观察每一个孩子的行为表现,善于捕捉孩子的寻常时刻,并加以正确的分析、判断,不断提高自身观察记录的能力;能认真做好家长工作,及时将幼儿的在园情况反馈给家长,使每个家长安心工作。能积极开发利用海岛资源,开展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我能结合,不断探索、研究、领会其中的精神,树立了新的教育观念,尊重每一个孩子,能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努力为幼儿提供一个可发展、可探索的环境,并不断将新的理念与教育形式融入到我的实际行为中。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使我重新认识了新的课程观,让我明白:幼儿的一日活动均为实现教育目标而组织安排,它具有整合性、开放性、生活性、活动性、审美性和趣味性一体化的特点。因此在活动中我努力将一些知识以直接经验呈现给幼儿,通过游戏、日常活动及相关事物的辅助作用,使幼儿所学习的知识更实际化、感性化。我努力使自己从一个“实践型”教师转变为一名“反思型”教师,重视观察孩子、学会解读孩子的一言一行。每次的教育活动,我都会考虑到幼儿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让幼儿真正的成为活动的主体。

能坚持把幼儿的发展放在首位,树立“幼儿是活动的主体”的观念;能留心观察每一个孩子的行为表现,善于捕捉孩子的寻常时刻,并加以正确的分析、判断,不断提高自身观察记录的能力;能认真做好家长工作,及时将幼儿的在园情况反馈给家长,使每个家长安心工作。能积极开发利用海岛资源,开展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能据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好各类计划,及时的记录好反馈信息;能深刻领会二期课改精神,并以新的课程观指导实践;能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经常反思自己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当然,在这过程中我不断寻找自己的不足,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完善自己,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回顾过去的一年,虽不曾有什么辉煌的成绩,但总是尽着自己的职责,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地工作着。工作中,我认真学习、二期课改的精神,树立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思想,把握好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和精神,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因地制宜地创设儿童发展的、积极的、支持的环境,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使每个孩子获得发展。

本学期我加入了托班教育的行列,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我反复学习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并向其他几位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我又参加了赵赫老师的托班教育的研讨班的学习,努力走进2—3岁孩子的生活、学习中。我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孩子特别喜欢开汽车,我就利用孩子的兴趣,结合孩子已有的秋游经验,为孩子设计了开汽车的教学游戏活动。在活动中,让孩子自由选择“加好”喜欢的“汽油”,引导孩子观察不同的“汽油”在马路上留下的不同痕迹,还提醒孩子要注意安全。孩子的注意被吸引,能主动地积极投入,得到了组内老师的肯定。

作为家教指导员,我和其他老师一起仔细作好家访摸底工作,而后一起筹划、组织、实施每一次的家教指导活动。在0—3岁社区婴幼儿家教活动县级展示中,我和施佩琳老师一起设计组织了13——18月孩子的竹竿操活动,还和其他老师进行了有关家长对孩子的指导行为的现场教研,得到了与会老师的好评。

今年,我和徐金叶、施云豪两位老师结成师徒带教关系。为了使两位老师更快地成长,使我们共同进步,在平时我们密切配合,相互观摩,切磋教育教学的方法,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徐老师的课件制作能力较强,我们就一起探讨课件制作等多媒体技术在课程中的运用,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幼儿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施老师对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行为特征能较好地把握,能根据孩子的特点开展适宜的活动。我就向她请教有关托班教育上的困惑。一起寻找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关注孩子的兴趣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切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我们还一起进行课题研究,帮助他们的课题顺利开展。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今年,我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论文在县德育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市德育论文评选一等奖;获科研成果二等奖;我设计的教案获全国epd教案评比三等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我的座右铭,也是我不懈的追求。

幼师教学培训心得体会2

任教以来,经历的培训也不少,可惟独这次县级培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星期下来,习惯了路上的奔波,习惯了夏日的炎热,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在这里,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的不成熟,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但是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相信自己是有所收获的。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老师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教师如何进行知识更新

"知识也有保质期".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在充分尊重教育者的基础上,强调打破教育霸权,用全新的、科学的、与时代相吻合的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来武装教育者的头脑,使之打破其坚冰一样的由陈旧的知识和经验累积起来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那么,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必然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

教师要充分信任儿童,相信儿童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儿童,俯下身子看儿童的生活,平等参与儿童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儿童,儿童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开展教学活动。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大,让教师觉的难以驾驭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焦虑和不安。那么,怎样调动儿童的“思维参与”呢?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儿童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儿童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大脑,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让儿童充分思考,给儿童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儿童说。这样,儿童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三、感受压力,增强信心

在这里,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而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课堂上去实践,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调控,加大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等,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

注重实效,确定合理的培训内容。正在推行的新课改,使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向探究性学习方式转变,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培训中心构建了合理的培训内容,使学员感到“受用”、“解渴”。通过听课、座谈等形式,就学员急需和困惑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培训。开设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专题讲座。学员们通过研讨反思和不断剖析,经过努力完成了富于挑战性的问题,以高度的注意与浓厚的兴趣投入培训活动中。

校际交流,博采众长。本期骨干教师培训挖掘全县的优秀教学资源,通过交流,博采众长。我们先后听取了十几节优质课。让我们的眼界大为开阔,更新了我们的教学理念,熏陶了我们的心灵。

幼师教学培训心得体会3

我非常感谢校领导给我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在这短暂学习的半个月中,我好像从里到外受到了一次洗礼,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我受益匪浅,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知识,而且在这次培训中有幸倾听了众多专家的精彩讲解,让我对教学有了更多新的认识。经过这次的培训令我感触很大。

首先是王华老师给我们带来的“视觉大餐”,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的设计,让孩子从小感觉到自己很能干!接下来是西安交大的兀静老师,给我们谈了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学会在和孩子说话时举手投足之间都要带有韵味。还有南京第一幼儿园的马建宁教授,强调要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每一次学习就像一份精神粮食,不断地滋养着我的思想,不断滋养着我的力量!

篇6

“有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之一川。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 being,简称SWB)是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综合性评价〔’〕,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心理指标。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的高低,心理健康的好坏,不仅影响他们对教学的参人程度,而且对幼儿健康人格形成也会产生主要影响。而应对方式作为压力和健康的中介机制,对人们身心健康又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关于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日益增多,也有研究表明应对方式是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原因「’了,但对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凤毛麟角〔‘一’〕。本文通过对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的现状以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探讨,以期对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和心理健康的维护提供一定借鉴。

1对象与方法

1. 1研究对象本研究随机选取常州市机关幼儿园分园、藻江幼儿园、潞城幼儿园、魏村幼儿园等7所幼儿园在职教师作为研究被试,发放263份问卷,收回245份,剔除无效问卷后为220份。全部为女性,年龄在20 } 48岁。其中教龄1一5年的教师74名,5年以上一10年的教师81名,10年以上的教师65名;大专以下文凭的教师35名,大专文凭的教师126名,本科文凭的教师59名。

1.2研究工具

1. 2. 1主观幸福感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包括两个部分:生活满意度量表和情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The Satisacrtion With Life Scale,简称SWLS)是Diener,Emmons和Larsen等人(1985)编制的。此量表包括5个题项,要求被试对其生活的满意程度以及与理想生活的接近程度进行评价,采用7点计分法。该量表应用广泛,并在多次跨文化研究中施测于中国被试,其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 84。情感量表则采用Kaman和Flet(1983)编制的情感量表2中的20个测查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的项目。积极情绪维度各项目间的内部一致性系数是0. 84,消极情绪是0.74,内部一致性信度较好。量表采取5级评分制。

1.2.2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 )。该量表包含90个项目,反映9个因子(精神症状群)的存在状况,即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1.2.3应对方式问卷采用肖计划于1996年所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该问卷包含6个分量表共62道题,每道题只有“是”与“否”两个选项。这6个分量表包含解决问题(12道题)、自责(10道题)、求助(10道题)、幻想(10道题)、退避(10道题)、合理化(11道题),其中解决问题一求助属于成熟型应对方式,退避一幻想一自责属于不成熟型应对方式,合理化属于混合性应对方式。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2结果

2. 1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由

表1可看出,幼儿教师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度呈中上水平;所体验到的积极情绪较多,消极情绪体验呈中等水平。心理健康状况方面,将调查结果与国内女性常模比较(见表2),幼儿教师在躯体化、强迫以及精神病性因子上显著高于常模,而在其他因子上没有显著差异。各症状因子的检出率分别为躯体化2. 5%,强迫4. 2%,人际敏感2. 5%,抑郁3. 3%,焦虑2. 5%,敌对性4. 2%,恐怖0%,偏执1.7%,精神病性1.0%。至少存在1项以上阳性症状因子的幼儿教师17名,占总人数的7. 5%。检出率排序为前3位的心理问题分别是强迫、敌对、抑郁。

2. 2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个体差异

2. 2. 1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的个别差异为探讨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的个别差异,以教龄、文化程度为自变量,以主观幸福感的三个指标为因变量,对样本进行多元方差分析。

结果发现,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在文化程度上的主效应差异显著。做进一步Post Hoc检验发现,大专以下学历的教师的积极情绪显著少于其他学历的教师,而消极情绪显著多于其他学历的教师。并且教龄、文化程度效应在积极情绪上显著(F(4,211)=2.67 ,P

2. 2. 2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个别差异结果发现,躯体化、抑郁和焦虑仅在教龄上的主效应差异显著。做进一步Post Hoc检验发现,10年及以上教龄的教师在躯体化和抑郁、焦虑症状上显著高于其他教龄的教师。

2. 3幼儿教师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的关系为研究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分别以主观幸福感的三个维度为因变量,将应对方式的三个维度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表6所示。

从表5可以看出,幼儿教师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成熟型应对方式有助于积极情绪的获得和个体生活满意度的提升; 不成熟型应对方式则会造成负向情绪的增多,有碍生活满意度的提升;而混合型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预测作用不大。

从表6可看出,在心理健康方面,成熟型应对方式有助于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而不成熟型应对方式有碍于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发展;混合型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预测效应不显著。

3讨论

3. 1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现状从上述研究可以表明出幼儿教师的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体验呈中上水平。这与对小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研究结果一致[v]。原因可能是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特点从总体上来看是符合女性特质的,在工作中与其接触的都是天真活泼、没有心计的幼儿,工作关系相对简单。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工作虽然累点,但心态也会随之年轻。同时,幼教工作本身给老师很大的自主性,老师们在一定范围内能决定课程内容。而且她们不用面对升学压力,工作中教学压力相对较低。工作也比较稳定,大多数幼儿老师不用面临

下岗压力。

篇7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在幼儿园走廊里,有用草绳、麻袋、毛线编织而成的神态各异的“脸谱秀”,有用竹篮、筛子、簸箕等拼装而成的“丰收乐”,有用贝壳通过绘画、彩纸粘贴、组合等方式制作而成的五彩缤纷的“海滨场”,有用土豆、豌豆、黄豆等农产品粘贴而成的形象逼真的“家乡美景”,有用草席作为原材料创作而成的“青花瓷”,有用竹筒装饰而成的“小风铃”等。在楼梯间,有师生们用稻草、竹子、硬纸板垒成的“农家乐”,在“农家乐”的屋檐下悬挂着红辣椒、鱼篓、窗花,在“农家乐”的竹门上粘贴着沈红董事长亲笔书写的对联……

高晓琴园长带领我们参观了幼儿园的每个角落之后,这样说:“为了让幼儿园的环境布置流淌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我们加强了主题版块与特色区角的设计,实现了老师、家长辅导与民间艺人指导的结合,注重了乡土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在环境布置中追求一个‘美’字,彰显一个‘趣’字,凸显一个‘土’字,贯穿一个‘真’字,旨在通过师生合作的方式,让幼儿在动手创造中享受美,让幼儿在优美的环境中增强爱乡之情。”

二、经典的游戏,彰显了乡土活力

户外活动的时间到了,记者随着谢海燕副园长的指引来到了幼儿活动场地,小(2)班的孩子在老师的组织下饶有兴趣地玩起了潮桥当地的“炒蚕豆、炒豌豆”的游戏,孩子们互相配合着一边念着儿歌,一边在跟着儿歌的节奏在转动、翻转;大(2)班的孩子正两人一组蹲在草坪上用不同颜色的文蛤壳当棋子玩着“行五马”的游戏,为了获得胜利,孩子们都像一个高级棋手一样,或低头沉思,或指手画脚,或抓耳挠腮……游戏结束后,记者当场采访了几个孩子,“孩子们,你们觉得‘行五马’的游戏好玩吗?”“很好玩,很好玩……”“我们都喜欢玩‘行五马’的游戏。”“我在家还会玩很多游戏呢!”……面对记者的采访,孩子们纷纷涌至身边,争先恐后地回答着。

观摩特色游戏结束后,高晓琴园长介绍了特色游戏开展的全过程,陈园长说:“为了增强孩子的爱乡之情,锻炼孩子的合作探究等能力,我园在‘十一五’期间申报了题为《民间特色游戏的整合与利用》的县级课题研究。在研究期间,全体教师通过走访、搜集等方式,将潮桥地区的民间游戏整理汇编成了《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园本教材,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将整理出来的52个富有浓郁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的传统游戏融入了孩子的各类游戏课程之中,探索利用民间游戏的角色、规则、动作,让孩子在玩中增强合作意识,发展合作能力,在玩中体验人与人相互交往的快乐,在玩中逐渐懂得了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丑恶的,在玩中真正体会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克服自我中心,以形成适应社会需要的社会性。”

三、个性的主题,激扬了乡土情怀

幼儿园新课程中的学习活动是以“主题”形式进行的,主题式课程的确为孩子和老师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学习内容和教育内容。为了充分发挥特色主题活动的实效性,培英幼儿园坚持“因园而异、因人而异,体现尊重幼儿园和幼儿的个性化发展”的要求,结合节气及当地的人文、特产等特点,构建了传统节日与自设节日的主题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比如,幼儿园将每年的三月份定为了“草绳节”,将每年的四月份定为了“贝壳节”,将每年的六月份定为了“土豆节”,将每年的十二月份定为“窗花节”,让孩子在传统的节日中了解乡土风俗习惯,知道节日的由来,学会简单制作节日的食品,并与家长分享节日的快乐。在自设节日里,让孩子利用民间的农具、农产品等进行加工、创造,逐步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创新能力,激发孩子的爱乡之情。

谈到自设节日,高晓琴园长信心十足地介绍道:“我园的特色节日的构建是以实现乡土化的教育为宗旨,以依托当地资源为背景,以激发孩子爱乡之情为线索,促进孩子个性发展为目标的,发挥家园互动的功能,让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融为一体,真正实现幼教立体化。记得在‘草绳节’的‘编织周’上,我园大班的孩子与家长、老师一同完成了草绳编织的活动,有的孩子用草绳创编了五颜六色的草鞋,有的孩子用草绳编织了枕头,有的孩子将草绳加工成了多种多样的玩具……尤其是大(1)班邀请了七十高龄的民间艺人张爷爷到现场指导家长与幼儿共同完成了草绳编织香垫。精美的香垫不但成了孩子游戏的材料,而且还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特色主题活动的开展,不但培养了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激扬了孩子的乡土情怀。”

篇8

注:本文系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校级课题《幼儿园环境创设》课改课程系列成果之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国内外高校在对人才培养的定位方面也在不断改革,跟随时代化的需要和企业需求密切结合。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突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并和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以后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幼儿园环境创设这门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实践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支持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幼儿园环境创设活动,在大胆表现创造力的过程中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以便为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但结合目前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以及之前关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确立,之前的教学目标更加注重的是让学生掌握关于《幼儿园环境创设》这门课程的知识和相关技能,并没有和幼儿园紧密集合,忽视了学生关于幼儿园环境创设能力的培养。结合具体实际,幼儿园环境创设这门课程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因此我校对该门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

二、《幼儿园环境创设》教学改革内容

(一)校企合作确立幼儿园环境创设教学目标

基于从事学前教育职业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我院一直重视教学质量,重视教学改革,特别是这几年以来,我院先后与20多家幼儿园和其他学前教育机构合作,在深入了解学前教育行业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的基础上,确定了我院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而确定了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从之前的教学目标注重知识技能的掌握到现在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逐渐转变。

(二)基于幼儿园工作过程重构幼儿园环境创设教学内容

我校教师对该门课程进行基于学前教育职业岗位能力导向的课程内容重构。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对应岗位职业能力分析,针对学前教育特别是幼儿园教师岗位群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及时适应市场要求和社会、行业发展需要,建立课程标准,规范课程内容,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设计上,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以岗位需求为主线,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由简单到复杂,实现教学目标。按照完成对应岗位工作任务的需要,并结合幼儿园实际设计了4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分别是幼儿园地面环境创设、幼儿园墙饰的设计与制作、幼儿园区角环境创设、幼儿园外观设计。教学活动中,努力为学生创设和营造真实的学前教育岗位的教学环境,从幼儿园环境的分类、环境的创设要点等出发,对学生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分析讲解,并具体把这些模块化为若干个实训项目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在传授的过程中偏重实践教学,主讲教师将紧紧围绕学前教育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针对幼儿园环境的具体情况,适时加入幼儿园真实场景的内容,以求学生能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以便于很好地利用在工作场景中。通过项目教学的教学模式,使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教学做合一,不但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还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社会能力和职业素养。

(四)引入企业评价完善幼儿园环境创设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主要是衡量教学是否达目标,进而评价我们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的科学性。之前该门课程的主要考核方式是考试、考查,大多数的书面试卷方式只能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程度,是终结性评价,无法从中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能力。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与目标。结合之前的评价方式,幼儿园环境创设这门课程增加了企业评价和作品考核评价,在每一个情景项目下引入企业人员点评,每一次的情景还和幼儿园进行具体深度合作,考核方式有时就是为幼儿园进行局部的环境创设。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但改变了之前结果评价的缺点,也可以通过具体实际知道学生了解的程度以及达到的能力,进而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思路。

三、教学改革成效

通过这样的教学改革以后,改革了本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使课程教学方法和进行手段有所创新,提高教学效果,建立一套完整的、规范的,适合于《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的教学体系,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均获得了成长。

(一)提高了学生实践技能,获得企业好评

通过这样的教学改革以后,我们培养出的幼儿老师热爱幼儿教育事业,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工作积极,充满活力,学生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幼儿园每隔一段时间会随着教育目标以及季节的变化等更换幼儿园的墙面环境布置,每一次进行更换的时候,基本的设计思路以及具体的环境掌控、操作都是由我们的学生完成,各园园长对此反映相当好。这也是和我们平时对幼儿园环境创设这门课程进行改革,符合幼儿园实际的教学成果。这些都得到了幼儿园园长以及社会人士的肯定,认可度较高。

(二)加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了教师科研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改革,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教师积极参与本门课程改革,并结合本门课程进行论文撰写以及作品创作,到目前为止发表了和本门课程相关的论文6篇通过课程改革,教师的科研能力获得了较大提高,同时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学历、职称层次和学术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和对外交流,为课程建设增加了后劲。

参考文献:

篇9

工作以来,先后有近30篇论文在省市区获奖并发表,其中论文《环保型废旧材料在创美能力培养中的实践与应用》,在江苏省教育学会论文大赛中获一等奖;担任江苏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环保型废旧材料在幼儿创美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主持人期间,由其主编的《畅想艺术的童年》系列丛书获第三届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其撰写的《今天我们怎么教育孩子》《幼儿园青年教师家长工作策略与艺术》《幼儿安全教育工作与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让家长成为教育伙伴的同行者》《6S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实践与思考》《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等总结报告多次在国家、省、市、区内进行各类交流与讲座,收到了一致好评。先后获得了中国爱国主义教育先进个人、南京市第四届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南京市托幼工作先进个人、江宁区教育科研带头人、区幼教管理片片长、一杰早期教育客座专家、区园长沙龙教研组组长等荣誉称号。

初次踏进南京市百家湖幼儿园,每一处都布置得温馨、干净,更重要的是,透露着一种利落。这跟刘莉园长给人的第一印象相符――优雅、柔和。坐在她那相当宜家风格的办公室里,听着她聊着她的教育故事,何尝不是一种享受。

谈起缘何会选择幼儿教育,刘莉园长觉得她似乎天生就是要做幼儿老师的。生于书香世家的她从小就跟着妈妈“混迹”于校园、课堂,喜欢校园的生活,喜欢孩子,所以,她最终选择幼教,显得顺理成章。

1991年,作为南京市幼儿师范学校品学兼优的毕业生,刘莉带着对幼教事业的满腔热情,开始了自己的幼教生涯,这一干就是24年。从踏上工作岗位那天起,刘莉就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幼教事业上,很快,各方面素质都很出色的她就成了园里的业务骨干。因工作上积极主动、果敢利落、严谨细致,26岁的刘莉担任了副园长,开始了幼儿园的管理工作。2008年担任了南京市百家湖幼儿园园长,开始承担起幼儿园的全面管理工作,并提出了“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的工作理念,不懈追求“快乐成长,成长快乐”的办园理念。

情系幼教 杏坛耕耘

几年来百家湖幼儿园各项工作成绩斐然,赢得了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信任与称赞,多次接待了省市领导和外国专家的视察指导,取得了众多的社会荣誉,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优秀家长学校、江苏省巾帼文明示范岗、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南京晓庄学院教育实践基地、江宁区先进教科研集体、江宁区教育科学研究基地、江宁区学习型组织、江宁区先进学校、“和谐江宁大舞台”优秀组织奖和特别贡献奖、江宁区学校安全工作先进单位。

有效管理 伙伴同行

刘莉深知,园长发展目标的高度决定了园所的高度。上任后,刘莉园长快速成立了新的领导班子,深化幼儿园的人事制度改革,并依靠教师队伍制定了园所文化、办园理念、伙伴课程、特色活动等方面的发展目标。

1.以6S管理彰显办园文化

百家湖幼儿园从2011年9月份开始实施“6S”精细化管理课程,在刘莉园长的带领下,学习、融会、贯彻“6S”理念,取得了一系列的硕果。实施“6S”管理目的何在呢?记者提出这个疑问。

刘莉园长介绍:“6S”是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实施“6S”的目标是:创设一个有序规范的教育环境,让幼儿自主地成长;创设一个低耗、高质的工作环境,让教师高效地工作;创设一个和谐、向上的园所形象,让我们优雅地生活。6S决不仅仅是一张标签,它最终体现的是一种习惯、内化的是一种素养、形成的是一种文化。

刘莉园长还详细地向记者介绍了食堂管理6S守则。为了消除家长的担忧,也为了让师幼们在幼儿园里吃得更卫生、更安全,百家湖幼儿园推出了食堂管理6S守则。从食品采购到制作完成,从分发到清洗,每道工序都以儿歌形式,让食堂人员熟记于心。

聆听了刘莉园长的6S管理介绍后,真正感受到百家湖幼儿园整洁、有序、有效、认真、快乐等管理的内涵所在。

2.让家长成为同行的教育伙伴

在百家湖幼儿园,有一个承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也是百家湖幼儿园伙伴课程最重要的一组,那就是“三个不同的新年,三个不同的六一”。

在幼儿园的家长工作领域里,刘莉园长的“让家长成为同行的教育伙伴”这一理念与思想更是独具见解、独树一帜。她自豪地说:“每年的新年与六一,我们都会举办形式多样的主题亲子活动,而这一切精彩活动除了孩子的努力,老师的付出,还有我们每一位家长的一路同行。他们积极地策划每学期的各项家园共育活动,是幼儿园最坚实的后盾力量。”

刘莉园长在“十五”、“十一五”省、市级规划课题中,先后组织开展了多次大型亲子伙伴艺术主题系列活动,如:“伞的世界”、“好吃的水果”等。借助家园互动课程,家长的角色已经由传统的旁观者、参与者、支持者、配合者转变为课程的组织者、建构者、实施者、评价者。

刘莉亲自参与并主持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全人教育理念下伙伴课程的开发研究》,试图通过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家长、幼儿与社区伙伴关系的建立,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探究并研发出具有百幼特色的园本特色课程――伙伴课程。

“伙伴式”家园关系的建立和特色伙伴系列活动,逐渐使百家湖幼儿园在周边的姐妹园中脱颖而出,在“十二五”期间幼儿园先后接待过来自全国、省、市、区等多家幼儿园的参观、交流。多次活动的组织带给幼儿园师生不断的惊喜,既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又拉近了家园之间的距离。

3.“三色果“教师队伍的培养

刘莉园长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以一流的师资来确保一流的保教质量。在她看来,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幼儿园发展的命脉,是园所管理的重中之重。在实现教师成长的自主管理、分层管理、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刘莉园长借助“三色果成长工作室”,以教师成长手册、教师成长档案袋为载体,探寻教师自主成长的有效路径,积累教师自我管理的多种策略,形成百幼独特的精细化管理艺术。

刘园长还通过园内培训、园外培训、定期逐月开展教科研活动等方式为教师创造发展的空间。如教师个人课题分享交流、聆听专家型教师成长故事、信息化教学评比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她都亲自参与,给教师指导,和教师同乐,与教师共勉,使教师在实践中获得成长。

现在,百家湖幼儿园已拥有了一支稳定和谐的教师队伍,教师们的教学能力、专业素养大大提高,也为幼儿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为园所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高效工作 优雅生活

“高效工作、优雅生活”是百家湖幼儿园不变的追求。刘莉认为,作为一个女人,在辛苦工作的同时也不要忘了优雅的生活。为此,她会经常组织老师参加一些富有生活情趣的活动,譬如,品茶活动。邀请茶艺老师指导教师怎样沏茶、端茶、品茶,使教师对中国的茶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让老师通过品茶感悟人生如茶的真谛。在刘莉园长这种情感引领下,教师学会了关注,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减压,学会了释放。

篇10

幼师毕业实习时,我被分到渝北庆龄幼儿园,花园庭院式的建筑,完全就是我梦想中的乐园,当时我真是做梦都想进入这里工作。承蒙老天厚爱,我竟然梦想成真,毕业后我成为了庆龄幼儿园的一名正式教师。一晃二十年,其间多少同事来来往往,有的转了行,有的去了小学,当初那个怀揣梦想的我如今依然坚守在幼教第一线,虽然已经青春不再。

还记得初出茅庐那几年,我带着满腔的豪情想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做一名孩子喜欢的幼儿老师。可当时的庆龄只是一个乡镇园,只有六个班的班额,我们这届毕业生的到来让幼儿园有点“人满为患”,我和另一个新同事被安排做保育员的工作,并且我带的班是幼儿园新收的一个小班。面对一群整天只会哭闹的小不点,我每天做着端饭、打扫和倒痰盂的工作,再加上没有经验,不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让我常常错过饭点,后来竟然患上严重的胃炎。工作的压力和病痛的折磨并没有让我退却,我选择了坚强面对困难和压力,鼓励自己要坚持。

在我工作的前十年里,大部分时间都是被幼儿园安排做保育员的工作,有时甚至是在担任带班老师的中途突然就被换成了做保育员,当时也曾悲观失落,也产生过离开幼儿园的念头。最终把我留下的还是对幼教工作的喜爱和对庆龄团队的不舍。通过自我心理调节,我降低了自己对工作岗位的要求,只要能和孩子们在一起,做什么岗位不重要;只要还是庆龄的一份子,我就还能做出自己的贡献。静下心来的时候,我仔细分析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工作中没有自己的特色和创新,确实不能怨天尤人,只要自身具备真正强大的实力,就不怕别人小瞧自己。命运只会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因此,我把不断更换班级作为学习的机会,班级的每一位教师包括保育员都是我的老师,我从她们身上学习最优秀的部分:如何组织教学活动、如何管理班级和孩子、如何与家长交流等等。十年间,我除了利用寒暑假和周末去参加函授学习,顺利取得了学前教育大专和汉语言专业本科的文凭外,还自费去进修了工艺美术专业,从小喜欢美术的我把美工定位为自己的特长。无心插柳柳成荫,本着兴趣爱好的学习,竟然成为我后来逐渐找回自信的动力源泉。学习逐渐成为我的爱好,我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新生事物也越来越敏感。以上网为例,很多人上网为了游戏,我却发现网络是一个非常便捷的学习途径,里面有我们取之不尽的资源,网络开阔了我的视野,增强了我的创新意识,加速了我的学习和成长。

接下来的十年,便是我厚积薄发的十年。我十分珍惜园领导给我的机会,首先做好配班老师,协助班长做好班级工作,抓住机会参加《幼儿园早期阅读研究》的实验课题,通过上观摩课、外出培训、说课评课等活动打磨自己的教学组织能力,并在一日生活各环节加强对幼儿活动细节的观察记录,以此为案例写出多篇教育叙事论文,多次在市区获奖。随着庆龄幼儿园的不断强大和团队的努力,班额从六个班一路扩大,最多时达到十二班的规模,又先后被评为重庆市市级示范园、首批绿色幼儿园等称号,各种机遇更是应运而生。我荣幸地被任命为班主任,带领我的小团队有创造性地开展班级工作,班级活动有声有色,保教质量稳步提高,在家长群体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后来我又接下了年级组长的工作,带动年级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我所在的年级组被幼儿园评为优秀年级组。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和大型活动我献力献策,幼儿园的演出活动我亲手缝制服装道具,只要在我能力范围内的事,我都积极参与和协助,以“园兴我兴”的主人翁态度对待一切工作。庆龄幼儿园在黄泥磅的分园开办后,我和幼儿园的另一位老师成为拓荒人,在分园以教研组长的身份,事事以身作则,带领一群年轻教师用汗水和责任心在黄泥磅社区树立起庆龄的品牌和形象,以至于一年半以后我们因故撤回时,家长们曾不遗余力地挽留。如今,我是庆龄幼儿园的一名教研组长,我和我的团队在园领导的带领下,正在为创办新的分园而努力,将来迎接我的还有更大的挑战。我曾经的理想是做一名孩子喜爱的老师,现在,我为庆龄精神的发扬光大而努力奋斗。

回顾这二十年的成长历程,我发现生活给予我的回报已经完全超额了。2010年我被评为渝北区教育系统优秀女教师,我手工制作的教玩具《动物万年历》,在参加第二届全国幼儿园优秀自制玩教具展评活动中获得优秀作品三等奖;我的摄影作品在渝北区首届教师艺术节中荣获一等奖。同年参加渝北区幼儿园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竞赛实录活动获二等奖;2011年7月荣获重庆市教委颁发的重庆市幼儿园优秀园丁荣誉称号。这一切荣誉是对我以前工作的肯定和鼓励,更是对我以后工作和生活的一种激励。海明威说:“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高贵的是优于自己的过去。”我相信,只要坚持信念,不断努力,就会发现自己潜在的价值,并实现自己的梦想!

成长见证人:

重庆市渝北庆龄幼儿园园长 邓雪梅

家乡人,师妹,我的实习生,上下级,我和王跃兰老师之间关系“复杂”,相处二十年,我们的年龄在增长,角色在变化,但那份默契在增长,那份情谊在浓厚,那份信任永在。

我从一线教师成长为园长,她从实习教师成长为教研组长、中层干部,期间,我目睹了她一步步心酸的步履,见证了她不断强大的过程。

篇1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41-01

一、问题的提出

研究者对口吃幼儿的问题非常关注,那么这些幼儿为什么会口吃呢?他们口吃的原因有哪些?幼儿老师和家长是如何看待这些口吃幼儿的?又是如何对待这些口吃幼儿等等这些问题都是研究者感兴趣的地方所在。因此本研究将以个案研究的方式围绕口吃幼儿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期望通过实际调查研究,了解该口吃幼儿的状况,剖析心理以及应对措施,也希望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更好的引导口吃幼儿。

二、幼儿形成语言表述障碍原因及对现象思考和分析

本研究对幼儿口吃的原因和对口吃幼儿的教育对策等内容做了相关的文献查阅,结果发现对于教育口吃幼儿的文献也有不少,结合实际综合所述:

1、口吃幼儿的成因

研究认为,幼儿口吃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幼儿好模仿,在3―5岁学语阶段开始,只要不断地习演家长和别人的口吃语言,就会很快形成口吃的习惯。二是在语言不稳定期向稳定期过渡阶段,如果孩子以顽皮好奇的行为用口吃语言讽刺挖苦其他口吃孩子,或习演电演和戏剧中人物的口吃语言,那么也容易染上口吃习惯。三是胆小,经常受别人的讥笑,对语言产生恐惧感,从而发展为真正的口吃。

2、对该幼儿现象思考和分析

指导家长在家庭对幼儿教育观念和行为转变。

方法一:教师用一种平静、和蔼、温柔的态度,说出今天所学的儿歌《花灯谣》,师说:“好姥姥,手儿巧……”每说一句,就让锦豪跟着老师说一遍,孩子很乐意接受和模仿教师的缓慢节律的。当孩子有意无意地去效仿这种从容语调时,口吃的现象似乎有所好转。此外,教师还把学过的歌曲大声地和孩子们一起唱出,鼓励锦豪小朋友大声唱,面对老师的鼓励,锦豪也变得更加大胆。指导锦豪一句一句练习,教会他在联系时说的缓慢一些,柔软一些,安静地有意识地控制自己说话,从容不迫地自然说话。或者可以打这拍子说话,打一个拍子说一个字,一字一字慢慢地说。

专家点评:这样可以使之树立起大胆正视旁人的健康心理和逐步掌握语言慢、短、换气及时的基本法则。这是一种以身作则的影响力。

方法二:教师在对锦豪小朋友进行语言辅导的同时,还可以教他做深呼吸训练。方法是:(1)吸气,双唇闭拢,胸部收缩,腹部挺起,用鼻子吸气。吸气要深,就像闻花一样。(2)蓄气,气吸好后,使吸气状态保持一会,然后开始呼气。(3)呼气,将嘴唇撮圆,气流从圆孔中呼出,呼出的时间越长越好。呼气时,要保持胸部扩,腹部收缩,使之逐步恢复自然状态。

专家点评:这样早晚各一次,上下午各两次,每次15分钟,对孩子的言语是有帮助的。

方法三:鼓励锦豪要积极参加文体活动,有时候看到他一个人在角落摆弄着玩具,教师会有意识引导他多和同伴交往,明显能看到锦豪还是很乐意参加活动的,在让周边的同伴与他分享玩具,他的笑容让教师们觉得,他喜欢这样的活动。

专家点评:儿童多参加文体活动,多接触人,会使之加快心理意识倾向的转化,以及语言和精神面貌的改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包括了对孩子进行言语训练和培养。重视语言培养是父母的责任,训练孩子说话,应避免急躁,这是防止语言障碍的根本点。

约90%以上的口吃孩子染上不良语言习惯的,都是由于父母重视不够或教育方法不当(如训斥、打骂等)致使幼儿日积成习。因此,家长能从思想上重视并科学地认识儿童口吃病的形成及正确的矫治原理与方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帮助锦豪乐观起来,拿破仑 希尔说:“信心的力量是惊人的,相信自己,那么,一切困难都将不会是困难。因为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促使人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是一个人去的成功而必备的、重要的心理素质。”

首先,做孩子的朋友――自己人效应父母成为孩子的朋友,贴心人,孩子才容易敞开内心和父母交流,也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教导。其次,父母要是自己和孩子处于平等的地位。我国的传统教育,让父母走不出“父是父,子是子”的误区,父母觉得自己高高在上,就容易和孩子形成认为的“代沟”,要平等的对待孩子,缩短和孩子的心理距离,父母要和老师一样“蹲下身子”与孩子交流,避免用命令、训导式的口气和孩子讲话。

要发现和引导孩子的兴趣、爱好、才能。家长帮助幼儿矫正的策略:在家多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抓住一切机会帮助孩子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1.对着镜子练习。让孩子把在幼儿园学到的本领,自己对着镜子讲出来。2.父母跟孩子之间要多讲多问。孩子们喜爱听故事,父母可选择一些文明礼貌、诚实勇敢、勤奋好学的内容故事给孩子听,父母还可以多鼓励孩子复述身边的事、电影、电视情节等。3.父母和孩子一起读书。周六日带上孩子到新华书店里,书是孩子们最好的伙伴,孩子们通过简单的阅读对语言障碍也是有帮助的。4.营造良好氛围,消除胆怯心理当孩子处于一种宽松的环境中,心情愉悦就能进入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