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8 15:07:1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技工教育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二、情感教育如何应用
作为一名技工学校班主任,我们的工作重点不仅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更多的是要理解,尊重,爱护,信任学生,了解他们的情感世界,化解他们的情感矛盾,因此也就要求班主任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同时对学生的各种积极情感不能只留在内心,而应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外化为一种现实教育力。教育的方法很多,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要渗透真挚情感,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1.赏识学生,关爱学生
面对技工学校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作为班主任,更需要对学生倾注无私的爱,像母亲赏识自己的孩子一样去赏识学生。班主任如果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学生在无私的师爱和赏识中,才能回报教师,才能产生对学习的热爱与信心,对生活的热爱与信心,才能感悟人生的真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你怎样爱孩子。”班主任对学生倾注无私的、发自内心的爱,把师爱植根于对学生高度负责,严格要求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尊重、信赖、关心、赏识之中。这里所指的关爱学生,不仅关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更要关爱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仅关爱行为习惯好的学生,更要关爱行为差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对待学生要做到公平公正,做学生的朋友,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各种工具和学生进行沟通,及时的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亲其师,信其道,”只要班主任在工作中能以爱为支撑,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换取学生的信任,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学生总会被感化。
2.尊重、理解、宽容学生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尊重是爱的具体表现,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尊重是相互的,教师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师生之间存有一种互相怀有好感,互相尊重友爱的气氛。尊重学生,爱学生,不是姑息迁就,不是放任自流,而是睿智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爱,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理解他们的情感,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愿望。理解是一种心理换位,是指能站在他人的立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技工学校的学生尽管会有不良的嗜好,会穿奇装异服,会通过打架的方式解决问题,在他们已有的不良习惯下,班主任要做的是理解,他们小学、初中养成的一些不良的习惯一时难以彻底改掉,对待他们,班主任要因材施教,理解学生的差异,宽容学生的一些不足,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当然,宽容不等于纵容,班主任要通过平时的观察,把握学生的性格特点,把改正不良习惯渗透到每次教育中,并对有进步的同学大加赞许。我们需要的不是孩子一下改掉所有不良习惯,这不符合正常规律,我们要做的是能让他们和以前的自己做比较,给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他们有了正确的方向,也会慢慢步入正轨。
3.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是情感教育的有效方法。“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班主任的言行、举止、文明修养、道德情操、思想境界等,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学识是否渊博,品德是否高尚,习惯是否良好,对学生心理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就更应该不断加强自己文化素质修养,不断的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开阔自身的视野,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影响学生。班主任不仅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具有高尚师德和较强的教学能力,同时还应具有引导学生走正确的道路,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使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全面提升。
1.班主任的赏识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和保证。每个学生各有优点和缺点,班主任赏识学生身上的优点,能让学生觉得班主任信任自己,就会产生一种愉快的心情,从而有战胜困难的决心、有追求成功的自信心,更乐意接受班主任管理,也更愿意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
2.班主任的赏识能使后进生转化,使学生优势互补由于赏识教育是不怕失败的教育,敢于放手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得到磨炼,给予其经验、鼓励,使其在失败中吸取教训,从而使后进生转化。同时学生的个性有差异,学生的优点也不相同,班主任对学生优点的赏识会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由于技校学生年龄相仿,经历相似,他们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影响,互相取长补短,逐渐形成优势互补。
二、技工学校班级管理中实施赏识教育的方法
如何实施赏识教育是技工学校班主任和学生家长共同关心的问题。实施赏识教育的过程离不开信任、尊重、理解及激励、包容、提醒。
1.班主任要和学生家长密切配合,共同实施赏识教育,使后进生顺利转化目前进入技工学校的学生的整体素质不高,在一个班级中后进生占了较大比重。后进生大多数在学习、纪律和行为习惯等各方面都表现不佳,随时都会影响班级的班风与学风建设,班主任必须时刻关注这部分学生,尽早使他们优化,才能使班级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身为班主任,应积极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使星星之火可以形成燎原之势。坚持与家长(特别是后进生家长)沟通,互相交流后进生的校内外学习生活情况,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班主任和家长同时对后进生实施赏识教育,效果会更加明显。2005级药剂四班王同学,入学时经常有迟到、早退,旷课,有时甚至夜不归宿,科任老师也经常反映她上课睡觉,不做作业,是个学习、纪律和行为习惯都成问题的后进生。笔者通过多次和该同学进行交流,并注意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到她初二时曾在区里组织的作文竞赛中获二等奖,并且她本人在绘画方面也有特长。于是及时召开班委会议,商量让她加入到班级宣传队伍,具体负责黑板报审稿和绘画,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她对工作特别重视,也很负责任,在以后的几个学期,班级的黑板报工作都由她全权负责,她本人也因为在班级工作中实现了自我的价值,各方面的缺点都慢慢改正了,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学生,而且每个学期都被评为宣传积极分子。利用她的特长作为对她进行赏识教育的切入点,并且让她觉得教师对她的赏识是自发中产生的,同时在此基础上营造出一个你真行,你真棒的环境以及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她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全面转化。
2.对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良好的学生实施赏识教育,使其各方面更加优秀在技工学校中,品学兼优的学生真是凤毛麟角,他们当中多数是学生干部,以及学习、表现和工作积极向上的同学,他们也需班主任、教师和家长的赏识。2009级药剂三班的纪律委员,开始对违反纪律的同学欠缺大胆管理的勇气。他发现班中的不良行为能通过不同的形式及时向班主任反映,具有很强的正义感,这就是他的优点(闪光点),于是在班会上多次表扬他工作认真负责。从此之后,他能对班级中违纪的同学及时进行劝阻,并当面交流,讲明道理,从而使全班纪律逐步好转,赢得班主任和同学的一致好评。
3.对在校表现中等的同学加强赏识教育,使他们向优秀的学生看齐在技工学校中,大多数班级中等生也占有较大分量,他们平时成绩和表现一般,很容易成为班级中被遗忘的群体。如果中等生长期得不到老师的关注,很容易转化为后进生。因而要加强对他们的管理,班主任应做有心人,勿忘赏识这部分学生,多和他们交流,多让他们参与班级活动和管理,对他们在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在心里感觉到班主任很重视他们。用赏识教育关注这股“中流”砥柱,能使他们向更优秀的学生看齐,对优秀班级的创建定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技工学校班级管理过程中实施赏识教育应注意的技巧
1.对个别智力方面确实太“后进”的同学进行赏识教育技巧担任技校班主任的过程中,发现有极个别学生无论采用什么教育手段,几乎无动于衷。对这部分所谓智力方面确实太“后进”的同学进行赏识教育的时候,注意切忌不要急躁粗暴、急于求成,而应持之以恒,保持耐心和宽容的心态,付出更多的关爱,时刻不忘寻找其闪光点,进而赏识,最终会收到赏识教育的应有效果。
2.对个性明显,软硬不受的学生的赏识教育技巧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也会遇到个别同学比较粗暴,软硬不受。班主任此时此刻更应保持冷静,有时甚至要放下班主任的架子,和学生打成一片,真正走到学生中间,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化他们,相信赏识教育能使顽固的后进生优化。
四、实施赏识教育的两点思考
1.过分夸大赏识教育的功能有的班主任认为采取赏识教育就能解决班级中的一切问题,以至于班级中不管出现什么情况,都一味地采用赏识教育,一旦效果不理想,便会失去信心。其实任何一种教育方式都是相对的,要因人、因时而异,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使班级管理工作得心应手。
2.认为赏识教育中不要批评在实施赏识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更好地与批评相结合,针对有些学生存在的不良行为以及经常出现的错误,作为班主任就应给学生及时指出,有的时候还要提出批评,同时要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身的错误,并从心理上接受,从中体会到班主任对他们的关心和爱。赏识源于发自内心地对学生的钟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这样才能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收获更多的喜悦。
技工院校的学校生源相对于高等本科院校的生源质量稍差,且由于目前招生政策的放宽,高校扩招形势的趋势,技工院校的生源一部分质量较好,另一部分的选择不得已退而求其次,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基础起点高低不同。对于学习声乐的学生而言,声乐基础更是不尽相同,有的学生会唱歌但不识谱,有的学生喜欢唱歌但是音质、音准或音色较差,甚至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没见过钢琴之类的乐器。这种学生起点不同、个体差异性较大的特点,势必给声乐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
(二)教学模式趋于老套陈旧,缺乏因材施教
声乐教学“一对一”教学模式是比较先进的教学模式。然而,在技工院校中,由于师资力量有限、教学资源不够充分等客观条件的制约,长期以来,技工院校的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都是在集体大教室中进行,同学们一起练习同一首歌,共同发声,教师既要弹奏钢琴伴奏,又要集中精力倾听学生的发声,故而,很难做到完全掌握一个学生声乐学习的动态过程,教师对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声乐理解能力以及学习声乐积极性知之甚少,也就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三)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材匮乏
近几年,技工院校发展迅速,幼儿教育专业也备受社会关注,不少专业书目也相继出版发行,但是能够突出技工院校特色的声乐教学课程却少之又少。许多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过程中,都是借鉴本、专科高等院校的声乐教材。由于在教学过程中,这些教材中曲目专业性强、难度较大,与幼儿教育声乐教学有一定的距离,故而会打击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开拓创新,加强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科学对策
幼儿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跟其他的声乐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进行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幼儿园教学的特点,不断创新,进一步加强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
(一)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强化因材施教
1.集体教学与个体教学有机结合。
任何一种教育,因材施教都是最佳的教育方式,技工院校的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更需要因材施教。依据现有客观条件,我们应该不断地创新声乐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集体教学与个体教学,充分发挥声乐教学的魅力。在集体授课时,注重讲解声乐理论知识和技巧方面的内容,主要解决共性问题,在节约教师资源的同时,让学生们接受系统的声乐理论知识,进而提高学生对声乐体系知识的理解能力。在个体教学中,充分体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比如根据学生的嗓音条件、声乐学习能力及歌唱能力等特征,一对一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与训练,不断提升学生声乐方面的专业技能技巧,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并不断开发学生声乐方面的潜质。
2.多元融合,改进声乐课堂教学方法。
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面对的群体有其特殊性,因此,为了更好地做好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我们必须多元融合各种声乐授课方法,不断改进声乐课堂的教学方法。首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声乐教学作为一门艺术性的科学,多媒体技术的声、图再现功能都可以为声乐教学提供即时性、有效性的帮助,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声乐教学,更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可以采取小组学习、分组练习等教学方法,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由于受到师资和教学设备硬件条件的限制,长期处于大课堂教学的状态,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小组学习和分组练习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完声乐基本理论知识之后,针对某一课程,让学生分组学习、分组练习,并且互相评价。比如唱一首歌,声乐教师首先教会学生把握住歌曲的朗诵节奏,然后讲解相关的乐理知识,最后再填词或者设计舞蹈动作,等等,一系列教学活动过程均可以采取分组学习、分组练习的方式,既能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力性,又能提升学生自我学习声乐知识和技巧的能力。再者,声乐教学不是固守成规的,是比较灵动的,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环节,不断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不断拓宽教学思路,在教师的专业指导下,让学生在更加和谐、更加生动的环境中学习声乐课程。
(二)结合幼儿园教学实际要求,科学选择声乐教学内容
幼儿教育专业归根结底是为幼儿园培养高素质的幼教教师,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幼儿园教学实际要求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培养出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的幼教人才。
1.转变声乐教学过分专业性的观念,与幼儿教学实际有机结合。
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主要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幼教人才,因此,针对幼儿园教学实际,我们在进行声乐课堂教学时就应该转变过去声乐教学过分专业性的观念,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声乐技巧方面的要求,避免过于追求声音的位置、声音的高度等等,从声乐、钢琴、试唱、欣赏等各类课程中,不断训练学生的发声方法与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学生的声乐技能训练、声乐作品欣赏、歌唱等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宜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2.重点突出,以幼儿歌曲学习为主线。
幼儿歌曲对幼儿的成长发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幼儿园中,幼儿歌曲的学习是重要的内容之一。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更应该围绕幼儿歌曲展开,通过学习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幼儿歌曲,一方面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为学生积累更多的幼儿歌曲素材。然后,在幼儿歌曲的学习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歌曲弹唱能力,为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走入社会,进行音乐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全面科学,教好声乐教学中的唱歌。
唱歌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内容,深受幼儿喜爱。一首好的歌曲不仅能够舒缓幼儿焦躁情绪、启迪心灵智慧,更能在深层次上影响幼儿的道德情操。因此,技工院校幼儿教育声乐教学一定要全面科学地教好唱歌。唱歌对于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仅是会唱歌,更为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幼儿嗓音的科学保健方法及唱歌的基本方法,选择合适的歌曲,为歌曲适度定调等能力,让声乐教学更好地发挥它的积极性,为学生以后更好地发展做好铺垫。
(三)多措并举,开展声乐教学实践活动
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知识的应用最终要经过实践,只有多方实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住声乐课堂的精髓,不断提高声乐技巧,增强作品鉴赏、评价能力和课堂掌控能力等。因此,声乐实践教学也是培养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步骤。
1.通过组建合唱团、艺术团等形式,定期开展“送文化下乡”“文化进社区”“我是小小幼教员”等一系列活动
充分利用学生的声乐特长,让学生在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
2.充分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家乡幼教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调研,通过声乐实践教学活动,感受一下当地幼教发展现状,并进行总结,撰写调研报告等,增强学生对幼儿教育事业总体上的理解和认识。
3.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比赛。
依托中国传统佳节,比如“元旦”“五四”“十一”等传统节日,围绕某一特定的主体,开展歌唱比赛,不断增强学生学习声乐课程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声乐技能技巧不断提高的同时,接收到更好的社会教育。
4.适度开展学生学业成果展示活动。
技工院校的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可以适度采取学生学业成果展示活动,或由任课教师直接布置,或由学校统一安排,成果展示内容涉及声乐、儿歌、指挥、作品品鉴等多方内容,并让不同年级的学生互相观摩学习,提出各种不同意见。这种成果展示一方面能够积极地提升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倾听更多的指导意见,不断提升声乐水平。
(四)根据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特点,开发校本声乐教材
开发出适合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校本教材,对于此阶段的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是十分有利的。但是开发校本教材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科学的总结、不断的实践,通过对目前幼儿园教学实际的现状总结,调整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模式和内容,然后再付诸于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幼儿的歌曲演唱、表演技巧、对幼儿表演的指导技能,等等,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声乐教学的科研实践活动,争取在三年内完成校本教材的开发工作。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校本教材的研发,必然会将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脱离高等院校或者专业学校模式的限制,从幼儿教育的实际出发,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
二、技工学校学生的特点
九十年代末,国家对技校的招生全部放开后,职教类学校的生源大战异常激烈,在此过程中招生规模无限制膨胀,招生质量的无限制放宽,在一些成绩优秀学生选择报考技工学校的同时,有一些生源质量出现问题。
(一)成绩不理想但品行良好的学生
很多人认为到技校是来混日子的,技校学生普遍素质都比较差,这种看法是很片面的,其实很多技校生有爱心、有正气、有凝聚力。他们尊敬老师,待人处世稳重,班级工作认真负责。虽然他们成绩不理想,但心态成熟,明白自己的不足与优点。他们目标很明确,就是好好学一门技术,以便将来在社会有立足之地。
(二)来自特殊家庭的特殊生
特殊家庭,指的就是因各种原因导致家庭变故,成为孤儿,或成为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一般由奶奶爷爷或亲戚照顾。他们由于长期得不到家庭的关爱,在缺失爱的环境中生活,所以他们往往会变得倔强、暴躁、自卑,不相信别人,独来独往。
(三)成绩、品行都欠缺的学生
这类学生往往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他们通过违反学校班级的规章制度,与老师对着干的方式去吸引大家的关注。很多学生还存在抽烟、赌博、打架等不良行为。
在进行体育合作性学习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技工学校学生的特点。比如一部分技工学校学生动手能力普遍比较强,但不乐于接收枯燥的动作要领讲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灵活多变的动作要领讲解方式,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和参加的积极性;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比较强,过分地强调自我而忽视了他人,缺乏合作意识,所以在体育合作学习教学中要注意培养他们合作意识,注意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
三、技工学校体育合作性学习的教学程序
以“三步上篮”为实例的合作性学习教学程序
(一)明确教学目的
合作学习必须以个体学习为基础,而且它的合作效果必须通过个体学习而起作用。怎样既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又使学生的个性化得到充分的发挥呢?这就要求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明确目的可以提高学习、工作效率,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先要明确学习任务与目标,用很短的时间,协调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完成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的目的就是三步上篮。
(二)老师示范,激发兴趣
老师要讲解三步上篮的动作要领、技巧及在实际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可以结合亲身示范或通过观看三步上篮教学图及分解动作,边示范(观看),边讲解,让学生了解篮球运动的竞技性与美感,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分组
合作小组要求小组的成员要具有异质性,所以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根据学生性别、兴趣爱好、能力、身体素质等综合因素,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同时选好小组长。
(四)进行活动与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徒手三步练习、接同伴球三步上篮练习、自己运一次球三步上篮练习和从三分线外自己运球三步上篮练习。小组成员之间可以讨论练习的动作要领及技巧,可以讲自己的体会。练的好的,掌握快的学生可以指导差的学生,共同进步,分享成功。活动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效果展示。在合作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1)怎样倾听: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自己的判断,丰富自己的见解;(2)怎样发言:说话时声音响亮,条理清楚,表达完整,语言简炼且突出重点;(3)怎样交流:尊重他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给别人有插话的机会,修改补充自己原来的想法,体会他人情感。小组内成员之间友好、互助、协调,共同感受在合作学习中的进步和乐趣。
(五)评价与交流
效果展示完后,先小组内部进行自我评价,最后老师做统一评价,而作为成长中的群体,适当的评价肯定,可以增强其情感体验,促使他们更加愉悦地参与学习。之后学生根据老师的评价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成功,弥补自己的不足。
在体育教学中采用这种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学生兴趣高,积极性强,掌握动作要领快,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值得提倡的教学方法。在合作性学习的过程中,强调团结协作,分享成功,培养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意见,学会了团结协作,学会了从别人的经验中吸取精华为我所用。
技工学校体育合作性学习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不断监控小组活动,做观察记录,及时对小组活动进行反馈,针对学生争持不下或思维受阻不能深入时,老师必须介入,及时点拨,排除思维障碍;同时要教育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有礼貌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与人。
四、技工学校体育教学中合作性学习的优点与不足
(一)合作性学习的优点
1、有利形成更深入的理解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影响学生思维技巧获得的主要因素有:学生讨论、明确强调解决问题的步骤、把方法和策略语言化以鼓励后天认知的发展。尤其是小组讨论,比讲座更有效地促进思维和问题的解决。学生参与、老师鼓励和学生间的相互作用都与促进批判性思维有积极联系。同时在合作学习中对于那些讲授的学生,为了能够讲得更清楚、透彻,必须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其它学生也希望在课堂上表现出色,因此他们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自学能力也提高了。
2、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对学科积极态度的形成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由于强调小组中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且每个成员都带有极大的热情,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都尽其所能,从而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合作性学习比竞争和个人化学习更能促进对学科领域和教学经验的积极态度,以及对所学学科更持久的热情。
3、能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形成凝聚力
在组织对话和操练中,小组长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谁先谁后、谁问谁答,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水平,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同时小组成员之间还要相互合作,才能很好的完成课程目标。合作学习中同学间积极地关系会产生以下效果:减少旷课;增加学习的承诺;加强承担困难任务的意愿;增强学习的动机和毅力;增强满意度和士气;增加忍受痛苦的意愿与成功的迫切感;增强学员之间合作能力形成较强的团体凝聚力.
4、加深对同伴重要性的认识及对老师更为积极地评价
在与同伴相互作用时,可以从对方身上直接学到一些从成人身上学不到的态度、价值观、技巧及信息,学会以正确的观点,而不是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事情和问题。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性学习的手段时,他们能更好地了解学生。观察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然后继而讨论。这样比讲授和全班讨论能产生更多的个人的、非正式的师生间的相互作用。
5、更有利于心理健康、心理调节和心理状况
合作精神与大量的心理健康指标有正相关。如情感的成熟、调节良好的社会关系、强烈的个人身份、对人的基本信任和乐观精神。
(二)合作性学习的不足
(1)在小组活动合作学习中,有时因为对同一问题存在不同意见,大家都不想让,最后导致意见不一致、分歧太多而争论不休,造成内耗。
(2)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交流发生在小组成员之间,这样容易忽略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不利于各组间的交流与合作。而且各小组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竞争,这种竞争有时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影响学生之间的感情。
(3)合作性学习把不同学生组织成一个小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以此来提高小组的学习效率。但在实践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优秀的学生在小组中处于主要地位,他们成为小组中最活跃的分子,从而导致其他成员处在从属地位,失去交流学习的表现机会。
五、技工学校体育教学中实际运用合作性学习
(一)做好课前设计与分组
老师在课前要根据上课要教授的知识与动作技巧,要进行合理的课前设计。要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相应的方案,同时应征求学生的意见,然后确定出合理的方案。同时也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分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组内成员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二)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以合作小组为基本单位,利用教学中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使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完成自己知识建构的一种学习形式。因此,要让学生明确运用合作学习时,必须确定合理的合作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不同成员之间团结合作,承担不同的责任,才能很好的完成小组任务。
(三)加强合作学习的指导
加强指导与引导,教会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的方法。指导学生有组织、有秩序、有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开展教学之前,要讲清合作学习的要求与方法,如小组负责人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小组不同成员应该承担哪些不同的责任,成员之间如何交流等。因此,体育老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合作技巧的指导。在合作学习中,体育教师既是合作学习的设计者,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体育教师应当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平等对话。
(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与技能
教师要在教学中把合作性学习的理念传授给学生,使之首先树立起合作学习的意识。帮助学生认识到掌握合作技能的重要性,训练学生接受他人见解和接受他人帮助的技能,培养学生帮助他人的技巧和能力。使他们具有实现合作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小组成员也会发生变化,体育教师要利用学生合作的机会,教育和引导他们,相互帮助,相互合作,使学生通过体育课教学,既掌握了体育的知识和技术,又从中得到了与人合作的教育与启示。
(五)把握好集中与自主
“好言一句三冬暖。”技工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英语口语基础普遍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很多学生在口语学习上存在消极心理,以往的终结性评价往往让学生在英语口语学习中变得越来越消极,他们很难看到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因此,在制定和实施形成性评价时,要摒弃只重结果的终结性评价,转为关注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评价,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去发掘学生的优势,激发学生的潜能,构建一种面向全体学生、激励全体学生的评价方式。
2.公正、透明的原则
技工学校的学生普遍学习基础差,在初中时就处于劣势,成为被忽视的群体。在仍以升学率为主要目标的当前,这种遭忽视的状态使这些学生常常受到不公正的评价,而且这种评价的透明性有待商榷。如笔者所在技工学校企业标兵、优秀骨干等的资格评定,一般都是由班主任及授课教师直接选定,这种评价方式如不得到有效的改善必然会导致部分学生丧失自信心,甚至出现弃学、厌学的情况。因此,在构建有效的形成性评价方式时,首先要坚持公正、透明的原则,对学生要一视同仁,评价过程公开、透明,在评价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对学生提出的意见要给予充分的尊重,确保评价实施的公正、透明,提高评价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3.面向全过程的原则
学习的过程是在一定知识的基础上不断记忆、分析、领悟、运用、反馈的过程,整个过程中各环节的建构效率决定了学生新知识掌握的程度。因此,在制定和实施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对学生在整个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态度、习惯、方法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开发,让学生的每一个与学习有关的因素都能得到有效的评价,从而激励学生不断进取。
4.适当差异的原则
新课改强调差异性教学,每个学生都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制定和实施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应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制定不同层次的评价方式,力求通过分层次评价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口语学习中找到学习乐趣,促进学生不断进取。如在口语表达训练中,对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进行创作并进行表达,对基础差的学生只需他们能够熟练朗读即可。
5.及时反馈的原则
及时反馈不仅可以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更能让学生通过自我反馈发现自己的优缺点,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有效的信息。可见,反馈既是提高教师教学,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外部条件。在反馈中,学生对自己的优缺点进行总结,进而尝试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对于教师来说,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发现自己教学的优势与不足,进而做出有效的调整。
6.持续性原则
形成性评价需要有计划地安排,并要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经常展开。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形成性评价的具体形式、方法、时间精心策划,并定期评估,以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价的作用。
二、英语口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方法
1.教师评价
传统的评价体系中,教师是整个评价过程的主宰者,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很难参与到评价体系中,这种评价是十分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新课程强调实施多元化评价,关注评价过程。因此,在实施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以主导者的身份做好引导,改变以教师为主宰者的评价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有差异性地对待学生,在整个评价过程中做到全面、全过程地关注学生的学习,以此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充分发挥出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对学生学习的诊断作用。
2.小组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是英语口语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口语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等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并选出小组长。小组长比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组内成员,组长对组内成员的评价也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教师可以根据小组长的评价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口语教学。
3.学生自评
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生为本,参与评价”不仅是评价方式的一种重要改建方式,而且能让学生在自评中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不断改进自己。形成性评价让学生根据自己预定的评价目标和标准对自己每一个学习过程做出判断,这样教师也可以更加了解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有效的指导。教师还要制定评价量表,让学生对自己在课内外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合作学习等,让学生在对自己的综合评价中看见自己的优缺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学生互评
形成性评价过程要重视学生互评的方式,学生互评的过程首先就是促进自己学习的过程。此外,在评价他人的时候,首先自己就要对评价标准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并且能够根据标准做出合理的判断。如此一来,作为评价者的学生也能在评价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从而找到改进的方法,不断提高自己。与此同时,在学生互评中,还可以培养学生诚实、公正地对待他人,让学生学会信任,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英语口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实践
1.值日汇报或自由会话
这是一种在起始阶段练习口语的很好的方法。笔者按照学生座位号轮流进行,这样学生在做汇报前也会有所准备,效果也会好。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要汇报的内容,可以是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也可以是对某一件事、某一个人进行叙述或评论等。等所有的学生都汇报过一次后,笔者会在每天课前随机抽取一个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汇报,然后进行评价,评价要秉着因人而异的原则,尤其是要多给后进生一些鼓励,尽可能地激发这部分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使他们逐渐地敢说、想说、会说。笔者对学生的值日汇报制定了评价标准,并让学生参照此标准,结合自己的评价来调节英语语言行为。作为评价主体,学生也应参与到评价中,通过互评、自评来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很多学生都喜欢上了这个活动,有的学生还写了自我评估,如It’sgreattoexpresswhatIwanttosaytomyclassmates。通过这样的口语锻炼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听力,使学生在多方位、多层次、积极主动的交流过程中获得思维的发展。
2.角色表演
要想成为一个将来能够吸引幼儿的老师,需要他们有很好的模仿力和表现力,通过表演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台风,展现个人魅力。因此,通过角色表演来练习口语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根据之前分的小组,以组为单位,结合剧本,自由分配角色。学生们对这种活动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笔者平时会挑选一些优秀的英语童话影片(如SnowWhite),节选几段经典对白,让他们先从语音、语调方面进行欣赏、探讨、模仿。部分基础差的学生虽然不能脱稿,但也能参与到情境对话中;能力强的学生能将这些对话配合剧情即兴发挥,绘声绘色地表演出来。在一次观摩课中,这个舞台剧表演受到了幼儿园孩子们的欢迎,气氛热烈,这更加坚定了学生强化英语口语的信心。笔者相信,只要给学生机会,他们的潜力是无限的。
3.连词成篇训练
单词是构成句子的“砖瓦”。平时口语练习课上,笔者会提供几幅漫画或创设一个情境,并提供一些参考性的词汇,让学生以分组合作的形式创作出作品,并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作为听者的其他学生则尽可能地“从鸡蛋里挑骨头”,找出错误的表达语句。这样既促进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听力,做到听与说同步促进。
作者:李又玲 单位:四川教育学院
适当提高综合型、探究型实验项目所占比例就目前现状看,一方面,我国中小学几乎都已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而在高校学生中,手机、电脑、数码相机等拥有的比例也非常大,因此对于学生而言,大部分已掌握很多基本的信息技术,很多原本属于基本操作类的实验则可按需设置;另一方面,学生缺乏综合实践的机会,难以提高创新能力,就需要增加一些综合型、探究型实验,例如,原有的基本操作类实验“教学媒体之一数码相机的使用”可与“图片素材的加工处理”等相融合,重新设计为综合型实验,由学生组成“图文故事摄制小组”,选择一个主题,分工担任照片拍摄、配图文字编写、图片后期处理等不同角色,制作成相应的主题图文故事,上传到好看簿以分享展示实验成果。经这样重新设计的综合型实验,不仅能训练学生的运用教学媒体、加工教学资源的实践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表达能力、创新精神等高阶能力。适时增加体验新技术优化教学的实验项目例如:web2.0社会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3]移动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4]等,可以根据本校实验条件和学生基础增设1-2个此类实验,让学生能亲身体验新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其不断地学习和运用新技术的兴趣。实验项目应根据专业特点设置为x+y形式即,x为基础型、通用型实验数量,y为针对不同专业的师范生设计的提高型实验数量;提高型实验可根据不同专业进行有所侧重的设计,在实验使用工具、操作难易程度上都有所区别。[5]例如:音频素材的加工处理实验,对英语教育、语文教育等专业则只需设置为使用一般软件如Windows附件中的录音机、音频转换大师等对素材做简单的录音、裁剪、合并等处理;而对音乐教育专业可设置为使用专业软件adobeAudition对音频素材进行消噪、使用插件增效等深度加工的实验,对其更有挑战性、更能提升专业技能;这样根据专业设置不同角度、不同深度的实验,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实验课时,使不同专业学生更深入地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更多实用性技术。形成“开放实验室”目前在绝大多数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环境局限于实验室,受实验课时、地点、资源的种种限制,很多实验被迫简单化;针对这种现状,必须充分利用web2.0社会软件、移动技术、云计算等新工具和新技术拓展实验环境,提升实验课的质量。[6]例如,将实验指导、实验报告、实验成果等存储于“云”以便于随时随地获取,利用虚拟学习社区进行实验后经验的分享交流,利用好看簿、视频分享网站等对实验结果进行分享展示,利用手机短信方式为学生提供实验准备告知、成绩通知等服务。形成“开放实验室”后,能解决多数院校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课时太少而无法充分满足学生需求的矛盾。
设计多媒体形式的实验指导在实验实施过程中,一份好的实验指导能指引学生完成实验、解决常见问题,而目前许多实验指导仅仅是简单地以文字的方式说明步骤,在某些步骤较多、技术较难的实验中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可将其设计成多媒体形式,例如:使用adobecaptive软件截取屏幕操作再配上解说,形成完整的示范操作过程,还可上传到网站让学生随时随地观看,这样,不仅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化解难点,而且方便学生实验前预习、实验后巩固。全面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实验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特征和需求在设计实验前,应做好调研,将实验内容与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学科背景、个性化需求相结合,找准学生能学、需学、爱学的切入点进行实验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协作实验环境很多教育技术实验需要学生协作进行,而构建良好的协作实验环境能极大地提升实验成效。协作实验环境主要包括协作实验的组织环境、空间环境、硬件环境和资源环境,例如:小组的划分、小组成员职责的分配、是否接入互联网、是否使用虚拟实验设备等。从协作小组的划分来看,可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采取多种不同方式划分,常用的划分方式有根据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专业知识结构、认知能力、认知风格、兴趣点等进行划分,认知风格不同的学生互相搭配,有利于发挥不同认知类型学生的优势,从而促进学生认知风格的“相互强化”,提升协作实验的成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设计应以创新、实践能力为导向,实验实施过程中应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可参与设计实验、可自主选择实验、可根据兴趣点寻找实验伙伴,同一实验也可由学生选择不同的设备和工具、以不同的思路完成,实验评价增加创新性维度,鼓励学生多分享自己的新思路、新方法等。例如:多媒体课件制作实验是一个综合创新性实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件主题,规划设计课件流程,根据使用的教学场景结合自己的现有技术基础选择powerpoint、authware、flash等完成,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创新性的运用所选软件的功能表达教学信息,完成后再进行分享交流,以对比不同工具运用于不同的学习场景、表现不同主题的优劣。设计情景化、社会化的实验以情景学习理论[7]为指导,利用技术对社会场景进行营造和模拟,学生作为场景中的角色直接参与到共同体的实践中,在一次次观察、行为、反馈、改进中逐渐积累调整自身作为共同体成员的经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迁移能力,使其不仅通过实验掌握相关技术,更会利用这些技术解决现实工作、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设计操作性实验多媒体投影机的使用时,该实验原本是独立的、在实验室进行的,可以将其设计为在教育技术公共课的课堂中进行,教师可要求学生轮流在每次课前将投影机打开并调试好供本次教学使用,这样不止一次的实践操作,可能会遇到一些在真实的情况下会发生的突发事件,如:投影机灯泡损坏、投影机遥控器无电、投影尺寸未调整好等,学生在遭遇这些事件后自主判断、自主解决,这一过程中能加深对技术的理解,在今后实际工作中遇到类似问题也能很好地解决。帮助实验教师正确定位角色职责在实验课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担负着对实验的设计、实施、评估等职责,因此必须具备很强的综合能力,[8-9]而目前实验教师常陷入两种误区:第一种认为教师应事无巨细地为学生示范所有的操作步骤、提醒注意事项等,第二种错误地理解为“以学生为中心”就是放任学生自由选择题目、自己操作实验、自己解决问题。这两种误区都应避免,实验教师应分阶段担负不同的职责,实验前,应担任实验设计、实验设备和资源的准备、实验报告模板的制作、突况的预案制定,实验实施过程中则应负责创设情境、实验指导、现场技术问题解决、督促实验进展、启发学生思考、为学生提供其他支持,实验结束后应完成实验成果评价、实验课教学经验总结反思、改进原有实验等。促进实验教师的终身学习实验教师的终身学习也能极大地促进实验课程质量的提高,可从两方面入手促进实验教师的终身学习:第一,本校内担任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的教师应形成“知识经验共享”机制,[10]可利用QQ群、博客圈等建立教学型组织,以互教互学;第二,由于教育技术本身位于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点,因此教师在终身学习过程中也应主动、有意识地向不同领域的专家学习,如学科教师、信息技术专家、心理学专家、组织行为学专家、学习科学专家、视觉设计和交互专家等,以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能力体系,更好地进行实验教学。
随着教育领域新技术、新理念的不断涌现,学生需求的不断改变,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课也应改变实验步骤、方法、技术一成不变的现状,形成“需求-设计-实施-评价-反思-改进”的良性循环,应对不断变化的新趋势。本文针对目前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课存在的诸多问题,从多角度提出了优化和提升实验课程内容、实验环境、实验教师综合能力等改革思路和实施措施,希望能供同行借鉴。
二、省属高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模式探索与思考
针对目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工程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省属高等院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做出怎样的改变和探索?这是各个省属高等院校面临的亟须解决的一个难题。下面以西华大学为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进行简要分析。
(一)西华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概况西华大学是四川省省属重点大学,我校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隶属于电气信息学院,是在整合已有的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信息工程、自动化等专业建设的基础上申报的新专业,于2002年成立,以电子类测控为主。其主要专业方向为测控技术和智能仪器,具体领域为工业化信息领域的检测与控制技术等。经过10多年的建设,截止到2014年,已毕业本科学生近700人,在校生400余人,省内生源和省外生源比例约为8:2。
(二)西华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发展现状近年来,全国开设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高等院校越来越多,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日益增加。如何基于学校地域、师资队伍、生源质量等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和方案,如何凝练专业特色及方向显得日益重要,这也成为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面临的热点及难点问题。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第一志愿报考率偏低,特别是省外第一志愿,多数为调剂生源;2.专业方向和特色还需进一步提炼;3.本科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有待加强。
(三)西华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学生培养模式探索在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大背景下,基于我校自身的特点,探索出一条合适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学生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1.积极修订本科学生培养方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目标导向”提出了较高要求。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和社会环境在不断变化,本科学生培养方案也必须发生相应变化,必须将学生的要求及其培养目标放在重要的位置,用培养目标和方案来引导学生。应在现有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本着系统性、主体性、先进性、特色性的原则,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修订培养方案。修订时务必具体、明确、可量化,每一门课程的开设都必须完成一个或几个培养目标,任课教师也必须承担相应的培养责任。2.凝练专业特色,突出学校办学的自主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鼓励学校办学自主性的,它鼓励各高等院校根据自身特色和优势,结合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地位及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培养目标,体现特色。[4]合理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可增强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就业竞争力等。与此同时,这对增强该专业在省内、外的声誉也有较大好处,有利于提高第一志愿报考率和生源质量。3.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积极拓展实习基地建设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工业企业的适应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培养目标和计划时,必须将实践性环节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5]虽然目前培养计划里有很多实践环节,但大多缺乏过程监管,落实不到位,效果不明显。因学校经费投入有限,我校本科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一直滞后,每年都在换公司或企业,没有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在制定实践性环节培养计划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参考用人单位的意见,并定期跟踪社会需求变化情况,积极拓展实习基地的建设。4.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程教育认证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创新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1)在制定培养计划时,预留2-3学分作为创新学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创新竞赛;(2)将本科生实验室免费、长期开放,鼓励学生长期泡在实验室,自主动手设计一些小实验,完成一些小制作,不能仅满足于课堂上简单的验证性实验;(3)将部分优秀本科生带入硕士生导师的团队,接触本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方法,增长其见识,培养其思维。5.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自我评价为社会评价工程教育认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把绝大多数学生真正学到什么作为衡量人才质量的评价标准。只有每个学生都很好地满足本校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才符合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评价应以社会评价为主,主要体现在毕业生到工作单位后的适应度,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同时定期回访,持续改进,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单纯追求就业率,部分学生就业单位跟所学专业毫无关系,且实行“一锤子买卖”,毕业后就跟学校无关。这就要求我们建立定期的回访机制,不断完善培养计划,从而获得较高的社会评价。
二、基于虚拟仪器的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教学
虚拟仪器的生命力就体现在使用者可以用软件随心所欲地构造出自己需要的仪器,实现丰富与灵活的功能。应用虚拟仪器进行工程测试,是测试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有益于学生与未来的工程实践接轨。通过虚拟仪器教学环节,学生能够用自己开发的虚拟仪器进行机械工程测试实验,完成编写软件、连接硬件,进行实验的全部过程。实验内容包括国内高等院校目前开设比较普遍的各个机械工程测试实验项目。
1.应变测试实验。
在应变梁上按不同形式粘贴好电阻式应变片,用信号调理器完成组桥并供激励电压和进行信号的放大、滤波,用LabVIEW提供的ConvertStrainGaugeReading函数将各种组桥方式的应变电压信号转换成应变值,根据ConvertStrainGaugeReading函数输出的应变值,描绘出各种形式应变梁的挠曲轴,计算出梁的最大挠度值,构成一台高效的多功能数字式应变仪,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掌握应变的测量方法和电桥特性。
2.频率响应函数与数字滤波实验。
频率响应函数是描述测试系统动态特性的重要参数。LabVIEW的TransferFunction计算频率响应函数并返回两个参数,一个数组是频率响应函数的模(FrequencyResponseMag),即被测系统的幅频特性;另一个是频率响应函数的幅角(FrequencyRe-sponsePhase),即被测系统的相频特性。LabVIEW开发环境内有大量的数字滤波函数和数字滤波器开发工具。我们选择比较有典型意义的巴特沃斯(Butterworth)和切比雪夫(Chebyshev)滤波器作为测试系统,并根据选频要求分别将它们设置为低通、高通、带通和带阻型滤波器。通过实验学生既掌握了频率响应函数的测试方法,又了解了各种数字滤波器的频率响应特性。该实验内容也可以脱离硬件进行,大大降低了实验成本。
3.位移测试实验。
位移传感器采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导电塑料电位计,学生根据传感器的电阻分压电路,推导出位移与信号电压的关系式,编写位移测试的程序。实验中用游标卡尺测试位移传感器的位移量,代替被测量实际值,作为测试装置的输入值,对位移传感器进行静态标定。计算系统线性度时,采用LabVIEW的LinearFit函数拟合直线,不需要编程时进行复杂的数学计算,就能取得高精度的结果。
4.基于DataSocket的网络化振动测试。
实验中教师机产生一个频率连续变化的正弦激励信号,通过数据采集卡进行D/A转换后输出,经功率放大器送到激振器,使被测悬臂梁产生受迫振动。压电晶体加速度传感器拾取被测梁的振动信号。为了增加学生参与实验的机会而不过多增加设备投资,这个实验设计为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实验,采用LabVIEW的DataSocket技术来实现的。实验室计算机网络是校园网的一部分,逻辑上是一种总线型结构,采用广播网传输技术。实验室中任何一台计算机发出的消息都能被所有计算机接收到。这样,当教师机运行振动测试服务器程序,采集被测对象加速度信号传输到计算机网络以后,同学只要在自己的振动测试程序中准确填写教师机的IP地址或网络标识名,就可以像自己的机器采集数据一样完成振动测试实验。
三、虚拟仪器技术对其他学科教学的促进
经过这些实验教学训练,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机械工程测试的有关内容和虚拟仪器编程技术。在这个基础上可以根据各种专业课程上学到的知识,自己选择实验内容,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在LabVIEW环境中进行自己感兴趣的实验。这样生动直观地展示许多抽象概念的物理实质,使它们更易于理解,达到课堂讲授很难得到的效果。由于学生要自己“做”实验仪器,所以就必须透彻了解实验原理,合理地设计实验方案,真正参与到实验过程当中。学生对这种实验教学方式表现了极大的兴趣,许多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完成同一个实验。还有些学生为了验证专业课学的某些知识,除教师指定的实验题目之外,还自己设计了一些实验,在完成教师指定练习内容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因此,虚拟仪器技术促进了各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虚拟仪器技术对提高学生工程素质的作用
在LabVIEW平台上进行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不仅能够应用虚拟仪器作为实验设备对理论教学进行验证,而且能训练学生应用虚拟仪器进行实际工程测试的能力。由于我们的实验环境软硬件完全是工业标准的产品,学生在实验中开发的许多虚拟仪器完全可以直接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去。在虚拟仪器教学内容上,我们安排了大量工程实例。学生学了这门课程以后,就知道所学的知识将来如何应用。几年来,我们还注意利用毕业设计这个最后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综合应用虚拟仪器技术和各学科知识,指导学生完成了基于LabVIEW的机器视觉系统、旋转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网络化机械参数测试、现代液压测试技术等课题,其中有些获得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奖。这些课题来源于生产实践,可以在工业现场应用,学生工程素质得到极大地提高。
2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企业职工继续教育不断得到强化,确立了一定的范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同时也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2.1对职工继续教育工作重视不够一是企业对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知不足。主要表现为重普通教育轻继续教育,甚至对继续教育工作抱着敷衍了事或者不屑一顾的态度;缺乏完善的继续教育体系,更没有配套激励职工参加继续教育的措施,加上缺少稳定的经费投入的制度保障。这些导致能够参加继续教育的人数占企业职工总人数的比例偏低。二是职工接受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老职工的“铁饭碗”观念、有经验职工的自满思想、员工怠于学习的情绪、实际接受能力差等因素导致一些职工不愿意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加上企业对职工开展继续教育的鼓励措施不到位,这些都导致了职工接受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低落。当然,更有甚者,有职工把继续教育当成了应付晋升职称的敲门砖,积极性超高,这样有过之而不及,企业要纠正这种行为。三是接受继续教育的外部氛围尚未全面形成。政府管理部门、业主、用户对企业持证的要求和检查越来越严格,重点检查主要岗位人员持证上岗情况。有些企业为获得市场准入条件,存在着为应付资质审查而进行继续教育的现象。这样做只要数量不管质量,只重视眼前利益而忽略了长远利益,甚至损害了职工受教育权,难以形成职工接受继续教育良好的外部氛围。
2.2继续教育形式僵化,不能适应企业现实的需要一是课程大纲和教材不符合企业实际。不分行业、专业和对象,使用同样的教材;不能提供市场急需的继续教育内容,更没有前瞻性的继续教育内容,导致部分继续教育和市场脱节;部分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一成不变,实践知识更新慢,跟不上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是教、需的脱节。从事继续教育的专职教师、专家、权威授课重视理论,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习惯于以教材为本,对现场管理、生产技术等实际情况缺乏了解,脱离了企业及职工岗位技能实际的需要,无法满足职工对岗位技能的需求。三是工学矛盾大。企业职工特别是企业技术人员几乎工作在生产一线,时间紧、任务重、流程细、品种多、工作杂、压力大、品质要求高、技能要求熟、岗位要求各异,加上家庭生活负担重,精力有限,分身乏术,影响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开展。个别继续教育项目教学点太少且只采用集中讲授的培训方式,致使学习人员要花费大量的成本和时间去学习,且因离工作现场远,这样也增加了企业财政负担。
2.3继续教育质量亟待提高一是继续教育质量没有受到企业重视。继续教育是给予企业职工补充知识和提高技能的有效方式和重要途径。企业只按照上级要求或者结合企业发展实际,被动地派出数量不等的职工参加企业内外部举办的继续教育活动,没有去重视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最终导致继续教育工作质量不受重视。二是继续教育学习质量不高。现阶段,企业职工特别是专业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管理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匮乏,只顾派员工参加继续教育来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对继续教育学习过程缺少监督,甚至无法监督,导致学习过程失控,质量不高,流于形式,使投入和收获不成比例。一些组织继续教育的机构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只要课时完成了,内容讲到了,就算达到目的。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是否掌握了学习内容,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缺乏科学的评估和严格的管理措施。三是继续教育缺少针对性,学而不能致用。从表面上看,企业继续教育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其实是无的放矢,缺乏针对性,效果并不理想。部分企业职工接受继续教育后学历越来越高,但现场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越来越低。
3改善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策略
3.1对职工继续教育工作要加以重视一是把职工继续教育工作提升到企业战略性层面。未来的实力竞争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企业要通过继续教育来储备人才,就应建立继续教育的长效机制。从继续教育的成功经验看,继续教育的兴衰盛亡是与企业领导的重视程度分不开的,许多知名成功企业非常重视继续教育,企业把继续教育纳入中长期战略规划来加以重视。提供足够的经费,并专款专用,保障继续教育的发展。通过努力,逐步提高参加继续教育人数占企业职工总人数的比例。二是企业应该鼓励职工参加继续教育活动。企业通过对职工岗位、性别、年龄、思想和心理等多方面开展深入细致的分析,找出根源“,对症下药”,使职工尽快融入到企业,为实现价值而努力,主动自觉地参加继续教育。三是营造继续教育的外部氛围。政府管理部门、社会、中介组织与企业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注重长期利益,克服短视行为,追求一种良性互动的继续教育循环体系。
二、推动劳模示范带动工作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公司把劳模示范带动工作作为提升职工素质、打造一流队伍、构建优秀企业文化的重要举措,用劳模精神在全体职工中构建统一的价值观,用榜样的力量来感召和激励员工。同时,通过劳模带高徒等活动提升了职工技能素质,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主要做法是:
1、通过建立“劳模创新工作室”,实现团队带动学技术
建立“劳模创新工作室”是我公司的一大特色,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工作室有各部门的劳模高级技师、技术骨干、一线职工和部门主任等人员组成一个创新团队。在每月召开创新技术会议中,通过技术分析,讨论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研究创新课题等方式,将公司遇到的技术问题逐一化解。在建立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过程中,一方面提高了青年员工的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公司创造了良好效益。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我公司三年中四个创新项目已获国家专利;有一个班组(劳模工作室的成员班组)的QC成果获得了全国海洋杯一等奖。另一个素材有一个部门的职工在劳模的影响下从一个一线员工成长为市级劳模。如XXX同志通过参与“劳模创新工作室”获得了技能比赛XXX(请据实际情况自己填写)
对“劳模创新工作室”,也要完善相关制度。要走总结、推广劳模先进集体的基本经验,带动公司自主创新能力的活动。
2、紧跟时代步伐,挖掘劳模身上精神财富
公司紧紧围绕实际,紧跟时代步伐,既重视选树掌握现代科技知识、技能先进、富于创新精神的先进典型,又重视选树长期工作在生产一线、在平凡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普通职工;既重视传统品格,又重视时代精神,在此基础上提炼劳模格言,发掘精神财富,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知难而进、无私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劳模精神,为劳模精神赋予了崭新的时代特色。一是,建立“劳模先进座谈会”制度。职工必须与劳动模范、先进个人建立经常性的沟通和联系。公司每年召开一次“劳模先进座谈会”,每次座谈会可以由全体对象有劳模,先进标兵、青年职工等。通过座谈会的形式,让青年职工与劳模、标兵聊技术,学知识从而不断提高自身能力。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一批青年职工在与劳模拉近距离的同时自身的技能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二是,加强劳模宣传。公司在自己网站上设立了《劳动者之歌》专栏,把劳模、先进标兵的事迹进行宣传。于此同时,定期组织职工听劳模演讲团的演讲。在公司领导的亲自把关系下,把劳模、先进标兵的事迹做成展板在公司各部门进行巡回展览。(此部分请自己再酌情完善)一个劳模就是一个旗帜,每个劳模都有一串感人的故事,他们无时无刻不以自己先进思想和行为影响带动着周围的人。
3、建立劳模激励机制,放大劳模的辐射效应。
劳动模范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充分显示了工人阶级的高贵品质和伟大的时代精神,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代表了职工队伍的主流,具有极强的辐射力、感染力和说服力。选树劳模最终目的是要通过劳模精神的宣传,形成人人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一是大力表彰,增强劳模的荣誉感。加大劳模事迹的宣传,使劳模事迹家喻户晓,使劳模成为真正的“明星”。二是持续宣传,增强劳模的影响力。我们把宣传劳模作为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劳模事迹的学习宣传,让劳模的崇高精神影响和带动全体职工,激发广大职工群众奋发向上的精神。三是强化激励,增强劳模的吸引力。加大对劳模的奖励力度,使劳模们不仅获得巨大的精神荣誉,也从物质上得到肯定。
三、实施劳模示范带动工作带给我们的启示
劳模示范带动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发挥劳模先进人物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提炼劳模先进核心技术和管理思想、展示劳模先进精神、放大劳模先进效应、打造劳模先进品牌,形成劳模先进文化,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提升公司品牌,增强公司的软实力,为企业科学发展、持续发展提供优秀的人力资源、丰富的智力支撑和充足的精神动力。
1、实施劳模示范带动工作,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
劳模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实践者,为公司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他们的创新奉献精神时刻影响着广大职工,在为企业的奉献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实施劳模示范带动工作,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最生动的表现形式。
2、弘扬劳模精神,有利于形成“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培养和选树劳模,是充分重视人的价值的表现,为员工明确了努力的方向,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得到了突显。
3、放大劳模效应,引领公司员工向劳模学品德学技术
通过放大劳模效应,是广大员工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劳模的价值所在,从而在工作中以更加积极地态度向劳模学技术,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为公司和员工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进一步做好劳模工作的设想
1、进一步完善“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培养机制。
培养劳模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保证劳模的先进性、永久性,要进一步完善公司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培养机制,为劳模与职工成长提供更多的机遇,从机制上为实施劳模工程创造条件。
2、提高对劳模价值的再认识
在成熟的产业结构中,依次存在高级技术人员、普通工程师、技术员、技术工人、高级技术工人及一般附属个人的职业划分,并呈现出橄榄型的结构特点,即高级技术人员和一般附属个人比例是相对最少的,处于中间的技术员和技术工人是比例最大的,因此社会上需要大量的技术员和技术工人。
无论是传统制造产业,还是高科技装备企业,其生产线上都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高速时期,产业结构中既有传统的制造产业,为了提升产业结构,正努力的加速传统产业的科技化进程,同时也在逐渐探索新型制造产业的扶持。由于我国人力资源的丰富,我们不可能像某些发达国家那样在科技制造产业发展的同时向国外过多的转移传统制造业,因此我国的制造产业呈现出新旧结合和同时发展的现象,这就为技术工人即职业教育接受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这也是我国中职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源泉。
(二)国家政策的扶植
由于职业教育对于国家产业政策的巨大支撑作用,国家制定了大量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并对相关学校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特别是在学费及生活费方面,国家给予每个学生一定的补贴,不但减轻了学生的家庭负担,也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职业院校。
(三)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新机遇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出现下岗人数逐年增多和农民工数量不断增加两个比较明显的现象。这两个群体在面对新的就业机会的同时,也面临着自身职业技能与就业机会不匹配的难题,急需进行新岗位的职业技术培训。长期以来,多是由企业承担这一部分的培训任务,由于企业以生产、盈利为主要目的,造成了这两个群体就业难的问题,而大量非熟练工人的进入也影响的企业的正常运转。
以中职学校为代表的职业教育学校在培训技术工人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面对大量迫切需要职业培训的群体,可以大胆开拓自身的市场,不要局限于应届学生的招取。通过培训社会人员,既能对闲置的师资、教学设备加以利用,创造丰厚的收益,同时也契合了国家的产业政策,帮助企业培养了大量合格的技术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