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9 09:26:0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序号
职业名称
等级
1
营销师
5、4、3、2、1
2
公关员
5、4、3
3
职业指导人员
4、3、2、1
4
项目管理师
4、3、2、1
5
电子商务师
4、3、2
6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4、3、2、1
7
物流师
4、3、2、1
8
3、2
9
企业信息管理师
3、2、1
10
理财规划师
3、2、1
11
企业培训师
3、2、1
二、鉴定时间和考核方案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要求,北京市定于2016年5月21、22日和11月19、20日组织两次全国统一鉴定。具体考试时间和考核方案见附件1和附件2。
三、考生报名类型
2016年5月全国统一鉴定项目管理师、企业信息管理师、营销师职业只受理补考考生报名,2016年11月不安排以上三个职业的考试。
四、鉴定报名
(一)报名与资格审查时间如下表
5月全国统一鉴定
报名时间
资格审核时间
3月9日9:30-3月15日17:00
3月23日-3月31日
11月全国统一鉴定
报名时间
资格审核时间
9月6日9:30-9月12日17:00
9月21日-9月29日
(二)报名途径:北京市全国统一鉴定采取网上报名方式,考生登录bjrbj.gov.cn/zyjd/网站进行报名或登录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主页,点击“用户定制服务中心”进行报名。
(三)密码重置:全国统一鉴定报名系统密码重置工作于报名期间(工作日)办理。考生遗失登陆密码的,须本人持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在报名期间(工作日)到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中心进行密码重置,过期不予办理。
(四)全国统一鉴定报名要求考生本人如实申报个人资料并保证真实、无误。考生本人对信息失真造成的后果负责。考生本人应按预约的时间、地点,持需资格审查的材料的原件,参加考生资格审查。
(五)参加心理咨询师(二级)、营销师(二级)、职业指导人员(一、二级)、项目管理师(一级)、企业培训师(一、二级)、电子商务师(二级)综合评审考试的考生,应于规定时间内提交论文,具体论文提交方式、时间及提交要求参照《关于2016年心理咨询师(二级)等六个职业综合评审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附件3)。考生论文不符合相关文件要求的,将不能参加论文答辩。
(六)鉴定报名和所需文件请按《关于印发<北京市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考务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京人社职鉴发〔2011〕3号)及相应职业国家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
(七)根据北京市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建设要求,参加全国统一鉴定的考生将逐步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如果考生在报考期间提供虚假资质材料、存在考试作弊等违规行为的,将被列入个人诚信记录,影响个人信誉。
(八)为做好全国统一鉴定工作,我中心专门设立了报名咨询电话:64962237、监督举报电话:64936211,认真严肃处理群众举报的问题,及时解决考生咨询和现场发现的问题。
附件:
1.2016年全国统一鉴定时间安排
2.2016年全国统一鉴定考核方案
1 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发展是和谐社会的进步
在当今我国建立和谐社会过程中,怎样建立和谐的心理健康服务,不断适应并满足社会日益 增长的心理健康需求,值得我们专业人员思考。心理咨询的社会化服务代表了我国心理健康 事业的进步,在当今我国建立和谐社会过程中,提供和谐的心理健康服务在以下方面是具有 积极和重要的意义的。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发展是和谐社会的进步。
1.1 和谐的社会需要和谐的心理健康服务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 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在大力建 设和谐社会的今天,重视人文关怀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把“心理疏 导”写进了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心理疏导在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
2007年我国“世界精神卫生日”的宣传主题是“提倡心理咨询,促进精神健康”。卫生部号 召在全国开展了“心的和谐――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都说明心理咨询和精神健康在 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和谐的社会需要和谐的心理健康服务。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节 奏加快,社会竞争激烈和各种压力的增加,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可能也会随之增加。另 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物质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心理健康的需求也 随之增加。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会有更多的人去求助心理咨询师。
1.2 心理咨询服务可以预防心理和精神疾病 近年来,我国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碍的发生率 有了明显的上升趋势,据媒体报道,中国13亿人口有1600万精神疾病患者,而青少年中有各 种学习、情绪和行为障碍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也已经达到了3000万。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目 前精神疾病的治疗率不高,例如抑郁症的发病率已经达到3%以上,而目前全国地市级以上医 院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不足20%。而在现有的抑郁症患者中,只有不到10%的患者接受了相关的 治疗,提高精神疾病的治疗率已经我国心理卫生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
面对我国社会心理健康需求的急剧增长,学校和医院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服务已经无法满 足求助者和病人的需要,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心理健康服务也基本是空白,庞大的心理咨询与 心理治疗的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大量的 经验告诉我们在和谐社会提供和谐的心理咨询服务可以预防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发生,同 时也可以提高中国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在预防和治疗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因为心理咨询的对象大多数是有各种各样心理问题和障碍的正常人或者病人,心理咨询服务 还能够在疾病早期发挥预防作用。
1.3 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教育是大学学历教育的补充 由于我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在 大学学历教育发展缓慢,我国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人员严重缺乏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我国 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同样也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需求,在教育、医疗、社区、机关、 企业等领域都需要心理咨询服务人员。
我国目前开展心理咨询师学历教育和培养条件的学校并不多,近年来,仅有部分学校有心理 咨询专业教育和培养人才,这些教育资源也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因此,在我国心理 健康服务人员严重缺乏和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需求增加的同时,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发展可以 促进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心理咨询师和开展职业培训可以作为大学学 历教育的补充,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教育也是和谐社会的进步。
2 心理咨询师职业发展的困境
由于目前我国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心理咨询师的执业 能力遭到了社会和业内人士的质疑。因此,如何提高我国心理咨询服务水平和心理咨询执业 技能,是当前社会比较关心的问题。
2.1 资格认证方式全国尚未统一 目前全国心理咨询职业培训教材并不统一,例如人事部 门、卫生部门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各自使用自己的培训教材,人事部门和卫生部门并不使用 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的正式出版的教材《培 训教程》,有些培训机构甚至自定心理咨询师培训教材。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为三级:心理咨询师(三级)、心理 咨询师(二级)、高级心理咨询师(一级)。某培训机构自己采用“国际”心理咨询师考核 认证等级,分为C和B级,而不参加全国考试。例如心理咨询师(二级)的考核认证方式并不 统一;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定要求论文答辩,有地方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心理咨询师需要 面试鉴定,而国际心理咨询师B级考核认证论文答辩和面试鉴定都不需要。
2.2 心理咨询师的执业能力遭受质疑 2001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 并颁布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试行)》。《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规定从事心理 咨询服务的人员必须接受正规心理咨询培训,并通过国家统一职业鉴定中心的考试后,才能 具备职业执业资格,将成为职业的心理咨询师。自劳社培就司函[2003]30号文件号文件下 发以来,全国各地开始申报开展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远程培训试点工作,在全国大多数 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培训鉴定试点机构。
随着心理咨询在全国不断升温,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热爱心理咨询,有志于从事心理咨询工作 的人士不断加入到行业中来。近年来,出现了心理咨询行业存在着从业人员复杂,服务水平 参差不齐,行业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据广州某心理咨询师培训中心2003年招收的第一批65位 学员中调查发现,医务人员约占40%,教育工作者约占20%,管理人员约占10%,其余为会 计师、编辑、记者、电台主持人等。(2006年09月19日广州日报)。由于个别培训机构对申 报心理咨询师鉴定认证的条件的准入条件比较低,对心理咨询师的自身心理素质不够重视。 有些非心理学生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如果这样的学生 也取得了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是否能够帮助有心理问题的人值得我们怀疑。事实上也 可能影响了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技能水平。据考察发现已经取得心理咨询师的个别心理咨询师 的职业技能水平存在问题,心理咨询师缺乏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对心理问题和心理疾患不 能识别,难以提供正确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对比较复杂的、重要的病理心理现象,不能作出 正确的心理诊断。个别心理咨询师缺乏临床心理诊断技能,因为不能区分各类心理障碍或精 神病,导致患者病情延误也时有发生。
2.3 心理咨询职业发展困难重重 目前全国估计已有几万人获得了不同部门颁发的心理咨 询师证书,究竟是那一种心理咨询师证书真正具有心理咨询的执业资格,那一种心理咨询师 执业资格证书具有合法性,目前我国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心理咨询职业发展在某些地方还没 有明确的行政许可,至少目前在医院和学校都没有被接受可以上岗。目前社会有几种机构在 做心理咨询:一是医院里的心理门诊,二是各种咨询公司名义做心理咨询,三是学校心理咨 询的对社会服务等。由于心理咨询社会化还没有得到法律的行政许可,心理咨询职业发展困 难重重,有些心理学专业学生获得了心理咨询师证书还不知道应该去哪里申请从业。例如上 海目前估计已有近万人获得了不同部门颁发的心理咨询师证书,但是,只有10%左右的心理 咨询师在提供服务。因为商业咨询公司的管理者则是工商局,目前开办的咨询公司大多数不 能以心理咨询公司的名称出现,必须冠以其他咨询公司名义出现。
另外,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大约有20余所医学院校设有应用心理学专业(临床心理学方向 ),已经有几届毕业生,但找工作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去医院被认为没有处方权,而被 拒绝;到社会很少有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自己开业有经费困难,也有实践经验的问题。这 里有一个误区,在医院做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根本不需要开处方;这是医院的错 误认知,难道辅助科室的工作人员都需要开处方吗?
3 加强心理咨询师的继续教育,提高心理咨询执业技能
心理咨询社会化和市场化行为是心理咨询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在市场化的过程中, 如何让这一关系着整个民族未来生存质量的重要行业健康发展?如何让市场化和专业化并行 、改善良莠不齐的行业现状?如何帮助从业者走出迷惘、鼓励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有信心从事 心理咨询工作?是当今我国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如何建立和谐的心理健康服务?必须思考 的问题。在我国心理咨询师职业化发展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心理咨询师职业发展存在一些 问题是可以理解的。笔者提出如下建议,当前,我们应该对心理咨询机构和从业人员基本情 况开展调查,了解和掌握心理咨询机构及从业人员的现状,为了进一步推动心理咨询职业发 展发展,我们应该对心理咨询行业加强管理,加强心理咨询师的继续教育,提高心理咨询执 业技能是当务之急。
3.1 加强心理咨询师的继续教育,提高心理咨询执业技能 为什么需要提高心理咨询师执 业心理咨询技能?因为我们目前的心理咨询师培训教材已经超过了心理咨询的概念,基本上 是按照心理治疗师的要求。这对对一个没有医学和心理学背景的学生来说,要在几个月内掌 握心理咨询技能是不可能的。另外,心理咨询的对象大多数是有心理问题的人,心理咨询师 要在心理疾病早期发挥预防作用,必须提高心理咨询执业技能。据上海心理咨询行业的 消息说,现在提出了行约规定,如果聘用心理咨询师从事收费的心理咨询活动的人员上岗, 要求该心理咨询师每年的咨询实践活动和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分别不少于20小时。
因此,作者建议应该建立心理咨询师继续教育制度;在我国目前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认证还 没有达到专业化的训练标准和要求的情况下,心理咨询师可以经过临床心理督导、心理咨询 和治疗实践和继续教育与学习,通过继续学习心理咨询和治疗课程和训练提高自己的水平。就像医学院毕业的学生,未经住院医师训练是不可以独立上岗的。虽然我们目前还没有达到 美国心理治疗的职业化与专业化的标准,但是,国内同行应该学习他们的管理方法。在美国 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主要有四类人员,执业临床社工、执业临床专业咨询师、执业临床 心理学家和精神医学博士。他们都必须在大学附属医院精神科和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完成 心理咨询与治疗实务训练。一般具有心理学博士学位(Ph.D或Psy D),然后要接受1000个工 作小时或大约一年的临床督导,心理咨询与治疗实务训练。此类人员一般在大学附属医院精 神科或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完成心理咨询与治疗实务训练。然后通过考试获得执业资格, 每年需要30至50继续教育的学分,每两年重新申请执业资格。
我国心理咨询师已经形成,如何使他们从社会培养的非科班出世的职业人成为社会需要的心 理咨询和治疗专业人员,是我们当前需要考虑的。我们应该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心理 咨询师继续教育体系。例如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证书以后,一定要经过专业督导,专业 人员和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各种各样的案例和一定时间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实践的过程与训练 。继续教育与学习,拿到一定的学分,学习和参加各种各样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技能。如果有 单科结业证书,将来也可以证明自己参加过培训。
应迅速建立临床督导心理咨询与治疗实务训练制度。作者提出两种方式:第一,在大学附属 医院,心理系或心理研究所建立临床督导、心理咨询和治疗实务训练系统,为心理咨询师提 供心理咨询与治疗实务训练;第二,迅速建立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不能在大学精神医学 系或心理系接受心理咨询与治疗实务训练的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应他们提供实务训练 场所。
2.第一周,家长开放周接待课共10节
3.第二周,师徒结对工作,认领新进校王志明老师为徒弟,并帮助指导相关教育教学工作。
4.教学活动月,组织指导开展了一节示范课、一节研讨课和一节考评课。之前多次组织开展听评,进行磨课。
5.组织并参加编写我组三年来组织学生参加的三届xx区学生和教师的科学探究大赛获得作品集,制作8块学生活动展板和三项学生现场演示作品,参加在合肥工大附中进行的“xx市中学生生物科学探究活动展示”,共11项学生作品全部获优秀,其中本人指导的3篇学生作品,并获得优秀组织奖。
6.十月下旬组织指导王启金老师《生物的变异》课堂教学,参加xx区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并获二等奖
7.参加xx区期中、期末考试命题指导工作。
8.十月底,十一月初,代表xx区在全国课改十年经验交流会展示优秀教研组工作,并被颁发荣誉证书
9.参加为期5个月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培训,并通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答辩、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等三项考试。
10.参加为期五天的xx省中小学心理指导专委会举办的“xx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第六期)”,论文《爱心责任陪伴孩子》获二等奖。
11.11月9日以来心理素质拓展中心工作启动和师生心理辅导,两月辅导38例,其中团体3例,共个别接待58人。接待从中央到各兄弟学校校长团各级各类大型视察、参观8次。整理案例并归档、参与素质拓展中心网站建设工作
12.合肥师范学院实习生指导工作
13.指导合肥师范学院大学二年级学生参加
我校生物兴趣小组活动共9个项目。
14.指导合肥师范学院教学法讲师的挂职锻炼工作并接受双方学校领导的视察。
15.申请参加省级重点课题《初中生化科学探究活动的实践与研究》的一系列工作。
16.参加xx市于38中举办的教研活动
17.参加xx区名师工作室的各种工作
18.组织参加xx区主题听课的设计和实践
19.和一中老师互动:围绕“初高中生物课的衔接”主题的研讨及互上互听公开课,本人上了一节公开课,听一中老师3节公开课。
20.接待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老师的调研并组织听评刘经智老师的《细胞分裂》公开课。
21.参加校七届一次教代会。
一、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近十年来,应用心理学专业在我国多所高校包括不少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得到迅速发展,然而有调查显示,该专业学生认为本专业存在课程设置欠合理、理论联系实践少、实验少、教学手段较单一等不足,特别是“缺乏实践,缺乏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被认为是当前心理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最近对207名在校学生的专题调研中也发现,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表示了较为强烈的愿望!根据以往的调研和我们的体会,不少地方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长期主要存在如下不足:一是专业教育理论教学偏多,实践教学偏少;二是实践教学模式较单一,缺乏创新性,实践教学系统性、针对性不强;三是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亟需具有理论知识深厚、实践能力突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四是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这方面突出表现为传统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基地偏重学校心理教育,难以适应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亟需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灵活机动的实践教学基地;五是实践环节与实际应用缺乏有机联系;六是实践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共享程度较低。
二、应用心理学专业分层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内容
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在心理学教学中,应该始终把心理学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健康教育等实践紧密结合。心理学要与不同个体、不同群体、不同文化等密切结合才会有生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等都大有裨益。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体系应适应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专业学习的需要,注重分层、多样化、立体化协调发展,以利于培养培养应用心理学专业复合型人才。
(一)实践教学目标建构的层次化、多元化
根据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的内容,应有不同取向的实践教学目标,可以在不同教学阶段进行多样化的单项能力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素质培养;或毕业、就业前的上岗前培训、技能提高培养等。在实践教学目标层次上,应使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体现出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过程:
1.认识实践
认识实践的课程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践的目的是对专业知识进行认知,让学生对本专业产生感性认识;实践方式有教师讲解、课堂演示、实验演示、软件仿真模拟,进行课堂讨论,参观见习与实习、考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参观等。还可在假期安排集中实践,如心理学调查等。
2.模拟实践
模拟实践的目的在于配合专业课的课程实习,促进专业学习,为校外实践奠定基础。模拟实践主要利用校内实践场所,如心理学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心理咨询室等,进行模拟心理咨询、普通话实践训练、人际交往训练等。
3.专业综合实践
专业实践的目的以形成和提升专业能力与素质为主。校内专业实践主要是在中、高年级进行综合性专业训练,如在心理实验、心理咨询、心理测量、认知心理学、广告与营销心理学等课程中的综合性项目中,学生综合运用实验、测量、访谈、问卷调查、个案研究等方法进行专业实践;校外专业实践主要是专业实习,时间至少8周以上,最好实施轮岗实习。
4.研究实践
研究型实践教学是指在实践教学中,指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是学生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以完成课题研究为动力,经历选题、搜集资料、选择方法、研究设计、组织实施、分析结果、提炼观点、撰写论文(研究报告)的实践过程。研究实践的目的以展示能力、拓展能力为主。研究实践应提倡选用来自于社会生活实际的实用性课题或与教师的科研工作紧密结合的课题。
研究实践应注意处理好一般要求与提高层次的关系:如对于那些有较强的专业兴趣、专业基础较好的学生,根据学生专业学习的特点,在自愿的基础上试行导师制度,师生结对,具体指导。指导学生学习和应用心理学知识,参加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大赛”、“创业大赛”等科技实践创新活动。同时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专业意识、思想行为等多方面进行指导。要使各个不同层次上都有指导教师参与对学生的指导工作。本专业这方面近年来每年均有10余位学生的项目获得大学生挑战杯校级立项。
(二)实践课程设计的系列化与实践教学项目设计的多元化
实践课程设计主要是在某一门专业基础或专业课内安排系列实践教学学时或专用周,这些课程主要有心理测量、实验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学校心理学、行为矫正、心理学研究方法、广告与消费心理学等。课程设计的选题尽量来自于社会的实际需要,使课程具有真实性,从而使结果具有实用性;课程设计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要根据现有学生已学的知识结构情况而定,并使课程设计题目层层深入,形成系列,从而来系统地提高学生的基础技能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项目设计除了各种多样化的单项实践教学项目外,可以开展各种综合性实践教学项目。如根据专业情况和实践教学内容对实践教学项目的设计可以采用“复制型”、“模拟型”:在校内复制、模拟某一实际工作现场,重在模拟职业环境、职业氛围和工作流程,建立与工作现场的设备和工作情景完全相同的实训场所,如学校心理咨询的场景训练等;也可以采用“虚拟环境型”:实训中的学生形成虚拟工作环境,采用案例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法等手段开展实训活动,让学生以专业人员的身份(学校心理教师、心理咨询师、社区心理学工作者、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师、企业营销人员等)出现,完成某项虚拟专业任务;还有“混合型”:即进行各种混合型实训项目训练。
(三)建构分层立体化的实践教学环境
1.校内实践教学体系的分层立体化建构
一是实验室实训课程的实践训练。实验教学是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下通过自己主观努力完成的教学过程,它的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是无可替代的。通过实验教学,主要是深化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基本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创新意识。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其实验教学体系包括基础实验(基本实验技能、基本规律验证等)、专业综合实验(现代心理实验技能、专题实验等)以及研究性实验(心理学规律的探讨与研发工作等)三个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具体如开设SPSS与心理统计、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认知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技巧等实验实训类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科技的进步,目前心理学实验可以区分为两大类,一是在实验操作台上通过机械和手工完成的实验,二是计算机模拟实验,它们各有功用,二者配合使用,可以相得益彰。然而实验教学应该避免完全以计算机软件系统模拟和代替传统的仪器操作的趋向,以利于培养学生整个实验的操作能力以及创造性研究实验的能力。另外,还要加强实验室的开放,要将实验室的所有实验项目对所有学生进行开放,对不同实验课程设立不同的实验教学计划,建立网上选课的机制,设立相关值班制度,充分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
二是开设应用技能课程。这方面课程主要在校内通过校内实训场所(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实验室、团体心理训练室等)的课堂教学进行。以该专业学校心理教育方向课程为例,应用技能课程要围绕“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课程与教育”和“心理测评及应用”三大实践技能展开,以便完成对服务对象心理“了解”、“发展”和“补救”的任务。在应用技能课程教学中,可以广泛使用案例教学,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以案例情节为线索,自觉进入案例现场,充当其中角色,独立思考,独立决策,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相应的实践技能。
三是课程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撰写与研究。课程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要求学生综合性地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自主研究与探索。特别是教学计划中,第八学期最主要的教学工作就是指导学生撰写学位论文,这不仅是对过去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总结凝练的过程,更是对学生综合科研实践技能的检阅与提升的过程。
2.校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分层、多样化建构
主要通过校外见习、实习活动,综合培养及检验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其目标是形成独立而灵活的相关行业的从业能力。这项工作仅仅靠一两个实践教学基地是难以达到效果的。为了保证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校外见习、实习的效果,应形成较为完备的层次合理的实践教学基地梯队。如以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的实践而言,我们适应面向针对不同层次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的群体进行相关了的教学实践:一是针对普通心理需求的群体(如普通学校);二是针对一般问题行为群体(如青少年成长特训学校);三是针对严重问题行为群体(如劳教所);四是针对心理障碍与精神疾病群体(如康复医院)。
3.注意实践教学课内常规体系与课外非常规体系的协调建构
实践教学课内常规体系主要是指在教学计划中有系统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包括:一是集中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专业课程中的实验、实训环节,如在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心理咨询等课程中增加实践内容,增加运用专业知识从事科学实践和社会实践的机会;二是专业见习、实习、毕业论文及专题性、有组织的系列社会实践。如将专业实习、见习与理论课穿行,让学生参加一些实际的课题研究和社会调查,使学生在实践中验证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并在实践中学得一些书本上难以学到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课外非常规体系主要包括:一是积极指导与心理学相关的学生社团活动等课外活动,每年组织心理社团成员开展大规模的新生心理素质测量与评价活动;经常举办应用心理学学术沙龙或学生论坛;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心理援助服务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二是定期邀请校外名家和校内专业教师举办一些心理学专题的讲座,如“应用心理学发展前景”、“心理援助知识讲座”等;三是举办“心理剧”、“心理学知识大赛”等比赛,以培养学生专业应用能力与竞争意识。四是在校内通过导师制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研究活动,培养创新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创业团队间的合作能力。对于有突出表现者,如各种重大学习竞赛、辩论大赛、演讲大赛、心理剧比赛、知识竞赛中获奖,在正式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上者,经本人申请和学院批准后可酌情代替选修课或实践课对应的学分。五是校外实践。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必须参加的实践活动,包括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各种调查与专题研究、案例分析和学生的兼职工作等。对于参与课外工作实践表现突出的学生,设置奖励学分。通过课外实践环节,拓展个性化教育的空间,保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们指导本专业学生为主体的湘中大学生心理学协会等学生社团开展了多种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特殊教育学校支教活动、四川地震灾区心理援助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该协会荣获“湖南省优秀大学生社团”荣誉称号(2007年)。
4.注意实践教学实体资源与网络资源的协调建构
互联网的兴起,为拓展实践教学实体资源的功能提供了新的平台。如实验室建设可以采用网络化管理,形成了各实验分室―实验室办公室―校园网的三级智能化、网络化管理;建设开放实验室,实行开放管理的运行机制,可以营造不同层次的、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实践教学环境;学生可以在网上递交报告、下载作业,教师可在网上批阅实验和设计报告、布置作业等;另外将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实验项目、课程设计项目和实习内容都制成多媒体教学课件挂在校园网上,方便学生进行下载。学生的校外实践活动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与教师的教学信息交流、与同学的学习资源共享,这样极大地拓展了实践教学的资源空间与灵活性。
5.注意实践教学校外资源与校内资源的协调建构
实践教学校外资源与校内资源是相辅相成的。如要求学生依据自己的就业意向或考研方向选择毕业论文的选题,并结合毕业实习进行调研、访谈等,通过使毕业论文、毕业实习与就业意向相联系,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这项工作与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实验室、图书馆等资源均相关联。又如实验教学其实既包括实验室实验,也包括实习基地的实践性实验,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科研实现一体化,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心理学研究的能力和素养。
(四)在实践教学上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多元化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重视采用“启发式”教学,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手段,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如在实验教学中,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的比例,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和研究创新实验项目的比例,在实验过程中,分层次提出实验要求,并加强实验过程的指导。在各类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出不同层次、不同设计要求的多个设计项目,加强引导,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学生必须完成设计文档。在设计指导安排上,学生可自主进入开放实验室,也可通过校园网进行预约,教师在网上进行设计过程的指导。
在教学形式上要注重多样化。如对于综合性实践教学可以采用“产学紧密结合型”,如在实践单位、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习的毕业前学生,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专业实践,由学校实践教师和所在单位专业人员人员共同指导实践教学;也可采用“试用型”、“定单型”,对于已经联系就业单位的学生,除结合实践教学基地进行产学结合实践教学外,可以与就业单位进行订单式实践教学,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采用“提前就业方式”进行实践教学――“单独实习”;“创业型”,对于创业型专业人才,可以提供创业条件,进行创业实践训练。
(五)实践能力评价的多元化
对于实践教学的能力考核可以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专家评价、社会评价等不同方面的评价;考核形式可以采用解决实际问题式考核、试卷式考核、小论文形式、口试、答辩、实践小组评议、自己申报与小组评价相结合、专家评价等不同方式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评价。
三、应用心理学专业分层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保障
1.相关政策与行政支持是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坚实支撑
这方面包括:学校行政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支持、在仪器供给和维护中的支持、在课程教学方式、大纲和考试设计、立体化教材的编写、学生社团活动的组织等方面赋予教师更多的灵活性和支持、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专业分层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建构创造和谐的外部环境等方面的支持等。
2.“双师型”专业教师是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主导力量
建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教师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这就要求专职教师在掌握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还要了解和熟练掌握计算机和高等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相关应用性知识和技能,加强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可通过参加专门的心理学师资培训、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以上证书、主动服务社会、也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些有心理学应用实践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兼职来充实师资队伍。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一支既能从事心理学专业教学与科研,又能亲自参与各种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我们现有6位教师拥有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有多位教师面向校内外开展了讲座、心理咨询与辅导等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其中有教师如陈杰副教授也在学院和社会上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于2009年获得湖南省优秀教师荣誉。教师在学科专业建设、教改与科研方面也注重突出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取向,有较丰富的相关教学与科研成果。这些成果紧紧围绕当代应用心理学的重要专业方向之一――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为专业办学提供了较为强有力的学科专业保障。教师队伍在服务社会、服务学生方面面向广泛,社会效益显著。
3.积累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社会资本,注重实训场所建设主体的多元化
校内实训场所建设主要由学校自己投资兴建;也可学校与社会共同投资兴建,引进企业或科研院所在校内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可以利用企业在学校投资实践教学设备为企业做广告宣传等方式。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主体也可多元化,要积极取得政府、有关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学校、医院、劳教所等的支持。
总之,要逐步摸索一条符合学校实际情况、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积极性的教学方式,并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有机的整合,使实验教学、实习、竞赛、毕业论文等相关环节不再孤立,彼此都能够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起到积极作用。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的需求,形成阶梯的立体化培养方式,让各层次的学生均能充分的发挥其个性,得到适合其的培养,并使之均能成为具备高素质、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应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秦素琼,等.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A].李其维.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
[2]任其平,黄警钟.基于能力培养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改革探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9-30.
[3]谢倩,辛勇.构建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81-82.
[4] [7]阴山燕.对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7,(9),819.
[5]谢爱武.关于高师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思考[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4).140.
[6]吕建国.应用心理学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思路[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3):33-37.
0 前言
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充分认识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意见》明确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式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分析和研究当今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不断加强心理品质的提升,为成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如何消除大学生的心理差距,使其顺利成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应该如何?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十多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总结出围绕高职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八项核心能力,形成“个性与共性、教学与学工、课内与课外”三融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1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
1.1 面对个别学生的咨询性个体心理辅导形式
个别心理辅导(咨询)是单独与咨询师面对面的交流,这种稳定的关系本身就有疗愈的作用。个别辅导(咨询)有利于解决来访者深层的问题,咨询师可以对来访者的生活史,现在的主要心理矛盾、心理结构、心理发展阶段、主要防御机制等指导今后咨询的关键点做非常系统的判断和评估。特别是刚开始进行心理咨询时,以个别咨询开始将使来访者较快地获得稳定感。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一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在校生达到了15000人。如何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校园环境,更好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拥有健康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充分发挥潜能,是学校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学校于1999年就组建了“聆灵心声”心理健康咨询组织,采取信函式的一对一的个别咨询方式。并于2004年正式组建了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现有专兼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二十名,实行心理咨询师联系院系制度,建立有班级心理委员、学院心理咨询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三级网络制度。新生入学期间,利用SCL90量表和大学生人格问卷对全体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对得分高的学生专门建立特异体质学生档案,给予重点关注并提供专门的心理支持服务。
1.2 面对全体学生的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形式
个别辅导有利于解决来访者深层的心理问题,但由于世俗的偏见和对心理咨询缺乏了解,使许多大学生对心理咨询存在顾虑并望而却步。一方面,心理普查的结果不容乐观,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困惑大量存在,一方面,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又门可罗雀,少有人问津。如此情形让心理咨询师们也很困惑,是坐在咨询中心等学生来访,还是走出去,用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与学生互动心灵相通呢?面对全体学生,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形式更能发挥其教育优势。
发展性心理辅导着眼于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养成与潜能开发,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帮助不同发展阶段的个体尽可能圆满地完成各自心理发展历程,妥善解决心理矛盾,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开发其潜能,促进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由于较少提及心理问题和障碍,使广大学生更易接受。此外,团体辅导中更多地运用了体验式的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和老师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2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探索
基于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形式的优势,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团队以课题为依托、以校园为实验场所、以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性实验研究。
2.1 时附锥
团队成员自课题申报开始就着手前期的准备工作:组建课题小组、整理课题申报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组织教师赴北京大学分期分批进行拓展师资培训学习并取得相关资质、组织教师进行体验式学习模式理论学习和探讨、组织教师进行团体辅导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课题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后,团队成员于2009年5月正式启动研究工作,6月份开始设计拓展项目及实施方案。成立学生社团――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协会完成招募实验组成员。
2.2 心理拓展训练阶段
2009年7月召开论证会,进一步明确培养方案和计划、调整成员分工、细化教育内容;9月在医学院新生中招募实验组成员,从268名志愿者中随机分层抽样选择55名同学作为实验组学生,并确定了对照组学生。从2009年10月至2012年6月,课题组对09级实验组学生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跟踪培养。按照大学生身心成长规律进行循序渐进设计,分别围绕环境适应、人际沟通、团队协作、自主学习、自我认知、自我控制、情绪管理、创新实践核心能力模块对实验组学生进行心理拓展训练并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全程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心理测量,作对比分析研究,总结实验组中出现的问题,并调整相应的培养方案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2.3 任务和项目驱动活动阶段
在设计构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在“边研究、边试验、边修改”基础上进行探索,收集效果反馈资料;为了达到“先行后知、知行结合”的目标,特制定出“任务驱动计划”和“项目驱动计划”让学生的健康积极发展――核心能力,通过活动体验与参与得以真正的提高与升华。
“任务驱动计划”是指给实验组学生设定特定的任务,不给任何帮助的情况下在指定的期限内,让学生们自行想办法解决问题与冲突,最终完成任务。通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筹经费拍摄校园情景DV剧并举行全校首映礼、组织首届校园心理剧大赛、组织首届PPT达人大赛、首届阅读经典读书创意秀大赛等一系列的“任务驱动计划”,让学生在活动中综合运用前期心理拓展训练的学习成果。最终,校园情景DV剧《安放青春》在全校成功首映,首届校园心理剧大赛、首届PPT达人大赛、首届阅读经典读书创意秀大赛等都好评如潮。
“项目驱动计划”是指为了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第三学期时由实验组学生自由选择进入不同的项目组接受不同的挑战,培养深层次的心理品质和创新精神。分别组建:助教组、创业组和科研组。助教组负责协会新成员的纳新及承担新成员部分课程的授课任务。开设“学生大讲堂”,定期面向学校全体师生作专题讲座;创业组学生自由组合,又细分为若干小组,书写创业项目立项书,进行市场调研和可行性调查,建立严格财务及分配制度,组建团队真金白银、自负盈亏进行创业项目活动,各创业小组均取得了较好的战绩;科研组也遵循自由组合和兴趣相投原则,细分若干小组,首先进行文献查新,小组进行头脑风暴法,确立研究方向。定期向指导老师汇报研究进展,开展专题调查研究活动,并撰写学术论文并公开发表。
此阶段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方式――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学习方式,鼓畈⒅傅伎蒲行∽榈难生分别在《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等专业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形成了“教学与学工、课内与课外、共性与个性”三融合的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3 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推广
3.1 学生积极参与高度认同
心理拓展训练虽然都安排在学生课余时间,但学生们却有着高度的积极性和浓厚的兴趣,每次都提前半小时到达场地等候,分享单中有许多同学写到“期盼一周的活动终于来到了”,“望眼欲穿的团队活动终于开始了”,在轻松、活泼、自在的气氛中,学生们充分地感受着体验式学习的魅力,在“小游戏大道理”中分享着各自的心路成长历程,坚持在每天的感恩簿中记录着点点滴滴的感动。这些都让学生对心理拓展训练产生了高度的认同感和吸引力。任务、项目驱动主题活动的进一步推进,对学生践行学习内容和技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增强综合能力和素质,自信心和成就感不断提升,对活动参与度的热情也不断增加。
3.2 学生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兰州市第十六中学专职心理教师金晓丽老师为大家做青春期心里健康方面的专题讲座,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金老师的到来!
金老师是一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注册助理心理师、兰州市教育局“兰老师”心理热线骨干成员、兰州市兼职教研员、城关区骨干教师、知心妈妈悦读汇亲子培训师。曾在省级刊物《甘肃教育》《教育革新》《新课程》《当代家庭教育》上发表多篇心理方面论文;主持、参与完成多个有关心理方面的省级规划课题;多次做客兰州广播电台“天天向上”节目担任嘉宾,就家庭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等问题发声。金老师多年来一直从事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及家庭教育工作,心理个案辅导累计达数百人次,团体心理辅导时数超一千小时。希望大家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下面,请金老师为大家讲课,大家欢迎。
(讲座)
辅导员队伍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生力军,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引导、学习管理指导、生活服务辅导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自2002年6月建院以来,宿迁学院多措并举、创造性地推进辅导员队伍能力建设,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为做好全校的学生工作、服务内涵建设与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量化考核
着力提升辅导员工作精细化水平
宿迁学院对辅导员工作采取量化考核的方式,每学年进行一次。量化考核办法的制定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组织考核与学生测评相结合、基础工作考核与工作绩效考核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定量考核、学生测评和绩效考核。
辅导员考核指标体系主要由基础工作、班级工作以及其他工作三个一级指标组成,其中基础工作含有学生基本情况与学生信息系统两个二级指标,目的是让辅导员充分掌握学生的情况,为更好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奠定基础;班级工作分为非毕业班与毕业班工作,非毕业班主要抓四级通过率、考试及格率、班级获奖率、卫生达标率、违纪受处率,毕业班主要抓考研录取率、协议就业率、档案准确率、卫生达标率与违纪受处率;其他工作主要由专业分工、实践创新与论文资证三个二级指标组成。实践创新奖主要是鼓励辅导员主动工作,大胆创新。论文资证主要是鼓励辅导员不断学习研究,为做好辅导员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学院根据上述办法对辅导员进行考核,按所负责年级进行全院排名,每年级取前两名作为优秀辅导员人选,经审核通过以后,由学院予以表彰,授予“学院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考核结果的及时反馈与正确使用不仅对辅导员起到了榜样示范的激励作用,而且还能起到帮助辅导员“把握重点、查漏补缺、创新改革,精细工作”的引导作用,对提升辅导员工作的精细化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培训学习
着力丰富辅导员职业化内涵
培训学习对于推动宿迁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学历学位进修、工作业务培训、职业资格考取三个方面,其中学历学位进修主要解决辅导员的学历学位问题。宿迁学院规定,到院工作满三年且工作考核合格者可以申请进修更高层次的学历学位。到目前为止,宿迁学院具有硕士学位或硕士在读的辅导员人数已达60人,占辅导员总数的95%。工作业务培训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请进来,宿迁学院先后邀请南京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来院进行专题培训。二是走出去,走出去又分两种情况,首先是组织辅导员参加省里以及苏北地区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培训等。三年来,宿迁学院已组织150人次外出参加培训。其次是每学期派14~21名辅导员与1~2名学生处工作人员到省内各知名高校进行为期两周的的工作访问,重点学习各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先进理论与成功经验,努力拓宽辅导员的工作视野与工作思路。四年来,宿迁学院共派出进行工作访问的辅导员高达80人次。职业资格考取主要是出台政策鼓励辅导员报考心理咨询师与就业指导师等职业资格证,通过系列学习与专业培训,达到更新理念、改进方法、提高水平的目的。为此,学院还专门出台了奖励办法,鼓励辅导员报考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师。到目前为止,宿迁学院共有20多位辅导员取得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与就业指导师资格证书。
论坛沙龙
着力发掘辅导员专业化潜能
辅导员要想真正成为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者、学习管理指导者与生活服务辅导者,实现从保姆型辅导员向导师型辅导员的转变,就必须加强学习与研究,不断提升理论素养与研究能力,努力掌握学生工作的规律性与学生个性的多样性,努力将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升华,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并完善理论。
为此,宿迁学院按照“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的思路,着力打造宿迁学院辅导员论坛与辅导员沙龙,努力为辅导员进行研究交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全院63名辅导员一年内最少得在“辅导员论坛”上作1次工作研究交流,有力提升了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其中,论坛主题涉及到学风建设、基础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管理制度建设、常规管理工作等方面,要求辅导员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深刻分析与理论研究,形成书面研究成果,最终在论坛进行交流,以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辅导员沙龙多是围绕近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与学生普遍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大家在沙龙上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交流讨论甚至是争论,达到对相关问题的全面深刻的认识,进而达到提高认识,正确行动的目的。
实践创新
着力塑造辅导员专家化形象
宿迁学院还设立辅导员实践创新奖,每学年评选一次。为了鼓励辅导员大胆地进行实践创新并积极申报,学院规定,凡申报的就可以在辅导员学年度工作考核中加1分。在辅导员申报的基础上,各系负责组织举办本系的辅导员实践创新奖答辩会,并择优推选出2~3名辅导员参加全院实践创新奖答辩会。学生处负责组织举办全院的辅导员实践创新答辩会,届时将邀请院领导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评委。实践创新奖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对于获奖的辅导员进行发文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还在学年度辅导员工作考核中分别给予3分、2分、1分不等的加分。四年来,宿迁学院共有近60人次获得实践创新奖,其中有20多项实践创新项目在全院得到推广。辅导员实践创新奖的评定与推广对鼓励辅导员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强化提高全院辅导员实践创新热情与水平、进而提高全院学生工作整体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理论研究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性;培训;课题;实效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
记者:陈局长:您好。得知您本人亲临心理健康教育一线,做了很多扎扎实实的工作。我们很想了解您是如何看待心理健康教育的。
陈维麟: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让每一个受教育的个体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学校一切教育活动作为各种载体,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给学生创造机会,创造条件,创造可能,辅助学生成长,犹如土壤、水、温度对于花草一样,于是学生的体力、智力、能力得到提高,心智不断成熟。所以,从广义角度来讲,学校一切工作都是围绕学生身心发展的目标展开的。
从学生角度看,虽然今天我们不得不用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学习成绩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个体的智力和能力发展状况,但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的自我认识、处事方式、人际关系和适应能力远比学习成绩重要,无论是个人的发展,还是未来对社会的贡献,都是如此,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从教师角度看,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心理特质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所产生的作用。因为,知识会老化,经验会淡忘,而一个好教师对学生的引领和示范,或是一个不称职的教师有意或无意对学生造成的伤害,都会持久、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一生。所以,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于学生,对于教育教学过程的效果和影响,值得高度关注。
浙江大学心理咨询中心马建青教授说过,“当前这个时代带来了生机也带来了危机;带来了选择也带来了迷茫;带来了活力也带来了压力;人们有了更多的自由,也有了更多的约束,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也有了更多选择时的烦恼和冲突,我们有了更多的发展可能,也潜伏着更高的对失败的畏惧和焦虑”。危机、迷茫、压力和焦虑,就像一把把锁,重锤未必能敲开,但小小的钥匙却能轻松打开。作为教育工作者,就是要用金钥匙去开启学生内心的一把把锁,体察学生的心路,要理解学生的心结,倾听学生的心声,感受学生的心曲。
记者:吴江市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主要做法是什么?
陈维麟:基于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重要性、迫切性的认识,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是教师队伍建设。2005年1月,吴江市教育局组织了第一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培训,这个培训课时多,任务重,压力大,老师们都是业余学习,其艰辛可想而知。但老师们学习积极性极高,夜以继日地在教室里上课、看书、讨论问题。整整半年,大家几乎未休过一个双休日。2005年到2008年这样的班共组织了三期,有124名中小学老师参加了培训,105人通过了考试。吴江市还有64人拿到NLP简快身心积极疗法结业证书,有93人拿到苏州市心理教师认证证书,350多名骨干班主任接受了心理健康专题培训,这批人成为吴江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
第二是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和配置。根据苏州市中小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的软硬件要求,在用房、设施、人员、制度、工作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并按要求组织验收,到目前为止,已建成合格心理咨询室57个,占全市中小学校数的88%。
第三是在市文明办的支持和指导下,于2008年6月成立了“吴江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中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宣传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对象有老师、学生和家长;二是帮助各类“困难生”,有“学困”“情困”“心困”的青少年求助时,中心的志愿者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指点迷津,排忧解难;三是交流经验、培训教师,经常聘请专家作学术报告、经验介绍、案例督导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展示活动等,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成长提供平台。
第四是开展课题研究。吴江市开展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课题研究,如江苏省规划课题《当代小学适性教育的实践研究》《基于情感教育的课例诊断与行动改进研究》,苏州市级和吴江市级课题《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小学生“求我养正”教育个案研究》《高中数学考试心理偏常学生的心理疏导及归因研究》《有效沟通促进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研究》《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等20多个立项课题,课题研究过程成为我市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进的过程、探索的过程和发现的过程。吴江市还针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专门成立了“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高中校轮流作东,定期研究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交流工作经验,组织心理辅导课的观摩等,并通过网络和期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交流。
第五是纳入考核评价。吴江市教育局每年对学校有德育百分考核,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其中;对小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在《吴江市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中都有反映,如情感、态度、技能、创造等方面,家长可以从中了解子女在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情况。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一是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营造良好氛围。我们的社会文化历来关注群体的共同意志,而漠视人个体的感受体验以及内心情感的表达。面对千差万别个体的内心世界,认同其存在的合理性、真实性、必然性非常重要。这不光在学校,还要辐射到社会和家长。二是要有一套比较完善的机制,如规划、措施、投入、评价、激励、反馈等,这样才能全面较快地推进。三是要有一支专兼职的专业队伍,心理健康教育不光要有热情和勇气,更要有知识和技能,有经验和积累,所以要从理论上武装和提高,在技能上培训和演练,在实践中磨砺和积累,才能培养出一支胜任工作的队伍。四是要以科研为先导。影响人的成长的因素很多,要实施恰当的、及时的、有针对性而富有成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必须下大力气搞好相关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在实践中研究,在积累中研究。五是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从教师做起,特别要从班主任做起,搞好相关教师的培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广量大,复杂而繁琐,需要发动全体教师一起做,才能做得有声势,有氛围,有效果。
记者:请您详细介绍一下吴江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和亮点。
陈维麟:上面提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进是一个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事实上无论是内容、形式、实施渠道,还是侧重点,各地、各校都有不同,惟有目标是一致的。就全局而言,我们的工作还是初步的,说到特色和亮点,我觉得可以归纳成以下五点:
第一,着眼于两个积极性的提高。通过宣传和组织,教育局行政部门的积极性与学校师生的积极性都得到提高,如吴江市在对心理咨询师和心理专兼职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局、校二级承担全部培养费用(考不及格的例外),心理健康教师定期的认证培训和进阶培训的费用也都可以报销。学校在建设咨询室的过程中,虽然用房紧缺,但各校都能克服困难,安排好心理咨询室的用房。
第二,着重于学生的发展性、成长性的引导,面向全体、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如吴江市实验小学提出了“健康、智慧、责任、个性”的育人目标,精心组织一年一度的健康节; 平望实验小学提出:“顺应天性,启迪灵性,发展个性,完善人性”的适性教育。又如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只有5年的办学历史,生源基础和周边环境都不太好,他们以本地优势文化资源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为任务,建立了包括各类模型、室内设计、肥皂工艺、生化标本、漏窗设计、传统糕团、布艺、编织、刺绣、扎染等三十多个工作坊的百工坊,每周两节课。该校所有学生在初中阶段都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和实践其中的项目,学生们都可以在百工坊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并在这个过程中增添自信,激发兴趣,体验快乐,尝试成功,认识自我,发现潜能。
第三,着力于长远打算和持续发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急功近利,不会一蹴而就,就整体来说,需要形成一种环境,建立一种氛围;从个体看,中小学生处于快速成长期,可塑性强,帮助一个人成长不但需要有机制,而且也需要有耐心。很多学校的校长就是这样考虑的,也是这样规划的。黎里小学唐根林校长十多年来坚持“心海探航”,形成了“心海探航”的系列,形成了课程,也形成了他们特有的校园文化。他们根据校本特点制订了《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规划》《心育教研组活动规范》等一系列学校的规范,还从百年老校的深厚底蕴中挖掘养分,以“求健康真我,养天地正气”为他们的心育定位,培育黎里中心小学特有的心育文化。
第四,校内与校外并重,团体培训与个别辅导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学校内部一般是在分管校长协调下,统一管理并实施的,一些学校是在校长为首的“心理健康教育建设领导小组”(黎里小学)或校长室领导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市高中)的协调下开展工作,覆盖学校所有职能部门,从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职能部门到全体教职工全方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从教师、职工到学生,每个人既是助人者又是受助者;在校外,一方面,通过“家校路路通”和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们共享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交流亲子教育经验,排除困惑;另一方面,校外教育基地“成长指导中心”根据青少年的成长需求,结合学生军训活动,开设“心理训练营”,举办“心灵、艺术、科技”探索日活动,与校内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了互补,两年来,“心理训练营”已覆盖小学生1万多人次,高中学生5900多人次,“探索日”心理体验”活动共开展18次,有6100多学生和300多人次的教师参与了活动。“成长指导中心”还组织各校心理老师作为志愿者,为学生做义务咨询,为各高中校学生提供巡回服务。两年来,共组织各校咨询师志愿者异校巡回个体咨询9场,为300多人次的学生进行了个别心理咨询。
第五,师生同参与,助人又自助。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活动可以丰富多彩,但最让学生有深刻体验的莫过于他们自己的参与,像市高中由各班学生志愿者组织的“温暖小组”,定期帮助有需求的同学,倾听沟通疏导,解除心理困扰。又如科技中心的“小小咨询师”活动,通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有计划培训,让他们从认识“自我”开始,引导他们学习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修正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交往模式,激发内在改变力量,并以积极的心态影响他人,在“助人中自助”,在“自助中助人”,不少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的心理剧表演和比赛也独具魅力,较好地发挥了让学生反省自我、感悟人生、激荡心灵的作用。
记者:吴江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也有不少优势。您觉得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有什么打算?
陈维麟:我认为主要问题还是“不适应”。我们的工作远远满足不了学校和学生的需求,体现在:一是发展不平衡,由于认识上和一些条件的限制,学校与学校、学段与学段,甚至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工作还有很大差距,极不平衡。二是师生观念还有很多不协调的地方,如老师过度关注分数,重学习成绩,轻人格塑造;重行为习惯,轻情感态度;重外在表现,轻内心感受。三是专业人才业务能力不够高,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大部分是近年来培养的,所以理论水平不高,实践积累不多,处理复杂问题经验不足。四是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的制度尚不配套。就整个区域内学校而言,我们还没有系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促进规划,也没有形成全覆盖的工作网络,缺少协调的工作机制,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评优课、职称评审还没自成系列,心理咨询和辅导的工作量和工作成效尚难以评定。五是社会、家长、学生的接纳程度还不高,往往把心理健康与心理异常联系起来,或者无法坦然面对正常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在下一阶段,我们将作出更加积极的努力。
一是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强化宣传和引导。特别是让校长等行政领导的认识深化、内化,促进整个学校系统对这项工作的关注和重视,同时适当地向社会拓展,加强社会舆论的引导。
一、一般资料
汤某,女,22岁,大二学生,身高约1.6米,体态偏瘦,外貌清秀。来自一小镇。父亲为公司职员,母亲为小学教师,有一弟弟念大一,家庭收入一般。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
汤某从小性格内向,胆小,自尊心强,对自己要求较高,凡事力求做到最好,很看重别人的评价,凡事喜欢争第一,对外界比较敏感。家庭教育传统,父母从小对其要求严厉,经常要求其做一个规矩的女孩子,知书达理,不赞成其与男生过多交往。上初中时有一男同学到家里来玩,其母亲极力反对,说不正经,此后很少与男生交往。中学因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没有太大的行为异常。由于高考发挥失常,考入一高职院校。进入大学后,闷闷不乐,自卑和失落感增强。大一下学期,发现自己与优秀男生交往时心理开始紧张,不愿意与他们接触,不敢直视他们的眼睛,后发展为一见到男生就紧张、脸红,渐渐的与女同学接触也不舒服,也紧张。到后来,只要有人坐到她旁边就很不自在,心就“怦怦”地跳,一直焦躁不安,以致无法专心上课,成绩也下降。平时不敢与人对视,与别人说话头也总爱低着头,与别人交谈时间稍微一长,便心跳加快、手心出汗、脸红、口吃不清,全身发抖。曾因心跳过快,身体发抖而到医院检查,未发现身体异常情况。
心理测试情况:(1)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为75分; (2)《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人际关系敏感3.1,焦虑2.9,恐怖3.4,抑郁2.5,总分为169,阳性项目为52项。
二、主诉
大一下学期,一年轻男教师担任自己的专业教师。该男教师潇洒、英俊,口才好,有魅力,很受学生喜欢。自己也非常喜欢这位男老师,上课经常看着他着迷,课后还经常想起这个男老师,想在路上遇见他。但是每当有这想法,又很自责,认为学生喜欢老师是不正经、不道德的。想到父母供自己和弟弟上大学很不容易,应该好好学习,如果因此学习下降,就觉得很内疚,对不起父母。此后,上该老师的课便非常紧张,不敢直视该老师的眼睛,偶尔的目光对碰也让自己惊慌失措,课堂上也从不发言。路上遇见该教师,非常慌张,常面红耳赤,言行失措。后来与男同学相处也不自然、紧张,最后发展到与女同学交流也不自然,不愿与他人接触,害怕与他人说话。一和人说话便不知所措、手心出汗、心跳加快,脸红、结巴、颤抖。为此,常回避出入公共场合,个性变得越来越孤僻,导致无法与人正常交往,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自己觉得十分痛苦,因此前来咨询。
三、咨询老师的观察
来访者来咨询室时说话很小声,不敢抬头对视,两手紧握,脸红,说话结巴。交谈中不断诉说痛苦矛盾的心情,并自责自己成绩下降,对不起父母,求治心切,有自知力,无其他异常行为反应。
四、评估与诊断
1、心理状态评估
根据对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的心理状态主要归纳为以下:
(1)人格特点:自小性格内向,孤僻,敏感多疑,个性追求完美,争强好胜。人际交往能力欠缺,不善与人交往。
(2)不合理的认知观念和强烈的情绪体验
①从小形成与男孩交往是不正经的错误观念。
②上初中时与男同学玩受到母亲严厉的批评,体验到 “与男孩子玩是不正经的”的强烈负性情绪记忆。
③大一喜欢男老师,认为学生喜欢老师是不正经、不道德,自责和愧疚情绪很强。
④害怕与人相处,有身体反应症状的出现,如心跳加快,手心出汗、脸红、结巴,颤抖,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生活和学习,内心十分焦虑痛苦。
(3)有恐怖症状的表现:害怕与人接触,先是优秀男生,再是普通男生、再是一般女生,最后是普通人群。害怕与处境不相称;并伴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如手心出汗、心跳加快等;对与他人的交往行为回避,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损害。求助者能认识到这种反应是过分的和不合理的,有主动求助意识。
(4)病程特点:病程为一年,最近症状加重。
2、诊断与鉴别
根据求助者的心理状况,可以排除以下可能性:
(1)精神性疾病
该求助者对社交恐惧症状有痛苦感,有要求治疗的迫切愿望,而且他的主观和客观反应的统一性,知、情、意的内在一致性,人格的稳定性无损害,无幻觉、妄想、意向障碍等精神症状,自知力完整,因此精神疾病可排除。
(2)器质性疾病
根据来访者的病史,曾因心跳过快,身体发抖而到医院检查,未发现身体异常情况。因此也可排除器质性病的可能性。
(3)心理测试
①做焦虑自评(SAS)量表:得分为75分(中国常模标准分为50分),说明焦虑症状明显。
②做90项症状清单(SCL-90)量表,人际关系敏感3.1,焦虑2.9,恐怖3.4,抑郁2.4,总分为169,阳性项目为53项,其他因子正常。可以看出,单项恐怖因子分值最高,高达3.4,其次是人际关系敏感,达到3.1,焦虑因子与抑郁因子得分也较高,以上因子均高于全国常模。
因此,初步诊断为社交恐怖症。
3、评估的依据
(1)根据许又新教授的病程、精神痛苦程度、社会功能三方面诊断神经症的要求[1]:该病程超过一年,来访者精神上感觉非常痛苦,害怕与人接触,不敢与人交往,学习和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社会功能受到较大的影响,求助者症状得分大于6分,符合神经症的特点。
(2)再根据恐怖性神经症的特点:
①由外在特定的客观对象或情景所诱发;
②表现为指向特定对象的焦虑;
③焦虑的程度与恐怖的对象不相符合;
④回避成为缓解焦虑的主要方式;
⑤求助者能认识到恐怖是不合理的,但不能控制,因而是自我失谐的。
汤某的主要症状表现都符合恐怖性神经症的特点。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经双方共同商定,达成如下咨询目标:
1、近期目标
(1)改变与男孩子交往是不正经的错误观念。让其意识到与男孩子交往是正常的、允许的行为。
(2)改变“喜欢男老师是不正经”的错误观念。让其意识到大学生喜欢男老师是正常的心理活动。
(3)使汤某面对男同学时不再紧张。
(4)使汤某面对女同学时不再紧张。
(5)能与人正常交往。
(6)降低恐怖、焦虑情绪到中国常模以下。
2、远期目标
克服其追求完美、敏感、好胜的人格弱点,健全人格。提高汤某人际交往的能力,学会调节情绪,促进自我健康的发展。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主要方法和适应原理:主要采用认知疗法、行为疗法。
认知疗法[2]是一组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科技论文。心理行为障碍的根源,来自于异常或歪曲的认知模式,治疗者通过发现、挖掘这些不良的认识,并加以分析、辩论,而代之于理性的、现实的认知模式,就可以消除病人的痛苦,使其能更好地适应现实环境。科技论文。
行为疗法[ 3]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根据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的原理,通过重新学习、训练、教育,再强化的方法,即条件反射作用的方法,消除或矫正那些异常的行为或异常的生理功能,也可以建立新的健康的行为来代替它们。系统脱敏法是行为疗法中的一种方法,可用于治疗求助者对特定事件、人、物体或泛化对象的恐惧和焦虑。基本方法是让求助者用放松取代焦虑。
该求助者从小养成孤僻、内向、胆怯的性格,同时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对男女之间交往形成错误认知。进入大学后,对师生男女生的交往又产生错误认知,进一步强化了对男女生交往的错误认知。
同时,来访者上大学后,内心渴望与人交往,但由于对正常性心理变化形成“罪恶”、“可耻”的错误认知,使其对正常的需求采取压抑的方式,造成强烈的内心矛盾冲突,最终造成害怕与人相处。社交恐惧症的这些不良行为模式是在其家庭环境、成长经历背景下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形成的[4]。这种不良行为的形成与个体认知的偏差是分不开的。因此,可以采用认知疗法,了解自己的症状形成原因,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错误认知,并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再通过行为疗法中的系统脱敏训练,逐渐形成正常的交往,达到消除社交恐怖的咨询目标。
明确双方责任、权利、义务。
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根据该来访者的情况,商定每周咨询1次,每次约50分钟左右。特殊情况视求助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咨询的费用:学校咨询免收费用。
七、咨询过程
咨询方案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咨询关系建立和诊断评估阶段
本阶段共3次完成。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原则;倾听汤某的内心苦恼;了解汤某的基本情况、成长经历;协助其作相关的心理测验,发现问题,作出评估和诊断,共同商定了咨询目标。
第二阶段:心理帮助阶段
本阶段共6次完成,主要采用认知领悟疗法以及行为疗法中的系统脱敏法。
(1)采用认知领悟疗法,让汤某认识到自己的一些不合理的认知。首先改变与男孩子交往是不正当的错误认知,其次改变喜欢男老师是不正经的错误观念和认知,让其认识青春期对异性产生好感是正常的心理,让其意识到喜欢优秀的异性老师是青年人正常的心理反应。
当其对上述的解释和分析有了初步认识和体会以后,进一步解释症状的根源。让汤某认识到症状的根源在早期的精神创伤——上初中同一个男同学要好而受到母亲训斥,由此引起的恐惧情绪在脑内留下痕迹。现在是成人了,谈恋爱是正常的事情,不要受幼时的影响;同时指出她具有性格内向、追求完美的心态、以偶然的一次挫折为契机导致病态,在完美的心理压力下会越来越严重。
(2)采用行为疗法中的系统脱敏法,帮助来访者进行行为矫正,
首先与汤某共同制定焦虑等级。即独自一人在房间里,焦虑等级为0,想到要见人,焦虑等级为1;见到陌生的女性,焦虑等级为2;见到陌生的男性,焦虑等级为3;见到熟悉的男同学,焦虑等级为4;见到那位男老师,焦虑等级为5。帮助汤某按焦虑等级依次依级进行想象脱敏,体察自己的情绪反应和生理反应,然后停止想象,进行放松,使情绪和机体产生由紧张到松弛的反应,学会如何放松。
此外,还给其布置家庭作业,让其每天按照焦虑等级做2次想象放松,进行系统脱敏。科技论文。
经过5次的心理咨询,汤某的人际恐怖情绪得到缓解,焦虑程度下降,原先伴有的心跳、脸红、口吃的情况也逐步减轻直至消失,与宿舍同学关系开始改善,与班级同学之间的交往开始增加,恐怖症状得到很好的缓解。
第三阶段:结束与巩固阶段。
本阶段进行了2次咨询,以后随访1月1次,主要是巩固疗效,总结、评估效果。该阶段让求助者不断学会人际交往的技巧,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一年后,求助者情绪较稳定,学习效率提高,社交恐怖症状基本消失,学习生活恢复正常,经过开学后随访,人际关系有了很大改善,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进入班级前十名。
八、效果评估
自我评估:“我现在觉得轻松、快乐了很多,也自信了许多,不再像以前那样,觉得自己是病态的,害怕与人交往,出现脸红、紧张的情况比以前少多了,基本上能参加班里的活动,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在那个男老师面前也不那么害怕和紧张了,不过有时候在那个老师面前还是会脸红和心跳加快。”
心理测验:(1)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为44分; (2)《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分93分,阳性项目数39项,人际关系敏感1.5,焦虑1.7,恐怖1.8,抑郁1.5,各项指标均属于正常。
咨询老师评估:求助者在行为和情绪上,基本消除社交及恐惧的症状,人际交往关系明显改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生活及学习也较为正常,基本达到了咨询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念锋主编.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7:第288-289页
(2)郭念锋主编.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7:第86页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问题;心理调试
一、中职生心理问题现状
1.自卑失落、悲观失望的心理。由于没有考取重点高中,加上认知的偏差和社会的偏见,成为“天之骄子”的梦想破灭,便产生失落感。自卑失落的心理,严重阻碍了其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潜能的发挥。笔者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自我评价过低,对学习产生严重倦怠心理,对前途悲观失望,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理混日子。
2.情绪焦虑,耐挫力低下
不少中职生出现明显的焦虑紧张心理。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是,思路狭窄,思维刻板,耐挫力低下。只对较容易的数学问题感兴趣,稍加复杂的问题就不去动脑筋解决,表现出急躁感、无奈感。这种急躁、无奈等焦虑情绪若长时间不能缓解,便形成焦虑心境,影响学习和生活。
3.自控能力较差
自控能力差在学习数学中的表现是,课堂小动作多,注意力难以集中,遇到问题不能静心思考,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或者干脆放弃;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是,个性过于张扬,还有不少自控能力差的学生表现出爱冲动、爱幻想、易激惹。因一点小事或一句无关紧要的话竟怒气顿生,甚至大打出手等类似的现象在校园里屡屡发生。
4.领悟社会支持不准确。
不少中职生对父母的溺爱依赖心过强,缺乏独立的价值观念;数学学习过程中,对老师依赖较多,课堂上老师讲过的能独立去解决,而同类问题,却仍等待着老师给答案,自己懒得动手独立解决。课后更不主动与老师沟通交流、反馈。对老师的关注,课堂课后的批评教育视为出其丑,视为不关心等等。
二、中职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1.生理原因。中职生大多正处于青春期,身体迅速发育,而心理发展还很滞后。其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认知结构的不完备,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再加上对社会和家庭的高度依赖,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会遭到更多心理挫折,因而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2.心理原因。青春期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冲击着心理的发展,使身心发展在这个阶段失去平衡,且具有矛盾性特点,具体表现在:心理上的成人感和认知能力、思维方式、社会经验等的半成熟状态的矛盾;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的矛盾;心理闭锁与开放性的矛盾以及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使得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情绪波动频繁,一时激情满怀,一时低沉沮丧。心理学上称这个时期为“第二反抗期”、“危机期”等。可见,青春期确是一个“多事之秋”。
3.家庭和社会原因。随着社会竞争加剧,面对充满矛盾的现实世界尤其是遇到各种压力、诱惑、假象以及变幻莫测的种种事态的袭击,青春期的学生多表现出惶恐、迷茫,不知所措。学生表现出的负面情绪和心理与其成长的环境更是密不可分,尤其是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习惯、态度等有时会决定孩子一生。一个“问题孩子”往往缘于一个“问题家庭”,这在众多孩子身上都得到了印证。许多家长,整天忙于工作或因夫妻关系紧张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使孩子养成了不良的习惯、不良的学习态度甚至形成了扭曲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和谐的生活环境及生活事件都会在孩子心灵上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痕,如贫富悬殊、腐败现象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在孩子心中留下阴影,其消极逆反、自私嫉妒等心理往往源于环境的不和谐及社会的不公。
三、寻求对策措施,提高学生心理质量,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1.抓好入学教育,克服自卑心理。针对中职生普遍存在的自卑失落心理,新生入学之即,首先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加强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使学生明白:学校是外部条件,是外因,自己的努力拼搏才是主导,是内因。学校与成才不是因果关系,自己的努力奋斗是成功的关键。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依赖型向独立型的转化。告诉学生要学会面对现实。生活必须永远面对现实,这是生活的真谛。要让孩子们懂得,过去的是历史,未来的是希望,只有现在才是真正属于自己可把握的时空。通过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应对现实能力,客观评价自己,克服自卑心理,发挥自身潜能,树立远大志向,实现人生价值。
2.开展社会适应能力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社会适应能力,包括自我认知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提升中职生的自我效能感。在人际交往方面,让学生明白,心理学关于人际交往的黄金规则是:我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待我;而反黄金规则是:别人对我怎样,我就怎样对待别人。生活中不少人往往按照反黄金规则来处理与同学、老师甚至自己的父母的关系,尤其是青春期的学生。所以告诉学生要学会与他人共处,学会以诚相待;生活中既要学会接纳自己,又要学会尊重他人,接纳自己可预防或消除自卑心理,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友谊;学会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学会协调、沟通,克服封闭、羞怯、自卑、孤僻等社交心理障碍,从而扩大交往,拓展生活空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3.开展数学思维能力训练。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数学讲堂、数学游戏等,课堂上,老师的教学内容既要注重数学基本原理概念的讲解,也要兼顾数学学习的实用性、灵活性、游戏性,使学生在游戏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综合教育职能,创造良好育人环境
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家长要支持和配合学校的工作,关心子女的学习,社会也要关注这个特殊群体的孩子,尤其是家长和老师,要注意调整与这个时期孩子的关系和改善对他们的态度,尊重其独立自主要求,以友相待。要善于体谅他们的情绪状态,体谅他们的困境,不要“硬碰硬”,要善于因势利导,帮助他们度过难关,为孩子们顺利健康的成长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一位心理学家曾说:“教育的过程是助人自助的过程,即从学习、心理等方面帮助他们,从而使学生得以自助、自立、自强”。作为中专学校的教师,面对一个个处于特殊时期的学生和一张张稚嫩迷茫的面孔,为学生打造一把开启他们智慧心灵的钥匙,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处世,使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人格得到完善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郭念锋 《心理咨询师》民族出版社
近年来,我国高校普遍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工作,大多数高校都相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模式。广东海洋大学也紧紧围绕“三能”人才培养目标,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大力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工作,初步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符合高校学生实际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模式。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模式的领导机制和工作体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和省教育厅一再发文强调必须切实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对此我校高度重视,1998年6月,我校正式成立了由分管副校长任组长的健康与心理卫生教育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健康与心理卫生教研室,开设了“健康与心理卫生教育”公共必修课,并开展了系列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取得了一些实效。为切实加强该项工作,我校又于2002年10月正式成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并在办公场所、办公设施、人员配备、经费投入上给予优先保证。2004年9月,学校专门发文强调必须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明确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工作的队伍主要由三部分三个层面组成,一是由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专任教师所组成的专职队伍;二是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学院副书记、辅导员和健康与心理卫生教研室的医生及文法学院社科系的心理学专业课的教师组成的兼职队伍;三是由大学生心理协会会员为主、学生骨干和心理信息员等组成的学生协作队伍。2007年2月,学校发文成立了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学校党委副书记任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和健全领导机构。经过积极筹备和相关业务培训,2007年4月,我校农学院、文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心理辅导站正式挂牌,二级学院学生心理辅导站试点工作开始正式运行,并已于2008年在学校各学院全面铺开。2007年12月选拔和培训了一批学生心理信息员,初步形成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学生朋辈心理互助人员等三级网络工作体系。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模式的队伍建设
为确保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工作切实有效地开展,学校不断选派专兼职教师参加省内外各种专业培训和学习交流。如组织人员参加省教育厅委托省高校心理健康与咨询专业委员会或省高校心理健康与咨询专家指导委员会组织的思想政治骨干暨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培训班。2008年7月还组织了30多位辅导员参加了华夏心理网的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培训班学习。
在加强对外交流的同时,我校坚持在每年8月对全体辅导员、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特别是当年新聘任的专职学工人员,举办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业务培训班。在每年4月举办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中,通过邀请一些知名专家或教授以讲座的形式加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的业务知识和咨询技能,学校先后邀请了香港城市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医学院等高校的知名专家来我校授课讲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校还经常不定期地召开专、兼职人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座谈会,专门探讨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问题,共同提高大家处理疑难问题和复杂个案的能力。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模式的常规工作
1,每年4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从2004年开始,我校每年举办一次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至今已举办五届,具体内容包括发放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小册子、专题讲座、相关人员培训、心理电影赏析、户外心理测试及现场心理咨询、心理征文、心理游戏、心理沙龙、心理剧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共开设心理讲座20多场,有15000多人次的学生参与,印发宣传资料1 0000多份;培训学生心理辅导骨干1 800多人次。
2,每年1 O月开展新生心理普查与建档工作。从2005级新生开始,我校每年均对当年入学的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并建立相关档案,目前共有10500多名新生接受了心理健康普查并建立了心理档案。2007年4月对11723名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全校性的、大规模的心理健康状况测查,并建立了相关电子档案。新生心理普查每年l O月举行一次,全校性普查每两年举行一次。
3,进一步规范和健全心理咨询相关记录。仿照综合性医院心理门诊和住院部的详细记录病人病历的做法,2007年1月开始启用心理咨询热线电话记录本、心理咨询预约登记本、心理咨询记录本和心理咨询登记本。坚持个体心理咨询值班制度,2006年开始聘请相关院系心理学任课教师为兼职心理咨询教师,加强个别心理咨询工作力度。同时特别注重做好心理问题特殊学生的介入和转化工作,加强相关院系的沟通与联系,共同跟踪和关注心理问题高危人群的心理健康。
4,教学科研工作。从1998年起由校医院的医生面向大一新生开设了《健康与心理卫生》必修课程。从2002年开始,每学期均开设《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任选课,共30学时,1.5个学分,选修学生均表示收获很大,反应良好。2007年,我们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高度重视教学改革,修订和完善了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课件、教学计划等教学基本文件,完成了校级精品课程申报网站建设,初步形成网络教学平台。2007年成功申报一项校级教改课题。每年均有数篇学术论文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等本专业领域的国家级核心刊物上发表。2008年成功申报一项省思想政治教育重点研究课题。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模式的特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