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与时俱进论文

与时俱进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9 09:26:1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与时俱进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与时俱进论文

篇1

(二)对就业环境和形势了解不清,产生盲目的乐观和悲观心理学生对就业环境和所需的准备认识不够清晰,有盲目性的特征。近些年社会上多次出现学生“考证”扎堆的现象(3),反应出大学生了解到就业越来越难,出现惶恐,希望准备得越“充分”越好,误以为职场和学校一样,以考试成绩和所获证书为标准。他们无法意识到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最重要的是具有职业素养和综合实力的人才,而这并不能简单靠成绩单和证书来衡量。另一方面,在信息社会里,媒体大量报道“财富新贵”“年轻有为”,也让年轻人对事业成功的渴望愈加紧急和强烈,认为互联网新时代下创造性的无限可能,加之对自身价值和定位的不清晰,很容易对就业现状产生盲目的乐观和悲观。

(三)责任认知不清晰,对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逃避本应承担的责任一项相关调查显示:有73%的受访大学生都把社会关系当成是自己择业的最大困难,有81%的受访大学生把面对择业信息时的无从选择归于择业信息不公开、企业公司的信息网络不畅通等社会原因,而不是自身取舍信息的能力问题。(4)这中种归因和社会的相关现象有所关联,但成长和个人发展归根结底是自己的责任,外因要靠内因才起到作用。一些大学生在毕业后并不主动找工作,而是宁愿呆在家里做“啃老族”,或者指望父母亲友解决其工作问题,均是对自己的责任认识不清晰,将个人发展职责推卸给他人的表现。

二、从大学生本人出发,解决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尽早开始思考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就业是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的起点,是从学校迈向社会的第一步。找工作是仅仅是实现职业生涯规划当中的一小部分,与此相关的是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是什么,如何在未来进入社会后实现。这才是之所以读书和受教育的原因所在,也是应该尽早考虑的核心问题。对于大学生来说,需要意识到思考和规划未来是一件重要又紧急的事情,有了清晰的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将是实现顺利就业的第一步。

篇2

求学网小编为你提供论文范文:“中国经济论文我国经济发展的与时俱进”,大家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写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我国经济发展的与时俱进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中国经济论文我国经济发展的与时俱进”,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篇3

经济的迅速发展,加速了住房制度变革的步伐,智能小区、文化小区、生态小区等相继出现,住宅第一次从以居住为主,变革到以理想化为主。可是因为居民小区中使用煤气及液化气的数量众多,再加上用电负荷超大,便造成了火灾隐患的增加。再加之一些小区在物业管理上消防意识淡薄,极有可能产生非常可怕的后果。从最近数年间的火灾统计中可以发现,居住小区火灾数量占到城市总火灾数量的四成。如何以消防管理消弭消防隐患,是当前需要亟需考虑的问题。

一、居民小区消防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居民小区没有前瞻规划意识。居民小区被成片开发出来,多幢住宅矩阵布局,规模很大,配套设施众多,有的配套设施在初始规划时并不存在,是后来添加的,这就给火灾危险机率增大提供了方便。再者因为物业管理上的欠严格,很多业主将车库等附属设施擅自改装,随意使用大量可燃物质当作装修材料,用电用火管理极端混乱,万一产生火灾,则非常难以控制。

(二)消防设施保养工作不到位。一些居民小区的消防设备与器材长期和在无人管理的状态下,出现很多丢失、损坏、被盗、年久失修的问题,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更为严重的是晚上有很多私家车停靠在道路两侧,使得消防车道形同虚设。若出现火灾,则救援不容易开展。

(三)物业管理者消防意识不强。地产开发商及物业公司在保安、保洁等方面投入的财力较多,对消防管理则相对短视。虽然我国消防法里明确规定了物业服务的消防责任,可物业服务企业很多都不能贯彻落实。不设置专门的消防管

理机构,不建立自救组织,不及时维护消防设备,对出现的火灾无法有效扑救。

(四)居民自身消防意识不强。很多居民没有接受消防教育的机会,消防责任意识不强,自救知识匮乏。在用油、用气、用电等方面,不知道正常的方法。当出现火情时,很多居民想不到报警,甚至有些居民担心灭火要收费而不敢报警。另有一些居民不了解火灾特点,随意处理,不仅达不以灭火目的,反而让火灾扩大化。

二、居民小区消防管理的改进对策

(一)构建居民小区消防管理机制。用规章制度的方式明确开发商、物业、业委会、业主的权利义务。由政府组织,并联合公安、消防等多个部门,制定出居民小区专项消防管理规定,规定里要确定各组织及人员的职责权限、对于损坏消防设施的赔偿责任。同时应当明确物业公司同服务公司的消防设施保养维护合同,并认真落实消防设施年检制度,针对公共设施、消防车道、安全通道等进行巡检并随时记录。物业应当同装修业主协议形成《装修保证合同》,并可以适当收取消防保证金。建立小区同公安机关的消防联系,对于可能出现的违法情况及时处理。随时关注小区中的临时建筑、古旧建筑改造问题。

(二)建立健全消防监督系统。

对居民小区进行消防监督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公安消防部门、二是物业与居委会、三是居民个人。具体的做法可以是先由公安与消防部门带头制定出符合本小区具体情况的监督框架与实施制度、明确责任与相应的制约机制。接下来让每个小区可以有专业的消防监督管理人员,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保障其管理能力可以胜任监督工作,形成从消防部门到小区,再到每个楼层,各层级都存在合格消防管理的格局。规定出公安消防机构监督检查消防工作的重点及频次;规定出物业及居委会的巡检方法,力争做到有组织管理、有制度保证。再者,需要明确业主有维护保养消防设施及举报损毁消防设施行为的义务,明确业委会对物业与居委会有消防管理执行情况的督促权利及责任。

(三)增加消防安全宣传力度。

对于居民普及消防知识,在宣传上应当采取重要时段与日常时段相结合的办法,采取固定场所与流动宣传相结合的形式,重点做好如下工作,第一:当居民初次入住时,便组织召开相关的业主会议,并且确定今后业主会议的招开时间间隔。将小区当作重点宣传实例,保证公共消防宣传到位,对消防设施、安全通道、消防车出入位置等进行明确规定。居民需要配合物业与消防部门在必要位置张贴消防提示性语言。第二,在火灾多发时段、主要节假日时,应当开展专项消防培训及宣传工作,主要是讲解消防逃生方法、火灾初始阶段的扑救方法、正确报警方法等。第三,利用小区的电子显示屏、固定通知栏、广告栏等通报警示性火灾案例、及时普及同消防管理存在关联的法律法规等。第四,建立住宅小区消防义务宣传制度,在居民上下班时间,用散发传单的形式扩大宣传效果。第五,定期组织居民消防知识比赛。通过以上丰富的消防宣传活动,达到消防知识的基本覆盖,提升所有居民对于消防安全、消防管理、消防设施维护的认知程度,变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自我约束,在根本上防止出现居民小区消防管理漏洞。

(四)建立居民参与的消防安全演练制度。

物业公司与居委会可以每年带头组织,在公安消防部门的全力配合下,形成科学周密的灭火方案,把握准确部位,制定定期演练计划,在全员参与下,实现火灾扑救的直观感受,加深消防安全管理认识,以达到掌握火灾初期控制程序、掌握正确报警方法、掌握灭火设施使用范围、掌握人员疏散方法的目标。在演练实战中锻炼消防组织强化能力、培养小区居民消防意识,并可以起到测试消防设施的作用。

三、总结:

居住小区消防安全不仅关系着小区自身管理,同时也与城市规划建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仅简单地概括了当前居住小区的防火对策,城市建设的变化让旧小区减少,新小区增加。新建小区在防火方法上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加以探讨,这是需要在实践当中随时予以关注的。

参考文献:

[1]王铁石.引用消防标准化管理机制 完善城市社区消防安全管理服务功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4).

篇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执行规定》)第五十一条至五十六条,对执行股权作了明确规定,在此之前,有关执行股权的法律是空白的,即没有明确的规定。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执行规定》对执行股权作了明确规定,这样既拓展了执行的方法,又充实了执行工作的内容,同时也体现了执行工作丰富的内涵。

(一)股权的概念和特征

股权是股东因其出资而取得的,依法定或公司章程规定的规则和程序参与公司事务并在公司享有财产权益,具有转让时的权利。执行股权与股权自身特征密切关联,股权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股权包括自益权和共益权两项基本内容

自益权是股东自己可行使的权利。主要包括股息、红利分配请求权,新股认购权,公司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是纯粹的财产权益。共益权是指以公司利益为目的,与其他股东共同行使的权利。主要包括重大经营决策表决权、董事等人事任免权、对董事经理的质询权、监督权,还有知情权。

2、股权是一种财产性权利

股东向公司进行投资而获利股权,将其出资转化为注册资本,从而取得参与公司事务的权利,并享有公司中的财产利益。因此股权具有明显的财产性,这样也就不难理解股权在执行理论中的可供执行性。

3、股权是一种可转让的权利

股权作为股东的财产,因其具有财产属性,从而具有可转让性。这一属性,在公司法中有着明确的规定,但同样附加着一定条件。

(二)执行股权的基本原则

1、对股权的保护原则

执行股权对股权的保护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如果被执行人除在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中的股权以外别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其他股东又不同意转让的,可以直接强制转让被执行人的股权。第二,对股权的执行,按照规定首先应执行已到期的股息或红利,如已到期的股息或红利不能满足申请执行人的权益,还可以执行被执行人预期从有关企业中应得的股息或红利,或者下一年的股息或红利。

2、优先受让原则

在执行股权时,应昼尽量满足其他股东的权利,尤其要注意对优先购买权的保障。由此可见,对股权执行是在其他股东同意的基础上进行的,如不同意,其他股东则行使优先购买权,不行使优先购买权,则视为同意,方可执行股权。

3、维护法人财产原则

一个企业的法人财产,只对其自身债务承担责任,即用其所有的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执行股权时,执行股东依据股权享有的财产利益,因股权本身并不体现为具体财产,公司对这些出资享有法人财产所有权,只有涉及到公司自身债务,和可以执行这些财产,否则就会构成对公司财产权利的侵犯。

二、实践中执行股权存在的问题

执行股权的实施丰富了执行工作的内涵,提高了对申请执行人债权的保护程度。但执行工作实践中,由于对执行股权法律的理解和实践操作不同,常常做法不一,又出现了执行工作多样化和复杂化的很多问题。这些情况的出现有立法的原因,也有工作中对执行股权有关规定的理解偏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投资权益和股权区分不明问题

投资权益是指投资于资本市场的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等带来的权利和收益。从这一概念可看出股权包含在投资权益之内,是投资权益中一个方面的权益。而在执行实践中通常对投资权益理解为股东向公司进行投资,因出资而取得的参与公司事务并在公司中享有的财产利益,具有转让性的权利。《执行规定》第五十三至第五十五条,并列提到投资权益和股权,这样的并列使用主要是为了避免目前对这类权利的叫法较多且乱而造成个人理解的偏差。

因此,对被执行人在公司中的投资权益的执行,应称为执行股权。对于被执行人独资开办企业中拥有的投资,也应舍弃“投资权益”这一概念。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投资权益的概念,同时,也可打破认为执行投资权益就是执行股权这一传统和错误的观念。

(二)对被执行人投资开办的下属人执行的问题

在实践中,有的执行人员认为被执行人开办的企业法人,其资产应属被执行人完全所有,应视为被执行人财产,可直接予以执行。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按照公司制度的一般原理,公司登记成立后,公司的财产即独立于投资者财产而存在。不允许对被执行人投资开办的下属企业法人财产进行直接执行。《执行规定》所提的直接裁定予以转让,注重的是执行实践中,不需任何人同意与否而直接执行的方式,而不是对其财产的直接执行。

(三)执行股权与公司特属股权和转让数量问题

《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发起人持有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对《公司法》这一规定应理解为只适用于当事人自主协议转让股权的行为,而法院在强制执行转让股权是为了债权人利益而实施的国家行为,不存在违法投机行为。但受让人应继续遵循公司法对转让人的规定。

《公司法》对公司管理人员转让股份进行了限制,这些人在任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25%.对这类股权的执行,根据执行工作的特有属性,仍不受《公司法》的规定限制,可以执行。

篇5

施工管理的安全意识不到位。现场施工管理中,安全是做好建筑施工管理的关键,关系到整个工程进程。但是许多施工人员未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很多施工现场的管理部门没有高度强调这一思想意识,很多人在现场施工不带安全帽,安全措施和意识极其淡薄,这种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对安全方面的忽视和压缩,从而导致施工管理出现安全隐患。

工程施工管理措施分析

1.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人员的管理是加强安全管理的核心。从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尽量实现工程施工“零事故”。在工民建施工过程中,影响安全的一些细节,尤其是防火等相关问题,要注重管理。施工企业应该设立专门的施工管理队伍,增加培训,提高管理,防患于未然。

2.增强对施工材料的管理制度。施工材料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是非常关键的。施工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的安全问题。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增强管理制度的规范化,正规化,以增强建筑施工材料的管理。建筑工程材料的管理贯穿于整个工程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可以采取职责分明的形式,加强对资料的管理,责任必须落实到人。

篇6

 

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与国之间在各个领域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密切的形式下,由国际英语大赛组委会和英语沙龙杂志社在全国发起的一项赛事。其涉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不亚于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ational English Contest for College Students 简称NECCS)和全国CCTV大赛。因而此赛事受到了全民的关注,尤其是全国各高校的大学生的重视。其宗旨不仅仅是通过大赛选拔出一批优秀的有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新人,更多的是想通过大赛,选拔出一批传播中国优秀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以增进中外了解和友谊为使命的新人。正如大学生英语竞赛一样,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不干扰正常教学,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它是作为一种积极的第二课堂活动进行的,对英语教学起着一种良好的促进作用(李树德,2009)。总体而言,此类赛事能有效促进大学生英语水平的全面提升。此赛事包括大学组和成人组。下面,笔者就大学组的赛事做一评述。

一、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

在地球因全球化的加剧而得名“地球村”的今天,英语已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国际舞台上学术思想的语言、科学研究的语言、技术发展的语言、国际贸易的语言以及各种娱乐和消遣的语言,是地地道道的国际通用语。据统计,目前全世界试用“流利或合理的”英语的人口已多达十几亿与时俱进,占了全世界人口的1/5以上。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英语已不再是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的专有话语,而是已经成为了全球化下的国际通用语。然而,当我们在借助英语了解外部世界的璀璨之时,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作为华夏子孙的年轻的我们肩上有着不可推卸的义务与责任把中国,一个具五千年历史的华夏民族的世界文明古国的优秀灿烂的文化推向世界,让世界来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而推动中外交流的脚步,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快速发展。由此可见,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的指导思想是紧跟时展的,是与时俱进的,附和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利益的论文格式。建立在这种指导思想的基础上,交流大使选拔赛的目标也就成了:通过大赛,选拔出一批优秀的有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新人;选拔出一批传播中国优秀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以增进中外了解和友谊为使命的新人。其终极目标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凭借英语语言的优势,汲取其他文化的精髓,丰富、充实本民族文化,即达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故为今用、洋为中用;通过交流,让不同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互相包容、相互学习、和平共处、共同繁荣,从而创造出更加光辉灿烂的人类文明。

二、灵活多样的题型、丰富多彩的内容

1. 灵活多样的题型

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题型灵活多样,有:即兴演讲(impromptu speech)、看图说话(picture description)、听力题(listening comprehension)、影视配音(dub for movie or television),和写作(writing)等。题型设置可以说是包含了听、说、读、写、译等五大技能的检测,能全面考察参赛者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符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考试改革精神,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促进其英语水平的全面提高。各赛区的选拔赛可根据自身的特点、不同的赛程对其提供的题型进行筛选、改动。在云南赛区各高校组织的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中,昆明学院和昆明理工大学两所高校的赛事受到了云南省教育厅的表彰。下表是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云南赛区昆明学院选拔赛的题型。

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云南赛区选拔赛(昆明学院赛区)

 

比赛项目(Items)

时间(Time)

要求(Requirement)

分值(Points)

得分 (Score)

1.自我介绍

Self-

introduction

1 minute

选手表现大方,介绍方式有特色、有创意

(natural and creative)

10分

10 points

 

2.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Questions & Answers

2 minutes

选手所答信息准确、全面(precise and comprehensive)

30分30 points

 

3.即兴演讲

Impromptu Speech

3 minutes

选手审题准确与时俱进,语言表达流畅、有条理、有见解;肢体语言运用恰当

(fluent, well-organized, with proper body language)

40分

40 points

 

4.才艺表演

Talent Show

1-2 minutes

选手表演到位,台风自然,有民族特色

(natural, with national characteristic)

篇7

“二战”后日本经济奇迹般增长并超过了美国,美国经济学家和企业家发现推动日本经济快速崛起的关键因素是日本的企业文化。美国在学习了日本的成功经验后,动员多方面力量进行企业文化研究,并将企业文化理论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之中。短短几年时间,美国企业又重新造就了其竞争优势。现在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市场经济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没有文化底蕴支撑的经济,就像是驶进沙漠中的跑车。法国前文化部长朗哥有句名言:“文化是明天的经济”。中外大量成功企业的发展雄辩证明: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旦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结合起来,就必将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但如果企业文化不与时俱进,缺少创新,企业文化不但起不到预期作用,相反会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因而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突破与企业经营管理实际脱节的、僵化的文化理念和观点的束缚,实现向贯穿于全部创新过程的新型经营管理方式转变,意义非凡。

一、经营环境日新月异,客观要求企业文化要与时俱进

企业经营环境日新月异,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特别是出现经营危机时,企业必然要调整经营战略和策略,也必须重新评估原有的经营方式和价值观念。企业经营业绩的衰退及至破产关闭,原因各不一样,但根本原因往往在于其文化的落后及其对经营战略变革的阻碍作用,一成不变的企业文化只会置企业于衰亡的危险境地。1981年通用公司生产增长远远低于日本同类企业,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已经丧失,公司利润在5亿美元左右徘徊。当时的总裁琼斯任命韦尔奇接替他的位置。韦尔奇上任后,指出世界在不断变化,我们也必须不断变革,并提出了著名的“煮青蛙”理论,并且从企业文化变革入手创建了一整套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美国康柏电脑公司董事长本杰明·罗森指出,正是由于韦尔奇对该公司的企业文化作了成功的改革,创立了快速适应市场动态和团队合作的文化机制,使通用成为企业界的奇迹。贺氏曾经是全美最大的调制解调器制造商、Modem制造业的标准制造商,占50%以上市场份额。然而,这样辉煌的公司,最终的结果是倒闭。它曾经制定了行业标准,使它形成了一种自高自大的文化氛围。在技术迅猛发展、竞争对手纷纷推出新产品的情况下,它没有及时认清形势,采取措施,变革公司的文化,致使公司最后走向了破产。贺氏的衰落正是由于其原有的文化阻碍了它的成长。可见,一个企业无论实力多么雄厚,其文化建设一旦停步不前,失去了创新,这个企业必将成为强弩之末。美国学者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科特在其合著《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中利用大量的实例数据说明,任何企业如果不能敏锐地洞察市场中的变化,及时创新企业文化,该企业的经营业绩必然下降,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

对于企业文化,绝对不能有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的思想,更不能敝帚自珍,拒绝革新与变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恒久不变的企业,也没有恒久不变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必须随着企业经营情况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创新和变革,因时而变,因势而变,与时俱进,以变制变,在变化中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二、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创新的不竭动力与路径保障

企业发展客观要求企业文化与时俱进,这样的企业文化才能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企业文化创新由一种全新的文化理念,转变为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决定作用的新型经营管理模式,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各种要素有机、合理组合在一起的黏合剂,企业资源整合的无形保障。优秀的、灵活适应有创新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元气”,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竭动力。它作用于全员的头脑、意识之中,渗透在企业运作的各方面,体现在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经营行为和全员工作中。优秀的、创新的企业文化以其特有的内在导向作用、规范作用、激励作用、辅射作用和凝聚作用,以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愿景激励、驱使全员、人力资本载体积极主动充满热情地贡献自己的智力资本;促使知识员工在良好的工作氛围中自由广泛地交流信息,知识共享,以形成和不断提升结构资本;以人为本,进行文化管理,关心、、成就、升华员工,使员工忠诚于企业,忠诚的员工自觉以创造性的服务获得顾客的满意与忠诚。从而为企业赢得顾客资本,继而促进一切创新活动和资源、能力的优化与整合,合成或提升为核心竞争力。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背后,它所带来的是群体的智慧、协作的精神、新鲜的活力,这就相当于在企业核心上装上了一台大功率的发动机。可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韦尔奇:“如果你想让车再快10公里。只需要加一加马力;而若想使车速增加一倍,你就必须要更换铁轨了。资产重组可以一时提高公司的生产力,但若没有文化上的改变,就无法维持高生产力的发展。”为了使企业能更具竞争力,能更好地沟通,韦尔奇尽力试图改变整个企业的文化与员工的思考模式。

企业的发展是靠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企业文化的与时俱进。20世纪90年代英特尔公司在创新理念的指引下不断改进芯片的设计,使它的年销售额增长了7倍,超过250亿美元,资产回报增长了1倍,资本投资达183亿美元。英特尔公司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企业文化创新、与时俱进才能使企业获得永久的活力。企业文化创新,改善了企业内部氛围,也改善了企业外部形象,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凝聚力,为实现企业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IBM咨询公司对世界500强企业的调查研究表明,建立适应知识经济的企业文化是世界500强的共同特征。它们出类拔萃的关键是优秀的企业文化,其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则根植于它们独特的企业文化之中。哈佛商学院的一项调查也表明,美国那些业绩好的企业领导认为,优秀的公司文化是自己公司领先于竞争对手的一种独一无二的关键性力量!海尔集团董事局副主席邵明津说:如果一定要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在哪里,我们认为就是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

首先,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可以提升企业文化竞争力。在构成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各项要素中,文化力是比产品力、销售力更为重要的一环,是一个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和基础。加利福尼亚圣弗朗西斯科北部的硅谷因信息技术业的活跃而闻名遐迩。对这里取得的成功而言,其流行的文化是比经济、技术因素更重要的关键原因。其次,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可增强企业人才竞争力。企业文化的与时俱进是在发展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管理观念的战略创新;也是紧紧抓住“以人为本”这一理念进行管理制度的战略创新。所以创新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吸引人才。在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中,89%的辞职人员不是因为报酬太低而提交辞呈的,公司缺乏灵活的文化环境,不能满足员工职业生涯的文化环境。华为的价值观构建起一个让知识分子施展才华。报效祖国的事业共同体,使员工在精神上受到激励,寻找到“精神归属感”,让企业文化感染每一个员工。在这样的环境中,企业员工将这种崇高理想和具体工作相结合,通过自身努力和创造,使企业文化因素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施展才华,提高企业整体价值和核心竞争力。最后,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可增强产品竞争力。企业的活动主要是围绕着产品的价值增值而展开的,企业文化正是通过影响企业的内部活动来影响产品的竞争力,从而进一步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

三、以创新精神保持企业文化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在旧文化中习以为常的人们很难对所处的文化加以变革,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注入创新精神。缺少了创新精神,企业文化就会是一种落后的文化,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第一,联系企业实际,明确企业经营理念。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及创新就是要针对本企业的实际,明确企业的经营理念、市场定位,通过总结提炼企业成长历程的文化积淀,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经营哲学,使其在企业发展中有效发挥作用。脱离企业实际,企业文化成为空中楼阁,员工不愿接受。确立核心价值观,在总结和提炼企业文化积累的基础上把握特点,突出重点,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企业文化。个性是企业文化的特性之一,企业文化唯有形成特色,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否则,企业文化就会流于形式,成为摆设。形成特色,关键在于创新。好的企业文化,都是在不断地总结和创新中形成的。

篇8

一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现状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前景十分美好,国家给予了相当高的重视程度,政府增加财政投资,还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这些政策是学前教育得到发展的有力基础。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中等职业学校的众多课程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根据相关的研究资料显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计上出现了下述的问题:

(1)专业技能的培养重视程度过高,反而忽略了文化的教育。

(2)理论的学习没有得到很好的实践指导。

(3)课程开设没有针对性。

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问题主要是专业技能课和就业指导课。在专业技能方面没有得到很好的实践,大多数学校还是按照传统的理论式教学,另外是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不按照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来安排课程。而在就业指导方面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不考虑社会和企事业单位用人需求。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在进行一定专业知识授课之后,这些知识没有得到很好的实践训练,在实践课程的安排上过于稀缺。在课程考虑上,只注重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没有切实的考虑到学生的就业问题。

中职教育有一定的自身特点,所以它的课程设置应该有一定的原则。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遵循理论结合实践、与时俱进、多样统一的原则。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应该顺应社会的需求,与时俱进,严格要求每一位教师。

就2011年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调查数据显示,该专业的在校生大多数都是来自农村,占80%左右,;而学习成绩相应的好中差比例为3:6:1,还算乐观;而能肯定将来就业方向是与学前教育专业有关的学生占75%,5%的是无所谓的态度。对这些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对现在的课程设置合理程度还是比较满意的,他们认为现在的学前教育课程设计,不仅能帮助学生个人发展,而且能帮助他们就业。在课程内容方面,一般分为公共基础课、实际训练课、实习实践课、专业技能课、专业理论课。对于这些课程,大多数学生都有明确的认识,其中认为专业技能、实践、实训、对他们的帮助相对较大。学前教育专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的就业职业大多是与0-6岁的儿童打交道,所以运用专业技能能够更好的表达,让学生容易接受。而实训和实习更是锻炼和查缺补漏的好机会,学生都认为这样的课程能对他们在未来就业上有很大的帮助作用。然而,相比之下,理论课程和文化基础课就没有那么高的欢迎度。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对专业技能的高要求,导致学生常常忽视了理论文化基础课程,认为这些课程都没有实际的用处,却不能意识到这些理论基础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都能给他们指导。调查的数据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通过这些数据,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

(1)学生认为课程设置的现状都比较合理,不仅能满足他们的自身需求,还能指导他们就业;

(2)在课程内容上,专业技能课受到了很大的亲睐,而对文化基础课、理论课没有清楚的认识;

(3)在课时方面,学生的观点是文化基础课、理论课的课时正好合适,而实训课和专业技能课的课时较少;

(4)学生认为理论课程难度过大,而专业技能、实训等课程的难易程度比较适中;

(5)大多数学生认为,理论文化课对未来的工作学习帮助不大;

二 对策及建议

现在,我国社会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面临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所以我们在中职教育的发展上必须与时俱进,适应这个迅猛发展中的社会,这样才不会被淘汰。具体对策分为下述几个方面:

(1)改善观念。职业教育在社会上被认可程度日益增高,输送的人才也是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观念陈旧,影响了学生的发展甚至是专业的进步。因此,我们必须改善观念,面对新时期的幼儿园,我们必须改变学校的教学观念,将一些新的理论思想引导给教师。

(2)优化课程内容设置。为了实现教育的目标,课程是它的方式,在这方面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的更新优化学前专业的课程内容。教材的更新,在课程的内容中,绝大部分都来源于教材,所以它的更新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必须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经典教材。教材的内容毕竟有限,要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扩充,教师的水平就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所以我们必须加强中职教师的再教育,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再教育机会,让他们自身也能到到发展。不仅要让教师意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还要改善他们的观念思想。人文课程的开设,人文文化在社会中起到的更多是熏陶个人的作用,它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人文课程欠缺是中职学校的现状,我们必须加强这方面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也使得人文精神在其他课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3)加强学生的能力训练,增设实践类的课程。无论是在专业技能还是理论学习方面,实践都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然而中职教育的课程设置现状恰恰忽视了它的重要作用,所以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学校应当为学生创造更多实习实践的机会,这样他们才能把所学更好的巩固,能力才能得到提升。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理论结合实际。

三 结语

中职学校的中职教育是培养幼师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由于众多的原因导致了该专业课程设置上的问题,培养的人才不符合社会的要求。这些问题都严重的影响到了中职教育和学前教育专业,所以课程设置显得越来越重要。所以,我们在课程设置的同时必须考虑到社会的需求,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将中职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得更好,为社会输送更优秀的人才。

篇9

《科学时代》杂志设有社科经济、教育研究、自然科学、城市建设等版块,每个版及栏目设置如下:

社科经济版块:主要栏目有社科论坛、经济发展、科学管理、金融研究、政法论坛、党建之光等。

教育研究版块:主要栏目有教育教学、机电教研、职业教育、基础教育与教改、学校管理等。

自然科学版块:主要栏目有科技论坛、工作研究、技术报告、学科进展、医药研究等。

城市建设版块:主要栏目有城市建设与规划、桥梁道路建设、环保与污水处理、交通管理等。

二、来稿要求

1、文稿要求内容新颖、论点明确、力求文字精炼、准确、通顺,文题简明扼要,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书写规范,文责自负。凡来稿在2个月内未得到稿件通知者,系仍在审阅中,请勿他投。

2、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欢迎通过电子邮件投稿,并请注明联系电话、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有证明信。

3、论文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专项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

4、稿件确认刊载后,作者需按通知数额支付审定出版费用,要求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上述费用可由作者单位从课题基金、科研经费或其他费用中支付,确有困难者可申请适当减免。稿件刊登后,赠当期杂志1册,以供用途。

本刊来稿必复,如采用将在一周内通知作者,望作者来稿前请与编辑部联系,以便查收。

三、来稿请寄:

北京市五芳园邮局40-035信箱 (100040) 《科学时代》杂志社编辑部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027-03

古生物地层学(古生物地史学)是历史悠久的地质学支柱学科,与岩石学、构造地质学一并称为地质学三大基础学科之一。古生物地层学事实上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学科,古生物学是以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及其发展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地质历史时期地层中的生物遗体和遗迹及一切与生物活动有关的地质记录[1-3];地层学是研究层状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地质年代及时空分布的科学[4],研究对象为地质历史时期中的地层,主要研究地球发展历史和发展规律的科学[1]。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是既相互独立又密切相关的两个分支科,但就其研究内容及任务,二者又是相互交叉密不可分的。地层学和古生物学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兴盛和发展,曾引领了地质学其他学科的发展,为一系列的地学交叉学科研究和生产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曾经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的毕业生一才难求的现象早已消失。导致中国古生物学行业不景气的原因,可归纳为4个方面:科学和社会的大发展导致人才知识结构的重大转变、行业需求的转变(由基础区调转为资源和环境领域)、科技进步和评价体系的转变(物化探等新技术取代了传统古生物学的服务功能)、古生物学教育跟不上形势发展[5]。除此之外,各省市、各区域地质院校侧重点不同(煤、金属矿、石油、地质调查等)、服务对象不一(地质调查队、煤矿、石油行业、矿业集团),在大行业不景气的背景下,导致古生物地层学课程受到排挤,甚至有人偏见的认为,古生物学在地层研究中失去了意义,导致一些基层单位(地质队、研究所)很不重视古生物地层工作。其次,古生物地层工作者也跳不出传统古生物学的研究范畴,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的更新速度过慢,导致古生物与地层课课程内容、结构、授课方法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

由此可见,古生物地层学课程教学面临严峻挑战,各省市地质院校应以自身侧重点为基础,与时俱进,跟上科学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探索新时期古生物地层学教育教学的途径。

一、国内外不同高校《古生物地层学》教学现状

笔者通过近几年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总结了国内外大学《古生物地层学》的教学现状,认为目前国内的《古生物地层学》课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课程内容。①课程学时偏少,尤其是实习课时偏少;②课程内容,国内学校授课内容陈旧,中规中矩,力足基础,将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分为两部分讲授,缺少有机互动。国外则是将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有机结合起来,更接近于科学前沿问题。

2.授课方法。《古生物地层学》授课方法延续了以往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少课程设计和师生之间良性互动,青年教师大多授课古板,对课程内容缺乏足够了解,调动学生积极性能力较弱。

3.教学实践。《古生物地层学》室内标本实习课及室外宏观实习课时匮乏,缺少形态完整、特征明显的化石标本及最新的地层学挂图,较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地层挂图,年代久远,更新较差。对学生来讲最为深刻的莫过于室外采集化石实习及地层划分对比实习,但这方面很多高校开展不够。

二、“因校制宜、与时俱进”《古生物地层学》课程教学改革

课程教学改革首先是教学大纲及培养目标要明确,这是一切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石。通过上文国内外古生物地层学横向对比,国内外大学由于其学校自身特色在古生物地层学课程的结构及内容、培养目标上都有所不同。国内一类大学,将古生物学、地层学分开单独授课,其目的是培养从事古生物学科学研究、实践应用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专业型古生物地层学人才,从而推动古生物学的科学发展和实践进步,以培养未来科学家为目标。国内二类地质院校由于其自身特色不同,与区域生产单位联系更紧密,目的是培养学生在生产和社会实践中能够应用古生物地层学,运用古生物地层学知识作为工具,服务于其所在领域的科研或实践活动[5]。课程改革需要源于对课程本质的认知和了解,教师是落实课程改革理想的关键人物。“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解读者,教师的认知与感知才是课程的灵魂。教师的认知与感知,不仅是其业务能力的感知,还包括其对学校文化、特色的认同及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因此,课程改革首先要从教师认知和感知做起,即“因校制宜、与时俱进”,不仅要认识到学校的地域文化、特色及优势,来改变课程结构、内容和授课方式,还要不断融百家之长,紧跟本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来调整课程内容、结构;不仅要从业务上引导学生,还要从心理和生活方面来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根本上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待人之道,成为一名社会需要的复合性人才。

1.因校制宜――推进课程内容、结构、授课方式改革。学校区域性明显,专业课程的内容、结构的设置与生产单位需求联系密切,例如煤炭类地质院校,古生物地层学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古生物?古生物有什么用途并能运用古生物知识服务煤炭其他专业?因此课程的设置就要将煤炭的来源生物――古植物门类章节介绍清楚,还要将地质历史时期全球主要成煤期――石炭纪、二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和古近纪等重点介绍,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所学能及时应用到实处。此外,学校的生源差别较大,学生了解知识的快慢程度不一,需要因材施教,不能从一而终。例如古生物地层学,本科生课时量为48学时,专升本课时量为72学时,不能将本科生古生物地层学授课内容、结构和方法都应用到专升本学生上,这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综上所述,教师不能有投机取巧的思想,要下功夫针对学校特色专业、就业单位需求、学生自身特点,来推进课程内容、结构的改变。传统照本宣书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师上课费力,学生被动接收,课程氛围沉闷,学生不能融会贯通的接受课程内容。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将课程及与课程相关学科内容了解透彻,做到专深且广博,将知识点与一些幽默故事相串联活跃课程气氛,此外还要教师主导、引导和指导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比如,可以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结合教学内容提出几个课题,让学生分组查阅资料,以组为单位上台讲授,然后教师做相关分析点评,从而在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资料、整合资料能力的同时使教师和学生之间有一个良性的互动,进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相长。另外,在教学中实行启发性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撰写课程设计论文的能力,鼓励学生对某一个小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通过查阅文献分析解释上述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技研发的兴趣,开发学生的研究潜能和科研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与时俱进――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古生物地层学进入21世纪之后发展迅速,例如地质年代格架较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变化较大,寒武纪四分法,寒武纪底界下延至542 Ma(百万年)等都需要引起国内古生物地层学内容上的变动,因此教师不能紧盯书本,还需要接触国内外地学研究前沿,对课程进行有效的补充。学生是课程改革的见证者,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受到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身心健康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课程教学实践中,这些消极、非预期的作用常会影响教学,教师不光要从专业知识上给予学生引导,要注意一言一行、态度与情感,其身正不令则行,还要从校园文化、社会现象、未来工作预期等多种方面潜移默化地引导开阔学生的思路,化解或消除消极的影响。与时俱进,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更好的将专业知识及社会经验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四年既学到了知识,又能健康成长为国家有用的人才。总之,因校制宜、与时俱进对课程进行改革,要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外发展趋势、兼顾学校地域特色、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发展,是以合力的形式对受教育者起作用。下面以《古生物地层学》课程教学中的部分内容为例,阐述课程教学中因校制宜、与时俱进的课程改革,尽管公共课、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具体内容、结构有所不同,但课程的精髓是相通的。教学内容:古生物地层学中的古植物与石炭纪、二叠纪交叉融合。学时安排:6或8学时,占全部学时的1/8或1/9。课程教学安排与方式:古植物门类的主要特征、地史分布等特点;石炭纪、二叠纪主要沉积特征、生物特征、构造特征及沉积古地理深化史介绍;石炭纪与二叠纪是全球重要的成煤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成煤生物主要为古植物的石松植物门和节蕨植物门,煤及相关学科为学校主要地域特色,结合学生特点、就业情况,教师将现今古植物研究前沿、石炭纪和二叠纪地质年代格架最新研究现状有机融合,同时鼓励学生以班级或小组的形式上讲台讲10~15分种的教学内容(华北石炭纪地层序列、沉积环境特征、构造演化等)。通常学生都会用到演讲时间的10~20倍的时间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按自己的思路进行选择、整理和加工,形成有特色的演讲稿。在这一课程教学演讲幻灯片的过程中,学生还会受到内容安排、图文并茂、审美、演讲方式、衣装肢体语言等多方面的考验,充分发掘了学生自我的潜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教师一一点评,使得学生受益非浅。

“因校制宜、与时俱进”的课程改革思想,不仅能发挥学校优势,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资源勘察工程专业《古生物地层学》课程教学正是遵循这一思路,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大学优秀教学经验,根据自身特色,走一条“博采众长、与时俱进”之路,使《古生物地层学》课程教学上了一个新台阶,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地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杜远生,童金南.古生物地史学概论[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2]曾勇,胡斌,林明月.古生物地层学[M].第二版.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

[3]童金南,殷鸿福.古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篇11

论文摘要:本文从社会是创新的大舞台出发,理清了社会实践是教育与人和社会之间内在联系的重要载

体,阐述了社会实践对实现创新教育和人与创新教育和社会的良性互动、实现创新教育目标任务及培养当前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积极作用。

建设创新型社会,需要大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依赖创新教育来实现,大学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关键阶段。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今大学的重要使命,是社会对大学的要求,同时也是当代大学生自身发展的目标,因此创新教育应该是不同主体之间的互动行为,而这种互动行为良好的连接点和载体就是社会实践。笔者认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是实现创新教育、人及社会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实现创新教育和人与创新教育和社会的良性互动

创新教育和人与创新教育和社会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因为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相互统一的。创新教育通过人的培养来促进人的自身发展和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并通过培养人来促进社会的发展,为社会服务。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在创新教育和社会与人的相互作用中实现和发展的。创新教育必须适应青年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的发展要求。

修身成材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目标,同时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修身成材的重要方式。社会实践有助于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与更好的了解社会。社会实践尤其对大学生的社会化施加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能起到加速大学生顺利实现社会化的作用。

建设创新型社会,正是要建立起社会实践与创新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机制,使社会实践促进创新型人才成长,创新型人才推进社会发展,并由此推动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使社会形成需要创新、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并进一步推进社会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由此实现创新教育和人与创新教育和社会的良性互动与共同发展。

二、有利于创新教育目标任务的实现

创新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广义理解的创新概念是指力求将科学、技术、教育等与经济融汇起来,表现为不同参与者和机构之间交互作用的网络,体现了教育与人、社会、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内在联系。而这种网络的交互作用和联系的很好载体也必然是社会实践。

创新是科技进步的灵魂,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发扬创新精神的有效载体。创新教育是指对人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创新精神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不墨守成规,敢于怀疑、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创新能力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坚实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素质教育是对学生责任心、进取心和自信心的培养,即:创新人格的培养。这三方面的培养是融会贯通、相互促进的。

三、有利于与时俱进地确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标准和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已经是大学不能回避的严峻现实。这种现实表现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市场上需要的人才企业招不到,另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找不到。笔者认为社会实践对缓解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有如下作用:

1.有利于与时俱进地确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标准。社会实践是实现教育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需求良性互动的载体和桥梁。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标准,也是大学理想和使命的具体体现。创造性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有依可循、有据可查,更重要的是必须符合社会现实和时代的要求。因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压力问题,在培养目标的设计中就应当体现对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要求。

2.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创业教育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创业教育是解决当前学生就业压力大的客观要求,创业能力是当前大学生人才素质要求的必要条件。社会实践在实施创业教育过程同样具有创新教育的功能和作用。社会实践有利于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的契合度,努力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试想,如果我们培养的大学毕业生中有5%一6%的人具有自主创业能力,而每个创业者如果可以平均吸纳20一30名大学毕业生就业,那么大学毕业生的待业问题基本上就可以得到缓解甚至解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