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建筑节能管理论文

建筑节能管理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9 09:26:4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建筑节能管理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建筑节能管理论文

篇1

1前言

居住建筑采用节能措施是改善室内热舒适环境和降低建筑能源消耗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我国住宅产业的蓬勃发展,大量的新型住宅节能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及应用,一系列与节能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也相继出台,对居住建筑提出了节能要求及节能措施。而评价住宅是否达到了节能标准就必然涉及到具体的节能评估方法,正确的节能评估方法有利于合理适用的节能技术及措施的推广,是促进住宅节能事业发展的关键。

按照《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规定,评估节能建筑应首先校和该建筑各个朝向的窗墙比和外窗以及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等各项参数是否都满足《标准》的要求,即优先采用“规定性指标”来评价居住建筑的节能效果。然而,住宅产业的商业化进程促使住宅建筑的设计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越来越多的住宅建筑不能完全满足《标准》中“规定性指标”的要求,例如南向外墙采用大面积玻璃窗导致南向窗墙比超标,建筑体形复杂多变导致体形系数过大,此时需采用《标准》中的“性能性指标”,即动态模拟分析方法,计算建筑物全年的采暖空调能耗,对节能效果进行评价。

采用动态方法计算住宅建筑能耗,一般又包括两种节能评价方法:“节能综合指标限值法”和“对比评定法”。下面对这两种方法分别加以阐述并进行对比分析。

2节能综合指标限值法

采用“节能综合指标限值法”评价建筑物的节能效果是指在《标准》规定的计算条件下,计算建筑物的节能综合指标,即采暖年耗电量和空调年耗电量之和,并与该建筑所在城市的节能综合指标限值相比较,如果计算值不高于标准规定的限值,就认为该建筑达到了节能要求,如果计算值高于标准规定的限值,则认为该建筑未达到节能要求,此时需调整该建筑物的热工性能,直到计算结果满足限值要求。

夏热冬冷地区范围内的不同城市由于气象条件的差异,节能综合指标限值也有所不同,其具体数值是在标准计算工况下,通过对两栋典型六层建筑的全年采暖空调耗电量进行模拟计算来确定的。这两栋建筑的建筑面积各2200m2左右,体形系数0.31和0.35,南北朝向,每层两个单元四户,每户建筑面积稍小于100m2,分为2~3个卧室,1个起居室,1个厨房,1~2个卫生间。卧室和起居室控制温度和换气次数,卫生间和厨房不控温。东西山墙不开窗,南北墙上的窗户都有水平遮阳。外墙的传热系数为1.54W/(m2·K),屋顶的传热系数为0.93W/(m2·K),窗户的传热系数为3.1W/(m2·K)。将这两栋典型建筑放到夏热冬冷地区的合肥、南京、上海、杭州、武汉、长沙、南昌、成都、重庆9个大城市的逐时气象条件下计算,把计算出来的一些结果按采暖度日数HDD18和空调度日数CDD26回归,得到与HDD18(CDD26)相对应的建筑耗热量(耗冷量)指标和采暖(空调)年耗电量关系。根据回归得到的关系式计算并绘制出对应不同采暖度日数HDD18和空调度日数CDD26下的建筑物节能综合指标限值的数据表格,然后根据具体建筑所在城市对应的采暖和空调度日数,采用线性内插法确定该市的全年采暖及空调耗电量限值,例如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确定上海地区住宅建筑的节能综合指标限值为55.1kW·h/m2。由此可见,限值法中的“限值”实质上是典型多层标准建筑的全年采暖空调耗电量值。

3对比评定法

采用“对比评定法”评价建筑物的节能效果是指将评估建筑物的采暖空调能耗和相应的参照建筑物的采暖空调能耗作对比,根据对比的结果来判定所设计的建筑物是否符合节能要求。其中参照建筑是对比评定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参照建筑是一个假想建筑,它与评估对象在大小、形状等方面完全一致,其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满足《标准》中规定性指标的要求,因此参照建筑是符合节能要求的建筑。将评估建筑与参照建筑进行能耗的计算对比,如果评估建筑的能耗不高于参照建筑的能耗,则认为它满足节能标准的要求;如果评估建筑的能耗高于参照建筑的能耗,则认为该建筑达不到节能要求,必须调整该建筑的热工性能,然后再进行对比计算,直到不高于参照建筑的能耗。

采用对比评定法评价住宅建筑的节能效果关键在于参照建筑热工参数的正确选取。参照建筑应按以下规定来确定:(1)参照建筑的建筑外形、朝向、建筑面积、外墙表面面积、屋面面积均应与评估建筑相同;(2)参照建筑各朝向的开窗面积应与评估建筑相同,但当评估建筑某朝向外窗面积超过《标准》规定,参照建筑该朝向的外窗面积应减小到使该朝向窗墙比达到规定的上限值;(3)参照建筑围护结构的各项热工性能指标均取《标准》规定的相应限值。

“对比评定法”是一种灵活、切实的方法,已被《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上海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及国外许多建筑节能标准所广泛采用。

4两种方法的对比分析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发现“节能综合指标限值法”和“对比评定法”的主要区别在于选取的建筑能耗比较基准上有所不同,前者以固定数值作为比较基准,后者则以参照建筑的模拟计算数值作为比较基准。限值法操作方便,采用固定数值来评估所有类型建筑的节能效果。然而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不同类型的建筑要达到相同的能耗指标所采用的节能措施有很大差别。一般而言,高层建筑比较容易满足节能要求,而低层建筑则较难达标,即使对同类型建筑,由于体型系数等参数不同,建筑能耗也相差很大。另外,计算建筑面积和空调面积稍有误差也会导致最终评估结论大相径庭。而“对比评定法”比较灵活,参照建筑的能耗是变化的数值,即不同的建筑采用不同的对比基准,因而更加切合实际。下面选取了位于上海地区的三栋住宅建筑,通过动态模拟计算,并采用两种评估方法进行节能评估和节能分析,具体模拟计算均采用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研发的DeST住宅建筑节能评估软件,计算条件与《标准》的规定一致。

实例1东方金门花园(见图1)

该建筑有25层,建筑类型为高层住宅,采用ZL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作内保温。围护结构热工参数为:1-5层外墙平均传热系数Km=1.48W/(m2·K),6-25层外墙平均传热系数Km=1.50W/(m2·K),屋面平均传热系数Km=1.00W/(m2·K),外窗传热系数K=3.70W/(m2·K),计权窗墙比0.25。计算结果和评价结论见表1:

图1东方金门花园建筑模型图

表1东方金门花园能耗计算结果评价方法

节能综合指标限值法

对比评定法

标准限值

实际建筑

参照建筑

实际建筑

年采暖空调耗电量(kWh/m2)

55.1

42.8

42.9

42.8

节能效果评价

节能效果显著

达到节能要求

实例2漓江山水花园(见图2)

图2漓江山水花园建筑模型图

该建筑属于低层独立建筑,采用挤塑聚苯板作外保温。围护结构热工参数为:外墙平均传热系数Km=0.84W/(m2·K),屋面平均传热系数Km=0.51W/(m2·K),外窗传热系数K=2.70W/(m2·K),计权窗墙比0.19。在统计建筑面积时,未考虑地下室和车库的面积。计算结果和评价结论见表2:

表2漓江山水花园能耗计算结果评价方法

节能综合指标限值法

对比评定法

标准限值

实际建筑

参照建筑

实际建筑

年采暖空调耗电量(kWh/m2)

55.1

57.9

68.1

57.9

节能效果评价

未达到节能要求

节能效果显著

实例3东方城市花园(见图3)

图3东方城市花园建筑模型图

该建筑为典型的六层多层住宅,采用膨胀聚苯板作外墙外保温,挤塑聚苯板作屋面保温。围护结构热工参数为:外墙平均传热系数Km=0.86W/(m2·K)左右,屋面平均传热系数Km=0.67W/(m2·K),外窗传热系数K=3.0W/(m2·K),计权窗墙比0.25。计算结果和评价结论见表3:

表3东方城市花园能耗计算结果评价方法

节能综合指标限值法

对比评定法

标准限值

实际建筑

参照建筑

实际建筑

年采暖空调耗电量(kWh/m2)

55.1

48.1

53.2

48.1

节能效果评价

达到节能要求

达到节能要求

以上三个实例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对不同类型的住宅建筑采用两种方法得出的节能评估结论不尽相同:对高层住宅(东方金门花园),“综合指标限值法”评价较高,“对比评定法”则基本达标;对独立别墅(漓江山水花园),“综合指标限值法”评价是不节能,“对比评定法”则是节能效果明显;对多层住宅(东方城市花园),两种方法的评价都是达到节能要求。如果从建筑物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方面来评估以上三个建筑,它们基本都能满足标准的节能要求,这与“对比评定法”的评估结论是一致的。另外按照对比评定法的定义,参照建筑符合节能标准,但若采用“限值法”来评估与低层建筑相对应的参照建筑(漓江山水花园)时,却得出不符合节能标准的结论,这显然是自相矛盾的。究其原因,还是由于“限值法”中的限值对应多层标准住宅建筑的能耗,不适用于其他的建筑类型,所以评估多层住宅时两种方法的结论一致,而评估高层建筑和低层建筑时却不相同。城市高层住宅建筑的全年采暖空调能耗总量巨大,远大于其他建筑类型的能耗,应加强节能方面的要求,而采用限值法评估,高层建筑很容易达到节能标准要求,甚至出现对其不采用节能措施也能达标的情况,这显然违背了节能评估的最终目的。

5结论

使用动态模拟软件DeST对不同类型住宅建筑进行能耗计算,并采用两种节能评估方法进行节能评估,通过结果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现行节能标准规定采用的“节能综合指标限值法”仅适用于多层住宅的节能评估,不宜应用于其他类型,尤其是高层住宅的节能评估。

(2)“对比评定法”是一种灵活、切实的节能评估方法,适用于不同建筑类型的节能评估,因而比采用限值法更为科学合理,更有利于建筑节能事业发展,值得借鉴推广。

参考文献

篇2

美国传统上没有与建筑管理对应的联邦管理机构,建筑标准一般是地方城市的管理任务。联邦政府不负责建筑的管理。地方政府(一般为州政府和市政府)负责制定建筑管理政策。目前,美国能源部是建筑节能领域发挥最大作用的政府机构,但是,也并不从事全责制的管理,其主要任务是支持技术传播、制订标准和组织科研工作。其他与建筑节能有关的管理主体包括联邦部门(能源部、环保署、财政部)、州政府监管管理者、地方管理机构(如加州能源委员会等)、行业协会(如暖通空调工程师协会、绿色建筑委员会等)、大学、节能产品制造商等。值得一提的是,以上各个机构并不是从属关系,彼此之间的活动不是依靠行政命令,而是依靠手中的资源和经费的使用。各个部门虽然不相互从属,也没有单位和个人在全局上的协调,但是,都会按照默认的行业规则进行工作。比如,行业协会中美国暖通空调协会每年都会在没有联邦政府支持的情况下,依靠工程师自愿编制大量的行业规范,各地政府也往往自觉采用这些规范而不是自己重新编写。

(二)美国建筑节能政策与标准

美国的建筑节能政策包括能源使用政策、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和2008年经济危机后出台的美国经济恢复和再生能源法案,其中,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非常有特色,涵盖了住宅、商业、公共建筑和工业等多个行业。以商业建筑节能的减税而言,相关政策规定:“对于新建或已有建筑,只要通过安装室内照明、围护结构、制热、制冷、通风和热水系统,标的建筑总能耗比美国暖通空调工程师协会标准90.1-2001所规定的最小能耗小50%,那么此建筑每平方英寸可获得1.8美元的减税。此项政策主要给予建筑业主,但是也同样适用于进行了结构扩建的房客。”美国建筑节能还拥有诸多行业标准,包括强制性标准和自愿性标准。在强制性标准中又包括商业建筑标准、居住建筑标准等多项细分标准。比如,美国早在2005年就推出了美国能源管理计划,根据相关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新建大楼至少应比现有建筑条例节能30%。自愿性标准包括中小型办公楼先进节能设计指导、绿色建筑标准等,其中,在全球较为有影响力的标准是绿色建筑标准(LEED),此标准适用于所有建筑类型——住宅建筑和商业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评估、建设、运营和维护等,并且除了建筑之外还涉及邻里地区。具体包括“新建和改造项目分册、既有建筑分册、商业建筑室内分册、学校项目分册、住宅分册、社区规划分册、商店分册、疗养院分册”等诸多细分内容,内容针对性强且极具实操性。

(三)建筑节能行业协会

美国建筑节能行业协会众多,包括能源效率经济委员会、太阳能学会、暖通空调工程师协会、机械工程师协会、建筑性能模拟学会、绿色建筑委员会等众多专业协会,他们都是没有政府背景、自负盈亏的组织,协会经费来源于会展、出版行业规范和相关行业标准及对行业人员的培训。其中,暖通空调工程师协会的影响最大,在全球有51,000名会员,100个分会,每年都举办两次会议,积极发展青年工程师和尖端节能技术的交流与培训。近年来,绿色建筑委员会凭借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认证的影响力,已经成为全球有较大影响力的行业协会。

(四)建筑节能市场

美国建筑节能市场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其中,合同能源管理在美国建筑节能市场中占据了较大比重,这是一种以节省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美国的能源管理产业以平均每年24%的增长率高速发展。能源公司主要由楼宇设备和控制公司(如霍尼韦尔、西门子等)、电力、燃气公司等和独立的中小型能源管理公司组成,其中前两者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而且,就合同能源管理的市场对象看来,公共客户群体是主体,中小学校、政府、公立医院等占据了50%左右的市场,其他公共客户占据了24%,而私有客户群体比例仅为26%。因此,政府采购的项目是合同能源管理的主体市场。

(五)社区建筑节能的社区节能

美国的建筑节能没有局限在建筑本身,而是扩展延伸到使用人群和社区,因此,节能活动不仅体现在技术节能方面,更围绕业主的使用习惯展开了诸多深层次的竞赛。比如,美国西部的萨克拉门托市就组织社区业主进行能源节约比赛,通过报名或随机挑选,在100个相同居住面积,相同取暖热水燃料系统的家庭进行能源节约竞赛,在网上公布胜利者的名字与相片,比赛内容包括扔弃废物,取暖热水燃料,电力和食品。此外,物业公司在节能知识普及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在美国东部的一些社区进行少扔垃圾的比赛,物业公司会具体地告诉小区业主怎样减少垃圾,比如,不要买有包装的食用品而是尽可能买散装的食用品、购物不用一次性塑料袋等,该地区的生活垃圾减少了30%。

二、美国建筑节能管理发展对我国绿色物业管理的启示

美国与中国相比,具有不同的政治管理体制和国情,消费者的消费认知和消费习惯也有较大差异,但是,纵观美国建筑节能管理的具体情况,从管理主体、政策标准、行业协会、技术支持,到市场发展和社区延伸管理,对我国绿色物业管理行业的推广仍然有诸多启示。

(一)政府综合政策强力支持,中央与地方共同发力

美国联邦政府重视节能管理,制定了多项政策,其中,以经济激励作为调整和刺激的核心手段,采取补贴、税收减免等措施,有效地提高了相关主体实施绿色物业管理的积极性。而且,积极制订了相关节能标准,地方政府也积极配合并分别出台相应的管理政策。相比之下,我国政策过于倾向于宏观和中观,经济刺激政策较少,缺乏明确可实操的标准。我国各地政府在节能管理工作的主动性方面差异较大,在绿色物业管理方面全国尚未有统一的标准,仅有深圳于2011年6月颁行了《深圳市绿色物业管理导则(试行)》,2013年4月1日印发了《深圳市绿色物业管理项目评价细则(试行)》,目前也在试运行中,全国其他地市的绿色物业管理有待全面展开。

(二)全生命周期、全类型的建筑节能管理

绿色物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规划和设计单位、施工、监理、质量监督及房地产开发等多个环节,只有通过政府的推动才能有效整合各方资源。从美国的经验看来,美国政府非常注重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节能,既注重开发规划设计,又关注后期管理,还鼓励既有建筑的改造。反观我国,却过于注重前期规划而忽视了后期的管理。相关数据显示,“自2008年开始至2013年3月,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认定的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共有611项,其中568项获得设计标识,43项获得运营标识”。这就给我国推动绿色物业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而且,从美国节能管理的经济刺激政策和美国绿色建筑协会推动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认证内容看,节能的对象不仅包括商业、公共物业,还包括住宅、工业等等。而在我国,绿色物业管理主要应用于商业和公共物业,在住宅和工业方面的应用较少,技术含量较低,尤其缺乏系统的节能标准。尽管国家颁布的绿色建筑标准有关于住宅和公共建筑运营的指标,但是相关指标不够完善,缺乏细致分类,难以反映出绿色建筑运营管理的特点和目标,有待于制订更为细化、针对性强的全生命周期、全类型的绿色物业管理标准,促进后期物业管理与前期规划、设计与施工的融合。

(三)建筑节能协会组织的积极推动

正如前文所言,美国拥有多个专业的建筑节能协会,而且,各个协会都积极制订相关行业节能标准并且通过会员活动、展会、培训加以推广,这些协会成为美国节能管理知识传播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国物业管理协会是物业管理行业的重要协会,目前,在全国各个城市都有相应的分会,并在推动绿色物业管理方面组织了多次交流活动,并将重要文章刊登在其会刊上,但是,相比于美国相关协会和我国绿色物业管理发展的现状,中物协有必要作出更多努力,比如成立专门的发展绿色物业管理的专业委员会,研究制订适合我国行业需要的绿色物业管理的服务规范、标准,与电力、暖通、机械、光能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中心合作,推广更多有效的节能技术,指导各地协会为物业服务企业开展绿色物业管理活动提供行为引导;建立和完善绿色物业管理评价体系,包括评价办法和评价技术细则,尤其是在增进行业交流和向政府争取更多的资金扶持等方面开展更多的工作。

(四)政府采购促进合同能源管理发展

美国联邦政府的公共服务采购占据了合同能源管理的较大市场,即从政府层面保证了合同能源管理的推广。我国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刚刚起步,政府采购实施能源管理的项目还只在深圳、北京等少数一线城市开展。主体市场在商业项目和住宅项目,只是物业服务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手段,并未真正在全社会取得节能降耗的共识,相关政策激励不足。在现实中,住宅小区的合同能源管理还面临业主大会授权难、改造回报周期长、风险大导致物业公司积极性不高等诸多问题,商业中心的开发和运营商也往往因为担心影响运营效果而拒绝实施。导致既有建筑改造的管理体制不太完善。

篇3

 

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焦炭煤气、热力、成品油、液化石油气、生物质能和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它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的需求也迅速增长,能源已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因素。然而,我国能源发展依然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必须进行合理的节能。所谓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1.建筑节能降耗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所谓建筑节能,就是在满足居住舒适性要求的前提下,在建筑中使用隔热保温的新型墙体材料和高能效比的采暖空调设备,达到节约能源、减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之目的。

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1/3成本管理论文,而且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70 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27.45%。而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一般占全国总能耗的33%左右。以此推断,国家建设部科技司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我国建筑耗能比重最终还将上升至35%左右。如此庞大的比重,建筑耗能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这加大了我国能源压力,制约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民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行建筑节能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我国建筑用能浪费极其严重,而且建筑能耗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我国能源生产可能增长的速度,如果听任这种高耗能建筑持续发展下去,国家的能源生产势必难以长期支撑此种浪费型需求,从而不得不被迫组织大规模的旧房节能改造,这将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在建筑中积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就能够大大缓解国家能源紧缺状况,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因此,建筑节能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国家节能规划目标、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要措施,符合全球发展趋势。

建筑节能是缓解我国能源紧缺矛盾、改善人民生活工作条件、减轻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最直接、最廉价的措施,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效益成本法

效益成本法是由中国矿业大学经贸学院财会科研组朱学义教授提出,并于 1993年4月25日发表在《成本与价格资料》上(1994年获得江苏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此后天津财经学院会计系瞿文莹教授和华南理工大学李定安分别编著研究生教材《高级成本会计学》和《成本管理研究》,瞿文莹教授在《高级成本会计学》第十五章第三节中做了介绍,李定安先生在《成本管理研究》第七章第五节对此进行专门介绍。

综上所述,所谓效益成本法,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来确定成本是否发生、发生范围、额度及其分配趋向的一种现代成本计算方法。

2.1效益成本法的效益分类

(1)按耗费产生效益的期间可分为当期效益、滞后效益(包括投资性滞后效益和决策性滞后效益)、延期效益三种。

(2)按耗费产生效益的行为层次可分为决策效益、挖潜效益和投资效益三种。如下图所示:

决策效益

节约效益成本管理论文,如节水、节电、节料、节费、节资等

降损效益,如降低废品损失、盘亏毁损等

成本性经济效益 挖潜效益 质量效益,如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收入等

扩展效益,如增加生产、扩大销售等

投资效益

(3)按耗费产生效益的单位可分为内部单位效益和全厂综合效益两种。

(4)按耗费产生效益的对象可分为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两种。

2.2效益成本法的内容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分析产品生产过程中各种耗费对企业内部可计量的直接经济效益的关系,确定各种效益成本。(2)确定耗费效益系数控制支出;同时确定效益奖励率提高效益。所谓耗费效益系数,是指每元耗费可取得多少可计量的经济效益,常用成本效益分析、专家调查、历史数据测定等方法确定,一般应用于决策效益成本和投资效益成本两方面。(3)采用经济效益剖析法确定立项核算的效益成本。所谓经济效益剖析法,是指利用实际核算资料剖析经济效益关系中的各项因素,并通过实际调研,揭示其中最薄弱、最有潜力的项目作为主攻方向的一种方法。(4)确定效益成本的支出方式。有两种支出方式:①全额挂钩支出,即全部耗费都从所创效益额中支付。②单项奖励支出,即对承包单位或承包人按项进行专门奖励,正常耗费仍按现行办法进行。(5)设置专门账户汇集各种效益成本,然后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的支出途径进行结转。

2.3效益成本法的主要特征

(1)耗费同效益挂钩。即从耗费上计算效益;从效益上反省耗费,效益奖励反过来又列作追加的工资费用。

(2)成本核算对象既不是产品,又不是责任单位(责任人),而是立项的成本性效益。这是区别于传统成本法和责任成本法最主要的特征。

(3)核算具有阶段性。虽然该方法也按现行成本计算期进行费用的归集与结转,但核算项目上的更替和时间上的断续已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4)核算方法具有辅。一方面它在现行成本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补充使用;另一方面它又借助于管理会计中决策成本等方法。因而核算有帐内、帐外之分。

(5)核算对象领域管理目标相统一。效益成本法从单项效益的核算入手,最终是要提高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这同企业管理的分目标和总目标一致。因此,该方法的应用过程也是经济效益的提高过程。

3.效益成本法在建筑节能降耗中的应用

3.1科目和账簿的设置

为了集中反映建筑节能降耗所需的费用同效益的关系,效益成本法在现行核算的基础上还要在资金占用类增设“效益成本”一级科目。该科目借方反映创造建筑节能降耗效益耗费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直接费用以及计提的效益成本奖,贷方反映结转的效益成本,月终一般不留余额。该科目按效益成本的种类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其明细账采用多栏式成本管理论文,格式如下:

效益成本明细账

账户:挖潜效益成本

 

凭 证

摘 要

借 方

贷方转出

节约效益成本(效益额:元)

降损效益成本(效益额:元)

质量效益成本(效益额:元)

扩展效益成本(效益额:元)

合计

 

 

 

 

 

 

 

 

 

 

 

 

 

 

 

 

 

 

 

篇4

太阳能作为一种热辐射能源,是一种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对于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索取和利用新能源,进行节能、环保的重要研究项目之一,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并已进入实用阶段。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特别是在今年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方针后,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型环保新能源,一种较为简单、经济、环保、可靠的改善建筑环境的方法,一种很适合我国经济现状的采暖及供热方式,在我国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和广泛的使用。

1主动式太阳能采暖

主动式太阳能采暖主要是通过集热装置来吸收太阳能并由热媒将所吸收的热量送入储热装置并加以利用。它对太阳能的利用效率较高,不仅可以供暖、供应热水,还能用于制冷等方面,但存在阴雨天气集热效率严重下降等缺点。近几年已在我国的城乡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使用。

1.1太阳能热水器系统

在民用建筑中主要使用的是热度不高的热水,而将太阳能转化为温度不高的热水只要用简单的装置即可实现,因此被广泛采用。供应热水可以采取集中的方式,也可以用于单独的住宅中。集中供应热水,需要有一定物业投资,可以采取染油或燃气锅炉的作为辅助加热系统,可以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适用于人口较集中的城镇小区、宾馆等民用建筑。单独供应热水,设备简单,不需要专门的管理人员,适用于城乡各类民用建筑。目前在我国市场上常见的太阳热水器按其集热装置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类:

1.1.1平板式热水器

由平板式太阳能集热装置和储热水箱组成,一般采用自然循环运行方式。热效率高,金属管板式结构、免维护、长寿命、性价比高。对于珠江流域等冬天不结冰的南方地区,选取用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是非常合适的。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的缺点是不抗冻。

1.1.2真空管热水器

由真空管太阳能集热装置和储热水箱构成,一般采用自然对流换热。真空集热管不但热损系数小,而且性价比也比热管、U型管等要高。对于长江、黄河流域冬天会结冰但冬天气温高于-20°C的地区,选用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是比较合适的,既可以抗冻又具有较好的集热能力,但是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的主要缺点是:不承压、易结水垢、易爆裂。

1.1.3闷晒式热水器

是集集热与贮热为一体的整体式热水器,一般由二至三个涂黑的圆筒组成,维护方便,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缺点是夜间散热大,热水不能过夜使用且在冬季也不能使用。目前在中国的产量正在逐步的减少,但在农村有较大的应用面积。

1.1.4热管式热水器

由热管太阳能集热装置和储热水箱构成,一般采用自然对流换热。具在-40℃的低温状态下也不会冻裂,热管内介质工作压力低,即使管壁温度高达300℃,也不会“爆管”。对于东北、内蒙、新疆等冬季气温低于-20℃地区的选用热管式热水器就比较适合。但缺点是热管的造价过高且热效率较低。

1.1.5U型管热水器

U型管式太阳集热器主要针对于温度要求较高温度工业热水,一般温度在70-90°C,它不但可承压而且产水温度高,价格又比热管低。但在民用建筑里的应用比较少。

1.1.6其他类型热水器

热管真空管热水器、真空管闷晒式热水器、U型管式真空管等,其原理不过是前面几种集热方式的综合,这里不再做专门的论述。

1.2太阳能热泵采暖系统

太阳能热泵采暖系统一般是指利用以太阳能直接辐射能量和空气中所储存的太阳能为作为蒸发器热源,辅以少量的电能驱动太阳能热泵而将换热器作为冷凝器的采暖系统。并可与制冷系统相结合用于夏季制冷。太阳能热泵采暖系统主要由热泵机组、辅助热源系统和太阳能集热系统三部分组成。太阳能集热板放置于室外平地或屋顶,板内有制冷剂流动,通过吸收太阳辐射能和空气中的热能汽化,再经压缩机压缩制热后,与管壳式热交换器中的水换热,将水加热到60℃用于供暖或生活用水。冬季太阳辐射量较小,环境温度很低,使用热泵进行太阳能低温集热,直接收集太阳能进行采暖。太阳能热泵采暖系统主要特点是花费少量电能就可以得到几倍于电能的热量,同时可以有效地利用低温热源,这是太阳能采暖的一种有效手段。例如利用双向式热泵技术,冬天向建筑供暖,投入1KWH的电力,可得到约4KWH的热能,夏天在向建筑提供冷能的同时提供卫生热水,投入1KWH的电力,可得到约7KWH的热能和冷能。热泵供热系统节能高达70%,节能效果非常显著。

2被动式太阳能采暖

最简单的被动式太阳能设计是那种之间获得式设计,即让阳光直接照射到建筑上并加热它。太阳光的热量储存在建筑物固有的蓄热体里,如混凝土、大理石地面或是石墙,都能储存并缓慢地释放热量。被动式太阳能采暖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朝南开一扇大窗,并采用保温性能好的建筑材料做墙体,且蓄热体一般置于这种好的保温材料做成的隔热墙之中。蓄热体一般指可以储存热量的集热体,多采用附属于隔热墙的形式存在于建筑物的墙体之间。隔热墙是由8到16英寸厚涂黑的石墙、热吸收材料、覆盖并距涂黑石墙3/4到6英寸距离的单层或双层玻璃。太阳光的热被储存在玻璃和黑材料之间的空气中,通过涂黑的石墙慢慢地传导到建筑物的内部。

3太阳能发电系统

家庭太阳能发电系统主要由逆变器、控制器、蓄电池组成,其光电转换率可达到19%-35%。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负责把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以供交流负荷使用。控制器对所发的电能进行调节和控制,一方面把调整后的能量送往直流负载或交流负载,另一方面把多余的能量送往蓄电池组储存,当所发的电不能满足负载需要时,控制器又把蓄电池的电能送往负载。蓄电池充满电后,控制器要控制蓄电池不被过充电。当蓄电池所储存的电能放完时,控制器要控制蓄电池不被过放电,保护蓄电池,同时并网市政供电系统,保证用户的正常用电。

4太阳能在制冷方面的开发和设计

目前,利用太阳能制冷空调不外有两种方法,一是先实现光-电转换,再以电力推动常规的压缩式制冷机制冷;二是进行光一热转换,以热能制冷。前者系统比较简单,但以目前的价格计算,其造价约为后者的3—4倍,因此国内外的太阳能空调系统至今仍以第二种为主,而后者又多采用吸收式太阳能制冷系统,一般来说吸收式制冷是液体气化制冷的一种,它和蒸汽压缩式制冷一样,是利用液态制冷剂在低压低温下气化已达到制冷的目的,所不同的是:蒸汽压缩式制冷是靠消耗机械功使热量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转移;而吸收式制冷则靠消耗热能来完成这种非自发过程。并且吸收式太阳能制冷系统具有对热源温度要求低,可以在比较大的热源温度波动范围内工作的优点。该类系统的研究和利用得到了国际上极大的关注。其他例如太阳能喷射式制冷系统近几年也取得了广泛的关注。

5今后太阳能利用的发展前景

现在太阳能的利用已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太阳能的利用也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加上太阳电池应用,为建筑物提供采暖、空调、照明和用电,完全能满足这些要求,称为“零能房屋”,并采用新的建筑一体化和模块化的设计从而实现太阳能技术和建筑艺术完美结合。这种一体化的设计思想是由美国太阳能协会创始人施蒂文、斯特朗20年前所倡导的,由于当时太阳能电池过于昂贵,无法实施。如今随着太阳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其一体化思想的实现已成为可能。目前已经在我国建成经过了特殊设计太阳能建筑,该建筑是完全依赖太阳能提供热水、制冷、取暖、照明的“零能耗”的新型太阳能建筑示范楼。其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小于10W/m2,建筑自身节能水平达到75%,考虑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综合节能率超过了90%。建筑热工设计指标远高于国家节能50%标准并且达到欧洲现行最高的节能标准。从建筑使用中节约的能源费用角度去计算是具有明显效益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由于采用了一体化和模块化的设计思想,使太阳能技术和建筑艺术取得了完美的结合。

参考文献:

1、《建筑节能》杨善勤,郎四维,涂逢祥编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主动式太阳能建筑在西北地区的应用前景》赵敬源,郊永亮.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8(4):81-84

3、《太阳能在住宅中的应用》高芳藏.住宅科技,1989,2:33一35

4《我国太阳能建筑发展对策》陆维德.太阳能,1999,1:2一3

5、《新型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系统研究》李云苍,Eric,J.Hu等.新能源,2000,22(11):1一5,15

篇5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商用建筑(写字楼、宾馆饭店、大中型商场等)大量兴建,1997年全国房屋建筑竣工面积达6224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占53.8%、商业建筑占25.4%[2]。目前国内兴建的采用中央空调的商用建筑普遍存在着高能耗的问题,例如清华大学在1998年对北京市的十家营业较好的大商场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和统计,这些商场的全年运行能耗平均大约是188kwh/m2.a,而气候条件大致相当的日本的同类建筑的平均全年能耗大约是135kwh/m2.a,也就是说北京市的商场的能耗要比日本高出将近40%。空调能耗是商业建筑的能耗的主要部分,占总能耗的50~60%。初步估计目前全国商用中央空调用电量为400万~450万kW。按重庆和上海的统计,中央空调用电量已分别占全市总用电量的23%和31.1%[3],给各城市的供配电带来了沉重的压力。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能源供应会更加紧张,将会导致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一般中央空调能耗约占整个建筑总能耗的50%左右,对于商场和综合大楼可能要高达60%以上,因此节约商业建筑空调能耗是刻不容缓的。

空调系统的能耗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为了供给空气处理设备冷量和热量的冷热源能耗,如压缩式制冷机耗电,吸收式制冷机耗蒸汽或燃气,锅炉耗煤、燃油、燃气或电等;另一方面是为了给房间送风和输送空调循环水,风机和水泵所消耗的电能。

冷热源的能耗由建筑物所需要的供冷量和供热量决定,建筑物的空调需冷量和需热量的影响因素有室外气象参数(如室外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太阳辐射强度等),室内空调设计标准,外墙门窗的传热特性,室内人员、照明、设备的散热、散湿状况以及新风量的多少等。风机、水泵的输送能耗受所输送的空气量、水量和水系统、风系统的输送阻力影响,风系统、水系统的流量和阻力的影响因素有系统型式、送风温差、供回水温差、送风和送水流速、空气处理设备和冷热源设备的阻力和效率等。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和商业建筑的特点,商业建筑空调节能的技术措施可归纳为七个方面:减少冷热负荷、提高冷热源效率、利用自然冷源、减少水泵电耗、减少风机电耗、改进气流组织、改善控制。

2减少冷热负荷

冷热负荷是空调系统最基础的数据,制冷机、供热锅炉、冷热水循环泵以及给房间送冷、送热的空调箱、风机盘管等规格型号的选择都是以冷热负荷为依据的。如果能减少建筑的冷热负荷,不仅可以减小制冷机、供热锅炉、冷热水循环泵、空调箱、风机盘管等的型号,降低空调系统的初投资,而且这些设备型号减小后,所需的配电功率也会减少,这会造成变配电设备初投资减少以及上述空调设备日常运行耗电量减少,运行费用降低。所以减少冷热负荷是商业建筑节能最根本的措施。减少冷热负荷有以下一些具体措施:

2.1改善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

房间内冷热量的损失通过房间的墙体、门窗等传递出去的。改善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可以直接有效地减少建筑物的冷热负荷。改善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Ø确定合适的窗墙面积比例,不要盲目追求大窗户、全玻璃幕墙。

Ø合理设计窗户遮阳。

Ø充分利用保温隔热性能好的玻璃窗。

2.2选择合理的室内设计参数

商业建筑空调的主要目的是创造一个舒适的室内空气环境,满足人们办公、学习、娱乐等的舒适及卫生要求。美国供热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设计手册[1](ASHRAEHandbook)的基础篇里,给出了人体感觉舒适的室内空气参数区域,大约是空气温度13℃~23℃,空气相对湿度20%~80%。

如果夏季设计温度太低或冬季室内设计温度太高,都会增加建筑的冷热负荷。在满足舒适要求的条件下,要尽量提高夏季的室内设计温度和相对湿度,尽量降低冬季的室内设计温度和相对湿度,不要盲目追求夏季室内空气温度过低、过干,冬季室内设计温度过高。

2.3局部热源就地排除

商业建筑中的有些房间,由于使用功能的需要,会在房间的局部产生较大的散热量,例如厨房的灶台、医院消毒间的消毒柜、电话机房的交换机等。在空调系统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在发热量比较大的局部热源附近设置局部排风,将设备散热量直接排出室外,防止热量散发到室内,以减少夏季的冷负荷。但是在运行中,这些排风机可能没有开启或者发生故障并得不到及时的更换和修理,那么这些局部热源就会造成很大的冷负荷,浪费冷量和破坏室内热环境。

2.4控制和正确使用室外新风量

由于新风负荷占建筑物总负荷的20~30%,控制和正确使用新风量是空调系统最有效的节能措施之一。下图为北京某写字楼典型工况的冷热负荷各分项的比例:

图3-1冷热负荷分项比例

由于新风负荷接近总负荷的1/3,所以要严格控制新风量的大小。除了严格控制新风量的大小之外,还要合理利用新风。春秋季或冬季,有些房间仍需供冷,此时当室外空气焓值小于室内空气设计状态的焓值时,可采用室外新风为室内降温,可减少冷机的开启量,节省能耗。

减少新风负荷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Ø不要随意提高最小新风量标准

Ø杜绝非正常渠道引入新风

3提高冷源效率

评价冷源制冷效率的性能指标是制冷系数(COP,CoefficientOfPerformance),是指单位功耗所能获得的冷量。制冷系数与制冷剂的性质无关,仅取决于被冷却物的温度T0’和冷却剂温度Tk’,T0’越高,Tk’越低,制冷系数越高[4]。所以空调系统冷机的实际运行过程中不要使冷冻水温度太低、冷却水温度太高,否则制冷系数就会较低,产生单位冷量所需消耗的功量多,耗电量高,增加建筑的能耗。提高冷源效率可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3.1降低冷却水温度

由于冷却水温度越低,冷机的制冷系数越高。下图显示了某离心压缩制冷机的制冷效率与冷却水温度的变化关系:

从右图可以看出,冷却水的供水温度每上升1℃,冷机的COP下降近4%。降低冷却水温度需要加强运行管理,停止的冷却塔的进出水管的阀门应该关闭,否则,来自停开的冷却塔的温度较高的水使混合后的水温提高,冷机的制冷系数就减低了。冷却塔使用一段时间后,应及时检修,否则冷却塔的效率会下降,不能充分地为

冷却水降温。

3.2提高冷冻水温度

由于冷冻水温度越高,冷机的制冷效率越高,右图显示了某冷机制冷系数与冷冻水供水温度的关系。从图中可看出,冷冻水供水温度提高1℃,冷机的制冷系数可提高3%,所以在日常运行中不要盲目降低冷冻水温度。例如,不要设置过低的冷机冷冻水设定温度;关闭停止运行的冷机的水阀,防止部

分冷冻水走旁通管路,经过运行中的冷机的水量较少,冷冻水温度被冷机降低到过低的水平。

4利用自然冷源

由于建筑室内的人员、照明灯光、电脑的设备的散热量的影响,在春秋季当室外空气温度较低时,室内空气温度仍然较高,仍需要供冷。尤其是没有外墙、外窗的内区房间,即使在寒冷的冬季,由于室内的散热量没有途径散发到室外,室内仍需供冷。此时如果开启冷机供冷,不仅由于此时冷负荷较小,冷机制冷系数较低、能耗大,而且极端不合理。

比较常见而且容易利用的自然冷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地下水,另一种是春秋季和冬季的室外冷空气。由于地下水常年保持在18℃左右的温度,所以地下水不仅可以在夏季可作为冷却水为空调系统提供冷量,而且冬季还可以利用水源热泵机组为空调系统提供热量。第二种较好的自然冷源是春秋季和冬季的室外冷空气,此时室外空气较低,可用于空调系统供冷。例如,北京春秋季的室外空气湿球温度一般低于15℃,冬季室外空气湿球温度一般低于0℃,这种温度下的空气是较好的冷源,可用于空调系统供冷。

室外冷空气的利用有两种方法:一是春秋季利用低温室外空气供冷,当室外空气温度较低时,可以直接将室外低温空气送至室内,为室内降温。为了能实现在春秋季利用低温室外空气供冷,空调系统设计时注意要有足够的新风道引入室外新风。第二种方法是利用冷却塔供冷,适合没有足够的新风道为室内送室外新风。具体方法是春秋季利用冷却塔将冷却水温度降低,再通过板式换热器冷却冷冻循环水,被降低了温度的冷冻水送到末端的散冷设备,如风机盘管、空调箱,将冷量送到各个需要供冷的房间。

此外,冬夏季利用全热交换器回收冷热量,也可起到很大的节能作用。为了保证室内空气足够新鲜,满足人们的舒适要求,空调系统需要从室外抽取一定量新鲜空气送入室内,同时将室内污染物浓度较高的空气排至室外。而这部分排风的温度、湿度参数是室内的空调设计参数,冬季比室外空气热,夏季比室外空气冷。通过全热交换器,将排风的冷热量传递给新风,可以回收排风冷热量的70~80%左右[5],有明显的节能作用。

5减少水泵电耗

空调系统中的水泵不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耗电量也非常大。下图是对北京12家星级宾馆空调水泵耗电量的调查结果:

图3-4空调水泵耗电量比例

篇6

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焦炭煤气、热力、成品油、液化石油气、生物质能和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它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的需求也迅速增长,能源已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因素。然而,我国能源发展依然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必须进行合理的节能。所谓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1.建筑节能降耗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所谓建筑节能,就是在满足居住舒适性要求的前提下,在建筑中使用隔热保温的新型墙体材料和高能效比的采暖空调设备,达到节约能源、减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之目的。

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1/3成本管理论文,而且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70 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27.45%。而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一般占全国总能耗的33%左右。以此推断,国家建设部科技司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我国建筑耗能比重最终还将上升至35%左右。如此庞大的比重,建筑耗能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这加大了我国能源压力,制约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民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行建筑节能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我国建筑用能浪费极其严重,而且建筑能耗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我国能源生产可能增长的速度,如果听任这种高耗能建筑持续发展下去,国家的能源生产势必难以长期支撑此种浪费型需求,从而不得不被迫组织大规模的旧房节能改造,这将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在建筑中积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就能够大大缓解国家能源紧缺状况,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因此,建筑节能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国家节能规划目标、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要措施,符合全球发展趋势。

建筑节能是缓解我国能源紧缺矛盾、改善人民生活工作条件、减轻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最直接、最廉价的措施,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效益成本法

效益成本法是由中国矿业大学经贸学院财会科研组朱学义教授提出,并于 1993年4月25日发表在《成本与价格资料》上(1994年获得江苏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此后天津财经学院会计系瞿文莹教授和华南理工大学李定安分别编著研究生教材《高级成本会计学》和《成本管理研究》,瞿文莹教授在《高级成本会计学》第十五章第三节中做了介绍,李定安先生在《成本管理研究》第七章第五节对此进行专门介绍。

综上所述,所谓效益成本法,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来确定成本是否发生、发生范围、额度及其分配趋向的一种现代成本计算方法。

2.1效益成本法的效益分类

(1)按耗费产生效益的期间可分为当期效益、滞后效益(包括投资性滞后效益和决策性滞后效益)、延期效益三种。

(2)按耗费产生效益的行为层次可分为决策效益、挖潜效益和投资效益三种。如下图所示:

决策效益

节约效益成本管理论文,如节水、节电、节料、节费、节资等

降损效益,如降低废品损失、盘亏毁损等

成本性经济效益 挖潜效益 质量效益,如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收入等

扩展效益,如增加生产、扩大销售等

投资效益

(3)按耗费产生效益的单位可分为内部单位效益和全厂综合效益两种。

(4)按耗费产生效益的对象可分为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两种。

2.2效益成本法的内容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分析产品生产过程中各种耗费对企业内部可计量的直接经济效益的关系,确定各种效益成本。(2)确定耗费效益系数控制支出;同时确定效益奖励率提高效益。所谓耗费效益系数,是指每元耗费可取得多少可计量的经济效益,常用成本效益分析、专家调查、历史数据测定等方法确定,一般应用于决策效益成本和投资效益成本两方面。(3)采用经济效益剖析法确定立项核算的效益成本。所谓经济效益剖析法,是指利用实际核算资料剖析经济效益关系中的各项因素,并通过实际调研,揭示其中最薄弱、最有潜力的项目作为主攻方向的一种方法。(4)确定效益成本的支出方式。有两种支出方式:①全额挂钩支出,即全部耗费都从所创效益额中支付。②单项奖励支出,即对承包单位或承包人按项进行专门奖励,正常耗费仍按现行办法进行。(5)设置专门账户汇集各种效益成本,然后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的支出途径进行结转。

2.3效益成本法的主要特征

(1)耗费同效益挂钩。即从耗费上计算效益;从效益上反省耗费,效益奖励反过来又列作追加的工资费用。

(2)成本核算对象既不是产品,又不是责任单位(责任人),而是立项的成本性效益。这是区别于传统成本法和责任成本法最主要的特征。

(3)核算具有阶段性。虽然该方法也按现行成本计算期进行费用的归集与结转,但核算项目上的更替和时间上的断续已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4)核算方法具有辅。一方面它在现行成本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补充使用;另一方面它又借助于管理会计中决策成本等方法。因而核算有帐内、帐外之分。

(5)核算对象领域管理目标相统一。效益成本法从单项效益的核算入手,最终是要提高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这同企业管理的分目标和总目标一致。因此,该方法的应用过程也是经济效益的提高过程。

3.效益成本法在建筑节能降耗中的应用

3.1科目和账簿的设置

为了集中反映建筑节能降耗所需的费用同效益的关系,效益成本法在现行核算的基础上还要在资金占用类增设“效益成本”一级科目。该科目借方反映创造建筑节能降耗效益耗费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直接费用以及计提的效益成本奖,贷方反映结转的效益成本,月终一般不留余额。该科目按效益成本的种类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其明细账采用多栏式成本管理论文,格式如下:

效益成本明细账

账户:挖潜效益成本

凭 证

摘 要

借 方

贷方转出

节约效益成本(效益额:元)

降损效益成本(效益额:元)

质量效益成本(效益额:元)

扩展效益成本(效益额:元)

合计

 

 

 

 

 

 

 

 

篇7

1建筑设计

1.1充分发挥广场的作用高层建筑由于其体量的巨大,往往给街道空间一种突然的压迫感,使人感觉好像从一个大空间突然进入一个小空间,这是由于高层建筑的体量所造成的对比。因此凡是处在街道两旁体量巨大的高层建筑,在设计时应该对其进行后退处理,并在其退出的用地上设计———广场空间,这个广场空间将起到空间的缓冲作用;而且由于高层建筑的建筑面积远远超出其用地面积,容纳的人员较多,出入口人流密度相对较大,后退出的广场空间也起到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从另外一方面讲,厂场空间往往在街道空间以及城市空间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能够给公众留下较深的印象,也往往能成为城市的节点,这就是共享空间的好处。有的建筑大师甚至直接设计成下沉式的广场,如日本建筑大师叽崎新设计的日本筑波中心的下沉式广场,独特的广场空间造型,以人和环境为设计重点,不仅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安静的休闲场所,而且使建筑塔楼的形象特征更加突出。这种下沉式的广场往往更容易给人留下印象,就空间形式而言它是一种非常富有情趣的空间。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广场和建筑应该作为一体来考虑。

1.2高层建筑主体设计对于一个城市而言,高层建筑往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象征性,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经济水平和发展程度,选择合理的造型就显得尤为重要。高层建筑由于其结构形式的限制以及使用功能的要求,在造型上往往追随于建筑的结构形式,而不能有太多的变化,有的高层建筑甚至直接将结构形式外露不加修饰。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是它的塔楼,塔楼的表现形式对高层建筑的造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今国外和国内的许多高层建筑都有着独特的外形和明显的识别性,对一个城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可以说是高层建筑存在的一个原因。高层建筑主体的下部分裙房虽然对整个城市影响较小,但它对于街道的尺度和人情化空间的创造等方面却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筑的裙楼立面设计一般不同于上部立面,需要进行细致的设计,从而使下部空间丰富多彩而不至于感到苍白;并要体现人的尺度,因为裙房部分跟公众视觉接触较密切,对街道空间感影响也较大。而高层建筑的最上部分屋顶对整个建筑形象起到强化个性的作用,虽然它较少影响到生态环境,但对塑造建筑的标志性、丰富城市天际线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应根据建筑的基座、楼身等因素加以塑造。

1.3巧妙的运用一些处理手法高层建筑的塔楼部分虽然变化的余地不大,但是底层部分却可以进行一些巧妙的处理来丰富空间形式。一般可以采用底层架空和入口缩进的手法。底层架空的处理手法是现代建筑的特征之一,它可以在高密度的环境中争取到宝贵的用地,把城市的道路、广场和建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通透的、公共的开放空间,给市民以小憩之地;同时还可以改善人流、视觉拥挤的状况,连通几个主要的公共场所,以增加城市空间的层次。高层建筑临近城市道路布置时,入口空间凹入建筑下部可以避免主体的被迫后退(用地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争取基地面积的有效使用,缓解入口处各种矛盾冲突;并有可能在建筑的形体设计、空间组织等方面形成新颖的构思,这种入口后退架开的处理不仅空间层次丰富而且给人的印象也深刻。

1.4优化围护结构墙体设计

1.4.1外墙是围护结构的主体部分,高层建筑的围护结构不同于砖石结构房屋,前者是钢筋混凝土框架或剪力墙结构承重,因此,围护结构属于填充材料,为了减轻荷载,达到保温、隔热要求,采用轻质高效保温材料,目前在寒冷地区常用的墙体做法有:页岩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粘土空心砖与实心砖复合墙体;粘土实心砖或空心砖岩棉夹心复合墙体等。但存在问题较多,节能的效果仍达不到标准的要求。围护结构的材料布置分外侧和内侧,在寒冷地区的同一气候条件下,由于材料层次布置不同所取得的保温效果也不尽相同,为防止墙体内产生冷凝水,保温层设在外侧更为妥些。

1.4.2高层建筑的围护墙体不宜采用外侧保温的聚苯乙烯泡沫板(舒乐板、PG板),岩棉板等轻质保温材料。一幢建筑的寿命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年,材料的应用与建筑整体的寿命应同步。

对于轻质的外保温复合墙体,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抗震能力差,易松散,件结合不好,整体性能差。(2)不能承受外部装修贴,如:贴石材,安装装饰构件等,与结构构挂荷载。(3)不能承受有振动的凿、刨的装修,如:剁斧石面层、予留洞、槽易出现冷桥。(4)墙表面易出现裂纹。除此之外,复合墙体由十框架梁拉、剪力墙的嵌入,墙体内容易造成冷桥,是保温、隔热的薄弱环节。据测定,高层建筑所出现的冷桥约占整个热损失的5%~13%,因此应引起设计者重视,采取有效构造措施尽可能避免产生冷桥。

1.4.3国外普遍推广采用混凝土空心砌块用于高层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欧、美各国取得不少先进经验。如:美国研制的TB型保温隔热复合砌块;波兰的咬合式保温砌块,两块组合成320厚墙体,在空心砌块内填入高效保温材料,墙体传热系数K=01209~1100W/m2k;芬兰研制的一种空心砌块,空隙之间填入聚胺脂保温材料,300厚,传热系数K=0.25~0.28W/m2k。某些欧美国家50%左右的建筑已应用多种形式的混凝上空心砌块。由于混凝土空心砌块保温效果好,又具有一定强度,避免了轻质复合材料墙体的一些弊端。

1.5影响建筑节能的其他因素

1.5.1高层建筑护墙体耗能量较大,占整个建筑耗能的25%左右。建筑的形体变化是建筑外露面积的主要因素之一,体形系数越大耗能越多,国外的一些高层建筑造成圆塔形,比如美国洛杉矶的奸运饭店、法国戴高乐机场候机楼、纽约第三大街53号办公楼都是圆型或椭圆形,相同的面积,圆的周长最短,这样使建筑外露面积较小。因此,基于能量损耗的考虑,高层建筑的形体变化不宜过多、复杂。

1.5.2高层建筑的“风环境”是影响建筑耗能因素之一。在冬季,风力对建筑的热损失很大,增大冷空气的渗透量,使室内热损失加大。由于建筑某些部位处理不当,墙体内部易产生冷凝水。因此,建筑保温材料的选用,建筑构造的合理性应建立在科学、可靠的基础上。

2规划设计

篇8

工程建设管理涉及面广,成本控制的因素错综复杂,而建筑成本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败,关系到建筑企业的发展,同时也是工程竞标的主要手段,企业必须降低成本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合理确定和控制建筑工程成本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采取全面有效的措施。

1降低建筑工程成本的重要性

1.1降低建筑工程成本,能有效地节约能源中国自然资源总量虽然居世界前列,但是人均占有量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们不能盲目将未来能源寄托在未来技术发展之上,节能是一种战略选择,而建筑节能是重中之重。因此,降低建筑项目成本,对有效节约资源,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降低建筑工程成本,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需要企业生存的基础是以利润的实现为前提。利润的实现是企业扩大化再生产,增强企业实力、提高行业竞争力的必要条件。成本费用高,经济效益低是中国建筑业的基本状况,要提高建筑企业利润,提高行业竞争力,促进企业有效竞争,就必须降低建筑工程项目成本。

1.3降低建筑工程成本,是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劳动密集型作业,生产效率低,是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主要特点,制定最佳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建筑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手段,是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建筑工程项目是创造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劳动生产力,降低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才会有效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2降低建筑工程成本的原因分析工程成本的构成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为直接费部分,它是工程的直接成本部分;另一部分是在直接费的基础上计算的间接费、利润、税金等费用。工程的成本控制直接指向是直接费部分。

2.1直接费部分成本组成及亏本因素分析直接费是指施工过程中耗费的构成工程实体和有助于工程形成的各项费用,它包括三个部分:人工费,材料费和施工机械使用费。人工是注定亏本的因素,但也不是说就无文章可做,应该将人工亏本分为定额亏本因素和管理亏本因素两部分。因为国家定额的滞后,国家定额人工工资大大低于市场人工价,这部分就是定额亏本因素;而因为工效低,定额人工工日的亏本就是组织管理问题了。定额人工工日的亏本不仅要补偿定额单价部分,还要补偿与市场价差的部分,所以这部分的亏本是不可原谅的。

2.2间接费部分对成本影响的分析建筑工程间接费用是指施工单位为组织施工和进行经营管理以及间接为施工生产服务的各项费用。通常主要影响工程成本的因素是直接费,而间接费对成本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因为间接费的构成原因,一般现场管理人员不大关心,而只关心眼前看得见的实物,而这部分软性的管理构成又大大的影响实物性管理。如:1)施工方案对成本的影响。选择一个效率低的方案是亏本之源,应根据施工单位的实际条件和工程的实际状况,在技术经济分析的基础上来选择最优的、最经济的施工方案。2)技术措施对成本的影响。在非正常施工条件下所采取的特殊措施费等,这些费用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在预算中以独立费形式出现的,或者从建设单位申请开支。

3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途径和方法

3.1节约材料费为了节约材料费必须在材料采购、运输、保管、使用以及回收等各个环节采取有效的措施。工程成本中材料费的高低,首先取决于运输过程中材料采购成本的高低。采购材料不仅要注意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同时必须从价格和分批采购的数量上加以精打细算。材料运输费用是材料采购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建筑工程体积庞大,消耗材料数量很大,材料运输费用在材料成本中所占比重特大,有的地区黄砂、石子等材料的运输费用甚至超出买价。因此,加强运输管理,也是降低工程成本的一大环节。

降低运输费用的主要途径是:1)要充分了解工地水陆运输条件,注意场外和场内运输的配合和衔接,尽可能地缩短运距,利用经济有效的运输方法,减少中转环节;2)根据工程进度,随时掌握供应计划,严格控制进场材料,防止到料过多造成大批退料的转运损失;3)在材料、构件运动装卸过程中,要防止断裂损失,对运来的材料要加强验收,防止来料短缺,质量不符合要求以及规格不合要求等。在保管过程中,要根据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科学合理的存储,防止变质和损耗。堆放工地的砂、石、模板、砌块,要防止随意用来填修道路。在使用过程中:1)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不影响工程质量前提下,减少高价材料的使用量;2)对木材、钢筋、模板、玻璃等实行统一配料、集中加工,做到量材取料、材尽其用,以提高其有效系数;3)对混凝土要尽可能地采用集中搅拌,减少现场水泥、砂、石的浪费,和分散搭建混凝土搅拌台、水泥库所造成的材料损耗;4)要改善操作方法,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对砌体要保持平整,节约砂浆用量。在采用机械粉刷喷浆时,要充分利用落地灰,减少材料浪费;5)模板的规格要标准化,制作要工厂化。对用过的模板要及时整理维修,增加周转次数;6)对工地各种废料要充分加以利用。在回收过程中:1)对拆除的材料和模板要力求减少损耗并加以整修和充分利用;2)要经常清理现场,做到清除五底(黄砂底、石子底、油桶底、灰袋底、灰槽底),消灭五头(砖头、木头、钢筋头、管子头、电线头),防止将钢筋、木料、砌块、砖头埋入回填土里。

3.2降低人工费人工费的降低是比较困难的课题。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且在北部地区季节性作业特点较强。因此,使用专业承包队伍,实行人工费用包干,是降低人工费用较可行的办法,同时,在施工前,依据分项工程的内容确立出相对应的人员、材料、机械的配备,避免施工过程中窝工、人员、机械闲置等现象,加强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控制返工中的用工浪费,也是降低人工费用的良好措施。

3.3提高机械设备利用率要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首先要建立和健全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做好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严格执行合理的操作规程,克服不按操作规程使用和无人负责现象,使机械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其次要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将各工种工程的施工机械配套使用,不断改进机械设备。第三是加强机械设备的计划性,做好机械设备的平衡工作,选择与施工对象相适应的机械设备,防止“多要少用”“早要迟用”“大代小用”,消灭停工窝工,最有效地最充分地利用各种机械设备。对于大型施工机械和那些数量不多的特殊机械,最好由公司集中管理,加强统一调度,提高机械利用率。第四是要加强机械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机械操作人员的操作技术。第五是要正确处理与协作施工单位之间的关系。第六是要做好机械设备单机、单车核算,考查机械设备利用情况,奖优罚劣。

3.4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国家关于“在政府宏观指导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有序竞争促进企业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和技术进步”的这一加快建筑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再次优化了建筑企业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企业能自主选择施工方法、施工措施、人工、材料、机械的消耗水平等,充分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企业将进一步统筹考虑,精心选择最佳施工方案,并根据企业的定额确定人工、材料、施工机械等要素的投入与配置,合理控制现场费用和技术措施费用,通过优化施工方案设计有效降低工程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