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9 09:26:4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通信科技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T016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B003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R037 高压电器
C056 高压物理学报
E005 高原气象
V021 给水排水
N105 工程爆破
E360 工程地质学报
S712 工程管理学报
N049 工程机械
V030 工程勘察
V033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C002 工程力学
C073 工程热物理学报
N590 工程设计学报
B031 工程数学学报
T003 工程塑料应用
N064 工具技术
K018 工矿自动化
T563 工业催化
J057 工业工程
N110 工业工程与管理
P009 工业加热
V010 工业建筑
P005 工业炉
Z013 工业水处理
F030 工业微生物
G025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N037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Z032 工业用水与废水
G207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X579 公路
X022 公路工程
X047 公路交通技术
N039 功能材料
M502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D503 功能高分子学报
E601 古地理学报
E304 古脊椎动物学报
E022 古生物学报
G478 骨科
R047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Y013 固体火箭技术
C103 固体力学学报
W007 管理工程学报
W018 管理科学
W008 管理科学学报
W025 管理评论
W016 管理学报
H226 灌溉排水学报
R026 光电工程
R061 光电子•激光
R082 光电子技术
C091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C097 光散射学报
R031 光通信技术
N015 光学技术
N033 光学精密工程
Y561 现代防御技术
G300 现代妇产科进展
T063 现代化工
G653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N100 现代科学仪器
G321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R087 现代雷达
G438 现代临床护理
* G798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G341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G067 现代免疫学
H417 现代农药
F250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U010 现代食品科技
T929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X673 现代隧道技术
G451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G421 现代药物与临床
G223 现代医学
N115 现代仪器
G963 现代预防医学
N111 现代制造工程
G951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G486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G826 现代肿瘤医学
M011 现代铸铁
T073 香料香精化妆品
A018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W024 项目管理技术
T064 橡胶工业
T953 消防科学与技术
P010 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
S027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G083 心肺血管病杂志
E046 心理学报
G476 心脑血管病防治
G419 心血管病学进展
G578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G260 心脏杂志
N080 新技术新工艺
V026 新建筑
A087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159 新疆地质
H908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H276 新疆农业科学
L007 新疆石油地质
G980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G328 新乡医学院学报
V056 新型建筑材料
M102 新型炭材料
G721 新医学
R034 信号处理
* R052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R519 信息技术
R652 信息与电子工程
S002 信息与控制
A510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G565 徐州医学院学报
1.2设备不可靠。设备不可靠也是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例如,用户设备终端、传输数据交换设备是进行网络通信的必须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影响系统有效运行。一般为预防系统出现中断情况,网络信号传输线采用两根。另外,网络集线器也是重要的设备,如果质量出现问题,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1.3设计不科学。系统设计不到位不完善,没有严格遵循规范要求进行,系统布局不规范,线路连接没有到位,影响整个系统稳定运行。
二、计算机通信与控制系统运行可靠性的提升方法
2.1优化网络拓扑结构。拓扑结构是通信网络架构的核心内容,合理进行规划设计有利于系统有效运行,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系统处于良好的性能。在计算机网络设计初期,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对拓扑结构进行科学合理设计,精心规划与布局,做好安排工作,满足系统运行需要。同时,要重视通信网络的容错性和有效性,确保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在整个结构中,最为关键的是要把握好结构的连通度和结构直径,根据当地网络设计需要,合理确定参数,满足人们使用需要。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和进步,拓扑结构不断升级,新技术和新工艺不断出现,在设计和运用中,要合理利用这些技术与工艺,从而促进结构性能提升,更好满足系统运行需要。
2.2进行科学合理设计。系统设计是十分关键的内容,对通信系统与控制系统运用产生直接影响。一方面,要注意系统结构紧凑,对各部分进行科学合理布局,确保信号传输直接,提高传输质量。采用必要的屏蔽措施,大功率器件采用散热措施,合理利用辅助电源。另一方面,做好系统各级电路工作点选择,确保各级间耦合效果。做好方案设计与论证工作,提高系统设计水平,防止外界电磁力的影响。
2.3加强通信网络管理。计算机系统一般比较复杂,除了做好设计工作之外,还需要重视采取措施加强网络管理。以降低网络故障率,保证网络系统信息和数据能有效传输。从而有效避免数据丢失,降低数据和信息传输故障率,促进系统可靠性提升。同时在管理过程中,重视现代技术运用,加强系统运行监测工作。实时分析和控制网络运行参数,并根据具体需要做好调节工作,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和应对,促进系统可靠性的提升。
2.4多级容错分层处理。为促进系统可靠性提升,系统设计中需要建立多级容错系统。通过采用这种措施,即使系统运行出现故障,在多级容错技术支持下,网络能够及时处理和应对故障,保障系统正常运行。同时在故障处理过程中,不需要及时更换故障单元,对网络整体结构不会带来负面影响。另外,还需要采用多层次结构,进行科学有效管理,区分服务层、物理层、系统层、逻辑层,确保每层结构可靠,预防故障出现,进而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2.5采用其它相应措施。此外,还需要采取其他措施,从而提高系统可靠性。例如,排除电源电压波动带来的影响,运用磁环方法防止外界因素影响供电电源;控制直流电源电磁辐射。加强运行过程检查,提高系统使用人员素质,严格遵循规范要求进行操作,从而促进系统稳定可靠运行,使整个计算机系统更好为人们服务。
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从技术特性上看,具有数字化、网络化、大容量、高带宽等技术特征。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有: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校园网和因特网等。当它与课堂教学相整合以后,呈现出教学资源的浩瀚性和形式多样性、信息组织的高效灵活性、多媒体的智能交互性、信息的双向交流性、网络的互联性与开放性等特性。
2.信息技术在课堂整合中的实际运用
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在与课程整合中体现出的特性分析可知,信息技术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与个性的培养营造了理想的教学环境。接下来本文将围绕现代教学目标的实现,结合教学的不同阶段,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一些探讨。
2.1课堂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是课程教学的出发点。教学具有多目标性、多阶段性,是现代教育的一项突出特点。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接受信息的过程中的能力。有了这种先进的教育思想,就可以促使教师打破传统教学思维模式的束缚,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2.2课堂教学系统分析与设计
课堂教学系统分析设计主要是通过对教学输入(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师情况)、输出(教学效果、教学效率)、约束条件(教学时间、教学地点、教具、信息手段)的分析,探索如何设计课堂教学,从而最大化的实现教学目标。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必须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与设计:
2.2.1首先要摆正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目标的位置。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是教学实现的手段之一,而非教学实现的目的。现代信息技术必须为完成教学目标而服务。
2.2.2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不同的学科,同一学科的不同部分,因为知识的特点不同,难易程度不同,信息技术采用的程度与方式也就有所差别。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选择相适应的信息技术手段。
2.2.3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采取不同的信息教学手段,科学设计信息技术的系统功能,如电子提纲型,综合演示型,实验操作型,考试测验型,资料工具型,网络教学型,充分发挥各种功能的优长,做到信息技术优势与效益的有机结合。
2.2.4根据学生认知的不同阶段,选择信息技术应用的切入点与使用方式。学生的学习认知过程可分为接受知识、理解知识、体验知识、经验总结四个阶段。
2.2.4.1在接受知识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接受理论知识的能力。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向学生提供有关知识并进行演示和讲解,这是信息技术目前运用得最多的方面;也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成立一个项目专题,以项目组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各种信息媒介进行资料收集,并给予相应的指导与帮助,从而培养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协作意识。
2.2.4.2理解知识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创新意识,同时支撑学生的个性发展。信息技术由于具有智能交互性与信息组织的高度灵活性,因此可以通过情景模拟、实际案例、随机提问解答、及时调出资源库等信息技术帮助学生通过虚拟的或现实的环境,对知识的作用范围、作用方式、作用效果、约束条件等有自己的理解与掌握,从而实现学生的知识建构。
2.2.4.3体验知识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信息技术在这阶段的作用,是通过课题实验、虚拟游戏、案例讨论、自动生成题库等交互性手段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本人在讲库存控制方法后,设计了一个教学案例,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运用EXCEL表格进行计算,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技能。
2.2.4.4经验总结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升华,使学生的经验与技能得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可通过BBS、EMAIL、聊天室、教学网络平台等信息技术充分支持学生的经验积累与相互交流,使学生通过相互之间协作交流,加深对学习的内容的理解,拓宽学习思路,扩大知识面,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2.3课堂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与信息化教案的编写
在完成教学系统分析与设计之后,接下来就应进行课堂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与信息化教案的编写工作。
2.4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要以现代教育思想与理论为支撑,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点,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知识教育为智能教育。
2.5课程效果与效率的评价
教学效果与效率的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具备交互性和智能化的特性,教师可建立学生与计算机的人机对话系统,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智能分析,使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即时反馈成为现实。为此要做到以下两点:
2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设计方案
(1)多级容错系统设计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在网络出现故障的时候,继续有效地保证计算机通信网正常的运行,由于计算机通信网在人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如果网络出现故障那么就会给人们的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的会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建立保证网络在出现故障之后还能够正常运行的系统,也就是容错系统。目前建立容错系统是最为有效的对付网络故障的方法,这种方法对于大中型的网络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不然频繁的网络故障将会严重影响到网络的正常运行,这也就给网络维护费用增加了负担。多级容错系统能够让网络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愈能力,即使在计算机通信网出现故障之后,容错技术还能够有效地保证网络正常工作,并不需要对故障单元进行立即修复。
(2)分层处理方法。采用分层处理方法主要是由于计算机通信网本就属于多层次系统,并且计算机通信网对于整体的可靠性要求与层次性要求有着一定的区别,将分层处理方法应用于解决计算机通信网所面临的相关问题中,能够有效地解决计算机通信网出现的相关问题。通过对计算机通信网进行分层方式,将计算机通信网分为系统层、服务层以及逻辑层等其他不同的层次,然后再在每一层次上的差异化、可靠性进行度量,以此来制定针对性的优化方案,提高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最终保证计算机通信网技术设计最优化目标的实现。
(3)最优选择方法。最优选择方法是通过研究各种满足网络可靠性要求的方案进行比较的,简单来说也就是针对于网络可靠性优化方案,从中选择出最优方案并且对设计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以此来保证计算机通信网的可靠性。如果在费用较为充足的情况下,还可以设计一定冗余的方式来增加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以保证计算机通信网系统的升级能够顺利进行,从而促进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设计最优化的实现。
一、引言
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只有定性的结论已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实现生物科学结论定量化是人们长期追求探索的目标;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学科定量化的重要分析理论与方法,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学科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素质,与生命活动有关的各种现象中普遍存在着随机现象,大到森林陆地生态系统,小至分子水平,均受到许多随机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各种各样的随机现象,而生物统计学正是从数量方面揭示大量随机现象中存在的必然规律的学科。因此,生物统计学是一门在实践中应用十分广泛的工具学科,它是生命科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后续生命科学课程学习和生物科研有重要作用。
同时,生物统计作为数理统计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是教学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因此,在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针对各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因材施教,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实践训练,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和大胆探索。
二、二十一世纪对生物统计学课程的重新定位
(一)新世纪对生物统计学课程提出的新要求。
二十世纪上半叶农业和遗传统计学首先获得了发展,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物统计学、统计流行病学、随机化临床试验学已经成为攻克人类疾病的一个里程碑。这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显著提高了人类的期望寿命。
21世纪人类基因组,基因芯片等实验科学产生出的巨量数据,需要新工具来组织和提取重要信息。
将数据转化为信息需要统计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洞察力、技术和训练。
未来的生物统计学将会与信息技术密切结合,较少侧重传统数理统计,而会更多注意数据分析,尤其是大型数据库的处理。生物统计学越来越不同于其它数学领域,计算机和信息科学工具至少和概率论一样重要。
(二)生物统计学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
生物统计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样本来推断和估计总体,这样得到的结论有很大的可靠性但有一定的错误率,这是统计分析的基本特点,因此在生物统计课程的学习中培养了一种新的思维方法———从不肯定性或概率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分析科学试验的结果。
生物统计学是通过个别的试验研究得出其一般性结论,属于归纳推理的范畴。但其有别于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是一种或然性归纳推理或者概率归纳推理。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绝大多数涉及到的是随机事件,因此,生物统计学不仅是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的教学,更重要的还是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这对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很有必要。
生物统计学包括试验设计和统计方法两个有机联系的组成部分。通过试验设计的教学可提高大学生设计研究课题试验方案的能力,使之明确课题的研究目的、试验因素与水平以及试验设计方法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统计方法的教学除让学生弄清各种统计方法的内涵外,还需要使学生能够正确地选择最适合的统计方法,以揭示资料潜在的信息,达到研究的最终目的,从而提高大学生科学研究素质。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一)加强电子课件及网络平台建设。
生物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研究生物界数量变化的学科,而概率统计的理论和思维方法对本科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加之课程学时的减少(由原来的60-70学时,降到现在的40学时左右),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入门,并使学生在了解概率统计思想的基础上,掌握常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及使用条件是课程的教学难点。为此,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与教材配套的课件,通过在课堂上把抽象内容形象化与直观化,收到了良好教学效果。建设了一个生物统计学教学网络支撑平台,现有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师资力量、授课教案、电子版《生物统计学》教材、课程录像、实习指导、在线测试题、参考文献、其它教学资源等栏目,免费向全校师生开放。
(二)将多媒体教学优势与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机结合,用较少的学时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
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将多媒体这些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结合,多媒体教学就可能会带来一些弊端诸如:(1)内容多,幻灯片变换快,由照本宣科变为照屏宣科,为新的“满堂灌”;(2)课件图片多,内容以展示为主,缺乏启发性;(3)教学内容常用满屏的方式显示(即所谓“死屏”),老师照着屏幕上的内容给学生讲解,失去了传统教学方法,老师边讲边板书能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特点,缺乏吸引力。
而多媒体在教学中只能充当工具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多媒体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制作课件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精炼教学内容,模仿传统教学书写板书的过程,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采用逐字、逐句、逐段显示教学内容的动画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仍然保持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姿教态,在授课的过程中与学生保持互动,根据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的能力,掌握屏幕上显示内容的速度,必要时辅以板书进行讲解。这样做既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又充分照顾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内容没有缩减,学时减少近三分之一的情况下,仍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长期坚持教育教学方法及教学规律的研究。
生物统计学的理论基础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从这个层面上讲,它有非常浓的数学味道,但是它又有别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生物统计学更主要强调的是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在解决生命科学中一些具体问题的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存在一个“度”的把握问题,如果将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原理讲得太多,一是学时不允许,二是学生难以消化,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只注重方法的讲解,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会误入乱套公式的歧途。经过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重点掌握统计方法的功能与用途,方法与步骤,防止各类方法的误用,淡化定理的证明与公式的推导。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采用“保干削枝”,即在学时减少很多的情况下,将一些次要的统计方法去掉,也要保证有足够的学时讲授理论分布与抽样分布、统计假设测验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掌握生物统计学中所蕴含的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思想精髓,从而避免学生乱套统计公式。
(四)密切跟踪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动向,探索生物统计学解决前沿问题的理论与方法。
统计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已有长远的历史,许多统计的理论与方法也是自生物上的应用发展而来,而且生物统计是一个极重要的跨生命科学各研究领域的平台。现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的蓬勃发展,使得生物统计在这些突破性生物科技领域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课程建设中,随时注意纳入生物统计学在前沿领域研究应用的内容,增强课程的活力,提高教师和学生面向生物产业主战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生物统计学要不要开实验课,怎样开实验课,一直存在争议,在此认为生物统计学不仅应该开设实验课,而且还要将实践教学的重点放在计算机技术和统计软件的应用上,让学生不仅掌握统计方法,而且加深对原理的认识,获得就业或升学的必备计算机统计技能,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一)开展统计软件的实习,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素质。
20世纪20年展起来的多元统计方法虽然对于处理多变量的种类数据问题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由于计算工作量大,使得这些有效的统计分析方法一开始并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很好推广开来。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使得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变得非常容易,所以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将统计方法中复杂难懂的计算过程屏障起来,让用户直接看到统计输出结果与有关解释,从而使统计方法的普及变得非常容易。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各课程的教学时数与达到培养目标所需完成的教学内容相比还是不足的。为此,可以通过标准的统计软件的教学实习来达到以点带面,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素质。
为此我们建立了一个专用于实习教学的生物统计电脑实验室。现共有50余台电脑,并连接到校园网。实验室配备有指导教师,负责对上机的学生答疑。除按教学计划进行的正常实习教学外,实验室还对优秀学生免费开放,鼓励他们结合教师的科研活动,应用所学生物统计学知识,学习新的生物统计学知识,掌握应用计算机解决生物统计学问题的技能。
(二)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必须将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堂教学外,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
在原绵阳农专期间,主要在作物育种、作物栽培、动物营养等课程实验与实习中,根据相关内容加入了试验设计方法以及数据统计分析的相关内容。
组建了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后,由原来的单一农科专业变成了理、工、农三大学科均有专业的格局。虽然专业的学科归属不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其内涵均属于生命科学的范畴。以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划分,均属于实验科学。
掌握正确的实验设计方法,从不确定性数据中挖掘事物的客观规律,是实验科学工作者必备的技能。因此,我们将原来只是在农科专业上延伸实践教学的作法推广到全院的所有专业,结合实验课教学的改革,对发酵工艺学实验、植物细胞工程实验、食用菌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等课程的内容全部或部分改为用生物统计学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设计,把过去单一的实验流程、样品观察或检测实验改变为试验条件的优化试验,提出在不同条件下对样品测定的比较试验设计、单因素试验设计、多因素试验设计、正交试验设计、均匀试验设计,对试验结果要求学生使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得出最佳试验条件。
这样的实验教学改革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从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的角度看,改验证性实验为设计型、综合性实验,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从生物统计学角度看,将课程的教学实践延伸到课程外,弥补了学时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统计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得到很好的内化。
此外,在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指导学生选用正确的实验设计和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提升科技作品的档次;在毕业论文(设计)中要求学生采用恰当的生物统计学方法进行设计与分析,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设计)。
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训练了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生物统计学这一工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了学生学好用好这门工具的信心,提高了学生从复杂的生命现象中挖掘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能力。
精品课程是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的优秀课程。作为精品课程的载体,应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等特点。与之相比,我们在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上,才刚刚起步,今后还要在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加大力度,将生物统计学建设成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和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深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程。
参考文献:
[1]何风华,李明辉。生物统计学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2004,25(6):25~27
[2]洪伟,吴承祯,陈辉,等。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学科、队伍建设与科学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4,6:50~51.
[3]崔相学。提高学生统计分析素质的实践与探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6(2):67~68.
T101 化工进展
T532 化工科技
T146 化工设备与管道
T007 化工学报
T009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D604 化学分析计量
T025 化学工程
T567 化学工程师
T076 化学工业与工程
T501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D506 化学进展
D011 化学试剂
D018 化学通报
D030 化学学报
D501 化学研究
D037 化学研究与应用
T931 化学与黏合
T553 化学与生物工程
Z017 环境保护科学
Z005 环境工程
Z021 环境工程学报
D024 环境化学
Z554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Z506 环境科技
Z004 环境科学
Z003 环境科学学报
Z002 环境科学研究
* Z521 环境科学与管理
Z025 环境科学与技术
H049 环境昆虫学报
Z035 环境卫生工程
Z019 环境污染与防治
Z031 环境与健康杂志
G882 环境与职业医学
G656 环球中医药
M631 黄金
Y040 火箭推进
N005 火力与指挥控制
N007 火炸药学报
X011 机车电传动
N069 机床与液压
N672 机电工程
R099 机电一体化
S004 机器人
N040 机械传动
M004 机械工程材料
N051 机械工程学报
N050 机械科学与技术
N057 机械强度
N047 机械设计
N054 机械设计与研究
N028 机械设计与制造
N053 机械与电子
N682 机械制造
N515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G003 基础医学与临床
H245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R025 激光技术
H700 江苏农业科学
H199 江苏农业学报
G046 江苏医药
G397 江苏中医药
H283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H701 江西农业学报
A112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X002 交通科学与工程
X020 交通信息与安全
X672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X685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L587 节能技术
W567 节水灌溉
K553 洁净煤技术
V049 结构工程师
G869 结直肠外科
G316 解放军护理杂志
A121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295 解放军药学学报
G048 解放军医学杂志
G671 解放军医药杂志
G315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G961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G507 解剖科学进展
G049 解剖学报
G358 解剖学研究
G050 解剖学杂志
G886 介入放射学杂志
N048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M051 金属功能材料
K022 金属矿山
N083 金属热处理
M012 金属学报
E599 经济地理
H266 经济林研究
N749 精密制造与自动化
G953 精神医学杂志
T102 精细化工
T955 精细化工中间体
T542 精细石油化工
G677 颈腰痛杂志
Z553 净水技术
G553 局解手术学杂志
T512 聚氨酯工业
R016 绝缘材料
G052 军事医学
J056 军械工程学院学报
G187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F018 菌物学报
M018 勘察科学技术
A645 科技导报
S812 科技管理研究
R588 科技进步与对策
A083 科技通报
W027 科技与法律
A537 科学技术与工程
A075 科学通报
G301 河北中医药学报
W012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67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U004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014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11 河南科学
K526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011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H356 河南农业科学
A058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684 河南中医
Q004 核动力工程
Q002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Q001 核技术
C092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Q009 核科学与工程
H042 核农学报
A084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K505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R535 红外技术
C035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R084 红外与激光工程
A039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203 湖北农业科学
G334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E111 湖泊科学
A028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K016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060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548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A055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G041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G336 护理管理杂志
G987 护理学报
G503 护理学杂志
G654 护理研究
G734 护士进修杂志
E141 华北地震科学
R046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H032 华北农学报
R752 华东电力
X003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T021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54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103 华南地震
G340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J004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013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A052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525 华南预防医学
A021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043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G044 华西药学杂志
G294 华西医学
G077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J033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003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G410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T098 表面技术
E135 冰川冻土
N008 兵工学报
R730 兵工自动化
N085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G018 病毒学报
C060 波谱学杂志
V040 玻璃钢/复合材料
A808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M005 材料保护
M103 材料导报
Y007 材料工程
M010 材料开发与应用
M008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M006 材料科学与工艺
N026 材料热处理学报
M009 材料研究学报
* M704 材料与冶金学报
K512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H009 蚕业科学
H525 草地学报
H234 草业科学
H527 草业学报
H538 草原与草坪
E543 测绘工程
E600 测绘科学
E615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E510 测绘通报
E152 测绘学报
E164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L017 测井技术
Y022 测控技术
R711 测试技术学报
H001 茶叶科学
G264 肠外与肠内营养
N024 车用发动机
E113 沉积学报
E547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E102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670 成都医学院学报
G019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V050 城市规划
V028 城市规划学刊
X043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X046 城市交通
H023 畜牧兽医学报
H218 畜牧与兽医
N060 传感技术学报
R532 传感器与微系统
G458 传染病信息
X010 船舶工程
X633 船舶力学
* X635 船海工程
G322 创伤外科杂志
* G552 磁共振成像
D013 催化学报
E144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E146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R051 大电机技术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2013
2013年新入选 CODE 期刊名称
H038 大豆科学
U512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X024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H005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X001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J024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G020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E109 大气科学
* E091 大气科学学报
L512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L004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S086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H040 淡水渔业
N004 弹道学报
T500 弹性体
T941 当代化工
Y503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 Y585 导航与控制
N019 低温工程
V020 低温建筑技术
C055 低温物理学报
E133 地层学杂志
E130 地理科学
E584 地理科学进展
E639 地理空间信息
E315 地理信息世界
E305 地理学报
E310 地理研究
E527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E024 地球化学
E142 地球科学
E115 地球科学进展
E004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E153 地球物理学报
E308 地球物理学进展
E656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E300 地球学报
E549 地球与环境
V031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E357 地学前缘
E306 地震
E150 地震地质
E118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E143 地震学报
E112 地震研究
E362 地质科技情报
E139 地质科学
E026 地质力学学报
E009 地质论评
E127 地质通报
E010 地质学报
E151 地质与勘探
E525 地质与资源
E132 地质找矿论丛
G005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G021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E301 第四纪研究
R007 电波科学学报
G859 中华中医药学刊
G910 中华中医药杂志
G858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G179 中华肿瘤杂志
G039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K001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053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A550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599 中南药学
G180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G181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A036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X539 中外公路
S020 中文信息学报
G842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G597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G442 中西医结合学报
R775 中兴通讯技术
G183 中药材
G564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G685 中医学报
G681 中医药导报
G764 中医药通报
G943 中医药信息
G812 中医药学报
G010 中医杂志
G643 中医正骨
G184 肿瘤
G185 肿瘤防治研究
G412 肿瘤学杂志
G522 肿瘤研究与临床
G695 肿瘤预防与治疗
H103 种子
J021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X029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N757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512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186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G225 重庆医学
R559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N022 轴承
H026 竹子研究汇刊
N075 铸造
N081 铸造技术
N034 装备环境工程
A133 装备学院学报
N990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
Z022 资源科学
R737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S026 自动化学报
N013 自动化仪表
S501 自动化与仪表
R611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A905 自然杂志
E137 自然灾害学报
Z012 自然资源学报
G229 卒中与神经疾病
N088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G701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L018 钻井液与完井液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2013
2013年新入选 CODE 期刊名称
H034 作物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