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9 09:26:5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基础英语教学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活用词句
刚接触英语的学生,对英语写作具有一定的害怕心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先易后难的方法,用简单的词组成句子,再以句子的构成作为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起点,引导学生从对单个句型的掌握,逐渐过渡到多种句型的混用,直到学生能连贯自如地表达思想。一句多译,句型转换,是书面表达能力的关键。总的来说,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将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词、句作为材料让学生训练,使学生乐于接受,轻松完成,享受成功感。
例如:以study为中心组成句子。
I study in No.3 Middle School. I study very hard. My sister studies in the same school. But she studies harder than me.
又如,以“My teacher”为题写一些句子。
My teacher’s name is Miss Liu.
She looks very young and beautiful.
这些简单的写作训练会引起初学英语者的极大兴趣,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巧用单元话题
新目标英语中的单元内容涉及的话题十分广泛,难易程度适中,适合学生进行写作,例如对课文中的故事进行改写、缩写与仿写作文,这样既训练学生的写作,又巩固已学的课本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有助于学生用英语思维。
1.让学生情景对话
对话是在一定情景下的习惯性语言,脱离了情景,对话也就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寻找语言材料与生活的结合点,创设逼真的口语交际情景,让学生通过亲自运用语言的经历来掌握该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运用场合。目前我们使用的教材中的许多话题“购物”、“野餐”、“打电话”、“生日聚会”、“旅游”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模拟真实情景,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环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对话内容,增强了学生的语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写作打下了基础。
2. 让学生口头复述课文
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口头复述课文,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围绕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训练,既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和口头表达的交际能力,也为笔头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让学生创新联想
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我们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此,除了复述课文的写作训练之处,进行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写作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例如:①把课文中的人物描写联系到其他人物描写;把课文中的人称改为自己或自己身边的人来叙述。这些练习可促使学生开阔视野,关注周围发生的事,为写作积累素材。②针对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同,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顺着课文情节写下文,给学生最大的想象空间。③在给学生出作文题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特别注意题目的可写性,尽量让学生写自己周围熟悉的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给学生布置的命题作文主要是记叙文体。例如“My Family”, “Our Classroom”, “How can I Learn English”等。
三、用英语思维
在学生的书面表达中,最具代表性的错误就是中文式的英语。这除了学生口语基础不过关,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由于母语习惯定势对外语学习有很大的负迁移作用。原苏联外语教学心理学家别亚科耶夫指出心理语言学的根本原则:掌握外语的过程,就是学习用外语来思维,也就是掌握用外语来形成和表达思想的手段和能力的过程。那么在教
学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呢?
1.课堂上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用英语来进行交流与沟通。
2.经常性地给学生作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文化的差异。
3.有意识地记住一些固定用法,经常性地做些汉译英的练习,注重一句多译,这对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大有帮助。
四、创设情景
语境是语言交际的重要因素,一切真实的交际活动都产生于一定语言环境之中,而有效的语言获得又是以有效情景体验为前提的。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创设交际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创设某一语境而训练学生写作,学生会感到自然,容易产生写的欲望。例如,学生举行运动会,开“生日聚会”,以“A sports meeting”和“My birthday party”为语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仔细观察,亲身体验,然后试着用自己所学的语言知识,表达“A sports meeting”和“My birthday party”这些话题。
在我们新教材的每个单元中,都设有写作训练题,它们用英语设置语境,用英语提示内容,这些进行写的练习,与我们平时用汉语给语境、用英语完成段落的方式相比,更为理想。当然,教师在设立语境话题时要与学生的水平和能力相适应,应从简到难,从浅到深进行。否则,学生会无从下笔,久而久之,他们会失去信心。
五、英文记日记
要养成记英语日记勤练笔的习惯。经常用英语记日记等于天天在
练笔,这无疑是提高英语写作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在记日记时,不要总是用简单句,要有意识地用一些好的词组、句型和复合句等,使文句更优美生动。对一些所给情景写的文章,写好后要对照一些范文,找出差距,然后再去练习,不仅能促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能锻炼他们的恒心和学习毅力,同时对提高英语作文也是很有帮助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多练习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六、应该注意的事项
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听、说、读、写这四者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决不可因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其它能力的培养。总的说来,在起始年段,听、说、读的比重比写的比重要更大。
2.不可以因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占用他们大量的时间,以至影响他们的全面发展。任何一门学科都是构成学生基本素质的一部分;任何一门学科对一位学生来说都不是全部。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要跳出英语学科的局限,既要为具有英语特长的学生的全面发展考虑,也要为不具备英语特长学生的全面发展考虑。
2基础英语教学模式设计
在高校谋求发展、面临转型的新时期,基础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无疑为之提供了新思路,也成为高校转型改革的突破口,基础英语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笔者结合高校转型的新要求,设计了基础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思路。首先,试行分级管理、授课制度。针对学生基础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建议尝试进行分级管理和授课。根据学生的入学成绩或专门水平测试考试成绩,将学生分到不同级别的班级。当然,这并不是终极目的,这些级别班也不是长期有效的,只是临时性的。这样分级的目的是让水平相当的学生能够集中学习,共同提高,教师需要对不同级别班的学生进行特殊的训练:制定专门的教学计划,实施专门的课堂教学,进行专门的语言训练,最终达到这些不同级别班的学生英语程度基本一致,从而进行统一化的教育教学。这样既能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利益,也能保证教学任务快速较好地完成。在进行分级化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开发和利用校内的有效学习资源,充分利用基础英语资料室和图书馆的资料,以及实训基地和同声传译室等,为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做全方位的准备和培训。其次,教师演好领头羊的角色,因材施教。英语教学尤其是基础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积极指导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的课堂讨论做好指导和建议工作,不能让课堂讨论成为一种形式,更不能使课堂活动呈现一盘散沙的局面。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发表个人看法;同时,要对学生灌输积极的思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思辨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一种正确的态度看待生活。只有带着这种积极的态度,学生才能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上积极配合教师。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当然,作为教师,因材施教是必须的。教育学生不能一刀切,教师需考察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英文水平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估,传授学生能力范围之内的知识。再次,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也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应该适当地运用在教学中,尤其是基础英语教学中,它能够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能全方位呈现每一个知识点。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努力让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而不是代替教师的课堂教学。同时,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的模式,根据每节课所教授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交际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混合使用。总之,目的是让学生喜欢学、认真学、学到真本事。最后,建立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改进和提高,间接催化教学模式的改革。评价不仅包括学生的评价、上级的评价,也包括同行教师的评价。同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一、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愉快学习
首先,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我校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远离父母到我校学习,老师和蔼可亲的语气、协调自如的表情、真诚的微笑、信任的眼神、恰当的鼓励,为学生带来感官上和精神上的愉悦;课后多和他们接触,从生活上多关心他们,注意他们在情绪、思想和行为上的变化,就像父母一样与之多交流、多谈心,帮助他们答疑解难。其次,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对学生应以鼓励为主,及时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或表扬,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时刻在进步,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愉快教学就是通过营造轻松、欢快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如:帮助班上的同学改英文名,尽量多讲一些关于英美国家的文化、生活故事,使他们能够爱上英语。
二、做好记忆方法指导,让学生轻松学习
1、语音规则记忆法。在教授生词的时候,我根据本课的新单词,联系旧单词,总结读音规则。如:在教新单词时,总结出字母a的读音规则。a在单词past、half中是发[a:],在单词late、game中是发[ei:]。我还同时联系学过的单词中含字母组合ar的单词dark、quarter、sharpener等,复习字母a的发音规则和字母组合ar、aw、ea的发音规则。通过这样的总结,学生能顺利地读出单词,渐渐也能写出单词。
2、扩展联想记忆法。在教生词travel的时候引导学生联想到表示旅行的交通工具,boat、bus、ship、plane、car、taxi.minibusandsoon;并且可以联系by、take、on、in的用法。当学习动词visit时,要引导学生想到一系列的与“看”有关的动词或短语see、watch、read、lookat、lookafter、takecareof。久而久之,学生在看到一个房间的时候,就有可能想到desk、chair、broom、sofa、book等一系列的单词。
3、归类集中记忆法。鼓励学生将所学过的单词归类集中:按归属范围归类,如文具类、蔬菜类、水果类、交通工具类、月份星期类;按词的用法特点归类,如带双宾语的动词、带宾语+宾语补足语的动词、后接动词不定式作宾语的动词、后接动名词作宾语的动词、动名词和动词不定式兼用作宾语有区别的动词。按句型结构归类,如“想干某事”可有如下句型:wanttodosth,wantsbtodosth,wantsth,wouldliketodosth.按字母组合归类,如以字母组合ook结尾的单词有cook、book、look等;按同义词、反义词进行归类,
4、构词分组记忆法。引导学生利用构词法可以迅速、准确地记忆单词,增加词汇量,下册的Unit21,动词ing构成中有一条是以重读闭音节结尾且未尾只有一个辅音字母的动词,需双写这一辅音字母再+ing,让学生着实难以理解。教师可仅就初一册中常出的需双写辅音字母的动词罗列出来,如:put-putting,begin-beginning,stop-stopping,swlm-swlmming,run-running,get-getting,sit-sitting等,然后再按一定顺序排列,使之成为一段有意义的话:getbeginswimrunstopputsit,得到(get)-个命令,开始(begin)游泳(swim)和跑步(run),停止(stop)比赛后,穿上(put''''-on)衣服,坐下(sit)休息一会儿。这样同学们只需记住一段对于自己来说太好记不过的话,就可解决很多易错的问题。
三、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积极学习
二、通过智能语音教具系统为学生提供规范的听读素材,培养学生的听读能力,让学生在语言运用中提高实践技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种教学媒体走进初中英语课堂。其中智能语音教具系统以其独特的语言功能优先走进了英语课堂教学。我们知道英语发音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发音的规范性也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难点,为规范学生发音的行为,提高学生科学发音的能力,教师选用了智能语音教具系统。这套系统能够对教材上的单词、短语、句子等进行标准的范读,有效培养学生的拼写能力和听读能力,在泛读、跟读、对比矫正的训练中,提高学生语言运用和实践技能。比如,在进行ATriptoBeijing的教学时,教师利用智能语音教具系统的软件平台进行生词如“kilometer”的认读和拼写训练,学生通过的听读、跟读、矫正等方法,提高发音水平,规范发音行为。教师可以利用软件制作有声教具,训练“this,that,these,those”的用法,训练“HowfarisitfromChinatoCanada?It’sabouteightthousandfivehundredkilometer.”等句式。通过反复训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旅行,运用本节课的知识点说一段话,或写一短篇文章,有效提高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三、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途径,提高英语学科素养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资源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尤其是英语教学资源,更是百家争鸣,各大学习网站为初中英语学习提供了直观生动、丰富趣味的课程资源。为提高学生的筛选能力,高效率地运用网络英语信息,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最优秀的网站,如习网(/),可可英语(/),题谷(/course.htm)等网站,学生在这里可以随心所欲地学习英语知识,进行听读训练,学习语法常识,短文阅读理解,短语训练等。这样学习,有效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丰富了学习途径,综合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比如,在进行七年级“冠词”的复习教学时,教师利用题谷(/course.htm)网站进行知识点的总结与提高,网站上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知识信息、例句和视频讲解。尤其是对那些视频资源,学生的点击率很高。对一些相对比较模糊的知识点,网站为学生提供了视频讲解的微课资源,学生通过在线观看视频教程,深刻理解了定冠词、不定冠词的基本用法和特殊用法,同时进行了在线习题训练,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
(二)学生朗读的主观能动性比较欠缺大多数的学生在晨读时间的朗读,效果都是不太明显的。很多时候,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可是学生们却是“无心念经”,以凑热闹为主,实际上起到的学习效果和朗读效果并不明显。这种没有目的性的阅读,会使得学生在学习和朗读的时候心不在焉,这也就必然起不到预想的效果。
(三)朗读材料单一,局限一般而言,七年级学生在朗读时候阅读的内容都是教学的课本,这就使得朗读的材料相对比较单一,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学生朗读的枯燥和乏味。假如我们可以在朗读材料方面有较多的选择,那么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就会有一定的兴趣。另外如果只是比较单一的朗读材料,学生在进行朗读的时候,接受的知识也是局限的,所以只有不断的拓展阅读和朗读的材料,才能够打开学生的思维和阅读面,获取更多知识的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和朗读的兴趣。
二、朗读对七年级英语初学者的作用和重要性,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方法和举措
首先我们要说的就是朗读教学对于七年级英语初学者的作用和重要性分析,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和认识更多的英语单词,对于一些词组的掌握和句型的理解也可以更有帮助,其次朗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形成对英语的独特感受,对学生未来的英语阅读和表达都有非常明显的作用与效果。而要想更好的提升朗读在七年级英语初学者教学当中的作用,我们就必须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来供大家思考和选择。
自2005年以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农村英语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开始逐渐暴露,教师普遍感觉英语课越来越不好上,农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也越来越低,成绩与城里学生差距也越来越大。是什么导致这些问题的出现?我们该如何去克服它们?笔者根据平时教育教学中的一些观察及思考,提出以下几点问题,并加以探讨其相应对策。
一、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新编的外研版教材相对较深。对于农村中学生来说,从小学一到六年级他们从未接触过英语,一上初中,拿到这套外研版的英语新教材,面对每个模块大量的词汇和生涩难懂的课文及书后配套的大量习题,他们首先感到的是一个字:难!这对于刚刚接触英语的他们来说可不是一个很好的心理反应。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开学第一课,就要在英语学习的目的及方法上花费很大的工夫。
2.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资源不均衡。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英语教师,需要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和受过专业英语教学培训。而农村学校的专业英语教师明显不足,有些教师的教育观念还是相对陈旧,跟不上当今新课改的新理念。
另外,现在的农村学校,由于环境比较艰苦,很难吸引许多刚走出校门的师范生放弃大城市的优越条件来乡村支教。
3.学生知识面狭窄,课外资源较少。我在教学中发现,虽然每个班级也都专门有一个供学生开阔知识面的图书角,可没有专职教师引导学生看书,因此对于学生知识面拓展方面来说没有多大的作用。而且农村学校由于教师少,每个教师的工作量普遍较重,因此,就没有多少时间再去组织什么英语课外活动或者校园英语兴趣小组之类的。
二、针对以上问题采取的对策
针对英语教学中的问题,我们该采用怎样的对策呢?
1.对于教材较深的问题,我认为国家应该考虑到地区的差异,重新根据地方特点整编一套适合农村中小学生用的英语教材。
一、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含义
所谓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就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学习的基本工具,与英语学科的教与学有机地融合。具体来说,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和谐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
二、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观念滞后。目前,部分教师固守应试教育的理念,新课改意识不强,对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缺乏必要的准备。表现在课堂中仍延用陈旧的教学模式来处理新教材,教学方法单调,语言交际意识淡薄,课堂缺乏情趣和动力,只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播,而忽视了语言能力的培养,只重视语言结构的训练,却忽视了文化内涵的导入等。2.滥用信息技术。部分教师误认为把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增加了知识容量,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几乎每节课、每个教学环节都使用多媒体、电子白板等教学手段,其结果是把本该由教师讲述的内容变为多媒体演示,师生、生生互动变成了网络信息的交互,师生交流变成了人机对话,英语课变成了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现代“填鸭式”教学,这样的情况令人担忧。
三、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有效整合
1.教师要更新观念,明确整合方向。注重教师信息技术素质的培养并通过信息技术培训和自我学习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在知识、技能和理解方面达到下面的目标:(1)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和不应该在英语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2)知道怎么样在全班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3)知道怎么样在备课时使用信息技术,以及怎么决定和组织信息技术资源。(4)知道怎么样评价在使用信息技术时的学生的成果。(5)知道信息技术怎么样被用于保持最新的信息,分享最好的教学实践。2.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1)明确目标。英语教师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与目标,使语言学以至用,充分发挥语言的交际。(2)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指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内容直观化和形象化。(3)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知识或资源,学生通过小组内部的交流、讨论、补充、修正,加深每个人对本节英语课所学知识的理解,熟练运用英语来交流。(4)学习效果评价。英语学科的教学要改变单一的教学评价模式,逐步推广操作评价和作品评价,重视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全面发展。教学评价在教学环节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评价的依据应该是教学目标实现的情况。评价的原则是发展学生个性、鼓励创新精神、重视教学效果、方式灵活多样。因此,我们应当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进行评价。3.渗透德育教学,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能力的训练和情操的培养,尤其要重视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多元化观念、全球意识和效率观念。教育者应该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创设有利于学生交往的心理环境,加强校园内的网络文化建设,开展网上心理健康咨询等方式,避免网上不良信息的干扰。4.明确师生角色定位,强化整合功能。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通过师生之间大量的交流,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因此,整合过程中应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多种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组织“协作学习”。监控学生的学习活动,并适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总之,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通过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使教学突破了时空限制,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促进了教学过程中要素的转变实现了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它的局限性,它毕竟是一种技术,是一种教学的辅助工具,它并不是解决英语教学费时低效问题的万能药,我们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适度作用”,只有根据需要去精心设计组织才能让信息技术赋予初中英语教学更多的魅力。
作者:刘秀丽 单位:甘肃武威第九中学
二、改进课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教学中若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就会使学生兴趣盎然,学而不厌。在学习12个单元音时,大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区分[e]和[覸],示范[e]的发音时,笔者便伸出食指横放于口中;示范[藿]的发音时,笔者便伸出食指和中指横放于口中,形象地描述出两者发音时嘴巴咧开的程度,学生个个都跟着起劲地比划。再如,学习极易混淆的双元音[ai][藿u]和[au]时,笔者把其中的[a]比作有着小尾巴和大肚子的小企鹅,学生们立刻掌握并且牢记了[ai]和[au]。在课堂中,我们需要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而不仅仅是老师朗读、学生跟读、死记硬背,枯燥无味。只有让学生的心理愉悦,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和活跃的课堂氛围。
二、归类串联,逻辑线勾出单词识记新天地
单词就像构成英语的机体细胞,看似零零碎碎,却是支撑英语这栋高楼大厦的根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关注学生词汇的储备量,尤其关心学生单词的识记与运用能力的培养。我尝试以逻辑线的教学策略,通过头脑风暴法、首字母猜测、思维导图等方式,将机械学习变为意义学习,帮助学生对词汇进行有意义的归类串联,由此及彼,开拓出单词学习的新天地,使得反复枯燥的单词学习乐趣彭生。在教学牛津版初中英语9A《Unit5Films》时,我在教授完新单词后,设计了一个词类串联的探究性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任务:SaysomethingaboutAudreyHepburn’slifeaccordingtothetime.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并不忙着下指令,而是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出相应的图片提示,呈现出不同时期奥黛丽.赫本的职业及成就。引导学生们采用头脑风暴的记忆搜索方式,以“time”的逻辑线,寻找出记忆中未被激活的单词,并尝试应用表达。于是,水到渠成,actress,balletdancer,model,charm,theleadrole,markthebeginningof,thefinalappearance,passaway.这一连串的生词,词组都得以巩固,并达到灵活应用的程度。简单,易操作地为学生词汇学习降低难度,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学生们根据时间去尝试介绍我们熟识的影视明星,同时也为向语篇过渡做好铺垫。
三、辩词识意,逻辑线找出阅读理解好方法
如何将纯粹的英语阅读,尤其是对英语词汇、句子的表层认读转化为有意义的英语理解,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我以为,认读是理解的前提,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首先要通过活泼的认读活动,抓出文本的关键词,同时,根据以关键词形成的逻辑主线,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通篇的理解,在把握大局的基础上,根据问题对细节进行深入的剖析,攻破文本,实现从阅读到理解的转变,使学生获得自主阅读的技巧,形成符合自身学习风格的策略。教授牛津版初中英语7B《Unit2Growingsmart,growingstrong》这个单元时,我考虑到“usedto”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主要教会学生学会用英语表达自己过去常做的事,过去的爱好以及过去与现在的变化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因此,教会学生使用“usedto”句型,掌握过去与现在变化的反差词汇,是打开本单元文本阅读教学的钥匙。故在文本阅读教学前,我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图片中主人公过去与现在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变化,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句型,如:Iusedtoeattoomuchmeat.Now,Ieatmorevegetablesandfruit./Iusedtosleepalot.Now,Iexercisemore.如此,让学生在逻辑变化中很顺利地掌握句型结构,教师则无需再加以赘述。
1 基础英语教学在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重要性
2003年国家教育部批准实施了新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大纲明确指出,基础阶段(一、二年级)基础英语(即综合英语)的主要任务是传授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笔者认为这其中的基础知识不仅仅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篇章结构、语言功能/意念等,还应包括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文化了解。广大一线教师重视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的同时,还应该注重文化因素的渗透。基础英语的后修课程高级英语教师反映,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知之甚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语言的学习。根据几年的基础英语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文化知识的渗透应从基础阶段即基础英语教学开始。
基础英语课在一、二年级中所占比重相当大。在笔者所在的学校,一、二年级基础英语课每周6学时,周学时占基础阶段英语课46%。这个数字足以说明基础英语教学在整个基础阶段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对学生基础英语学习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的学习意识非常强烈,迫切希望了解他们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学等文化。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文化因素渗透的越多,学生对所学课文的了解就越深刻。
2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中心概念提出来,并且将它的含义系统地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后来,美国一些社会学家和文化人类学家修正了泰勒的定义,补充为“实物”的文化现象,把泰勒的定义修正为:“文化是复杂体,包括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林纪诚,2002)
关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中外学者纷纷对其进行阐释。Claire Kramsch (1993:1) 在关于语言和文化的研究中指出:“文化在语言学习中不是可有可无的第五种技能,排在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教学之后。文化从学习者开始学习外国语的第一天起就始终渗透其整个学习过程中,一不注意,它就会使他们心神不宁,使他们在交际技能方面的缺陷暴露无遗,向他们对周围世界的理解能力提出挑战。”
外语教学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文化在外语教学中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语言也是一种文化,是广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讲的文化知识既包括讲英语国家的同一时代的文化,也包括不同时代的文化。
3 如何将文化因素导入基础英语的教学中
全国许多高校的基础英语教材采用的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李观仪教授编写的《新编英语教程》。《新编英语教程》是一套综合性训练的英语教材,是供外语学院和其他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基础阶段使用的教材,该教材侧重于听、说、读、写四项语言能力的培养,并附有一定的翻译练习,再加上配套的练习册,突出了基础训练的比例。教材的编排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揉综合性与灵活性于一体,既便于学生的学习训练、又便于教师的教学指导(郭文海,2003,9)。笔者根据自己在实践教学中的经验,以《新编英语教程》第三、四册为例来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有意识地将文化因素导入基础英语教学中。
3.1 政治历史参照
政治文化因各国而异,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政治制度和政治背景。我们以《新编英语教程》(以下称教程)第三册的第五单元The Light at the End of the Chunnel为例来说明政治文化对我们理解文章的重要性。本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描写英吉利海峡在开通前英法两国人民对其的态度;第二部分简要地介绍了当时工程的进展。如果学生对两国关系的背景不了解的话,很难理解英法两国居民对英吉利海底隧道开凿的抵触情绪。对相当简单的一句话如果没有历史背景,学生很难理解。一位退休公务员说,“I’d rather England become the 51st state of the U. S. A, than get tied up to there.”为什么讲话人宁愿让英格兰成为美国第五十一个州,而不愿与法国连接起来。一个法国农民说,“I went to English once. Never again. All they eat is ketchup.”我去过英国一次,再也不去了。他们吃的都是番茄酱。如果我们对英法两国的历史关系作一概要的了解,就不难发现为什么两国人民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英国与法国之间的矛盾冲突由来已久。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了英国成为威廉一世,之后,法国文化与礼仪在英国贵族中占统治地位。1154年,亨利二世夺回英国王位。1337年,英国的爱德华三世夺取了法国王位,导致了百年战争的爆发,百年战争时断时续,一直打到1453年。两国的战争在14、15世纪继续进行。1689-1815年英法之间为争夺在北美大陆的控制权不断产生矛盾,英法两国的矛盾一直持续到1818年拿破仑在滑铁卢惨败,这也是英法长期争斗的结束。了解政治文化对这篇文章的学习至关重要,倘若没有涉及这部分内容,整篇文章无法下手。
3.2 文学作品欣赏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如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成了英语教师们重点探讨的问题。
一、课堂提问的优点
(一)启发作用
在英语教学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对学生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一它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一步的进行思考,启发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其二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问题所在,当老师发现他们思路出现差错的时候,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找回正确的思维方向。其三教师一步步的提问可以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深入到问题中去,从而充分发挥主动性去需求更多的思路,解答问题。在初中英语教学课堂上教师们的问题往往是多样的。例如初中英语教材中的一个提问:Have you seen the space people ? What would you want talk to the space people? What did Kelly think about the spaceship? 我们可以看到这三个问题是连贯在一起的,“你们看过太空人么?你最想和他说些什么?Kelly你想了解关船的什么事?”在课堂的一开始,教师将这些问题带入带课堂中去,能够很好的抓住学生们的眼球,学生们在教师的提问之下会开始思考这三个问题该如何作答,因此这类质疑性的提问可以将新课的内容带入到课程中去,并且对学生理解课文有着一定的启发作用。
(二)反馈作用
英语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向学生发问除了引出新的课程内容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教师希望通过课堂提问来获得学生学习反馈情况。通过提问,教师们可以从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了解其掌握的程度如何,并且还可以从中看出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课的知识点、语法内容、词汇或者是否按要求背诵了课文等等。例如在课堂开始之后,教师们可以提出一个疑问:请将What do you have to do if you want to keep healthier?这个句子与What must you do if you want to keep healthier?这个句子作比较,谈一下它们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教师将这两个句子以提问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并且让其讲一下两个句子的差异性,这可以反应出两个句子之间的异同之处必然与上一节课堂内容有关。学生们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所讲的内容来了解学生是否真正的掌握了上节课程的内容。除此之外,教师提问,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候不仅能够反馈给老师学习的成果信息,还能够重新巩固所学的内容。老师可以从学生掌握程度来反省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是否是合适的、有效的,学生是否能够很好的接受。英语教师一旦发现了疏漏之处,可以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修改课堂设计。
二、课堂提问做法
(一)选择时机
英语教师们在课堂提问时候要注意问答时机,这一点非常的重要。一般来说课堂提问有三个最好的时机,第一是在课堂刚刚开始的时候。课堂一开始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这是因为学生们在这个时候的注意力很可能比较散漫,因此教师的提问能够有效将其注意力引入到课堂中去,让学生真正开始进入到学习中来。课首老师提问不仅可以抓住学生注意力,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老师可以从学生的回答内容中查看学生是否掌握了上节课程的知识,从学生的反馈情况中教师们可以调整一下自己的教学方式。除此之外它还起到复习已学知识、导入新课程内容的作用。在课堂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教师可以再对学生进行提问,这时候进行提问可以很好的让学生的听课注意力更加的集中,特别是对一些注意力已经不在课堂上的学生而言,老师提问是暗示这些学生需要认真听课,不能随意开小差。因此在课中提问没有固定的时间,大多都是突发性的。在课堂快结束后,最后进行提问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课堂快结束的时候学生的精神已经比较疲乏,注意力开始散漫,老师在这个时候提问能够有效地消除学生的疲惫,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选择在课末的时间是因为老师可以对这节课进行一个总结,向学生提出问题目的就在于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印象。
(二)面向学生
英语教师在提问时候要尽可能面向全体的学生,这一点应该引起老师的注意。教师们提问不是针对某一个学生的,而是向全体的学生提出这个问题,目的也是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对于那些表达能力强,善于学习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高难度、有含量的问题,让学生作答,学生如果回答正确,老师可以进行表扬,但是最好不要当着全体学生夸奖,而是应该在课下进行表扬。对于那些不善于表达,英语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老师应该给予充分的关注。这类学生往往因为自卑而非常怯弱,所以老师点其回答问题之后,如果回答正确老师要大力的进行表扬,当着全体学生夸奖学生。对于不同的学生老师应该尽量的区别对待,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问对于英语教学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很多教师们并不重视提问技巧,并且也不会精心去设计问题,使得提问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英语教师应该根据课题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学习能力,提出适当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