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企业信用管理论文

企业信用管理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9 09:27:0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企业信用管理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企业信用管理论文

篇1

伴随着基本建设投资管理体制的改变和变化,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工程概预算与工程结算审核等的需求日趋专业化,工程造价咨询服务行业应运而生。我国工程造价咨询行业从产生到发展,正日益走向成熟,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得以迅速发展。工程造价咨询行业的发展一方面是政府宏观调控作用下产生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为建设单位的微观管理提供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服务,为正确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面对新的形势,国内造价咨询企业不仅要面对行业之间的相互竞争,大量外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的进入带给我国咨询企业学习先进经验的机遇的同时,竞争的加剧也必然令整个行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因此,国内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不但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企业的技术能力,同时还需要加强企业的管理,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用完善的法规和科学加以引导,规范和保障造价咨询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参与建设项目信用管理[1],通过良好的信用建立企业的业务平台,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1信用管理的必要性

信用管理往往容易被企业忽视,但实际上,信用管理对于企业极其重要。第一,信用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在行业内的可信度,并积累企业的无形资产;第二,信用管理可以有效地防范来自企业内外部的失信风险;第三,信用管理可以建立有效的危机应对机制、现代信息沟通机制和人才发现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第四,信用管理可以提高在同行业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加强信用管理,努力提高信用评价等级,是当今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点。企业按市场需求开展企业信用评级活动。只有提高企业信用管理水平,才能增强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发展优势。加强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信用管理也是转变造价管理部门职能的重要举措之一。造价管理部门可充分发挥其在信用建设上的主导作用,加快建立和完善咨询企业信用法规体系,并且强化信用监督,通过对危害社会信用的各种行为做出的整治,达到规范造价管理部门行为,提高造价管理部门公信力的目的,从而构建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信用激励机制,在咨询业内着力创建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充分发挥造价管理部门信用管理职能。

2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规范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管理

要加强对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的管理,必须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首先,政府要从政策方面引导,为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营造公平、公开、公正、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培育市场机制,利用政策手段把造价咨询业务最大限度地推向市场[3]。政府应维护行业利益,促进行业发展,为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做坚强的后盾,加强信用管理,使市场有序健康地发展。其次,相关立法机关及管理部门应从企业的角度制定行业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工程造价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连同造价协会等相关部门完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的建设及检查监督制度。实行多方面配合,加强对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工作成果和执业行为进行检查、监督,真正落实信用评价体系的实施,为工程造价行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再次,企业也应具体制定企业内部从业人员信用管理制度,规定从业人员必须是专职人员,保证审价结果的公正性[4]。同时,企业需制定咨询服务效果评价标准,加强企业内部从业人员的信用道德教育,并将信用服务纳入相关的考核标准,注重信用服务的考核。

3强化内部信用管理,提高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整体素质

目前,我国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相对业务范围比较单一,虽然表面看起来热闹,但是实际上主要还是集中在工程实施阶段的预算,标底的编审和工程结算的审核等方面上。但从目前发展趋势看,工程造价管理正在经历几个阶段,从简单的工程概预算管理到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到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到国际流行的建设工程全面造价管理。而大部分造价咨询企业在从事服务时,其业务范围仅局限于简单的概预算编制,应发展到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建设工程全面工程造价管理以使社会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也增加了咨询企业的业务量。目前,工程造价咨询市场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局面已经形成。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要提高信用等级,树立品牌,就要抓好内部管理,走高水平、优质服务的道路。只有通过严格的内部管理,增强企业实力,努力提高市场占有率,才能将企业做大做强。从发展趋势看,今后工程造价咨询行业是全方位的投资咨询服务。国外一些大型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因长期在市场经济下运作,总结了很多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如企业管理方法、咨询技术、企业文化、职工激励制度等,都可以学习借鉴,提高自身水平。行业内部可以加强各单位和人员的诚信学习,通过举办讲座,普及诚信教育,在行业中营造诚信氛围,定期进行信用等级评价,对评出的3A企业应在行业内大力宣传,对落后的单位严格批评,增强大家的信用意识。

4加强工程师及从业人员的信用管理

目前,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普遍存在造价工程师缺乏,专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不少企业采用造价工程师挂名,而让一些资历及经验较浅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实际工作。很多企业认为员工只要能熟悉图纸,会计算工程量,会套用定额及取费计算总价即可,而忽略了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既能熟练地掌握专业技术,又懂经济管理和相关法律的复合型咨询人才。因此,目前很多造价咨询企业只能靠降低成本进行恶性竞争,导致整个行业在社会上被误认为是一种技术含量低,且无信用机制约束的简单劳动。造价工程师签字制度的实施使得工程造价咨询业务多元化、广泛化,有利于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同时为发承包双方提供科学公正的服务及权威的建议,更体现了建设工程全过程管理的要求。通过造价工程师的签字,也使其与咨询成果一并记录在案,具有可追溯性,即使多年以后,也能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因此,造价工程师需具备足够的专业技术能力及信用服务意识,重视咨询质量,遵守职业道德,维护企业信用。同时,企业也要加强培养一线工作人员,即专业造价从业人员,使企业内部的专业技术人员既懂工程、懂经济,又懂得信用服务对于企业自身的重要性,从而培养拥有一支懂技术、精业务、责任心强、经验丰富、讲信用、重服务的工程造价管理队伍,不仅加强了整个企业的专业能力及市场竞争力,并且为提高建设工程造价咨询管理水平,推动工程造价咨询行业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5建立信用奖惩机制

现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使造价咨询企业有权无责,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有编审定价的权,而无对咨询业务报告所负的责,其实这点也是因为信用管理不良导致的,因此建立信用奖惩机制是社会信用体系正常发挥作用的保障。相关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分别制定出工程造价企业及从业人员基本情况统计表、良好行为记录表和不良行为记录表,利用网络建立信用平台,按年度进行网上登记、审核。对企业及从业人员可以通过信用平台对守信者的良好行为应予及时表扬、肯定并记录、公告,使守信者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企业得到不断发展壮大,从业人员也能建立良好声誉,使社会对企业及个人的行为有所了解,在选择业务上作为参考依据。同时,对于失信者的不良行为也应在信用平台上进行批评、记录并公告,使失信者受到法律、行政、经济、道德等多方面的惩罚,企业与个人付出与其失信行为相应的经济和名誉代价,使其想要发展,必须加强企业及从业人员的信用管理,否则将被市场淘汰。想要让信用平台充分发挥其用途,必须建立有效的信用奖惩机制,才能充分发挥其对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及从业人员的控制作用。综合来说,奖励机制可通过良好记录公告,造成企业之间的隐形竞争,从而为整个行业发展起到正面引导作用。惩罚机制则可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通过政府管理部门做出行政性惩罚,通过行政管理手段限制企业和个人的执业行为,达到制止违规或失信行为;另一方面对信用不良的企业和个人给予经济处罚,严重的若违反法律的,则依法追究民事或刑事责任。

6结语

信用管理对于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极其重要。从长远发展眼光来看,想要让一个企业乃至整个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得以健康、长足地发展,除了有效提高从业人员、技术团队的技术水平,提高企业、行业的管理能力外,还需要加强企业、行业的信用管理,这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真正重视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及从业人员信用评价体系的建设,政府加以积极引导,加强监督、宣传,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互相配合,工程造价咨询行业才能稳步发展,企业及从业人员的执业行为才能进一步规范化。

作者:偶丹萍 单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

参考文献:

[1]阎琳,余书印.关于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实行共享礼仪制度的探讨[J].企业经营管理,2007(8):17-18.

[2]岳丹丹,刘燕.工程造价从业人员信用评价体系探讨[J].经济师,2013(7):32-35.

[3]吴怀俊,马楠.工程造价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篇2

经济合同履约率低、恶意拖欠货款、三角债严重。据调查统计,某省企业合同履约率只有60%左右,合同欺诈屡屡发生,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在货款的偿付方面,全国80%以上的企业深受三角债困扰,企业间相互拖欠货款高达15000多亿元,严重影响了生产经营的运转,干扰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许多企业流动资金被压死,工厂停工、工人失业,经济体系陷入恶性循环。

企业逃废债严重。在金融信用领域,许多企业利用多头开户、无效抵押、无效担保骗取银行贷款;有的企业借改制、破产等名目,采取悬空、“金蝉脱壳”等等手法逃废银行债务。据人总行统计,截止2000年末,在工、农、中、建、交五家银行开户的改制企业为62656户,经过金融债权部门认定的逃废企业32140户,占改制企业的51%,逃废银行本息1851亿元,占改制企业本息的32%.部分地区、企业逃废债行为相当泛滥,扭曲了银企关系,危及金融安全,成为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顽症和毒瘤。

假冒伪劣充斥市场,对经济和社会造成巨大损失。在农业生产资料里有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假农机等,农产品里有粮食掺假、棉花掺假、假药材等;工业领域更是难以找出一块没有被假冒伪劣浸染过的净土,劣质建材堆砌了“豆腐渣”工程、假食用油做成了有毒的饼干、兽药作人药、毒酒害命不绝;在服务业假冒伪劣也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假广告、假中介、假文凭、假审计、假评估为虎作伥。近年来,假冒伪劣给我国经济带来的直接损失以千亿元计,间接损失更是难以估量,假冒伪劣不仅使消费者蒙受了经济、人身、精神的多重伤害,还严重毒害社会心态。造假不仅使一些地方的经济拖向了崩溃的边缘,而且让被假冒的企业元气大伤,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合理秩序,制假、售假还恶化了我国的投资环境,影响了外资的流入。

普遍存在的信用缺失危害无穷,给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巨大损失,大大增加了经济运行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率,严重阻碍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失信行为象瘟疫一样侵蚀社会肌体,直接破坏社会的法制基础,败坏社会道德和社会风气。

面对如此严重的信用缺失情况及带来的巨大危害,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疾呼要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和信用管理体系,这是当前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是积极应对加入WTO面临挑战的必然选择。在严峻的形势和强烈的需求下,如何建立完善强有力的信用管理体系和形成良好的信用环境,就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紧迫课题。

通过对有关情况的研究分析,笔者认为应从“破”和“立”两个方面入手,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尽快建设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信用体系,形成良好的信用环境。

“破”就是工商管理、公检法、技术监督等执法部门继续加大对假冒伪劣、经济诈骗、虚假信息广告、恶意拖欠等行为的打击力度,因为当前这些不法行为嚣张的最直接原因是受到惩处的成本远远小于得到的收益,打击的力度不足以惩处和威慑贪利的欲望。要遏制和消除这些现象的发生,对违法分子个人、单位惩处手段和经济上的处罚必须足以击破贪欲的幻想、大大超过在经济上的收入。

“立”就是要从根本做起,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完善信用体系、树立良好的社会信用风气,从总体上形成讲信用、促发展的良好信用环境。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无论是生产性企业或贸易性企业,经济往来的对象基本分为供应商、金融机构、产品经销商和消费者,发生行政关系的主要有工商管理机关和监管机关,如海关、技术监督部门等。

以下着重从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制、强化信用管理方面谈几点建议:

建立规范严密的信用管理体制

从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看,对企业信用直接或间接的监督、管理机关有工商管理、技术监督、人民银行、公检法等部门,这些部门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拥有对企业失信行为的调查、处理的职能和权力,拥有真实的信息来源,但缺陷在于这些部门对企业的相关行为和信息没有完整的记录和系统的整理,也没有对社会和运用的渠道,造成了信用信息的散失,信守诚信的企业无法得到表彰和益处,不守信用的企业却有空子可钻。因此必须建立和强化严密的信用管理体制,在各方面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监督和管理,采集和整理相关信息,形成系统性的资料,便于国家机关的监督管理、客户的查询运用。

例如对于某个企业的信用情况,上述几个职能部门分别进行监督、采集、记录:工商管理部门对企业注册登记、年检、履行合同、企业受奖或受罚、消费者投诉等进行采集、记录;技术监督部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商品在质量和是否遵守国家有关法规的方面情况进行监督、记录;人民银行通过贷款登记管理系统对企业在各家银行的贷款、发行债券等情况进行监控,记录和分析企业融资的信用状况;公检法等司法机关对企业及主要负责人涉及违法和被其他企业、机构的情况归类和记录。建立严密的信用管理体制,通过以上几个部门记录的信息,使一个企业从建立、生产、融资、经营、到售后服务、客户意见等情况一一记录在案,加以汇总分析和判断,一个企业基本的信用状况就展现在我们面前,诚实守信的企业将会受到褒奖,赢得更多客户的合作;失信的企业将会失去立身之地。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企业信用管理需要法律的支持、规范和保障,无论是政府对企业信用实施管理,还是中介机构和客户运用信用信息都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因此应制定“企业信用管理法”或“社会信用信息法”等法律制度,为管理机关和征信机构开展企业信用采集、保存、评级、、运用提供法律依据,改变目前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缺乏法律基础的状况。严格执行有关法规,规范企业、个人、政府部门提供的信用信息,对故意造成信息失真的行为给予严厉的惩罚,规范资信公司,防止其提供不真实的评级;在建立信用体系的同时,同时注意保护企业的商业机密。

通过中介机构征集、整理、信用信息资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信用信息资源的积累运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欧美等发达国家历经一百多年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建立信用管理体系仅靠政府有关部门是不够的,也是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征信公司、评级公司等中介机构的作用,运用行政的、法律的和商业化的手段,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收集、处理分散在工商、银行、技术监督、税务、公检法等部门的企业信用记录,以经济发达城市为支点,逐步建立覆盖全国的信用管理体系和网络化的征信数据库。信用中介机构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分析,制作成信用信息产品,以方便、快捷的方式提供给政府部门、企业及个人客户,供查询和使用。

建立科学的信用评价标准

科学的信用评价标准是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信用信息包含企业的注册情况、年检、履行合同、被客户投诉、产品质量、融资信誉、纳税情况、涉诉案件、被政府表彰或被处罚情况等等,涉及企业的多个方面,信息数据纷繁复杂,如没有科学的评价标准,则难以直接运用信用资源。对信用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对特定的企业评定出合理的信用等级,采取动态的方法,简明扼要的反映企业真实的信用状况,方便客户的查询、判断,有利于社会对该企业的了解认识,使诚实守信的企业誉满天下,得到更多的资源和客户;使信用低下的企业难以藏身,断绝财路。

运用信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建立和完善信用管理体系是形成良好信用环境的手段,而非目的,开发运用信用资源,促进经济的发展、优秀企业的快速成长,打击失信行为才是我们的目标。信用作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资源,可从三个方面概括:一是信用作为一种资格和能力,是进入市场的入场券;二是信用构成无形的资本和财富,发挥商誉的品牌效应;三是信用是一种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可以共享的信息资讯,发挥社会的舆论监督作用。根据上述分析,运用信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建立快捷便利的信用信息传播渠道,使企业和消费者方便和低成本的获取信用信息,是运用信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使交易的主体及时、真实的了解到对方的信用状况,防范风险,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资源的运用效率,通过建立征信公司或信用管理局作为信用信息传播的窗口,利用互连网等工具高效的查询使用。

篇3

二、构建工商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途径

(一)加强管理人员对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工商企业管理人员作为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者和企业的主要管理者,其必须加强对企业信用度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企业信誉,使企业能够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中稳定发展。对于企业管理来说,风险管理是其核心,但对于复杂的风险管理来说,由于涉及专业和众多因素,因此仅靠一个部门无法实现完善管理。并需将企业业务和管理融入到各个部门之中,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建立更加完善的企业风险管理机制。在合作过程中,企业应明确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责,并出台相关准则和奖惩制度约束部门行为,提高各个部门的管理效率,从而最终实现企业整体管理效率的提高。同时,工商管理人员应加大风险管理的投入,建立全方位的工商部门职员之间的协作模式,并且增加企业信誉构建方面的资金以及人力物力投入,不断加大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服从管理,提升其思想高度,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模式,这是构建工商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企业管理者与企业职员之间共同努力。

(二)构建系统的信用管理部门工商企业信息的更新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其效益。风险管理要求管理者具有高超的技能和管理能力,因此,企业信用管理部门应在企业内部独立存在,而不是依附或从属于其他部门,并且部门及部门人员的职的调查、分析以及执行。确保管理体系的合理性,并对其进行系统的掌控,对待企业容易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预防政策,如针对企业销售业绩低下问题应全面排查企业人员的诚信问题,针对现状对其进行专业培训,从而使销售人员与财务人员及其他人员之间建立和谐互助的关系,提高工商管理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由于工商企业自身的专业性和复杂性,构建系统的信用管理部门有助于企业人员建立共同的目标。当然也要求管理人员不断的通过学习或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并重视个人信誉的重要性。

(三)推行资信管理制度推行资信管理有助于降低企业运营风险,是企业信用管理系建立中的关键一步。在这个过程中,客户资料的收集是重点,只有企业了解客户具体信息,才能以客户为基础推行自信管理制度,构建完整的客户资料管理库,并不断开发新的客户,对客户信用进行调查。也就是说,自信管理制度的推行其主要目的就是获得即时的客户信息,企业可利用合法手段,通过多种方式对企业客户进行调查,了解客户的真实信息。通过建立工商企业的内部授信制度,考察合作客户的赊销条件。正确了解客户的信用额度,并以此作为向客户发放贷款的依据,降低工商企业运营风险。企业可对客户近期及以往的交易记录进行调查,建立专门的审查部门对客户进行追踪调查,确保调查的准确性。

(四)建立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用等级评价客户是企业服务的目标,也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因此对于工商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立来说,其首要目标就是获得客户满意度。要实现这一点,企业应建立客户档案,并对其档案进行分类管理。认真分析客户的品质,信用度以及还款能力等方面内容,对其进行综合性评价。一般,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用等级评价应建立在分析客户需求和整理客户基本信息基础上。客户信用分析可按月或按季度进行,对客户的信用等级做出合理的评价。

篇4

企业为了实现最大限度的收益,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扩大销售量,增加经营收入,经营者就容易片面追求高收入、高利润,盲目赊账,致使应收账款膨胀过快,增加了资金占用,加大了企业资金周转难度和呆账、坏账的可能性,一旦资金链发生断裂势必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导致企业面临破产风险。

(二)应收账款粗放式管理,不重视资金成本分析

任何生产资源的获取都需要付出成本,资金也是企业重要的生产资源,股东把资金投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是要追求回报的,经营者在重视账面利润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应收账款被无偿拖欠期间的资金占用成本的测算,对应收账款仍然停留在粗放式的管理阶段,客户拖欠账款长达半年、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只要最终能收回就可以了,没有关注资金成本的分析,一单业务账面上的收益扣除客户无偿欠款占用的资金成本也有可能出现亏损情况。

(三)应收账款管理权责不清晰,考核奖惩不明确

企业没有清晰划分应收账款管理权责,销售部门认为收款应该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财务部门认为应收账款是由于销售产生的,应最终由销售部门负责,彼此之间经常出现推诿卸责的现象,没有制定严格的应收账款管理办法,没有明确具体的责任部门和人员,出现呆账坏账也无法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考核奖惩无法落到实处。

二、企业客户信用管理现状

加强客户信用管理是提升和改进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重要途径,但是企业在管理客户的赊销风险时,通常面临两难选择:如果要求客户现金结算,就会大大削弱销售谈判筹码,可能面临客户流失的后果;如果同意客户赊销,则会面临款项被拖欠、甚至客户破产无力偿还的风险。因此,完善信用管理流程、建立行之有效的信用管理制度已迫在眉睫,但就大部份企业的信用管理现状而言,仍不容乐观。

(一)客户信用管理体系尚未建立完善,忽视对客户资信的调查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都无法满足对客户进行风险控制的需要,企业没有制定完善相关的客户信用管理办法和信用政策,在与客户的接洽谈判前没有充分对客户进行资信评估,无法准确把控与客户合作的程度,日后经营活动中可能存在潜在风险。

(二)无法及时跟踪调整客户信用政策

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制定出信用政策后,不能及时根据市场环境和客户资信情况的变化来调整信用政策,要么企业错失市场良机,要么企业加大坏账风险,给企业长期经营发展带来不良影响。究其原因,一是经营管理人员主观上不重视,信用政策制定后就不再跟踪调查;二是经营管理人员能力所限,所掌握的客户资信情况不够真实准确,无法及时调整到位。

(三)缺乏对信用政策执行效果的监督评价

企业没有制定专门的监督评价机制,没有指定专人负责总结反馈信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使得企业经营决策层难以准确认识信用管理工作对改善应收账款管理起到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也就无法针对性地制定相关问责及奖惩措施以持续推进信用管理工作。

三、强化客户信用管理在应收账款管理中应用的重要举措

(一)事前审批——落实完善客户信用评估和授信审批

1.客户信用评估

企业应根据业务经营的实际情况,对不同合作状态下的所有客户进行调查与信息搜集,被授信客户信息档案中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公司全称、通信地址、注册资本、成立年限、法人代表、行业类型、公司性质、信用记录、交易规模、业务利润贡献度、回款记录等。

2.确定客户信用等级

客户信用等级是在对客户基本信息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一定模型对其信用程度作出的一种规范性判断,这种规范以一定的标准和标志表达。

3.审批客户信用额度和信用期限

信用额度是以企业愿意承担的风险和自身资金实力为重要依据,所确定的可以给予客户的最高赊销额度;信用期 限是指根据不同业务类型及客户资信情况、合作情况、市场情况等资信进行评定后给予授信客户的最长付款时间,超过约定的信用期即为逾期,应通过合同条款或其他方式加以明确。企业可以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信用管理小组,专门负责审批客户信用政策,小组成员应包括业务部门、财务部门、运营部门、市场部门等,各部门根据客户信用评估等级和各自专业分工提出针对性审核意见,由企业主要领导最终审批信用政策,参见表3客户信用管理审批流程。

(二)事中监控——及时跟踪调整客户信用政策

企业在对客户信用期限和信用额度审批确定后,仍应给予持续的跟踪关注,客户欠款达到信用额度或者账期超过信用期限时,应采取必要措施加快资金回笼,并对该客户的资信情况重新进行评定,分析逾期原因,判断是否可以提高信用额度或延长信用期限;若该客户资信评估状况不足以提高信用额度或延长信用期限,则应要求客户提供相应的债权保障。企业应建立动态跟踪管理机制,对一定授信额度和期限范围内的客户实行定期拜访、调查等方式,了解客户市场环境、行业地位、双方交易规模及利润贡献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并对客户资信状况重新进行评估,确定信用等级,及时调整信用政策,随时把控好客户的信用风险。

(三)事后评价——总结反馈

信用政策执行效果,落实问责制度企业对于一定时期内的信用政策审批和执行效果进行总结反馈,信用管理小组成员进行授信审批是否尽职尽责,客户应收账款余额和账期是否超过信用管理小组审批的信用政策,超信用的欠款是否加强催收回笼或者采取必要的债权保障措施;企业要制定并严格执行信用管理问责制度,任何应收账款都必须有对应的责任人,对于信用管理工作中的违规事项和造成的应收账款坏账损失都要及时予以问责处理。

篇5

赊销活动是企业营销的一种手段,有利于企业的长远经济利益,维护持久的客户合作关系,但也存在现实的财务风险。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但与此同时,在相当一部分货贷企业中,账款拖欠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货贷企业发展的一大顽症。目前我国货贷企业产品赊销比例远低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水平,但与赊销比例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企业的应收账款坏账率、平均账款拖欠率以及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比率远高于对方,每年都有巨额的应收款成为坏账。因此,如何加强信用风险的管理与控制,避免赊销坏账就成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货贷企业赊销所带来的风险

赊销又称为信用销售,是一种“先给货,后收款”的销售方式,即允许客户在拿到货物后的一定期限内支付货款。赊销是国内货贷企业,特别是小型货贷企业常用的销售政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赊销行为将会越来越多。虽然赊销具有增加销售、扩大市场占有率以及减少库存,降低存货风险和管理开支等功能,但是赊销也存在大量弊端。以一家国有货贷企业为例,其年销售额12.5亿元,应收账款高达10.5亿元,其中仅逾期1年以上的账款就达4.2亿元。初步估算结果表明,该企业每年在应收账款利息和呆账坏账上的损失就高达1亿元。具体来讲,货贷企业赊销所带来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直接引发企业财务危机

企业通过赊销不断扩大销售,而赊销的背后就是不断上升的应收账款,很多企业在具有良好的盈利状况下,因应收账款管理不善而面临财务危机。不合理的应收账款的存在,使营业周期延长,影响了企业资金循环,使大量的流动资金沉淀在非生产环节上,致使企业现金短缺,影响工资的发放和原材料的购买等,直至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二)降低企业效益

由于企业的物流与资金流不一致,发出商品开出销售发票,货款却不能同步回收,而销售已告成立,这种没有货款回笼的入账销售收入,势必产生没有现金流入的销售业务损益、销售税金上缴及年内所得税预缴,如果涉及跨年度销售收入导致的应收账款,则可产生企业流动资产垫付股东年度分红。企业因上述追求表面效益而产生的垫缴税款及垫付股东分红,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久而久之,必将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进而导致企业经营实际状况被掩盖,影响企业生产计划、销售计划等的完成,无法实现既定的效益目标。

(三)银行企业关系恶化

由于企业应收账款规模过大,造成企业互相拖欠,“三角债”急剧膨胀,连带银行借款无法及时偿还。银行呆账加大,银行企业关系恶化。

(四)企业涉及诉讼风险大

大量的应收账款可能会涉及诉讼,使企业陷入难以自拔的境地。在我国,法律对商业信用的保护乏力,诉讼结果执行艰难。债权一旦涉及诉讼,收回的可能性极小,潜亏的可能性很大。

二、防范货贷企业赊销风险的措施

(一)建立与完善信用管理

首先,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须特定的部门或组织才能完成。企业对赊销的信用管理需要专业人员大量的调查、分析、专业化的管理和控制,因此设立企业独立的信用管理职能部门是非常必要的。其次,要对不同的客户给予不同的信用标准。企业要在对市场用户资信程度的调查分析基础上去判定客户的信用等级,然后以此决定是否给予信用优惠。一般地,评价客户的信用等级通常取决于客户的信用品质、偿付能力、资本、抵押品和经济状况等五个方面。企业要对拟赊销的客户的这五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实地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确定赊销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率来评定其信用等级,进一步考虑对客户一定时期内的可以赊销的最大限额,并建立赊销客户信用等级档案。企业只对信誉好的客户给予赊销待遇。

(二)建立与完善应收账款管理责任制度

在赊销管理中,要落实内部催收款项责任,明确清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将应收款项回收与企业各业务部门的业绩考核及奖惩挂钩,在经办人、责任人调离或换岗时,应查明其在任期经手的货款清欠情况,或者对其在任期间的应收账款和投资项目进行审计,真正落实“谁经办、谁催收、谁负责”原则,从而提高应收账款收回率,加快企业的资金循环,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实现企业的效益目标。

(三)建立应收账款的监控体系

1.赊销发生监控。一般销售业务要经过接受顾客订单、批准赊销信用、按销售单供货、按销售单装运货物、向顾客开具账单、记录销售、收回资金这样一个业务流程。赊销监控主要发生在接受顾客订单、批准赊销信用、记录销售和收回资金流程。在接受顾客订单流程,顾客的订单只有在符合管理当局的授权标准时才能被接受。

2.信用部门和销售部门进行应收账款跟踪管理服务。从赊销过程一开始,到应收账款到期日前,对客户进行跟踪、监督,从而确保客户正常支付货款,最大限度地降低逾期账款的发生率。通过应收账款跟踪管理服务,保持与客户经常联系,提醒付款到期日,催促付款,可以发现货物质量、包装、运输、货运期以及结算上存在的问题和纠纷,以便作出相应的对策,维护与客户的良好关系。同时也会使客户感觉到债权人施加的压力,使客户一般不会轻易推迟付款,极大地提高应收账款的回收率。

(四)加强事后管理

1.资金回笼实行动态考核。应收账款以开票天数为单位,资金回笼实行动态考核。为增强营销人员的责任心,企业将应收账款的流动性和实际成本相结合,资金回笼考核按天计算,资金回笼天数从开票之日开始计算到资金划入企业账户为止,并相应制定《资金回笼动态考核管理办法》。只要考核到位,奖罚的销售费用全部兑现并落实到个人,就可以极大地调动营销人员回笼资金的积极性。

2.加大清欠力度。随着应收账款账龄的增大,呆账的数额也随之增大,为加强企业资金管理,把呆坏账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企业要成立专门的清欠队,负责追索和催讨应收账款账龄超过能够承受最长天数以上的呆坏账,经催讨无果的,通过司法途径予以解决。

3.建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企业要遵循稳健性原则,对坏账损失的可能性预先进行估计,积极建立弥补坏账损失的准备金制度。企业有了应收账款,就有了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应收账款余额越大,坏账成本越大。不仅如此,还会造成资金成本和管理费用的增加。因此应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调整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该计提的减值准备要按要求全面计提,以使企业的资金风险最小化。

总之,只要货贷企业采用有效的措施,赊销的信用风险就是可以防范的。在现阶段“走出去”的国家战略下,尚不成熟且缺少跨国经营经验的我国货贷企业不可避免地也要接受各种挑战。我国货贷企业要真正做大做强,就必须在困难中经受考验。要批判地借鉴西方国家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方式,并结合我国国情与企业实情,建立完备的信用管理体系,制定自己的应收账款管理政策。

【参考文献】

[1]段琳.加强企业信用销售风险管理[J].商业时代,2007,(5):35-36.

篇6

(二)员工信用风险防范意识不强资信调查对于任何外贸企业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大量实践证明,做好资信调查工作可以规避很多交易风险。进口商的资信状况决定外贸企业能否顺利履行合同、安全收汇。由于同业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目前我国外贸企业的生存环境并不乐观,许多外贸企业给予外商较为宽松的付款条件来独揽客户,从而忽略了资信调查工作,信用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二、对我国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构建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信用风险的产生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交易环节,而是贯穿了整个贸易流程,因此,构建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也必须贯穿于所有可能产生风险的交易环节,实现对各个风险环节的全程控制。所谓企业信用全程管理就是要求做到事前、事中、事后三阶段都对企业出口信用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其中,事前管理是要求企业在业务开始前加强对客户的财务状况、资信情况等进行调查,事中管理要求企业在实际业务活动中对授信对象和授信金额进行实时管理,事后管理要求企业加强三项资产(应收、预付、存货)的监控管理,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尤其是逾期应收账款的管理。对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做到如上三步骤,基本就构成了企业风险管理全过程。

(二)加强客户的资信调查,合理制定信用标准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中应明确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主要是加强客户的资信调查,给客户制定出一个合理的信用额度,通常需要从两个方面加强对客户的资信调查:首先是调查客户所在国家的宏观环境,评估东道国的风险因素,有效控制因国际因素原因带来的信用风险,这项工作对于一般企业而言是不太现实和经济的,企业规避此类风险还是以预防为主。在实际的业务操作中,规模不大的外贸企业还是咨询专业机构的一些评价指标:比较权威的有欧洲货币指数、机构投资家风险等级指标等。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外贸企业,除咨询上述专业机构外,还应该委托他们对一些专项因素进行调查、评估,做到真正了解东道国的风险所在,建立预警机制,有效预防信用风险的发生。其次是针对国外客户本身所采取的一些资信调查评估,从不同渠道了解国外客户的资信状况,加强信用风险档案管理。企业可选择通过传媒、网络等自己掌握和了解客户信息,也可通过国内的一些银行或专业资信调查机构等渠道收集有关信息,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外客户的经营情况、资信偿付能力并做出准确判断,以此来作出正确的经营策略。企业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依据国外客户资信状况,对不同客户的赊销额度和期限等问题进行差异化管理,最终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信用额度。对信用管理要做到时时跟踪,对于超过额度的客户,未进行新的评估审定前,对超出部分坚决不予赊销。

(三)完善企业外部的信用管理体系1.加强征信管理建立信用制度的核心是征信数据的采集及评估(资产信用调查和评估,企业资信调查及评估,消费者信用调查和评估)。政府和中央银行应主导建立征信系统,此系统不应该以盈利为目的,主要职责是为社会服务。2.我国政府应大力扶持信用中介服务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信用服务行业发展和建设信用体系必须要求信用信息市场化。目前国外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的发展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首先是政府应加强对各类信用服务中介结构的监督管理,建立各类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其次是大力推进和发展包括信用调查、信用征集、信用评估、信用担保、信用咨询等信用中介机构在内的各类社会信用服务业。3.快速发展出口信用保险等金融服务出口信用保险等金融服务,在我国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展和利用出口信用保险等金融服务,应该做好出口信用保险的宣传力度,政府应大力支持出口信保业务并建立科学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

篇7

二、制度变迁理论与企业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在社会中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建立一个人们互动的稳定结构来减少不确定性。制度变迁理论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制度的产生与变动来研究某一经济主体的经济发展,并指出各经济主体经济绩效各异的根源。马克斯•韦伯指出:凡是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制度就是有效的制度。企业制度作为社会生产的一种组织制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对经济活动效率的追求逐步形成,企业制度发展的直接原因是提高经济效率,这集中体现在企业制度的变革能创造一种新的生产力,新的企业制度既能节约生产费用、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能增加产出,不仅能为管理的创新提供制度条件和前提,也能够提高企业经济活动综合效率。罗纳德•科斯指出,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改变各种生产要素的利用率,达到最优效率,在交易成本大于零的情况下,制度安排对资源的配置和企业的受益都将产生影响,不同的制度安排会产生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企业需要在不同的制度之间进行选择。道格拉斯•诺斯从人类行为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的结合考察制度产生和变迁的过程,制度是为了降低人们互动中的不确定性而存在的,随着生产专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边际生产成本逐渐递减,以及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中机会主义的存在,边际交易成本就会逐渐增加,从而影响经济效益。制度的稳定性丝毫不否定它们处于变迁之中的事实。制度变迁是一个复杂、渐进、非连续的过程,是由于社会中非正式约束嵌入的结果,不论是惯例、行为准则、行为规范,还是个人、公司之间的契约,制度总是处于不断演化之中。在经济活动中,组织及企业家从事有目的的经济活动,因而他们是制度变迁的主角,型塑了制度变迁的方向。虽然韦伯、科斯、诺斯等对制度研究的出发点和目的不尽相同,但都认为生产力或技术的进步以及制度的变迁,对社会或是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效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企业作为一种组织形式,是一个有目的的实体,是由其创立者设计出来、用来最大化其财富和收入,以及实现其他由社会制度结构所提供机会设定的目标。在追求这些目标的过程中,企业逐渐改变制度结构,不同约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企业的财富最大化。最合理的制度安排就是使交易成本为零,如果原有的制度安排不能提高利润,原有制度安排下的某些人为了获取潜在利润,就会率先克服这些障碍,从而导致新的制度安排。信用制度变迁对利润增长的作用路径是在一个动态的经济系统中,现有的制度安排决定了市场经济交易机会与交易成本,从而决定了经济增长的收入及速度。当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进出口产品价格、原材料价格、劳动力价格等外界条件、因素变化进入经济系统时,则改变了现有的经济条件及收益结构,只有进行制度创新,创立新的合适的信用管理制度,才有可能实现潜在利润,实现经济的增长。因此,制度变迁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企业实现利润增长的必要基础。为了获得经济绩效,企业建立一套能够提高经济效益的制度是必然选择,以解决市场信息不对称,以及市场经济不完备情况下机会主义导致的生产成本增加的问题。这其中,建立科学、完善的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制度是最优选择。

三、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各种创新能力中最基本、对其他创新能力起促进或制约性先导作用的创新能力,具有稀缺性、不可复制性等特征。企业的正式制度会影响企业的组织氛围,进而在资源决策时产生规范和理性,只有当资源与企业正式制度适配时,其创新能力才会提高。因此,企业制度创新能力具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作为信用销售中考察企业市场营销能力、营运能力、内部管理能力的核心制度,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属性和特征,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之一。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赊销、信用交易规模不断增大,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较为明显。企业通过建立规范化的制度和规则,有效降低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成本、存货成本等相关管理成本,同时迎合了客户不同交易方式的需求,大大提高了销售利润率和市场占有率,使本企业具有了其他同行业企业不可比拟的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一方面,信用管理制度的建立,在满足经销商或消费者短期融资需求的同时,能够迅速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经营收益,实现了消费者价值和企业自身利益的统一。特别是在生产贸易链愈加紧密的情况下,只有加强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建立符合市场规范的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制度,降低市场主体的交易成本,才能推进跨区域的企业合作,在实现企业销售最大化的同时,将信用风险降至最低。另一方面,科学的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形成战略联盟,使上游供应商、制造商和下游渠道商之间形成稳固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提高交易对手的忠诚度和成功率,提升企业绩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四、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建设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由三个基本部分构成:正式的规则、非正式的约束(习惯、惯例和自我限定的行事准则)以及它们的实施机制。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不仅包括企业制定的各种信用风险管理政策、规则等正式制度,也包括信用文化的培育、诚信教育等非正式制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构建:

1.建立客户资信管理制度

客户资信管理制度是指以客户的信息资源和资信调查为核心的一套规范化管理方法,包括企业内部信息开发制度、客户信息采集制度、客户信息管理制度、资信调查制度、客户信用分级管理制度等。建立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及时掌握客户的信用状况,为制定正确的信用政策、发放信用额度提供依据。

2.建立企业内部授信管理制度

企业在交易决策过程中通过科学的信用审批方法和程序,审查客户的资信状况,控制授信额度。授信管理是信用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企业应根据客户的信用等级、客户以往的交易记录,以及企业的信用政策,由专门的信用审查部门决定发放其信用额度。

3.建立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企业决定授信后,要对受信客户实施严密的风险跟踪管理,如发生销量大降、法律纠纷、财务收支危机等非正常情况时,企业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应立即开展调查,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不良后果出现。为此,企业应建立应收账款档案及其动态管理信息化系统,建立应收账款分类管理制度、赊销客户监控制度、账龄控制制度和欠款催收制度等相关制度,并严格执行,尽可能做到既不失去已有客户,又能按期足额收回账款。

4.建立信用风险管理信息化系统

企业开展信用风险管理必须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发建设具有专业水平和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信息化系统,供企业各个职能部门使用,让企业的各个部门或环节都成为信用风险的管理者和控制者。信用风险管理信息化系统应该具备客户档案管理、客户信用评价、客户授信决策、债权保障管理、应收账款分析、账款催收管理等基本功能,实现企业对信用销售全过程的监控、管理、分析和预警等。为降低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成本,可将系统与销售、会计核算信息化等系统的信息数据库联接与共享。

5.建立信用风险转移制度

企业信用风险转移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强化企业信用销售的债权保障,企业应尽可能采取信用风险转移办法将风险转嫁他人。信用风险的转移必须有机构愿意承接,但目前我国的信用保险和保理机构很少,业务受理范围也十分狭窄,基本局限在出口业务,因此在现实销售中,对于信用程度很高的客户,可以直接采用信用销售,信用程度达不到的客户,可以要求其提供抵押或担保,以增强债权保障,防止和减少风险的产生。

篇8

1企业信用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广义的信用管理是指企业为获得他人提供的信用或授予他^、信用而进行的管理活动。狭义的信用管理是指对企业的授信活动和授信决策进行的科学管理,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本文探讨的企业信用管理主要是狭义的企业信用管理,也是传统的企业信用管理。企业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学的—垂耍分支。从企业管理职能的角度来说,企业信用管理就是通过资信调查收集客户的各种信用信息与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判断,对客户的信用质量做出评价,在风险与收益之间权衡,进行恰当的信用决策,并对产生的应收帐款进行管理。

2我国信用管理现状

2.1企业信用制度不健全。国内外关于信用方面的相关法律文献有很多。如:国际上的~w''''ro的基本原则》、《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国际商事合同通则》、《服务贸易总协定》等;国内的《合同法》、饭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我国硎法也对诈骗犯罪行为处以刑罚和规定。

2、2企业信用意识淡薄。一方面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企业问经营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使企业信用观念淡薄,信用水平低下,欺骗贸易规模扩大。另一方面,企业管理目标发生偏移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信用管理。

2.3缺乏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和专业人员。企业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在风险控制和信用管理问题上职责划分不清,相当多的企业是由销售人员或其他部门人员兼做信用管理工作,其根源在于这些企业没有设立—个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企业内部缺少专门的信用风险管理职能,没有专业人员从事信用管理工作。

2-4信用管理方法和技术落后。信用管理包括资信调查、产品赊销、应收账款收付。在各个环节都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在以上环节上还存在很大不足。资信调查的内容包括贸易对象的政治状况、资信情况、经营范围经营能力等。由于没有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企业不可能全面准确地掌握这些信息,势必增加贸易的风险。信用管理的方法不当、技术落后,使企业产品赊销没有得到有效地控制,赊销风险缺乏客的估计,造成我国多数企业面临严重的”债权’危,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

3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迫切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和企业间竞争的不断加剧,使得我国市场经济秩序尚不范的问题表现的越来越突出,信用已成为当前品过剩时期最稀缺的资源。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之间的交易总是伴着风险的发生,经营风险和交易风险随时威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4我国企业IFII用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

4.1树立正确的企业信用管理瑰念,企业领导必须对信用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正确的信用管理观念是企业力口强信用管理的前提条件,因此,必须在企业上下树立正确的信用管理观念,形成企业独特的信用文化,并将文化渗透到每一个员工。下载论文

姐建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并测i和落实权责对等的业务流程。目前国内大型内资企业几乎没有一家企业设有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个别企业虽然采取了一些简单的信用控制措施一如对长期拖欠货款的客户不予发货、对销售人员的考核不仅要看合同金额更要看收到的款项等。但是这些措施基本上都是由销售管理部门实施的。企业在信用销售上缺乏有效的控制环节~,而传统的信用交易之所以存在信用风险的隐患,就是因为缺乏控制环节。

企业信用管理部门的业务流程的控制环节应该由事前预防、过程管理和事后处列组成。事前预防包括搜集客户的信用信息和实时关注,对客户进行信用的评级,然后根据客户的价值和市场竞争环境,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过程控制要求企业将信用销售的审批权利和对应收帐款追讨责任归人到某一部门或者某一员工,有利于实现权责对等,风险到人;事后处理握岁寸应收账款进行动态的盛刹空,对逾期贝蜷歌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此外为了保证流程的落实,企>J立该设立完整的信用管理操作规范和业务说明,确保员工对了氰用制度的理解,把工作落到实处。信用管理部门是现代企业中一个举足轻重的职能部门。

43提高企业信用管理人员素质。合格的信用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强化企业信用管理的基础,企业应通过各种途径强化信用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位能力a招聘、吸收符合信用管理工作岗位要求的合格人员到信用管理岗位操作培训,使其能胜任本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b.制定企业信用管理人员的后续教育制度,组织企业信用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后续培jlllo

4.4企业内部各部门角色定位。企业内部与信用管理有关的职能部门各自正确的角色认同有助于统一认识,加强内部协作。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所处的内外环境、经营规模及企伦目标等来i}i1适合自身发展的组织结构。

对于信用管理部门,DSO(应收帐款变现天数)几乎是衡量其工作效果的最重要指标。DSO表示每_o收帐款的平均收回时间。应收帐款变现天数袱当年年末应收帐款余韧当年总销售量)*365,即DSO=sAR/SALE)*365。对于销售部门而言销售量是衡量其业绩的主要指标,且销售量越高越好;对于财务部来说年末应收帐款越低表明其业绩越好;对于信用部门而言DSO是考核其业绩的指标,目越低越好,DSO要下降必须减少应收帐款、增加销售量。

篇9

现行企业中,绝大部分企业都将研发费用设在管理费用之下,由于集团的财务费用有限,如果研发费用多了就会导致管理费用过多,进而突破集团的财务预算,税务机关也会因此对企业加大重视程度,这些限制使得将研发费用作为管理费用的二级科目就有些不合适了。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将研发费用设置一级科目,采用类的费用核算方法计算二级科目,将研发项目作为三级科目设置的基础,通过这样的改革措施可使研发费用核算体系更加科学化,所有的研发费用也能适时结平,无论是对会计核算还是企业受益都是大有裨益的。这样的核算机制也同时归集了项目的研发费用,给日后的核算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捷。

(二)构建规范的“研发费用”辅助账

从本质上讲,企业的会计制度和新订的《办法》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特别是口径也有很多不同。站在专业的角度来说,企业将研发费用作为一级会计科目也有很大的困难。这时,企业就应该将注意力重点放在建立辅助账上,建立的时候力求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做到规范化、合理化、清晰化。

(三)“研发费用”一级核算与辅助账相结合

如果企业通过以上两种方法都不能将研发费用合理的归集,这时就可以尝试将两种方法进行结合,重点注意研发费用的合理性。

二、企业在研发费用归集中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国科发火(〔2008〕362号)[4],企业需要归集包括直接投入的费用、参与人员的工资、设备折旧费用这些直接的费用,同时也需要对那些包括无形资产和长期摊销费用、调整装备的费用、关于设计的各项费用、外部开发费用以及其他费用等在内的间接费用进行归集。归集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直接投入:指的是为购买与项目研究开发直接相关的产品投入,也可以是为制造项目试验品、模型、样本或者对项目成果进行检测等所进行的各项花费。装备调试费:计算时要扣除由批量生产所产生的费用。设计费用:也可以包括那些以书本费、翻译费为代表的直接相关费用。其他费用:其他费用的总值要小于总研究费用的10%,其他费用也可以包括维护专利的费用,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用等。委外费用:计算时要根据实际发生费用的80%,经过申请,委托方亦可进行加计扣除操作。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折旧也可以包括研究开发项目的再用建筑物。无形资产摊销:其内容包括以专利或非专利为代表的各项无形资产的摊销费。人员人工:所谓的人员人工指的就是在职天数不小于183天的从事研究开发活动的人员(除兼职人员)的一整年的薪金。要想更好地维持企业的高新资质,就需要做好研发费用的归集工作。那些来年要进行高新复审的企业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提前进行规整(包括研发项目以及费用的归集)以提高通过高新复审的可能性。

三、企业在研发费用调整中应注意的重点问题

(一)与已申报研发费用数据的统一性

税务机关要求企业在汇算清缴时提供研发费用明细表,这是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函([2009][5]第203号)文件的公告执行的。相关数据显示,在2008年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单位在2008年、2009年、2010年已经按照相关规定报送了研究开发费用的相关资料。企业在对高新技术研发费用的复审调整时,应该注意此前提交的申报数据,否则会导致数据不一致的现象。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的稽核综部门会对出现异常的高新技术企业深入核查,对于之前已经加计扣除的企业不能自行调整,重复扣除应缴税款,所以,高新技术企业调整扣除的空间十分有限,应谨慎操作。企业每月都需要向税务局报送上月的税务资料,高新企业也不例外,在税务会计的实际操作中,不仅月月申报,而且还有季报和年报,对于报送的知识产权,生产总值还有研究开发费用都需要先备案审查通过后,企业才能享受优惠政策,所以,企业自行调整不能背离已经上报备案的数据资料。

(二)研发费用的调整应与研发项目、知识产权等

要素统筹考虑财务数据的关联性十分紧密,不是简单的一个数据的调整,在企业内部复查调整研发费用和研发项目时,应关注整体数据的平衡性,注意财务报表的准确性。知识产权的摊销需要在无形资产科目下调整。此外,对于数额巨大的大型项目,应该分成小项体现,明细清晰,分拆得当,严格按照会计准则操作,不能简单的平均分配。

(三)跨期研发项目费用的问题

企业的研发项目通常都包括两种:当年完结的和跨年度的,跨年度的研发项目在核算研发费用时,应密切关注研发费用预算与研发项目验收报告,以合理分摊各年度的研发费用。研发项目的建成期限一般都不可能在一个会计年度完成,所以就存在对当年完成的研发项目进行结转和跨年度的研发项目进行结转。而研发费用在跨年度结转时需要重点研读预算报告和验收单,争取做到最优合理摊销,避免后期调整,消耗财力和人力。

四、企业复审中加强研发项目和费用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研发项目的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不仅是企业生产过程的管理,它贯穿于企业的各个环节和职能部门,财务部门对研发费用管理是重中之重。研发项目从立项开始就应该进入严格的监控管理,各部门之间应该积极配合,对于各项目的实施,分工合作,相互协调,跟进项目的监管,共同促进新项目的完结,这是企业凝聚力的表现。例如,对于项目的主要负责部门应该以月为单位,组织公司的其他部门进行集体汇报,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团队的力量能够更有效的促成项目的完成。通过集体研究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公司的各个部门都参与到项目的建设中来,而且可以相互监督,增强了企业文化的人文效果,使员工更了解企业的发展历程。

(二)及时详尽地披露研发费用

高新技术企业应该对研发费用进行及时的专项披露,做到有效的内部控制,让需要了解企业信息的人员通过及时的报告披露得到企业信息。财务报表是披露会计信息的有效载体,项目的研发费用可以在附注中详尽披露。如果对相应领域的情况非常了解,也可以描述相关领域的研况,以及其他企业的研发项目现状。

篇10

在几次农村信用社改革中,有一个重要的表现,那就是权力下放。这样做有利于管理对信用社进行直接有效的管理,能从根本上提高信用社的管理效率,也有效的避免信用社对中国银行的资金依赖,拥有独立的经营权。但是这样的权力下放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首先,在权力下放过程中肯定会涉及到地方政府对信用社的干预和管理,尤其是对信用社资金和资源的管理,当地政府容易进行过多干预,这样显然不利于信用社独立的发展,产生政府对信用社管理侵权的局面。其次,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仍然采用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方式,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信用社的管理方式应该以市场为主而不是行政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企业,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经验还不足,如果一直处于行政管理状态显然不利于农村信用社的长远发展。

(二)财务型管理人才缺乏

作为我国的金融机构的组成部分,财务管理是信用社的主要方面。但是由于信用社还处于发展阶段,在财务管理方面缺乏必要的人才资源。财务管理是信用社经济管理的重要方面,财务管理人才的缺乏显然使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经济效益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信用社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资金运转来进行的,由此可见财务管理对农村信用社的重要作用。由于我国信用社主要位于农村,其管理方式多为粗放型管理,相关体制较落后,从而不能使信用社的经济管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信用社作为金融企业的一种,其经营目的同样是追求最大化的经济利益,但是由于财务管理人才的缺乏,导致信用社经营成本增大,吸引储蓄的能力下降,同时贷款能力不足。另外由于信用社的特殊地位,很多财务管理人员在进行财务管理之外还要承担其他的管理职责。

(三)改革定位具有矛盾性

在农村信用社的多次改革中着重强调了信用社的产权关系,指出必要严格按照市场经济的规范进行改革,同时鼓励农村信用社向着商业化的趋势改革,是信用社真正的实现自我发展和自主经营,同时自担风险,进行自我约束。另外在改革中作为农村信用社必须扎根于农村,并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做贡献,始终坚持为三农的服务。虽然在信用社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作为从中国农业银行分离出来的信用社资金实力肯定比不上那些国有商业银行,为了实现有效的发展,必须要大量资金的支持,但是这显然不符合服务三农的宗旨,若要强调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信用社的改革初衷。因此应该调节好信用社的宗旨和改革目的,使两者能有机结合,真正为农村经济发展做贡献。

二、有效解决现代信用社经济管理问题的对策

虽然我国农村信用社在经济管理体制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一)改革信用社股金结构,采用下放式与合作制的经营模式

面对目前信用社改革问题中出现的权力下放严重,政府限制较多等问题,在坚持权力下放的同时,农村信用社的经济管理还必须坚定的执行合作制经营模式,充分调动农村信用合作社自身的能动性,强化其自身的管理体制,以此来增强信用社的风险抵抗能力。同时农村信用社在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增强对信用社成员服务能力,积极调动信用社成员的工作热情,使其提高工作效率,这显然也是有利于信用社有效发展的。信用社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中权力下放也应该运用到信用社内部管理体制中去,巩固信用社成员在信用社管理中的地位,形成整体的、系统的信用社管理体制。最后权力下放要求信用社成员深入到农村和农民中去,积极了解三农问题,为信用社宗旨服务。

(二)建立完善的信用社资金结算体系

由于农村信用社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因此一方面要积极引进优秀的财务管理人才,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资金管理结算体系。现代农村信用社应该在继续开展同城票据结算的基础上,另外开展其他类似商业银行的转汇业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农村信用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积极进行信用社其他业务的培训和学习,通过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水平建立全国结算业务,提高信用社的结算能力,扩展信用社的经营业务。其次,农村信用社可以借助其他一些商业银行结构联合开展资金结算转汇业务,当然也可以结合一些其他组织结构开展自身的资金结算体系。最后,完善的信用社资金结算体系离不开优秀的资金管理人才,所以扩大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人才的招收是建立完善信用社资金结算体系的重要前提。

(三)组建农村信用社自律组织,对信用社改革进行准确定位

进过几次管理体制的改革,我国农村信用社经济管理体制取得较大进步,但是由于改革目标与信用社改革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存在矛盾冲突,主要是信用社经过改革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与信用社的服务宗旨相违背,应该在进行信用社改革的过程中加强信用社的资金运用能力,同时加强信用社在业务管理、员工管理、资金结算、资金调配方面充分发挥信用社的组织协调能力。组建农村信用社的自律组织,既可以切实为农村信用社服务,又可以保证政府组织等相关部们规定的落实和执行。信用社经济管理体制有效改革和创新,能为信用社未来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撑,也为信用社不断发展、协调与平衡做贡献,从而增强信用社的组织管理能力。对于目前信用社存在的问题,有多种解决策略,上面几条对策研究只是在笔者有限的知识范围内提出来的。

篇11

    狭义的信用管理是指对企业的授信活动和授信决策进行的科学管理,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本文探讨的企业信用管理主要是狭义的企业信用管理,也是传统的企业信用管理。企业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学的—垂耍分支。从企业管理职能的角度来说,企业信用管理就是通过资信调查收集客户的各种信用信息与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判断,对客户的信用质量做出评价,在风险与收益之间权衡,进行恰当的信用决策,并对产生的应收帐款进行管理。

    企业信用制度不健全。国内外关于信用方面的相关法律文献有很多。如:国际上的~w'ro的基本原则》、《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国际商事合同通则》、《服务贸易总协定》等;国内的《合同法》、饭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我国硎法也对诈骗犯罪行为处以刑罚和规定。

    企业信用意识淡薄。一方面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企业问经营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使企业信用观念淡薄,信用水平低下,欺骗贸易规模扩大。另一方面,企业管理目标发生偏移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信用管理。

    缺乏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和专业人员。企业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在风险控制和信用管理问题上职责划分不清,相当多的企业是由销售人员或其他部门人员兼做信用管理工作,其根源在于这些企业没有设立—个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企业内部缺少专门的信用风险管理职能,没有专业人员从事信用管理工作。

    信用管理方法和技术落后。信用管理包括资信调查、产品赊销、应收账款收付。在各个环节都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在以上环节上还存在很大不足。资信调查的内容包括贸易对象的政治状况、资信情况、经营范围经营能力等。由于没有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企业不可能全面准确地掌握这些信息,势必增加贸易的风险。信用管理的方法不当、技术落后,使企业产品赊销没有得到有效地控制,赊销风险缺乏客的估计,造成我国多数企业面临严重的”债权’危,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