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本土化经营论文

本土化经营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9 09:27:1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本土化经营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本土化经营论文

篇1

 

家庭治疗被引入中国不足20年时间,作为“舶来品”,该疗法的“文化适应性”毫无疑问成为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结合中国家庭特点和国人人格特征来探讨结构家庭治疗的适应性有助于促进该疗法的本土化

一 中国家庭特点

结构家庭治疗理论关注家庭的整体性,强调家庭的结构与等级,并认为家庭内存在次系统和界限,这与中国家庭特点相适应。一方面,中国家庭内成员相互依赖,倾向于将家庭看作是一个整体系统。另一方面,经历了几千年的等级社会,中国家庭在权力和界限方面的表现较为明显,再加之儒家文化对家庭成员的代际角色有明确界定和要求,中国家庭总体上结构化程度都很高。因此,Minuchin的治疗理论及模型能较好的应用于中国文化。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家庭存在其独特之处,它与西方家庭的差异就决定了滋长于西方文化土壤中的家庭治疗无法完全适用于中国文化下的中国家庭。

首先,中国家庭经历了从直系家庭、联合家庭向一父一母一子家庭模式的转变。对传统的中国人而言,家庭先于、高于、重于个人。为了维护家庭内部的和谐,个人必须各安其分,在伦理规范所界定的范围内,将自己的社会角色演好,而自己的真实意见与感受必须慎藏于角色行为之后。在这种传统文化的笼罩下,家庭冲突是隐匿于和谐幸福的表象之内的。而后,随着大家庭模式基本为核心家庭或者扩展家庭所取代时,人们开始注重自我价值、自我实现。强调个人的利益、个人的尊严、个人的地位。。家庭中的个体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家庭成员的情绪、情感都得以释放,家庭冲突也随之呈现出来。

其次,中国家庭内的手足次系统存在特殊之处。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重男轻女”的思想已为沉疴,它无疑会影响到中国家庭子女之间关系的协调,进而对手足次系统功能的发挥造成障碍;另一方面,在中国实施“计划生育”后,一父一母一子的模式占据家庭结构的主体,手足次系统的丧失可能会导致亲子次系统内界限的缠结。父母过于溺爱孩子,过度干涉孩子的成长都会为家庭冲突的爆发埋下隐患。

再者,中国人“尊重隐私”的意识比较薄弱,尤其是在家庭内部,这不由导致了个人次系统间界限模糊。无论是夫妻双方,还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倘若一方过多干预对方的事情,剥夺了对方独立的个人空间,就会遭遇家庭冲突的“责难”。

最后,在中国家庭中,父母与子女同住的现象十分普遍,尤其是与儿子同住。这就不可避免的引发父母介入到子女的配偶次系统或子女与孙子女间亲子次系统中的现象。。父母与子女生活习惯的差异、对孙子女教养理念的不合等都会引发家庭冲突。因而在此类直系家庭中限定清晰的界限是尤为必要。

二 人格特征

传统中国是中央集权模式,几千年来中国文化强调权威,强调社会级别,培养公民的顺从意识、等级观念,推崇的是师道尊严,这就使人们普遍具有从众性强、易受暗示、习惯服从权威等性格特点。因此,来访者常常会将心理咨询师定位为高层次的角色位置上,对心理咨询师的期待和要求也较高,往往将心理咨询师当作权威人物来看待, 期望从他们那里得到直接指导或具体治疗措施。而事实上,心理咨询旨在“助人自助”,提倡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因此这种期望与现实的不一致可能造成中国来访者因无法从咨询师处得到具体的问题解决方法而产生失望情绪、甚至放弃治疗。

另一方面,中国社会是一个非常重视面子的社会。所谓面子,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上讲,就是个人在社会上有所成功或成就而获得的社会地位和声望。中国人的面子观在某种程度上是与封建礼数文化紧密相关的,可以说是礼教中虚伪成分延伸的产物。这种虚伪面子观的存在使得国人存在一个严重的弊端,即缺乏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意识。一旦发现了错误,往往会为了顾及面子而对错误加以掩饰,并由此产生更严重的错误。因而,当个体心理上存在痛苦时,他们往往不会主动向专业结构寻求心理援助,而是闷在心里或转向亲朋好友倾诉。对于一个家庭而言,也是如此。中国家庭由于受到“家丑不可外扬”等传统文化的渲染,家庭成员通常会尽力向外界掩盖家庭内部的矛盾。当某一位家庭成员患有心理疾病时,其他人也往往倾向于限制其社会交往,避免“丢面子”的尴尬。所以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要求一个家庭开诚布公的谈论自己的家庭矛盾或冲突,或者在咨询室真实地演绎自己家庭日常交往情况,都存在很大的阻碍。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家庭在冲突发生和寻求帮助的过程中还存在“双重束缚”的现象。。传统上,国人一向重视家庭的尊严,对家庭成员的生老病死和发展前途都极为关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蔓延了千年,家庭中有权利的人(如父亲) 往往把未竟的事业和光宗耀祖的使命派遣到子女身上。如果子女竞争失败,父母就认为子女智力和素质低下,从而保持自己的自尊和权利。为保证子女顺利地完成“使命”,解决子女因激烈竞争出现的学习成绩滞后或心身问题,父母才抱着各式各样的心态寻求专业心理帮助。他们期望心理咨询师另有妙法,既能消除子女的心理问题,又能保证子女继续投入竞争。

三 结构家庭治疗的本土化

在探讨结构家庭治疗在中国的文化适应性问题时,我们发现该疗法在有些方面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契合,而在另一些方面却与中国国情相背离。倘若想使结构家庭治疗能够完全适用于中国家庭,中国的家庭治疗师需要在运用的过程中进行修正与完善。

首先,家庭治疗是从整体上把握关系,从动态中探明相互作用的规则,并不太关注个人。英国的两位家庭治疗专家曾指出,家庭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在解释和帮助有问题的家庭成员时并不总是足够的,应该积极地借用客体关系理论、认知理论及凯利的个人建构论并且与家庭系统论结合一起使用。因而,中国的家庭治疗师运用该疗法的过程中须做到在遵循“恢复家庭整体功能”原则的同时关注家庭成员个人的情绪,避免类似于“活现”家庭互动模式的治疗环节给某些成员带来过度的创伤和痛苦。

其次,治疗师应该考虑到中国家庭不同于西方家庭的独到之处,敏锐抓住与家庭症状有关的中心问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有着不同文化。在积极学习和借鉴当代结构家庭疗法的同时,还要有所创新,发展出适应我国不同民族特点的家庭治疗,促进本土化。

再者,针对中国人“讲面子”、“重关系”的特点,需要在全社会拓宽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度,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减轻大众的传统思想包袱,提高自觉维护心理健康、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的意识。

总体而言,由于家庭治疗方式引进入中国的时间还很短,家庭又具有其它任何社会组织所无法替代的功能,因而家庭治疗者的自身定位、诊治方式以及家庭治疗功能如何发挥等问题,都仍需要在理论与实践方面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黄慧.结构式家庭治疗理论评述[J].理论月刊,2006,3.

[2]王跃生.当代中国家庭结构变动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6,1.

[3]PatriciaMinuchin.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s:Implications for Attachment Theory andFamily Therapy [J].Family Process,2002,41(3).

[4]JoyceL.C.Ma.Treatment expectations and treatment experience of Chinese familiestowards family therapy: appraisal of a common belief [J].Journal of FamilyTherapy,2000,20:296~307.

[5]陈一心.对人格互动、家庭规则与系统式家庭治疗的思考[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10(3).

[6]C.ChristianBeels,M.D.,M.S.Notes for a Cultural History of Family Therapy[J].FamilyProcess,2002,41(1).

篇2

随着国际化的深入,大量外国游客的到来,全国很多大专院校近几年都开办了旅游英语这一专业,或者在旅游专业课程中加入了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然而由于专业开办的时间有限,专业设置或课程设置还不够成熟,导致了旅游英语专业或旅游英语课程的设置还存在很多亟待改进的地方。

广西作为中国传统的旅游大省,在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国际性盛会举办以来,知名度不断提高,吸引了大批外国游客的到来,扩大了广西本土文化对外的影响。然而对于与外国游客直接接触的旅游业从业人员的培养中却很少涉及本土文化的教学,这无形中限制了外国游客对本土文化的了解,不利于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在针对培养涉外旅游业从业人员的旅游英语专业教学中,有必要加入对广西本土旅游文化的教学。

一、国内旅游英语教学的现状

旅游英语,作为旅游学专业课程之一,它是随着国际化的深入,涉外旅游的迅速发展而设置的。虽然旅游业目前在中国的发展非常迅速,但是旅游英语专业目前在国内的发展还处在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还存在许多不足。(1)就师资来说,大部分教授旅游英语的教师大多是英语专业出身,对旅游知识的了解有限,在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偏重语言基础知识,如词汇、语法等的教学,而忽视了旅游知识的教学。(2)旅游英语课程的内容设置普遍都比较泛,涉及旅游的方方面面,如吃、住、行、娱乐等,但却忽视了地方特色。大中专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其就业方向大多还是服务于本地区的旅游业,这就要求旅游英语课程应该涉及一些本土的文化,教会学生一些当地特有的词汇和表达,从而更好地开展涉外旅游服务。(3)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中都存在重理论和书本知识、轻实践的现象。语言教学的目的最终是要回归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旅游英语的教学目的也不例外,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使用英语来服务于国外的游客,用英语来传播和宣传当地的文化和习俗。然而,在大多数的旅游英语教学中,教师都只专注于传授知识和理论,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活动。

二、本土文化与旅游英语专业结合的途径

为了使旅游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更好地服务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笔者认为有必要在旅游英语的课程设置中加入地方文化的教学,将地方特色文化与旅游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更好地融合起来。为了做好这一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专业教学中重视对当地文化的教学

外语教学中必不可少地要接触到文化的教学,旅游英语的教学也不例外。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旅游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都不是很明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旅游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其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应与其最终的用途相结合,体现其专门性、实践性的特点。许多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从这一点上来说,旅游英语专业有必要在其教学过程中加入对地方特色文化的地方情势的教育。课程设置中渗透地方文化,利用地方丰富的文化资源,鼓励学生用英语翻译地方旅游景点或鼓励学生用英语解说当地的景点等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逐步积累起自身的文化知识,从而才能在服务外国游客时更好地宣传和传播当地的文化,担当起当地文化传播大使的重任。以广西为例,教师可利用广西丰富的文化资源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感受旅游文化,从而更好地掌握广西本地的旅游文化知识,更好地将广西本土文化与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学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掌握广西地区主要的旅游景点,并鼓励学生把其翻译成英文,从更深层次上挖掘广西旅游文化,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广西的旅游文化内涵。

2.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

想要将地方文化很好地融入旅游英语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1)旅游英语教师要根据该专业自身的特点,结合本地的文化特色,改变以往的单纯为语言而学语言的教学模式,转而采用语言知识教学和文化内容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师要意识到该专业的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记住单词和理解课文,而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背景文化知识,从而实现语言与文化的交融。(2)旅游英语专业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课堂上,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师可采用课堂精讲、师生对话、学生小组讨论、模拟导游解说及其他的教学方法,尽量让学生多练多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在应用中领会和掌握当地文化的教学效果。(3)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旅游英语专业是一门需要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才能充分掌握的专业,因此在旅游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外,还应加强对学生的实践培训,在学习中让学生有机会体验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景点或者亲身实践,如,到了桂林漓江和阳朔、北海银滩、凭祥友谊关、德天瀑布等,通过实践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广西的地方文化,培养学生用英语为外国游客沟通的能力和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时间学科,旅游英语的教学不能只单纯地注意语言和理论知识的教学,还要把它看作是与地方文化、社会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要重视对学生当地旅游文化的输入,尤其是地方特色文化的输入。随着国际化交往的日益增多,广西地区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各民族的风土人情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旅游英语专业教学中将广西本土文化与教学相结合是旅游英语专业设置的必然趋势。作为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师,应深入挖掘地方旅游文化的深刻内涵,将地方文化特色渗透到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学中,培养素质高、专业知识强和具有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旅游业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鲍志坤.也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外语界,1997(1):7-10.

[2]刘庆林.地方特色文化与旅游英语教学[N].怀化学院学报,2010(12):139-141.

篇3

一、引言

随着我国立法的逐渐完善,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渠道拓宽,发展的速度也很快,给本土银行带来了一定的冲击。目前,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主要形式有分行、代表处、法人机构分行及附属行、合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等,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据统计,截止2010年,共有45个国家或地区的外资银行在我国设立了代表处,我国的监管部门共允许14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我国建立独资银行。随着社会环境和经济的进步,外资银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本土银行相比,外资银行仍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不及本土银行,本土化成为了外资银行融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可以有效的提升外资银行的竞争力,论文将研究本土化战略在提升外资银行竞争力的作用,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外资银行进入的战略及对本土银行的影响

当前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呈现出的发展的规律有经营战略与经济周期趋同、综合经营将成为大型银行的战略选择、雄厚的资本实力是提升竞争的关键因素、跨国并购成为银行增强竞争力的主要手段、非利息收入成为银行收入的重要利润来源,外资银行的进入和发展给本土银行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促进了本土银行的优化升级,可以说外资银行的进入,机遇与挑战并存。在这些战略中,最为受到重视的就是本土化战略,外资银行全力推动本土化的战略,是着眼于长远发展,与我国的经济深入融合,主要有以下几个手段:

(一)推进业务的转型。

外资银行加快转变目前的业务经营模式,从传统的融资型中介模式转型,向全能型的金融服务转型。在业务转型时主要从几点出发:其一,对负债的结构进行调节,可以减轻资产负债管理和流动性的压力,提升调控负债的能力;其二,对资产结构进行调节,研发新型非信贷业务,通过多元化结构的调整,控制风险,也能增加利润;其三,对负债的结构进行调节;其四,对收入结构进行调节,增加中间业务的经营,改变较为单一的经营模式,丰富业务种类和收入的渠道。

(二)推进业务流程的再造。

外资银行在进行本土化时,按照客户价值研发新的运行流程,在执行相关的业务流程再造时,主要包含三个部分:其一,优化前台服务流程,在受理客户的业务诉求时,依据客户的价值,对经营的网点进行细分和再次设计,提升工作效率;其二,进行本土化战略的风险控制,外资银行在进行本土化时,许多环节处于探索阶段,要进行充分的摸索才能适应市场,因而在业务流程的再造过程中会进行风险控制,对财务管理更加精细,减少潜在危险因子;其三,本土化的支持保障流程,外资银行进行保障业务的建设时,会集中处理中心业务,保障主要客户群的服务诉求,如提升后台处理效率可以为服务便捷化做出重要的贡献。

(三)推进组织架构的变革。

外资银行要适应中国本土市场,需要进行组织架构的变革,以客户为中心建设业务流程,使银行的架构更加集中和扁平,增加专业性,改变大分行、小总行的结构,走大总行、小分行的发展模式,对组织功能进行重组,不断优化事业部制度,推进财务核算、风险管理、业务经营等垂直管理,使业务经营更加简洁、高效,提升经营机构的积极性,使之更加符合市场的发展需求。

(四)推进财务转型。

外资银行在经营时不再完全依据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而是以适应中国市场的发展模式,进行财务转型,更加贴合本土市场的发展,能够满足客户的业务需求。此外,外资银行的员工大多以本土人员为主,财务的管理和经营更加符合本土价值观,推动财务的转型。

(五)外资银行本土化战略带来的影响。

本土化的发展使外资银行和本土银行有某些类似点,在服务客户时能够取得更大的契合点,加上外资银行在管理和经营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具有更大的吸引力,给本土的银行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随着法律的逐渐完善,外资银行进入市场的监管和限制在减少,更能发挥其本身的优势,在市场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三、结束语

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逐步成熟,本土化战略时重要的手段,既能提升竞争力,又可以使之获得长远发展的机遇,论简要的论述,作为业内研究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梁振邦.外资银行进入对本土银行的影响研究[J].金融实务,2009,(2).

[2]刘逛.跨国银行与金融深化――兼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案例分析[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

[3]刘璃.外资银行进入效应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5).

[4]吕剑.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J].金融科学,2006,(5).

篇4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家电出口海尔

我国从1987年就开始家电产品的出口,知识产权纠纷是影响我国家电出口的一个重要问题。经过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意识的增强,我国开始逐步建立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一、我国家电产品出口中面临的知识产权纠纷

我国家电产品的商标、专利以及外观设计屡屡被外国企业抢注,造成我国家电产品出口到国外遇到和自己相同的商标和外观设计,但由于我国家电产品没有在国外注册商标和申请专利,面临着侵权问题。国外企业往往会中国家电出口企业侵害其的商标权和专利权,经过和国外企业的协商谈判以及上诉,外国企业向中国企业收取专利使用费和让中国家电出口企业赎回自己的商标。中国的家电产品出口到国外还要向自己的专利和商标付费,不难看出中国家电产品出口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的薄弱和面临着十分严峻的问题。对我国家电产品出口中面临的知识产权纠纷有了初步了解之后,作者以海尔为案例,分析自主技术创新和产品出口中,如何把知识产权战略和自身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打造国际品牌。

二、自主技术创新和产品出口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以海尔为例

作为国内最先成功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家电企业,海尔的目标是要成为中国的国际知名家电企业。而要达到这一点,海尔就必须在国际范围实现本土化,包括本土化技术研发、本土化产品生产和本土化销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进入国际市场的前提条件:

1.实施本土化技术研发,要能成功地取得本土化的技术专利保护。在国外的设计中心,技术基础是源自于海尔自身的技术实力。这时的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一种市场准入资格,技术成果不进行专利申请、缺少当地国家法律保护,就难以取得法律上的同等地位。

2.本土化生产的关键因素也包含知识产权领域。投产前没有通过专利检索跟踪,对现有市场技术发展就不可能形成一个全面、准确的掌握,当然将直接影响到整体投资项目决策的做出,造成投资方向的错误。

3.知识产权是成功实施本土化销售的前提。在签订国外销售协议时,都会对产品提供方提出关于专利侵权责任归属问题。目前,海尔已经进入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超市、零售网络,正是得益于海尔具有的自主知识产权。论文来源于小柯

海尔把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无论在国内的发展还是国际中的竞争都把知识产权的保护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避免了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的疏忽;海尔拥有一套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对新技术新产品的专利保护很及时到位,对每一项新技术、每一件新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都很强。

三、我国家电产品出口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1.中国家电产品要实现自主品牌经营和保护。我国家电企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已拥有不少的知名品牌,如:海尔,海信,TCL等。但知识产权保护尤其是出口中的知识产权保护还很落后,使国外企业有可乘之机,抢注我国家电产品品牌和商标,直接影响了我国家电企业的出口和海外经营,阻碍了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所以我国家电生产企业在注重自主品牌经营的同时,更要注重自主品牌在国际竞争中的保护,做到自主品牌的牢固拥有。

2.完善家电产品出口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家电产品出口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可以实行家电产品在国外先注册后出口的方法和新产品下线立即注册的方法。当我国计划要出口某种家电产品的时候,可以先行到国外注册该产品的商标专利以及外观设计,这样可以避免外国企业抢注,实现产品的顺利出口。当我国家电企业新技术的应用或新产品的下线时,可以立即给这项技术或产品申请专利,做到下线时都已是专利产品,不给外国企业可乘之机。

篇5

一、本土化营销理论研究综述

当企业从事跨国营销活动时,则会面临标准化营销与本土化营销(或称差异化营销)战略的选择问题。所谓本土化营销战略是指为满足各个地区市场的多样化需求,跨国公司依据各国市场的差异化,设计、生产和销售适合各地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并有效地协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生产经营活动。本土化营销战略的实施与标准化营销战略截然相反,它首先非常重视市场细分,针对不同细分市场的顾客需要,研究、开发和生产不同的产品;其次在广告宣传、品牌形象设计等营销策略方面,采用最适合当地顾客需求和观念的广告口号和品牌形象,并实施和完善区域性的产品定位。

目前,学术界对于跨国营销应该采取标准化营销战略或是本土化营销(或称差异化营销)战略仍有争论,但是支持本土化营销战略的学者从市场的差异性出发,提出了本土化营销战略实施的必要性。他们认为,用世界市场同质化假设和规模经济理论来支持标准化观点存在着一些重大的缺陷,并觉得采用完全的标准化战略是“过于简单的方法”、“只是一个次优解”,在实践中是不可想象的。

Douglas and Wind从4个方面指出了标准化营销战略的支持者Levitt(《市场全球化》的假设缺陷。第一,仅仅对一些产品存在具有相同或相似需求的全球细分市场,而且这些全球细分市场往往是一个规模不大的市场。因此,这些同质化的细分市场不能反映全球市场各类消费者的需求,或者说,这些同质化的细分市场不能代表全球市场。第二,由于所主张的标准化只注重于各国市场间的相似性,忽略各国市场间的差异性,而各国差异化的市场往往是能产生大量收益的市场。这样采用标准化战略就不能从各国大量差异化的细分市场中获得收益。第三,Levitt观点的一个隐含的假设是消费者在购买选择时比起产品特征和设计,更偏好低价格的产品。实际上,消费者往往并不愿意拿产品的特征和设计与产品的价格做交换。第四,规模的经济性并不只靠生产系统的标准化来实现。最近在制造技术方面的进步使得生产系统更加柔性化,从而使得多国籍企业能更有效地满足各国差异化市场的需求。

Whitelock和Pimblett指出,从规模经济性出发,专注于成本,以成本作为衡量标准化战略的指标反映出的是产品导向或生产导向,而不是营销导向。另外,通过标准化实现规模经济性,从而节约成本降低价格的做法,往往会促使其它企业采用价格竞争的方式来应对,容易陷于恶性的价格竞争之中。本土化营销战略的支持者提出了支持本土化战略的两个理论,即细分和定位理论以及摩擦理论。

二、在华外资商企的本土化营销战略

1.外资商企在中国的发展状况。总的来说,外资商企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可以分为改革开放前期(1992年以前)、中国加人WTO以前(1992年一2001年)、中国加人WTO的前过渡期(2001年12月一2004年12月)、中国加人WTO的后过渡期(2004年12月至今)四个阶段。

2.在华外资商企的本土化营销战略。改革开放至今,家乐福、麦当劳、沃尔玛等外资商企在中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跟其在中国实行合适的本土化营销战略有着很大的关系。纵观其在中国实施的具体的营销活动,可以归纳出外资商企在中国市场上实施的本土化营销战略:

一是品牌本土化策略。外资商企进人中国市场之时往往是高举品牌大旗,将品牌本地化,使品牌富有本地化的气息。从品牌名称的设计到品牌形象代言人的挑选,从品牌宣传主题到品牌的宣传推广等各方面都致力于与中国文化、社会习俗以及消费者的价值观念等相适应。首先,品牌本地化应该有一个中国化的名称。如家乐福,这个品牌的中文翻译就是品牌本地化的经典之作。该译名意音双佳,读起来琅琅上口,同时又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符合了中国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其次,在提高品牌知名度,进行品牌推广的活动中,将国际化的知名品牌的人格化内涵同中国消费者心灵深处的自我形象诉求的心理定位相联系。如麦德龙针对高消费人群的品牌定位就是很好例子,该品牌迎合了中国消费者的心理定位,蕴含了强烈的身份、地位、财富的象征性价值,有效地提高了品牌的附加价值,树立了品牌与众不同的高贵品质,吸引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二是产品本土化策略。沃伦·基根(Warren Keegan )把适应于外国市场的产品和促销的策略区分为五种:直接延伸、产品适应、产品创新、传播适应、双重适应。

除了直接延伸策略之外,其它四种策略都可以看作是本土化营销战略的实施。为追求最佳的国际经营效益,将生产制造中心迁移到中国,利用当地的资源进行生产,以有效降低生产运营成本、销售成本,是在华外资商企实施本土化营销战略的直接体现。如沃尔玛销售的很多产品都在中国生产,实现了本土化。产品研究开发本土化是在产品设计上融合国际先进技术和地方特色。要在中国市场打开销路,外资商企所提供的产品必须是符合当地消费者的人文情怀和消费观念的。可口可乐公司针对中国消费者喜欢喝茶的习惯,开发出具有浓郁东方口味的茶饮料茶研工坊。

三是人才本土化策略。人才本土化是指跨国公司在国外子公司的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主要由东道国当地人员担任。其最终阶段就是实现员工的本土化,即全员本土化。如联合利华中国区工作的外籍员工人数也已减少了80%,目前90%的高级管理职务已由中国人担任。其次,外资商企在聘用中国员工时特别注重从高校中直接选聘,如沃尔玛公司已成为中国很多大学生的理想工作单位,主要是因为这家公司每年都要从国内名牌大学选聘优秀毕业生到公工作,且许以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职业生涯设计。

外资商企通过人才本土化策略首先有助于减少因文化差异所造成的经营管理上的矛盾和低效率。因为忽视民族文化差异,往往是导致跨国经营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本土化的中国人担任管理职责,既精通中国国情,又有跨国经营的知识,有助于形成适应中国实际情况的跨国企业经营管理,可消除语言、习俗、文化等的障碍,为企业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其次,中国相对低廉的人力资源,有利于外资商企降低人力成本。中国是人均国民收人较低的国家之一,相对外方人员的工资来说,中国管理人员的工资要低很多。再次,人才本土化增强了外资商企的国际化形象,也有助于保持经营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 四是分销渠道本土化策略。选择适当的分销渠道是跨国公司面临的一道难题,跨国公司一方面没有自己的分销渠道,另一方面又不熟悉当地市场状况,导致使用错误的分销体系从而致使产品无法有效传输,错失大好市场机会。分销渠道要适应当地市场的分销特色,并最大限度地促进商品流通。在华的外资商企十分重视分销渠道本土化的构造,到目前为止,全球跨国公司500强尤其是消费品领域的公司都已经在中国建立了完善的分销渠道网络和分销渠道管理体系,在分销渠道领域取得了oo%的覆盖率。外资商企根据公司所在行业、产品的特点、消费者购买行为特点和购买模式以及竞争态势等因素,制定分销渠道策略,选择与经销商的合作方式,采用对经销商既制约又激励的方法。如沃尔玛公司在2002年,将全球采购办从香港迁到了深圳,10月又在上海成立采购分部,在武汉也传出将建物流中心。同时由于它宣称不收“进场费”,更是在供货商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声誉。这使得沃尔玛公司与供货商的亲密合作关系,供应链体系日益完善。

五是公共关系本土化策略。在华外资商企的公关本土化战略主要表现在重视与政府的关系、回报社会两个方面。首先,基于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在华外资商企特别重视中国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由于政府对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有着多方面的行为和利益的影响,因此,外资商企努力协调与政府的关系。除了及时了解和熟悉政府的各项政策法令,用法律法规规范企业的经营活动外,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以博取政府的信任和好感。例如,肯德基支持我国“希望工程”的建设,得到了政府的认可,树立了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其次,外资商企的公共关系本土化的另一重点是回报社会,塑造国良好公民的休秀形象。如强生在福建、陕西投资70余万元建立的数所希望小学,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社会公众对外资商企的信任感和认同感。

六是广告宣传本土化策略。广告宣传本土化,这是引起消费者心理共鸣的直接方式。由于各国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性、语言、广告媒体、政府控制等都是影响广告效果的制约因素,所以外资商企在华进行广告宣传,在广告策略上,从广告模特的挑选、广告诉求点的确定、主题词的设计到媒体的选择等都做到了本土化。如可口可乐公司在进行产品广告时,选择刘翔、潘玮柏、张韶涵等体育、影视明星,迎合了国人的追星的心理需求。可口可乐产品包装上印的中国人熟悉的阿福、麦当劳里面身穿唐装的吉祥物都融人了中国特色文化和体现中国人的情感诉求。

七是促销本土化策略。促销在营销的要素中最灵活多变,最具创意。外资商企在中国的本土化营销中,凭借其雄厚的资金、丰富的经验、先进的科技、高超的谋略、全球性的资源配置。

三、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营销创新的启示

企业跨国营销究竟是应采取标准化营销战略还是采取本土化营销战略从理论上都有相关的理论依据支持,但是对于企业来说,面临不同的市场环境应恰当的选择符合市场需求的营销战略,才是市场致胜的关键因素。外资商企从中国实际的市场环境出发,通过对中外市场差异性的分析研究,从品牌、人才、产品、分销渠道、促销、广告宣传、公关等方面在中国市场实施本土化营销战略,是其在中国市场上获胜的重要条件之一。这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在全球各地搞好营销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慎重选择标准化战略和本土化战略。面对远比国内市场复杂的全球市场,对标准化战略或差异化战略的选择是企业的一大难题。面临不同的市场,从产品的角度来说,一般而言,对社会地位和文化差异不敏感的大众化、廉价产品容易实行标准化;而服务于极少数社会精英的奢侈品,如Tiffany珠宝、劳力士手表,通常也可以被标准化;此外对于代表国家形象、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的产品,标准化有助于借助国家形象和民族特色进行推销,使之在海外市场具有独特的含义,如美国万宝路香烟、绿箭口香搪,还有具有中国情调的丝绸、瓷器、功夫鞋等。

从消费者方面来说,青少年和国际旅行者是全球标准化营销的主要目标群体。其消费品,如印有英语格言的T恤衫、吉列剃刀、柯达胶卷等也更多地采用标准化。与此相反,针对那些文化规范已根深蒂固的中老年所使用的产品,尤其是受文化传统影响大的消费项目,如服装、食品等则倾向于使用差异化的策略,而使用条件(包括气候条件、使用习惯等)、技术标准、政策规定、收人水平的不同也使得一些工业制成品无法标准化。

所以,中国企业在进行国际营销时,就要针对当地自身产品的特性、目标消费群的构成、消费特征以及当地的文化因素来合理选择标准化战略或差异化战略。

篇6

一、本土化策略的动因分析

(1)降低运营成本。跨国公司实现生产、加工、人才当地化之后,生产及运营成本将远远低于产品在母国生产后输出及人才外派等“跨国运营”方式,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当地市场制造成本低的优势,达到跨国运营成本最低化的目的。(2)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资源。跨国公司凭借其内部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对各类资源进行调配,高度融入了当地社会,对东道国的资金、技术、人力等资源的运用更加得心应手,以实现跨国经营物尽其用、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跨国公司本地化策略都是其全球整体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降低成本与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3)解决市场准入问题。首先,本地化可以使跨国公司取得“国民待遇”,与本地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享受税收及其他一系列更优惠政策;其次,本地化使产品更具有亲和力,使东道国居民心理上更容易接受,有利于产品迅速进入东道国市场;最后,就跨国公司内部而言,其夕阳技术,过剩资本也有了去向,能在全球经济的链条上享受到增值的乐趣,而发展中国家也可以利用外资以及相对本国而言仍属先进的技术,达到双赢的目的。(4)迎合当地消费者需求。由于许多经营领域具有很强的国别或地区特征,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必须满足当地消费者的多种需求才能生存和发展,因此跨国公司选择了本地化策略。

二、跨国公司在实施本地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少数跨国公司存在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对自己民族的一种极端盲目的肯定,损害了当地消费者的利益。少数跨国公司在华经营时由于这种观点的存在最终只能是自食其果。(2)少数跨国公司缺乏遵守中国市场秩序和道德准则的观念。市场的秩序指的是参与市场博弈的企业之间在维持各方面“公允”的利益的前提下,自然形成的一种市场自律的规则。道德准则是由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多方面因素组合而成的一种社会通用的自律行为规范。任何企业、团体、个人在这个人文环境中都必须不折不扣地遵守这些约定俗成的规则和准则。如果企业不遵守这些游戏规则和道德准则,那么就很难得到一个地区消费者的信赖。(3)少数跨国公司存在营销歧视。近年来,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营销歧视事件不断发生。所谓的营销歧视,是指在商业行为过程中生产商直接或间接地针对不同地区的客户有意无意地采取不同的营销标准或营销行为方式。营销歧视给这些跨国公司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直接影响它们的品牌价值和口碑声誉。(4)少数跨国公司的营销推广全球化遭到中国消费者冷遇。本土成功的经验模式生搬硬套在中国市场上,盲目地推行总部认为正确的而没有在当地实践的市场营销策略,在营销推广中坚持所谓的广告信息的统一一致,大量采用总部稿件,而中国的营销和执行团队在上述问题上是没有太多的发言权和自的。(5)少数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伪本土化”。所谓跨国公司在华的伪本土化,是指由于中国在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存在的制度不完善而引起的对消费者利益保护方面的欠缺,这些公司则“因地制宜”地加以利用的做法。这虽然没有违反中国的法律,但并没有真正维护中国消费者的利益。

跨国公司为了更好地实现其全球战略目标,充分利用东道国本土资源,更好地应对来自东道国企业的竞争,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克服以上问题,科学地制定本地化策略决策。企业要在总的民族主义观念指导下,积极实施本地化决策,切实保护好东道国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本地化是跨国公司实现其整体战略的重要手段,因此,实施本地化的出发点要符东道国的消费者权益。此外,跨国公司在本地化的发展上应采取全球统一营销标准,建立长期的本地化策略规划,赢得当地消费者的认可,加强社会责任建设,彻底消除跨国公司的“伪本土化”,提供给消费者更多的增值享受。

参考文献

[1]宗永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本土化问题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20

[2]张红.论跨国公司角色行为的社会向度[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05-01

篇7

Abstract: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foreign banks in China,localization is the key element of foreign banks to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report analyzes the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characters and localization process issues of Korean banks,and chooses two Korean banks in Yantai as examples,deeply 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Korean banks localization process and points out some suggestions and solution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localization,small and medium size Korean banks,finance,research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10)10-0068-04

近年来,外资银行在中国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截至2010年6月末,有13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华设立了35家外商独资银行、2家合资银行、1家外商独资财务公司,另有24个国家和地区的70家外国银行在华设立了91家分行。同时,近5年来外资银行总资产也以年均12%的速度增加。随着在华市场的拓展和业务范围的扩大,外资银行加快推进自身的本土化进程,力争通过尽快实现人才、金融产品、技术和管理模式与本土文化的契合而获得在华发展的先机。按照发展战略及业务重点的不同,外资银行本土化模式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一是以花旗、汇丰等大型国际型银行为代表的业务全面推进型;二是以荷兰银行为代表的专业化服务重点突破型;三是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依托母国总行的目标业务型。不同的发展模式产生不同的发展轨迹,韩资银行因母国与中国一衣带水的天然地域联系,实施紧跟母国在华企业投资地域和产业领域,服务于母国企业的目标业务型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既给韩资银行带来差异化服务的发展优势,同时又造成银行的发展受制于母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甚至在本土化进程中衍生出一系列问题。本文在对韩资银行经营发展特点及本土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山东烟台的2家韩资银行(分别简称H银行、Q银行)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深层次剖析韩资银行本土化进程中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

一、韩资银行本土化进程及经营现状

2006年12月,中国加入WTO后5年过渡期结束,中国金融业进入全面开放时期。随后,银监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贯穿了以外资银行法人为导向的监管理念。自此,外资银行开始实施法人改制,成立本地注册法人。本地注册法人的成立,其管理架构与经营理念的巨大变化成为外资银行本土化进程的里程碑。外资银行本土化进程由此也分法人成立前时期和法人成立后时期两个阶段,不同的阶段其本土化路径体现出了不同的特征。以笔者所调查的烟台市2家韩资银行为例,在2007年和2009年,两家银行分别转制为本地注册法人银行,成功翻牌并开办了人民币业务,迈出了本土化的关键一步。在华法人成立前,韩资银行没有统一的管理行,经营管理以韩国母行为主,采取业务跟进式的发展方式,主要经营战略为服务本国企业。这一时期,韩资银行缺乏统一、明确的本土化战略,业务范围局限于外币业务,绝大多数客户为韩资企业或合资企业,外籍员工占比较高,银行自身的本土化意愿与程度均不强。法人银行成立以后,韩资银行结合自身优势,提出了统一、明确的本土化发展战略,大力开拓中国市场,如H银行(中国)确定以私人银行业务和财富管理经验及技术引入中国市场,在东北三省和山东省大力拓展个人零售业务的发展战略,Q银行(中国)确定结合中小企业金融业务优势,努力拓展中国市场的战略;获准开办人民币业务,业务范围实现本土化;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完善,对业务、资金等实施了集中化管理,建立了统一的内部审计模式;不断开发本土化产品,非韩资客户占比逐步提高(见表1)。

明确、统一的本土化发展战略的确立及实施,也推动业务的快速发展,截至2010年6月末,H银行(中国)贷款余额89.12亿元,较年初增加23.57%;各项存款70.18亿元,较年初增加15.09%。Q银行总资产为56.53亿元,较年初增加13%;各项存款23.04亿元,较年初增加108%(见表2)。

二、本土化问题与瓶颈

从两家韩资分行的运营特点看,转制为法人分行后,其人员配置上出现华人管理中层,业务方面国内客户逐年上升,这说明两家韩资银行在逐步融入本地市场。但总体看,韩资银行本土化进程缓慢,本土化瓶颈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突破,相关的经营问题和风险也逐步显现。

(一)市场融入度低、运行质量不高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业务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从总量上看,两家分行平均资产规模只有10亿左右,平均负债规模9亿左右,整体市场占有率不足0.5% 。二是客户群体较为狭窄,授信集中度高。两家分行的信贷投放均集中于烟台、威海地区韩资出口导向型企业,分布在电子、机械、服装、造船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对外贸政策和劳动力成本的敏感度高,出口退税及劳动力成本的较小调整,就会带来经营业绩较大波动,引发银行信用风险的集中暴露。三是金融融入度低。目前,欧美外资法人行普遍与中资银行在资产、负债及中间业务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内容涉及资产管理、转受让、资金结算、银团贷款、拆借市场等,但两家韩资银行仅在拆借市场与中资银行有过简单合作,且金额较小,业务合作参与度低。

(二)管理体制难以达到本土化要求

一方面公司治理尚不完善,如Q银行独立董事、外部监事履职的独立性和有效性还存在不足,独立董事、外部监事的薪酬由董事会决定,并由董事会对其考核,同时外部监事与母行间尚未建立直接有效的汇报路径;H银行存在未经董事会决议,高级管理层审批修订银行基本管理制度等情况。另一方面,内部控制“形不像、神难似”。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架构并保证顺畅运转,但从目前的情况看,两家外资银行的组织架构均不是按照要求设置,而是根据人员情况和业务发展情况设置,比如Q银行只有三个内设部门,H银行也是类似设置,以审贷会为例,2名业务主管+1名风险主管+1名行长的运行模式很难保证审批的独立性和公允性,诸如合规、会计、技术岗位等均是兼任,也很难发挥监督作用。

(三)流动性满足本土监管指标压力大

一是存贷比指标高居难下。截至2010年6月末,H银行(中国)的存贷比为126.99%,Q银行(中国)存贷比为145.89%,距75%的监管要求差距较大。同时,为达到存贷比监管要求,部分行在拓展负债业务较为困难的情况下,采取了限制资产业务发展的经营策略,使得资产业务发展也一度停滞。二是韩资银行资金来源主要为同业存放和单位存款,同业拆入和储蓄存款所占比重较小,对于批发性资金依赖性高,核心负债依存度低,资金来源稳定性较弱。三是日常资金管理目标以满足即期资金需求及流动性监管指标为主,以短期资金支持中长期贷款,期限错配情况较为突出,7天以内的短期资金压力较大。

(四)信贷文化“水土不服”凸现风险

韩资银行的信贷文化与国内存在显著差异。以流动资金贷款为例,韩资银行认为对客户发放流动资金贷款并进行贷款展期,既能有效满足客户资金需求,又能降低客户财务成本,让经营良好的客户适时展期有利于“服务客户”宗旨的实现,因此展期贷款一般归于正常类贷款。基于这种信贷文化,韩资银行在国内经营时也大量发放流动资金贷款,并对客户一再展期。但现场检查发现,部分贷款通过办理借新还旧、在异地分行发放新贷款的方式变相展期,展期期限最长达到6年。同时,在部分客户经营亏损的情况下,银行仍为其办理展期手续,并归为正常类客户,造成潜在的信用风险。

(五)人力资源本土化瓶颈难以突破

一是高管层本土化问题未突破。目前,两家行的高管人员均由韩籍人士担任,与成熟外资行高管人员由本土金融资深人士或母国中国通担任相比,现任韩籍高管对中国社会生活认知少,文化熟悉度较低,制约了银行管理的有效性。二是普通员工对银行认同感不强。两家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缺乏长远规划,一些新进员工也多以积累工作经验、作为跳槽跳板为主,对银行文化认同度不高,人员流转快。以H银行烟台分行某4人编制的部门为例,从成立初至今已先后有5人跳槽。三是对母行派遣人员的本地管理不足。外籍管理人员的选择、任用、薪酬及考核等由母行决定,本地行权限不足。同时,外籍派遣人员流动性较强,稳定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经营发展的连续性。四是受银行社会认知度和待遇制约,两家外资行难以吸引到本地的优秀人才,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三、本土化问题深层原因分析

(一)发展战略制约本土化发展

目前韩资银行的发展战略可归结为目标业务型,即银行紧跟本国在华企业投资地域和产业领域,服务于本国企业。这一战略在银行介入中国市场初期具有独特的优势,但也受制于本国在华企业的数量和发展规模。因为金融资本的扩张速度远高于产业资本的扩张速度,韩资银行改制后经历了较快速度的规模扩张,如不及时更新发展战略,重新定位市场,为本国企业服务的异国化特质就会不断固化,出现客户资源“天花板”现象,更严重的是东道国企业被排除于银行服务行列。目前部分中小韩资银行受其发展战略所困,本土客户拓展困难,客户本土化停滞不前。

(二)企业文化融合性不足

目前韩资银行企业文化仍沿袭母行文化,未能结合东道国文化特质,融合形成具有本土化特征的企业文化。如韩资银行倡导员工自主自律的企业文化,倚重员工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因此内部岗位设置中不兼容岗位制衡及授权管理存在不足,不符合国内监管部门对银行内部控制的监管要求,也不适于目前国内经营管理环境,因此产生大量操作风险问题。对Q银行现场检查发现,该行未建立资金业务及交易系统授权管理制度和审批程序,个别分支机构存在不具备交易资质人员使用他人用户名和密码进行交易的情况。

(三)社会影响力及认知度不够

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的特殊机构,受依赖心理制约,社会和企业对本土银行的信任要高于外资银行,因此国民认知度对外资银行的本土化程度也起着较为关键的作用。与资金实力雄厚、国际知名度较高的欧美外资银行相比,公众对韩资银行的认知及信任仍有差距,2007年又发生了韩资企业非法撤资事件,使得大众对韩资企业的警惕心理进一步提高。据半岛网报道:52%以上的大众和企业不愿同韩资银行发生业务往来,90%以上的大众和企业表示不会把钱存在韩资银行,社会氛围的排斥,不利于韩资银行进一步扩大本土市场。

四、相关建议

(一)加强文化融合,树立外资银行服务品牌

外资银行在实施全球化标准服务的同时应着力探索文化融合之路,寻找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的契合点,关注本地市场的需求,设计和提供符合目标客户潜在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在提供的银行产品雷同的情况下,在营销行为、合作习惯、谈判风格、后续管理等软文化和软技能上突出客户管理特色,取得竞争优势,形成独特的外资银行文化及服务品牌。

(二)完善管理模式,奠定本土化发展基石

如何将母行良好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模式与当地实际结合,建立起既保留母行管理特色,又兼顾当地实际的本土化管理模式,是韩资银行能够做强做大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一是应根据公司治理的原则与要求,完善独立董事、外部监事薪酬管理及考核评价,建立外部监事与母行之间的有效沟通,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二是按照商业银行法、银监法等要求健全必要的内设部门,厘清职责分工,为管理流程再造奠定组织基础;三是要按照监管要求完善诸如审贷会等各项制度,使制度能够和业务发展情况实现无缝对接;四是要实现管理的语言与文化融合,减少信息中间漏损,杜绝管理、执行两层皮。

(三)注重队伍建设,为本土化植入原动力

人才本土化是经营本土化的前提,对韩资银行而言,重要的是植入中国基因,吸收中国文化和智慧,打造自己的人才竞争力。为此,一是吸引本土高级管理人才,在决策和经营导向中注入本土元素;二是要积极推行“本土吸纳、国际培育、善用善待”的人力资源策略,利用母行经营管理优势,给本土人才提供全方位培训和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培养出一支既了解国内当地市场、又懂得国际惯例的员工队伍;三是要注重对不同来源的员工进行文化融合,提供完善和良好的企业经营理念培训和文化熏陶,避免员工曾有的其他公司文化烙印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和弱化文化冲突,建立起真正融合企业与当地文化的本土化的员工队伍。

(四)创新产品服务,加强本土化载体建设

韩资银行要实现本土化发展,就应逐步摆脱目标业务型发展战略,立足自身优势,建立起多元化、多层次的商业银行品牌体系,特别是发挥小企业金融服务优势,从业务导向及客户导向两大体系构筑小企业金融服务品牌,大力发展小企业贷款业务,形成在小企业金融业务本土化营销上的核心竞争力。

(五)加强协作监管,发挥监管引领作用

首先,督促境内法人行建立资本补充机制,增强资本实力,为业务扩张和风险缓释奠定基础。其次,加强全面风险管控。督促完善日常流动性监控手段和工具,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改善期限错配情况;完善内部控制,建立操作风险管理系统,有效识别、检查、控制操作风险;建立经济资本管理长效机制,将资本监管要求与自身管理目标结合,促进资本充足率和资本管理水平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篇8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企业所面临的竞争也越来也激烈了,不但面临着本国企业的竞争,同时还面临着全球各国企业所带来的竞争。我国企业要想在这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就必须有其他企业所不必备的核心资源。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企业文化是其生存和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一种无形资源,因此,企业必须注重其企业文化的构建。然而,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也有较大差别。企业如何使得地域文化为企业文化所用,以该地区的地域文化促进本企业企业文化的发展,是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中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 企业文化本土化的基本内涵

企业文化本土化,是指一些发展较好的跨国或是跨地区的公司、企业,他们为了追求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促进本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使本企业的企业文化适应本地区的地域文化,二者进行有机结合,使得企业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近年来,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企业文化本土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型公司,为了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把本企业扩展到全球各个地区。当他们落户到所选地址之后,这些企业会招收当地的员工,那么企业给当地员工所支付的工资并不是按照该企业在本国所支付的工资标准来进行的,而是按照所迁目的地的工资水平对员工进行工资的发放,这就使[w1]企业文化本土化的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拿我国来说,不同的地区的地域文化也有较大的差异。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吴越文化,其主要特征就是“柔、雅、细”;与之相对应的是东北地区,该地区的人们相对来说就比较豪爽。那么,企业就要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地域文化,使企业文化本土化,而不是采取一刀切的策略。

二、 企业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关系

(一)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企业在一开始建立之初,都是在某一个地域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其企业文化必然会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与其创立者有着巨大的关系,创立者的性格和个性都会影响到该企业的企业文化。然而,创业者又会受其所生存的地域的地域文化的影响,在这一个角度来说,企业文化深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地域文化深深的参透到了本土企业文化之中,从不同的方面影响着该地的企业的企业文化。同时,由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一个不断与外界交流和联系的过程,本土企业文化也会受到外地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影响,这就使得本土企业的企业文化的个性慢慢凸显出来。

(二) 载体和载物的关系

人的生存和发展潜移默化的受着地域文化的影响。当企业的财富和规模增长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会寻求一种事业和文化上的关怀,比如说给股东、顾客和员工进行分红与关怀,这是最基础的部分。除此之外,企业必然会回报它生存和发展的故乡,比如说对企业的发源地进行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对该地区的教育和慈善事业做一些贡献等等。因此,从这一角度,企业文化的最终归宿就是地域文化,企业文化的发展壮大必然促进地域文化的发展。

(三) 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地域文化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其往往经过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发展而来。地域文化包含面甚广,在短期内,我们无法发现它的变化,只有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才能发觉其与以往的不同。相比地域文化而言,企业由于员工相对较少,比较容易对企业文化进行创新,企业文化的发展进程也相对较快。一个企业可以从企业形象识别、理念识别和行为制度识别这三个三个层次上去实施企业文化的变革。和地域文化相比,企业文化简单很多,因此,对企业文化的创新也相对容易。企业文化一方面继承了很多地域文化的特征,另一方面也对地域文化进行创新,二者有机结合。

三、 企业文化与地域文化相结合的具体措施

(一) 人才本土化

一个企业要进行跨地区甚至是跨国的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完全不同。因此,元企业所在地的员工的语言理解能力、文化适应能力等肯定不如本地人,企业招聘一些本地员工就显得尤为必要。人才本地化,是跨地区和跨国公司实行本土化经营中最重要的经营战略。

(二) 产品本土化

由于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地域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条件不同,不同地区的人对商品的需求也不同,因此,公司实行产品研发本土化是十分必要的。只有产品研发本土化,才能迎合当地人民的需求。同时,企业还可以对新产地进行市场需求调查,善于发现本地的商机,开发符合当地特色的新产品,以促进本企业在该地区发展和壮大。

(三) 营销本土化

营销目标顾客本土化和营销体系本土化是营销本土化的两个主要方面。影响目标顾客的本土化就是要开发本地的顾客,提高本地的产品需求,以达到开发本地市场的目的。营销体系本地化就是要制定适合当地地域特色的营销体系,在当地现有的商业网络和当地经销商熟悉的市场环境下进行营销,避免开发新的额营销渠道,规避不必要的营销成本。

(四) 公关本土化

不同地区的公共关系和政治权利不同,因此,公司[w2]要知道当地的公关技能。企业在建立跨国或者是跨地区的公司之前,首先得对该地区的政治状况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同时还需要了解该地区民众的基本状况。只有这样,公司才能知道具体该制定什么样的政策,以树立该企业的企业形象,同时,在和政府打交道时,该注意哪些问题。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该地可持续发展。

四、 结语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软实力,企业只有依赖其企业文化,才能获得发展和繁荣。要发展企业的企业文化,就要注意该企业企业文化该地域的地域文化二者之间的关系,只有二者有机结合,企业才能在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陈兆庆.

文化引领 知行合一 巢湖供电:推动国网公司企业文化落地生根[J]. 中国电力教育. 2010(11)

[2] 于金明.

努力超越 追求卓越——记刘家峡水电厂企业文化建设[J]. 中外企业文化. 2008(04)

[3] 刘丽君.

让企业文化落地有声[J].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10(27)

[4] 尚丽,乔婷.

篇9

近年来,外资银行在中国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截至2010年6月末,有13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华设立了35家外商独资银行、2家合资银行、1家外商独资财务公司,另有24个国家和地区的70家外国银行在华设立了91家分行。同时,近5年来外资银行总资产也以年均12%的速度增加。随着在华市场的拓展和业务范围的扩大,外资银行加快推进自身的本土化进程,力争通过尽快实现人才、金融产品、技术和管理模式与本土文化的契合而获得在华发展的先机。按照发展战略及业务重点的不同,外资银行本土化模式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一是以花旗、汇丰等大型国际型银行为代表的业务全面推进型;二是以荷兰银行为代表的专业化服务重点突破型;三是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依托母国总行的目标业务型。不同的发展模式产生不同的发展轨迹,韩资银行因母国与中国一衣带水的天然地域联系,实施紧跟母国在华企业投资地域和产业领域,服务于母国企业的目标业务型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既给韩资银行带来差异化服务的发展优势,同时又造成银行的发展受制于母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甚至在本土化进程中衍生出一系列问题。本文在对韩资银行经营发展特点及本土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山东烟台的2家韩资银行(分别简称H银行、Q银行)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深层次剖析韩资银行本土化进程中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

一、韩资银行本土化进程及经营现状

2006年12月,中国加入WTO后5年过渡期结束,中国金融业进入全面开放时期。随后,银监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贯穿了以外资银行法人为导向的监管理念。自此,外资银行开始实施法人改制,成立本地注册法人。本地注册法人的成立,其管理架构与经营理念的巨大变化成为外资银行本土化进程的里程碑。外资银行本土化进程由此也分法人成立前时期和法人成立后时期两个阶段,不同的阶段其本土化路径体现出了不同的特征。以笔者所调查的烟台市2家韩资银行为例,在2007年和2009年,两家银行分别转制为本地注册法人银行,成功翻牌并开办了人民币业务,迈出了本土化的关键一步。在华法人成立前,韩资银行没有统一的管理行,经营管理以韩国母行为主,采取业务跟进式的发展方式,主要经营战略为服务本国企业。这一时期,韩资银行缺乏统一、明确的本土化战略,业务范围局限于外币业务,绝大多数客户为韩资企业或合资企业,外籍员工占比较高,银行自身的本土化意愿与程度均不强。法人银行成立以后,韩资银行结合自身优势,提出了统一、明确的本土化发展战略,大力开拓中国市场,如H银行(中国)确定以私人银行业务和财富管理经验及技术引入中国市场,在东北三省和山东省大力拓展个人零售业务的发展战略,Q银行(中国)确定结合中小企业金融业务优势,努力拓展中国市场的战略;获准开办人民币业务,业务范围实现本土化;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完善,对业务、资金等实施了集中化管理,建立了统一的内部审计模式;不断开发本土化产品,非韩资客户占比逐步提高(见表1)。

明确、统一的本土化发展战略的确立及实施,也推动业务的快速发展,截至2010年6月末,H银行(中国)贷款余额89.12亿元,较年初增加23.57%;各项存款70.18亿元,较年初增加15.09%。Q银行总资产为56.53亿元,较年初增加13%;各项存款23.04亿元,较年初增加108%(见表2)。

二、本土化问题与瓶颈

从两家韩资分行的运营特点看,转制为法人分行后,其人员配置上出现华人管理中层,业务方面国内客户逐年上升,这说明两家韩资银行在逐步融入本地市场。但总体看,韩资银行本土化进程缓慢,本土化瓶颈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突破,相关的经营问题和风险也逐步显现。

(一)市场融入度低、运行质量不高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业务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从总量上看,两家分行平均资产规模只有10亿左右,平均负债规模9亿左右,整体市场占有率不足0.5%。二是客户群体较为狭窄,授信集中度高。两家分行的信贷投放均集中于烟台、威海地区韩资出口导向型企业,分布在电子、机械、服装、造船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对外贸政策和劳动力成本的敏感度高,出口退税及劳动力成本的较小调整,就会带来经营业绩较大波动,引发银行信用风险的集中暴露。三是金融融入度低。目前,欧美外资法人行普遍与中资银行在资产、负债及中间业务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内容涉及资产管理、转受让、资金结算、银团贷款、拆借市场等,但两家韩资银行仅在拆借市场与中资银行有过简单合作,且金额较小,业务合作参与度低。

(二)管理体制难以达到本土化要求

一方面公司治理尚不完善,如Q银行独立董事、外部监事履职的独立性和有效性还存在不足,独立董事、外部监事的薪酬由董事会决定,并由董事会对其考核,同时外部监事与母行间尚未建立直接有效的汇报路径;H银行存在未经董事会决议,高级管理层审批修订银行基本管理制度等情况。另一方面,内部控制“形不像、神难似”。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架构并保证顺畅运转,但从目前的情况看,两家外资银行的组织架构均不是按照要求设置,而是根据人员情况和业务发展情况设置,比如Q银行只有三个内设部门,H银行也是类似设置,以审贷会为例,2名业务主管+1名风险主管+1名行长的运行模式很难保证审批的独立性和公允性,诸如合规、会计、技术岗位等均是兼任,也很难发挥监督作用。

(三)流动性满足本土监管指标压力大

一是存贷比指标高居难下。截至2010年6月末,H银行(中国)的存贷比为126.99%,Q银行(中国)存贷比为145.89%,距75%的监管要求差距较大。同时,为达到存贷比监管要求,部分行在拓展负债业务较为困难的情况下,采取了限制资产业务发展的经营策略,使得资产业务发展也一度停滞。二是韩资银行资金来源主要为同业存放和单位存款,同业拆入和储蓄存款所占比重较小,对于批发性资金依赖性高,核心负债依存度低,资金来源稳定性较弱。三是日常资金管理目标以满足即期资金需求及流动性监管指标为主,以短期资金支持中长期贷款,期限错配情况较为突出,7天以内的短期资金压力较大。

(四)信贷文化“水土不服”凸现风险

韩资银行的信贷文化与国内存在显著差异。以流动资金贷款为例,韩资银行认为对客户发放流动资金贷款并进行贷款展期,既能有效满足客户资金需求,又能降低客户财务成本,让经营良好的客户适时展期有利于“服务客户”宗旨的实现,因此展期贷款一般归于正常类贷款。基于这种信贷文化,韩资银行在国内经营时也大量发放流动资金贷款,并对客户一再展期。但现场检查发现,部分贷款通过办理借新还旧、在异地分行发放新贷款的方式变相展期,展期期限最长达到6年。同时,在部分客户经营亏损的情况下,银行仍为其办理展期手续,并归为正常类客户,造成潜在的信用风险。

(五)人力资源本土化瓶颈难以突破

一是高管层本土化问题未突破。目前,两家行的高管人员均由韩籍人士担任,与成熟外资行高管人员由本土金融资深人士或母国中国通担任相比,现任韩籍高管对中国社会生活认知少,文化熟悉度较低,制约了银行管理的有效性。二是普通员工对银行认同感不强。两家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缺乏长远规划,一些新进员工也多以积累工作经验、作为跳槽跳板为主,对银行文化认同度不高,人员流转快。以H银行烟台分行某4人编制的部门为例,从成立初至今已先后有5人跳槽。三是对母行派遣人员的本地管理不足。外籍管理人员的选择、任用、薪酬及考核等由母行决定,本地行权限不足。同时,外籍派遣人员流动性较强,稳定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经营发展的连续性。四是受银行社会认知度和待遇制约,两家外资行难以吸引到本地的优秀人才,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三、本土化问题深层原因分析

(一)发展战略制约本土化发展

目前韩资银行的发展战略可归结为目标业务型,即银行紧跟本国在华企业投资地域和产业领域,服务于本国企业。这一战略在银行介入中国市场初期具有独特的优势,但也受制于本国在华企业的数量和发展规模。因为金融资本的扩张速度远高于产业资本的扩张速度,韩资银行改制后经历了较快速度的规模扩张,如不及时更新发展战略,重新定位市场,为本国企业服务的异国化特质就会不断固化,出现客户资源“天花板”现象,更严重的是东道国企业被排除于银行服务行列。目前部分中小韩资银行受其发展战略所困,本土客户拓展困难,客户本土化停滞不前。

(二)企业文化融合性不足

目前韩资银行企业文化仍沿袭母行文化,未能结合东道国文化特质,融合形成具有本土化特征的企业文化。如韩资银行倡导员工自主自律的企业文化,倚重员工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因此内部岗位设置中不兼容岗位制衡及授权管理存在不足,不符合国内监管部门对银行内部控制的监管要求,也不适于目前国内经营管理环境,因此产生大量操作风险问题。对Q银行现场检查发现,该行未建立资金业务及交易系统授权管理制度和审批程序,个别分支机构存在不具备交易资质人员使用他人用户名和密码进行交易的情况。

(三)社会影响力及认知度不够

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的特殊机构,受依赖心理制约,社会和企业对本土银行的信任要高于外资银行,因此国民认知度对外资银行的本土化程度也起着较为关键的作用。与资金实力雄厚、国际知名度较高的欧美外资银行相比,公众对韩资银行的认知及信任仍有差距,2007年又发生了韩资企业非法撤资事件,使得大众对韩资企业的警惕心理进一步提高。据半岛网报道:52%以上的大众和企业不愿同韩资银行发生业务往来,90%以上的大众和企业表示不会把钱存在韩资银行,社会氛围的排斥,不利于韩资银行进一步扩大本土市场。

四、相关建议

(一)加强文化融合,树立外资银行服务品牌

外资银行在实施全球化标准服务的同时应着力探索文化融合之路,寻找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的契合点,关注本地市场的需求,设计和提供符合目标客户潜在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在提供的银行产品雷同的情况下,在营销行为、合作习惯、谈判风格、后续管理等软文化和软技能上突出客户管理特色,取得竞争优势,形成独特的外资银行文化及服务品牌。

(二)完善管理模式,奠定本土化发展基石

如何将母行良好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模式与当地实际结合,建立起既保留母行管理特色,又兼顾当地实际的本土化管理模式,是韩资银行能够做强做大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一是应根据公司治理的原则与要求,完善独立董事、外部监事薪酬管理及考核评价,建立外部监事与母行之间的有效沟通,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二是按照商业银行法、银监法等要求健全必要的内设部门,厘清职责分工,为管理流程再造奠定组织基础;三是要按照监管要求完善诸如审贷会等各项制度,使制度能够和业务发展情况实现无缝对接;四是要实现管理的语言与文化融合,减少信息中间漏损,杜绝管理、执行两层皮。

(三)注重队伍建设,为本土化植入原动力

人才本土化是经营本土化的前提,对韩资银行而言,重要的是植入中国基因,吸收中国文化和智慧,打造自己的人才竞争力。为此,一是吸引本土高级管理人才,在决策和经营导向中注入本土元素;二是要积极推行“本土吸纳、国际培育、善用善待”的人力资源策略,利用母行经营管理优势,给本土人才提供全方位培训和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培养出一支既了解国内当地市场、又懂得国际惯例的员工队伍;三是要注重对不同来源的员工进行文化融合,提供完善和良好的企业经营理念培训和文化熏陶,避免员工曾有的其他公司文化烙印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和弱化文化冲突,建立起真正融合企业与当地文化的本土化的员工队伍。

(四)创新产品服务,加强本土化载体建设

韩资银行要实现本土化发展,就应逐步摆脱目标业务型发展战略,立足自身优势,建立起多元化、多层次的商业银行品牌体系,特别是发挥小企业金融服务优势,从业务导向及客户导向两大体系构筑小企业金融服务品牌,大力发展小企业贷款业务,形成在小企业金融业务本土化营销上的核心竞争力。

(五)加强协作监管,发挥监管引领作用

首先,督促境内法人行建立资本补充机制,增强资本实力,为业务扩张和风险缓释奠定基础。其次,加强全面风险管控。督促完善日常流动性监控手段和工具,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改善期限错配情况;完善内部控制,建立操作风险管理系统,有效识别、检查、控制操作风险;建立经济资本管理长效机制,将资本监管要求与自身管理目标结合,促进资本充足率和资本管理水平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篇10

一般进行跨文化广告传播的企业都是跨国经营的企业。作为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经营的跨国公司,它的广告策略常常需要有统一的部署和全球的视角,但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又是在许多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东道国扩张其业务,这要求它的广告策略必须照顾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一般而言,有效的全球跨文化广告传播策略有3种,即“标准化”、“本土化”和“标准化创意,本土化执行”。

1标准化策略

标准化策略是指将同一品牌以相同的名称(标志)、相同的包装和相同的广告策划等向不同的国家与不同的区域进行延伸扩张的一种品牌经营策略。标准化策略基于人性的共通性因素和全球的趋同性,体现的是各国市场的共性。

1,1标准化的优点

第一,实现了生产与分销的规模经济。广告标准化的前提是产品的标准化,即在世界各国市场以同样的产品生产与销售,这就不再需要针对不同需求设计不同的产品,建立不同生产线,采取不同分销手段。针对标准化产品进行的广告宣传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共性,使得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成为可能。

第二,大大降低了广告的制作与宣传成本。标准化广告实现了在不同市场实行相同或类似的广告策略,不用再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不同广告的美术设计、文字撰写、排版、印刷、制片等,这就大大节省了广告的成本。高露洁公司通过全球化广告将产品销售到40多个国家,在包装标准化以后,总公司只提供两种不同的广告,地区经理只能从中任选一个,不仅使公司节省了巨额的广告费用,而且获得了巨大的利润。

第三,可以形成一个清晰的品牌形象。标准化广告的实施,使得公司以一种声音、一种形象出现在消费者面前,再通过良好的广告宣传树立清晰的品牌形象,创造出了自己品牌的标准化的个性和独特的文化内涵,能够获得不同消费者的认同,提高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如富士、柯达、耐克等国际知名大公司赞助奥运会,将标准化的广告穿插在电视节目中,针对不同地区分别使用不同的语言播放,树立起一个非常统一和清晰的世界品牌形象。

第四,有利于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广告标准化的实施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也带来了产品价格的下降。价格的降低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扩大了产品的渗透力。如果公司实力比较强大,再加上产品、服务的上乘,也增强了消费者的信任感,产品更容易被目标市场所接受。

第五,有利于对广告活动的统一管理与控制。跨国公司管理着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广告事务,如果每个国家广告都有很大的差异,必将使全球广告事务的管理陷入混乱状态。反之,如果只管理一到二个全球标准化广告,其难度肯定要小得多。

1.2标准化带来的问题

广告的传播必须放在特定的文化之下,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一个统一标准化的广告策略难以满足全部地区的需求,这就给公司的广告宣传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在它的宣传环节薄弱的时候,它就更难以兼顾各地的市场情况。再加上如果当地政府对产品成分、包装、商标等因素进行控制,这些都将严重阻碍公司各项标准化策略的实施。所以,广告实行标准化是有条件的,并非任何产品都适合广告标准化。

适合跨文化广告标准化的产品必须是各地消费者的需求与期望一致的产品。它包括如下几种情况:以视觉诉求为主的广告、避免将广告翻译成多种语言的产品、通过形象广告提升品牌的产品、新的高科技产品以及具有民族特色风格的产品。

2本土化策略

本土化策略是指跨文化广告针对各个国家市场不同的文化背景,使用适用于东道国文化的不同的广告主题和传播不同的广告信息。

2.1本土化的优点

第一,令本土受众耳目一新,增强了广告的冲击力。本土受众一般心理状态中都会对跨国公司的知名产品充满钦佩,充满观洋景的意识,当这种固定化思维受到冲击时,就会产生极强烈的震动,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第二,加强了与东道国受众的互动,树立了新的产品形象。互动,强调信息发出者与信息接收者的沟通,而本土化广告策略为互动双方创造了一个沟通的互动媒介,有助于树立新的产品形象。

第三,消除了跨国公司高不可攀的形象,树立了公司的亲和形象。跨国公司在受众心目中的印象多半是高高在上、奢华高贵的,本土化战略促使本土受众感到跨国公司其实也很平和,离自己身边不远,进而产生_种亲切感。法国人头马白兰地的广告尤其注重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的文化、风俗和习惯采用不同的诉求。在欧美国家,它采用“干邑艺术,似火浓情”的广告语,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相结合的手法,给消费者以明确的信息:白兰地制造商对顾客浓情似火,奉献的名牌酒必定质量上乘;白兰地酒品味热烈浓郁,回味深长浓香,本身包含似火浓情;白兰地酒可使恋人燃起爱的火花,可使夫妇沉浸于爱的热烈,可使朋友进发出感人的激情……“似火浓情”会使顾客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也符合欧美的文化风俗。而对于东方,特别是华人市场,则采用“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的吉祥广告语,抓住了东方人爱吉利的心理,使得人头马白兰地在港、澳、台地区和新加坡等华人集中的地方销路迅速打开。

2.2本土化带来的问题

一是品牌形象不统一、不清晰。本土化要求对不同市场用不同的广告,一个广告在法国可能是浪漫型,在美国可能是热情奔放型,在中国也许就变成了亲和型,造成了不同市场不同品牌形象的尴尬;二是广告制作成本高。一则广告在美术设计、文字撰写、印刷和制作方面需要大量投入。此外,广告的差异有时也会引起产品的差异,于是又导致必须扩建生产,这样一来,就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

3标准化创意,本土化执行

本土化和标准化有各自的优势和弱点,如何在品牌经营中使这两种策略取长补短是跨文化广告在全球取得成功的关键。目前跨文化广告所采用的较为广泛的标准化和本土化有机结合的策略模式是“标准化创意,本土化执行”,即在全球采用同样的广告创意,但具体运用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时,则使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语言和人物形象去实际表现这创意。

“标准化创意,本土化执行”的经典案例是麦当劳的“婴儿摇篮篇”广告。该广告的创意是全球统一的。片中一个婴儿躺在一摇一摆的摇篮里,当摇篮往上摆的时候,婴儿就笑,往下摆的时候,婴儿就哭。这样来回摆了好几下引起了观众的悬念后,镜头转向摇篮正对着的窗外,那儿挂着一个麦当劳的标记。原来,摇篮往上摆的时候,婴儿看见了标记,他就笑,往下摆时,标记消失了,婴儿就哭。麦当劳向全球推广这则创意巧妙的广告,只不过针对不同的市场采用了不同的婴儿形象。欧美市场是欧美婴儿,非洲市场是非洲婴儿,亚洲市场当然就是亚洲婴儿。这样的广告案例很多。如Addidas于世界杯足球赛亚洲区十强赛期间在中国推出的广告片表现的是两支由世界知名球星组成的球队绿茵场激烈对抗的场景,片子最后的射门动作是由中国足球运动员来完成的。其实,Addidas在全球使用的是创意完全相同的广告片,只不过在最后射门的时候换上不同国家的运动员。

4跨文化广告传播的趋势——更彻底的本土化

牛津大学教授阿兰·鲁格曼2000年出版的《全球化的终结》一书引言的结论是:“思维区域化,行动本土化,忘掉全球化。”这反映了跨文化广告传播的一种趋势,即“更彻底地本土化”。

可口可乐前总裁伍德拉夫有一句名言:“可口可乐99.61%是碳酸、糖浆和水。如果不进行广告宣传,那还有谁会喝它呢?”一语道出了真谛——可口可乐卖的是文化,秘方是“糖水+广告”。起初,可口可乐是以国际化形象出现在中国消费者面前的,凭着最典型化的美国风格和美国精神来打动消费者,所用广告也是美国亚特兰大版本。20世纪末,可口可乐意识到,要当中国饮料市场的领导者,本土文化引航才是长久之路。于是在1997年,他们开始大踏步实施广告本土化策略,精彩之笔就是1997—2003系列春节贺岁片。

1999年春节,“风车篇”电视广告被视为可口可乐中国本土化策略史上的里程碑。整个外景全部在哈尔滨市附近的牛角沟拍摄,角色也全部来自这个村子。广告以中国东北地区村民庆祝春节为表现主题,将中国传统乐器的旋律作为音乐背景,无论是驾着牲口赶集的人们,无忧无虑的中国儿童,还是迎着风飞转的风车,都蕴含着浓郁的中国风情。

2000年春节,“舞龙篇”采用春节这一中国传统的节日庆典的形式和中国百姓一起喜迎春节。龙是中国人心目中典型的吉祥物,舞龙更是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个庆典节目。广告中那由上百人舞动的长龙,配合震天的锣鼓声,恰到好处地调动了中国消费者的情绪,并且让他们觉得:可口可乐的“中国味道”真是越来越浓了。

2001年,可口可乐推出了中国娃——“泥娃娃阿福”形象。新年瑞雪中的北方小村庄,一对可爱的小兄妹正在使劲跳着贴对联,雪团掉下来砸在他们的小脸蛋上……爸爸妈妈听到了门外的声音,走出来鼓励小兄妹加油。那对贴对联的小兄妹正是泥娃娃“阿福”,他们不是抱着大鲤鱼,而是抱着可口可乐给中国消费者拜年。广告把春节、中国人的乡情、亲情与可口可乐文化巧妙地揉合在一起。

2002年,采用了“泥娃娃阿福”形象的剪纸贺岁广告。人见人爱的小阿福和他的全家,邀请了邻居的小朋友们一起剪纸,小阿福喝着可口可乐,顿时来了灵感,即兴剪出一条腾飞的巨龙,伴着“龙腾吉祥到,马跃欢乐多”的欢声笑语,共迎新春。

篇11

一般进行跨文化广告传播的企业都是跨国经营的企业。作为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经营的跨国公司,它的广告策略常常需要有统一的部署和全球的视角,但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又是在许多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东道国扩张其业务,这要求它的广告策略必须照顾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一般而言,有效的全球跨文化广告传播策略有3种,即“标准化”、“本土化”和“标准化创意,本土化执行”。

1标准化策略

标准化策略是指将同一品牌以相同的名称(标志)、相同的包装和相同的广告策划等向不同的国家与不同的区域进行延伸扩张的一种品牌经营策略。标准化策略基于人性的共通性因素和全球的趋同性,体现的是各国市场的共性。

1,1标准化的优点

第一,实现了生产与分销的规模经济。广告标准化的前提是产品的标准化,即在世界各国市场以同样的产品生产与销售,这就不再需要针对不同需求设计不同的产品,建立不同生产线,采取不同分销手段。针对标准化产品进行的广告宣传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共性,使得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成为可能。

第二,大大降低了广告的制作与宣传成本。标准化广告实现了在不同市场实行相同或类似的广告策略,不用再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不同广告的美术设计、文字撰写、排版、印刷、制片等,这就大大节省了广告的成本。高露洁公司通过全球化广告将产品销售到40多个国家,在包装标准化以后,总公司只提供两种不同的广告,地区经理只能从中任选一个,不仅使公司节省了巨额的广告费用,而且获得了巨大的利润。

第三,可以形成一个清晰的品牌形象。标准化广告的实施,使得公司以一种声音、一种形象出现在消费者面前,再通过良好的广告宣传树立清晰的品牌形象,创造出了自己品牌的标准化的个性和独特的文化内涵,能够获得不同消费者的认同,提高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如富士、柯达、耐克等国际知名大公司赞助奥运会,将标准化的广告穿插在电视节目中,针对不同地区分别使用不同的语言播放,树立起一个非常统一和清晰的世界品牌形象。

第四,有利于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广告标准化的实施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也带来了产品价格的下降。价格的降低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扩大了产品的渗透力。如果公司实力比较强大,再加上产品、服务的上乘,也增强了消费者的信任感,产品更容易被目标市场所接受。

第五,有利于对广告活动的统一管理与控制。跨国公司管理着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广告事务,如果每个国家广告都有很大的差异,必将使全球广告事务的管理陷入混乱状态。反之,如果只管理一到二个全球标准化广告,其难度肯定要小得多。

1.2标准化带来的问题

广告的传播必须放在特定的文化之下,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一个统一标准化的广告策略难以满足全部地区的需求,这就给公司的广告宣传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在它的宣传环节薄弱的时候,它就更难以兼顾各地的市场情况。再加上如果当地政府对产品成分、包装、商标等因素进行控制,这些都将严重阻碍公司各项标准化策略的实施。所以,广告实行标准化是有条件的,并非任何产品都适合广告标准化。

适合跨文化广告标准化的产品必须是各地消费者的需求与期望一致的产品。它包括如下几种情况:以视觉诉求为主的广告、避免将广告翻译成多种语言的产品、通过形象广告提升品牌的产品、新的高科技产品以及具有民族特色风格的产品。

2本土化策略

本土化策略是指跨文化广告针对各个国家市场不同的文化背景,使用适用于东道国文化的不同的广告主题和传播不同的广告信息。

2.1本土化的优点

第一,令本土受众耳目一新,增强了广告的冲击力。本土受众一般心理状态中都会对跨国公司的知名产品充满钦佩,充满观洋景的意识,当这种固定化思维受到冲击时,就会产生极强烈的震动,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第二,加强了与东道国受众的互动,树立了新的产品形象。互动,强调信息发出者与信息接收者的沟通,而本土化广告策略为互动双方创造了一个沟通的互动媒介,有助于树立新的产品形象。

第三,消除了跨国公司高不可攀的形象,树立了公司的亲和形象。跨国公司在受众心目中的印象多半是高高在上、奢华高贵的,本土化战略促使本土受众感到跨国公司其实也很平和,离自己身边不远,进而产生_种亲切感。法国人头马白兰地的广告尤其注重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的文化、风俗和习惯采用不同的诉求。在欧美国家,它采用“干邑艺术,似火浓情”的广告语,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相结合的手法,给消费者以明确的信息:白兰地制造商对顾客浓情似火,奉献的名牌酒必定质量上乘;白兰地酒品味热烈浓郁,回味深长浓香,本身包含似火浓情;白兰地酒可使恋人燃起爱的火花,可使夫妇沉浸于爱的热烈,可使朋友进发出感人的激情……“似火浓情”会使顾客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也符合欧美的文化风俗。而对于东方,特别是华人市场,则采用“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的吉祥广告语,抓住了东方人爱吉利的心理,使得人头马白兰地在港、澳、台地区和新加坡等华人集中的地方销路迅速打开。

2.2本土化带来的问题

一是品牌形象不统一、不清晰。本土化要求对不同市场用不同的广告,一个广告在法国可能是浪漫型,在美国可能是热情奔放型,在中国也许就变成了亲和型,造成了不同市场不同品牌形象的尴尬;二是广告制作成本高。一则广告在美术设计、文字撰写、印刷和制作方面需要大量投入。此外,广告的差异有时也会引起产品的差异,于是又导致必须扩建生产,这样一来,就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

3标准化创意,本土化执行

本土化和标准化有各自的优势和弱点,如何在品牌经营中使这两种策略取长补短是跨文化广告在全球取得成功的关键。目前跨文化广告所采用的较为广泛的标准化和本土化有机结合的策略模式是“标准化创意,本土化执行”,即在全球采用同样的广告创意,但具体运用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时,则使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语言和人物形象去实际表现这创意。

“标准化创意,本土化执行”的经典案例是麦当劳的“婴儿摇篮篇”广告。该广告的创意是全球统一的。片中一个婴儿躺在一摇一摆的摇篮里,当摇篮往上摆的时候,婴儿就笑,往下摆的时候,婴儿就哭。这样来回摆了好几下引起了观众的悬念后,镜头转向摇篮正对着的窗外,那儿挂着一个麦当劳的标记。原来,摇篮往上摆的时候,婴儿看见了标记,他就笑,往下摆时,标记消失了,婴儿就哭。麦当劳向全球推广这则创意巧妙的广告,只不过针对不同的市场采用了不同的婴儿形象。欧美市场是欧美婴儿,非洲市场是非洲婴儿,亚洲市场当然就是亚洲婴儿。这样的广告案例很多。如addidas于世界杯足球赛亚洲区十强赛期间在中国推出的广告片表现的是两支由世界知名球星组成的球队绿茵场激烈对抗的场景,片子最后的射门动作是由中国足球运动员来完成的。其实,addidas在全球使用的是创意完全相同的广告片,只不过在最后射门的时候换上不同国家的运动员。

4跨文化广告传播的趋势——更彻底的本土化

牛津大学教授阿兰·鲁格曼2000年出版的《全球化的终结》一书引言的结论是:“思维区域化,行动本土化,忘掉全球化。”这反映了跨文化广告传播的一种趋势,即“更彻底地本土化”。

可口可乐前总裁伍德拉夫有一句名言:“可口可乐99.61%是碳酸、糖浆和水。如果不进行广告宣传,那还有谁会喝它呢?”一语道出了真谛——可口可乐卖的是文化,秘方是“糖水+广告”。起初,可口可乐是以国际化形象出现在中国消费者面前的,凭着最典型化的美国风格和美国精神来打动消费者,所用广告也是美国亚特兰大版本。20世纪末,可口可乐意识到,要当中国饮料市场的领导者,本土文化引航才是长久之路。于是在1997年,他们开始大踏步实施广告本土化策略,精彩之笔就是1997—2003系列春节贺岁片。

1999年春节,“风车篇”电视广告被视为可口可乐中国本土化策略史上的里程碑。整个外景全部在哈尔滨市附近的牛角沟拍摄,角色也全部来自这个村子。广告以中国东北地区村民庆祝春节为表现主题,将中国传统乐器的旋律作为音乐背景,无论是驾着牲口赶集的人们,无忧无虑的中国儿童,还是迎着风飞转的风车,都蕴含着浓郁的中国风情。

2000年春节,“舞龙篇”采用春节这一中国传统的节日庆典的形式和中国百姓一起喜迎春节。龙是中国人心目中典型的吉祥物,舞龙更是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个庆典节目。广告中那由上百人舞动的长龙,配合震天的锣鼓声,恰到好处地调动了中国消费者的情绪,并且让他们觉得:可口可乐的“中国味道”真是越来越浓了。

2001年,可口可乐推出了中国娃——“泥娃娃阿福”形象。新年瑞雪中的北方小村庄,一对可爱的小兄妹正在使劲跳着贴对联,雪团掉下来砸在他们的小脸蛋上……爸爸妈妈听到了门外的声音,走出来鼓励小兄妹加油。那对贴对联的小兄妹正是泥娃娃“阿福”,他们不是抱着大鲤鱼,而是抱着可口可乐给中国消费者拜年。广告把春节、中国人的乡情、亲情与可口可乐文化巧妙地揉合在一起。

2002年,采用了“泥娃娃阿福”形象的剪纸贺岁广告。人见人爱的小阿福和他的全家,邀请了邻居的小朋友们一起剪纸,小阿福喝着可口可乐,顿时来了灵感,即兴剪出一条腾飞的巨龙,伴着“龙腾吉祥到,马跃欢乐多”的欢声笑语,共迎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