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色彩心理学论文

色彩心理学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9 09:27:1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色彩心理学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色彩心理学论文

篇1

 

0 引言

地铁设备房是地下空间的一部分,人们在地下环境中方向感差,会感到压抑、不安、紧张、枯燥乏味。因此,在设备房标识系统的设计中需要制定相应的设计规范满足人性化设计的要求设计原则,降低人在地下环境中的不适应。因此,设备房的设计要充分考虑人的心理因素和行为特点,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设计标识,提升相关人员在设备房中的安全感、满足感,改善工作人员的情绪,提高效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 地铁设备房标识系统与行为心理的互动性分析

考虑地铁设备房的特殊环境,设备房标识系统的设计应强调人性化设计,从行为主义、瞭望—庇护理论、需求层次理论等基本理论入手,把握人类行为心理需求的一般规律和基本特点设计原则,对工作人员在地铁设备房中的行为心理要素进行分析,了解其需求特点,把握人类行为与标识设计的关系,以此来进行设备房标识系统的设计。

工作人员在地铁设备房中首先要满足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当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达到满足时,内在需求和外在刺激会激发其的动机和行为,在工作中实现自我效益(如图1所示)。

图1 工作人员行为心理模式

地铁设备房标识系统的设计影响人的行为,人的行为也制约着设备房标识系统的设计。所以在设备房标识系统的设计中,要把握人类行为心理需求的一般规律和基本特点,强调人性化设计。地铁设备房标识系统的设计设计原则,一方面将人的行为向有益、高效的方向指引,另一方面它的设计又要服从和对应人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达到人与标识的互动关系。

2 地铁设备房标识系统的主要设计元素与人的行为心理

人的大脑对诸如线条、形状和颜色等知觉特征尤为敏感,它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有87%来自视觉,而地铁设备房标识系统意在特定的环境中,以色彩、图形、文字等构成的视觉图像系统,创造和谐的人机交互环境,为设计者、建造者、使用者、维护者等提供信息,综合解决信息传递、识别、沟通和更新等功能的整体解决方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图2 工作人员信息处理过程的概念模式

2.1 色彩元素

色彩常与人的感觉(由外界的刺激造成)和知觉(记忆、联想、比较等)联系在一起。色彩能够刺激人的视觉色彩的视觉生理反应设计原则,包括视觉生理及大脑视觉神经的限制。单独的色彩是没有张力的, 色彩之间的搭配才使得环境丰富多彩,合理的色彩搭配能够帮助人的记忆,改善视力的疲劳。色彩的搭配能创造视觉环境的舒适感,同时还具有诱导性,合理的色彩使用可以帮助人在地下环境中缓解不适应,还可以通过对大脑的刺激改善人的行动效率。

2.2 图形元素

图形系统主要由符号、标志图案、纹理底图构成。

符号中使用的文字和记号的形、大小和色彩等能有效发挥信息传达的机能,因此图形中的符号要具有识别性、诱目性、联想性;标志的主要功能是显示事物自身特征,标示事物间不同的意义、区别与归属,因此标志必须特征鲜明、规范,令人一眼即可识别设计原则,并过目不忘,绝对不能相互混淆,以免造成错觉;纹理底图要与图形中的其他元素相融,突出整体效果,让人可以更加清晰地把握信息,更加快速的解决问题。

2.3 文字元素

字体的形状、大小对人的视觉刺激也不同,相同的字体在不同状态下对视觉的刺激也不同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一般说来,粗壮的黑体字、圆头体字笔画粗细一致,间架方正、明确设计原则,易于识别,同时在一定的运动速度和距离摘要的麻烦。

3 结语

地铁设备房标识系统设计原则应结合人在设备房中的环境和行为特点,为其提供舒适、安全、高效的工作环境。分析研究人的心理和规律,是设备房标识系统设计中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的基础。只有真正了解人在地铁设备房中活动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征,并以此为依据,对色彩、图形、文字等多种标识系统构成要素进行精心设计和有机结合,才能自始至终体现对人的关怀和尊重,提高人们管理和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覃阳.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与行为塑造的互动性研究.西南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18-19.

[2]徐磊青,杨公侠.环境心理学-城市规划专业教材[M].上海:统计大学出版社,2002.

篇2

中图分类号:TH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053-01

0 引言

景观空间源于生存需求,发展于自身特色。目前各地的城市建设欣欣向荣,对于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都比过去有了很大提高,许多城市在塑造城市独特形象上费尽心思。景观形象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视觉是第一要素[1]。色彩是附着于实体之上,体现实体功能、塑造实体形象的一种手段,因此景观设计免不了要考虑色彩的选取与搭配。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同步发展的跨文化传播,源于人类共同特征产生的文化同一性和源于千差万别的人类生存环境所产生的的文化差异性,这两种相互交织的力量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而地域文化景观更加注重于特定地理范围内的文化差异性造就的景观特质。这就进一步需要将不同地理范围内的文化视觉特征进行提取设计。

1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1.1 色彩学 色彩学的这个部分涉及生理学、感知心理学,并且大量运用心理物理学的方法来研究。色彩会因不同观者、不同条件而有不同的感受,因此引发出色感(冷暖感、胀缩感、距离感、重量感、兴奋感等,由此可将色彩划为积极的与消极的两种倾向)、对色彩的好恶(包括对单色或复色、不同色调的好恶)、色彩的意义(象征性、表情性等)、色听现象(即联觉)等问题。简言之,这部分主要研究在特定条件下色彩与观者的感受、情感的关系,它是以个性心理学的研究为基础的。

1.2 景观色彩体系 景观环境是一种更趋于自然,更多提取自然色彩的存在形式。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一种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呈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景观设计学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

城市景观色彩与城市色彩的概念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两者都包含城市的自然、人文及社会景观,但城市景观色彩涉及的范围比城市色彩要广,城市色彩只是强调城市外部空间中的景观,而城市景观色彩则涉及城市的方方面面。由于城市景观概念既可以指整个城市整体风貌,也可以指城市中的具体景物,因此“城市景观色彩”所指代的内容则可从反映整个城市色彩面貌的“城市色彩”概念到反映具体城市景物的色彩,即从抽象到具体,涉及宏观与微观,有一定的层次性[2]。

2 景观色彩设计的原则与目标

色彩属于心理与视觉艺术感受,景观色彩组合也应满足视觉与心理需求为原则。即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满足文化的继承和延续性,色彩分区原则性。虽然视觉与心理感受有着不断变化更新发展的不稳定性,但是它也有相对稳定的方面。视觉需求相对稳定的一面是指人们的色彩观念常受到理性文化传统的影响,即这种观念与当地文化、风俗习惯、密切相关,不易变更。另一方面,在景观色彩的组合时,也应注意到视觉与心理需求不断发展、变化这一特点,以求景观环境色彩的组合顺应时代要求。

进行景观设计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创造出适合人类生存的人居环境。在城市色彩景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的今天,城市化所带来的文明成果和社会负担同时摆在人们面前,如何在尊重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建立一个良好的城市环境成为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主要目标,这也是城市色彩景观研究的基本理论原则和目标之所在[3]。

3 景观文化中色彩提取与塑造的手段

3.1 研究区域景观概况 秦咸阳宫国家遗址公园基址位于泾渭新区南部,秦汉大道东侧,兰池大道北侧。北依五陵塬,南滨渭河生态景观带。向南通过横桥可达长安城。东西两侧为渭北商务发展带。是泾渭新区乃至整个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核心区。

地块内绿化状况良好,大面积的农耕用地视线通透,秦宫墙遗址内有一定数量的绿化种植和林地。散布多个村庄,乡土风味浓厚,但风格特色多样。

3.2 总体形象建构 在规划设计中,协调景观风貌之间的关系,并与规划分区结构相一致,重点突出遗址风貌景观,保留自然风貌景观。景观规划目标:①推进发展,刺激增长,依托秦咸阳宫遗址,打造极富秦风秦韵的特色商区。②多元融合,发展文化产业,打造休闲娱乐地带,营建促进和谐交往的动感空间。③重建滨水生态系统,构件泾渭新区低碳、节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人居环境。④保护和展示秦咸阳宫遗址,塑造泾渭新区大秦文化形象,形成大秦文化品牌。

3.3 研究区域景观色彩提取与塑造 秦咸阳宫国家遗址公园概念规划设计的色彩提取方式主要以借鉴和概括为手法,收集大量秦文化遗存的文物典籍等进行归纳,最终选定凸显大秦气势的黑色与深灰色为主色调,饰以深红与暗金色,借以挖掘代表秦风文化的色彩内涵,直观地表达出规划思想有的人文精神。秦代文化中的黑色是大量典籍中出现描述的色彩,此处的黑色不仅受到美学因素的影响,还深深地打上了阴阳五行学说的烙印,进而延伸出鲜明的等级意义。

在夜景模式上顺型起光,用不同造型和色彩的光环境打造大秦盛世的繁荣景象。并在不同的分区采取不同的色光环境,同时强调当时“国”和“城”的概念,将色彩,灯光,形体,流线有机的融合。

4 结语

景观色彩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美学信息,在人文环境的保护和高品质的人居环境建设中发挥作用。色彩还饱含着城市丰富动人的文化情怀,对色彩主题的确定和恰当运用,可以使景观既有整体美感又散发个性魅力,把城市景观渲染成高质量的艺术环境[4]。景观色彩的提取塑造研究为今后的城市景观色彩规划提供有益的根据和参考,本文只是对此进行了一个实践性研究,在今后的多个课题和项目中仍需进一步修正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毅柳.城市景观色彩设计研究[D].西北大学学位论文,2011.

篇3

认知心理学起始于20世纪中期,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认知心理学指的是对人的认知或认知过程的心理学研究。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指的是采纳信息加工的立场和观点对人的认知过程的心理学研究,这也被称之为信息加工心理学。本文所指的认知心理学就是信息加工心理学。

所谓信息加工观点就是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将人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主要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以及模式识别和知识的组织等。其核心是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取、贮存、加工和使用的。

1、认知心理学原理在地铁空间设计中的运用

地铁空间的设计,本身就是一个信息编码的过程。地铁的内外部空间的结构与功能、整体与局部、材质与装饰、色彩与形态等,都是通过一些符号的组合来表达其实质。那么,如何对这些信息进行编码,使之与公众的长时记忆中的已有信息进行匹配,从而达到认知呢?这无疑是地铁空间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编码过程是物体凭借符号传达信息的过程。一般来说,产品的造型信息编码可以分为视觉编码、听觉编码、触觉编码、味/嗅觉编码等几种形式,它们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而共同发生作用。

以视觉编码为例,对于地铁空间设计而言,视觉编码是一个非常庞杂的系统问题,它不仅涉及到地铁的功能、结构、生产技术,而且与设计师的意识,人们的审美观念有紧密的联系,具体表现为形态、色彩、材质等几种形式。

具体来说,形态的心理也就是点、线、面的感知心理。点给人以醒目、活泼、静中有动的感觉,并有集中、收敛、突出的作用。直线刚劲、坚固、简明、具有力量感、方向感、硬度感及严肃感。而曲线柔软、温润、丰满、给人一种轻松愉快、光明、希望、柔和、优雅的感觉。面都是通过具体的形来表现的。同一个面,如果所取之形不同,给人的感知心理作用也不同,比如长方形、三角形和椭圆形等。在这个意义上,地铁内外的空间设计应该合理的运用点线面的心理效应及三者的相互组合,来正确、生动、合理的传达设计者的理念。关于材质,丹麦设计家克林特说“选择正确的材料,择用正确的方法去处理材质,才能塑造率真的美。”材料的感觉特性又称材料质感,它是人通过对产品的色泽、纹理、软硬、轻重、糙滑等形状的感觉,产生的一种对其所用材料的质的特征的直观把握和审美感受。具体选择何种材料,除应考虑工程学上的安全因素外,还应从地铁设计想要提供给公众的感受和体验出发。

2、认知心理学层面的地铁空间设计策略

地铁内部服务设施的设计,应遵循操作简单实用的原则,以便于公众在乘车时在对地铁内部空间及设施解码过程中省时省力,轻松愉快。这也符合“认知最省力”原则。

这里的可识别性分为两个角度。一是地铁内外部空间的标识系统的可识别性。地铁是一种定时快速的公共交通工具,站间运行速度与到站至发车的间隔时间都非常短。因此,地铁车站都必须有明显的特征和标志,从而帮助公众迅速解码,以免误乘和错站。如车站造型的特殊性,线路色彩的差异性,确保乘客做出快速正确的判断。并且应设置清晰、醒目的指示标牌,引导人们的走向。可识别的空间还有助于人们形成清晰的表象,对于定向、找路、交往都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可识别的空间中,人们感到情绪上安定并有行为的自由,对环境有种控制感。二是非标识性导向系统的可识别性。大部分人乘坐地铁不仅是为了方便,更多的是为了节省时间,而不熟悉的乘客每寻找和阅读一个标识便花费好几秒时间。这在认知心理学的层面上,不利于公众快速、省力的解码。那么不靠标识系统导向那应该选择什么来导向呢?实验证明:色彩、材质、装饰、形态等都具有导向功能,还有一个使得这些所有导向方式得以实现的基础元素,就是记忆。要让一个地铁站成为导向可识别空间的典范,最好的效果就是能让地铁站像家一样为公众所熟悉。

在地铁空间的设计中应融入城市的文化特色,因为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息息相关。人们对城市的印象大都是从机场、火车站、地铁等大型公共交通空间得来的。地铁可以展示一个城市的性格、魅力及文化风貌。地域风貌和文化特色在地铁空间设计中的运用,对于公众的解码至关重要。国际上,很多城市都非常重视地铁的文化特色。莫斯科地铁(图1)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铁,以宏大的规模和华美的风貌闻名于世。整个地铁系统有一百多个车站,均以不同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为主题,采用彩色玻璃镶嵌及各种浮雕、壁画,并配以各种灯饰、雕塑等艺术品,有“地下宫殿”之美誉。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地铁(图2)保留了原始的挖掘痕迹,空间尽是天然的岩层和石料,结合车站的结构特征,经过人工处理,风格独特,将本身位于地下空间的地铁空间倾向于纯粹现代的表现,整个地铁空间变得神秘莫测,充满未知和期待,在车站站台候车也变得不再单调和乏味。

二、社会心理学与地铁空间设计

社会心理学中最有影响的认知论研究纲领,是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列昂・费斯汀格所创立的认知不协调理论。其理论假设的两个基本点是:一、人的认知系统中,存在着一种固有的维持其内部协调状态的倾向,假若这种倾向受阻或协调状态遭到破坏,个人就会感到紧张和不安。这种紧张和不安迫使人设法排除阻力,解除紧张,于是产生一种力求协调的动机。二、不协调出现以后,人们不仅试图去减少不协调,而且总是避免不协调继续恶化,以阻止不协调因素(信息)扩大。

1、社会心理学在地铁空间设计中的运用

如前所述,社会心理学的认知一致性理论认为人具有一种保持心理平衡的需要,而认知矛盾往往会打破心理上的平衡,使个体出现不愉快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会促使个体做出一定的行为,以重新恢复心理上的平衡。以地铁空间为例,由于人们容易将地下空间与死亡、埋葬联系在一起,同时处于地下空间可能会担心建筑坍塌而被掩埋其中的危险,而且设计简陋和通风不好的地下空间给人的感觉是潮湿和不 舒适,结果可能导致幽闭恐惧。这种种心理状态都是心理不协调的表现,而这种不协调则导致公众心理紧张和不安。紧张和不安又导致人们产生态度的改变。态度改变有两条路径:一是改变自己原有的态度,认为不是地铁环境的问题,接受环境并对用围环境产生正面评价。二是坚持自己原有的观点,认为地铁空间很难受,让人窒息,对环境做出负面评价。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会采取后者,也就是说,通过对地铁环境做出负面评价,从而消除认知上的不协调。由此可见,认知一致性理论对于地铁空间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2、社会心理学层面的地铁空间设计策略

要避免公众产生认知上的不协调,对地铁及其空间产生不良态度,在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整体风格的统一性。地铁空间设计在凸显线路文化特色及独特定位的前提下,应保持风格的统一。比如,香港地铁“迪土尼”线(图3)就将地铁空间设计成主题公园的风格,车站和列车的设计以缤纷欢乐、刺激惊险为主题,让旅客踏进车厢,在三分多钟的车程中即开始体验迪斯尼旅程的欢乐。

时下,人性化设计成了设计的风向标,地铁空间设计也不例外。人性化是指厂家在设计产品时力求从人体工程学、生态学和美学等角度达到完美,从而真正实现科技以人为本的目的。人性化设计理念真正体现出对人的尊重和关心,其核心是以“人”为中心,在设计和制造时都把“人的因素”作为首要条件来考虑。地铁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包括加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关注特殊人群;完善空间标识系统,消除乘客地下空间的方向迷失感;完善预警防灾设施,提供安全舒适的乘车环境等。

三、色彩心理学与地铁空间设计

色彩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美学等多门学科的基础上研究人类如何感知、评价色彩以及色彩如何作用于人和环境。色彩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不同波长的光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而产生色感时,必然导致人产生某种带有情感的心理活动。色彩与情感相互联系,比如色彩的冷暖感、轻重感、软硬感、明快与忧郁感、兴奋与沉静感、舒适与疲劳感等。

1、色彩心理学在地铁空间设计中的运用

人们总是用视觉来最先感受环境,而在一个固定的环境中,最先闯入人们视觉的是色彩,色彩处理的好坏不仅影响着视觉美感,而且影响着人的情绪及工作生活效率。公众每天上下班及出行花在地铁上的时间越来越长,因此,地铁空间的设计需要运用色彩心理学的相关原理,保证公众在地铁内外环境当中能够顺利、便捷地获取需要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满足人们安全、舒适的心理需求,弱化地下空间中的密闭感。

地铁空间设计首先要观照色彩的象征性和表现力。在社会中,色彩非常容易带有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情感和象征等语言和意念。色彩的象征及表现力,对大多数人来讲是共性的。地铁空间设计还应考虑色彩联想的运用。色彩的联想与人们的生活经验和个人情感联系在一起。色彩联想既受到人的经验、记忆、情感、知识等方面的影响,也与民族、年龄、性别、性格有关。因此,可以在设计中融入轻松愉快、自由创意的元素,通过色彩的联想引导乘客产生愉悦的联想和情感。

2、色彩心理学层面的地铁空间设计策略

运用色彩的色相、明度、彩度的组合以及配色原理,增强地铁空间标识系统的识别性。比如,地铁空间界面色彩设计要尽可能地采用高明度色,并在具有色度倾向如或暖或冷的基色上,适当布局一些彩度较高的点缀色,以增加空间轻松、生动的气息。

服务于地铁空间文化塑造,通过色彩景观规划凸显城市传统与文脉。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积淀和特色,要把色彩作为改善环境、表现城市文脉和延续城市特色的重要元素。地铁空间色彩规划要以此为基准,坚决杜绝“色彩污染”的现象。

运用色彩搭配营造轻松愉快的乘车环境。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很少单独使用某一种颜色,一般都会将多种颜色搭配起来使用。因为多种颜色的搭配能制造出多种多样的心理效果。地铁空间设计应将本线路或者本车厢的主色调和辅助色调很好的搭配组合,给乘客以美感、舒畅的心情。

注释:

[1]葛鲁嘉:《当代认知心理学的两个理论基点》,《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2]汪安圣:《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江湘芸:《设计材料及加工工艺》,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王聪:《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不足与创新》,《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年第10期。

篇4

一.食品包装色彩个性化设计的起因

(一)费心理的需求

法国著名符号学家皮埃尔·杰罗斯说:“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并不是购买具体的物品,而是在寻找潮流、青春和成功的象征。”然而受不同年龄阶段、消费层面、生活阅历、知识结构以及外来文化熏陶等影响,每个消费者看到同一食品包装时会有不同的感觉,因而产生不同的心理需求。设计的目的在于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两大需求成为人类设计的原动力。墨子说过:“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对食品来说,首先起码的是满足人的最基本温饱需求,然后再是包装设计带来的审美、心理上的关怀,包装色彩必须有新颖的感觉,才能引起顾客的注意,这是人类内心深处潜在的喜新厌旧的“恶习”所造成的。但长久以来食品包装设计中,化学化工论文用暖色来诱发食欲的这种逻辑思维定势成了设计师最热衷使用的方式。事实上,以往这种设计上的从众心理导致了几乎所有品牌的食品都湮没在同一性中而丧失最可贵的独特性。

(二)市场品牌的竞争

时至今日,随着消费者审美鉴赏力的不断提高,以及在报纸、电视、网络媒体的耳濡目染之下,消费者对色彩的理解也比过去更加理性、个性,并渴望在大同小异的包装中寻求全新的色彩刺激。消费者的需求不仅限于被动满足,而更在于主动创造,以此来满足个性化的心理需求。

(三)设计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的需求,决定多元化的设计,也出现了多元化的食品包装色彩。从上个世纪80-90年代,个性化设计在多元化设计时期成为焦点,并逐渐形成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不仅在包装结构上赋予了个性化设计,包装的色彩设计也不例外。包装色彩的个性化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本质特征,是从色彩上体现对人性的尊重,关怀,创造和谐、舒适的色彩视觉,更有利于人的生存与发展。成功的包装离不开先声夺人的色彩美感,色彩不仅起促进销售、树立品牌形象的作用,还具有呼唤情感的力量。色彩作为包装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会计理论论文具有类似语言的功能,在对人们形成直接、强烈的视觉中击的同时,又与消费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个性化食品包装色彩设计表现特征

个性化思维是指“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对事情反过来想一想,站在习惯性思考问题的对面。克服常规色彩逻辑思维刻板、单一、从众的局限性,以达到创造机会的目的,以寻找事物中的新视点”。在食品包装色彩设计过程中,正确地运用个性设计思维,来冲击人们常规的视觉经验,从而创造性地解决设计中的问题。它的提出以不违背逻辑为目的,不抛弃色彩逻辑思维的既定秩序,兼容逻辑与非逻辑思维,运用大脑潜意识活动,在常规中求特异,从定势中寻觅突破,大胆而前瞻性的运用色彩,拓展食品包装色彩空间,充实包装色彩内涵,丰富包装色彩语言,使商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一)兼容逻辑与非逻辑思维的统一

色彩的可变性和多样性决定了色彩的复杂程度,但多数人都认为色彩具有的情感暗示作用,是色彩作用于人的心理,靠人的联想产生。因而,在食品包装的色彩设计中,设计师往往通过人们对色彩存在的一些固定联想而展开设计:比如,在炎热的夏天,冷饮食品的包装用冷色调,给消费者凉爽、降温、解渴的心理感觉;在寒冷的冬季,营养品、保健品等包装设计应采用暖色调,给消费者温暖和热烈的感觉。消费者的这种情感变化向设计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促使他们在进行色彩设计时克服常规的色彩思维模式,运用逆向思维方法,多角度、多视点地丰富包装色彩的设计语言,从而充实包装色彩的情感内涵,拓展包装色彩的情感领域。如“娃哈哈”纯净水的包装设计就大胆地使用了暖色系列的红色,设计师从反常规的思路出发,让人联想到红彤彤的炎热夏日,进而联想到清凉可口的纯净水。总之,包装色彩情感的个性要求设计师摆脱传统色彩观念的束缚,运用设计新视点创造出色彩设计的新感觉、新样式,使包装商品在竞争中独树一帜、脱颖而出,促使企业的包装设计迈向个性化的发展方向。

(二)传统色彩与现代色彩的统一

食品包装色彩设计,首先应考虑它能否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近年来,许多食品包装色彩设计倾向于运用传统色彩与现代色彩相融合的配色方案。中国传统的色彩强调传神、写意的韵味,崇尚平淡自然、朴素幽深的意境,而具有现代感的色彩搭配则简洁、基础教育论文明快、时尚、优雅。两者的融通必然会使人产生亲切、自然、和谐、安详、人性化的心理体验,加深消费者对食品包装色彩的理解与回味。市场上流行的具有中国传统色彩的饮料包装“王老吉”,采用传统的中国红和黄色为色彩视觉主旋律,向消费者发起强大的视觉传达攻势,增强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已获得商业成效。人们欣赏着这样经典的包装设计,感受着源自色彩魅力的高品质生活,自然会与“商品”和“设计师”产生情感的互动交流。

篇5

中图分类号:TU238+.2文献标识码:A

色彩之于人们的生活,犹如调料之于佳肴。试想一下,如果生活失去了色彩,就如佳肴失去了调料,将索然无味。色彩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时刻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及情绪的变化。尤其是在封闭的人为的室内空间当中,更加显得尤为重要。人们可以通过色彩来调节心情,减缓压力。那么,不同的人群对于色彩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幼儿作为一群特殊的人群,生理以及心理都未发育成熟,也正是处在对色彩的认知阶段。因此,色彩对于幼儿还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幼儿园的室内空间色彩布置应在统一中又有创新,根据室内空间的不同作用合理布置色彩分布,使幼儿正确认识理解色彩的表现,构建一个令孩子们舒畅的环境,提高孩子们的生活情趣。

一、幼儿园的场所特征

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的空间环境是幼儿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在幼儿的生活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设计不应只是为幼儿提供一个保护用的容器,幼儿园作为我们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西安交大幼儿园作为交通大学的附属幼儿园,决定了它有着不同于一般幼儿园的教育氛围。它依托百年名校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氛围,着力创造适宜每一个孩子发展的教育环境,也正是这样的氛围使得它对园内各个室内空间的布置更加重视,尤其体现在色彩应用上。根据幼儿园不同的室内区域划分,对各自的色彩要求也不同。

二、幼儿园室内空间的分类及特征对色彩的要求

幼儿园室内空间分为学习室、活动室、卧室、衣帽间、教职工办公室、医疗保健室、病儿隔离室等几部分。由于不同空间的作用不同决定着室内的布置以及色彩场景也截然不同。但都是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为宗旨。

(1)学习室

学习室是孩子们接受教育,老师传授知识的地方,应该形成严肃的学习氛围,但是又由于接受教育的这个群体是幼儿,所以这个氛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应根据幼儿的情况,以柔和、活泼的方式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吸取知识。而不是以生硬强行的手段一味灌输知识。因此,学习室的色彩应以严肃活泼为主,既可以让孩子们认识到这是学习知识的地方,又不会造成孩子们心理的拘束感和压抑感。

色彩以及图案布置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但是,过分鲜艳的颜色会使人产生倦怠的感觉,过分深暗的颜色则会使人的情绪感到沉重,在孩子们学习室的布置当中可以以平静的白色绿色为主,使孩子们静下心来,同时布置一些少量的彩色元素,增加学习的趣味性,缓解紧张的气氛。

(2)活动室

对于儿童来说,活动室应该是安全、宽敞、整洁且对孩子们有吸引力的室内空间,也是他们所处时间最长的空间,活动室的面积相对于其他教室也会大一些,供孩子们在此游戏玩耍。。简单、鲜艳、明快、活泼的纯色调和甜美的柔和色调是被他们接受和欣赏的。最好是结合丰富的想象力,在自然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形成连续的、动感的、美妙的色彩整体。这样的话就可以营造出一个既活泼动感,又不会过于浮夸的环境供孩子们游戏玩乐。

总的来说,在整个幼儿时期,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较弱,缺乏一些想象。推论、象征的能力。只能从直观的表面看自己喜爱的颜色。这也是这批人群的特殊性造成的。因此,活动室的色彩虽然多样化,但也应遵循幼儿心理喜好。

(3)卧室

卧室是幼儿休息的地方,需要营造一个宁静、温馨的气氛,蓝色是精神安定剂,可以是人的情绪镇静,帮助睡眠。因此幼儿卧房选用蓝色系。但是若一味的将卧房的一切都布置为蓝色,又显得有些清冷,会使人觉得过于忧郁,所以,在卧室中添加一些清淡的花纹图案,增加少许的绿色会对忧郁的气氛有所缓解,另外,根据季节的不同,室内布置也有所不同,冬天的时候,铺上红色的地毯,粉红色的窗帘,都可以使房间变得温馨而又宁静。夏天的时候,则换上清凉的颜色都可以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休息氛围。(如图所示)

(4)其它

除了孩子们的学习室、活动室、卧室以外。幼儿园还有许多的其它室内空间布置也是不能忽视的。由于幼儿这一特殊的群体,身体心理尚未发育成熟,所以,他们所处的各个环境一定要符合幼儿的心理需求,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在幼儿园还有一个特殊的室内空间值得注意就是医疗保健室以及病儿隔离室。它不同于成人的卫生所或者医院的布置,如果室内全部像常规刷成白色的墙壁,白色有时候给人的感觉是希望,但有时候给人的感觉却是恐惧和悲伤。尤其对于幼儿来说,会对他们造成一种心理上的恐惧,从而产生抵触和排斥的心理。达不到治疗的效果。因此,在室内设计上,色彩应该以白色为主,可以让人心情平静,在加以淡绿色、淡粉色这样柔和的色彩,减少幼儿心里的恐惧。

三、总结

色彩心理与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相密切相联系。根据相关的研究,幼儿大多在3-4岁的时候,可以辨认出色彩的色相及明度,到了5岁后,大概可以识别出全部的色相,清楚色彩的明度层次,并在此基础上逐渐显现出色彩对幼儿心理活动及行为活动造成的影响。因此,幼儿园建筑的室内外空间应该满足幼儿的心理特征,从幼儿的审美角度作为依据来设计,加以新奇、鲜明、直观的形象取悦孩子,并使这些建筑作为他们欣赏使用的主体,最终构建出满足孩子心理需求的色彩场景。

参考文献

[1]林川.幼儿园教育环境之探讨:=硕士学位论文].西安:西安冶金建筑学院, 1987

[21周南.小学校园规划与儿童行为发展之研究.建筑学报,1998(08)55一57

[3]王小慧,张卫华,吴良等.心理学在托幼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陕西煤炭,

2002(02):46一48

篇6

引 言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群素质的逐步提高、世界人口步入老龄化等问题以及现代医学新模式的确立,人们对医院环境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决定了现代医院的确立、建设已经超越了“治病防病的场所”的简单定义。现代医疗服务已经从供给型向经营型转变,更强调“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医院环境色彩。高新技术的使用促使现代医疗过程逐渐从生物实验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医学模式转变。医院的功能不仅仅停留在对疾病本身的治疗上,而是对人的个体进行全方位的健康维护,包括生理及心理的治疗护理。

一、现代医院环境与情感

所谓“医院环境”是指人们对医院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所产生的心理、生理及社会意识的总和。医院环境作为医院文化的载体,能让员工、患者从无形中感到有形,从抽象中感到具体,并把美学原理应用于医院文化的实践与发展中,使这种审美文化成为沟通医院与员工,医院与患者,员工与患者思想情感的桥梁,使外在的物质映象转变为内心的信念。

这一解释包含了对医疗意义认识的深化以及对就医过程中整体环境设计对人的感官意识和心理情感所产生的人文关切,更是一种将医疗与环境艺术情感相结合的利用。现代医院建设发展越来越重视医疗环境的人性化,注重环境品质的优化和提高,追求与整体医学模式相适应的整体医疗环境,寻求适用医疗技术与情感点的平衡,突出人性情感的“绿色医院”。环境艺术是绿色的艺术与科学,是创造和谐与持久情感的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它与人所处的空间状态包括医院环境都十分相关。“情感是人所特有的,是有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它是同人的社会性需要紧密地联系着的。消费者的情感丰富而复杂,有属于社交类的情感,如父子情、夫妻情等家庭情感;也有朋友情、邻里情、战友情等人际交往情感;有属于自尊审美的情感,如美感、民族感、独立感等;也有属于自我发展类型的情感,如认可感、赞誉感,等等。”①李彬彬观点中提出人的自我情感的认识,情感是人类所特有的复杂的心理描述表现,可见在医院这一特殊的环境中更需要有人的情感体现。社会对医院环境进行艺术设计的目的不仅是令建筑物本身空间结构更合理、现代化气息更浓郁,更重要的是创建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情感氛围。这种情感环境氛围能够针对医疗需求平复人们情绪,令其更为理性地面对、配合医疗过程。

二、医院环境与色彩

“一个人的现实观察,总会受以往所见、所闻、所知的影响,积累越多感受就会越丰富。”②环境设计导入医院的整体环境规划是现代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色彩的运用是影响人们对医疗环境中视知觉、感受到不同心理情感的主要元素。长久以来,医院环境中单一的白调占据了人们视觉主要部分,传统的医院环境大到医院主体色、标准色、墙壁、医护人员的服装统一标准,小到病历、桌椅等环境中的任何细节都会采用自认为“洁净”的白调。为何儿童听见“医院”名词就哭闹或者看到白色区域就止步?这是小孩长久对医院的观察、积累将医院的视觉存在概念为白色建筑,其中包括人的存在都是白色,受这些白色人、物的影响,小孩对医院的理解就是“”。可见长久以来“白色医院”在人们的记忆中有着很深的印象。研究证明人长时间在白色环境中生活和工作,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和精神紧张,因此现代医院的建设中,越来越重视医疗环境的功能色彩的规划、室内公共空间的处理方法,力图达到一种符合亲近病患的世俗化艺术效果。现代医院公共环境中所采用的各种各样的修饰手段已逐步改变了人们印象中医院混乱拥挤的紧张气氛,同时重视环境色彩的个性设计,为患者创造了舒心愉悦的医疗环境,从人的视觉情感印象和心理理疗两方面考虑研究得来适应于医疗工作环境的色彩体系能够很好的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作用,改变以往人们对医疗环境色彩的单调认识。

医疗色彩环境形成的心理情感表述,对患者能起多大的作用?调查研究表明,医院的室内外色彩环境,对于病患者的治疗起了医药之外的心理辅助作用。对于医院色彩的人性化设计研究,以现代专科医院尤为突出。这些专科医院在接受现代社会环境艺术的熏陶之时,结合医院这一特殊行业的医疗作用,把多种色彩运用到医院不同的功能区中。例如很多女性医院在环境色彩的使用上,大胆打破以往医院白茫茫的单调视觉感受,而在医院环境中加入粉红,以达到镇定患者情绪同时呼应女性主题要素以达到让患者感受到医疗环境的温馨情感作用,大大缓解了这些女性患者入院前的焦虑情绪,通过色彩心理上的暗示作用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色彩在医院环境中的心理理疗作用

人们对医疗环境与色彩的关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患者的年龄、病情、性别的不同,对于色彩医疗环境的考虑,也有着不同的角度。

1、色彩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色彩?SageGeorge给色彩定义为:“大脑对某固定波长的光投影在视网膜上所做的反应” ③,大脑对不同波长做不同的反应,当某一适当波长的光进入视网膜时,色彩刺激即已开始。色彩由颜色构成,是指颜色间的组合在视觉上构成的不同明度,不同色相,不同纯度的既对比又呼应,既排斥又依存,既相反又相成的对立统一关系。这样的不同色调的颜色的有机构成,能给人的视觉以和谐感,色彩感,美感。

“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中,色彩是吸引视觉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渲染感人的氛围,传达特定的信息;可以通过强烈的对比关系吸引注意,也可以强化感性的诱导作用。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④人的色彩感觉信息传输途径是光源、彩色物体、眼睛和大脑,也就是人们色彩感觉形成的四大要素。美国光学学会(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的色度学委员会曾经把颜色定义为:颜色是除了空间的和时间的不均匀性以外的光的一种特性,即光的辐射能刺激视网膜而引起观察者通过视觉而获得的景象。

色彩感觉总包含着色彩的心理和生理作用的反映,使人产生一系列的对比与联想。在我国国家标准GB5698-85中,颜色的定义为:色是光作用于人眼引起除形象以外的视觉特性。,医院环境色彩。根据这一定义,色是一种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眼的视觉特性,而人的视觉特性是受大脑支配的,也是一种心理反映。

2、 色彩的心理理疗效应

在心理学上,对于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叫联觉现象。,医院环境色彩。人们对颜色的感觉容易引起联觉,因此,颜色容易对人的心理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医院环境色彩。艺术心理学家认为,色彩直接诉诸人的情感体验。它是一种情感语言,它所表达的是一种人类内在生命中某些极为复杂的感受。颜色的冷暖,在程度上存在着差别。这些差别在人们的心里,决定于人们对它们所联系的具有同样颜色的实物的印象,或者受社会文化和个人理解的影响。因此,设计师在运用色彩的时候,不仅需要从美学的角度考虑,而且需要考虑色彩的心理效应。

现代医院环境的建设是基于色彩的心理理疗的理论基础上,把医药治疗与色彩心理理疗进行了糅合。根据色彩心理学家和病理专家研究,色彩的心理效应是通过眼睛感知,再传输到大脑,人受到色彩的刺激以后,产生对色彩的反应,如引起人们产生阴暗、冷暖、轻重、远近等感觉,同时对人的身心产生极大的影响,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的行为与健康,如产生兴奋、忧郁、紧张、轻松、烦躁、安定等心理作用。正如美国色彩学专家吉伯尔(w.Ger-ber)的色彩理论所阐述的,即色彩是一种复杂的艺术手段,可用于治病,色彩直接引起人和动植物生理上的反应,针对各类色系在医疗环境中的不同功能和作用做如下相关的探讨。

3、医院环境中的色彩心理理疗

医院属于特殊的环境设计,受传统医院环境概念和中国人自身对色彩的愉悦和恐惧的理解,医疗色彩设计受人文、社会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尤其根据具体地点、不同人物以及性别、年龄的不同针对色彩在医疗环境中的设计,作以下分析:

从环境上分,医院由医疗区域、后勤生活服务和行政管理区域组成。行政和后勤办公区是后勤和行政部门人员的工作活动场所。该办公区的主要功能是为医院工作人员提供后勤服务和执行管理职能。因此,根据该办公区的功能及人群的特性,在该区域选择中性色——白色作为周围环境的主色调,并以医院标准色辅助该区域环境主色调,从而达到统一视觉形象的识别作用,同时起到激励工作和识别企业色彩的暗示性作用。

医疗区域是医院的主体。医疗区域根据职能的不同又可以再分为三个区域:门(急)诊部、医技部和住院部。由于这三个工作区域的职能和功能的差异性,导致了环境的色彩的运用上的相异性。

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研究发现,色彩除了对人视觉器官的影响,还对其它感觉器官和人的心血管、内分泌机能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都会产生影响。合理的色彩搭配有益人们身心健康,不合理的配色只会使人觉得精神紧张容易疲劳。

门诊大厅是医患者比较集中的区域。研究显示,在现代医院大厅环境设计中,浅色调如米黄、乳黄等黄调逐渐取代白调成为了医院室内色彩的基调。根据色彩专家的研究,黄色是最令人愉快的颜色,被认为是知识和光明的象征。温和欢愉的黄色能适度刺激神经系统,改善大脑功能,可以使血压降低,对肌肉、皮肤和太阳神经系统疾患有疗效,同时它能促进健康者的情绪稳定。因此在门诊大厅这种人群拥挤的场所,多使用黄调,能过消除前来就诊患者的急躁和焦虑。

手术室是医院医疗区域中非常重要的功能区。美国的色彩专家研究发现淡绿都有镇静、安定作用,能治疗神经衰弱。鲜艳的绿色是一种非常美丽、优雅的颜色,它生机勃勃,象征着生命,绿色宽容、大度,几乎能容纳所有的颜色,它是希望的象征,给人以宁静的感觉。绿色对人的视觉神经最为适宜,它是草木的生命色,能使人产生凉爽、清新之意,给人以生命的活力,有振奋人心的奇功异效。因此,美国在二战结束后率先将“色彩调节”技术应用在医院的手术室中,将白墙刷成绿色,不但稳定医生的情绪,还可消除医生久视血红色产生的视觉疲劳。这一改进大大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因为人处于绿色氛围中,皮肤温度可降低1-2.2度,脉博平均每分钟减少4-8次,血液流速减缓,心脏负担减轻,呼吸平缓而均匀。在医院医疗区域的装饰中,除了利用涂料进行色彩的表现,同样可以利用植物或者绿色系的画作来进行点缀空间的需要,以达到利用有生机的绿色小景,给患者以心理上的一种安静、积极的心态帮助。

急诊病区里的病人大多是因为突发性疾病,情绪比较紧张和惶恐。因此,在该工作区域应该选择能使病人缓解紧张情绪的颜色作为环境色。,医院环境色彩。蓝色很容易使人想到蔚蓝的大海、晴朗的蓝天,是一种令人产生遐想的色彩,具有调节神经、镇静安神、缓解紧张情绪的作用。因此在病人相对集中的急诊治疗区域,很多医院选择蓝色作为环境色,帮助病人达到稳定情绪和镇静的作用。

针对儿童病区,在大面积的背景色选择沉着淡雅的颜色的基础之上,我们多可以选择鲜艳颜色的搭配,首先在视觉上让儿童觉得来到的不是恐怖的白色医院,而是富有童趣色彩的儿童世界。在儿童病区根据儿童的性格特征,在环境色的选择上,可以以欢快活泼的光辉色彩橙色为主,使儿童消除来到医院环境的抑郁沉闷情绪。橙色是新思想和年轻的象征,令人感到温暖、活泼和热烈,能启发人的思维。,医院环境色彩。它在心理上能够引导儿童联想到金色的秋天,丰硕的果实,一种富足、快乐而幸福的情绪感受。

在住院病区,根据病区科室的不同、患者病情分类的不同,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色彩的应用,从而对病患进行有效的心理理疗。譬如,在充满喜悦和激动的产科病房,针对初为人母或即将为人母的女性及家人的情绪、心理上的要求,我们可以在色彩选取上多偏向紫罗兰色与粉红色的搭配,因为紫色能让孕妇激动的情绪安静下来,粉红有补血、养心宁神的作用。紫色代表柔和、退让和沉思,给人以宁静、镇定和幻想,可以松弛神经、缓解疼痛,对失眠和精神紊乱可起一定调节作用;在临床治疗功能区域选择冷色系列产品,营造宁静的临床工作环境,消除医护人员的焦躁情绪;利用蓝色治疗肝炎、关节炎;用黄色和橙色治疗贫血、支气管炎、便秘;用深蓝色缓解疼痛;用红色提高血液循环,用黄色能促进激发忧郁病患者之欲望和意志,血液循环,增加唾液,刺激食欲;利用具有安适宁静之力量赭石色在精神病患者的医疗环境,;用纯洁无暇的白色,促进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都获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

结论

现代医院已经不仅仅承担着病理治疗的任务,同时通过对色彩心理学的研究,医院逐渐借助色彩的心理理疗属性为病患进行心理上治疗的研究领域内取得了不断进步。医院环境设计中通过对色彩功能特性的了解,加以正确的运用,就会如上文所介绍的,对病患的治疗与恢复产生积极作用。合理的色彩将有助于病患缓解疲劳,抑制烦躁,调节情绪,改善机体功能。在现代医院环境的改造过程中,充分考虑色彩所能起到的功能性心理治疗作用,将为病患的就医之路增添一抹有效的情感色彩。因而不同色彩在医院内外不同环境中的应用,将成为我国现代医院环境的改革的必然趋势并得以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设计心理学》李彬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建筑外观色彩的表现与设计》焦燕机械工业出版社

《视觉艺术心理》王令中人民美术出版社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儿童口腔科西安作者:方军,秦晗2007-5-8

摘自:

①李彬彬《设计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出版第154页

②王令中《视觉艺术心理》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出版第28页

篇7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5-0015-02

一、罗夏墨迹测试简介

(一)罗夏墨迹测试定义

罗夏墨迹测试(Rorschach Inkblot Method,简称RIM)是最典型的投射测验,由瑞士精神病学家罗夏(H.Rorschach)于1921年提出墨迹测验,是通过对标准化的刺激进行反应,并对反应进行观察分析来预测或推断被试者在其他场合的行为模式。它是以墨迹偶然形成的模样为刺激图版,让被试自由地看并说出所想的东西,然后将这种反应用符号进行分类(称为“记号化”),加以分析捕捉人格的各种特征,从而进行诊断的一种方法。

自创立以来,一直是临床上用得最广得心理测验之一,现在其应用也进一步拓展到了企业人员招聘等社会各个领域中。

(二)罗夏墨迹测试的本质

罗夏认为反应是由原有的记忆和刺激物所引起的感觉这两者整合而成。即由刺激物引起的感觉同原有心理印象的匹配过程,是一个能在意识层面上的操作。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讲,当事人的精神活动总共包含六项认知操作,分为三大阶段。阶段一为对刺激及其各个部分的视觉输入和编码。对刺激以及各个部分进行分类,以及对各个可能被创造出来的潜在反应进行等级评定。阶段二是放弃等级较低的潜在反应,放弃其他通不过审查机制的潜在反应。阶段三是根据个性特点和风格在剩下的潜在反应中进行选择。根据当事人心理状态在剩下的反应中进行选择。

二、反应领域的具体分类

为了获得对被试反应更精确和清晰的理解和把握,提高测验的信度,首先要对反应进行分类处理。这一步非常重要,分类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后续反应编码和对整个测验的结果解释。

罗夏墨迹测验的主要反应分类共有四种,每个反应分类又有自己的下位分类。第一种为领域的分类。这是根据被测试者的反应是在墨迹图像的哪一范围内进行的反应分类。如,被测试者看到的图像是墨迹的全体还是部分,若是部分,是大的部分还是小的部分;是普通部分还是异常部分或空白部分。

第二种为决定因素的分类。这是被测试者对墨迹的性质产生反应而决定的反应分类。如,形态、运动、颜色和浓淡都可以成为反应的决定因子。有时,墨迹图像的形状、颜色和浓淡能让人看到不同的东西。墨迹图像本身并未表示运动或立体的空间,但是被测试者有时却根据那样的感觉看到了东西。

第三类是内容的分类。这是由被测者看到什么具体的内容而决定的反应分类。反应的内容包括人、动物、解剖、性、物等。

第四类是平凡性或独创性反应分类。将最频繁出现的反应分类为平凡反应(P)。根据检查者的经验,在100个记录中只出现一次的反应分类为独创反应(O)。多数反应都是平凡反应,而不是独创反应。

三、符号化编码和一般符号的解释

符号化编码是罗夏墨迹测验中的一种具体分类过程,是将具有相似特性的反应归总分类后,给予相同的记号。符号化编码也是对被测试者反应结果的一个统计处理过程,通过这样的处理,就能比较明确地知道被测试者的人格特征和其他的一些心理特征。

罗夏墨迹的每个符号都有其具体的意义,因此了解每一个符号的所代表的意义,将对综合解释有很大帮助。大体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一)关于形态反应(F)

形态反应的质量是指被试作反应的事物与相应墨迹图版领域的视觉特征相符程度,反应被试的知觉特点与被试的现实检验能力。形态反应与自我机能、判断情绪的控制、智商水平等具有较深的关系,特别是智能评价的有力线索。

(二)关于运动反应(M)

运动反应是对形式知觉和动觉因素的解释。被试把解释的对象想象成在运动。对于M,一般赋予下面的意义:

智能,即具有良好形态水准的M反应,是高智能的指标。作M反应,需要在知觉和认知的机能中进行高水平的分化统合;想象力,M反应所表现的程度,表示此人是否能自由地利用想象过程,以丰富对世界的知觉。内部稳定性,在M反应中所显示出的想象过程,有助于适应,这种适应决定于内部稳定性。负形态水平中的M反应,表示控制力的破坏,不能将内部经验与外界统合起来。价值体系,M反应表示一种内在的意识价值体系。根据这个价值体系来控制自己的行为,正确地对待满足或延缓需求的满足。具有适当量和形态良好的M反应,表示定向与长远的目标。M反应也可以表现对原始冲动的自我忍耐程度。M和FM反应比较多表示此人能将长远目标的价值体系与生活冲动统合起来。同时看到人像的能力,与同他人保持良好的共感性的能力有关。自我概念,个人对社会环境的共感性性质,往往反映着他的自我像,所以可以在M反应的性质和内容中找出自我像的线索。

(三)色彩反应(C)

在考察色彩对解释的影响作用时,有各种不同的可能性,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形态色彩反应(FC),主要基于形态,但是也明显受色彩影响而作出的解释。FC表示没有失去感受性并能够控制情绪冲动,对人、对社会关系都具有稳定性。色彩形态反应(CF),主要是基于墨迹的色彩,但不是完全忽视形态的解释。表示情绪自发性的同时,又反映了情绪控制的弱点,儿童易出现,在成人则为自我为中心和依赖性的指标。纯粹色彩反应(C),由色彩的第一特性联合而产生的未分化反应。C反映了情绪控制的缺陷,是冲动性、爆发性等的轻微病理、退行的标志。

一般来说,FC形成感通的能力、CF是情感易变性的指标,而C是冲动性的指标。FC的回答越是多于CF的回答,则情感就越是稳定,适应性和形成感通的能力就越强。FC的回答越是接近CF的数量,则被试的心境越容易变化,情绪越不稳定,越是自我中心。

四、罗夏墨迹的应用

RIM一直是临床心理学界用得最多的测验之一。对心理门诊的调查发现80%以上的机构用RIM。对临床心理学家的调查也发现,82%以上的人说他们在评估中用RIM。而且综合系统的测试标准是当今美国和西欧应用最多,也是在美国大学中被讲授最多的方法。1997年,美国心理学协会专业事务委员会授予Exner博士杰出专业贡献奖。这说明RIM得到美国心理学协会的公开承认。美国心理学协会专业事务董事会把RIM看做至今唯一一个最具实力的心理学测量工具。

在美国,罗夏墨迹测验除用于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外,在临床心理学的其他分支领域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以司法心理学应用为例,据统计,除了有少于10%的案件对测验的信度和效度提出疑问外,其余案件均认为罗夏测验的结果可靠并且有效。

研究证明RIM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用途是心理异常的诊断。RIM被证明了精神病患者会在语言表达上有缺陷并且经常做出形状质量不良的反应。Hilsenroth等的研究还显示出RIM可以对分裂型人格障碍者进行诊断。Exner发现精神分裂症指标SCZI能够鉴别出80%被DSM标准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当事人,只有12%的来自其他心理障碍患者样组或是正常人样组的当事人被错误指认。

大部分认为,罗夏墨迹测试的使用者如果具备一定的经验和技巧,就能从测验中得到大量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有重要意义的信息。

罗夏墨迹测试的信度和效度并不低于其他心理测验。RIM与范围广泛的外显行为指标都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但RIM的效度随效标的不同而有相当大的变化,说明在不同条件下RIM的效度很不一致,但其他测验如MMPI等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因此,至少从已发明的研究中能证明RIM是有效的。

在整个心理测验领域,投射测验所面临的批评,罗夏墨迹测试在这方面可以说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即使它本身存在问题,这些问题还不足以否定它的价值。在更有效的测量工具开发出来以前,应继续倡导这一测验技术。但RIM是一个复杂的测量技术,使用时须遵守相关原则,经验和技巧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庆科,战秉聚.罗夏墨迹测验的实质[J].山东师大学报:社科版,1998,(1):71-74.

[2]郭庆科.罗夏墨迹测验与16PF在人格测量中的对照研究[J].心理科学,1999,22,(6):565-566.

[3]郭庆科,孟庆茂.罗夏墨迹测验在西方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334-338.

[4]柳菁.罗夏密墨迹测验综合体系在中国心里临床中的应用及实践研究[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5]陈雪霞.罗夏墨迹测验在心理健康评估中的有效性[J].大连: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6]Donald J. Viglione. (1999). A Review of Recent Research Ad-

篇8

室内设计是根据使用的建筑,环境的相应标准,使用适当材料和技术手段以及建筑设计的原则,以创建一个功能合理,舒适和美丽的室内环境需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空间环境既应该拥有相应的使用价值,满足功能上的需要,同时也应该具备能说明历史文化背景,建筑设计风格,人文环境等心理因素。创造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室内环境。

然而设计心理学则相反发展较为缓慢,在学科建设,基础理论等方面较为滞后,当今设计心理学范畴的问题在室内设计中有所显露,这些设计心理学范畴的问题又对室内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

一、室内建筑界面设计种类以及应用

(一)界面装饰的作用及分类

界面装饰的主要居室空间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尤其是在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的当今时代,改善和美化居室环境空间已逐渐作为人们的迫切需求之一出现在室内设计行业。作为空间维护体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的墙面,从过去仅仅只是简单粉刷墙面漆逐渐演变成为展现家居文化的一个重要区域。

在空间维护体中,界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既能划分空间区域,又能通过装饰来美化室内空间。墙面装饰的作用是保护墙体,美化环境。当下时代,主要有装饰涂料饰面,壁纸类饰面,玻璃类饰面,板材类饰面,陶瓷饰面等艺术造型作为潮流墙面装饰材质出现。

(二)装饰涂料饰面

装饰饰面涂料指的是能够稳固粘连墙体表面的涂料且能在墙体表面形成一张完整的漆膜。涂料不仅施工简便,维修方便,省工省料,而且质地轻,附着力强,色彩艳丽,质感丰富,以低廉的价格良好的质量以及耐水,耐污染,耐老化等优点深受顾客的喜爱。

(三)壁纸类饰面

壁纸,又称墙纸,是一种应用相当广泛的室内装饰材料。墙纸分类繁多,大致可分为纯纸类墙纸,无纺布类墙纸,木纤维类墙纸,硅藻土墙纸和金银箔墙纸。此类墙纸因为拥有色彩鲜明多样、图案生动丰富、豪华大气雍容、安全便利环保、施工简单方便、价格公道适宜等多种其它室内装饰材料所无法比拟的特点。此类装饰材料在得体成功的设计基础上,墙纸为顾客打造出理想、满意的家居气氛。

(四)板材类饰面

板材类饰面主要分为实木板和人造板。板材类饰以面纹理美观写实、强度高、材质好;尺寸稳定,不易因为外力因素造成变形,因此在使用过程中此材料能“小材大用”、“劣材优用”,满足各种尺寸、形状以及特殊形状的要求。木材以其具有其独特的优良特性,在当下社会已发展改良生产多种新型建筑结构材料和艺术造型装饰材料的环境中占有重要地位。

(五)玻璃类饰面

玻璃类饰面,它是一种较为透明的装饰材料,透光性较强。现在在一些酒店,住宅中对装饰要求很高,一般材料满足不了它的装饰需求,装饰玻璃因此应运而生。以其独特的装饰性能打造出非凡的效果,让人置身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的国度。玻璃的透光透明效果,玻璃的光线反射折射效果,玻璃的多色光亮效果,玻璃表面图案的多样效果,都拥有其他材料无可比拟的优势。

(六)陶瓷饰面及石材饰面

陶瓷墙砖和石材墙砖都为一种高档装饰材料。石材是一种古老的装饰材料,它装饰性好,耐久性较高,来源比较广泛。在材料选择过程中,石材装饰性的颜色,光泽,形状尺寸,质感等几方面共同决定了材料的优越性能。

二、墙面设计对受众心理的影响

(一) 色彩作用于人的心理世界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存在于人的潜意识之中。色彩要素是墙面设计中视觉效应最强烈的一点,大致分为冷暖和明度两大类。

1. 在冷暖上来看,色彩本身是没有冷暖和温度的区别,冷暖事实上是人的主观感受,是色彩对人的精神或者心理上的一种感官错觉,以致让人们感到冷或者暖。这些冷暖颜色给人们带来的感官刺激随处可见,比如当家庭中使用蓝色调,会使人感觉凉爽;冬天家中使用橙色窗帘,会使人感觉温暖。在室内墙面设计中,客厅,卧室装饰较适合选用偏暖的色调,以此展现出温暖、舒适的家居空间。而卫生间,厨房等空间则不然,应采用冷色调,由此打造出清洁卫生的居住环境。这些感觉是色彩给人们带来的心理错觉,物体表面温度根本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2. 色彩的心理错觉不仅仅存在于对于冷暖色调心理的区别,与此同时明度同样也是构成要素之一。通常条件下,颜色明度是使人产生轻重心理错觉的主要因素,颜色明度低会使人感觉比较重,有下沉感觉;颜色明度高,使人感觉比较轻,有上升,蒸腾的感觉。

3.当人们看到一个颜色或者色彩时,通常会联想起该色彩的物理载体,比如看到红色时很自然会联想到火、太阳、花等等,色彩是人视觉经验的结果。所以,色彩本身没有任何温度,不具备任何情感,只是人的感受和经验碰撞后产生自然心理反应。

(二) 材质是墙面设计的物质基础,墙面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正确的掌握各种材质,赋予各种材质以生命,把不同材质运用在不同空间,给人带来不同的知觉感受,同时也能给人带来丰富的心理感受。在室内空间中,材质的质地,肌理来看不同的材质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和视觉效果,即使是同样形态,采用不同材质也会产生不同感受与效果。

1. 板材,木材使用的历史几乎和建筑一样久远,使我们所知道的最古老的建筑材料。在视觉上,木材呈现出一种从浅黄到深棕色的不同色阶的温暖色调和自然肌理,同时在触觉上,他是温和的,软硬适中的,还具有合适的重量,适宜加工成各种形状。所以,木材在建筑工程尤其是装饰领域中,始终保持着重要的地位。墙面中采用原木质材料原木色,给人一种原生态的感觉。在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情境下,该色调作为一种适宜减压的方式,来帮助人们缓解一天工作的疲劳感。回到家扑面而来一种大自然的气息。

2. 石材,石材材质给人的心理感受上,具有持久,稳固,厚重,坚定等审美品质。在视觉上,不同石材以呈现出不同的纹样,肌理,色泽,不同的加工处理方式表现出从粗糙到光亮的不同面貌。从触觉上,它坚硬,冰冷,有重量感。天然饰面石材除需考虑色调选择外,还要考虑建筑物的功能。在家居中,客厅及卧室的装饰宜选用偏暖的色调,以显示温暖、舒适的情调;而用于卫生间、厨房的装饰宜选用素淡雅洁的偏冷色调,以显示出清洁卫生。石材表面越光滑,光泽度越高。为增加空间的视野程度或者想要打造出不同的虚实对比,采用不同光泽度的材料以改变其表面的对比程度设计者的不二选择。在客厅等较为开阔的空间中,采用光泽度较高的石材,使人感觉眼前空间变大,而在卧室等私密度较高的空间中,采用光泽度较低的石材,可使人感觉隐私。

3.玻璃,玻璃是一种现代建筑材料,给人感觉变幻,清澈,优雅的感觉。不仅如此,玻璃的装饰性能是活性的,是动态的,是充满生命的活力的。它与日光辉映,可使建筑物色彩斑斓,光鲜照人。夜幕降临时,月光投射在材料上,打造出居室充满神秘色彩的效果。当玻璃与灯饰光线相交汇时,使建筑物如天上的宫殿,亦可使其呈现出光怪陆离的家居空间;可使居室祥和温馨,也可使其冷光幽幽。

4.墙纸,墙纸的种类及其丰富,但给人的心理感受普遍为亲切,温馨,柔和。运用在室内空间中,让人感觉温暖,舒适。一般来说,墙纸选择冷色调或是暖色调,和房间的光线息息相关。如,淡雅的浅绿、浅蓝等冷色,较适宜于用在日照光线较充足的朝南或朝东的房间,与此同时,在光线条件非常好的情况下,墙纸颜色的选用应该适当加深一点,以柔化光线的强度,避免墙纸在强光的映射下泛白的情况发生。墙纸的颜色和图案直接影响空间气氛,大花朵图案降低居室拘束感。色彩浓烈、图案优雅鲜活,远观犹如置身清新的郊外环境的花朵图案,可以减少房间的拘束感,给人带来不仅是视觉上的盛宴,同时能让人释放出一天工作后的压力,此类墙纸较适合在格局较为平淡无奇的房间使用。通常情况下,欧式古典家具(比如咖啡色、黑桃木色)成为此类墙纸的首选搭档,既可以压做大花朵图案的妖艳,又可以为古典的低沉的家居空间中释放出一丝别样的亮色。如果选择的是现代简约家具的人们最好不要选用这种墙纸。图案较小的壁纸是面积小或光线暗的房间的最佳选择,宜选择图案较小的壁纸。竖条纹图案的墙纸可以增加居室高度。

5.装饰涂料,由于装饰涂料颜色众多,在色彩运用上给人视觉和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在室内设计中,色彩起着改变或者创造某种格调的巨大作用,往往会给人带来视觉差异和艺术上的享受。所以,色彩对人产生的第一映像是挑选装饰涂料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在阳光缺少的阴暗环境中,多采用暖色调来亲切的温度感;在光线充足的室内环境中,多采用铅灰色调来减低室内的明度;在人们短时间停留的公共空间中,使用明度较高,彩度较高的色彩,用来增强人们的热烈的气氛;卧室,办公室等较安静的空间中则需要采用调和色,灰色来获取安宁,柔和的环境;如果是在较为高大的空间中,最好采用丰富的色彩层次,扩大视觉空间并加强空间的稳定感。

(三)在墙面设计中,色彩,材质会成为消费者在选择时的重要依据。通过墙面设计的变化,达到与人建立亲和力的目的,提高室内空间的感官性。例如,在卧室的墙面设计中,采用暖色系,无光泽的皮质软包,让人感觉温暖,安静,私密性较高。而在客厅,采用冷色系,光泽度较高的石材,玻璃等,让人感觉视觉扩大,华丽而生动。

作为一份优秀的墙面设计案他不仅应该建立在积极满足各种技术,美学,以及设计心理学原理,并且应该最大化的,最高利用率的的使用室内空间。建立一个舒适合理,以满足用户的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满足的室内环境,以创造一个更适合居住和使用的家庭环境。逻辑设计遵循用户至上,突出对居住成员的关怀,,满足用户的不同生理和心理需求是人性化墙面设计的最基本要求。要深入剖析受众者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了解其感官的运用,通过设计者角色的置换以及打破惯性思维等方法,来满足受众者的各种需求。以人为本,一切设计都要把使用者放在最优的地位来考虑,不仅要满足空间的使用需求,使内部环境更加舒适化,科学化。还要在此基础上提升并完善空间的精神功能。从人性化的角度加以提升,实现物质,精神,使用的和谐和统一。

参考文献:

[1]诺曼(美)设计心理学[M].中信出版社,2010-03-01

[2]姜可.通用设计:心理关爱的设计的设计研究和实践[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09-01

[3]李彬彬.设计效果心理评价[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01-01

[4]姜秀丽.墙面装饰构造与施工工艺[M].机械工程出版社,2006-09-01

篇9

【摘要】语法教学情境化, 生活化, 增加语法课的趣味性心理学家认为, 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 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 语法课一定要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新课标》和其他研究文献也都提出语法教学不是目的, 要将语法现象置于有意义的.真实的情境中.

【关键词】语法教学情境化 生活化 增加语法课的趣味性

【本页关键词】欢迎论文投稿 省级期刊征稿 国家级期刊征稿

【正文】

四、当前高中英语教学实践的实施策略

( 一) 语法教学情境化, 生活化, 增加语法课的趣味性心理学家认为, 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 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 语法课一定要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新课标》和其他研究文献也都提出语法教学不是目的, 要将语法现象置于有意义的.真实的情境中.1.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语法教学应在让学习者充分接触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 只有在丰富、典型、正确的感性基础上,才有可能进行必要的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从而使学习者获得准确的理解。感性材料不足或不够典型,就很难使学习者形成明确的概念和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总是就地取材,或用同学们熟悉的生活中的鲜活的话语作为讲解语法的例子。用些通俗易懂的例子,可以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并利于学生记忆。2.创造必要语境进行练习和运用。学习者在初步掌握一定的语法要点之后,还必须通过大量变换练习提高熟练程度,并在相应的语境中灵活运用。语法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高考语法考查也总是放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因此,在孤立的句子中机械地进行的语法教学是错误的。我们应把语法结构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材料中,真实的交际情景中,去感知、理解、记忆,从而达到灵活运用,自然掌握的目的。古往今来,任何技能学习都离不开练习, 没有练习就没有熟练的技能。语言学家K rashen 主张通过习得活动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习得活动也就是练习,只是强调了在一定情景中运用语言。语言学习是一种乐趣,但首先是艰苦的劳动, 再生动的练习也难免被厌烦。因而教学过程别是语法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练习的多样性, 要做到练习的多样性,首先使用不同的练习形式。例如跟读或跟讲练习、替换练习、转换练习、改句练习、问答练习和翻译练习等。然后是练习中的语言材料应尽可能接近现实生活,这样的练习才是有意义的。

( 二) 突出重点,精讲易懂外语语法教学要想重点突出,就要精讲。一节课要解决哪个语法要点,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有时老师发现参考书或语法书上有很多好例句, 就搬到课堂上, 滔滔不绝地讲起来, 内容显得很充实, 但针对性不强, 可能会适得其反。英语教师为了讲明某个语法要点时, 一定要有针对性地列举适当的例句, 例句不是越多越好, 也不是讲得越细越好。教师应注意精讲, 教给学生的语法形式应尽量简单明了。例如在定语从句的教学中, 什么是定语从句, 它的位置, 定语从句应由哪些关系词引导, 什么情况下可以省略关系词等, 就不必祥讲, 因为课本上已经讲清楚了, 教师应该对学生最感困难的关于如何选择关系词讲清楚讲透彻。告诉学生选择关系词第一要点是看先行词, 第二是根据所要选择的关系词在定语从句中所作的句子成分。并给出合适的例句, 另外还须重点讲清定语从句在应用中的一些特殊情况。

【文章来源】/article/66/4381.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篇10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1-0027-03

【Abstract】Base on the research literatures on Early Reading Research from 2005 to 2011, the paper reveals th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status quo on Early Reading Research, uses subject words, abstract and contents to analyze the studies on, figures out different kinds of research topics, and explores various subjects on this study.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Key words】Early Reading Research Review Preschool Children Reading

一、引 言

阅读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低幼儿童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因此低幼儿童阅读是低幼儿童教育的重要内容。鉴于低幼儿童阅读的重要性,国外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我国,低幼儿童阅读起步则要晚很多,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并且主要集中在幼儿教育领域。[注1]2011年8月8日,《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由国务院公布,目的是为了促进我国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纲要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儿童发展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其中包括了儿童教育和阅读。这再次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低幼儿童阅读的关注。在这一背景下,本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国内该领域近几年的相关文献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与分析,力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目前低幼儿童阅读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

二、文献收集与整体分析

万方数据库是由万方数据公司开发的,涵盖期刊、会议纪要、论文、学术成果、学术会议论文的大型网络数据库,是与CNKI齐名的中国专业的学术数据库。

笔者选取万方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以幼儿阅读、早期阅读为题名分别进行检索,以期获得比就单个题目进行检索更为全面的数据。将与幼儿阅读、早期阅读无直接相关性的记录剔除,分别得到511条、373条记录(截止到2011年12月底)。具体分布如表1所示。

2005-2011年期间,以“幼儿阅读”和以“早期阅读”为主题的论文数如上表所示,总体上来看,低幼儿童阅读在学术界并未产生较大的影响,相关研究数量较少,但是对该领域的关注越来越多,文献整体呈上升趋势。为了便于分析,将表转化为折线图形式,见图1。

图1 2005-2011年低幼儿童阅读情况

对照以上折线图,可以清晰地看出:①2005-2009年期间,有关低幼儿童阅读的研究文献增长较为平缓;2009年以后的文献增长速度迅猛;②2009年以前,幼儿阅读和早期阅读的文献增长基本持平;而2009年以后,学术界明显对幼儿阅读的关注上升。

出现上述两种现象的原因:近年来,政府、高校、出版社、民间社会公益组织等都在参与低幼儿童阅读领域,社会各界对低幼儿童阅读的关注是文献增长的直接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研究者群体对概念较为清晰的“幼儿阅读”开始加强研究,这说明了0~6岁儿童,甚至是0~3岁儿童的阅读问题开始成为热门话题。

三、研究主题的分类与讨论

文献的研究主题是把握研究文献内容结构特征的重要标准。探讨文献的研究主题有多种指标。本文将引文分析中的被引用次数作为参照,将被引用超过3次的文献的关键词进行提取,依次归类。在这一梳理的过程中,把握2005-2011年期间低幼儿童阅读主题研究的几个方面。

论文文献的引用与被引用是体现知识内容的使用与继承,论文的相互利用是由学科领域本身的发展规律和研究活动规律决定的,任何一项科学研究都必须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吸取他人的经验来进行,论文文献之间的引证分析形成了引文分析的基础。

在引文分析中,论文的被引用次数是最基本的统计指标,论文被引用是该文献的质量、重要性以及影响力的体现,论文的被引次数是衡量论文受同领域研究者关注程度和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尽管施引文献的作者在引用某一文献时的引用动机具有复杂性和无法量化衡量的特点,高被引并不等于高质量,但是不管是正面引用还是批判性地引用,都属于科学探索范围。[注2]多次被引,足以说明被引的论文探讨的主题或者内容受到更多的关注,能反映出学科领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普莱斯认为在学术论文之间形成的引文网络结构中,只有极少数论文可视为学科的新的生长点,成为热门的科学前沿,为利用引文分析探测科学前沿的可行性奠定了理论基础。[注3]鉴于引文分析有滞后性的问题,有学者认为:对一个领域内的相对高频被引用论文进行分析,可以纵览某一时间段内学科的主要研究主题,结合时间序列分析,能够预测各研究主题的未来发展趋势。本文为了分析近几年低幼儿童阅读的热点内容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将2005-2011年7年间被引用超过3次的论文进行统计,并将论文题目及其发表年份一一在表2中进行标注。

将以上13篇文献的关键词以及被引次数进行抽取,列于表3,表3如下:

根据关键词统计结果,结合被引论文的内容分析,可以看出,近7年来我国低幼儿童阅读研究关注的焦点问题包括:①早期阅读教育、教学;②早期阅读内容及形式;③早期阅读策略;④发展心理学。

四、低幼儿童阅读研究现状的分类主题分析

1.显性主题分析

(1)低幼儿童早期阅读教育、教学。我国的低幼儿童阅读研究起步较晚,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研究领域主要分布在幼儿教育方面。与国外低幼儿童阅读教育相比,我国对早期阅读不是兴趣本位,而是教育本位。相关文献中多次提到“教育”、“教学”、“培养”等关键词,在一定程度上偏重于让低幼儿童学到一定的具体内容。事实上,低幼儿童阅读是着力塑造低幼儿童对阅读的热爱,培养一种终身受益的习惯,不具备任何功利性的潜移默化才是最好的方式。从文献研究方面来看,大部分研究关注阅读教育教学,与我国的社会现实及教育现状有关。

(2)低幼儿童阅读内容及形式。幼儿文学是近几年低幼儿童阅读研究中比较热门的关键词,与之对应的还有幼儿文学的语言特点、幼儿文学类书刊的材料等。就低幼儿童阅读而言,凭借成年人的语言,凭借图画、色彩、线条,凭借把书籍当作玩具,来进行“阅读”的活动过程。低幼儿童拿到书本以后,进行各种探索活动,以对待玩具的方式对待书刊,进行搬动、撕扯、翻转等。这些都有助于后期真正阅读的有益探索。让低幼儿童通过丰富的色彩和简单的图画,增强对阅读的兴趣。近几年的研究中,已经有学者提出阅读内容及形式的多样性,但具体展开详尽阐述的内容并不多。

(3)低幼儿童阅读策略。2005-2011年的低幼儿童阅读文献中,多以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为探讨对象,从被引文献的关键词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到,关于社区教育的探讨几乎没有。社区可利用的资源是极为丰富的,包括博物馆资源、图书馆资源、美术馆文化馆资源等。在社区,除了这些场所,还有对应的人力资源,比如图书馆工作人员,他们同样有较为丰富的阅读策略指导。《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对于儿童阅读和图书馆服务给予了较多关注,更强调儿童权利、儿童优先和儿童参与原则并指出在制定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配置公共资源等方面要优先考虑儿童的利益和需求。在以后的研究中,学者可以在为低幼儿童阅读服务方面,加强对社区公共图书馆的研究。

(4)儿童心理学。关注低幼儿童阅读,研究低幼儿童心理学是很有必要的。幼儿与成人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成人应如何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选择阅读素材和阅读方式,提高阅读的效益及乐趣。在文献梳理过程中,本文发现行为主义学派和认知心理学派的理论在低幼儿童阅读中被多次提及;而罗杰斯的“自我理论”、语言强化说、信息的识别及选择理论、埃里克森的个性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元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等是非常重要的低幼儿童阅读心理学理论依据。

2.隐形主题分析

阅读是和图书馆分不开的。任何年龄段的阅读,都与图书馆有着紧密的关系。低幼儿童是特殊的人群,比起成年人,他们没有能力自己去图书馆,但这不能成为图书馆忽略的一个群体。《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第四部分内容为“儿童与社会环境”。这部分内容中指出:要为儿童阅读图书创造条件;推广面向儿童的图书分级制,为不同年龄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图书,为儿童家长选择图书提供建议和指导;增加社区图书馆和农村流动图书馆数量,公共图书馆设儿童阅览室或图书角,有条件的县(市、区)建儿童图书馆;“农家书屋”配备一定数量的儿童图书;广泛开展图书阅读活动,鼓励和引导儿童主动读书。[注4]纲要给图书馆人,尤其是负责儿童阅读的图书馆人提出了要求。

在进行完基本的文献分析后,本文再利用万方数据库检索了2009-2011年间有关图书馆对低幼儿童阅读研究的文献情况。以“图书馆”和“早期阅读”进行检索,获得8篇文献;以“图书馆”和“幼儿阅读”为关键词进行检索,获得4篇文献。去掉重复文献两篇,结果为10篇文献,其中载于CSSCI期刊上的文献为3篇。

从表4文献分析中可以得到如下结果:低幼儿童阅读开始受到图书馆界的关注,虽然目前进行研究的还不是超大规模的,但是核心期刊上已经开始刊载有关该主题的论文,并且比例非常可观(从本来的简略研究中得到的数据是30%)。

五、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被引论文的分析,得出了近七年来我国低幼儿童阅读关注的四个主要领域:低幼儿童阅读教学、教育;低幼儿童阅读的内容及形式;低幼儿童阅读策略;发展心理学。分析结果与我国目前对低幼儿童阅读的实际状况比较符合。另外,本文还分析了图书馆与低幼儿童阅读的关系。低幼儿童阅读是一场读书文化运动,需要图书馆界的积极加入。从情况来看,图书馆界已开始在该领域展开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的研究成果。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选取的年份较短,论文数量较少。

注 释

1 张慧丽.中美图书馆儿童早期阅读研究综述[J].图书与情报,2011(2):2~6

2 刘俊婉.杰出科学家论文影响力的社会年龄分析[J].情报学报,2010(1):121~127

篇11

商业室内空间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商品、消费者和建筑,把握住这三个基本点是设计成败的关键。

一、商业室内设计的色彩

商业空间首先让人们认知到的是色彩,色彩的设计在商业设计中占有的比重最高。在室内环境中,各种彩相互作用于空间中,和谐与对比是最根本的关系,如何恰如其分的处理这种关系是创造空间气氛的关键。色彩的协调依赖于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和纯度之间的靠近,从而形成一种统一感,但要避免过于平淡、沉闷、与单调。因此,色彩和谐应表现为对比中的和谐、对比中的衬托色彩的对比度是指色彩明度与色彩的距离疏远,在室内装饰过多的对比,则给人眼花不安,甚至带来过分刺激感。为此掌握配色的原理,协调与对比的关系在此显得是控制、完善与加强这种气氛的基本手段。

二、商品与商业室内设计

对商品的分析大致可从下面几点入手:(1)商品类型的大小范围:同类商品的大小变化幅度有多大,比如乐器店既有巨大的钢琴又有精巧的口琴,而书店和眼镜店的商品则规格基本相同。这种不同的变化幅度造成不同的空间感,变化幅度大的商品,陈列起来造型丰富,但也易造成零乱,设计时应强调秩序,减少人为的装修元素。变化幅度小的商品排列起来整齐,但易陷于单调,设计时应注重变化,增加装饰元素。(2)商品的形:同一类商品的形变化多,空间就感觉活泼,但也易杂乱,如玩具店。若所售商品形象差异不大,构思空间时应注重变化,否则会使人感到呆板。(3)商品的色彩和质感:古玩、家电的色彩灰暗,塑料制品和玩具的色彩鲜艳,这就要求室内设计色调起到陪衬作用,尽量突出商品的色彩。此外,商品的质感也往往在特定的光和背景下才显出魅力,例如,玻璃器皿的陈列,就必须突出其晶莹剔透的特色,以吸引顾客。(4)商品的群体与个体:商品是以群体出现还是以个体出现对顾客的购买心理有很大影响。小件商品的群体可以起到引人注意的作用,但过多的聚集也会带来“滞销”的猜测。(5)商品的性格:商品的性格决定室内设计的风格。同是时装店,高档女装店的清新优雅与青年便装店的无拘无束应截然不同。室内设计的风格与经营特色的和谐与否直接关系着商品的销售。

三、消费者的行为心理与商店室内设计

(1)进入商店的消费者行为及心理。商业心理学将顾客分为三类。一是有目的的购物者,他们进店之前已有购买目标,因此目光集中,脚步明确;二是有选择的购物者他们对商品有一定注意范围,但也留意其它商品。他们脚步缓慢,但目光较集中;三是无目的的参观者他们去商店无一定目标,脚步缓慢,目光不集中,行动无规律,不同的商店接待的三种顾客的比例不尽相同,通过跟踪调查法绘出不同类型商店内的顾客行动轨迹,可为室内设计提供依据。(2)认识过程与视觉心理。从上面的分析看出,一系列心理过程的开头是“注意”,这就要求商品应具有一定的刺激强度才能被感知,根据视觉心理学原理我们可采取以下对策:增强商品与背景的对比。根据视觉心理原理,对象与背景差别越大越易被感知,在无色彩的背景上容易看到有色彩的物体,在暗的背景上容易注意亮的物体。比如在室内设计中采用暗淡的色彩,并进行低度照明,而用投光灯把光线投射到商品上,使顾客的目光被吸引到商品上。

四、建筑装修元素与商业室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