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30 11:38:0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电气专业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2优化教学结构
优化电气专业的教学结构,将电气专业的教学、实验操作、实践能力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在重视教学工作的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对中职学生实践活动的检验,要求每一位中职学生在做实验时,坚持以理论知识为指导,保质、保量地完成书本上每一章节的实验操作,并撰写相应的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在电气专业的实验过程中,懂得分析实验故障,妥善处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正确运用电气专业的理论知识。
3改革教学内容
改革电气专业的教学内容,做好及时充实、不断更新,从而提高电气专业的课堂教学质量,这也将是电气专业教学内容改革的关键要素。如果不能及时更新、充实学术前沿的专业技术,很可能使电气专业的教学工作与实践相脱节,不能很好地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求。电气专业的教学改革需要紧密结合中职教育的教学大纲,优化电气专业的教学内容,在广度、深度上都要有所提高,坚持科学性、超前性、实践性相联系。只有让电气专业的教学内容始终站在学术的最前沿,结合本专业的特点,才能使其与学术发展的趋势相符,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充分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积极地给中职学生介绍与本专业相关联的科研成果和发展趋势,从而拓宽中职学生的知识面,引导中职学生努力学好电气这门专业。
4革新教学方法
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电气专业的教学内容经常局限于书本知识,制约了中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的发挥。这就需要革新教学方法,积极引入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电子科技等手段来创新教学方法,吸引中职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中职学生通过网络视频等形式,自主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电气专业前沿的发展趋势。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其知识面,还促使中职学生的观念发生转变,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模式,极大地提高了中职学生的学习效率。专业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时,要明确教学目标,了解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根据中职学生学习电气专业的进度,及时压缩或延长教案,并在讲授中突出重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电气专业的兴趣。
5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生动、活泼、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更容易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热情。改革过去传统、呆板的“板书式”教学模式,采取适度的现场讲授,以多元化、层次化的新型模式传授电气专业知识。用课外作业与小组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来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允许学生持有与专业教师不同的观点,做好互动,形成良性的双向沟通。在电气专业的课堂上适当安排实践活动,鼓励中职学生积极动手,试做电路的专业操作,不断地加以调试,让中职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对各种电子元件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同时,电气专业的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安排中职学生进行计算机的模拟操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启发中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尊重中职学生的个性发展,树立因材施教的观念,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通过学生反馈的信息,积极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6授课时做好学科之间的衔接和渗透
中职院校培养出的学生应该是面向社会的应用技术型人才,除了要具备专业的电气理论知识以外,还需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电气专业教学要以本课程为中心,添加相邻学科中相同的专业知识,达到不同学科之间相互衔接、相互渗透,这样才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在授课时,教师应简单介绍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的相关数学或物理知识,阐述好重点结论。同时,中职学生应加强记忆,正确理解电气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为未来的电气知识学习做好基础铺垫。在当今社会,知识就是力量,不能将知识简单地分割为若干个学科。知识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学习知识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1.2教学、实践设施落后由于电气专业的自身特点和特殊性,其教学和实践设施要求相对较高。目前,我国很多中职学校由于规模教学或资金不足,导致其教学和实践设施不足或者落后,只有少数形成规模的或者资金充足的中职院校配备了数量不多的教学设施,例如数控机床、线切割机床、铣床等。但学生数量较多,实际操作的次数很少,加上时间一长,已有的设施变得落后,因此,制约了学生对新技能的学习。
1.3教材内容落后教材内容的落后是影响中职院校电气专业教学的最重要的因素。目前,我国中职院校所用的电气专业教材大部分都是偏重于理论知识,内容脱离实际,并与其他专业的交叉性和衔接性较差。这些问题都对教学造成了极大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1.4师资力量匮乏中职院校电气专业的教学离不开专业教师,而专业师资力量的匮乏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的中职院校电气专业的师资力量并不能满足教学需求,一些老教师的知识结构老旧,且对新知识吸收较慢,另一些年轻的教师刚走向工作岗位,教学热情充足,但教学经验不足。两者都不能很好地教授知识,影响了学生对社会上最新知识的吸收和学习。
2中职电气专业教学策略
为了让我国的电气专业教学得到有效提升,向社会输出更多的专业性人才,中职院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当前我国对电气人才的实际需要,优化原有的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主,偏重实际操作”为原则设计课程体系。
2.1.1减少基础课的课时由于电气专业偏重实际操作,因此可以适当减少基础课的课时。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是必学的科目,但由于中职院校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满足社会生产需要的专业性人才,因此,没有必要按照原来的模式安排这几门课,可以按比例减少课时数。另外,还可以根据教学目的或就业方向等对电气专业的学生开设专业职业道德、职业规划、体育、计算机等相关科目,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1.2制订合理的教学体系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制订合理的教学体系。对于实际操作课程,要求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掌握不同的内容。也可以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设置课程,例如电工技术、电机和变压器的学习等;组织学生去合作的企业厂房进行参观,理解所学内容在实际应用中的流程;组织学生参加电工等上岗证书的考试,增加就业筹码;在毕业前,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总而言之,只有有计划地教学,明确学习目标,才能保证中职院校更好地教授专业知识。
2.2增加教学、实践设施投入增加教学设施和设备的资金投入,一方面,可以申请政府财政支持;另一方面,可以与相关企业合作——中职院校为企业优先输出短缺的专业人才,企业为院校提供学生实践、学习的机会,互惠互利,获得双赢。
2.3科学选择教材对于知识的基础——教材,应当根据培养目的和方向选择更符合实际需求的教材。当前的电气专业教材应当更偏重于实际操作知识比例较大的教材,并随着知识的更新而更新。另外,还应当注意教材与其他专业知识的交叉性和连接性。
2.4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中职院校电气专业教学应当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双师型”的师资比例。重点培养、挖掘或引进一些既熟悉电气专业理论知识,又精通实际操作技能的专门型人才,并鼓励在职教师参加进修或培训,促进专业师资队伍的发展;引进企业中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高级技术人才,对其进行教学培训,然后走上教学岗位;还可以从其他学校或者企事业单位聘请兼职教师,以提高学校的师资力量。
一、电类课程理论教学改革
理论教学的首要任务应是使学生理解电类课程对其以后学习、工作的意义;其次,应结合电气专业所涉及的技术领域的发展、课程所涵盖的内容表明所授电类课程的重要性,不仅从观点,更从知识点的交叉来说明该门课程和电气专业其他后续课程的联系,进而达到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的目的。1.电类课程的理论讲授。理论讲授是学生获取课程知识的最为主要的途径,也是学生建立该门课程知识体系能力的最重要的来源。通过三年来在数字电路课程的讲授经历发现,很多学生的前期电路理论知识薄弱,甚至对模拟电路中的相关知识及二极管、三极管的基本理论也不扎实,如果直接讲授课本知识,将难以取得效果。于是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先将整个数字电路课程所涵盖的内容进行区域划分,让学生了解该门课程所需要讲解的内容;然后再将本门课程所涉及到的前期的电路理论和模拟电路的知识也加入进去进行二次划分;同时在具体讲授所划分的每一个部分时,不仅给出此部分的知识点与本门课程其他知识点的联系,更给出电路理论和模拟电路课程的相关知识点的体现。而限于自身单门课程讲授时间的限制,最后更是应针对性指出与本次课程知识相关的其他电学课程的知识点的章节,强调学生下课复习。笔者的这种讲授方法,在本校学生中有较大影响,学生普遍反应,虽然课程学习内容较多,学习任务较重,但学生接受起来也相对较为容易,效果也较好。2.电类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基于笔者的数字电路及电路理论相关教学经验,发现当前数字电路,教师更偏重EDA软件的教学;虽然EDA的发展使得可编程逻辑器件越来越流行,但电气专业的学生应该加重硬件电路的理论和实践的训练,先理论教授,然后再利用Spice相关软件进行仿真以使学生建立理论知识的联系,同时将电路知识形象化。以数字电路教学为例,具体做法是,课堂讲授时,从数字信号开始,逐步讲解门电路的具体组成形式(如TTL、CMOS门电路的构成形式以及相关理论分析),然后引入模块化的概念,以功能模块的形式来讲解整体功能性电路的构建形式,最后以具体的数字芯片来讲解芯片的构架、使用以及芯片与芯片连接时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在每一个部分,只要涉及到电路的组成形式,都要求学生使用Multisim或Pspice进行电路仿真,从而从基本的电路理论来了解电路中每一点的电流电压参量,进而完成整个电路的理解。而在扩展到芯片级别时,则采用系统电路仿真,从而使学生从关注单个元件的功能到关注器件功能,进而了解整个系统的工作原理,实现硬件电路的设计与制作。在完成上述的教学内容的教学后,针对每一部分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同时,辅以作业、答疑、课堂讨论以及软件仿真、实验等多种方法来对所讲授的知识进行巩固;同时,在讲授完所有部分的知识后,再对所有的知识点进行整体的系统性地串联回顾复习;这种讲授方法更容易降低甚至于消除学生对数字电路的畏难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在笔者的课堂上,只要是按照上述流程走下来的学生,一般都无需专门进行课前预习,即可掌握本门课程。
二、评价体系改革
电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必然需要有配套的评价体系的改革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实践中发现,实行多重考核制度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该评价方式具体为,课堂考勤占总评成绩的10%,作业占10%,课堂讨论(含小测验)占10%,实践作业(主要为仿真)占10%,期末考试占60%;三年来,学生听课认真程度和到课率均有大幅度提高,基本到课率一直维持在99%以上,学生也更重视课程的学习,课堂气氛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均有相当大的改善。电气专业电类课程的教学是一项艰巨工作,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注重将电类各门课程的理论知识相结合,指出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同时,结合教师的科研经验,给出所讲授的知识在实际研究和工作中的应用。最后,结合科学的评价体系必能使得学生良好地掌握各门电学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不断引入思考教学方法,探索教学模式,顺应时代和科学发展的需求,结合素质教育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作者:徐建 吴玉莹 单位:湖北省武汉轻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一、供电电源和负荷估算:
1.酒店的电源进线宜有两路高压,且来自不同的高压配电站。
2.为了保证重要负荷供电,酒店必须设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应急备用电源,且当市电失电后,发电机必须立即启动并在15s内能投入正常带负荷运行,机组应与电力系统联锁,不得与其并列运行,当市电恢复时,机组应自动退出工作并延时停机。柴油发电机组的容量应满足以下重要负荷的用电要求:消防负荷及保安负荷、生活水泵、全部或部分客梯、厨房动力、餐厅1/4-1/3照明、锅炉房、客房照明(至少应有一个灯)、电话交换机、有线电视机房、计算机房、冷库(总仓)等。
3.酒店负荷估算见表:
二、照明系统:
1.以下场所的照明亮度必须是可调光的和可变化的(具体方案可由灯光设计师拟定):所有的餐厅、酒吧、会议室、宴会厅、大堂、多功能厅、包房。
2.煤气房、日用油箱间及危险品仓库的灯具开关,应采用防爆型的产品。
3.酒店的公共大厅、门厅、休息厅、大楼梯厅、公共走道、客房层走道、户外庭院、消防楼梯及前室、疏散通道、地下层走道等非封闭场所的照明控制开关,可设在服务台(总服务台或相应层服务台)等处集中控制或采用BA控制。
三、广播音响系统:
1.走道、电梯内、大堂、餐厅、咖啡厅、公共卫生间、酒吧、包房、员工餐厅、更衣室、服务间、各后台区域以及其他公共场所都必须设背景音乐广播,且应能分区域控制音量。
2.多功能大厅等场所宜设独立式扩声系统。
3.客房内应设有可收听不少于4套节目的广播接收设备:2套音乐、2套当地的广播节目(FM)。广播节目可设在电视频道上,通过酒店内部的电视线路传送,或者采用专用的广播传输线路。
4.有线广播系统宜兼作火灾应急广播,此时应按火灾应急广播的要求确定系统。火灾应急广播必须能自动强切至各个区域并进行播放。
四、电话系统:
1.程控交换机出入局话务量大,不需要直接拨人功能,话务台功能较强。为满足旅馆客房管理和旅客的需要,应提供房间控制、留言中心、客房状态、请勿打搅、自动叫醒、综合话音和数据系统功能,并能与酒店管理系统的平台友好连接。
2.程控交换机容量应为客房数的2倍。
3.每间客房至少应有两路电话线且号码不同。一路供并联的房间电话与浴室电话,另一路供客人上网或传真,每路采用4芯电话线,其中2芯作为备用。
五、有线电视系统:
1.酒店电视节目必须有当地台、中央台、境外的卫星电视节目,包括:新闻、电影、娱乐、财经、体育等节目。
2.所有的多功能厅、会议室、餐厅、酒吧、员工餐厅、健身房、包房、娱乐场所等,都应有有线电视终端1至3个。
3.每间客房至少应设一个有线电视终端。
4.因卫星电视系统接收天线安装在酒店建筑的最高处,增加了直击雷的危险,故应作好防雷措施。
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除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进行设计外,还应有下列要求:
1.消防应急广播必须在火灾时能切换至每个客房,扬声器可安装在进门处的天花上。
2.锅炉房、高低压配电房、变压器室、发电机房应安装自动气体灭火装置。
3.电话交换机房、计算机房应安装吊挂式自动气体灭火器或自动气体灭火装置。
4.所有楼层内消防楼梯通向酒店外的防火门必须具有就地报警和控制室报警功能。
5.客房内的烟感探测器应带地址码。
七、计算机网络系统:
1.酒店计算机管理系统应包含以下业务范围:
前台业务管理;餐厅业务指导与管理;仓库管理;旅客资料管理;电话服务管理;设备运行监控及管理。
2.计算机房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应设置静态交流不间断电源装置。
3.计算机房应保证在使用时能避开非计算机管理人员进入的可能性;其次还不应与客房、餐厅、厨房、电梯及贮水池等相邻或连通。
4.每间客房应设至少一个数据端口(宽带高速网RJ45)。
5.采用综合布线将计算机系统、电话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等布线进行统一规划。
八、安全防范系统:
。在总服务台、外币兑换处、主要出入口、主要通道、主要公共场所、重要机房。贵重物品存放处设置闭路电视监控设备。
。闭路电视监视系统应能与报警系统和出入口管理系统联动:
在各重要通道的门楣上安装磁力开关或其他监察装置,监视通道状态。若监察装置被触动,中央监控系统根据程序设定的时间决定是否报警。报警后,中央监控系统发出联动讯号,利用闭路电视监视系统的有关镜头拍摄并记录下异常情况。
Ⅱ、客房要求:
一、电源:
1.每个客房应有两路电源:一路为正常电源,一路为应急电源。
2.每个标房至少有一个灯具接人应急电源回路,通常是进门小走廊的一盏灯。
3.每个客房应有一个独立的配电箱,通常隐藏在进门口的大衣柜里;高级客房内用电设备的配电回路,应装设有过、欠电压保护功能地漏电保护器。
二、灯具及插座:
1.卫生间天花上的灯具都应具有防水罩。
2.浴缸及冲淋房上方要求安装一个天花灯。
3.挂衣橱内应设带保护罩的照明灯具,且应受橱门开关控制。如壁橱内有夹层,灯具应设在夹层的下方。
4.床头灯应具有调光功能。
5.床头上方如有阅读灯,光照范围应小于12度,并可调整角度。
6.落地灯开关应安置在上方,如拉线开关,不宜采用脚踩开关。
7.写字台上方两个电脑电源插座为多用途的,其中要有一个英制方脚插座。
8.所有的电源插座宜选用两孔和三孔安全型双联面板,要求带有开关;除额定电压为220V以外的各种插座,应在面板上标刻电压等级或采用不同的插孔型式。
三、钥匙牌开关:
1.具有延时功能。
2.当钥匙牌取走电源切断后,风机盘管应自动切换到低速运行状态。
3.以下电器不应受钥匙开关的控制:
卫生间剃须刀电源插座;保险箱电源插座(用交流电的);小冰箱电源插座;床头边手机充电电源插座;床头边收音电子钟充电电源插座;门铃和“DND请勿打搅”指示;由应急电源回路供电的照明灯
四、照明灯控制方式:
照明灯为分散—总开关控制方式:
。小走廊进门处照明灯由门边和床边的二个双控开关控制,不受钥匙牌控制;
。对总开关的要求如下:
。控制:睡房内的照明灯、落地灯、写字台和小酒吧灯
。不控制:门廊灯,夜灯、卫生间和壁橱灯。
五、开关插座布置:
以下所列为一般情况,具体情况可根据精装修设计而定:
1.外墙边设一个“DND请勿打搅”显示面板和门铃按钮。
2.进门处内墙:
。钥匙牌开关,面板要带指示灯;
。走廊灯双控开关;
。控制睡房内照明灯的双控(门口)开关,面板要带指示灯;
。“DND请勿打搅”开关设在钥匙牌开关旁边,应选用专用面板,要与普通开关面板有明显区别,需带指示灯及图形标记或中英文字体(或者设于床头控制板上)。
3.卫生间:
。门外墙边设照明灯和排气扇开关;
。卫生间里面设吹风机,剃须插座;
。壁挂电话;
。电视音响开关。
4.床头边墙(若未设床头控制板时):
。高于床头柜以上的位置(一般高于台面10公分):
1)走廊灯双控开关—“Foyer廊灯”;
2)控制睡房内照明的双控(床边)开关,面板要带指示灯;
3)床头上方阅读调光灯开关,左右各一;
4)夜灯开关;
5)手机充电电源插座。
。低于床头柜以下的位置
1)床头边的电话端口设在床头柜下方的墙上,不能暴露在外面;
2)床头灯的插座;
3)收音电子钟电源插座220V.
5.写字台处插座、面板的设置安排:
。写字台上方的设置(一般高于台面10公分):
1)设一个数据端口(宽带高速网RJ45);
2)一个电话端口(拨号上网或传真机RJll),面板需带图形标记或中英文字体;
3)写字台上方设两个多用途的电脑电源插座,其中要有一个英制方脚插座(不受钥匙开关控制)。
。写字台下方的设置:
1)台式电话端口RJll;
2)台灯电源板(不采用插座,直接接入)。
6.电视机后面插座、面板设置:
。电视机电源插座;
。电视机RF/FM射频信号输入插座;
。电视机音频信号输出插座(连到卫生间喇叭);
。数据端口RJ45(备用线,视频点播或电视上网用)(五类线)。
7.其他必要的电源插座:
。落地灯的电源板(不采用插座,直接接人);
。清洁时吸尘器用的电源插座;
。电水壶的电源插座(要求带开关);
。备用等。
8.套房以及特殊房型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六、床头控制板:
客房若设有床头控制板时,应有下列控制功能:
。电视机电源开关;
。音响选频及音量调节开关;
。风机盘管风速高低控制开关;
。客房灯;
。通道灯开关(可两地控制);
。床头照明灯调光开关;
。夜间照明灯开关(有条件时选用可调光式开关)。
有条件时,尚可有下列控制功能:
。写字台台灯;
。沙发落地灯。
七、弱电:
1.床头柜可不设控制,音乐及广播(FM)通过射频线传送,由电视机播放。
2.电视的音频信号应送到卫生间。在卫生间内设一个扬声器及音量开关,以接收电视机音频信号。扬声器一般放置在台盘下面。
3.应急广播喇叭(3W)应设在小走廊天花板上。套房应在每一间房设一个喇叭。
4.每间客房至少应设三条五类线(或二条五类线和一条三类线)(数据、备用和语音):
。一条五类(或三类)线作为语音传输的电话线(两个不同分机号):一对线为客房两部电话座机(端口插座在书桌下和床头柜下)与浴室电话挂机并联,另一对线为客人拨号上网电话或是传真机使用的端口插座RJll(写字台上方)
。一条五类线作为数据传输用,以提供宽带高速上网(写字台上方)端口插座RJll
。一条五类线作为备用线端口(RJ45插座),用于扩展或视频点播等用途,安装于电视机后方
八、消防安全:
1.客房内的感烟探测器宜带声响报警功能,即探测器底座带蜂鸣器。
2.公共场所、残疾人房要安装消防声光报警器。残疾人房报警器位置在靠近睡房小走廊的天花下面。
Ⅲ、楼宇自动化系统要求:
楼宇自动化系统(BAS)一般以空调通风系统为主要监测对象,其他系统可根据情况选择。楼宇自动化系统控制中心应设置于消防控制中心或保安监控中心。
一、空调采暖通风系统监测:
1.中央冷冻系统:
。冷冻机组及水泵的启停状态及故障报警;
。冷却塔水泵、风机启停状态、故障报警及进出水温度;
。冷冻水及冷却水的供/回水温度;
。冷冻水回水流量及冷负荷;
。冷冻机组各相位电压、电流及功率读数;
。冷冻机运行状态及故障报警。
2.冷却塔系统:
。进出水温度;
。冷却塔水泵、风机运行状态及故障报警;
。温度超限、水位低限报警。
3.供热采暖系统:
。一次水(蒸汽)温度;
。二次供、回水温度;
。循环泵启停状态及故障报警;
。锅炉运行状态。
4.空调处理机组系统:
。新风、送风、回风温度表冷器温度;
。CO2浓度;
。室内湿度;
。风机的启停状态及故障报警;
。空气过滤器的压差超限、故障状态及报警。
5.新风处理机系统:
。室外新风温度;
。送风温度;
。过滤网状态;
。空气过滤器的压差超限、故障状态及报警;
。新风机的启停状态及故障报警;
。加湿系统启停。
6.排风机系统:
。室内有害气体浓度;
。送、排风机启停状态及故障报警;
。累计运行时间;
。部分重要区域的环境温度监控,如:室外、大堂、咖啡厅、中餐厅、游泳池、宴会厅等。
二、液位控制系统:
中央监控系统应对生活水、冷水、热水、水箱及水泵进行监测:
。液位状态及报警;
。排水泵、补水泵的启停状态及故障报警;
。过滤及杀菌设备的监控;
。累计运行时间。
三、电梯、扶梯系统:
中央监控系统可监测、纪录以下状态和报警:
。扶梯向上、向下运行状态;
。电梯、扶梯的正常、停止运行状态;
。电梯、扶梯的紧急停车、运行异常报警;
。扶梯运行时间累计;
。在消防控制中心设置各台电梯运行状态的模拟盘及电梯自身故障或出现异常状态时的操纵盘
四、供、配电系统
中央监控系统对变、配电设备运行状况和电能质量应有下列监测功能:
。重要出线回路各断路器通、断状态及故障,线路温升及故障;
。变压器的温升和温升超限;
。主母线运行状态;
。市电电能质量(电压、电流、频率、功率、功率因数);
。用电量及电费计算;
。发电机组运行状态(转速、油温、油压、油量、水温、水压)、累计运行时间;
。发电机组供电质量(电压、电流、频率、输出功率)和异常运行、故障;
。蓄电池组电能质量(输出电压、电流)和故障。
五、照明系统:
1.2有利于高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高校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就要从企业聘请一些兼职老师,这样能够更好的将师资力量和专业技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应该将从企业聘用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双师型”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其次还能不断培养本校的师资力量,使学校的专业教师与实践加大了接触的机会,因为教师对知识的掌握还是相对滞后,聘用相关行业一线的工程师或技师,与本校教师开展研讨会,就能很好的为教师提供学习专业新知识的机会,当然有利于教师将新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
1.3有利于学校的招生和发展生源不足是高校不能快速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一些学生渴求能够有机会学习专业技能,但是由于家庭家庭经济条件的原因,昂贵的学费使他们不能接受更多的学习机会。学校一旦实施“工学制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贫困学生的求学、成才、就业奠定了很大的基础,当然也为学校的招生和扩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高校实施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政策
2.1存在的问题第一,在电气专业中,师资力量和教材等都与企业的实际生产有距离,不能完全吻合。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有一支双师型的专业教师队伍,专业的教师队伍是提高电气专业专业教学质量的根本。学校的教师队伍必须要拥有强烈责任心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而如今的教师一般是学校到学校,知识到知识,如今社会发展飞速,面对实践性和实时性较强的电气专业,教师的知识难免显得滞后,出现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的情况。这是一个高校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很关键的制约问题。第二,我国对高校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政策和法律保护也不是很健全,没有很好地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对法律政策进行实时的修改,学校和企业双方往往只是制定好协议和人才培养方案等相关文件,对于学生参与劳动时间和质量限制和进行的考核并没有法律依据。第三,企业和学校缺乏合作的有效动力,大多数企业没有与学校合作的动力,或者结合的层次较浅,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合作,大部分都是学校主动寻求的企业合作伙伴。
2.2提出的建议首先,我国应该多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建立更加完善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国家应该制定出更加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这样才能为这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其次,学校和企业应该发现和制定更多形式的校企合作方式。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更好的参与到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度、课程选择和安排中,可以选拔优秀的企业人才,到学校定期的进行授课和讲座,使教师和学生都切实的融入到实践知识中。最后,应该建立企校合作的专项基金来巩固工学结合的建设,来保证学生的实践器材和仪器以及实习资金。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入社会的募集资金。
(二)考核和评价体系现存的问题
1.考核形式单一。船舶电气专业培养的是针对船舶电气系统的专业应用型人才,除了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外,还应该对实操能力进行考核,但现在的考核体系多应用开卷(含实操)和闭卷考试形式,期末考试分数一般占80%左右,平时成绩分数一般占20%左右。这样的考核体系一般适用于理论知识的考核,而很难全面反映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所以不再适用于现有的课程改革要求。
2.夸大分数的作用。旧的以知识为本位的考核与评价体系,使学生以追求高分为目标,一学期下来似乎只是为了最后一次考试,导致学生平时学习不用工,都靠期末突击学习,无论是什么学科,考试前都是一顿死记硬背。这样的考核和评价体系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考核的结果严重偏离考核的初衷。
3.考核内容依附教材,存在局限性。考核内容未能考虑课程类型课程的专业目标定位、和课程的职业岗位需求,只一味地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未能体现专业课程本身的特点,未能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改革理念,其结果不利于职业素质的养成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
二、船舶电气专业课程考核和评价体系改革的实施方案
为培养出符合船舶电气岗位需要的复合技能型专业人才,建立符合高职高专职教精神的立体、开放式人才考核和评价体系是大势所趋。
(一)学校与社会的考核与评价相结合船舶电气专业的专业课程都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相结合的,为了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实操训练,校企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应该采用校内成绩考核和企业实操考核相结合的考核与评价体系。
(二)考核内容的转变———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考核内容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以知识为本位的考核转变到以能力为本位的考核,即考核内容上从单纯的理论知识考核转变到考查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上,把学生的作业、课程设计及期末考试等形式的考核转变到学生根据项目式教学内容所对应的职业能力上,即对学生的产品及项目开发成果等做出考核。
(三)考核目的的转变———过程与结果考核相结合为了使学生从注重结果考核转变到注重过程考核,必须加大过程考核所占分值(建议占总分值6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进行过程考核之前一定要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说明过程考核分哪几个阶段性考核,并注明考核内容及指标和分值,每个阶段的考核成绩公示,并要求没有通过该阶段考核的学生必须合格后(可以补修或重做)方能进入下一阶段的考核。过程考核的形式很多,比如作业、表现考核、实践性项目考核等,目的是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操作技能和学习效果等。过程考核没有通过的学生没资格进入结果(终结)考核阶段。结果考核要有所转变,将单一的笔试考试变换成多种考核形式,比如口试、实践操作、答辩等等;将单一对一个学生的考核转变为对一个协作团队的整体考核,使学生更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考核地点也可以转变为校内外相结合。
(四)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教师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在课程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考核结果上不仅要体现教师的权威性,也要体现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参与考核的机会,让学生在互评、自评中了解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并意识到自身的优缺点。
三、船舶电气专业课程考核和评价体系改革实施方案的配套设施
(一)必须要有过硬的教学团队专职教师除了具有很强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操能力,项目组织、指导能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等等。所以要求一线专职教师到企业去实践,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并且要聘请行业专家、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将企业先进理念直接引到学校。
(二)建立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学校要有较强的校内实训基地,其虚拟工厂、车间可完成企业的生产仿真。我院在国家级骨干校建设期间加强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对设备进行了更新换代,分别建设了船舶电站实训室、船舶电工工艺实训室、电机与电气控制实训室、船舶信号系统实训室、船舶通信与导航实训室、船舶电力拖动实训室、国防科工委电气及自动化实训中心等十三个实训室,大大增强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实力,现在校内实训基地除了为学生的校内实训提供充足的场所和工作条件外,还可承担一些社会考试、培训等,比如我市电工证的培训和考核由我系承担。
(三)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了满足船舶电气的人才培养目标,我系与渤船重工电装分厂紧密合作,在互惠互利的前提下,与之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校外企业实训基地。该校外实训基地不仅能够承担船舶电气专业四门核心课程的现场教学,还能承担船舶电气自动化专项技能的训练,能够完成学生的校外实习、顶岗实习等,保障了船舶电气专业“以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中心为平台、产学交叉、校企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二、改革中职校电气专业课程考核方式的对策
电气专业课程中,有很多知识点是要求学生深入掌握其原理的,同时教师也可以深入、灵活地考核学生。而单靠一张千人一样、很表面化的考卷是很难考出其亮点的,同时也不容易让教师真正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笔者尝试采用更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具体介绍如下:
(一)改革考核方式的教学准备。事先说明,做好考核心理准备课程开始时就要告知学生本课程将采用的授课方式和考核方式,让同学们心中有数,有心理准备,了解老师的意图和措施,不至于考试前措手不及,叫苦抱怨,甚至放弃。提前告知学生考核方式还能起到提醒作用:要认真对待本课程,要认真学习,否则到时候是不能混过关的。
(二)采用梯度化分层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为了能更有效、更真实地考核出学生的知识水平,同时也能让每个同学都能很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能“跳一跳,摘到桃”。对于卷面考核可采取梯度化分层考核的方式,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的基础情况,多出几份考卷,比如A卷、B卷、C卷,分别针对好、中、差的同学。C卷是基础性的内容,B卷在C卷基础上增加题量和难度,A卷则又在B卷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些灵活应用及难度更大的题目。A、B、C卷分数也有一定的区别。比如C卷满分只有80分,B卷满分是90分,A卷满分是100分。C、B卷的同学也可提出做B卷和A卷中增加的题目,以争取加分。这样也能很好地“因材施教”、“因材施考”。
1.分层考核的优点分层考核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能让每个同学都感觉到:在自身的基础上,只要再稍加努力,完全是可以争取更好成绩的。
2.分层考核的原则分层考核以鼓励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及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原则。其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进步。教师要善于找出学生的进步点,提供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考核评价中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对自己的进一步提升充满信心。
3.分层考核的操作策略
(1)由学生本人先选定自己的考核等级。学生根据不同考核等级的要求,首先给自己确定一个合适的等级。可能会出现少数学生由于对个人的学习状况认识不足,出现所选考核等级有偏差的现象。此时,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适当调整等级,整个过程要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2)考核等级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适当改变。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表现和进、退步情况是变化不定的,在每次考核前教师可根据学生近阶段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考核等级作合适的选择和调整。对于升级考核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促使其继续努力;对于申请退级考核的学生,教师更要及时引导其总结自己平时的课堂及学习表现,查找不足,对其学习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保持其上进心。
4.分层考核注意事项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多关注学生,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有效帮助每个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知识点掌握中较强和较薄弱的地方,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努力目标。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采用个性化独立考核方式,提高考核含金量
1.独立考核方式的实施过程独立考核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同时也让教师能清楚地看出每个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比如: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这门课程的考核中,笔者除了给同学们出统一考试的试卷,还专门设置了一对一的独立考核,抽取几个典型的控制电路,让每个同学都参与一对一的考核。一般这个考核占课程成绩的50%左右。比如针对“接触器联锁的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可以这样考核:
(1)说出电路中各电器元件名称并说出各元件在本电路中所起的作用(这样就考核了前一章低压电器中所学的知识要点)。
(2)本电路包括哪两大部分?分别指出主电路及控制电路并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
(3)说出本电路具有的保护措施并指出相对应的元件,简述其保护原理。
(4)说出本电路功能并简述其工作原理。
(5)说出“自锁”“互锁”的作用及其连接要点,“自锁”、“互锁”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6)根据学生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难易程度不一的纠错及故障排除。
(7)增加电动机两地控制或多地控制的功能,画出相应的控制电路。通过这样的考核,对于这个控制电路学生就能掌握得非常深入和牢固。最重要的是,每个学生必须真正花时间和精力来熟悉此电路,真正明白和理解电路原理,才能回答老师越来越深入的提问。
2.独立考核方式的优势
(1)可有效地促使学生去认真对待考试,让学生把所学的课程要点好好地复习和梳理一遍。
(2)考核可深可浅,可多可少,教师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可灵活掌握,真正是“因材施教”“因材施考”。既给学习好的同学很好的发挥舞台,也给学习差的同学“跳一跳,摘到桃”的希望。
(3)可实现“以点盖面”“一网打尽”的高效考核目的。一个问题其实已经涵盖了很多相关的知识在里面。比如说“本电路有哪些保护措施,每种保护措施相对应的元件是什么,它为何能起到这种保护作用”这个问题,就要求同学们必须对低压电器这章所介绍的所有低压电器的电路符号、名称、作用和简要的原理都要熟悉。
3.独立考核要注意的事项
(1)采用独立考核时,教师要合理安排好考核时间、考核时机以及事先拟好对每个同学有针对性的考核内容,同时对那些暂时没轮到考核的同学要合理安排好,比如:让他们复习或小组讨论、做作业等,不能让其无所事事,教师要注意掌控好课堂纪律。
(2)一对一独立考核过程中教师对每个同学都要以鼓励、启发、引导为主,考核的目的是“以考促学”,所以在考核过程中不管是对学习出色的学生还是基础差的学生,都要尽可能地挖掘其闪光点加以表扬、鼓励,然后再针对其不足的地方加以启发,引导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对那些基础差、平时学习不够努力的同学,更要多鼓励和引导,并针对其薄弱的地方个别补补课。千万不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让其丧失学习热情,知难而退。
(3)考核时,打分可稍偏高,以提升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其上进心。尤其是对那些基础差的同学,这种激励方式会更有效。经过这几年的教学探索和实践,笔者发现,采取不同考核方式和教学方法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截然不同。采取独立考核方式及相应教学方法的班级学习认真度、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期末考试的及格率及平均分均大大高于采取普通考核方式的班级。采取独立考核方式及相应教学方法的班级在实训中对于电路连接、控制电路原理的理解以及电气线路排故方面的能力明显胜于采取普通考核方式的班级。
2.结合课题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传统教学法的应用。电气类基本操作技能与基本知识是学生在入门时所学,因此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习课老师通过讲解演示、巡回指导、总结讲评将技能传授给学生,学生反复训练模仿、提高,掌握基本技能。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融入综合能力的培养,上实习课时注意做好以下几点:①实习课保持良好秩序,无论是讲课还是实习都要纪律严明、井然有序;②教学中老师要循循善诱,多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③技能操作从严要求,让学生注重细节,养成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④分组实习,学生在共同完成任务中,学会合作、沟通。
(2)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的应用。德国职业教育采用“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完成某个具体课题项目来提高交流与合作、学习和思考、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责任心等综合能力。我们可以根据专业课特点与实习条件来加以借鉴,在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水平后,给学生合适的课题项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如电气专业学生在学习了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编程方法后,结合电力拖动课的内容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项目:将一台电动机Y-Δ降压启动控制线路转换为PLC控制方式。项目要求:①分析控制要求,分配输入点和输出点,写出I/O通道地址分配表;②画出PLC接线图,即I/O接线图;③程序设计;④在计算机上进行程序输入及仿真运行;⑤程序下载到PLC;⑥线路安装;⑦通电调试。学生接到项目后,先独立思考,再通过小组讨论,集思广益完成PLC编程,之后学生独自或以小组方式完成全部工作。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3)课外实习方式的应用。课外实习可以有效补充学校实习之不足,分参观实习与企业顶岗实习。如电气专业学生参观水电厂、火电厂、变电站等,让学生观察水轮发电机与汽轮发电机的不同之处,观察断路器、隔离开关等电器的结构。参观后让学生查阅资料写出火电与水电的优劣,以及我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通过参观学习学生开阔了视野,同时也提高了对本专业的了解与兴趣。学生到企业的顶岗实习,可以更深入的了解目前企业的电气控制方式,学习最新的技术,同时也学习一线技术工人身上的优良品德,对学生技能与个人素质提高都会有所帮助。
二、新实习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计划以学生能力所需、实用、提高学生兴趣为原则进行优化。电气专业实习课内容分为电工基本操作技能与专业技能两大部分。基本技能如电工仪表的正确使用、烙铁钎焊、导线连接与敷设等,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可以通过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实习项目如焊接门铃、收音机等电子小制作和照明线路安装等,优化教学内容。专业技能一是对传统教学内容合理的取舍,保留现代工业仍然广泛应用的内容,如电动机的维护、线路敷设安装等;二是将新技术与传统内容有效地组合,如将可编程序控制器与电力拖动内容有机组合开展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三是开展新的实习课题,如楼宇对讲、楼宇智能安防等。
三、新实习教学模式的教学保障
2优秀企业文化融入电子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2.1促进毕业生零距离就业的需要
职业学校毕业生迅速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特别是电子专业,其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方面均要求较高,如果没有长期的养成教育,无法在企业的环境里找准自己的定位,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所以学校在专业教学模式建设中一定要多多吸收企业文化的成分,从企业先进的文化理念中吸取有价值的元素,逐渐缩短与企业的距离,使学生入学后就能够了解、熟悉、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
2.2校企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
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探索多元化办学模式,推进职教集团建设。实施“强强联合战略”,紧密依靠行业、企业联合办学,以品牌优势吸引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形成长效机制。在电子产业领域大部分公司不是只做一个部分,都会做一些相关方面的开发。比如做芯片的公司也许会提供电路方面的支持,而一些做电路的公司通常会提供一些软件方面的支持。所有这些为电子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天时”,同时也为引企入校、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开辟了广阔前景。可以预见,校企双方的融合必定产生强强联手的规模效应。
2.3创建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专业品牌的需要
职业学校因为一些自身的原因,同时社会上又对职业教育存有认识误区,使得社会的公众心中缺少职业学校的品牌概念。对于我们职业学校这既是个问题,但也是职业学校从同类学校中脱颖而出的大好机会。首先引入优秀的企业文化,凸显学校职业特色,不仅仅有利于增强学校的向心力和师生员工的集体荣誉感还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招生、就业工作。
3结合企业的需求调整中职学生电子专业教学模式
电子行业技术更新非常快,可学校的电子专业教育改革却动作缓慢。对于中职学生自身基础薄弱,加之学习能力欠缺,导致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必要的职业技能,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一出校门由于不能达到企业要求而被淘汰。
3.1加大实训基地建设
加快创新型实训基地的建设。开发建设3所校外实习基地,建立校内“电子专业”实训基地。创建与企业岗位对接的真实实训环境,完善专业实训软件的支撑,建设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以“模拟教学为纽带”的校内实训基地,推进校企深度融合,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建立学校和企业的双赢合作机制。使学生能在学校里提前使用企业设备并基本掌握其操作要点,使其以后在企业里能“下得去”。
3.2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整体水平
加强与电子企业的互通与合作,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鼓励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了解当前电子专业技术前沿领域,提高业务能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创新意识强、教育理念新、教学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在设置电子专业课程时全程征求了合作企业专业人士的意见,使课程尽量地贴近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在课程中全面参考了企业的生产流程,使其以后在企业面前“用得上”。
4以企业文化为导向的电子专业改革内容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深入开展市场调研,准确把握人才市场需要,完善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岗位、课程、双证”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4.1以校企合作为载体,搭建优秀企业融入专业建设平台
首先邀请行业劳模、企业人士和学校优秀毕业生到校开办讲座,进行就业与创业教育,利用校园媒体广泛宣传,介绍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管理理念、道德准则等。其次通过“订单”培养的模式,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实习,融入到企业员工中,置身于企业生产第一线,切身感受企业文化。在教学模式方面大力创新,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仿真教学,在教学中普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多渠道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4.2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全方位和企业合作
将技能课程中的装配与制造的课程设置从教室转移到电子车间,把合作企业的产品作为本专业的实训作品来开展教学,还聘请工厂里的资深师傅,对学生进行现场加工工艺的教学指导。学生完成了作品,一方面完成了相应的学习进度,另一方面得到一定的报酬;当有学生提出建设性意见时,我们采取奖励制度;当学生中有表现突出的,我们就选他做小组领导,充分发挥他们的领导管理能力;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做到五合一。
我国高职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是实践性比较强的一门专业,而职业技能竞赛正是一项将实践动手能力得以充分发挥的竞赛活动,不只是对社会各行业对高技术人才需求的体现,还有着宣传及展示和激励人才等重要功能。从这些方面的内容能够看到,开展技能竞赛并非是选拔选手的比赛,它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和影响[1]。主要就是在技能竞赛的过程中有着各行各业的专家,在竞赛当中的内容比较广泛,有着诸多新技术和新工艺,这些都能够反映出专业的实际水平发展,对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有着很大促进作用。由此能够看到,对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竞赛的开展,最为主要的就是能够最大化的促进教学的改革,通过竞赛促进学习。
1.2当前我国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现状分析
从现阶段我国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现状来看并非一帆风顺,其中还有着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首先就是在电气自动化教学的实训设施和模式都相对比较落后,由于在电气自动化设施自身的价格比较昂贵,并且更新速度方面相对较快,所以高职学校迫于经济方面的压力,在这一方面没有及时对电气自动化设施进行更新,致使满足不了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而也使实践和理论得不到有效结合。另外就是教学实训模式的落后,由于受到传教学思想的影响,当前的高职学校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方式还是采取填鸭式,这样就对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有效激发,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比较滞后。还有就是在高职电气自动化的实训管理方面比较落后,激励机制不完善,这样就对实训的效果造成了严重影响[2]。再者就是在教学的创新意识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高职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性比较强,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原先的一些知识结构已经和当前的社会发展不能得到有效适应,在创新能力方面也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另外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也没有得到完善,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师引进主要重视老师的学历水平以及职称结构,在实践经验和能力等方面没有得到重视,这也对学生的电气自动化实践学习有着影响。
2.以技能大赛促进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2.1“赛教结合”加强高职电气自动化实践硬件建设
首先要能够将技能大赛作为一个载体,以此来促进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改革,落实到具体的步骤上首先要能够将高职电气自动化的硬件建设得到有效加强,为更好开展以及组织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要在机电以及电子实训等设备上进行配备,要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将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加强并推广。
2.2优化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
将技能大赛和高职电气自动化技能相结合比较容易,但是将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及课程体系的设置和课程内容等进行全面的系统化落实就比较有难度,笔者对实际进行了考查并参考了相关资料,认为首先要能够对顶层对人才培养的方案加以优化[3]。将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市场行业以及企业相结合,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结合学校自身的发展来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也要能够和技能竞赛相结合及和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相结合,从而融进企业的生产实际项目当中,对课程进行合理科学的设置,从而建立一个多层次的技能竞赛的体系。
2.3以技能竞赛促进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
随着我国在教育改革方面的不断深化,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模式也在发生改变,尤其是在技能竞赛的促进下,使得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方式有了创新,在这一发展背景下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要能够对课程内容以及教学的方法进一步的改革,从而建立新的教学标准以及课程标准和评价标准等,要能够落实以技能大赛作为载体的人才培养方案。要能够以任务作为导向和以项目作为载体,按照模块设计课程的方式,将教、学、做得到有机的结合,强化实践以及创新的能力培养,要能保证每学期设置一门和技能大赛相契合的课程,这样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期间和技能大赛保持连接,还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真正达到通过技能大赛促进教学改革的目的。例如:可以对以往的电气自动化技能竞赛的项目进行参考,从而组织校级的技能竞赛,将其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得到紧密结合,对PLC应用技术以及单片机的应用技术等比较容易和教学内容相结合的进行试行,分层次的进行改革,把Protel99SE电路设计和AutoCAD得到结合从而构成电气CAD,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将弱电和强电结合的特点得到了体现。也可根据企业的对高技术人才的要求增加一些技术性的内容,这样就能够将专业知识和技能竞赛以及市场企业得到有机结合,真正成为实用的专业。
2.4以技能竞赛推广高职电气自动化教学项目
在技能竞赛的作用下,高职学院可成立专门的竞赛办公室,这样就能够将竞赛和教学的改革得到有效的加强,在研究以及指导方面也比较方便。要对技能竞赛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进行分析,将能够和技能大赛有关的课程进行纳入教学计划当中,在这一过程中要能够及时的对指导教学改革的信息进行捕捉,这样就能够以高职电气自动化教学改革为技能竞赛提供理论和技术条件,从而将其转化为教学的重要项目进行推而广之,最终实现从教学改革到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和创新再到技能大赛这样一个循环互动的环形促进圈,教学改革和技能大赛能够双向获益[4]。
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高等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摘要:为了响应《中国制造2025》纲领的号召,及时了解并适应市场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合理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扬州地区电气类相关企业进行了人才需求情况调研。通过调研,找准了高等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定位,总结了企业对于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建议,为后续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保障。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高职教育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结合了多个学科和技术,专业口径较宽,适用范围广泛,就业方向灵活。为了明确企业对于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情况,找准定位,确定目标,真正体现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办学方针,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地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有针对性的对江苏扬州及周边地区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
1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背景
《中国制造2025》为我国制定了走向制造强国的行动纲领,而人才培养是实现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前提,《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提出了“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要求要加快培育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这就给高等职业教育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与此同时,《中国制造2025》也提出要坚持市场的主导地位,因此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也应当坚持以企业、市场、社会乃至国家的需求为标杆。只有以《中国制造2025》为纲领,以岗位、企业和社会的需求为准绳,进一步推动改革,深化落实,全方位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才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社会认可、国家满意的具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背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专业人才培养的区域与行业背景
随着扬州市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目前已建成了半导体照明、绿色新能源、智能电网、数控金属板材加工设备、汽车及零部件共5个国家特色产业基地。总投资80亿元产能为30万辆的上海大众汽车第三大生产基地落户扬州仪征,潍柴集团亚星客车有限公司、扬州江淮汽车公司、大洋造船等大型国企民企也纷纷抢滩扬州沿江区域。与此同时,扩大至整个江浙地区,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电子通信和交通设备制造业等均为该两省的支柱产业。《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电力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共十大领域,其中大部分领域均涉及到了各种电气类装备制造。由此可知,扬州地区乃至整个江浙地区的支柱产业与《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重点发展领域是高度统一的。因此,未来几十年内,在扬州乃至整个江浙地区,企业、市场和社会对电气类人才需求量将与日俱增且有增无减。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可就业于各类工矿企业,如制造、石油、化工、电力、纺织、制药、食品、轻工等行业,从事电气自动化系统及设备的操作监控、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技术升级改造、故障抢修等工作,或从事工厂供配电设备管理、维护、操作等工作,或在技术服务型公司,从事技术合作项目的安装、调试和后期技术服务工作,也可在中央控制室、自动化产品营销等部门工作。
由此可见,具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背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广阔的就业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3企业对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建议
我们对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江苏牧羊集团、扬州新大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纵横苏天网络发展公司、南京擎天科技有限公司等扬州及周边城市的30家企业进行走访调研,调研结果表明,企业对具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背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巨大,但同时,企业还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
3.1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必须与行业的实际保持紧密联系,以及时满足市场、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培养模式必须形成有机的、统一的整体,让学生抱着浓厚的兴趣,实现学中做、做中学,最大程度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让学生可以将所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熟练的实践动手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应当大力开展各类校企合作项目,推进联合办学,进一步与企业维持一种持久深入且具有系统性的共赢合作,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主动发现,仔细分析,准确解决未来实际工作岗位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做到实现知识技能的融会贯通,将内化的知识应用于实践,造福企业乃至社会。
3.2专业课程设置有待改进电气自动化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的概念和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自动控制技术、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等多门学科高度融合和交叉,企业对具备以上综合知识技能的复合型的人才需求很大。课程设置要进一步拓宽,要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设备制造与加工、机械与电力传动及的基础知识,并且尽可能多的介绍各类控制对象和控制方法。与此同时,还应当让学生了解最前沿的电气自动化新技术,以此达到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意识的目的。
3.3非智力因素培养有待加强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除了掌握必备的专业文化知识和技术技能外,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拥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协作共赢的团队意识和经济安全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具备较强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并能够及时快速的适应新环境、接收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并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沟通协作的能力。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除了传授科学知识和锻炼专业技能,还不能忽略非智力因素的教育。
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策略和实践措施
4.1以行业为标杆,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机制应当以企业需求为准绳,以实用为根本,以就业为目标。该专业定期组织教师和专家深入相关企业,进行岗位需求与知识、能力等其他素质方面要求的相关调研,根据企业的具体岗位需求和相关基本素质要求,有针对性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动态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从而保证以此为依据培养出的学生符合行业要求和企业需求。
该专业创新性的提出并实践了“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专任教师的导学、导能和导业的作用,积极与企业进行沟通交流与合作,为每一位同学配备一个专业背景的班级导师和企业导师,企业导师定期进课堂、办讲座,既传授了基本的科学理论知识,又锻炼了企业实际需要的动手实践的操作能力,从而为其毕业后的顺利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依据。借此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教师的传授和企业导师的指点充分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能够及时有效的根据企业的动态需求实时进行调整和改革,充分发挥行业需求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引领作用。
4.2以实践为宗旨,调整课程体系建设本专业以企业岗位素质要求为标准,以培养专业技能为主要目的,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中心,以具体教学情境为载体,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课程体系,加强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相互渗透和彼此融合。因此本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重点选择具有较强实践性和实用性的课程。
4.3以项目为导向,大力推进理实一体为了满足国家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践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法,加大再造力度,该专业教师基于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结合来自相关合作企业的反馈和建议,与企业工程师合作,从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出发,以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案例为载体,以具体实践项目为依托,针对主干课程编写了相应的项目化教材。截至目前为止,该专业教师已主编与参编了《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运行维护》、《先进组态控制技术及应用》、《传感器检测与应用》、《PLC应用技术图解项目化教程》等共18部适用于高职高专教学的项目化教材。科学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紧密融合贯穿于每个具有实际背景的典型案例之中,逐步突破重点难点,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巩固对理论知识的认识理解并锻炼其实践操作的能力。有利于毕业生更快的适应具体岗位的实际工作,锻炼培养了其利用学校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去发现、分析并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的能力。
4.4以素质为终极,加强非智力因素培养《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以创新为驱动,要提高国家制造业的创新能力,这就为该专业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指明了方向,即要大力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本专业成立若干导师工作室,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合理搭配并分组,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与创新积极性,让学生在专任教师的引导和带领下,基于理论知识基础和熟练的实践动手能力,自主设计研发,制作专业创新作品,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申请创新发明专利。通过组建学生科技创新社团和创新创业中心,鼓励学生基于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和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勇于创新,自主创业,借此加强学生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敏感度和开发新市场的敏锐度,为其未来的发展开辟科技创新和自主创业的新领域。
5结论
在《中国制造2025》的社会背景下,根据企业与社会的要求,相应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和完善已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总结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建议后,应当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应当以行业为标杆,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践为宗旨,调整课程体系建设,以项目为导向,大力推进理实一体,以素质为终极,加强非智力因素培养。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只有始终坚持以《中国制造2025》为纲领,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标,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改革,积极采取应对的实践措施,才能培养出基本知识功底扎实,实践动手技能高超,同时具有卓越的科技创新思维和突出的职业能力素质,广受企业的好评并深受社会的认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陶涛,花良浩,高宁.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J].科教导刊,2015(12).
[2]李俊秀,马应魁,王瑾.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1).
[3]周奎,成建生,高文忠.“双主体”视角下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