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地质工程师论文

地质工程师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30 11:38:1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地质工程师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地质工程师论文

篇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为了保障项目工程从规划设计到施工以及使用全过程都能都达到安全、经济以及合用的标准,使项目工程的场地、结构、规模以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等能够相互的适应,就需要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加强水文地质的勘察是非常重要的,评价地下水对项目工程基础的影响,并且提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为项目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保障项目工程施工的质量。

一、工程地质勘察概况

工程地质勘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技术,通常情况下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时间也比较紧,任务量也比较重,相应的困难度也比较大。同时,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有效的开展对于工程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开展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随着我国经济迅速的发展,对于工程建设投入力度的不断增强,应该加强工程地质勘察的研究力度,提出先进的科学理论和使用技术,使工程地质勘察能够取得更快的发展,保障项目工程能够安全施工。

二、水文地质的重要性

当前在工程勘察、设计以及施工的过程当中,水文地质问题始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但也是比较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地下水是岩土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会直接的影响到建筑场地地基岩土体的工程特性,同时作为建筑物的环境条件对于项目工程的稳定性以及耐久性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很少会直接应用到水文地质参数,从而会被认为这项工作不重要。在勘察的过程中只是简单的对其水文地质条件作一般性的评价,这是非常不合理的。为了提升项目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就必须要加强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不仅应该查明和岩土工程有关的水质的问题,评价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及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并且还应该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理的措施,为项目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的资料,以此来减少地下水对于项目工程建设的危害。

三、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的内容

1、水文地质条件

首先应该查明项目工程施工区域内的气象资料,比如:年降水量、蒸发量以及河流的历史最高水位和常水位、地表水以及地下水的补给排泄关系等问题。其次要了解相应的含水层储水构造资料,比如:含水层的分布、厚度和水量,地下水的类型、水位变化幅度以及流向,测定各含水层的渗透系数等。此外还应该了解到岩土体的构造对于地下水储水的影响以及地下渗流等。

2、水文地质评价的内容

首先需要根据测定的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实际工程的特点,评价地下水对于项目工程的基础以及岩土体可能会造成的影响,并且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其次根据查明的水文地质条件,选择恰当的方式来实现项目的工程勘察。此外除了要明确天然状态下的地下水对于项目工程建设的影响,还应该着重对工程建设活动中,人们日常活动对于地下水造成的影响,以及地下水情况的变化而引起的地质情况变化和对建筑物造成的影响。第三应该根据项目工程实际的特点,提出在特定的水文地质条件下,需要对工程地质进行着重评价的方面。

四、地下水引起的工程的危害

根据相关统计表明,在地质灾害中因地下水的变化所引起的灾害占有很大的部分,同时其造成的灾害具有复杂性,所以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应该注重地下水的变化引发的危害,加强地下水所引起的工程危害的预防和防治。

1、地下水升降引起的工程危害

地下水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通常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当此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对岩土工程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对项目工程的安全性造成严重的影响。首先是地下水位上升引起的危害。造成地下水位上升的因素有很多,水文方面的主要原因有降水量增大以及气温的变化等,人为方面的原因有灌溉以及施工破坏等因素的影响。其造成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土壤盐碱化现象加剧、地下水对于地下项目工程腐蚀作用加强;河岸以及斜坡容易产生地质灾害,比如:滑移以及崩塌等现象,这会对项目工程造成破坏;容易受到水的作用,而导致岩土体出现软化以及强度下降现象,对工程项目产生影响。其次是地下水下降引起的危害,地下水下降通常情况下是由人为原因产生的,比如:开矿活动、对于河流进行治理和改道等,地下水位下降后,相应的岩土变硬,诱发地面发生裂缝和沉降等现象,这样就会对地质条件产生比较大的破坏,从而影响到项目工程的质量。第三是地下水位反复波动造成的危害,地下水位的反复波动容易造成地上项目工程的基础产生变形,造成项目工程开裂等问题,最重要的是地下水位的反复波动,会对地层中的胶结物产生淘洗的作用,当土层中失去了相应的胶结物,土体的强度就会变低,给项目工程的处理带来施工困难。

2、地下水动压力作用引起的岩土危害

天然的地下水很少会产生动压力,但是人类日常的活动,比如:地下空间或者是矿产资源的开发就可能会使正常的地下水压力的平衡受到破坏,从而会使局部产生比较大的压力,当遇到粉土层的时候,会产生流砂以及管涌等问题,从而会引发基坑的变形和隆起,严重的会导致边坡失稳现象的发生,引发项目工程安全施工事故现象的发生。

3、地下水对基础的危害

在项目工程选择基础埋深的时候,则需要认真的考虑地下水的动态变化以及其埋藏的特点。在进行工程项目基础设计的时候,应该保障项目工程基础的地面埋置在地下水位之上,否则应该采取相应的排水和降水的措施,同时还应该对于基础的钢筋混凝土做必要的防腐蚀措施。当相应的基础伸入承压水层内的时候,在项目工程施工之前必须采取相应的降水措施,防止在基坑开挖的时候承压水喷出,危害到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在沿着河岸建设项目工程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到地下水的影响之外,还应该考虑到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相互之间的补给关系,以此来避免地表水对于项目工程基础的冲刷,危害到结构安全,保障项目工程建设的质量。

总结

随着项目工程数量的不断增加,在工程建设中工程地质勘察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的安全性。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根据项目工程的特点,对于项目工程的持力层进行关注,方便在设计的过程中满足项目工程的地质条件的需求。其中水文地质条件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于地下水作用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评估,并且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才能够使工程地质勘察真正的服务于工程建设,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杜万海,尹洪峰.水文地质对工程地质勘察的影响[J].中华建设.2012,02(12):157-162

[2]田学君.浅析水文地质对工程地质勘察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0,07(04):34-42

[3]段凤华.水文地质对工程地质勘察的影响[J].华章.2013,15(03):241-247

篇2

中图分类号: P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岩土水理性质         

岩土水理性质是指岩士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时显示出来的各种性质。岩土水理性质与岩土的物理性质都是岩:岩土的水理性质不仅影响岩土的强度和变形,而且有些性质还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以往在勘察中对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测试比较重视,对岩土的水理性质却有所忽视,因而对岩土工程地质的评价是不够全面的。岩土的水理性质是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显示出来的性质,下面首先介绍一下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及对岩土水理性质的影响,然后再对岩土的几个重要的水理性质及研究测试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1.1 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地下水按其在岩土中的赋存形式可分为结合水、毛细管水和重力水三种,其中结合水又可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两种。         

2.2 岩土的主要的水理性质及测试办法:①软化性,是指岩土体浸水后,力学强度降低的特性,一般用软化系数表示,它是判断岩石耐风化、耐水浸能力的指标。在岩石层中存在易软化岩层时,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往往会形成软弱夹层。各类成因的粘性上层、泥岩、页岩、泥质砂岩等均普遍存在软化特性。②透水性,是指水在重力作用下,岩土容许水透过自身的性能。松散岩上的颗粒愈细、愈不均匀,其透水性便愈弱。坚硬岩石的裂隙或岩溶愈发育,其透水性就愈强。透水性一般可用渗透系数表示,岩上体的渗透系数可通过抽水试验求取。  ③崩解性,是指岩浸水湿化后,由于土粒连接被削弱,破坏,使土体崩敞、解体的特性。④给水性,是指在重力作用下饱水岩土能从孔隙、裂隙中自由流出一定水的性能,以给水度表示。给水度是含水层的几个重要水文地质参数,也影响场地疏时间。给水度一般采用实验室方法测定。⑤胀缩性,是指岩土吸水后体积增大,失水后体积减小的特性,岩土的涨缩性是由于颗粒表面结合水膜吸水变厚,失水变薄造成的。

2、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内容         

在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问题的评价,主要应考虑以下内容:         

2.1 应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响,预测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提出防治措施。

2.2 工程勘察中还应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的需要,查明有关水文地质问题,提供选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2.3 应从工程角度,按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提出不同条件下应当着重评价的地质问题,如:①对埋藏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基础中水对砼及砼内钢筋的腐蚀性。②对选用软质岩石、强风化岩、残积土、膨胀土等岩土体作为基础持力层的建筑场地,应着重评价地下水活动对上述岩土体可能产生的软化、崩解、胀缩等作用。在地基基础压缩层范围内存在松散、饱和的粉细砂、粉上时,应预测产生潜蚀、流砂、管涌的可能性。③当基础下部存在承压含水层,应对基坑开挖后承压水冲毁基坑底板的可能性进行计算和评价。④在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基坑,应进行渗透和富水试验,并评价由于人工降水引起土体沉降、边坡失稳进而影响周围建筑物稳定的可能性。     

3、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和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3.1地下水动压力作用引起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动水压力作用比较微弱,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但在人为工程活动中由于改变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条件,在移动的动水压力作用下,往往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如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的形成条件和防治措施在有关的工程地质文献已有较详细的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3.2 地下水升降变化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变化可由天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但不管什么原因,当地下水位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对岩土工程造成危害,地下水位变化引起危害又可分为三种方式:    

(1)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如集中大量抽取地下水.采矿活动中的矿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坝,修建水库截夺下游地下水的补给等。地下水的过大下降,常常诱发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以及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对岩土体、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威胁。  

(2)地下水频繁升降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地下水的升降变化能引起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当地下水升降频繁时.不仅使岩上的膨胀收缩变形往复,而且会导致岩土的膨胀收缩幅度不断加大,进而形成地裂引起建筑物特别是轻型建筑物的破坏。地下水升降变动带内由于地下水的渗透,会将土层中的铁、铝成分淋失,土层失去胶结物将造成土质变松、含水量孔隙比增大,压缩模量、承载力降低,给岩土工程基础选择、处理带来较大的麻烦。

篇3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城市工程地质勘察的相关内容

1 城市工程中地质勘察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①建筑场地其复杂的程度。通常根据其复杂程度分为三种级别,分别是简单、中等和复杂场地。简单场地对建筑地基没有太大的影响,中等场地则具有一定的影响,复杂场地则存在相当大的影响。②城市工程拟建筑场地的地质条件及当地的工程经验。如果对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条件研究较少,那么地质勘察的工作量就相对较大,同样,若当地的施工经验较丰富,则勘查工程所需时间和工作量就小。

2 城市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

2.1 地质勘察的准备工作

①接受城市工程的地质勘查任务书,并对工程场地的地质条件进行勘查工作计划的制定;②对于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场地应对其进行地质测绘和实地地质的观察;③勘查点以及勘查线的设置,采用各种地质勘查手段或方法探明场地地质情况,并取得地质试样;④对取得地质试样进行物理力性测试和水质分析测试。

2.2 选址勘察

①收集城市工程所在地有关地形、地貌、地震、矿产资源、工程的地质、自然条件等信息;②进行工程的实地踏勘,对土层的结构,形成原因、成型的年代、地下水位等情况进行了解;③对周围建筑物规模、结构以及地质资料等进行了解;④进行施工现场的必要地质测绘及勘探工作。

2.3 初步勘察

①对施工场地的地质进行了解。②了解地下水的水位和冻结深度③查明施工场地中的异常地质现象及其对工程项目的具体影响以及发展趋势。

2.4 详细勘探

①勘查时主要使用原位测试、勘探以及室内试样检测技术为主。②复杂场地详细的勘探点应按主要的柱列线进行布置;对建筑物来说,可沿其周边或是建筑群进行布置。③应当根据地基受力层确定钻探勘探孔的深度。④详细勘查场地时,原位测试的井、探孔的数量级以及所取地质的试样等,需根据地质复杂的程度以及建筑的规模、类别等进行确定。

2.5 施工勘察

①对于那些重要建筑物的地基应对其验槽。验槽时需进行基槽地质的素描、地层界限的实测、人工填土分布以及均匀性的检测,有时还需进行勘探测试的补充工作。②在基坑开挖之后,地质条件如果同原勘察的资料不相符,可能会影响到工程的质量。③在深基坑设计和施工时,需要对地基进行监测。④在对地基进行处理和加固时,应首先进行设计和检验。⑤施工中若有边坡失稳的现象发生时,应当及时进行观测和处理。

二、城市工程地质勘察中出现的问题对施工环境造成的影响

由于城市工程的建筑同其所处的相关地质环境之间一直存在着性质、规模以及程度各不同的相互作用以及制约等的关系,具体来说,一方面,工程建筑的建设相当程度上必然会对地质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或者说是改造的作用,进而为其周围或邻近的地质环境带来新的或是有利或是有害的一些因素,使原有的自然地质条件发生明显的或是潜在的改变;另一方面,拟建场区的施工建设势必会对工程建筑等施工的条件、造价与工程建筑物其稳定性以及使用条件等造成影响。

由于城市工程的建设通常是针对城市中的旧建筑物附近的一小块或是一小片地方进行局部地改造,因此不少人称其为“寸土寸金”,不仅如此,由于通常会受到周围已有的较为密集的建筑的限制,因此如何做到实现土地最大程度的利用同时还能够确保其周围的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是城市工程中地质勘察相关工作人员的一个棘手但重大的课题和难题,如果处理得好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地获得可以使用的空间,还能够创造巨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与此同时,还能够确保其周围的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但是,一旦处理的不好,就会由于城市工程建设的施工过程而使得周围建筑物发生变形或破坏等一系列的问题,不仅为现有的工程带来了停工的危机,还对其他建筑物造成了不利的影响,甚至可能危及人身安全,使国家蒙受巨大的损失。因此在进行城市工程中的地质勘察时一定要相当慎重。

通常在城市工程的地质勘察的过程当中所出现的较多的问题是对城市工程的概念不够清晰,对勘探的重点和次重点不够明确,因此造成了地质勘察时的针对性不够强,再加上地质勘察时所使用的方法不太恰当,科学技术手段等的相对落后;使得城市工程项目在施工中出现大量的质量问题,特别是对施工的周边环境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另外,由于城市工程在进行相关的地质分析工作时所采用的理论知识、支撑方法以及计算公式等同实际工程项目的情况具有相当大的出入,对其适应条件等方面的物理涵义以及意义等都混淆不清,因此也为工程带来了许多问题;有些工作人员所作的地质报告中甚至连最基本的地质条件都搞不清楚,因而造成了对城市工程中一些相对重要的地质问题的界定十分不准确,论证也相当不充分,将许多关键的问题遗漏下来,甚至犯了不少结论性的错误;不少城市工程的地质报告根本没有相关的地质结论,有些工程则在没做地质勘察工作的情况下就对工程的地质工作下结论,这些都极不严肃和认真。此类问题不仅造成本工程无法顺利进行,还给工程留下了巨大的隐患,其地质勘察中的工作不到位以及各种计算和设计的不精确和标准都十分容易造成对周边的环境造成相当不利的影响,可能会给周边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带来潜在的或是显著的影响或破坏。

三、面对施工环境问题的解决策略

在进行城市工程的地质勘察中,由于拟建物的施工场地其四周相邻的旧建筑物为数众多,这时工程建设拟建筑物只要稍有不慎,或者是施工过程中的措施不够恰当,都十分可能使相邻的旧建筑物发生变形等的破坏,甚至出现垮塌的现象。因此对城市工程进行地质勘察时,针对周围的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可以按以下几个措施进行:

1应当充分地对城市工程相关的地质基础理论进行运用,不仅如此,还应当根据工业以及民用建筑等方面的相关基本知识连同工程勘察相关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验,做到有步骤和针对性的对施工环境周围的地质资料以及岩体节理裂隙组合等的相互关系采取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勘察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收集和研究。而对于己有的建筑来说,应当对其基础竣工等的相关资料、其持力层的情况以及建筑工程基础的质量等进行详细的了解、研究和分析。

2在对城市工程进行地质勘察时,应当根据拟建筑物其周围环境的地质以及周围相邻的已有旧建筑物等的具体情况,对其相互之间的作用以及相互间的制约形式和作用机理等关系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对其进行预测,对可能产生的城市工程的地质问题进行评价和解决方案的拟定等。

3在对城市工程的地质环境勘察过后,在对地质进行选择时应当慎之又慎,应当确保城市工程建设过程中其技术的可行性以及整个工程其经济的合理性,并提出能够利用以及对地质环境进行改造的切实合理的技术方案和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 冯永能. 城市工程地质勘察中的环境问题[J].科技资讯,2009,(07).

[2] 徐慧芳. 浅谈工程地质的几个问题[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02).

篇4

城市地下工程具有现场环境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工期长、对环境影响控制要求高等特点,是一项相当复杂的高风险性系统工程。但是,地下工程建设一般都在市区内,在其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引起周围地层的位移、变形、沉降与塌陷等环境地质效应,对周围地面建筑物及基础、地下早期人防和其他构筑物、公共地下管线和各种地下设施以及城市道路的路基、路面等都可能构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已经出现并且孕育诸多工程地质问题。

1 地下工程开挖引起的工程地质问题

1.1地面沉降

1.1.1地层初始应力状态的改变引起的地表沉降:地下工程开挖是在存在初始应力场的地层中进行的,开挖引起地层初始应力状态的改变,即二次应力场,它是由地层初始应力场与开挖引起的附加应力场的叠加应力场,对应二次应力场开挖的位移场仅是由开挖引起的附加应力场。地表沉降的主要机理是由开挖面的应力释放,附加应力等引起地层的弹塑性变形。引起初始地应力状态改变的主要原因有:

(1)地下工程开挖引起的附加应力;

(2)地下工程施工对地层的扰动和地层损;

(3)地下水渗流引起的地下水位的变化。

1.1.2土体的固结沉降:地下工程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与时间有关。土体内部含水渗出,体积逐渐减少,这一现象成为土的“固结”。随着土体的固结,土体的压缩变形和强度逐渐增长。因此,土的固结所产生的沉降是城市地下工程施工中最值得注意的问题之一。根据地下工程施工的特点总结固结沉降的主要原因有:

(1)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固结沉降;

(2)土体空隙水压力变化,引起土体的固结沉降;

(3)土体扰动后,重新固结后产生沉降;

(4)土体的次固结和流变。

1.2洞室围岩失稳

地下开挖后,洞壁围岩由于失去了原有的岩体的支持而向洞内产生松胀变形,如果变形超过了围岩所能承受的能力,围岩就会被破坏。围岩的变形破坏程度常取决于围岩的应力状态、岩体结构和洞室的断面形状等。洞室开挖使地下原来的应力状态被破坏,围岩应力重分布,产生变形位移。

均质岩土体中应力未达到或未超过其强度以前,在开挖过程中的变形,以弹性变形为主,变形速度快,变量小,瞬时完成,一般不易察觉;当应力达到或超过岩土体强度时,塑性变形十分明显,发生压碎、拉裂或剪破。当岩体强度主要由结构面控制时,与上述情况基本一样,但当结构面组合构成围岩不稳定条件时,岩体除了弹性变形外,塑性变形也比较明显,它表现为围岩分离体(岩块)的相互错动,围岩松动时围岩稳定性降低,为进一步松动创造了条件。

1.3斜坡破坏

斜坡破坏主要发生在山区城市,除直接经济损失外,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自然地质作用和工程地质作用引发的,而工程地质作用造成的斜坡破坏较自然地质作用频率大。当然决非任何斜坡破坏都能称为地质灾害,但斜坡破坏确属重大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

斜坡破坏主要形式为滑坡,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岩性、构造、地形、地震、降雨及人类活动等。其中,许多山体滑坡现象是由地下工程活动引发的,即主要是由于地下工程的开挖或采掘影响到了上部的山体,使岩体开裂,地面倾斜,并在一定条件的配合下,导致山体失稳形成滑坡。在隧道建设中,滑坡现象主要发生在浅埋、偏压及进出口等地段,其危害常常比较严重。为评价斜坡岩土的稳定性,预防斜坡破坏导致的地质灾害,认识引起斜坡破坏的内在原因与外部条件,掌握其运动发展规律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当前在城市这个人类经济活动的密集区,斜坡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都是巨大的,都是由于工程活动不合理造成的。

1.4地下水污染

在城市环境地质中地下水的不良作用主要表现为地下水的侵蚀。地下水的不良作用和地下水污染主要由人为引起。随着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人类活动加剧,对地下水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为:多数城市垃圾随意堆放;工业废水和废液不经处理或初步处理后任意排放。首先污染地表水,经地表水补给地下水或渗入地下水,再污染地下水,使地下水具有侵蚀性,对城市的建筑物基础及地下工程不断侵蚀破坏。

2 防治措施

2.1开展详尽的工程地质勘察

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是地下工程施工的重要依据,通过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为设计施工提供需要的参数和指标,确定合理的开挖方案、开挖步骤,如果地下工程建设所涉及勘察资料不详细、不准确,势必给支护工程带来事故隐患。

2.2做好开挖方案的优化选择

地下工程的开挖方法很多,以基坑工程为例,有分层全开挖、中心岛式开挖等等。开挖顺序不同,引起的位移不同,中心岛法的开挖顺序就比从一个方向按顺序向另一个方向的开挖方法,对基底隆起和桩后地面沉降有一定程度地减少。因此,基坑开挖时应做好开挖方案的优化选择。

2.3实行科学的降水设计

水是影响基坑工程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实际统计资料来看,约有70%的基坑事故与地下水有关,因此,地下工程建设中应特别注意地下水的影响。地下工程建设绝大多数都需要进行人工降低地下水。要降低地下水位,就要合理地选择降水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人工降水的方案设计,以及进行降水方案的水位预测,通过预测进行降水方案的优化,从而达到最佳的降水方案。

2.4做好现场监测,开展信息化施工技术

地下工程是土体与围护结构体相互共同作用的一个动态变化的复杂系统,仅依靠理论分析和经验估计是难以把握在复杂的开挖和降雨等条件下支护结构与土体的变形破坏,也难以完成可靠而经济的开挖设计。通过施工时对整个工程进行系统的监测,可以了解变化的态势,利用监测信息的反馈分析,就能较好地预测系统的变化趋势。当出现险情预兆时,可做出预警,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施工和环境的安全;当安全储备过大时,可及时修改设计,削减围护措施。

2.5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方法

篇5

现阶段,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各地开展的大型工程项目数量不断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地质勘探行业的发展。作为决定工程项目可行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工程地质勘探需要考虑众多因素,水文地质勘察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准确对地下水位的升降和移动变化进行掌握,进而确保工程安全性,因此水文地质勘察在工程地质勘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水文地质勘察的内容和影响因素

(一)水文地质勘察内容

从字面意义上来说,水文地质主要是指地下水规则或不规则运动变化,在工程项目中起着关键性地作用,并随着生产和发展的需要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勘察则是为了保证工程建筑物在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等方面符合安全、经济和合理的标准,将基础设计和评价地下水对岩土工程作用及危害结合起来,强调勘察岩土的水理性质,并客观评价建筑工程施工地区水文地质问题。其中,岩土水理地质是岩土工程地质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指的是岩土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对岩土强度的影响,岩土水理地质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建筑工程的稳定性产生直接影响。另外,从工程项目角度来说,水文地质勘察还强调在对地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当地不同的地质条件和环境做出科学合理地工程设计图。在进行水文地质勘察的过程中,还应对建筑物的地基类型进行深入分析,按照不同工程需求,对不同地质工程可能存在的水文地质问题进行预防性控制。但是,在以往的地质勘探任务中,勘探人员往往忽视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将其流于形式,这极易导致其对岩土工程地质性质的评价存在片面性。

(二)影响水文地质勘察的因素

影响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因素多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工程勘察场地的复杂程度。通常情况下,工程勘察场地主要包括简单场地、中等复杂场地、复杂场地三种类型。简单场地一般地形平坦,地貌单一,岩石和土性质单一,地质情况优良,地下水不会威胁到建筑的地基基础;中等复杂场地则是指地形起伏大,地貌单元多,岩石和土性质变化大,地下水埋藏浅,极易影响建筑地基的稳定性;复杂场地是地形起伏大、地貌单元多,岩石和土性质变化大。场地内存在震动敏感地带,地下水埋藏浅,威胁到建筑地基基础,且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其次,对建筑场地地质的研究程度。工程勘察之前,对建筑场地的地质研究深入程度直接影响着工程勘察工作量的高低,通常在对地质条件较少研究的建筑场地,基于勘察经验的缺失,往往需要增加勘察工作量。反之则少。再次,建筑物的等级程度。基于建筑基底荷载大小及地基损坏造成的危害性可将建筑等级分为三个层次:具有严重损坏后果的一级建筑物、基地荷载大破坏后果严重的二级建筑物、基地荷载不大损坏后果较轻的三级建筑物。

二、水文地质勘察在现代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重要性

水文地质勘察在现代工程地质勘探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有助于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通常情况下,水文地质勘察包括揭示地质构成、提供土体的力学指标这两个方面。在决定基础处理方案的制定和选择中,地质构成直接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并且土体的力学指标对建筑工程的造价有着重要的影响。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地下看得见、摸不着的特性,对地质结构的观察必须依靠钻探勘察之类的工作,再加上建筑工程所在的场地是独一无二的,这就使得工程地质勘探工作得出的勘察结果并没有可比性。所以,建设单位更需要在地质勘察单位的选择上进行综合考虑,选择专业技术性强、操作规范、并且能够为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较为完善合理的勘察成果的优质勘察单位,可以说,这对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是极其有利的。

其次,水文地质勘察工作能够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从客观上来说,现代工程地质勘探工作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大多数水文地质勘察单位对建筑工程的概念认识不清,不明确地质勘探侧重点,整个水文地质勘察过程缺乏针对性,并且水文地质勘察手段和技术落后,造成勘察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误差。另外,在水文地质勘查中,对地质情况进行分析报告时,所使用的理论、方法、计算公式等较为落后或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在作出地质报告时,存在基本地质条件实况模糊不清,不明确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界定,以及部分关键问题遗漏现象。还有些水文地质报告没有地质结论,更有甚者,由勘测人员先行定下结论,然后才进行相应的地质勘察等。上述问题在现代地质勘探工作中普遍存在,这是造成阶段性工程审查无法一次通过的关键因素,导致建筑商开发时机延误,造成巨大损失。或者是通过审查,但却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留下较大隐患,严重威胁到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性。所以,在建筑工程中应该严格按照规范程序对建筑场地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地勘察,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

最后,水文地质勘察能保证建筑地质构成与施工相符合。在以往的众多工程地质勘探过程中,大多缺乏对勘察质量的监管。事实上,在工程实施前期,就应该经由专业的水文地质勘察单位对建筑工程地质情况进行科学勘察,但大多数建设单位缺乏此认识,忽视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要性,致使勘察结果与实际相悖。同时,考虑到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环境的特殊性,需要专业的地质勘察单位独立完成,若疏于监督,可能使勘察工作存在诸多漏洞,影响建筑质量。除此之外,对施工图和地质勘察结果的严格审查也必不可少,这样才能充分保证建筑场地地质构成与实际施工情况相符,从而更加准确地对力学指标进行判断。

三、总结

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作为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勘察成果的科学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和造价,需要得到高度重视。而要想做好水文地质勘察工作,需要水文地质勘察人员拥有高度责任感和较强的专业技术,并积极进行先进科学技术等,充分发挥水文地质勘察在现代工程勘察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韩爱臣.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重要性[J].今日科苑,2009.

篇6

2本体知识地图构建的主要技术

本体知识地图构建过程中,往往有着一定的技术特征,本文首先分析了本体知识地图构建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并对其方法作了简单的讲解。

2.1原则

本体知识地图构建的过程中,同样也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一方面就要遵循明确性和客观性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就要遵循可扩展性和最小编码偏差的基本原则,其原则往往有着一定的指导性,做好领域的分析和概念的增加,并保证本体知识地图构建有着一定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2.2方法

本体知识地图构建中,往往需要借助于教学软件,同时也要借助于手工的方法,实现本体知识地图的共享性和互操作性。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的IEEE1074-1995标准,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是本体构建方法的标准,仅仅是一种知识工程领域中的软件开发方法。在本体知识地图构建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其需求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并对领域本体的建设实施,最后就要做好形式化的编码以及确认评价。

3本体知识地图在工程测绘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对于工程测绘专业教学而言,更要结合专业的特色和专业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并做好本体知识地图的综合应用。

3.1需求分析

本体知识地图在工程测绘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过程中,就要做好需求的分析。就工程测绘专业教学而言,其信息检索系统紧紧是对简单的关键词进行搜索,并没有综合的考虑测绘专业领域相关的知识。当前工程测绘专业知识教学中,主要是由多个知识点组成的,而知识点之间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联系。在外部知识排序的过程中,就要对内部排序的基本因素进行详细的了解,做好基础的需求分析。语义检索过程中,更要将用户检索请求的本体化全面提高,借助于本体知识地图进而将关键词检索的局限性打破,将本体层次的检索实现,并将检索的覆盖率和精度全面提高。

3.2教学系统的设计

工程测绘专业教学系统设计中,主要是对B/S模式加以采用,并结合J2EE框架的系统体系结构加以实现,学生和教师借助于浏览器,并对Web接口以及Web页面加以采用,其服务器端更是对多层体系架构设计加以采用。这种教学体系设计的系统结构图主要有用户组、管理员组、语义查询接口、学习资源采集接口以及数据结构本体等,其层次分别有浏览器用户层、视图表现层、应用服务器中间层、数据存储层以及操作系统层和网络层等。检索的过程中,主要是采取直接输入的方式,并对有意义的关键词取出,查询实现的过程中,尽可能的保障其有着一定图元素集合,并借助于可视化的形式,将图元素集合加以表现。

3.3工程测绘专业教学中本体知识地图的建模过程

依据工程测绘专业教学中的具体情况,对工程测绘专业教学的结构领域加以确定,进而对本体知识地图进行建立,并实现对教学和学习的一种辅助,通过借助于系统将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实际的教学推理机制实现,并将学生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加以展现,帮助学生对学习中需要查询的知识进行查询。为用户将精确的查询结果提供。这种本体知识地图系统的用户主要有最终用户和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两种。所谓的最终用户也即是使用者学生,而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则是资源的一种加工者,并借助于提供的接口和网络,对本体知识地图库进行丰富,进而为学生服务。本体知识地图在实际的建模过程中,往往需要长期的进化和改进,通过借助于数据库存储本体作为后台,将OWL接口作为前端,输出输入文件格式采取OWL格式,有利于对当前的Web信息进行综合性的描述。本体知识地图在构建的过程中,就要将测绘专业领域相对重要的概念和关系提出,并将其作为进化的一种中职,在各个专家的深层次交流之后,进而对测绘专业课程的核心主体进行初步的建立。在当前工程测绘专业教学而言,就要对现有的课程本体知识地图相关概论进行严格的分析,并借助于计算机网上技术,对本体进行构建,尽可能的对大量的图片和文字信息等资料进行搜集,借助于教师的教学经验,做好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分析,尽可能的对部分知识点的结构图进行总结。通过对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对教学内容的大部分重要知识获取,借助于计算机算法的基本设计知识,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专家之间的沟通交流,并将内容学习的本体知识地图进行建立,将个别化学习提供给学生。

3.4工程测绘专业教学中本体知识地图的应用实现过程

工程测绘专业教学中,本体知识地图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和教学情况,借助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而对教学内容的基本概念进行分析和确定,并确定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教学的技巧,并对教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对知识的语义模型进行建立。工程测绘专业课程作为一门专业性的技术课程,在整体课程设计中更要对各个章节之间的衔接综合性的考虑,并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做好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工作。本体知识地图在工程测绘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过程中,通过对数据结构、线性结构树形结构等加以采用,进而对测绘专业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确定。数据结构主要是对现实世界实体数学模型的一种描述,并借助于计算机操作实现的过程。而线性结构主要是对结构中数据元素的对应关系的一种描述,并保证对应关系中有着某种程度上的关联。教学过程中,本体知识地图查找时,就要借助于某一确定的关键词,实现知识的搜索和教学,更要确定重要性的关系。对于工程测绘专业而言,其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往往有着一定的特殊性,而教材不仅仅对教学单元作了主要的安排,同时对于教学的进度也做了不同程度上的安排,而教学关系确定时,更要严格的按照于教学的知识点,并对教学之间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的方法加以确定。学习资源和测绘专业数据结构的相关知识点更要做好分开的设计,测绘专业教学知识点背景知识、主要内容以及教学的主要特点均要进行详细的说明,对于工程测绘专业学生而言,更要结合知识的难以程度进行划分,尽可能的将教学知识的难度不仅仅要有着非常简单和简单两个划分,同时也要划分为中等、困难和特别困难等级。对于相对典型的目标用户而言,尽可能的将知识点学习的时间延长,并做好知识点角色用户的划分,合理的描述学习资源,对相关知识点的关联属性进行建立,借助于网状结构,实现知识点和资源的连接。总而言之,工程测绘专业教学中本体知识地图的应用,不仅仅为学生的知识学习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同时对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作用。

篇7

地质勘察工程所涉及的岩土参数对于工程建筑的基础设计而言,其安全性,经济性及可行性具有相当重要的指导及参考价值。但是由于各类客观原因的制约,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过程总会存在一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常常会导致岩土工程勘察所得出的各项参数存在着偏差,再加上地质技术人员的个人主观因素更是增大了这种偏差。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本人多年实践经验进行逐一的分析归纳,现在整理如下。

1 现场勘察原始数据工作存在的系列问题

地质工程由于其地层工程地质性质的不同,其勘探所需的钻探深度也有所不同。对于所需埋藏较浅的工程,且工程地质性质好的基岩地带,其勘探深度可以相对浅一些;而对于工程地质性质较差的松散地层区域,为了保证其勘探精度则需要将勘探的深度远远高于前者,而越深的勘探深度则对被勘探的地层地质状况的了解程度就要越清晰,这样才能提高地质勘探的工作效率及勘察精度。而对于在勘探过程中遇到较为复杂的地基情况时,在进行具体勘探测量时就需要严格按照行业技术标准及国家相关规范进行勘探,同时实际操作时也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勘探点的分布,不应死板地拘泥于原计划方案的参数,这样才不会在不明现场工程地质情况的前提下匆忙施工,为工程埋下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然而对于室内资料收集整理中非常关键的野外地层划分,由于工程施工方式普通采用多钻机平行作业,要求参与的技术人员数量较多,实施工程作业的各个勘探小组彼此间常常缺乏沟通,各个小组各自为战,形成的勘察资料也是五花八门,为以后的资料汇总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麻烦。要解决此类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所有技术人员集中到同一个工作面,集中所有力量突破攻坚每一个工程难点,然后统一对勘探资料进行编录整理,制定统一的编写规范,这样即保证了工程勘探质量,又为以后的数据提供了较为规范的原始数据,这将极大提高工作效率。

而对于勘探工作中比较重要的原位测试,在实施勘察过程中由于行业内的一些不良习气,经常会出现一些忽视行业规范,规则的简便方法出现。

譬如在进行静力触探时,必要得按照规程进行调零,而有的时候就会出现图省事,直接延用以前数据而不顾及实际勘探深度,这样就会造成勘探数据失真,另外气温对于勘探数据的影响同样不可以小视,尤其是在昼夜温差较大的时候这种失真情况更为严重。而标准贯入试验也要注意对杆长和勘探孔深度的校正,在勘探孔底有残留时,就会造成标贯器无法完全到达勘探孔底部,这样所获得的勘探数据就会失真。

地下水位的测量同样是地质勘探的重要内容,而地下水位的测量必须得以最后一个钻孔二十四小时之后的测量数据为准,在很多的时候为了节省时间,常常等不到规定时间就采集数据,得出的数据就很难确保其数度。

因此在测量地下水位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行业技术标准在实施,规范操作程序,严格执行各项要求,以求数据的精准。

2 土工试验中存在的系列问题

在进行粉土划分时,由于粉土颗分试验比较复杂,常常会造成在实际区分时划定粉土不全面,不准确的现象,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将粉土承载力特征值深宽修正按照最新的规范来进行粘粒含量数值计算,再根据计算结果对粉土进行精确的划分,以保证划分结果的准确性。

在进行直剪试验时,由于受力条件通常很复杂,且排水条件很难掌握,用原来的实施方法得出的土强度指标值的可信度就会大打折扣,要解决好这一个问题,比较好的方法就是进行一定数量的三轴试验,这样就可以在不过度增加成本的前提下,保证数据的可信度。

3 岩土工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系列问题

在对高层建筑物的地基进行均匀性分析评价时,目前经常用到的是技术规程只有评价参考值,而没有统一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方法,行业内当前采用的评价方法由于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支撑,而不能成为可靠的评价方法,因此在进行实际评价时,承建部门在根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参照标准的规范进行合理的计算,再予以评价,这样得出的结果才会保证其可信度。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岩土工程地质勘探时必须要注意三大要素,即现场勘探资料收集,土工试验以及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在实际操作时,需要严格按照国家行业内的相关规范及标准执行所有操作,同时对于参与到工程的技术人员,也要完善其技术质量监督体系,在强调技术人员的职业素质的同时,要求他们严格按照规程规定执行,杜绝偷工减料的情况,将技术人员的主观性失误降到最低,以确保整个岩土工程勘探报告的数据准确,内容规范。

参考文献:

[1]盛树馨,吴连荣.土工试验方法标准[M].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2]张矿成.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篇8

一、水文地质

水文地质是一门较为综合性的学科,主要是通过对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并且从多个角度来反应某地区的地质状况。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地下水情况各不相同,加之水文地质运动存在一定的不规律性,地下水往往会给建筑施工带来各种程度上的影响。而当前建筑施工单位也经常忽略施工前对施工地点的水文条件勘探,水文地质情况经常会对建筑施工造成负作用。如果能够从地质勘查过程中准确的分析地下水的运动,为建筑施工提供准确的依据,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建筑施工工程的科学开展。

水文地质学主要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及形成规律,以及地下水的物理、化学性质等因素。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对于地下水研究的不断深化,对地下水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优点:1、分布较为广泛,可以就地进行开采与使用。2、清洁,不易被污染,经过土壤的过滤,水质一般都较优。3、不占用地面空间。地下水可以在地质层当中实现灵活的流动。4、较为稳定,受外界直接影响程度较小。5、水量受短期气候变化影响较小,具有一定程度的储存能力。缺点:1、不合理的开采利用会造成次生盐碱化。2、过量开采会导致土壤结构的变化,影响当地的生态系统。3、地下水的变化会对地上建筑造成影响,出现地基的沉降等现象。

二、水文地质对建筑工程的危害

当前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人们对于自然环境改造程度也在不断的加深,大量的建筑工程正在建设施工当中。但是研究与长年的经验证明,地下水文质地情况的变化对于地上建筑有着显著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在拥有较为强烈的水文地质运动的地区,对于建筑物的影响更为严重,地面建筑施工经常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并且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抗压抗震性、稳定性等都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水文地质对建筑工程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耐久性

地下水一般都是存在于地层的空隙当中,包括岩石的缝隙、裂缝和溶洞当中。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下,一但遇到较为强烈的水流冲蚀,地下水就有可能在岩石的缝隙当中不断开始蔓延,最终渗透出岩石的层面。这种现象会使得岩石层的黏合度发生变化,空隙当中出现的一些裂缝也会不断的的扩大,最终对地层的耐久性产生影响,影响地层的载荷。这种水文地质的特点会对建筑物的耐久性造成直接性的破坏,建筑物容易因为地层载荷的变化出现裂缝、沉降等问题。

(二)稳定性

由于地下水也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随着我国水资源的持续短缺,人们对地下水的使用也越来越多。另外由于地下水水量稳定,水质较好,所以近些年地下水越来越多的被用于农业、灌溉等方面。人们不能合理的开采利用水资源,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利用会导致土地的盐泽化、沼泽化甚至滑坡等问题,这些现象都是由水文地质运动造成的。对地下水的不合理开采与利用会对当地的土壤造成破坏性的影响,从而也对建筑施工带来困难。

(三)持久性

水文地质运动对建筑施工还可能产生持久性的影响。因为当前许多建筑施工的经验表明,建筑施工都会在不同的程度上受到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一般的建筑在使用寿命上都是以实现更长的使用寿命为目标,但是在地下水运动不规律的地区,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明显要短的多,有些建筑物甚至不能达到正常的设计使用年限。另一方面,水文地质情况不仅仅会对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也会对建筑物的各种关键参数产生影响。水位地质情况较为复杂地区的建筑在抗裂、抗震、抗沉降等多个方面均受到了影响,总体性能指标在不断的下降。

(四)污染性

地下水也会给建筑造成一定的污染性,由于许多地下水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所以在一些地区建筑物受地下水的污染影响也较为严重。这些受污染的地下水一方面在不断地侵蚀着建筑物的基础,不断的与建筑材料发生化学反应,降低建筑材料的强度。另一方面受污染的地下水也对建筑区域内的绿化环境等造成了损害,破坏了建筑整体的美感。

三、如何有效的处理水文地质对建筑施工带来的负作用

(一)采用现代化的勘测技术

现代化的勘测技术能够准确的判断出某个地点具体的水文地质,并且随着当前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勘测技术在计算机的辅助下,已经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一些传统勘察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在实际的勘察过程中,可以将计算机技术、三维成像技术、数据通讯技术等有效的整合在同一载体上,建立一个完整的地质勘察体系。同时引入GPS定位系统,实现对水文地质的精确定位,在建筑施工开始之前就要对施工地点的水文地质进行一个详细的勘探,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事前预防工作,为建筑施工提供一个有效的依据。

(二)裂缝处理

地下水的运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地质裂缝,这是由于地下水强力的冲刷力造成的,这种强劲的冲刷力不仅仅可以破坏建筑物基层的稳定性,还会使得建筑物出现裂缝。对于建筑施工过程中或者建筑物出现的裂缝,不能仅仅对开裂部分进行处理,还要对建筑物进行加固处理。首先要运用GPS定位系统对水文运动异常地区进行定位,并且使用现代化的勘测设备采集详细的参数指标,经过分析计算出精确地冲刷力,针对冲刷力进行必要的加固。对于一些较小的裂缝,往往可以采用性能较好的黏合剂进行填补,而一些较大的裂缝就需要使用高质量的混凝土进行黏合。

(三)沉降处理

沉降是当前建筑工程中所遇到的最为常见的一个问题,也是水文地质对建筑工程造成破坏的一个重要表现方式。对于水文地质造成的沉降,首先要进行预防,也就是在建筑施工初期就对施工地点的水文情况做一个详细的了解,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就做好积极的预防措施。其次,在建设完工之后出现沉降,就要对沉降地区进行详细的勘测,确定沉降量的大小,根据具体的沉降量来设计加固方案。可以先抽出地下较多的地下水,并且灌入水泥砂浆,以达到加固的目的。或者可以设置钢筋网或者是钢筋混凝土进行支撑,来实现对建筑物的加固。

四、总结: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积极的应对水文地质的负作用,采取有效地措施,保证建筑施工顺利、有序的完成。

参考文献:

[1]孙广忠.地质工程学原理[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4.

篇9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2-132-1

0引言

地质勘查技术包括技术种类较多,主要就是利用物探、钻探、遥感、测绘等对地质结构进行研究与分析,近些年此类技术在矿产工程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和深入,为矿产工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1矿产工程地质勘查的工作

1.1对资源进行拓展勘查

矿产开发有一定的资源局限性,在开发中矿产开发的年限决定其生产的发展,任何矿产的开发都是有时间限制的,所以多数矿产工程都必须重视持续性开发,所以在矿产工程中必须利用勘查技术对潜在的资源进行勘查,尤其是对铜矿、铅矿等更应进行持续的勘查,发现潜在的资源以保证矿产生产的持续性。

1.2帮助生产勘查

在矿山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必须进行持续的地质勘查才能为矿产工程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指导制定的相关的工作计划和生产计划,因为矿山开采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且在开发中会不断遇到新的地质问题,所以在生产的过程中也必须进行地质勘查,以此保证矿山的合理开发与充分开发。对于生产中的矿山而言,开采对地质结构是一种破坏和干扰,所以必须对地质情况进行及时的勘查,同时也是对周围矿产蕴藏情况的调查,以此指导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工作。对已经开发的矿区进行安全评估,对未开发的地区进行矿物勘测,对于矿山生产显然意义重大。

1.3对矿产进行综合性评价

矿产生产与工程中往往存在矿产综合开发的问题,即对矿产的类型以及伴生矿等情况进行分析,进行综合性评价,并制定相关开发计划等,综合开发或者紧缺矿产开发甚至是尾矿生产都离不开地质勘查,因此勘查技术可以帮助其实现综合性开发,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1.4关闭阶段的地质勘查

矿山生产接近尾声时需要对矿山进行关闭处理以及复垦工作,这些都需要对矿山地质情况进行勘查,并提供重要的资料,指导矿产工程进行后期的坑道关闭以及环境保护等。开发完成之前应进行必要的地质评估,关闭前应提交地质报告方便工作的开展。对于废弃的矿山或者闭坑矿山等,必须进行地质和环境评估主要是保证环境以周围的居民生产和生活的安全。并可以根据资料对矿山的地质环境进行综合性的利用或者开发,因此勘查资料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2矿产地质中所采用的勘查方法

2.1地质填图

此类技术就是在矿产地质勘查的过程中利用相关地质理论对所需要开发的地质结构进行分析,对地质矿产的生成以及结构进行全面的分析,主要是细致调查生产区域内的地质结构以及岩层的基本性质,对其成矿的规律以及地质信息进行汇总,除了获得必要的矿产资源分布信息外,也对地质情况进行了解。

2.2砾石分析

砾石分析也是一种重要的地质勘查技术,主要是对矿体表层风化的砾石进行调查与分析,或者根据与矿化相关砾石性质进行分析,因为重力和冰川、水流等作用,砾石会呈现出大范围的分布,且与矿床的分布有直接关系因此通过对砾石的研究与分析可以直接获得山坡、水系、冰川的活动规律从而找到对应的矿床位置。该技术通常可以通过直接的观察与分析来获得最为直接的地质资料,从而帮助矿产工程获得第一手的资料。

2.3重砂分析

在矿产地质分析中可以利用各种疏松的沉积物中的自然矿砂来进行分析比对,从而获得矿床的性质和位置等,并将砂矿作和原生矿作为寻找的目标,通过对重砂的分析来获得矿产的位置与分布情况。

3矿产工程地质勘查技术应用

3.1地形结合工程测量

地形和工程测量就是采用国家地理高程的基准点来对矿区的位置进行标定,如果在勘查中需要对边缘的矿区进行勘查则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进行全面的测量与分析,独立构建一个坐标系统完成测图,获得矿区相关的数据资料。在测图的过程中应选择适应勘查的仪器设备等,并确定定位时间、定位程序等,并对测量的精度等进行全面的规划与分析,确定标准与明确说明,以此提高勘查的准确性。同时对于精度应严格的要求,执行规范中的标准,满足勘查的要求,对于不同的勘探剖面比例尺,应保证实测剖面的准确。

3.2地质填图的应用

地质填图在应用时不论是比例如何其都应作为地质勘查的基础,填图必须精确,必须满足规范中的精度要求。对于比例尺较大的填图而言其服务的对象时矿产勘查、矿山建设等。因此选择比例时应根据实际的工程需求选择,以矿体规模、复杂程度、勘查阶段等作为标准。做好地质点设置的工作,当布点完成后,应利用仪器帮助绘制具体的点的位置。如果是薄矿体、标志层等抑或是特殊地质对象等,应可以扩大进行标识。

3.3水文地质技术应用

水文地质尤其重要的勘查意义,水文地质工作也是勘查的过程之一,对于不同比例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调查的结果,其都应满足相关比例尺的约束范围。同时应满足矿区内的水位地质、工程地质等基本的需求,对于专业的水文地质工作以及岩层矿物物理学性质检测而言,其都应满足向规范的要求,并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

3.4探矿应用

探矿时应按照勘查技术的应用特征进行选择性应用,利用勘查结果对有利于成矿的区域进行重点勘查,这样容易获得更好的效果。在实际的应用中应重点弄清断裂带的相关分布情况,并对矿田、矿床的展布层次进行细致分析,获得其分布的特征。控制矿田、矿床的断裂曾与控制区域的深大断裂带有着相关的规律。同时在不同的地质构造作用下,形成矿床的条件也会发生改变,此时应注意与区域深大断裂带近于平行或斜交的次级断裂构造控制的矿田、矿床成矿带,并也以一定的间距行排列产出。因此,沿不同级次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断裂追索,对比成矿地质条件,易于取得好的找矿效果。

4结束语

技术发展促进了矿产勘查工作的发展,未来可以在矿产工程中获得更好的生产效率,使得自然资源得到利用,并对矿山周围的环境加以保护,勘查技术已经被重视并大范围的应用到生产中,而未来的发展的集中在将传统技术和方法与新技术结合起来,并使之发挥更好的勘查效果上。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中小型制造企业返工质量管理

一、中小型制造企业生产返工问题概述

中小型制造企业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角色的同时,自身的缺陷也越来越明显。其表现在技术落后、管理紊乱、资金不足等方面,致使其生产过程中质量问题较为严重,从而导致企业生产返工。中小型制造企业返工现象普遍存在。所谓返工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生产工段,对一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的全部或部分进行重新加工,一次或多次重复以往的加工工艺,使产品达到可接受的质量标准。质量问题导致车间生产的返工及重复生产,严重浪费企业的资源,因此研究中小型制造企业返工问题对中小型制造企业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实现企业稳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生产返工分类及其影响分析

企业可以按产生生产返工的不同原因进行分类,也可以按照不同工序上的返工进行一个分类。本文以广东佛山一家中小制造企业A为例,论述生产返工的分类及其影响。这是一家从事文具生产20多年的中小民营制造企业,主要生产各种笔记本、盒类产品、风琴袋,产品主要通过出口销往美国、英国、中东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本文运用工时利用情况来反映返工问题的严重程度。据初步估算,车间由返工造成的额外工时占总工时的比率达到了5%左右,可见由于返工问题而增加的生产成本不小。以下就是企业四月份的返工数据统计得到一张表格,其中第一列是工序及车间,而车间基本上就是按照表格第一列中(除去车间)从上到下的工序顺序来进行产品生产的。

把各工序及车间四月的返工工时占其工序和车间总工时的比率列成折线图,并统计五六月份数据列折线图,可得到图1。从实际数据中了解到:一车间四月份的返工总工时占生产总工时的的百分比达到了6.6%,五月份是5.6%,六月份达到了8.6%。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前两段工序备料和啤料生产返工不是很严重,返工出现最多的就是在接下来的折页锁线和排序这两段工序;排序虽然总工时不会很大,但是其返工的工时占排序的总工时比率较大;压部—三切的生产返工也较多。二车间返工现象也比较严重,尤其是盒类工段的返工,其返工工时占其工段总工时的百分比接近10%;风琴袋这段工序的返工也较为严重。

返工使得生产过程中出现半成品在车间堆积积压和产生工序瓶颈,造成工时、原材料、机器设备产能的浪费,导致生产计划的变动,进而扰乱车间正常的生产活动,严重影响企业生产的成本和产品生产的计划。

三、中小制造企业返工问题原因分析

1、管理人员不重视。返工现象在许多中小型制造企业非常常见,甚至在有些企业还特别严重,但是却没有引起这些企业管理层对返工问题的重视。因为企业管理层对生产返工现象见多不怪,许多时候由于各种原因返工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使得管理层忽视了返工的严重程度和解决生产返工问题的重要性。从A企业的统计数据及其背后原因分析发现:仅仅损失的工时就占到企业工时总和5%左右;原材料规格与质量不稳定;与客户沟通不够,客户改单导致返工的发生。

2、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够。造成企业生产返工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所以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就显得非常重要。而中小制造企业的管理制度往往只是停留在经验管理的阶段,不够完善,而产品质量管理中的质量标准不够明确,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和有效的检测方法,使得质监人员在很多时候很难界定产品是否合格和能否投入到下道工序继续生产。发现质量问题后,往往不能责任到人,即使某些质量问题能够责任到人,也没有进行相应的严厉惩罚,表现为执行力度不够。

3、生产工艺落后且不规范。许多中小型制造企业在改革开放后得到迅猛发展,但很多到现在还没有进行机器设备的更新换代,生产设备比较陈旧,技术也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和全球竞争的加剧,尤其是面对目前的国内外的经济环境,如人民币升值、物价上涨、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使得这些中小制造企业生产成本迅速上升,没有资金进行设备的更新,更多的是购买西方国家企业淘汰的廉价的机器设备。这样,由于机器设备陈旧而导致产品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技术故障,产品质量问题经常出现;另外由于生产工艺落后不规范,使得产品达不到客户的质量要求,返工就经常发生。A企业的一些重大的机器设备都比较陈旧,有些甚至还是60年代的,而新购买的机器设备也多是从国外购买的廉价二手设备,由于生产工艺落后和不规范而造成生产过程中包括原材料、能源和工时的严重浪费。

4、员工操作不熟练,责任不到位。由于中小制造企业的人员流失比较严重,使企业新员工的数量保持在一个高的水平。新员工相比老员工技术不够熟练,其生产的产品不合格率也就较高;企业生产岗位权责不明确,出现质量问题不能责任到人,员工没有压力去提高质量减少返工,这样车间生产返工现象也就较为严重。如A企业压部机工序的操作需要员工工作细致认真而又熟练,如果操作不好就会把快要完成的部肉压斜压坏。车间压部生产过程中由于新人较多,对工序操作不够熟练,造成部肉压皱压斜现象经常发生。

四、解决中小型制造企业生产返工问题的对策

1、提高管理人员和生产工人的重视度。质量问题引起车间生产的返工,返工会造成企业生成成本的增加,而生产成本增加将会削弱中小制造企业产品竞争力。若能很好地关注质量问题并控制好生产质量,减少由于返工造成的企业资源的浪费,降低成本,就会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和企业的利润。因此管理人员和生产工人应该对返工问题高度重视,并找出返工发生的原因,积极寻找对策解决好返工问题,减少由于返工造成的损失。如A企业返工现象比较严重,若能把握好生产过程的质量关,减少返工现象的发生,其利润直接因为工时减少就会提高不少,还不包括原料的节省、产能的增加所带来的利润增加。

2、加强生产工艺的设计与管理。企业的生产工艺设计是企业生产的依据,产品的制造要依据工艺设计的流程来进行,其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生产的可制造性、质量及成本。英国宇航局的研究报告称,制造成本的85%由设计方案早期阶段的选择决定;麦肯锡公司对汽车车身面板的研究发现,相互竞争的面板之间制造成本差异的75%是由设计选择造成的。因此,中小型制造企业应该加强生产工艺的设计与管理,在工艺设计要符合车间实际制造和产品质量要求的同时,尽量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如A企业经常会出现工艺设计与车间实际生产的矛盾,有少部分产品的工艺设计拿到车间不能生产,而车间有些产品不按照工艺设计要求的流程也可以进行生产。企业应加强生产工艺的管理,激励工艺技术部不断优化工艺设计,在产品工艺设计阶段优化选择合理的制造工艺技术、原材料零件及装配方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3、完善并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有些企业没有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而有些企业虽然有比较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但是制度执行力不够,使得质量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实际上,一个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不仅仅是作用于产品质量本身,它对于企业业务流程的高效运转也有着非常本质的影响。要在完善质量管理制度的同时,严格执行现有的企业质量管理制度,使得企业对质量管理有据可依并按规章制度进行评估和考核。比如在企业建立绩效考核体系时,应把质量这一指标作为考核指标纳入到绩效考核体系中去,这样单从质量这一指标来看,企业管理人员和生产工人都知道自己有提高质量的目标并努力减少返工,因为质量问题而返工的现象就会减少。

4、加强生产统计,重点整治关键环节。企业生产过程中所有的工序都会出现质量问题,但是有些工序质量问题比较严重,而有些则不那么严重。要解决整个企业的质量问题、减少返工现象的发生,应该首先加强生产统计,了解车间生产的实际客观数据,从企业质量问题比较严重的工序抓起,进行重点整治,同时对其他工序的质量进行应有的控制。对于A企业来说,应该加大对折页锁线、排序及盒类的操作技术指导,强化操作规范,严格质量监督,加强现场质量管理,把握好这几段工序的质量关,当然其他几个工段的质量问题也不应该忽视。返工现象的发生源于质量问题,而质量问题可以因任何一段工序的操作不规范或机器设备的原因而发生,企业应该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尤其要注重靠前工序的质量管理,实行上段工序对下段工序负责的制度。

5、加强一线员工技术和责任心培训。对于制造企业来说,新员工相对于老员工工作效率要低,而且会因为操作不熟练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问题较多,返工现象发生得更为频繁。所以,企业应该加强对一线员工技术的培训,提高其工作技能,同时强调企业员工工作的责任心,注重对一线员工责任心的培训,提高员工工作的职责感。对一线员工进行必要的岗前技术和责任心培训,可以使员工上岗工作更有效率,同时会自觉遵守产品生产的操作规范,提高其生产产品的合格率,减少返工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篇11

引 言:矿产资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能量支持和物质保障,人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矿产资源。在我国的矿山地质探矿工程中存在着极多的安全隐患,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带来了负面影响。为了促进我国矿山地质探矿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减少事故隐患,必须有效解决当前矿山地质探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和措施,为探矿工程的安全施工保驾护航。

1 地质探矿工程的概念

地质探矿工程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方法,该技术可以直接获取地下岩层的实物,是一门有效的工程学科。地质探矿工程是为了探明地质中的隐伏矿体或者是为了探明某些特定的地质的深度、形态、结构以及储量而取出实物资料进行探测的一种工程技术,主要包括钻探工程、坑探工程以及探矿机械。

2 矿山地质探矿工程的发展情况

矿产资源是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和环境联系在一起的。矿山地质探矿工程技术是作用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的,因此常常会产生一些环境地质问题。在我国,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人们对矿山的开采变的频繁。人们在开发利用矿山资源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面临着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巨大影响,如果处理不当,还会造成资源的枯竭、引起地质灾害和污染周围的环境。我国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已经意识到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问题,并且不断地加大对矿产资源的开采,资源的压力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缓解。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当在矿山地质探矿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问题。很多的采矿人没有看到长远的利益,只是从眼前的利益出发,一味地强调对矿山的探测而没有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3 矿山地质探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薄弱的安全意识

矿山地质钻探工程工艺、流程复杂多样,不同的地址使用的钻探方式各不相同,比如在地热钻探中,由于遇到的是高温热流体,要正确安装高压耐热防喷器,以便使用高温处理剂有效的防止钻井液在高温下失去稳定性,同时也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章,防止高温热膨胀导致套管折断,由于操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很容易发生上述事故。

3.2 不科学的探矿方式

在矿山地质探矿活动中,针对不同的矿山地质情况有着不同的探测方法。当前,国际和国内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坑探法、钻探法、物探法以及槽探法。很多从事矿产探测和开采的企业往往忽略了对探矿方式的选择,只是凭借以往的经验盲目地进行探测,导致出现安全事故。在矿山地质探矿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矿脉的形态、数量、矿化以及规模等基本特点,而且还要对岩层构造和底层结构进行详细分析,之后才选择真正适合此矿山地质情况的探矿方法,保证探矿工程的安全顺利开展。

3.3 探矿地址选择不当

探矿地质选择不当也会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例如,某矿山大部分都是小型矿山,对这些矿山进行探矿活动时选择了错误的地址,那么就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当使用坑探法在一个错误的地址上进行探矿活动时,可能会对引起周围地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事故。如果井口高度和附近的侵蚀基准面高度一样时,加之,如果附近有河流时,就会产生井口被淹没的情况,最终导致探矿活动的失败。

4 矿山地质探矿工程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为了保证我国矿产资源的合理开采和利用,确保探矿工程的安全有序进行,对当前常出现的事故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已是当务之急。在开展矿山地质探矿工程中,一定要对矿山的地质地貌进行科学判断,选择正确的探矿地址和方法,做好充分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探矿工程的顺利进行

4.1重视其他力量在矿山地质探矿工程中的作用。

矿山地质探矿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是和多方面的力量联系在一起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在解决矿山地质探矿工程中的问题时不能够仅仅强调开采方地责任,还要重视其他力量在矿山地质开采中的作用。具体上来说应该包括的几个方面,一个是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要求政府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来进行监督管理,制定适合当地的矿山地质探矿工程的规章制度,并且加大对制度的监管。另外一个方面是要突出开采方的主要责任,要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加强对探矿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始终把探矿安全放在第一位。最后还要发挥当地居民的作用,主动和当地的居民沟通。总之这些方面的力量都应该在整个矿山地质探矿当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4.2全面掌握矿山所处位置的环境以及地质

不管是勘测地址还是探矿方式的选择,在进行施工前,其共同的特点都是要对矿山的地质进行透彻的了解。不同的矿山地质有着不同的构成结构,其地貌特征也存在着不同。因此,在进行相应的勘探工作时,要从多个方面对矿山的规模、旷种、矿层构成等进行详细的了解,除此之外,还应该对矿山进行整体性的认识,如矿脉的产状、规模、数量、矿化以及形态等其他特征。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要对以上方面有着精确地认识,才能确保勘探过程的安全进行。在这些工作中,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要注意根据矿山及其周围不同的生态环境对其进行有区别的分类,从而对其实施不同方式的环境保护。

4.3 选择合适的矿山地质探矿方式

在矿山地质探矿过程中由于探矿方式的不当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目前我国的矿山都存在这一类问题,在进行探矿过程中,一定要掌握矿区的地质特征。一方面要根据以往的经验做出必要的判断,但是另外一方面一定要按照科学的方式来进行探矿。对目前的探矿方式的特征和适用范围了解清楚,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探矿,避免由于方式的不对而延误了探矿进度,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4加强矿山地质探矿的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制度是一个探矿工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很容易让人忽视的问题,在施工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制度管理力度,开设责任制,一切施工以安全第一为准则,在具有安全隐患的位置采用对应的防护措施。

(2)把安全性第一的理念贯彻到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心中,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化教育,学习安全性知识,周期性开始技术培训。

(3)在重要的工作岗位以及设备的使用人员,都需要技术合格之后才可以进行作业。

(4)在探矿区的附近应该设立一个由专门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组织,发配相关的医疗用具、器材和药品等,周期性对工作人员自求和互救的技能培训。

(5)矿区应该加大投资力度,对生产人员、管理人员等进行学习教育,不断加强自我安全意识,主管人员为工作人员办理工伤保险,在出现伤亡的时候,应该加大资金赔付标准,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应该给予支持,伤亡事故报告应该及时上交,不能隐瞒和缓报。

5 结束语

总之,我国地质探矿工程存在的问题是需要探矿队伍进行研究和分析的,这是避免出现问题的第一步,只有研究出现问题的原因才能够提出可行的、有针对性防范对策,避免事故的发生,从而使探矿工作更好更快的有序进行。